CN118054144A - 一种新型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54144A
CN118054144A CN202410167235.3A CN202410167235A CN118054144A CN 118054144 A CN118054144 A CN 118054144A CN 202410167235 A CN202410167235 A CN 202410167235A CN 118054144 A CN118054144 A CN 118054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ell
battery
battery pack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672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极慧
臧腾飞
鲍鹏飞
居志安
钱培泉
王永华
马俊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ongheyuan Energy Storage Co ltd
Inner Mongolia Chahar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ngheyuan Energy Storage Co ltd
Inner Mongolia Chaha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ngheyuan Energy Storage Co ltd, Inner Mongolia Chahar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ngheyuan Energy Stor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672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541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54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541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新型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标准模块、固定组件和接线器。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沿直线依次排列。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前端板组件、后端板组件和连接件,所述前端板组件和后端板组件分别位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的两端,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端板组件和所述后端板组件,以夹紧固定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所述接线器设置于所述前端板组件,所述接线器电连接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本专利申请的新型电池包,提供了一种由电池标准模块直接组装成电池包的结构,由前端板组件、后端板组件和连接件即可将多个电池标准模块连接稳定,安装非常便捷,并且设置前端板组件为接线器提供了承载位置,解决了没有钣金外壳怎么设置接线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池包。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包是由多个电池模组和包覆在所有电池模组外侧的大型的钣金外壳组成,电池模组上设有电池端子座,钣金外壳上设有电接线器,接线器通过线缆与各个电池模组的端子座连接,这个结构非常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由电池标准模块直接组装成电池包的结构,这个结构安装便捷,但是因为这个结构不具有钣金外壳,从而使接线器的设置成为一个难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电池包。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池包,包括:
多个电池标准模块,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沿直线依次排列;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前端板组件、后端板组件和连接件,所述前端板组件和后端板组件分别位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的两端,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端板组件和所述后端板组件,以夹紧固定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
接线器,所述接线器设置于所述前端板组件,所述接线器电连接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
可选地,包括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
所述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覆盖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上,所述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上设置多个导电片,各所述导电片将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电连接,输出端的两个导电片通过铜排连接于所述接线器。
可选地,所述前端板组件内部具有走线腔;
所述铜排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走线腔内;
所述铜排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接线器和相应的导电片。
可选地,所述前端板包括第一塑料板壳和第一金属板壳;
所述第一金属板壳位于所述第一塑料板壳背离所述电池标准模块的一侧;
所述第一塑料板壳内设置所述走线腔;
所述连接件一端限位于所述金属板;
所述接线器一端穿过所述金属板延伸至所述走线腔内以连接所述铜排。
可选地,所述第一塑料板壳包括内板壳和外板壳;
所述内板壳位于所述外板壳靠近电池标准模块的一侧;
所述金属板覆盖于所述外板壳上;
所述内板壳和所述外板壳之间形成所述走线腔,所述外板壳上设置连通所述走线腔的避让孔;
所述接线器一端穿过所述避让孔延伸至所述走线腔内,以连接所述铜排。
可选地,所述内板壳和外板壳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走线腔的走线口;
所述铜排贯穿所述走线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内板壳上设置豁口槽;
在所述内板壳和外板壳相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豁口槽和所述外板壳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走线腔的走线口。
可选地,所述内板壳包括平直板和设置于平直板边沿的翻板;
所述翻板位于所述豁口槽的部位设置有连接孔;
紧固件一端穿过导电片和铜排连接于所述连接孔。
可选地,包括上盖;
所述上盖连接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
所述上盖端部设置延伸盖;
所述延伸盖遮蔽所述走线口。
可选地,所述上盖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卡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专利申请的新型电池包,提供了一种由电池标准模块直接组装成电池包的结构,由前端板组件、后端板组件和连接件即可将多个电池标准模块连接稳定,安装非常便捷,并且设置前端板组件为接线器提供了承载位置,解决了没有钣金外壳怎么设置接线器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去除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去除上盖、风机、正极接线器、负极接线器和BMS从板后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的内板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的电池标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的电池标准模块的去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的电池标准模块的绝缘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新型电池包的电池标准模块的绝缘外壳的另一方向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的电池标准模块的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的电池标准模块的绝缘壳体的一方向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的电池标准模块的绝缘壳体的另一方向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的电池标准模块的限位结构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去除前端板组件、风机、正极接线器、负极接线器和BMS从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池包的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池标准模块100、绝缘外壳1、绝缘壳体11、壳部111、主板1111、侧板1112、第一侧板11121、第二侧板11122、凸条1113、导向斜面11131、第一风口1114、第二风口1115、连接体1116、筋条11161、导向筋1117、贯通孔131、开口12、连接部13、卡爪14、卡槽15、凸块16、卡凸17、半卡凸171、衬套18、壳结构101、电芯单体2、极耳21、风道3、限位结构31、限位凸部311、第一导向斜面3111、第二导向斜面3112、端面3113、插接缝312、第一插接缝313、第二插接缝314、底壁32、风通道300、前端板组件41、第一塑料板壳411、内板壳4111、平直板41111、翻板41112、连接孔41113、外板壳4112、避让孔4113、走线口4114、第一金属板壳412、走线腔413、通透槽414、后端板组件42、第二塑料板壳421、第二金属板壳422、平面板4221、翻边4222、加强板壳4223、连接件43、帽体431、杆体432、螺母433、上盖5、顶板51、侧板52、长板部521、短板部522、卡口53、延伸盖54、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6、导电片61、铜排62、风机7、散热板8、板体81、透孔82、豁口部83、接线器9、正极接线器91、负极接线器92、BMS从板10。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2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标准模块100、固定组件和接线器9。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沿直线依次排列。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前端板组件41、后端板组件42和连接件43,所述前端板组件41和后端板组件42分别位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的两端,所述连接件43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端板组件41和所述后端板组件42,以夹紧固定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所述接线器9设置于所述前端板组件41,所述接线器9电连接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本专利申请的新型电池包,提供了一种由电池标准模块100直接组装成电池包的结构,由前端板组件41、后端板组件42和连接件43即可将多个电池标准模块100连接稳定,安装非常便捷,并且设置前端板组件41为接线器9提供了承载位置,解决了没有钣金外壳怎么设置接线器9的问题。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新型电池包还包括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6。所述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6覆盖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上,所述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6上设置多个导电片61,各所述导电片61将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电连接,输出端的两个导电片61通过铜排62连接于所述接线器9。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6上的导电片61将各个电池标准模块100的极耳21连接起来,形成需要的串联或并联,再通过铜排62与接线器9电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电池包的充电和放电。
如图5至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前端板组件41内部具有走线腔413。所述铜排6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走线腔413内,所述铜排62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接线器9和相应的导电片61。走线腔413提供铜排62走线空间并对铜排62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前端板包括第一塑料板壳411和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壳412位于所述第一塑料板壳411背离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的一侧,所述第一塑料板壳411内设置所述走线腔413。所述连接件43一端限位于所述金属板,所述接线器9一端穿过所述金属板延伸至所述走线腔413内以连接所述铜排62。因为电池包内的电池标准模块100需要安装稳固的话需要前端板组件41和后端板组件42之间有一定的压力,压力由连接件43提供,但是连接件43端部限位位置面积小,因此压强大,直接挤压电池标准模块100的话很易损伤电池标准模块100的绝缘外壳11,第一塑料板壳411的设置可增大挤压面积,又可提供一定的弹性,使抵抗连接件43挤压的效果更好。但是第一塑料板壳411也不耐小面积挤压,因此设置第一金属板壳412可抵抗连接件43端部挤压,防止将第一塑料板壳411压碎。也对铜排62形成了保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塑料板壳411包括内板壳4111和外板壳4112。所述内板壳4111位于所述外板壳4112靠近电池标准模块100的一侧,所述金属板覆盖于所述外板壳4112上。所述内板壳4111和所述外板壳4112之间形成所述走线腔413,所述外板壳4112上设置连通所述走线腔413的避让孔4113,所述接线器9一端穿过所述避让孔4113延伸至所述走线腔413内,以连接所述铜排62。将铜排62设置在内板壳4111和外板壳4112之间进一步提升对铜排62的保护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内板壳4111和外板壳4112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走线腔413的走线口4114,所述铜排62贯穿所述走线口4114设置。预留走线口4114便于将铜排62由电池标准模块100处向内板壳4111和外板壳4112之间引线,并保证外表平整。
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内板壳4111上设置豁口槽。在所述内板壳4111和外板壳4112相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豁口槽和所述外板壳4112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走线腔413的走线口4114。
如图6至图1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内板壳4111包括平直板41111和设置于平直板41111边沿的翻板41112,所述翻板41112位于所述豁口槽的部位设置有连接孔41113,紧固件一端穿过导电片61和铜排62连接于所述连接孔41113。紧固件将铜排62固定稳固,保证后续供电工作稳定。
如图1、17、1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新型电池包还包括上盖5。所述上盖5连接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所述上盖5端部设置延伸盖54,所述延伸盖54遮蔽所述走线口4114。因需要便于电连接的原因,电池标准模块100的极耳21需要裸露出来,设置上盖5将裸露的极耳21遮蔽起来,保证了整个电池包外侧的绝对绝缘。这样本专利申请的电池包就可不用再设置绝缘箱、绝缘房等直接投放使用,大大降低了投放成本,也保证了投放后不漏斗,保证了使用安全性。上盖5遮蔽走线口4114也进一步保证绝缘效果,也提升对铜排62的保护效果。
如图1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盖5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卡接固定。卡接即稳定又便于安装和拆卸。
如图1、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接线器9包括正极接线器919和负极接线器929。所述正极接线器919和所述负极接线器929设置于所述前端板组件41的同一侧。现有的电池包的正极接线器919和所述负极接线器929分设在钣金外壳一个板面上的两侧,这样多个电池包之间连接就需要斜线连接正极接线器919和负极接线器929,这样连接不仅难度大还易损坏,这样就会生产正极接线器919和负极接线器929位置相反的两种电池包,这也增加了生产难度。向本申请这样将正极接线器919和负极接线器929设置在前端板组件41的同一侧,就可生产同一种电池包,且相邻电池包之间连接也简便、耐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新型电池包还包括风机7,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形成风通道300,所述风机7设置于所述前端板组件41,且所述风机7正对所述风通道300,所述正极接线器919和负极接线器929位于所述风机7的同一侧。这样设置正极接线器919和负极接线器929的位置更靠近,进一步提升相邻电池包连接的便捷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新型电池包还包括BMS从板10。所述BMS从板10设置于所述前端板组件41,且所述BMS从板10位于所述风机7与所述正极接线器919和负极接线器929相对的一侧。BMS从板10对电池包的电压、温度等进行采集,便于后期控制电池包。且BMS从板10位于风机7与正极接线器919和负极接线器929相对的一侧,不会影响相邻电池包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5-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前端板组件41上设置通透槽414。所述通透槽414和所述走线腔413相隔离,所述通透槽414上安装风机7,所述走线腔413环绕所述通透槽414设置。这样设置保证铜排62部影响风机7的使用效果,风机7也不会损伤铜排6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所述铜排62沿所述通透槽414的周向延伸。电池标准模块100的正负极位于两侧,因此两个铜排62连接电池标准模块100的一端是位于风机7两侧的,所以至少有一个铜排62需要绕过通透槽414与正极接线器919或负极接线器929连接。
如图1、2、1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件43包括杆体432、帽体431和螺母433。所述帽体431连接于所述杆体432的一端,所述杆体432贯穿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的贯通孔131,所述螺母433螺纹连接于所述杆体432。所述螺母433和所述帽体431分别限位于所述前端板组件41和后端板组件42。使用螺栓和螺母433的方式进行连接和限位,首先连接和拆卸均很简便,再在更便于调节夹紧的松紧程度,无需使用设备挤压工装预紧,只需用螺栓锁紧实现预紧力即可。并且装配、拆卸过程中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操作,自动化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稳定。也节省了购买设备的成本。
图1-1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的周侧设置多个所述贯通孔131,所述固定组件具有分别贯穿各所述贯通孔131的连接件43。通过多个连接件43对应多个贯通孔131对电池标准模块100进行连接来形成电池包,这样组装后结构更稳固,电池标准模块100之间相对位置也更精准,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也不易错位,保证工作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贯通孔131内设置有衬套18,所述连接件43贯穿所述衬套18设置。衬套18可以防止杆体432对贯通孔131内壁磨损,优选地衬套18选用金属材质,最优选地,衬套18采用金属铜材料制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的绝缘外壳11具有两个空腔和位于两个空腔之间的风道3。各空腔分别用于容纳电芯单体2,各电池标准模块上的风道3相连通。所述前端板组件41上设置风机7,所述风机7朝向所述风道3设置。风机7向风道3内吹风或由风道3内吸风,风道3内有风吹过,可对各电芯单体2标准模块进行降温,保证内部电芯单体2温度适宜,工作时更稳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绝缘外壳11包括两个壳结构101,两个所述壳结构101相连接,两个所述壳结构101分别形成所述空腔。两个所述壳结构101之间形成风道3,所述壳结构101上设置第一风口1114和第二风口1115,所述第一风口1114连通所述风道3,所述第二风口1115连通所述空腔和外界,所述第一风口1114和所述第二风口1115位于空腔的相对两侧。第一风口1114与风道3连通,第二风口1115与外界连通,第一风口1114与第二风口1115通过空腔连通,从而使风道3、空腔和外接连通起来。第一风口1114与第二风口1115中一个进风一个出风从而形成风路,可对设置在壳结构101内部的电芯单体2进行降温。
如图1、1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盖5覆盖各电池标准模块100设置极耳21的一侧。因需要便于电连接的原因,电池标准模块100的极耳21需要裸露出来,设置上盖5将裸露的极耳21遮蔽起来,即对极耳21进行了保护,又保证了整个电池包外侧的绝对绝缘。
图1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绝缘外壳11上设置卡凸17,所述上盖5对应各所述绝缘外壳11分别设置有相应的卡口53。在所述上盖5覆盖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的状态下,各卡口53分别卡接于相应绝缘外壳11上的卡凸17上。卡凸17和卡口53的卡接配合结构稳固又便于拆装。将卡口53设置在上盖5上使解除卡接时更易操作,更便于后期养护。
如图1至图1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前端板组件41和后端板组件42分别位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的两端,所述前端板组件41和后端板组件42均包括塑料板壳和金属板壳,所述连接件43一端限位于所述前端板组件41上的金属板壳,所述连接件43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后端板组件42上的金属板壳,以夹紧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前端板组件41和后端板组件42均包括塑料板壳和金属板壳,金属板壳的设置对电池标准模块100进行定位和保护,并防止连接件43挤压损伤电池标准模块100和塑料板壳。塑料板壳的设置可提供一定的弹性,使抵抗连接件43挤压的效果更好。
图5至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属板壳412为平直的板体81,所述第一金属板壳412贴合于所述第一塑料板壳411的表面。将第一金属板壳412设置为平直的板体81,外观更美观,也便于前端板组件41靠外侧端面3113上的接线器9和控制器等的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后端板组件42包括第二塑料板壳421和第二金属板壳422。所述第二金属板壳422位于所述第二塑料板壳421背离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的一侧,所述连接件43贯穿所述第二塑料板壳421和第二金属板壳422,且所述连接件43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二金属板壳422背离所述第二塑料板壳421的一侧。与前端板组件41一样,因为电池包内的电池标准模块100需要安装稳固的话需要前端板组件41和后端板组件42之间有一定的压力,压力由连接件43提供,但是连接件43端部限位位置面积小,因此压强大,直接挤压电池标准模块100的话很易损伤电池标准模块100的绝缘外壳11,第二塑料板壳421的设置可增大挤压面积,又可提供一定的弹性,使抵抗连接件43挤压的效果更好。但是第二塑料板壳421也不耐小面积挤压,因此设置第二金属板壳422可抵抗连接件43端部挤压,防止将第二塑料板壳421压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金属板壳422包括平面板4221和设置于平面板4221周侧边缘的翻边4222。所述连接件43的一端限位于所述平面板4221上。连接件43与平面板4221配合限位更稳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金属板壳422还包括加强板壳4223。所述加强板壳4223贴合连接于所述平面板4221,且所述加强板壳4223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翻边4222。加强壳可提升第二金属板的强度。
如图8至图1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包括两个电芯单体2。所述绝缘外壳11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表面均为平直的接触面,所述绝缘外壳11具有两个空腔和分别连通两个所述空腔的开口12。两个所述电芯单体2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空腔内,所述电芯单体2的极耳21位于所述开口12一侧。绝缘壳体11将电芯单体2包裹在内,形成电池包的连接时,电芯单体2限位在空腔内,使得对电芯单体2的安装定位变得容易,不需要进行电芯单体2堆叠、挤压工装预紧、增加PC片绝缘等工序,只需用螺栓锁紧实现预紧力即可。并且绝缘外壳11可对电芯单体2进行保护,不会出现磨损电芯单体2的情况。再者外壳设置为绝缘材质无需再进行在电池包安装完成后再在外侧加装绝缘可保证安全的步骤,节省人工、时间和材料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绝缘外壳11为以尼龙为基材添加玻璃纤维填充材料改性而成的增强型尼龙材料制成。加入玻璃纤维的增强型尼龙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综合力学性能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使用这样的材料制备绝缘外壳11,强度更高、耐久性更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绝缘外壳11上设置连接部13,所述贯通孔131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3上,多个电池标准模块100通过连接部13连接为一体。连接部13的设置使多个电池标准模块100在堆叠组成电池包时连接更便捷,相互连接时定位也更容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绝缘外壳11包括两个绝缘壳体11,两个所述绝缘壳体11中一者设置卡爪14,另一者设置卡槽15。在两个所述绝缘壳体11相连接的状态下,一者上的卡爪14卡接于另一者的卡槽15,两个所述绝缘壳体11之间形成两个所述空腔。用卡爪14和卡槽15的方式相互连接,便于两个绝缘壳体11之间的连接和拆卸,从而即使安装更能便捷,也便于后期维护和更换配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绝缘壳体11均包括两个壳部111,在两个绝缘壳体11相连接的状态下,两个所述绝缘壳体11相对应的壳部111之间形成所述空腔和连通所述空腔的开口12。即相对应的两个壳部111扣合形成一个壳结构101。将绝缘壳体11分成两个壳部111有两侧包裹电芯单体2,更便于绝缘壳体11与电芯单体2之间的安装,进一步降低安装的时间和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壳部111均包括主板1111和设置于主板1111边沿的侧板1112。所述侧板1112上设置多个凸条1113,各所述凸条1113沿所述主板1111的边沿依次间隔设置,在电芯单体2装入所述空腔内的状态下,所述凸条1113贴合于电芯单体2。电芯单体2需要在空腔内安装的稳定,若侧板1112仅是平直板41111会出现侧板1112易与电芯单体2有间隙使电芯单体2安装不稳定的情况,也会出现不易将电芯单体2与两个壳部111安装在一起的情况,当在侧板1112上间隔的设置多个凸条1113后,安装后电芯单体2与各个凸条1113贴合连接,可解决上述说的两个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凸条1113沿垂直所述主板1111的方向延伸,所述凸条1113背离所述主板111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11131。在凸条1113背离主板1111的一侧设置导向斜面11131,便于在电芯单体2在向壳部111入口处向内安装时对电芯单体2进行导向,凸条1113设置为沿主板1111方向延伸对电芯单体2向内部一直安装时也起到导向作用,使安装更便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两个所述壳部111的侧板1112之间形成所述风道3。所述壳部111靠近所述风道3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风口1114,所述壳部111远离所述风道3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风口1115。如此每个壳结构101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第一风口1114和两个第二风口1115,可由电芯单体2的两侧均形成风路,保证电芯单体2两侧均可散热,散热更均匀,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侧板1112包括两个第一侧板11121和一个第二侧板11122。所述第二侧板11122位于所述壳部111与所述开口12相对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121位于所述第二侧板11122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二侧板11122相垂直。所述主板1111与一所述第一侧板1112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风口1114,所述主板1111与另一所述第一侧板11121之间形成第二风口1115。两个风口分别设置在两相对的第一侧板11121与主板1111之间,这样形成的风路是平直的,使流过的风更顺畅,降温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板1111和所述第一侧板11121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一风口1114或第二风口1115,所述壳部111包括多个连接体1116,各所述连接体1116设置于第一侧板11121和所述主板1111之间,且各所述连接体1116间隔设置,各所述连接体1116分别连接所述主板1111和第一侧板11121。在第一风口1114和第二风口1115上均间隔的设置多个连接体1116,可增加强度,使壳部111整体强度更高,耐久性也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体1116包括垂直连接的两个筋条11161,一所述筋条11161连接于所述主板1111,另一所述筋条11161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11121。两根筋条11161可垂直连接,也可呈圆弧状连接,这样保证形成的第一风口1114和第二风口1115足够大,进而保证风路更畅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板1111内壁上设置多个导向筋1117。各所述导向筋1117由所述第一风口1114延伸至所述第二风口1115,相邻的两个导向筋1117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风口1114和第二风口1115的气体流动通道。导向筋1117为第一风口1114与第二风口1115之间的气流进行导向,使气流匀称的为电芯单体2进行散热,并减小风阻,进而降低风噪。
如图1、17、1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盖5具有顶板51和设置于顶板51边沿的边板52,所述边板52与所述顶板51垂直连接,所述卡口53设置于所述边板52上。所述卡凸17设置于绝缘外壳11的厚度端面3113上,所述边板52贴合于所述绝缘外壳11的厚度端面3113,所述卡凸17卡接于所述卡口53。在这个位置设置卡口53最便于与卡凸17配合稳定,也易于拆装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边板52包括多个长板部521和多个短板部522。各长板部521依次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短板部522位于相邻的两个长板部521之间,所述短板部522上设置所述卡口53。这样卡口53处弹性更好,在掰动卡口53使需要使用的力气更小,且也可有效的防止卡口53被掰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绝缘外壳11包括两个绝缘壳体11,两个所述绝缘壳体11相连接,两个所述绝缘壳体11之间形成容纳电芯单体2的空腔,所述卡凸17包括分设置于两个所述绝缘壳体11上的半卡凸171,两个所述半卡凸171卡接于同一卡口53上。如此当上盖5安装时一个卡口53同时卡接同一绝缘外壳11上的两个半卡凸171,对两个绝缘壳体11的连接起到进一步稳固的作用。
如图8至图1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电池包包括至少两个上盖5。各所述上盖5分别连接于相应的若干电池标准模块100,以配合共同覆盖所有的电池标准模块100。各所述上盖5分别连接于相应的若干电池标准模块100,以配合共同覆盖所有的电池标准模块100。因为整个电池包的体积比较大,将上盖5设置成两个这样单个上盖5强度更高些,也更不易变形或损坏,并且这样上盖5的安装也更便捷。延伸盖54位于其中靠近前端板组件41的一个上盖5上。
如图6至图1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顶部形成嵌槽,所述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6嵌入于所述嵌槽内。嵌槽的设置可对嵌入内部的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6进行固定和定位,保证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6位置精准且不易移位,保证后期电连接稳定。电池标准模块100的极耳21由嵌槽内裸露出来,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6嵌入嵌槽内安装稳固并与各极耳21连接。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绝缘外壳11包括绝缘主壳和设置于绝缘主壳上的两个凸块16,两个所述凸块16分设于所述绝缘主壳的两侧。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的同一侧的凸块16依次排列形成挡筋,各电池标准模块100上形成的两个挡筋之间形成所述嵌槽。采用各个电池标准模块100上的结构组合来形成嵌槽,则无需额外设置嵌槽结构,这样不仅设置起来方便,也无需再进行连接,且结构也更加稳固。
如图8至图1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盖5支撑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的绝缘外壳11上的凸块16上,且所述上盖5卡接于所述凸块16。上盖5支撑于凸块16上可保证将嵌槽全部覆盖,保证绝缘性,进而保证了电池包的安全性。上盖5采用卡接的形式与凸块16连接,在保证上盖5连接稳定的前提下也使上盖5的拆装更加便捷,便于后期的维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卡凸17设置在所述凸块16上,所述绝缘外壳11上的两个所述凸块16均具有平直的顶部端面3113,平直的顶部端面3113可与上盖5更贴合,保证两者之间没有缝隙,保证绝对的绝缘。所述绝缘外壳11上的两个凸块16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所述卡凸17。卡凸17靠外设置不仅便于拆装的操作,也不会影响内部其他配件的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贯通孔131设置在所述凸块16上。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43贯穿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上的贯通孔131。凸块16上设置贯通孔131强度有保证,又不影响绝缘外壳11的形状及与其它配件的配合。
如图18至图2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两个散热板8。所述散热板8穿设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的风道3内,两个所述散热板8分别靠近相应侧的壳结构101设置,两个所述散热板8之间形成风通道300,所述散热板8上设置多个透气部,各所述透气部沿所述散热板8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各所述透气部的透气面积逐级减小。所述散热板8上透气部的透气面积最小的一端靠近所述风机7。散热板8安装在电池包的风道3内时靠近冷风进入的一侧的透气孔面积最小,越远离冷风进入侧的透气孔面积越大。受电芯单体2散热的影响,越远离冷风进入的地方的风道3上的气流温度越高,且因一部分风由电芯单体2处散出的原因,越远离冷风进入的地方的风道3上的气流流速越低。因此,由冷风进入侧向远离冷风进入的一侧透气部的面积逐渐增大,可保证整个电池包降温效果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风道3具有顶壁和底壁32,壳部111的一所述第一侧板11121位于所述顶壁和底壁32之间。两个所述散热板8分别贴合于相应壳部111的相应的第一侧板11121,所述散热板8上的各透气部分别连通相应的第一风口1114。风道3中的风通过透气部再通过第一风口1114进入空腔内为电芯单体2进行降温。有散热板8上不同面积的透气部的设置,不同电池标准模块100上的风口即可设置为相同的大小,使用同一套模具即可,节省生产成本。
如图1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风道3内设置限位结构31。在所述散热板8设置于所述风通道300内的状态下,所述限位结构31限定所述散热板8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风道3内设置限位结构31。在所述散热板8设置于所述风通道300内的状态下,所述限位结构31限定所述散热板8的位置。散热板8上的透气部需要与风道3内的风口对位设置并与风口连通,因此散热板8安装后需要与第一侧板11121贴合,设置限位结构31可保证散热板8与第一侧板11121贴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结构31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壁和/或底壁32上的限位凸部311。所述限位凸部311和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插接缝312,所述散热板8固定于所述插接缝312。插接缝312保证散热板8竖直,也保证散热板8与第一侧板11121贴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各所述限位凸块16的第一端均设置两个第一导向斜面3111,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斜面3111分别与相应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插接缝313。在由各所述限位凸块16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插接缝313的缝宽逐渐减小,其中,所述限位凸块1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限位凸块16沿风通道300长度方向的两端。为使散热板8与第一侧板11121可以贴合,插接缝312非常窄,第一导向斜面3111的设置起到了散热板8的插接导向作用,使散热板8向插接缝312内插接时更便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各所述限位凸块16的第二端均设置两个第二导向斜面3112。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斜面3112分别与相应的第一侧板11121之间形成第二插接缝314,在由各所述限位凸块16的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插接缝314的缝宽逐渐减小。因有两个散热板8需要安装,分别设置第一导向斜面3111和第二导向斜面3112使两散热板8由限位凸块16两侧均便于插接安装,并且这样两个绝缘外壳11在限位块处对称,扣合的两个绝缘外壳11形状一样即可,无需使用两套模具,生产和安装都更便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凸块16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3111和所述第二导向斜面3112之间的端面3113,所述端面3113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11121。所述端面3113与相应第一侧板11121之间形成插接缝312,所述插接缝312小于所述第一插接缝313和所述第二插接缝314的缝宽。端面3113设置为平行于第一侧板11121的平面增大与散热板8的接触面积,可保证对散热板8的限位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散热板8包括长条形的板体81,所述透气部位于所述板体81上。每一所述透气部均包括设置于长条形的板体81上的若干透孔82。各所述透气部通过设置透孔82的宽度和/或透孔82的总长度调节各透气部的透气面积。透气部可以是一个透孔82也可是多个透孔82,根据需要透气部的面积和一个透气部内通风的均匀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个透气部内包含的透孔82的个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部分所述透气部仅包括一条连贯的透孔82,部分所述透气部包括多个透孔82,同一透气部内的各透孔82沿长条形板体81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一个透气部设置一个透气孔,可能是透气部的总面积态度大或太小,不便于分设为多个透气孔。一个透气部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透气孔时可保证电芯单体2上中下均能受到降温,降温更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长条形板体81的两个宽度边上均设置有豁口部83。电池包的位于端部的电池标准模块100的端部也具有通风口,长条形板体81的两个宽度边上的豁口部83连通电池包端部的通风口。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如实施例二所述电池包的装配方法,包括:
步骤S1、将前端板组件41、多个电池标准模块100和后端板组件42依次排列;
步骤S2、将连接件43贯穿前端板组件41、多个电池标准模块100和后端板组件42上的贯通孔131;
步骤S3、将螺母433连接于所述连接件43,使得螺母433和连接件43的帽体431中一者限位于前端板组件41,另一者限位于后端板组件42;
步骤S4、通过旋钮螺母433向各电池标准模块100施加预紧力,将前端板组件41、后端板组件42和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100固定为一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池标准模块,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沿直线依次排列;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前端板组件、后端板组件和连接件,所述前端板组件和后端板组件分别位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的两端,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端板组件和所述后端板组件,以夹紧固定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
接线器,所述接线器设置于所述前端板组件,所述接线器电连接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
所述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覆盖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上,所述汇流排采集线束总成上设置多个导电片,各所述导电片将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电连接,输出端的两个导电片通过铜排连接于所述接线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组件内部具有走线腔;
所述铜排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走线腔内;
所述铜排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接线器和相应的导电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包括第一塑料板壳和第一金属板壳;
所述第一金属板壳位于所述第一塑料板壳背离所述电池标准模块的一侧;
所述第一塑料板壳内设置所述走线腔;
所述连接件一端限位于所述金属板;
所述接线器一端穿过所述金属板延伸至所述走线腔内以连接所述铜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板壳包括内板壳和外板壳;
所述内板壳位于所述外板壳靠近电池标准模块的一侧;
所述金属板覆盖于所述外板壳上;
所述内板壳和所述外板壳之间形成所述走线腔,所述外板壳上设置连通所述走线腔的避让孔;
所述接线器一端穿过所述避让孔延伸至所述走线腔内,以连接所述铜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壳和外板壳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走线腔的走线口;
所述铜排贯穿所述走线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壳上设置豁口槽;
在所述内板壳和外板壳相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豁口槽和所述外板壳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走线腔的走线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壳包括平直板和设置于平直板边沿的翻板;
所述翻板位于所述豁口槽的部位设置有连接孔;
紧固件一端穿过导电片和铜排连接于所述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新型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
所述上盖连接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
所述上盖端部设置延伸盖;
所述延伸盖遮蔽所述走线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各所述电池标准模块卡接固定。
CN202410167235.3A 2024-02-06 2024-02-06 一种新型电池包 Pending CN1180541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67235.3A CN118054144A (zh) 2024-02-06 2024-02-06 一种新型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67235.3A CN118054144A (zh) 2024-02-06 2024-02-06 一种新型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54144A true CN118054144A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44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67235.3A Pending CN118054144A (zh) 2024-02-06 2024-02-06 一种新型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541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98479B1 (en)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JP4783137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1361208B (zh) 电池系统
JP5256634B2 (ja)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用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
KR101886371B1 (ko) 파워 배터리 모듈
WO2019112125A1 (ko) 셀 에지 직접 냉각 방식의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JP5326209B2 (ja) 組電池
WO2020228748A1 (zh) 电源柜
KR20220166267A (ko) 상호연결된 배터리 모듈 시스템, 조립체 및 방법
CN117013174A (zh) 储能柜
CN118054144A (zh) 一种新型电池包
CN118040152A (zh) 一种散热均衡的电池包
CN118117244A (zh) 一种多塑料结构的电池包
CN118117243A (zh) 一种方便装配的电池包
CN118040217A (zh) 一种电池标准模块及电池包及电池包的装配方法
CN218919120U (zh) 电池柜
JP5626407B2 (ja) 組電池
CN214898728U (zh) 电池模块及动力电池模组
CN220254844U (zh) 一种电源柜
CN217691438U (zh) 端板面板、端板面板组件和电池包
CN219998316U (zh) 电池包及电池簇
CN211629256U (zh) 一种电池箱体及组合式电池箱
US1199073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CN219163565U (zh) 电芯模组及动力装置
CN220895711U (zh) 电池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