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21425A - 医疗系统、医疗导管及其插座结构和操作手柄 - Google Patents
医疗系统、医疗导管及其插座结构和操作手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21425A CN118021425A CN202211414297.7A CN202211414297A CN118021425A CN 118021425 A CN118021425 A CN 118021425A CN 202211414297 A CN202211414297 A CN 202211414297A CN 118021425 A CN118021425 A CN 1180214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electrodes
- diodes
- medical catheter
- s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2679 ab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6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2267 b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HPALAKNZSZLMCH-UHFFFAOYSA-M sodium;chloride;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Na+].[Cl-] HPALAKNZSZLMCH-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2254 renal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52 pri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20772 Hyperten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5036 nerv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889 sympath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734 kidne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83 nerve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412 per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92 vasc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5 wor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1497 Agit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172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66 Platinum-iridium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2 aorta abdomina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1 but not limited t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53 catheter ab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6106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808 connective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44 continu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26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2 electric spa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54 horm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04 monopo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05 multipo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04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HWLDNSXPUQTBOD-UHFFFAOYSA-N platinum-iridium alloy Chemical class [Ir].[Pt] HWLDNSXPUQTBO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97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30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820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48 sympathol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02—Probes for open surger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77—Needle-like prob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67—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using more than two electrodes on a single prob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座结构、操作手柄、医疗导管及治疗系统。医疗导管包括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包括插座结构,插座结构包括插座本体及至少一个二极管,插座本体具有多个插座针脚,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一个插座针脚,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另一个插座针脚,与阴极所连接的一个插座针脚用于与第一电势端口连接,与阳极所连接的另一个插座针脚用于与第二电势端口连接,第一电势端口的电势高于第二电势端口的电势,且二极管能够在断开状态和导通状态之间切换。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插座结构,使得医疗导管自身能够在电刺激和消融模式之间切换,降低对信号发射源的设计要求,简化信号发射源的结构,并同时确保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系统、医疗导管及其插座结构和操作手柄。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一种较普遍的心脑血管直接致病因素,由于血压持续性维持在不可控范围内,导致的靶器官受损是对人类健康的无法恢复的危害。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除了心脑血管,肾脏及其附属血管的损害也是不能忽略的。肾脏作为高血压危害的靶器官之一,可通过控制血管流量、激素水平及交感神经系统来影响血压水平。其中,肾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被认为是血压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的肾交感神经切除术(Renal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是通过有创外科手术的方式直接切除肾动脉周的交感神经束,由于手术难度较高,同时对患者易造成不可恢复的较大损伤,安全性没有保障,故被基于导管的肾交感神经消除术所取代。该手术是经皮穿刺,将消融型导管直接或在引导鞘管的辅助作用下通过腹主动脉,依次进入两侧肾动脉腔内,将射频能量通过血管壁传送至肾动脉外膜,间接损坏交感神经,从而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进而降低血压。这种微创伤手术可作为传统高血压治疗方式的重要辅助手段。
大量研究实验均证明了基于导管的RDN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手术效率与安全性,同时进一步降低手术难度成为更多研究关注的重点。肾神经刺激(Renal NerveStimulation,RNS)是借助导管电极在低功率条件下在肾动脉内壁的不同位置释放电信号,通过诱发交感神经暂时性兴奋,从而确定有效消融靶点,同时可在消融后通过重复刺激评估消融的有效性。这种增加了预判与评估的RDN术强调了消融的目的性,将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与安全性。
目前RDN术中,消融导管主要为单极消融与多极消融,消融导管的刺激与消融功能往往通过头电极与体表中性电极、环电极与体表电极、或头电极与环电极之间分别放电实现,此时,在手术过程中要求消融导管与射频仪具有较高的匹配性,通过对射频仪中的不同通道进行切换,才能够实现刺激能量和消融能量的切换,对射频仪的设计要求非常高,增加了射频仪的设计和制作难度,也使得射频仪的结构更复杂。此外,现有的单极消融导管也存在刺激区域与消融区域不对应的问题,后续消融时需要依靠调整导管消融电极的位置,实现定点消融,但是操作者在移动导管过程中缺少对移动距离的定量统计,会出现最终消融位点偏离刺激区域的情况,进而使消融的准确性与消融效率降低。其次,现有的多极消融导管常具有四个及以上手术电极,依靠多点位共同消融达到理想的去交感神经效果,消融点数多且常伴随有过度消融,而且实现单一电极刺激时,刺激范围较大,消融靶点搜寻效率偏低。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系统、医疗导管及其插座结构和操作手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切换电刺激和消融通道时对射频仪等信号发射源设计要求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医疗导管的插座结构,其包括插座本体以及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插座本体具有多个插座针脚;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一个所述插座针脚;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另一个所述插座针脚;与所述阴极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用于与第一电势端口连接;与所述阳极连接的另一个所述插座针脚用于与第二电势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势端口的电势高于所述第二电势端口的电势;所述插座结构被配置为接收能量后使得所述二极管能够在断开状态和导通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二极管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至同一个所述插座针脚,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至另外多个所述插座针脚,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另外多个所述插座针脚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二极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至同一个所述插座针脚,两个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至另外两个所述插座针脚。
可选地,所述插座结构还包括多根电极导线,所述电极导线的数量比所述二极管的数量多出一个,仅一根所述电极导线的一端连接至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
当所述电极导线的数量为两根时,另外一根所述电极导线的一端连接至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
当所述电极导线的数量超过两根时,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至同一个所述插座针脚,另外多根所述电极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与多个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多个不同的所述插座针脚。
可选地,所述电极导线的数量为三根,所述二极管的数量为两个,仅一根述电极导线的一端连接至与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另外两根所述电极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与两个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两个不同的所述插座针脚。
可选地,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信号发射源的所述第一电势端口连接,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所述第二电势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势端为所述信号发射源的高电势端口,所述第二电势端口为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低电势端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医疗导管的操作手柄,其包括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医疗导管的插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医疗导管,其包括沿自身轴向从远端至近端依次连接的电极段、主体段以及所述的医疗导管的操作手柄;所述电极段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电极,至少两个所述电极沿所述电极段的轴向依次绝缘设置;所述电极单元中的仅一个所述电极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连接的所述插座针脚,另外所有所述电极通过相应的电极导线连接至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所述插座针脚。
可选地,当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两个所述电极时,两个所述电极暴露在外部的周向表面积相同;当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三个所述电极时,三个所述电极沿所述电极段的轴向依次绝缘设置,两边的两个所述电极暴露在外部的周向表面积相同。
可选地,当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两个所述电极时,两个所述电极的外径和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相同,当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三个所述电极时,三个所述电极的外径相同,且两边的两个所述电极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两个所述电极,两个所述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头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环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电极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一个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另一个电极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一个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
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放电,以电刺激目标区域,在所述导通状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体表中性电极形成放电回路,以消融所述目标区域。
可选地,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三个所述电极,三个所述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沿所述电极段的轴向依次绝缘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为头电极或环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均为环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中的一个电极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两个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连接的同一个所述插座针脚,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两个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两个不同的所述插座针脚;
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放电,以电刺激目标区域,在所述导通状态,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分别与体表中性电极形成放电回路,以消融所述目标区域。
可选地,当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三个所述电极时,中间的一个所述电极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或小于两边的两个所述电极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头电极时,所述电极单元为第一电极单元,当所述第一电极为环电极时,所述电极单元为第二电极单元,且所述电极段包括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电极单元依次沿所述电极段的轴向排布;其中,多个所述电极单元中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或者,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均为所述第二电极单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医疗系统,其包括信号发射源以及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导管;所述医疗导管的近端通过所述插座结构与所述信号发射源连接;所述信号发射源具有第一电势端口和第二电势端口;所述第一电势端口连接至与所述阴极所连接的插座针脚;所述第二电势端口连接至与所述阳极所连接的插座针脚;所述信号发射源用于选择性地输出电刺激能量和消融能量;输出所述电刺激能量时,所述二极管处于断开状态,以使得所述医疗导管处于电刺激模式;输出所述消融能量时,所述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得所述医疗导管处于消融模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插座结构、操作手柄、医疗导管及医疗系统,所述医疗系统包括:信号发射源以及医疗导管;所述医疗导管的近端通过所述插座结构与所述信号发射源连接;所述信号发射源具有第一电势端口和第二电势端口;所述第一电势端口连接至与所述阴极所连接的插座针脚;所述第二电势端口连接至与所述阳极所连接的插座针脚;所述信号发射源用于选择性地输出电刺激能量和消融能量;输出所述电刺激能量时,所述二极管处于断开状态,以使得所述医疗导管处于电刺激模式;输出所述消融能量时,所述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得所述医疗导管处于消融模式;所述医疗导管包括:沿自身轴向从远端至近端依次连接的电极段、主体段以及所述的医疗导管的操作手柄;所述电极段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电极,至少两个所述电极沿所述电极段的轴向依次绝缘设置;所述电极单元中的仅一个所述电极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连接的所述插座针脚,另外所有所述电极通过相应的电极导线连接至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所述插座针脚;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插座结构,所述插座结构包括:插座本体以及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插座本体具有多个插座针脚;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一个所述插座针脚;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另一个所述插座针脚;与所述阴极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用于与第一电势端口连接;与所述阳极连接的另一个所述插座针脚用于与第二电势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势端口的电势高于所述第二电势端口的电势;所述插座结构被配置为接收能量后使得所述二极管能够在断开状态和导通状态之间切换。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插座结构、操作手柄及医疗导管后,使得医疗导管自身具备自动切换电刺激和消融的功能,避免了在射频仪等信号发射源内设置复杂的通道切换电路,进而降低对信号发射源的设计要求,简化信号发射源的结构,同时也可确保消融的准确性,使消融更为有效和安全。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医疗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极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极段的轴向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插座结构的连接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刺激-消融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刺激等效电路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刺激放电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两个电极间的放电;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消融等效电路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医疗导管的两个电极间间距小于2mm时实施消融时的消融原理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医疗导管的两个电极间间距小于2mm时实施消融时放电示意图,其中两个电极放电时会有相互影响,两者基本上共同作用与体表中性电极之间形成放电回路,使得两电极所形成的消融灶部分重合而出现消融连续区域,并通过虚线a简单示意消融重合区域;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医疗导管的两个电极间间距大于2mm时实施消融时的消融原理图;
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医疗导管的两个电极间间距大于2mm时实施消融时的放电示意图,其中两个电极放电时基本上互不影响,两个电极分别单独与体表中性电极之间形成放电回路,使得两电极所形成的消融灶出现分离的效果,并通过虚线b简单示意两个电极的消融区域;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医疗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极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极段的轴向剖面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插座结构的连接状态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刺激-消融电路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刺激等效电路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消融等效电路图。
附图中:100-电极段;101-电极段管;102-第一电极;1021-头端;1022-近端台阶;1023-第一盐水灌注孔;103-第二电极;1031-第二盐水灌注孔;104-第一电极导线;105-第二电极导线;106-第一温控导线;107-第二温控导线;108- 盐水通道;109-定位传感器;110-拉线;111-第三电极;112-绝缘层;113-第三电极导线;200-主体段;201-主体管;202-可调弯段;300-操作手柄;310、330- 插座结构;311-插座针脚;312、313、314-二极管;320-盐水灌注接口;10-体表中性电极;A-第一电势端口;B-第二电势端口;R-阻抗;GND-接地;VS-信号发射源;d-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20-肾动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在本申请文件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器械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相应的“近端侧”通常指对应“近端”的一侧的表面,而“远端侧”通常指对应“远端”的一侧的表面。在本申请文件中,“轴向”通常指沿轴线的方向;“周向”通常指围绕轴线的方向;“径向”通常指沿直径的方向。在本申请文件中,“多个”的含义为两个及两个以上。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疗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医疗导管包括沿自身轴向从远端至近端依次连接的电极段100、主体段200 和操作手柄300。电极段100包括电极段管101以及安装于电极段管101上的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本实施例中,以一个电极单元为示意说明。当所述电极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电极单元沿电极段100的轴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可理解为两个或更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电极,至少两个所述电极沿电极段100的轴向依次绝缘设置,具体地,两两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如胶水绝缘层。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两个电极,并以此进行说明。
两个所述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第一电极102为头电极,大体为圆柱结构,装配在电极段管101的远端。电极段管101的近端与主体段 200连接。第二电极103为环电极,大体为中空圆柱结构,套设在电极段管101 上,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绝缘。第一电极102连接第一电极导线 104,第二电极103连接第二电极导线105。第一电极导线104和第二电极导线 105的近端均依次穿过电极段管101、主体段200后与操作手柄300连接。第一电极导线104的远端径直与头电极连接,第二电极导线105的远端需要弯折穿过电极段管101的管壁与环电极连接。
如图1和图4所示,操作手柄300包括插座结构310,插座结构310用于与信号发射源连接。所述信号发射源一般为射频仪。每个所述电极通过对应的电极导线与插座结构310连接,通过插座结构310接受来自信号发射源的能量。操作手柄300还可包括手柄外壳,插座结构310封装在手柄外壳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结构310具备自动切换电刺激通道和消融通道的功能,切换至电刺激通道时,使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工作在电刺激模式,而切换至消融通道时,使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工作在消融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疗系统,包括信号发射源以及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的近端通过操作手柄300的插座结构310 与所述信号发射源连接。所述信号发射源可以选择性地输出电刺激能量(脉冲信号)和消融能量(射频信号)。所述信号发射源输出能量时,电刺激时的电压低于消融时的电压。当所述信号发射源输出电刺激能量时,插座结构310便自动切换出电刺激通道,使得医疗导管处于电刺激模式,并使得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形成放电回路。当所述信号发射源输出消融能量时,插座结构310便自动切换出消融通道,使得医疗导管处于消融模式,并使得第一电极 102和第二电极103分别与体表中性电极10之间形成放电电路。需理解,体表中性电极10接入信号发射源的低电势端口,体表中性电极10一般固定在患者的背部,在消融时,需与医疗导管上的电极形成放电回路,而人体组织作为医疗导管上电极与体表中性电极10之间放电的通路,人体组织有一定的阻抗。医疗导管通过近端的插座结构310直接或间接地与信号发射源的高电势端口和低电势端口连接。
所述信号发射源具有第一电势端口A和第二电势端口B,第一电势端口A 的电势高于第二电势端口B的电势。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电势端口A即为信号发射源的高电势端口(对应于阳极,该阳极也可理解为正极),第二电势端口B为信号发射源的低电势端口(对应于阴极,该阴极可理解为负极)。
参考图4,在一实施例中,插座结构310包括插座本体,插座本体具有多个插座针脚311,多个插座针脚311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插座针脚311的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插座结构310还包括一个二极管312。二极管312的数量通常比电极导线的数量少一个,即比电极单元中的电极数量少一个,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单元中的电极的数量两个,则二极管312的数量为一个。当二极管312的数量为一个时,二极管312的阳极连接至一个插座针脚311,二极管 312的阴极连接至另一个插座针脚311,也即,二极管312的阳极和阴极需要分别连接至两个不同的插座针脚311。此外,与二极管312的阴极所连接的一个插座针脚311用于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一电势端口A连接,也即,二极管312的阴极与信号发射源的高电势端口连接,同时与二极管312的阳极所连接的插座针脚311用于与信号发射源的第二电势端口B连接,即,二极管312的阳极与信号发射源的低电势端口连接。采用该设置后,插座结构310接收信号发射源输出的能量后,使得二极管312能够在断开状态和导通状态之间切换。
在以上内容基础上,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中的一个电极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一个二极管312的阴极所连接的一个插座针脚311,另一个电极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一个二极管312的阳极所连接的一个插座针脚311,以通过二极管312的作用使得两个电极与信号发射源连接形成不同的放电回路。更具体地,插座结构310在接受信号发射源输出的能量后,利用二极管312自身的工作性质,使得二极管312能够在断开状态和导通状态之间切换,通过二极管 312的断开,使得医疗导管切换至电刺激模式,从而控制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放电,对目标区域进行电刺激,而通过二极管312的导通,使得医疗导管切换至消融模式,从而控制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分别与体表中性电极10形成放电回路,对目标区域进行消融。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后,使得医疗导管自身具备自动切换电刺激和消融的功能,避免了在射频仪等信号发射源内设置复杂的通道切换电路,进而降低对信号发射源的设计要求,简化信号发射源的结构,同时也可确保消融的准确性,使消融更为有效和安全。
二极管312的种类不作要求,其可以是任意具有单向导电特性且又可恢复单向导电特性的器件,只要二极管312能够来回在断开状态和导通状态之间切换即可,以使得医疗导管可重复多次进行电刺激和消融,不必再更换导管,然而本发明也不排除仅一次电刺激和消融的情形,这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中,以二极管312为微型点接触二极管为示意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已有技术采用其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二极管器件,本发明对此不限定。可以理解,当施加在二极管312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反向电压不会击穿二极管312时,二极管312便处于断开状态;当施加在二极管312的阳极和阴极间的反向电压击穿二极管312后,二极管312便被击穿而处于导通状态。还应理解,电刺激时的二极管312的最高反向电压应低于消融时的二极管312 的工作电压,且击穿现象的升温情况在其阈值之内,因此,击穿升温不会对二极管312造成永久性损坏,使得二极管312具备在其临界工作频率之内的单向导电性以及非永久损坏性电击穿时的可恢复性。
作为一示例,如图4所示,第一电极导线104的近端与对应的插座针脚311 相连接,第二电极导线105的近端也与对应的插座针脚311相连接,二极管312 的阴极接入第一电极导线104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二极管312的阳极接入第二电极导线105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二极管312的阴极和阳极可分别通过锡焊或其它连接方式接入插座针脚311。作为另一示例,第一电极导线104的近端与对应的插座针脚311相连接,第二电极导线105的近端也与对应的插座针脚 311相连接,二极管312的阴极接入第二电极导线105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二极管312的阳极接入第一电极导线104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当第一电极导线104对应的插座针脚311被设置为与第一电势端口A相连接时,二极管312 的阴极也连接至第一电势端口A。反之,当第二电极导线105对应的插座针脚 311被设置为与第一电势端口A相连接时,二极管312的阴极连接至第一电势端口A。只要保证二极管312的阴极与信号发射源的高电势端口连接,而二极管312的阳极与信号发射源的低电势端口连接即可。
第一电极导线104和/或第二电极导线105可通过锡焊或其它连接方式与对应的插座针脚311相连接。需说明的是,任意一根电极导线的近端可以直接与二极管312连接,也可直接与插座针脚311连接。还需说明的是,每次仅一根电极导线直接连接至二极管312的阴极或直接与该阴极对应的插座针脚311相连,另外的所有电极导线连接至与相应的二极管312的阳极所连接的插座针脚 311。本实施例中,以二极管312的阴极接入第一电极导线104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二极管312的阳极接入第二电极导线105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为示意说明,具体可参考图4至10。
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自动切换电刺激和消融通道的电路结构可参考图 5至图8,其中符号R代表阻抗(可理解为人体组织),符号GND表示接地,符号VS代表信号发射源(简称信号源),符号A表示第一电势端口,符号B表示第二电势端口。
如图5所示,二极管312的数量为一个,二极管312的阴极与信号发射源 (VS)的第一电势端口A连接,二极管312的阳极与信号发射源VS的第二电势端口B连接,第一电极导线104的近端直接连接至对应第一电势端口A的插座针脚311或二极管312的阴极,第二电极导线105的近端直接连接至对应第二电势端口B的插座针脚311或二极管312的阳极。如图6所示,在电刺激能量(低频脉冲信号)的作用下,二极管312由于其单向导电性,在此时的电路中表现为断路,使得第一电极102与第二电极103分别与信号发射源(VS)的正负极直接相连,第一电极102与第二电极103之间形成电刺激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完成两电极间的刺激。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102暴露在外部的周向表面积优选与第二电极103的暴露在外部的周向表面积相同,使得电刺激时的电流密度于两者之间且分布相对均匀,从而使刺激影响区域在两电极之间偏移程度减小,以明确刺激位点,改善刺激位点与消融位点的对应性,进而确保消融的准确性。优选地,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的外径相同,且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也相同,以使得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暴露在外部的周向表面积相同。考虑到机加工精度,使得电极的尺寸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本文中所述的周向表面积相同、外径相同及轴向长度相同不应狭义地理解为数值上的完全相等,而应理解为数值在不超过机加工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的相同。需说明的是,在加工组装过程中,当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皆可能存在阶梯状结构,也即一部分暴露在外部,用于实施电刺激和消融,一部分则设置在内部,用于与其他零部件相连接固定。还需理解,“暴露在外部”指的是暴露在电极管段101外的部分。
以肾动脉20内的治疗为例,如图7所示,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的外径相同,且第一电极102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与第二电极103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差距较小,如长度相差不超过0.2mm,此时,电刺激时的电流密度于两者之间分布较为均匀,减小了刺激影响区域在两电极之间的偏移,确保了刺激位点的准确性,有助于改善消融区域和刺激区域的对应性,进而提升消融效率和安全性。所应理解,当第一电极102为阶梯状头电极,而第二电极103 为直筒型环电极时,第二电极103全部暴露在外部,仅头电极露在电极段管101外的部分的外径及轴向长度与第二电极103相同。
进而工作在消融模式时,由于医疗导管所接收的电压相对刺激时的电压有明显提升,因此,施加在二极管312的两侧电压超过其正常工作电压,当二极管312出现非永久损坏性电击穿现象后即导通,同时由于信号发射源(VS)在输出射频信号时仅由第一电势端口A输出,此时在图8所示的消融等效电路中,相当于第一电极102与第二电极103并联,两电极的两端被施加有相当的输出电压,分别可与体表中性电极10形成放电回路,实现双电极消融。也就是说,消融时,第一电极102与体表中性电极10之间形成放电回路,构成消融通道一,而第二电极103与体表中性电极10之间形成放电回路,构成消融通道二,由此实现双电极消融,分别形成消融灶,具体可参考图5。因此,输出电刺激能量时,二极管312处于断开状态,以使得医疗导管处于电刺激模式。反之,输出消融能量时,二极管312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得医疗导管处于消融模式。此外,当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的外径和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相同时,随着电极间距离的不同,会使两电极所形成的消融灶出现连续或分离效果,由此可实现不同的消融面积与深度,提高消融位点对刺激区域的覆盖率。因此,通过调整两电极间的距离d(绝缘距离),以此改变消融面积和消融深度。
如图9a和图9b所示,当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的间距d较小如小于2mm时,两电极所形成的消融灶出现连续效果,消融影响区域趋近于电刺激区域。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当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的间距d较大如超过2mm时,两电极所形成的消融灶(虚线表示)出现分离效果,消融影响区域大于电刺激区域。
本发明提供的电极导线优选采用表面设有绝缘涂层的铜导线,铜导线的直径可以为0.05mm~0.10mm。所述绝缘涂层包括但不仅限于PU涂层及PI涂层。每根电极导线的远端与对应的电极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优选为焊接固定,焊接可为锡焊、电阻焊或激光焊等。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导线104的远端焊接在第一电极102伸入电极段管101内的近端台阶上,第二电极导线105的远端穿过电极段管101的管壁后焊接在第二电极103的内表面上。
本申请对制备电极的材料没有限定,制备电极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显影材料或非金属显影材料。作为一示例,制备电极的材料可以采用铂铱合金、铂金、铜、铁或不锈钢等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电极能够显影。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电极均不可显影。电极的外径应根据待治疗区域的大小而设定。以肾动脉20的电刺激消融为示意,由于人体肾动脉的直径通常为4mm~10mm,为保证医疗导管在肾动脉血管内的可操作性,将每个电极的外径设置为4F~6F 的规格(即对应于1.3mm~2.0mm)。
为了保证第一电极102的连接强度,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102包含头端 1021和近端台阶1022,头端1021露在电极管段101的外部,近端台阶1022伸入电极管段101内。近端台阶1022的轴向长度尽量避免与第二电极导线105直接接触,降低第一电极102与第二电极103之间导通的风险。作为一示例,近端台阶1022的轴向长度为0.5mm~1.5mm。第一电极102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与电极段管101连接,如粘接或热熔等方式连接。具体地,近端台阶1022的外周面与电极段管101的内壁固定连接,头端1021的近端端面与电极段管101 的远端端面固定连接。第二电极103可以通过粘接方式与电极段管101连接。第二电极103的外径优选与第一电极102的外径相同,以获得良好的贴靠性能。
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d应确保有足够的安全性和消融有效性。若电极之间的距离d过小,易产生电火花现象及低温等离子效应,也有可能出现电极间导通的问题;若电极之间的距离d过大,可能在消融过程中,使消融区域无法完全覆盖术前刺激区域,影响消融的精准性。鉴于这些问题,将第一电极102的近端端面与第二电极103的远端端面之间的距离d设置为0.2mm~2.0mm,以此保证电场能量强度并且不产生电离。第一电极102的近端端面为与电极段管101 的远端端面相对的表面。
电极段管101的外径比电极的外径小,其外径也应根据待治疗区域的大小设定。如在RDN术中,电极段管101的外径可以为1.2mm~2.0mm。为确保电极单元的可装配性,电极段管101的轴向长度一般大于电极单元的轴向总长度,如电极管段101的轴向长度可以为6mm~10mm。电极段管101可为单腔管或多腔管,多腔管可为两腔管或更多腔体的管子。单腔管一般适用于不含有盐水灌注功能的电极段100,多腔管适用于含有盐水灌注功能的电极段100。当电极段 100具有盐水灌注功能时,为将电气部分(导线)与盐水输送隔开,从而将电极段管101设置为多腔管,如两腔管便可,使所有导线布设在其中一个腔体进行走线,另外一个腔体专门用于输送冷却盐水。制备电极段管101的材料可以是各种高分子材料,例如可选用聚氨酯、嵌段聚氨酯及尼龙等一种或多种材料的组合。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示例,第一电极102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一温控导线106,和/或,第二电极103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二温控导线107。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电极表面的温度。每个温度传感器通过温控导线连接至操作手柄300。温控导线可以采用胶水粘接在电极上。温度传感器一般埋设于电极的内表面上。以热电偶为例,热电偶的测温端埋设于电极的内表面上,测温端通过温控导线与操作手柄300连接。
作为一示例,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102上设置有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用于向待治疗部位释放具有一定温度的冷却盐水(生理盐水),以此减小组织的过热损伤。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一般为多个,多个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在第一电极102上的分布形式未做限定。如为实现周向灌注,多个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沿第一电极102的周向布设,优选均匀布设。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还可沿第一电极102的轴向布设多组,每组包括周向布设的多个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轴向相邻两组中的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可以周向错开或周向对齐。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的具体数目不限定,例如可以为6个~18个。
作为一示例,如图2所示,第二电极103上设置有第二盐水灌注孔1031,作用与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基本相同。第二盐水灌注孔1031优选为多个,多个第二盐水灌注孔1031沿第二电极103的周向设置,优选沿周向均匀设置。第二盐水灌注孔1031的具体数目亦不作限定,如第二盐水灌注孔1031的数量可以为6个~18个。作为一示例,如图3所示,电极段100还包括盐水通道108,设置在电极段管101中。盐水通道108的远端伸入头电极,并与头电极上的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连通,同时盐水通道108通过电极段管101的管壁上的开孔与环电极上的第二盐水灌注孔1031连通。盐水通道108用于将冷却盐水输送至头电极和环电极。盐水通道108可以由电极段管101的腔体直接形成,或者设置为布置在电极段管101中的盐水输送管。作为一示例,如图3所示,电极段 100还包括定位传感器109,用于定位电极段100的位置。定位传感器109可以采用三维磁定位传感器,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位置传感器。作为一示例,如图2所示,电极段100还包括拉线110,可与头电极连接。拉线 110用于控制电极段100的弯曲,以便调整电极段100的弯曲角度,使各个电极能够与待治疗区域良好的贴靠。但是将拉线110与头电极连接仅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此时,有利于保证头电极与电极段管10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其他方式中,拉线110的远端也可嵌入电极段管101的近端处的管壁进行控弯。拉线 110的近端穿过电极段管101、主体段200后与操作手柄300连接,通过操作手柄300控制拉线110的移动。
电极段管101还需要在管壁上开设穿线孔,便于穿过导线,如电极导线和温控导线。为避免导线在穿过电极段管101的管壁时由于弯折角度过大而造成的损伤,优选将穿线孔倾斜设置,使穿线孔偏离电极段管101的径向(即直径方向)。倾斜设置的穿线孔也有助于导线呈相对顺直状态,在狭小的电极段管101 的空间内穿过管壁而与电极或温度传感器相连。进一步地,由于与环电极连接的电极导线与环电极焊接处设置的胶水绝缘层硬度大,且电极段管101内导线放置空间有限,此时,所述穿线孔的倾斜角度大容易造成电极导线连接处的绝缘层开裂,进而导致绝缘失效或电极导线断裂,为此,优选将穿线孔的倾斜角度设置为30°~45°,较佳地为45°。
参考图1,主体段200可包括主体管201和可调弯段202,主体管201的远端与可调弯段202的近端连接,主体管201的近端与操作手柄300连接。可调弯段202的远端与电极段管101的近端连接。电极段管101的近端与可调弯段5 的远端可以通过胶水或热熔等方式连接。可调弯段202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控弯,其可以在拉线系统的控制下弯曲,以调整医疗导管远端的朝向。制备主体管201 和可调弯段202的材料可以为各种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为聚氨酯、嵌段聚氨酯、尼龙。主体段200的外径与电极段管101的外径相同。例如,主体段200的外径为1.2mm~2.0mm。主体段200内腔体的数量一般与电极段管 101内的腔体数量对应,因此,主体段200可以为单腔构造或多腔构造。当电极段100具备盐水灌注功能时,主体段200相应地设置有输送盐水用的腔体,以及走线用的腔体,主体段200中的腔体与电极段管101中对应的腔体连通。
如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操作手柄300上设置有盐水灌注接口320,用于与外部的供液设备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通过盐水灌注接口320接受来自供液设备输出的冷却盐水。作为一示例,第一电极102的近端台阶1022 上可开设通孔、盲孔或者凹槽等结构,用于容纳各种配件,如电极导线、温控导线、磁定位传感器用的导线、拉线110、盐水通道108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结构310除了与电极导线连接外,还可与温控导线、磁定位传感器用的导线连接,此时,插座结构310中的一些插座针脚311可用于连接温控导线和/或磁定位传感器用的导线。如图1所示,电极段100的外形轮廓可为直线型,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段100的外形轮廓可以不是直线型,如为非闭合环形或螺旋形。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可作为双极消融导管使用,包括但不仅限于对肾动脉实施射频消融治疗。
【实施例二】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疗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极段100的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极段100的轴向剖面图。以下主要针对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于两者的相同之处请参考实施例一。
如图11至图13所示,实施例二中,所述电极单元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三个电极,三个所述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3和第三电极111,第二电极103设置在第一电极102和第三电极111之间。与实施例一相同,第一电极102为头电极,第二电极103为环电极。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还增加了一个第三电极111,其为环电极。第三电极111设置在第二电极 103的近端侧,并套设在电极段管101上。三个电极之间绝缘设置。具体地,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12,第二电极103和第三电极 111之间也设置有绝缘层112。
与实施例一相同,第一电极102连接第一电极导线104,第二电极103连接第二电极导线105。此外,第三电极111连接第三电极导线113。第三电极导线 113的远端穿过电极段管101的管壁与第三电极111的内表面连接,连接方式一般为焊接固定。第三电极导线113亦优选采用带有绝缘涂层的铜导线,该铜导线的直径可以为0.05mm~0.10mm。
制备第三电极111的材料可参考实施例一中制备电极的材料,此处不再详细赘述。优选地,第一电极102暴露在外部的周向表面积和第三电极111暴露在外部的周向表面积相同,进一步优选,第一电极102的外径和第三电极111 的外径相同,且第一电极102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和第三电极111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相同,既可实现良好的贴靠,又使得电刺激时的电流密度于两者之间分布相对均匀,进而改善刺激位点与消融位点的对应性,进而确保消融的准确性。需要理解,第一电极102和第三电极111即为本申请中所述的两边的两个所述电极,第二电极103为中间的一个所述电极。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 102仅头端1021暴露在外部,第二电极103和第三电极111均全部暴露在外部。
实施例一中,为了改善电刺激区域与消融区域的对应性,优选将第二电极 103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设置为与第一电极102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相同;但是实施例二中,不特别限定第二电极103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与第一电极 102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之间的关系,如第二电极103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电极102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同理,第一电极 102和第三电极111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相同,应当考虑机加工误差的因素,若按照目前的机加工精度,第一电极102和第三电极111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相差不超过0.2mm。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电极102的尺寸基本上与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电极102的头端1021的轴向长度可为0.5mm~1.2mm,且近端台阶1022的轴向长度可以更小,如近端台阶1022的轴向长度可以为 0.1mm~1.0mm。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03的轴向长度可以为 0.5mm~1.2mm,和/或,第三电极111的轴向长度可以为0.5mm~1.2mm。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2的近端端面与第二电极103的远端端面之间的距离d可以为0.2mm~0.5mm,以及第二电极103的近端端面与第三电极111的远端端面之间的距离d可以为0.2mm~0.5mm,而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电极102的近端端面和第二电极103的远端端面之间的距离d可以设置得范围更大,如 0.2mm~2.0mm。本实施例中,电极段管101的轴向长度可为4.0mm~10.0mm,而实施例一中的电极段管101的轴向长度为6mm~10mm。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单元的轴向总长度应根据待治疗部位的长度而定。通常情况下,根据已有的机加工能力,尽可能将电极单元的轴向总长度缩小,因为电极单元的轴向总长度不宜过大,以避免额外增加电极段100硬段的长度,硬段长度过长,不利于医疗导管在血管内的有效贴靠。例如在RDN术中,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3、第三电极111以及绝缘层112所组成的电极单元的轴向总长度可以为3.0mm~3.8mm。
与实施例一不同,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仅在第一电极102上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并仅在第一电极102上设置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而实施例一的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盐水灌注孔。为实现周向灌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2上的多个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沿第一电极 102的周向布设,优选均匀布设。如图12所示,鉴于有限的空间,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仅沿第一电极102的轴向布设一组,该一组包括周向布设的多个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第一盐水灌注孔1023的具体数目不限定,例如可以为6个~12 个。
如图11和图14所示,鉴于电极的数量增多,故而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插座结构330,但其作用和使用方式基本上与实施例一的插座结构310相同。如图 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结构330包括两个二极管313和314。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阴极均连接至同一个插座针脚311,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阳极分别连接至另外两个不同的插座针脚311。然而应理解,插座结构330中的二极管不仅限于为两个,二极管的数量应根据电极单元的数量设定,对于任意一个电极单元而言,电极或电极导线的数量比二极管的数量多出一个。具体地,若包含三个电极的电极单元为一个,则二极管的数量为两个,若包含三个电极的电极单元为两个或更多个,则二极管的数量也应更多;本实施例提供的每个电极单元由于包括三个电极,故而对应设置二个二极管313和314。
本实施例中,以电极单元为一个进行示意说明。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阴极均连接至同一个插座针脚111,该插座针脚111用于连接信号发射源的第一电势端口A,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阳极分别连接至另外两个不同的插座针脚111,该另外两个不同的插座针脚111则连接信号发射源的第二电势端口B。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电极段100是通过第一电极101和第三电极111之间的放电进行电刺激,故而第一电极101和第三电极111中的一个电极通过对应的一根电极导线连接至与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阴极所连接的同一个插座针脚 311,第一电极101和第三电极111中的另一个电极和第二电极103通过对应的电极导线分别连接至与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阳极所连接的两个不同的插座针脚311,从而通过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作用使得三个电极与信号发射源连接形成不同的放电回路。
更具体地,插座结构330在接受信号发射源输出的能量后,利用两个二极管313和314自身的工作性质,使得两个二极管313和314均能够在断开状态和导通状态之间切换,通过各个二极管312的断开,使得医疗导管切换至电刺激模式,从而控制第一电极102和第三电极111之间放电,对目标区域进行电刺激,而通过各个二极管312的导通,使得医疗导管切换至消融模式,从而控制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3和第三电极111分别与体表中性电极10形成放电回路,对目标区域进行消融。同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疗导管后,即便电极的数量更多,也可精确地切换电刺激和消融,可显著降低对信号发射源的设计要求,简化信号发射源的结构,同时也可确保消融的准确性,使消融更为有效和安全。
作为一示例,如图14所示,第一电极导线104的近端与对应的插座针脚311 相连接,第二电极导线105的近端与对应的插座针脚311相连接,第三电极导线113的近端与对应的插座针脚311相连接,第二电极导线105和第三电极导线113所连接的插座针脚311是不同的;此外,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阴极均接入第一电极导线104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阳极分别接入第二电极导线105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以及第三电极导线113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同理,若有更多个电极单元,则依此方式设置即可实现电刺激和消融的来回切换。作为另一示例,第一电极导线104的近端与对应的插座针脚311相连接,第二电极导线105的近端与对应的插座针脚311相连接,第三电极导线113的近端与对应的插座针脚311相连接,且两个二极管313和314 的阴极接入第三电极导线113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阳极分别接入第一电极导线104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以及第二电极导线105 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当第一电极导线104对应的插座针脚311被设置为与第一电势端口A相连接时,所有二极管313和314的阴极也连接至第一电势端口 A。反之,当第三电极导线113对应的插座针脚311被设置为与第一电势端口A 相连接时,所有二极管313和314的阴极连接至第一电势端口A。只要保证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阴极与信号发射源的高电势端口,两个二极管313和314 的阳极与信号发射源的低电势端口连接即可。本实施例中,以两个二极管313 和314的阴极接入第一电极导线104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两个二极管313和 314的阳极接入第二电极导线105和第三电极导线113所对应的插座针脚311,为示意说明,具体可参考图15至图17。
如图15所示,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阴极均与信号发射源VS的第一电势端口A连接,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阳极均与信号发射源VS的第二电势端口B连接,第一电极导线104的近端连接至对应第一电势端口A的插座针脚 311或二极管313和314的阴极,第二电极导线105的近端连接至对应第二电势端口B的插座针脚311或二极管313和314的阳极,第三电极导线113的近端连接至对应第二电势端口B的插座针脚311或二极管313和314的阳极。如图 16所示,在电刺激能量(低频脉冲信号)的作用下,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由于其单向导电性,在此时的电路中表现为断路,使得第一电极102与第三电极 111分别与信号发射源(VS)的正负极直接相连,第一电极102与第三电极111 之间形成电刺激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完成两电极间的刺激。
进而工作在消融模式时,施加在两个二极管313和314的两侧电压超过其正常工作电压,当两个二极管313和314出现非永久损坏性电击穿现象后即导通,同时由于信号发射源(VS)在输出射频信号时仅由仅由第一电势端口A输出,此时在图17所示的消融等效电路中,相当于第一电极102、第二电极103 和第三电极111并联,三电极的两端被施加有相当的输出电压,分别可与体表中性电极10形成放电回路,实现多极消融。也就是说,消融时,第一电极102 与体表中性电极10之间形成放电回路,构成消融通道一,而第二电极103与体表中性电极10之间形成放电回路,构成消融通道二,第三电极111与体表中性电极10之间形成放电回路,构成消融通道三,由此实现多极消融,分别形成消融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较大改变导管原有设计结构和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实现电刺激和消融的切换,只需要在插座结构330中增设两个二极管313和314,并利用二极管313和314在工作电压下的单向导电性以及阈值内的击穿回复性,实现同一个电极单元中的第一、第三电极之间的双极刺激,还实现了同一个电极单元整体与体表中性电极10之间的多极消融。
更详细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工作在电刺激模式时,操作手柄300 中的两个二极管313和314均表现工作电压下的单向导通性,使得第二电极103 在此时的电路中处于断路状态,不接入电刺激通道,而第三电极111与信号发射源(VS)的低电势一端相连,使得第一电极102与第三电极111于患者体内形成放电回路,达到电刺激的效果。特别结合电极单元设置中,第一电极102 与第三电极111暴露在外部的周向表面积的等同性,使两者电流密度相当,电刺激波及区域在第一电极102与第三电极111之间分布相对均匀,可以有效解决刺激区域与消融区域不对应的问题,确保消融的准确性,提升消融效率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工作在消融模式时,施加在两个二极管313和314 处的电压随刺激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而增加,两个二极管313和314在其可承受温度范围内,表现为可回复的击穿现象,即第二电极103与第三电极111均直接接入信号发射源的高电势端口,使得三个电极在此时的电路中等效于并联状态,均与体表中性电极10形成放电回路,共同完成消融。由于三个电极共同消融影响区域几乎覆盖整个前期刺激位点,几乎不存在消融薄弱区,故而提高了刺激区域与消融区域的对应性,有助于提高RDN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102除设置为头电极外,还可以设置为环电极。当第一电极102为环电极时,主要在第二电极103上设置盐水灌注孔和/或温度传感器。优选,第二电极103上的盐水灌注孔沿周向布设而实现周向灌注,此时,第二电极103与电极段管101的外周面之间会形成有环绕一周的空腔,通过空腔向第二电极103上的各个盐水灌注孔输送冷却盐水以实现周向灌注,和/或,优选在第二电极103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又或者,第一电极102 为环电极时,三个电极均可不设置盐水灌注孔而取消盐水灌注功能。
针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当第一电极102为头电极时,将电极单元定义为第一电极单元;当第一电极102为环电极时,将电极单元定义为第二电极单元。电极段100包括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电极单元依次沿电极段100 的轴向排布。多个所述电极单元中可以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或者,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均为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当电极段100包括多个所述电极单元时,实施例一中的插座结构310可按照实施例一公开的方式设置对应每一个电极单元的二极管312,而实施例二中的插座结构 330可按照实施例二公开的方式设置对应每一个电极单元的两个二极管31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以上公开的内容理解具体的实现方式,故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电极既可以是环电极,也可以是头电极;此外,盐水灌注孔、温度传感器、定位传感器及拉线也并非本申请的必选条件,在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取消盐水灌注孔、温度传感器、定位传感器及拉线中的至少一种结构,此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可以是电极单元中的部分电极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或盐水灌注孔,还可以是电极单元中的全部电极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或盐水灌注孔,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医疗导管后,使得医疗导管自身具备自主切换电刺激通道与消融通道的功能,从而可以降低对信号发射源的设计要求,并简化信号发射源的结构,降低治疗成本。进一步地,本发明仅需要在插座结构处增加二极管,并将二极管连接至对应的插座针脚,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导管组装工艺的情况下,实现电刺激通道与消融通道的自动切换,不会增加医疗导管的设计难度和组装难度。进一步地,用于电刺激的两个电极若暴露在外的周向表面积相同和/或间距较小,可改善电刺激时的电流分布密度,由于两电极间电流密度的分布均匀,致使刺激区域与两电极之间呈现均匀性分布,使得刺激区域分布变得的均匀和明确,有利于提升后续消融的准确性和消融效率。进一步地,一个电极单元可包含三个电极,在实现小尺寸设计的同时,实现了刺激区域和消融区域的高度对应,能够更好的解决消融位点与刺激位点不对应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消融的准确性,进而提升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医疗导管不限于为肾动脉消融导管,也可以适用于任何需要兼具刺激和消融功能的医疗导管。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电极导线可作为插座结构的一部分使用,使插座结构自带电极导线,或者电极导线作为插座结构的外部物件,在组装医疗导管时,再将电极导线与插座结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此处描述的术语仅仅用来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必须注意的是,此处的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一种”包括复数基准,除非上下文明确表示相反意思。例如,对“一个步骤”或“一个装置”的引述意味着对一个或多个步骤或装置的引述,并且可能包括次级步骤以及次级装置。应该以最广义的含义来理解使用的所有连词。以及,词语“或”应该被理解为具有逻辑“或”的定义,而不是逻辑“异或”的定义,除非上下文明确表示相反意思。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和/或设备的实现可包括手动、自动或组合地执行所选任务。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医疗导管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体以及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插座本体具有多个插座针脚;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一个所述插座针脚;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另一个所述插座针脚;与所述阴极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用于与第一电势端口连接;与所述阳极连接的另一个所述插座针脚用于与第二电势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势端口的电势高于所述第二电势端口的电势;所述插座结构被配置为接收能量后使得所述二极管能够在断开状态和导通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医疗导管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至同一个所述插座针脚,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至另外多个所述插座针脚,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另外多个所述插座针脚不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医疗导管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至同一个所述插座针脚,两个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至另外两个所述插座针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医疗导管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电极导线,所述电极导线的数量比所述二极管的数量多出一个,仅一根所述电极导线的一端连接至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
当所述电极导线的数量为两根时,另外一根所述电极导线的一端连接至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
当所述电极导线的数量超过两根时,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至同一个所述插座针脚,另外多根所述电极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与多个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多个不同的所述插座针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医疗导管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线的数量为三根,所述二极管的数量为两个,仅一根述电极导线的一端连接至与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另外两根所述电极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与两个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两个不同的所述插座针脚。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医疗导管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信号发射源的所述第一电势端口连接,所有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信号发射源的所述第二电势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势端为所述信号发射源的高电势端口,所述第二电势端口为所述信号发射源的低电势端口。
7.一种医疗导管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医疗导管的插座结构。
8.一种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自身轴向从远端至近端依次连接的电极段、主体段以及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导管的操作手柄;所述电极段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电极,至少两个所述电极沿所述电极段的轴向依次绝缘设置;所述电极单元中的仅一个所述电极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连接的所述插座针脚,另外所有所述电极通过相应的电极导线连接至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所述插座针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两个所述电极时,两个所述电极暴露在外部的周向表面积相同;当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三个所述电极时,三个所述电极沿所述电极段的轴向依次绝缘设置,两边的两个所述电极暴露在外部的周向表面积相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两个所述电极时,两个所述电极的外径和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相同,当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三个所述电极时,三个所述电极的外径相同,且两边的两个所述电极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相同。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两个所述电极,两个所述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头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环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电极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一个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另一个电极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一个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一个所述插座针脚;
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放电,以电刺激目标区域,在所述导通状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体表中性电极形成放电回路,以消融所述目标区域。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三个所述电极,三个所述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沿所述电极段的轴向依次绝缘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为头电极或环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均为环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中的一个电极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两个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连接的同一个所述插座针脚,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通过电极导线连接至与两个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连接的两个不同的所述插座针脚;
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放电,以电刺激目标区域,在所述导通状态,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分别与体表中性电极形成放电回路,以消融所述目标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三个所述电极时,中间的一个所述电极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或小于两边的两个所述电极暴露在外部的轴向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头电极时,所述电极单元为第一电极单元,当所述第一电极为环电极时,所述电极单元为第二电极单元,且所述电极段包括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电极单元依次沿所述电极段的轴向排布;其中,多个所述电极单元中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或者,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均为所述第二电极单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14297.7A CN118021425A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医疗系统、医疗导管及其插座结构和操作手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14297.7A CN118021425A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医疗系统、医疗导管及其插座结构和操作手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21425A true CN118021425A (zh) | 2024-05-14 |
Family
ID=90993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14297.7A Pending CN118021425A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医疗系统、医疗导管及其插座结构和操作手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21425A (zh) |
-
2022
- 2022-11-11 CN CN202211414297.7A patent/CN11802142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58485B2 (en) | Ablation targeting nerves in or near the inferior vena cava and/or abdominal aorta for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 |
JP5877162B2 (ja) |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及び通電システム | |
EP2335632B1 (en) | Catheter with helical electrode | |
US8267934B2 (en) | Electrosurgical tool | |
EP1807013B1 (en) | Composite material braided insulator | |
CN112842518A (zh) | 电极装置、消融导管和消融系统 | |
US20150105773A1 (en) | Flexible renal nerve ablation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 |
WO1994022384A1 (en) | Electro-coagulation and ablation and other electrotherapeutic treatments of body tissue | |
CN110432976B (zh) | 具有选择性径向能量递送的消融导管 | |
CN219147884U (zh) | 医疗系统、医疗导管及其插座结构和操作手柄 | |
CN115153811B (zh) | 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 | |
CN112638300B (zh) | 消融病变装置 | |
US20150018820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nal denervation | |
CN112702965A (zh) | 医疗器械 | |
US20230021354A1 (en) | Transmitting acoustic and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from a catheter balloon | |
US20060247615A1 (en) | Multi-element bi-polar ablation electrode | |
CN114305665A (zh) | 分瓣囊状电极导管及包括该分瓣囊状电极导管的消融设备 | |
JP6153632B2 (ja) | 1つまたは複数の能動チップによって選択的に操作可能な組織焼灼カニューレ/電極アセンブリ | |
CN118021425A (zh) | 医疗系统、医疗导管及其插座结构和操作手柄 | |
CN215651495U (zh) | 电极装置、消融导管和消融系统 | |
US20220008128A1 (en) | Medical device | |
CN115778522A (zh) | 一种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 | |
CN219147899U (zh) | 电极组件、电极导管及消融系统 | |
CN118021431A (zh) | 电极组件、电极导管及消融系统 | |
TWI838232B (zh) | 選擇性絕緣超音波傳感器、包含其之導管及使用其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