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9710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9710A
CN117999710A CN202280063056.4A CN202280063056A CN117999710A CN 117999710 A CN117999710 A CN 117999710A CN 202280063056 A CN202280063056 A CN 202280063056A CN 117999710 A CN117999710 A CN 117999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groove
holding portion
wire insertion
insertion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30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滨井强
铃木刚寿
长冈雅和
大桥卓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99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97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6Means for preventing chafing or fracture of flexible leads at outlet from coupling par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壳体(20)将相邻的两根电线(We)在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并保持于电线保持部(60),并且在该排列状态下使各电线从电线保持部向外部引出,壳体(20)通过在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3)的组装完成位置使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结合而形成电线保持部,电线保持部具有由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的组装方向上接合的第一槽(63a)和第二槽(63b)形成的电线插通道(63),相邻的两个电线插通道在与轴线方向和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并且在组装方向上相互错开,第一槽形成为从电线插入口(63a1)容纳电线的电线容纳槽,第二槽的容积比第一槽小且形成为将电线插入口覆盖的盖槽。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连接器中,已知有在壳体中将多组带端子电线各自的电线在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排列,在该排列状态下将各个电线引出到壳体外的连接器。在该连接器设置有电线保持部,该电线保持部利用相互组装的两个保持部将各个电线以排列状态保持。在这两个保持部分别形成有针对每个电线的半圆柱状的槽。在电线保持部中,一个保持部的槽与另一个保持部的槽成对,电线被保持在由该一对槽形成的圆柱状的电线插通道中。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32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连接器中,有时也要求在与各个电线的轴线方向和一对槽的接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各个电线的排列方向)上的体型的小型化。例如,在以往的连接器中,在两个保持部中,使相邻的两个槽之间的板状的分隔壁变薄,使相邻的两根电线的间隔变窄,由此能够使各个电线的排列方向上的体型小型化。然而,在以往的连接器中,从强度等观点出发,使该分隔壁变薄也存在极限,因此难以应对更进一步的体型的小型化要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体型的小型化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连接器具备:端子配件,所述端子配件与电线的末端物理连接且电连接而构成带端子的电线;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容纳多个所述带端子的电线,且将相邻的两根所述电线在与所述电线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排列并保持于电线保持部,并且在该排列状态下将各所述电线从所述电线保持部引出到外部,所述壳体具备: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从插入口容纳所述带端子的电线;以及盖部件,所述盖部件组装于所述壳体主体而封闭所述插入口,而且,在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盖部件的组装完成位置使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盖部件的第二保持部结合而形成所述电线保持部,所述电线保持部具有电线插通道,所述电线插通道是针对每个电线的通道,使所述电线跨所述壳体的内外而沿所述轴线方向插通并保持,所述电线插通道由在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组装方向上接合的第一槽和第二槽形成,相邻的两个所述电线插通道在与所述轴线方向和所述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且在所述组装方向上相互错开,所述第一槽形成为从朝向所述组装方向开口的电线插入口容纳所述电线的电线容纳槽,所述第二槽的容积比所述第一槽小,且形成为将所述电线插入口覆盖的盖槽。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中,在电线保持部中,对于相邻的2个电线插通道,使其在与通道内的电线的轴线方向和第一保持部与第二保持部的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并且在该组装方向上相互错开。因此,该电线保持部能够减小与该轴线方向和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体型。而且,在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中,不需要分别在相邻的两个电线插通道中,在一个电线插通道中的第一槽与另一个电线插通道中的第二槽之间设置以往那样的板状的分隔壁。或者,在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中的一者中,在相邻的2个电线插通道中,不需要在一个电线插通道中的第一槽与另一个电线插通道中的第一槽之间设置以往那样的板状的分隔壁,并且,在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中的另一者中,在相邻的2个电线插通道中,不需要在一个电线插通道中的第二槽与另一个电线插通道中的第二槽之间设置以往那样的板状的分隔壁。因此,在电线保持部中,能够缩窄相邻的两个电线插通道的间隔,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与通道内的电线的轴线方向和第一保持部与第二保持部的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体型。因此,在壳体中,伴随着电线保持部在该正交方向上的小型化,能够在该正交方向上紧凑地配置端子配件。因此,在该连接器中,能够实现壳体在其正交方向上的小型化。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适合于该正交方向上的整体的体型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在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将屏蔽罩取下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电线引出口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连接器(除去屏蔽罩)的平面图。
图4是壳体的分解立体图,与带端子的电线一起示出。
图5是从其他角度观察壳体的分解立体图,与带端子的电线一起示出。
图6是从内侧观察第一保持部的平面图。
图7是从内侧观察第二保持部的平面图。
图8是从电线引出口侧观察电线保持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之一。
图1至图3的附图标记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该连接器1组装于电线We的末端,与该电线We一起构成线束WH。该线束WH配置在搭载于车辆的多个电气设备(省略图示)之间,经由连接器1使电线We与电气设备电连接,由此经由该电线We使多个电气设备电连接。在此,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屏蔽功能,使线束WH与该电气设备同样地也具有屏蔽功能。因此,在该线束WH中,利用筒状的编织物等屏蔽材料SH(图1)从外部覆盖电线We中的多个连接器1之间的部分,并且将连接器1构成为所谓屏蔽连接器。
连接器1具备端子配件10以及容纳电线We和端子配件10的绝缘性的壳体20(图1)。并且,连接器1具备用于实现噪声降低的导电性的屏蔽罩30(图1)。
端子配件1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形。例如,该端子配件10通过对作为母材的金属板的折弯加工、切断加工等冲压成形而成形为规定形状。
该端子配件10与电线We的末端物理连接且电连接而形成带端子的电线Wt(图4和图5)。并且,该端子配件10与电气设备的金属制的框体中的设备主体电连接(省略图示)。
该端子配件10具有与该设备主体电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1(图1和图5)。该端子配件10通过使该端子连接部11与电气设备的配对方端子配件(省略图示)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从而间接地与设备主体电连接。端子连接部11通过沿着嵌合连接方向与配对方端子配件的配对方端子连接部嵌合连接,从而与该配对方端子连接部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在该示例中,端子连接部11形成为圆筒状的阴端子形状,并且配对方端子连接部形成为嵌入到端子连接部11的内侧的轴状的阳端子形状。在该端子连接部11的内侧组装有伴随着配对方端子连接部的插入而弹性变形的触点部件(省略图示)。在此,虽然是将配对方端子连接部嵌入到端子连接部11中,但将从端子连接部11观察到的相对于配对方端子连接部的连接方向定义为嵌合连接方向。
另外,该端子配件10具有与电线We的末端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电线连接部12(图4和图5)。该电线连接部12例如通过压接或熔接于电线We的末端的露出的芯线而与该电线We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电线We从该电线连接部12引出。在该端子配件10中,为了在与端子连接部11的嵌合连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引出电线We,形成有端子连接部11和电线连接部12。
该连接器1具备多个带端子的电线Wt。在此,具备3根带端子的电线Wt(图4和图5)。在该连接器1中,为了使全部的端子连接部11的嵌合连接方向朝向相同的方向,并且使全部的电线We的引出方向一致朝向相同的方向而使全部的电线We并行,而配置3根端子配件10。
壳体2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在该壳体20容纳多根带端子的电线Wt(在此为3根带端子的电线Wt)。
该壳体20具有:第一筒部20a,其形成为筒状;以及筒状的第二筒部20b,其从该第一筒部20a的筒轴方向的一端以筒轴方向与该第一筒部20a的筒轴方向一致的方式突出(图1和图3至图5)。另外,该壳体20具有在内侧容纳端子配件10的容纳室(以下称为“端子容纳室”)20c(图4)。在该壳体20中,使第一筒部20a的内侧的空间20a1与第二筒部20b的内侧的空间20b1连通。在该壳体20中,这些各个内侧的空间20a1、20b1被用作端子容纳室20c。在此,使电线连接部12容纳于第一筒部20a的内侧的空间20a1,使端子连接部11容纳于第二筒部20b的内侧的空间20b1
在第一筒部20a的内侧的空间20a1中,电线We的末端也与电线连接部12一起被容纳。在第一筒部20a形成有从该空间20a1向外引出电线We的切口20a2(图4)。在此所示的第一筒部20a形成为方筒状,在其一边设置有切口20a2
在第二筒部20b的内侧的空间20b1中,端子连接部11以使向配对方端子连接部的嵌合连接方向与第二筒部20b的筒轴方向一致的方式被容纳。在此所示的第二筒部20b的内侧的空间20b1中,在与第二筒部20b的筒轴方向(端子连接部11的嵌合连接方向)和电线We从电线连接部12引出的引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容纳2个端子配件10各自的端子连接部11,相对于该2个端子连接部11的中间位置在与电线We的引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容纳剩余的1个端子配件10的端子连接部11(图1)。即,在该第二筒部20b的内侧的空间20b1中,3个端子配件10各自的端子连接部11被排列容纳于三角形的各顶点位置。
壳体20具有与电气设备的框体的贯通孔(省略图示)嵌合连接的嵌合部。在该壳体20中,利用第二筒部20b作为该嵌合部(图1)。该嵌合部(第二筒部20b)沿着与端子连接部11相对于配对方端子连接部的嵌合连接方向相同朝向的嵌合连接方向插入嵌合于框体的贯通孔。另外,该嵌合部(第二筒部20b)沿着与该嵌合连接方向相反的拔出方向从框体的贯通孔拔出。该嵌合部(第二筒部20b)形成为以相对于该贯通孔的插拔方向(插入方向、插拔方向)作为筒轴方向的筒状。此处所示的嵌合部(第二筒部20b)形成为相对于该插拔方向的正交截面为长圆环状的长圆筒状。
连接器1具备环状的密封部件41,该密封部件41填埋该嵌合部(第二筒部20b)的外周面与框体的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的环状的间隙,实现其间的防水和防尘(图1至图3)。该密封部件41由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成形。并且,该密封部件41组装于嵌合部(第二筒部20b)的外周面。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0具备设置有这样的第一筒部20a和第二筒部20b的壳体主体21(图1至图5)。
在该壳体主体21中,从第一筒部20a的筒轴方向的端部的开口(嵌合连接方向的相反侧的端部的开口,以下称为“插入口”)20a3(图2、图4、图5及图7)将带端子的电线Wt容纳于端子容纳室20c。并且,在该壳体主体21中,使端子连接部11的嵌合连接方向侧的端部从嵌合部(第二筒部20b)的筒轴方向的端部的开口(嵌合连接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20b2(图1、图4和图5)突出。端子配件10被保持在该端子容纳室20c中。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0具备端子保持部件22,该端子保持部件22容纳于端子容纳室20c且在该端子容纳室20c中保持端子配件10(图1至图5)。该端子保持部件22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在该端子保持部件22中,针对每个端子配件10设置有容纳并保持端子连接部11的筒状的端子容纳部22a(图1和图3至图5)。
该端子保持部件22在端子容纳室20c中保持于壳体主体21。例如,壳体主体21和端子保持部件22通过利用相互钩挂的爪部等的多个部位的锁定机构51而保持在彼此之间(图4和图5)。该锁定机构51具备爪状的第一卡止部(省略图示)、以及通过与该第一卡止部卡止而使壳体主体21和端子保持部件22保持在组装完成位置的第二卡止部51b。在此,将第一卡止部设置于壳体主体21,将第二卡止部51b设置于端子保持部件2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0具有保持部(以下,称为“电线保持部”)60,该保持部60将从第一筒部20a的切口20a2引出的电线We在引出方向上引导并保持(图1至图8)。该电线保持部60使相邻的两根电线We在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排列保持。而且,该电线保持部60在保持其排列状态的同时将各个电线We引出到壳体20之外。壳体主体21具有用作该电线保持部60的一端的第一保持部61(图1至图6以及图8)。稍后将详细描述该第一保持部6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0具备组装于壳体主体21而封闭第一筒部20a的插入口20a3的盖部件23(图2至图5)。该盖部件23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
该盖部件23具有将第一筒部20a的插入口20a3封闭的板状的封闭部23a(图2、图4及图5)。该封闭部23a为了封闭第一筒部20a的矩形的插入口20a3而形成为矩形的板状。盖部件23一边使该封闭部23a朝向嵌合部(第二筒部20b)的嵌合连接方向接近插入口20a3,一边组装于壳体主体21。
连接器1具备密封部件42,该密封部件42填埋第一筒部20a与封闭部23a之间的间隙,实现其间的防水和防尘(图4和图5)。该密封部件42由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成形。该密封部件42具有第一密封部42a,该第一密封部42a与第一筒部20a中的该插入口20a3侧的端部的内周面紧贴,并且与封闭部23a的外周缘中的端子容纳室20c侧的壁面紧贴,实现第一筒部20a的插入口20a3的防水和防尘。而且,该密封部件42具有第二密封部42b,该第二密封部42b针对每个电线We在使电线We以紧贴状态插通的状态下封闭第一筒部20a的切口20a2,实现该切口20a2的防水和防尘。该密封部件42与带端子的电线Wt一起组装于第一筒部20a。
盖部件23在组装完成位置保持于壳体主体21。例如,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3通过利用相互钩挂的爪部等的多个部位的锁定机构52而保持在彼此之间(图2、图4以及5)。该锁定机构52具备:爪状的第一卡止部52a;和第二卡止部52b,其通过卡止于该第一卡止部52a而使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3保持组装完成位置。在此,在第一筒部20a侧设置多处由设置于壳体主体21的第一卡定部52a和设置于盖部件23的第二卡定部52b构成的锁定机构52,并且在第一保持部61侧设置有多处由设置于盖部件23的第一卡定部52a和设置于壳体主体21的第二卡定部52b构成的锁定机构52。
而且,该盖部件23具有与第一保持部61相互配合而用作前述的电线保持部60的一端的第二保持部62(图2至图5、图7以及图8)。
电线保持部60通过在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3的组装完成位置使该壳体主体21的第一保持部61与盖部件23的第二保持部62结合而形成。该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以与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3的组装方向相同的朝向相互组装。
该电线保持部60具有电线插通道63,该电线插通道63是针对每个电线We的通道,使电线We跨壳体20的内外而在自身的轴线方向上插通并保持,并且电线插通道63由在与该轴线方向正交的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的组装方向上接合的第一槽63a和第二槽63b形成(图3至图8)。在此所示的电线保持部60具有并行的三个电线插通道63。
相邻的2个电线插通道63在与通道内的电线We的轴线方向和第一保持部61以及第二保持部62的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并且在该组装方向上相互错开。在此所示的电线保持部60具有在与该轴线方向和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第一电线插通道63A和第二电线插通道63B来作为电线插通道63,并且具有从该第一电线插通道63A与第二电线插通道63B之间向该组装方向偏移的第三电线插通道63C(图3和图8)。
第一槽63a形成为从在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的组装方向上开口的电线插入口63a1容纳电线We的电线容纳槽(图8)。而且,第二槽63b的容积比第一槽63a小且形成为将电线插入口63a1覆盖的盖槽(图8)。因此,在电线插通道63中,由第二槽63b将容纳有电线We的第一槽63a的电线插入口63a1覆盖。
在此所示的第一槽63a具有:槽底壁63a2,该槽底壁63a2具有比电线We的外径大的半圆弧状的底面,且隔开间隔地与电线插入口63a1对置配置;和槽侧壁63a3、63a3,该槽侧壁63a3、63a3从该槽底壁63a2的两端彼此朝向相同的方向垂直设置,将该垂直设置方向的两端之间作为电线插入口63a1。因此,在该第一槽63a中,各个槽侧壁63a3、63a3的间隔比电线We的外径宽。另外,此处所示的第二槽63b由中心角为窄角的圆弧状的槽壁63b1形成(图8)。
在该电线插通道63中,在第一槽63a中保持电线We。因此,第一槽63a具有突起部64,该突起部64从各个槽侧壁63a3、63a3突出,在各个槽侧壁63a3、63a3之间夹持电线We(图6至图8)。该突起部64跨越电线We的最大外径部而在第一槽63a的槽底壁63a2侧与电线插入口63a1侧之间延伸。并且,在第一槽63a中,从所容纳的电线We的轴线方向观察,使突起部64从各个槽侧壁63a3、63a3突出到使各个槽侧壁63a3、63a3的突起部64之间的间隔比电线We的外径窄的位置。此处所示的突起部64形成为从槽底壁63a2的各端部跨越电线We的最大外径部而延伸至各个槽侧壁63a3、63a3中的电线插入口63a1侧的端部的肋形状。
在各槽侧壁63a3、63a3的每个槽侧壁63a3、63a3,在电线We的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突起部64。在此所示的第一槽63a中,作为该突起部64,设置有在各个槽侧壁63a3、63a3的对置配置方向上相对配置的一个槽侧壁63a3的第一突起部64A和另一个槽侧壁63a3的第二突起部64B(图6和图7)。而且,在此所示的第一槽63a中,作为该突起部64,设置有在电线We的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而从一个槽侧壁63a3突出的两个第三突起部64C和从另一个槽侧壁63a3朝向该两个第三突起部64C之间的位置突出的第四突起部64D(图6和图7)。
在电线保持部60中,电线插通道63大致分为由设置于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一者的第一槽63a和设置于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另一者的第二槽63b形成的电线插通道63、以及由设置于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另一者的第一槽63a和设置于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一者的第二槽63b形成的电线插通道63。例如,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一者具有第一电线插通道63A的第一槽63a、第二电线插通道63B的第一槽63a以及第三电线插通道63C的第二槽63b。并且,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另一者具有第一电线插通道63A的第二槽63b、第二电线插通道63B的第二槽63b以及第三电线插通道63C的第一槽63a。在此,将第一电线插通道63A的第一槽63a、第二电线插通道63B的第一槽63a以及第三电线插通道63C的第二槽63b设置于第一保持部61,将第一电线插通道63A的第二槽63b、第二电线插通道63B的第二槽63b以及第三电线插通道63C的第一槽63a设置于第二保持部62(图8)。
这样,在电线保持部60中,对于相邻的2个电线插通道63,使其在与通道内的电线We的轴线方向和第一保持部61与第二保持部62的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并且在该组装方向上相互错开。因此,该电线保持部60能够减小与该轴线方向和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体型。而且,在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不需要分别在相邻的2个电线插通道63中在一个电线插通道63中的第一槽63a与另一个电线插通道63中的第二槽63b之间设置以往那样的板状的分隔壁。因此,在该电线保持部60中,能够缩窄相邻的两个电线插通道63的间隔,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与通道内的电线We的轴线方向和第一保持部61与第二保持部62的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体型。因此,在壳体20中,伴随着电线保持部60在该正交方向上的小型化,能够在该正交方向上紧凑地配置端子配件10。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实现壳体20在该正交方向上的小型化。
在此,在第一保持部61,在相邻的第一槽63a与第二槽63b之间存在将第一槽63a的槽侧壁63a3与第二槽63b的槽壁63b1连接的边界部65a(图8)。另外,在第二保持部62中,在相邻的第一槽63a与第二槽63b之间存在将第一槽63a的槽侧壁63a3与第二槽63b的槽壁63b1连接的边界部65b(图8)。因此,在电线保持部60中,在第一保持部61与第二保持部62的组装完成位置,第一保持部61的边界部65a和第二保持部62的边界部65b位于相邻的2个电线插通道63之间。因此,为了避免公差偏差导致的不能组装的状态,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形成为在组装完成位置处在相邻的2个电线插通道63之间的边界部65a与边界部65b之间形成间隙(图8)。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0具备嵌入嵌合部(第二筒部20b)的开口20b2的前保持件24(图1至图5)。该前保持件24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前保持件24在使容纳有端子连接部11的端子容纳部22a露出的状态下嵌入嵌合部(第二筒部20b)的开口20b2(图1)。
该前保持件24在组装完成位置保持于壳体主体21。例如,壳体主体21和前保持件24通过利用相互钩挂的爪部等的多个部位的锁定机构53而保持在彼此之间(图4和图5)。该锁定机构53具备爪状的第一卡止部53a和通过卡止于该第一卡止部53a而使壳体主体21和前保持件24保持在组装完成位置的第二卡止部53b。在此,将第一卡止部53a设置于壳体主体21,将第二卡止部53b设置于前保持件24。
屏蔽罩30为了抑制噪声向壳体20中的侵入,并且将搭乘于屏蔽材料SH的噪声从电气设备的框体释放到车体而设置。因此,该屏蔽罩3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形。并且,该屏蔽罩30具有从外部覆盖于壳体20并容纳该壳体20的容纳室(以下称为“壳体容纳室”)30a。而且,该屏蔽罩30与屏蔽材料SH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并且与作为固定对象物的框体物理连接且电连接。
该屏蔽罩30具备相互组装的第一屏蔽罩部件31和第二屏蔽罩部件32(图1和图2)。
壳体容纳室30a形成于第一屏蔽罩部件31(图2)。该第一屏蔽罩部件31具有:主壁体31a,其从与嵌合部(第二筒部20b)相反的一侧覆盖壳体20;以及周壁体31b,其从主壁体31a的周缘朝向该嵌合部(第二筒部20b)的嵌合连接方向垂直设置,从侧方覆盖壳体20(图1和图2)。该第一屏蔽罩部件31利用由该主壁体31a和周壁体31b包围的空间作为壳体容纳室30a。
在此所示的周壁体31b中,将电线We的引出方向侧切除,使壳体20的电线保持部60从该切口31b1(图2)向外伸出。
第二屏蔽罩部件32具有:筒状的筒部32a,其从外部包围从该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切口31b1向外部伸出的电线保持部60;以及板状的连接部32b,其介于盖部件23的封闭部23a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主壁体31a之间,与该主壁体31a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图2)。
屏蔽材料SH通过将其端部覆盖于筒部32a的外周面,并对从其更外侧覆盖的环状的紧固部件33进行紧固压接,从而与筒部32a的外周面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图2)。连接部32b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触点部32c(图2),在第一屏蔽罩部件31和第二屏蔽罩部件32处于组装完成位置时,利用弹力将该弹性触点部32c按压于主壁体31a的壁面。
在该屏蔽罩30中,以嵌合部(第二筒部20b)的嵌合连接方向为螺纹轴方向的2个部位的内螺纹部34A形成于第一屏蔽罩部件31,通过使插通于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固定部32d的每个内螺纹部34A的贯通孔的外螺纹部件34B与内螺纹部34A螺合,从而第一屏蔽罩部件31和第二屏蔽罩部件32被螺纹固定(图2)。在此所示的屏蔽罩30中,通过在该固定部32d与内螺纹部34A之间夹入壳体主体21的固定部21a,使插通于各个固定部32d、21a的贯通孔的外螺纹部件34B与内螺纹部34A螺合,从而将壳体主体21共同紧固固定(图1及图2)。
该屏蔽罩30通过将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周壁体31b螺纹固定于电气设备的框体,从而与该框体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例如,在框体的安装面形成有两处内螺纹部(省略图示),在与嵌合部(第二筒部20b)的嵌合连接方向正交的螺纹轴上螺纹固定周壁体31b。在周壁体31b的每个内螺纹部形成有与该内螺纹部螺合的外螺纹部件(省略图示)的插通用的贯通孔35(图1及图2)。
如以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能够在与电线插通道63中的电线We的轴线方向和第一保持部61与第二保持部62的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减小壳体20的体型,因此适于在其正交方向上的整体的体型的小型化。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全部的电线插通道63也可以由设置于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一者的第一槽63a和设置于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另一者的第二槽63b形成。即,在电线保持部60中,也可以在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一者设置全部的电线插通道63的第一槽63a,在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另一者设置全部的电线插通道63的第二槽63b。例如,若与之前的具体例进行对照,则在第一保持部61设置第一电线插通道63A、第二电线插通道63B以及第三电线插通道63C各自的第一槽63a。并且,在第二保持部62设置第一电线插通道63A、第二电线插通道63B以及第三电线插通道63C各自的第二槽63b。
在该情况下,在电线保持部60中,也与之前的示例相同,对于相邻的2个电线插通道63,使其在与通道内的电线We的轴线方向和第一保持部61与第二保持部62的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并且在该组装方向上相互错开。因此,该电线保持部60能够减小与该轴线方向和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体型。而且,在该情况下的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一者,不需要在相邻的2个电线插通道63中在一个电线插通道63中的第一槽63a与另一个电线插通道63中的第一槽63a之间设置以往那样的板状的分隔壁。而且,在该情况下的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另一者,不需要在相邻的两个电线插通道63中在一个电线插通道63中的第二槽63b与另一个电线插通道63中的第二槽63b之间设置以往那样的板状的分隔壁。因此,在该电线保持部60中,能够缩窄相邻的两个电线插通道63的间隔,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与通道内的电线We的轴线方向和第一保持部61与第二保持部62的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体型。因此,在该情况下,在壳体20中,伴随着电线保持部60在该正交方向上的小型化,也能够在该正交方向上紧凑地配置端子配件10。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实现壳体20在该正交方向上的小型化。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即使在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一者设置全部的电线插通道63的第一槽63a,并且在第一保持部61和第二保持部62中的另一者设置全部的电线插通道63的第二槽63b,也与之前的示例相同,适合于该正交方向上的整体的体型的小型化。
附图标记说明
1 连接器
10 端子配件
20 壳体
20a3插入口
21 壳体主体
23 盖部件
60 电线保持部
61 第一保持部
62 第二保持部
63 电线插通道
63A 第一电线插通道
63B 第二电线插通道
63C 第三电线插通道
63a 第一槽
63a1电线插入口
63a2槽底壁
63a3槽侧壁
63b 第二槽
64 突起部
64A 第一突起部
64B 第二突起部
64C 第三突起部
64D 第四突起部
We 电线
Wt 带端子的电线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端子配件,所述端子配件与电线的末端物理连接且电连接而构成带端子的电线;以及
壳体,所述壳体容纳多根所述带端子的电线,且将相邻的两根所述电线在与所述电线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排列并保持于电线保持部,并且在该排列状态下将各所述电线从所述电线保持部引出到外部,
所述壳体具备: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从插入口容纳所述带端子的电线;以及盖部件,所述盖部件组装于所述壳体主体而封闭所述插入口,而且,在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盖部件的组装完成位置使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盖部件的第二保持部结合而形成所述电线保持部,
所述电线保持部具有电线插通道,所述电线插通道是针对每根电线的通道,使所述电线跨所述壳体的内外而沿所述轴线方向插通并保持,所述电线插通道由在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组装方向上接合的第一槽和第二槽形成,
相邻的两个所述电线插通道在与所述轴线方向和所述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且在所述组装方向上相互错开,
所述第一槽形成为从朝向所述组装方向开口的电线插入口容纳所述电线的电线容纳槽,并且
所述第二槽的容积比所述第一槽小,且形成为将所述电线插入口覆盖的盖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插通道被大致分为:由在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中的一者设置的所述第一槽和在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中的另一者设置的所述第二槽形成的电线插通道;和由在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中的所述另一者设置的所述第一槽和在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中的所述一者设置的所述第二槽形成的电线插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保持部中,作为所述电线插通道,具有在与所述轴线方向和所述组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第一电线插通道和第二电线插通道,并且还具有第三电线插通道,所述第三电线插通道从所述第一电线插通道与所述第二电线插通道之间的位置向所述组装方向偏移,
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中的一者具有所述第一电线插通道的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二电线插通道的所述第一槽以及所述第三电线插通道的所述第二槽,并且
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中的另一者具有所述第一电线插通道的所述第二槽、所述第二电线插通道的所述第二槽以及所述第三电线插通道的所述第一槽。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具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分别从各个槽侧壁突出并且将所述电线夹持在各个所述槽侧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跨所述电线的最大外径部在所述第一槽的槽底壁侧与所述电线插入口侧之间延伸。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槽侧壁的每个所述槽侧壁,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突起部。
CN202280063056.4A 2021-12-28 2022-12-05 连接器 Pending CN1179997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14458A JP7418391B2 (ja) 2021-12-28 2021-12-28 コネクタ
JP2021-214458 2021-12-28
PCT/JP2022/044678 WO2023127407A1 (ja) 2021-12-28 2022-12-05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9710A true CN117999710A (zh) 2024-05-07

Family

ID=86998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3056.4A Pending CN117999710A (zh) 2021-12-28 2022-12-0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18391B2 (zh)
CN (1) CN117999710A (zh)
WO (1) WO202312740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8532Y2 (zh) * 1985-07-15 1990-05-23
JPH0536772U (ja) * 1991-10-23 1993-05-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2007005132A (ja) * 2005-06-23 2007-01-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DE102006028202A1 (de) 2006-06-20 2007-12-27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JP6217075B2 (ja) 2012-11-26 2017-10-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配信方法,配信装置および配信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7407A1 (ja) 2023-07-06
JP7418391B2 (ja) 2024-01-19
JP2023098002A (ja) 2023-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1056B2 (en) Connector
US9124024B2 (en) Connector having inner conductive member
US11411330B2 (en) Connector
US10644447B2 (en) Connector with front retainer
CN110364886B (zh) 连接器以及带连接器的电线
US11296451B2 (en)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terminal-equipped electric wire
CN114079180B (zh) 连接器
CN111628321A (zh) 屏蔽端子及屏蔽连接器
US20030032321A1 (en) Sealed connector
CN112688109A (zh) 嵌合连接器
CN117999710A (zh) 连接器
CN117957721A (zh) 连接器
CN114846698A (zh) 连接器
CN113748575B (zh) 连接器
CN114792908B (zh) 线束
CN114792911B (zh) 线束
CN114792905B (zh) 线束
JP2019186022A (ja) 防水カバ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充電コネクタ
CN218632505U (zh) 具备具有4个端子的连接器部件的连接器
CN114389092B (zh) 连接器
JP5206530B2 (ja) コネクタ
JP2022013178A (ja) コネクタ
CN116888832A (zh) 连接器
CN116420289A (zh) 连接器
CN115483572A (zh) 连接器以及带连接器的电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