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18067A - 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18067A
CN118018067A CN202410415968.4A CN202410415968A CN118018067A CN 118018067 A CN118018067 A CN 118018067A CN 202410415968 A CN202410415968 A CN 202410415968A CN 118018067 A CN118018067 A CN 118018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address decoder
power supply
alarm controller
defens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159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18067B (zh
Inventor
江永年
陆中会
黄晓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GDA JINGD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GDA JINGD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GDA JINGD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GDA JINGD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159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18067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41041596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80180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8018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18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18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18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是将一根线缆的一端接至报警控制器,另一端接至地址译码器,实现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供电输送;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中,包括报警探测系统、地址译码器、一线制接口系统和报警控制系统,地址译码器配合报警控制器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中设定的处理任务,同时为报警探测系统提供工作电源;报警控制系统包括报警控制器和各级报警管理平台,报警控制器发布运行操作命令,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显示各种智慧化工作的结果;同时将报警信息处理的结果上传和发布至各级报警管理平台并进行信息交换。本发明能够实现更大范围,更准确和智慧化报警。

Description

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控系统及方法,特别是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监控技术中的报警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的产品:一种是利用电磁发射原理进行信息传输的无线式报警系统;另一种则是利用电缆或光缆进行信息传输的有线式报警系统。不管是无线式报警系统还是有线式报警系统大部分都由前端的探测器,终端的报警控制器和通信系统三部分组成,虽然可以实现监控、报警通知、历史数据记录和远程控制,但是要进行更大范围的智慧化的管控,包括各种前端设备的安装位置确定、前端设备的防区号修改、防区布防和撤防及前端设备的自动诊断等均难以实现;特别是对于有线式报警系统还需要铺设多根线缆与终端的报警控制器相连,此类有线式报警系统均有以下不足之处:安装不方便,施工时需要敷设多根线缆,且不经济;前端设备供电电压受供电线缆长度影响大,不同位置的前端设备所用电源电压数值很难兼顾调整到同一数值范围,使得整个报警系统使用电压不稳定,影响报警的可靠性。因此,现有技术无法实现更大范围,更准确和智慧化报警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使供电电压不受供电线缆的长度影响,不同位置的前端设备所用电源电压数值调整到同一数值范围,使得整个报警系统使用电压稳定,且安全和可靠;另外,还达到更大范围,更准确和智慧化报警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用于监控系统,所述一线制接口系统将一根线缆的一端接至报警控制器,所述一根线缆的另一端接至地址译码器,实现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供电输送,其中所述供电输送分别通过报警控制器中的电源变换器和地址译码器中的电源处理模块实现。
可选地,所述报警控制器中,有用于信息传送的输出端口,所述用于信息传送的输出端口通过所述一根线缆中用于信息传输的芯线直接接至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的输入接线端口,实现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报警控制器中,有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端口,所述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端口设置有电源变换器,所述电源变换器将交流电压变换为第一直流电压,所述电源变换器的输出通过所述一根线缆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芯线直接接至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
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设置有电源处理模块,所述电源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直流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作为直流电源直接提供给所述地址译码器,或提供给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地址译码器的前端设备,实现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供电输送。
可选地,当所述地址译码器为大于等于2个时,每个地址译码器还均设有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前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通过一根线缆与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相连接,所述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通过一根线缆与再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相连接,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地址译码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一线制接口方法,用于监控系统,所述一线制接口方法实现是将一根线缆的一端接至报警控制器,所述一根线缆的另一端接至地址译码器,同时实现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供电输送,其中所述供电输送分别通过报警控制器中的电源变换器和地址译码器中的电源处理模块实现;
所述报警控制器中,有用于信息传送的输出端口,所述用于信息传送的输出端口通过所述一根线缆中用于信息传输的芯线直接接至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的输入接线端口,实现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报警控制器中,有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端口,所述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端口设置有电源变换器,所述电源变换器将交流电压变换为第一直流电压,所述电源变换器的输出通过所述一根线缆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芯线直接接至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
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设置有电源处理模块,所述电源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直流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作为直流电源直接提供给所述地址译码器,或提供给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地址译码器的前端设备,实现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供电输送。
可选地,当所述地址译码器为大于等于2个时,每个地址译码器还均设有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前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通过一根线缆与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相连接,所述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通过一根线缆与再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相连接,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地址译码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包括:报警探测系统、地址译码器、一线制接口系统、报警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报警探测系统,部署在防区内,作为前端设备,起到对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的探测作用;当防区在布防状态下有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发生时,报警探测系统将探测到的所述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传送至所述地址译码器;所述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作为报警信息;
所述地址译码器,部署在防区内,作为前端设备,配合所述报警控制器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中设定的处理任务,同时为所述报警探测系统提供工作电源;所述多种智慧化工作包括:报警信息采集及处理、防区运行管控;所述防区运行管控包括:防区参数设置、防区布防/撤防操作、前端设备自动诊断、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防区内环境监测;所述防区参数设置包括防区号设定及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所述防区布防/撤防操作包括本地布防/撤防操作和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操作;所述前端设备自动诊断包括报警探测系统监测及地址译码器的自动诊断;所述设定的处理任务包括:报警信息采集、防区参数设置、本地撤防/布防操作、报警探测系统监测、防区内环境监测;
所述一线制接口系统,利用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线制接口系统,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线制接口方法,实现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供电输送;
所述报警控制系统,包括报警控制器和各级报警管理平台;报警控制器是人机交互的平台,发布运行操作命令,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通过图示化显示屏显示各种智慧化工作的结果;同时将报警信息处理的结果上传和发布至各级报警管理平台,并与各级报警管理平台进行信息交换。
可选地,所述多种智慧化工作还包括防区状态图示化呈现处理、自动声音复核功能处理、本地联动视频处理、报警处置预案自动提示处理、自动校时处理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或者全部组合。
可选地,所述各级报警管理平台中的第一级管理平台监视其所属的各个报警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并接收和显示所属的各个报警控制器送来的报警信息;第二级报警管理平台监视各个第一级报警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并接收和显示各个第一级报警管理平台传来的报警信息;以此类推,第n级报警管理平台监视第n-1级报警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并接收和显示第n-1级报警管理平台传来的报警信息;所述各级报警管理平台之间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或线缆连接。
可选地,所述报警信息采集的实现为:所述报警信息采集的实现为:地址译码器将报警探测系统探测到的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作为报警信息采集后暂时存储,并在所述地址译码器内部设置所述报警信息的标志;所述地址译码器根据报警控制器的问询要求,将所述报警信息的标志通过所述一线制接口系统传至所述报警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防区号设定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在调试时,直接对地址译码器进行防区号输入,然后经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所述地址译码器,在所述地址译码器内部设置寄存器,对输入的防区号存储寄存;对于防区号的修改只在报警控制器上操作,不需要对地址译码器进行现场设置,以实现报警控制系统对地址译码器的问询及地址译码器出厂序列号即ID号的查询功能。
可选地,所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在调试时,将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写入所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内部中设置的寄存器进行存储,当所述防区内报警探测系统或地址译码器出现故障时,所述故障为非通信故障,可通过所述报警控制器调出存储在所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中的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若发生通信故障则读取事先备份在所述报警控制器中的所述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实现所述报警控制器快速查找定位出所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在建筑物中的实际位置。
可选地,所述本地布防/撤防操作的实现为:地址译码器内部设有本地授权设备接口,通过所述本地授权设备接口,报警控制器将本地布防/撤防权限经过一线制接口系统授权给本地操作人员,被授权的本地操作人员随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利用外部读卡器、键盘或键盘+外部读卡器,在本地防区键盘上输入布防/撤防密码或刷卡后对所进出防区进行实时布防/撤防操作;另外本地操作的信息实时传输至所述报警控制器中进行显示和记录,同时所述报警控制器对被授权的本地操作人员还进行实时监控;所述本地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授权并在所述报警控制器中进行登记的人员。
可选地,所述报警探测系统监测的实现为:地址译码器内设有开关量输入接口,通过所述开关量输入接口对报警探测系统的动作次数及时间进行记录,并在设定的周期内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所述报警控制器,所述报警控制器对所述报警探测系统的动作次数及时间进行保存、分析和判断。
可选地,所述自动声音复核功能的实现为:在地址译码器内部设有拾音模块,当防区报警时,报警控制器自动启动所述拾音模块,所述拾音模块将检测到的外部声音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转换后送至地址译码器内保存,并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上传至所述报警控制器,由所述报警控制器进行输出和复核;所述拾音模块的声音复核功能只有当防区在布防状态下且收到报警信息时被启动。
可选地,所述防区内环境监测的实现为:对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内部的属性进行设置,使所述地址译码器具有连接各种环境探测器的能力;所述地址译码器将测量的各种环境探测器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存储,并接受报警控制器的问询,经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所述报警控制器,达到对防区内环境监测的目的。
可选地,所述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操作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通过所述一线制接口系统使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内部的微处理器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自动布防或撤防的操作,实现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和撤防。
可选地,所述地址译码器的自动诊断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通过对地址译码器的问询,确定所述地址译码器是否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正确应答,如果应答正确且时限在设定的范围,则表明所述地址译码器工作正常;如果应答不正确、超时或无应答,则表明所述地址译码器出现故障。
可选地,所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的实现方式为:在设计生产时,将地址译码器内部均设置一个唯一的出厂序列号即ID号,报警控制器以出厂序列号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对接入的各个地址译码器进行问询,对于有应答的地址译成码器,所述报警控制器则进行记录;对于一段时间内无回应的地址译码器,则认为该地址译码器未接入,如此问询,统计出有回应的地址译码器,实现地址译码器的自动搜索;当需要在防区内添加地址译码器时,将需要添加的地址译成码器的出厂序列号即ID号存储,并传送至报警控制器,实现对该地址译码器的自动添加。
可选地,所述本地联动视频功能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在接到某防区报警信号后,根据事先设定的摄像机的IP地址和密码直接对整个智慧化报警系统内的与防区绑定的摄像机进行视频流调取并进行显示,而不需要借助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视频流调取及行显示,从而实现本地联动视频,即视频联动本地化操作。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慧化报警方法,实现如下:
防区内的报警探测系统探测到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传送至地址译码器;
所述地址译码器配合报警控制器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中设定的处理任务,同时为所述报警探测系统提供工作电源;所述多种智慧化工作包括:报警信息采集及处理、防区运行管控;所述防区运行管控包括:防区参数设置、防区布防/撤防操作、前端设备自动诊断、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防区内环境监测;所述防区参数设置包括防区号设定及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所述防区布防/撤防操作包括本地布防/撤防操作和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操作;所述前端设备自动诊断包括报警探测系统监测及地址译码器的自动诊断;所述设定的处理任务包括:报警信息采集、防区参数设置、本地撤防/布防操作、报警探测系统监测、防区内环境监测;
利用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线制接口系统,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线制接口方法,实现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供电输送;
报警控制系统,包括报警控制器和各级报警管理平台;报警控制器是人机交互的平台,发布运行操作命令,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通过图示化显示屏显示各种智慧化工作的结果;同时将报警信息处理的结果上传和发布至各级报警管理平台,并与各级报警管理平台进行信息交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可以用一根线缆将报警系统中的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串联起来,实现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供电输送的功能,不仅使得整个报警系统施工更简洁、规范、节约,而且由于其采用了主线端高电压供电即报警控制器端,前端(即地址译码器端和报警探测系统)低压变换处理技术,使得前端设备都能够得到一个不受供电线缆长度影响的、数值稳定的直流电压,因此,整个报警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这是现有技术中报警系统所不具备的。
(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由于将前端设备的地址译器设定多个处理任务的实现,同时与报警控制器配合使用,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使得本发明实施例具有更大范围,更准确和更智慧化等功能,这是很多现有报警系统无法达到的,解决了现有报警系统的很多痛点。
(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慧化网络报警系统从前端的地址译码器到终端的报警控制器等都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部件设计而成的功能单元,加之应用了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散式技术架构,使得各部分功能单元间顺畅地进行信息互通互用,最终使得本发明实施例具有智慧化、网络化、多级化、图示化、集成化等很多现有报警系统无法企及的多种智慧化功能。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系统具有功能强大、性能可靠、交互性强及易于维护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线制接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慧化报警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地址译码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报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报警控制器组成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报警控制器中多种智慧化工作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报警信息采集的实现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区号设定的实现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的实现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地布防/撤防操作的实现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操作的实现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声音复核功能的实现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报警探测系统监测的实现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译码器的自动诊断的实现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的实现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区内环境监测的实现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地联动视频功能的实现流程图;
图18本发明实施例中整个智慧化报警系统采用网络化架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报警控制软件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目前,在需要保密的系统(例如军工系统等)中有线式报警系统应用得更加广泛。对于有线式报警系统均需要铺设多根线缆与位于终端的报警控制器相连,此类有线式报警系统有以下不足之处:安装不方便,施工时需要敷设至少两根线缆,且不经济;特别是如果前端设备,例如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探测器多时,前端设备供电电压受供电线缆的长度影响很大,不同位置的前端设备所用电源电压数值很难兼顾调整到同一数值范围,使得整个报警系统使用电压不能都满足技术要求,影响报警的效果。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完全解决了上述问题,使报警系统的供电电压不受供电线缆的长度影响,不同位置的前端设备所用电源电压数值调整到同一数值范围,使得整个报警系统使用电压规范、稳定,且报警系统安全和可靠。另外,还使得报警系统规范和简化了布线方式,安装和施工方便、经济,易于维护。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线制接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一线制接口系统的实施例应用在一个报警系统中。所述报警系统中有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将一根线缆的一端接至报警控制器,所述一根线缆的另一端接至地址译码器,实现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供电输送,其中所述供电输送分别通过报警控制器中的电源变换器和地址译码器中的电源处理模块实现;其中所述一根线缆可以为不少于四芯的线,例如六类网线等,其中的两个芯线用于信息传输,另两个芯线用于供电输送。
所述报警控制器中,有用于信息传送的输出端口C、D,通常利用报警控制器的通信端口实现;所述用于信息传送的输出端口C、D通过一根线缆100中用于信息传输的两个芯线103和104直接接至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的输入接线端口C’、D’, 通常为地址译码器的通信接口模块,实现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报警控制器中,有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端口A、B,通常利用报警控制器的电源输出接口实现;所述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端口A、B设置有电源变换器,所述电源变换器将交流电压(例如220V等)变换为第一直流电压,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相对于第二直流电压高即可,例如第一直流电压可以为54V,48V或36V等,图1标注的采用的是48V;所述电源变换器的输出的端口通过所述一根线缆100中用于供电输送的两个芯线101和102直接接至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A’、B’;
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A’、B’设置有电源处理模块,所述电源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低于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例如所述第二直流电压可以为12V、5V或3V等,且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作为直流电源直接提供给所述地址译码器本身,或同时提供给所述地址译码器本身和所述地址译码器的前端设备报警探测系统,实现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供电输送;所述地址译码器的前端设备可以为报警探测系统中的各个报警探测器。
特别地,当所述地址译码器为大于等于2个时,每个地址译码器还均设有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E’、F’和E、F;前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通过一根线缆与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相连接,所述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通过一根线缆与再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相连接,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地址译码器。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线制接口方法的实施例,与上述的一线制接口系统实现相同。
依据上述叙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译码器与报警控制器的连接以及地址译码器之间的连接始终只使用了一根线缆,故称之为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
上述地址译码器中的电源处理模块把接入的第一直流电压(54V,48V,36V等)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例如12V、5V、3V等),这样多路不同电压数值分别输送给自身的地址译码器及报警探测系统使用。由于第一直流电压(例如54V,48V,36V等为相对高电压,即高于第二直流电压)供电减少了线路中的供电电流、降低了线路中的电压损失,故对于同样粗细的电缆该方式可以为更多的负载提供供电,或者在负载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线缆的截面积,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另外,第一直流电压值(54V,48V,36V等)与第二直流电压值(例如12V、5V、3V等)有足够的电压差值,本发明实施例要求第一直流电压值应大于等于第二直流电压值3V即可。故这种供电方式在很大范围内保证与接入的所有地址译码器或所有报警探测系统均都能得到稳定的12V、5V、3V等供电电压,解决了现有报警系统中前端设备供电电压值受电缆长度影响不能达到电压均衡和稳定的问题。
将上述的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应用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智慧化网络报警系统及方法中。
如图2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智慧化网络报警系统,包括:报警探测系统、地址译码器、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报警控制系统。其中一线制接口系统即采用前述的一线制接口系统或所述的一线制接口方法连接,实现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供电输送。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报警探测系统,部署在防区内,作为前端设备,起到对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的探测作用;报警探测系统由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作为直流电源直接供电。
上述报警探测系统通常可以根据需要情况选择,可以由多种探测器构成,例如震动探测器、温度探测器、双鉴探测器等。这些探测器多数以开关量形式输出探测信号。对于一些以模拟量形式输出的探测信号,可采用多功能输入/输出模块对其进行量化后再输出。特别地在实施例中,报警探测系统通常为多个,根据防区的需要布置,与地址译码器的数量对应。
当防区在布防状态下有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发生时,各个报警探测系统将探测到的所述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分别传送至对应的地址译码器;所述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作为报警信息。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地址译码器,部署在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可以有多个,与报警探测系统的数量对应。地址译码器作为前端设备,配合对应的报警控制器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中设定的处理任务,同时为所述报警探测系统提供工作电源,即由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作为直流电源直接供电。
如图3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地址译码器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是核心,其周边集成有报警开关量输入接口、拾音模块、本地授权设备接口、通信接口模块、开关量输出接口;同时一线制接口系统中的电源处理模块也集成在微处理器旁。
通过报警开关量输入接口将报警探测系统探测到的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传送至微处理器中,还通过所述报警开关量输入接口,微处理器对报警探测系统的动作次数及时间进行记录,并在设定的周期内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所述报警控制器;
通过本地授权设备接口,通过微处理器接收被授权的本地操作人员的本地布防/撤防操作;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作为一线制系统中用于信息传输的输入接线端口,完成微处理器与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
通过所述开关量输出接口,微处理器控制外部设备;图2中的图中的开关量输出接口,是一个根据报警需要去联动前端类似警号、照明等设备的继电器输出模块。比如,防区现场安装有射灯,其供电是由开关量输出接口控制的,在本防区未报警时开关量输出接口中的继电器接点处于常开状态、不为现场射灯提供电源、射灯不被点亮;当本防区发生报警时,开关量输出接口中的继电器接点处于常闭状态,为现场射灯提供电源、射灯被点亮,并由此为现场提供照明等。增加上述开关量输出接口便于实现报警联动照明功能。
所述拾音模块,实现自动声音复核功能;所述拾音模块采用驻极体等电子元器件构成,将外部检测到的模拟声音信号进行数字化后传送给微处理器进行处理。现有的报警系统未见有在地址译码器中直接集成拾音模块的技术,现有报警系统如果要具备声音复核功能就必须另外搭建音频系统,费时、费力、不经济。 本发明实施例将拾音模块集成到地址译码器中,使报警系统在规范中要求的声音复核功能的实现变得简单易行,节约了建设成本。声音复核功能只有在相应防区报警发生时才会被启动,无报警时该功能处于不工作状态。
通过所述电源处理模块,对微处理器及报警探测系统中的多种探测器供电。
所述电源处理模块将报警控制器通过一根线缆传送来的高电源电压即第一直流电压转换成低电源电压即第二直流电压供给地址译码器本身及报警探测系统中的各种探测器使用。由于输入输出电压有一个很大的差值,故电源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低电压值可以做到很稳定、几乎不受供电线缆长度的影响。
所述微处理器,在硬件方面,连接和管理着报警开关量输入接口、拾音模块、本地授权设备接口、通信接口模块、开关量输出接口;在软件方面微处理器是地址译码器各种设定的处理任务得以实现的灵魂。
在软件方面,微处理器实现如下:第一,将报警探测系统探测到的所述入侵或超限信号采集后暂时存储在微处理器的内部寄存器中,并根据此入侵或超限信号的状态在内部寄存器中设置报警信息的标志;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报警控制系统的问询要求,将报警信息的标志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上传至报警控制系统;第二,作为存储设定的处理任务的存储器,将报警控制系统中设定的处理任务进行存储,并根据报警控制系统的命令进行报警控制系统中设定的处理任务的操作,并将操作结果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上传至报警控制系统;所述设定的处理任务为:报警信息采集、防区参数设置、本地布防/撤防操作、报警探测系统监测、防区内环境监测。
如图2、4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报警控制系统是整个智慧化报警系统的终端部分,部署在监控系统或报警系统的值班室内。
如图4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控制系统包括报警控制器和各级报警管理平台;报警控制系统作为终端部分,第一方面,是整个智慧化网络报警系统的命令发布者、运行的操作者及人机交互的平台;第二方面,接收并处理报警探测系统、地址译码器经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来的报警信息,同时具有报警信息多级上传的功能;第三方面,对多种智慧化工作中的相应任务进行设定后传送至地址译码器中保存,在需要轮询时向地址译码器发出执行相应任务的命令操作,还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监控前端设备中的地址译码器、报警探测系统的运行及信息收集。
如图4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各级报警管理平台中的第一级报警管理平台负责管理多个报警控制器,即报警控制器1至报警控制n;第一级报警管理平台监视其所属的报警控制器1至报警控制n的工作状态,并接收和显示所属的报警控制器1至报警控制n送来的报警信息;第二级报警管理平台中可以负责多个第一级报警管理平台,监视各个第一级报警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并接收和显示各个第一级报警管理平台传来的报警信息;第三级报警管理平台中可以负责多个第二级报警管理平台,监视各个第二级报警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并接收和显示各个第二级报警管理平台传来的报警信息;第四级报警管理平台中可以负责多个第三级报警管理平台,监视各个第三级报警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并接收和显示各个第三级报警管理平台传来的报警信息;第五级报警管理平台中可以负责多个第四级报警管理平台,监视各个第四级报警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并接收和显示各个第四级报警管理平台传来的报警信息;以此类推,第n级报警管理平台监视第n-1级报警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并接收和显示第n-1级报警管理平台传来的报警信息;所述各级报警管理平台之间可以通过局域网或线缆连接,在不保密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互联网连接。
上述报警控制系统的集散式架构使得报警控制器的信息交换可以根据需要逐级、多级进行,打破了现有报警系统信息交换层级少,难以构建大型系统的缺点。具体来说:第一级管理平台用于监视报警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并接收、显示各台报警控制器传送来的报警信息;第二级报警管理平台用于监视各个第一级报警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及接收、显示第一级报警管理平台传上来的报警信息;以此类推,直至其它更高级报警管理平台。各级报警管理平台对应着不同级别的管理部门,不同的报警管理平台关心的信息也是不同的。报警系统通过网络架构和报警控制软件程序将各级报警管理平台统一纳入报警控制系统,使得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报警系统能够构建成大型系统。
如图5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控制器是人机交互的平台,发布运行操作命令,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通过图示化显示屏显示各种智慧化工作的结果;同时将报警信息处理结果上传和发布至各级报警管理平台,并与各级报警管理平台进行信息交换。
报警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是报警控制器的核心,其上和周边集成有报警控制软件、电源变换器、存储单元、通信端口和外部设备接口部件。
电源变换器,用于接入220伏交流电源,并将220伏交流电源变换后得到第一直流电压,通过电源输出接口提供给前端的地址译码器完成供电输送。上述电源变换器把220伏交流电源变换为稳定的较高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比如DC48V、DC36V等),这样在同样负载的情况下能够明显减小线缆中的电流值,达到减少线缆中电压损失的目的。故对于同样粗细的线缆,该方式能够为更多的负载提供供电,或者在负载一定的情况下可降低线缆的截面积,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报警控制软件、输入输出数据及内部运算数据,保存记录的数据及报警信息的标志等。
通信端口,用于连接各级报警管理平台及连接跨地域防区和联动视频监控设备等,同时还作为报警控制器与地址译码器的信息传送端口。
外部设备接口,用于连接各类数据输入外设,例如键盘、鼠标、触摸屏、授时装置等,进行数据输入;及连接各类输出外设,例如打印机、警号、拨号器、喇叭等,同时通过图示化显示屏显示各种智慧化工作的结果和信息发布等。
微处理器中,基于存储单元中的报警控制软件发出操作命令,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并通过图示化显示屏显示各种智慧化工作的结果。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种智慧化工作包括:报警信息采集及处理、防区运行管控;所述防区运行管控包括:防区参数设置、防区布防/撤防操作、前端设备自动诊断、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防区内环境监测。
所述防区参数设置包括防区号设定及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所述防区布防/撤防操作包括本地布防/撤防操作和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操作;所述前端设备自动诊断包括报警探测系统监测及地址译码器的自动诊断。
其中报警信息采集、防区参数设置、本地布防/撤防操作、报警探测系统监测、防区内环境监测为地址译码器的设定任务。
如图6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多种智慧化工作还可以包括防区状态图示化呈现处理、自动声音复核功能处理、本地联动视频处理、报警处置预案自动提示处理、自动校时处理、报警信息查询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或者全部组合。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多种智慧化工作,例如联动报警照明、联动门禁系统等。
如图7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报警信息采集的实现为:地址译码器将报警探测系统探测到的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作为报警信息采集后,暂时存储在地址译码器内部设置的寄存器中,并在所述寄存器中设置所述报警信息的标志位;所述地址译码器根据报警控制器的问询要求,适时将所述报警信息的标志位通过所述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所述报警控制器。
根据图7,在地址译码器端(图7中的右边),地址译码器会定时对与其连接的各个探测器状态进行采集处理。比如,当探测器开关量为断开状态时,采集到的报警信息设置为“0”; 当探测器开关量为闭合状态时,采集到的报警信息设置为“1”。地址译码器根据采集到的报警信息并结合地址译码器当前的布防/撤防状态对报警标志位进行处理。
地址译码器处理完报警标志位后,如果此时有报警控制器要求该地址译码器回传信息的命令传来,则地址译码器把报警信息及报警标志位状态传与报警控制器,并确认报警控制器是否收到该信息。如果报警控制器收到该信息,结束。如果报警控制器没有回复,则地址译码器等待一定时间(譬如2毫秒)再确定报警控制器是否有回复,如果有回复,结束。如果没有回复,则地址译码器设置故障标志,然后结束;
地址译码器处理完报警标志位后,如果此时没有报警控制器要求该地址译码器回传报警信息的命令传来,地址译码器返回继续执行对各探测器的状态进行报警信息采集工作。
根据图7,在报警控制器端(图7中的左边),报警控制器定时问询每一个与其相连的地址译码器有没有报警信息;如果被问询的地址译码器有报警信息传来并确认传输完毕后,则报警控制器把传来的报警信息进行保存和处理,然后将地址译码器访问指针寄存器内容加1、去问询下一个地址译码器;
如果延时后,被问询的地址译码器仍然没有将信息回传完毕,则报警控制器认为通信失败,在处理完故障信息后把地址译码器访问指针寄存器内容加1、去问询下一个地址译码器;
以上工作往复循环,直至地址译码器访问指针寄存器内容超出范围才结束。
如图8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防区号设定是指地址译码器的防区编号不同于现有报警系统中的地址译码器采用硬件地址拨码开关设定防区编号,而是采用在微处理器中设置存储寄存器的方法设定防区号。
所述防区号设定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在调试时,直接对地址译码器进行防区号输入,然后经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所述地址译码器,在所述地址译码器内部设置寄存器,对输入的防区号存储寄存;对于防区号的修改只需要在报警控制器上操作,而不需要再到前端安装位置对地址译码器进行现场设置,节约了人力及施工难度,并轻松实现了后续报警控制系统对地址译码器的问询及对地址译码器出厂序列号(即ID号)的查询功能。
根据图8,在报警控制器端(图8中的左边)选择进入地址译码器防区号设定功能“按钮”,然后输入对应地址译码器的序列号及欲设定的防区编号。报警控制器根据输入的序列号问询对应的地址译码器并将防区号设定指令及欲设定的防区号发送给拥有该序列号的地址译码器。当报警控制器收到地址译码器的“防区号设定完成”回复信息后,在报警控制器端显示该地址译码器刚写入的防区号及其对应的序列号等信息并给被问询的地址译码器一个确认回复,然后结束本次操作。如果报警控制器没有及时收到地址译码器的“防区号设定完成”回复信息,报警控制器延时一段时间(譬如2毫秒)后再去确认是否收到地址译码器的“防区号设定完成”回复信息,若收到回复则去显示该地址译码器刚写入的防区号及其对应的序列号等信息并给被问询的地址译码器一个确认回复,然后结束防区号写入程序;若未收到回复,报警控制器在对通信故障进行处理后结束本次操作。
根据图8,在地址译码器端(图8中的右边),如果地址译码器没有接收到报警控制器要求其设定防区号的指令时,结束本次操作;但当其接收到了报警控制器要求设定本地址译码器防区号的指令后,将报警控制器传送来的防区号写入本地址译码器的防区号寄存器中并回复报警控制器防区号写入工作完成。当地址译码器收到报警控制器的回复确认后,结束本次防区号设定操作。若地址译码器没有收到报警控制器的回复确认,则延时一段时间(譬如2毫秒)后再确认是否收到报警控制器的回复确认,若有回复确认则结束本次操作;若仍然没有回复确认,则在处理完通信故障后,结束本次操作。
上述防区号设定的方式优点不仅在于节省硬件成本,而是解决了现有报警系统调试费工、费时、麻烦、不可靠等诸多问题。因为现有报警系统中的地址译码器防区编号是用其模块上的拨码开关设定的,这样客观上就要求工人在防区处施工安装地址译码器时,先要对拨码开关进行正确设定,一旦设定错误或拨码开关未拨码到位,报警控制器端的调试则会出现问题,需要技术人员配合施工人员到各个防区排查,费时费力;另外,即使各个地址译码器防区号设定的都正确,但是有时也会根据管理需要对已设定防区号进行更改,更改防区编号还需要再到前端安装现场重新拨动拨码开关进行设定,很不方便;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区号设定方式,安装施工时不需要考虑对防区号的设定,而是在系统调试时直接在报警控制系统终端处通过报警控制器对相应地址译码器进行防区号输入,然后经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到前端的地址译码器中保存起来即可。对于防区号的修改也只需要在终端的报警控制器上操作即可,不需要到前端安装现场设置。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区号设定方式具有省时、省力、节约、可靠且方便的优点。
如图9所示,防区前端设备实际安装位置确定,是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地址译码器可以进行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并在需要时上传到监控值班室的报警控制器中进行安装位置快速准确确定。
可选地,所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在调试时,将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名称写入所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内部中设置的寄存器进行存储,当所述防区内与该地址译码器相连的报警探测系统或地址译码器出现故障或需要挪移时,可通过所述报警控制器调出存储在所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中的实际安装位置名称,实现所述报警控制器快速查找定位出所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在建筑物中的实际位置(上述故障为非通信故障,非通信故障情况下,所述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均直接从地址译码器中读取;若发生通信故障则读取事先备份在所述报警控制器中的所述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使用时输入地址译码器的防区号,点击查询按钮,此时报警控制器向相应的地址译码器发出令其上传“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名称”信息命令;相应地址译码器收到命令后,与报警控制器建立联络,然后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将上述信息传送给报警控制器并由报警控制器将信息显示出来供维护人员使用。
根据图9,在报警控制器端(图9中的左边)选择进入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功能“按钮”,然后依次输入对应地址译码器的出厂序列号和防区号以及地址译码器的实际安装位置名称。依照出厂序列号及防区号问询相应地址译码器并发送令其存储实际安装位置名称的命令。命令发出后,报警控制器等待相应地址译码器的“安装位置名称存储完毕”回复信息,当收到地址译码器的“安装位置名称存储完毕”回复信息后,报警控制器显示相应地址码译码器的防区号及刚写入的安装位置名称并回复地址译码器收到信息,然后报警控制器结束本次工作。如果此时报警控制器没有收到地址译码器的“安装位置名称存储完毕”回复信息,则报警控制器会延时一段时间(譬如2毫秒)后再去核实是否收到地址译码器的“安装位置名称存储完毕”回复信息,若收到回复信息,则报警控制器显示相应地址码译码器的防区号及刚写入的安装位置名称并回复地址译码器收到信息。若报警控制器仍然没有收到地址译码器的“安装位置名称存储完毕”回复信息,则报警控制器先去处理通信故障,然后结束本次操作。
在地址译码器端(图9中的右边),地址译码器会周期性地确认是否收到“报警控制器要求其存储现场安装位置名称”的命令,如果地址译码器没有收到来自报警控制器的相关命令,则地址译码器结束本次操作;如果地址译码器收到了来自报警控制器的相关命令,则地址译码器会将报警控制器传送来的安装位置名称等信息核对后写入其相应储存单元保存并回复报警控制器位置名称存储完毕消息。此后,地址译码器会去确认是否收到报警控制器的回复信息,若地址译码器收到了报警控制器的回复信息,则地址译码器结束本次操作;如果地址译码器没有收到报警控制器的回复信息,地址译码器会延时一段时间(譬如2毫秒)再去确认是否收到报警控制器的回复信息,若地址译码器收到了报警控制器的回复信息,则地址译码器结束本次操作;如果地址译码器没有收到报警控制器的回复信息,则地址译码器在处理完通信故障后结束本次操作。
上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的实现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报警系统在维保期后维修时,往往很难找到其故障防区在建筑物内的实际安装位置这一棘手问题的。本发明实施例在报警系统建设时期,将防区前端设备(譬如报警探测系统、地址译码器等)实际安装位置名称写入该防区地址译码器中进行永久保存,当报警系统出现故障时,再通过报警控制器调出存储在该故障防区地址译码器中的前端设备实际安装位置名称。这样,在监控室内的报警控制器可以方便、准确和快速地确定出故障防区的实际位置,为整个报警系统的维修管理提供了极大地方便。另外,该功能为今后报警系统的扩容及防区设备挪移的信息记录存档都可提供可靠和实用的支撑。
如图10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本地布防/撤防操作的实现为:地址译码器内设有本地授权设备接口,通过所述本地授权设备接口连接外部读卡器、键盘或键盘+读卡器进行本地布防/撤防操作;报警控制器将本地布防/撤防权限经过一线制接口系统授权给本地操作人员,被授权的本地操作人员随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利用外部读卡器、键盘或键盘+外部读卡器在本地防区键盘上输入布防/撤防密码或刷卡后对所进出防区进行实时布防/撤防操作;被授权的本地操作人员在本地防区键盘上输入撤防密码或刷卡后,地址译码器判断输入信息的有效性;当输入信息有效时,地址译码器设置撤防标志,此时该防区被撤防,本地操作人员能够进入该防区进行工作,不会报警;当本地操作人员走出该防区时,按动布防按钮将本防区延时布防或本防区自动定时布防;
另外本地操作的信息实时传输至所述报警控制器中进行显示和记录,同时所述报警控制器对被授权的本地操作人员还进行实时监控;所述本地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授权并在所述报警控制器中进行登记的人员。而且在需要时,报警控制系统中的安保人员也能够强制对该防区进行撤防/布防的相应操作;这些操作信息,监控室内的报警控制器均是实时监控的,使得本地布防/撤防操作更实用和更可靠。
根据图10,地址译码器初始化处理后即进入报警探测器状态采集、本地键盘读卡器扫描及报警控制器问询等正常事务处理状态。然后,地址译码器确认本地键盘读卡器有无数据输入,如果没有数据输入则地址译码器返回上述正常事务处理状态;如果有数据输入,则地址译码器将读得数据存储到专用寄存器中,然后判别该读得数据是否是有效布防/撤防命令。若读得数据不是有效布防/撤防命令,则地址译码器清零专用寄存器后返回上述正常事务处理状态;若读得数据是有效布防/撤防命令,则地址译码器设置对应布防/撤防标志并在将本防区布防/撤防后,适时将处置信息上传至报警控制器。完成上述操作后,地址译码器清零专用寄存器并返回上述正常事务处理状态,如此循环往复。
这一功能的实现解决了现有报警系统实际使用中出现的不好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对于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单位,其报警系统的防区一般遍及一栋或多栋大楼的很多房间、区域。这些房间、区域往往多数是办公区域。平时上班时间,监控室保卫值班人员会操作报警控制器将办公区域的防区进行统一撤防,以免办公人员触发报警;当员工下班后,监控室保卫值班人员会按要求统一将各办公区域的防区进行布防。如果所有办公区域防区的办公人员严格执行出勤规定,即上班时间进入办公区域防区、下班时间统一离开办公区域防区,这时监控室的保卫人员按要求统一对各防区进行撤防/布防操作即可。但是,实际上很多防区在班后经常有人不定时加班进出。按规定,人员进入防区时需要与监控室保卫人员联系对进入防区进行撤防;当加班人员走出办公防区后按规定也要通知监控室保卫人员对该办公区的防区进行布防。但是,如果经常出现上述现象,加班工作人员和监控室保卫管理人员都会觉得很麻烦。尤其是当各个办公防区都有人经常加班时,这时监控室(报警控制器所在地)中的保卫人员就会很忙、很累和很烦,以至于无法应对。这种现象在很多重要企事业单位经常发生,往往会造成报警系统无法正常使用。这也是现有报警系统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外部设备接口技术,将加班防区的布防/撤防权限通过报警主机授权给本防区经常加班的人员,加班人员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通过连接在地址译码器本地授权设备接口上的外部键盘读卡器对进出防区进行撤防/布防。这样省去了与监控室保卫人员频繁交涉的实际问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这种功能虽然不用与监控室保卫人员申请撤防/布防事宜,但是本地操作人员并未脱离监控室报警控制器的统一管理。因为,首先本地操作人员是经过授权并在报警控制器中进行登记的人员;另外本地操作的每个信息都会经过地址译码器及时传输到报警控制器中进行显示和记录,而且在需要时,监控室保卫人员也可强制对该防区进行操作,这种设计在保证了报警系统的方便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报警系统的安全性。
如图11所示,可选地,所述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操作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通过所述一线制接口系统使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内部的微处理器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自动布防或撤防的操作,实现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
根据图11,在报警控制器端(图11中的左边),报警控制器会定期调用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操作程序实现相应防区地址译码器的自动布防/撤防操作。进入上述子程序后,报警控制器会首先检索存储在报警控制器中的事先编辑好的相应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计划时间表,若上述计划时间表中没有需要自动布防/撤防的防区,则本次操作结束;若上述计划时间表中有需要自动布防/撤防的防区,则报警控制器再判别一下相应防区自动布防/撤防的时间到了没有,如果时间没到,结束本次操作。如果相应防区自动布防/撤防的时间到,则报警控制器向相应防区发布自动布防/撤防命令并等待相应防区是否已完成自动布防/撤防任务的回复,若相应防区已完成自动布防/撤防任务,则结束本次操作;若相应防区还未完成自动布防/撤防任务,则报警控制器去设置防区自动布防/撤防失败标志然后结束本次操作。
在地址译码器端(图11中的右边),地址译码器会首先去确认报警控制器是否发布了要求本防区布防/撤防的命令,若没有发布上述命令,则该地址译码器结束本次操作;若报警控制器发布了要求本防区布防/撤防的命令,则本防区地址译码器去自动完成布防/撤防操作、设置自动布防/撤防标志并回复报警控制器本防区地址译码器已完成自动布防/撤防任务,然后结束本次操作。
根据使用者的管理要求,报警系统的各防区的布防/撤防时间是确定的,平时对这些不同防区的布防/撤防工作操作很严格,尤其当很多防区要求的布防/撤防时间不同时,操作麻烦。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各前端设备中的微处理器,通过编程使系统按照设定好的各防区布防/撤防时间表自动进行布防/撤防操作工作,达到减轻人力负担,且准确可靠的目的。同时,这一功能也体现了整个报警系统的智慧化特性。
如图12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声音复核功能,指地址译码器内集成有拾音模块,当防区报警时,报警控制器自动启动地址译码器对进行现场声音的模拟量信号进行数字化转换并及时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报警控制器进行输出、复核。
所述自动声音复核功能的实现为:在地址译码器内设有拾音模块,当防区报警时,报警控制器自动启动所述拾音模块,所述拾音模块将检测到的外部声音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转换后送至地址译码器内部的微处理器保存,并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适时上传至所述报警控制器,由所述报警控制器进行输出和复核;所述拾音模块的声音复核功能只有当防区在布防状态下且收到报警信息时被启动。
根据图12,地址译码器首先去做初始化处理及报警探测器状态信息采集等事务,然后去判别本防区是否已布防且已发生报警,如果没有上述现象,则地址译码器结束本次操作;如果本防区已布防且已发生报警,则地址译码器启动拾音模块,将模拟量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信号并存储到专用缓存区等待报警控制器命令。如果报警控制器没有要求上传声音数据,则地址译码器结束本次操作;如果报警控制器要求上传声音数据,则地址译码器将声音数据上传至报警控制器并清零专用缓存区后结束本次操作。
由于现有的报警系统,其地址译码器中不具有内部拾音模块,因此若要实现声音复核功能,必须另外设计一套声音传送系统才行。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这一功能的优越性。
如图13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探测系统监测的实现为:地址译码器内设有报警开关量输入接口,通过所述报警开关量输入接口对报警探测系统中的报警探测器的动作次数及动作时的时间值进行记录和保存,并在设定的周期内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所述报警控制器,所述报警控制器对所述报警探测系统中的报警探测器的动作次数及动作时的时间值进行保存、分析和判断。
对报警探测系统中的每个报警探测器的诊断方式是对一定时间内统计的报警探测器动作次数进行分析后作出的诊断,每个安装在防区内的报警探测器,不管在撤防状态下还是布防状态下,只要防区有人进入,报警探测器正常情况下均会被触发动作,此时报警探测器的输出开关量状态会发生变化,利用所述开关量状态的变化,根据报警控制器的问询,地址译码器对报警探测器动作时的时间值和动作次数进行记录和保存,并在设定的周期内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对每一个报警探测器的动作次数及动作时的时间值进行数据保存,并在规定时间间隔内对保存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比如:在一周内,某报警探测器的动作次数为50次,则表示该报警探测器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动作次数很少甚至没有动作,则报警控制器会判断出该报警探测器不正常或是故障,并给出提示,以便维护人员及时维护。当然,判定标准是根据防区及报警探测器的种类在报警控制器中进行设置的。这一功能可以由报警系统自行完成,因而可节省人力并且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
根据图13,地址译码器首先会进行初始化处理及对报警探测器状态信息采集,然后判断报警探测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报警探测器状态发生了变化,则地址译码器去设置报警探测器状态变化标志并将状态变化计数器内容+1,然后储存计数时刻时间值。此时地址译码器再去判别报警控制器是否已要求上传相关数据,若报警控制器已要求上传相关数据,则地址译码器将状态变化计数器中数据及计数时刻时间值上传至报警控制器,然后结束本次操作;若报警控制器没有要求上传相关数据,则地址译码器直接结束本次操作。
如果报警探测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则此时地址译码器去判别报警控制器是否已要求上传相关数据,若报警控制器已要求上传相关数据,则地址译码器将状态变化计数器中数据及计数时刻时间值上传至报警控制器,然后结束本次操作;若报警控制器没有要求上传相关数据,则地址译码器直接结束本次操作。
如图14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地址译码器的自动诊断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通过对地址译码器内部的微处理器的问询,确定所述地址译码器是否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正确应答,如果应答正确且时限在设定的范围,则表明所述地址译码器工作正常;如果应答不正确、超时或无应答,则表明所述地址译码器出现故障。
根据图14,在报警控制器端,报警控制器首先对地址译码器寻址寄存器进行初始化,然后向由寻址寄存器指定的地址译码器发出诊断命令并将寻址寄存器内容进行加“1”操作。上述操作完成后,报警控制器判断加“1”操作后的寻址寄存器内容是否超出范围,若超出,则本次自动诊断工作结束;若未超出,则报警控制器去确认当前被问询的地址译码器是否已应答完毕,如果当前被问询的地址译码器已应答完毕,则报警控制器去准备问询下一个地址译码器;如果此时被问询的地址译码器没有应答完毕,则报警控制器等待一段时间(譬如100毫秒)再去确认当前被问询的地址译码器是否应答完毕,若应答完毕,则报警控制器去准备问询下一个地址译码器;若没有应答完毕,则报警控制器显示无应答地址译码器的防区号,并给出故障提示信息后结束当前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诊断功能是通过各部件中微处理器间的信息交流(一问、一答)或者对收集到的存储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判断出相应系统部件是否工作正常的一种功能,同时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对整个系统中的任何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组件进行自动诊断。这种自诊断功能可以非人力自动完成、故障发现及时准确,极大地方便了对系统的及时维护工作,体现了系统的智慧化特性。
如图15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的实现方式为:在设计生产时,将地址译码器内部均设置一个唯一的出厂序列号即ID号,报警控制器在一定范围内对接入的各个地址译码器进行问询,对于有应答的地址译码器,所述报警控制器会对其进行登记记录;对于一段时间内无回应的地址译码器,则认为该地址译码器未接入,如此问询,统计出全部有回应的地址译码器,从而在报警控制器中实现对地址译码器的自动搜索添加。
根据图15,在报警控制器端(图15左边),当选择进入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的功能“按钮”后,首先读取报警控制器中设定的最小识别序列号。报警控制器将该识别序列号经一线制接口系统发送给所有地址译码器,此后报警控制器等待并确认在该序列号下是否有地址译码器的回复信息;如果有地址译码器的回复信息,说明在该序列号下有地址译码器存在,此时报警控制器把该序列号存储到登记表内并回复上述地址译码器收到信息;此后,报警控制器将当前识别序列号进行加“1”操作,经上述操作后,如果识别序列号没有超限,则报警控制器去发送该识别序列号问询下一个地址译码器,如此循环;如果该识别序列号超限,则报警控制器结束本次自动搜索添加工作;如果没有地址译码器的回复信息,说明在该序列号下没有地址译码器存在,报警控制器不把该序列号存储到登记表内,此时报警控制器直接去把当前识别序列号进行加“1”操作。经过上述操作后,如果识别序列号没有超限,则报警控制器去发送该识别序列号并问询下一个地址译码器,如此循环;如果该识别序列号超限,则报警控制器结束本次自动搜索添加工作。
在地址译码器端(图15右边),地址译码器首先去判别报警控制器发送来的识别序列号与本地址译码器出厂序列号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地址译码器直接结束本次操作;如果报警控制器发送来的识别序列号与本地址译码器出厂序列号相同,则说明报警控制器本次搜索的就是本地址译码器,因此本地址译码器将回复信息传与报警控制器并等待报警控制器收到信息的回复。如果地址译码器收到了报警控制器的回复,则本次操作结束;如果地址译码器没有收到报警控制器的回复,则去设置通信故障标志然后结束本次操作。
这一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各功能模块的数字化信息交换基础上的,具有一定的智慧化特点。系统中的各功能模块在设计生产时其内部都设置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号”即出厂序列号,报警控制器在接到搜索命令后会在一定的数字范围内对接入的地址译码器进行大范围询问。对于有应答的地址译码器,报警控制器就“登记入册”;对于一段时间内无回应的地址译码器,报警控制器则认为其未接入系统,如此“问询”一遍统计出全部有回应的地址译码器,并登记在列表内。
现有的报警系统不具备此项功能,其中功能模块即地址译码器的增减都由人工统计并输入,费时费力。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功能,只需要管理员点击一下“搜索”按钮,就能快速完成,具有准确、快速和便捷的优点。
如图16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防区内环境监测的实现为:对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内部的属性进行设置,使所述地址译码器具有连接各种环境探测器的能力,所述环境探测器可以为温度探测器、湿度探测器及水浸探测器等;所述地址译码器将各种环境探测器测量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存储,并接受报警控制器的问询,经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所述报警控制器,达到对防区内环境(防区内环境包括噪声、温度、湿度、洁净度及水浸等)进行监测的目的。
根据图16,在报警控制器端(图16左边),当选择地址译码器属性设置功能“按钮”后,报警控制器进入地址译码器环境属性设定状态。在此状态下,首先输入欲设定的地址译码器的防区号以及欲设定属性代码,然后让报警控制器向指定的地址译码器发送防区属性设定命令。上述命令发出后报警控制器会去判别地址译码器是否已回复防区属性代码设定完毕。如果收到地址译码器回复防区属性代码设定完毕信息,则报警控制器去显示相应防区地址译码器的属性设置情况并给地址译码器一个回复信息,然后结束本次操作;如果没有收到地址译码器回复防区属性代码设定完毕信息,则报警控制器去等待一段时间。若等待时间未结束,则报警控制器再去确认是否收到地址译码器回复防区属性代码设定完毕信息,如此循环;若等待时间已结束,则报警控制器去设置故障标志后结束本次操作。
在地址译码器端(图16右边),地址译码器首先去确认报警控制器是否发送了本防区属性设定命令,如果没有发送,则地址译码器结束本次操作;如果发送了本防区属性设定命令,则地址译码器按报警控制器要求设定本防区属性后回复报警控制器本防区地址译码器属性设定完成,然后地址译码器去等待报警控制器已收到回复信息的确认回复,若地址译码器收到了上述确认回复,则该地址译码器的本次操作结束;若地址译码器没有收到上述确认回复,则该地址译码器判断等待时间是否已到,如果等待时间未到则该地址译码器去继续等待确认报警控制器的上述确认回复,如此循环往复;如果等待时间已到,则该地址译码器不再继续等待报警控制器的上述确认回复,而是在设置故障标志后结束本次操作。
上述防区内环境监测功能的实现,得益于报警控制器和地址译码器的多功能性。该功能的实现大大拓展了本发明实施例报警系统的应用范围和领域,是本发明实施例报警系统不同于现有报警系统的又一大特点。
如图17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本地联动视频功能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根据事先设定的摄像机的IP地址和密码对整个智慧化报警系统内的与防区绑定的摄像机进行视频流调取并进行显示,实现本地联动视频操作。
本地联动视频功能中,直接通过IP地址对网络内的与防区绑定的摄像机进行视频流调取并送往报警控制器进行显示、达到报警视频联动的本地化目的。因为,现有的报警系统实现视频联动是借助于视频监控系统完成的,报警系统通过报警联动板等装置触发视频监控系统的矩阵切换器或硬盘录像机进行视频联动切换的。这种联动方式由于需要跨越不同系统进行,因此协调和操作均很麻烦。另外,由于依赖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联动,故联动后的视频显示、事件记录及视频查询回放等事项都只能在视频监控系统中进行,操作工作量大。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视频联动不需要借助视频监控系统,而由报警控制系统独自完成,因此具有简单和方便的优点。
根据图17,报警控制器首先初始化防区访问地址指针等寄存器,为“问询”地址译码器等事项做好准备。然后,报警控制器按照地址指针指向的前端地址译码器发送命令,即进行“问询”,令被“问询”的地址译码器向本控制器传送其防区信息。本控制器收到上述地址译码器传送来的防区信息后,首先判断该防区是否已布防且有报警事件发生。
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则报警控制器将防区访问地址指针加“1”,然后判断访问地址指针是否超出范围,如果访问地址指针超出范围,则本次操作结束;如果此时访问地址指针未超出范围,则报警控制器去“问询”下一个由地址指针指向的地址译码器,如此循环往复;
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则报警控制器再去判断该防区是否绑定摄像机,若绑定有摄像机,则报警控制器通过已绑定摄像机的网址及密码读取该摄像机的视频码流并送往报警控制器的显示器进行视频图像本地显示,实现本地联动视频功能;然后报警控制器对报警信息处理后再将防区访问地址指针加“1”,判断访问地址指针是否超出范围,如果访问地址指针超出范围,则本次操作结束。如果此时访问地址指针未超出范围,则报警控制器“问询”下一个由地址指针指向的地址译码器,如此循环往复;若没有绑定摄像机,则报警控制器对报警信息处理后再去把防区访问地址指针加“1”,然后判断访问地址指针是否超出范围,如果访问地址指针超出范围,则本次操作结束。如果此时访问地址指针未超出范围,则报警控制器去“问询”下一个由地址指针指向的地址译码器,如此循环往复。
如图18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整个智慧化报警系统采用网络化架构的实现为:整个智慧化网络报警系统采用网络化架构,这种架构不仅实现了“集散”控制方式特有的高可靠性功能,同时采用网络化连接方式,突破了楼宇和地域的束缚,克服了跨楼宇、跨地域的防区设备连接困难问题。另外,网络化使系统在易于构建大规模报警系统的同时,也使得本智慧化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的报警联动变得更加方便、灵活和简单,这些特点是现有报警系统不能企及的。
根据图18,前端的报警探测系统与地址译码器通过线缆连接构成报警防区;1个或n个防区的地址译码器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当地址译码器跨楼宇或地域时,也可采用局域网方式)与一台报警控制器相连构成一个小规模的独立的报警系统;一台或n台报警控制器通过局域网连接一个一级报警管理平台构成一个区域报警系统;一个或n个一级报警管理平台再与一个二级报警管理平台相连构成一个较大区域的报警控制系统;一个或n个二级报警管理平台再与一个三级报警管理平台相连构成一个大区域的报警控制系统;以此类推,可以构成特大区域的更大规模的报警控制系统。
上述的网络化架构使得报警控制器、一级报警管理平台、二级管理报警平台、三级报警管理平台乃至更多级报警管理平台既可以相互联系又可以独立工作,具有扩展容易、维护方便及运行可靠的独特优点。
如图19所示,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报警控制系统中的报警控制软件设置在报警控制器中,所述报警控制软件包括:报警信息采集及处理、防区运行管控、防区状态图示化呈现处理、自动声音复核功能处理、本地联动视频处理、报警处置预案自动提示处理、自动校时处理、报警信息查询等部分;其中,防区运行管控包括:防区参数设置、防区布防/撤防操作、前端设备自动诊断、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防区内环境监测等;防区参数设置包括:防区号设定、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防区布防/撤防操作包括:本地布放/撤防操作、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操作;前端设备自动诊断包括:报警探测系统监测、地址译码器的自动诊断。
上述程序都以模块化方式进行编写存放,每个程序模块完成既定功能。这种编程方式逻辑清楚、功能独立、修改方便、添加容易、构建灵活,便于实现复杂应用。
根据图19,报警控制软件运行后,报警控制器首先执行初始化程序,对报警控制软件运行使用到的寄存器、数据等进行初始设置,然后报警控制器到图19中的①处(即报警控制器去执行判断“有键盘、鼠标交互数据或命令输入”程序处)去判断是否有“键盘、鼠标交互数据或命令”输入,这里所述的交互数据或命令即是操作人员与报警控制器进行“交互”时输入的一些数字或功能按钮,譬如防区号数字及设定防区号功能按钮等。
如果有上述“交互数据或命令输入”,则报警控制器先去判断是否是“防区参数设置”命令,若是,报警控制器去执行“防区参数设置”软件,然后返回到访问地址译码器程序处,即返回到图19中的②处(即报警控制器去执行“访问地址译码器;报警信息采集及处理等”程序处);若不是,报警控制器去判断是否是“防区布防/撤防”命令,若是,报警控制器去执行“防区布防/撤防”软件,然后返回到图19中的②处执行程序;若不是,报警控制器去判断是否是“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命令,若是,报警控制器去执行“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软件,然后返回到图19中的②处执行程序;若不是,报警控制器去判断是否是“报警信息查询”命令,若是,报警控制器去执行“执行报警信息查询”软件,然后返回到图19中的②处执行程序;若不是,说明上述“键盘、鼠标交互数据或命令输入”是数据,报警控制器将去把输入数据保存到缓存区内,然后返回到图19中的②处执行程序。
如果没有上述“交互数据或命令输入”,则报警控制器直接到图19中的②处执行:访问地址译码器、报警信息采集及处理、防区运行管控、自动校时处理及防区状态图示化呈现处理等操作和程序。
上述程序执行完毕后,报警控制器去判断 “布防防区有报警发生吗”;
若布防防区没有报警发生,则报警控制器去修改“地址译码器访问地址”指针,然后返回到图19中的①处执行程序,即去判断是否有“键盘、鼠标交互数据或命令” 输入,到此构成闭环,循环往复;
若布防防区有报警发生,则报警控制器首先去发布相关防区报警信息并执行“自动声音复核功能处理”程序,然后去判别该报警防区绑定有摄像机;
如果该报警防区绑定有摄像机,则报警控制器去执行“本地联动视频处理”软件,然后去判别该报警防区是否有“报警处置”预案,若有“报警处置”预案,则报警控制器去执行“报警处置预案自动提示处理”软件后,返回到图19中的③处(即报警控制器去执行“修改地址译码器访问地址指针”程序处)执行修改地址译码器“访问地址”指针操作;若没有“报警处置”预案,则报警控制器直接返回到图19中的③处去执行修改地址译码器“访问地址”指针操作。
如果该报警防区没有绑定摄像机,则报警控制器不去执行“本地联动视频处理”软件,而是直接去执行“防区有报警处置预案”判别程序,如此构成程序循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监控系统,所述一线制接口系统将一根线缆的一端接至报警控制器,所述一根线缆的另一端接至地址译码器,实现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供电输送,其中所述供电输送分别通过报警控制器中的电源变换器和地址译码器中的电源处理模块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报警控制器中,有用于信息传送的输出端口,所述用于信息传送的输出端口通过所述一根线缆中用于信息传输的芯线直接接至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的输入接线端口,实现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报警控制器中,有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端口,所述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端口设置有电源变换器,所述电源变换器将交流电压变换为第一直流电压,所述电源变换器的输出通过所述一根线缆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芯线直接接至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
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设置有电源处理模块,所述电源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直流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作为直流电源直接提供给所述地址译码器,或提供给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地址译码器的前端设备,实现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供电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地址译码器为大于等于2个时,每个地址译码器还均设有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前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通过一根线缆与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相连接,所述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通过一根线缆与再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相连接,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地址译码器。
4.一种一线制接口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监控系统,所述一种一线制接口方法实现是将一根线缆的一端接至报警控制器,所述一根线缆的另一端接至地址译码器,同时实现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供电输送,其中所述供电输送分别通过报警控制器中的电源变换器和地址译码器中的电源处理模块实现;
所述报警控制器中,有用于信息传送的输出端口,所述用于信息传送的输出端口通过所述一根线缆中用于信息传输的芯线直接接至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的输入接线端口,实现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报警控制器中,有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端口,所述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端口设置有电源变换器,所述电源变换器将交流电压变换为第一直流电压,所述电源变换器的输出通过所述一根线缆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芯线直接接至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
所述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设置有电源处理模块,所述电源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直流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作为直流电源直接提供给所述地址译码器,或提供给所述地址译码器和所述地址译码器的前端设备,实现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供电输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线制接口方法,用于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地址译码器为大于等于2个时,每个地址译码器还均设有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前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通过一根线缆与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相连接,所述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出接线端口通过一根线缆与再后一个地址译码器中用于信息传输和用于供电输送的输入接线端口相连接,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地址译码器。
6.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报警探测系统、地址译码器、一线制接口系统、报警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报警探测系统,部署在防区内,作为前端设备,起到对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的探测作用;当防区在设防状态下有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发生时,报警探测系统将探测到的所述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传送至所述地址译码器;所述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作为报警信息;
所述地址译码器,部署在防区内,作为前端设备,配合所述报警控制器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中设定的处理任务,同时为所述报警探测系统提供工作电源;所述多种智慧化工作包括:报警信息采集及处理、防区运行管控;所述防区运行管控包括:防区参数设置、防区布防/撤防操作、前端设备自动诊断、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防区内环境监测;所述防区参数设置包括防区号设定及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所述防区布防/撤防操作包括本地布防/撤防操作和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操作;所述前端设备自动诊断包括报警探测系统监测及地址译码器的自动诊断;所述设定的处理任务包括:报警信息采集、防区参数设置、本地撤防/布防操作、报警探测系统监测、防区内环境监测;
所述一线制接口系统,采用权利要求1-3任意之一所述的一线制接口系统,或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线制接口方法,实现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供电输送;
所述报警控制系统,包括报警控制器和各级报警管理平台;报警控制器是人机交互的平台,发布运行操作命令,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通过图示化显示屏显示各种智慧化工作的结果;同时将报警信息处理的结果上传和发布至各级报警管理平台,并与各级报警管理平台进行信息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智慧化工作还包括防区状态图示化呈现处理、自动声音复核功能处理、本地联动视频处理、报警处置预案自动提示处理、自动校时处理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或者全部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报警管理平台中的第一级管理平台监视其所属的各个报警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并接收和显示所属的各个报警控制器送来的报警信息;第二级报警管理平台监视各个第一级报警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并接收和显示各个第一级报警管理平台传来的报警信息;以此类推,第n级报警管理平台监视第n-1级报警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并接收和显示第n-1级报警管理平台传来的报警信息;所述各级报警管理平台之间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或线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信息采集的实现为:地址译码器将报警探测系统探测到的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作为报警信息采集后暂时存储,并在所述地址译码器内部设置所述报警信息的标志;所述地址译码器根据报警控制器的问询要求,将所述报警信息的标志通过所述一线制接口系统传至所述报警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区号设定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在调试时,直接对地址译码器进行防区号输入,然后经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所述地址译码器,在所述地址译码器内部设置寄存器,对输入的防区号存储寄存;对于防区号的修改只在报警控制器上操作,不需要对地址译码器进行现场设置,以实现报警控制系统对地址译码器的问询及地址译码器出厂序列号即ID号的查询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在调试时,将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写入所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内部中设置的寄存器进行存储,当所述防区内报警探测系统或地址译码器出现故障时,所述故障为非通信故障,可通过所述报警控制器调出存储在所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中的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若发生通信故障则读取事先备份在所述报警控制器中的所述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实现所述报警控制器快速查找定位出所述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在建筑物中的实际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布防/撤防操作的实现为:地址译码器内部设有本地授权设备接口,报警控制器将本地布防/撤防权限经过一线制接口系统授权给本地操作人员,通过所述本地授权设备接口,地址译码器接收被授权的本地操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利用外部读卡器、键盘或键盘+外部读卡器设置的本地布防/撤防操作;本地操作的信息实时传输至所述报警控制器中进行显示和记录,同时所述报警控制器对被授权的本地操作人员还进行实时监控;所述本地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授权并在所述报警控制器中进行登记的人员。
13.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探测系统监测的实现为:地址译码器内设有开关量输入接口,通过所述开关量输入接口对报警探测系统的动作次数及时间进行记录,并在设定的周期内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所述报警控制器,所述报警控制器对所述报警探测系统的动作次数及时间进行保存、分析和判断。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声音复核功能的实现为:在地址译码器内部设有拾音模块,当防区报警时,报警控制器自动启动所述拾音模块,所述拾音模块将检测到的外部声音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转换后送至地址译码器内保存,并通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上传至所述报警控制器,由所述报警控制器进行输出和复核;所述拾音模块的声音复核功能只有当防区在布防状态下且收到报警信息时被启动。
15.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区内环境监测的实现为:对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内部的属性进行设置,使所述地址译码器器具有连接各种环境探测器的能力;所述地址译码器将测量的各种环境探测器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存储,并接受报警控制器的问询,经过一线制接口系统传送至所述报警控制器,达到对防区内环境监测的目的。
16.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操作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通过所述一线制接口系统使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内部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自动布防或撤防的操作,实现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和撤防。
17.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译码器的自动诊断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通过对地址译码器的问询,确定所述地址译码器是否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正确应答,如果应答正确且时限在设定的范围,则表明所述地址译码器工作正常;如果应答不正确、超时或无应答,则表明所述地址译码器出现故障。
1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的实现方式为:在设计生产时,将地址译码器内部均设置一个唯一的出厂序列号即ID号,报警控制器以出厂序列号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对接入的各个地址译码器进行问询,对于有应答的地址译成码器,所述报警控制器则进行记录;对于一段时间内无回应的地址译码器,则认为该地址译码器未接入,如此问询,统计出有回应的地址译码器,实现地址译码器的自动搜索;当需要在防区内添加地址译码器时,将需要添加的地址译码器的出厂序列号即ID号存储,并传送至报警控制器,实现对该地址译码器的自动添加。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慧化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联动视频功能的实现为:报警控制器在接到某防区报警信号后,根据事先设定的摄像机的IP地址和密码直接对整个智慧化报警系统内的与防区绑定的摄像机进行视频流调取并进行显示,从而实现本地联动视频,即视频联动本地化操作。
20.一种智慧化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区内的报警探测系统探测到入侵信号或环境超限信号传送至地址译码器;
所述地址译码器配合报警控制器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中设定的处理任务,同时为所述报警探测系统提供工作电源;所述多种智慧化工作包括:报警信息采集及处理、防区运行管控;所述防区运行管控包括:防区参数设置、防区布防/撤防操作、前端设备自动诊断、地址译码器自动搜索添加、防区内环境监测;所述防区参数设置包括防区号设定及防区内地址译码器实际安装位置录入存储;所述防区布防/撤防操作包括本地布防/撤防操作和所有防区的自动布防/撤防操作;所述前端设备自动诊断包括报警探测系统监测及地址译码器的自动诊断;所述设定的处理任务包括:报警信息采集、防区参数设置、本地撤防/布防操作、报警探测系统监测、防区内环境监测;
利用权利要求1-3任意之一所述的一线制接口系统,或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线制接口方法,实现地址译码器和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供电输送;
报警控制系统,包括报警控制器和各级报警管理平台;报警控制器是人机交互的平台,发布运行操作命令,完成多种智慧化工作,通过图示化显示屏显示各种智慧化工作的结果;同时将报警信息处理的结果上传和发布至各级报警管理平台,并与各级报警管理平台进行信息交换。
CN202410415968.4A 2024-04-08 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8018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15968.4A CN118018067B (zh) 2024-04-08 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15968.4A CN118018067B (zh) 2024-04-08 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18067A true CN118018067A (zh) 2024-05-10
CN118018067B CN118018067B (zh) 2024-06-11

Family

I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0252U (zh) * 1991-08-21 1992-07-15 褚以人 多功能对讲报警系统控制器
CN1074054A (zh) * 1992-01-02 1993-07-07 云南大学 多址无源报警系统
JP3052124U (ja) * 1998-03-10 1998-09-14 明徳 陳 住民互助型総合警備システムの表示装置
CN2659033Y (zh) * 2003-10-18 2004-11-24 淄博中瑞电气有限公司 通道服务器
CN201281889Y (zh) * 2008-10-15 2009-07-29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可组网的火灾报警系统
CN113450581A (zh) * 2021-06-16 2021-09-28 浙江金中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指挥引导以及报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0252U (zh) * 1991-08-21 1992-07-15 褚以人 多功能对讲报警系统控制器
CN1074054A (zh) * 1992-01-02 1993-07-07 云南大学 多址无源报警系统
JP3052124U (ja) * 1998-03-10 1998-09-14 明徳 陳 住民互助型総合警備システムの表示装置
CN2659033Y (zh) * 2003-10-18 2004-11-24 淄博中瑞电气有限公司 通道服务器
CN201281889Y (zh) * 2008-10-15 2009-07-29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可组网的火灾报警系统
CN113450581A (zh) * 2021-06-16 2021-09-28 浙江金中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指挥引导以及报警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53959B2 (en) Remote monitoring diagnostic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3221920B (zh) 用于集成多个建筑系统和业务应用的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和系统
RU2282894C2 (ru) Система контроля местных событий во множестве зданий
KR100663956B1 (ko) 스카다 기능의 원격소장치를 갖는 변전소 내집중감시제어반의 원격관리 시스템 및 그의 운용방법
JP2006340393A (ja) 複写機システム
CN110942529A (zh) 一种智慧考勤系统
US7575103B2 (en) Elevator supervisory system for managing operating condition data
DE10109197A1 (de) Steuer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Installation von Anwendungen
CN114254982A (zh) 智慧工厂云管理系统
CN102932627A (zh) 网络监控方法及其系统
CN118018067B (zh) 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01226396A (zh) 设备无纸化操作管理系统
CN118018067A (zh) 一种一线制接口系统及方法、智慧化报警系统及方法
JPH10337556A (ja) 水処理施設における運転監視制御の表示装置
JPH08165813A (ja) 駐車場機器の遠隔管理方式
CN111355809A (zh) 监控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11552245A (zh) 环保水项目远程监测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20180114508A (ko) 감시 시스템 및 감시 시스템에 있어서의 정보단말장치
JP3014507B2 (ja) 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CN113467352A (zh) 一种调度自动化机房动力环境监测系统及其应用
JP3824454B2 (ja) 画像監視システム
CN112735013A (zh) 一种机房环境语音综合查询报警系统
JP4523432B2 (ja) 統合昇降機保守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JP3446564B2 (ja) 負荷機器の中央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JPH06121315A (ja) 監視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