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8616A - 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8616A
CN117998616A CN202211372734.3A CN202211372734A CN117998616A CN 117998616 A CN117998616 A CN 117998616A CN 202211372734 A CN202211372734 A CN 202211372734A CN 117998616 A CN117998616 A CN 117998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uplink transmission
carrier
terminal devic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27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莉莉
戴喜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7273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9861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9348 priority patent/WO20240941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98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8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下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明确操作状态,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如增补上行(supplementary UL,SUL)的场景中,终端设备需要在至少三个频带(例如,700MHz~800MHz、700MHz~900MHz、1.8GHz~2.1GHz、3.5GHz~4.9GHz,等等)上进行切换,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性能。然而,目前协议只定义了终端设备在2个频带上进行切换时,哪些情况下需要切换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当终端设备需要在至少三个频带上进行切换时,终端设备如何确定是否需要切换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明确操作状态,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例如,用户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终端设备的组成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执行,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用于第一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在至少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用于第二上行传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早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内进行上行传输,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进行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时改变传输状态,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需要切换,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进行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之前进行切换,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内不进行上行传输。
本申请中,第一上行传输可以为多个,分别对应不同的载波。相应地,第一端口配置可以为多个。第一端口配置为相应于第一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例如,第一端口配置与第一上行传输可以为一一对应。
同样,第二上行传输也可以为多个,分别对应不同的载波。相应地,第二端口配置可以为多个。第二端口配置为相应于第二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例如,第二端口配置与第二上行传输可以为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传输中的多个第一上行传输对应一个第一端口配置;同样,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传输中的多个第二上行传输对应一个第二端口配置。
需要说明的,这些不同的载波,可以是同频段的,也可以是不同频段的。
本申请中,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在至少三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可以理解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能力信息上报,支持在至少三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或者,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收第二RRC信令,确定至少三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
也可以理解为,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用于至少一个第一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在至少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用于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传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早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内进行上行传输,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进行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时改变传输状态,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需要切换,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进行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之前进行切换,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内不进行上行传输。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可以理解为,一个或者多个。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一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上行传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一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的第一上行传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一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第一上行传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一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的第一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为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结合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下发,或者只通过DCI信令下发,或者只通过RRC信令下发,不予限定。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二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上行传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二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的第二上行传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二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内的第二上行传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二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的第二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为通过DCI结合RRC信令下发,或者只通过DCI信令下发,或者只通过RRC信令下发,不予限定。
本申请中,“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早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上行传输为第二上行传输之前的上行传输。其中,第一上行传输为第一时间单元的上行传输,第二上行传输为第二时间单元的上行传输。第一时间单元提前于第二时间单元。
本申请中,“不期望”,也可以理解为“不被期望”。
本申请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进行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时改变传输状态”,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进行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时传输状态发生变化或转换”。
本申请中,一个第一端口配置可以配置至少一个第一上行传输,或者,一个第一端口配置也可以同时配置两个第一上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行传输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传输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三个频带与至少三个载波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三个载波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三个频带。
本申请中,“第一载波”可以理解为是,第一频带的载波,或者,属于第一频带的载波,或者,位于第一频带的载波,或者,包含于第一频带的载波。同样的,“第二载波”可以理解为是,第二频带的载波,或者,属于第二频带的载波,或者,位于第二频带的载波,或者,包含于第二频带的载波。“第三载波”、“第四载波”也可以类似理解,不再一一说明。
本申请中,对于三个频带,例如可以是第一频带(例如,频带#A)、第二频带(例如,频带#B)、第三频带(例如,频带#C)。对于四个频带例如可以是第一频带(例如,频带#A)、第二频带(例如,频带#B)、第三频带(例如,频带#C)、第四频带(例如,频带#D)。对于三个载波,例如可以是第一载波(载波#1)、第二载波(载波#2)、第三载波(载波#3)。对于第四载波例如可以是,例如可以是第一载波(载波#1)、第二载波(载波#2)、第三载波(载波#3)、第四载波(载波#4)。
本申请中,对于三个频带,以第一载波属于或包含于第一频带,第二载波属于或包含于第二频带,第三载波属于或包含于第三频带作为示例。对于四个频带,以第一载波属于或包含于第一频带,第二载波属于或包含于第二频带,第三载波属于或包含于第三频带,第四载波属于或包含于第四频带作为示例。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对于三个频带,可以有四个载波或者五个载波,其中,一个频带可以含有多个载波。频带与载波一一对应的含义为:每个频带至少包含一个载波。
换句话说,上述技术方案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上行传输的第一端口配置,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至少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上行传输的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早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内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时切换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需要切换,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进行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之前进行切换,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内不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还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从第一上行传输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内,在至少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至少三个载波分别属于至少三个频带(即,至少三个载波与至少三个频带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者,终端设备确定在从第一上行传输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内,在至少三个载波上不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至少三个载波分别属于至少三个频带。
上述描述中,“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或者,对应于第一端口配置,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
本申请中,“上行数据”可以包括至少以下一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或上行信号(例如,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
本申请中,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也可以直接替换为第一载波。相应地,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也可以直接替换为第二载波。相应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也可以直接替换为第三载波。相应地,第四频带的第四载波,也可以直接替换为第四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或者2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和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本申请中,“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传输”,也可以理解为:“当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传输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提出如果上次端口配置为“0P+1P+1P”,下次端口配置为“2P+0P+0P”或者“1P+0P+0P”时,终端设备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和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上分别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或者2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提出如果上次端口配置为“0P+0P+1P”、“0P+0P+2P”,下次端口配置为“1P+1P+0P”时,终端设备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和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传输,如果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和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的上行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如果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和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提出如果上次端口配置为“1P+0P+1P”、“0P+1P+1P”,下次端口配置为“1P+1P+0P”时,终端设备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和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的传输,如果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和第四频带的第四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提出如果上次端口配置为“1P+1P+0P+0P”,下次端口配置为“0P+0P+1P+0P”时,终端设备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2端口的传输,如果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2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提出如果上次端口配置为“2P+0P”,下次端口配置为“0P+2P”时,终端设备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由于终端设备上行传输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有限,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在终端设备在至少三个频带或三个载波上需要切换传输状态的场景中,终端设备能够清晰或者这明确操作状态,从而正确的进行传输状态的切换,保障上传数据的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以及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下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以及上次上行传输的传输状态,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明确操作状态,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端口配置对应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第一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配置对应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第二集合;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确定所述第一集合与所述第二集合的交集为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并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不是所述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上述“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不是所述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也可以理解为,“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不包含所述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
或者,上述实现方式也可以理解为:该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不被包含于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或者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不包含该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或者该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与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交集为空。
本申请中,考虑到,在一些端口配置下对应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有一个或者多个,此时,上次端口配置和下次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终端设备无法明确操作状态。基于此,本申请提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状态与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传输状态不同,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明确操作状态,保障上行数据传输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不支持同时在所述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和所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上述实现方式也可以描述为: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支持1端口传输;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所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提出如果上次端口配置为“0P+0P+1P”,下次端口配置为“1P+0P+0P”,且上次传输状态不是Tx状态#2时,或者上次传输状态为Tx状态#3时,或者上次传输状态为Tx状态#6时,终端设备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传输状态为不支持同时在所述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和所述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上述实现方式也可以描述为,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传输状态为支持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支持1端口传输;或者,所述传输状态为在所述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提出如果上次端口配置为“0P+1P+0P”,下次端口配置为“1P+0P+0P”,且上次传输状态不是Tx状态#1时,或者上次传输状态为Tx状态#3时,或者上次传输状态为Tx状态#5时,终端设备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不支持同时在所述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和所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上述实现方式也可以描述为,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频带的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支持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支持1端口传输;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所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提出如果上次端口配置为“0P+0P+1P”,下次端口配置为“0P+1P+0P”,且上次传输状态不是Tx状态#3时,或者上次传输状态为Tx状态#2时,或者上次传输状态为Tx状态#6时,终端设备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所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射频链的传输状态。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提出如果上次端口配置为“0P+0P+1P”,下次端口配置为“1P+0P+0P”,且上次传输状态为Tx状态#6时,终端设备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所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射频链的传输状态。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提出如果上次端口配置为“0P+0P+1P”,下次端口配置为“0P+1P+0P”,且上次传输状态为Tx状态#6时,终端设备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口配置对应至少一个传输状态,其中,如果所述至少一个传输状态不同于所述第一端口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传输状态,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出,如果下次端口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传输状态不同与上次端口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需要执行第一操作,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明确操作状态,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第一选项或第二选项,其中,所述第一选项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切换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二选项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双上行链路传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将终端设备配置为是切换上行链路传输还是双上行链路传输,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在至少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支持在三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或者,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支持在四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将终端设备配置为支持在至少三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基于具体的应用场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在多个频带上灵活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RRC信令,所述第三RRC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频带上传输1个射频链或者2个射频链;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以及所述第三RRC信令,确定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以及所述第三RRC信令,确定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三RRC信令以及预定义的规则,确定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明确操作状态,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信令确定上行传输时频带具体是如何切换的,从而确定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定义的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在3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预定义的规则可以为规定上行切换时这3个频带的优先级、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在4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时,预定义的规则可以为规定上行切换时这4个频带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三RRC信令以及预定义的规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三RRC信令、所述预定义的规则以及射频链的工作方式,确定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
本申请中,射频链的工作方式,可以理解为,所述射频链中的每个射频链可以独立工作,或者,所述射频链中的每个射频链不能独立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五RRC信令,所述第五RRC信令用于配置所述切换时间所在的频带或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时间所在的频带或载波可以为切换前的频带或载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时间所在的频带或者载波可以为切换后的频带或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切换时间,在所述网络设备调度的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切换时间,在网络设备调度的资源上进行上传数据的传输,从而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且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在第六载波上的第二上行传输时,所述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至少两个切换时间。
例如,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五载波或第六载波为泛指的载波名称,可以理解为,第五载波或第六载波包含第一载波~第四载波(例如,载波#1~载波#4)中任意载波。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第五载波或第六载波为第一载波~第四载波(例如,载波#1~载波#4)中任意载波。第五频带或第六频带为泛指的频带名称,可以理解为,第五频带或第六频带包含第一频带~第四频带(例如,频带#A~频带#D)中任意频带。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第五频带或第六频带包含第一频带~第四频带(例如,频带#A~频带#D)中任意频带。
本申请中,“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例如可以理解为,该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为,第一载波~第四载波(例如,载波#1~载波#4)中任意两个不同的载波。例如,“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可以指的是,第一载波(例如,载波#1)、第二载波(例如,载波#2)。又例如,“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可以是第三载波(例如,载波#3)、第四载波(例如,载波#4)。再例如,“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可以是第一载波(例如,载波#1)、第三载波(例如,载波#3),等等。上述说明同样适用于第六载波,即对于“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也可类似理解。
本申请中,“第六载波”可以理解为是与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不同的载波。例如,当该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为,第一载波~第四载波中任意两个不同的载波时,“第六载波”可以是第一载波~第四载波中剩余两个载波中的任意一个载波。例如,如果“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指的是,第一载波、第二载波时,“第六载波”可以是第三载波或者第四载波。又例如,如果“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是第三载波、第四载波时,“第六载波”可以是第一载波或者第二载波。再例如,如果“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是第一载波、第三载波时,“第六载波”可以是第二载波或者第四载波,等等。上述说明同样适用于第五载波。例如,“第五载波”可以理解为是与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不同的载波。
同样的,本申请中,“两个不同的第五频带”可以理解为,该两个不同的第五频带为,第一频带~第四频带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频带。例如,“两个不同的第五频带”可以指的是,第一频带(例如,频带#A)、第二频带(例如,频带#B)。又例如,“两个不同的第五频带”可以是第三频带(例如,频带#C)、第四频带(例如,频带#D)。再例如,“两个不同的第五频带”可以是第一频带(例如,频带#A)、第三频带(例如,频带#C),等等。上述说明同样适用于第六频带,即对于“两个不同的第六频带”也可类似理解。。
本申请中,“第六频带”可以理解为是与两个不同的第五频带不同的频带。例如,当该两个不同的第五频带为,第一频带~第四频带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频带时,“第六频带”可以是第一频带~第四频带中剩余两个频带中的任意一个频带。例如,如果“两个不同的第五频带”指的是,第一频带、第二频带时,“第六频带”可以是第三频带或者第四频带。又例如,如果“两个不同的第五频带”是第三频带、第四频带时,“第六频带”可以是第一频带或者第二频带。再例如,如果“两个不同的第五频带”是第一频带、第三频带时,“第六频带”可以是第二频带或者第四频带,等等。上述说明同样适用于第五频带。例如,“第五载频带”可以理解为是与两个不同的第频带不同的频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切换时间可以为从两个不同的载波的1T+1T的两个第一上行传输切换到另外一个载波的2T的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两个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在第五载波上的第一上行传输,且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时,所述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为: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至少两个切换时间。
例如,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中的每个第五载波与所述第六载波不同,和/或;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中的每个第六载波与所述第五载波不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切换时间可以为从一个载波的2T的两个第一上行传输的切换到另外两个不同的载波的1T+1T的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两个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且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第六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时,所述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为: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至少两个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五载波中的每个第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六载波中的每个第六载波不同,或者;所述至少两个第五载波中的一个第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六载波中的一个第六载波相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切换时间可以为两个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两个第二上行所对应的两个切换时间。其中,第一上行传输和第二上行传输可以共用一个载波,第一上行传输和第二上行传输也可以不共用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的切换时间内进行相应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相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关联,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中的每个频带切换对包括一个第五频带和一个第六频带。
本申请中,“频带切换对”中包括的频带为不同的频带。例如,频带切换对中包括的一个第五频带和一个第六频带是不同的频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的切换时间内不进行相应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相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关联。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切换时间可以指的是涉及切换的载波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频带,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频带,所述切换时间,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中的最大值,或者;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的和,或者;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中的每个频带切换对包括一个第五频带和一个第六频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两个第五频带时,所述至少两个第五频带中的每个第五频带不同,如果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两个第六频带时,所述至少两个第六频带中的每个第六频带不同;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五频带中的一个第五频带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六频带中的一个第六频带相同,或者,所述每个第五频带与所述每个第六频带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的切换时间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切换时间可以灵活确定。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例如,用户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终端设备的组成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执行,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对应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前述第一方面中各个实现方式对应的有益效果。
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上行传输的第一端口配置,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至少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上行传输的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早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内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时切换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需要切换,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进行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之前进行切换,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内不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第一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一项: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不支持同时在所述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和所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支持1端口传输,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所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支持2端口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不支持同时在所述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和所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频带的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支持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支持1端口传输;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所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支持2端口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所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支持2端口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所述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支持2端口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或者2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和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和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上分别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或者2端口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和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传输,如果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和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的上行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如果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和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和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的传输,如果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和第四频带的第四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2端口的传输,如果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2端口传输,或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第一选项或第二选项,其中,所述第一选项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切换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二选项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双上行链路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支持在三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或者,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支持在四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RRC信令,所述第三RRC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频带上传输1个射频链或者2个射频链;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以及所述第三RRC信令,确定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或者确定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RRC信令,所述第三RRC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频带上传输1个射频链或者2个射频链;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三RRC信令,以及预定义的规则,确定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或者确定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定义的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在3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预定义的规则可以为规定上行切换时这3个频带的优先级、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在4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时,预定义的规则可以为规定上行切换时这4个频带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三RRC信令以及预定义的规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三RRC信令、所述预定义的规则以及射频链的工作方式,确定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
本申请中,射频链的工作方式,可以理解为,所述射频链中的每个射频链可以独立工作,或者,所述射频链中的每个射频链不能独立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五RRC信令,所述第五RRC信令用于配置所述切换时间所在的频带或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时间所在的频带或载波可以为切换前的频带或载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时间所在的频带或者载波可以为切换后的频带或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切换时间,在所述网络设备调度的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且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在第六载波上的第二上行传输时,所述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至少两个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在第五载波上的第一上行传输,且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时,所述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为: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至少两个切换时间。
例如,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中的每个第五载波与所述第六载波不同,和/或;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中的每个第六载波与所述第五载波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且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第六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时,所述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为: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至少两个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五载波中的每个第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六载波中的每个第六载波不同,或者;所述至少两个第五载波中的一个第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六载波中的一个第六载波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的切换时间内进行相应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相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关联,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中的每个频带切换对包括一个第五频带和一个第六频带。
本申请中,“频带切换对”中包括的频带为不同的频带,例如,频带切换对中包括的一个第五频带和一个第六频带是不同的频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的切换时间内不进行相应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相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频带,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频带,所述切换时间,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中的最大值,或者;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的和,或者;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中的每个频带切换对包括一个第五频带和一个第六频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两个第五频带时,所述至少两个第五频带中的每个第五频带不同,如果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两个第六频带时,所述至少两个第六频带中的每个第六频带不同;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五频带中的一个第五频带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六频带中的一个第六频带相同,或者,所述每个第五频带与所述每个第六频带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的切换时间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执行,或者,也可以由网络设备的组成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执行,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上行传输的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上行传输的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RRC信令,所述第三RRC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频带上传输1个射频链或者2个射频链;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以及所述第三RRC信令,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以及所述第三RRC信令,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三RRC信令以及预定义的规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定义的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在3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预定义的规则可以为规定上行切换时这3个频带的优先级、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在4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时,预定义的规则可以为规定上行切换时这4个频带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三RRC信令以及预定义的规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三RRC信令、所述预定义的规则以及射频链的工作方式,确定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
本申请中,射频链的工作方式,可以理解为,所述射频链中的每个射频链可以独立工作,或者,所述射频链中的每个射频链不能独立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五RRC信令,所述第五RRC信令用于配置所述切换时间所在的频带或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时间所在的频带或载波可以为切换前的频带或载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时间所在的频带或者载波可以为切换后的频带或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切换时间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用于上行传输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且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在第六载波上的第二上行传输时,所述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至少两个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在第五载波上的第一上行传输,且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时,所述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为: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至少两个切换时间。
例如,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中的每个第五载波与所述第六载波不同,和/或;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中的每个第六载波与所述第五载波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且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第六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时,所述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为: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至少两个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五载波中的每个第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六载波中的每个第六载波不同,或者;所述至少两个第五载波中的一个第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六载波中的一个第六载波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的切换时间内进行相应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相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关联,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中的每个频带切换对包括一个第五频带和一个第六频带。
本申请中,“频带切换对”中包括的频带为不同的频带,例如,频带切换对中包括的一个第五频带和一个第六频带是不同的频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的切换时间内不进行相应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相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频带,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频带,所述切换时间,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中的最大值,或者;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的和,或者;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中的每个频带切换对包括一个第五频带和一个第六频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两个第五频带时,所述至少两个第五频带中的每个第五频带不同,如果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两个第六频带时,所述至少两个第六频带中的每个第六频带不同;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五频带中的一个第五频带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六频带中的一个第六频带相同,或者,所述每个第五频带与所述每个第六频带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的切换时间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和/或模块,如收发单元和/或处理单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装置为通信设备时,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单元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可选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当该装置为用于通信设备的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时,通信单元可以是该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处理单元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等。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和/或模块,如收发单元和/或处理单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网络设备。当该装置为通信设备时,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单元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可选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当该装置为用于通信设备的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时,通信单元可以是该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处理单元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等。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通过通信接口读取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终端设备。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通过通信接口读取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网络设备。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收发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对于处理器所涉及的发送和获取/接收等操作,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者,如果未与其在相关描述中的实际作用或者内在逻辑相抵触,则可以理解为处理器输出和接收、输入等操作,也可以理解为由射频电路和天线所进行的发送和接收操作,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收发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应理解,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指示信息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指示信息的过程,接收能力信息可以为处理器接收输入能力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器输出的数据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收发器。其中,发射器和收发器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上述第九方面中的处理设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芯片。该处理设备中的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系统的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中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法,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适用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通信装置100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通信装置2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6G通信系统)、多种接入系统的融合系统,或演进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其中,IoT网络例如可以包括车联网。其中,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方式统称为车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X,V2X,X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例如,该V2X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通信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接入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或用户装置。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例如,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等。终端设备也可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终端、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网络设备(例如,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基站、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家庭基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宏基站或微基站、高频基站等。该无线接入网设备还可以为NR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还可以是构成基站的组件或一部分设备,如汇聚单元(central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等。应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本申请中,无线接入网设备简称网络设备,如果无特殊说明,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均指无线接入网设备。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是指网络设备本身,也可以是应用于网络设备中完成无线通信处理功能的芯片。
应理解,图1示出的场景仅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使用的一种场景示例,本申请并不排除在其它场景中也需要终端设备在多个频带之间进行切换,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终端设备需要在多个频带之间进行切换的场景。
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发射功率很大可以将无线电波传送到很远的距离。但是,终端设备发射功率很小,上行覆盖受限,因此上行传输的信号在到达网络设备时的接收信号强度可能不足以保证其覆盖性能。此外,还会出现上行频谱不够的问题,因此不可能依赖对数据的重传来保证其上行覆盖性能。
图1是本申请技术方案适用的一种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目前NR引入增补上行(supplementary uplink,SUL)作为NR系统中上行覆盖不足时的备选。由于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的低频带通常具有更好的覆盖性能,SUL考虑的是从LTE所在较低频带(例如,700MHz、1.8GHz或2.1GHz)中使用载波用于NR上行链路的传输。目前已经确定终端设备在使用LTE频带进行NR传输时可与LTE上行链路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复用该频带。也就是说,当终端设备处于TDD中频带(2.6GHz、3.5GHz或4.9GHz)覆盖范围时,终端设备使用TDD中频带;当终端设备移动到TDD中频带(2.6GHz、3.5GHz或4.9GHz)覆盖范围之外时,终端设备在上行链路中可以采用LTE的低频带,这就增补了TDD中频带的上行覆盖短板,延伸了上行覆盖范围。当然,随着未来演进,终端设备在上行链路中也可以采用别的频带用作增补上行,进一步延伸上行覆盖范围。
也可以理解为,当终端设备在NR频带(band)(例如,2.6GHz)上传输上行数据时,可以从LTE所在较低频带(例如,700MHz/800MHz/900MHz、1.8GHz或2.1GHz)中使用载波用于NR上行传输,该载波可以理解为SUL频带。也就是说,在SUL的场景中,期望终端设备根据信道状态或者根据对应频带的负载状况,可以在700M/800M/900M、1.8G、2.1G、3.5G或4.9GHz等的多个频带上进行动态切换。
目前协议只定义了终端设备在两个频带上进行切换时,哪些情况下需要切换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当终端设备需要在至少三个频带上进行切换时,终端设备如何确定是否需要切换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当终端设备支持在至少三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切换时,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明确是否需要切换当前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从而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换句话说,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明确需要执行的操作,从而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本申请中“射频链”也可以替换为TX、传输链(Tx chain)、天线、射频、发射通道、发送端口、接收通道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以下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频带”(band)也可以理解为,“频段”、“频点”“频谱”。本申请中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也可以简称为“载波”),本申请中的载波可以理解为属于某个频带的载波。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中,载波#1、载波#2、载波#3和载波#4分别代表不同频带中的不同的载波。本申请中,第一载波、第二载波、第三载波和第四载波分别代表不同频带中的不同的载波。
本申请中,发送射频链也可以理解为“发送”、“能发送”、“传输”或者“能传输”。相应的,发送射频链的数量可以理解为“发送的数量”、“能发送的数量”、“传输的数量”或者“能传输的数量”。发送射频链的数量还可以理解为“层数”、“天线层数”或“通道数”。
本申请中,“支持”也可以替代描述为“能支持”,或“被支持”,或“能被支持”;“同时”也可以替代描述为“能同时”。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切换”(switch或switching)也可以理解为“转换”或“天线转换”或“射频转换”或“射频调整/重调整”;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切换时间”,也可以理解为“载波切换时间”、“载波转换时间”、“载波转换周期(period或interval)”或“转换间隔(gap)”;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切换时间”,还可以称之为“载波切换准备时间中的切换时间(switching time)”或者“切换准备提前量中的切换时间(switching time)”或者“切换时间段(switching period)”;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切换时间”也可以称之为“切换时延”。
本申请中,“端口配置”,可以为端口数,端口号,层数,或流数;也可以为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gnal,DMRS)端口,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端口,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CSI-RS)端口,天线端口,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端口/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端口;还可以为DMRS端口数,SRS端口数,天线端口数,或PUSCH/PUCCH端口数等。这些信息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所指示的;也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指示的;还可以是DCI结合RRC信令所指示的。例如,可以为DCI所含的antenna port(s)所指示的;还可以为RRC信令里面的port(s)no或portindex所指示的;还可以为DCI所含的antenna port(s)结合RRC信令所指示的,等等。
本申请中,“上行数据”可以包括至少以下一项:PUSCH、PUCCH或上行信号(例如,SRS)。
本申请中,假设终端设备支持在至少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进行上行切换。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频带#A、频带#B、频带#C上进行切换。又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频带#A、频带#B、频带#C、频带#D上进行频带切换。示例性的,频带#A可以是3.5GHz、频带#B可以是2.1GHz、频带#C可以是1.8GHz、频带#D可以是700MHz/800MHz/900MHz,等等。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载波#1、载波#2、载波#3上行进行切换。再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载波#1、载波#2、载波#3、载波#4上进行切换。
本申请中,“传输状态”、“状态”、“操作状态”、“端口配置对应的状态”、“射频链状态”、“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与“Tx状态”,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描述。本申请中,“1端口(port)传输”可以理解为“1天线端口传输”、“1端口上行传输”、“1天线端口上行传输”,等等。本申请中,“传输1个射频链”可以替代描述为“发送1个射频链”。
本申请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次上行传输”可以替代描述为“先前上行传输”或“之前上行传输”,等等。“下次上行传输”也可以理解为“当前上行传输”或“目标上行传输”,等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次上行传输”也可以理解为“当前上行传输”。“下次上行传输”可以替代描述为“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或“目标上行传输”,等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次上行传输”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个上行传输”或“第一上行传输”。“下次上行传输”可以替代描述为“第二个上行传输”或“第二上行传输”,等等。其中,“第一个上行传输”为“第二个上行传输”之前的一个上行传输;“第一上行传输”与“第二上行传输”相比,“第一上行传输”是之前的一个上行传输。
本申请中,“频带对”也可以理解为“频带切换对”。“频带切换对”可以理解为是切换前的频带—切换后的频带。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的上次上行传输为在频带#A和频带#B上分别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终端设备的下次上行传输为在频带#C和频带#D上分别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频带切换对”为:频带#A→频带#C,频带#B→频带#D。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频带切换对”为:频带#A→频带#D,频带#B→频带#C。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及的“频带对”、“频带切换对”指的是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频带切换对。
本申请中的“根据”也可以理解为“基于”。
本申请中,方法200中的各个实现方案可以结合使用,或者方法200中的各个实现方式也可以结合使用。
具体来说,目前,基站为终端设备指示数据传输时可以指示到端口配置,当终端设备需要在至少三个频带上进行切换时,一个或一种天线端口传输配置会存在处于多个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基站仅指示到端口配置,此时终端设备不确定是否需要切换当前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从而影响终端设备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例如,如果当前端口配置与基站指示的下一个时隙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是相同的,即相同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可以支持这两种端口配置,此时,终端设备不需要切换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又例如,当前端口配置与基站指示的下一个时隙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发生变化,即多个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下均支持基站指示的端口配置,此时可能也需要切换。还例如,当前端口配置与基站指示的下一个时隙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可以是同一个状态,还可以是不同的状态,即多个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下均支持基站指示的端口配置,当有别的信令指示下一个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不是当前端口配置所对应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时,此时也需要切换。
本申请中,“所对应的”,也可以理解为“所在的”,“所处的”。
如前所述,当终端设备需要在至少三个频带上进行切换时,发送每个天线端口传输都会存在多个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下面以表格1为例具体说明。作为示例,下述表格1示出了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在3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时可能存在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以及每个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下支持的(“支持的”也可以理解为“对应的”)端口配置。
表格1
射频链的传输状态 端口配置
Tx状态#1:1T+1T+0T 1P+1P+0P、1P+0P+0P、0P+1P+0P
Tx状态#2:1T+0T+1T 1P+0P+1P、1P+0P+0P、0P+0P+1P
Tx状态#3:0T+1T+1T 0P+1P+1P、0P+1P+0P、0P+0P+1P
Tx状态#4:2T+0T+0T 2P+0P+0P、1P+0P+0P
Tx状态#5:0T+2T+0T 0P+2P+0P、0P+1P+0P
Tx状态#6:0T+0T+2T 0P+0P+2P、0P+0P+1P
以Tx状态#1为例进行说明,Tx状态#1表示终端设备支持在频带#A(例如,频带#A的载波#1)和频带#B(例如,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传输1个射频链,在频带#C上没有射频链传输。从表格1中可以看出,在Tx状态#1下,终端设备可以支持3种端口配置,分别为:终端设备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在频带#A的载波#1上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在频带#B的载波#2上进行1端口传输。
本申请中,“进行1端口传输”,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载波上的传输为1端口传输,或者,在载波上进行1端口传输。
本申请中,“分别传输1个射频链”,也可以理解为,“分别以1个射频链进行传输”。
再以Tx状态#6为例进行说明,Tx状态#6表示终端设备支持在频带#C(例如,频带#C的载波#3)上传输2个射频链。从表格1中可以看出,在Tx状态#6下,终端设备可以支持2种端口配置,分别为:终端设备在频带#C的载波#3上进行2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在频带#C的载波#3上进行1端口传输。应理解,表格1中其他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可以参照Tx状态#1和Tx状态#6进行理解,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例如,如果终端设备之前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0P+1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1P+0P+0P”,此时,可以对表格1重新整理,得到表格2。从表格2中可以看出,“0P+0P+1P”的端口配置对应终端设备的Tx状态#2、Tx状态#3、Tx状态#6,“1P+0P+0P”的端口配置对应终端设备的Tx状态#1、Tx状态#2、Tx状态#4。由于每种端口配置都可以对应多种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并且,在上述示例中Tx状态#2同时支持“0P+0P+1P”和“1P+0P+0P”的端口配置。因此,在上述端口配置下,终端设备不确定是否需要切换当前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换句话说,在上述端口配置下,终端设备需要执行的操作都是不清楚的,从而会影响终端设备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表格2
类似的,如果终端设备之前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1P+0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1P+0P+0P”,或者,如果终端设备之前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0P+1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0P+1P+0P”也会出现上述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格2中“上次端口配置”和“下次端口配置”中的各种具体的配置方式还可以互换。例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上次端口配置”可以为“1P+0P+0P”,对应的,“下次端口配置”可以为“0P+0P+1P”。或者,“上次端口配置”可以为“1P+0P+1P”,对应的,“下次端口配置”可以为“0P+1P+0P”。或者,“上次端口配置”可以为“0P+1P+0P”,对应的,“下次端口配置”可以为“0P+0P+1P”。此时,同样也存在上述问题。
针对该问题,下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方法,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明确需要执行的操作,从而保障上行数据传输性能。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下面对图2所示的各步骤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步骤是可选的,在后文中不多赘述。该方法包括:
可选的,步骤2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令(radioresource control,RRC)。
该第一RRC信令指示第一选项或第二选项中至少一项。即,该第一RRC信令指示该终端设备被配置为第一选项或第二选项或第三选项中至少一项。
作为一种实施例,该第一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被配置为第二选项或第三选项。
其中,第二选项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为双上行链路传输(dual uplink,dual UL)或并发上行传输(concurrent UL,或1Tx+1Tx)。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双通道进行上行传输。第一选项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为切换上行链路传输(switched uplink)或单上行链路传输(single uplink)。第三选项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为既有切换上行链路传输,又有双上行链路传输(switched uplink and dual uplink)。
本申请中,“上行链路传输”,也可以理解为“上行传输”。“切换上行链路传输”也可以理解为:“切换上行”,或“切换传输”。“双上行链路传输”也可以理解为:“双上行”或“并发传输”。
步骤202,终端设备确定上行传输为双上行链路传输或者并发上行传输。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RRC信令,并根据第一RRC信令确定上行传输为双上行链路传输传输或者并发上行传输。
可选的,包括步骤203,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信令。
该第二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在至少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切换。该第二RRC信令可以指示能够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至少三个频带,或者,该第二RRC信令可以指示能够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至少三个载波。可选的,该第二RRC信令还可以指示至少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上分别支持的射频链个数或最大射频链个数。其中,射频链个数可以是per band配置的,还可以是针对一个频带per serving cell配置的。
应理解,本申请中,步骤201和步骤203可以同时执行。此时,第一RRC信令和第二RRC信令可以在同一条消息(例如,第一消息)中发送。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消息中包含两个信息块,分别为第一RRC信令和第二RRC信令。
例如,第二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在三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又例如,第二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在四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例如,第二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在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切换。又例如,第二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在四个载波上进行上行切换。
例如,第二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在2.6G Hz频段,4.9G Hz频段,F频段分别进行2Tx传输。具体的,可以为2.6G Hz 160MHz@2T+4.9G 160MHz@2T+F 30MHz@2T。又例如,第二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在2.6G Hz频段,4.9G Hz频段分别进行2Tx传输,并且在F频段和A频段分别进行1Tx传输。具体的,可以为FSA 2.6G 160MHz@2T+4.9G160MHz@2T+(F 30MHz@1T+A15MHz@1T)。
步骤204,终端设备确定在至少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切换。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RRC信令,并根据第二RRC信令确定可以在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切换。又例如,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RRC信令,并根据第二RRC信令确定可以在四个频带或至少四个载波上进行切换。
终端设备在两次相邻的切换之间需要确保至少间隔500微秒,或者14个符号且子载波间隔为30KHz。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能力上报信息上报该间隔要求。通常在三频带或四频带各个频带的射频链总和大于某个门限值时,上报该间隔要求。例如,该门限值为5Tx。上述第二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在2.6G Hz频段,4.9G Hz频段,F频段分别进行2Tx传输。这三个频段共有6Tx传输,如果UE能力为只能在5Tx传输之内进行动态上行传输切换,即,那么终端设备需要上报该间隔要求。又例如,第二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在2.6GHz频段,4.9G Hz频段分别进行2Tx传输,并且在F频段和A频段分别进行1Tx传输。这四个频段共有6Tx传输,如果终端设备能力为只能在5Tx传输之内进行动态上行传输切换,即,那么终端设备需要上报该间隔要求。因此,确保在超出终端设备动态切换的传输能力时,仍然能够进行多频段之间的有效切换。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上报更保守的能力值,例如,在两次相邻的切换之间需要确保至少间隔1000微秒,或者14个符号且子载波间隔为15KHz。终端设备在通过能力上报信息上报该间隔要求的同时,可以上报允许的门限值。该门限值为在三频带或四频带之间进行动态上行传输的载波切换时支持的各个频带的射频链总和最大值。
可选的,步骤205,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该第一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上行传输的第一端口配置。
本申请中,第一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一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上行传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一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的第一上行传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一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第一上行传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一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的第一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为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结合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下发,或者只通过DCI信令下发,或者只通过RRC信令下发,不予限定。
步骤206,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端口配置。
本申请中,第一端口配置用于第一上行传输。
本申请中,第一端口配置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上行传输也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并且,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用于至少一个第一上行传输。至少一个第一上行传输与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一一对应。
例如,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至少一个第一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配置。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并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一上行传输的第一端口配置。
步骤206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确定上次或当前上行传输时的端口配置。
可选的,步骤207,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该第二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上行传输的第二端口配置。
本申请中,第二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二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上行传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二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的第二上行传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二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内的第二上行传输。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中的每个第二端口配置用于终端设备的第二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为通过DCI结合RRC信令下发,或者只通过DCI信令下发,或者只通过RRC信令下发,不予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中,步骤205和步骤207可以同时执行。又例如,步骤201、步骤203、步骤205和步骤207以同时执行。此时,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步骤203中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还可以理解为:步骤201、步骤203、步骤205和步骤207中任一项执行顺序不受限制。
步骤208,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端口配置。
本申请中,第二端口配置用于第二上行传输。
本申请中,第二端口配置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二上行传输也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并且,至少二个第一端口配置用于至少二个第一上行传输。至少二个第一上行传输与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一一对应。
例如,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至少一个第二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信息,并确定在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上行传输的第二端口配置。
步骤208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或下次上行传输时的端口配置。
当步骤206为终端设备确定上次上行传输时的端口配置,相应地,步骤208为终端设备确定当前上行传输时的端口配置。当步骤206为终端设备确定当前上行传输时的端口配置,相应地,步骤208为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的端口配置。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当步骤206为终端设备确定上次上行传输时的端口配置,相应地,步骤208为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的端口配置。其中,“上次”和“下次”上行传输为相邻的两次上行传输,或者在时间轴上有前后顺序的两次上行传输。
本申请中,第一时间单元早于第二时间单元,可以理解为: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为有前后顺序的时间单元,或者,第一时间单元为之前的时间单元。即,相对第二时间单元,第一时间单元为较早的时间单元。具体的,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可以为相邻的时间单元。具体的,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还可以不相邻,只是第一时间单元为第二时间单元之前的时间单元。总之,第一上行传输为第二上行传输之前的上行传输。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中,“时间单元”例如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无线帧,一个或多个子帧,一个或多个时隙,一个或多个微时隙,一个或多个符号等。其中,符号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spectrum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DFT-S-OFDM)符号等。时间单元还可以是1秒(second,简称“s”)或多秒,1毫秒(millisecond,简称“ms”)或多毫秒等。例如,第一时间单元为时隙#1,第二时间单元为时隙#2。又例如,第一时间单元可以是时隙#3中的第二个符号,第二时间单元可以是时隙#4中的第四个符号,等等。
步骤209,根据第一端口配置、第二端口配置,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根据第一端口配置、第二端口配置,以及第一上行传输的传输状态,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步骤209也可以理解为,根据上次上行传输时的端口配置、下次上行传输时的端口配置(某些情况下,还需要结合上次上行传输状态),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可以替代描述为下述中的一种。例如,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从第一上行传输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内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又例如,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从第一上行传输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内,在至少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至少三个载波分别属于(“属于”也可以理解为“位于”)至少三个频带(即,至少三个载波与至少三个频带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再例如,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二时间单元内进行第二上行传输时切换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例如,终端设备确定从第一上行传输到第二上行传输需要切换。又例如,终端设备确定在进行第二上行传输之前进行切换。例如,终端设备确定从第一上行传输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又例如,终端设备确定在从第一上行传输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内不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再例如,终端设备确定在从第一上行传输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内,在至少三个载波上不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至少三个载波分别属于至少三个频带。
再例如,终端设备确定在从第一上行传输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内,在至少三个载波中涉及切换的载波上不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终端设备在至少三个载波中不涉及切换的载波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根据终端设备能力,当终端设备支持在一个射频链切换过程中,另一个射频链能独立操作,不受对方影响时,终端设备可以只在涉及切换的载波上不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再例如,终端设备确定在从第一上行传输到第二上行传输之间切换所需的切换时间内,在至少三个载波中涉及切换的载波上的相应切换时间内不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其中,终端设备在至少三个载波中不涉及切换的载波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根据终端设备能力,当终端设备支持在一个射频链切换过程中,另一个射频链能独立操作,不受对方影响时,终端设备可以只在涉及切换的载波上的相应切换时间内不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下面举例说明:
作为一个示例,当终端设备从频带#A的载波切换到频段#B的载波需要第一切换时间,从频带C的载波切换到频段#D的载波需要第二切换时间。当终端设备从频带#A的1端口(port)传输,以及频带#C的1端口传输,切换到频带#B的1端口传输和频带#D的1端口传输时,如果切换是从频带#A到频带#B,且从频带#C到频带#D,那么终端设备在从频带#A的载波到频带#B的载波的第一切换时间内,不进行上行传输;且终端设备在从频带#C的载波到频带#D的载波的第二切换时间内,也不进行上行传输。第一切换时间和第二切换时间可以是相同的值,还可以是不同的值。当第一切换时间和第二切换时间不同时,在两者相差的时间范围内,有一个射频链能进行传输,另一个射频链不能进行传输。例如,第一切换时间大于第二切换时间,那么终端设备在从频带A的载波到频带#B的载波切换还没完成时,终端设备已经完成从频带#C的载波到频带#D的载波的切换,因此可以更早开始频带#D的载波上的上行传输。
作为另一个示例,当终端设备从频带#A的载波切换到频段#B的载波需要第一切换时间,从频带#C的载波切换到频段#D的载波需要第二切换时间,当从频带#A的载波切换到频段#D的载波需要第三切换时间,从频带#C的载波切换到频段#B的载波需要第四切换时间。当终端设备从频带#A的1端口(port)传输,以及频带#C的1端口传输,切换到频带#B的1端口传输和频带#D的1端口传输时,如果切换是从频带#A到频带#D,且从频带#C到频带#B,那么终端设备在从频带#A的载波到频带#D的载波的第三切换时间内,不进行上行传输;且终端设备在从频带#C的载波到频带#B的载波的第四切换时间内,也不进行上行传输。第三切换时间和第四切换时间可以是相同的值,还可以是不同的值。当第三切换时间和第四切换时间不同时,在两者相差的时间范围内,有一个射频链能进行传输,另一个射频链不能进行传输。例如,第三切换时间大于第四切换时间,那么终端设备在从频带#A的载波到频带#D的载波切换还没完成时,终端设备已经完成从频带#C的载波到频带#B的载波的切换,因此可以更早开始频带#B的载波上的上行传输。
作为又一个示例,当终端设备从频带#A的载波切换到频段#B的载波需要第一切换时间,从频带#C的载波切换到频段#D的载波需要第二切换时间,当从频带#A的载波切换到频段#D的载波需要第三切换时间,从频带#C的载波切换到频段#B的载波需要第四切换时间。当终端设备从频带#A的1端口(port)传输,以及频带#C的1端口传输,切换到频带#B的1端口传输和频带#D的1端口传输时,如果无法确定切换是从频带#A到频带#D,且从频带#C到频带#B,还是从频带#A到频带#B,且从频带#C到频带#D,那么终端设备在Max{第一切换时间,第二切换时间,第三切换时间,第四切换时间}内,不进行上行传输。即,终端设备在上述四个切换时间的最大值内不进行上行传输。网络设备在进行上行调度传输时,也根据该原则,在Max{第一切换时间,第二切换时间,第三切换时间,第四切换时间}内,不进行上行调度传输。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满足第一条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其中,该“第一条件”至少包括下述各种实现方案中任意一种实现方案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根据第一端口配置、第二端口配置(某些情况下,还需要结合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方案,下面具体介绍本实施例的各种实现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方案D1、D2、F1、F2、G1、G2中,根据第一端口配置、第二端口配置,终端设备便可以明确需要执行第一操作。下述方案A1、A2、B1、B2、C1、C2中,根据第一端口配置、第二端口配置以及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终端设备可以明确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本申请中,以第一频带的第一载波(例如,频带#A的载波#1),第二频带的第二载波(例如,频带#B的载波#2),第三频带的第三载波(例如,频带#C的载波#3),第频带的第四载波(例如,频带#D的载波#4)为例进行说明。
方案A1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0P+1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1P+0P+0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在频带#C的载波#3上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在频带#A的载波#1上进行1端口传输。该端口配置下对应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参见下述表格3所示。
表格3
在该端口配置下具体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1
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不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不能同时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B的载波#2上支持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B的载波#2上进行1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支持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进行1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例如,上次上行传输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3,根据下次端口端口配置,此时,终端设备都需要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3切换到Tx状态#1。又例如,Tx状态#3切换到Tx状态#2。再例如,Tx状态#3切换到Tx状态#4
或者还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C的载波#3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行为。或者还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上次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设备处于能同时传输的载波位于第三频带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上次上行传输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6,根据下次端口端口配置,此时,终端设备都需要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6切换到Tx状态#1。又例如,Tx状态#6切换到Tx状态#2。再例如,Tx状态#6切换到Tx状态#4。
上述描述的不同方式(或者说类似性的描述)也适用于本申请任何其他实施例。
上述方式1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之前上行传输时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不是Tx状态#2,此时终端设备便可以明确需要执行第一操作。换句话说,方式1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端口配置对应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第一集合(例如,该第一集合为{Tx状态#2、Tx状态#3、Tx状态#6}),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端口配置对应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第二集合(例如,该第一集合为{Tx状态#1、Tx状态#2、Tx状态#4});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确定第一集合与第二集合的交集为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例如,Tx状态#2),并且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不是该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该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不被包含于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或者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不包含该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或者该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与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交集为空)。应理解,下述各个实现方案中的方式1都可以类似理解。
如下述表格4所示,方式1下终端设备上次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3、Tx状态#6,下次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1、Tx状态#2、Tx状态#4。因此,在方式1中针对下次端口配置,终端设备都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表格4
方式2
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即,Tx状态#2),此时,终端设备还需要根据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才能确定是否执行第一操作。
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在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在频带#B的载波#2上能同时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2切换到Tx状态#1。
又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A的载波#1上能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2切换到Tx状态#4。
上述方式2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之前上行传输时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是Tx状态#2,此时终端设备还需要结合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即,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执行第一操作。如下述表格5所示,方式2下终端设备上次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2,如果终端设备判断下次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1、Tx状态#4,则此时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应理解,下述各个实现方案中的方式2都可以类似理解。
表格5
方案A2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0P+0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0P+0P+1P”。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为在频带#A的载波#1上进行1端口传输,如果终端设备即将在频带#C的载波#3上进行1端口传输。该端口配置下对应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参见下述表格6所示。
表格6
在该端口配置下具体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1
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不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不能同时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B的载波#2上支持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B的载波#2上进行1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支持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进行1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1,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还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C的载波#3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行为。或者还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行为。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上次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设备处于能同时传输的载波位于第一频带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4,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上述方式1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之前上行传输时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不是Tx状态#2,此时终端设备便可以明确需要执行第一操作。如下述表格7所示,方式1下终端设备上次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1、Tx状态#4,下次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2、Tx状态#3、Tx状态#6。因此,在方式1中针对下次端口配置,终端设备都需要执行第一操作。
表格7
方式2
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此时,终端设备还需要根据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才能确定是否执行第一操作。例如,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2,则终端设备需要根据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才能确定是否执行第一操作。
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在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在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3,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又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C的载波#3上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第一操作。例如,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6,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上述方式2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之前上行传输时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是Tx状态#2,此时终端设备还需要结合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即,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执行第一操作。如下述表格8所示,方式2下终端设备上次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2,如果终端设备判断下次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Tx状态#3、Tx状态#6,则此时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表格8
方案B1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1P+0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1P+0P+0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在频带#B的载波#2上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在频带#A的载波#1上进行1端口传输。下述表格9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9
在该端口配置下具体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1
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不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不能同时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C的载波#3上支持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C的载波#3上进行1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支持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进行1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3→Tx状态#1。又例如,Tx状态#3→Tx状态#2。再例如,Tx状态#3→Tx状态#4。
或者还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B的载波#2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行为。或者还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频带#B的载波#2上能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行为。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上次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设备处于能同时传输的载波位于第二频带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5→Tx状态#1、Tx状态#5→Tx状态#2、Tx状态#5→Tx状态#4。
上述方式1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之前上行传输时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不是Tx状态#1,此时终端设备便可以明确需要执行第一操作。下述表格10示出了方式1中上次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行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10
方式2
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此时,终端设备还需要根据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才能确定是否执行第一操作。
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在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在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1→Tx状态#2。
又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A的载波#1上能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1→Tx状态#4。
上述方式2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之前上行传输时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是Tx状态#1,此时终端设备还需要结合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即,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执行第一操作。下述表格11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11
方案B2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0P+0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0P+1P+0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在频带#A的载波#1上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在频带#B的载波#2上进行1端口传输。下述表格12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12
在该端口配置下具体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1
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不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不能同时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C的载波#3上支持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C的载波#3上进行1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支持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进行1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2→Tx状态#1。又例如,Tx状态#2→Tx状态#3。再例如,Tx状态#2→Tx状态#5。
或者还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B的载波#2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行为。或者还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频带#B的载波#2上能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行为。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上次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设备处于能同时传输的载波位于第一频带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4→Tx状态#1。又例如,Tx状态#4→Tx状态#3。再例如,Tx状态#4→Tx状态#5。
上述方式1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之前上行传输时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不是Tx状态#1,此时终端设备便可以明确需要执行第一操作。下述表格13示出了方式1中上次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行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13
方式2
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此时,终端设备还需要根据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才能确定是否执行第一操作。
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在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在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1→Tx状态#3。
又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B的载波#2上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B的载波#2上能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1→Tx状态#5。
上述方式2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之前上行传输时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是Tx状态#1,此时终端设备还需要结合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即,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执行第一操作。下述表格14示出了方式2中上次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行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14
方案C1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0P+1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0P+1P+0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在频带#C的载波#3上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在频带#B的载波#2上进行1端口传输。下述表格15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15
在该端口配置下具体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1
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不支持同时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不能同时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A的载波#1上支持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A的载波#1上能进行1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和频带#C的载波#3上同时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A的载波#1和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进行1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2→Tx状态#1。又例如,Tx状态#2→Tx状态#3。再例如,Tx状态#2→Tx状态#5。
或者还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C的载波#3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行为。或者还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行为。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上次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设备处于能同时传输的载波位于第三频带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6→Tx状态#1。又例如,Tx状态#6→Tx状态#3。再例如,Tx状态#6→Tx状态#5。
上述方式1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之前上行传输时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不是Tx状态#3,此时终端设备便可以明确需要执行第一操作。下述表格16示出了方式1中上次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行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16
方式2
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此时,终端设备还需要根据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才能确定是否执行第一操作。
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在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在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例如,Tx状态#3→Tx状态#1。
又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B的载波#2上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B的载波#2上能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3→Tx状态#5。
上述方式2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之前上行传输时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是Tx状态#3,此时终端设备还需要结合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即,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执行第一操作。下述表格17示出了方式2中上次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行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17
基于上述方案A1、B1、C1,本申请中提出:当终端设备的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在一个频带上进行1端口或者2端口的上行传输,并且下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在另外一个频带上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时,也可以理解为,上次上行传输与下次上行传输没有共用的频带(overlapped band)时,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在该情况的端口配置下,明确是否需要切换(或者,是否需要中断数据传输),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方案C2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1P+0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0P+0P+1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在频带#B的载波#2上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在频带#C的载波#3上进行1端口传输。下述表格18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18
在该端口配置下具体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1
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不支持同时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不能同时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A的载波#1上支持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A的载波#1上能进行1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支持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进行1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1→Tx状态#3。又例如,Tx状态#1→Tx状态#2。再例如,Tx状态#1→Tx状态#6。
或者还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在频带#B的载波#2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行为。或者还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处于频带#B的载波#2上能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确定切换行为。或者,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上次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设备处于能同时传输的载波位于第二频带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5→Tx状态#3。又例如,Tx状态#5→Tx状态#2。再例如,Tx状态#5→Tx状态#6。
上述方式1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之前上行传输时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不是Tx状态#2,此时终端设备便可以明确需要执行第一操作。下述表格19示出了方式1中上次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行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19
方式2
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此时,终端设备还需要根据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才能确定是否执行第一操作。
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在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在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3→Tx状态#2。
又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状态为支持同时在频带#C的载波#3上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也可以描述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下次上行传输时处于在频带#C的载波#3上能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的传输状态时,则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3→Tx状态#6。
上述方式2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之前上行传输时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是Tx状态#3,此时终端设备还需要结合下次上行传输时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即,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传输状态),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执行第一操作。下述表格20示出了方式2中上次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行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20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提出了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下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以及上次上行传输的传输状态,从而可以明确操作状态,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在某些情况下,终端设备还需要再结合下次上行传输的传输状态才能明确操作状态,从而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方案D1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1P+1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0P+0P”或者“2P+0P+0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同时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在频带#A的载波#1上进行1端口传输,或者,终端设备即将在频带#A的载波#1上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3→Tx状态#4。下述表格21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21
基于上述方案D1,本申请中提出:当终端设备的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在两个不同的频带上分别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并且下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在另外一个频带上进行2端口的上行传输时。即上次上行传输与下次上行传输没有共用的频带(overlapped band)时,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明确操作状态,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方案D2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0P+0P”或者“2P+0P+0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1P+1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在频带#A的载波#1上进行1端口传输,或者,终端设备即将在频带#A的载波#1上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同时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4→Tx状态#3。下述表格22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22
上述方案D1、方案D2也可以理解为,第二端口配置对应至少一个传输状态,其中,如果该至少一个传输状态不同于第一端口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传输状态,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下述实现方案E1、E2、F1、F2、G1、G2,也可以类似理解。
方案E1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0P+1P”或者“0P+0P+2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1P+0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在频带#C的载波#3上进行1端口传输,或者,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时在频带#C的载波#3上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2→Tx状态#1。又例如,Tx状态#3→Tx状态#1。在例如,Tx状态#6→Tx状态#1。下述表格23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23
基于上述方案E1,本申请中提出:当终端设备的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在一个频带上进行2端口的上行传输时,并且下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在另外两个不同的频带上分别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即上次上行传输与下次上行传输没有共用的频带(overlapped band)时,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明确操作状态,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方案E2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1P+0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0P+1P”或者“0P+0P+2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在频带#C的载波#3上进行1端口传输,或者,终端设备即将在频带#C的载波#3上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1→Tx状态#2。例如,Tx状态#1→Tx状态#3。例如,Tx状态#1→Tx状态#6。下述表格24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24
方案F1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0P+1P”或者“0P+1P+1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1P+0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或者,终端设备上次上次传输是同时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2→Tx状态#1。又例如,Tx状态#3→Tx状态#1。下述表格25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25
方案F2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1P+0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0P+1P”或者“0P+1P+1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或者,终端设备上次上次传输是同时在频带#B的载波#2上和频带#C的载波#3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1→Tx状态#2。例如,Tx状态#31→Tx状态#3。下述表格26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26
基于上述方案F1、F2,本申请中提出:当终端设备的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在两个不同的频带上分别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下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在两个不同的频带上分别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并且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使用的频带与下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使用的频带其中有1个频带是共用的。此时,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明确操作状态,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方案G1
本方案中,假设终端设备支持在4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下述表格27示出了终端设备在4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时可能的Tx状态。如表格27所示,共有10种Tx状态。
表格27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1P+0P+0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0P+1P+1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同时在频带#C的载波#3上和频带#D的载波#4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5→Tx状态#10。下述表格28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28
方案G2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0P+1P+1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1P+0P+0P”。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同时在频带#C的载波#3上和频带#D的载波#4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上和频带#B的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例如,Tx状态#10→Tx状态#5。下述表格29示出了上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
表格29
基于上述方案G1、G2,本申请中提出:当终端设备的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在两个不同的频带上分别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下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在另外两个不同的频带上分别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并且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使用的频带与下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使用的频带没有共用的频带。此时,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明确操作状态,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另外,针对目前在2个频带(例如,频带#A、频带#B)上进行上行切换时没有定义,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2P+0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2P”,需要执行什么操作。本申请中,进一步定义针对目前在2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时,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2P+0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2P”需要执行什么操作。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是同时在频带#A的载波#1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为同时在频带#B的载波#2上同时进行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在两个载波中的任何一个上的持续时间内都不会进行传输。也可以理解为,此时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时,步骤201中的第一RRC信令中指示的是第一选项。步骤202中,终端设备确定上行传输为切换上行链路传输或单上行链路传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终端设备上行传输的射频链的传输状态有限,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在终端设备在至少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上需要切换传输状态的场景,终端设备能够清晰或者这明确操作状态,从而正确的进行传输状态的切换,保障上行数据的传输性能。
可选的,还包括步骤21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RRC信令。
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RRC信令。
本申请中,第三RRC信令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某个频带上(或者某个频带的载波上)支持一个射频链传输或者两个射频链传输。第三RRC信令可以辅助终端设备判断基于第二端口配置,是否需要切换传输状态。第三RRC信令可以是针对一个小区(per cell)进行配置的。即,对于一个上行载波或一个上下行载波对,进行配置的。第三RRC信令还可以是针对一个频段(per band)进行配置的。具体的,第三RRC信令可以为uplinkTxSwitching-DualUL-TxState,或者MultiBandUplinkTxSwitching-DualUL-TxState,其中multiband为至少三个band。
其中,某个频带上(或者某个频带的载波上)支持一个射频链传输或者两个射频链传输,也可以理解为:支持1Tx或者支持2Tx;或者,所进行的传输为1Tx传输或者2Tx传输。
本申请中,例如,前述方案A1、A2、B1、B2、C1、C2中提到的“下次上行传输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例如是可以通过结合第三RRC信令和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所确定的。具体的,终端设备在确定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后,根据第三RRC信令所指示的某个频带上的支持一个射频链传输或者两个射频链传输,联合确定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具体的,当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为band C(或band C的某载波)1port,如果band C(或band C的某载波)支持的为1Tx,那么确定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中有band C 1Tx。如果band C(或band C的某载波)支持的为2Tx,那么确定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中有band C 2Tx。又例如,在一些情况中,终端设备还需再结合预定义的规则才能判断出下次上行传输状态。关于“预定义的规则”可以参见步骤211中的说明。
本申请中,频带也可以理解为频带的载波。
然而,某些情况下,终端设备基于第三RRC信令也无法清晰的确定是否需要切换传输状态。示例性,如果终端设备上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0P+0P+1P”,终端设备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0P+0P”。从前述表格3中可以看到,“0P+0P+1P”的配置对应Tx状态#2、Tx状态#3、Tx状态#6,“1P+0P+0P”的配置对应Tx状态#1、Tx状态#2、Tx状态#4,假设终端设备上次上次传输状态为Tx状态#2(1T+0T+1T)。假设第三信令指示终端设备在频带#A上传输1个射频链,在下次上行传输的端口配置为“1P+0P+0P”这种指示适合Tx状态#2(1T+0T+1T)、Tx状态#1(1T+1T+0T),此时终端设备无法确定是否需要切换传输状态。按照网络设备第三RRC信令的指示,终端设备可以不切换传输状态(保持在Tx状态#2进行上行传输),也可以切换传输状态(Tx状态#2→Tx状态#1)。基于本申请提出的上述各种实现方案可以避免该问题,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明确操作状态(即,是否切换上行传输状态),保障上行数据传输的性能。
可选的,还包括步骤211,终端设备确定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RRC信令确定上行传输时需要切换上行传输状态,并且还可以明确频带之间具体是如何切换的,并基于频带之间的切换,确定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三RRC信令无法确定上行传输时是否需要切换上行传输状态,此时,基于本申请提出的上述各种技术方案,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明确操作状态,即是否切换上次传输状态。然而,终端设备可能还是无法明确频带之间具体是如何切换的。此时,终端设备还可以再结合预定义的规则确定上行传输时,频带之间具体是如何切换的,从而确定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例如,该预定义的规则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又例如,该预定义的规则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RRC信令。第四RRC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该预定义的规则。
下面对上述的“预定义规则”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在3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预定义的规则可以为规定上行切换时这3个频带的优先级。当终端设备确定切换时,选择切换优先级较高的频带所对应的载波进行切换。例如,3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时,频带之间切换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频带#A、频带#B、频带#C。又例如,频带之间切换的优先级可以依赖于频带索引(bandindex)的值。例如,频带之间切换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可以指的是频带索引的值从高到低。相应地,终端设备选择第一时间单元内所在的频带中频带索引最高的载波进行射频链的切换。又例如,频带之间切换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可以指的是频带索引的值从低到高。相应地,终端设备选择第一时间单元内所在的频带中频带索引最低的载波进行射频链的切换。又例如,频带之间切换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可以指的是serving cell索引的值从高到低。相应地,终端设备选择第一时间单元内所在的serving cell中cell索引最高的载波进行射频链的切换。又例如,频带之间切换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可以指的是serving cell索引的值从低到高。相应地,终端设备选择第一时间单元内所在的serving cell中cell索引最低的载波进行射频链的切换。
示例性的,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在4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时,预定义的规则可以为规定上行切换时这4个频带的优先级。例如,4个频带之间进行上行切换时,频带之间切换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频带#A、频带#B、频带#C、频带#D。又例如,频带之间切换的优先级可以依赖于频带索引的值。例如,频带之间切换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可以指的是频带索引的值从高到低。又例如,频带之间切换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可以指的是频带索引的值从低到高。
需要说明的的,上述频带索引(band index)可以是频带标识。例如,该标识为0~N(N为大于0的整数)的整数值。还可以是n band的n值,或m band的m值。
例如,假设终端设备支持在4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明确操作状态。然而,终端设备在从频带#A 1T和频带#C的1T向频带#B的1T和频带#D的1T切换时,可以有两种选择:(1)频带#A→频带#B,此时频带#C→频带#D;(2)频带#A→频带#D,此时频带#B→频带#C。此时,如果网络设备不向终端设备具体指示频带之间到底如何切换,终端设备也无法确定到底该如何进行频带切换,从而也无法确定切换时间。例如,终端设备无法确定选择{频带对#1(A,B),频带对#9(C,D)}中切换时间的最大值,还是选{频带对#3(A,D),频带对#5(B,C)}中切换时间的最大值。基于该问题,本申请提出下述两种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不用指示频带之间具体应该如何切换,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在{频带对#1、频带对#9、频带对#3、频带对#5}中选择切换时间最大值,将该最大值确定为切换时间。例如,频带对#1中的两个频带之间的切换需要35微秒,频带对#9中的两个频带之间的切换需要40微秒,频带对#3中的两个频带之间的切换需要80微秒,频带对#5中的两个频带之间的切换需要120微秒,此时,终端设备确定上行切换时间为120微秒。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预定义的规则,例如,该规则为4个频带之间切换时频带切换的优先级为:切换前频带从高到低为A、B、C、D,切换后的频带从高到低为A、B、C、D。此时,终端设备进行从频带#A(1T)+频带#C(1T)→频带#B(1T)+频带#D(1T)的切换时,切换前的频带中首先选则频带#A,切换后的频带首先选则频带#B,即确定频带#A→频带#B。然后,继续确定切换前的频带为频带#C,切换后的频带为频带#D,即确定频带#C→频带#D。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在{频带对#1(A,B),频带对#9(C,D)}中选择切换时间的最大值,即确定切换时间为40微秒。
在又一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前的频带索引,切换后的频带索引},例如,网络设备下发各种可能频带对如表格30所示,依循的顺序就是切换优选顺序,终端设备基于终端设备下发的频带对,确定频带之间是如何切换的。
表格30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上述“预定义的规则”确定上行传输时频带之间具体是如何切换的。在终端设备确定上行传输时频带之间的具体切换方式后,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切换时间可以由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指示给终端设备。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切换时间也可以是终端设备自身的能力。由终端设备通过能力上报指示给网络设备。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切换时间还可以是预先规定或者预先配置给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任何一者的。
例如,该切换时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值。例如该切换时间可以是35微秒,140微秒,210微秒或者280微秒这个四个值组成的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值,又例如,该切换时间可以是35微秒,140微秒,或者210微秒这个三个值组成的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同频带之间的切换时间可以不同。表格29示出了终端设备支持在4个频带之间进行上行传输切换时,频带对(band pair)的对应关系。表格29中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例如,上次上行传输时端口配置为“1P+1P+0P”(Tx状态#1),如果下次上行传输端口配置为“1P+0P+1P”(Tx状态#2)。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从频带#A切换到频带#C,从频带#B切换到频带#A。该实现方式中,在介绍终端设备确定切换时间之前,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射频链的工作状态。
方式A
如果终端设备的两个射频链可以独立工作,即一个射频链被打断进行射频链调谐/调整/重调整(RF chain tuning/retuning)时,另一个射频链可以不受影响仍然可以正常进行上行传输,此时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为:假设终端设备支持在至少三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在需要进行切换的频带的载波(记为,载波#1)上切换时,在该切换时间内,终端设备不期望在该频带的载波#1上进行数据传输;在不需要进行切换的频带的载波上(记为,载波#2),该载波#2的上行传输不受影响,即,在载波#1的切换时间内,载波#2可以仍然可以正常进行上行传输。或者,在该切换时间内,终端设备不期望在该至少3个频带上该切换相关的这至少三个载波(载波#1,载波#2,载波#3)所涉及的载波切换对(例如,从载波#1到载波#3)上进行数据传输。在载波#2上,由于不涉及射频链切换,终端设备仍然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中,切换时间所在的频段或载波可以通过第五RRC信令进行配置。例如,切换时间所在的频段或载波被配置为切换前载波或切换后载波。那么从载波#1到载波#3的切换中,当切换时间所在的频段或载波被配置为切换前载波时,切换时间被配置来使用载波#1的尾部;当切换时间所在的频段或载波被配置为切换后载波时,切换时间被配置来使用载波#2的头部。又例如,切换时间配置所在的频段或载波被配置为切换前载波或切换后载波或既有切换前载波又有切换后载波(部分位于切换前载波,部分位于切换后载波)。那么从载波#1到载波#3的切换中,当切换时间所在的频段或载波被配置为切换前载波时,切换时间被配置来使用载波#1的尾部;当切换时间所在的频段或载波被配置为切换后载波时,切换时间被配置来使用载波#2的头部;当切换时间所在的频段或载波被配置为既有切换前载波又有切换后载波时,切换时间被配置来使用载波#1的尾部和载波#2的头部。
本申请中,切换时间所在的频段或载波还可以通过预先规定进行配置。例如,规定一个频段或载波顺序作为切换时间配置所在的频段或载波的优选顺序。该顺序可以理解为优先级规则。当频段A到频段C的优先级规则为频段#A,频段#B,频段#C时,当从频段#A切换到频段#C,切换时间应该使用频段#A所在的载波的尾部。当频段#A到频段#D的优先级规则为频段#A,频段#B,频段#C,频段#D时,对于频段#A和频段#C切换到频段#B和频段#D,如果切换是从频段#A到频段#B,且从频段#C到频段#D,切换时间应该使用频段#A和频段#C所在的载波的尾部。当频段#A到频段#D的优先级规则为频段#A,频段#B,频段#C,频段#D时,对于频段#A和频段#C切换到频段#B和频段#D,如果切换是从频段#A到频段#D,且从频段#C到频段#B,切换时间应该使用频段#A所在的载波的尾部以及频段#B所在的载波的头部。
作为一个实施例,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所在载波或频段应该作为低优先级被配置为切换时间所在的载波或频段。因为考虑PUCCH可以作为长格式,可以从头部到尾部占据一个时隙,且PUCCH应该被作为高优先级进行可靠传输。因此,上述第五RRC信令所指示的切换前载波或切换后载波如果与PUCCH所在载波为一个载波,UE不期望在PUCCH所在载波上适用切换时间。例如,如果第五RRC信令所指示的是切换前载波,切换是从频段#A载波的PUCCH到频段#D载波的PUSCH,那么这种切换情形下,切换时间应占用切换后频段(即频段#D)。即上述第五RRC信令所指示的切换前载波不适用。又例如,如果第五RRC信令所指示的是切换前载波,切换是从频段#D载波的PUSCH到频段#A载波的PUCCH,那么这种切换情形下,切换时间应占用切换前频段(即频段#D)。即上述第五RRC信令所指示的切换前载波适用。
本申请中,第一RRC信令~第五RRC信令中一个或多个RRC信令可以都位于一个RRC信令中,并占用不用的信息元;也可以部分位于一个RRC信令中,并占用不用的信息元;还可以是每个都是不同的RRC信令。例如,第一RRC信令~第五RRC信令可以在同一条消息中下发。例如,该消息中包含多个信息块,此时第一RRC信令~第五RRC信令可以为该消息中的各个信息块。
方式B
如果终端设备的两个射频链不能独立工作,即一个射频链被打断进行射频链调谐时,另一个射频链不能正常进行上行传输,此时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为:假设终端设备支持在至少三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在需要进行切换的频带的载波(记为,载波#3)上切换时,在该切换时间内,终端设备不期望在该至少3个频带的任何一个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在该切换时间内,终端设备不期望在该至少3个频带上该切换相关的这至少三个载波(例如,载波#1,载波#2,载波#3)上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在该切换时间内,终端设备不期望在该至少3个频带上该切换相关的这至少三个载波(载波#1,载波#2,载波#3)所涉及的载波切换对(例如,从载波#1到载波#3)和不涉及射频链切换的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基于上述介绍的射频链的工作状态,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确定切换时间。
方式1
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射频链可以并行切换(即,两个频带对同时切换)则可以将切换时间确定为,两个频带对切换时,切换时间较长的那个频带对需要的时间。例如,从频带#A切换到频带#C需要140微秒,从频带#B切换到频带#A需要200微秒,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切换时间为200微秒。
方式2
如果终端设备不支持射频链并行切换只能串行切换时,此时可以将切换时间确定为两个频带对切换所需要的时间的和。例如,此时,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切换时间为140微秒+200微秒等于340微秒。
方式3
每个频带对在各自swtiching period对应的值内进行中断,互不干扰。例如,一个频带对(例如,频带对#1)的switching period对应的值为35微秒,另一个频带对(例如,频带对#5)的switching period对应的值为140微秒。此时,各个频带对可以在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内进行切换,互相不影响。
本申请中,步骤211可以位于步骤209之前。
可选的,还包括步骤212,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并根据该切换时间为终端设备调度用于上行传输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212中,终端设备确定好切换时间后,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该切换时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端口配置、第二端口配置和第三RRC信令(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再结合“预定义的规则”)确定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并基于该切换时间为终端设备调用用于上行传输的资源。具体的,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步骤211中终端设备确定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的描述。
例如,网络设备在调度资源时可以为终端设备预留出切换时间。例如,在一个时隙的后面四个符号上进行上行切换,或者在下一个时隙的前四个号上进行上行切换。例如,网络设备基于切换时间,可以为终端设备调度从时隙#2第一个符号传输上行数据(此时,对应终端设备在时隙#1的后面四个符号上进行上行切换)。或者,网络设备基于切换时间,可以为终端设备调度从时隙#2第五个符号传输上行数据(此时,对应终端设备在时隙#1的前四个符号上进行上行切换)。
本申请中,步骤212可以包含于步骤205和/或步骤207中。
可选的,还包括步骤213,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调度的资源上传输数据。
例如,当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调度的时隙上无法及时上行切换时(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调度从时隙#2第一个符号开始通过频段#D传输数据),终端设备对上行数据进行打孔(puncture)。此时,网络设备可以按照原来调度的上行符号个数进行检测,也可以按照可能减少的符号数来检测。对于后者,可以在上行解调参考信号(UL DMRS)上增加掩码(mask)或加绕,通过该mask或加绕信息指示目前减少的符号个数,从而使得网络设备能根据减少的符号数来进行对应的检测。例如,网络设备调度上行传输十三个符号,当终端设备的切换时延还需要多占一个符号时,即终端设备发现一个符号用于频带之间切换的时延不够时,终端设备对更多的符号进行打孔。
可选的,终端设备上行传输可以按照十个符号去编码。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检测前四个符号能量为0,优先按照十个符号译码,或者可以按照甚至十一个符号,十二个符号,十三个符号多次译码。例如,网络设备可以直接根据十三个符号去检测,损失部分精确度,但这对于低阶调制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例如,非256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来说性能影响不会很大。
基于上述步骤210~步骤213,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都可以确定出终端设备上行传输的上行切换时间,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切换时间为终端设备调用用于上行传输的资源,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切换时间在网络设备调度的资源上传输上行数据,从而保障上行传输的性能。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200中的例子仅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并非要将本申请实施例限于例示的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方法200中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不作限定。
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并且实施例中出现的各个术语的解释或说明可以在各个实施例中互相参考或解释,对此不作限定。
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各种数字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方法200中,步骤201可以与步骤203可以同时进行,即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同时发送第一RRC信令和第二RRC信令。又例如,方法200中,步骤205可以与步骤207可以同时进行,即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同时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又例如,方法200中,步骤203可以位于步骤201之前,即网络设备先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信令,再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信令。又例如,步骤210可以位于步骤205之前。
应该理解,本申请中的预定义可以理解为定义、预先定义、存储、预存储、预协商、预配置、固化、或预烧制。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中,“在…情况下”、“若”以及“如果”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装置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装置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可以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上述主要从各个节点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节点,例如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所示,该装置1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10和处理单元1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100可以是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芯片。应理解,该装置1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终端设备,该装置100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用于第一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在至少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切换;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用于第二上行传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早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处理单元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处理单元执行第一操作,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上行传输的传输状态,所述处理单元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第一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第二集合;所述终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确定所述第一集合与所述第二集合的交集为第一射频链的传输状态,并且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不是所述第一传输状态,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第一选项或第二选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支持在三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或者,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支持在四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100可以是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芯片。应理解,该装置1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网络设备,该装置100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网络设备所对应的步骤。
还应理解,这里的装置1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1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与终端设备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1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所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收发单元可以由收发机替代(例如,收发单元中的发送单元可以由发送机替代,收发单元中的接收单元可以由接收机替代),其它单元,如处理单元等可以由处理器替代,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收发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操作。
此外,上述收发单元110还可以是收发电路(例如可以包括接收电路和发送电路),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电路。
需要指出的是,图3中的装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例如: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在此不做限定。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2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所示,该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20。该处理器220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可选地,该设备200还包括存储器230,用于存储指令。可选的,该设备200还包括收发器210,处理器220控制收发器210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220和存储器2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设备,处理器220用于执行存储器2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2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22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220。
还应理解,收发器210可以包括收发器(或者称,接收机)和发射器(或者称,发射机)。收发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收发器210有可以是通信接口或者接口电路。
具体地,该设备200中的收发器210可以对应于设备100中的收发单元110,该设备200中的处理器220可对应于设备200中的处理单元120。
作为一种方案,该装置200用于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
例如,处理器220用于执行存储器23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相关操作。例如,方法200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作为另一种方案,该装置200用于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
例如,处理器220用于执行存储器23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关操作。例如,方法200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应理解,各收发器、处理器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方法200中由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200中终端设备对应的步骤,该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200中网络设备对应的步骤。
上述提供的任一种装置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设备。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c,SSD))等。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收发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设备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大小、内容、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例如,第一PDSCH和第二PDSCH,可以是同一个物理信道,也可以是不同的物理信道,
且,这种名称也并不是表示这两个物理信道的信息量大小、内容、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的不同。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一项(个)或多项(个),即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A对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用于第一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在至少三个频带或至少三个载波上进行上行切换;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用于第二上行传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早于所述第二上行传输;
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内进行上行传输,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进行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时改变传输状态,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需要切换,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进行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之前进行切换,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内不进行上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频带与至少三个载波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三个载波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三个频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对应至少一个传输状态,其中,如果所述至少一个传输状态不同于所述第一端口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传输状态,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或者2端口传输,
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和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和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上分别为1端口传输,
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或者2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和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传输,
如果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和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的上行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或者;
如果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和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和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的传输,
如果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和第四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为1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2端口的传输,
如果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2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上行传输的传输状态,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第一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配置对应的传输状态为第二集合;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确定所述第一集合与所述第二集合的交集为第一传输状态,并且确定所述第一上行传输的传输状态不是所述第一传输状态,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2、9、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
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第二载波上支持1端口传输,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第三载波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2、9、10中任一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
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不支持同时在所述第一载波上和所述第三载波上分别进行1端口传输,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9、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所述第三载波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第一操作,或者;
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如果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载波上的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1端口传输,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为在所述第三载波上支持2端口传输,则终端设备确定执行第一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且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在第六载波上的第二上行传输时,所述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至少两个切换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在第五载波上的第一上行传输,且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时,所述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为: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至少两个切换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中的每个第五载波与所述第六载波不同,和/或;
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第六载波中的每个第六载波与所述第五载波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五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且所述第二上行传输为在至少两个不同第六载波上的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时,所述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的切换时间为: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上行传输分别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上行传输所对应的至少两个切换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第五载波中的每个第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六载波中的每个第六载波不同,或者;
所述至少两个第五载波中的一个第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六载波中的一个第六载波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频带的上行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的切换时间内进行相应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相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关联,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中的每个频带切换对包括一个第五频带和一个第六频带。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频带的上行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的切换时间内不进行相应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相应载波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关联,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中的每个频带切换对包括一个第五频带和一个第六频带。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频带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六频带的上行传输,
所述切换时间,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中的最大值,或者;
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的和,或者;
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到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所涉及的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中的每个频带切换对包括一个第五频带和一个第六频带。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两个第五频带的上行传输时,所述至少两个第五频带中的每个第五频带不同,如果所述第一上行传输包括至少两个第六频带的上行传输时,所述至少两个第六频带中的每个第六频带不同;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五频带中的一个第五频带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六频带中的一个第六频带相同,或者,所述每个第五频带与所述每个第六频带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的切换时间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切换对各自对应的切换时间。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述第一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第一选项或第二选项,其中,所述第一选项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切换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二选项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双上行链路传输。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支持在三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或者,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支持在四个频带上进行上行切换。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CN202211372734.3A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79986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2734.3A CN117998616A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23/129348 WO2024094126A1 (zh) 2022-11-03 2023-11-02 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2734.3A CN117998616A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8616A true CN117998616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94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2734.3A Pending CN117998616A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98616A (zh)
WO (1) WO202409412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4832A1 (en) * 2021-01-15 2022-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herent uplink (u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N115119312A (zh) * 2021-03-23 2022-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190591A (zh) * 2021-04-02 2022-10-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94126A1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0817B2 (en) Downlink channel rate matching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transmissions in a new radi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810905B (zh) 传输上行信道的方法和装置及传输下行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US10715233B2 (e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WO2018141272A1 (zh)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EP351360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13038621B (zh) 在多个分量载波上对缓冲区状态报告的传输
US2022015871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718240B1 (en) Sub-band configuration for preemption indication to embb ues
US8494453B2 (en) Method of handling measurement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20070891A1 (en) Transmitter direct current subcarrier location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4631347A (zh) 一种小区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US20180160405A1 (en) Rate matching and signaling
US20220352923A1 (en) Frequency hopping method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365307B (zh) 一种测量管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3207137B (zh) 一种测量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584259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24094126A1 (zh) 一种确定切换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00511A (zh) 控制小区状态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4642029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85409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174141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240080829A1 (en) Multiple carrier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CN116528164A (zh) 确定切换时间位置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941443A (zh) 用于管理上行链路传输和交叉链路干扰测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1625019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