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9017A - 椅子 - Google Patents

椅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9017A
CN117999017A CN202280062725.6A CN202280062725A CN117999017A CN 117999017 A CN117999017 A CN 117999017A CN 202280062725 A CN202280062725 A CN 202280062725A CN 117999017 A CN117999017 A CN 117999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shaft
adjustment
chai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27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益永浩
石丸俊介
井泽晶一
户塚新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amu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kamu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amura Corp filed Critical Okamu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99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9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0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 A47C1/02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 A47C1/024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the back-rest, or the back-rest and seat unit, having adjustable and lockable inclin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00Chair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Chairs or stools with rotatable or vertically-adjustable seats
    • A47C3/02Rocking chairs
    • A47C3/025Rocking chairs with seat, or seat and back-rest unit elastically or pivotally mounted in a rigid base frame
    • A47C3/026Rocking chairs with seat, or seat and back-rest unit elastically or pivotally mounted in a rigid base frame with central column, e.g. rocking office chairs; Tilting cha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A47C7/44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with elastically-mounted back-rest or backrest-seat unit in the base fram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该椅子(1)具备:支撑结构体(41);靠背(20),其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绕沿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宽度方向的轴线进行旋转,并能够从初始状态进行位移而成为向后方倾动的倾动状态;施力部(60),其对对处于所述倾动状态的所述靠背向恢复所述初始状态的方向施力;调整部(70),其调整所述施力部的作用力;以及操作部(80),其连结于所述调整部,使所述调整部动作,所述施力部设置于所述靠背、或者所述支撑结构体,所述调整部设置于所述靠背,所述操作部比所述轴线靠向后方,且配置于所述靠背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方向侧。

Description

椅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椅子。
本申请基于2021年9月24日在日本提出专利申请的特愿2021-155841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椅子,其作为办公用等用途的椅子,具备:靠背,其相对于支撑结构体被支撑为能够绕沿支撑结构体的宽度方向的轴进行旋转;以及施力单元,其对该靠背向恢复初始状态的方向施力。
关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椅子,靠背以可倾动的方式支撑于支撑结构体,并在比靠背的相对于支撑结构体的靠背部位靠向后方的位置配置有施力单元。此外,专利文献1记载有如下结构:施力单元的下端部在支撑结构体的内侧被限制了向下方的移动,上端部以能够向下方移动的状态且以轴线方向沿上下方向的状态比靠背靠向后方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149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关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椅子,施力单元被倾动的靠背推压而动作,蓄积作为向初始状态的恢复力的作用力。此外,由于将施力单元整体地比靠背的旋转支撑部位靠向后方设置,从而导致对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进行调整的操作单元也配置于椅子的座的下表面后部。因此,与在通常的落座状态下落座者垂手的位置相比,需要将手伸向更下方才能够触及操作单元,因此操作性存在问题而需要改善。
为此,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提供一种椅子,能够提高对倾动的靠背的恢复力进行调整的操作性。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式。
即,关于本发明一方式的椅子,具备:支撑结构体;靠背,其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绕沿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宽度方向的轴线进行旋转,并能够从初始状态进行位移而成为向后方倾动的倾动状态;施力部,其对处于所述倾动状态的所述靠背向恢复所述初始状态的方向施力;调整部,其调整所述施力部的作用力;以及操作部,其连结于所述调整部,使所述调整部动作,所述施力部设置于所述靠背、或者所述支撑结构体,所述调整部设置于所述靠背,所述操作部比所述轴线靠向后方,且配置于所述靠背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方向侧。
关于这样构成的上述一方式的椅子,施力部设置于靠背、或者支撑结构体,调整部设置于靠背,并且操作部比将靠背可旋转地支撑的轴线靠向后方,且配置于靠背的宽度方向的一方向侧。即,能够将调整部设置于靠背,并将操作部配置于靠背的宽度方向外侧。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将操作部配置于椅子的后方的位置,且配置于椅子的上方的靠背的部位。因此,落座者在通常的落座状态下只要垂手就能够容易地触及操作部,能够使对倾动的靠背的恢复力进行调整的操作性良好。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上述一方式的椅子,可以是,所述靠背具备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分离的一对侧壁,所述调整部配置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所述操作部具备:操作轴,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向外方突出,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部分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连结于所述调整部;以及操作杆,其设置于所述操作轴的所述外侧端部。
关于这样构成的椅子,能够将调整部配置于与在靠背的一对侧壁之间设置的操作部接近的位置。即,能够使操作部的操作轴与调整部的连结部成为简单的结构。这样,在本发明中,虽然在支撑结构体的上部配置施力部,但是能够不使用支撑结构体的上方的空间,并使用一对侧壁之间的空间,有余裕地配置调整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能够利用一对侧壁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遮蔽调整部,因此能够防止外观风格受损。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上述一方式的椅子,可以是,所述调整部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方。
关于这样构成的椅子,能够使用支撑结构体的上方的空间,有余裕地配置调整部。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支撑结构体从下方遮蔽调整部,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外观风格受损。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上述一方式的椅子,可以是,所述调整部具备:作用于所述施力部的作用部件、和将该作用部件可动地支撑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固定于所述靠背。
关于这样构成的椅子,由于调整部具有作用部件和支撑部件,因此能够通过将支撑部件以不动的状态固定于靠背,从而使作用部件相对于靠背的移动稳定。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上述一方式的椅子,可以是,所述作用部件具备:作用轴,其支撑所述施力部;以及调整轴,其轴向从上方来看配置于前后方向,能够使所述作用轴沿所述轴向移动,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作用轴沿所述调整轴进行位移。
关于这样构成的椅子,通过落座者操作操作部,从而能够使作用轴沿调整轴进行位移并移动到期望的位置。由此,变更与作用轴连结的施力部的位置,因此能够对应于作用轴的位置、即施力部的位置来调整施力部的作用力。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上述一方式的椅子,可以是,所述施力部具有弹簧,该弹簧对处于所述倾动状态的所述靠背,向恢复所述初始状态的方向施力。关于这样构成的椅子,能够使对靠背向恢复初始状态的方向施力的结构,成为使用弹簧而不用其他动力的简单结构。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上述一方式的椅子,可以是,所述施力部是压缩螺旋弹簧,其在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方,向前后方向施力,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后端部靠近所述靠背,并连结于所述调整部。
关于这样构成的椅子,能够将作为施力部的压缩螺旋弹簧以朝向横向(前后方向)的状态收纳于支撑结构体的上方。并且,能够使压缩螺旋弹簧的后端部靠近靠背并连结于调整部,并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连结调整部与操作部。这样,在本发明中,能够使调整部和操作部配置于椅子的后方,因此能够将操作部配置于落座者更容易触及的位置。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上述一方式的椅子,在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部,将对座进行支承的座支承部件以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前端部固定于所述座支承部件的前部,当所述靠背朝向所述倾动状态进行位移时,所述座支承部件向后方移动,从前方压缩所述压缩螺旋弹簧。
关于这样构成的椅子,当靠背倾动时,座支承部件也向后方移动,因此会由于该座支承部件向后方的移动,对压缩螺旋弹簧施加从前方压缩的作用力。因此,在本发明中,当靠背为倾动状态时,压缩螺旋弹簧被从靠背和座支承部件双方施力而压缩,因此能够增大作用力。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椅子,能够提高对倾动的靠背的恢复力进行调整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后方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从椅子取下了张设材料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表示椅子的施力部、调整部及操作部的结构的局部分解侧视图。
图5是取下了图4所示后部罩壳的侧视图。
图6是从图5所示斜前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对于图6所示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从斜后方观察调整部和操作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调整部和操作部的主要部位的纵向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使图8所示的椅子倾动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当使作用轴向调整轴的上方移动时的、使椅子倾动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椅子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以正规姿势落座于后述的座17的落座者朝前的方向称为“前方”,并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方”。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的朝向是指:与落座者以正规姿势落座于座17时的、以落座者为中心的朝向一致的朝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此时的左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此外,在一部分图中记载有:指示前方的箭头FR、指示上方的箭头UP、以及指示左方的箭头LH。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具备:腿部10,其设置于地面F上;箱状的支座40,其设置于腿部10的上部;座17,其安装于支座40的上部;靠背20,其安装于支座40的后部,对落座者的背部进行支撑;以及扶手19,其从座17的下部侧的左右方向两侧向座17的上方侧延伸,载置落座者的肘臂腕。
腿部10具有:带脚轮11a的分支腿11、以及从分支腿11的中央部立起的腿柱12,腿柱12内置作为升降机构的气压弹簧(未图示)。腿柱12具有外筒13和内筒14。外筒13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嵌合于分支腿11而被支撑。内筒14的下部以可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外筒13。内筒14的上部固定于支座40。支座40内置有腿柱12的升降调整机构和靠背20的倾动机构。
靠背20具有:靠背结构体20A(参照图2)、和覆盖靠背结构体20A的张设材料26。靠背结构体20A支承落座者的背。如图2所示,靠背结构体20A具有:靠背支撑体21、以及支撑于靠背支撑体21的靠背主体23。
靠背支撑体21支撑落座者的背。靠背支撑体21具有:靠背支撑部件30(支撑结构体)、和后方伸出部件22。
如图3所示,靠背支撑部件30具有内部件31和外部件32。内部件31呈沿上下方向细长的形状。内部件31形成为平板状。
内部件31的板面大致朝向前后方向。内部件31具有:内上下延伸部33、和内上部伸出部34。内上下延伸部33具有:内弯曲上部331、内弯曲下部332、内下部333、以及内下部固定部334。
外部件32具有:外上下延伸部35、和外上部伸出部36。外上下延伸部35具有:外弯曲上部351、外弯曲下部352、以及外下部353。内部件31和外部件32利用螺丝连结。
在靠背支撑部件30设置有转动部件38,转动部件38固定于内部件31和外部件32,能够通过转动主轴42(轴线)进行转动,该转动主轴42(轴线)在支座40的后部延伸于沿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轴线方向。如图4及图5所示,转动部件38能够相对于支座40绕左右方向的轴线进行转动。螺栓38a从外部件32的外下部353的安装凹部353a插通如下各孔,即:安装孔353b、内部件31的内下部固定部334的安装孔334a以及在转动部件38上形成的安装孔,在螺栓38a上紧固有螺母。由此,使内部件31和外部件32成为一体并固定于转动部件38。
如图3所示,转动部件38及外部件32的外下部353被后部罩壳37从后方覆盖。
如图1和图2所示,这样构成的靠背20设置为:以能够绕沿靠背支撑部件30的宽度方向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撑于靠背支撑部件30,并能够从上端部20a相对地位于前方的初始状态P1,向上端部20a相对地位于后方的倾动状态P2(参照图11)进行位移。也就是说,靠背20能够在初始状态P1、和从该初始状态P1向后方倾动的倾动状态P2之间进行位移。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座17的下方设置有座壳51,座壳51从下方保持座17。座壳51将座17安装于座支承部件50,座支承部件50被支座40从下方支撑。座壳51使在座壳51的后端下表面设置的卡定部(省略图示),以从座支承部件50的后方钩挂的方式卡定,并利用螺钉等固定单元相对于座支承部件50的前缘部50a进行固定。
座支承部件50具备:上述的座壳51、能够将座壳51安装于上端缘且俯视呈矩形状的主体部52、从主体部52的后端部52a向后方延伸的后安装部53、在主体部52的前部下表面52b的左右方向两侧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54、以及在主体部52的前部固定的弹簧前端承受部55。座支承部件50是由例如进行了拉深加工的板金、铸铝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强度部件,具有上下方向上侧开口的托盘形状。
具体而言,座支承部件50具有:底壁部501、和从底壁部501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侧壁部502(参照图8)。在侧壁部502的上端部安装有上述的座壳51。底壁部501形成有以沿循压缩螺旋弹簧61的外形的形状向上侧凹陷的凹部503,以避免与压缩螺旋弹簧61发生干涉。
如图6及图7所示,后安装部53设置于靠背支撑部件30的转动部件38,并与后述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操作部80的副轴39可旋转地连结。即,后安装部53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撑件531、和连结片532(参照图8),连结片532设置于支撑件531的长度方向两端,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旋转轴孔532a。在旋转轴孔532a中可旋转地插通有副轴39。后安装部53(即座支承部件50)能够相对于转动部件38以副轴39为中心进行转动。即,如图5所示,当靠背20从初始状态P1成为倾动状态P2时,座支承部件50相对于支座40向后方移动。在此,图5所示的箭头E1表示从初始状态P1成为倾动状态P2时的座支承部件50的移动方向。
图4及图5所示,在底壁部501的前部,在左右方向两侧设置有长孔54。如图6及图7所示,从支座40的前部向上方突出的滑动卡合部43以限制了从长孔54向下方脱出的移动的状态,并以能够沿长孔54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与一对长孔54分别卡合。当靠背20倾动时,长孔54侧相对于在支座40设置的滑动卡合部43向后方滑动,座支承部件50向后方移动。也就是说,当座支承部件50移动到后方时,相对于长孔54的滑动卡合部43的前后方向的位置成为从后侧移动到前侧的位置。
弹簧前端承受部55具有:一对固定部551,其设置于左右方向两侧,并固定于底壁部501的下表面;以及连结部552,其将一对固定部551彼此在左右方向上连结。
在固定部551设置有前方弹簧反作用力承受轴553(参照图8),其以插通于一对固定部551的状态被支撑,并以轴向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延伸。在固定部551形成有插通孔551a,供前方弹簧反作用力承受轴553插通。
连结部552设置于不会与被前方弹簧反作用力承受轴553支撑的后述的压缩螺旋弹簧61发生干涉的位置。
如图8所示,前方弹簧反作用力承受轴553是剖面呈圆形的杆件。前方弹簧反作用力承受轴553设置为,其轴向两端分别插通于固定部551的插通孔551a并固定,相对于一对固定部551不会向左右方向移动。在前方弹簧反作用力承受轴553支撑有被从后方向压缩方向施力的2个压缩螺旋弹簧61的前端部。
如图6~图8所示,支座40具备:支座主体部41(支撑结构体),其固定于腿柱12(参照图5)的上部;转动主轴42(轴线),其相对于支座主体部41将靠背支撑部件30的转动部件38支撑为能够向倾动方向转动;以及滑动卡合部43,其将座支承部件50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支撑。
支座主体部41具有:底板411、和从底板411的左右两侧向上方延伸的侧板412,且作为整体形成为向上开口的碗状。在支座主体部41的上侧的第一内部空间S1收纳有2个压缩螺旋弹簧61。如图5所示,支座主体部41的后端部41a比侧板412的后方上部412a向后方突出。关于支座主体部41,在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板412的后方上部412a设置有转动主轴42。
如图6~图8所示,在支座主体部41的后部内侧,靠背支撑部件30的转动部件38的前部被转动主轴42可转动地支撑。关于转动主轴42,在左右两侧板412分别设置的转动主轴42的旋转中心同轴。
滑动卡合部43以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设置于支座主体部41的左右两侧的侧板412的前方上端412b。滑动卡合部43具有:突起部431和滑动部432,滑动部432设置于突起部431的上端,且形成为与突起相比直径较大。突起部431形成为剖面呈圆形,直径尺寸与座支承部件50的长孔54(参照图5)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关于滑动卡合部43,突起部431插通于长孔54,并且滑动部432配置于座支承部件50的内侧。此外,座支承部件50的配置滑动部432的内侧部分在底壁部501的上表面的上方,并且是侧壁部502的对置面之间的部位。座支承部件50的内侧部分的供滑动部432滑动的区域是避开了上述以沿循压缩螺旋弹簧61的外形的形状向上侧凹陷的凹部503(参照图8)的位置,是进行滑动的滑动部432不与其他部位干涉的空间。即,长孔54及滑动部432的滑动区域设定于俯视来看避开了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1的左右两侧的位置。
在支座40的支座主体部41和转动部件38设置有:施力部60,其具有压缩螺旋弹簧61,压缩螺旋弹簧61对处于倾动状态P2(参照图11)的靠背20向恢复初始状态P1的方向施力;调整部70,其调整压缩螺旋弹簧61的作用力;以及操作部80,其连结于调整部70,使调整部70动作。
转动部件38具有:后壁381和一对侧壁382,该一对侧壁382从后壁381的左右两端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在宽度方向上分离。在转动部件38的前侧的第二内部空间S2收纳有调整部70及操作部80。另外,在第二内部空间S2的前部支撑有压缩螺旋弹簧61的后端部。
转动部件38的一对侧壁382相对于支座主体部41的侧板412的后方上部412a被转动主轴42可转动地支撑。如图8所示,在转动部件38的比转动主轴42靠向后方的第二内部空间S2配置有调整部70和操作部80。转动部件38在前部支撑转动主轴42。另外,转动部件38在后部具备副轴39,副轴39安装座支承部件50的后安装部53。并且,转动部件38在前部和后部的中间部支撑操作部80的操作轴81。
如图7所示,副轴39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支撑于左右两侧的侧壁382。在副轴39上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有:座支承部件50的后安装部53的连结片532。即,座支承部件50的后部相对于转动部件38被可旋转地支撑。
施力部60是以其作用力产生使倾动的靠背20恢复原位(图8所示的初始状态P1)的恢复力的结构。施力部60具有:压缩螺旋弹簧61;弹簧前端支撑部62,其设置于压缩螺旋弹簧61的一个端部(前端部);以及弹簧后端支撑部63,其设置于另一个端部(后端部)。
关于压缩螺旋弹簧61,其前端被向后方压缩,且后端被向前方压缩。在支座主体部41的第一内部空间S1,将使弹簧的施力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2个压缩螺旋弹簧61,以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收纳。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1安装为不论靠背20为初始状态P1还是倾动状态P2(参照图11)而始终为被压缩施力的状态。压缩螺旋弹簧61当靠背20处于倾动状态P2时与靠背20处于初始状态P1时相比更大幅度地被压缩。
弹簧前端支撑部62与弹簧后端支撑部63利用伸缩连结轴64连结,伸缩连结轴64插通于压缩螺旋弹簧61的内侧。关于施力部60,由于压缩螺旋弹簧61的压缩、伸长,弹簧前端支撑部62与弹簧后端支撑部63的间距变化,从而伸缩连结轴64进行伸缩。
弹簧前端支撑部62从前方抵接于压缩螺旋弹簧61的前端。从左右方向来看,弹簧前端支撑部62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U形状。呈U形凹陷的凹部62a相对于在座支承部件50设置的弹簧前端承受部55的前方弹簧反作用力承受轴553,以从后方抵靠的状态卡合。即,不论靠背20为初始状态P1还是倾动状态P2,前方弹簧反作用力承受轴553都承受压缩螺旋弹簧61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弹簧后端支撑部63从后方抵接于压缩螺旋弹簧61的后端。弹簧后端支撑部63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631(参照图6)。在贯通孔631中以插通的状态支撑有:后述的调整部70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作用轴71(轴部712)。
弹簧后端支撑部63为从前方对作用轴71施加弹簧力的状态。也就是说,不论靠背20为初始状态P1还是倾动状态P2,作用轴71都承受压缩螺旋弹簧61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调整部70具有如下功能,即:调整施力部60的压缩螺旋弹簧61的作用力,调整倾动状态P2(参照图11)的靠背20的恢复力。调整部70收纳于靠背20的转动部件38的侧壁382之间的第二内部空间S2。
调整部70具备:作用轴71(作用部件),其对施力部60(压缩螺旋弹簧61)的作用力进行作用;调整轴72(作用部件),其将作用轴71可动地支撑;以及支撑部件73,其将调整轴72相对于操作部80可旋转地支撑。换言之,调整部70具备:作用部件74,其作用于施力部60;以及支撑部件73,其将该作用部件74可动地支撑,作用部件74具备:作用轴71,其支撑施力部60(压缩螺旋弹簧61);以及调整轴72,其轴向从上方来看配置于前后方向,并能够沿该轴向移动作用轴71。此外,调整轴72的轴线从上方来看与前后方向平行,换言之,可以是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的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
调整轴72在上端一体地设置有:由锥齿轮构成的第二传动齿轮721。该第二传动齿轮721与后述的操作部80的第一传动齿轮83啮合,并通过操作部80的操作从第一传动齿轮83向第二传动齿轮721传递旋转力,调整轴72向正反两方向进行旋转。调整轴72在整个轴向形成有供作用轴71螺合的外螺纹(未图示)。
如图8所示,调整轴72在初始状态P1下配置为,侧视来看,轴向以如下方式倾斜,即:调整轴72随着从轴下端部72b朝向轴上端部72a而逐渐地从前方趋向后方。调整轴72朝向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倾斜地延伸。轴下端部72b比转动主轴42靠向下方。轴上端部72a比转动主轴42靠向上方且靠向后方。也就是说,沿调整轴72进行移动的作用轴71、即与作用轴71连结的在压缩螺旋弹簧61的后端设置的弹簧后端支撑部63成为如下这样的结构,即:能够在比转动主轴42靠向下方的位置(参照图11)、与比转动主轴42靠向上方且靠向后方的位置(参照图12)之间移动。
关于调整部70,成为如下这样的结构,即:由于调整轴72进行旋转,使得与外螺纹螺合的作用轴71,对应于调整轴72的旋转位置,在调整轴72的轴向上移动。即,关于调整部70,通过使作用轴71沿调整轴72移动,从而能够调整作用轴71的位置。当作用轴71在调整轴72上移动时,压缩螺旋弹簧61绕弹簧前端支撑部62进行转动,因此仅从左右方向观察的角度发生变化。
如图9及图10所示,支撑部件73具有:固定板731,其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利用螺钉(省略图示)固定于转动部件38的后壁381;以及从固定板731的上下端向前方延伸的上支撑板732和下支撑板733。调整轴72配置于上支撑板732与下支撑板733之间。如图8所示,关于调整轴72,其轴上端部72a被上支撑板732可旋转地支撑,且轴下端部72b被下支撑板733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6及图7所示,作用轴71具备:螺母部711,其具有与调整轴72进行螺合的内螺纹;以及轴部712,其向螺母部711的左右两侧延伸。由于调整轴72进行旋转,从而使螺母部711沿调整轴72进行移动。在轴部712连结有施力部60的弹簧后端支撑部63。
如图5及图6所示,操作部80设置于转动部件38。操作部80是落座者等人能够操作的部件。操作部80具有:操作轴81,其沿左右方向延伸;操作杆82,其设置于操作轴81的从侧壁382向外方突出的突出末端(一端);以及第一传动齿轮83,其由在操作轴81的中间部设置且位于第二内部空间S2的锥齿轮构成。
即,关于操作部80,操作轴8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从侧壁382突出于宽度方向,另一方面,操作轴8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部分配置在第二内部空间S2内,并连结于调整部70。
操作轴81可旋转地支撑于转动部件38的左右两侧的侧壁382的上部。操作轴81配置于调整轴72的上方,且配置为操作轴81的轴心和调整轴72的轴心在同一平面内。
关于在操作轴81的轴向的中间部设置的第一传动齿轮83,该第一传动齿轮83与设置于调整轴72的第二传动齿轮721啮合。也就是说,操作轴81的旋转、即第一传动齿轮83的绕左右方向的轴心的旋转被转换为第二传动齿轮721的绕调整轴72的轴心的旋转。
操作杆82在转动部件38的侧壁382的宽度方向的一方向侧的位置,位于座支承部件50的后方。也就是说,操作杆82的位置是比座支承部件50靠向上方且靠向后方的位置,是在座支承部件50上的座17落座的落座者的手容易触及的位置。关于操作杆82的形状,只要是落座者能够操作的形状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与操作轴81相比扩大了直径的圆柱、圆锥或者纺锤形状,或者是在与操作轴8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
关于这样构成的椅子1,在对靠背20的反作用力(恢复力)进行调整时,首先,使操作部80的操作杆82绕操作轴81的中心轴进行旋转,则处于压缩螺旋弹簧61的弹簧后端支撑部63的位置的作用轴71沿调整轴72上下移动。例如,通过使操作杆82向一个方向旋转,从而通过第一传动齿轮83及第二传动齿轮721使调整轴72向一个方向旋转,使得与调整轴72螺合的螺母部711、即作用轴71沿调整轴72向上移动。
这样,作用轴71在调整轴72上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施力部60的弹簧前端支撑部62与弹簧后端支撑部6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能够对压缩螺旋弹簧61的压缩量、即压缩螺旋弹簧61的作用力(反作用力)进行调整。也就是说,能够调整靠背20从倾动状态P2恢复初始状态P1时的恢复力。
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调整部70,是如下这样的结构,即:作用轴71在调整轴72上进行移动,从而改变作用轴71的位置、即压缩螺旋弹簧61的弹簧后端支撑部63的位置,来调整压缩螺旋弹簧61的作用力(靠背的恢复力)。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机构上能够将沿调整轴72移动的作用轴71在上下方向调整到比转动主轴42靠向上方的位置。
关于这样构成的椅子1,施力部60设置于支座主体部41,调整部70设置于靠背20,此外,操作部80比将靠背20可旋转地支撑的轴线(转动主轴42)靠向后方,且配置于靠背20的宽度方向侧方的部位。也就是说,能够将调整部70设置于靠背20,并将操作部80配置于靠背20的外侧方。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操作部80配置于椅子1的后方的位置,且配置于椅子1的上方的靠背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转动部件38的侧壁382)。因此,落座者在通常的落座状态下只要垂手就能够容易地触及操作部80的操作杆82,能够使对倾动的靠背20的恢复力进行调整的操作性良好。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能够将调整部70配置于与在靠背20的侧壁382之间设置的操作部80接近的位置。即,能够使操作部80的操作轴81与调整部70的连结部成为简单的结构。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成为在支座主体部41的上部配置施力部60而不配置调整部70的结构,因此能够使用侧壁382之间的空间,有余裕地配置调整部7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侧壁382在左右方向上遮蔽调整部70,因此能够防止外观风格受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内部空间S2位于支座主体部41的上方,因此能够使用侧壁382之间、和支座主体部41的上方的空间,有余裕地配置调整部70。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支座主体部41的底板411从下方遮蔽调整部70,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外观风格受损。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由于调整部70具有作用部件(作用轴71、调整轴72)和支撑部件73,因此能够通过将支撑部件73以不动的状态固定于靠背20的转动部件38,从而使作用部件相对于靠背20的移动稳定。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落座者对操作部80的操作杆82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在调整轴72上使作用轴71向规定位置进行位移。由此,变更与作用轴71连结的压缩螺旋弹簧61的弹簧后端支撑部63的位置,从而能够对应于作用轴71的位置、即压缩螺旋弹簧61的位置,来调整施力部60的作用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压缩螺旋弹簧61以朝向横向(前后方向)的状态,收纳于支座主体部41的上方的第一内部空间S1。并且,能够使压缩螺旋弹簧61的后端部(弹簧后端支撑部63),位于在靠背20的转动部件38形成的第二内部空间S2,并与调整部70连结,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调整部70与操作部80连结。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调整部70和操作部80配置于椅子1的后方,因此能够将操作部80的操作杆82配置于落座者更容易触及的位置。
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在支座主体部41的上部,将对座17进行支承的座支承部件50,以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撑,压缩螺旋弹簧61的前端部固定于座支承部件50的前部,因此当靠背20倾动时,座支承部件50也向后方移动,因此会由于该座支承部件50向后方的移动,对压缩螺旋弹簧61施加从前方压缩的作用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靠背20为倾动状态P2时,压缩螺旋弹簧61被从靠背20和座支承部件50双方施力,因此能够增大作用力。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具备:支座主体部41;靠背20,其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支座主体部41绕沿支座主体部41的宽度方向的轴线进行旋转,并能够从初始状态P1进行位移而成为向后方倾动的倾动状态P2;施力部60,其对处于倾动状态P2的靠背20向恢复初始状态P1的方向施力;调整部70,其调整施力部60的作用力;以及操作部80,其连结于调整部70,使调整部70动作,施力部60设置于靠背20、或者支座主体部41,调整部70设置于靠背20,操作部80比轴线靠向后方,且配置于靠背20的宽度方向的一方向侧。
靠背20具备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一对侧壁382,调整部70配置于一对侧壁382之间,操作部80具备:操作轴81,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81a从一对侧壁382之间向外方突出,宽度方向的内侧部分81b在一对侧壁382之间连结于调整部70;以及操作杆82,其设置于操作轴81的外侧端部81a。
调整部70位于支座主体部41的上方。
调整部70具备:作用于施力部60的作用部件74、和将该作用部件74可动地支撑的支撑部件73,支撑部件73固定于靠背20。
作用部件74具备:作用轴71,其支撑施力部60;以及调整轴72,其轴向从上方来看配置于前后方向,并能够沿该轴向移动作用轴71,通过操作部80的操作,使作用轴71沿调整轴72进行位移。
施力部60具有弹簧,该弹簧对处于倾动状态P2的靠背20,向恢复初始状态P1的方向施力。
上述弹簧是压缩螺旋弹簧61,其在支座主体部41的上方,向前后方向施力,压缩螺旋弹簧61的后端部靠近靠背20,并连结于调整部70。
在支座主体部41的上部,将对座17进行支承的座支承部件50,以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撑,压缩螺旋弹簧61的前端部固定于座支承部件50的前部,当靠背20向倾动状态P2进行位移时,座支承部件50向后方移动,从前方将压缩螺旋弹簧61压缩。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能够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施力部60设置于支座主体部41(支撑结构体)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为施力部60设置于靠背20的结构。只要操作部80比转动主轴42(轴线)靠向后方,且配置于靠背20的宽度方向的一方向侧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靠背20的转动部件38具备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一对侧壁382,调整部70配置于侧壁382之间的空间(第二内部空间S2),但是也可以为不设置转动部件38的一对侧壁382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内部空间S2成为第一内部空间S1的一部分,但是不限于此,第一内部空间S1和第二内部空间S2也可以分开而不重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部70具备:作用于施力部60的作用部件(作用轴71、调整轴72)、和将作用部件可动地支撑的支撑部件73,是支撑部件73固定于靠背2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为不是利用支撑部件73固定于靠背20的结构。
此外,作为操作部80的配置,只要操作杆82配置于靠背20的宽度方向侧方即可,因此也能够采用如下方式:例如对操作轴81绕宽度方向的轴线进行枢轴支承的部位向转动部件38的背面(图8所示的附图标记38b)突出。
另外,对于施力部60、调整部70、以及操作部80的具体的结构、配置,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1作为施力部,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施力部件。施力部60也可以具有1个或者3个以上的压缩螺旋弹簧61。施力部60也可以取代压缩螺旋弹簧61而具有对处于倾动状态P2的靠背20向恢复初始状态P1的方向施力的弹簧,作为该弹簧,可举出拉伸螺旋弹簧、板簧等。在使用拉伸螺旋弹簧的情况下,可以在如图7、图8所示的压缩螺旋弹簧61的隔着调整轴72的相反侧设置该拉伸螺旋弹簧。在使用板簧的情况下,可以将该板簧以如下方式设置,即:该板簧所产生的作用力的方向(例如板簧的板面所朝向的方向)为与图8所示的调整轴72的延伸方向交叉。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将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元件适当地置换为公知的结构元件,另外,也可以对所述的变形例进行适当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椅子;12-腿柱;17-座;20-靠背;20A-靠背结构体;30-靠背支撑部件;38-转动部件;39-副轴;40-支座;41-支座主体部(支撑结构体);42-转动主轴(轴线);50-座支承部件;60-施力部;61-压缩螺旋弹簧;62-弹簧前端支撑部;63-弹簧后端支撑部;70-调整部;71-作用轴;72-调整轴;73-支撑部件;74-作用部件;80-操作部;81-操作轴;82-操作杆;382-侧壁;S1-第一内部空间;S2-第二内部空间(空间)。

Claims (8)

1.一种椅子,具备:
支撑结构体;
靠背,其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绕沿所述支撑结构体的宽度方向的轴线进行旋转,并能够从初始状态进行位移而成为向后方倾动的倾动状态;
施力部,其对处于所述倾动状态的所述靠背向恢复所述初始状态的方向施力;
调整部,其调整所述施力部的作用力;以及
操作部,其连结于所述调整部,使所述调整部动作,
所述施力部设置于所述靠背、或者所述支撑结构体,
所述调整部设置于所述靠背,
所述操作部比所述轴线靠向后方,且配置于所述靠背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方向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具备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分离的一对侧壁,
所述调整部配置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
所述操作部具备:
操作轴,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向外方突出,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部分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连结于所述调整部;以及
操作杆,其设置于所述操作轴的所述外侧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部具备:作用于所述施力部的作用部件、和将该作用部件可动地支撑的支撑部件,
所述支撑部件固定于所述靠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用部件具备:作用轴,其支撑所述施力部;以及调整轴,其轴向从上方来看配置于前后方向,能够使所述作用轴沿所述轴向移动,
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作用轴沿所述调整轴进行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具有弹簧,该弹簧对处于所述倾动状态的所述靠背,向恢复所述初始状态的方向施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是压缩螺旋弹簧,其在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方,向前后方向施力,
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后端部靠近所述靠背,并连结于所述调整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结构体的上部,将对座进行支承的座支承部件以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撑,
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前端部固定于所述座支承部件的前部,
当所述靠背向所述倾动状态进行位移时,所述座支承部件向后方移动,从前方压缩所述压缩螺旋弹簧。
CN202280062725.6A 2021-09-24 2022-03-07 椅子 Pending CN1179990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5841A JP2023046970A (ja) 2021-09-24 2021-09-24 椅子
JP2021-155841 2021-09-24
PCT/JP2022/009723 WO2023047633A1 (ja) 2021-09-24 2022-03-07 椅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9017A true CN117999017A (zh) 2024-05-07

Family

ID=85720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2725.6A Pending CN117999017A (zh) 2021-09-24 2022-03-07 椅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46970A (zh)
CN (1) CN117999017A (zh)
WO (1) WO202304763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8849A (ja) * 1992-07-20 1994-02-15 Meekoo Kogyo Kk 椅 子
JP2771781B2 (ja) 1995-02-09 1998-07-02 コクヨ株式会社 椅 子
JP2008302082A (ja) * 2007-06-08 2008-12-18 Itoki Corp ロッキング椅子
JP5347142B2 (ja) * 2008-01-16 2013-11-20 コクヨ株式会社 椅子
JP6220233B2 (ja) * 2013-11-08 2017-10-25 株式会社クオリ 椅子の背もたれ傾動装置
JP2021155841A (ja) 2020-03-27 2021-10-0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R−t−b系焼結磁石用合金粉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ジェットミル粉砕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46970A (ja) 2023-04-05
WO2023047633A1 (ja)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84535C (en) Chair with a pillar-mounted rocking mechanism
US10899260B2 (en) Headrest of a vehicle seat
US20130234484A1 (en) Backrest Inclination Structure for Lumbar Support
CA2569766A1 (en) Rotating armrest mechanism
CN103241143B (zh) 车辆座椅
CN117999017A (zh) 椅子
JP2007196899A (ja) シートの操作装置及びシート
EP3253614A1 (en) Modular forward and rearward seat position adjustment system, with integral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WO2023171795A1 (ja) 椅子
JP6040566B2 (ja) 椅子
WO2023171794A1 (ja) 椅子
JP6731830B2 (ja) 回動操作部材の取付部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什器
KR101759484B1 (ko) 의자용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구비한 의자
JP2020058765A (ja) 椅子の肘掛け装置
JP7119157B2 (ja) 椅子
JP7390096B2 (ja) 背凭れロッキング範囲調整機構及び椅子
JP587238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3132862A (ja) 椅子
CN220904774U (zh) 座椅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23132860A (ja) 椅子
JP5989999B2 (ja) 椅子
JP587238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3132874A (ja) 椅子
KR101590020B1 (ko) 다기능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구비한 의자
JPH0556827A (ja) パワー式ヘツドレス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