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19701A - 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19701A
CN118019701A CN202280064672.1A CN202280064672A CN118019701A CN 118019701 A CN118019701 A CN 118019701A CN 202280064672 A CN202280064672 A CN 202280064672A CN 118019701 A CN118019701 A CN 118019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element
car
elevator
counterwe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46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拉法埃尔·比奇
贝杰恩·林德伯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18019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197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B66B11/00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on the c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7/00Vertical ducts; Channels, e.g. for drainage
    • E04F17/005Lift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造电梯设备所用的电梯竖井的方法。电梯竖井(12)主要沿竖直取向并且具有多个彼此相叠而置的基础模块(14、16、18)。电梯竖井朝向上方由顶部模块(21)封闭并形成电梯设备(10)的轿厢(22)所用的行驶路径(23)。在电梯设备(10)的正常运行期间,轿厢(22)在行驶路径(23)内以标称速度行驶。根据本发明,具有中间元件高度(h1)的中间元件(19)布置在最上方的基础模块(18)与顶部模块(21)之间,其中,中间元件高度(h1)与轿厢(22)的所述标称速度相关。

Description

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建造电梯设备所用的电梯竖井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当建造建筑物时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的建造或制造以及电梯设备的后续安装是复杂的并且因此涉及相当大的成本。通常,首先建造电梯竖井,特别是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然后将电梯设备及其部件、如轿厢、对重、驱动机和导轨安装在电梯竖井中。已经提出:由多个预制模块来建造电梯竖井,在这些模块中,至少部分地预装配所需的部件。在此,预制造和预装配特别是在工厂中进行。这种方法在施工现场需要的时间更少。此外,还对安装质量和安装人员的作业安全产生积极影响。
EP3747820A1介绍了一种电梯设备所用的、竖直定向的电梯竖井以及具有这种电梯竖井的电梯设备。电梯竖井由多个彼此相叠而置的基础模块组成,顶部模块从上方放置到基础模块上,因此电梯竖井被顶部模块朝向上方封闭。因此,顶部模块形成电梯竖井的所提到的竖井顶部。顶部模块包含的全系列的结构元件,其中也包括驱动器。电梯竖井形成电梯设备所用的轿厢的行驶路径,该轿厢在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期间以标称速度在行驶路径内行驶。
在电梯设备的竖井顶部中必须有自由空间。一方面,自由空间用于使轿厢在向上未受制动地行驶时可以进入该自由空间。另一方面,在所提到的情况下,自由空间还必须为在轿厢上一同行驶的维修技术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空间。在标准中规定出所述自由空间的必要尺寸,并且可能因国家而异。所述自由空间还与电梯设备的特性、例如所提到的对重缓冲器的所提到的缓冲器行程相关。因此,在根据EP3747820A1的电梯设备中,与国家适用的标准和特定电梯设备的特性相关地需要不同的顶部模块,这些顶部模块的高度尤其不同。当执行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的方法时,相应地确定根据EP3747820A1的电梯设备的顶部模块的所提到的高度。
EP1780162A1、CN112723106A、EP2559647A1、DE10212268A1和EP2650248A1还介绍了具有由预制模块组成的电梯竖井的电梯设备,并且因此还至少隐含地介绍了一种用于使用预制模块来建造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的方法。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的目的特别是:提出一种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的方法,该方法使得能够使用尽可能多的标准化的构件、特别是标准化的顶部模块,并且因此能够使电梯竖井的制造成本低廉。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方法来实现。
电梯设备的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建造的电梯竖井主要沿竖直取向并且形成电梯设备的轿厢的行驶路径。在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期间,轿厢在规定的行驶距离内以标称速度行驶。为了建造电梯竖井,将多个基础模块彼此相叠地放置,并且通过放置顶部模块而朝向上方封闭电梯竖井。根据本发明,中间元件设置有所述标称速度相关的中间元件高度,并且所选择的中间元件布置在最上方的基础模块和顶部模块之间。中间元件的高度特别是随着标称速度增加而增大。中间模块形成上述自由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在此,中间元件的布置优选地通过将中间元件放置到最上方的基础模块上来实现。然后可以将顶部模块放置在中间元件上,该中间元件朝向上方封闭电梯竖井。
提供所述中间元件以及由此提供的中间元件高度,特别是在将基础模块彼此相叠而置开始之前。特别地,仅将所选择的中间元件的所需部件运送到正在建造电梯竖井的施工现场。在建造电梯竖井时,首先将中间元件放置到最上方的基础模块上,然后将顶部模块放置到中间元件上。然而,还可以设想的是:最上方的基础模块和中间元件例如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形成预装配的单元,并且该单元或最上方的基础模块与中间元件一起放置到仅次于最上方的基础模块上。
由于电梯竖井的竖井顶部中所需的自由空间主要与可在电梯竖井中行驶的轿厢的标称速度相关,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以及进而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竖井的建造中,可以尽可能地使用结构相同进而标准化的顶部模块,以用于大量不同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所需的自由空间、特别是自由空间所需的高度可以通过对中间元件的中间元件高度进行相应适配来确保。由于顶部模块与中间元件相比具有明显更复杂的结构,其中,中间元件主要仅具有用于引导轿厢的导轨以及必要时还有对重,因此生产不同中间元件所涉及的工作量明显低于生产不同的顶部模块所涉及的工作量。因此,本发明使得能够结构相同地或至少尽可能结构相同地进而标准化地、大批量且成本低廉地制造相当复杂的顶部模块。相比之下,制造不同中间元件高度的中间元件是相当简单并且因此成本低廉的。
下面假设:电梯竖井形成轿厢的仅一个行驶路径。然而,电梯竖井也可以形成多于一个、例如为两个或三个的彼此平行并排布置的、分别用于各一个轿厢的行驶路径。此处介绍的实施方案相应地适用。
顶部模块可以形成步入式机房,也可以向下朝向中间元件和最下方的基本元件完全敞开地设计。因此,电梯设备可以设计为有或没有机房。
特别地,中间模块不具有电梯设备的竖井门的门开口。因此,其生产非常容易且成本低廉。
特别地,基础模块、顶部模块和中间元件分别具有长方体的基本形状。这些部件还可以具有不同的基本形状,例如具有圆形或椭圆形横截面。基础模块和顶部模块特别设计为使得其可以例如借助起重机放置到位于其在下方的竖井模块上。
电梯竖井的各个基础模块特别地都是相同的进而标准化地构造。特别地,标准化基础模块也可以用于其他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这使得能够大批量地制造基础模块,从而能够特别高效率进而成本低廉地生产基础模块。
例如,电梯竖井可以具有2至25个基础模块。
可行的是:最下方的基础模块与其他的基础模块不同。最下方的基础模块例如可以支撑在包围电梯竖井的建筑物的地基上。也可行的是:电梯竖井的下方部分不是由基础模块构造而成,而是以传统方式、例如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所提到的下方部分可以例如在房屋的一至三个楼层上延伸。然后,最下方的基础模块可以支撑在电梯竖井的下方部分上。
电梯设备的轿厢在由电梯竖井形成的行驶路径内行驶,以运送人员和货物。在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期间,轿厢以最大标称速度行驶,该标称速度例如可以在0.5m/s至4m/s之间。在此,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应理解为在电梯设备投入运行以后的运行中,在楼层之间运送乘客和货物。正常运行的特点是:电梯设备没有错误并且没有维修技术人员在执行任何作业。电梯设备例如还能够以维护运行来运行,其中,轿厢例如具有最大维护水平速度,通常低于标称速度。例如,在维护运行中,当轿厢移动时,维修技术人员可以位于轿厢上。
电梯设备的标称速度是电梯设备的重要的设计参数。电梯设备的所有部件、例如驱动机、制动器、防坠装置等都必须针对标称速度进行设计。由此,标称速度实际上是已预先给定的,并且标称速度对电梯设备的其他部件产生影响。因此,改变或者特别是提高电梯设备的标称速度并不那么容易。因此,电梯设备的规定标称速度是固定值,该固定值通常在电梯设备的使用寿命内不会改变。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适当选择中间元件高度来实现或确保竖井顶部中的自由空间所需的高度。自由空间所需的高度不仅与轿厢的标称速度相关,还与许多其他因素相关,例如轿厢的向上伸出的加装构件或对重缓冲器的缓冲器行程。因此,不可以仅根据轿厢的标称速度来确定自由空间所需的高度以及中间元件高度。还需要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在标准、例如欧洲标准EN 81-20-2014中,在第5章中“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Safetyrequirements and/or protective measures)、特别是第5.2章“竖井、机房和滑轮室(Well,machinery spaces and pulley rooms)”中加以介绍并做出规定。在此,当确定中间元件高度时,标称速度是关键的、尤其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中间元件的中间元件高度与轿厢的标称速度的平方相关。由于轿厢的动能随着轿厢速度的平方而增加,因此可以特别精确地确定所需的中间元件高度。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中间元件仅由主要竖直取向的中间元件支撑件组成,中间元件支撑件布置在最上方的基础模块和顶部模块之间。因此,中间元件特别简单并且成本低廉地构造。该中间元件特别是由四个中间元件支撑件形成,或者当两个行驶路径并排布置时由六个中间元件支撑件形成。中间元件支撑件的长度主要对应于中间元件高度。中间元件支撑件在其下部区域中与最上方的基础模块连接并且在其上部区域中与顶部模块连接,特别是相拧合或焊接。所提到的固定方式所需的固定机构(例如呈螺钉或螺母的形式)在此不被视为中间元件支撑件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中间元件具有竖直取向的中间元件支撑件和至少一个水平取向的中间元件横向载体。中间元件横向载体可布置在中间元件支撑件的下部区域、上部区域和/或中部区域中。中间元件特别具有4个、8个或12个中间元件横向载体,这些中间元件横向载体形成一个、两个或三个与中间元件支撑件连接的框架。中间元件支撑件和水平取向的中间元件横向载体也在工厂中彼此连接并且进而形成中间模块。中间模块可以特别容易地例如借助起重机放置到最上方的基础模块上,然后与之连接。这使得建造电梯竖井变得特别容易。中间元件或中间模块还可以具有多于一个的、例如两个水平取向的中间元件横向载体,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第一中间元件横向载体布置在下部区域中,并且第二中间元件横向载体布置在中间元件支撑件的上部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中间元件支撑件和/或中间元件横向载体由金属型材制成。因此,中间元件支撑件和/或中间元件横向载体能够特别简单并且成本低廉地制造。这还使得中间元件支撑件和/或中间元件横向载体能够特别容易地与最上方的基础模块和顶部模块相连接、例如拧合或焊接。由金属型材制造的方案还实现了特别稳定的中间元件支撑件和/或中间元件横向载体。金属型材可用作例如O型、U型、T型或双T型的、特别是由钢制成的载体。
基础模块和/或顶部模块的基本结构也可以由这种金属型材制成。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每个基础模块具有用以布置竖井门的门开口。然后,基础模块所具有的高度特别是对应于其中建造有电梯竖井的建筑物的楼层高度。因此可以特别容易且成本高效地建造电梯竖井。竖井门特别是在工厂中就已经布置在门开口内。
上述电梯竖井特别是额外具有轿厢的电梯设备的一部分。在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期间,轿厢可以在由电梯竖井形成的行驶路径内以行驶路径内的标称速度行驶。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电梯设备具有对重、连接轿厢和对重的吊具以及对重缓冲器。对重缓冲器被设计和布置成,对重缓冲器限制对重向下的移位并且能够被对重最多以缓冲器行程压缩。然后,中间元件的中间元件高度则与对重缓冲器的规定的缓冲器行程相关。由此,能够特别精确地确定中间元件的中间元件高度,以确保电梯竖井的竖井顶部中所需的自由空间。
通过顾及到所提到的缓冲器行程和轿厢的标称速度的平方,可以确定轿厢的所提到的最高位置,由该最高位置可以确定或根据标准规定出对于维修技术人员所需的安全空间。在此,被认为是最高位置的是当轿厢向上未受制动地行驶时所达到的轿厢位置。该最高位置从当对重处于最低位置时轿厢的初始位置出发来确定,即此时,对重缓冲器被以缓冲器行程压缩。从起始位置出发经过的行程基于公式:1/2*v2/2*g由轿厢的速度和重力加速度计算得出,其中,v是轿厢的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在欧洲标准EN81-20-2014第5.2.5.6.1章“轿厢、对重和平衡重的极限位置(Extreme position of car,counterweight andbalancing weight)”中,要使用的速度为标称速度的115%。该标准在第5.2.5.7章“轿顶避难空间和顶部空间中的净空(Refuge spaces on car roof and clearances inheadroom)”中,根据这样确定的轿厢最高位置规定了所需的安全空间。在其他国家适用的标准中也有相应的规定。
因此,中间元件的中间元件高度与轿厢的最高位置相关,而轿厢的最高位置与对重缓冲器的缓冲器行程、标称速度的平方和所需的安全空间相关。由此,可以确定中间元件高度,对于该中间元件高度,遵守适用于特定电梯设备的标准中指定的规范。可行的是:实际选择的中间元件高度以安全裕度大于所介绍的确定的中间元件高度。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中间元件的中间元件高度与限位装置的存在性或者说是否存在相关。限位装置被设计成使得其在电梯设备的维护运行中限制轿厢朝向顶部模块的运动。由此可以特别精确地确定所需的中间元件高度。
特别是当所提到的自由空间应该尽可能小或尽可能低时,使用这种限位装置。如果存在这样的限位装置,则该标准允许更小或更低的安全空间。限位装置例如可以具有可伸出的栓,该栓在伸出的状态下阻止轿厢在电梯竖井中移动超过一定高度。也可行的是:限位装置以纯电子的方式设计。
所介绍的电梯设备特别地具有用于驱动吊具进而用于移动轿厢的驱动机和用于控制驱动机的控制装置。在此,控制装置被配置用于:使得在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期间,轿厢仅在由基础模块形成的行驶路径分段内移动。因此,在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期间,轿厢不会伸入到中间元件中;这种情况仅当轿厢如上所示那样未受制动地向上移动时才会发生。中间元件用于覆盖这种特殊情况并提供所需的安全性以保证竖井顶部内的空间。由此,尤其使得最上方的基础模块可以与其他基础模块相同地设计。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点、特征和细节从对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和附图中得出,其中,相同的或功能等同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仅是示意性的而未严格按比例绘制。
其中:
图1以侧视图示出电梯设备的简化图示,该电梯设备具有轿厢和由三个基础模块、一个中间元件和一个顶部模块组成的电梯竖井;
图2以放大的、大大简化的图示示出图1中的电梯设备的对重缓冲器;
图3示出当基础模块被放置到电梯设备的尚未完成的电梯竖井上时的快照;
图4以侧视图示出呈按照第一实施方案的中间模块形式的中间元件的放大图示;
图5以侧视图示出呈按照第二实施方案的中间模块形式的中间元件;
图6示出第一电梯竖井,其具有具备第一中间元件高度的中间元件;
图7示出第二电梯竖井,其具有具备第二中间元件高度的中间元件以及
图8示出第三电梯竖井,其具有带第三中间元件高度的中间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电梯设备10具有用于三层建筑物的电梯竖井12,在该实施例中,电梯竖井由第一基础模块14、第二基础模块16、最上方的第三基础模块18、中间元件19和顶部模块21组成。在此,各个元件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布置,使得电梯竖井12主要竖直取向并且朝向上方被顶部模块21封闭。根据楼层数,电梯竖井12可包括其他的基础模块。基础模块14、16、18和顶部模块21在工厂中预先生产并且配备有电梯部件。然后,将这些模块送到施工现场并且彼此相叠放置。基础模块14、16、18、顶部模块21和中间元件19分别具有长方体的基本形状。
在图2中示出:如何借助起重机20将最上方的基础模块18从上方放置到第二基础模块16上。先前已经以相同的方式将第二基础模块16放置到第一基础模块14上。基础模块14置于电梯竖井的未示出的底部上。
每个基础模块14、16、18具有用于布置竖井门37的门开口35。基础模块14、16、18的高度对应于其中建造有电梯竖井的建筑物的楼层高度。相反,中间元件19不具有门开口。
图1的电梯设备10还具有轿厢22,该轿厢可以沿着未示出的导轨在电梯竖井12中竖直移动。因此,电梯竖井12形成行驶路径23,轿厢22可在该行驶路径内移动。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行驶路径23延伸经过三个基础模块14、16、18、中间元件19和顶部模块21。因此,顶部模块21形成所提到的竖井顶部17。
也可行的是:行驶路径不延伸到顶部模块中,从而将顶部模块设计为步入式机房。在这种情况下,中间元件形成竖井顶部,该竖井顶部朝向上方被顶部模块的底座限界并因此被封闭。
为此,电梯设备10具有吊具24,吊具的第一端部26固定在顶部模块21中。然后,吊具在下方围绕轿厢22分布,并通过与吊具24的第一端部26相对置地布置在顶部模块21中的驱动机28来引导。吊具从驱动机出发,穿过对重30的悬挂装置达到其第二端32,第二端32固定在驱动机器28的区域中的顶部模块21中。因此,吊具24将轿厢22与对重30连接。驱动机器28可以在电梯竖井12中的行驶路径23内移动吊具24并因此移动轿厢22。驱动机器28由布置在顶部模块21中的电梯控制器36控制。
电梯控制器36被配置成,使得电梯控制器以如下方式控制驱动机器28,使得轿厢22在电梯设备10的正常运行期间至多以预先给定的标称速度在行驶路径23内移动。标称速度例如在0.5m/s至3m/s之间。电梯控制器36还被配置用于使得:在电梯设备10的正常运行期间,轿厢22仅在由基础模块14、16、18形成的行驶路径分段25内行驶。
对重缓冲器31布置在对重30的下方并且在图2中被放大地示出。对重缓冲器31限制对重30朝向下方的移位。在此,对重至多以缓冲器行程压缩。这种情况例如当轿厢22在未受制动的情况下向上移动直到对重30碰到对重缓冲器31并将其最大程度地压缩时发生。在提到的情况下,轿厢22基于其速度在被重力加速度减慢的情况下,还是向上继续移动一段,达到未示出最高位置。根据标准EN 81-20-2014第5.2.5.6.1章“轿厢、对重和平衡重的极限位置(Extreme position of car,counterweight and balancing weight)”,最高位置以标称速度的0.035倍位于当对重缓冲器31被以缓冲器行程s压缩时轿厢22的初始位置上方。因此,所提到的最高位置与对重缓冲器31的缓冲器行程s和轿厢22的标称速度相关,或者可以由所提到的变量来确定。
标准EN 81-20-2014还在第5.2.5.7章“轿顶上的避难空间和顶部空间中的净空(Refuge spaces on car roof and clearances in headroom)”中基于轿厢22的以此方式确定的最高位置规定出所需的安全空间。在此,规定出距轿厢天花板和轿厢上的加装构件(例如竖井门的门驱动器或栏杆)的最小距离。这允许基于轿厢22的所述最高位置相对于最上方的基础模块18的位置情况以及在顶部模块19中提供的空间来确定中间元件19的高度h1,利用该高度满足了在标准中要求的安全空间。因此,中间元件19被选择为具有与于轿厢22的标称速度相关的中间元件高度h1,并且被布置在最上方的基础模块18和顶部模块21之间。当建造电梯竖井12时,当然首先将中间元件19放置到最上方的基础模块18上,然后将顶部模块21放置在中间元件19上。
在根据图1的电梯竖井12中,中间元件19仅由四个主要竖直取向的中间元件支撑件27组成,这些中间元件支撑件布置在最上方的基础模块18和顶部模块21之间。四个中间元件支撑件27布置在最上方的底座模块18和顶部模块21的矩形横截面的四个角部上。中间元件支撑件27的长度主要相当于中间元件高度h1。中间元件支撑件在其下部区域中与最上方的基础模块18连接,并在其上部区域中与顶部模块21连接,特别是拧合或焊接。对于所述的固定所需的、未示出的固定机构(例如呈螺钉或螺母的形式)在此不被视为中间元件支撑件27的一部分。
除了中间元件支撑件之外,中间元件还可具有至少一个、特别是四个或八个水平取向的中间元件横向载体。根据图4,在呈中间模块形式的中间元件119中,四个中间元件横向载体129布置在中间元件支撑件127的中间区域中。四个中间元件横向载体129形成与中间元件支撑件127连接的矩形框架。根据图5,在呈中间模块形式的中间元件219中,由四个中间元件横向载体229a形成的第一框架布置在中间元件支撑件227的下部区域中,并且由四个中间元件横向载体229b形成的第二框架布置在中间元件支撑件227的上部区域中。
中间元件支撑件27、127、227和中间元件横向载体129、229a、229b特别是由金属型材制成。相应的金属型材可以例如设计为U形的、T形的或双T形的、特别是由钢制成载体。基础模块14、16、18和顶部模块21的基本结构也可以由这种金属型材制成。
参照图6、图7和图8,示出电梯轿厢的标称速度以及存在限位装置对在电梯设备的维护运行中用于限制轿厢朝向顶部模块运动的影响。
在根据图6的电梯设备310中,轿厢的标称速度例如是1.5m/s。利用该标称速度和所介绍的其他影响变量,如上所述地确定中间元件319的中间元件高度h3。
在根据图7的电梯设备410中,轿厢的标称速度例如为2m/s。因此,电梯设备410的轿厢的标称速度大于图6中的电梯设备310的轿厢的标称速度。由此,对于电梯设备410获得了中间元件419的中间元件高度h4,其大于图6的电梯设备310的中间元件319的中间元件高度h3。
在根据图8的电梯设备510中,轿厢的标称速度也是例如1.5m/s。因此,电梯设备510的轿厢的标称速度与图6中的电梯设备310的轿厢的标称速度相同。然而,根据图8的电梯设备510具有呈在最上方的基础模块518的上部区域中可伸出的栓的形式的限位装置533,用于在电梯设备510的维护运行中限制轿厢朝向顶部模块521移动。限位装置533确保轿厢在电梯设备510的维护运行期间不能挤入中间元件519中。由此,对于电梯设备510获得了的中间元件519的中间元件高度h5,尽管标称速度相同,该中间元件高度小于图6的电梯设备310的中间元件319的中间元件高度h3。
最后,应当注意,诸如“具有”、“包括”等术语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诸如“一个”或“一”等术语不排除多个。此外,应当注意,已经参考上述实施例之一介绍的特征或步骤也可以与其他上述实施例的其他特征或步骤结合使用。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不应被视为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的方法,
其中,所述电梯竖井(12)主要沿竖直方向取向并且形成用于电梯设备(10、310、410、510)的轿厢(22)的行驶路径(23),其中,所述轿厢(22)在电梯设备(10、310、410、510)的正常运行中以标称速度在行驶路径(23)内行驶,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彼此相叠放置多个基础模块(14、16、18、518),以及
通过放置顶部模块(21、521)朝向上方封闭电梯竖井(12),
其特征在于另外的方法步骤:
提供中间元件(19、119、219、319、419、519),所述中间元件具有与轿厢(22)的所述标称速度相关联的中间元件高度(h1、h3、h4、h5),以及
将选取的中间元件(19、119、219、319、419、519)布置在最上方的基础模块(18、518)与顶部模块(21、52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元件(19、119、219、319、419、519)的中间元件高度(h1、h3、h4、h5)随着轿厢(22)的标称速度增加而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元件(19、119、219、319、419、519)的中间元件高度(h1、h3、h4、h5)与所述轿厢(22)的标称速度的平方相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元件(19、319、419、519)仅由主要沿竖直方向取向的中间元件支撑件(27)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元件(119、219)具有竖直取向的中间元件支撑件(127、227)和水平取向的中间元件横向载体(129、229a、229b)。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元件支撑件(27、127、227)和/或所述中间元件横向载体(129、229a、229b)由金属型材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每个基础模块(14、16、18、518)具有一个用于布置竖井门(37)的门开口(3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设备(10)具有:
对重(30);
将轿厢(22)与所述对重(30)连接的吊具(24),以及
对重缓冲器(31),
其中,所述对重缓冲器(31)被设计和布置用于:所述对重缓冲器朝向下方限制对重(30)的移位,并且通过所述对重缓冲器,对重(30)能够被最大程度地以缓冲器行程(s)压缩,并且中间元件(19、119、219、319、419、519)的中间元件高度(h1、h3、h4、h5)与对重缓冲器(31)的所述缓冲器行程(p)相关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中间元件(19、119、219、319、419、519)的中间元件高度(h1、h3、h4、h5)与限位装置(533)的存在性相关联,其中,所述限位装置(533)被设计用于,使得所述限位装置在电梯设备(10、310、410、510)的维护运行期间,限制轿厢(22)朝向顶部模块(521)方向的移动。
10.一种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所述电梯竖井借助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建造。
CN202280064672.1A 2021-09-27 2022-09-20 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的方法 Pending CN1180197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99068.4 2021-09-27
EP21199068 2021-09-27
PCT/EP2022/075995 WO2023046643A1 (de) 2021-09-27 2022-09-20 Verfahren zur erstellung eines aufzugschachts einer aufzuganlag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19701A true CN118019701A (zh) 2024-05-10

Family

ID=77989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4672.1A Pending CN118019701A (zh) 2021-09-27 2022-09-20 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408784A1 (zh)
CN (1) CN118019701A (zh)
AU (1) AU2022351208A1 (zh)
WO (1) WO202304664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12268A1 (de) 2001-03-24 2003-01-23 Wolfgang T Mueller Maschinenraumloser Aufzug in modularer Struktur
NL1030264C2 (nl) 2005-10-25 2007-04-26 Reco Holding B V Lift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de vorming daarvan.
NL2007277C2 (en) 2011-08-18 2013-02-19 Reco Special Products B V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modular lift apparatus, a method for de-assembling a modular lift apparatus, and a modular lift apparatus.
NL2008623C2 (en) 2012-04-11 2013-10-15 Reco Special Products B V A modular lift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modular lift apparatus.
EP3747820B1 (en) 2019-06-05 2023-08-23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elevator and elevator
CN112723106A (zh) 2021-02-07 2021-04-30 朱幕松 模组式快装楼外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6643A1 (de) 2023-03-30
EP4408784A1 (de) 2024-08-07
AU2022351208A1 (en) 202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6771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ャフトの頂部高さを減少させたエレベーターかご
US8291568B2 (en) Method of installing an elevator
US9193567B2 (en) Method in the manufacture of an elevator
CN113891848A (zh) 建造电梯的方法及电梯
US9604820B2 (en) Method and elevator arrangement
CA2471210C (en) Lift installation, method of operating this lift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modernising a lift installation
US8720032B2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hoisting roping of an elevator
US20120023863A1 (en) Method And Elevator Arrangement
US9950901B2 (en)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re-adjusting the elevator arrangement
CN118019701A (zh) 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的方法
US10005643B2 (en) Elevator system
CN114314263A (zh) 链轮曳引式别墅电梯
JP2006207359A (ja) 乗込口の横行装置
US20150158701A1 (en) Low-rise elevator
JP2000226169A (ja)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方法
KR100633950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KR102566304B1 (ko) 구동 권상기가 균형추에 구비된 기계실이 필요없는 승객용, 인화물용, 화물용, 건설용 로프식 엘리베이터
US20240017964A1 (en) Construction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101432451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217732371U (zh) 链轮曳引式别墅电梯
JPH08231157A (ja) 油圧エレベータ
KR200207427Y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KR200199478Y1 (ko) 기계실 없는 하부구동형 엘리베이터의 권상기 설치구조
RU172573U1 (ru) Подъемник подъемно-транспортной системы для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фасадов зданий
JP2006151673A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1036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