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4382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4382A
CN117944382A CN202311388714.XA CN202311388714A CN117944382A CN 117944382 A CN117944382 A CN 117944382A CN 202311388714 A CN202311388714 A CN 202311388714A CN 117944382 A CN117944382 A CN 117944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printing
post
print job
sett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887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井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44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43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5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print job configuration, e.g. job settings, print requirements, job ticke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6User feedback, e.g. print preview, test print, proofing, pre-flight che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 G06F3/1262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by grouping or ganging jo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7Job repository, e.g. non-scheduled jobs, delay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进行对于各个印刷模式而言适当的印刷设定对于用户来说是负担,另外,有时也会出错。印刷装置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能接受对一个以上的印刷任务的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根据印刷设定信息对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进行印刷设定,并使印刷部执行与印刷设定相应的印刷,基于第二印刷模式的一个印刷任务的印刷中的介质的消耗量比基于第一印刷模式的一个印刷任务的印刷中的介质的消耗量多,控制部为了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和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从不同的获取目标获取印刷设定信息中的、在基于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与基于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之间使介质的消耗量产生差异的特定设定信息。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构造:通过向被称为热文件夹的文件夹投入用户想要印刷的印刷任务,从而以与印刷任务绑定的印刷设定由打印机自动地印刷印刷任务。
另外,作为关联技术,公开了如下印刷属性设定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对于与热文件夹相关联的印刷属性中的、预先通过用户的指示被赋予了属性变更标识符的印刷属性,在将文档数据投入到热文件夹时,能使用户输入参数进行变更。
专利文献1:特开2008-77323号公报
用户对于投入到文件夹的印刷任务,有时会以某个印刷模式进行印刷,或者对于相同的印刷任务以消耗比所述印刷模式多的介质的别的印刷模式进行印刷。在该情况下,用户为了以别的印刷模式进行印刷,需要将适用于以某个印刷模式执行的印刷的印刷设定变更,或者反之为了以别的印刷模式进行印刷,需要将为了以某个印刷模式进行印刷而临时变更了的印刷设定恢复。
即便是所述文献1,为了以多个印刷模式进行印刷,用户也需要进行向对于各个印刷模式而言适当的印刷设定的变更或修改。这样的作业对于用户而言是繁琐的,另外,有可能出错。因此,要求用于提高印刷设定的容易性或准确性的技术。
发明内容
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向介质印刷印刷任务;控制部,能接受对一个以上的所述印刷任务的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根据印刷设定信息对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或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进行印刷设定,并使所述印刷部执行与所述印刷设定相应的印刷;以及存储部,基于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一个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中的所述介质的消耗量比基于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一个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中的所述介质的消耗量多。所述控制部从预先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印刷的初始设定信息、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所附带的附带设定信息、或者保存在规定的文件夹中并与所述初始设定信息及所述附带设定信息均不同的文件即第一设定信息文件中的任一方,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印刷设定信息中的、在基于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与基于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之间使所述消耗量产生差异的特定设定信息,根据所获取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进行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印刷设定。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初始设定信息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所附带的附带设定信息、或者保存在规定的文件夹中并与所述初始设定信息、所述附带设定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设定信息文件均不同的文件即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中的任一方,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印刷设定信息中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在从所述附带设定信息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在从所述第一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所附带的附带设定信息、或者所述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中的任一方,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根据所获取的、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进行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印刷设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简易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2是通过从上方的视点简易地示出介质与印刷部的关系性的图。
图3是示出印刷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管理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与图4不同的管理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以表格形式示出特定设定信息的获取目标的组合的图。
图7是例示印刷任务的附带设定信息的图。
图8是例示第二设定信息文件的图。
图9是示出具有设定标签的管理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具有设定标签的管理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用于说明第一印刷实施例的印刷结果物的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印刷实施例涉及的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3A是以表格形式示出1个批量印刷任务组的每一印刷任务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图,图13B是以表格形式示出另1个批量印刷任务组的每一印刷任务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图,图13C是以表格形式示出第三印刷实施例涉及的每一印刷任务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图。
图14是示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印刷结果物的图。
图15是示出第三变形例涉及的印刷结果物的图。
图16是示出用于说明第二印刷实施例的印刷结果物的图。
图17是示出第二印刷实施例涉及的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用于说明第三印刷实施例的印刷结果物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信息处理装置、2…控制部、3…存储部、10…印刷装置、11…控制部、12…程序、13…显示部、14…操作接受部、15…存储部、16…通信IF、17…输送部、18…印刷部、19C、19M、19Y、19K…印刷头、20…喷嘴、30…介质、31…帧、33a、33b、33c、33d、33f…图像、37b、37f…设定变更指示、40…附带设定信息、41…第二设定信息文件、50…管理画面、55…印刷等待列表、56…选择栏、57…印刷完成列表、59…位置标记、62…批量设定执行按钮、301、302、303、304、305…印刷结果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各图不过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例示。由于各图是例示,所以存在比率、形状、浓淡不准确、或者相互不整合、或者省略了一部分的情况。
1.装置构成的概略说明:
图1简易地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10等的构成。
印刷装置10具备控制部11、显示部13、操作接受部14、存储部15、通信IF16、输送部17、印刷部18等。IF是接口的缩写。控制部11构成为包括具有作为处理器的CPU11a、ROM11b、RAM11c等的一个或多个IC、其他非易失性存储器等。
在控制部11中,处理器也就是说CPU11a使用RAM11c等作为工作区域来执行根据保存在ROM11b或其他存储器等中的程序12的运算处理,从而实现任务累积部12a、指定接受部12b、设定信息获取部12c、印刷设定部12d、印刷控制部12e等各种功能。程序12与印刷控制程序匹配。处理器不限于一个CPU,也可以设为通过多个CPU、ASIC等硬件电路进行处理的构成,也可以设为CPU与硬件电路协同进行处理的构成。
显示部13是用于显示视觉信息的单元,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构成。显示部13也可以是包括显示器和用于驱动显示器的驱动电路的构成。操作接受部14是用于接受用户的操作和输入的单元,例如通过物理按钮、触摸面板、鼠标、键盘等实现。包括显示部13和操作接受部14,也可以称为印刷装置10的操作面板。作为触摸面板的操作接受部14作为显示部13的一个功能而实现。也可以将显示部13理解为是包括操作接受部14的构成。
存储部15例如是基于硬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其他存储器的存储单元。也可以将控制部11所具有的存储器的一部分作为存储部15来理解。也可以将存储部15作为控制部11的一部分来理解。
通信IF16是印刷装置10以包含公知的通信标准的规定的通信协议为基准,用于有线或无线地与外部装置执行通信的一个或多个IF的总称。也将通信IF16称为通信部。外部装置例如是个人计算机(PC)、服务器、智能手机、平板型终端等信息处理装置。在图1的例子中,印刷装置10经由通信IF16与信息处理装置1连接。印刷装置10能通信地连接的外部装置的台数不限于1台。信息处理设备1具有控制部2和存储部3,所述控制部2包括能执行程序和应用的处理器。当然,信息处理设备1适当地具有PC等通常具有的各种功能和构成。
输送部17是用于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介质30的单元。输送部17例如具备进行旋转来输送介质30的辊、作为旋转的动力源的电机等。另外,输送部17也可以是在由电机移动的滚筒或带或托盘上搭载介质30来输送介质30的机构。介质30例如是纸张,但只要是能成为印刷对象的介质即可,也可以是薄膜或布料等纸以外的材料。另外,介质30也可以是具有衬纸和能剥离地贴附在衬纸上的标签的标签纸。
印刷部18是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使用墨水或调色剂等色料向介质30执行印刷的单元。印刷部18所采用的印刷方式不特别限定,例如是喷墨方式、电子照相方式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果印刷部18是采用了喷墨方式的构成,则印刷部18具有具备多个能喷出墨点的喷嘴的印刷头。
印刷装置10是一体地汇总了其构成的1台打印机。
或者,印刷装置10也可以是通过多台装置或设备能相互通信地连接而实现的印刷系统。在图1的例子中,能够将包括印刷装置10和信息处理装置1的构成作为印刷系统来理解。能够将信息处理设备1作为控制印刷装置10的印刷控制装置来掌握。显示部13、操作接受部14、存储部15是作为印刷装置10的打印机的一部分,或者是连接到打印机的外围设备。
图2通过从上方的视点简易地示出了一个例子涉及的印刷部18与介质30的关系性。在图2的例子中,印刷部18包括印刷头19C、19M、19Y、19K。印刷头19C、19M、19Y、19K具有能喷出墨水的多个喷嘴20。图2所示的1个个白圈是各个喷嘴20。印刷部18喷出多种墨水。作为墨水,例如设想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等各色的墨水。印刷部18也可以能喷出白墨水或其他颜色的墨水、反应液或涂布液等各种液体。
在图2中,极简单地示出了在各个印刷头19C、19M、19Y、19K中多个喷嘴20以固定或大致固定的间隔沿着第一方向D1排列的构成。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是输送部17对介质30的输送方向D2,输送部17将介质30从输送方向D2的上游向下游输送。以下,也包含后加工的说明在内,“上游”意味着印刷时输送的上游,“下游”意味着印刷时输送的下游。第一方向D1与输送方向D2正交或大致正交。可以将第一方向D1称为介质30的宽度方向D1。在从上游去往下游的过程中,介质30的输送路径可以包含曲线。
印刷头19C是喷出C墨水的多个喷嘴20排列的印刷头。同样地,印刷头19M是喷出M墨水的多个喷嘴20排列的印刷头,印刷头19Y是喷出Y墨水的多个喷嘴20排列的印刷头,印刷头19K是喷出K墨水的多个喷嘴20排列的印刷头。多个印刷头19C、19M、19Y、19K沿着输送方向D2排列,在宽度方向D1上位置相同。另外,印刷头19C、19M、19Y、19K均在宽度方向D1上具有能覆盖介质30在宽度方向D1上的长度即介质宽度的长度。
在图2中,构成相同的印刷头的多个喷嘴20排列的喷嘴排列方向与宽度方向D1平行,但喷嘴排列方向也可以相对于宽度方向D1倾斜地交叉。另外,在图2中,印刷头19C、19M、19Y、19K在输送方向D2上相互分开并独立,但印刷头19C、19M、19Y、19K也可以是它们被一体地形成的头单元。
控制部11基于表现印刷任务的图像的印刷数据,使印刷部18向介质30喷出墨水。如已知的那样,在印刷头19C、19M、19Y、19K中,按每一喷嘴20设置有驱动元件,通过根据印刷数据来控制向各喷嘴20的驱动元件的驱动信号的施加,各喷嘴20喷出点或者不喷出点,印刷数据所表现的图像被印刷到介质30上。控制部11控制输送部17和印刷部18来向在印刷头19C、19M、19Y、19K之下通过的介质30喷出墨水,向介质30印刷图像。
在图2的例子中,介质30是在输送方向D2上连续的长条的介质。介质30中的用附图标记31示出的固定尺寸的区域是由印刷部18印刷的单位区域,将其称为帧31。也就是说,介质30由多个帧31相连而构成。图2所示的、将帧31分隔的虚线实际上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比印刷部18靠上游的规定位置,配置有将长条的介质30以辊状卷起的“辊体”,介质30被从旋转的辊体向下游抽出并在印刷头19C、19M、19Y、19K之下通过。另外,接受了印刷部18的印刷的介质30直接被向下游输送,由未图示的收卷装置再次卷为辊状并成为辊体而被回收。也可以将辊体称为辊纸。
在图2的例子中,在比印刷部18靠下游的帧31上印刷有多个对象32。在此,介质30是标签纸,在1个帧31内印刷多个对象32。也就是说,在图2的例子中,印刷数据是在帧31上印刷这样的多个对象32的集群的数据。
采用喷墨方式的印刷部18的具体例不限于图2所示的构成。例如,印刷部18也可以具有搭载印刷头19C、19M、19Y、19K而能移动的滑架。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滑架与第一方向D1和/或第二方向D2平行地移动,在该移动中,印刷头19C、19M、19Y、19K向暂时停止了输送的介质30喷出墨水来进行印刷。搭载在滑架上的印刷头19C、19M、19Y、19K的喷嘴排列方向也可以不是第一方向D1,而朝向第二方向D2。
2.印刷控制处理:
图3通过流程图示出了控制部11根据输入或指示并按照程序12执行的印刷控制处理。通过印刷控制处理的说明来公开印刷方法。
用户操作信息处理装置1等外部装置将印刷任务向印刷装置10发送。例如,用户通过外部装置的UI画面访问印刷装置10,进行使所希望的印刷任务向印刷装置10所具有的规定的文件夹移动的操作。由此,用户能够将印刷任务向印刷装置10发送。UI是用户界面的缩写。
控制部11的任务累积部12a将从外部装置发送且通信IF16接收到的印刷任务累积到存储部15中(步骤S100)。步骤S100与通过与外部的通信来接收印刷任务并将其累积到存储部15中的累积工序匹配。也可以将累积改称为存储、保存。印刷任务具有例如表现出对象32这样的印刷对象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另外,印刷任务有时也附带有用于图像印刷的印刷设定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附带是指在某个数据或文件中随附有别的数据的状态、包含有别的数据的状态。印刷任务所附带的印刷设定信息与“附带设定信息”匹配。图像数据例如是用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可携带文档格式)等格式生成的。另外,附带设定信息例如是用JDF(Job Definition Format:作业定义格式)等格式记载的信息。
附带设定信息也可以例如是在印刷任务所具有的图像数据的头部记述的信息的一部分。
印刷数据由于是将这样的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印刷部18用于印刷的格式的数据,所以也可以不特别区分图像数据和印刷数据。该转换是颜色转换处理或半色调处理等公知的处理。如果参照图2的例子,则印刷数据是按每一像素且每一CMYK墨水来规定点的喷出或不喷出的数据。将基于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印刷数据)印刷图像也简称为印刷印刷任务。
在图3中,虽然将步骤S100记载为流程图中的1个步骤,但实际上按操作外部装置的用户的任意的定时向印刷装置10发送印刷任务,任务累积部12a每当通信IF16接收印刷任务时,将印刷任务向存储部15累积。任务累积部12a将这样累积在存储部15中的印刷任务首先向“印刷等待列表”登记。任务累积部12a通过印刷等待列表或“印刷完成列表”来管理印刷任务的印刷等待或印刷完成等状态。
指定接受部12b接受对累积在存储部15中的一个以上的印刷任务的“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步骤S110)。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二印刷模式的一个印刷任务的印刷中的介质30的消耗量比基于第一印刷模式的一个印刷任务的印刷中的介质30的消耗量多。具体地说,第一印刷模式是用于将图像向介质30进行“测试印刷”的印刷模式,第二印刷模式是用于输出作为商品的印刷结果物的“正式印刷”的印刷模式。用户能够在将某个印刷任务进行测试印刷后确认了印刷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该印刷任务的正式印刷。
图4例示出作为控制部11使显示部13显示的UI画面的一种的印刷任务的管理画面50。根据图4,管理画面50包含印刷等待标签51、印刷完成标签52、印刷按钮53、任务移动按钮54等。用户通过任意选择印刷等待标签51、印刷完成标签52并进行操作,能够切换管理画面50的显示内容。印刷等待标签51是用于显示当前的印刷等待列表55的标签,印刷完成标签52是用于显示当前的印刷完成列表57的标签。
在图4内的上段,选择印刷等待标签51而显示有印刷等待列表55,在图4内的下段,选择印刷完成标签52而显示有印刷完成列表57。印刷等待列表55基本上是还未成为印刷的对象的印刷任务的列表。另外,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基本上从外部装置发送的顺序靠前的印刷任务显示于列表的上位。作为例子,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CC、印刷任务DD等各印刷任务按该顺序被进行了登记。印刷完成列表57是结束了印刷的印刷任务的列表。任务累积部12a将结束了印刷的印刷任务从印刷等待列表55删除,将其向印刷完成列表57登记。作为例子,在印刷完成列表57中,登记有印刷任务EE、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GG等各印刷任务。
用户也能任意选择印刷完成列表57的印刷任务并向印刷等待列表55返回。根据图4,在印刷完成列表57中,针对1个个印刷任务显示有作为复选框的选择栏58。用户操作操作接受部14,对与想要从印刷完成列表57向印刷等待列表55返回的印刷任务对应的选择栏58进行勾选而设为有选择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按压任务移动按钮54。接受这样的操作后,任务累积部12a将在印刷完成列表57中已选择的印刷任务从印刷完成列表57删除,再次向印刷等待列表55登记。因而,印刷等待列表55有时也包含将一次以上的印刷结束后的印刷任务。
根据图4,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对1个个印刷任务显示有作为复选框的选择栏56。用户操作操作接受部14,向印刷等待列表55的印刷任务中的、与想要设为正式印刷的对象的印刷任务对应的选择栏56进行勾选而设为有选择的状态。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在选择栏56中未被勾选的无选择状态的印刷任务成为测试印刷的对象。如果是图4的例子,则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CC成为正式印刷的对象,印刷任务DD成为测试印刷的对象。
也就是说,指定接受部12b根据印刷等待列表55的各选择栏56的选择有无,按每一印刷任务接受第二印刷模式或第一印刷模式的指定。在这样的状态下,当通过用户的操作按压印刷按钮53时,确定印刷等待列表
55中的每一印刷任务的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处理从步骤
S110前进至步骤S120。从这样的关于图4的说明可理解,用户对于存储部
15存储的1个印刷任务,可以将其多次作为测试印刷的对象,也可以将其多次作为正式印刷的对象。
图5是控制部11使显示部13显示的印刷任务的管理画面50,示出了与图4不同的例子。关于图5,省略与图4共同的说明。在图5的管理画面50中,对印刷任务选择正式印刷或测试印刷的方法与图4的管理画面50不同。
用户能操作操作接受部14并输入位置标记59来选择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想要设为正式印刷的对象的印刷任务的范围。在图5的例子中,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CC被位置标记59夹着而设为选择范围,成为正式印刷的对象。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不包含在基于位置标记59的选择范围内的印刷任务DD成为测试印刷的对象。这样,指定接受部12b将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不包含在由用户输入的选择范围内的状态接受为第一印刷模式的指定,将包含在选择范围内的状态接受为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当在这样的状态下按压印刷按钮53时,确定印刷等待列表55中的每一印刷任务的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处理从步骤S110前进至步骤S120。
当然,位置标记59的设计不限于图5所示那样的三角形的设计。另外,用于选择作为正式印刷的对象的印刷任务的范围的显示也可以不是位置标记59,例如可以是“正式印刷开始”、“正式印刷结束”等易于理解的文字,也可以是管理画面50内的背景色的不同。
在步骤S120中,设定信息获取部12c针对在印刷按钮53被按压了的时间点登记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的各个印刷任务,获取印刷设定所需的印刷设定信息。印刷设定信息是指,例如印刷份数的信息、在介质30中应确保的空白量的信息、彩色或单色等与颜色设定相关的信息、介质种类的信息、印刷任务的印刷顺序的信息、示出用于“后加工”的印刷的有无的信息、示出印刷任务的头部和/或尾部的印刷的有无的信息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后加工是由后加工机对印刷任务的印刷后的介质30进行的加工,例如是标签纸的标签的脱模、对介质30切出缝隙(狭缝)的切割、介质30的层压加工等各种各样的加工。后加工的详细情况后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设定信息中的、基于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也就是说测试印刷与基于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也就是说正式印刷之间使介质30的消耗量产生差异的“特定设定信息”的获取目标在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和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中不同。上述的印刷设定信息中的、例如印刷份数的信息、空白量的信息、示出用于后加工的印刷的有无的信息、示出印刷任务的头部和/或尾部的印刷的有无的信息与特定设定信息匹配。
图6以表格形式示出了用于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的获取目标与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的获取目标的组合。根据图6,存在用组合编号1~5所示的5种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组合编号1~5中的任意1个。
第一实施例:
根据采用组合编号1的第一实施例,设定信息获取部12c从“初始设定信息”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另一方面,从该印刷任务的附带设定信息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初始设定信息包含用于测试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与印刷任务等分开地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5中。因为测试印刷是在正式印刷之前用于确认印刷结果是否良好的印刷,所以基本上每个印刷任务的印刷份数可以是1份。因而,在初始设定信息中设定了印刷份数=1份。参照图2的例子,1份印刷意味着对1个帧31的印刷。因而,在印刷2份以上的印刷任务的情况下,对2个以上的帧31重复相同的印刷。
从抑制成本的观点出发,在测试印刷中最好尽量抑制介质30的消耗。因此,在初始设定信息中设定为无空白。在此所说的空白是指印刷任务的图像与别的印刷任务的图像之间的输送方向D2上的空白,即使无空白也不意味着完全的0。在对2个印刷任务进行测试印刷的情况下,以相互的图像不在介质30上相连的方式在中间确保作为初始值的最小限度的空白,所谓无空白是不设置超过该初始值的多余的空白的含义。
另外,在测试印刷中,不需要后加工,对于印刷任务的头部和尾部大多不需要印刷。因此,根据初始设定信息,直接或间接地指示了不执行用于后加工的印刷、不执行印刷任务的头部、尾部的印刷。只要根据初始设定信息在结果上知道没有空白、用于后加工的印刷、印刷任务的头部、尾部的印刷即可。因此,在初始设定信息中,无论用哪种方式指示或暗示没有空白、用于后加工的印刷、印刷任务的头部、尾部的印刷均可。例如,在初始设定信息中,也可以通过没有一切与空白相关的信息、与后加工相关的信息、与印刷任务的头部、尾部相关的信息,就示出没有空白、用于后加工的印刷、印刷任务的头部、尾部的印刷。反之,在测试印刷中,在想要印刷与空白相关的信息、与后加工相关的信息、与印刷任务的头部、尾部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只要在初始设定信息中直接记述印刷与空白相关的信息、与后加工相关的信息、与印刷任务的头部、尾部相关的信息的指示内容即可。
根据第一实施例,存储部15所存储的各印刷任务分别具有附带设定信息,在附带设定信息中,预先记述了对应的印刷任务的用于正式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
图7例示出某个印刷任务的附带设定信息40。在附带设定信息40中,虽然记述了用于正式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但也可以还包含有特定设定信息以外的印刷设定信息。
根据图7,在附带设定信息40中,作为用于管理印刷任务的编号而记述了案件编号。另外,在附带设定信息40中,记述了印刷任务的印刷结果物向交货目标的交货期、图像文件的文件名。图像文件是指印刷任务具有的图像数据。而且,在附带设定信息40中,记述了与特定设定信息匹配的、印刷份数、前空白及后空白、一次后加工及二次后加工的各信息。在图7的例子中,成为印刷份数=30份,这是交货所需的份数,比测试印刷的1份多。前空白是在印刷任务的图像的下游应确保的空白量,后空白是在印刷任务的图像的上游应确保的空白量。
一次后加工是对印刷后的介质30首先执行的后加工,在附带设定信息40中,例如记述了应在名为XXX的后加工机中设置刀模aaa来执行的意思。二次后加工是对印刷后的介质30在一次后加工之后执行的后加工,在附带设定信息40中,例如记述了应使用YYY这一后加工机以狭缝数=2的设定执行的意思。在此,XXX意味着用于对标签进行脱模的、某个脱模机,YYY意味着某个纵切机。脱模机是将标签纸的标签按照对象的形状进行脱模的机械,不切断衬纸。另一方面,纵切机是对介质30包括衬纸在内切开狭缝进行切割的机械。另外,作为后加工机的例子,也有同时具有多个功能、例如对标签进行脱模的功能和在标签中切开狭缝进行切割的功能的后加工机。在使用这样的后加工机进行标签的脱模和切缝切开的情况下,作为与一次后加工相关的信息,记述了使用的后加工机、对标签进行脱模时的刀模的种类、以及对标签切开狭缝进行切割时的狭缝数。其结果是,在一次后加工中,由于标签的脱模和切缝切开完成,因此不需要二次后加工,不需要二次后加工用的信息。
这样的一次后加工或二次后加工的各信息与“后加工设定信息”匹配。另外,后加工设定信息可以说是示出存在“用于后加工的印刷”的信息。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正式印刷将印刷任务的案件编号、交货期等作为头部或尾部进行印刷。因而,包含在附带设定信息40中的案件编号和交货期等信息可以说是示出存在“印刷任务的头部和/或尾部的印刷”的信息。头部、尾部在正式印刷中,并不是必须印刷两者,也可以仅印刷其中一方,也可以都不印刷。
第二实施例:
根据采用组合编号2的第二实施例,设定信息获取部12c从初始设定信息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另一方面,将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保存在规定的文件夹中,从与初始设定信息、附带设定信息以及后述的“第一设定信息文件”均不同的文件即“第二设定信息文件”获取。关于初始设定信息,如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
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例如保存在信息处理装置1的存储部3所具有的共享文件夹中。也就是说,用户能够生成所希望的第二设定信息文件,将其预先保存在共享文件夹中。设定信息获取部12c经由通信IF16访问信息处理装置1的共享文件夹,参照已保存的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从第二设定信息文件获取与指定了正式印刷的印刷任务对应的特定设定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共享文件夹不限于作为外部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1,也可以由印刷装置10的存储部15具有。第二设定信息文件或后述的第一设定信息文件是文本文件或者表格形式的文件。第二设定信息文件和第一设定信息文件例如是以CSV(Comma Separated Value:逗号分隔值)等格式生成的文件。
图8例示出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虽然在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中记述了用于正式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但是也可以还包含特定设定信息以外的印刷设定信息。如上所述,附带设定信息40是该附带设定信息40对应的1个印刷任务的正式印刷所需的信息。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可以理解为汇集了大致与多个印刷任务分别对应的各附带设定信息的数据。根据图8的例子,在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中,分别与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对应地记述了用于正式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与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中的1个印刷任务对应的特定设定信息的内容的说明由于与附带设定信息40的内容的说明相同,因此省略。
第三实施例:
根据采用组合编号3的第三实施例,设定信息获取部12c从附带设定信息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另一方面,从第二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关于第二设定信息文件,如在第二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
在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设为在存储部15存储的印刷任务所具有的附带设定信息中记述了对应的印刷任务的用于正式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但在第三实施例中,在印刷任务所具有的附带设定信息中,记述了对应的印刷任务的用于测试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用于测试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与初始设定信息相同。也就是说,存储部15存储的各印刷任务分别也可以附带有实质上相同的初始设定信息。在第三实施例中,不是分别与各印刷任务对应地具有附带设定信息,也可以与各印刷任务对应地附带(1个)共同的附带设定信息。
第四实施例:
根据采用组合编号4的第四实施例,设定信息获取部12c从保存在规定的文件夹中并与初始设定信息和附带设定信息均不同的文件即第一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另一方面,从该印刷任务的附带设定信息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从附带设定信息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的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一设定信息文件保存在上述的共享文件夹中。设定信息获取部12c经由通信IF16访问信息处理装置1的共享文件夹,参照已保存的第一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测试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当从设定信息获取部12c观看时,第一设定信息文件虽然作为信息源的保存场所与初始设定信息不同,但是信息的内容与初始设定信息相同。
第五实施例:
根据采用组合编号5的第五实施例,设定信息获取部12c与第四实施例同样地从第一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另一方面,与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同样地,从第二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第五实施例中的任一方中,设定信息获取部12c对于印刷任务的印刷所需的印刷设定信息中的特定设定信息以外的设定信息,都可以从与特定设定信息相同的获取目标获取,也可以通过用户的输入获取等从与特定设定信息不同的获取目标获取。
如说明的那样,用于正式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包含有示出对被印刷了基于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介质30执行的后加工的设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如果是第一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则用于正式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记述在印刷任务的附带设定信息中,如果是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以及第五实施例中的任一方,则用于正式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与印刷任务相对应地记述在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中。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任务可以说与后加工设定信息绑定在一起。
在步骤S130中,印刷设定部12d根据为了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而在步骤S120中获取的特定设定信息,进行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印刷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印刷模式,作为特定设定信息,记述了设定为印刷份数=1、空白、用于后加工的印刷、头部及尾部的印刷全部为无。因而,对于指定了测试印刷的印刷任务,设定为印刷份数=1,并设定为空白、用于后加工的印刷、头部及尾部的印刷全部为无。另外,印刷设定部12d根据为了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各个印刷任务而在步骤S120中获取的特定设定信息,进行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各个印刷任务的印刷设定。也就是说,对于指定了正式印刷的印刷任务,根据与各个印刷任务对应的特定设定信息,设定印刷份数、空白量、用于后加工的印刷的内容、头部及尾部的印刷的内容。
在设定用于后加工的印刷的内容的处理中,包含对指定了正式印刷的印刷任务彼此的后加工设定信息进行比较,判定是否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的“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根据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的结果,有时用于后加工的印刷的内容发生变化,或者用于后加工的印刷的一部分未被执行。关于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印刷设定部12d还根据印刷任务的印刷所需的印刷设定信息中的特定设定信息以外的设定信息,对各印刷任务进行印刷设定。另外,对于印刷任务所具有的图像数据,当然转换为印刷数据。由于印刷任务的印刷是印刷部18执行的处理,所以步骤S130也可以说是基于印刷设定信息对印刷部18进行印刷设定的步骤。
在步骤S140中,印刷控制部12e使印刷部18对在步骤S130中进行了印刷设定的各印刷任务执行与印刷设定相应的印刷。也就是说,如果是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则使印刷部18执行测试印刷,如果是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则使印刷部18执行与该印刷设定对应的正式印刷。任务累积部12a对于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登记的印刷任务中的、结束了基于步骤S140的印刷的印刷任务,删除向印刷等待列表55的登记并登记到印刷完成列表57中。也就是说,将结束了印刷的印刷任务从印刷等待列表55移动到印刷完成列表57。以上,图3的流程图结束。
参照图9和图10,针对步骤S110~S140的处理流程,说明与到此为止说明的例子不同的例子。
在参照图9、图10说明的实施例中,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的获取目标限定于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也就是说,在参照图9、图10说明的实施例中,不需要图6的组合编号1和4。用于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的获取目标可以是初始设定信息、附带设定信息、第一设定信息文件中的任一方。
图9、图10是控制部11使显示部13显示的印刷任务的管理画面50,示出了与图4、图5不同的例子。根据图9、图10的例子,管理画面50除了具有印刷等待标签51、印刷完成标签52之外,还具有设定标签60。用户能够任意选择设定标签60进行操作。
在图9内的上段和下段,示出了当用户选择了印刷等待标签51时显示在管理画面50上的印刷等待列表55、以及当选择了印刷完成标签52时显示在管理画面50上的印刷完成列表57。根据图9,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登记有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CC、印刷任务DD,在印刷完成列表57中登记有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FF。虽然省略了记载,但在图9内的下段所示的管理画面50中,通过选择栏58和作业移动按钮54的操作,也能使印刷任务从印刷完成列表57向印刷等待列表55移动。
根据图10内的上段,选择了设定标签60,其结果是,在管理画面50中显示了选择按钮61和批量设定执行按钮62。用户能够操作选择按钮61来选择第二设定信息文件。在上述的共享文件夹中保存有1个以上的第二设定信息文件。当选择按钮61被操作了时,控制部11访问共享文件夹,将保存在共享文件夹中的各第二设定信息文件在管理画面50中可视地向用户提示。用户进行从所提示的各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任意选择1个第二设定信息文件的规定的操作。设定信息获取部12c从共享文件夹获取被用户选择了的第二设定信息文件。其结果是,在图10内的上段获取了名为“印刷设定01”的文件名的第二设定信息文件。在此,假定文件名为“印刷设定01”的第二设定信息文件是图8所示的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
在这样选择了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的状态下,用户触摸批量设定执行按钮62进行操作。以批量设定执行按钮62被进行了操作为契机,自动地执行步骤S110~S130。指定接受部12b根据所选择的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接受对存储在存储部15中的印刷任务指定的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步骤S110)。根据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对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记载了用于正式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因此,如图9所示,指定接受部12b将当前登记在印刷等待列表55或印刷完成列表57中的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CC、印刷任务DD、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FF中的、记载在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中的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一并识别为接受了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指定接受部12b将登记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但未记载在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中的印刷任务DD,识别为接受了第一印刷模式的指定。
根据这样的说明,批量设定执行按钮62与对多个印刷任务一并接受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的“批量接受按钮”匹配。如果将管理画面50等的UI画面或操作接受部14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指定接受部12b的一部分来理解,则可以说印刷装置10的指定接受部12b具有批量设定执行按钮62。
设定信息获取部12c如已经说明那样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DD的特定设定信息,并且从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用于印刷任务CC的特定设定信息(步骤S120)。步骤S130如已经说明的那样。
控制部11以批量设定执行按钮62的操作为契机,在执行步骤S110~S130的情况下,如图10内的下段所示,同时将针对各印刷任务的印刷设定的内容的至少一部分显示在管理画面50的印刷等待列表55中。在此,通过批量设定执行按钮62的操作,根据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将在此之前登记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的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CC、在此之前登记在印刷完成列表57中的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FF指定为第二印刷模式的对象。因此,关于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显示表示是正式印刷的意思、各个正式印刷的印刷份数等。另外,由于在此之前登记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的印刷任务DD被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所以对于印刷任务DD,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显示是测试印刷的意思、印刷份数=1。
而且,如图10内下段的印刷等待列表55所示,控制部11根据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还显示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各印刷任务的印刷顺序、关于某个共同项被设为一个批次的的组即“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划分。印刷顺序根据用户或顾客的要求而预先决定,被规定在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中。即,图8所示的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中的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的记载顺序意味着在正式印刷中印刷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时的顺序。如比较图9和图10可知,在操作了批量设定执行按钮62之后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显示的正式印刷的印刷任务的顺序与在此之前在印刷等待列表55或印刷完成列表57中显示的印刷任务的顺序无关,按照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中的印刷任务的记载顺序。
在第二设定信息文件41中,作为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划分例子,预先规定了印刷任务BB、FF、CC属于组G1。因此,在图10内下段的印刷等待列表55中,显示了印刷任务BB、FF、CC是组G1的意思。这样,控制部11将存储在存储部15中的多个印刷任务中的被指定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设定为批量印刷任务组。
所谓批量印刷任务组,意味着应在共同的辊体上连续进行正式印刷的印刷任务的集合。这是因为,对于特定的多个印刷任务,例如有在共同的介质种类上印刷、将印刷结果物向相同的交货目标交货、将印刷结果物向相同的目的地发货、赶上相同的交货期等要求。这样的辊体、介质种类、交货目标、目的地、交货期等物、条件、要素中的至少1个是上述的共同项的具体例。因而,不同的批量印刷任务组能够向不同的辊体印刷。不过,也可以进行指示以将不同的批量印刷任务组向相同的辊体印刷,每当不同的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印刷结束时停止印刷,在将印刷结果物切断并分离后,执行下一个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印刷。或者,也可以将不同的批量印刷任务组向相同的辊体印刷,在后加工的中途,每当对不同的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后加工结束时将印刷结果物切断并分离后,对下一个批量印刷任务组执行后加工。另外,在批量印刷任务组中,以包含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为基本,但也能以印刷后述的辊信息为目的,将单一的印刷任务指定为1个批量印刷任务组。不过,在该情况下,在后述的“第一印刷实施例”和“第二印刷实施例”中,不被视为应用后述的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的批量印刷任务组。换言之,在第一印刷实施例和第二印刷实施例中,对于仅包含单一的印刷任务的批量印刷任务组,不实施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
在批量设定执行按钮62的操作之后,通过显示这样的图10所示的印刷等待列表55,用户能够容易地理解此后执行的各印刷任务的印刷。需要说明的是,在测试印刷中没有批量印刷任务组的概念。
在图10内的下段所示的管理画面50中,通过用户操作印刷按钮53,处理前进至步骤S140,印刷控制部12e对于在步骤S130中进行了印刷设定的各印刷任务,按照它们的印刷顺序,使印刷部18执行与印刷设定相应的印刷。印刷控制部12e将图10所示的印刷任务DD这样的、与正式印刷的其他印刷任务一起被指定为测试印刷的对象的印刷任务在正式印刷之前或正式印刷之后进行测试印刷。即,使得测试印刷的印刷结果物不会进入正式印刷的印刷结果物之间。另外,优选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即进行了测试印刷的印刷任务每当匹配的印刷任务的印刷完成时将印刷结果物从辊体分离。特别是,如果在正式印刷之前实施测试印刷,则能够迅速确认或检查印刷结果物。
在图4和图5的例子中,也能应用批量印刷任务组的想法。可以是,在图4内的上段所示的管理画面50或图5内的上段所示的管理画面50中操作了印刷按钮53的情况下,在该时间点被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CC构成1个批量印刷任务组,被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DD成为测试印刷的对象。
各图中的管理画面50的设计不过是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是不进行标签51、52、60的选择地与标签51、52、60分别对应的显示在画面内变化的同时能够视觉识别的设计。另外,管理画面50内的各按钮53、54、61、62是触摸面板中的按钮,但它们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是物理按钮。
3.印刷的具体例:
接着,举出通过图3的流程图得到的印刷结果物的具体例,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印刷结果物根据在哪个位置和/或按哪一定时切断印刷结果物,被印刷的内容有时会局部不同。在此所说的切断是指将印刷结果物分离成不同的辊体的作业,不包括将测试印刷从印刷结果物分离的作业、用纵切机切割印刷结果物的作业、将后述的辊信息从印刷结果物分离的作业。
3.1第一印刷实施例:
在第一印刷实施例中,在对印刷结果物实施一次后加工的定时,并且在各印刷任务的边界处切断印刷结果物,将其分离成各个辊体。不过,在批量印刷任务组中指定的多个印刷任务被视为1个集群的印刷任务,将包含在批量印刷任务组中的多个印刷任务分离为1个辊体。
图11例示出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印刷的介质30。在图11中,由于空间的限制,介质30被左右分开表示,但这些被左右分开的介质30是一连串的长条的介质30。在图11中,左侧的介质30是一连串的下游侧的部分,右侧的介质30是一连串的上游侧的部分。将图11所示的介质30称为印刷结果物301。作为例子,印刷结果物301设为根据在图10内的下段的管理画面50中显示的印刷设定而印刷了印刷任务DD、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以及印刷任务CC的印刷结果物。
在以下的关于图11、图12以及图13A的说明中,将图10内的下段的管理画面50简称为管理画面50。根据管理画面50,首先在介质30中测试印刷印刷任务DD。印刷任务DD的图像数据表现出1帧的量的多个对象32d的集群,基于印刷任务DD的图像数据在介质30中印刷1帧的量的图像33d。即,图像33d作为测试印刷而被印刷1份。在印刷结果物301的说明中,纵横为3×3的共计9个对象的集群设为与印刷份数=1的图像相当的集群。
根据管理画面50,在印刷任务DD的测试印刷之后,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被按该顺序正式印刷。其中,印刷任务AA不形成批量印刷任务组,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形成批量印刷任务组。在印刷结果物301上用虚线示出的切断线CL1、CL2、CL3是用于在上述的定时切断印刷结果物301的线。这样的切断线可以与印刷任务等一起印刷在介质30上,也可以实际上不存在。切断线CL3是与印刷任务DD对应的区域和与印刷任务AA对应的区域的边界。切断线CL2是与印刷任务AA对应的区域和与印刷任务BB对应的区域的边界。切断线CL1是与印刷任务CC对应的区域和辊信息38的印刷区域的边界。
印刷结果物301所示的与宽度方向D1平行的实线是为了容易理解而将介质30的各区域分隔的线,但这样的实线可以与印刷任务等一起印刷在介质30上,也可以实际上不存在。
附图标记34a1是指印刷任务AA的前空白34a1,附图标记34a2是指印刷任务AA的后空白34a2。这样的介质30上的前空白和后空白当然是根据对应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来调整输送部17的输送量而确保的区域。在图11中,由于空间的限制,将前空白34a1、后空白34a2和其他各空白在输送方向D2上比实际的量缩短而表现。
在前空白34a1的上游侧,印刷了印刷任务AA的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二次后加工信息35a2,在印刷任务AA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a2的上游侧,印刷了印刷任务AA的头部36ah。在后空白34a2的下游侧,印刷了印刷任务AA的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在印刷任务AA的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的下游侧,印刷了印刷任务AA的尾部36af。二次后加工信息或一次后加工信息的印刷是用于后加工的印刷,内容当然是根据对应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而设定。有时省略二次后加工信息或一次后加工信息而仅记载为后加工信息。在二次后加工信息35a2或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中,如与图7、图8关联地说明的,为了易于理解,印刷了应使用怎样的后加工机进行怎样的后加工。另外,也可以印刷后述的码图像。
在头部36ah与尾部36af之间,与印刷任务AA对应地印刷了图像33a。印刷任务AA的图像数据表现出1帧的量的多个对象32a的集群,基于印刷任务AA的图像数据印刷了与多个帧的量相当的图像33a。根据管理画面50,由于印刷任务AA的正式印刷的印刷份数是30份,所以图像33a是30帧的量的图像。由于空间的限制,在图11中将这样的正式印刷的图像量在输送方向D2上表现为比实际的量少。
如上所述,由印刷部18进行了印刷的介质30在下游侧被未图示的收卷装置收卷成辊状。因而,在对印刷后再次成为辊体的介质30执行一次后加工的情况下,当介质30被从设置在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上的辊体抽出时,印刷顺序为最后的印刷任务的印刷结果首先成为一次后加工的对象。也就是说,从上游侧的印刷任务起先成为一次后加工的对象。各后加工是一边向从所设置的辊体抽出介质30的方向输送介质30,一边执行后加工,将结束了后加工的介质30收卷成辊状。因而,在对一次后加工之后成为辊体的介质30执行二次后加工的情况下,当介质30被从设置在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上的辊体抽出时,从下游侧的印刷任务起先成为二次后加工的对象。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如图11所示,与某个印刷任务对应的一次后加工信息被印刷在比该印刷任务的图像靠上游的位置,与该印刷任务对应的二次后加工信息被印刷在比该印刷任务的图像靠下游的位置。不过,在将由印刷装置10的收卷装置收卷成辊状的印刷后的辊体使用与印刷装置10另外准备的复卷机以使卷绕方向为相反方向重新卷绕后设置在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上的情况下,从下游侧的印刷任务起先成为一次后加工的对象,从上游侧的印刷任务起先成为二次后加工的对象。因而,如果使用所述复卷机,则与某个印刷任务对应的一次后加工信息印刷在比该印刷任务的图像靠下游的位置,与该印刷任务对应的二次后加工信息印刷在比该印刷任务的图像靠上游的位置。
在印刷任务AA的后空白34a2之后的上游,确保了印刷任务BB的前空白34b1,在印刷任务BB的前空白34b1之后的上游,印刷了印刷任务BB的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而且,在印刷任务BB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之后的上游,印刷了印刷任务BB的头部36bh。头部和尾部的内容当然是根据对应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而设定的。如上所述,印刷任务的案件编号或交货期等作为头部或尾部的内容而被印刷。另外,也可以在头部或尾部印刷有对应的印刷任务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至少一部分。
附图标记34b2是指印刷任务BB的后空白34b2。在后空白34b2之后的下游,印刷了印刷任务BB的用于一次后加工的“设定变更指示”37b。设定变更指示也是用于后加工的印刷的一种。本来是在该位置基于用于印刷任务BB的特定设定信息来印刷印刷任务BB的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一次后加工信息,但接受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的结果后印刷了设定变更指示37b。设定变更指示是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的结果、所设定的印刷内容。而且,在印刷任务BB的设定变更指示37b的下游侧,印刷了印刷任务BB的尾部36bf。
在头部36bh与尾部36bf之间,与印刷任务BB对应地印刷了图像33b。印刷任务BB的图像数据表现出1帧的量的多个对象32b的集群,基于印刷任务BB的图像数据印刷了与多个帧的量、根据管理画面50为40帧的量相当的图像33b。
在印刷任务BB的后空白34b2之后的上游,确保了印刷任务FF的前空白34f1,在前空白34f1之后的上游,印刷了印刷任务FF的用于二次后加工的设定变更指示37f。本来是在该位置基于用于印刷任务FF的特定设定信息来印刷印刷任务FF的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二次后加工信息,但接受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的结果后印刷了设定变更指示37f。而且,在印刷任务FF的设定变更指示37f之后的上游,印刷了印刷任务FF的头部36fh。在印刷任务FF的头部36fh与印刷任务FF的尾部36ff之间,与印刷任务FF对应地印刷了图像33f。印刷任务FF的图像数据表现出1帧的量的多个对象32f的集群,基于印刷任务FF的图像数据印刷了与多个帧的量、根据管理画面50为50帧的量相当的图像33f。
在印刷任务FF的尾部36ff之后的上游,印刷了印刷任务CC的头部36ch。附图标记34c2是指印刷任务CC的后空白34c2,在印刷任务CC的后空白34c2之后的下游,印刷了印刷任务CC的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一次后加工信息35c1。在一次后加工信息35c1之后的下游,印刷了印刷任务CC的尾部36cf。在印刷任务CC的头部36ch与尾部36cf之间,与印刷任务CC对应地印刷了图像33c。印刷任务CC的图像数据表现出1帧的量的多个对象32c的集群,基于印刷任务CC的图像数据印刷了与多个帧的量、根据管理画面50为30帧的量相当的图像33c。
在根据管理画面50比在作为批量印刷任务组的组G1的最后印刷的印刷任务CC靠上游的位置,进一步印刷与组G1的内容的索引符合的辊信息38后印刷结束。也就是说,控制部11控制印刷部18而在批量印刷任务组的最后印刷辊信息。即,在相同的辊体上印刷多个批量印刷任务组的情况下,在各个批量印刷任务组的最后印刷辊信息。在辊信息中,按照印刷任务的印刷顺序、或者按照印刷任务的印刷顺序的相反顺序而包含有关于作为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对象的印刷任务各自的、案件编号、交货期、图像文件名、印刷份数、空白、后加工设定信息等各种信息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辊信息也可以是印刷在相同的辊体上的印刷任务的内容。在该情况下,无论是否指定了批量印刷任务组,都在相同的辊体上印刷的全部任务中的、最后印刷的印刷任务的上游仅印刷一次辊信息。用户在将印刷后被收卷的介质30的辊体设置在后加工机上时,能够在从辊体拉出介质30时先看到辊信息。
接着,参照图11的印刷结果物301,对第一印刷实施例中的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和设定变更指示的印刷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第一印刷实施例中印刷的印刷结果物301在实施一次后加工的定时、并且在各印刷任务的边界处切断印刷结果物,分离成各个辊体。在分离后的各辊体所包含的印刷任务为正式印刷的情况下,在与印刷任务对应的图像的上游和下游分别印刷了后加工设定信息。另一方面,在与包含指定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的批量印刷任务组对应的辊体中,在位于辊体的最上游的印刷任务的图像的上游侧,印刷与位于最上游的印刷任务对应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在位于辊体的最下游的印刷任务的图像的下游侧,印刷与位于最下游的印刷任务对应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并且,在批量印刷任务组所包含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中的相邻的印刷任务的图像之间印刷的信息根据对各个相邻的印刷任务实施的后加工而印刷内容不同。因此,对批量印刷任务组所包含的印刷任务实施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
当关注于管理画面50的组G1、即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印刷时,印刷部18基于属于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各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向介质30依次印刷各图像。在此,将n设为1以上的整数,将基于在属于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印刷任务之中成为印刷部18的第n个印刷对象的“第n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而在介质30上印刷的图像称为“第n图像”。同样地,将基于在属于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印刷任务之中成为印刷部18的第n+1个印刷对象的“第n+1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而在介质30上印刷的图像称为“第n+1图像”。
根据图11,当设为n=1时,印刷任务BB与第n印刷任务、印刷任务FF与第n+1印刷任务匹配,图像33b与第n图像、图像33f与第n+1图像匹配。由于被正式印刷的图像33b或图像33f等是包含多个对象或者与多个印刷份数相当的图像,所以也可以将它们分别称为图像组。当设为n=2时,印刷任务FF与第n印刷任务、印刷任务CC与第n+1印刷任务匹配,图像33f与第n图像、图像33c与第n+1图像匹配。
另外,将与第n印刷任务绑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称为“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将与第n+1印刷任务绑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称为“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如果印刷任务BB为第n印刷任务,则为了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BB而在步骤S120中获取的特定设定信息所包含的后加工设定信息与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匹配。同样地,如果印刷任务FF为第n+1印刷任务,则为了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FF而在步骤S120中获取的特定设定信息所包含的后加工设定信息与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匹配。不过,在后述的第三印刷实施例中,如果是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则与是否属于批量印刷任务组无关,根据印刷部18的这些印刷顺序,在印刷任务、图像、后加工设定信息中适当使用“n”或“n+1”等表示顺序的记载。
图12通过流程图示出了步骤S130所包含的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在步骤S1301中,控制部11将n设定为作为初始值的1。
在步骤S1302中,控制部11通过比较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然后,控制部11在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从步骤S1303的“是”的判定前进至步骤S1304,代替基于对应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原本应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的后加工信息,进行用于使印刷部18印刷后加工的设定变更指示的设定。然后,从步骤S1304前进至步骤S1306。作为在判定为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设定成代替原本应印刷的后加工信息而印刷后加工的设定变更指示的理由,是容易对实施后加工的用户通知需要在第n印刷任务与第n+1印刷任务之间变更后加工设定。
控制部11在步骤S1302中的比较结果是不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从步骤S1303的“否”的判定前进至步骤S1305。在步骤S1305中,控制部11变更印刷设定,使得不印刷原本设定成基于对应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进行印刷的后加工信息。这意味着不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任何基于后加工设置信息的信息。在基于后加工设定信息的信息中,包含第一后加工信息、第二后加工信息、设定变更指示。在判定为不需要变更后加工设定的情况下,作为设定变更成不印刷原本设定的后加工信息的理由是,通过省略用于后加工的印刷,能够抑制介质30和墨水的消耗,另外,能够对实施后加工的用户容易通知不需要在第n印刷任务与第n+1印刷任务之间变更后加工设定。在实施了步骤S1305之后,控制部11前进至步骤S1306。
在步骤S1306中,控制部11判定n+1是否达到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印刷任务数。根据管理画面50,在组G1中包含有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这三个印刷任务。因此,如果在步骤S1306的时间点n=2,则由于n+1=3,所以判定为“是”,将图12的流程图结束。如果n+1未达到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印刷任务数,则控制部11从步骤S1306的“否”的判定前进至步骤S1307,使n递增,也就是说使n的数值增加1个,前进至步骤S1302。
图13A为了容易比较而通过表42示出了形成组G1的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各自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在此,设为一次后加工是标签的脱模,二次后加工是标签的脱模后的介质30的切割。根据表42,设定了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均在标签的脱模中使用后加工机XXX,在介质30的切开中使用后加工机YYY。另外,根据表42,对于印刷任务BB设定了使用刀模bbb执行标签的脱模,对于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设定了使用刀模aaa执行标签的脱模。另外,对于印刷任务BB,设定了以狭缝数=2执行介质30的切割,对于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设定了以狭缝数=4执行介质30的切割。
参照这样的表42,在印刷任务BB和印刷任务FF中,后加工设定信息不同。因此,在图12的流程图中,控制部11在步骤S1304中进行用于向介质30中的与印刷任务BB对应的图像33b和与印刷任务FF对应的图像33f之间的位置印刷设定变更指示的设定。另一方面,根据表42,在印刷任务FF和印刷任务CC中,后加工设定信息相同。因此,在图12的流程图中,控制部11在步骤S1305中进行设定变更,使得不印刷原本设定成向介质30中的与印刷任务FF对应的图像33f和与印刷任务CC对应的图像33c之间的位置进行印刷的后加工信息。
更具体地说,由于一次后加工是按照介质30中的图像33f的区域、图像33b的区域的顺序执行,所以控制部11判定为需要变更针对介质30中的图像33b的区域的一次后加工的设定。由于二次后加工是按照介质30中的图像33b的区域、图像33f的区域的顺序执行,所以控制部11判定为需要变更针对介质30中的图像33f的区域的二次后加工的设定。
控制部11在这样判定为需要变更针对图像33b的区域的一次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经过步骤S1304,在步骤S140中,使印刷部18向介质30中的图像33b与图像33f之间的位置印刷作为第一后加工的设定变更指示的“第一变更指示”。在图11中,指示更换刀模的设定变更指示37b与第一变更指示匹配。另外,控制部11在如上所述判定为需要变更针对图像33f的区域的二次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经过步骤S1304,在步骤S140中,使印刷部18向介质30中的图像33b与图像33f之间的位置印刷作为第二后加工的设定变更指示的“第二变更指示”。在图11中,指示狭缝数的变更的设定变更指示37f与第二变更指示匹配。设定变更指示37b和设定变更指示37f可以是仅表示应变更的设定的信息,也可以是表示应变更的设定和不应变更的设定双方的信息。
通过输出这样的印刷结果物301,用户能够如下进行后加工。
首先,用户从作为辊体的印刷结果物301拉出介质30,在切断线CL1的位置处切断介质30,将印刷有辊信息38的区域从辊体上切离。在此基础上,用户确认印刷在辊体上的一次后加工信息35c1,将辊体设置在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XXX上,并且进行将刀模aaa安装到后加工机XXX上等必要的设置,使后加工机XXX开始一次后加工。
通过后加工机XXX,执行以图像33c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接着执行以图像33f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从到此为止的说明可理解,由于印刷任务CC的后加工设定信息与印刷任务FF的后加工设定信息没有差异,所以在图像33f与图像33c之间不进行用于包含设定变更指示的后加工的印刷。这样,在第n印刷任务与第n+1印刷任务之间后加工的设定没有变更的情况下,通过省略用于后加工的印刷,能够抑制介质30和墨水的消耗。在图像33f与图像33c之间也没有特别确保空白。即,即使记述为在印刷任务CC的用于正式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中设定前空白,也设定变更为不确保前空白,即使记述为在印刷任务FF的用于正式印刷的特定设定信息中设定后空白,也设定变更为不确保后空白,在图像33f与图像33c之间不确保空白。这在步骤S1305中与由控制部11设定变更为不印刷后加工信息一起进行。在由后加工机XXX进行的以图像33f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结束后,也继续由后加工机XXX输送介质30。用户确认设定变更指示37b,在图像33b的区域成为由后加工机XXX进行的标签的脱模的对象之前,使后加工机XXX对介质30的输送暂时停止。然后,按照设定变更指示37b,将当前的刀模aaa更换为刀模bbb,使后加工机XXX对介质30的输送重新开始。
不过,后加工机的输送的暂时停止也可以自动地进行。根据图11,设定变更指示37b除了包含用户能识别的文字之外,还包含有码图像BC1。码图像BC1例如是条形码或二维码,作为信息包含有一次后加工时的输送的暂时停止指示。因此,如果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XXX具有能读取码图像的照相机或码解析的功能,则后加工机XXX在结束了以图像33f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后从输送中的介质30读取到码图像BC1的情况下,能够暂时停止输送。
即,在步骤S140中,控制部11也可以使印刷部18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设定变更指示和介质30的输送的停止指示。另外,只要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设定变更指示和介质30的输送的停止指示中的至少一方即可。在仅印刷了设定变更指示的情况下,用户确认设定变更指示,在第n图像或第n+1图像的区域成为后加工机的后加工的对象之前,使由后加工机进行的介质30的输送暂时停止。另一方面,在仅印刷了介质30的输送的停止指示的情况下,停止指示意味着在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后加工的设定发生变更。因此,在用户或后加工机基于介质30的输送的停止指示而停止了介质30的输送之后,用户比较与第n+1图像对应的头部的信息和与第n图像对应的尾部的信息,或者确认被切断的辊信息38的信息来变更后加工的设定。
码图像BC1可以包含输送的停止指示以外的信息,也可以包含后加工的设定变更指示作为信息。例如,后加工机XXX通过读取码图像BC1将介质30的输送暂时停止,并且按照设定变更指示,通知并提醒用户从刀模aaa更换为刀模bbb。或者,后加工机XXX也可以通过读取码图像BC1而将介质30的输送暂时停止,并且根据设定变更指示将刀模aa自动更换为刀模bbb。
即,在步骤S140中,控制部11能够使印刷部18通过文字、码图像、或者文字和码图像的同时记录中的任一方印刷设定变更指示。在更换刀模之后,后加工机XXX根据用户的指示、或者自动地重新开始介质30的输送,执行以图像33b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
在由后加工机XXX进行的以图像33b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结束后,用户在切断线CL2的位置处切断介质30,从作为辊体的印刷结果物301切离与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以及印刷任务CC对应的介质30的区域。这样被切离的与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FF以及印刷任务CC对应的介质30的区域、即切断线CL1~切断线CL2的区域被后加工机XXX的收卷装置收卷成辊状,成为辊体(以下为组任务辊体)。
接着,用户确认在从设置于后加工机XXX的辊体抽出的介质30上印刷的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根据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进行刀模等必要的设置,使后加工机XXX开始以图像33a的区域为对象的一次后加工。另外,如果在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中预先印刷码图像,则在使用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XXX所具备的能读取码图像的照相机或码解析的功能从输送中的介质30读取到码图像的情况下,后加工机XXX能够在结束了以图像33a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后将输送自动地暂时停止。当然,如果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指示了后加工机XXX以外的脱模机,则用户将切离了组任务辊体后的印刷结果物301设置在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所指示的脱模机上,开始以图像33a的区域为对象的一次后加工。在由任意的脱模机进行的以图像33a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结束后,用户在切断线CL3的位置处切断介质30,从印刷结果物301切离与印刷任务AA对应的介质30的区域。被切离的、与印刷任务AA对应的介质30的区域、即切断线CL2~切断线CL3的区域也收卷成辊状,成为辊体(以下为单体任务辊体)。
用户确认印刷在组任务辊体上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将组任务辊体设置在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YYY上。此时,用户根据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进行将狭缝数设为2等必要的设置,使后加工机YYY开始二次后加工。通过后加工机YYY,执行以图像33b的区域为对象的介质30的切割。之后,继续由后加工机YYY输送介质30。用户确认设定变更指示37f,在图像33f的区域成为后加工机YYY的切割对象之前,使后加工机YYY对介质30的输送暂时停止。然后,按照设定变更指示37f,将狭缝数从当前的2变更为4。
与在设定变更指示37b中包含有码图像BC1同样地,也可以在设定变更指示37f中包含有码图像BC2。码图像BC2包含二次后加工时的输送的暂时停止指示作为信息,或者包含后加工的设定变更指示作为信息。码图像BC2的使用方法与码图像BC1的使用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变更狭缝数之后,后加工机YYY根据用户的指示或者自动地重新开始介质30的输送,执行以图像33f的区域为对象的介质30的切割。接着,后加工机YYY执行以图像33c的区域为对象的切割。以上,对组任务辊体的二次后加工结束。
当然,用户根据印刷在单体任务辊体上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a2,对为了单体任务辊体的二次后加工所需的后加工机实施必要的设定。然后,使设置了单体任务辊体的后加工机执行向与印刷任务AA对应的图像33a的区域的二次后加工。
能对印刷后的介质30执行的一次后加工或二次后加工的具体例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另外,对印刷后的介质30进行的后加工也可以仅为一次后加工。如果后加工仅为一次后加工,则控制部11也不需要使印刷部18执行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印刷。
3.2第二印刷实施例:
第二印刷实施例的批量印刷任务组向辊体的分离方法与第一印刷实施例不同。在第一印刷实施例中,将批量印刷任务组分离为1个辊体,但在第二印刷实施例中,根据分别对包含在批量印刷任务组中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中的相邻的印刷任务实施的后加工而向辊体分离的方式不同。
图16是为了说明第二印刷实施例而将与图11的印刷结果物301中的切断线CL1~切断线CL2的范围相当的区域提取后的图。在此,将图16的印刷结果物称为印刷结果物304。印刷结果物304中的图16所示的区域以外与图11的印刷结果物301相同。当关于图16说明与图11不同的点时,在印刷任务BB的尾部36bf与印刷任务BB的后空白34b2之间,印刷了印刷任务BB的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一次后加工信息35b1。另外,在印刷任务FF的前空白34f1与印刷任务FF的头部36fh之间,印刷了印刷任务FF的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二次后加工信息35f2。而且,在印刷任务BB的后空白34b2与印刷任务FF的前空白34f1之间设定了切断线CL4。
参照图16的印刷结果物304,对第二印刷实施例中的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第二印刷实施例中印刷的印刷结果物304与第一印刷实施例相比,与批量印刷任务组有关的向辊体的分离方法不同。具体地说,在对批量印刷任务组内相邻的各个印刷任务实施的后加工的设定相同的情况下,将相邻的印刷任务收卷在相同的辊体上,在后加工的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在相邻的印刷任务的相邻的图像之间的位置,切断印刷结果物,将相邻的印刷任务分离在不同的辊体上。因此,与第一印刷实施例同样地,对包含在批量印刷任务组中的印刷任务实施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
图17通过流程图示出了步骤S130中包含的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关于图17,如果说明与图12所示的第一印刷实施例的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不同的点,则没有步骤S1304。也就是说,在第一印刷实施例中,在步骤S1304中进行了设定变更指示的印刷设定,而在第二印刷实施例中,在步骤S1303的“是”之后,不执行步骤S1304而前进至步骤S1306。图17的步骤S1304B示出了实质上不执行步骤S1304、也就是说跳过S1304的意思。在第二印刷实施例中,通过比较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判定是否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在判定为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在第n印刷任务与第n+1印刷任务之间的位置处切断印刷结果物,将其分离成不同的辊体。因此,切断位置、即第n印刷任务与第n+1印刷任务之间的位置在将分离后的辊体设置在后加工机上时,在一次后加工或二次后加工时到达开头。因而,与如第一印刷实施例那样印刷设定变更指示相比,优选印刷后加工设定信息。由于原本设定成在该位置处基于与印刷任务对应的特定设定信息来印刷第一后加工信息、第二后加工信息等后加工信息,所以不进行通过步骤S1304变更印刷设定以印刷设定变更指示。
参照表42,在印刷任务BB和印刷任务FF中,后加工设定信息不同。因此,在第二印刷实施例中,控制部11具有在介质30中的与印刷任务BB对应的图像33b和与印刷任务FF对应的图像33f之间的位置处切断印刷结果物的设定。因而,在与印刷任务BB对应的图像33b和与与印刷任务FF对应的图像33f之间的位置,分别印刷对应的后加工信息,因此不实施步骤S1304,直接利用原本的后加工信息的印刷设定。另一方面,根据表42,在印刷任务FF和印刷任务CC中,后加工设定信息相同。因此,在图17的流程图中,控制部11将印刷设定变更为不向介质30中的与印刷任务FF对应的图像33f和与印刷任务CC对应的图像33c之间的位置印刷后加工信息(S1305)。
控制部11在这样判定为需要变更对图像33b的区域的一次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140中,使印刷部18向介质30中的图像33b与图像33f之间的位置印刷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一次后加工信息35b1。另外,控制部11在如上所述判定为需要变更对图像33f的区域的二次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140中,使印刷部18向介质30中的图像33b与图像33f之间的位置印刷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二次后加工信息35f2。
通过输出这样的印刷结果物304,用户能够如下进行后加工。用户首先从作为辊体的印刷结果物304拉出介质30,在切断线CL1的位置处切断介质30,将印刷有辊信息38的区域从辊体切离。在此基础上,用户确认印刷在辊体上的一次后加工信息35c1,将辊体设置在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XXX上,并且进行将刀模aa安装到后加工机XXX上等必要的设置,使后加工机XXX开始一次后加工。
通过后加工机XXX执行以图像33c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接着执行以图像33f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在后加工机XXX的以图像33f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结束后,继续由后加工机XXX输送介质30,但用户确认一次后加工信息35b1,并在图像33b的区域成为由后加工机XXX进行的标签的脱模对象之前使后加工机XXX对介质30的输送暂时停止。然后,在切断线CL4的位置处切断介质30,从作为辊体的印刷结果物304切离与印刷任务FF和印刷任务CC对应的介质30的区域。这样被切离的与印刷任务FF和印刷任务CC对应的介质30的区域、即切断线CL1~切断线CL4的区域被后加工机XXX的收卷装置收卷成辊状,成为辊体(以下为第一辊体)。另外,用户确认印刷在第一辊体上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f2,将第一辊体设置在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YYY上。此时,用户根据二次后加工信息35f2,进行将狭缝数设为4等必要的设置,使后加工机YYY开始二次后加工。通过后加工机YYY,执行以图像33f和图像33c的区域为对象的介质30的切割。以上,对第一辊体的二次后加工结束。
另一方面,在后加工机XXX中,确认印刷任务BB的一次后加工信息35b1,将当前的刀模aaa更换为刀模bbb,使后加工机XXX对介质30的输送重新开始。不过,后加工机的输送的暂时停止也可以自动地进行。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XXX具有能读取码图像的照相机或码解析的功能,在印刷任务BB的一次后加工信息35b1除了用户能识别的文字之外还包含有码图像的情况下,后加工机XXX在结束了以图像33f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后,当从输送中的介质30读取了码图像时,能够将输送暂时停止。另外,控制部11在不印刷作为一次后加工信息35b1的码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步骤S1304B中进行印刷设定以对一次后加工信息35b1印刷用于暂时停止介质30的输送的码图像。用于暂时停止介质30的输送的码图像的印刷位置只要是在印刷任务BB的图像33b的区域成为后加工机XXX的标签的脱模对象之前能将后加工机XXX对介质30的输送暂时停止的位置即可,不限于一次后加工信息35b1的位置。更优选地,用于将介质30的输送暂时停止的码图像的印刷位置是在印刷任务FF的头部36fh的区域成为后加工机XXX的标签的脱模对象之前能将后加工机XXX对介质30的输送暂时停止的位置。
而且,在步骤S1304B中,关于与第n+1印刷任务对应的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中的、在第n印刷任务和第n+1印刷任务中不同的信息,也可以实施改变文字的颜色、或者改变文字的字体、或者改变文字的尺寸的印刷设定。这样的话,在第n印刷任务的第n图像与第n+1印刷任务的第n+1图像之间切断介质30,当对对应的后加工机设定针对辊体中残留的第n+1印刷任务的第n+1图像的后加工的设定时,能够从印刷在介质30上的后加工信息容易地读取应变更哪个设定。
在后加工机XXX的以图像33b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结束后,用户在切断线CL2的位置处切断介质30,从作为辊体的印刷结果物304切离与印刷任务BB对应的介质30的区域。这样被切离的与印刷任务BB对应的介质30的区域、即切断线CL4~切断线CL2的区域被后加工机XXX的收卷装置收卷成辊状,成为辊体(以下为第二辊体)。在确认第二辊体上印刷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并在向第一辊体的二次后加工结束后,将第二辊体设置在后加工机YYY上。与一次后加工信息35b1包含有码图像同样地,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35f2也可以包含有码图像。码图像包含二次后加工时的输送的暂时停止指示作为信息,或者包含后加工的设定变更指示作为信息。
接着,用户确认从设置在后加工机XXX上的辊体抽出的介质30上印刷的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根据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进行刀模等必要的设置,使后加工机XXX开始以图像33a的区域为对象的一次后加工。另外,如果预先在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中印刷码信息,则后加工机XXX在使用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XXX所具备的能读取码图像的照相机或码解析的功能结束了以图像33b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后从输送中的介质30读取到码图像的情况下,能够将输送自动地暂时停止。当然,如果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指示了后加工机XXX以外的脱模机,则用户将切离了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后的印刷结果物304设置在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所指示的脱模机上,开始以图像33a的区域为对象的一次后加工。在任意的脱模机的以图像33a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结束后,用户在切断线CL3的位置处切断介质30,从印刷结果物304切离与印刷任务AA对应的介质30的区域。被切离的、与印刷任务AA对应的介质30的区域、即切断线CL2~切断线CL3的区域也收卷成辊状,成为辊体(以下为第三辊体)。用户根据印刷在第三辊体上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a2,对为了第三辊体的二次后加工所需的后加工机实施必要的设定。然后,使设置了第三辊体的后加工机执行向与印刷任务AA对应的图像33a的区域的二次后加工。
3.3第三印刷实施例:
第三印刷实施例与第一印刷实施例和第二印刷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无论是否设定了批量印刷任务组,向辊体分离的方式都会根据对相邻的各个印刷任务实施的后加工而不同。
图18示出了用于说明第三印刷实施例的印刷结果物305。当关于印刷结果物305说明与图11的印刷结果物301不同的点时,构成与印刷任务AA对应的图像33a的对象32a的形状与构成与印刷任务BB对应的图像33b的对象32b的形状相同。另外,未配置在印刷任务AA的尾部36af与印刷任务BB的头部36bh之间配置的、印刷任务AA的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印刷任务AA的后空白34a2、印刷任务BB的前空白34b1、印刷任务BB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另外,在印刷结果物301中,在印刷任务BB的后空白34b2的下游侧印刷有设定变更指示37b,而在印刷结果物305中,印刷有印刷任务BB的一次后加工信息35b1。而且,在印刷结果物301中,在印刷任务FF的头部36fh的下游侧印刷有设定变更指示37f,而在印刷结果305中印刷有印刷任务FF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f2。另外,在印刷结果物301中,在印刷任务AA的后空白34a2与印刷任务BB的前空白34b1之间设定的切断线CL2在印刷结果物305中设定在印刷任务BB的后空白34b2与印刷任务FF的前空白34f1之间。这样的印刷结果物305的切断线CL2与图16的印刷结果物304中的切断线CL4相同。
参照图18的印刷结果物305,对第三印刷实施例中的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第三印刷实施例中印刷的印刷结果物305与第一印刷实施例和第二印刷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无论是否设定了批量印刷任务组,向辊体的分离方式都会根据对相邻的各个印刷任务实施的后加工而不同。具体地说,与是否属于相同的批量印刷任务组无关,在对相邻的各个印刷任务实施的后加工的设定相同的情况下,将相邻的印刷任务收卷在相同的辊体上,在后加工的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在相邻的印刷任务的相邻的图像之间的位置处,将印刷结果物切断,并将相邻的印刷任务分离在不同的辊体上。因此,与第一印刷实施例和第二印刷实施例不同,对全部相邻的印刷任务实施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第三印刷实施例中的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的流程图为与第二印刷实施例相同的图17。不过。实施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的对象与第二印刷实施例不同。另外,在第三印刷实施例中,步骤S1306的判定置换为“n+1达到接受了第二印刷模式(正式印刷)的指定的印刷任务数?”的判定。
图13C为了容易比较而通过表44示出了在第三印刷实施例中指定了正式印刷的各个印刷任务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参照表44,在印刷任务BB和印刷任务FF中,后加工设定信息不同。因此,在第三印刷实施例中,控制部11具有在介质30中的与印刷任务BB对应的图像33b和与印刷任务FF对应的图像33f之间的位置切断印刷结果物的设定。因而,在与印刷任务BB对应的图像33b和与印刷任务FF对应的图像33f之间的位置,分别印刷对应的后加工信息,因此在图17的步骤S1304B中什么都不实施,直接利用原本设定为印刷的后加工信息。另一方面,根据表44,在印刷任务FF和印刷任务CC中,后加工设定信息相同。因此,在图17的流程图中,控制部11将印刷设定变更为不向介质30中的与印刷任务FF对应的图像33f和与印刷任务CC对应的图像33c之间的位置印刷后加工信息(步骤S1305)。同样地,在印刷任务BB和印刷任务AA中,后加工设定信息相同。因此,在图17的流程图中,控制部11将印刷设定变更为不向介质30中的与印刷任务BB对应的图像33b和与印刷任务AA对应的图像33a之间的位置印刷后加工信息(步骤S1305)。
通过输出了这样的印刷结果物,用户能够如下进行后加工。在此仅说明与第二印刷实施例不同的点。用户确认印刷任务BB的一次后加工信息35b1,将当前的刀模aaa更换为刀模bbb,使后加工机XXX对介质30的输送重新开始。然后,通过后加工机XXX,执行以图像33b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接着执行以图像33a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
在后加工机XXX的以图像33a的区域为对象的标签的脱模结束后,用户在切断线CL3的位置处切断介质30,从印刷结果物305切离与印刷任务AA和印刷任务BB对应的介质30的区域。被切离的、与印刷任务AA和印刷任务BB对应的介质30的区域、即切断线CL2~切断线CL3的区域收卷成辊状,成为辊体(以下为第四辊体)。
这样,在第三印刷实施例中,虽然印刷任务AA和印刷任务BB不包含在相同的批量印刷任务组中,但是由于在印刷任务AA和印刷任务BB中一次后加工涉及的后加工设定信息一致,因此印刷任务AA和印刷任务BB收卷在同一辊体(第四辊体)上。接着,用户根据印刷在第四辊体上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a2,对为了第四辊体的二次后加工所需的后加工机实施必要的设定。然后,使设置了第四辊体的后加工机向与印刷任务AA对应的图像33a的区域实施二次后加工,接着执行以图像33b的区域为对象的二次后加工。
如上所述,第一印刷实施例、第二印刷实施例以及第三印刷实施例在什么位置(单位)和/或什么定时切断印刷结果物是不同的,但是作为规定了这些切断的单位和定时的信息的切断信息被预先设定在印刷装置10中。或者也可以是,用户能将这些切断信息任意地设定为印刷设定信息。将切断信息也称为切断模式。例如,作为切断模式,能将与第一印刷实施例对应的第一切断模式、与第二印刷实施例对应的第二切断模式、以及与第三印刷实施例对应的第三切断模式设定为印刷设定信息,在步骤S120中,设定信息获取部12c获取对登记在印刷等待列表55中的印刷任务设定的切断模式作为印刷设定信息。然后,在步骤S130中,控制部11基于作为印刷设定信息的一部分而获取的切断模式,决定实施后加工比较判定处理的对象的印刷任务和在需要后加工的设定变更的情况下进行的印刷处理。这样,也可以是能将切断模式作为印刷设定信息进行印刷设定。
也就是说,控制部11在将第一切断模式指定为切断信息时,执行第一印刷实施例,在将第二切断模式指定为切断信息时,执行第二印刷实施例,在将第三切断模式指定为切断信息时,执行第三印刷实施例。从到此为止的说明可理解,在指定了第一切断模式或第二切断模式时,控制部11在属于相同的批量印刷任务组且印刷顺序相邻的印刷任务彼此的关系中比较这些后加工设定信息,前进至步骤S1304(或步骤S1304B)和步骤S1305中的任一方。另外,在指定了第三切断模式时,如果是指定了正式印刷的印刷任务,则控制部11与是否属于批量印刷任务组无关地在印刷顺序相邻的印刷任务彼此的关系中比较这些后加工设定信息,前进至步骤S1304B和步骤S1305中的任一方。
将第一切断模式和第二切断模式也一并称为第一切断信息,将第三切断模式也称为第二切断信息。也就是说,控制部11在切断信息是第一切断信息时,以属于批量印刷任务组的第n印刷任务与第n+1印刷任务的关系为对象进行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与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的比较。另一方面,在切断信息是第二切断信息时,以指定的印刷任务中的与后加工设定信息绑定的全部印刷任务为对象进行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与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的比较。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包含的变形例进行一些说明。不言而喻,到此为止说明的实施例彼此的组合、实施例与变形例的组合、变形例彼此的组合包含在本说明书的公开中。
4.第一变形例:
如到此为止说明的,在为了接受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的印刷任务而获取的特定设定信息中包含有后加工设定信息。这样的后加工设定信息也可以包含指定设定变更指示的印刷格式的“格式信息”。格式信息例如是指定字体、文字尺寸、颜色、粗细、下划线、添加阴影等装饰等各种格式的信息,能够预先由用户生成。然后,控制部11当在步骤S140中使印刷部18执行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印刷时,以格式信息所指定的印刷格式印刷设定变更指示。
其结果是,参照图11的例子,设定变更指示37b内的文字、设定变更指示37f内的文字以格式信息指定的印刷格式被印刷。由此,设定变更指示37b内的更换刀模的指示的文字、设定变更指示37f内的狭缝数的变更指示的文字与介质30的其他区域的文字等相比,由于字体、尺寸、颜色等不同而显眼,用户更容易识别设定变更指示。
而且,控制部11也可以根据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与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的比较结果,在基于格式信息的指定的范围内变更设定变更指示的印刷格式,使印刷部18印刷设定变更指示。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格式信息预先指定了多个印刷格式。
说明具体例。例如,在对形成组G1的印刷任务BB和印刷任务FF的后加工设定信息进行了比较时,如图13A所示,如果存在虽然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相同但刀模不同的情况,则也存在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和刀模均不同的情况。另外,在对印刷任务BB和印刷任务FF的后加工设定信息进行了比较时,如图13A所示,如果存在虽然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相同但狭缝数不同的情况,则也存在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和狭缝数均不同的情况。
因此,控制部11例如在印刷任务间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相同且刀模不同的情况、以及在印刷任务间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和刀模均不同的情况下,使设定变更指示的印刷格式不同。在该情况下,在印刷任务间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相同但刀模不同的情况下,例如以第一字体、第一文字尺寸、第一颜色等印刷作为设定变更指示的刀模的更换指示,在印刷任务间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和刀模均不同的情况下,用第二字体、第二文字尺寸、第二颜色等印刷作为设定变更指示的后加工机和刀模的变更指示。另外,控制部11在印刷任务间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和刀模均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作为设定变更指示的后加工机的变更指示和刀模的变更指示分别以不同的字体、文字尺寸、颜色等进行印刷。同样地,关于与二次后加工有关的设定变更指示,也能根据印刷任务间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比较结果来变更印刷格式。
5.第二变形例:
参照图13B和图14说明第二变形例。
图13B为了容易比较而通过表43示出了形成某个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印刷任务BB以及印刷任务AA各自的后加工设定信息。表43的观看方法与表42的观看方法相同。根据表43,对于印刷任务FF和印刷任务CC中的任一方,在一次后加工的标签的脱模中,都使用后加工机XXX并使用刀模aaa。另外,对于印刷任务BB和印刷任务AA中的任一方,虽然都在标签的脱模中使用后加工机ZZZ,但是对于印刷任务BB使用刀模bbb,对于印刷任务AA使用刀模ccc。另外,对于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AA中的任一方,在二次后加工的介质30的切割中都使用后加工机YYY,对于印刷任务FF,以狭缝数=2执行介质30的切割,对于印刷任务CC、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AA,以狭缝数=4执行介质30的切割。
在第二变形例中,设想控制部11将由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AA构成的批量印刷任务组按照该印刷任务的顺序并且根据表43的后加工设定信息通过印刷部18向介质30进行正式印刷的场景。
图14将第二变形例涉及的印刷了批量印刷任务组的介质30示为印刷结果302。图14的观看方法基本上与图11的印刷结果物301的观看方法相同,但比印刷结果物301更简化。
在图14中,省略了介质30内的前空白或后空白、头部和尾部的记载。另外,对于基于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AA各自的图像数据分别印刷了多份的图像即图像33f、图像33c、图像33b、图像33a,省略了如图11所示那样的各个对象的记载。
根据印刷结果物302,在最下游侧印刷了印刷任务FF的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二次后加工信息35f2。另外,从二次后加工信息35f2去往上游侧依次印刷了与印刷任务FF对应的图像33f、印刷任务CC的用于二次后加工的设定变更指示37c2、与印刷任务CC对应的图像33c、印刷任务CC的用于一次后加工的设定变更指示37c1、印刷任务BB的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而且,去往上游侧依次印刷了与印刷任务BB对应的图像33b、印刷任务BB的用于一次后加工的设定变更指示37b1、与印刷任务AA对应的图像33a、印刷任务AA的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即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辊信息38。印刷结果物302中的印刷了辊信息38的区域在一次后加工开始前被从印刷结果物302切断。
根据印刷结果物302,作为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印刷的、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设定变更指示37b1、设定变更指示37c1按以上游侧为上、以下游侧为下的朝向印刷了文字。另一方面,作为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印刷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f2、设定变更指示37c2、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按以下游侧为上、以上游侧为下的朝向印刷了文字。根据这样的印刷,在介质30的上游侧朝向输送的开头侧执行的一次后加工时,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设定变更指示37b1、设定变更指示37c1对于用户而言变得容易读取,用户能够准确地识别一次后加工所需的信息。另外,在介质30的下游侧朝向输送的开头侧执行的二次后加工时,二次后加工信息35f2、设定变更指示37c、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成为对于用户而言容易读取的朝向。
从到此为止的说明可理解,设定变更指示37b1和设定变更指示37c1分别与第一变更指示的一个例子匹配,设定变更指示37c2与第二变更指示的一个例子匹配。即,根据第二变形例,控制部11在第一变更指示和第二变更指示中包含文字的情况下,使印刷部18以使第一变更指示的文字的朝向和第二变更指示的文字的朝向不同的朝向进行印刷。在将第一变更指示的文字的朝向和第二变更指示的文字的朝向设为不同的朝向的情况下,除了如图14所示在输送方向D2上设为相反朝向以外,也可以在宽度方向D1上设为相反朝向。另外,不仅使第一变更指示的文字的朝向和第二变更指示的文字的朝向正相反,例如也可以使彼此的朝向相差90度。
在图14中,当关注第一变更指示时,由于在印刷任务CC与印刷任务FF之间,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没有差异,所以在图像33c与图像33f之间没有印刷第一变更指示。另外,当在图14中关注第二变更指示时,由于在印刷任务BB与印刷任务AA之间,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没有差异,所以在图像33b与图像33a之间没有印刷第二变更指示。
另外,如图13B所示,与连续印刷的印刷任务CC、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AA相关的二次后加工的后加工设定信息是共同的。因此,在印刷结果物302中,如果在图像33c的下游侧具有设定变更指示37c2,则本来应不需要在图像33b的下游侧印刷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但是,在第二变形例中,一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在针对图像33b的区域的一次后加工与针对图像33c的区域的一次后加工之间,从后加工机ZZZ变更为后加工机XXX。因此,在后加工机ZZZ对图像33b的区域的一次后加工结束的定时,包含图像33a的区域和图像33b的区域的介质30的部分被从辊体切断,被提供给二次后加工。包含图像33a的区域和图像33b的区域的介质30的部分被切离而残留的辊体当然为了一次后加工而设置在后加工机XXX上。
从辊体分离后,如果在包含图像33a的区域或图像33b的区域的介质30的部分的下游端部没有用于二次后加工的印刷,则在针对该部分的后加工机YYY的二次后加工中,狭缝数等的设定变得不明确。鉴于这样的情况,控制部11控制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印刷,以对在一次后加工的过程中从辊体切断的介质30的部分印刷对于二次后加工而言所需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
6.第三变形例:
对于由印刷部18印刷后的介质30,有时也执行“三次后加工”作为二次后加工的下一次后加工。三次后加工与一次后加工相同,按照介质30中的第n+1图像的区域、第n图像的区域的顺序执行。在设想了执行三次后加工的情况下,与印刷任务绑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包含有分别与一次后加工、二次后加工、三次后加工相关的信息。
因此,也可以是,控制部11比较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在判定为需要变更对介质30中的第n图像的区域的三次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使印刷部18向介质30中的第一变更指示与第n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作为三次后加工的设定的变更指示的“第三变更指示”。
图15将印刷了第三变形例涉及的批量印刷任务组的介质30示出为印刷结果物303。关于图15,主要说明与图14的不同。在第三变形例中,也设想将由印刷任务FF、印刷任务CC、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AA构成的批量印刷任务组按照该印刷任务的顺序并大致根据表43的后加工设定信息通过印刷部18向介质30进行正式印刷的场景。不过,为了简化说明,一次后加工设为由后加工机ZZZ针对任意的印刷任务执行。
因而,图14的印刷结果物302所具有的二次后加工信息35b2在第三变形例中是不需要的,不存在于印刷结果物303中。另外,印刷结果物302所具有的设定变更指示37c1是不仅指示刀模的变更还指示机械即后加工机的变更的内容,但是印刷结果物303所具有的设定变更指示37c1是指示刀模的更换的内容就足矣。
在第三变形例中,根据与印刷任务绑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对印刷任务AA、印刷任务BB、印刷任务CC、印刷任务FF各自的图像33a、33b、33c、33f的区域执行的三次后加工是在对图像33b的区域的三次后加工之后、在对图像33c的区域的三次后加工之前应变更一部分设定的处理。三次后加工是怎样的后加工在这里不问。三次后加工例如是使用了热的处理、或者是在介质30中开孔的处理等各种各样的处理,但无论是哪种处理,在第三变形例中都需要在对图像33b的区域的三次后加工之后并在对图像33c的区域的三次后加工之前变更三次后加工的一部分设定。因而,控制部11在将与印刷任务BB对应的图像33b作为第n+1图像来理解、将与印刷任务CC对应的图像33c作为第n图像来理解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变更对第n图像的区域的三次后加工的设定。控制部11基于该判定在用于图像33c的区域的第一变更指示即设定变更指示37c1与图像33c之间的位置,印刷作为第三变更指示的设定变更指示39c3。
这样,通过预先使印刷结果物303包含设定变更指示39c3,在对印刷结果物303的二次后加工结束后将印刷结果物303的辊体设置在三次后加工的后加工机并开始了三次后加工的情况下,用户能够根据设定变更指示39c3在适当的定时变更三次后加工的设定。顺便说一下,印刷结果物303中的三次后加工信息35a3被印刷在用于印刷任务AA的图像33a的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与图像33a之间,表示对图像33a的区域的三次后加工所需的后加工设定信息。也就是说,三次后加工信息35a3和设定变更指示39c3是用于三次后加工的印刷。另外,根据印刷结果物303,用于三次后加工的印刷与用于一次后加工的印刷即一次后加工信息35a1、设定变更指示37b1、设定变更指示37c1同样地,按以上游侧为上、以下游侧为下的朝向印刷了文字。
在图14和图15中,省略了如用图11所示那样的前空白和后空白的记载,但实际上根据成为正式印刷的对象的各印刷任务的空白量的设定而在介质30上确保了前空白和后空白。另外,在到此为止的说明中,以设定变更指示37b、37f、37c2、37c1、37b1、39c3在介质30中印刷到与前空白和后空白分开确保的区域为前提,但这些设定变更指示也可以印刷到前空白和后空白中。另外,一次后加工信息、二次后加工信息、三次后加工信息也可以印刷到前空白或后空白中。由此,在正式印刷中,能够进一步抑制介质30的消耗。
7.总结: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印刷装置10具备:印刷部18,向介质30印刷印刷任务;控制部11,能接受对一个以上的印刷任务的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根据印刷设定信息对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进行印刷设定,并使印刷部18执行与印刷设定相应的印刷;以及存储部15。基于第二印刷模式的一个印刷任务的印刷中的介质30的消耗量比基于第一印刷模式的一个印刷任务的印刷中的介质30的消耗量多。控制部11从在存储部15中预先存储的印刷的初始设定信息、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所附带的附带设定信息、或者保存在规定的文件夹中并与初始设定信息和附带设定信息均不同的文件即第一设定信息文件中的任一方,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印刷设定信息中的、在基于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与基于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之间使所述消耗量产生差异的特定设定信息,根据所获取的特定设定信息,进行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印刷设定。而且,控制部11在从初始设定信息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所附带的附带设定信息、或者保存在规定的文件夹中并与初始设定信息、附带设定信息以及第一设定信息文件均不同的文件即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中的任一方,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印刷设定信息中的特定设定信息,在从附带设定信息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从第二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在从第一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所附带的附带设定信息或者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中的任一方,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根据所获取的、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进行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印刷设定。
根据所述构成,印刷装置10能够分别从不同的获取目标容易地获取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印刷设定所需的特定设定信息和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任务的印刷设定所需的特定设定信息。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在对印刷任务任意地指定了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时,能从自己设定各自所需的特定设定信息的负担和麻烦中解放出来,能自动地得到准确的印刷设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特定设定信息包含印刷份数的信息。
另外,特定设定信息包含在介质30中应确保的空白量的信息。
另外,特定设定信息包含示出用于对由印刷部18印刷印刷任务后的介质30进行的后加工的印刷的有无的信息。
另外,特定设定信息包含示出印刷任务的头部和/或尾部的印刷的有无的信息。
根据这些构成,印刷装置10能够减少用户的负担而准确地获取在第一印刷模式与第二印刷模式之间不同的印刷份数、空白量、用于后加工的印刷的有无、印刷任务的头部和/或尾部的印刷的有无等设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印刷装置10具备显示印刷任务的列表的显示部13,控制部11接受对与列表中的印刷任务分别对应地显示的选择栏56的无选择的状态作为第一印刷模式的指定,接受对选择栏56的有选择的状态作为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
根据所述构成,用户能够容易且准确地进行对印刷任务的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印刷装置10具备显示印刷任务的列表的显示部13,控制部11接受未包含在列表中的由用户输入的选择范围内的状态作为第一印刷模式的指定,接受包含在选择范围内的状态作为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
根据所述构成,用户能够容易且准确地进行对印刷任务的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印刷装置10具有用于对多个印刷任务一并接受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的批量接受按钮,控制部11在批量接受按钮被操作了的情况下,一并接受对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中记载的多个印刷任务的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从第二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多个印刷任务的特定设定信息。
根据所述构成,用户通过操作批量接受按钮,能够一并进行对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中记载的多个印刷任务的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印刷装置10具备:印刷部18,基于图像数据向介质印刷图像;存储部15,存储具有图像数据的印刷任务;以及控制部11,基于包含示出对印刷了图像的介质30执行的后加工的设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印刷设定信息,对印刷部18进行印刷设定,并且使印刷部18印刷存储在存储部15中的多个印刷任务中的指定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当将n设为1以上的整数,并将基于在所述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中成为印刷部18的第n个印刷对象的第n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而在介质30上印刷的图像设为第n图像,将基于在所述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中成为印刷部18的第n+1个印刷对象的第n+1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而印刷在介质30上的图像设为第n+1图像,将与第n印刷任务绑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设为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将与第n+1印刷任务绑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设为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时,控制部11通过比较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判定是否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在不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作为对印刷部18的印刷设定而按如下方式变更印刷设定:不印刷基于被设定为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进行印刷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信息。
根据所述构成,印刷装置10在连续成为印刷的对象的第n印刷任务与第n+1印刷任务之间后加工的设定没有变更的情况下,不印刷基于被设定为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信息。由此,在第n印刷任务与第n+1印刷任务之间后加工的设定没有变更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向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进行与后加工的设定相关的印刷。即,能够在抑制介质30和墨水的浪费的同时,进行为了后加工所需的印刷。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印刷设定信息包含介质30中的空白量的信息,控制部11在不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变更印刷设定,以不确保根据空白量的信息设定为在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确保的空白。
根据所述构成,控制部11在第n印刷任务与第n+1印刷任务之间后加工的设定没有变更的情况下,不确保被设定为在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确保的空白。由此,能够抑制介质30的消耗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11在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使印刷部18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后加工的设定的变更指示和介质30的输送的停止指示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所述构成,控制部11在第n印刷任务与第n+1印刷任务之间后加工的设定有变更的情况下,在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印刷用于该变更的指示、输送的停止指示,提高后加工中的作业性和便利性。另外,由于用户不需要判断介质30中的应印刷所述变更指示或所述停止指示的位置,因此得以减轻用户的负担,能够消除应印刷变更指示或停止指示的位置判断的人为错误。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控制部11在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变更指示和停止指示。
根据所述构成,控制部11将输送的停止指示与变更指示一起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由此,在执行后加工的后加工机中,能在应变更设定的适当的定时停止介质30的输送来进行变更作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控制部11在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使印刷部18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基于后加工设定信息的信息和介质30的输送的停止指示。
根据所述构成,控制部11将基于后加工设定信息的信息与输送的停止指示一起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所述变更指示也可以说是基于后加工设定信息的信息的一种,但基于后加工设定信息的信息也包含后加工的设定的变更指示以外的信息。因此,例如,即使在介质30在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被切断的情况下,进行后加工的用户也能通过印刷基于后加工设定信息的信息来获得更多的信息。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控制部11能将被指定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所包含的多个印刷任务设定为作为关于规定的共同项被设为一个批次的组的批量印刷任务组,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与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的比较是以属于批量印刷任务组的第n印刷任务和第n+1印刷任务的关系为对象进行的。
根据所述构成,控制部11在属于批量印刷任务组、连续成为印刷对象的第n印刷任务与第n+1印刷任务之间后加工的设定没有变更的情况下,不印刷基于被设置为在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信息。由此,例如在以批量印刷任务组为单位切断介质30的情况下,能够抑制1个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印刷所需的介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指定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所包含的多个印刷任务意味着指定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的全部或一部分。例如,通过管理画面50的操作由用户指定了第二印刷模式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有时包含批量印刷任务组和不属于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印刷任务。另外,通过管理画面50的操作由用户指定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当然也包含多个批量印刷任务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印刷设定信息包含作为规定了以怎样的单位切断介质30的信息的切断信息。控制部11能将被指定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所包含的多个印刷任务设定为作为关于规定的共同项被设为一个批次的组的批量印刷任务组,在切断信息是第一切断信息时,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的比较是以属于批量印刷任务组的第n印刷任务和第n+1印刷任务的关系为对象进行的,在切断信息是第二切断信息时,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的比较是以指定的印刷任务中的与后加工设定信息绑定的全部印刷任务为对象进行的。
根据所述构成,控制部11根据切断信息,将在印刷顺序相邻的印刷任务之间设为比较后加工设定信息时的比较对象的印刷任务的范围限定于或不限定于批量印刷任务组内。由此,能够根据切断信息使在后加工的设定没有变更的情况下设为不印刷基于后加工设定信息的信息的介质30中的位置不同。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与印刷任务绑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记述在该印刷任务所具有的图像数据的头部。
根据所述构成,由于印刷任务和后加工设定信息一体化,所以简化了向印刷装置10的印刷任务和后加工设定信息的发送、与印刷任务绑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获取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后加工设定信息具有指定变更指示的印刷格式的格式信息,控制部11使印刷部18以格式信息所指定的印刷格式印刷变更指示。
根据所述构成,在印刷有第n图像、第n+1图像、变更指示等的介质30中,能够容易使用户识别变更指示的存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控制部11根据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的比较结果,在基于格式信息的指定范围内变更变更指示的印刷格式,使印刷部18印刷变更指示。
根据所述构成,控制部11根据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的比较结果来改变变更指示的印刷格式,从而能够提高识别印刷后的变更指示来进行后加工的设定变更作业的用户的便利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11使印刷部18通过文字、码图像、或者文字和码图像的同时记录中的任一方印刷变更指示。
根据所述构成,能够以对用户而言容易理解的形态、对于后加工机而言容易利用的形态印刷变更指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对印刷部18印刷后的介质30首先执行的后加工设为一次后加工、将对印刷部18印刷后的介质30进行一次后加工之后执行的后加工设为二次后加工时,一次后加工按照介质30中的第n+1图像的区域、第n图像的区域的顺序执行,二次后加工按照介质30中的第n图像的区域、第n+1图像的区域的顺序执行。然后,控制部11比较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在判定为需要变更介质30中的对第n图像的区域的一次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使印刷部18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作为一次后加工的设定的变更指示的第一变更指示。另外,控制部11比较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在判定为需要变更对介质30中的第n+1图像的区域的二次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使印刷部18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作为二次后加工的设定的变更指示的第二变更指示。
根据所述构成,控制部11比较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如果为了对第n图像的区域的一次后加工而需要变更指示,则向介质30印刷第一变更指示,如果为了对第n+1图像的区域的二次后加工而需要变更指示,则向介质30印刷第二变更指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对印刷部18印刷后的介质30在二次后加工之后执行的后加工设为三次后加工时,三次后加工按照介质30中的第n+1图像的区域、第n图像的区域的顺序执行。然后,控制部11比较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在判定为需要变更对介质30中的第n图像的区域的三次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使印刷部18向介质30中的第一变更指示与第n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作为三次后加工的设定的变更指示的第三变更指示。
根据所述构成,控制部11比较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如果为了对第n图像的区域的三次后加工而需要变更指示,则能够向介质30的适当的位置印刷第三变更指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控制部11在第一变更指示和第二变更指示包含文字的情况下,使印刷部18以使第一变更指示的文字的朝向和第二变更指示的文字的朝向不同的朝向进行印刷。
根据所述构成,控制部11能够将第一变更指示的文字的朝向设为当介质30成为一次后加工的对象时对于用户而言容易阅读的朝向进行印刷,并且将第二变更指示的文字的朝向设为当介质30成为二次后加工的对象时对于用户而言容易阅读的朝向进行印刷。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11在基于属于批量印刷任务组的最后的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的向介质30的印刷结束后,使印刷部18按照印刷任务的印刷顺序或印刷任务的印刷的逆序向介质30中的比基于最后的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印刷的图像靠介质30的输送方向上游的位置印刷与属于批量印刷任务组的各印刷任务绑定的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印刷辊信息。
根据所述构成,能够使看到印刷后的介质30的用户首先视觉识别辊信息,识别各印刷任务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和对介质30进行的各印刷任务的印刷概要。
本实施方式不限于印刷装置10或印刷系统,公开了由装置或系统执行的工序构成的方法、使处理器执行方法的程序12等各种类别的发明。
例如,能够掌握印刷控制程序12,所述印刷控制程序12使处理器执行印刷控制功能,所述印刷控制功能基于印刷设定信息对印刷部18进行印刷设定,并且使印刷部18印刷多个印刷任务中的被指定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所述印刷设定信息包含示出对印刷有基于印刷任务所具有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介质30执行的后加工的设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在将n设为1以上的整数、将基于所述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中成为印刷部18的第n个印刷对象的第n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而印刷在介质30上的图像设为第n图像、将基于所述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中成为印刷部18的第n+1个印刷对象的第n+1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而印刷在介质30上的图像设为第n+1图像、将与第n印刷任务绑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设为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将与第n+1印刷任务绑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设为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时,印刷控制功能通过比较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判定是否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在不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变更印刷设定,以使得不印刷基于作为对印刷部18的印刷设定而被设定成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信息。
作为到此为止由印刷装置10的控制部11执行的处理而说明的处理可以由印刷控制装置、即信息处理装置1使用诸如其控制部2或存储部3之类的资源来执行。印刷控制程序12也可以由信息处理装置1执行。
因而,本实施方式例如公开了如下构成:一种与印刷装置10能通信地连接的印刷控制装置,包括:存储部3,存储具有图像数据的印刷任务;以及控制部2,基于包含示出对印刷了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的介质30执行的后加工的设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印刷设定信息,进行对印刷装置10的印刷设定,并且使印刷装置10印刷存储部3中存储的多个印刷任务中的指定的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当将n设为1以上的整数、将基于所述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中成为印刷装置10的第n个印刷对象的第n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而在介质30上印刷的图像设为第n图像、将基于所述2个以上的印刷任务中成为印刷装置10的第n+1个印刷对象的第n+1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而印刷在介质30上的图像设为第n+1图像、将与第n印刷任务绑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设为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将与第n+1印刷任务绑定的后加工设定信息设为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时,控制部2通过比较第n后加工设定信息和第n+1后加工设定信息,判定是否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在不需要变更后加工的设定的情况下,变更印刷设定,以使得不印刷基于作为对印刷装置10的印刷设定而被设定成向介质30中的第n图像与第n+1图像之间的位置印刷的后加工设定信息的信息。

Claims (8)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部,向介质印刷印刷任务;
控制部,能接受对一个以上的所述印刷任务的第一印刷模式或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根据印刷设定信息对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或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进行印刷设定,并使所述印刷部执行与所述印刷设定相应的印刷;以及
存储部,
基于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一个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中的所述介质的消耗量比基于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一个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中的所述介质的消耗量多,
所述控制部
从预先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印刷的初始设定信息、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所附带的附带设定信息、或者保存在规定的文件夹中并与所述初始设定信息及所述附带设定信息均不同的文件即第一设定信息文件中的任一方,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印刷设定信息中的、在基于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印刷与基于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印刷之间使所述消耗量产生差异的特定设定信息,根据所获取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进行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印刷设定,
在从所述初始设定信息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所附带的附带设定信息、或者保存在规定的文件夹中并与所述初始设定信息、所述附带设定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设定信息文件均不同的文件即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中的任一方,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印刷设定信息中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
在从所述附带设定信息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
在从所述第一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所附带的附带设定信息、或者所述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中的任一方,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
根据所获取的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进行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印刷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设定信息包含印刷份数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设定信息包含在所述介质中应确保的空白量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设定信息包含示出用于对所述印刷部的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后的所述介质进行的后加工的印刷的有无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设定信息包含示出所述印刷任务的头部和/或尾部的印刷的有无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显示所述印刷任务的列表的显示部,
所述控制部将对分别与所述列表中的所述印刷任务对应显示的选择栏的无选择的状态接受为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指定,将对所述选择栏的有选择的状态接受为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显示所述印刷任务的列表的显示部,
所述控制部将不包含在所述列表中的由用户输入的选择范围内的状态接受为所述第一印刷模式的指定,将包含在所述选择范围内的状态接受为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用于对多个所述印刷任务一并接受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的批量接受按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批量接受按钮被操作了的情况下,一并接受对记载在所述第二设定信息文件中的多个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指定,从所述第二设定信息文件获取用于指定了所述第二印刷模式的多个所述印刷任务的所述特定设定信息。
CN202311388714.XA 2022-10-27 2023-10-24 印刷装置 Pending CN1179443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72121 2022-10-27
JP2022172121A JP2024063927A (ja) 2022-10-27 2022-10-27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4382A true CN117944382A (zh) 2024-04-30

Family

ID=88558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88714.XA Pending CN117944382A (zh) 2022-10-27 2023-10-24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61788A1 (zh)
JP (1) JP2024063927A (zh)
CN (1) CN117944382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77323A (ja) 2006-09-20 2008-04-03 Canon Inc 印刷属性設定方法
CN114874313A (zh) 2015-11-16 2022-08-09 Ubi蛋白公司 用于延长蛋白质半衰期的方法
JP2020179587A (ja) * 2019-04-25 2020-1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管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073457A (ja) * 2020-11-02 2022-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61788A1 (en) 2024-05-01
JP2024063927A (ja) 2024-05-14
US20240143244A1 (en)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1680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639302B2 (en) Prevention of display overlap in a user interfa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881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351282B2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238972B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7944382A (zh) 印刷装置
US8849177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7944383A (zh) 印刷装置、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US12001731B2 (en) Printing device
US10168965B2 (en) Printing system for printing a plurality of images on a web and a method thereof
US949301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cut unit configured to cut a sheet according to an operator's instructions
US20230315350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control program
EP3463916B1 (en) Printing systems for printing a plurality of images in a first web and in a second web and a method thereof
JP2002283670A (ja)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プリンタ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4939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320300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70711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0404876B2 (en) Print method and print system
US20230274115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6598075B2 (ja) 印刷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503858B2 (ja)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661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81188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8124283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22033416A (ja)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