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6649A - 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6649A
CN117996649A CN202410108823.XA CN202410108823A CN117996649A CN 117996649 A CN117996649 A CN 117996649A CN 202410108823 A CN202410108823 A CN 202410108823A CN 117996649 A CN117996649 A CN 117996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voltage
side connector
cabl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088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贵宾
王海琨
张海忠
张永贵
崔志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088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966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96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66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及轨道车辆,包括:第一高压侧连接器、第一低压侧连接器、第二高压侧连接器和第二低压侧连接器;交叉走线装置,设置于第一车厢内,第一高压侧连接器引出的高压电缆穿过交叉走线装置,并由与第二高压侧连接器相对应的位置过桥连接至第二高压侧连接器;第一低压侧连接器引出的低压电缆穿过交叉走线装置,并由与所述第二低压侧连接器相对应的位置过桥连接至所述第二低压侧连接器。本发明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及轨道车辆,不需设置中间高低压侧互换车辆,简化了车辆种类,节约了成本,并实现了车辆灵活编组。

Description

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包括多节车厢,相邻的车厢之间通过车钩组件进行物理连接,同时需要采用过桥电缆实现电气连接。现有技术中,基于统型化需求,动车组的后半部分车厢基本上是前半部分车厢旋转180度而来,两部分车厢的高低压侧交叉不对应,并且由于车厢的中间设置有贯通道,在贯通道的阻碍作用下,两部分车厢端墙上的连接器无法直接过桥连接。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相邻车厢之间的电缆过桥连接的问题,通常专门设置有中间高低压侧互换车厢,然而,设置中间高低压侧互换车厢,一方面造成车厢种类增多,提高了成本。另一方面无法灵活编组,以8编组动车组为例,由两个动力单元组成,只能实现12编组或16编组配置,无法进行灵活编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及轨道车辆,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相邻车厢之间高低压侧交叉不对应,中间由于贯通道内风挡阻挡,端墙上连接器无法直接过桥的难题。同时不需设置中间高低压侧互换车辆,简化了车辆种类,节约了成本,并实现了车辆灵活编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包括:
第一高压侧连接器和第一低压侧连接器,二者设置于第一车厢的端墙上;
第二高压侧连接器和第二低压侧连接器,二者设置于第二车厢的端墙上,且所述第二高压侧连接器与所述第一低压侧连接器相对应,所述第二低压侧连接器与所述第一高压侧连接器相对应;
交叉走线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内,所述第一高压侧连接器引出的高压电缆穿过所述交叉走线装置,并由与所述第二高压侧连接器相对应的位置过桥连接至所述第二高压侧连接器;所述第一低压侧连接器引出的低压电缆穿过所述交叉走线装置,并由与所述第二低压侧连接器相对应的位置过桥连接至所述第二低压侧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所述高压电缆和所述低压电缆的过桥位置均位于车厢的下部位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所述交叉走线装置包括高压通道和低压通道,所述高压通道和所述低压通道相互隔开设置,所述高压电缆穿设于所述高压通道内,所述低压电缆穿设于所述低压通道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还包括高压侧布线模块,所述高压侧布线模块设置有第一布线孔,所述高压侧布线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端墙上,所述高压电缆通过所述第一布线孔进入所述第一车厢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还包括低压侧布线模块,所述低压侧布线模块设置有第二布线孔,所述低压侧布线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端墙上,所述低压电缆通过所述第二布线孔进入所述第一车厢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所述高压侧布线模块和所述低压侧布线模块还设置有第三布线孔,所述第三布线孔用于布设连接器座电缆。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模块,所述第一固定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端墙上,所述高压电缆经过所述第一固定模块的固定后,过桥连接至所述第二高压侧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还包括第二固定模块,所述第二固定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端墙上,所述低压电缆经过所述第二固定模块的固定后,过桥连接至所述第二低压侧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所述交叉走线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设备舱内。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高压侧连接器和第一低压侧连接器设置于第一车厢的端墙上,第二高压侧连接器和第二低压侧连接器设置于第二车厢的端墙上,且第二高压侧连接器与第一低压侧连接器相对应,第二低压侧连接器与第一高压侧连接器相对应。交叉走线装置设置于第一车厢内,第一高压侧连接器引出的高压电缆穿过交叉走线装置,并由与第二高压侧连接器相对应的位置过桥连接至第二高压侧连接器;第一低压侧连接器引出的低压电缆穿过交叉走线装置,并由与第二低压侧连接器相对应的位置过桥连接至第二低压侧连接器。如此设置,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之间不需要设置中间高低压侧互换车厢,第一高压侧连接器引出的高压电缆和第一低压侧连接器引出的低压电缆交叉互换位置后,再与第二车厢上对应的连接器进行过桥连接,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之间高低压侧交叉不对应,中间由于贯通道内风挡阻挡,端墙上连接器无法直接过桥的难题。同时不需设置中间高低压侧互换车辆,简化了车辆种类,节约了成本,并实现了车辆灵活编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厢端墙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压侧布线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叉走线装置界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2、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3、第一高压侧连接器;14、第一低压侧连接器;15、交叉走线装置;16、贯通道;17、高压侧布线模块;18、低压侧布线模块;19、第一固定模块;20、第二固定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
本实施例中,车端电缆过桥结构用于相邻车厢之间的电缆过桥连接,具体可以应用于动车组或去其它轨道车辆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包括第一高压侧连接器13、第一低压侧连接器14、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和交叉走线装置15。
第一高压侧连接器13和第一低压侧连接器14设置于第一车厢的端墙上,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和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设置于第二车厢的端墙上。其中,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是轨道车辆中相邻的两个车厢,第一车厢可以是前车厢,第二车厢为后车厢,或者,第一车厢为后车厢,第二车厢为前车厢。高压侧连接器用于和高压电缆连接,低压侧连接器用于和低压电缆连接。
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与第一低压侧连接器14相对应,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与第一高压侧连接器13相对应,即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的高低压连接器是交叉设置的。
交叉走线装置15设置于第一车厢内,第一高压侧连接器13引出的高压电缆进入到第一车厢内,穿过交叉走线装置15,并由与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相对应的位置过桥连接至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
第一低压侧连接器14引出的低压电缆进入到第一车厢内,穿过交叉走线装置15,并由与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相对应的位置过桥连接至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
如此设置,高压线缆和低压线缆在第一车厢的内部进行交叉互换位置后,再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和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进行过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叉走线装置15可以为设置在第一车厢内的走线结构,由第一高压侧连接器13引出的高压线缆经过交叉走线装置15后可到达第一低压侧连接器14的旁侧位置,同样,第一低压侧连接器14引出的低压线缆经过交叉走线装置15后可到达第一高压侧连接器13的旁侧位置,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交换位置后再分别进行过桥连接至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和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与连接器连接时可采用插座、插头的形式进行连接。
如此设置,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之间不需要设置中间高低压侧互换车厢,第一高压侧连接器13引出的高压电缆和第一低压侧连接器14引出的低压电缆交叉互换位置后,再与第二车厢上对应的连接器进行过桥连接,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之间高低压侧交叉不对应,中间由于贯通道16内风挡阻挡,端墙上连接器无法直接过桥的难题。同时不需设置中间高低压侧互换车辆,简化了车辆种类,节约了成本,并实现了车辆灵活编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的过桥位置均位于车厢的下部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和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均设置在车厢的下部位置,进而使得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的过桥位置也位于车厢的下部位置,具体地,过桥位置可以位于相邻车厢之间的贯通道16下方位置。
如此设置,电缆由车厢下部位置水平引出,并且在车厢下部位置进行过桥连接,使得轨道车辆在通过曲线时,电缆承受扭矩较小,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交叉走线装置15包括高压通道和低压通道,高压电缆穿设于高压通道内,低压电缆穿设于低压通道内,高压通道和低压通道相互隔开设置,以避免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之间产生电磁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叉走线装置15可设置为长条形槽体结构,交叉走线装置15可以设置在第一车厢的设备舱内。长条形槽体结构的内部包括第一走线槽和第二走线槽,第一走线槽和第二走线槽相互隔开,高压电缆穿设于第一走线槽,低压电缆穿设于第二走线槽,如此可实现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的交叉走线。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车端电缆过桥结构还包括高压侧布线模块17,高压侧布线模块17设置有第一布线孔,高压侧布线模块17设置于第一车厢的端墙上,高压电缆通过第一布线孔进入第一车厢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压侧布线模块17可以设置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上开设有多个布线孔,其中一个布线孔为第一布线孔,用于供高压电缆穿过,其余布线孔可以供高压侧连接器座电缆穿过。
在另一实施例中,车端电缆过桥结构还包括低压侧布线模块18,低压侧布线模块18设置有第二布线孔,低压侧布线模块18设置于第一车厢的端墙上,低压电缆通过第二布线孔进入第一车厢内。低压侧布线模块18也可以设置为板状结构,具体结构可与高压侧布线模块17相同。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车端电缆过桥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模块19,第一固定模块19设置于第一车厢的端墙上,高压电缆经过第一固定模块19的固定后,过桥连接至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模块19可以为线夹结构,通过线夹结构对高压电缆进行固定,将高压电缆固定于第一车厢的端墙上之后再过桥连接至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如此设置,能够提高高压电缆的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车端电缆过桥结构还包括第二固定模块20,第二固定模块20设置于第一车厢的端墙上,低压电缆经过第二固定模块20的固定后,过桥连接至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第二固定模块20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上述第一固定模块19的结构,第二固定模块20能够起到固定低于电缆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相邻车厢之间高低压侧交叉不对应,中间由于贯通道16内风挡阻挡,端墙上连接器无法直接过桥的难题。同时不需设置中间高低压侧互换车辆,简化了车辆种类,节约了成本,并实现了车辆灵活编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高压侧连接器(13)和第一低压侧连接器(14),二者设置于第一车厢的端墙上;
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和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二者设置于第二车厢的端墙上,且所述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与所述第一低压侧连接器(14)相对应,所述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与所述第一高压侧连接器(13)相对应;
交叉走线装置(15),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内,所述第一高压侧连接器(13)引出的高压电缆穿过所述交叉走线装置(15),并由与所述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相对应的位置过桥连接至所述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所述第一低压侧连接器(14)引出的低压电缆穿过所述交叉走线装置(15),并由与所述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相对应的位置过桥连接至所述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缆和所述低压电缆的过桥位置均位于车厢的下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走线装置(15)包括高压通道和低压通道,所述高压通道和所述低压通道相互隔开设置,所述高压电缆穿设于所述高压通道内,所述低压电缆穿设于所述低压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侧布线模块(17),所述高压侧布线模块(17)设置有第一布线孔,所述高压侧布线模块(17)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端墙上,所述高压电缆通过所述第一布线孔进入所述第一车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侧布线模块(18),所述低压侧布线模块(18)设置有第二布线孔,所述低压侧布线模块(18)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端墙上,所述低压电缆通过所述第二布线孔进入所述第一车厢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侧布线模块(17)和所述低压侧布线模块(18)还设置有第三布线孔,所述第三布线孔用于布设连接器座电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模块(19),所述第一固定模块(19)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端墙上,所述高压电缆经过所述第一固定模块(19)的固定后,过桥连接至所述第二高压侧连接器(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模块(20),所述第二固定模块(20)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端墙上,所述低压电缆经过所述第二固定模块(20)的固定后,过桥连接至所述第二低压侧连接器(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走线装置(15)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设备舱内。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端电缆过桥结构。
CN202410108823.XA 2024-01-25 2024-01-25 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及轨道车辆 Pending CN1179966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08823.XA CN117996649A (zh) 2024-01-25 2024-01-25 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08823.XA CN117996649A (zh) 2024-01-25 2024-01-25 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6649A true CN117996649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88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08823.XA Pending CN117996649A (zh) 2024-01-25 2024-01-25 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966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43064U (zh) 轨道车辆电缆连接装置和轨道车辆
AU2014300694B2 (en) Vehicle charging connectors
CN103283100A (zh) 铁道车辆的高压设备系统及铁道车辆
US20210288367A1 (en) Vehicle-mountable battery unit
CN107405969A (zh) 用于车厢过渡部线路的缆线引导件
CN117996649A (zh) 车端电缆过桥结构及轨道车辆
US8111503B2 (en) Gas-insulated switchgear
WO2003106239A1 (ja) 連接台車
CN111201175A (zh) 高压互连系统
CN104340076B (zh) 编组列车及构成编组列车的车辆的增加方法
CN112406920B (zh)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251902C (zh) 带有可脱换动力供应装置的电动车辆
CN111688494A (zh) 一种车载受电系统
RU184888U1 (ru) Электропоезд
CN215267538U (zh) 轨道车辆的车端过线固定结构、车端过线设备及轨道车辆
KR101376714B1 (ko) 철도 차량용 판토그라프
CN217427552U (zh) 线缆换向装置、电气设备及车辆
CN216401429U (zh) 一种用于城轨车的跨接装置
CN211592255U (zh) 一种碳滑板
CN220615813U (zh) 氢能源动力轨道车辆组
KR100677164B1 (ko) 철도차량 완충 연결장치
CN212579634U (zh) 取流装置、授流装置、充电装置和车辆
CN217672613U (zh) 一种侧顶板内元器件控制盘及车辆
CN110920634A (zh) 有轨电车与地铁同台的车站及轨道布设结构
CN211720206U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高压布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