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6936A - 吸尘器、吸尘器系统以及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吸尘器系统以及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6936A
CN117956936A CN202280062963.7A CN202280062963A CN117956936A CN 117956936 A CN117956936 A CN 117956936A CN 202280062963 A CN202280062963 A CN 202280062963A CN 117956936 A CN117956936 A CN 117956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leaner
base station
motor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29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玄起卓
朴喜九
郑载宪
金大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956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6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7/00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Tables with suction openings for cleaning purposes; Containers for cleaning articles by suctio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cleaning of brushes;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taking-up liq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 Robo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基站、吸尘器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吸尘器基站的集尘马达的驱动结束之后驱动吸尘器的吸入马达,由此,可以将在收集灰尘桶内部的灰尘之后仍然可能以夹在灰尘桶的开放的端部的状态残留的如发丝的等的异物通过再吸入到吸尘器的灰尘桶来去除。

Description

吸尘器、吸尘器系统以及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吸尘器系统以及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入外部的灰尘的吸尘器、设置有吸尘器和向内部吸入存储于吸尘器的灰尘的吸尘器基站的吸尘器系统、以及这种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吸尘器是以利用电来吸入空气的方式,吸入较小的垃圾或灰尘,并将其填充在位于产品内的灰尘桶的家电设备,通常将其称作真空吸尘器。
这样的吸尘器可以划分为手动吸尘器和自动吸尘器,所述手动吸尘器是用户直接使吸尘器移动并进行清扫的吸尘器,所述自动吸尘器是自主行驶并进行清扫的吸尘器。手动吸尘器可以根据吸尘器的形态而划分为罐式吸尘器、立式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以及杆式吸尘器等。
以往,在家庭用吸尘器中较多使用罐式吸尘器,但是近年来其趋势为,越来越多地使用将灰尘桶和吸尘器主体设置为一体,从而使用便利性得到提高的手持式吸尘器和杆式吸尘器。
在罐式吸尘器中,利用橡胶软管或管来连接主体和吸入口,可以根据情况将刷子装配于吸入口而使用。
手持式吸尘器(Hand Vacuum Cleaner)是最大限度提高了便携性的吸尘器,虽然其重量轻,但是由于长度较短从而清扫区域存在限制。因此,用于诸如书桌、沙发上或汽车内的局部场所的清扫。
杆式吸尘器可以站立使用,因此在不弯腰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清扫。因此,有利于在宽敞的区域移动并进行清扫。与对窄小的空间进行清扫的手持式吸尘器相比,杆式吸尘器可以对更宽敞的空间进行清扫,并且能够对手无法触及的高处进行清扫。近年来,杆式吸尘器被提供为模块类型,从而也对多样的对象主动地变更吸尘器类型来使用。
另外,近年来,已经使用了无需用户的操作而自主进行清扫的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一边在想要清扫的区域自主行驶一边从地面吸入灰尘等异物,由此自动清扫想要清扫的区域。
但是,现有的手持吸尘器、杆式吸尘器以及扫地机器人由于存储收集到的灰尘的灰尘桶的容量较小,因此存在用户需要每次清空灰尘桶的麻烦。
另外,由于在清空灰尘桶时灰尘会飞散,因此存在对用户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另外,存在如下的问题,当灰尘桶中的残存灰尘未被去除时,降低吸尘器的吸入力。
另外,存在如下的问题,当灰尘桶中的残存灰尘未被去除时,残留物引起恶臭。
作为现有专利文献1,给出了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20-0074001号。现有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括真空吸尘器和对接基站的清扫装置。
上述现有专利文献1包括:真空吸尘器,包括收集异物的集尘桶;以及对接基站,与所述集尘桶连接,以去除收集到所述集尘桶的异物;所述集尘桶被设置为与所述对接基站对接,所述对接基站包括吸入对接在所述对接基站的所述集尘桶内的异物和内部空气的吸入装置。
另外,所述现有专利文献1包括在对接基站内部捕集异物的捕集部。根据现有专利文献1,当配置于对接基站的吸入装置运转时,通过负压来吸入收集到集尘桶的异物并收集到捕集部,由此清扫吸尘器的集尘桶。
在这种集尘过程中,可能发生如下的情况,通过对接基站的吸入力也不能收集而以夹在吸尘器的集尘桶和对接基站之间的状态长长地垂挂并残留,例如,在吸尘器与对接基站之间,诸如发丝的薄且长的异物因摩擦力而附着在集尘桶内周面或卡在集尘桶与对接基站的连接部的结构上等。
由此,当对接基站的集尘过程结束之后,用户再次使用真空吸尘器时,用户只能用手触摸以附着在集尘桶周边的状态垂挂并露出的异物(以下,称作剩余灰尘),因此用户会经历需要直接利用湿巾等来去除这种剩余灰尘的不便。
作为现有专利文献2,给出了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2208334号。现有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包括真空吸尘器和对接基站的清扫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现有专利文献2给出一种包括对接基站的清扫装置,所述对接基站通过提供非规则的吸入气流,吸尘器的集尘桶的异物自动且有效地被排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现有专利文献2设置有:吸入装置,使空气从集尘桶向对接基站内部移动;以及流量调节装置,开放或封闭吸入流路。控制部使吸入装置运转,或在吸入装置运转的状态下将流量调节装置控制为周期性地开放和封闭吸入流路。根据现有专利文献2,提供如下的效果,随着流路被流量调节装置开放或封闭,在流路内部产生非规则的空气流动,非规则的空气流动使灰尘较有效地排出。
但是,即便在如现有专利文献2,通过调节流量来产生非规则的空气流动的情况下,最终目的也会是将卡在集尘桶的发丝等异物收集到对接基站的内部。此时,卡在集尘桶的异物需要移动到对接基站内部的捕集部的路径较长,因此存在相对于驱动流量调节装置所消耗的能量难以期待较高的集尘效率的问题。
另外,由于具有额外的流量调节装置,因此存在基站自身的体积增加的问题。
作为现有专利文献3,给出了美国公开专利第2021-0030244号。现有文献3公开了一种从扫地机器人去除灰尘的清扫系统。
现有专利文献3具有基站,在基站的一侧结合有手持吸尘器,在基站的另一侧结合有扫地机器人。是一种扫地机器人的灰尘桶与手持吸尘器的灰尘桶彼此连通,当扫地机器人的吸入马达运转时,收集到扫地机器人的灰尘桶的灰尘向手持吸尘器移动从而清空扫地机器人的灰尘桶的发明。
但是,在现有专利文献3中,灰尘的流动方向也保持在一方向上,因此,如前述,存在通过现有专利文献3也不能够去除牢固地卡在灰尘桶的发丝等异物的问题。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现有吸尘器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能够去除在收集灰尘桶内部的灰尘之后仍然可能以夹在灰尘桶的开放的端部的状态残留的如发丝等的异物。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不仅去除可能以夹在吸尘器灰尘桶的开放的端部的状态残留的发丝等异物,而且最小化去除发丝等异物所使用的能耗。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无需额外的通信模块,就能够进行吸尘器基站与吸尘器之间的信息收发。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当吸尘器结合在吸尘器基站时,能够判断自身结合在仅具有充电功能的充电台,还是结合在还具有灰尘收集功能的充电台(本发明的吸尘器基站)。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可以包括:吸尘器,包括灰尘桶和吸入马达,所述吸入马达产生吸入力,以使含有灰尘的空气流入到所述灰尘桶;以及吸尘器基站,与所述吸尘器结合。
所述吸尘器基站可以包括:结合部,所述吸尘器安置并结合于所述结合部;吸入流路,从所述灰尘桶排出的灰尘在所述吸入流路流动;罩体,设置有所述结合部,具有容纳所述吸入流路的内部空间;集尘马达,在所述内部空间中配置于所述吸入流路的下部,通过所述吸入流路向所述灰尘桶提供吸入力;以及门,配置于所述结合部,设置为开闭形成于所述吸入流路的一侧端部的灰尘通过孔。
另外,在所述吸尘器结合到所述结合部的情况下,所述吸尘器基站可以打开所述门,并通过驱动所述集尘马达预先设定的集尘时间,将所述灰尘桶的灰尘捕集到所述吸尘器基站的内部,在所述集尘马达的驱动结束之后,所述吸尘器可以在所述门处于打开的状态下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另一方面,若所述吸尘器与所述结合部结合而使所述吸尘器的电池端子与所述吸尘器基站的充电端子电连接,则所述吸尘器基站可以通过所述电池端子向所述吸尘器传送脉冲信号。
此时,所述脉冲信号可以是通过将充电电压的施加以预先设定的周期开启和关闭预先设定的次数而产生的信号,所述充电电压用于对所述吸尘器进行充电。
若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则所述吸尘器可以在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之后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在所述集尘马达的驱动结束之后所述吸入马达被驱动之前,所述吸尘器基站的所述门的打开角度可以被调节为预先设定的角度。
此时,所述预先设定的角度的大小可以小于在所述集尘马达驱动的期间所述门的打开角度的大小。
另一方面,所述吸尘器中包括的所述灰尘桶可以包括:灰尘桶主体,呈圆筒形态,所述灰尘桶主体的长度方向一侧以开放的形态设置;排出盖,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灰尘桶主体的所述开放的一侧;以及扭转弹簧,配置在相对于所述灰尘桶主体旋转的所述排出盖的旋转轴,朝打开所述排出盖的方向施加弹力。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可以包括:吸尘器,包括灰尘桶和吸入马达,所述吸入马达产生吸入力,以使含有灰尘的空气流入到所述灰尘桶;以及吸尘器基站,与所述吸尘器结合。
此时,所述吸尘器基站可以包括:结合部,所述吸尘器安置并结合于所述结合部;吸入流路,从所述灰尘桶排出的灰尘在所述吸入流路流动;罩体,设置有所述结合部,具有容纳所述吸入流路的内部空间;集尘马达,在所述内部空间中配置于所述吸入流路的下部,通过所述吸入流路向所述灰尘桶提供吸入力;以及充电端子,配置于所述结合部,通过与所述吸尘器的电池端子接触来供应用于对所述吸尘器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
另外,在所述吸尘器结合到所述结合部的情况下,所述吸尘器基站可以通过所述电池端子向所述吸尘器传送脉冲信号。
此时,所述脉冲信号可以是通过将所述充电电压的施加以预先设定的周期开启和关闭预先设定的次数而产生的信号。
若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则所述吸尘器可以在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之后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可以包括:灰尘桶,存储灰尘;吸入马达,产生吸入力,以使含有灰尘的空气流入到所述灰尘桶的内部;电池,与所述吸入马达连接并供电;电池端子,设置为被施加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以及吸尘器控制部,控制所述吸入马达的驱动。
此时,若所述电池端子与设置于外部的吸尘器基站的充电端子结合,则所述吸尘器控制部可以根据施加到所述电池端子的信号的类型来控制所述吸入马达的驱动与否。
另外,在脉冲信号施加到所述电池端子的情况下,所述吸尘器控制部可以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此时,所述脉冲信号可以是通过施加到所述电池端子的充电电压以预先设定的周期被接通或关断预先设定的次数而产生的信号。
另外,所述吸尘器控制部可以在从所述脉冲信号施加到所述电池端子的时间点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之后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另外,所述吸尘器控制部可以设定所述待机时间,以在设置于所述吸尘器基站的集尘马达的驱动结束之后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吸尘器系统包括吸尘器和与所述吸尘器结合的吸尘器基站,所述吸尘器包括灰尘桶和对所述灰尘桶产生吸入力的吸入马达,所述吸尘器基站包括开闭灰尘通过孔的门,所述灰尘通过孔设置为供所述灰尘桶的灰尘通过,所述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当所述吸尘器结合到所述吸尘器基站时,从所述吸尘器基站向所述吸尘器传送脉冲信号的步骤;所述灰尘桶的排出盖和所述门打开时,通过驱动设置于所述吸尘器基站的集尘马达预先设定的集尘时间,将所述灰尘桶的灰尘捕集到所述吸尘器基站的内部的步骤;以及当经过所述集尘时间且所述集尘马达停止时,驱动所述吸入马达的步骤。
此时,在传送所述脉冲信号的步骤中,当设置于所述吸尘器的电池端子与设置于所述吸尘器基站的充电端子电连接时,可以通过所述电池端子向所述吸尘器传送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可以是通过将充电电压的施加以预先设定的周期开启和关闭预先设定的次数而产生的信号,所述充电电压用于对所述吸尘器进行充电。
另一方面,在驱动所述吸入马达的步骤中,当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时,可以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之后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另外,在驱动所述吸入马达的步骤中,可以在驱动所述吸入马达之前使所述门朝封闭的方向移动,并且使所述门移动到成为打开预先设定的角度的状态为止,可以在所述门被打开所述预先设定的角度的状态下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此时,所述预先设定的角度的大小可以小于在将灰尘捕集到所述吸尘器基站的内部的步骤中所述门被打开的角度的大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驱动吸尘器的吸入马达来去除,在收集灰尘桶内部的灰尘之后仍然可能以夹在灰尘桶的开放的端部的状态残留的发丝等异物。由此,提供用户能够卫生管理吸尘器的便利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去除发丝等残留异物的过程中,可以在不驱动集尘马达的状态下仅通过驱动吸尘器的吸入马达将残留异物再吸入到吸尘器的灰尘桶。由此,不仅能够有效地去除残留异物,而且能够最小化去除残留异物时消耗的时间和电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以较少的驱动时间来去除残留异物,因此具有能够减少消费者暴露于驱动噪声中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将难以仅通过施加吸入力来去除的残留异物,即需要用户手动直接去除的残留异物,再吸入到吸尘器的灰尘桶管理,由此,可以提供用户以后直接管理的便利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利用吸尘器基站向吸尘器传送的脉冲信号,吸尘器可以区分并判断自身结合的充电台的类型。由此,吸尘器可以主动判断是否执行用于上述残留异物的再吸入的后续动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吸尘器基站和吸尘器之间的通信通过提供电力的电力线来实现,因此无需额外的通信模块,就能够实现吸尘器基站和吸尘器之间的信息收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吸尘器基站和吸尘器构成的吸尘器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中的吸尘器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吸尘器的灰尘分离部和旋风过滤器的图。
图5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吸尘器的灰尘桶的下侧面的图。
图5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吸尘器的电池端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中的结合部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中的固定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中的第一吸尘器与门单元的关系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中的第一吸尘器与盖打开单元的关系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中包括的吸尘器基站的框图。
图11是示出用于吸尘器基站与吸尘器之间的电力线通信的电路构成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中包括的吸尘器的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图13的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中还包括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图13的吸尘器吸入马达驱动步骤中的吸尘器主体与门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6是示出驱动集尘马达时的门的打开角度的图。
图17是示出驱动吸入马达时的门的打开角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
本发明可以进行多样的变更,可以具有各种实施例,因此在附图中示出特定的实施例,并且在详细的说明中进行具体说明。这并不旨将本发明限定为特定的实施方式,而是应当被解释为涵盖了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范围所包含的所有变更、均等物乃至替代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的实施例,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除非在上下文中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的表述可以包括复数的表述。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在内的这里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可以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诸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可以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除非在本发明中另有明确定义,否则可以不被解释为理想或过于形式的含义。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吸尘器基站、第一吸尘器以及第二吸尘器构成的吸尘器系统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
参照图1和图2,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10可以包括吸尘器基站100、吸尘器200、300。此时,吸尘器200、300可以包括第一吸尘器200和第二吸尘器300。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其中一部分构成也可以实施,且不排除追加除此之外的构成。
吸尘器系统10可以包括吸尘器基站100。在吸尘器基站100可以结合有第一吸尘器200和第二吸尘器300。在吸尘器基站100的侧面可以结合有第一吸尘器200。具体而言,在吸尘器基站100的侧面可以结合有第一吸尘器200的主体。在吸尘器基站100的下部可以结合有第二吸尘器300。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去除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的灰尘。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去除第二吸尘器300的灰尘桶(未图示)的灰尘。
另一方面,图3示出了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中的第一吸尘器的图,图4示出了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吸尘器的灰尘分离部和旋风过滤器的图,图5a示出了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吸尘器的灰尘桶的下侧面的图,图5b示出了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吸尘器的电池端子的图。
首先,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第一吸尘器200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吸尘器200可以是指用户手动操作的吸尘器。例如,第一吸尘器200可以是指手持吸尘器或杆式吸尘器。
第一吸尘器200可以放置于吸尘器基站100。第一吸尘器200可以被吸尘器基站100支撑。第一吸尘器200可以与吸尘器基站100结合。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以将灰尘桶220和电池罩体230的底面(下侧面)安放在地面上时为基准定义方向。
此时,前方可以是指以吸入马达214为基准配置有吸入部212的方向,后方可以是指配置有把手216的方向。并且,可以将从吸入马达214观察吸入部212时为基准配置于右侧的方向称作右侧,将配置于左侧的方向称作左侧。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以将灰尘桶220和电池罩体230的底面(下侧面)安放在地面上时为基准,沿着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定义上侧和下侧。
第一吸尘器200可以包括主体210。主体210可以包括主体罩体211、吸入部212、灰尘分离部213、吸入马达214、空气排出盖215、把手216以及操作部218。
主体罩体211可以形成第一吸尘器200的外观。主体罩体211可以提供能够将吸入马达214和过滤器(未图示)容纳于内部的空间。主体罩体211可以以与圆筒相似的形态构成。
吸入部212可以从主体罩体211向外侧凸出。作为一例,吸入部212可以以内部开放的圆筒形状形成。吸入部212可以与延伸管(250)结合。吸入部212可以提供含有灰尘的空气能够流动的流路(以下,可以称作“吸入流路”)。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形成有贯穿以圆筒形状构成的吸入部212的内部的假想线。即,可以形成有沿长度方向贯穿吸入流路的假想的吸入流路贯穿线a2。
灰尘分离部213可以与吸入部212连通。灰尘分离部213可以分离通过吸入部212吸入到内部的灰尘。灰尘分离部213内部的空间可以与灰尘桶220内部的空间连通。
例如,灰尘分离部213可以具有至少两个能够通过旋风流动来分离灰尘的旋风部。并且,灰尘分离部213内部的空间可以与所述吸入流路连通。因此,通过吸入部212吸入的空气和灰尘沿着灰尘分离部213的内周面螺旋流动。因此,可以在灰尘分离部213的内部空间产生旋风流动。
灰尘分离部213是与吸入部212连通,并为了分离通过吸入部212吸入到主体210内部的灰尘而采用了利用离心力的集尘器的原理的构成。
作为一例,灰尘分离部21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利用旋风流动来分离灰尘的旋风器。旋风器可以与吸入部212连通。通过吸入部212吸入的空气和灰尘沿着旋风器的内周面螺旋流动。
灰尘分离部213还可以包括从旋风器排出的空气中再次分离灰尘的二次旋风器。此时,二次旋风器可以位于旋风器的内部,以最小化灰尘分离部的大小。二次旋风器可以包括并联配置的复数个旋风器主体。从旋风器排出的空气可以向复数个旋风器主体分流通过。
此时,二次旋风器的旋风流动的轴也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旋风器的旋风流动的轴可以与二次旋风器的旋风流动的轴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同轴,这可以统称为灰尘分离部213的旋风流动的轴。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所述旋风流动的轴形成假想的旋风器线a4。
灰尘分离部213还可以包括配置为包围二次旋风器的旋风过滤器219。作为一例,旋风过滤器219以圆筒形态形成并将在旋风器与灰尘分离的空气引向二次旋风器。旋风过滤器213a可以在空气通过的过程中过滤出灰尘。
为此,旋风过滤器219可以包括具有复数个孔的网部(mesh portion)。虽然不受限制,但是所述网部可以由金属材质形成。
吸入马达214可以产生吸入含有灰尘的空气的吸入力。吸入马达214可以容纳于主体罩体211内。吸入马达214可以通过旋转来产生吸入力,由此使空气向灰尘桶220流入。作为一例,吸入马达214可以形成为与圆筒形态相似。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形成有将吸入马达214的旋转轴延伸的假想的吸入马达轴线a1。
空气排出盖215可以配置在主体罩体211的轴向一侧。在空气排出盖215可以容纳有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器。作为一例,在空气排出盖215可以容纳有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
在空气排出盖215可以形成有空气排出口,所述空气排出口排出通过利用吸入马达214的吸入力吸入的空气。
在空气排出盖215可以配置有流动引导件。流动引导件可以引导通过空气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流动。
把手216可以被用户把持。把手216可以配置于吸入马达214的后方。作为一例,把手216可以与圆柱形状相似地形成。或者,把手216可以以弯曲的圆柱形状形成。把手216可以配置为与主体罩体211或吸入马达214或灰尘分离部213形成规定角度。
把手216可以包括:把持部216a,以柱形状形成,使得用户能够握住;第一延伸部216b,与把持部216a的长度方向(轴向)一侧端部连接,朝吸入马达214延伸而形成;以及第二延伸部216c,与把持部216a的长度方向(轴向)另一侧端部连接,朝灰尘桶220延伸而形成。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形成有沿着把持部216a的长度方向(柱的轴向)延伸而形成,并且贯穿把持部216a的假想的把持部贯穿线a3。
作为一例,把持部贯穿线a3可以是形成在圆柱形状的把手216内部的假想线,可以是与把持部216a的外侧面(外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平行形成的假想线。
把手216的顶面可以形成吸尘器200的顶面的一部分外观。由此,能够防止在用户把持把手216的情况下吸尘器200的一部分构成与用户的臂部接触。
第一延伸部216b可以从把持部216a向主体罩体211或吸入马达214延伸。第一延伸部216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第二延伸部216c可以从把持部216a向灰尘桶220延伸。第二延伸部216c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操作部218可以配置于把手216。操作部218可以配置于在把手216的上部区域形成的倾斜面。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部218来输入第一吸尘器200的运转或停止指令。
第一吸尘器200可以包括灰尘桶220。灰尘桶220可以与灰尘分离部213连通。灰尘桶220可以存储在灰尘分离部213分离出的灰尘。
灰尘桶220可以包括灰尘桶主体221、排出盖222、灰尘桶压缩杆223以及压缩件(未图示)。
灰尘桶主体221可以提供存储在灰尘分离部213分离出的灰尘的空间。作为一例,灰尘桶主体221可以与圆筒形态相似地形成。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形成有贯穿灰尘桶主体221的内部(内部空间),并沿着灰尘桶主体221的长度方向(指圆筒形态的灰尘桶主体221的轴向)延伸而形成的假想的灰尘桶贯穿线a5。
作为灰尘桶主体221的长度方向一侧的下侧面(底面)的一部分可以开放。另外,在灰尘桶主体221的下侧面(底面)可以形成有底面延伸部221a。底面延伸部221a可以形成为封闭灰尘桶主体221的下侧面的一部分。
灰尘桶220可以包括排出盖222。排出盖222可以配置于灰尘桶220的下侧面。
排出盖222可以设置为开闭灰尘桶主体221的长度方向一侧端部。具体而言,排出盖222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灰尘桶主体221的开放的一侧并且选择性地开闭灰尘桶220的下部。
排出盖222可以包括盖主体222a和铰链部222b。盖主体222a可以形成为封闭灰尘桶主体221的下侧面的一部分。盖主体222a可以以铰链部222b为基准向下方旋转。铰链部222b可以配置为与电池罩体230邻近。
灰尘桶220可以包括扭转弹簧222d。扭转弹簧222d可以配置在相对于灰尘桶主体221旋转的排出盖222的旋转轴并且朝打开排出盖222的方向施加弹力(或恢复力)。由此,在排出盖222从灰尘桶主体221分离的情况下,盖主体222a可以以从灰尘桶主体221以铰链部222b为轴旋转规定角度以上的状态被扭转弹簧222d的弹力支撑。
排出盖222可以通过钩结合来与灰尘桶220结合。另一方面,排出盖222可以通过结合杆222c从灰尘桶220分离。结合杆222c可以配置于灰尘桶220的前方。具体而言,结合杆222c可以配置于灰尘桶220的前方侧外侧面。在施加外力时,结合杆222c可以使从盖主体222a延伸形成的钩弹性变形,以解除盖主体222a和灰尘桶主体221的钩结合。
在排出盖222关闭的情况下,灰尘桶220的下侧面可以被排出盖222和底面延伸部221a封闭(密封)。
灰尘桶220可以包括灰尘桶压缩杆223(参照图8)。灰尘桶压缩杆223可以配置于灰尘桶220或灰尘分离部211的外部。灰尘桶压缩杆223可以在灰尘桶220或灰尘分离部211的外部配置为能够上下移动。灰尘桶压缩杆223可以与压缩件(未图示)连接。在灰尘桶压缩杆223因外力而向下移动的情况下,压缩件(未图示)也可以一起向下移动。由此,可以提供用户的便利性。压缩件(未图示)和灰尘桶压缩杆223可以利用弹性构件(未图示)而回归到原位置。具体而言,在施加到灰尘桶压缩杆223的外力被去除的情况下,弹性构件可以使灰尘桶压缩杆223和压缩件(未图示)向上移动。
压缩件(未图示)可以配置于灰尘桶主体221的内部。压缩件可以在灰尘桶主体221的内部空间移动。具体而言,压缩件可以在灰尘桶主体221内上下移动。由此,压缩件可以向下方压缩灰尘桶主体221内的灰尘。另外,在排出盖222从灰尘桶主体221分离而使灰尘桶220的下部开放的情况下,压缩件可以从灰尘桶220的上部向下部移动,由此去除灰尘桶220内的残余灰尘等异物。因此,灰尘不会残存在灰尘桶220内,从而能够提高吸尘器的吸入力。此外,能够通过防止灰尘残存在灰尘桶220内来消除残留物引起的恶臭。
第一吸尘器200可以包括电池罩体230。在电池罩体230可以容纳有电池240。电池罩体230可以配置在把手216的下侧。作为一例,电池罩体230可以呈下部开放的六面体形状。电池罩体230的背面可以与把手216连接。
电池罩体230可以包括向下方开放的容纳部。电池240可以通过电池罩体220的容纳部装卸。
在电池罩体230可以设置有向外部露出的电池端子270(参照图5b)。当电池端子270与吸尘器基站100的充电端子128结合时,可以通过电池端子270从吸尘器基站100向第一吸尘器200的电池240供电。电池端子270可以在电池罩体230的底面左右隔开配置,电池端子270之间的隔开距离可以与充电端子128之间的隔开距离实质上相同。
第一吸尘器200可以包括电池240。
例如,电池240可以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于第一吸尘器200。电池240可以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于电池罩体230。作为一例,电池240可以在电池罩体230的下方插入到电池罩体230的内部。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能够提高第一吸尘器200的便携性。
与此不同地,电池240可以在电池罩体230内部一体设置。此时,电池240的底面不向外部露出。
电池240可以向第一吸尘器200的吸入马达214供电。电池240可以配置于把手216的下部。电池240可以配置于灰尘桶220的后方。即,吸入马达214和电池240可以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配置高度也可以不同。以把手216为基准,重量大的吸入马达214配置在把手216的前方,重量大的电池240配置于把手216的下方,因此能够均匀地分配吸尘器200的整体重量。由此,在用户把持把手216进行清扫时,能够防止过度地压力被施加到用户的手腕上。
根据实施例,在电池240结合在电池罩体230的情况下,电池240的底面可以向外部露出。在将第一吸尘器200安放于地面时电池240可以置于地面,因此可以从电池罩体230直接分离电池240。另外,由于电池240的底面向外部露出从而与电池240外部空气直接接触,因此能够提高电池240的冷却性能。
另一方面,在电池240一体固定在电池罩体230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用于电池240和电池罩体230的装卸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小吸尘器200的整体尺寸,能够轻量化。
第一吸尘器200可以包括延伸管250。延伸管250可以与清扫模块260连通。延伸管250可以与主体210连通。延伸管250可以与主体210的吸入部214连通。延伸管250可以以长的圆筒形状形成。
主体210可以与延伸管250连接。主体210可以利用延伸管250与清扫模块260连接。主体210可以通过吸入马达214来产生吸入力,并通过延伸管250向清扫模块260提供吸入力。外部的灰尘可以通过清扫模块260和延伸管250流入到在主体210。
第一吸尘器200可以包括清扫模块260。清扫模块260可以与延伸管250连通。由此,通过在第一吸尘器200的主体210产生的吸入力,外部的空气可以经由清扫模块260和延伸管250流入到第一吸尘器200的主体210。
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内的灰尘可以因重力和集尘马达191的吸入力而被捕集到吸尘器基站100的集尘部170。由此,无需用户的额外的操作就能够去除灰尘桶内的灰尘,因此能够提高用户便利性。另外,能够消除需要用户每一次清空灰尘桶的麻烦。另外,能够防止清空灰尘桶时灰尘飞散。
第一吸尘器200可以与罩体110的侧面结合。具体而言,第一吸尘器200的主体210可以放置于结合部120。更具体而言,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和电池罩体230可以与结合面121结合,灰尘桶主体221的外周面可以与灰尘桶引导面122结合,吸入部212可以与结合部120的吸入部引导面126结合。在此情况下,灰尘桶220的中心轴可以沿着与地面平行的方向配置,延伸管250可以沿着与地面垂直的方向配置(参照图2)。
吸尘器系统10可以包括第二吸尘器300。第二吸尘器300可以是指扫地机器人。第二吸尘器300在待清扫的区域自主行驶的同时从地面吸入灰尘等异物,从而能够自动清扫希望清扫的区域。作为第二吸尘器300的扫地机器人可以包括:距离传感器,感测与设置于清扫区域内的家具、办公用品或壁等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以及左侧轮和右侧轮,用于扫地机器人的移动。第二吸尘器300可以与吸尘器基站100结合。第二吸尘器300内的灰尘可以通过第二吸入流路182被捕集到集尘部170。
下面,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吸尘器基站100进行说明。
在吸尘器基站100可以配置有第一吸尘器200和第二吸尘器300。在吸尘器基站100的侧面可以结合有第一吸尘器200。具体而言,在吸尘器基站100的侧面可以结合有第一吸尘器200的主体。在吸尘器基站100的下部可以结合有第二吸尘器300。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去除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的灰尘。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去除第二吸尘器300的灰尘桶(未图示)的灰尘。
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包括罩体110。罩体110可以形成吸尘器基站100的外观。具体而言,罩体110可以以包括至少一个外壁面的柱形状形成。作为一例,罩体110可以以与四棱柱相似的形态形成。
在罩体110的内部可以设置有:集尘部170,在所述集尘部170的内部存储灰尘;灰尘吸入模块190,产生将灰尘收集到集尘部170的流动力;以及内部空间,容纳能够供从灰尘桶220排出的灰尘流动的吸入流路181。
罩体110可以包括底面111、外壁面112以及上部面113。
底面111可以支撑灰尘吸入模块190的重力方向下侧。即,底面111可以支撑灰尘吸入模块190的集尘马达191的下侧。
此时,底面111可以配置为朝向地面。底面111不仅可以与地面平行配置,而且也可以配置为与地面倾斜规定角度。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具有能够稳定地支撑集尘马达191,且即便在结合有第一吸尘器200的情况下也能够均衡整体重量的优点。
另一方面,根据实施例,底面111还可以包括增加与地面接触的面积的地面支撑部111a,以防止吸尘器基站100翻到并保持均衡。作为一例,地面支撑部可以呈从底面111延伸形成的板形态,也可以是一个以上的框架从底面111沿地面方向凸出延伸而形成。
外壁面112可以是指沿着重力方向形成的面,可以是指与底面111连接的面。例如,外壁面112可以是指与底面111垂直连接的面。作为与此不同的实施例,外壁面112也可以配置为与底面111倾斜规定角度。
外壁面11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面。作为一例,外壁面112可以包括第一外壁面112a、第二外壁面112b、第三外壁面112c以及第四外壁面112d。
此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壁面112a可以配置于吸尘器基站100的正面。在此,正面可以是指,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状态下露出第一吸尘器200的面。由此,第一外壁面112a可以形成吸尘器基站100的正面的外观。
另一方面,为了理解本实施例,下面对方向进行而定义。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状态下,对方向进行定义。
可以将当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时第一吸尘器200向吸尘器基站100的外部露出的方向称作前方。
从不同的观点上来看,可以将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时,配置有第一吸尘器200的吸入马达214的方向称作前方。并且,可以将吸尘器基站100中配置有吸入马达214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称作后方。
从又一不同的观点上来看,可以将以吸尘器基站100为基准配置有把持部贯穿线a3与吸入马达轴线a1交叉的交叉点的方向称作前方。或者,可以将配置有把持部贯穿线a3与吸入流路贯穿线a2交叉的交叉点P2的方向称作前方。或者,可以将配置有吸入马达轴线a1与吸入流路贯穿线a2交叉的交叉点P1的方向称作前方。此外,可以将以吸尘器基站100为基准与配置有所述交叉点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作后方。
此外,可以将以罩体110的内部空间为基准面向正面的方向的面称作吸尘器基站100的背面。因此,背面可以是指形成有第二外壁面112b的方向。
此外,可以将以罩体110的内部空间为基准观察所述正面时的左侧的面称作左侧面,而将右侧的面称作右侧面。由此,左侧面可以是指形成有第三外壁面112c的方向,右侧面可以是指形成有第四外壁面112d的方向。
第一外壁面112a不仅可以以平面形态形成,也可以以整体上呈曲面的形态形成,或者可以形成为一部分包括曲面。
第一外壁面112a可以具有与第一吸尘器200的形状对应的外观。详细而言,在第一外壁面112a可以配置有结合部120。通过这种构成,第一吸尘器200可以结合于吸尘器基站100,并且被吸尘器基站100支撑。对于结合部120的具体构成的说明将在后面进行。
另一方面,在第一外壁面112a也可以追加有放置第一吸尘器200中所使用的各种形态的清扫模块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外壁面112a可以追加有能够与第二吸尘器300结合的结构。由此,在第一外壁面112a可以追加有与第二吸尘器300的形状对应的结构。
此外,在第一外壁面112a可以追加结合有吸尘器底盘(未图示),第二吸尘器300的下侧面可以结合于所述吸尘器底盘。另一方面,作为与此不同的实施例,吸尘器底盘(未图示)也可以以在底面111连接的形态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壁面112b可以是面向第一外壁面112a的面。即,第二外壁面112b可以配置于吸尘器基站100的背面。在此,背面可以是指面向与第一吸尘器200或第二吸尘器300结合的面的面。由此,第二外壁面112b可以形成吸尘器基站100的背面的外观。
作为一例,第二外壁面112b可以以平面形态形成。通过这种构成,可以使吸尘器基站100紧贴于室内的壁,并且能够稳定地支撑吸尘器基站100。
作为另一例子,在第二外壁面112b可以追加有放置第一吸尘器200中所使用的各种形态的清扫模块290的结构。
另外,在第二外壁面112b可以追加有能够与第二吸尘器300结合的结构。由此,在第二外壁面112b可以追加有与第二吸尘器300的形状对应的结构。
此外,在第二外壁面112b可以追加结合有吸尘器底盘(未图示),第二吸尘器300的下侧面能够与所述吸尘器底盘结合。另一方面,作为与此不同的实施例,吸尘器底盘(未图示)也可以以连接在底面111的形态形成。根据这种构成,当第二吸尘器300结合于吸尘器底盘(未图示)时,吸尘器基站100的整体重心下降,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撑吸尘器基站1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外壁面112c和第四外壁面112d可以是指使第一外壁面112a和第二外壁面112b连接的面。此时,第三外壁面112c可以配置于基站100的左侧面,第四外壁面112d可以配置于吸尘器基站100的右侧面。与此不同地,也可以是第三外壁面112c配置于吸尘器基站100的右侧面,第四外壁面112d配置于吸尘器基站100的左侧面。
第三外壁面112c或第四外壁面112d不仅可以以平面形态形成,而且还可以以整体上呈曲面的形态形成,或者,也可以形成为一部分包括曲面。
另一方面,在第三外壁面112c或第四外壁面112d也可以追加有放置第一吸尘器200中所使用的各种形态的清扫模块的结构。
另外,在第三外壁面112c或第四外壁面112d可以追加有能够与第二吸尘器300结合的结构。由此,在第三外壁面112c或第四外壁面112d可以追加有与第二吸尘器300的形状对应的结构。
此外,在第三外壁面112c或第四外壁面112d可以追加结合有吸尘器底盘(未图示),第二吸尘器300的下侧面可以与所述吸尘器底盘结合。另一方面,作为与此不同的实施例,吸尘器底盘(未图示)也可以以连接在底面111的形态形成。
上部面113可以形成吸尘器基站的上侧外观。即,上部面113可以是指在吸尘器基站中配置于重力方向最上侧并向外部露出的面。
作为参考,在本实施例中,上侧和下侧可以分别是指,在吸尘器基站100设置在地面的状态下沿着重力方向(与地面垂直的方向)的上侧和下侧。
此时,上部面113不仅可以与地面平行配置,也可以配置为与地面倾斜规定的角度。
在上部面113可以配置有显示部410。作为一例,在显示部410可以显示有吸尘器基站100的状态、第一吸尘器200的状态和/或第二吸尘器300的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显示有清扫进行状况、针对清扫区域的地图等信息。
另一方面,根据实施例,上部面113可以设置为能够从外壁面112分离。此时,当上部面113分离时,被外壁面112包围的内部空间可以容纳有从吸尘器200、300分离的电池,并且可以设置有能够对分离的电池充电的端子(未图示)。
图6示出了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中的结合部的图,图7示出了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中的固定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8示出了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中的第一吸尘器与门单元的关系的图,图9示出了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中的第一吸尘器与盖打开单元的关系的图。
下面,参照图2和图6,对本发明的吸尘器基站100的结合部120进行说明。
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包括用于供第一吸尘器200的安置并结合的结合部120。具体而言,结合部120可以配置于第一外壁面112a,第一吸尘器200的主体210、灰尘桶220以及电池罩体230可以与结合部120结合。
结合部120可以包括结合面121。结合面121可以配置于罩体110的侧面。作为一例,结合面121可以是指以从第一外壁面112a向吸尘器基站100的内侧凹陷的槽形态形成的面。即,结合面121可以是指与第一外壁面112a形成台阶的面。
在结合面121可以结合有第一吸尘器200。作为一例,结合面121可以与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和电池罩体230的下侧面接触。在此,下侧面可以是指用户使用第一吸尘器200或者将第一吸尘器200安放在地面时朝向地面的面。
作为一例,结合面121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可以是直角。由此,能够最小化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结合面121时的吸尘器基站100的空间。
作为另一例子,结合面121可以配置为以规定角度倾斜于地面。由此,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结合面121的情况下,吸尘器基站100能够得到稳定的支撑。
在结合面121可以形成有灰尘通过孔121a,以使罩体110外部的空气能够流入到内部。灰尘通过孔121a可以与灰尘桶220的形态对应地以孔形态形成,以使灰尘桶220的灰尘流入到集尘部170。灰尘通过孔121a可以与灰尘桶220的排出盖222的形态对应地形成。灰尘通过孔121a可以形成为与后述的第一吸入流路181连通。
结合部120可以包括灰尘桶引导面122。灰尘桶引导面122可以配置于第一外壁面112a。灰尘桶引导面122可以与第一外壁面112a连接。另外,灰尘桶引导面122可以与结合面121连接。
灰尘桶引导面122可以以与灰尘桶220的外侧面对应的形状形成。第一灰尘桶220的前方外侧面可以结合在灰尘桶引导面122。由此,可以提供吸尘器200结合于结合面121的便利性。
另一方面,在灰尘桶引导面122可以形成有凸起移动孔122a,后述的按压凸起151可以沿着凸起移动孔122a直线移动。另外,在灰尘桶引导面122的重力方向下侧可以设置有容纳后述的盖打开单元150的齿轮等的齿轮箱155。此时,在灰尘桶引导面122的下侧面和齿轮箱155的上侧面之间可以形成有按压凸起151能够移动的引导空间122b。并且,所述引导空间122b可以利用旁通孔122c与第一吸入流路181连通。即,凸起移动孔122a、引导空间122b、旁通孔122c以及第一吸入流路181可以形成一个旁通流路(参照图9)。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具有当集尘马达191在灰尘桶220结合到结合部120的状态下运转时,能够通过旁通流路吸入残存在灰尘桶220和灰尘桶引导面122的灰尘等的优点。
结合部120可以包括引导凸起123。引导凸起123可以配置于结合面121。引导凸起123可以从结合面121向上部凸出。引导凸起123可以彼此隔开配置有两个。彼此隔开的两个引导凸起123之间的距离可以与第一吸尘器200的电池罩体230的宽度对应。由此,可以提供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结合面121的便利性。
结合部120可以包括侧壁124。侧壁124可以是指配置于结合面121的两侧面的壁面,其可以与结合面121垂直连接。侧壁124可以与第一外壁面112a连接。另外,侧壁124可以形成与灰尘桶引导面122连接的面。由此,能够稳定地容纳第一吸尘器200。
结合部120可以包括结合传感器125。结合传感器125可以感测第一吸尘器200是否结合到结合部120。
结合传感器125也可以包括接触传感器。作为一例,结合传感器125可以包括微型开关(micro switch)。此时,结合传感器125可以配置于引导凸起123。因此,第一吸尘器200的电池罩体230或电池240可以在结合于一对引导凸起123之间时与结合传感器125接触,结合传感器125可以感测到第一吸尘器200的结合。
另一方面,结合传感器125也可以包括非接触传感器。作为一例,结合传感器125可以包括红外线传感器部(IR sensor)。此时,结合传感器125可以配置于侧壁124。由此,当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或主体210经过侧壁124并到达结合面121时,结合传感器125可以感测灰尘桶220或主体210的存在。
结合传感器125可以与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或电池罩体230面对。
结合传感器125可以成为判断电源是否施加到第一吸尘器200的电池240和第一吸尘器200是否已结合的手段。
结合部120可以包括吸入部引导面126。吸入部引导面126可以配置于第一外壁面112a。吸入部引导面126可以与灰尘桶引导面122连接。在吸入部引导面126可以结合有吸入部212。吸入部引导面126的形状可以与吸入部212的形状对应。
结合部120还可以包括固定构件出入孔127。固定构件出入孔127可以沿着侧壁124以长孔形态形成以供固定构件131能够出入。
通过这种构成,当用户使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结合部120时,能够通过灰尘桶引导面122、引导凸起123以及吸入部引导面126,稳定地将第一吸尘器200的主体210配置在结合部120。由此,可以提供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和电池罩体230结合于结合面121的便利性。
下面,参照图2和图7,对本发明的固定单元130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包括固定单元130。固定单元130可以配置于侧壁124。另外,固定单元130可以配置于结合面121的反面。固定单元130可以固定与结合面121结合的第一吸尘器200。具体而言,固定单元130可以固定与结合面121结合的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和电池罩体230。
固定单元130可以包括:固定构件131,使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和电池罩体230固定;以及固定部马达133,驱动固定构件131。另外,固定单元130还可以包括将固定部马达133的动力传递给固定构件131的固定部联结件135。
固定构件131可以配置于结合部120的侧壁124,并设置为能够在侧壁124往复移动,以固定灰尘桶220。具体而言,固定构件131可以被容纳在固定构件出入孔127的内部。
固定构件131可以分别配置在结合部120的两侧。作为一例,两个固定构件131可以以结合面121为中心成对配置为对称。
固定部马达133可以提供使固定构件131移动的动力。
固定部联结件135可以将固定部马达133的旋转力转换为固定构件131的往复移动。
固定密封件136可以在灰尘桶引导面122配置为在结合有第一吸尘器200时气密灰尘桶220。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当结合有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时,可以通过吸尘器200的自身重量对固定密封件136加压,灰尘桶220和灰尘桶引导面122可以被密封。
固定密封件136可以配置在固定构件131的假想的延伸线上。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当固定部马达133运转从而固定构件131对灰尘桶220加压时,可以密封灰尘桶220的同一高度上的周缘。
根据实施例,固定密封件136可以与后述的盖打开单元150的配置对应地以弯折的线形态配置在灰尘桶引导面122上。
由此,在第一吸尘器200的主体210配置在结合部120的情况下,固定单元130可以固定第一吸尘器200的主体210。具体而言,在结合传感器125感测到第一吸尘器200的主体21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结合部120的情况下,固定部马达133可以通过使固定构件131移动来固定第一吸尘器200的主体210。
由此,能够通过防止灰尘残存在灰尘桶内,来提高吸尘器的吸入力。此外,能够通过防止灰尘残存在灰尘桶内,来去除残留物引起的恶臭。
下面,参照图2和图8,对本发明的门单元140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包括门单元140。门单元140可以构成为能够开闭灰尘通过孔121a。
门单元140可以包括门141、门马达142以及门臂143。
门141可以配置于结合部120,铰链结合于结合面121,并开闭形成于第一吸入流路181的一侧端部的灰尘通过孔121a。门141可以包括门主体141a、铰链部141b以及臂结合部141c。
门主体141a可以以能够封闭灰尘通过孔121a的形态形成。作为一例,门主体141a可以与圆盘形态相似地形成。以门主体141a封闭灰尘通过孔121a的状态为基准,在门主体141a的上侧可以配置有铰链部141b,在门主体141a的下侧可以配置有臂结合部141c。
门主体141a可以以能够气密灰尘通过孔121a的形态形成。作为一例,从门主体141a向吸尘器基站100的外部露出的外侧面形成为具有与灰尘通过孔121a的直径对应的直径,配置于吸尘器基站100的内部的内侧面形成为具有比灰尘通过孔121a的直径更大的直径。另外,在外侧面与内侧面之间可以产生台阶。另一方面,在内侧面可以凸出形成有至少一个肋,所述肋使铰链部141b和臂结合部141c连接,并用于强化门主体141a的支撑力。
铰链部141b可以是使门141铰链结合于结合面121的手段。铰链部141b可以配置于门主体141a的上侧端部,并与结合面121结合。
臂结合部141c可以是使门臂143可旋转地结合的手段。臂结合部141c可以配置于内侧面的下侧,门臂143可以可旋转地结合于臂结合部141c。
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当在门141关闭灰尘通过孔121a的状态下门臂143拉拽门主体141a时,门主体141a可以以铰链部141b为轴朝吸尘器基站100的内侧旋转移动,灰尘通过孔121a可以被开放。另一方面,当在灰尘通过孔121a开放的状态下门臂143推动门主体141a时,门主体141a可以以铰链部141b为轴朝吸尘器基站100的外侧旋转移动,灰尘通过孔121a可以被封闭。
门马达142可以提供使门141旋转的动力。具体而言,门马达142可以使门臂143朝正方向或反方向旋转。在此,正方向可以是指,门臂143拉拽门141的方向。因此,在门臂143朝正方向旋转时,灰尘通过孔121a可以被开放。另外,反方向可以是指,门臂143推动门141的方向。因此,当门臂143朝反方向旋转时,可以封闭灰尘通过孔121a的至少一部分。正方向可以是与反方向相反的方向。
门臂143可以使门141和门马达142连接,并利用在门马达142产生的动力来开闭门141。
作为一例,门臂143可以包括第一门臂143a和第二门臂143b。第一门臂143a的一侧端部可以与门马达142结合。第一门臂143a可以通过门马达142的动力来旋转。第一门臂143a的另一侧端部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二门臂143b结合。第一门臂143a可以将从门马达142接收到的力传递给第二门臂143b。第二门臂143b的一侧端部可以与第一门臂143a结合。第二门臂143b的另一侧端部可以与门141结合。第二门臂143b可以通过推压或拽拉门141来开闭灰尘通过孔121a。
另一方面,如图8的实施例,第一门臂143a和门马达142可以直接结合,第一门臂143a和门马达142也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齿轮部件而结合,由此调节通过门马达142的驱动而提供的旋转力的方向和速度(参照图15)。
门单元140还可以包括门开闭感测部144。门开闭感测部144可以设置在罩体100内部,并感测门141是否处于打开状态。
作为一例,门开闭感测部144可以分别配置在门臂143的旋转移动区域的两侧端部。作为另一例子,门开闭感测部144可以分别配置在门141的移动区域的两侧端部。
由此,当门臂143移动到预先设定的门打开位置DP1或者门141被打开到规定位置时,门开闭感测部144可以感测到门已被打开。另外,当门臂143移动到预先设定的门关闭位置DP2或者门141被打开到规定位置时,门开闭感测部144可以感测到门已被打开。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门臂143移动到预先设定的门流速控制位置DP3,或者门141旋转到规定位置时,门开闭感测部144可以感测到门141已到达能够改变集尘马达191吸入的空气的流速的位置。
门开闭感测部144也可以包括接触传感器。作为一例,门开闭感测部144可以包括微型开关(micro switch)。
另一方面,门开闭感测部144也可以包括非接触传感器。作为一例,门开闭感测部144可以包括红外线传感器部(IR sensor)。
通过这种构成,门单元140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开闭结合面121的至少一部分,使第一外壁面112a的外侧与第一吸入流路181和/或集尘部170连通。
门单元140可以在第一吸尘器200的排出盖222打开时一起被打开。另外,当门单元140关闭时,第一吸尘器200的排出盖222可以一起被关闭。
在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的灰尘被去除的情况下,门马达142可以通过使门141旋转,使排出盖222结合到灰尘桶主体221。具体而言,门马达142可以通过使门141旋转来使门142以铰链部141b为基准旋转,以铰链部141b为基准旋转的门142可以朝灰尘桶主体221推压排出盖222。
下面,参照图2和图9,对本发明的盖打开单元150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包括盖打开单元150。盖打开单元150可以配置于结合部120,并且可以使第一吸尘器200的排出盖222打开。
盖打开单元150可以包括按压凸起151、盖打开马达152、盖打开齿轮153、支撑板154以及齿轮箱155。
按压凸起151可以在第一吸尘器200的结合时移动,以对结合杆222c加压。
按压凸起151可以配置于灰尘桶引导面122。具体而言,在灰尘桶引导面122可以形成有凸起移动孔,按压凸起151可以通过凸起移动孔向外部露出。
按压凸起151可以配置于能够在结合有第一吸尘器200的情况下按压结合杆222c的位置。即,结合杆222c可以配置在凸起移动孔之上。另外,结合杆222c可以配置在按压凸起151的移动区域上。
按压凸起151可以直线往复运动以对结合杆222c加压。具体而言,按压凸起151可以通过结合于齿轮箱155而得到直线移动的引导。按压凸起151可以与盖打开齿轮153结合,并通过盖打开齿轮153的移动而一起移动。
盖打开马达152可以提供使按压凸起151移动的动力。具体而言,盖打开马达152可以使马达轴(未图示)朝正方向或反方向旋转。在此,正方向可以是指按压凸起151按压结合杆222c的方向。另外,反方向可以是指,使按压结合杆222c的按压凸起151回归到原位置方向。正方向可以是与反方向相反的方向。
盖打开齿轮153可以与盖打开马达152结合,并利用盖打开马达152的动力使按压凸起151移动。具体而言,盖打开齿轮153可以容纳在齿轮箱155的内部。盖打开齿轮153的驱动齿轮153a可以通过与盖打开马达152的马达轴结合而得到动力。盖打开齿轮153的从动齿轮153b可以通过与按压凸起151结合使按压凸起151移动。作为一例,从动齿轮153b可以以齿条形态设置并且与驱动齿轮153a啮合,从驱动齿轮153a接收动力。
此时,在排出盖222可以设置有扭转弹簧222d。通过扭转弹簧222d的弹力,排出盖222可以旋转规定角度以上,并被支撑在旋转到的位置上。由此,排出盖222可以被打开,可以使灰尘通过孔121a和灰尘桶220内部连通。
齿轮箱155可以设置于罩体110的内部,配置于结合部120的重力方向下侧,并将盖打开齿轮153容纳于内部。
在齿轮箱155可以设置有盖打开感测部155f。此时,盖打开感测部155f也可以包括接触传感器。作为一例,盖打开感测部155f可以包括微型开关(micro switch)。另一方面,盖打开感测部155f也可以包括非接触传感器。作为一例,盖打开感测部155f可以包括红外线传感器部(IR sensor)。
盖打开感测部155f可以在齿轮箱155的内侧面或外侧面配置有至少一个。作为一例,盖打开感测部155f可以在齿轮箱155的内侧面配置有一个。此时,盖打开感测部155f可以感测到按压凸起151位于初始位置。
作为另一例子,盖打开感测部155f也可以在齿轮箱155的外侧面设置有两个。此时,盖打开感测部155f可以感测按压凸起151的初始位置和盖打开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盖打开单元150,用户无需另外地打开第一吸尘器的排出盖222就能够使灰尘桶220开放,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另外,由于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状态下排出盖222被打开,因此具有能够防止灰尘飞散的效果。
另一方面,下面,参照图2,对集尘部170进行说明。
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包括集尘部170。集尘部170可以配置于罩体110的内部。集尘部170可以配置于结合部120的重力方向下侧。
作为一例,集尘部170可以是指收集由集尘马达191从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内部吸入的灰尘的灰尘袋。
集尘部170可以可装卸地结合于罩体110。
由此,集尘部170可以从罩体110分离并废弃,之后可以将新的集尘部170结合于罩体110。即,集尘部170可以被定义为消耗性部件。
当集尘马达200产生吸入力时,灰尘袋可以设置为随着体积变大而将灰尘容纳于内部。为此,灰尘袋可以由虽然空气能够透过但是如灰尘的异物不能透过的材质形成。作为一例,灰尘袋可以由无纺布材质形成,并且以体积增大时为基准呈六面体形态。
由此,无需用户额外地捆绑捕集有灰尘的袋等,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100还可以包括杀菌模块175。
杀菌模块175可以设置在流路部180,或者在集尘部170的周边设置有至少一个。
杀菌模块175是设置为对捕集到集尘部170的灰尘进行杀菌的构成。杀菌模块175可包括:光源,发出杀菌光;以及保护板,配置于光源的下部并保护光源。
在此,光源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LED),所述个发光二极管可发出具有能够去除细菌的杀菌能力的杀菌光。光源发出的杀菌光可以根据发光二极管的种类而具有不同的波长。
作为一例,光源可以是发出具有UV-C波长范围的紫外线的发光二极管。紫外线根据波长而分为UV-A(315nm~400nm)、UV-B(280nm~315nm)、UV-C(200nm~280nm),其中UV-C区域的紫外线光可以通过使微生物的DNA双螺旋损伤来抑制微生物的增殖。
或者,作为另一例子,光源可以是发出具有405nm波长的可见光的发光二极管。具有405nm波长的蓝色光具有可视光线和紫外线的边界区域的波长,并且已被证实具有杀菌能力。
为防止光源受损,保护板可以在光源的下部与光源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此时,保护板可以由光源的透射率最大的材质构成。作为一例,保护板可以由石英(quartz)构成。众所周知,石英不会妨碍UV-C区域的紫外线光的透射。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100中,由于设置有进行杀菌的杀菌模块175以防止细菌在集尘部170增殖,因此能够卫生地管理长期存储被吸入的灰尘的集尘部170。
另一方面,下面,参照图2和图10,对流路部180进行说明。
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包括流路部180。流路部180可以使第一吸尘器200或第二吸尘器300与集尘部170连接。
流路部180可以包括第一吸入流路181、第二吸入流路182以及流路转换阀183。
第一吸入流路181可以连接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和集尘部170。第一吸入流路181可以配置于结合面121的后侧。第一吸入流路181可以是指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和集尘部170之间的空间。第一吸入流路181可以是从灰尘通过孔121a向后侧形成的空间,可以是从灰尘通过孔121a向下方弯折而形成并且能够供从灰尘桶220排出的灰尘和空气流动的吸入流路。
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内的灰尘可以通过第一吸入流路181向集尘部170移动。
第二吸入流路182可以连接第二吸尘器300和集尘部170。第二吸尘器300内的灰尘可以通过第二吸入流路182向集尘部170移动。
流路转换阀183可以配置在集尘部170与第一吸入流路181和第二吸入流路182之间。流路转换阀183可以选择性地开闭与集尘部170连接的第一吸入流路181和第二吸入流路182。由此,能够防止因开放复数个流路181、182而导致的吸入力下降。
例如,在吸尘器基站100仅结合有第一吸尘器200的情况下,流路转换阀183可以使第一吸入流路181和集尘部170连接,而阻断第二吸入流路182和集尘部170的连接。
另一方面,下面,参照图2和图10,对灰尘吸入模块190进行说明。
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包括灰尘吸入模块190。灰尘吸入模块190可以包括集尘马达191、第一过滤器192以及第二过滤器(未图示)。
集尘马达191可以配置于罩体110的内部空间。另外,集尘马达191可以配置于集尘部170的下部。另外,集尘马达191可以配置于第一吸入流路181的下部。集尘马达191可以在第一吸入流路181和第二吸入流路182产生吸入力。由此,集尘马达191可以提供能够吸入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内的灰尘和第二吸尘器300内的灰尘桶内的灰尘的吸入力。
集尘马达191可以通过旋转来产生吸入力。作为一例,集尘马达191可以以与圆柱相似的形态形成。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形成有延伸集尘马达191的旋转轴的假想的集尘马达轴线C。
第一过滤器192可以配置在集尘部170和集尘马达191之间。第一过滤器192可以是预滤器。(参照图2)
第二过滤器(未图示)可以配置在集尘马达191和外壁面112之间。第二过滤器(未图示)可以是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
另一方面,吸尘器基站100还可以包括充电端子128。充电端子128可以配置于结合部120。充电端子128可以与结合到结合部120的第一吸尘器200电连接。更具体而言,充电端子128可以通过与结合到结合部120的第一吸尘器200的电池端子270电结合,向第一吸尘器200的电池240供电。
另外,充电端子128也可以包括配置于罩体110的下部区域的下部充电端子(未图示)。下部充电端子可以与结合到罩体110的下部区域的第二吸尘器300电连接。下部充电端子可以向结合到罩体110的下部区域的第二吸尘器300的电池供电。
另外,吸尘器基站100还可以包括侧面门(未图示)。侧面门可以配置于罩体110。侧面门可以使集尘部170选择性地向外部露出。由此,用户可以轻松地从尘器基站100移除集尘部170。
另一方面,下面,参照图2和图3,对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状态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第一吸尘器200可以放置于吸尘器基站100的外壁面112。作为一例,第一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和电池罩体230可以与吸尘器基站100的结合面121结合。即,第一吸尘器200可以放置于第一外壁面112a。
此时,吸入马达轴线a1可以形成为与第一外壁面112a垂直。即,吸入马达轴线a1可以形成为与地面平行。吸入马达轴线a1可以在与地面垂直的平面上形成。另外,吸入马达轴线a1可以在与第一外壁面112a垂直交叉的平面上形成。
吸入流路贯穿线a2可以形成为与第一外壁面112a平行。吸入流路贯穿线a2可以沿着重力方向形成。即,吸入流路贯穿线a2可以形成为与地面垂直。另外,吸入流路贯穿线a2可以在与第一外壁面112a垂直交叉的平面上形成。
把持部贯穿线a3可以形成为与第一外壁面112a倾斜成规定的角度。另外,把持部贯穿线a3可以形成为与地面倾斜成规定的角度。把持部贯穿线a3可以在与第一外壁面112a垂直交叉的平面上形成。
旋风器线a4可以形成为与第一外壁面112a垂直。即,旋风器线a4可以形成为与地面平行。旋风器线a4可以在与地面垂直的平面上形成。另外,旋风器线a4可以在与第一外壁面112a垂直交叉的平面上。
灰尘桶贯穿线a5可以形成为与第一外壁面112a垂直。即,灰尘桶贯穿线a5可以形成为与地面平行。灰尘桶贯穿线a5可以在与地面垂直的平面上形成。另外,灰尘桶贯穿线a5可以在与第一外壁面112a垂直交叉的平面上形成。
集尘马达轴线C可以形成为与地面垂直。集尘马达轴线C可以形成为与第一外壁面112a、第二外壁面112b、第三外壁面112c、第四外壁面112d中的至少一个平行。
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情况下,吸入马达轴线a1可以与吸尘器基站100的长度方向轴交叉。即,吸入马达214的旋转轴可以与吸尘器基站100的长度方向轴交叉。
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情况下,吸入马达轴线a1可以与集尘马达轴线C交叉。
在第一吸尘器200和吸尘器基站100结合的状态下,吸入马达轴线a1可以以规定的角度与集尘马达轴线C交叉。作为一例,吸入马达轴线a1和集尘马达轴线C的夹角θ1可以是40度以上且95度以下。
在此,夹角是吸入马达轴线a1与集尘马达轴线C交叉而形成的角,可以是指夹在吸入马达轴线a1与集尘马达轴线C之间的角。
另一方面,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情况下,把手216可以配置于以地面为基准比吸入马达轴线a1更远的位置。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当用户把持把手216时,相对重的吸入马达214位于重力方向下侧,能够提供仅通过用户使第一吸尘器200朝与地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的简单的动作就能够使第一吸尘器200与吸尘器基站100结合或分离的便利性。
另外,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情况下,电池240可以配置于以地面为基准比吸入马达轴线a1更远的位置。通过这种构成,第一吸尘器200能够稳定地被支撑在吸尘器基站100。
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情况下,吸入流路贯穿线a2可以与集尘马达轴线C平行。通过这种构成,具有能够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状态下使在水平面上占有的空间最小化的效果。
此时,在吸入流路贯穿线a2和集尘马达轴线C之间可以配置有结合部120。在吸入流路贯穿线a2和集尘马达轴线C之间可以配置有固定构件131。在吸入流路贯穿线a2和集尘马达轴线C之间可以配置有盖打开单元150。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可以提供仅通过用户使第一吸尘器200朝与地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的简单动作就能够使第一吸尘器200与吸尘器基站100结合或分离,能够固定灰尘桶220,能够开放灰尘桶220的便利性。
把持部贯穿线a3可以以规定的角度与集尘马达轴线C交叉。此时,把持部贯穿线a3和所述集尘马达轴线C的交叉点P6可以位于罩体110的内部。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具有仅通过用户在把持第一吸尘器200的状态下朝吸尘器基站100的侧面将臂伸进的简单的动作,就能够使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优点。另外,由于重量相对重的集尘马达191容纳于罩体110的内部,因此具有即便用户使劲向吸尘器基站100推入第一吸尘器200,也能够防止吸尘器基站100晃动的效果。
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情况下,旋风器线a4可以与吸尘器基站100的长度方向轴交叉。即,灰尘分离部213的流动轴可以与吸尘器基站100的长度方向轴交叉。此时,灰尘分离部213的流动轴和吸尘器基站100的长度方向轴的交叉点可以位于罩体110内部,更具体而言,可以位于流路部180的内部。
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情况下,旋风器线a4可以与集尘马达轴线C交叉。此时,旋风器线a4与集尘马达轴线C的交叉点可以位于罩体110内部,更具体而言,可以位于流路部180的内部。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具有如下的效果,在第一吸尘器200和吸尘器基站100结合的状态下,第一吸尘器200可以稳定地被支撑在吸尘器基站100,降低清空灰尘桶220时的流路损失。
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情况下,灰尘桶贯穿线a5可以与吸尘器基站100的长度方向轴交叉。即,灰尘桶220的长度方向轴可以与吸尘器基站100的长度方向轴交叉。此时,灰尘桶220的长度方向轴与吸尘器基站100的长度方向轴的交叉点可以位于罩体110内部,更具体而言,可以位于流路部180的内部。
另一方面,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情况下,把手216可以配置于以地面为基准比灰尘桶贯穿线a5更远的位置。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能够提供如下的便利性,当用户把持把手216时,仅通过用户使第一吸尘器200朝与地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的简单的动作,就能够使第一吸尘器200与吸尘器基站100结合或分离。
另外,在第一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情况下,电池240可以配置于以地面为基准比灰尘桶贯穿线a5更远的位置。通过这种构成,电池240利用自身重量按压第一吸尘器200的主体210,因此第一吸尘器200能够稳定地被支撑在吸尘器基站100。
以下,对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与控制方法相关的构成的框图进行说明,之后对所述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称作吸尘器的构成是用户把持把手来手动执行清扫动作的吸尘器,可以理解为是指参照图1至图9说明的第一吸尘器200。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中包括的吸尘器基站的框图,图11是示出用于吸尘器基站与吸尘器之间的电力线通信的电路构成的图。
下面,参照图10,对本发明的吸尘器基站100的控制构成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100还可以包括控制结合部120、固定单元130、门单元140、盖打开单元150、集尘部170、流路部180以及灰尘吸入模块190的基站控制部400。
基站控制部400可以由印刷电路板和安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元件构成。
若结合传感器125感测到吸尘器200的结合,则结合传感器125可以发送吸尘器200已结合到结合部120的信号。此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接收结合传感器125的信号来判断为吸尘器200已结合到结合部120。
另外,若从充电端子128向吸尘器200的电池240供电,则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判断为吸尘器200已结合到结合部120。
本发明的吸尘器基站100还可以包括电源部450。电源部450可以配置在罩体110的内部空间。电源部450可以包括转换器电路,所述转换器电路用于将从外部施加的额定交流电源转换为适合的大小的直流电源。电源部450可以与充电端子128连接,被转换的直流电源可以通过充电端子128提供给吸尘器200。电源部4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可以接通(On)或关断(Off)施加要供应给吸尘器200的所述直流电源。当所述开关元件接通时,电压被施加到吸尘器200,当所述开关元件关断时,向吸尘器200的电压施加被阻断。
另一方面,当判断为吸尘器200已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控制电源部450,通过与吸尘器200的电池端子270电连接的充电端子128向吸尘器200施加脉冲信号。更具体而言,脉冲信号是通过以预先设定的周期接通和关断为了对吸尘器200进行充电而从电源部450向吸尘器200施加的充电电压预先设定的次数而产生的信号,基站控制部450可以通过控制所述开关元件来控制所述充电电压的施加的开启和关闭。
参照图11的电路图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所述开关元件可以由晶体管Q1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M1构成,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1可以配置在直流电源的输入端子和吸尘器200之间,所述晶体管Q1可以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1的栅极(gate)连接。此时,可以根据所述晶体管Q1的通断来控制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1的通断。通过基站控制部400可以与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base)端子连接来控制所述晶体管Q1的通断,最终控制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1的通断,并且可以产生反复进行充电电压的施加和阻断的脉冲信号并传递到吸尘器200。
当判断为吸尘器200已结合到结合部120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使固定部马达133运转,使吸尘器200固定。
当固定构件131或固定部联结件135移动到规定的固定位置FP1时,固定感测部137可以发送吸尘器200已被固定的信号。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从固定感测部137接收吸尘器200已被固定的信号来判断出吸尘器200已被固定。当判断为吸尘器200已被固定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使固定部马达133的运转中断。
另一方面,当灰尘桶200的清空结束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使固定部马达133朝反方向旋转,来解除吸尘器200的固定。
当判断为吸尘器200已固定于结合部120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使门马达142运转来打开吸尘器基站100的门141。
当门141或门臂143到达规定打开位置时,门开闭感测部144可以发送门141门已被打开的信号。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从门开闭感测部137接收门141已被打开的信号来判断出门141已被打开。当判断为门141已被打开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中断门马达142的运转。
另一方面,当灰尘桶200的清空结束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使门马达142朝反方向旋转来关闭门141。
当判断为门141已被打开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使盖打开马达152运转来打开吸尘器200的排出盖222。
当引导框架151e到达规定的打开位置时,盖打开感测部155f可以发送排出盖222已被打开的信号。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从盖打开感测部155f接收排出盖222已被打开的信号来判断出排出盖222已被打开。当判断为排出盖222已被打开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中断盖打开马达152的运转。
基站控制部400可以控制杀菌模块175。作为一例,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在将灰尘捕集到集尘部170之后或者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使杀菌模块175运转,由此对存在于集尘部170的内部或外部的病毒或微生物等进行杀菌。
基站控制部400可以控制流路部180的流路转换阀183。作为一例,控制部400可以选择性地开闭第一吸入流路181和第二吸入流路182。
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驱动集尘马达191来吸入灰尘桶220内部的灰尘de(参照图16和图17)。另外,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在集尘马达191的驱动结束之后,在为吸入如发丝的残余异物而驱动吸尘器200的吸入马达214之前,将门141的打开角度调节为预先设定的角度。更具体而言,在集尘马达191的驱动结束之后且门141仍然处于打开的状态下,基站控制部400朝反方向控制门马达142,使门141朝封闭灰尘通过孔121a的方向移动。当门141处于打开预先设定的角度的状态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停止门马达142的控制。在门141的打开角度被调节之后,吸尘器200可以驱动吸入马达214。即,吸入马达200被驱动期间的门打开角度的大小小于集尘马达191被驱动期间的门打开角度的大小。此时的门打开角度可以是指,在门141封挡灰尘通过孔121a时的位置与门141以铰链部141b为中心旋转而处于打开时的位置之间形成的角度。
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使显示部410运转,来显示第一吸尘器200(或第二吸尘器300)的灰尘桶清空状况和充电状况。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包括显示部410。
显示部410不仅可以配置于罩体110,也可以配置于额外的显示装置,还可以设置于包括便携式电话在内的终端。
显示部410可以构成为包括可输出文字和/或图形的显示面板和可输出语音信号和声音的扬声器中的至少一种。通过由显示部410输出的信息,用户可以轻松地掌握当前进行中的行程的状况、剩余时间等。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包括存储器430。存储器430可以包括用于吸尘器基站100的驱动和运转的各种数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基站100可以包括输入部440。输入部440产生用户为了吸尘器基站100的运转控制而输入的键输入数据。为此,输入部440可以由键盘(keypad)、圆顶开关(dome switch)、触摸板(静压/静电)等构成。尤其,在触摸板与显示部410彼此形成层状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将其称作触摸屏(touch screen)。
图1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中包括的吸尘器的框图。
下面,参照图12,对本发明的吸尘器200的控制构成进行说明。
吸尘器200还可以包括控制吸入马达214的驱动的吸尘器控制部500。
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由印刷电路板和安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元件构成。
当从操作部218接收到用于执行清扫的输入时,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控制吸入马达214驱动。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根据从操作部218输入的指令的类型来控制吸入马达214的驱动强度。例如,所述指令可以是用于开始吸入马达214的驱动的开始指令。或者,例如,所述指令可以是用于提高提供到清扫模块260的吸入力的指令。或者,例如,所述指令可以是用于降低提供到清扫模块260的吸入力的指令。操作部218可以由用于区分并接收所述指令的复数个按键构成。
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在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状态下驱动吸入马达214。更具体而言,当吸尘器200通过与吸尘器基站100的充电端子218结合的电池端子270接收到脉冲信号时,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从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的时刻开始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之后驱动吸入马达214。所述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可以被设定为适合的时间,以能够在吸尘器基站100的集尘马达191的驱动结束之后开始吸入马达214的驱动。
此时,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在吸尘器基站100的门141被打开预先设定的角度的状态下驱动吸入马达214。由此,能够再次向灰尘桶220的内部吸入卡在灰尘桶220的下侧端部而尚未被收集到的发丝等异物ha(参照图16和图17)。
另一方面,对于发丝等残留异物而言,被再吸入到吸尘器的灰尘桶220所需要移动的距离小于被捕集到吸尘器基站100的内部所需要移动的距离。即,与通过驱动集尘马达191将残留异物吸入到吸尘器基站100的内部相比,通过驱动吸入马达214将残留异物再吸入到吸尘器的灰尘桶220所消耗的时间和电力更少。结果,根据本发明,具有不仅能够去除残留异物,而且能够最小化在此过程中的能耗的优点。
另外,由于吸尘器系统10驱动时集尘马达191(以及吸入马达214)驱动,因此产生噪声。此时,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吸入残留异物所需的时间更少,因此驱动吸尘器系统10的整体时间减少,从而具有能够减小消费者暴露于驱动噪声中的时间的优点。
另外,通过将仅凭施加吸入力难以移除的残留异物,即需要用户直接手动去除的残留异物再吸入并保管到吸尘器的灰尘桶220,可以提供用户以后直接管理的便利性。作为仅通过施加吸入力难以去除残留异物的情况,例如,可以是发丝紧密地夹在旋风器网的情形、或相对大的灰尘(饼干屑等)被夹在吸入口的情形等。
吸尘器200还可以包括显示部510。显示部510可以由能够输出文字和/或图形的显示面板构成,并且配置于吸尘器200的主体。例如,显示部510可以与操作部218一起配置,也可以配置于把手216的第一延伸部216b的上部面。
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控制显示部510显示吸尘器200的充电状况。
吸尘器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20。存储器520可以存储用于吸尘器200的驱动和运转的各种数据。在存储器520可以存储有包含能够判断与吸尘器200结合的充电台是能够捕集灰尘桶220的灰尘的吸尘器基站100还是没有灰尘捕集功能的普通充电台的逻辑的程序。
在吸尘器200接收到吸尘器基站100传送的脉冲信号的情况下,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利用存储在存储器520的程序的逻辑,判断出与自身结合的充电台是具有灰尘捕集功能的吸尘器基站100。为此,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周期性地测量通过电池端子270输入的电压。
例如,在判断为施加到电池端子270的充电电压是反复通断的脉冲信号的情况下,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被判断为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
例如,在判断为施加到电池端子270的充电电压是持续规定时间以上接通的直流信号的情况下,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被判断为吸尘器200结合到普通充电台。
再次参照图11,吸尘器200可以包括连接到电池240的开关元件M2,所述开关元件M2可以是关断的状态。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与电压测量端子CHG_vol连接。当吸尘器200结合到未判断类型的充电台时,由于所述开关元件M2是关断状态,因此通过电池端子270输入的脉冲信号的电压可以流入到所述电压测量端子CHG_vol而被测量。对所流入的脉冲信号测量的测量电压,可以根据与电压测量端子CHG_vol连接的电阻的大小,而被测量为相对于脉冲信号的电压以规定比率降压的大小。
吸尘器控制部200可以通过周期性地测量由电压测量端子CHG_vol检测到的电压,来判断吸尘器200是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还是结合到普通充电台。例如,在吸尘器基站100传送的脉冲信号是以50ms的预先设定的周期施加三次的预先设定的次数的实施例中,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以比施加脉冲信号的所述预先设定的周期更短的周期(例如,10ms)监控测量电压。
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在监控电压相当于预先设定的测量次数之后算出平均值(V1)。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以预先设定的次数算出所述平均值(V1)并与基准电压值(V2)进行比较。例如,在从吸尘器基站500向吸尘器200施加三次脉冲信号并以50ms的周期施加的实施例中,当吸尘器200以10ms为周期测量电压时,将前四次(从10ms到40ms的测量)的电压的平均值算为第一平均值(V1_1),将下一个四次(从50ms到80ms的测量)的电压的平均值算为第二平均值(V1_2),将最后四次(从90ms到120ms的测量)的电压的平均值算为第三平均值(V1_3)。此时,在第一平均值(V1_1)至第三平均值(V1_3)均大于基准电压值(V2)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吸尘器200结合到普通充电台。与此相反,当只要第一平均值(V1_1)至第三平均值(V1_3)中的任意一个平均值具有小于基准电压值(V2)的值时,可以判断为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这种判断是以如下的事实为依据的,通过在吸尘器200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情况下施加到的脉冲信号,在某一测量时间点测量到电压为0V(在上述的示例中为60ms至90ms时间点)从而电压的平均值(V1)变为小于基准电压值(V2)。
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在区分并判断出充电台的类型之后接通开关元件M2,以将电源供应到电池240。此时,作为一例,吸尘器200的开关元件也可以由晶体管Q2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2的组合构成,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通过控制晶体管Q2的通断来控制与电池240连接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2的通断。(参照图11)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14是图13的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中还包括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图15是示出图13的吸尘器吸入马达驱动步骤中的吸尘器主体与门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6是示出驱动集尘马达时的门的打开角度的图,图17是示出驱动吸入马达时的门的打开角度的图。
参照图13至图17,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吸尘器与吸尘器基站结合的步骤(S100);吸尘器基站捕集吸尘器的灰尘桶的灰尘的步骤(S200);以及驱动吸尘器的吸入马达的步骤(S300)。
首先,吸尘器与吸尘器基站结合的步骤(S100)是吸尘器200被用户安置在吸尘器基站100的结合部120从而结合的步骤,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和电池罩体230在结合部120安置成面向结合面121,吸尘器200的电池端子270与吸尘器基站100的充电端子128结合从而两端子电连接。
在本步骤(S100)中,基站控制部400在判断为结合有吸尘器200时(S120)产生脉冲信号(S130)并传送给吸尘器200(S140)。
更具体而言,在本步骤(S100)中,当吸尘器200结合到结合部120时,配置于引导凸起123的结合传感器125可以与电池罩体230接触,结合传感器125可以向基站控制部400发送第一吸尘器200已结合到结合部120的信号。或者,根据实施例,配置于侧壁124的非接触传感器类型的结合传感器125可以感测灰尘桶220的存在,结合传感器125可以向基站控制部400发送吸尘器200已结合到结合部120的信号。
由此,在本步骤(S100)中,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接收由结合传感器125产生的信号来判断出吸尘器200已结合到结合部120。
另一方面,在本步骤(S100)中,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充电端子128是否通过吸尘器200的电池端子270供电,来确认吸尘器200是否结合到规定位置。
换句话说,在本步骤(S100)中,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从结合传感器125接收吸尘器200已被结合的信号并确认是否通过充电端子128向吸尘器200供电,来判断吸尘器200是否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结合部120。
另一方面,吸尘器基站100向吸尘器200传送的脉冲信号是通过将充电电压的施加以预先设定的周期开启和关闭预先设定的次数而产生的信号,所述充电电压用于对吸尘器200进行充电,所述脉冲信号可以通过吸尘器200的电池端子270传送到吸尘器200。
例如,脉冲信号的所述预先设定的周期可以是50ms,所述预先设定的次数可以是三次。即,基站控制部400可以以开启-关闭-开启-关闭-开启的顺序控制施加充电电压来产生脉冲信号。
另一方面,在本步骤(S100)中,吸尘器200可以在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时(S110)通过从吸尘器基站100接收脉冲信号,来判断与自身结合的构成是具有捕集灰尘桶220的灰尘的功能的吸尘器基站100还是仅具有充电功能的普通充电台(S150)。
更具体而言,在通过接收脉冲信号而判断为结合到吸尘器基站100的情况下,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计算用于驱动吸入马达214的待机时间。所述待机时间可以预先设定在吸尘器200的存储器520。所述待机时间可以设定为适合的时间,以能够在集尘马达191的驱动结束之后驱动吸入马达214。
如上所述,可以将利用为了供电而设置在吸尘器基站100与吸尘器200之间的电力线来传送脉冲信号,称作电力线通信。当利用电力线通信时,无需设置用于在吸尘器基站100和吸尘器200之间传送控制指令的额外的通信模块,吸尘器200也能够轻松地识别与自身结合的充电台的类型。吸尘器200可以在掌握充电台的类型之后判断是否执行用于将剩余灰尘再吸入到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的后续动作。
另一方面,在计算所述待机时间的期间,执行作为下一个步骤的吸尘器基站捕集吸尘器灰尘桶的灰尘的步骤(S200)。
基站控制部400在判断为已与吸尘器200结合时,可以在本步骤(S200)中通过控制固定单元130、门单元140、盖打开单元150以及集尘马达191,将堆积在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内部的灰尘捕集到集尘部170。
更具体而言,在本步骤(S200)中,可以包括门和灰尘桶排出盖打开步骤(S210)。
门和灰尘桶排出盖打开步骤(S210)是通过打开吸尘器基站100的门141来开放灰尘通过孔121a,通过打开吸尘器200的排出盖222使第一吸入流路181(以下,称作“吸入流路181”)和灰尘桶220的内部连通的步骤。
另一方面,在本步骤(S210)中,在打开门141和排出盖222之前,还可以执行固定灰尘桶220以防止所述灰尘桶220晃动的步骤。这可以通过固定构件131抓住灰尘桶220以使其固定的动作来执行。
更具体而言,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在从结合传感器125接收到吸尘器200已结合的信号时,使固定部马达133朝正方向动作,以使固定构件131固定灰尘桶220。此时,当固定构件131或固定部联结件135移动到灰尘桶固定位置时,固定感测部137可以发送吸尘器200已被固定的信号。由此,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从固定感测部137接收吸尘器200已被固定的信号来判断出吸尘器200已被固定。当判断为吸尘器200已被固定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中断固定部马达133的运转。
与此不同地,基站控制部400可以使固定部马达133朝正方向动作预先设定的固定时间之后中断固定部马达133的运转。作为一例,基站控制部400可以使固定部马达133朝正方向动作4秒以上且5秒以下的时间,之后使固定部马达133的运转中断。
另一方面,在门和灰尘桶排出盖打开步骤(S210)中,可以通过盖打开单元150来打开吸尘器200的排出盖222。
更具体而言,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在从固定感测部137接收到灰尘桶220已被固定的信号时,通过使盖打开马达152朝正方向动作来打开吸尘器200的排出盖222。
当控制部400朝正方向驱动盖打开马达152时,按压凸起151可以从初始位置脱离并移动至对结合杆222c加压的位置。由此,排出盖222和灰尘桶主体221的钩结合可以通过结合杆222c的移动而被解除,由于扭转弹簧222d的恢复力,排出盖222朝远离灰尘桶主体221的方向旋转而分离。
另一方面,在按压凸起151对结合杆222c加压之前,盖打开感测部155f可以发送按压凸起151位于初始位置的信号。
当驱动盖打开马达152使按压凸起151开始移动以对结合杆222c加压时,盖打开感测部155f可以发送按压凸起151从初始位置脱离的信号。并且,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接收这种信号来判断出盖打开单元150已正常运转。
此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计时器(未图示)来测量朝正方向驱动盖打开马达152之后的时间,或者测量按压凸起151从初始位置脱离之后的时间。
此时,可以基于盖打开马达152的旋转速度和按压凸起151的移动距离,在存储器430预先设定和存储按压凸起151从初始位置出发到按压结合杆222c为止所需的时间。由此,基站控制部400可以朝正方向驱动盖打开马达152所述到按压结合杆222c为止所需的时间以上的盖打开时间。作为一例,控制部400可以使盖打开马达152朝正方向驱动4秒以上且5秒以下的时间。
此外,在经过所述盖打开时间之后,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在预先设定的旋转方向转换时间期间转换盖打开马达152的旋转方向。
此外,在经过所述旋转方向转换时间之后,基站控制部400可以朝反方向驱动盖打开马达152。其结果,按压凸起151可以再次复位到初始位置。
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驱动盖打开马达152直到盖打开感测部155f感测到按压凸起151返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按压凸起151按压结合杆222c之后再次复位到初始位置时所需的凸起复位时间可以预先设定和存储于存储器430。由此,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在凸起复位时间期间朝反方向驱动盖打开马达152。作为一例,基站控制部400可以使盖打开马达152朝反方向驱动4秒以上且5秒以下的时间。
另一方面,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在从盖打开感测部155f接收到按压凸起151复位到初始位置的信号时,结束盖打开马达152的驱动。
另一方面,在门和灰尘桶排出盖打开步骤(S210)中,基站控制部400可以打开排出盖222的同时打开门141。
更具体而言,当灰尘桶220固定在吸尘器基站100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打开门141。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在从固定感测部137接收到灰尘桶220已被固定的信号时使门马达142朝正方向动作,由此可以随着门141的旋转来开放灰尘通过孔121a。即,在门打开步骤(S30)中,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使门141旋转来开放灰尘通过孔121a。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在从固定感测部137接收到灰尘桶220已被固定的信号之后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之后,使门马达142朝正方向动作。作为一例,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在灰尘桶220被固定之后经过0.5秒以上且1.5秒以下的时间之后,使门马达142运转。
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在盖打开步骤(S30)中,可以在等待按压凸起151开始加压结合杆222c所需的时间之后打开门141,排出盖222和门141可以在相似的时期被打开。由此,能够防止在门141先旋转而开放灰尘通过孔121a的状态下排出盖222因扭转弹簧222d的恢复力而突然打开使得门141和排出盖222发生较强地碰撞,或者能够防止尽管排出盖222和灰尘桶主体221之间的钩结合被解除但是门141仍然未被打开从而无法实现排出盖222和灰尘桶主体221的分离。
另一方面,基站控制部400也可以分阶段使门141旋转,从而使灰尘通过孔121a开放。
结果,当排出盖222和门141被打开时,灰尘桶主体221内部的空间随着灰尘桶220的排出盖222旋转而被开放,灰尘通过孔121a随着门141旋转而被开放,由此灰尘桶220的内部空间和吸尘器基站100的吸入流路181可以连通。
另一方面,当门臂143移动到预先设定的门打开位置时,门开闭感测部144可以感测到此情况并发送针对此情况的信号。由此,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判断出门141已被打开,并停止门马达142的运转。
或者,根据实施例,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施加到门马达142的电流值等来感测到门141已充分旋转,并可以基于此来判断门141已被打开,停止门马达142的运转。
在排出盖222和门141被打开使得吸入流路181与灰尘桶220的内部连通之后,进行集尘马达驱动步骤(S220)。本步骤(S220)是通过驱动吸尘器基站100的集尘马达200预先设定的集尘时间,将灰尘桶220的灰尘捕集到吸尘器基站100的内部的步骤。
更具体而言,在固定灰尘桶220之后,若经过预先设定的集尘待机时间时,则基站控制部400可以使集尘马达191运转。
作为一例,在固定灰尘桶之后,当经过6秒以上且7秒以下的时间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开始集尘马达191的运转。此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在预先设定的吸入增加时间期间使集尘马达191的旋转速度逐渐增加到预先设定的集尘速度。例如,控制部400可以在3秒以上且5秒以下的时间期间使集尘马达191的旋转速度逐渐增加到所述集尘速度。这具有能够通过保护集尘马达191来延长集尘马达191的寿命的优点。
作为另一例子,在固定灰尘桶之后,当经过10秒以上且11秒以下的时间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开始集尘马达191的运转。此时,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使集尘马达191的旋转速度增加到预先设定的集尘速度来增加吸入力。这具有能够通过最小化集尘马达191的运转时间来提高能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的产生的优点。
另一方面,在集尘马达驱动步骤(S220)中,基站控制部400可以使集尘马达191运转为以所述集尘速度旋转预先设定的集尘时间。作为一例,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在14秒以上且16秒以下的时间期间使集尘马达191以所述集尘速度旋转,但是不限于此,集尘时间可以根据集尘马达191的输出和存储在灰尘桶220内部的灰尘的量而发生变化。
若在集尘马达191的驱动开始之后经过所述预先设定的集尘时间,则基站控制部400可以停止集尘马达191(S230)。
接着,执行吸尘器的吸入马达驱动步骤(S300)。本步骤(S300)是在集尘马达191停止之后执行的步骤,是在集尘马达191停止而门141尚未被关闭的状态下执行的步骤。
在吸尘器200的吸入马达214开始驱动之前,基站控制部400可以以预先设定的角度打开门141(S310)。更具体而言,参照图15至图17,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控制门马达142使门141朝封闭的方向移动。即,在集尘马达191的驱动停止之后门141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基站控制部400可以控制门马达142朝反方向旋转,由此控制门141朝封闭灰尘通过孔121a的方向移动。
基站控制部400可以通过控制门马达142朝反方向旋转使门141移动,直到门141成为打开预先设定的角度的状态。此时,所述角度(以下,称作第一打开角度α)可以预先被设定为具有小于在集尘马达驱动步骤(S220)中门141被打开的角度(以下,称作第二打开角度β)的大小(参照图16和图17)。所述第一打开角度α和所述第二打开角度β可以分别预先设定并存储在吸尘器基站100的存储器430。
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在门141被打开第一打开角度α的状态下驱动吸入马达214(S320)。如上所述,在吸尘器200从吸尘器基站100接收脉冲信号并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之后由吸尘器控制部500执行吸入马达214的驱动,所述待机时间可以适合地设定为,在集尘马达191的驱动停止之后,将门141调节为打开第一打开角度α,之后使吸入马达214开始驱动。
另一方面,通过调节为第一打开角度α具有比第二打开角度β更小的大小,具有在驱动吸入马达214时对排出盖222和灰尘桶主体221之间的开放的部分提供更强的吸入力的有利的效果。优选,可以将第一打开角度α设定为灰尘桶主体221和排出盖222之间的开放距离OD达到1mm至10mm。在此,灰尘桶主体221和排出盖222之间的开放的距离可以是指,从灰尘桶主体221与排出盖222结合的结合面的最下侧端部到排出盖222的水平距离(参照图15)。更具体而言,可以是指从所述结合面的复数个部位中最远离灰尘桶铰链部222b的位置到排出盖222的水平距离。在所述开放的距离小于1mm的情况下,伴随由吸入马达214的吸入动作引起的空气的流动,排出盖222会一起晃动并封闭灰尘通过孔121a,因此可能妨碍吸入动作。在所述开放的距离大于10mm的情况下,用于吸入如发丝的细微的异物的吸入力的上升效果可能没有预期的那么大。
此外,第一角度α和第二角度β可以是指,门141封闭灰尘通过孔121a时的位置与门141以门铰链部141b为中心旋转而打开的位置之间形成的角度(参照图17、图18)。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吸尘器200的灰尘桶220可以包括设置于排出盖222的旋转轴的扭转弹簧222d,此时,扭转弹簧222d可以设置为朝打开排出盖222的方向施加弹力。通过这种构成,在本步骤(S300)中,当吸入马达214运转时,排出盖222持续承受由扭转弹簧222d朝门141的方向施加的力(弹力或恢复力)。
下面,假设未设置扭转弹簧222d。此时,由于吸入马达214产生的吸入力的影响,排出盖222挡住灰尘桶220,因此存在难以实现吸入发丝等异物的本发明的目的的问题。
与此相反,如本发明,在设置有朝打开排出盖222的方向施加弹力的扭转弹簧222d的情况下,由于朝与吸入马达214的吸入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弹力,因此,如上所述,能够防止排出盖222封闭灰尘桶220的问题。
吸尘器控制部500可以控制吸入马达214运转预先设定的吸入时间之后停止(S330)。吸入马达214的预先设定的吸入时间可以设定于吸尘器200的存储器520。此时,吸入马达214的驱动目的是吸入残留异物,用于将在集尘马达191的驱动中尚未脱离灰尘桶220而可能卡住并夹在灰尘桶220的下侧端部的如发丝的细微的异物再次吸入到灰尘桶220的内部,因此吸入马达214的吸入时间可以设定为小于集尘马达191的集尘时间。
如上所述,若在集尘马达191的驱动结束之后驱动吸入马达214,则能够将卡在灰尘桶220的端部的异物,再次吸入到灰尘桶220的内部,因此可向用户提供能够卫生管理吸尘器的灰尘桶的便利性。
在吸入马达214停止之后,可以关闭门141(S340)。更具体而言,基站控制部400可以控制门马达142朝反方向旋转。随着门马达142朝反方向旋转,门141可以朝封闭灰尘通过孔121a的方向移动,并最终完全封闭灰尘通过孔121a。随着门141门被关闭,排出盖222因门141的推力而一起移动,并与灰尘桶主体221结合,由此排出盖222封闭灰尘桶220。即,门141的关闭和灰尘桶220的封闭可以同时实现,当门141的关闭和灰尘桶220的封闭结束时,可以结束与吸尘器基站100的灰尘收集相关的控制。
如上述说明,根据本发明,在收集灰尘桶内部的灰尘之后仍然可能以夹在灰尘桶的开放的端部的状态残留的发丝等异物可以通过驱动吸尘器的吸入马达来去除。因此,提供用户能够卫生管理吸尘器的便利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去除发丝等残留异物的过程中,可以在集尘马达未被驱动的状态下,仅通过驱动吸尘器的吸入马达将残留异物再吸入到吸尘器的灰尘桶。由此,不仅能够有效地去除残留异物,而且能够最小化去除残留异物所需的时间和电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以较少的驱动时间来去除残留异物,因此具有能够减少消费者暴露于驱动噪声中的时间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将难以仅通过施加吸入力来去除的残留异物,即需要用户手动直接去除的残留异物,再吸入到吸尘器的灰尘桶来保管,由此可以提供用户以后直接管理的便利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吸尘器可以利用吸尘器基站向吸尘器传送的脉冲信号,来区分并判断与自身结合的充电台的类型。由此,吸尘器可以主动判断是否执行上述的用于再吸入残留异物的后续动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吸尘器基站和吸尘器之间的通信利用提供电力的电力线来实现,由此无需额外的通信模块,就能够实现吸尘器基站和吸尘器之间的信息收发。
另一方面,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说明了由手持杆式吸尘器执行去除残留异物的一系列动作的情形。但是,当吸尘器基站与扫地机器人结合并吸入扫地机器人灰尘桶的灰尘时,也可以与前述的实施例同样地执行。即,在吸尘器基站的集尘马达的驱动结束之后,当驱动容纳于扫地机器人的吸入马达时,可以将卡在扫地机器人的灰尘桶而未被吸入的残留异物,再吸入到扫地机器人的灰尘桶。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说明仅用于具体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变形或者改进,这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本发明进行的单纯变形或者变更均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会更加明确。

Claims (19)

1.一种吸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尘器,包括灰尘桶和吸入马达,所述吸入马达产生吸入力,以使含有灰尘的空气流入到所述灰尘桶;以及
吸尘器基站,与所述吸尘器结合;
所述吸尘器基站包括:
结合部,所述吸尘器安置并结合于所述结合部;
吸入流路,从所述灰尘桶排出的灰尘在所述吸入流路流动;
罩体,设置有所述结合部,具有容纳所述吸入流路的内部空间;
集尘马达,在所述内部空间中配置于所述吸入流路的下部,通过所述吸入流路向所述灰尘桶提供吸入力;以及
门,配置于所述结合部,设置为开闭形成于所述吸入流路的一侧端部的灰尘通过孔;
在所述吸尘器结合到所述结合部的情况下,所述吸尘器基站打开所述门,并通过驱动所述集尘马达预先设定的集尘时间,将所述灰尘桶的灰尘捕集到所述吸尘器基站的内部,
在所述集尘马达的驱动结束之后,所述吸尘器在所述门处于打开的状态下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吸尘器与所述结合部结合而使所述吸尘器的电池端子与所述吸尘器基站的充电端子电连接,则所述吸尘器基站通过所述电池端子向所述吸尘器传送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是通过将充电电压的施加以预先设定的周期开启和关闭预先设定的次数而产生的信号,所述充电电压用于对所述吸尘器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则所述吸尘器在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之后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尘马达的驱动结束之后所述吸入马达被驱动之前,所述吸尘器基站的所述门的打开角度被调节为预先设定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先设定的角度的大小小于在所述集尘马达驱动的期间所述门的打开角度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灰尘桶包括:
灰尘桶主体,呈圆筒形态,所述灰尘桶主体的长度方向一侧以开放的形态设置;
排出盖,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灰尘桶主体的所述开放的一侧;以及
扭转弹簧,配置在相对于所述灰尘桶主体旋转的所述排出盖的旋转轴,朝打开所述排出盖的方向施加弹力。
7.一种吸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尘器,包括灰尘桶和吸入马达,所述吸入马达产生吸入力,以使含有灰尘的空气流入到所述灰尘桶;以及
吸尘器基站,与所述吸尘器结合;
所述吸尘器基站包括:
结合部,所述吸尘器安置并结合于所述结合部;
吸入流路,从所述灰尘桶排出的灰尘在所述吸入流路流动;
罩体,设置有所述结合部,具有容纳所述吸入流路的内部空间;
集尘马达,在所述内部空间中配置于所述吸入流路的下部,通过所述吸入流路向所述灰尘桶提供吸入力;以及
充电端子,配置于所述结合部,通过与所述吸尘器的电池端子接触来供应用于对所述吸尘器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
在所述吸尘器结合到所述结合部的情况下,所述吸尘器基站通过所述电池端子向所述吸尘器传送脉冲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信号是通过将充电电压的施加以预先设定的周期开启和关闭预先设定的次数而产生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则所述吸尘器在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之后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灰尘桶,存储灰尘;
吸入马达,产生吸入力,以使含有灰尘的空气流入到所述灰尘桶的内部;
电池,与所述吸入马达连接并供电;
电池端子,设置为被施加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以及
吸尘器控制部,控制所述吸入马达的驱动;
若所述电池端子与设置于外部的吸尘器基站的充电端子结合,则所述吸尘器控制部根据施加到所述电池端子的信号的类型来控制所述吸入马达的驱动与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脉冲信号施加到所述电池端子的情况下,所述吸尘器控制部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信号是通过施加到所述电池端子的充电电压以预先设定的周期被接通或关断预先设定的次数而产生的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器控制部在从所述脉冲信号施加到所述电池端子的时间点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之后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器控制部设定所述待机时间,以在设置于所述吸尘器基站的集尘马达的驱动结束之后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15.一种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吸尘器系统包括吸尘器和与所述吸尘器结合的吸尘器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器包括灰尘桶和对所述灰尘桶产生吸入力的吸入马达,所述吸尘器基站包括开闭灰尘通过孔的门,所述灰尘通过孔设置为供所述灰尘桶的灰尘通过,
所述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吸尘器结合到所述吸尘器基站时,从所述吸尘器基站向所述吸尘器传送脉冲信号的步骤;
所述灰尘桶的排出盖和所述门打开时,通过驱动设置于所述吸尘器基站的集尘马达预先设定的集尘时间,将所述灰尘桶的灰尘捕集到所述吸尘器基站的内部的步骤;以及
当经过所述集尘时间且所述集尘马达停止时,驱动所述吸入马达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传送所述脉冲信号的步骤中,当设置于所述吸尘器的电池端子与设置于所述吸尘器基站的充电端子电连接时,通过所述电池端子向所述吸尘器传送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是通过将充电电压的施加以预先设定的周期开启和关闭预先设定的次数而产生的信号,所述充电电压用于对所述吸尘器进行充电。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驱动所述吸入马达的步骤中,当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时,经过预先设定的待机时间之后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驱动所述吸入马达的步骤中,
在驱动所述吸入马达之前使所述门朝封闭的方向移动,并且使所述门移动到成为打开预先设定的角度的状态为止,在所述门被打开所述预先设定的角度的状态下驱动所述吸入马达。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先设定的角度的大小小于在将灰尘捕集到所述吸尘器基站的内部的步骤中所述门被打开的角度的大小。
CN202280062963.7A 2021-09-16 2022-08-04 吸尘器、吸尘器系统以及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9569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23826A KR20230040552A (ko) 2021-09-16 2021-09-16 청소기, 청소기 시스템 및 청소기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KR10-2021-0123826 2021-09-16
PCT/KR2022/011510 WO2023043056A1 (ko) 2021-09-16 2022-08-04 청소기, 청소기 시스템 및 청소기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6936A true CN117956936A (zh) 2024-04-30

Family

ID=85603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2963.7A Pending CN117956936A (zh) 2021-09-16 2022-08-04 吸尘器、吸尘器系统以及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30040552A (zh)
CN (1) CN117956936A (zh)
WO (1) WO202304305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31377B1 (en) 2006-05-19 2018-08-01 iRobot Corporation Removing debris from cleaning robots
KR101202916B1 (ko) * 2009-10-16 2012-11-19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로봇청소기의 먼지제거 시스템
KR101483541B1 (ko) * 2010-07-15 2015-0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로봇청소기, 메인터넌스 스테이션 그리고 이들을 가지는 청소시스템
ES2829919T3 (es) * 2014-12-24 2021-06-02 Irobot Corp Estación de evacuación
JP6910864B2 (ja) * 2017-06-22 2021-07-28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装置
KR20200073966A (ko) 2018-12-14 2020-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진공 청소기와 도킹 스테이션을 포함하는 청소 장치
KR102208334B1 (ko) 2019-09-05 2021-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진공 청소기와 도킹 스테이션을 포함하는 청소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210019940A (ko) * 2020-06-22 2021-0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청소기 스테이션 및 청소기 스테이션의 제어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40552A (ko) 2023-03-23
WO2023043056A1 (ko) 2023-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30019183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및 청소기 스테이션의 제어방법
CN115243592A (zh) 吸尘器基站、吸尘器系统以及吸尘器基站的控制方法
TWI809524B (zh) 吸塵器停靠站
CN117956936A (zh) 吸尘器、吸尘器系统以及吸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US20230371770A1 (en) Cleaner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2440910B1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청소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TW202222240A (zh) 清掃機系統
CN115835804A (zh) 清洁器站
EP4356807A1 (en) Cleaner station and cleaner system
KR20230040176A (ko) 청소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220052602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CN219461030U (zh) 清洁器站
KR102406189B1 (ko) 청소기 시스템
KR20230108194A (ko) 청소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527189B1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청소기 시스템과, 청소기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잔여 먼지 제거 방법
KR20230133655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KR20230083932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KR20230082404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청소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230040177A (ko) 청소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240044962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KR20220046863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KR20230119785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KR20220006981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CN117956935A (zh) 吸尘器基站
KR20230120355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및 청소기 스테이션의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