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0716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0716A
CN117940716A CN202280031446.3A CN202280031446A CN117940716A CN 117940716 A CN117940716 A CN 117940716A CN 202280031446 A CN202280031446 A CN 202280031446A CN 117940716 A CN117940716 A CN 117940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wind speed
model
indoo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14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田绚
石川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940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0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52Air quality properties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与多个宽度的空间对应的可选单元。一种空调机具备:室内机;可选单元,其被设置成与上述室内机分体;以及控制部,其根据上述室内机的机型,对于相同的控制指令以不同的运转强度驱动上述可选单元。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有具备换气单元等的可选单元的空调机。可选单元中,根据室内机设定控制所需的参数。因此,为了提供与多种室内机分别对应的可选单元,需要开发与各室内机的机型、能力对应的多个可选单元。作为与1个装置对应多个装置的技术,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构成为对多种的室外机将一种室内机共用化的空调机。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机中,准备能力等级不同的多种室外机与一种的室内机,从室外机中选择所期望的能力等级的一台与室内机进行组合进行配管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137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机构成为对于多种室外机将一种室内机共用化。然而,关于可选单元的共用化并没有进行考虑。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提供能够与多个宽度的空间对应的可选单元。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空调机具备:室内机;可选单元,其被设置成与上述室内机分体;以及控制部,其根据上述室内机的机型,对于相同的控制指令以不同的运转强度驱动上述可选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用一种可选单元应对多个宽度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3是表示机型DB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风扇转速DB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而并不是限定本发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具备:具有空气调和功能的室内机10及室外机20、具有换气功能的换气装置30。换气装置30通过通信线40与室内机10连接。在此,换气装置30是可选单元(option unit)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10与换气装置30通过上述的通信线40连接,室内机10经由该通信线40对换气装置30发送换气装置30的运转指示。另一方面,在室内机10与换气装置30未通过通信线40连接时,运转指示不会被发送。即,换气装置30与室内机10连接,根据来自室内机10的运转指示进行运转。
与室内机10分体地设置换气装置30。此外,换气装置30也可以被设置成与室内机10一体。另外,换气装置30具备:风扇31、LED32、换气控制部33。风扇31根据室内机10的运转而驱动。同样地,LED32根据室内机10的运转而驱动(即亮灯)。换气控制部33是具备处理器、记录部以及通信部的控制基板。此外,在换气装置30连接有将室内的空气排气到室外的未图示的排气管道。排气管道被配置成与设在室内机10的制冷剂配管等一起经由设在建筑物的壁上的孔向室外延伸。
空调机1通过使制冷剂在冷冻循环(热泵循环)进行循环来进行空气调节。空调机1具备:设置在室内(被空调空间)的室内机10、设置在屋外(室外)的室外机20、以及由用户操作的遥控器19。
室内机10具备遥控器通信部11。遥控器通信部11通过红外线通信等在与遥控器19之间收发预定的信号。例如,遥控器通信部11从遥控器19接收空调运转及换气运转的开始/停止指令、设定温度的变更、运转模式的变更、计时器的设定等信号。另外,遥控器通信部11将室内温度的检测值等发送给遥控器19。室内机10与室外机20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并且经由通信线连接。另外,室内机10与换气装置30经由通信线40连接。此外,除了遥控器19之外,还可以具备用于操作换气装置30的换气装置用遥控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还通过室内机10的遥控器通信部11接收包括来自换气装置用遥控器的换气运转的信号。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及室外机20的制冷剂回路Q的图。此外,图2所示的实线箭头印表示制冷剂配管5中的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另外,图2所示的虚线箭头印表示制冷剂配管5中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室内机10除了遥控器通信部11之外,具备室内热交换器12、室内风扇14以及室内控制部15。在室内热交换器12,在传热管(未图示)流通的制冷剂与从室内风扇14送入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12通过后述的四通阀25的切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进行动作。室内风扇14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12的附近。室内风扇14通过室内风扇电动机14a的驱动,将室内空气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2。室内控制部15是具备处理器、记录部以及通信部的控制基板,对空调机1整体进行控制。
室外机20具备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2、室外风扇23、室外膨胀阀24(膨胀阀)以及四通阀25。压缩机21通过压缩机电动机21a的驱动,压缩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作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而吐出。在室外热交换器22,在传热管(未图示)流通的制冷剂与从室外风扇23送入的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22通过四通阀25的切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进行动作。
室外风扇23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2的附近。室外风扇23通过室外风扇电动机23a的驱动,将外部空气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22。室外膨胀阀24具有对通过“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22及室内热交换器12的一方)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功能。此外,在室外膨胀阀24减压后的制冷剂被导引到“蒸发器”(室外热交换器22及室内热交换器12的另一方)。
四通阀25是根据空调机1的运转模式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阀。在制冷运转时,如虚线箭头印所示,通过四通阀25的切换形成制冷剂按照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2(冷凝器)、室外膨胀阀24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2(蒸发器)的顺序进行循环的冷冻循环。另外,在制热运转时,如实线箭头印所示,通过四通阀的切换形成制冷剂按照压缩机21、室内热交换器12(冷凝器)、室外膨胀阀24以及室外热交换器22(蒸发器)顺序循环的冷冻循环。即,依次经由压缩机21、“冷凝器”、室外膨胀阀24以及“蒸发器”,制冷剂以冷冻循环进行循环的制冷剂回路Q中,上述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一方是室外热交换器22,另一方是室内热交换器12。
图3是存储在室内机10的记录部(未图标)的机型DB100的一例。在该机型DB100,与室内机10的各机型对应地存储有与换气装置30中的多个风速设定分别对应的风速级。机型代码表示室内机10的机型的名称,在图3所示的例子,作为机型代码示出了机型A、机型B以及机型C。关于机型A、机型B、机型C的关系,机型C的制冷额定能力及制热额定能力最高,因此,适用的空间的宽度最宽(例如用于20张榻榻米)。机型B的制冷额定能力及制热额定能力比机型C低,因此,适用的空间的宽度比机型C窄(例如用于10张榻榻米),机型A的制冷额定能力及制热额定能力比机型B低,因此,适用的空间的宽度比机型B窄,即最窄(例如用于6张榻榻米)。即,机型C是制冷额定能力及制热额定能力最高,且适用的空间宽度最宽的高能力机型,机型A是制冷额定能力及制热额定能力最低,且适用的空间宽度最窄的低能力机型。
风速设定是用户能够设定的换气装置30的风扇31的风速的强度(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风速从强到弱的顺序能够设定“高(High)”、“中(Medium)”、“低(Low)”这3个中的任一个。此外,风速设定的级数并不限定于3级。例如风速设定也可以有比“高(High)”强的“强力”、比“低(Low)”小的“睡眠”等设定。
风速级是与换气装置30的风扇31的转速对应的数值,用1~12速的12级来表现。此外,风速级的级数不限定于12级。室内机10与换气装置30不一定需要联合地驱动,因此即使室内机10的能力不同,对于相同的风速设定,也可以考虑使换气装置30以固定的风速级进行。然而,根据适用的空间的宽度所需的换气量不同,空间的宽度越大,所需的换气量也增大。而且,通常室内机10根据适用的空间的宽度来选择机型。因此,这样根据机型,对风速设定设定不同的风速级。此外,风速级的各值是按照机型、性能,预先由设计者等决定的。
具体而言,根据各机型,对于相同的风速设定,对应不同的风速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机型A,风速设定“高”对应有“5速”的风速级。风速设定“中”对应有“3速”的风速级。风速设定“低”对应有“1速”的风速级。另外,在机型B,风速设定“高”对应有“7速”的风速级。风速设定“中”对应有“5速”的风速级。风速设定“低”对应有“3速”的风速级。并且,在机型C,风速设定“高”对应有“10速”的风速级。风速设定“中”对应有“8速”的风速级。风速设定“低”对应有“6速”的风速级。即,对于相同的风速设定,越是高能力机型,风速越成为高速级,越是低能力机型,风速越成为低速级。
图4是存储在换气装置30的记录部“未图示”的风扇转速DB200的一例。在该风扇转速DB200中,与上述的风速级对应地,存储有作为换气装置30的风扇31的转速的风扇转速。具体而言,存储有与各风速级(1速~12速)分别对应的风扇转速。如图4所示,设定成随着风速成为高速级,该风扇转速变大。
室内机10(或空调机1)的机型、能力有各式各样,例如如果按室内机10的每个机型开发换气装置30,则换气装置30的开发的成本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换气装置30能够对应于多个室内机10。以下说明用于此的处理。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换气装置30的风扇转速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通过室内机10和换气装置30进行处理。首先,在步骤S1,室内机10的室内控制部15待机至取得根据用户对遥控器19的操作所输入的换气装置30的风速设定为止(步骤S1为“否”)。风速设定是驱动换气装置30时的风速的大小(风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用户对遥控器19进行操作,来设定“高(High)”、“中(Medium)”、“低(Low)”中的任一个。然后,取得风速设定时,室内控制部15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2。
在步骤S2,室内控制部15取得室内机10的机型代码。室内机10的机型代码是按机型预先设定的型号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图3中说明的“机型A”、“机型B”、“机型C”相当于机型代码。在步骤S2,室内控制部15取得预先与室内机10对应的机型代码。此外,在室内机10的记录部,预先存储有室内机10的机型代码。
接着,在步骤S3,室内控制部15确定与换气装置30的风速设定对应的风速级。具体而言,室内控制部15参照图3的机型DB100,根据在步骤S1取得的风速设定和在步骤S2取得的机型代码确定与风速设定对应的风速级。例如,在步骤S1取得的风速设定为“高”、“中”、“低”中的“高”,在步骤S2取得的机型代码为“机型A”时,室内控制部15参照图3的机型DB100,确定与风速设定对应的风速级为“5速”。另一方面,例如,在步骤S1取得的风速设定为“高”,在步骤S2取得的机型代码为“机型B”时,室内控制部15参照图3的机型DB100,确定与风速设定对应的风速级为“7速”。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的风速设定(例如“高”),在机型代码不同的情况下,所确定的风速级不同。而且,室内控制部15在这样确定了与风速设定对应的风速级之后,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4。
在步骤S4,室内控制部15将表示在步骤S3确定的风速级的信息作为“风速级信息”发送给换气装置30。室内控制部15例如在室内机的机型代码为“机型A”且设定了“高”时,将“风速级5速”作为风速级信息发送给换气装置30。
换气装置30的换气控制部33待机至从室内机10接收到风速级信息为止(步骤S10为“否”),从室内机10接收到风速级信息时(步骤S10为“是”),使处理前进至步骤S20。
在步骤S20,换气控制部33确定风扇转速。具体而言,换气控制部33参照图4的风扇转速DB200,确定与在步骤S10接收到的风速级信息所包含的风速级对应的风扇转速。
在步骤S30,换气控制部33将风扇31的转速控制为在步骤S20确定的风扇转速。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在室内机10的机型不同的情况下,设定不同的值作为换气装置30的风扇转速,对风扇31进行驱动。例如,用户指定的风速设定为“高”。与此相对,室内机10的机型为机型A时,风扇转速为“2500转”。与此相对,室内机10的机型为机型B时,风扇转速为“3500转”。另外,室内机10的机型为机型C时,风扇转速为“5000转”。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室内机10的机型,对相同的控制指令(例如风速设定为“高”的控制指令)以不同的运转强度(风扇转速)对风扇31进行驱动。由此,对于宽度不同的空间,能够将一个种类的换气装置30共用化。其结果,不需要例如按6张榻榻米、10张榻榻米的空间的宽度开发专用的换气装置,能够减低换气装置30的开发成本以及制造成本。
接着,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作为第1变形例,风速设定除了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通过用户对遥控器19的操作进行之外,也能够自动地设定。具体而言,风速设定是根据室内机10的运转状态以及设有室内机10的空间的状态的至少一方的状态自动设定的。在此,室内机10的运转状态包含室内机10的风速状态(例如“强”、“中”、“弱”)以及室内机10的运转模式(例如“睡眠模式”)。在室内机10,在记录部预先记录有与室内机10的风速状态的“强”、“中”、“小”分别对应的风速设定。例如在风速状态“强”对应地记录有风速设定“高”,例如在室内机10的风速状态“弱”对应地记录有换气装置30的风速设定“低”。这是因为,作为运转状态,室内机10的风速状态为“弱”,而换气装置30的风速设定为“高”时,相对于室内机10的风速较小,换气装置30的风速变成较大的状态,因此对于室内空间内的人会带来违和感。这样,优选以与室内机10的运转状态连动的方式设定换气装置30的风速设定。另外,在室内机10,预先在记录部记录有与室内机10的各运转模式分别对应的风速设定。例如在运转模式“睡眠模式”对应地记录有换气装置30的风速设定“低”。在运转模式为睡眠模式的情况下,由于室内机10的风量较小,因此优选换气装置30的风速也较小。
另外,设有室内机10的空间的状态是指在室内(被空调空间)的状态,表示该室内的状态的参数例如可以设想为室内的人的多少、室内温度、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等。人的多少例如可根据室内空间中的CO2的浓度来做判断。例如通过设在室内机10的CO2传感器(未图示)算出该室内空间中的CO2浓度来判断人的多少。在CO2的浓度比预先决定的第1基准值大的情况下,判断为人多,在CO2的浓度比第1基准值小的第2基准值小的情况下,判断为人少。而且,室内机10在记录部预先记录与CO2的浓度对应的换气装置30的风速设定。在比第1基准值大的CO2浓度对应地记录有风速设定“高”。另外,在第1基准值以下且第2基准值以上的CO2浓度对应地记录有风速设定“中”,在比第2基准值小的CO2浓度对应地记录有风速设定“低”。这样,风速设定根据室内机10的运转状态以及设有室内机10的空间的状态的至少一方的状态自动地设定。而且,室内控制部15取得该自动设定的风速设定作为控制指令,并根据所取得的控制指令,以与机型对应的转速驱动换气装置30的风扇31。由此,换气装置30按机型根据室内机10的运转状态、室内空间的状态自动地驱动。
另外,在设定有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当室内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高时,风速设定可以自动设定为“高”,当室内温度与外部空气温度的差在预定的范围时,也可以自动变更为“中”。这样,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与运转模式自动设定风速设定。另外,室内的空气的污染程度例如通过灰尘传感器(未图示)判断。当该灰尘传感器的值为第1阈值以上时,风速设定被设定为“高”,当灰尘传感器的值比第1阈值小且未满第2阈值时,风速设定被设定为“低”,当灰尘传感器的值未满第1阈值且为第2阈值以上时,风速设定被设定为“中”。
作为第2变形例,可选单元也可以具有LED。该情况下,室内控制部15在记录部中对每个机型对应记录有LED的强度(运转强度:亮度)。例如,与低能力机型的室内机对应的LED的强度为“睡眠模式”等任一运转模式时,也对应地记录有相同强度的亮度。另一方面,在上述的“睡眠模式”中,与高能力机型的室内机对应的LED的强度与比其他的运转模式时的亮度暗的亮度(低的运转强度)对应地记录。若取得了由用户输入的运转模式,室内控制部15参照记录部,确定与要运转的机型对应的LED的强度,使LED驱动(即亮灯)。
另外,也可以根据室内机10的每个机型的风速设定控制使换气装置30的风扇31驱动时的LED的颜色与亮度的至少一方。具体而言,室内控制部15在记录部中对应记录有与每个机型的各风速设定(“高”、“中”、“低”)对应的LED的颜色、亮度。例如,对于与低能力机型的室内机的各风速设定对应的LED的颜色、亮度,当风速设定为“高”、“中”、“低”的任一个时,也对应记录有相同的颜色、亮度。另一方面,对于与高能力机型的室内机的各风速设定对应的LED的颜色、亮度,对风速设定“高”对应地记录“红”等深色,对风速设定“低”对应地记录“白”、“水色”等淡的颜色。即,对于高能力机型,对每个风速设定以LED的颜色、亮度不同的方式对应地记录。
而且,若由用户取得了风速设定,室内控制部15参照记录部确定与要运转的机型的风速设定对应的LED的颜色、亮度。并且,室内控制部15将与所确定的LED32的颜色、亮度对应的LED信息发送给换气装置30。接收到该LED信息的换气装置30驱动LED32(即亮灯),以便成为LED信息所包含的颜色、亮度。此外,控制该LED32的颜色、亮度时的风速设定可以是用户操作遥控器19的手动,也可以是根据室内机10的运转状态、室内空间的状态决定的自动。
作为第3变形例,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机型DB100中,与“高”等的各风速设定对应地记录风速级,在图4的风扇转速DB200中,与各风速级对应地记录风扇转速。但是,只要可以从风速设定确定风扇转速,则风速级的信息也可以不记录,因此,也可以与各风速设定对应地记录风扇转速。
具体而言,也可以将风速设定与风扇转速相对应的DB储存于室内机10。该情况下,室内控制部15从风速设定和机型代码确定风扇转速,代替风速级信息,向换气装置30发送风扇转速的信息。换气装置30只要将接收到的信息所示的风扇转速设定为风扇31的转速即可。
另外,也可以在室内机10与换气装置30的任一方设置机型DB100和风扇转速DB200的两个DB。该情况下,在设有DB的机器中,进行从风速设定变换成风扇转速的变换处理。在室内机10设有两个DB时,在室内机10中,从风速设定和机型代码确定风扇转速,向换气装置30发送风扇转速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换气装置30设有两个DB时,室内机10向换气装置30发送机型代码和风速设定的信息来代替风速级信息。而且,换气装置30只要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所示的机型代码和风速设定,参照两个DB确定风扇转速即可。
作为第4变形例,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控制部设在室内机10的例子,而该控制部也可以设于室外机20来代替室内机10。
作为第5变形例,可选单元并不限定于换气装置,例如,也可以是空气净化器、加湿器、或者脱臭机等。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确定的实施方式,例如在组合变形例等,在请求专利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符号说明
1空调机
10室内机
15室内控制部
20室外机
30换气装置
31风扇
32LED
33换气控制部
40通信线
100机型DB
200风扇转速DB。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室内机;
可选单元,其被设置成与上述室内机分体;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上述室内机的机型,对于相同的控制指令以不同的运转强度驱动上述可选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
取得与上述室内机的运转状态以及设有上述室内机的空间的状态中的至少一方对应的上述控制指令;以及
根据上述取得的控制指令,以与上述机型对应的上述运转强度驱动上述可选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选单元包含风扇,
上述运转强度是上述风扇的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具有多个风速设定,
在各风速设定中,对每个上述机型设定成针对相同的风速设定的上述风扇的转速不同,
上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
在选择了上述多个风速设定中的预定的风速设定时,取得所选择的风速设定的上述控制指令;以及
根据上述所取得的控制指令,以与上述机型对应的上述运转强度驱动上述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选单元与上述控制部通过通信线连接,
上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
将与上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指示经由上述通信线发送给上述可选单元;以及
在上述可选单元与上述控制部没有经由上述通信线连接时,不发送与上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选单元为换气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选单元具有LED,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控制指令,以与上述机型对应的上述运转强度驱动上述LE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设置于上述空调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室内机的机型的能力,对于上述相同的控制指令以不同的运转强度驱动上述可选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上述室内机的机型的能力越高,对于上述相同的控制指令以更强的运转强度驱动上述可选单元。
11.(追加)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室内机;
换气装置;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上述室内机的机型,对于相同的控制指令以不同的运转强度驱动上述换气装置。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室内机;
可选单元,其被设置成与上述室内机分体;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上述室内机的机型,对于相同的控制指令以不同的运转强度驱动上述可选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
取得与上述室内机的运转状态以及设有上述室内机的空间的状态中的至少一方对应的上述控制指令;以及
根据上述取得的控制指令,以与上述机型对应的上述运转强度驱动上述可选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选单元包含风扇,
上述运转强度是上述风扇的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具有多个风速设定,
在各风速设定中,对每个上述机型设定成针对相同的风速设定的上述风扇的转速不同,
上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
在选择了上述多个风速设定中的预定的风速设定时,取得所选择的风速设定的上述控制指令;以及
根据上述所取得的控制指令,以与上述机型对应的上述运转强度驱动上述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选单元与上述控制部通过通信线连接,
上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
将与上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指示经由上述通信线发送给上述可选单元;以及
在上述可选单元与上述控制部没有经由上述通信线连接时,不发送与上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选单元为换气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选单元具有LED,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控制指令,以与上述机型对应的上述运转强度驱动上述LE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设置于上述空调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室内机的机型的能力,对于上述相同的控制指令以不同的运转强度驱动上述可选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上述室内机的机型的能力越高,对于上述相同的控制指令以更强的运转强度驱动上述可选单元。
CN202280031446.3A 2022-08-24 2022-08-24 空调机 Pending CN1179407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2/031796 WO2024042628A1 (ja) 2022-08-24 2022-08-24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0716A true CN117940716A (zh) 2024-04-26

Family

ID=85320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1446.3A Pending CN117940716A (zh) 2022-08-24 2022-08-24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29450B1 (zh)
CN (1) CN117940716A (zh)
WO (1) WO202404262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9942A (ja) * 2000-09-13 2002-03-27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
JP4135759B2 (ja) * 2006-10-16 2008-08-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設定システム
JP2011106698A (ja) * 2009-11-13 2011-06-02 Daikin Industries Ltd 設備機器制御装置
JP5355731B2 (ja) * 2012-02-22 2013-1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10006653B2 (en) * 2013-01-25 2018-06-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2015068582A (ja) * 2013-09-30 2015-04-1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2628A1 (ja) 2024-02-29
JP7229450B1 (ja) 202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98606A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thereof
KR100539764B1 (ko) 유니터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KR100661919B1 (ko) 유니터리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제어방법
KR100608685B1 (ko) 유니터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운전제어방법
US20070079620A1 (en) Unitary air conditioner
EP1598605B1 (en) Unitary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6189323B1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improved valve controller and valv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KR100619733B1 (ko) 유니터리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제어방법
EP1659346A2 (en) Air conditioner
KR100692894B1 (ko) 쾌적한 냉방을 위한 제습운전이 가능한 에어컨과 그에사용되는 실내기 및 제습운전 방법
CN117940716A (zh) 空调机
CN115218275B (zh) 机柜空调风道组件和机柜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TWI838296B (zh) 空調機
KR20060018677A (ko) 유니터리 공기조화기
TW202409483A (zh) 空調機
KR100712928B1 (ko) 혼합형 유니터리 공기조화장치의 압축기 선택 운전방법
EP1657503A2 (en) Air conditioner
KR100408994B1 (ko) 멀티 에어컨의 냉방 운전 실내팬 제어방법
JP3169499B2 (ja)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
JP7441988B1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3139762A1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換気装置
US20220390136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100502937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23044786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KR100642805B1 (ko) 복수 개의 실내기에 선택적 연결이 가능한 에어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