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池激活装置,包括电池,以及固定在电池端面位置的BMS电池管理模块,所述BMS电池管理模块上的GPS插口位置设有电池激活单元;
所述电池激活单元包括定位组件和电连接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扁平状的框体,框体的底部中间开设前后贯通的缺口,缺口的后侧位置设置电连接组件,GPS插口外框通过缺口滑动连接在框体的内部;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后板,后板上固接有多个套管,套管的端部延伸至GPS插口内,GPS插口内插针插设在套管内。
优选的,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一侧设有一号板,一号板贴附在BMS电池管理模块的一侧侧壁上,框体的下表面后侧位置设有二号板,二号板贴附在BMS电池管理模块的后侧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套管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固接在后板上,固定部的另一端设有球体,球体球铰接在活动部一端设置的球槽内;所述球槽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接在球体的表面,弹簧的另一端固接在球槽内部,弹簧的弹力能够将固定部的轴线和活动部的轴线处于同轴线状态;
所述插针的端部插设在活动部另一端端口内。
优选的,所述活动部的端口内侧壁上均匀开设多个矩形槽,每个矩形槽内设有弧形状的弹片,弹片向活动部的轴线方向突起设置。
优选的,每个所述弹片的后侧壁上设有横截面为椭圆状的辅助挤压片,辅助挤压片固接在弹片上,辅助挤压片上固接有基块,基块远离于弹片设置,基块上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贯穿至活动部的外表面,旋转调节螺栓,能够调节弹片突起的幅度。
优选的,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前侧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固接在框体上,固定板中间开设滑孔,滑孔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的中间位置两侧固接有衔接板,衔接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拉簧连接,滑杆的前端端部设有扣板,扣板呈T形状,扣板的竖直端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滑杆上,扣板能够扣在BMS电池管理模块的前边缘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上表面设有竖杆,竖杆的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弯折成钝角的摆动板,摆动板的下端固接有牵引绳,牵引绳的端部沿至滑杆前端设置的斜板上,并固接在扣板的水平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滑孔内的侧壁开设多个凹部,每个凹部均设置导电片,导电片贴附设置凹部内;所述滑杆的后端侧壁上开设多个伸缩孔,伸缩孔内设有压簧连接的顶柱,顶柱通过电线连接固定部,顶柱的外端弧形面能够沿着滑孔侧壁滑入到导电片上。
优选的,所述导电片上所电连接的电线上设置有断电开关,断电开关固定框体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缺口的竖直内侧壁上均开设有转槽,每个转槽内转动连接有多个辊体,辊体能够贴附GPS插口的外框表面滚动。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将万用表调节至蜂鸣档位,然后将万用表的红笔点连接电线,此时红笔连接电池总负极B-,然后黑笔点放电负极P-,即可完成激活,方便快捷,且不需要将锂电池芯组的热缩膜与环氧板拆开,省时省力,同时又可以降低人工费和物料费,降低电动车生产总成本。
2.设计了弹片,在插针插入活动部内,弹片挤压在插针的表面,有助于提高插针与活动部之间的导电稳定性,同时弹片也是为了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插针,能够有效挤压到插针的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图5,一种电池激活装置,包括电池1,以及固定在电池1端面位置的BMS电池管理模块2,所述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的GPS插口5位置设有电池1激活单元;
所述电池1激活单元包括定位组件和电连接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扁平状的框体3,框体3的底部中间开设前后贯通的缺口4,缺口4的后侧位置设置电连接组件,GPS插口5外框通过缺口4滑动连接在框体3的内部;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后板6,后板6上固接有多个套管7,套管7的端部延伸至GPS插口5内,GPS插口5内插针8插设在套管7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一种便捷的激活装置,利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的GPS插口5;将框体3安装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将框体3贴附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表面,使得GPS插口5外框滑入在缺口4内,直至GPS插口5内的插针8插入至套管7内,然后用万用表进行激活;将万用表调节至蜂鸣档位,然后将万用表的红笔点连接电线,此时红笔连接电池1总负极B-,然后黑笔点放电负极P-,即可完成激活,方便快捷,且不需要将锂电池1芯组的热缩膜与环氧板拆开,省时省力,同时又可以降低人工费和物料费,降低电动车生产总成本。
参照图1-图4,所述框体3的下表面一侧设有一号板9,一号板9贴附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的一侧侧壁上,框体3的下表面后侧位置设有二号板10,二号板10贴附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的后侧侧壁上;在插针8插入套管7内之前,一号板9的侧壁首先与BMS电池管理模块2的一侧侧壁接触,一号板9沿着BMS电池管理模块2侧壁滑动,将框体3的左右位置约束住,同时在插针8完全插入套管7内后,此时二号板10的侧壁也顶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后侧侧壁上,将框体3的前后位置约束住,以免套管7将插针8用力挤压损坏。
参照图4-图7,所述套管7包括固定部11和活动部12;所述固定部11的一端固接在后板6上,固定部11的另一端设有球体13,球体13球铰接在活动部12一端设置的球槽14内;所述球槽14内设有弹簧15,弹簧15的一端固接在球体13的表面,弹簧15的另一端固接在球槽14内部,弹簧15的弹力能够将固定部11的轴线和活动部12的轴线处于同轴线状态;
所述插针8的端部插设在活动部12另一端端口内;在套管7的轴线未与插针8的轴线对齐时,倘若套管7直接硬挤压在插针8的端部,会将插针8挤压弯圈,影响后续的GPS插头连接,为此,首先将套管7设置成两节可相对活动的状态,并在活动部12的端口做扩口处理,在插针8插入活动部12的端口内过程中,活动部12通过弹簧15的弹力,使得活动部12的轴线与固定部11的轴线处于同轴线状态,当插针8的端部与活动部12的端口接触时,插针8挤压活动部12发生偏转,使活动部12的轴线与插针8的轴线趋于同轴线状态,同时活动部12端口的扩口设计,也有助于插针8的端口顺利插入活动部12内。
参照图6-图7,所述活动部12的端口内侧壁上均匀开设多个矩形槽16,每个矩形槽16内设有弧形状的弹片17,弹片17向活动部12的轴线方向突起设置;在套管7与插针8多次插接拨出之后,插针8会对套管7内部造成磨损,会导致插针8与套管7电连接不稳定,为此设计了弹片17,在插针8插入活动部12内,弹片17挤压在插针8的表面,有助于提高插针8与活动部12之间的导电稳定性,同时弹片17也是为了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插针8,能够有效挤压到插针8的表面。
参照图6-图7,每个所述弹片17的后侧壁上设有横截面为椭圆状的辅助挤压片18,辅助挤压片18固接在弹片17上,辅助挤压片18上固接有基块19,基块19远离于弹片17设置,基块19上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栓20,调节螺栓20贯穿至活动部12的外表面,旋转调节螺栓20,能够调节弹片17突起的幅度;设置的调节螺栓20与辅助挤压弹片17,在弹片17的弹力失效后,或者是弹片17的突起表面磨损严重后,插针8也未必能够有效接触到插针8,此时可旋转调节螺栓20,调节螺栓20旋转,向矩形槽16方移动,同时调节螺栓20挤压基块19,基块19推动辅助挤压弹片17,辅助挤压弹片17推动弹片17靠近于活动部12轴线,在后续插针8插入后,插针8的表面能够有效接触到弹片17的表面,保证插针8与套管7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1-图3,以及图8-图11,所述框体3的上表面前侧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21,固定板21固接在框体3上,固定板21中间开设滑孔22,滑孔22内滑动连接有滑杆23,滑杆23的中间位置两侧固接有衔接板24,衔接板24与固定板21之间通过拉簧25连接,滑杆23的前端端部设有扣板26,扣板26呈T形状,扣板26的竖直端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滑杆23上,扣板26能够扣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的前边缘侧壁上;在电池1激活过程中,需要保持一段时间,时间控制在5-8秒钟,保证电池1激活的成功率,而在激活时间内,需要保证框体3与BMS电池管理模块2之间的稳定性,同时也得保证套管7与插针8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使激活过程中,一直处于电连接状态,为此设计了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能够将框体3临时固定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扣板26沿着BMS电池管理模块2的上表面滑动,扣板26滑动至BMS电池管理模块2的前边缘位置,扣板26贴附挤压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同时滑杆23通过拉簧25拉紧在固定板21上,此时框体3被扣板26和滑杆23临时固定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保证套管7与插针8之间持续5-8秒钟的电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1-图3,以及图8-图11,所述滑杆23的上表面设有竖杆27,竖杆27的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弯折成钝角的摆动板28,摆动板28的下端固接有牵引绳29,牵引绳29的端部沿至滑杆23前端设置的斜板上,并固接在扣板26的水平部中间位置;设置的摆动板28,是方便固定组件将框体3临时固定在框体3,同时也是方便将框体3从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取下;用力握紧摆动板28,将摆动板28挤压转动贴附在竖杆27上,同时摆动板28的下端拉扯牵引绳29,牵引绳29拉扯扣板26,扣板26偏转,并与竖杆27的前端保持呈钝角状态,同时用力推动竖杆27,滑杆23向框体3前方延伸,此时便可将框体3安装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
参照图8-图11,所述滑孔22内的侧壁开设多个凹部30,每个凹部30均设置导电片,导电片贴附设置凹部30内;所述滑杆23的后端侧壁上开设多个伸缩孔,伸缩孔内设有压簧连接的顶柱31,顶柱31通过电线连接固定部11,顶柱31的外端弧形面能够沿着滑孔22侧壁滑入到导电片上;设置的导电片与顶柱31配合,在框体3完全安装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之后,套管7方能与插针8实现电导通;滑杆23向框体3前方滑动,滑杆23上导电片滑动到顶柱31位置,顶柱31通过压簧的挤压,顶柱31挤压在导电片上,同时扣板26扣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的前边缘位置,滑杆23固定板21之间的位置稳定住,导电片与顶柱31之间的位置稳定住,即,滑杆23延伸到位,导电片才会与顶柱31实现电连接,从而万用表电接入到套管7,套管7与插针8实现电导通。
参照图1-图3,所述导电片上所电连接的电线上设置有断电开关32,断电开关32固定框体3上表面;通过设置断电开关32,以免红笔或者黑笔误触到电池1输出点,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可直接关闭上断电开关32,实现对万用表的保护。
参照图3,以及图8-图11,所述缺口4的竖直内侧壁上均开设有转槽,每个转槽内转动连接有多个辊体33,辊体33能够贴附GPS插口5的外框表面滚动;设置辊体33,GPS插口5的外框与缺口4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GPS插口5的外框与辊体33之间的滚动摩擦,同时可使用橡胶材质的辊体33,辊体33能够挤压在,GPS插口5的外框表面,提高框体3与BMS电池管理模块2之间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一种便捷的激活装置,利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的GPS插口5;将框体3安装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将框体3贴附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表面,使得GPS插口5外框滑入在缺口4内,直至GPS插口5内的插针8插入至套管7内,然后用万用表进行激活;将万用表调节至蜂鸣档位,然后将万用表的红笔点连接电线,此时红笔连接电池1总负极B-,然后黑笔点放电负极P-,即可完成激活,方便快捷,且不需要将锂电池1芯组的热缩膜与环氧板拆开,省时省力,同时又可以降低人工费和物料费,降低电动车生产总成本;
在插针8插入套管7内之前,一号板9的侧壁首先与BMS电池管理模块2的一侧侧壁接触,一号板9沿着BMS电池管理模块2侧壁滑动,将框体3的左右位置约束住,同时在插针8完全插入套管7内后,此时二号板10的侧壁也顶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后侧侧壁上,将框体3的前后位置约束住,以免套管7将插针8用力挤压损坏;
在套管7的轴线未与插针8的轴线对齐时,倘若套管7直接硬挤压在插针8的端部,会将插针8挤压弯圈,影响后续的GPS插头连接,为此,首先将套管7设置成两节可相对活动的状态,并在活动部12的端口做扩口处理,在插针8插入活动部12的端口内过程中,活动部12通过弹簧15的弹力,使得活动部12的轴线与固定部11的轴线处于同轴线状态,当插针8的端部与活动部12的端口接触时,插针8挤压活动部12发生偏转,使活动部12的轴线与插针8的轴线趋于同轴线状态,同时活动部12端口的扩口设计,也有助于插针8的端口顺利插入活动部12内;
在套管7与插针8多次插接拨出之后,插针8会对套管7内部造成磨损,会导致插针8与套管7电连接不稳定,为此设计了弹片17,在插针8插入活动部12内,弹片17挤压在插针8的表面,有助于提高插针8与活动部12之间的导电稳定性,同时弹片17也是为了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插针8,能够有效挤压到插针8的表面;
设置的调节螺栓20与辅助挤压弹片17,在弹片17的弹力失效后,或者是弹片17的突起表面磨损严重后,插针8也未必能够有效接触到插针8,此时可旋转调节螺栓20,调节螺栓20旋转,向矩形槽16方移动,同时调节螺栓20挤压基块19,基块19推动辅助挤压弹片17,辅助挤压弹片17推动弹片17靠近于活动部12轴线,在后续插针8插入后,插针8的表面能够有效接触到弹片17的表面,保证插针8与套管7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
在电池1激活过程中,需要保持一段时间,时间控制在5-8秒钟,保证电池1激活的成功率,而在激活时间内,需要保证框体3与BMS电池管理模块2之间的稳定性,同时也得保证套管7与插针8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使激活过程中,一直处于电连接状态,为此设计了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能够将框体3临时固定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扣板26沿着BMS电池管理模块2的上表面滑动,扣板26滑动至BMS电池管理模块2的前边缘位置,扣板26贴附挤压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同时滑杆23通过拉簧25拉紧在固定板21上,此时框体3被扣板26和滑杆23临时固定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保证套管7与插针8之间持续5-8秒钟的电连接稳定性;
设置的摆动板28,是方便固定组件将框体3临时固定在框体3,同时也是方便框体3从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取下;用力握紧摆动板28,将摆动板28挤压转动贴附在竖杆27上,同时摆动板28的下端拉扯牵引绳29,牵引绳29拉扯扣板26,扣板26偏转,并与竖杆27的前端保持呈钝角状态,同时用力推动竖杆27,滑杆23向框体3前方延伸,此时便可将框体3安装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
设置的导电片与顶柱31配合,在框体3完全安装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上之后,套管7方能与插针8实现电导通;滑杆23向框体3前方滑动,滑杆23上导电片滑动到顶柱31位置,顶柱31通过压簧的挤压,顶柱31挤压在导电片上,同时扣板26扣在BMS电池管理模块2的前边缘位置,滑杆23固定板21之间的位置稳定住,导电片与顶柱31之间的位置稳定住,即,滑杆23延伸到位,导电片才会与顶柱31实现电连接,从而万用表电接入到套管7,套管7与插针8实现电导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