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24971A - 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24971A
CN118024971A CN202410233466.XA CN202410233466A CN118024971A CN 118024971 A CN118024971 A CN 118024971A CN 202410233466 A CN202410233466 A CN 202410233466A CN 118024971 A CN118024971 A CN 118024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user
mode
determining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334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晶晶
陈飞
柯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334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249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24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24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属于座椅调节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若检测到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可以控制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调节到便于用户上下车便利的退让位置,若检测到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则控制座椅调节到目标状态,从而可以对座椅自动调节,无需用户手动调节座椅,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座椅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不断发展,车辆座椅也具有各种调节功能和舒适性功能。
目前,用户可以通过手动调节的方式对车辆座椅进行调节。但是,每次用户上下车前都需要用户手动将座椅调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以便用户上下车,当用户上车后,由于车辆的座椅可能会有不同的使用者,对座椅有着不同的需求,还需要使用者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对座椅进行手动调节。
相关技术中,手动调节座椅位置的方式费时费力,导致使用者的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手动调节座椅位置的方式费时费力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位置的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若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和所述车辆的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所述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所述座椅调节到退让位置,所述退让位置用于为用户上下车提供便利;
若所述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所述座椅调节到目标状态。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包括:
若所述座椅上包括用户,则判定所述车辆中是否存储有历史数据和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所述历史数据用于表示用户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
若所述车辆中存储有所述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和所述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
若所述车辆中未存储有所述历史数据,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为预设的正常模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和所述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包括:
从所述历史数据中查找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
将查找到的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作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
若没有查找到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最近使用的所述历史数据中的座椅调整模式。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包括:
若确定所述座椅上不存在用户,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上次开门前的座椅调整模式。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的退让条件,所述退让条件包括:所述座椅的当前位置满足预设的礼让距离、未检测到用户输入的座椅的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一车门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开启次数小于预设值;
若是,则执行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的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和所述车辆的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所述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所述座椅调节到退让位置,所述退让位置用于为用户上下车提供便利;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所述座椅调节到目标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座椅上包括用户,则判定所述车辆中是否存储有历史数据和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所述历史数据用于表示用户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车辆中存储有所述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和所述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车辆中未存储有所述历史数据,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为预设的正常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包括:
查找单元,用于从所述历史数据中查找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将查找到的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作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没有查找到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最近使用的所述历史数据中的座椅调整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座椅上不存在用户,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上次开门前的座椅调整模式。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车辆是否满足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的退让条件,退让条件包括:座椅的当前位置满足预设的礼让距离、未检测到用户输入的座椅的控制指令和第一车门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开启次数小于预设值;
若是,则返回第一确定模块执行确定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的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座椅的调节方法中的任一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座椅的调节方法中任一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检测到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可以控制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调节到便于用户上下车便利的退让位置,若检测到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则控制座椅调节到目标状态,从而可以对座椅自动调节,无需用户手动调节座椅,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的调节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座椅的调节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的调节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座椅的调节方法应用于车辆的控制器中进行举例说明,该控制器可以为车身控制器,该座椅位置的调节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若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和车辆的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确定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该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该座椅调节到退让位置,该退让位置用于为用户上下车提供便利。
步骤102,若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则确定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第二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座椅调节到目标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检测到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可以控制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调节到便于用户上下车便利的退让位置,若检测到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则控制座椅调节到目标状态,从而可以对座椅自动调节,无需用户手动调节座椅,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座椅位置的调节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座椅的调节方法应用于车辆的控制器中进行举例说明,该控制器可以为车身控制器,该座椅的调节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201,若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和车辆的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判断车辆是否满足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的退让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202,若否,则执行步骤20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车门可以为车辆上的任意一个车门,例如,第一车门为驾驶员的位置对应的车门,也可以为副驾驶位置对应的车门,也可以为车辆的后排位置对应的车门。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上车过程中将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也可以在用户下车过程中将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因此,在用户上下车的过程中,均需要判断车辆是否满足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的退让条件,以便控制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调节到第一座椅调节模式。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当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车辆的车速小于预设车速和车辆的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时,判断车辆是否满足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的退让条件。
其中,预设车速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设车速可以为4km/h。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退让条件用于确定是否触发第一座椅调节模式,当车辆满足该退让条件时,才确定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并控制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调节到该第一座椅调节模式下;当车辆不满足该退让条件时,会禁止座椅进入到该第一座椅调节模式下。
其中,该退让条件包括:座椅的当前位置满足预设的礼让距离、未检测到用户输入的座椅的控制指令和第一车门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开启次数小于预设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输入的座椅的控制指令是用户通过车辆中的座椅调节开关来触发的。预设的礼让距离用于表示座椅的当前位置是否位于退让位置之前,当座椅的当前位置满足预设的礼让距离时,则需要对座椅的当前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该座椅从当前位置退让到第一座椅调节模式对应的退让位置,退让位置用于为用户上下车提供便利。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车门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开启次数大于预设值时,说明该第一车门被频繁的打开关闭,则控制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禁止启动第一座椅调节模式,并在该第一车门停止被开关操作之后的一段时间后,自动启动允许使用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的功能。
步骤202,确定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
其中,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座椅调节到退让位置,退让位置用于为用户上下车提供便利。当确定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时,控制座椅调节到第一座椅调节模式,以使座椅的位置调节到退让位置。该退让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该退让位置可以为车辆出厂时的座椅位置,也可以为座椅可移动到的且距离转向方向盘最远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座椅调节模式用于表征座椅的不同位姿,座椅调节模式可以是用户预先设定的,座椅调节模式用于对座椅的位置、座椅靠背的角度和座椅功能中至少一项进行调节,其中座椅功能可以包括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和座椅按摩中的至少一项。当座椅调节模式用于对座椅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可调节座椅在车辆中的前后位置和座椅的上下位置。因此在确定座椅调节模式后,可以根据座椅调节模式确定座椅对应的位姿,从而根据座椅对应的位姿对座椅的进行调节。
步骤203,若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确定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上是否有用户,若确定座椅上包括用户,则执行步骤204,若确定座椅上不包括用户,则执行步骤207。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车辆上的图像采集装置来采集座椅以及座椅周围的图像数据,根据该图像数据中是否包含人脸图像来确定座椅上是否有用户。若该图像数据中包含人脸图像,则确定座椅上有用户,若该图像数据中不包含人脸图像,则确定座椅上没有用户。该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安装在车辆的方向盘上,该图像采集装置可以为摄像头。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通过图像采集装置才开始采集图像数据,确定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中包含有人脸图像,则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停止采集图像数据,直到再次确定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才再次使图像采集装置开始采集图像数据,若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中均未包含有人脸图像,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停止采集图像数据,则确定座椅上不包括用户。
其中,确定座椅上是否有用户用于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判断用户是上车还是下车的过程,从而根据用户对应的上下车过程来调节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且座椅上有用户时,也可以进一步判断该用户是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进入到车辆中的,还是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之前,该用户就已经在车辆的座椅上。当座椅上的用户是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进入到车辆中的,则可以确定用户对应的第二座椅模式并控制该座椅调节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下;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之前,该座椅上的用户就已经在车辆上,则说明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并不存在用户上下车的过程,也无需重新调整座椅。
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且座椅上无用户时,也可以进一步的判断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用户是下车还是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之前座椅上也不存在用户。当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用户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从车辆的内部移动到车辆的外部,则执行步骤207;当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之前座椅上也不存在用户,则说明在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并不存在用户上下车的过程,也无需重新调整座椅。
步骤204,判定车辆中是否存储有历史数据和获取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205,若否,则执行步骤206。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获取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包括:从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中获取用户人脸信息,将采集到的用户人脸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标识人脸信息进行比对,确定与用户人脸信息匹配的标识人脸信息,标识人脸信息可与用户的用户信息绑定,以此可以通过人脸信息比对确定用户的用户信息,以便后续根据用户信息来确定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
其中,历史数据用于表示用户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历史数据包括用户信息与座椅调整模式的对应关系,其中用户信息是用户登录车辆上的车辆终端时所使用的用户信息,该座椅调节模式是该用户坐在该座椅上时座椅对应位姿,该位姿是指座椅相对于车辆的位置以及座椅的靠背的角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上的图像采集装置会对使用该座椅的用户采集图像数据,以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从而将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以及用户信息对应的人脸对应存储,从而得到能够根据采集到的人脸信息来确定用户信息,从而在历史数据中查找该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该历史数据中所存储的用户信息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当历史数据所存储的用户信息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需要存储新的用户信息时,则可以用新的用户信息来替换历史数据中未被使用的时长最长的用户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若是历史数据中已经存储了历史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表明该座椅已经被历史用户使用过,则该车辆中会存储有使用该座椅的历史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若历史数据中未存储有历史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则说明该座椅是第一次被使用,车辆中未存储有历史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则不能根据历史数据来确定当前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则需要通过后续步骤206来确定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
步骤205,根据历史数据和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第二座椅调节模式。
其中,第二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座椅调节到目标状态,目标状态用于表示座椅的位姿。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时,若车辆中存储有历史数据,还需要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是历史数据中是否有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从而来确定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根据历史数据和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第二座椅调节模式,包括:
从历史数据中查找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将查找到的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作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若没有查找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则确定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最近使用的历史数据中的座椅调整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没有查找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则说明该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是首次使用该座椅,此时,可以将最近使用的历史数据中的座椅调节模式作为该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并将当前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和座椅调节模式对应存储,若该用户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手动调节该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则更新用户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当使用者再次使用座椅时则可以通过用户的人脸信息确定第一用户信息,并直接基于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进行座椅的自动调节,无需使用者再次手动调节,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
其中,最近使用的历史数据中的座椅调整模式为上一次使用该座椅的用户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该最近使用的历史数据中的座椅调整模式可以根据使用的座椅调整模式的使用时间所确定的,为了能够确定历史数据中的座椅调节模式所被使用的顺序,该历史数据中还可以记载有用于表征历史数据中的座椅调节模式被使用的顺序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是座椅调节模式对应的使用时间。
步骤206,确定第二座椅调节模式为预设的正常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车辆中未存储有历史数据,则说明并不能查找到历史用户对应座椅调节模式,这种情况下,为用户设置对应预设的正常模式,并可以将用户对应的人脸信息、用户信息以及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对应存储,以便该用户再次使用座椅时,能够自动地调节车辆的座椅。
其中,预设的正常模式可以为临时用户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该预设的正常模式可以为出厂时的座椅的位姿所对应的模式。
步骤207,确定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上次开门前的座椅调整模式。
其中,上次开门前的座椅调整模式为上一个使用该车辆的用户在离开该座椅之前的座椅调整模式,并将当前的人脸信息、用户信息以及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对应存储,当使用者再次使用座椅时则可以直接基于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进行座椅的自动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若座椅上不存在用户且不存在上次开门前的座椅调整模式,则确定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预设的正常模式。
步骤208,结束。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未存储当前的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以及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即表明使用者是首次使用该座椅,此时,可以为该使用者自动调节座椅,若使用者不是首次使用该座椅,则确定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该使用者历史调节的座椅调节模式,从而能够将座椅调节到该使用者的舒适性需求的座椅的位姿,因此,无论是用户首次使用该座椅还是历史用户再次使用该座椅,均能够为用户自动调节座椅,并且,若检测到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可以控制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调节到便于用户上下车便利的退让位置,从而可以对座椅自动调节,无需用户手动调节座椅,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可以由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该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301和第二确定模块302。
第一确定模块301,用于若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和所述车辆的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所述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所述座椅调节到退让位置,所述退让位置用于为用户上下车提供便利;
第二确定模块302,用于若所述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所述座椅调节到目标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302,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座椅上包括用户,则判定所述车辆中是否存储有历史数据和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所述历史数据用于表示用户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车辆中存储有所述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和所述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车辆中未存储有所述历史数据,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为预设的正常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包括:
查找单元,用于从所述历史数据中查找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将查找到的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作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没有查找到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最近使用的所述历史数据中的座椅调整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302,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座椅上不存在用户,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上次开门前的座椅调整模式。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车辆是否满足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的退让条件,退让条件包括:座椅的当前位置满足预设的礼让距离、未检测到用户输入的座椅的控制指令和第一车门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开启次数小于预设值;
若是,则返回第一确定模块执行确定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检测到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可以控制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调节到便于用户上下车便利的退让位置,若检测到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则控制座椅调节到目标状态,从而可以对座椅自动调节,无需用户手动调节座椅,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的调节装置确定座椅调节模式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的调节装置与座椅的调节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座椅的调节方法中的任一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座椅的调节方法中任一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座椅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和所述车辆的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所述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所述座椅调节到退让位置,所述退让位置用于为用户上下车提供便利;
若所述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所述座椅调节到目标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包括:
若所述座椅上包括用户,则判定所述车辆中是否存储有历史数据和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所述历史数据用于表示用户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
若所述车辆中存储有所述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和所述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
若所述车辆中未存储有所述历史数据,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为预设的正常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和所述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包括:
从所述历史数据中查找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
将查找到的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作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
若没有查找到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最近使用的所述历史数据中的座椅调整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包括:
若确定所述座椅上不存在用户,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上次开门前的座椅调整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的退让条件,所述退让条件包括:所述座椅的当前位置满足预设的礼让距离、未检测到用户输入的座椅的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一车门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开启次数小于预设值;
若是,则执行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的步骤。
6.一种座椅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和所述车辆的第一车门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一座椅调节模式,所述第一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所述座椅调节到退让位置,所述退让位置用于为用户上下车提供便利;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车门由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座椅的座椅调节模式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用于使所述座椅调节到目标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座椅上包括用户,则判定所述车辆中是否存储有历史数据和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所述历史数据用于表示用户对应的座椅调整模式;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车辆中存储有所述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和所述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车辆中未存储有所述历史数据,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节模式为预设的正常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包括:
查找单元,用于从所述历史数据中查找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将查找到的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作为第二座椅调节模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没有查找到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座椅调节模式,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最近使用的所述历史数据中的座椅调整模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座椅上不存在用户,则确定所述第二座椅调整模式为上次开门前的座椅调整模式。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的调节方法。
CN202410233466.XA 2024-03-01 2024-03-01 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80249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3466.XA CN118024971A (zh) 2024-03-01 2024-03-01 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3466.XA CN118024971A (zh) 2024-03-01 2024-03-01 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24971A true CN118024971A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89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33466.XA Pending CN118024971A (zh) 2024-03-01 2024-03-01 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249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25598A1 (en) Identity recognition-base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DE102013201959B4 (de) Erweiterte Personalisierung von Fahrzeugeinstellungen
CN109572601A (zh) 汽车座椅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70158087A1 (e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seats for vehicle
CN114030472B (zh) 一种自适应巡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22589A (zh) 一种车辆用户信息与个性化设置关联的方法
CN115092017B (zh) 一种驾驶座椅自动调节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7380017B (zh) 控制汽车后尾门以及后视镜的方法及系统
CN113815585A (zh) 自动驻车功能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39564B (zh) 一种驾驶位置自动调整装置、车辆及方法
CN111634235A (zh) 一种通过面部识别调节汽车外后视镜的系统及方法
US20180029548A1 (en) Pre-entry auto-adjustment of vehicle settings
CN118024971A (zh) 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2002446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different settings between vehicles of different types
WO2023138563A1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11319626A (zh) 车辆控制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39347A (zh) 一种车辆窗帘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车辆
CN113353011B (zh) 车辆的舒适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8973785A (zh) 用于汽车的驾驶位座椅的控制系统
CN114067799A (zh) 语音交互方法、终端设备、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1655547B (zh) 一种配置调整方法、装置、可移动平台及存储介质
KR20180076735A (ko) 파워 테일 게이트의 개방 높이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CN113538738A (zh) 一种汽车智能个性化设置方法、系统及汽车
CN113335224A (zh) 汽车安全带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2721565A (zh) 车载空调控制方法、车辆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