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2450A - 输注控制方法、注射泵及输注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注控制方法、注射泵及输注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2450A
CN117942450A CN202211288269.5A CN202211288269A CN117942450A CN 117942450 A CN117942450 A CN 117942450A CN 202211288269 A CN202211288269 A CN 202211288269A CN 117942450 A CN117942450 A CN 117942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rate
concentration
chemical solution
injection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882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韬睿
徐利
涂有强
陈剑
陈俊
黄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Scientif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Scientif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882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42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42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2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注控制方法、注射泵及输注控制系统,能够提高接力期间药物输注的剂量速度的稳定性。该输注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注射泵,第一注射泵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一浓度,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基于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第一浓度以及第二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对第一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第一调整流速排出第一化学溶液。

Description

输注控制方法、注射泵及输注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注控制方法、注射泵及输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中针对特定病情,存在需要利用两台或多台输注泵连接主输液管路,同时对病人进行输注多种药物的情况。当某种药物需要进行长时间输注,并且输注药液体积超过当前注射器(前序泵)的最大容积时,需要利用另一台输注药物相同的输注泵(后序泵)对其进行输注接力。
相关技术的接力方法通常包括:一、前序泵逐步减少给药量,后序泵逐步增加给药量,并使两者的变化速度一致;二、根据前序泵和后序泵中不同的药液粘度产生的压差,对前序泵和后序泵的流量进行协同调整,使得输入人体的药液流量保持稳定。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后序泵中的药物浓度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等进行调整。为保证对病人输注的药物量保持在稳定水平,后序泵与前序泵应采用相同的剂量速度进行输注,因此,后序泵的输注速度也需要相应调整,从而导致接力期间主输液管路内的流量发生波动,输注的药物以非预期的剂量速度进入人体。
可以看出,相关技术中以固定步长调整给药量,或以药液粘度来调整流量的接力方法,均无法保证接力期间药物输注的剂量速度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注控制方法、注射泵及输注控制系统,能够提高注射泵接力期间药物输注剂量速度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注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注射泵,所述第一注射泵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所述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一浓度,所述输注控制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一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
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射泵,所述注射泵连接有注射容器,所述注射容器与主管路连接,其中:
所述注射泵,用于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所述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一浓度;
所述注射泵,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一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注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注射泵控制的第一注射容器、第二注射泵控制的第二注射容器、以及主管路;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分别连接至所述主管路,所述第一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所述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一浓度;第二注射容器容纳有第二化学溶液,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二浓度,其中,
所述第一注射泵,用于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一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所述第二注射泵,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以及;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一流速、所述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二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调整流速;以及,
控制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二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第一注射泵连接的第一注射容器、第二注射泵连接的第二注射容器、以及主管路;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分别连接至所述主管路,所述第一注射泵与所述第二注射泵分别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所述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一浓度;第二注射容器容纳有第二化学溶液,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二浓度,其中,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一流速与第二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与第二调整流速;以及,
驱动所述第一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驱动所述第二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二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泵接力输液期间,对于接力或被接力的第一注射泵,当第一注射泵在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时,若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包含第一化学物的第二化学溶液,第一注射泵则会基于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第二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自身当前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以及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第一浓度,确定其控制的第一注射容器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调整流速,并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从第一流速切换至第一调整流速,以第一调整流速排出第一化学溶液。如此,可以通过协同参与接力的双方各自的输注化学物的浓度信息以及流速信息,调整自身控制的注射容器输出化学溶液的流速,从而对于主管路中的第一化学物,减少了其根据浓度和流速所确定的剂量速度的波动,提高了接力期间输出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的稳定性。在用于药物输注时,提高了接力期间药物输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关技术中药物输出剂量速度的效果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关技术中药物输出剂量速度的效果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注控制系统的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注控制方法的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注控制方法的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注控制方法的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注控制方法的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注控制方法应用于实际场景中的一种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之前,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适用于如下的解释。
1)剂量速度:剂量速度描述的是每小时进入人体的化学物(如药物)量,可由化学物的浓度和化学溶液的输注速度(流速)计算得到。剂量速度的单位可为毫克/分钟(mg/min)或者公斤/分钟(kg/min)。
目前,在多台输液泵通过主输液管路并行为患者输液的场景下,为保证患者病情得到缓解,需要保证为患者输入的药物量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当需要进行接力输液时,接力泵与被接力泵所输注药物相同并且需要具有相同的剂量速度。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接力泵中输注药物的浓度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进行调整,在浓度调整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剂量速度不变的前提,接力泵的流速相较于被接力泵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接力泵与被接力泵之间的浓度变化与流速变化会引起主输液管路内的流速以及药物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主输液管路内的药物以非预期剂量速度进入人体。针对该问题,相关技术常见的接力方法包括:
方案1、在前序泵以流量F1输注药物浓度为D1的药液D,同时存在其他注射泵向以总流量F2向主输液管路输注其他药液的情况下,若前序泵中的药液D输注完成,则启动后序泵对前序泵进行输注接力。其中,后序泵输注药物浓度为D2,后序泵输注流量为F3=F1*D1/D2。由于在前序泵输注完成后,主输液管路内会含有浓度为D1的药液D和其他药液的一部分混合药液,后序泵启动输注后,这部分混合药液中的药液D将以(F2+F3)的流量进入人体。也就是说,接力期间,这部分混合药液中的药液D实际进入人体的剂量速度为D1*F1/(F1+F2)*(F2+F3),与接力前的剂量速度出现了偏差。尤其是在药物浓度D1和D2差别较大的情况下,接力期间药物D进入人体的剂量速度将产生较大波动。如图1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的方案1中,药物D输出剂量速度的效果示意图。其中,前序泵和后序泵在时间50处开始接力。可以看出接力期间药物D的输出剂量速度会产生较大波动。
方案2、在前序泵以流量F1输注药物浓度为D1的药液D,同时存在其他注射泵向以总流量F2向主输液管路输注其他药液的情况下,若前序泵输注完成,则后序泵先以前序泵的流量F1向主输液管路输注,在主输注管路内浓度为D1的药液D完全排空后,再将后序泵流量切换为F3=F1*D1/D2。由于此时主输液管内为药物浓度为D2的药液和其他同时输注药液的混合液,其中的药液D的浓度为(D2*F1)/(F1+F2),因此当后序泵流量切换至流量F3后,主输液管路内的药液D将以D2*F1/(F1+F2)*(F2+F3)的剂量速度进入人体。可以看出,第一,方案2中若药物浓度D1和D2差别较大,则接力期间药物D输入人体的剂量速度将产生较大波动。如图2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的方案2中,药物D输出剂量速度的效果示意图。其中,前序泵和后序泵在时间50处开始接力,接力期间药物D的输出剂量速度产生了较大波动。第二,由于不同临床使用中主输液管路的体积是不可知的,不同科室间存在较大差异,主输注管路内浓度为D1的药液D完全排空的时间点也难以准确判定的。因此,方案2的接力方案在实际场景中也是难以应用和实施的。
综上所述,相关技术的接力方案在输液接力过程中,均会引起药物进入人体的剂量速度不稳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注控制方法、注射泵及输注控制系统,能够提高注射泵接力期间药物输注剂量速度的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注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注射泵控制的第一注射容器、第二注射泵控制的第二注射容器、以及主管路。其中,第一注射容器与第二注射容器分别连接至所述主管路,第一注射泵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一浓度;第二注射容器容纳有第二化学溶液,第二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二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图3所示的输注控制系统3。其中,第一注射容器31-1与第二注射容器32-1可以通过延长管连接至主管路33,第一注射泵31-2与第二注射泵32-2之间存在通信连接,能够交互输注药液的成分、浓度与流速等信息。第一注射泵31-2控制第一注射容器31-1主管路排出第一浓度的第一化学溶液。第二注射泵32-2用于控制第二注射容器32-1;第二注射容器中容纳有第二化学溶液,第二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二浓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输注控制系统3还可以包括主管路33上连接的第三注射容器33-1,以及控制第三注射容器34-1的第三注射泵34-2。第三注射泵34-2与第一注射泵31-2与第二注射泵32-2之间存在通信连接。第三注射泵34-2用于控制第三注射容器34-1向主管路33排出第三化学溶液,第三化学溶液不包含第一化学物。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注射泵31-2在控制第一注射容器31-1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时,若检测到第二注射泵32-2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32-1向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即与第二注射泵开始接力时,则基于第二注射容器32-1当前排出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第一注射容器31-1当前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第一浓度以及第二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对第一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第一注射泵31-2控制第一注射容器31-1在预设时间点以第一调整流速排出第一化学溶液。如此,可以保证在第一注射泵与第二注射泵进行输液接力的过程中,主输液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剂量速度能够稳定在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限定的波动范围内。示例性地,预设误差可以是根据用药指南或者专家经验设定的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注射泵31-2还可以根据第一流速、第二流速、第一浓度与第二浓度同时确定出自身对应的第一调整流速,以及用于第二注射泵流速调整的第二调整流速;第一注射泵31-2可以将第二调整流速发送至第二注射泵32-2,以使第二注射泵32-2根据第二调整流速,控制第二注射容器32-1向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注射泵32-2在检测到第一注射泵正在控制第一注射容器31-1向主管路排出包含第一化学物第一化学溶液时,也可以由第二注射泵32-2同步基于第一注射容器31-1当前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第二注射容器32-1当前排出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第一浓度以及第二浓度,对自身当前的第二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调整流速;并控制第二注射容器32-1在预设时间点以第二调整流速排出第二化学溶液。
这样,通过第一注射泵和第二注射泵,根据参与接力的各个注射泵的实时流速和药物浓度,协同调整接力过程中的流速,减少了接力期间药物剂量速度的波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注射泵和注射容器还可以是输液泵和输液容器;或者输液泵注射泵混用,也即主管路同时连接有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情况等等,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下面,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注控制系统,以第一注射泵为执行主体,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输注控制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注控制方法中,第一注射泵可以是接力泵(后序泵),也可以是被接力泵(前序泵)。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注控制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将结合图3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S101、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基于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第一浓度以及第二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对第一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注射泵为前序泵时,第二注射泵为后序泵。第一注射泵在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过程中,若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第二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说明此时后序泵已经启动,需要与前序泵进行输液接力。则第一注射泵可以通过与第二注射泵的通信连接,获取第二注射泵控制第二注射容器排出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以及第二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注射泵为后序泵时,第二注射泵为前序泵。在第一注射泵启动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时,若检测到第二注射泵正在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说明此时前序泵正在向主管路排出包含第一化学物的化学溶液,需要对前序泵进行输液接力。则第一注射容器可以获取第二注射容器对应的第二流速与第二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启动接力的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后序泵检测到前序泵控制的注射容器中的化学溶液的剩余量低于预设阈值,以及后序泵接收到外部下发的接力指令中的至少一种。示例性地,第二注射泵可以在第一注射容器中第一化学溶液的剩余量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接力过程中,主管路中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是由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第一浓度、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以及第二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共同决定的,因此,在接力过程中,为保证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的稳定性,第一注射泵需根据自身对应的流速与浓度,以及第二注射泵对应的流速与浓度,计算出第一流速调整值,以根据第一调整流速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
S102、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第一调整流速排出第一化学溶液。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注射泵在确定出第一调整流速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第一调整流速排出第一化学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注射泵可以在确定第一调整流速的时刻,确定到达预设时间点;并控制第一注射容器以第一调整流速排出第一化学溶液。也即以即时调整的方式切换至第一调整流速来排出第一化学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在接力过程中会对注射泵的流速进行至少一次调整,第一注射泵也可以确定上一次流速对应的持续时长;在到达该持续时长的情况下,确定到达预设时间点;控制第一注射容器以当前次流速调整确定的第一调整流速排出第一化学溶液。即以阶段式调整的方式切换值第一调整流速排出第一化学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持续时间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固定值,也可以根据主管路的容积与上一次流速调整得到的流速来确定。其中,第一注射泵可以基于上一次流速调整对应的第一调整流速与第二调整流速,确定主管路对应的流速总和;根据主管路对应的预设容积与流速总和的比值,确定持续时长。
这里,主管路对应的预设容积与流速总和的比值代表了上一次流速调整后,主管路中形成的混合溶液从主管路中排空的时长。因此,将预设容积与流速总和的比值作为持续时长,在到达持续时长时,说明主管路中上一次流速调整形成的混合溶液已经排空,可以切换至当前次流速调整确定的调整流速进行输注。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容积可以通过对临床所使用的主输液管路的体积进行统计,并确定该耗材体积的最大值得到;也可以设置为其他预设值,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泵接力输液期间,对于接力或被接力的第一注射泵,当第一注射泵在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时,若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包含第一化学物的第二化学溶液,第一注射泵则会基于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第二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自身当前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以及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第一浓度,确定其控制的第一注射容器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调整流速,并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从第一流速切换至第一调整流速,以第一调整流速排出第一化学溶液。如此,可以通过协同参与接力的双方各自的输注化学物的浓度信息以及流速信息,调整自身控制的注射容器输出化学溶液的流速,从而对于主管路中的第一化学物,减少了其根据浓度和流速所确定的剂量速度的波动,提高了接力期间输出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的稳定性。在用于药物输注时,提高了接力期间药物输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图4,如图5所示,上述S101可以通过S1011-S1013来实现,如下:
S1011、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通过对比第一浓度与第二浓度,确定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用于在第一剂量速度与第二剂量速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误差的约束条件下,确定第一调整流速。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剂量速度是由浓度和流速的乘积确定的,为保证接力前后剂量速度的稳定性,当参与接力的前序泵与后序泵对应的化学物浓度大小关系不同时,需要采用不同算法的流量调整模型来计算调整流速。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注射泵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也即与第二注射泵开始接力之后,可以通过对比自身对应的第一浓度与第二注射泵对应的第二浓度,从至少一种算法的预设模型中确定目标流量调整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用于在第一剂量速度与第二剂量速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误差的约束条件下,确定第一调整流速。也就是说,根据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确定出的第一调整流速,能够满足第一剂量速度与第二剂量速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误差的约束条件。这里,第一剂量速度表征调整至第一调整流速后,主管路内剩余的调整前的混合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第二剂量速度表征调整至第一调整流速后,在主管路内形成的混合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
可理解,在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的约束条件下确定的第一调整速度,可以使得在主管路内流速调整前与流速调整后所分别形成的不同混合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的差异值小于预设误差。
本发明实施例中,主管路内剩余的调整前的混合溶液为在流速调整前进入主管路,且在流速调整后还未从主管路排出的剩余的混合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比结果为第一浓度大于第二浓度时对应的目标流量调整模型,与对比结果为第二浓度大于第一浓度时对应的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的模型算法不同。以第一注射泵为前序泵,第二注射泵为后续泵为例,可以通过S201或S202中的方法,确定目标流量调整模型,如下:
S201、在第二浓度大于第一浓度的情况下,确定第一预设模型为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第一预设模型表征第一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差值,且第二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和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剂量速度为从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物的预期的剂量速度。第一注射泵在被接力之前,以预设剂量速度对应的第一流速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第二注射泵在启动接力后,先以第二流速排出第二化学溶液。示例性地,第二流速可以是0或是其他小于第二注射泵的目标第二流速的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第二化学溶液对应的第二浓度大于第一化学溶液对应的第一浓度,为保证接力前后第一化学物剂量速度的稳定性,则在接力完成后,后序泵应以小于第一流速的流速来向主管路排出包含第一化学物的第二化学溶液。因此,为达到接力完成后的流速目标,在接力过程中的流量调整阶段,可以将主管路中剩余的流速调整前的混合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第一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差值,且第二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和值作为约束条件,利用该约束条件对应的第一预设模型计算出第一调整流速。也即通过预设误差,减小流速调整前的剂量速度,并且增加流速调整后的剂量速度,这样,可以在接力过程中逐步降低第一注射泵对应的流速,并从初始的第二流速开始,逐步提高第二注射泵对应的流速,从而达到从主管路中输出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的稳定性的效果。
S202、在第二浓度小于第一浓度的情况下,确定第二预设模型为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第二预设模型表征第一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和值,且第二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差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第二化学溶液对应的第二浓度大于第一化学溶液对应的第一浓度,为保证接力前后第一化学物剂量速度的稳定性,则在接力完成后,后序泵应以大于第一流速的流速来向主管路排出包含第一化学物的第二化学溶液。因此,为达到接力完成后的流速目标,在接力过程中的流量调整阶段,可以将第一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和值,且第二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差值作为约束条件,利用该约束条件对应的第一预设模型计算出第一调整流速。也即通过预设误差,增加流速调整前的剂量速度,并且减小流速调整后的剂量速度,这样,可以在接力过程中逐步提高第一注射泵对应的流速,使得从初始的第二流速开始,在逐步提高第二注射泵对应的流速的调整过程中,从主管路中输出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的保持稳定。
S1012、基于第二流速、第一流速、第一浓度与第二浓度,确定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中的当前混合浓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注射泵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说明当前同时存在第一注射泵以第一流速向主管路排出包含第一浓度的第一化学物的第一化学溶液,以及第二注射泵以第二流速向主管路排出包含第二浓度的第一化学物的第二化学溶液。因此,第一注射泵在进行流速调整之前,可以基于第二注射泵在流速调整前对应的第二流速、第一注射泵在流速调整前对应的第一流速、第一浓度与第二浓度,确定在流速调整前已进入主管路,且当前在主管路剩余的混合溶液中的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作为第一化学物对应的当前混合浓度。
示例性地,以第一注射泵为前序泵A,第二注射泵为后序泵B为例,接力开始前,前序泵A根据预设剂量速度R,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向主管路中排出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Da的第一化学溶液,如药液。也即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为Fa0=R/Da。当前序泵A当检测到后序泵B启动第一注射容器,以第二流速Fb0向主管路中排出第二化学物的浓度为Db的第二化学溶液时,可以通过公式(1),确定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中的当前混合浓度,也即第一次流速调整前,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内剩余的调整前的混合溶液中的浓度。如下:
Dtube=(Fa0*Da+Fb0*Db)/(Fa0+Fb0) (1)
其中,Dtube代表第一化学物对应的当前混合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管路还连接有第三注射容器,第三注射泵控制第三注射容器以第三流速Fc向主管路排出第三化学溶液,第三化学溶液不包含第一化学物,则在第一次流速调整前,确定第一化学物对应的当前混合浓度还可以如公式(2)所示,如下:
Dtube=(Fa0*Da+Fb0*Db)/(Fa0+Fb0+Fc) (2)
S1013、基于当前混合浓度、第一流速、第二流速、以及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确定第一调整流速。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当前混合浓度代表了流速调整前,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内剩余的调整前的混合溶液中的浓度;而流速调整后,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内新形成的混合溶液中的浓度可以由待确定的第一调整流速、已知的第一浓度、待确定的第二调整流速与已知的第二浓度来表示。这样,基于当前混合浓度、第一流速、第二流速、以及目标流量调整模型中的约束条件,确定出第一调整流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流量调整模型中的第一剂量速度可以通过第一剂量速度表达式表示。其中,第一剂量速度表达式包括:调整至第一调整流速后,主管路对应的流速总和表达式与当前混合浓度的乘积;流速总和表达式表征调整至第一调整流速后,主管路连接的至少两个注射容器排出化学溶液的流速之和。也就是说,可以用当前混合浓度与调整至第一调整流速后主管路对应的流速总和的乘积,表征调整至第一调整流速后,主管路内剩余的调整前的混合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可理解,调整至第一调整流速后,主管路对应的流速总和表达式至少包括第一注射容器对应的第一调整流速与第二注射容器对应的第二调整流速。这里,第一调整流速与第二调整流速为待确定的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流量调整模型中的第二剂量速度可以通过第二剂量速度表达式表示。其中,第二剂量速度表达式包括:第一乘积表达式与第二乘积表达式之和;第一乘积表达式代表第一调整流速与第一浓度的乘积;第二乘积表达式代表第二注射容器对应的第二调整流速与第二浓度的乘积。也就是说,可以用待确定的第一调整流速与第一浓度的乘积,与待确定的第二调整流速与第二浓度的乘积之和,表征调整至第一调整流速后,在主管路内形成的混合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
示例性地,对于第一次流速调整,第一剂量速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Dtube*(Fa1+Fb1),其中,Fa1+Fb1为第一次流速调整后,主管路对应的流速总和表达式,Fa1为第一调整流速,Fb1为第二调整流速。或者,在主管路连接的至少两个注射容器还包括第三注射容器,第三注射泵控制第三注射容器以第三流速Fc向主管路排出不包含第一化学物的第三化学溶液的情况下,第一剂量速度表达式还可以表示为:Dtube*(Fa1+Fb1+Fc),也即主管路对应的流速总和表达式可以包括:第一调整流速、第二调整流速以及第三流速之和。
示例性地,第二剂量速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Fa1*Da+Fb1*Db。其中,Fa1*Da为第一乘积表达式,Fb1*Db为第二乘积表达式。
示例性地,基于上述第一剂量速度表达式与第二剂量速度表达式,结合上述S202中确定的目标流量调整模型,在第二浓度Db大于第一浓度Da的情况下,对于第一次流速调整,目标流量调整模型可以包括公式(3)与公式(4),如下:
Dtube*(Fa1+Fb1+Fc)=R*(1-E) (3)
Fa1*Da+Fb1*Db=R*(1+E) (4)
示例性地,结合上述S202中确定的目标流量调整模型,在第二浓度Db小于第一浓度Da的情况下,对于第一次流速调整,目标流量调整模型可以包括公式(5)与公式(6),如下:
Dtube*(Fa1+Fb1+Fc)=R*(1+E) (5)
Fa1*Da+Fb1*Db=R*(1-E) (6)
可以看出,由于公式(3)与公式(4),或者公式(5)与公式(6)中,Dtube为已知的当前混合浓度;Fc为已知的第三流速;R为预设剂量速度,E为预设误差,Da为已知的第一浓度,Db为已知的第二浓度,则根据公式(5)与公式(6)对应的目标流量调整模型,可以计算出第一调整流速Fa1与第二调整流速Fb1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整流速也可以由第二注射泵,通过上述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也即第二注射泵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第一调整流速与第二调整流速,并将其中的第二调整流速用于自身的流速调整。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比接力前后第一化学物的浓度变化,确定用于计算调整流速的目标流量调整模型;并根据第一浓度、第二浓度、第一流速与第二流速确定出第一化学物的当前混合浓度,进一步根据当前混合浓度、第一流速、以及第二流速,结合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的约束条件下,计算出第一调整流速,从而实现了根据接力前后的药物浓度变化,在接力过程中对参与接力的注射泵的流速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了主管路输出的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在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限定的波动范围内,从而提高了接力过程中药物剂量速度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图4或图5,第一注射泵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第一调整流速排出第一化学溶液之后,即S102之后,可以如图6所示,执行S103-S104,如下:
S103、基于第一调整流速、第一浓度、第二调整流速与第二浓度,更新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中的当前混合浓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调整流速为第一注射泵或第二注射泵,根据第一流速、第二流速、第一浓度与第二浓度,结合目标流量调整模型,所确定的第二流速对应的调整流速。在接力过程中,第一注射泵控制第一注射容器以第一调整流速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时,第二注射容器可以同步控制第二注射容器,以第二调整流速排出第二化学溶液。如此,流速调整后,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中的浓度可以由第一调整流速、第一浓度、第二调整流速与第二浓度共同确定。第一注射泵基于第一调整流速、第一浓度、第二调整流速与第二浓度,更新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中的当前混合浓度。
这里,第二调整流速可以由第一注射泵,根据上述过程与第一调整流速同步确定得到,也可以由第二注射泵通过获取第一注射泵对应的第一流速与第一流速确定得到,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公式(1)与公式(2),S103中,基于第一调整流速、第一浓度、第二调整流速与第二浓度,更新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中的当前混合浓度的过程可以如公式(7)或公式(8)所示,如下:
Dtube=(Fai-1*Da+Fbi-1*Db)/(Fai-1+Fbi-1) (7)
Dtube=(Fai-1*Da+Fbi-1*Db)/(Fai-1+Fbi-1+Fc) (8)
公式(7)或公式(8)中,Dtube代表第i次流速调整前,第一化学物对应的当前混合浓度。i为大于1的整数。Fai-1代表第i次流速调整前,也即第i-1次流速调整后的第一调整流速,Fbi-1代表第i-1次流速调整后的第二调整流速。这样,通过公式(7)或公式(8),可以在每次流速调整后,对主管路中第一化学物对应的当前混合浓度进行更新。
S104、在当前混合浓度不满足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基于当前混合浓度对第一调整流速进行下一次流速调整,并以下一次流速调整后的第一调整流速继续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直至基于下一次更新后的当前混合浓度,确定满足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调整至预设第一流速。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流速调整后,第一注射泵确定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中的当前混合浓度是否满足预设剂量条件。在不满足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说明还需要对接力过程中的注射泵流速进行进一步调整。第一注射泵可以基于当前混合浓度,对第一调整流速进行下一次调整,并以下一次调整后的第一调整流速,继续排出第一化学溶液。也即根据当前次流速调整或当前流速调整周期的第一调整流速所确定的当前混合浓度不满足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流速调整或进入下一个流速调整周期。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剂量条件表征仅以后序泵的目标第二流速,即可使得主管路输出的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达到预设剂量速度。这种情况下,也说明到达了完成接力的条件,可以停止前序泵中化学溶液的灌注,仅使用后序泵继续输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注射泵为后序泵的情况下,第二注射泵在第一注射容器中化学溶液的剩余量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第一注射泵可以基于预设剂量速度与第二浓度的比值,确定第二注射容器的目标第二流速;基于目标第二流速与当前混合浓度,确定当前剂量速度;在第二浓度大于第一浓度的情况下,若当前剂量速度大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差值,则确定满足预设剂量条件。示例性地,如公式(9)所示,如下:
Dtube*(R/Db+Fc)>R*(1-E) (9)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注射泵为后序泵,第二浓度小于第一浓度的情况下,若当前剂量速度大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和值,则确定满足预设剂量条件。示例性地,如公式(10)所示,如下:
Dtube*(R/Db+Fc)>R*(1+E) (10)
公式(9)和公式(10)中,Dtube*R/Db代表当前剂量速度。在主管路不包含第三注射泵的情况下,Fc可以为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上述公式(9)或公式(10),确定当前剂量速度不满于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与上述公式(3)和公式(4)类似地,在第二浓度Db大于第一浓度Da的情况下,基于当前混合浓度对第一调整流速进行调整的公式可以如公式(11)和公式(12)所示,如下:
Dtube*(Fai+Fbi+Fc)=R*(1-E) (11)
Fai*Da+Fbi*Db=R*(1+E) (12)
其中,公式(11)和公式(12)代表第二浓度大于第一浓度情况下的目标调整模型,Dtube为根据公式(7)或公式(8)计算出的第i次流速调整前,第一化学物对应的当前混合浓度。Fai代表第一调整流速在第i次调整后的流速值,Fbi代表第二调整流速在第i次调整后的流速值。在主管路不包含第三注射泵的情况下,Fc可以为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剂量速度不满于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与上述公式(5)和公式(6)类似地,在第二浓度Db小于第一浓度Da的情况下,基于当前混合浓度对第一调整流速进行调整的公式可以如公式(13)和公式(14)所示,如下:
Dtube*(Fai+Fbi+Fc)=R*(1+E) 公式(13)
Fai*Da+Fbi*Db=R*(1-E) 公式(14)
其中,公式(13)和公式(14)代表第二浓度小于第一浓度情况下的目标调整模型,Dtube为根据公式(7)或公式(8)计算出的第i次流速调整前,第一化学物对应的当前混合浓度。在主管路不包含第三注射泵的情况下,Fc可以为0。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注射泵基于下一次流速调整后的第一调整流速,更新当前混合浓度,并确定更新后的当前混合浓度是否满足预设剂量条件。若更新后的当前混合浓度仍然不满足预设剂量条件,则继续进行下一次流速调整,以上述过程持续进行,直至基于更新后的当前混合浓度,确定满足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将调整得到的第一调整流速切换至预设第一流速。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注射泵为前序泵的情况下,预设第一流速可以为0,也即当前混合浓度满足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前序泵停止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结束接力。在第一注射泵为后序泵的情况,预设第一流速可以为第一注射泵对应的目标第一流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第一流速可以是预设值,也可以根据预设剂量速度与第一注射容器中的第一化学物的第一浓度的比值得到。示例性地,在医疗输液场景下,目标第一流速可以由医务人员根据后序泵对应的药物浓度进行设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上述S102中的即时调整与阶段式调整方式,可以看出,第一注射泵在以即时调整的方式执行上述至少一次调整时,可实现接力过程中,对第一注射容器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流速进行连续调整;第一注射泵在以阶段式调整的方式执行上述至少一次调整时,可实现接力过程中,对第一注射容器排出第一化学溶液的流速进行阶梯式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流速调整后得到的第一调整流速确定当前混合浓度是否满足预设剂量条件,并在不满足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至少一次调整逐渐调整至满足预设剂量条件,实现了接力过程中对流速的稳步调节,减少了流速大幅调整造成的剂量波动,进一步提高了接力过程中剂量速度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注射泵内置或连接有预设的显示装置,在接力过程中,可以通过显示装置,显示第一浓度与第一注射容器的当前流速中的至少一个,以直观地展示出接力过程中的实时流速变化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注射泵与第二注射泵启动接力之前,对第二注射泵启动接力时的初始的第二流速进行预设,示例性地,预设第二注射泵启动接力时流速的初始值为0;再根据上述流速调整方法,基于每一次流速调整前的第一流速与第二流速,预先计算出每次流速调整后的第一调整流速与第二调整流速。这样,在接力过程中的每个流速调整周期,注射泵可以直接根据预先计算好的调整流速,控制相应的注射容器输出化学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注控制方法可应用于实际医用输液的多台泵并行输液场景。其中,主输液管路连接有多个注射容器,每个注射容器由对应的注射泵控制。其中,需要被接力输液的前序泵为泵A,输注的药物即第一化学物为D,泵A的药物浓度即第一浓度为Da,第一流速为Fa0。接力输液的后序泵为泵B,输注药物为D,第二浓度为Db,第二流速为Fb0,其他并行泵输液流速之和为Fc。泵A和泵B在接力过程中,可以通过如图7所示的方法,保持接力期间,主管路输出药物D的剂量速度能够保持在预设剂量速度R和预设误差E限定的范围内稳定波动,如下:
S701、计算主输液管路内药物D的当前混合浓度。
在接力开始时,泵A的第一流速Fa0=R/Da,泵B的第二流速Fb0=0,主输液管内药物D的当前混合浓度可以通过公式(2)计算得到。
在接力过程中的每个流速调整周期中,以第i个流速调整周期为例,根据上一个流速调整周期(第i-1个流速调整周期)得到的第一调整流速Fai-1与第二调整流速Fbi-1,结合第一浓度与第二浓度,利用公式(8)更新主输液管内药物D在第i个流速调整周期对应的当前混合浓度。
S702、确定当前混合浓度是否满足结束接力的预设条件。
这里,结束接力的预设条件相当于上述预设剂量条件。在不满足结束接力的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S703。在满足结束接力的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结束接力,泵A停止输液,以泵B的目标流速R/Db向主输液管路输液。
S703、计算当前流速调整周期内,泵A和泵B分别对应的调整流速。
这里,在当前流速调整周期为第一次流速调整周期时,若第二浓度Db大于第一浓度Da,可以利用公式(3)和公式(4),计算出泵A对应的调整流速Fa1和泵B对应的调整流速Fb1。若第二浓度Db小于第一浓度Da,可以利用公式(5)和公式(6),计算出泵A对应的调整流速Fa1和泵B对应的调整流速Fb1
在当前流速调整周期为第i次流速调整周期时,若第二浓度Db大于第一浓度Da,可以利用公式(11)和公式(12),计算出泵A对应的调整流速Fai和泵B对应的调整流速Fbi。若第二浓度Db小于第一浓度Da,可以利用公式(13)和公式(14),计算出泵A对应的调整流速Fai和泵B对应的调整流速Fbi
S704、计算当前流速调整周期对应的持续时长。
在S703中计算出泵A对应的调整流速Fai和泵B对应的调整流速Fbi的情况下,计算当前流速调整周期对应的持续时长,也即泵A和泵B分别根据Fai和Fbi,持续输出化学溶液的时长。示例性地,可以如公式(15)所示,如下:
Ti=V/(Fai+Fbi+Fc) (15)
公式(13)中,V代表主输液管路的预设容积。
在以当前流速调整周期计算的Fai和Fbi输注达到持续时长Ti时,进入下一流速调整周期,从S701开始再次执行上述方法,直至S702中的当前混合浓度满足结束接力的预设条件时,完成接力,设置Fai=0,Fbi=R/Db
利用上述方法,药物D输出剂量速度效果示意图可以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相较于相关技术的药物D输出剂量速度效果示意图1或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注控制方法在时间50处开始的接力期间,药物D输出剂量速度的波动明显减小,从而达到了提高接力期间药物输注稳定性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射泵,注射泵连接有第一注射容器,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与主管路连接,其中:
所述注射泵,用于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所述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一浓度;
所述注射泵,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一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射泵,还用于通过对比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二浓度,确定目标流量调整模型;所述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用于在第一剂量速度与第二剂量速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误差的约束条件下,确定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所述第一剂量速度表征调整至所述第一调整流速后,所述主管路内剩余的调整前的混合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所述第二剂量速度表征调整至所述第一调整流速后,在所述主管路内形成的混合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基于所述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二浓度,确定所述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中的当前混合浓度;基于所述当前混合浓度、所述第一流速、所述第二流速、以及所述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调整流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射泵,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浓度大于所述第一浓度的情况下,确定第一预设模型为所述目标流量调整模型;所述第一预设模型表征所述第一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差值,且所述第二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和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射泵,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浓度小于所述第一浓度的情况下,确定第二预设模型为所述目标流量调整模型;所述第二预设模型表征所述第一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和值,且所述第二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射泵,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调整流速的时刻,确定到达所述预设时间点;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射泵,还用于确定上一次流速调整对应的持续时长;在到达所述持续时长的情况下,确定到达所述预设时间点;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射泵,还用于基于上一次流速调整对应的第一调整流速与第二调整流速,确定所述主管路对应的流速总和;根据所述主管路对应的预设容积与所述流速总和的比值,确定所述持续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速度通过第一剂量速度表达式表示,所述第二剂量速度通过第二剂量速度表达式表示,其中,
所述第一剂量速度表达式包括:调整至所述第一调整流速后,所述主管路对应的流速总和表达式与所述当前混合浓度的乘积;所述流速总和表达式表征调整至所述第一调整流速后,所述主管路连接的至少两个注射容器排出化学溶液的流速之和;
所述第二剂量速度表达式包括:第一乘积表达式与第二乘积表达式之和;所述第一乘积表达式代表第一调整流速与所述第一浓度的乘积;所述第二乘积表达式代表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对应的第二调整流速与所述第二浓度的乘积;所述第二调整流速为根据所述第一流速、所述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二浓度,结合目标流量调整模型,所确定的所述第二流速对应的调整流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管路还连接有第三注射容器,第三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三注射容器以第三流速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三化学溶液,所述第三化学溶液不包含所述第一化学物,所述主管路对应的流速总和表达式包括:
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所述第二调整流速以及所述第三流速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射泵,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浓度的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所述第一浓度、第二调整流速与所述第二浓度,更新所述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中的当前混合浓度;在所述当前混合浓度不满足所述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当前混合浓度对所述第一调整流速进行下一次流速调整,并以下一次流速调整后的所述第一调整流速继续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直至基于下一次更新后的所述当前混合浓度,确定满足所述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调整至预设第一流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注射泵在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中第一化学溶液的剩余量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所述注射泵,还用于基于预设剂量速度与所述第二浓度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二注射容器的目标第二流速;基于所述目标第二流速与所述当前混合浓度,确定当前剂量速度;在所述第二浓度大于所述第一浓度的情况下,若所述当前剂量速度大于所述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差值,则确定满足所述预设剂量条件;在所述第二浓度小于所述第一浓度的情况下,若所述当前剂量速度大于所述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和值,则确定满足所述预设剂量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射泵,还用于通过预设的显示装置,显示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一注射容器的当前流速中的至少一个。
以上注射泵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发明注射泵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输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第一注射泵连接的第一注射容器、第二注射泵连接的第二注射容器、以及主管路;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分别连接至所述主管路,所述第一注射泵与所述第二注射泵分别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所述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一浓度;第二注射容器容纳有第二化学溶液,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二浓度,其中,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一流速与第二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与第二调整流速;以及,
驱动所述第一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驱动所述第二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二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统一的控制组件,计算出参与接力的各个注射泵对应的调整流速,并驱动相应的注射泵根据对应的标注流速排出化学溶液,其计算方法与上述注射泵侧执行的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输注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注射泵,所述第一注射泵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所述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一浓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注控制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一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
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一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包括:
通过对比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二浓度,确定目标流量调整模型;所述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用于在第一剂量速度与第二剂量速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误差的约束条件下,确定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所述第一剂量速度表征调整至所述第一调整流速后,所述主管路内剩余的调整前的混合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所述第二剂量速度表征调整至所述第一调整流速后,在所述主管路内形成的混合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剂量速度;
基于所述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二浓度,确定所述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中的当前混合浓度;
基于所述当前混合浓度、所述第一流速、所述第二流速、以及所述目标流量调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调整流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对比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二浓度,确定目标流量调整模型,包括:
在所述第二浓度大于所述第一浓度的情况下,确定第一预设模型为所述目标流量调整模型;所述第一预设模型表征所述第一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差值,且所述第二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和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对比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二浓度,确定目标流量调整模型,包括:
在所述第二浓度小于所述第一浓度的情况下,确定第二预设模型为所述目标流量调整模型;所述第二预设模型表征所述第一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和值,且所述第二剂量速度等于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浓度的化学溶液,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调整流速的时刻,确定到达所述预设时间点;
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包括:
确定上一次流速调整对应的持续时长;
在到达所述持续时长的情况下,确定到达所述预设时间点;
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上一次流速调整对应的持续时长,包括:
基于上一次流速调整对应的第一调整流速与第二调整流速,确定所述主管路对应的流速总和;
根据所述主管路对应的预设容积与所述流速总和的比值,确定所述持续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剂量速度通过第一剂量速度表达式表示,所述第二剂量速度通过第二剂量速度表达式表示,其中,
所述第一剂量速度表达式包括:调整至所述第一调整流速后,所述主管路对应的流速总和表达式与所述当前混合浓度的乘积;所述流速总和表达式表征调整至所述第一调整流速后,所述主管路连接的至少两个注射容器排出化学溶液的流速之和;
所述第二剂量速度表达式包括:第一乘积表达式与第二乘积表达式之和;所述第一乘积表达式代表第一调整流速与所述第一浓度的乘积;所述第二乘积表达式代表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对应的第二调整流速与所述第二浓度的乘积;所述第二调整流速为根据所述第一流速、所述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二浓度,结合目标流量调整模型,所确定的所述第二流速对应的调整流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还连接有第三注射容器,第三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三注射容器以第三流速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三化学溶液,所述第三化学溶液不包含所述第一化学物,所述主管路对应的流速总和表达式包括:
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所述第二调整流速以及所述第三流速之和。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7、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浓度的化学溶液之后,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所述第一浓度、第二调整流速与所述第二浓度,更新所述第一化学物在主管路中的当前混合浓度;
在所述当前混合浓度不满足所述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当前混合浓度对所述第一调整流速进行下一次流速调整,并以下一次流速调整后的所述第一调整流速继续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直至基于下一次更新后的所述当前混合浓度,确定满足所述预设剂量条件的情况下,调整至预设第一流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射泵在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中第一化学溶液的剩余量低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预设剂量速度与所述第二浓度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二注射容器的目标第二流速;
基于所述目标第二流速与所述当前混合浓度,确定当前剂量速度;
在所述第二浓度大于所述第一浓度的情况下,若所述当前剂量速度大于所述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差值,则确定满足所述预设剂量条件;
在所述第二浓度小于所述第一浓度的情况下,若所述当前剂量速度大于所述预设剂量速度与预设误差的和值,则确定满足所述预设剂量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4、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设的显示装置,显示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一注射容器的当前流速中的至少一个。
13.一种注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泵连接有第一注射容器,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与主管路连接,其中:
所述注射泵,用于控制第一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所述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一浓度;
所述注射泵,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一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14.一种输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注射泵控制的第一注射容器、第二注射泵控制的第二注射容器、以及主管路;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分别连接至所述主管路,所述第一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向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所述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一浓度;第二注射容器容纳有第二化学溶液,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二浓度,其中,
所述第一注射泵,用于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一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所述第二注射泵,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以及;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一流速、所述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二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调整流速;以及,
控制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二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
15.一种输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组件、第一注射泵连接的第一注射容器、第二注射泵连接的第二注射容器、以及主管路;所述第一注射容器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分别连接至所述主管路,所述第一注射泵与所述第二注射泵分别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一化学溶液,所述第一化学溶液中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一浓度;第二注射容器容纳有第二化学溶液,所述第二化学溶液中所述第一化学物的浓度为第二浓度,其中,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检测到第二注射泵启动或控制第二注射容器向所述主管路排出第二化学溶液之后,基于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的第二流速、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当前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的第一流速、所述第一浓度以及所述第二浓度,对所述第一流速与第二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调整流速与第二调整流速;以及,
驱动所述第一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一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一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一化学溶液;
驱动所述第二注射泵控制所述第二注射容器,在预设时间点以所述第二调整流速排出所述第二化学溶液。
CN202211288269.5A 2022-10-20 2022-10-20 输注控制方法、注射泵及输注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7942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8269.5A CN117942450A (zh) 2022-10-20 2022-10-20 输注控制方法、注射泵及输注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8269.5A CN117942450A (zh) 2022-10-20 2022-10-20 输注控制方法、注射泵及输注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2450A true CN117942450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03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88269.5A Pending CN117942450A (zh) 2022-10-20 2022-10-20 输注控制方法、注射泵及输注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424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17117A1 (en) Infusion system with concurrent tpn/insulin infusion
US11246985B2 (en) Infusion pump system and method with common line auto flush
US5609575A (en) Infusion pump and method with dose-rate calculation
JP6261864B2 (ja) 携帯式輸液ポンプおよびシステム用の高度ステップ治療送達
JP6900362B2 (ja) 連続注入プロセスを実行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1135360B1 (en) Concurrent infusion with common line auto flush
JP7005878B2 (ja) ポンプシステム、ポンプを制御する方法、非一時的機械可読記憶媒体およびポンプ
JPH05277181A (ja) 輸液装置
JP2014039858A (ja) 血糖値を監視及び調整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140276570A1 (en) Gradual transition between basal rates in an ambulatory drug delivery device
Jacobs Algorithm for optimal linear model-based control with application to pharmacokinetic model-driven drug delivery
TWI814166B (zh) 用於控制輸注泵系統之輸注泵之操作之控制系統及方法
CN117942450A (zh) 输注控制方法、注射泵及输注控制系统
CN114191647A (zh) 多泵串联输注的控制方法及多泵串联输注系统
AU2022279546B2 (en) Medication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20200171237A1 (en)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refilling a dosing unit
CN106267448B (zh) 注射器的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EP3325048B1 (en) System for performing a continuous infusion process
KR20240023419A (ko) 약물 전달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200376189A1 (en) Dosing unit refilling scheduling
CN113496765A (zh) 一种血浆靶浓度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JP4319499B2 (ja) 医療用シリンジポンプにおける薬液切り替え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