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8725A -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8725A
CN117958725A CN202410387448.7A CN202410387448A CN117958725A CN 117958725 A CN117958725 A CN 117958725A CN 202410387448 A CN202410387448 A CN 202410387448A CN 117958725 A CN117958725 A CN 117958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elastic
inner cavity
suction valve
seal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874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想
姜镇东
张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874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587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58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87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吸引阀包括阀体、阀杆、阀帽和弹性后盖,阀体具有内腔以及位于内腔两端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阀杆可移动的设于内腔中,阀杆的第一端经由第一开口端延伸至阀体外,阀帽与阀杆的第一端连接,弹性后盖固定于第二开口端,弹性后盖经由第二开口端延伸至内腔内并与阀杆的第二端连接,弹性后盖位于内腔内的部分为柱状结构;阀体还包括与内腔连通的进液嘴和出液嘴,阀杆开设有衔接通道,基于弹性后盖的压缩和复位,阀杆能够移动至使进液嘴、衔接通道和出液嘴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使衔接通道与进液嘴和出液嘴错位的第二位置。该吸引阀长期使用后仍可保持稳定的负压吸引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背景技术
吸痰操作是临床中的常规操作,吸痰通常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等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应于昏迷、痰液特别多可能窒息、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等,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内窥镜作为一种能够置于患者体内的医疗器械,在诊断检查、微创手术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内窥镜的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内窥镜对患者体内存留的积液进行抽吸,例如通过吸痰镜吸取患者咽喉部的痰液。
在相关技术中,内窥镜在手柄中配置有吸引阀,通过吸引阀可实现对积液的抽吸控制。具体的,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可通过弹性阀帽的复位带动阀杆移动,或是可通过弹簧的复位带动阀杆移动。然而,发明人发现,上述结构的吸引阀,在长期使用后,均易出现负压吸引效果降低的情况。
因此,提供一种负压吸引效果稳定的吸引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在长期使用后,存在负压吸引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引阀。
本发明的吸引阀,应用于内窥镜,所述吸引阀包括阀体、阀杆、阀帽和弹性后盖,其中,所述阀体具有内腔以及位于所述内腔两端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阀杆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阀杆的第一端经由所述第一开口端延伸至所述阀体外,所述阀帽与所述阀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后盖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端,所述弹性后盖经由所述第二开口端延伸至所述内腔内并与所述阀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性后盖位于所述内腔内的部分为柱状结构;所述阀体还包括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液嘴和出液嘴,所述阀杆开设有衔接通道,基于所述弹性后盖的压缩和复位,所述阀杆能够移动至使所述进液嘴、所述衔接通道和所述出液嘴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使所述衔接通道与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错位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后盖包括盖体和弹性体,其中,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端并与所述第二开口端密封连接,所述弹性体经由所述第二开口端延伸至所述内腔内,并且所述弹性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内腔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后盖还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于所述弹性体的周向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环至少包括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并且所述第一密封环和所述第二密封环沿所述弹性体的轴向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密封环和所述第二密封环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密封环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环位于远离所述盖体的位置,所述第二密封环位于靠近所述盖体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的直径满足:R2<R1,且R2<R3,其中,R1为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阀杆间的弹性体的直径,R2为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间的弹性体的直径,R3为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盖体间的弹性体的直径。
进一步地,沿所述弹性体的轴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间的所述弹性体的直径为两端大中间小。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的端面设有定位孔,所述阀杆的第二端安装于所述定位孔处。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
本发明的内窥镜手柄,包括壳体和吸引阀,所述吸引阀为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吸引阀,所述壳体具有容纳空腔,所述吸引阀安装于所述容纳空腔内,并且所述壳体上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吸引阀的弹性后盖抵接。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
本发明的内窥镜,包括手柄和插入部,其中,所述手柄为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内窥镜手柄,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手柄相连。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吸引阀,阀体的后盖为弹性后盖,利用该弹性后盖,不仅可实现对阀体第二开口端的密封,而且还可利用弹性后盖的弹力驱使阀杆复位,从而调节衔接通道与进液嘴和出液嘴间的连通状态,从而控制吸引阀在吸引大气和吸引积液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弹性阀帽的复位带动阀杆移动的结构,本发明的吸引阀,通过弹性后盖的复位带动阀杆移动,因而本发明吸引阀的阀帽可采用硬质材料或钢制材料制成,在长期使用后,阀帽仍可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从而使得本发明吸引阀的负压吸引效果稳定。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弹簧的复位带动阀杆移动的结构,本发明的吸引阀,通过弹性后盖的复位带动阀杆移动,弹性后盖延伸至内腔的部分为柱状结构,相比于弹簧的螺旋形结构,柱状的弹性后盖具有均匀的回弹力,相较于弹簧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回弹特性,弹性后盖可为阀杆的复位提供更为稳定和可控的复位力,同时柱状的弹性后盖不易出现劣化或变形,从而使得弹性后盖具有稳定的弹力,进而使得吸引阀的负压吸引效果稳定;同时,柱状的弹性后盖的压缩和复位不易受异物影响,进一步确保了吸引阀的负压吸引效果。
即本发明的吸引阀,利用弹性后盖的弹力驱使阀杆复位,在长期使用后,吸引阀仍可保持稳定的负压吸引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在长期使用后,存在负压吸引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内窥镜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内窥镜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壳体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的第一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的第二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的第三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爆炸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弹性后盖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弹性后盖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阀体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剖视图。
图中:100、吸引阀;110、阀体;111、内腔;112、第一开口端;113、第二开口端;114、进液嘴;115、出液嘴;120、阀杆;121、衔接通道;130、阀帽;131、大气孔;140、弹性后盖;141、盖体;142、弹性体;1421、定位孔;1422、间隙;142a、第一弹性部;142b、第二弹性部;142c、第三弹性部;143、密封环;143a、第一密封环;143b、第二密封环;150、吸引嘴;160、第一密封圈;170、第二密封圈;200、手柄;210、壳体;211、容纳空腔;212、限位部;300、插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近端”和“远端”是指各部件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使用者的远近位置而言,其中,距离使用者较近的一端拟定为“近端”,距离使用者较远的一端拟定为“远端”。
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吸引阀设置有弹性阀帽,通过弹性阀帽的复位可带动阀杆移动。由于弹性阀帽露于壳体外部,该种结构在长期使用后,弹性阀帽可能出现磨损或老化,导致其密封性能下降,从而使得吸引阀的负压吸引效果降低;另外,弹性阀帽容易受到碰撞或外力作用而破损,造成泄露或失效。
另一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吸引阀内部设置有弹簧,通过弹簧的复位可带动阀杆移动。由于弹簧为螺旋形结构,可能存在非线性的回弹力,使得阀杆复位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较差,同时弹簧的使用寿命受到限制,该种结构在长期使用后,弹簧可能出现劣化、变形或硬化等问题,导致弹簧复位力不足,从而使得吸引阀的负压吸引效果不稳定;另外,负压吸引过程中吸入的异物可能会进入吸引阀内部,导致弹簧周围积聚异物,若异物进入弹簧的空隙中,将对弹簧的压缩和复位造成阻挡,从而影响弹簧正常的压缩和复位,也使得吸引阀的负压吸引效果受到影响。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引阀,该吸引阀利用弹性后盖为阀杆的复位提供回弹力,并且本申请的弹性后盖具有弹性的部分为柱状结构,从而使得本发明的吸引阀在长期使用后,仍可保持稳定的负压吸引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2,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对吸引阀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吸引阀,应用于内窥镜上,具体是应用于内窥镜手柄200上。吸引阀通过与负压设备连通,可实现对体内积液的负压抽吸。
本实施例的吸引阀,包括阀体110、阀杆120、阀帽130和弹性后盖140,如图4~图8所示。下面具体对吸引阀的各部件进行详细介绍。
阀体110为吸引阀的主体,阀体110具有内腔111以及位于内腔111两端的第一开口端112和第二开口端113,第一开口端112和第二开口端113与内腔111连通,如图11和图12所示。内腔111为阀杆120提供容置空间,第一开口端112和第二开口端113为阀杆120的安装提供了通道。
阀体110还包括与内腔111连通的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如图11和图12所示。出液嘴115还与吸引嘴150连接,吸引嘴150还与负压吸引设备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同轴设置,从而可确保吸液的顺畅性。如图12所示,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倾斜设置,并且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与内腔111之间的夹角小于90°(夹角中较小的一者),如此可使出液嘴115以及与出液嘴115连接的吸引嘴150相对于内窥镜的牵引轮错位设置,优化内窥镜手柄200内的结构布局,如图2所示。
阀杆120可移动的设于内腔111中,阀杆120的第一端经由第一开口端112延伸至阀体110外,阀帽130与阀杆120的第一端连接,弹性后盖140固定于第二开口端113,弹性后盖140经由第二开口端113延伸至内腔111内并与阀杆120的第二端连接,如图6所示。
阀帽130与阀杆120的第一端可为粘接、抵接等连接方式;弹性后盖140与阀杆120的第二端也可为粘接、抵接等连接方式。
阀帽130上设置有大气孔131,大气孔131的数量为多个,大气孔131与内腔111连通,如图4~图6所示。阀帽130采用硬质材料或钢制材料制成,从而使得阀帽130在长期使用后不会因形变而出现密封不良的问题。
阀杆120开设有衔接通道121,衔接通道121沿阀杆120的径向方向贯通,如图6和图8所示。基于弹性后盖140的压缩和复位,阀杆120能够移动至使进液嘴114、衔接通道121和出液嘴115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使衔接通道121与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错位的第二位置。图6示出了衔接通道121与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错位的示意图。
如图6和图8所示,阀帽130上还设有第一密封圈160,阀杆120上还设有第二密封圈170,第一密封圈160用于将阀体110的第一开口端112密封,第二密封圈170用于将进液嘴114密封。
吸引阀在常态下,第一开口端112打开,大气孔131与内腔111连通,外界大气经大气孔131进入内腔111中,衔接通道121与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错位,同时第二密封圈170将进液嘴114与出液嘴115连通处密封,从而使得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彼此隔绝,此时与出液嘴115连接的吸引嘴150吸引的是大气。图6示出了吸引阀处于常态下的示意图。
当需要吸引体内积液时,向阀帽130施加压力,阀帽130和阀杆120均朝向靠近第二开口端113的方向移动,弹性后盖140受到压力的作用,其位于内腔111内的部分被压缩。此时,通过第一密封圈160可将第一开口端112密封,大气孔131与内腔111隔绝,外界大气无法进入内腔111中;衔接通道121与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连通,同时第二密封圈170将进液嘴114与出液嘴115连通处打开,从而使得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彼此连通,此时与出液嘴115连接的吸引嘴150吸引的是体内积液。
当无需要吸引体内积液时,向阀帽130施加压力解除,弹性后盖140受到的压力消失,其位于内腔111内的部分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复位,从而阀帽130和阀杆120均朝向远离第二开口端113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开口端112恢复为打开状态,外界大气经大气孔131进入内腔111中,衔接通道121恢复为与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错位的状态,同时第二密封圈170恢复为将进液嘴114与出液嘴115连通处密封的状态,从而使得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彼此隔绝,此时与出液嘴115连接的吸引嘴150吸引的是大气。
可见,本实施例的吸引阀,采用弹性后盖140,不仅可实现对阀体110第二开口端113的密封,而且还可利用弹性后盖140的弹力驱使阀杆120复位,从而调节衔接通道121与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间的连通状态,从而控制吸引阀在吸引大气和吸引积液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的,弹性后盖140位于内腔111内的部分为柱状结构,如图6、图8~图10所示。更优选的,弹性后盖140位于内腔111内的部分为实心柱状结构。弹性后盖140位于内腔111内的部分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弹性阀帽130的复位带动阀杆120移动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吸引阀,通过弹性后盖140的复位带动阀杆120移动,因而本实施例吸引阀的阀帽130可采用硬质材料或钢制材料制成,在长期使用后,阀帽130仍可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从而使得本实施例吸引阀的负压吸引效果稳定。另一方面,弹性后盖140位于内腔111内的部分为弹性硅胶柱,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不易受到体内积液的腐蚀,其弹性可靠性高。第三方面,弹性硅胶柱为实心柱状结构,相较于空心结构的弹性阀帽,实心柱状结构的弹性后盖140具有均匀的回弹力,相较于空心结构的弹性阀帽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回弹特性,弹性后盖140可为阀杆120的复位提供更为稳定和可控的复位力。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弹簧的复位带动阀杆120移动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吸引阀,通过弹性后盖140的复位带动阀杆120移动,弹性后盖140延伸至内腔111的部分为柱状结构,相比于弹簧的螺旋形结构,柱状的弹性后盖140具有均匀的回弹力,相较于弹簧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回弹特性,弹性后盖140可为阀杆120的复位提供更为稳定和可控的复位力,同时柱状的弹性后盖140不易出现劣化或变形,从而使得弹性后盖140具有稳定的弹力,进而使得吸引阀的负压吸引效果稳定;同时,柱状的弹性后盖140的压缩和复位不易受异物影响,进一步确保了吸引阀的负压吸引效果。第二方面,弹性硅胶柱相比于弹簧具有更好的吸震和缓冲效果,从而可减小按压过程中内窥镜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由此可使按压过程中,内窥镜插入体内部分的移动尽可能小,降低对人体损伤风险。
即本实施例的吸引阀,利用弹性后盖140的弹力驱使阀杆120复位,在长期使用后,吸引阀仍可保持稳定的负压吸引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在长期使用后,存在负压吸引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弹性后盖140包括盖体141和弹性体142,如图9和图10所示。盖体141固定于第二开口端113并与第二开口端113密封连接,如图6所示。盖体141可为弹性材料制成,也可为非弹性材料制成,在此不做限制。弹性体142经由第二开口端113延伸至内腔111内,并且弹性体142的直径小于内腔111的内径,如图6所示。示例性的,弹性体142为弹性硅胶柱。
当弹性体142受到压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时,其径向方向的尺寸增大,弹性体142的直径小于内腔111的内径,也即是弹性体142与内腔111之间具有间隙1422(如图6所示),该间隙1422可为弹性体142的形变提供空间,从而确保弹性体142压缩和复位的可靠性。
优选的,弹性体142的直径满足:0.7D2≤D1≤0.9D2,其中,D1为弹性体142的直径,D2为内腔111的内径。通过对弹性体142直径的限制,可避免弹性体142的直径过小,导致其弹力可靠性差的问题,也可避免弹性体142的直径过大,导致间隙1422的空间过小,弹性体142形变空间不足的问题。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弹性后盖140还包括密封环143,密封环143设于弹性体142的周向方向,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示例性的,密封环143为密封圈。通过密封环143的作用,可将阀体110的第二开口端113密封。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阀,在弹性体142发生形变的过程中,密封环143还可为弹性体142提供支撑,防止弹性体142出现偏斜的问题。可见,密封环143不仅可起到密封效果,还有助于维持弹性体142的稳定性,提升弹性体142移动过程中的同轴性,从而确保弹性体142弹力的可靠性。
优选的,密封环143至少包括第一密封环143a和第二密封环143b,并且第一密封环143a和第二密封环143b沿弹性体142的轴向方向分布,第一密封环143a和第二密封环143b间隔设置,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不限于此,密封环143还可包括第三密封环、第四密封环等。密封环143的数量可基于弹性体142的高度确定。密封环143的数量不宜设的过多,过多的密封环143也会导致弹性体142受到的阻力过大,不易于弹性体142形变。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阀,多个密封环143间隔分布的方式,不仅可进一步提高增强第二开口端113的密封性,还可通过多个密封环143将弹性体142分为多段,弹性体142发生形变的过程中,每段弹性体142的高度较小,其发生偏斜的可能性更小,因而弹性体142形变的稳定性更好,从而可进一步增强弹性体142移动过程中的同轴性。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第一密封环143a的直径小于第二密封环143b的直径,其中,第一密封环143a位于远离盖体141的位置,第二密封环143b位于靠近盖体141的位置。也即是,当具有多个密封环143时,从远离盖体141到靠近盖体141的方向,密封环143的进行尺寸逐渐增大。
此处所说的第一密封环143a的直径是指第一密封环143a的外径,同样的,第二密封环143b的直径是指第二密封环143b的外径。
当弹性后盖140受到压力作用时,若弹性后盖140无法快速进行形变,因而无法有效耗散阀杆120的挤压力,从而导致弹性后盖140易从第二开口端113脱落。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阀,靠近阀杆120一侧的密封环143的直径较小,可适当减小弹性体142靠近阀杆120侧阻尼,有利于弹性体142发生形变,从而可避免弹性后盖140在受到挤压力时易脱落的问题。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210上设有限位部212,限位部212与吸引阀100的弹性后盖140抵接,从而也可避免弹性后盖140在受到挤压力时易从第二开口端113脱落的问题。
优选的,第一密封环143a和第二密封环143b将弹性体142分为三段,分别为位于第一密封环143a与阀杆120间的第一弹性部142a、位于第一密封环143a与第二密封环143b间的第二弹性部142b、位于第二密封环143b与盖体141间的第三弹性部142c,如图9和图10所示。弹性体142的直径满足:R2<R1,且R2<R3,其中,R1为第一弹性部142a的直径,R2为第二弹性部142b的直径,R3为第三弹性部142c的直径。
由于第一密封环143a的支撑作用,可能使得第二弹性部142b不易于形变,若仅是第一弹性部142a发生形变,可能导致弹性体142无法提供足够的回复力驱使阀杆120复位。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阀,位于第一密封环143a与第二密封环143b间的弹性体142的直径较小,有利于该部分的弹性体142发生形变,从而可确使弹性体142积蓄足够的弹力,进而可确保弹性体142驱使阀杆120复位的可靠性。
更优选的,沿弹性体142的轴向方向,位于第一密封环143a与第二密封环143b间的弹性体142的直径为两端大中间小,如图10所示。也即是沿弹性体142的轴向方向,第二弹性部142b的直径先减小后增大。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阀,位于第一密封环143a与第二密封环143b间的弹性体142,其两端均靠近密封环143,导致该部分弹性体142两端的刚度大,其两端不易于发生形变。该部分弹性体142的直径为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使得该部分弹性体142中间部分的刚度较小,有利于该部分的弹性体142发生形变;同时该部分的弹性体142发生形变后,可保持各处直径大致相同的结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弹性体142形变后的同轴度和稳定性;也有利于减轻中间部分的应力,延长弹性体142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弹性体142的端面设有定位孔1421,阀杆120的第二端安装于定位孔1421处,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阀杆120的第二端与定位孔1421之间可为胶粘、螺纹连接、连接件连接、抵接等方式。定位孔1421也可说是定位凹槽。通过定位孔1421的作用,可限制阀杆120第二端的径向位移,从而可提高阀杆120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阀杆120出现径向方向的滑动。
本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对内窥镜手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包括壳体210和吸引阀100,吸引阀100为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吸引阀,壳体210具有容纳空腔211,吸引阀100安装于容纳空腔211内,如图2所示。不限于此,容纳空腔211内还安装有牵引轮、器械管、线束等结构,牵引轮、器械管、线束等结构可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具有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吸引阀,在长期使用后,吸引阀仍可保持稳定的负压吸引效果。
优选的,壳体210上还设有限位部212,限位部212与吸引阀100的弹性后盖140抵接,可避免弹性后盖140在受到挤压力时易从第二开口端113脱落的问题,如图2和图3所示。
本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对内窥镜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包括手柄200和插入部300,其中,手柄200为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内窥镜手柄,插入部300与手柄200相连,如图1所示。插入部300可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具有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内窥镜手柄,在长期使用后,本实施例内窥镜仍可保持稳定的负压吸引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引阀,应用于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阀包括阀体(110)、阀杆(120)、阀帽(130)和弹性后盖(140),其中,
所述阀体(110)具有内腔(111)以及位于所述内腔(111)两端的第一开口端(112)和第二开口端(113),所述阀杆(120)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内腔(111)中,所述阀杆(120)的第一端经由所述第一开口端(112)延伸至所述阀体(110)外,所述阀帽(130)与所述阀杆(12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后盖(140)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端(113),所述弹性后盖(140)经由所述第二开口端(113)延伸至所述内腔(111)内并与所述阀杆(1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性后盖(140)位于所述内腔(111)内的部分为柱状结构;
所述阀体(110)还包括与所述内腔(111)连通的进液嘴(114)和出液嘴(115),所述阀杆(120)开设有衔接通道(121),基于所述弹性后盖(140)的压缩和复位,所述阀杆(120)能够移动至使所述进液嘴(114)、所述衔接通道(121)和所述出液嘴(115)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使所述衔接通道(121)与所述进液嘴(114)和所述出液嘴(115)错位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后盖(140)包括盖体(141)和弹性体(142),其中,
所述盖体(141)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端(113)并与所述第二开口端(113)密封连接,所述弹性体(142)经由所述第二开口端(113)延伸至所述内腔(111)内,并且所述弹性体(142)的直径小于所述内腔(111)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后盖(140)还包括密封环(143),所述密封环(143)设于所述弹性体(142)的周向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143)至少包括第一密封环(143a)和第二密封环(143b),并且所述第一密封环(143a)和所述第二密封环(143b)沿所述弹性体(142)的轴向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密封环(143a)和所述第二密封环(143b)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环(143a)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密封环(143b)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环(143a)位于远离所述盖体(141)的位置,所述第二密封环(143b)位于靠近所述盖体(141)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142)的直径满足:R2<R1,且R2<R3,其中,
R1为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143a)与所述阀杆(120)间的弹性体(142)的直径,R2为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143a)与所述第二密封环(143b)间的弹性体(142)的直径,R3为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环(143b)与所述盖体(141)间的弹性体(142)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弹性体(142)的轴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143a)与所述第二密封环(143b)间的所述弹性体(142)的直径为两端大中间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142)的端面设有定位孔(1421),所述阀杆(120)的第二端安装于所述定位孔(1421)处。
9.一种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10)和吸引阀(100),所述吸引阀(100)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引阀,
所述壳体(210)具有容纳空腔(211),所述吸引阀(100)安装于所述容纳空腔(211)内,并且所述壳体(210)上还设有限位部(212),所述限位部(212)与所述吸引阀(100)的弹性后盖(140)抵接。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200)和插入部(300),其中,所述手柄(200)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手柄,所述插入部(300)与所述手柄(200)相连。
CN202410387448.7A 2024-04-01 2024-04-01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Pending CN1179587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87448.7A CN117958725A (zh) 2024-04-01 2024-04-01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87448.7A CN117958725A (zh) 2024-04-01 2024-04-01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8725A true CN117958725A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5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87448.7A Pending CN117958725A (zh) 2024-04-01 2024-04-01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5872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50440A1 (en) * 2018-05-18 2019-11-21 Verathon Inc. Video endoscope with flexible tip
WO2023052237A1 (en) * 2021-09-28 2023-04-06 Ambu A/S An endoscope
CN219021107U (zh) * 2022-10-31 2023-05-16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吸引阀、手柄及内窥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50440A1 (en) * 2018-05-18 2019-11-21 Verathon Inc. Video endoscope with flexible tip
WO2023052237A1 (en) * 2021-09-28 2023-04-06 Ambu A/S An endoscope
CN219021107U (zh) * 2022-10-31 2023-05-16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吸引阀、手柄及内窥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9530B2 (en) Single-element sealing valve for a respiratory support system
US11311181B2 (en) Disposable air/water and suction valves for an endoscope
US9017252B2 (en) Access assembly with flexible cannulas
JP6302914B2 (ja) カラーを利用した自己位置合わせ式気管チューブ汚れ取り装置
JP5542154B2 (ja) ブリッジを有する呼吸器マニホールド
EP2229897B1 (en) Surgical portal apparatus including movable housing
AU2002231016A1 (en) Single-element sealing valve for a respiratory support system
EP1997445B1 (en) Self constricting orifice seal
EP2260752A3 (en) Ultrasonic endoscope, catheter with balloon, magnet indwelling device, and magnet set
JP2008538979A (ja) 反転防止特徴部を有するシールハウジング
JP2006528530A (ja) 器具導入区画及びマニホルドを持つ呼吸装置
ATE401830T1 (de) Verbessertes abdichtungssystem für trokar
US20070167685A1 (en) Endoscope
AU2023208155A1 (en) Suction catheter adaptor
CN117958725A (zh)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CN115089091A (zh) 一种吸引阀组件、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CN112867515A (zh) 气管内导管清洁装置、系统和方法
WO2023190684A1 (ja) 内視鏡用フード
CN220898655U (zh) 一种通道密封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WO2024000926A1 (zh) 柔性内窥镜及柔性内窥镜机器人
JPH029763Y2 (zh)
JPH0719445Y2 (ja) 内視鏡用鉗子栓
JP2023155704A (ja) 内視鏡用フード
WO1997046173A1 (en) Backflow prevention system in suctioning apparatus
JP2023150711A (ja) 内視鏡用フ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