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8269A -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8269A
CN117958269A CN202410134196.7A CN202410134196A CN117958269A CN 117958269 A CN117958269 A CN 117958269A CN 202410134196 A CN202410134196 A CN 202410134196A CN 117958269 A CN117958269 A CN 117958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ingredient
prothioconazole
test
difenoconazole
s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341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尧伦
葛晓甜
刘静
刘桂娟
杨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lir Pesticides and Chemical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lir Pesticides and Chemical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lir Pesticides and Chemical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lir Pesticides and Chemical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341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582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58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82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含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和活性成分C,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氟唑菌酰胺,所述的活性成分B为丙硫菌唑,所述的活性成分C为苯醚甲环唑。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杀菌效果好,对多种病原菌增效作用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安全、持效期长和内吸性强等特性,主要通过抑制病原真菌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而阻止其生长,对多种蔬菜和果树上的叶斑病、黑斑病、白粉病及疫霉病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丙硫菌唑,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发现、开发和生产的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为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很好的内吸作用,对多种病害具有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丙硫菌唑主要用于谷物、大豆、油菜、水稻、花生、甜菜和蔬菜等,杀菌谱广,对谷物上几乎所有真菌病害都有优异防效。
氟唑菌酰胺是由巴斯夫研发的联苯吡唑酰胺类杀菌剂,是全球谷物、大豆用杀菌剂市场的主力产品。与其他SDHI杀菌剂一样,其作用位点单一,抗性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国际杀菌剂抗性委员会(FRAC)建议将该类杀菌剂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复配或者轮换使用。
为了有效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申请人在与多种杀菌剂产品进行复配,最终研究发现将氟唑菌酰胺与苯醚甲环唑和丙硫菌唑以合适的配比进行复配,既能够有效减缓抗药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又能提高防治效果,扩大杀菌谱的同时对作物安全。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多种致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杀菌谱广,增效作用显著,对作物安全性好。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剂剂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以一种含有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和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多种致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上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和活性成分C,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氟唑菌酰胺,所述的活性成分B为丙硫菌唑,所述的活性成分C为苯醚甲环唑;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与活性成分C的质量比为(1~10):(1~10):(1~20),或以上数值范围之间的任意值;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与活性成分C的质量比为(1~10):(1~10):(1~15),或以上数值范围之间的任意值;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与活性成分C的质量比为(1~8):(1~9):(1~15),或以上数值范围之间的任意值;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与活性成分C的质量比为2:1:1、1:1:1、1:2:1、1:2:2、1:2:3、2:3:4、2:3:5、6:8.4:11、8:9:15、2:5:10、2:5:15、3:2:1,或以上数值之间的任意值;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与活性成分C的质量比为1:2:1、1:2:2、1:2:3、2:3:4、2:3:5、6:8.4:11、8:9:15、2:5:10,或以上数值之间的任意值;
进一步地,以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的活性成分之和占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总重量的1%~80%;
进一步地,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除活性成分外还包含农药上的其他辅助成分,所述的辅助成分选自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崩解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防腐剂、稳定剂、增效剂或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润湿剂选自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琥珀酸二辛脂磺酸钠、α-烯烃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乙氧基化物、脂肪醇乙氧基化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蚕沙、皂角粉、无患子粉、SOPA、净洗剂、乳化剂2000系列和湿润渗透剂F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盐、三苯乙烯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磷酸酯、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醚缩合物硫酸盐、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聚羧酸盐类、聚丙烯酸类、磷酸盐类、EO-PO嵌段共聚物和EO-PO接枝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脂肪醇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增稠剂选自黄原胶、有机膨润土、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铝、羧甲基纤维素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崩解剂选自硫酸钠、硫酸铵、氯化铝、氯化钠、氯化铵、膨润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尿素、碳酸钠、碳酸氢钠、柠檬酸和酒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防冻剂选自醇类、醇醚类、氯代烃类和无机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消泡剂选自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8-C10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溶剂选自苯、甲苯、二甲苯、均四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碳酸亚烃酯、柴油、溶剂油、植物油、植物油衍生物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防腐剂选自丙酸、丙酸钠盐、山梨酸、山梨酸钠盐、山梨酸钾盐、苯甲酸、苯甲酸钠盐、对羟基苯甲酸钠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卡松和1,2-苯并异噻唑啉3-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稳定剂选自磷酸氢二钠、草酸、丁二酸、己二酸、硼砂、2,6-二叔丁基对甲酚、油酸三乙醇胺、环氧化植物油、高岭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滑石粉、蒙脱石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增效剂选自增效磷、增效醚;和/或
载体选自铵盐、磨碎的天然矿物、磨碎的人造矿物、硅酸盐、树脂、蜡、固体肥料、水、有机溶剂、矿物油、植物油和植物油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通过对杀菌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及助剂含量的优化,使其毒性和残留达到较好的平衡,能够增强药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制备成的制剂剂型为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所述的固体制剂为可湿性粉剂或可湿性粉剂,所述的液体制剂为悬浮剂、水乳剂或乳油;
本发明还公开了如上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病害为由棒孢菌属、尾孢菌属、柱隔孢属、柄锈菌属、层锈菌属、长蠕孢属或白粉菌属引起的病害。
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为农作物、蔬菜或果树;所述的农作物为小麦、大豆、棉花或玉米,所述的蔬菜为番茄或黄瓜。
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病害为大豆紫斑病、大豆锈病、大豆白粉病、棉花灰斑病、棉花白斑病、玉米灰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黄瓜靶标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或番茄褐斑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组分合理,将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及氟唑菌酰胺以合适的质量配比进行复配,对多种致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扩大杀菌谱的同时提高了防治效果;
2)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速效性好,持效期长,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友好,对靶标植物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采用如下的制剂制备例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制剂制备例:
制备例1:20%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6%+10%)(2:3:5)
配方组成:4%氟唑菌酰胺、6%丙硫菌唑、10%苯醚甲环唑、6%聚羧酸钠盐、2.5%拉开粉BX、8%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5%硫酸铵、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将活性成分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经气流粉碎后加10~25%的水,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或将粉碎过的粉体在沸腾造粒机中喷水、造粒、干燥,之后筛分制得产品。
制备例2:25.4%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8.4%+11%)(6:8.4:11)
配方组成:6%氟唑菌酰胺、8.4%丙硫菌唑、11%苯醚甲环唑、10%木质素磺酸钠、2.5%拉开粉BX、5%聚羧酸钠盐、8%葡萄糖、淀粉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1。
制备例3:32%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8%+9%+15%)(8:9:15)
配方组成:8%氟唑菌酰胺、9%丙硫菌唑、15%苯醚甲环唑、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8%木质素磺酸钠、2%十二烷基硫酸钠、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将活性成分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进行多次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可湿性粉剂。
制备例4:27%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6%+9%+12%)(2:3:4)
配方组成:6%氟唑菌酰胺、9%丙硫菌唑、12%苯醚甲环唑、6%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0%木质素磺酸钠、2%十二烷基硫酸钠、5%淀粉、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3。
制备例5:24%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悬浮剂(4%+8%+12%)(1:2:3)
配方组成:4%氟唑菌酰胺、8%丙硫菌唑、12%苯醚甲环唑、2%格尔伯特醇聚氧乙烯醚、1%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三苯乙烯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磷酸酯、2%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0.25%黄原胶、1%硅酸镁铝、5%乙二醇、0.3%苯甲酸钠、0.5%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水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悬浮剂产品。
制备例6:17.5%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5%+7%+7%)(1:2:2)
配方组成:3.5%氟唑菌酰胺、7%丙硫菌唑、7%苯醚甲环唑、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聚羧酸钠盐、1%硅酸镁铝、0.2%羧乙基纤维素、1%山梨酸钠、5%丙三醇、0.5%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5。
制备例7:17.6%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4%+8.8%+4.4%)(1:2:1)
配方组成:4.4%氟唑菌酰胺、8.8%丙硫菌唑、4.4%苯醚甲环唑、2%木质素磺酸盐、12%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二氧化硅、1%有机膨润土、18%2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油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
制备例8:30%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分散油悬浮剂(6%+9%+15%)(2:3:5)
配方组成:6%氟唑菌酰胺、9%丙硫菌唑、15%苯醚甲环唑、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1%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聚羧酸钠盐、20%200#溶剂油、1%有机膨润土、大豆油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7。
室内活性实验
实施例1:室内活性试验-平皿法
试验依据:试验参考NY/T 1156.2-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NY/T 1156.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6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
试验靶标:尾孢属菊池尾孢菌(Cercospora kikuchii)、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Daniels)、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
供试药剂:98%氟唑菌酰胺原药、95%丙硫菌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由集团研发中心提供
药剂配制:将供试原药先用丙酮溶解,再用0.05%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分别配制单剂母液,并根据混配目的、药剂活性设置5个系列质量浓度。
试验用培养基及各病原菌培养条件:
药剂处理: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的PDA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试验设置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4次。
接种: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6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灭菌后的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盖上菌盖,置于适宜的培养箱中培养。
试验调查: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处理浓度对供试靶标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D=D1-D2
式中:
D——菌落增长直径;
D1——菌落直径;
D2——菌饼直径。
I——菌丝生长抑制率;
D0——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
Dt——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
用DP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求出毒力回归线、R、EC50值,评价供试药剂对生物试材的活性。
Wadley法: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
增效系数(SR)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X1——混剂的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P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PC——混剂中C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A——混剂中A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B——混剂中B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C——混剂中C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式中:
SR——混剂的增效系数;
X1——混剂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X2——混剂EC50实测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根据Wadley法计算混剂的增效系数(SR)。SR≥1.5表示具有增效作用;SR≤0.5表示具有拮抗;0.5<SR<1.5表示为相加作用。
表1大豆紫斑病室内生物活性试验结果
由室内活性试验可知(见表1),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对大豆紫斑病的EC50分别为0.4981mg/L、1.9353mg/L、2.6377mg/L。氟唑菌酰胺与丙硫菌唑和苯醚甲环唑混配在质量比为1:2:2、1:2:3、2:3:4、2:3:5、6:8.4:11、8:9:15、2:5:10对大豆紫斑病增效系数SR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
表2玉米灰斑病室内生物活性试验结果
由室内活性试验可知(见表2),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对玉米灰斑病的EC50分别为1.0379mg/L、2.8538mg/L、5.2520mg/L。氟唑菌酰胺与丙硫菌唑和苯醚甲环唑混配在质量比为2:3:4、2:3:5、6:8.4:11对玉米灰斑病其增效系数SR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
表3黄瓜靶斑病室内生物活性试验结果
由室内活性试验可知(见表3),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对黄瓜靶斑病的EC50分别为2.5383mg/L、0.4635mg/L、2.4059mg/L。氟唑菌酰胺与丙硫菌唑和苯醚甲环唑混配在质量比为1:2:3、2:3:4、2:3:5、6:8.4:11、8:9:15对黄瓜靶斑病其增效系数SR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
实施例2:大豆锈病室内生物活性试验
试验参考依据:NY/T 1156.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6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
试验靶标: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供试药剂:98%氟唑菌酰胺原药、95%丙硫菌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由集团研发中心提供
材料准备:选择长势一致的两叶一心期盆栽大豆苗,备用。
药剂配制:将供试原药先用丙酮溶解,再用0.05%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分别配制单剂母液,并根据混配目的、药剂活性设置5个系列质量浓度。
施药方法:将大豆苗放置于生测喷雾塔的转盘上进行喷雾处理,每处理3盆钵大豆,喷施药液30mL,施药后放置于室内自然晾干。药剂处理24h后将配置好的5×106个/mL孢子接种液接种于大豆叶片上,自然晾干后置于温度为温度25℃,湿度100%,黑暗保湿培养24h。24h之后,放至25±1℃培养室正常培养,光暗比(L:D)为12h/12h,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
待空白对照发病稳定时,调查不同药剂对大豆锈病菌的活性,病害分级参考GB/T17980.89-2004《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杀菌剂第89部分:杀菌剂防治大豆锈病》,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具体为:
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6%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用DP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求出毒力回归线、R、EC50值,评价供试药剂对生物试材的活性。
Wadley法: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
增效系数(SR)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X1——混剂的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P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PC——混剂中C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A——混剂中A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B——混剂中B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C——混剂中C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式中:
SR——混剂的增效系数;
X1——混剂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X2——混剂EC50实测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根据Wadley法计算混剂的增效系数(SR)。SR≥1.5表示具有增效作用;SR≤0.5表示具有拮抗;0.5<SR<1.5表示为相加作用。
表4大豆锈病室内生物活性试验
由室内活性试验可知(见表4),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对大豆锈病的EC50分别为1.7707mg/L、0.1780mg/L、3.1762mg/L。氟唑菌酰胺与丙硫菌唑和苯醚甲环唑混配在质量比为1:2:2、1:2:3、2:3:4、2:3:5、6:8.4:11、8:9:15、2:5:10对大豆锈病其增效系数SR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
实施例3:小麦白粉病室内生物活性试验
试验依据:试验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4部分: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盆栽法》。
试验靶标: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供试药剂:98%氟唑菌酰胺原药、95%丙硫菌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由集团研发中心提供。
试验方法:
选用感病的小麦品种盆栽,待幼苗长至2~3叶期备用。将原药用丙酮溶解,用0.1%吐温80水溶液稀释,根据药剂活性,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
用喷雾法将试验药剂均匀喷洒于备用的小麦苗上,自然晾干。试验设置有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药剂处理24h后将发病小麦叶片上24h内产生的白粉病菌新鲜孢子均匀抖落接种于处理的2~3叶期盆栽的小麦苗上,每个处理4盆,每盆10株,置于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根据空白对照的发病情况进行分级调查,采用如下的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用DP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求出毒力回归线、R、EC50值,评价供试药剂对生物试材的活性。
Wadley法: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
增效系数(SR)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X1——混剂的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P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PC——混剂中C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A——混剂中A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B——混剂中B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C——混剂中C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式中:
SR——混剂的增效系数;
X1——混剂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X2——混剂EC50实测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根据Wadley法计算混剂的增效系数(SR)。SR≥1.5表示具有增效作用;SR≤0.5表示具有拮抗;0.5<SR<1.5表示为相加作用。
表5小麦白粉病室内生物活性试验
由室内活性试验可知(见表5),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对小麦白粉病的EC50分别为5.3216mg/L、9.3303mg/L、0.9017mg/L。氟唑菌酰胺与丙硫菌唑和苯醚甲环唑混配在质量比为1:2:2、1:2:3、2:3:4、2:3:5、6:8.4:11、8:9:15、2:5:10对小麦白粉病其增效系数SR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
田间药效试验
实施例4: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山东省冠县常芦村黄瓜田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良好。试验地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均匀一致,符合当地的农业栽培实践(GAP)。
试验靶标:黄瓜靶斑病。
试验药剂:25.4%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8.4%+11%)(6:8.4:11)、30%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分散油悬浮剂(6%+9%+15%)(2:3:5)、27%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6%+9%+12%)(2:3:4)、17.5%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5%+7%+7%)(1:2:2)、15%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2:3)、14%氟唑菌酰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7:5)、24%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5)、300克/升氟唑菌酰胺悬浮剂、480克/升丙硫菌唑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清水对照。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置11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25m2,各个试验小区之间设置保护行。
施药时间:试验地黄瓜于2022年7月17日进行第一次施药,间隔7天进行第二次施药。施药时按照试验设计的药剂浓度配置好药液,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施药。
试验调查:试验于末次施药10d后进行防效调查,调查时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分别调查2株,每株分上、中、下各调查5片叶子,记载每株的每个叶片的发病程度,按照病害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方法为: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6%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表6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药效显示(见表6):第二次施药后10天三元复配处理田间效果整体防效均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防效分别为91.19%、87.70%、85.44%、84.47%。
实施例5:大豆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依据:试验参照GB/T 17980.89-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89部分:杀菌剂防治大豆锈病》进行本试验。
试验地点: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大豆田,试验地大豆锈病历年发生,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的科学的农业实践。
试验靶标:大豆锈病。
试验药剂:20%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6%+10%)(2:3:5)、32%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8%+9%+15%)(8:9:15)、24%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悬浮剂(4%+8%+12%)(1:2:3)、17.6%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4%+8.8%+4.4%)(1:2:1)、15%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2:3)、14%氟唑菌酰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7:5)、24%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5)、300克/升氟唑菌酰胺悬浮剂、480克/升丙硫菌唑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清水对照。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置11个处理,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30m2,每个处理重复4次。
施药时间:于2022年8月17日锈病流行始期用手动喷雾器进行喷雾施药,间隔7d进行第二次施药,整个试验过程总计施药2次。
调查方法:试验于末次施药后第14d进行防效调查,每小区对角线法五点取样调查20株,每株调查上、中、下各4片叶,记录总叶片数和各级病叶数。
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6%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表7大豆锈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药效显示(见表7):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大豆锈病在第二次施药后14天各处理田间效果整体防效在61.71%~86.76%。其中4个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和苯醚甲环唑三元混配的杀菌组合物的处理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86.76%、88.30%、83.80%、80.85%,并且优于对照处理组15%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2:3)、14%氟唑菌酰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7:5)、24%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5)、300克/升氟唑菌酰胺悬浮剂、480克/升丙硫菌唑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小麦白粉病和小麦条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试验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册山镇小麦田,试验地地势较为平整,所有试验小区栽培条件均匀一致,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各小区处理之间设置保护行。
试验靶标病害:小麦白粉病、小麦条锈病。
试验药剂:20%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6%+10%)(2:3:5)、32%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8%+9%+15%)(8:9:15)、17.5%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5%+7%+7%)(1:2:2)、17.6%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4%+8.8%+4.4%)(1:2:1)、15%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2:3)、14%氟唑菌酰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7:5)、24%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5)、300克/升氟唑菌酰胺悬浮剂、480克/升丙硫菌唑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清水对照.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置11个处理,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30m2,每个处理重复4次,各小区之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施药方法:试验于2022年4月15日进行第一次施药,5月11日进行第二次施药,施药时使用3WBD-16电动喷雾器对小麦植株进行均匀喷雾。
调查方法:试验于第2次施药后20d调查各药剂处理对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防治效果,每小区对角线固定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每株调查顶部3片叶,以每片叶子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进行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6%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表8小麦白粉病和小麦条锈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
田间药效显示(见表8):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锈病和小麦白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二次施药后20天各处理田间效果整体防效均为80%以上。
实施例7:玉米灰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试验于湖北省房县红塔镇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较深厚,土壤肥力中等偏上。
试验靶标:玉米灰斑病。
试验药剂:25.4%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8.4%+11%)(6:8.4:11)、32%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8%+9%+15%)(8:9:15)、24%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悬浮剂(4%+8%+12%)(1:2:3)、17.6%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4%+8.8%+4.4%)(1:2:1)、15%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2:3)、14%氟唑菌酰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7:5)、24%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5)、300克/升氟唑菌酰胺悬浮剂、480克/升丙硫菌唑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清水对照。
试验设计: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30m2,每个处理4次重复,以仅施用清水的小区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施药时间:试验于2022年7月7日进行第一次施药,7月17日进行第2次施药,共施药2次,施药时采按照675L/hm2药液量折算成各小区的用药量,均匀喷施于玉米叶片的正反面。
调查方法:试验于第2次施药后14d进行防效调查,调查方法参照GB/T 17980.107-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07部分:杀菌剂防治玉米大小斑病》进行。调查时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每点取5株调查全部叶片,按照以下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进行调查,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表9玉米灰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药效显示(见表9):不同的药剂处理防治玉米灰斑病在第二次施药后14天各处理田间效果整体防效在63.05%~89.14%。其中25.4%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8.4%+11%)、32%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8%+9%+15%)、24%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悬浮剂(4%+8%+12%)、17.6%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4%+8.8%+4.4%)四个三元杀菌组合物混配处理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89.14%、83.37%、86.33%、81.45%,均优于对照二元复配组合物和单剂。
本发明复配所得杀菌组合物组合物或其制剂增效作用显著,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延长持效期方面优于单剂。并且在各田间药效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复配药剂对作物产生药害,说明在所得杀菌组合物或制剂的杀菌协同增效提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对作物安全。
虽然,上文中己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和活性成分C,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氟唑菌酰胺,所述的活性成分B为丙硫菌唑,所述的活性成分C为苯醚甲环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与活性成分C的质量比为(1~10):(1~10):(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与活性成分C的质量比为(1~10):(1~10):(1~15);
优选的,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与活性成分C的质量比为(1~8):(1~9):(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的活性成分之和占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总重量的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除活性成分外还包含农药上的其他辅助成分,所述的辅助成分选自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崩解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防腐剂、稳定剂、增效剂或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制备成的制剂剂型为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所述的固体制剂为可湿性粉剂或可湿性粉剂,所述的液体制剂为悬浮剂、水乳剂或乳油。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病害为由棒孢菌属、尾孢菌属、柱隔孢属、柄锈菌属、层锈菌属、长蠕孢属或白粉菌属引起的病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为农作物、蔬菜或果树;所述的农作物为小麦、大豆、棉花或玉米,所述的蔬菜为番茄或黄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病害为大豆紫斑病、大豆锈病、大豆白粉病、棉花灰斑病、棉花白斑病、玉米灰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黄瓜靶标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或番茄褐斑病。
CN202410134196.7A 2024-01-31 2024-01-31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79582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34196.7A CN117958269A (zh) 2024-01-31 2024-01-31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34196.7A CN117958269A (zh) 2024-01-31 2024-01-31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8269A true CN117958269A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47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34196.7A Pending CN117958269A (zh) 2024-01-31 2024-01-31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582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6353B (zh)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14617129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4617127B (zh) 一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849918A (zh) 杀菌组合物
CN117958269A (zh)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766492B (zh)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391545B (zh)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和喹啉铜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766493B (zh) 一种含农用抗生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4617128B (zh) 一种含喹啉铜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766495B (zh)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158565B (zh) 一种含胺苯吡菌酮与氯苯醚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451416B (zh)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747582B (zh) 一种含Isoflucypram和喹啉铜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251066B (zh) 一种含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14190392B (zh) 一种包含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766483B (zh) 一种含溴硝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4403153B (zh) 一种含有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
CN117481126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052032A (zh) 一种含Dichlobentiazox和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885998A (zh) 一种含双炔酰菌胺和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疫霉属病害的用途
CN116369326A (zh) 一种含四霉素与三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39171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7322427A (zh)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柑橘炭疽病的用途
CN117099795A (zh) 一种含有丙硫菌唑和咯菌腈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提高小麦生长活性的用途
CN116784326A (zh) 一种含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用杀菌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