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4725A -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4725A
CN117984725A CN202410039592.1A CN202410039592A CN117984725A CN 117984725 A CN117984725 A CN 117984725A CN 202410039592 A CN202410039592 A CN 202410039592A CN 117984725 A CN117984725 A CN 117984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air
vehicle
temperatur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395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卫毅
李满
唐键
占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ot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ot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ot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395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847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84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47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车辆控制领域。本发明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和相机,在前风挡起雾时根据玻璃内表面湿度值及玻璃透射率自动开启或关闭空调系统开启除雾模式,体现了车辆的智能化和安全性。通过设置红外检测仪识别乘员真正的体感,能够针对不同的乘员输出不同的控制策略。通过设置AQS传感器、PM2.5传感器和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实现内外循环进风模式的切换。通过设置负离子发生器,避免了用户不清楚此功能或因为开启关闭太麻烦不用负离子发生器的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高端汽车空调系统往往具有一键除雾、自动空调及空气净化功能,但是存在以下不足:
1)、一键除雾功能需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风挡玻璃突然起雾时,手动操作一键除雾按键进行玻璃除雾,但是在春秋雨季,玻璃会频繁反复起雾,驾驶员就需要频繁操作一键除雾按键,既会引起除雾延时,又会引起驾驶员分心,存在安全隐患。
2)、现有车型的自动空调策略往往仅根据室外温度、室内温度、阳光参数与目标设定温度的差值制定策略,但忽略了不同的乘员有不同的体感,仅根据以上参数制定的策略相对比较固定,无法真正根据客户的体感差异实时调节策略。
3)、现有车型的空气净化系统,往往只有单一的AQS检测功能或单一的PM2.5检测功能,但是这两个传感器的敏感对象不一致,AQS传感器对尾气等空气质量敏感,PM 2.5传感器对粉尘浓度敏感,故只配其一的话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驾驶室舱空气质量管控。现有部分车型配有负离子发生器,但需要手动操作按键开启或关闭,大部分客户其实不知道这个功能,故其价值未得到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负离子浓度传感器、负离子发生器、第一PM2.5传感器、第二PM2.5传感器、第一AQS传感器、第二AQS传感器、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出风模式电机、调速模块及鼓风机总成、空调压缩机、PTC、相机、湿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红外检测仪、阳光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负离子浓度传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所述第一PM2.5传感器、所述第二PM2.5传感器、所述第一AQS传感器、所述第二AQS传感器、所述内外循环风门电机、所述出风模式电机、所述调速模块及鼓风机总成、所述空调压缩机、所述PTC、所述相机、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检测仪、所述阳光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负离子浓度传感器、所述第一PM2.5传感器、所述第二PM2.5传感器、所述第一AQS传感器、所述第二AQS传感器、所述相机、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检测仪和/或所述阳光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信息生成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内外循环风门电机、所述出风模式电机、所述调速模块及鼓风机总成、所述空调压缩机和/或所述PTC进行作动,以实现除霜功能、调温功能和空气净化功能。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固定于车辆仪表台内的暖通空调外壳中。
可选地,所述负离子浓度传感器布置于车辆座椅的颈部位置,用于获取驾驶员实际呼吸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电离探头布置于暖通空调的吹面风道内,电离空气产生的负氧离子随吹面气流吹入驾驶舱。
可选地,所述第一PM2.5传感器设置在车身前围前侧以及进风格栅后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二PM2.5传感器设置在暖通空调的壳体外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AQS传感器设置在车身前围前侧以及进风格栅后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二AQS传感器设置在暖通空调的壳体外部。
可选地,所述内外循环风门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内外循环风门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可选地,所述空调压缩机设置在底盘车架上;所述空调压缩机向CAN总线反馈自身的状态;所述状态包括:启停状态、实际转速、电流、电压以及控制器温度;
当所述PTC为风暖PTC时,所述PTC设置在暖通空调内;当所述PTC是水暖PTC时,所述PTC设置在底盘;所述PTC向CAN总线反馈自身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相机用于拍摄前风挡玻璃,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拍摄的前风挡玻璃确定玻璃透射率;
所述湿度传感器采用透明材质设置在前风挡玻璃上;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玻璃透射率和所述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玻璃湿度数值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起雾。
可选地,还包括智能座舱;所述智能座舱与所述控制器进行CAN通讯;所述智能座舱通过功能按键控制空调的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并用于显示空调的各种状态;空调的各种状态包括:风量、出风模式、内外循环、PM2.5数值、AQS数值和负离子浓度;所述功能按键包括:物理按键、虚拟按键和语音控制。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提供的汽车空调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玻璃湿度数值和挡风玻璃照片,并基于所述挡风玻璃照片确定玻璃透射率;
当所述玻璃湿度数值大于等于第一湿度阈值,且所述玻璃透射率小于第一玻璃透射阈值时,开启自动除雾模式;
当所述玻璃湿度数值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或所述玻璃透射率大于第二玻璃透射阈值时,维持当前模式或退出自动除雾模式;
获取第一温度数值,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数值确定当前工况的运行季节;所述第一温度数值为由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车辆外部环境温度;
基于当前工况的运行季节确定目标温度;
获取第二温度数值,并生成温度调控指令,以使所述第二温度数值逐渐趋近于所述目标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数据为由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车辆内部温度;
获取第三温度数值和第四温度数值,并基于所述第三温度数值和所述第四温度数值修正鼓风机风量、压缩机转速或PTC功率;所述第三温度数值为由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空调吹脚风口温度;所述第四温度数值为由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空调吹面风口温度;
获取阳光强度,并基于所述阳光强度与强度阈值间的关系调整鼓风机风量档位以及空调压缩机转速;所述阳光强度由阳光传感器获取;
获取车辆内部乘员的体表温度,并在原始自动调温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所述车辆内部乘员的体表温度确定最佳的压缩机转速或PTC功率;所述车辆内部乘员的体表温度由红外检测仪检测得到;
当车辆内负离子浓度小于等于第一设定负离子浓度时,生成负离子发生器开启指令;
当车辆内负离子浓度大于第二设定负离子浓度时,生成负离子发生器关闭指令;
当车辆内负离子浓度大于第一设定负离子浓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设定负离子浓度时,维持当前状态;
当车辆外PM2.5数值大于等于设定PM2.5值时,生成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指令,以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到内循环;
当车辆内PM2.5数值大于等于设定PM2.5值时,生成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指令,以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到外循环;
当车辆内外PM2.5数值均大于等于设定PM2.5值时,生成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指令,以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到PM2.5数值相对较小的一侧;
当车辆内外PM2.5数值均小于设定PM2.5值时,不进行操作;车辆内外PM2.5数值由第二PM2.5传感器和第一PM2.5传感器检测得到;
当车辆外空气污染指数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生成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指令,以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到内循环;
当车辆内空气污染指数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生成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指令,以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到外循环;
当车辆内外空气污染指数均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生成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指令,以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到空气污染指数相对较小的一侧;
当车辆内外空气污染指数均小于设定阈值时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不动作;车辆内外空气污染指数由第二AQS传感器和第一AQS传感器检测得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和相机,在前风挡起雾时不需驾驶员分心手动操作按键,而是控制器根据玻璃内表面湿度值及玻璃透射率自动开启或关闭空调系统开启除雾模式,体现了车辆的智能化和安全性。
2)、相比现有高端车型的自动空调策略识别室内温度、室外温度、阳光参数等,本发明还通过设置红外检测仪识别乘员真正的体感,优化了自动空调策略,体现了针对不同的乘员输出不同的控制策略的定制化优势。
3)、本发明不仅设置有对尾气敏感的AQS传感器,还设置有对粉尘敏感的PM2.5传感器,且自动根据室内外的AQS值和PM2.5数值切换内外循环进风模式。负离子发生器功能具有根据室内负离子浓度值自动开启或关闭负离子发生器的功能,避免了用户不清楚此功能或因为开启关闭太麻烦不用负离子发生器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框图。
符号说明:
101-负离子浓度传感器,102-负离子发生器,103-第一PM2.5传感器,104-第二PM2.5传感器,105-第一AQS传感器,106-第二AQS传感器,201-内外循环风门电机,202-出风模式电机,203-调速模块及鼓风机总成,204-空调压缩机,205-PTC,301-相机,302-湿度传感器,401-第一温度传感器,402-第二温度传感器,403-第三温度传感器,404-第四温度传感器,405-红外检测仪,406-阳光传感器,501-控制器,502-智能座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提高车辆的智能化和安全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空调系统的核心零件为控制器501,控制器501固定于仪表台内的前置暖通空调(Heating,Ventilation,andAir Conditioning,HVAC)外壳,通过检测相关传感器负载及总线报文,控制鼓风机、风门电机等负载,并实时向总线上报空调系统状态参数。
具体的,控制器501从CAN总线接收负离子浓度传感器101上报的室内负离子数值,负离子浓度传感器布置于座椅颈部位置,以便准确判断驾驶室员实际呼吸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控制器501通过硬线控制负离子发生器102的开启和关闭。负离子发生器102的电离探头布置于HVAC吹面风道内,电离空气产生的负氧离子随吹面气流吹入乘员舱。控制器501从CAN总线接收第一PM2.5传感器103和第二PM2.5传感器104上报的室外和室内PM2.5的含量数值,第一PM2.5传感器103布置于车身前围前侧、进风格栅后侧,第二PM2.5传感器104布置于HVAC左侧壳体外部。控制器501从CAN总线接收第一AQS传感器105和第二AQS传感器106上报的空气质量数值,第一AQS传感器105布置于车身前围前侧、进风格栅后侧,第二AQS传感器106布置于HVAC左侧壳体外部。
控制器501通过硬线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201,内外循环风门电机201可以是伺服电机也可以是步进电机,用于控制空调进风为内循环或外循环。控制器501通过硬线控制出风模式风门电机202,出风模式风门电机202可以是伺服电机也可以是步进电机,用于控制空调出风为吹面、吹面吹脚、吹脚、吹脚除霜、除霜五种模式。控制器501通过硬线控制调速模块及鼓风机总成203,通过调速模块与鼓风电机分压原理来调节出风风量。控制器501通过CAN总线控制空调压缩机204的启停和转速,空调压缩机204布置于底盘车架上,且向CAN总线反馈自身的状态,比如启停状态、压缩机实际转速、电流、电压、控制器温度等参数。控制器501通过CAN总线控制PTC 205的启停和功率,当PTC 205是风暖PTC时,一般布置于HVAC内。当PTC 205是水暖PTC时,一般布置于底盘。PTC 205向CAN总线反馈自身的状态,比如启停状态、PTC实际功率、电流、电压、控制器温度等参数。
控制器501从CAN总线读取相机301上报的玻璃透射率数值,相机301布置于内后视镜前侧,用于判断前风挡玻璃被雾气遮挡影响行车安全的阈值。控制器501通过硬线采集安装在玻璃内表面的湿度传感器302的数值,湿度传感器302布置在前风挡玻璃内侧,A区和A’区的中心,且采用透明材质,不影响驾驶室员视野。
控制器501通过硬线采集第一温度传感器401、第二温度传感器402、第四温度传感器403、第三温度传感器404的温度数值,第一温度传感器401布置于保险杠进风格栅内侧,第二温度传感器402布置于仪表台膝部位置,第四温度传感器403布置于HVAC吹面风口处,第三温度传感器404布置于HVAC吹脚风口处。控制器501通过硬线检测阳光传感器406的数值,通过将阳光辐射强度转化为电压或电流值。阳光传感器406布置于仪表台除霜格栅口后侧,便于阳光在各个角度辐射到的位置。控制器501从CAN总线读取红外检测仪405上报的数值,红外检测仪405布置于主副驾的仪表台位置,通过最先进的红外检测设备检测人体表的实时温度。
控制器501还与智能座舱502进行CAN通讯,智能座舱502可以通过物理按键、虚拟按键、语音控制等功能控制空调的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也可以显示空调的各种状态,如风量、出风模式、内外循环、PM2.5数值、AQS数值、负离子浓度等等。
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提供的汽车空调系统具有的智能除霜、智能调温、智能净化空气功能,基于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的实施过程为:
A、智能除霜功能:当控制器501检测到湿度传感器302的数值大于等于Q4(即第一湿度阈值)时且同时玻璃透射检测相机301识别到玻璃透射率小于Q5(即第一玻璃透射阈值)时,则控制器501进入自动除雾模式,控制出风模式电机202切换到除霜风口出风,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201切换到外循环,控制调速模块及鼓风机总成203将风量调高到最高档,控制空调压缩机204开启,使得蒸发器冷却空气中的水份,最终通过排水管排到室外。当控制器501检测到湿度传感器302的数值小于Q6(即第二湿度阈值)或玻璃透射检测相机301识别到玻璃透射率大于等于Q7(即第二玻璃透射阈值)满足其一时,退出自动除雾模式,返回上一状态。当Q6小于等于玻璃湿度小于Q4或Q5小于等于玻璃透射率小于Q7满足其一时,维持上一状态策略。
B、智能调温功能:控制器501首先检测第一温度传感器401的数值,判断当前处于夏季工况、春秋季工况还是冬季工况,不同的工况策略不一致。其次,控制器501根据智能座舱502发来的设定目标温度和检测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02数值进行对比,结合一定的数值修正方法,控制器通过PID算法或者MPC算法驱动空调压缩机204调节其转速或驱动PTC 205调节其功率,使得室内温度值逐渐趋近目标值且保持稳定。同时控制器501检测第三温度传感器403(吹脚模式时)或第四温度传感器404(吹面模式时)的数值,对鼓风机风量、压缩机转速或PTC功率进行修正,使得室内温度平稳不波动。同时控制器501检测阳光传感器406的数值,当夏季阳光强度大于等于强度阈值(例如,800W/㎡)时,将鼓风机风量档位加一档,且空调压缩机转速修正提升一定转速。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汽车空调系统设置的红外检测仪405,根据大量的标定数据,将原自动调温策略与乘员体表温度进行组合判定,进一步确定最佳的压缩机转速或PTC功率,使得乘员舱目标温度和风量更加合适且稳定。
C、智能空气净化空气功能:当空调开启吹面模式时,负离子浓度传感器101检测到乘员舱内负离子浓度≤Q1(即第一设定负离子浓度)时,控制器501自动开启负离子发生器102。当负离子浓度>Q2(即第二设定负离子浓度)时,自动关闭负离子发生器102。当Q1<负离子浓度≤Q2时,维持上一状态,从而保持乘员舱负离子浓度处于乘员舒适的范围内,且顾客无需手动开启关闭负离子发生器。当第一PM2.5传感器103检测到乘员舱室外PM2.5数值大于等于设定PM2.5值(例如300)时,控制器501自动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201切换到内循环。当第二PM2.5传感器104检测到乘员舱室内PM2.5数值大于等于设定PM2.5值时,控制器501自动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201切换到外循环。当室内外PM2.5数值均大于等于设定PM2.5值时,则内外循环风门电机201切换到PM2.5数值相对较小的一侧。当室内外PM2.5数值均小于设定PM2.5值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201状态维持原策略。
当第一AQS传感器105检测到乘员舱室外空气污染指数(主要对汽车尾气敏感)大于等于设定阈值(记为Q3)时,控制器501自动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201切换到内循环。当第二AQS传感器106检测到乘员舱室内空气污染指数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控制器501自动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201切换到外循环。当室内外空气污染指数均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则内外循环风门电机201切换到空气指数相对较小的一侧。当室内空气污染指数均小于设定阈值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201状态维持原策略。
当室内外PM2.5检测和室内外空气污染指数计算的策略为内循环状态相反时,此时统一切换到内循环,通过仪表台内布置的活性炭过滤器净化室内空气。
此外,本发明中的相关传感器或负载除可以采用控制器进行采集和输出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控制器实现,比如车身域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热管理控制器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离子浓度传感器、负离子发生器、第一PM2.5传感器、第二PM2.5传感器、第一AQS传感器、第二AQS传感器、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出风模式电机、调速模块及鼓风机总成、空调压缩机、PTC、相机、湿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红外检测仪、阳光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负离子浓度传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所述第一PM2.5传感器、所述第二PM2.5传感器、所述第一AQS传感器、所述第二AQS传感器、所述内外循环风门电机、所述出风模式电机、所述调速模块及鼓风机总成、所述空调压缩机、所述PTC、所述相机、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检测仪、所述阳光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负离子浓度传感器、所述第一PM2.5传感器、所述第二PM2.5传感器、所述第一AQS传感器、所述第二AQS传感器、所述相机、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检测仪和/或所述阳光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信息生成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内外循环风门电机、所述出风模式电机、所述调速模块及鼓风机总成、所述空调压缩机和/或所述PTC进行作动,以实现除霜功能、调温功能和空气净化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固定于车辆仪表台内的暖通空调外壳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浓度传感器布置于车辆座椅的颈部位置,用于获取驾驶员实际呼吸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电离探头布置于暖通空调的吹面风道内,电离空气产生的负氧离子随吹面气流吹入驾驶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M2.5传感器设置在车身前围前侧以及进风格栅后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二PM2.5传感器设置在暖通空调的壳体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QS传感器设置在车身前围前侧以及进风格栅后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二AQS传感器设置在暖通空调的壳体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循环风门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内外循环风门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压缩机设置在底盘车架上;所述空调压缩机向CAN总线反馈自身的状态;所述状态包括:启停状态、实际转速、电流、电压以及控制器温度;
当所述PTC为风暖PTC时,所述PTC设置在暖通空调内;当所述PTC是水暖PTC时,所述PTC设置在底盘;所述PTC向CAN总线反馈自身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用于拍摄前风挡玻璃,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拍摄的前风挡玻璃确定玻璃透射率;
所述湿度传感器采用透明材质设置在前风挡玻璃上;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玻璃透射率和所述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玻璃湿度数值确定前挡风玻璃是否起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座舱;所述智能座舱与所述控制器进行CAN通讯;所述智能座舱通过功能按键控制空调的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并用于显示空调的各种状态;空调的各种状态包括:风量、出风模式、内外循环、PM2.5数值、AQS数值和负离子浓度;所述功能按键包括:物理按键、虚拟按键和语音控制。
10.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玻璃湿度数值和挡风玻璃照片,并基于所述挡风玻璃照片确定玻璃透射率;
当所述玻璃湿度数值大于等于第一湿度阈值,且所述玻璃透射率小于第一玻璃透射阈值时,开启自动除雾模式;
当所述玻璃湿度数值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或所述玻璃透射率大于第二玻璃透射阈值时,维持当前模式或退出自动除雾模式;
获取第一温度数值,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数值确定当前工况的运行季节;所述第一温度数值为由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车辆外部环境温度;
基于当前工况的运行季节确定目标温度;
获取第二温度数值,并生成温度调控指令,以使所述第二温度数值逐渐趋近于所述目标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数据为由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车辆内部温度;
获取第三温度数值和第四温度数值,并基于所述第三温度数值和所述第四温度数值修正鼓风机风量、压缩机转速或PTC功率;所述第三温度数值为由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空调吹脚风口温度;所述第四温度数值为由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空调吹面风口温度;
获取阳光强度,并基于所述阳光强度与强度阈值间的关系调整鼓风机风量档位以及空调压缩机转速;所述阳光强度由阳光传感器获取;
获取车辆内部乘员的体表温度,并在原始自动调温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所述车辆内部乘员的体表温度确定最佳的压缩机转速或PTC功率;所述车辆内部乘员的体表温度由红外检测仪检测得到;
当车辆内负离子浓度小于等于第一设定负离子浓度时,生成负离子发生器开启指令;
当车辆内负离子浓度大于第二设定负离子浓度时,生成负离子发生器关闭指令;
当车辆内负离子浓度大于第一设定负离子浓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设定负离子浓度时,维持当前状态;
当车辆外PM2.5数值大于等于设定PM2.5值时,生成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指令,以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到内循环;
当车辆内PM2.5数值大于等于设定PM2.5值时,生成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指令,以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到外循环;
当车辆内外PM2.5数值均大于等于设定PM2.5值时,生成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指令,以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到PM2.5数值相对较小的一侧;
当车辆内外PM2.5数值均小于设定PM2.5值时,不进行操作;车辆内外PM2.5数值由第二PM2.5传感器和第一PM2.5传感器检测得到;
当车辆外空气污染指数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生成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指令,以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到内循环;
当车辆内空气污染指数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生成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指令,以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到外循环;
当车辆内外空气污染指数均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生成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指令,以控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切换到空气污染指数相对较小的一侧;
当车辆内外空气污染指数均小于设定阈值时时,内外循环风门电机不动作;车辆内外空气污染指数由第二AQS传感器和第一AQS传感器检测得到。
CN202410039592.1A 2024-01-10 2024-01-10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9847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9592.1A CN117984725A (zh) 2024-01-10 2024-01-10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9592.1A CN117984725A (zh) 2024-01-10 2024-01-10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4725A true CN117984725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95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39592.1A Pending CN117984725A (zh) 2024-01-10 2024-01-10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847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778213B2 (ja) 車両用空調制御装置
JPH01311915A (ja) 自動車用空調制御装置
US7647786B2 (en)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S6214410B2 (zh)
CN113370746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泵系统除雾闭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030051491A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with automatic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JP445792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07144526A (ja) 車両用冷房装置
JP200400987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モード切換制御装置
JP3303355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17984725A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6745947B2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with automatic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JP200133482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3326938A (ja) 車両用空調防曇制御装置
JPH0311922B2 (zh)
JPS61110613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131061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9234476A (ja) 車両の空調装置
JP3028664B2 (ja) 電気自動車用空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15118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334175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335876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817291B2 (ja) 車両用空調制御装置
JP2891000B2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298225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