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8832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8832A
CN116888832A CN202280016167.XA CN202280016167A CN116888832A CN 116888832 A CN116888832 A CN 116888832A CN 202280016167 A CN202280016167 A CN 202280016167A CN 116888832 A CN116888832 A CN 116888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ide terminal
terminal
housing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61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兼松佑多
椋野润一
卞成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88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8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1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4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under head of screw

Abstract

公开一种连接器,能实现机器侧的结构简化、机器的小型化。连接器(10)与设置于机器的机器侧端子部(14)连接,具备与电线末端连接的连接器侧端子部(28)、和收纳连接器侧端子部(28)的壳体(30),壳体(30)具有:紧固构件收纳部(44),收纳有将连接器侧端子部(28)和机器侧端子部(14)紧固的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54);端子保持部(46),以使连接器侧端子部(28)相对于紧固构件收纳部(44)在第1方向互相重叠的方式保持紧固构件收纳部(44);端子插通部(48),与端子保持部(46)对置,将机器侧端子部(14)以能与连接器侧端子部(28)在第1方向互相重叠的方式插通;开口窗(50),在第1方向与连接器侧端子部(28)对置地配置,使连接器侧端子部(28)露出到外部,一组紧固构件的另一方(56)能插通于开口窗(50);以及盖部(52),覆盖开口窗(50)。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在设置于机器的机器侧端子部连接电线进行布线。该连接器具备连接器主体,在设置于机器的连接器装配部安装所述连接器主体。设置于机器的连接器装配部具有保持机器侧端子部的端子座,在机器侧端子部连接有机器侧的布线。连接器主体具有壳体和连接器侧端子部,连接器侧端子部与收纳于壳体内的电线末端连接。并且,在将连接器主体安装于装配部时,通过内置于连接器装配部的端子座中的紧固构件,保持于端子座的机器侧端子部和收纳于连接器主体的连接器侧端子部相互被紧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60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连接器中,需要将机器的连接器装配部设为特殊的结构,有可能机器侧的结构变得复杂。进一步地,在连接器装配部内置有将机器侧端子部和连接器侧端子部紧固的紧固构件,固有导致机器的大型化、高成本化的问题。
因此,公开一种能实现机器侧的结构简化、机器的小型化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与设置于机器的机器侧端子部连接,所述连接器具备与电线末端连接的连接器侧端子部、和收纳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紧固构件收纳部,收纳有将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和所述机器侧端子部紧固的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端子保持部,以使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相对于所述紧固构件收纳部在第1方向互相重叠的方式保持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端子插通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对置,将所述机器侧端子部以能与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在所述第1方向互相重叠的方式插通于所述端子插通部;开口窗,在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对置地配置,使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露出到外部,所述一组紧固构件的另一方能插通于所述开口窗;以及盖部,覆盖所述开口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能实现机器侧的结构简化、机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2中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3中的VI-VI剖视图。
图7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二次成形品的立体图。
图8是从另一角度示出图7所示的二次成形品的立体图。
图9是图7所示的二次成形品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构成图7所示的二次成形品的一次成形品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另一角度示出图10所示的一次成形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与设置于机器的机器侧端子部连接,所述连接器具备与电线末端连接的连接器侧端子部、和收纳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紧固构件收纳部,收纳有将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和所述机器侧端子部紧固的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端子保持部,以使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相对于所述紧固构件收纳部在第1方向互相重叠的方式保持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端子插通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对置,将所述机器侧端子部以能与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在所述第1方向互相重叠的方式插通于所述端子插通部;开口窗,在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对置地配置,使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露出到外部,所述一组紧固构件的另一方能插通于所述开口窗;以及盖部,覆盖所述开口窗。
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在与机器侧端子部连接的连接器的壳体中设置有紧固构件收纳部,在所述紧固构件收纳部收纳有将连接器侧端子部和机器侧端子部紧固的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并且,通过针对设置于壳体的端子插通部插通机器侧端子部,从而机器侧端子部收纳于壳体,且相对于与紧固构件收纳部在第1方向互相重叠的连接器侧端子部能在相同的第1方向互相重叠。进一步地,设置于壳体的开口窗在第1方向与连接器侧端子部对置地配置。开口窗以与收纳于壳体的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紧固的一组紧固构件的另一方能插通的大小设置。故此,在将连接器安装于机器的状态下,通过从壳体的开口窗将紧固构件的另一方组装于紧固构件的一方,从而能将连接器侧端子部和机器侧端子部牢固地紧固。因此,不必在机器侧内置将连接器侧端子部和机器侧端子部紧固的紧固构件,能实现机器侧的结构简化、机器的小型化。
(2)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具有:与所述电线连接的电线连接部;从所述电线连接部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中间部;以及从所述中间部的末端向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弯折的第1弯折部,所述第1弯折部在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紧固构件收纳部互相重叠。连接器侧端子部具有在第1方向延伸的中间部、和从中间部的末端向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弯折的第1弯折部,第1弯折部与紧固构件收纳部在第1方向互相重叠。由此,能巧妙地利用L字型的连接器侧端子部的内部区域,空间效率良好地将紧固构件收纳部设置于壳体。其结果,连接器的小型化也能一并实现。
(3)优选的是,在上述(2)中,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具有第2弯折部,所述第2弯折部位于所述电线连接部与所述中间部之间,从所述中间部的基端向所述第2方向弯折,所述第2弯折部从所述中间部向与所述第1弯折部相同的一侧突出,所述第2弯折部的突出尺寸小于所述第1弯折部的突出尺寸。在连接器侧端子部的中间部的末端和基端的两侧设置有向相同侧突出的第1弯折部和第2弯折部,第2弯折部的突出尺寸小于第1弯折部的突出尺寸。由此,在第1方向的投影中,能将与电线连接部连接的电线和连接器侧端子部以同心状或接近同心状的状态配置。其结果,不仅能实现紧固构件收纳部的空间效率良好的配置,也能实现电线和连接器侧端子部的空间效率良好的配置,能实现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
(4)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子插通部具有筒状外表面,所述筒状外表面设置于所述机器,插入到配置有所述机器侧端子部的筒状的装配孔,在所述筒状外表面安装有被夹持在所述装配孔与所述筒状外表面之间的环状的密封构件。在机器侧,仅仅设置配置有机器侧端子部的筒状的装配孔即可,能实现机器侧的结构简化。另外,关于机器内部的密封性,也只要将连接器壳体的端子插通部的外表面设为与机器侧的装配孔对应的筒状外表面,并在该外表面安装被夹持在装配孔与端子插通部之间的环状的密封构件即可。故此,用简单的结构也能实现机器侧的防水性的提高。
(5)优选的是,在上述(2)或者(3)中,在所述端子保持部埋设有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所述第1弯折部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外表面露出,具有中空外壳部,所述中空外壳部将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外表面露出的所述第1弯折部从外方包围,所述中空外壳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一体化,所述壳体包括所述中空外壳部。因为连接器侧端子部以埋设状态保持于端子保持部,所以利用端子保持部可稳定地保持连接器侧端子部。另外,因为将在端子保持部的外表面露出的第1弯折部包围中空外壳部与端子保持部一体化,所以与端子保持部和中空外壳部相互形成为分体并组装的情况相比,可抑制水通过构件间的间隙浸入,能提高连接器的防水性。
(6)优选的是,在上述(5)中,在所述壳体中,在所述中空外壳部的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1弯折部对置的第1面设置有所述开口窗,在所述中空外壳部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从与所述中间部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1弯折部对置的第2面设置有所述端子插通部。中空外壳部中的第1面设置有开口窗,并且在中空外壳部中与第1面不同的第2面设置有端子插通部。故此,也能较大地形成一组紧固构件的另一方能插通的开口窗,或者能较小地形成机器侧端子部插通的端子插通部。通过较大地形成开口窗,能提高通过开口窗插通的紧固构件的选择自由度。另外,通过较小地形成端子插通部,能提高端子插通部的刚性,或者能抑制加工费而实现成本降低。
(7)优选的是,在上述(5)或者(6)中,所述紧固构件收纳部相对于从所述端子保持部露出的所述第1弯折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中间部侧,在所述第2方向上在与所述中间部相反的一侧开口。例如,能在以连接器侧端子部被嵌入的状态将紧固构件收纳部及端子保持部成形后,针对紧固构件收纳部从第2方向上的与中间部相反的一侧的开口收纳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由此,例如与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和连接器侧端子部中的第1弯折部以互相重叠的状态被被嵌入而成形紧固构件收纳部及端子保持部的情况相比,能降低树脂进入第1弯折部与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之间而给一组紧固构件的紧固功能带来不良影响的可能。
(8)优选的是,具备覆盖所述壳体的屏蔽壳,所述屏蔽壳具有将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窗在所述第1方向对置的部位贯穿而设置的壳开口部、和能装卸地组装于所述壳开口部的壳盖部。屏蔽壳具有在第1方向与壳体的开口窗对应的壳开口部、和能装卸地组装于壳开口部的壳盖部。故此,即使是具备屏蔽壳的情况,也能适时进行从外部使用紧固构件将连接器侧端子部和机器侧端子部紧固。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形。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至图11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进行说明。连接器10装配于逆变器等机器的装配部11,后述的连接器侧端子部28与设置于机器的端子座12中的机器侧端子部14电连接。在机器侧端子部14的末端部形成有用于与后述的连接器侧端子部28紧固的插通孔15。此外,连接器10能以任意的朝向配置,但是在以下说明中,上方是指图2中的上方,下方是指图2中的下方,左方是指图2中的左方,右方是指图2中的右方,前方是指图3中的左方,后方是指图3中的右方。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上下方向称为第1方向,将作为与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前后方向称为第2方向。进一步地,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标注附图标记,对其他构件省略附图标记。
具有机器侧端子部14的逆变器等机器侧的结构并不被限定,但是在实施方式1中,在机器中的装配部11设置有朝向外部突出的筒状的装配孔18。该装配孔18具有与后述的端子插通部48对应的大致长圆形状的外形。并且,在装配孔18,以在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有内孔20,机器侧端子部14通过该内孔20从机器的内部(图3中的左方)朝向机器的外部(图3中的右方)突出地配置。特别是,在实施方式1中设置有一对机器侧端子部14、14,其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对置。这些机器侧端子部14、14分别由设置于机器的端子座12保持。从装配部11朝向机器的外部突出一对腿部22、22,在各腿部22的突出末端形成有螺栓插通孔24。此外,在图1至图6中,将机器中的装配部11省略地表示为大致平板状。
<连接器10>
连接器10具备与电线26的末端连接的连接器侧端子部28、和收纳连接器侧端子部28的壳体30。在实施方式1中,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电线26、26在左右方向相互分离地设置,在各电线26的末端分别连接有连接器侧端子部28。各电线26分别是包覆电线,芯线32被绝缘包覆部34包覆。并且,在各电线26的端部,绝缘包覆部34被剥离而露出芯线32,通过露出的芯线32利用压接等方式固定于连接器侧端子部28的一方端部(下端部),从而连接器侧端子部28与各电线26的末端电连接。此外,各电线26的末端和连接器侧端子部28的固定方式并不被限定,在图5、6中,将各电线26的末端和连接器侧端子部28仅以邻接的状态示出。
<连接器侧端子部28>
各连接器侧端子部28例如通过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母线等形成,通过将具有大致固定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尺寸)的金属板材折弯成预定形状而形成。各连接器侧端子部28具有与各电线26连接的电线连接部36、从电线连接部36向作为第1方向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中间部38、以及从中间部38的末端向作为第2方向的前后方向弯折的第1弯折部40。在实施方式1中,中间部38相对于具有预定的上下方向尺寸的电线连接部36向上方延伸,第1弯折部40从作为中间部38的末端的上端向前方突出地延伸。
在第1弯折部40的中央部分,在板厚方向(上下方向)贯穿地形成有用于与机器侧端子部14紧固的插通孔41。另外,在中间部38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形成有在板厚方向(前后方向)贯穿的贯穿孔42。由此,在后述的端子保持部46成形时,构成端子保持部46的树脂材料能通过贯穿孔42从隔着中间部38的一方向另一方流动。
另外,各连接器侧端子部28具有第2弯折部43,第2弯折部43位于电线连接部36与中间部38之间,从作为中间部38的基端的下端向第2方向弯折。各第2弯折部43从中间部38向作为与第1弯折部40相同的一侧的前方突出地延伸。并且,第2弯折部43在作为突出末端的前端与电线连接部36连接。第1弯折部40及第2弯折部43分别具有预定的前后方向尺寸,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5所示,第2弯折部43的从中间部38算起的突出尺寸A小于第1弯折部40的从中间部38算起的突出尺寸B。
<壳体30>
以下,首先简单地说明壳体30的结构。壳体30具备:紧固构件收纳部44,收纳有将连接器侧端子部28和机器侧端子部14紧固的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和端子保持部46,以相对于紧固构件收纳部44在第1方向(上下方向)上互相重叠的方式保持连接器侧端子部28。另外,壳体30具备端子插通部48,端子插通部48与端子保持部46对置,并且将机器侧端子部14以能与连接器侧端子部28在第1方向(上下方向)互相重叠的方式插通于端子插通部48。进一步地,壳体30具备:开口窗50,在第1方向(上下方向)上与连接器侧端子部28对置地配置,并且使连接器侧端子部28露出到外部,一组紧固构件的另一方能插通于开口窗50;和盖部52,覆盖开口窗50。
在实施方式1中,一组紧固构件是螺母54及螺栓56。并且,作为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的螺母54收纳于紧固构件收纳部44,并且作为一组紧固构件的另一方的螺栓56能从开口窗50插通。
壳体30在整体上通过合成树脂形成。也如图7至图9所示,壳体30是具有内部空间的中空形状,具备中空外壳部58。并且,中空外壳部58的成为第1面的上表面遍及大致整个面开口,形成有前述的开口窗50。在开口窗50的开口周缘部,在中空外壳部58的外周面中的左右方向两侧设置有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的盖部用卡合突出部59a。另外,在中空外壳部58的下方部分,在外周面中的左右方向两侧设置有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的壳用卡合突出部59b。
在中空外壳部58的成为第2面的前表面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前述的端子插通部48。端子插通部48是具有筒状外表面60的大致筒状,是与装配部11的装配孔18大致对应的长圆形状。在实施方式1中,遍及端子插通部48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大致全长设置有筒状外表面60。并且,在端子插通部48的筒状外表面60遍及周向全周形成有向外周侧开口的凹槽62。在该凹槽62中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环状的密封构件64。如后所述,在将连接器10装配于机器的装配部11时,在装配孔18中插入具有筒状外表面60的端子插通部48。由此,密封构件64以压缩状态夹持在装配孔18的内周面与端子插通部48的筒状外表面60之间,装配孔18与端子插通部48之间液密地被密封。
中空外壳部58的内部空间中的下方被端子保持部46封闭,端子保持部46对电线26及与电线26连接的连接器侧端子部28进行保持。电线26中与和连接器侧端子部28连接侧相反的一侧从端子保持部46的下方端部突出地延伸出。在壳体30中的对这些电线26及连接器侧端子部28进行保持的部分(端子保持部46)的外周面遍及周向全周形成有向外周侧开口的凹槽66。在该凹槽66中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环状的密封构件68。并且,如后所述,在大致筒状的后述的屏蔽壳106中的电线侧固定部132外插安装于壳体30的下端部分时,密封构件68被压缩,壳体30与电线侧固定部132之间液密地被密封。
另外,在壳体30的下方部分的后表面设置有大致圆形的收纳凹部70。在收纳凹部70收纳有螺母72,并根据需要被固定。
<盖部52>
在壳体30中,将成为内部空间的上方开口部的开口窗50覆盖的盖部52具备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底板部80。在底板部80的外周部分遍及周向全周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周壁82,并且在周壁82的下方端部遍及周向全周设置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外周突出部84。由此,在底板部80的外周端部与外周突出部84的上下方向间遍及周向全周形成有向外周侧开口的周槽86。在该周槽86中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环状的O形密封圈88。另外,在底板部80的外周端部中的左右方向两侧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卡合框体90。进一步地,在底板部80的上表面中,在左右方向两侧及前后方向两侧分别以预定的长度尺寸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定位突出部92。
并且,在底板部80的中央部分,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有大致筒状的收纳筒部94。在收纳筒部94收纳有螺母96,并根据需要被固定。
这样的壳体30的制造方法并不被限定,但是在实施方式1中,首先,形成图10及图11所示的一次成形品98。然后,形成图7至图9所示的二次成形品100,将二次成形品100中的上方的开口窗50用盖部52覆盖,从而形成壳体30。以下,对构成壳体30的一次成形品98及二次成形品100的结构详细地说明。
<一次成形品98>
图10及图11所示的一次成形品98通过以在成形用的腔的内部设置(嵌入)各电线26及与各电线26的末端连接的连接器侧端子部28的状态填充树脂材料进行成形,从而形成为具备各电线26及连接器侧端子部28的一体成形品。构成该一次成形品98的合成树脂是对各电线26及连接器侧端子部28进行保持的端子保持部46。
该端子保持部46覆盖固装电线26中的连接连接器侧端子部28侧的端部、连接器侧端子部28中的电线连接部36、第2弯折部43及中间部38的大致整体。即,在端子保持部46埋设有连接器侧端子部28,连接器侧端子部28中的第1弯折部40和中间部38的上端部在端子保持部46的外表面露出。此外,在中间部38形成有在板厚方向(前后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42。由此,构成端子保持部46的树脂能通过贯穿孔42向隔着中间部38的内外流动,并且连接器侧端子部28由进入贯穿孔42内的树脂更牢固地保持于端子保持部46。
在该一次成形品98设置有紧固构件收纳部44,在紧固构件收纳部44收纳作为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的螺母54。在实施方式1中,紧固构件收纳部44在第1方向(上下方向)与第1弯折部40互相重叠地形成。具体而言,紧固构件收纳部44相对于第1弯折部40配置于成为中间部38侧的下方。即,在端子保持部46的上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设置有一对凹部,所述凹部在上方及前方开口,具有大致矩形截面,该凹部的上方开口部被各连接器侧端子部28中的第1弯折部40覆盖。由此,在前方开口的紧固构件收纳部44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设置有一对。因此,各紧固构件收纳部44在第2方向(前后方向)上在与中间部38成为反侧的前方开口(参照图11)。
此外,在各紧固构件收纳部44的内表面中的左右方向两侧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地设置有向左右方向内方突出的压接肋102。在实施方式1中,在紧固构件收纳部44的左右方向一方的内表面中,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离地设置有一对压接肋102、102,在各紧固构件收纳部44各自中设置有共计四个压接肋102。
另外,在一次成形品98中的端子保持部46的前端面,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形成有在前方开口的一对收纳槽部104、104。各收纳槽部104在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各收纳槽部104的上端部在各紧固构件收纳部44的下端开口而相互连通。各收纳槽部104具有预定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尺寸)和深度尺寸(前后方向尺寸)。具体而言,各收纳槽部104的宽度尺寸比螺栓56的轴部56a的外径尺寸稍大,并且各收纳槽部104的深度尺寸设定成:各收纳槽部104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中与第1弯折部40中的插通孔41重叠。
作为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的螺母54相对于上述的一次成形品98中的各紧固构件收纳部44从前方以压入状态收纳。此时,通过各紧固构件收纳部44中的压接肋102的突出末端相对于螺母54的左右方向外表面稍微被压扁,从而可防止各紧固构件收纳部44内的螺母54晃动。在螺母54收纳于各紧固构件收纳部44的状态下,连接器侧端子部28中的第1弯折部40和螺母54在上下方向上以微小的间隙对置。
<二次成形品100>
并且,通过以在二次成形品100的成形用的腔的内部设置(嵌入)组装有各螺母54的一次成形品98的状态填充树脂材料进行成形,从而图7至图9所示的二次成形品100形成为具备一次成形品98及各螺母54的一体成形品。在二次成形品100中,设置有将在端子保持部46的外表面露出的连接器侧端子部28中的第1弯折部40和中间部38的上端部从外方包围的中空外壳部58,中空外壳部58与端子保持部46一体化(参照图5)。此外,构成端子保持部46的合成树脂和构成中空外壳部58的合成树脂既可以相互相同,也可以不同。构成端子保持部46的合成树脂和构成中空外壳部58的合成树脂能够根据所要求的特性等适当选择。
该二次成形品100中的中空外壳部58的上端位于比一次成形品98的上端靠上方,作为中空外壳部58的上方开口部的开口窗50与作为一次成形品98的上端的第1弯折部40在上下方向上对置。换言之,连接器侧端子部28中的第1弯折部40通过开口窗50露出到外部。另外,从中空外壳部58中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端子插通部48位于第1弯折部40的前方,端子插通部48在第2方向(前后方向)上从与中间部38相反的一侧与第1弯折部40对置。因此,连接器侧端子部28中的第1弯折部40通过端子插通部48露出到外部。
特别是,在实施方式1中,与第1弯折部40的下方互相重叠的螺母54通过端子插通部48局部地露出到外部。总之,螺母54的下端位于比端子插通部48中的下方的内表面靠下方。进一步地,中空外壳部58将一次成形品98(端子保持部46)的下方部分局部地覆盖,在中空外壳部58的下端形成有收纳密封构件68的凹槽66。
在这样形成的二次成形品100的开口窗50组装有盖部52。即,盖部52的底板部80中的外周端部与开口窗50的开口周缘部在上下方向上互相重叠,盖部用卡合突出部59a卡止于卡合框体90。由此,开口窗50被盖部52覆盖而构成壳体30。通过这样将盖部52组装于开口窗50,从而设置于盖部52的O形密封圈88在周壁82与中空外壳部58的上端部的径向之间被压缩,二次成形品100与盖部52之间的间隙液密地被密封。
<屏蔽壳106>
如图1至图6所示,连接器10具备覆盖壳体30的屏蔽壳106。屏蔽壳106通过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具体而言,屏蔽壳106具有箱体侧固定部107,箱体侧固定部107将壳体30中在内部具有空间的中空外壳部58从后方覆盖。箱体侧固定部107具备:相互分离地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壁部108、108;和连结壁部110,将这一对侧壁部108、108在后方相互连结。在连结壁部110的下端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连接部112,在连接部112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在板厚方向(前后方向)上贯穿的螺栓插通孔114。在箱体侧固定部107的上部,形成有将与壳体30中的开口窗50在第1方向(上下方向)对置的部位在上下方向贯穿的壳开口部116。在实施方式1中,在箱体侧固定部107的上侧的壁部的大致整体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贯穿的壳开口部116。
在各侧壁部108的上端部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装配片118,在装配片118的突出末端部(前端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螺栓插通孔120。在各侧壁部108的下方部分形成有在板厚方向(左右方向)上贯穿的卡合孔122。此外,在壳开口部116中,前后方向中间部分的开口宽度尺寸(左右方向宽度尺寸)变大。故此,如后所述,即使是箱体侧固定部107固定于二次成形品100的状态,也能通过壳开口部116在二次成形品100的开口窗50组装盖部52。
屏蔽壳106具有能装卸地组装于壳开口部116的壳盖部124。壳盖部124为在下方开口的大致箱状,具备大致矩形状的上底壁部126、和从上底壁部126的外周缘部向下方突出的周壁部128。在上底壁部126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螺栓插通孔130。
进一步地,屏蔽壳106具有大致筒状的电线侧固定部132,电线侧固定部132外插安装于壳体30的下方部分(是对电线26及连接器侧端子部28进行保持的部分,是端子保持部46)。从端子保持部46向下方突出的各电线26通过电线侧固定部132的下方开口部突出到比电线侧固定部132靠下方。在电线侧固定部132的后方部分形成有在板厚方向(前后方向)上贯穿的螺栓插通孔134。
另外,电线侧固定部132的下方部分与上方部分相比为小径,在该小径部分外插安装有金属制的敛紧带136。即,在电线侧固定部132的下方部分外插有例如由金属制细线等构成的未图示的编织体,从该编织体的外侧安装敛紧带136而将编织体固定于电线侧固定部132。由此,从电线侧固定部132向下方突出的各电线26被编织体覆盖,通过将该编织体接地,从而能对各电线26进行电磁屏蔽。
<连接器10的组装及连接器10向装配部11的装配>
以下,说明连接器10的组装方法及将连接器10向机器中的装配部11装配的方法。此外,以下说明的连接器10的组装方法、连接器10向装配部11的装配方法只不过是例示,并不被限定。
首先,准备二次成形品100,在各凹槽62、66中安装密封构件64、68。并且,将二次成形品100的端子插通部48插入到作为对方的机器的装配部11中的装配孔18。由此,将通过装配孔18从机器的内部向外部突出的机器侧端子部14通过端子插通部48插入到二次成形品100的内部空间,使其相对于连接器侧端子部28中的第1弯折部40从上方互相重叠。此外,端子插通部48向装配孔18的插入通过装配孔18的突出末端抵接于二次成形品100而被限制,从而被限制进一步的插入。并且,在这样插入到端子插通部48向装配孔18的插入被限制为止的状态下,机器侧端子部14中的插通孔15和第1弯折部40中的插通孔41在第1方向(上下方向)上相互对位。
接着,针对相互对位的两插通孔15、41插通各螺栓56并紧固于螺母54。贯穿各螺母54的螺栓56的轴部56a收纳于位于螺母54下方的收纳槽部104。由此,将机器侧端子部14和连接器侧端子部28以互相重叠的状态固定。然后,将盖部52组装固定于二次成形品100中的开口窗50。
接着,从二次成形品100的下方外插组装电线侧固定部132及敛紧带136。另外,使箱体侧固定部107从二次成形品100的后方接近,使各壳用卡合突出部59b卡合于箱体侧固定部107的各卡合孔122。由此,使螺母72的内孔、电线侧固定部132的螺栓插通孔134以及连接部112的螺栓插通孔114在前后方向对位。通过针对这些螺栓插通孔134、114从后方插通螺栓138并紧固于螺母72,从而将箱体侧固定部107及电线侧固定部132固定于二次成形品100。进一步地,使壳盖部124相对于盖部52从上方互相重叠。通过盖部52的各定位突出部92相对于壳盖部124的周壁部128从内侧抵接,从而盖部52和壳盖部124简易地被定位。由此,通过使盖部52的螺母96的内孔和壳盖部124的螺栓插通孔130在上下方向对位,从上方插通螺栓140并紧固于螺母96,从而将壳盖部124固定于盖部52。其结果,连接器10完成。
进一步地,使箱体侧固定部107的各装配片118从上方与装配部11中的各腿部22互相重叠,使两螺栓插通孔24、120相互对位。并且,在这些螺栓插通孔24、120中插通螺栓142并紧固。由此,将连接器10装配于机器中的装配部11。
此外,针对二次成形品100组装箱体侧固定部107、电线侧固定部132、盖部52、壳盖部124的顺序等并不被限定,也可以在将箱体侧固定部107及电线侧固定部132组装于二次成形品100后组装盖部52及壳盖部124。另外,在维护等时,在将螺栓56和螺母54的紧固解除时,即使是将箱体侧固定部107固定于二次成形品100的状态,也能够通过壳开口部116拆卸壳盖部124及盖部52。由此,能通过开口窗50解除螺栓56和螺母54的紧固。
根据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在壳体30的内部收纳配置有作为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的螺母54和作为一组紧固构件的另一方的螺栓56双方。并且,因为机器侧端子部14和连接器侧端子部28被这些螺栓56和螺母54紧固,所以能将机器侧端子部14和连接器侧端子部28牢固地连接。另外,因为一组紧固构件(螺栓56及螺母54)双方设置于连接器10,所以例如不会将一组紧固构件的任一个设置于机器侧,能简化机器侧的结构或者实现机器的小型化。特别是,螺母54与机器侧端子部14、连接器侧端子部28形成为分体。故此,能避免对机器侧端子部14、连接器侧端子部28进行特别的加工,并且能以充分的紧固长度使螺栓56和螺母54紧固。
连接器侧端子部28具备第1弯折部40和相对于第1弯折部40弯折的中间部38,在这些配置成大致L字状的第1弯折部40和中间部38的内部空间设置有紧固构件收纳部44,收纳有螺母54。故此,能在连接器侧端子部28的内部空间中巧妙地配置螺母54,能实现连接器10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连接器侧端子部28具备第2弯折部43,在被第1弯折部40、中间部38以及第2弯折部43包围的区域中不仅收纳螺母54,也收纳有插通于螺母54的螺栓56的轴部56a。由此,可实现进一步的结构简化、连接器10的小型化。特别是,与从中间部38算起的第1弯折部40的突出尺寸B相比,从中间部38算起的第2弯折部43的突出尺寸A减小。由此,也如图5所示,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中,插通于第1弯折部40的螺栓56和位于第2弯折部43的突出末端下方的电线26大致重叠。其结果,能将连接器10的前后方向尺寸(图5中的左右方向尺寸)抑制得小,可实现连接器10的进一步小型化。
在机器侧的装配部11设置有装配孔18,在将连接器10装配于机器侧的装配部11时,连接器10的端子插通部48插入到装配孔18。并且,在端子插通部48外插安装有密封构件64,在端子插通部48向装配孔18插入时,密封构件64被压缩。由此,可确保连接器10和机器的装配部分的防水性。
在实施方式1中,在制造壳体30时,形成具备电线26及连接器侧端子部28的一次成形品98,在将螺母54组装于一次成形品98后形成二次成形品100。这样,通过分多次进行成形,也能容易形成较复杂结构的壳体30。特别是,因为在二次成形品100中端子保持部46和中空外壳部58相互一体化,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水通过端子保持部46与中空外壳部58之间的间隙浸入。
在中空外壳部58的成为第1面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口窗50,并且在中空外壳部58的成为第2面的前表面设置有端子插通部48。这样,开口窗50和端子插通部48分别设置于中空外壳部58中的各自不同的面,所以例如能较大地形成开口窗50或者较小地形成端子插通部48。通过较大地形成开口窗50,能提高通过开口窗50插通的一组紧固构件的另一方(在实施方式1中为螺栓56)的选择自由度。另外,通过较小地形成端子插通部48,能提高端子插通部48的刚性,或者能将用于在中空外壳部58形成端子插通部48的加工费抑制得小。除此之外,也能减小装配孔18,所以能提高装配孔18的刚性,或者也能将用于在装配部11形成装配孔18的加工费抑制得小。
在一次成形品98中,紧固构件收纳部44在第2方向上在与中间部38相反的一侧(前方)开口,针对一次成形品98从前方组装螺母54。由此,例如与在一次成形品成形时,在成形用的腔内除了电线26及连接器侧端子部28之外还设置(嵌入)螺母54进行成形的情况相比,可降低树脂进入连接器侧端子部28与螺母54之间的可能。其结果,可降低由于进入连接器侧端子部28与螺母54之间的树脂而给螺栓56和螺母54的紧固带来不良影响的可能,能将螺栓56和螺母54更加可靠地紧固。
连接器10具备覆盖壳体30的屏蔽壳106。屏蔽壳106具备相互连结的箱体侧固定部107和电线侧固定部132,例如能在电线侧固定部132电连接将各电线26从外侧覆盖的金属制的编织线。由此,能利用箱体侧固定部107、电线侧固定部132、编织线等对各电线26、连接器侧端子部28等进行电磁屏蔽。另外,在箱体侧固定部107的壳开口部116能装卸地组装有壳盖部124。故此,即使是在二次成形品100组装有箱体侧固定部107的状态,也能将壳盖部124及盖部52拆卸,能解除螺栓56和螺母54的紧固。
<变形例>
以上,作为本公开的具体例,对实施方式1进行了详述,但是本公开不被该具体的记载所限定。能达到本公开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进等包含于本公开。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包含于本公开的技术范围。
(1)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壳体30通过在将螺母54组装于一次成形品98后形成二次成形品100,并将盖部52组装于二次成形品100而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通过较大地形成端子插通部,也能在壳体成形后通过端子插通部针对紧固构件收纳部从前方组装螺母。在该情况下,端子保持部和中空外壳部也可以如所述实施方式那样各自分开地成形,但是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形来形成。这样,通过增大端子插通部,并将螺母通过端子插通部从前方组装,从而能实现壳体制造的容易化。或者,也可以为,在成形用的腔内不仅设置(嵌入)电线及连接器侧端子部,也设置(嵌入)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为螺母54)来成形端子保持部。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端子保持部和中空外壳部依次成形地形成,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形来形成。
(2)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组紧固构件例示了螺栓56及螺母54,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即使是采用螺栓和螺母的情况,也不限定于在紧固构件收纳部收纳螺母,并通过开口窗插通螺栓的方式。例如,在紧固构件收纳部配置作为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的螺栓的头部,使螺栓的轴部通过设置于连接器侧端子部的第1弯折部的插通部向上方突出,并且在机器侧端子部的末端部设置以能插入螺栓的轴部的方式向外方开口的凹部。通过将这样的连接器装配于机器的装配部,从而在机器侧端子部的凹部插入向上方突出的螺栓的轴部,并且从开口窗插入作为一组紧固构件的另一方的螺母并紧固于螺栓。由此,机器侧端子部和连接器侧端子部互相重叠地被紧固,能够发挥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0 连接器
11 装配部
12 端子座
14 机器侧端子部
15 插通孔
18 装配孔
20 内孔
22 腿部
24 螺栓插通孔
26 电线
28 连接器侧端子部
30 壳体
32 芯线
34 绝缘包覆部
36 电线连接部
38 中间部
40 第1弯折部
41 插通孔
42 贯穿孔
43 第2弯折部
44 紧固构件收纳部
46 端子保持部
48 端子插通部
50 开口窗
52 盖部
54 螺母(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
56 螺栓(一组紧固构件的另一方)
56a 轴部
58 中空外壳部
59a 盖部用卡合突出部
59b 壳用卡合突出部
60 筒状外表面
62 凹槽
64 密封构件
66 凹槽
68 密封构件
70 收纳凹部
72 螺母
80 底板部
82 周壁
84 外周突出部
86 周槽
88 O形密封圈
90 卡合框体
92 定位突出部
94 收纳筒部
96 螺母
98 一次成形品
100 二次成形品
102 压接肋
104 收纳槽部
106 屏蔽壳
107 箱体侧固定部
108 侧壁部
110 连结壁部
112 连接部
114 螺栓插通孔
116 壳开口部
118 装配片
120 螺栓插通孔
122 卡合孔
124 壳盖部
126 上底壁部
128 周壁部
130 螺栓插通孔
132 电线侧固定部
134 螺栓插通孔
136 敛紧带
138、140、142 螺栓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与设置于机器的机器侧端子部连接,
具备:
与电线末端连接的连接器侧端子部;和
收纳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的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
紧固构件收纳部,收纳有将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和所述机器侧端子部紧固的一组紧固构件的一方;
端子保持部,以使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相对于所述紧固构件收纳部在第1方向互相重叠的方式保持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
端子插通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对置,将所述机器侧端子部以能与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在所述第1方向互相重叠的方式插通于所述端子插通部;
开口窗,在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对置地配置,使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露出到外部,所述一组紧固构件的另一方能插通于所述开口窗;以及
盖部,覆盖所述开口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具有:与所述电线连接的电线连接部;从所述电线连接部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中间部;以及从所述中间部的末端向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弯折的第1弯折部,
所述第1弯折部在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紧固构件收纳部互相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具有第2弯折部,所述第2弯折部位于所述电线连接部与所述中间部之间,从所述中间部的基端向所述第2方向弯折,
所述第2弯折部从所述中间部向与所述第1弯折部相同的一侧突出,所述第2弯折部的突出尺寸小于所述第1弯折部的突出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子插通部具有筒状外表面,所述筒状外表面设置于所述机器,插入到配置有所述机器侧端子部的筒状的装配孔,
在所述筒状外表面安装有被夹持在所述装配孔与所述筒状外表面之间的环状的密封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端子保持部埋设有所述连接器侧端子部,所述第1弯折部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外表面露出,
具有中空外壳部,所述中空外壳部将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外表面露出的所述第1弯折部从外方包围,所述中空外壳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一体化,所述壳体包括所述中空外壳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中,在所述中空外壳部的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1弯折部对置的第1面设置有所述开口窗,在所述中空外壳部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从与所述中间部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1弯折部对置的第2面设置有所述端子插通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紧固构件收纳部相对于从所述端子保持部露出的所述第1弯折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中间部侧,在所述第2方向上在与所述中间部相反的一侧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具备覆盖所述壳体的屏蔽壳,
所述屏蔽壳具有将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窗在所述第1方向对置的部位贯穿而设置的壳开口部、和能装卸地组装于所述壳开口部的壳盖部。
CN202280016167.XA 2021-03-17 2022-03-08 连接器 Pending CN1168888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3144 2021-03-17
JP2021043144A JP2022142890A (ja) 2021-03-17 2021-03-17 コネクタ
PCT/JP2022/009874 WO2022196423A1 (ja) 2021-03-17 2022-03-08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8832A true CN116888832A (zh) 2023-10-13

Family

ID=83320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6167.XA Pending CN116888832A (zh) 2021-03-17 2022-03-08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42890A (zh)
CN (1) CN116888832A (zh)
WO (1) WO202219642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9641B2 (ja) * 1996-12-24 2002-11-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3843074B2 (ja) * 2003-03-12 2006-11-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CN102474015B (zh) * 2009-12-10 2014-07-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JP5524687B2 (ja) * 2010-04-13 2014-06-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2124801A1 (ja) * 2011-03-17 2012-09-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6423A1 (ja) 2022-09-22
JP2022142890A (ja) 202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10975B1 (en) Unit comprising a wire fixing memb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US9124024B2 (en) Connector having inner conductive member
US9455525B2 (en) Connector with flexible conductive member to isolate terminal from vibrations in a wire
US705991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holder
JP5512365B2 (ja)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KR101759529B1 (ko) 고접압 커넥터
WO2021145198A1 (ja) 電磁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5585106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7347730B2 (en) Grommet
JP2012003882A (ja) コネクタ
JP2007103044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5170013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5278078B2 (ja) コネクタ
JP4491294B2 (ja) 機器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0021846B (zh) 屏蔽连接器以及线束
US20220416478A1 (en) Shielded connector
CN116888832A (zh) 连接器
JP2011060426A (ja) コネクタ
JP3846848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16097527A (zh) 连接器
JP5206530B2 (ja) コネクタ
JP3947094B2 (ja) 機器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4792905B (zh) 线束
WO2023248796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構成体
WO2023127408A1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