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07381A - 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07381A
CN118007381A CN202311861651.5A CN202311861651A CN118007381A CN 118007381 A CN118007381 A CN 118007381A CN 202311861651 A CN202311861651 A CN 202311861651A CN 118007381 A CN118007381 A CN 118007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splitting
working position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616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杰
丁金彪
李敏照
陈明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8616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073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07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073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风道系统包括进风组件,进风组件包括上进风风道和下进风风道;出风组件,出风组件包括上出风风道和下出风风道;主烘干风道,设置于进风组件与出风组件之间;第一分风组件,包括第一分风壳和第一分风件,第一分风壳内形成第一分风腔,第一分风壳开设有第一主风口、第一上支风口、第一下支风口和新风入口,第二分风组件,包括第二分风壳和第二分风件,第二分风壳内形成第二分风腔,第二分风壳开设有第二主风口、第二上支风口和第二下支风口。本发明能够在单独烘干或同时烘干的后期从新风入口将外界新风引入至衣物处理筒内,降低压缩机温度,降低压缩机工况频率,提高烘干效率。

Description

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追求安全舒适的衣物烘干体验,目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方式日渐由电加热烘干转向热泵烘干。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共用一套热泵系统的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双筒同时烘干的后期,两个筒烘干负载量大,此时仅有一套两器模块(蒸发器和冷凝器)在应对两个筒的衣物负载烘干需求时,压缩机的工况负荷会非常大,此时需要增大两器换热面积或替换大功率的压缩机来解决上述问题,但增大两器换热面积及替换大功率压缩机又会导致整机体积增大,生产、制造以及运输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通过增大两器换热面积或替换大功率压缩机来解决双筒同时烘干时压缩机工况负荷大的问题而导致整机体积增大,成本增加的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风道系统,用于双筒衣物处理设备,所述风道系统包括:
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上进风风道和下进风风道;
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上出风风道和下出风风道;
主烘干风道,设置于所述进风组件与所述出风组件之间;
第一分风组件,包括第一分风壳和第一分风件,所述第一分风壳内形成第一分风腔,所述第一分风壳开设有第一主风口、第一上支风口、第一下支风口和新风入口,所述第一主风口将所述主烘干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分风腔连通,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将所述上出风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分风腔连通,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将所述下出风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分风腔连通,所述新风入口将所述第一分风腔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一分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风腔内,所述第一分风件至少具有使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同时开启且使所述新风入口关闭的第一工作位、使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且使所述新风入口关闭的第二工作位、以及使所述第一上支风口、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和所述新风入口同时开启的第三工作位,所述第一分风件可被控制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工作位和所述第三工作位之间切换;
第二分风组件,包括第二分风壳和第二分风件,所述第二分风壳内形成第二分风腔,所述第二分风壳开设有第二主风口、第二上支风口和第二下支风口,所述第二主风口将所述主烘干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分风腔连通,所述第二上支风口将所述上进风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二分风腔连通,所述第二下支风口将所述下进风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二分风腔连通,所述第二分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风腔内,所述第二分风件至少具有使所述第二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二下支风口同时开启的第四工作位、使所述第二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二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的第五工作位,所述第二分风件可被控制在所述第四工作位和所述第五工作位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风腔包括第一柱形腔,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沿所述第一柱形腔的周向方向的第一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风件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柱形腔轴向方向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分风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柱形腔的轴线共轴,所述第一主风口与所述第一底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风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一底壁贴合设置,所述新风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贴合面开设避让口;
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一贴合面将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同时开启,且所述第二贴合面将所述新风入口关闭;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一贴合面将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且所述第二贴合面将所述新风入口关闭;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一贴合面将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同时开启,且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避让口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沿所述第一柱形腔周向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弧段、第二弧段、第三弧段和第四弧段,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弧段,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三弧段,所述第一弧段的弧长为L1,所述第二弧段的弧长为L2,所述第三弧段的弧长为L3,所述第四弧段的弧长为L4,所述第二贴合面的弧长为L0,满足:
L4>L2,L0>L1,L0>L2,L0>L3,且,L0≤L4,L0<L1+L2+L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新风入口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的进风面积之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风件还具有使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且使所述新风入口开启的第六工作位,所述第一分风件能够被控制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三工作位和所述第六工作位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贴合面包括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和所述第二贴合部沿所述第一柱形腔的径向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分风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二贴合部之间,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一贴合部相连,所述避让口设于所述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一底壁的贴合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一底壁的贴合面积;
在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六工作位时,所述第一贴合面将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且所述第二贴合面将所述新风入口完全开启或部分开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分风腔包括第二柱形腔,至少所述第二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二下支风口沿所述第二柱形腔的周向方向的第二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分风件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柱形腔轴向方向的第二底壁,所述第二分风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柱形腔的轴线共轴,所述第二主风口与所述第二底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分风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贴合面,所述第三贴合面与所述第二侧壁贴合设置;
所述第二分风件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时,所述第三贴合面将所述第二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二下支风口同时开启;所述第二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五工作位时,所述第三贴合面将所述第二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二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风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分风件相连,所述第一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一分风件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工作位和所述第三工作位之间切换;
所述第二分风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分风件相连,所述第二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二分风件在所述第四工作位和所述第五工作位之间切换。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双筒衣物处理设备,所述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衣物处理筒和第二衣物处理筒,所述第一衣物处理筒和所述第二衣物处理筒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换热组件和风机组件;
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出的任一风道系统,所述主烘干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筒和所述第二衣物处理筒之间,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风机组件均设置于所述主烘干风道内,所述上进风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筒的上进风口连通,所述下进风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衣物处理筒的下进风口连通,所述上出风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筒的上出风口连通,所述下出风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二衣物处理筒的下出风口连通;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在双筒烘干模式下的烘干过程包括内循环烘干过程和引新风烘干过程;在所述内循环烘干过程中,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分风件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所述引新风烘干过程中,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所述第二分风件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方法,所述烘干方法用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提出的双筒衣物处理设备进行控制,所述烘干方法包括:
在所述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处于双筒烘干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控制所述第二分风件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
获取所述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在所述排气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
再次获取所述排气温度,在所述排气温度小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分风件恢复至所述第一工作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位于主烘干风道与出风组件之间的第一分风组件上设置新风入口,在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单独烘干或同时烘干的后期引导外界新风从新风入口进入衣物处理筒内,降低了压缩机的温度及工况频率,避免压缩机持续高频工作,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发明的风道系统的结构简单可靠,通过对分风件位置的切换实现单筒烘干或双筒烘干过程中的内循环烘干过程和引新风烘干过程的切换,在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结构限制下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风道系统的部分结构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分风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分风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分风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在双筒烘干模式下的内循环烘干过程的气流流路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在双筒烘干模式下的引新风烘干过程的气流流路图。
图8a-8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在双筒烘干模式下的内循环烘干过程时第一分风件和第二分风件的位置状态图。
图9a-9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在双筒烘干模式下的引新风烘干过程时第一分风件和第二分风件的位置状态图。
图10a-10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在单筒烘干模式下的内循环烘干过程时第一分风件和第二分风件的位置状态图。
图11a-1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在单筒烘干模式下的引新风烘干过程时第一分风件和第二分风件的位置状态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流程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衣物处理筒;2、第二衣物处理筒;3、换热组件;4、风机组件;51、主烘干风道;52、上进风风道;53、下进风风道;54、上出风风道;55、下出风风道;6、第一分风组件;61、第一分风壳;611、第一弧段;612、第二弧段;613、第三弧段;614、第四弧段;615、第一底壁;62、第一分风件;621、第一贴合面;622、第二贴合面;6221、第一贴合部;6222、第二贴合部;6101、第一上支风口;6102、第一下支风口;6103、新风入口;6104、避让口;63、第一转轴;7、第二分风组件;71、第二分风壳;711、第二底壁;72、第二分风件;721、第三贴合面;722、第四贴合面;7101、第二上支风口;7102、第二下支风口;73、第二转轴;74、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风道系统,用于双筒衣物处理设备,风道系统包括进风组件、出风组件和主烘干风道51,其中,进风组件包括上进风风道52和下进风风道53,出风组件包括上出风风道54和下出风风道55,主烘干风道51设置于进风组件与出风组件之间,主烘干风道51将上进风组件与出风组件之间的气流通路连通。上进风风道52用于与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位于上方的第一衣物处理筒1的上进风口相连,下进风风道53用于与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位于下方的第二衣物处理筒2的下进风口相连,上出风风道54用于与第一衣物处理筒1的上出风口相连,下出风风道55用于与第二衣物处理筒2的下出风口相连。
风道系统还包括第一分风组件6和第二分风组件7,其中,第一分风组件6包括第一分风壳61和第一分风件62,第一分风壳61内形成第一分风腔,第一分风壳61开设有第一主风口、第一上支风口6101、第一下支风口6102和新风入口6103,第一主风口将主烘干风道51的进风端与第一分风腔连通,第一上支风口6101将上出风风道54的出风端与第一分风腔连通,第一下支风口6102将下出风风道55的出风端与第一分风腔连通,新风入口6103将第一分风腔与外界环境连通,第一分风件62设置于第一分风腔内,第一分风件62至少具有使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同时开启且使新风入口6103关闭的第一工作位、使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且使新风入口6103关闭的第二工作位、以及使第一上支风口6101、第一下支风口6102和新风入口6103同时开启的第三工作位,第一分风件62可被控制在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和第三工作位之间切换。第二分风组件7包括第二分风壳71和第二分风件72,第二分风壳71内形成第二分风腔,第二分风壳71开设有第二主风口、第二上支风口7101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第二主风口将主烘干风道51的出风端与第二分风腔连通,第二上支风口7101将上进风风道52的进风端与第二分风腔连通,第二下支风口7102将下进风风道53的进风端与第二分风腔连通,第二分风件72设置于第二分风腔内,第二分风件72至少具有使第二上支风口7101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同时开启的第四工作位、使第二上支风口7101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的第五工作位,第二分风件72可被控制在第四工作位和第五工作位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在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一工作位,且第二分风件72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能够实现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双筒同时烘过程中的双筒内循环烘干功能。在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三工作位,且第二分风件72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能够实现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双筒同时烘干过程中的双筒引新风烘干功能,此时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开启的目的是维持整机内部的气压平衡。在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二工作位,且第二分风件72处于第五工作位时,能够实现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单筒烘干过程中的内循环烘干功能。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三工作位时,新风入口6103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的进风面积之和,以达到最优的外界新风引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分风腔包括第一柱形腔,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沿第一柱形腔的周向方向的第一侧壁间隔设置,第一分风件62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柱形腔轴向方向的第一底壁615,第一分风件62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柱形腔的轴线共轴,第一主风口与第一底壁615相对设置;第一分风件6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贴合面621和第二贴合面622,第一贴合面621与第一侧壁贴合设置,第二贴合面622与第一底壁615贴合设置,新风入口6103设置于第一底壁615,第二贴合面622开设避让口6104。第二贴合面622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底壁615,第二贴合面622上设置的避让口6104用于在第二贴合面622旋转至特定位置时,避让口6104与新风入口6103重合,此时新风入口6103将第一分风腔与外部环境连通,外界环境的新风可由新风入口6103经第一分风腔进入主烘干风道51。另外,当第二贴合面622旋转至其他位置时,第二贴合面622可遮挡新风入口6103对新风入口6103进行封堵,避免外界新风进入主烘干风道51内。
本实施例的第一贴合面621被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分风腔的侧壁,第一贴合面621呈弧面,第二贴合面622呈平面,第一分风件62在处于不同的工作位时,第一贴合面621和第二贴合面622将被旋转至对应位置,例如,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一工作位时,第一贴合面621位于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之间的过渡区域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完全开启,且第二贴合面622将新风入口6103关闭,例如,第一贴合面621位于与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之间的壁面相对的位置,此时,第二贴合面622处于能够将新风入口6103完全封堵的位置。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二工作位时,第一贴合面621处于与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中的一个完全开启另一个完全封堵的位置,第二贴合面622处于能够将新风入口6103完全封堵的位置。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三工作位时,第一贴合面621处于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完全开启或部分开启的位置,此时,第二贴合面622处于能够将避让口6104与新风入口6103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的位置。
在一个可实现的方式中,继续参照图2,第一底壁615包括第一半圆部和第二半圆部,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均位于与第一半圆部对应的位置,新风入口6103设于第二半圆部。示例性的,新风入口6103设置于第一上支风口6101与第一下支风口6102之间壁面的中心线上。第二贴合面622包括第一贴合部6221和第二贴合部6222,第一贴合面621与第一贴合部6221相连,第一贴合部6221与第二贴合部6222沿第一柱形腔的径向方向设置,避让口6104设于第二贴合部6222。在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一工作位时,第一贴合部6221转动至第二半圆部,第二贴合部6222转动至第一半圆部,第一贴合面621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开启,第一贴合部6221将新风入口6103封堵。第一贴合部6221与第二贴合部6222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和结构,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和结构。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贴合部6222与第一底壁615贴合的面积小于第一贴合部6221与第一底壁615的贴合面积,以减小第一贴合面621转动过程中的阻力。在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三工作位时,第一贴合部6221均转动至第一半圆部,第二贴合部6222转动至第二半圆部,第一贴合面621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部分开启或全部开启,此时避让口6104与新风入口6103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第一侧壁包括沿第一柱形腔周向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弧段611、第二弧段612、第三弧段613和第四弧段614,第一上支风口6101开设于第一弧段611,第一下支风口6102开设于第三弧段613,第一弧段611的弧长为L1,第二弧段612的弧长为L2,第三弧段613的弧长为L3,第四弧段614的弧长为L4,第二贴合面622的弧长为L0,满足:L4>L2,L0>L1,L0>L3,且,L0≤L4,L0<L1+L2+L3。在各弧段满足此关系的情况下,当第一贴合面621位于与L4对应的位置时,第一贴合面621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开启,当第一贴合面621位于与L2对应的位置时,第一贴合面621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第一支风口和新风入口6103同时开启,当第一贴合面621位于与L1或L3对应的位置时,第一贴合面621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二上支风口7101单独封堵。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L0还满足:L0>L2,以实现对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的部分封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风件62还具有使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且使新风入口6103开启的第六工作位,第二分风件72能够被控制在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第三工作位和第六工作位之间切换。本实施例在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六工作位时能够实现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在单筒烘干过程中的单筒引新风烘干功能。
在一示例中,第二贴合面622包括第一贴合部6221和第二贴合部6222,第一贴合部6221和第二贴合部6222沿第一柱形腔的径向方向设置,且第一分风件62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贴合部6221与第二贴合部6222之间,第一贴合面621与第一贴合部6221相连,避让口6104设于所第二贴合部6222,第一贴合部6221与第一底壁615的贴合面积大于第二贴合部6222与第一底壁615的贴合面积,在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六工作位时,第一贴合面621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中的一个完全或部分开启另一个关闭,且第二贴合面622将新风入口6103完全开启或部分开启。可通过对第一贴合部6221、第二贴合部6222的结构和尺寸进行合理设计以实现在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六工作位时对新风入口6103实现部分开启或全部开启。
在其他可实现的方式中,在压缩机能够应对单筒烘干后期的工况压力的情况下,无需在单筒烘干时进行单筒引新风来减轻换压缩机的工况压力,此时第一分风件62可不具备第六工作位。
本实施例对第二分风组件7的结构没有明确限定。在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分风腔包括第二柱形腔,第二上支风口7101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沿第二柱形腔的周向方向的第二侧壁间隔设置,第二分风件72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二柱形腔轴向方向的第二底壁711,第二分风件72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柱形腔的轴线共轴,第二主风口与第二底壁711相对设置,第二分风件72包括第三贴合面721,第三贴合面721与第二侧壁贴合设置。第二分风件72处于第四工作位时,第三贴合面721将第二上支风口7101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同时开启,此时第三贴合面721处于将第二上支风口7101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同时开启的位置。第二分风件72处于第五工作位时,第三贴合面721将第二上支风口7101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此时第三贴合面721处于将第二上支风口7101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的位置。
在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分风组件7还包括第四贴合面722,第四贴合面722与第三贴合面721相连,且第四贴合面722与第二底壁711相贴合。此时第二分风组件7与第一分风组件6的结构类似,第一分风组件6与第二分风组件7的区别在于第一分风件62的第一底壁615设有新风入口6103。或者,将第二分风组件7设计为与第一分风组件6完全相同的结构以提高通用性。在其它可实现的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分风组件7还包括连接臂74。连接臂74与第一贴合面621相连,连接臂74设置于第二底壁711,通过驱动连接臂74转动来带动第三贴合面721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分风组件6还包括第一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一分风件62相连,第一驱动部件驱动第一分风件62在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和第三工作位之间切换。第一分风腔的第一底壁615上设有第一转轴63,第一分风件62与第一转轴63相连,示例性的,第一转轴63位于第一分风件62的转动轴线上。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一转轴63相连,第一驱动部件驱动第一转轴6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分风件62转动。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分风组件7还包括第二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与第二分风件72相连,第二驱动部件驱动第二分风件72在第四工作位和第五工作位之间切换。第二分风腔的第二底壁711上设有第二转轴73,第二分风件72与第二转轴73相连,示例性的,第二转轴73位于第二分风件72的转动轴线上。第二驱动部件与第二转轴73相连,第一驱动部件驱动第二转轴7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分风件72转动。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例如为驱动电机和传动部件的组合。
本实施例通过在位于主烘干风道51与出风组件之间的第一分风组件6上开设新风入口6103,在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单独烘干或同时烘干的后期,配合第一分风组件6的第一分风件62的位置限定,实现外界新风气流从新风入口6103引入,大大降低了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换热组件3及压缩机的工况压力,避免压缩机持续高频工作,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实施例的风道系统的结构简单可靠,通过对分风件位置的切换实现单筒烘干或双筒烘干过程中的内循环烘干过程和引新风烘干过程的切换,在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结构限制下显著提升烘干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指的第N工作位(N为一至六的整数)只是为了区别不同的位置,例如,第一分风件62包括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第三工作位和第六工作位,并不意味着第一分风件62还具有第四工作位和第五工作位。第二分风件72包括第四工作位和第五工作位,并不意味着第二分风件72还有第一至第三工作位。
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第一衣物处理筒1、第二衣物处理筒2、换热组件3和风机组件4。第一衣物处理筒1和第二衣物处理筒2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第一衣物处理筒1和第二衣物处理筒2均具备烘干功能,第一衣物处理筒1和第二衣物处理筒2可被控制单独烘干或同时烘干。换热组件3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双筒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压缩机和节流装置,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依次相连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蒸发器和冷凝器集成一体形成两器结构。本实施例的双筒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提出的任一风道系统,主烘干风道51设置于第一衣物处理筒1和第二衣物处理筒2之间,换热组件3和风机组件4均设置于主烘干风道51内。示例性的,风机组件4位于换热组件3的进风侧。上进风风道52的出风端与第一衣物处理筒1的上进风口连通,下进风风道53的出风端与第二衣物处理筒1的下进风口连通,上出风风道54的进风端与第一衣物处理筒1的上出风口连通,下出风风道55的进风端与第二衣物处理筒2的下出风口连通。在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处于双筒烘干或单筒烘干模式时,压缩机和风机组件4启动,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之间循环流动,气流在风道系统和双筒之间循环流通,或者使气流在风道系统和单筒之间循环流动。
本实施例的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在单筒烘干模式或双筒烘干模式时实现内循环烘干过程和引新风烘干过程的切换,衣物处理设备在双筒烘干模式下的烘干过程包括内循环烘干过程和引新风烘干过程;在内循环烘干过程中,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一工作位,第二分风件72处于第四工作位;引新风烘干过程中,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三工作位,第二分风件72处于第四工作位。
以下结合图6-图11对单筒烘干模式或双筒烘干模式时的内循环烘干过程和引新风烘干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其中图6-图11中的黑色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处于双筒烘干模式时,使第一分风组件6的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一工作位,第二分风组件7的第二分风件72处于第四工作位,以使第一衣物处理筒1和第二衣物处理筒2均处于内循环烘干过程。第一分风件62的位置如图8b所示,第二分风件72的位置状态如图8a所示。此时,第一上支风口6101、第一下支风口6102、第二上支风口7101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均处于开启状态,新风入口6103处于关闭状态,第一衣物处理筒1和第二衣物处理筒2内的气流均可在风道系统内进行气流循环,实现双筒同时烘干,气流方向如图6所示。另外,在双筒烘干的后期,两个筒同时烘干会对有限换热面积的换热组件3及压缩机造成巨大的工况压力,为了降低压缩机及换热组件3的工况压力,避免压缩机持续高频工作,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使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三工作位,使第二分风件72维持第四工作位,以使第一衣物处理筒1和第二衣物处理筒2均处于引新风烘干过程。第一分风件62的位置如图9b所示,第二分风件72的位置状态如图9a所示。此时第一上支风口6101、第一下支风口6102、第二上支风口7101、第二下支风口7102和新风入口6103均处于开启状态,外界环境的新风由新风入口6103进入主烘干风道51,气流方向如图7所示。在引新风烘干过程中,新风入口6103可处于全部开启状态或部分开启状态,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也可以处于全部开启状态或部分开启状态。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最优的外界新风引入效果,新风入口6103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的进风面积之和,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开启的目的是维持整机内部的气压平衡。
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处于单筒烘干模式时,以仅第二衣物处理筒2烘干为例,使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二衣物处理筒2烘干的第二工作位,第二分风件72处于第二衣物处理筒2烘干的第五工作位,以使第二衣物处理筒2处于内循环烘干过程。第一分风件62的位置如图10b所示,第二分风件72的位置状态如图10a所示。此时,第一下支风口6102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处于开启状态,第一上支风口6101、第二上支风口7101以及新风入口6103均处于关闭状态,仅第二衣物处理筒2内的气流均可在风道系统内进行气流循环,实现第二衣物处理筒2单独烘干。另外,在第二衣物处理筒2烘干的后期,为了降低压缩机的工况压力,避免压缩机持续高频工作,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使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二衣物处理筒2烘干的第六工作位,第二分风件72维持第二衣物处理筒2烘干的第五工作位,以使第二衣物处理筒2处于引新风烘干过程。第一分风件62的位置如图11b所示,第二分风件72的位置状态如图11a所示。此时第一下支风口6102、第二下支风口7102和新风入口6103处于开启状态,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二上支风口7101处于关闭状态,外界环境的新风经新风入口6103进入主烘干风道51内,在引新风过程中,新风入口6103可处于全部开启状态或部分开启状态,第一下支风口6102也可以处于全部开启状态或部分开启状态。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最优的外界新风引入效果,新风入口6103的出风面积大于第一上支风口6101的出风面积,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开启的目的是维持整机内部的气压平衡。
类似的,仅第一衣物处理筒1烘干时,仅需将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一衣物处理筒1烘干的第二工作位,第二分风件72处于第一衣物处理筒1烘干的第五工作位,以使第一衣物处理筒1处于内循环烘干过程。此时,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二上支风口7101处于开启状态,第一下支风口6102、第二下支风口7102以及新风入口6103均处于关闭状态。并在第一衣物处理筒1烘干的后期,通过使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一衣物处理筒1烘干的第六工作位,第二分风件72维持第一衣物处理筒1烘干的第五工作位,以使第一衣物处理筒1处于引新风烘干过程,此时第一上支风口6101、第二上支风口7101和新风入口6103处于开启状态,第一下支风口6102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处于关闭状态。仅第一衣物处理筒1烘干与仅第二衣物处理筒2烘干的控制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方法,烘干方法用于对上述实施例所提出的双筒衣物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流程图,参考图12,烘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201、在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处于双筒烘干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一工作位,控制第二分风件72处于第四工作位。
本实施例中,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在运行双筒烘干模式时,先通过将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一工作位,将第二分风件72处于第四工作位,第一分风件62的位置如图8b所示,第二分风件72的位置状态如图8a所示。此时第一分风件62处于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和第一下支风口6102全部开启的位置,第二分风件72处于将第二上支风口7101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全部开启的位置,第一衣物处理筒1和第二衣物处理筒2处于双筒内循环烘干过程。此时烘干气流流动方向:第一衣物处理筒1(第二衣物处理筒2)-第一分风组件6-风机组件4-换热组件3-第二分风组件7-第一衣物处理筒1(第二衣物处理筒2),气流流动方向如图6所示。
S1202、获取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气温度,在排气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分风件62处于第三工作位。
本实施中,在双筒同时烘干过程中,压缩机及换热组件3工况压力较大,压缩机将会出现长时间高频运行的情况,为降低压缩机及换热组件3的工况负荷,需通过将外界新风引入风道内,降低整机烘干运行温度,从而降低压缩机工况温度,降低压缩机频率,避免压缩机持续高频工作,延长压缩机寿命。可对压缩机排气温度进行监测,在压缩机排气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可判断压缩机处于高频工况。第一设定温度为确定压缩机处于高频工况的经验温度差值,其大小可根据试验验证获得。
在压缩机排气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处于高频运行工况,压缩机及换热组件3的工况负荷压力较大,需向外界引入新风,通过将第一分风件62切换至第三工作位,将第二分风件72维持第四工作位,第一分风件62的位置如图9b所示,第二分风件72的位置状态如图9a所示。此时第一分风件62处于将第一上支风口6101、第一下支风口6102、和新风入口6103开启的位置。同时第二分风件72处于将第二上支风口7101和第二下支风口7102开启的位置。双筒处于引新风烘干过程,烘干气流流动方向:新风入口6103-外界环境-第一分风组件6-主烘干风道51-第二分风组件7-第一衣物处理筒1(第二衣物处理筒2),气流方向如图7中所示。
若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的温差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差,说明压缩机未处于高频工况,则继续维持双筒内循环烘干过程,直至烘干结束;
S1203、继续获取压缩机排气温度,在压缩机排气温度小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将第一分风件62恢复至第一工作位。
本实施例中,在双筒处于引新风烘干过程下,当排气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说明随着外界新风的引入,新风流经换热组件3及第一衣物处理筒1和第二衣物处理筒2内,将整个烘干环境的温度降低后,压缩机频率会随着工况温度的降低,避免了压缩机持续高频工作,第二设定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此时停止双筒引新风烘干过程,通过将第一分风件62恢复至第一工作位以使双筒恢复至双筒内循环烘干过程。
本实施例的烘干方法旨在双筒同时烘干的后期筒内温度过高,会导致变频压缩机持续高频工作,为降低换热组件3及压缩机工况负荷,延长压缩机寿命,对应不同的重量的负载情况,存在以下情况:双筒同时烘干的负载含水率高,烘干后期筒内温度高,通过该控制方法中判断压缩机排气管温度能够多次进入新风烘干状态;双筒同时烘干的负载含水率低,烘干后期筒内温度相对较低,通过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主烘干风道51的进出风温度的判断会进行少次引新风烘干过程,且存在不再进入引新风烘干过程的情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系统,用于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系统包括:
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上进风风道和下进风风道;
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上出风风道和下出风风道;
主烘干风道,设置于所述进风组件与所述出风组件之间;
第一分风组件,包括第一分风壳和第一分风件,所述第一分风壳内形成第一分风腔,所述第一分风壳开设有第一主风口、第一上支风口、第一下支风口和新风入口,所述第一主风口将所述主烘干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分风腔连通,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将所述上出风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分风腔连通,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将所述下出风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分风腔连通,所述新风入口将所述第一分风腔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一分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风腔内,所述第一分风件至少具有使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同时开启且使所述新风入口关闭的第一工作位、使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且使所述新风入口关闭的第二工作位,以及使所述第一上支风口、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和所述新风入口同时开启的第三工作位,所述第一分风件可被控制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工作位和所述第三工作位之间切换;
第二分风组件,包括第二分风壳和第二分风件,所述第二分风壳内形成第二分风腔,所述第二分风壳开设有第二主风口、第二上支风口和第二下支风口,所述第二主风口将所述主烘干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分风腔连通,所述第二上支风口将所述上进风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二分风腔连通,所述第二下支风口将所述下进风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二分风腔连通,所述第二分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风腔内,所述第二分风件至少具有使所述第二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二下支风口同时开启的第四工作位、使所述第二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二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的第五工作位,所述第二分风件可被控制在所述第四工作位和所述第五工作位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腔包括第一柱形腔,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沿所述第一柱形腔的周向方向的第一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风件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柱形腔轴向方向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分风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柱形腔的轴线共轴,所述第一主风口与所述第一底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风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一底壁贴合设置,所述新风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贴合面开设避让口;
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一贴合面将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同时开启,且所述第二贴合面将所述新风入口关闭;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一贴合面将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且所述第二贴合面将所述新风入口关闭;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一贴合面将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同时开启,且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避让口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沿所述第一柱形腔周向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弧段、第二弧段、第三弧段和第四弧段,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弧段,所述第一下支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三弧段,所述第一弧段的弧长为L1,所述第二弧段的弧长为L2,所述第三弧段的弧长为L3,所述第四弧段的弧长为L4,所述第二贴合面的弧长为L0,满足:
L4>L2,L0>L1,L0>L2,L0>L3,且,L0≤L4,L0<L1+L2+L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新风入口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的进风面积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件还具有使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且使所述新风入口开启的第六工作位,所述第一分风件能够被控制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三工作位和所述第六工作位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合面包括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和所述第二贴合部沿所述第一柱形腔的径向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分风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二贴合部之间,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一贴合部相连,所述避让口设于所述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一底壁的贴合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一底壁的贴合面积;
在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六工作位时,所述第一贴合面将所述第一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一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且所述第二贴合面将所述新风入口完全开启或部分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风腔包括第二柱形腔,所述第二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二下支风口沿所述第二柱形腔的周向方向的第二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分风件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柱形腔轴向方向的第二底壁,所述第二分风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柱形腔的轴线共轴,所述第二主风口与所述第二底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分风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贴合面,所述第三贴合面与所述第二侧壁贴合设置;
所述第二分风件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时,所述第三贴合面将所述第二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二下支风口同时开启;所述第二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五工作位时,所述第三贴合面将所述第二上支风口和所述第二下支风口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分风件相连,所述第一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一分风件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工作位和所述第三工作位之间切换;
所述第二分风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分风件相连,所述第二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二分风件在所述第四工作位和所述第五工作位之间切换。
9.一种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衣物处理筒和第二衣物处理筒,所述第一衣物处理筒和所述第二衣物处理筒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换热组件和风机组件;
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所述主烘干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筒和所述第二衣物处理筒之间,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风机组件均设置于所述主烘干风道内,所述上进风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筒的上进风口连通,所述下进风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衣物处理筒的下进风口连通,所述上出风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筒的上出风口连通,所述下出风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二衣物处理筒的下出风口连通;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在双筒烘干模式下的烘干过程包括内循环烘干过程和引新风烘干过程;在所述内循环烘干过程中,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分风件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所述引新风烘干过程中,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所述第二分风件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
10.一种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方法用于对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筒衣物处理设备进行控制,所述烘干方法包括:
在所述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处于双筒烘干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控制所述第二分风件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
获取所述双筒衣物处理设备的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在所述排气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分风件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
再次获取所述排气温度,在所述排气温度小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分风件恢复至所述第一工作位。
CN202311861651.5A 2023-12-29 2023-12-29 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Pending CN1180073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1651.5A CN118007381A (zh) 2023-12-29 2023-12-29 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1651.5A CN118007381A (zh) 2023-12-29 2023-12-29 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07381A true CN118007381A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43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1651.5A Pending CN118007381A (zh) 2023-12-29 2023-12-29 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073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35552B1 (ko) 의류 건조기
EP1285987B1 (en) Clothes dryer
US10184206B2 (en)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050012635A (ko) 용량 조절식 스크롤 압축기
CN111344450B (zh) 烘干机的控制方法
KR20170007345A (ko) 이중배기압축기 시스템의 열펌프 건조기 및 제어방법
CN106050663A (zh) 变容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8007381A (zh) 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US20040184922A1 (en) Rotary compressor
CN117845579A (zh) 风道系统、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KR100873371B1 (ko) 왕복동식 압축기의 밸브 플레이트
CN101545189B (zh) 滚筒式洗衣机
CN206905501U (zh) 用于干燥或加热转炉箱的装置
CN117845578A (zh) 接头组件、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CN108035880A (zh) 一种变转速变排量多转子压缩机及其变排量控制方法
CN117845500A (zh) 双筒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方法
KR100585809B1 (ko) 용량 가변형 다중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JPS63212797A (ja) 2シリンダ型ロ−タリ式圧縮機
CN110080987B (zh) 压缩机和空调器
JPH1163708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531390U (zh) 一种真空转鼓干燥装置
CN219470495U (zh) 一种多筒洗衣机烘干系统出风结构及多筒洗衣机
CN213447728U (zh) 一种具有风门启闭功能的干衣机
CN214245014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9364101U (zh) 一种热泵烘干系统及洗衣干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