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29404A -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和偏振片的非偏振部的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和偏振片的非偏振部的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29404A
CN117929404A CN202311787608.9A CN202311787608A CN117929404A CN 117929404 A CN117929404 A CN 117929404A CN 202311787608 A CN202311787608 A CN 202311787608A CN 117929404 A CN117929404 A CN 117929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ing plate
polarizing
unpolarized
imag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876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泽修也
杉脇正晃
八重樫将宽
木村真规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29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294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4/00Measuring polarisation of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9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using crossed beamsplitting surfaces, e.g. cross-dichroic cubes or X-cub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4/00Measuring polarisation of light
    • G01J4/04Polarimeters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和偏振片的非偏振部的检查装置。在偏振片中以高精度来高效地形成非偏振部,以使该非偏振部成为期望的形状和特性。一种检查方法,对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进行检查,该方法包括:摄像步骤,从该偏振片的一侧照射光,从另一侧拍摄透过了该偏振片的光;以及检查步骤,基于所得到的图像来检查该偏振片的非偏振部。

Description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和偏振片的非偏振部的检查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9月29日、申请号为201610867936.3、发明名称为“偏振片的检查方法和偏光板的制造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的检查方法和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话、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PC)等图像显示装置中有时会搭载有摄像机等内部电子部件。以提高这种图像显示装置的摄像机性能等为目的,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7)。但是,随着智能电话、触摸面板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迅速普及,期望摄像机性能等的进一步提高。另外,为了支持图像显示装置的形状的多样化和高功能化,要求一种局部地具有偏振性能的偏光板。期望以可容许的成本来制造图像显示装置和/或其部件以在工业上和商业上实现这种要求,但是为了建立这种技术尚存有各种需要研究的事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1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41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21255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2-0118205号公报
专利文献5:韩国专利第10-129321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2-137738号公报
专利文献7: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011882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偏振片中设置有非偏振部并使该非偏振部与图像显示装置的摄像机部等对应的情况下,随着近年来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小型化,该非偏振部也被设计得非常小。因此,要求以高精度来高效地形成非偏振部,以使该非偏振部成为期望的形状和特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进行检查的检查方法。该检查方法包括:摄像步骤,从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的一侧照射光,从另一侧拍摄透过了该偏振片的光;以及检查步骤,基于所得到的图像来检查该偏振片的非偏振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偏振片为长条状,具有在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非偏振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边沿长度方向输送所述偏振片一边进行所述摄像步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偏振片由包含二色性物质的树脂薄膜构成,该树脂薄膜内的、该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相对低的二色性物质低浓度部被设为所述非偏振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供于所述摄像步骤的偏振片的至少一侧形成有保护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步骤中的光对所述偏振片的照射角度为89°~9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偏光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在偏振片中形成非偏振部;以及通过所述检查方法对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进行检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偏振片的非偏振部的检查装置。该检查装置具备:光源部,其向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的一侧照射光;摄像部,其拍摄从该光源部射出的、透过了该偏振片的光;以及图像处理部,其与该摄像部连接,对通过该摄像部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片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在偏振片中形成圆形的非偏振部;以及对具有该非偏振部的偏振片进行检查,其中,作为该检查的对象的偏振片由包含二色性物质的树脂薄膜构成,该树脂薄膜内的、该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相对低的二色性物质低浓度部被设为所述非偏振部,所述检查通过以下的检查方法进行,即,所述检查方法包括:摄像步骤,从该偏振片的一侧照射光,从另一侧拍摄透过了该偏振片的光;以及检查步骤,基于所得到的图像来检查该偏振片的非偏振部,将在正圆度上不满足规定的基准的非偏振部检测为形成不良。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片的非偏振部的检查装置,具备:光源部,其向具有圆形的非偏振部的偏振片的一侧照射光;摄像部,其拍摄从该光源部射出的、透过了该偏振片的光;以及图像处理部,其与该摄像部连接,对通过该摄像部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将在正圆度上不满足规定的基准的非偏振部检测为形成不良,其中,所述偏振片由包含二色性物质的树脂薄膜构成,该树脂薄膜内的、该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相对低的二色性物质低浓度部被设为所述非偏振部。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从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的一侧照射光,并且从另一侧拍摄其透过光,基于所得到的图像来评价非偏振部的形状、特性等。根据本发明的检查方法,能够以优异的精度来高效地评价非偏振部的形状、特性等,作为结果,能够仅将具有满足期望的特性且形状精度优异的非偏振部的偏振片搭载于图像显示装置,因此能够高效地得到具有优异的摄像机性能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能够适当地使用于本发明的检查方法的偏振片的概要立体图。
图2A是说明本发明的检查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图。
图2B是说明本发明的检查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要图。
图3是说明非偏振部的形成中的偏振片与具有贯通孔的表面保护薄膜的粘接的概要立体图。
图4A是能够供于化学脱色处理的层叠体的概要截面图。
图4B是说明利用化学脱色处理的非偏振部的形成方法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5是能够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偏光板的概要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非偏振部;100:偏振片;300:偏光板;400:检查装置;410:光源部;420:摄像部;430:偏振滤波器;440:图像处理部;500:标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A.检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进行检查的方法。本发明的检查方法包括:摄像步骤,从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的一侧照射光,从另一侧拍摄透过了该偏振片的光;以及检查步骤,基于该图像来检查该偏振片的非偏振部。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检查方法。
A-1.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
图1是能够适当地使用于本发明的检查方法的偏振片的概要立体图。偏振片100是长条状,代表性地说,如图1所示那样卷绕成卷状。在本说明书中,“长条状”是指相对于宽度来说长度足够长的细长形状,例如,包括长度为宽度的10倍以上、优选20倍以上的细长形状。偏振片100具有在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即,以规定的图案)配置的非偏振部10。能够根据目的来适当地设定非偏振部10的配置图案。代表性地说,在将偏振片100裁切(例如,沿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切断、冲切)为规定尺寸以安装到规定尺寸的图像显示装置时,非偏振部10配置于与该图像显示装置的摄像机部对应的位置。因而,在从一个长条状偏振片100仅裁切一个尺寸的偏振片(偏振光片)的情况下,非偏振部10能够如图1所示那样,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实质上等间隔地进行配置。如果是这种结构,则能够容易地进行配合图像显示装置的尺寸来将偏振片裁切为规定尺寸的控制,从而提高成品率。并且,能够抑制裁切得到的单片的偏振光片中的非偏振部的位置的偏差。此外,“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实质上等间隔”是指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为等间隔且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为等间隔,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与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不需要相等。例如,在将长度方向上的间隔设为L1、将宽度方向上的间隔设为L2时,既可以是L1=L2,也可以是L1≠L2。在从一个长条状偏振片100裁切多个尺寸的偏振片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要裁切的偏振片的尺寸来变更非偏振部10在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例如,非偏振部10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实质上等间隔地进行配置,且在宽度方向上以不同间隔进行配置,还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以不同间隔进行配置,且在宽度方向上实质上等间隔地进行配置。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以不同间隔配置非偏振部的情况下,相邻的非偏振部的间隔既可以全部不同,也可以仅一部分(特定的相邻的非偏振部的间隔)不同。另外,也可以沿偏振片100的长度方向规定多个区域,按各个区域设定非偏振部10在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此外,上述偏振光片是指对长条状的偏振片进行裁切而得到的偏振片。在本说明书中,根据上下文,有时将对长条状的偏振片进行裁切而得到的偏振片称为偏振光片。
如上所述,在图1中偏振片100被设为长条状,但是与该图示例不同,在本发明的检查方法中,即使是非长条状的偏振片、例如裁切为规定尺寸的偏振光片也同样能够使用。另外,偏振片也可以仅具有一个非偏振部。
非偏振部的透射率(例如,以23℃时的波长为550nm的光测定出的透射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以上,特别优选为90%以上。如果是这种透射率,则能够确保作为非偏振部而言的期望的透明性。其结果,在将偏振片配置成非偏振部与图像显示装置的摄像机部对应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对摄像机的摄影性能的不良影响。
非偏振部10能够以如上所述的规定图案进行配置,并且,只要能够得到上述期望的光学特性,就能够是任意适当的方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非偏振部是局部地脱色而得到的脱色部。具体地说,是通过对偏振片的规定部分进行脱色而形成的脱色部。脱色部例如能够通过激光照射或化学处理(例如,酸处理、碱处理或其组合)来形成。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非偏振部是贯通孔(代表性地说,沿厚度方向贯通偏振片的贯通孔)。贯通孔例如能够通过机械冲切(例如,冲孔、汤姆逊刀冲切、标绘器、水射流)或者通过去除偏振片的规定部分(例如,激光烧蚀或化学溶解)来形成。
非偏振部10的俯视形状只要不对使用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摄像机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就能够采用任意适当的形状。作为具体例,能够列举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菱形。通过适当地设定在后述的B项中说明的表面保护薄膜的贯通孔的形状,能够形成具有期望的俯视形状的非偏振部。
代表性地说,偏振片100由包含二色性物质的树脂薄膜20构成。树脂薄膜20例如是聚乙烯醇系树脂(以下称为“PVA系树脂”)薄膜。
作为上述二色性物质,例如能够列举出碘、有机染料等。它们能够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进行组合来使用。优选使用碘。这是由于,在例如通过利用化学处理的脱色来形成非偏振部的情况下,树脂薄膜(偏振片)所包含的碘络合物被适当还原,因此能够形成具有适于在摄像机部中使用的特性的非偏振部。
非偏振部优选为脱色部,更优选的是使该非偏振部为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相对低的低浓度部(具体地说,相比于其它部位,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低的低浓度部)。根据这种结构,与以机械方式(例如,通过使用汤姆逊刀冲切、标绘器、水射流等以机械方式去掉的方法)形成非偏振部的情况相比,可以避免裂纹、分层(层间剥离)、渗胶等品质上的问题。另外,在低浓度部中二色性物质本身的含有量低,因此与利用激光等将二色性物质分解来形成非偏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良好地维持非偏振部的透明性。
上述低浓度部的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优选为1.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重量%以下。只要低浓度部的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处于这种范围,就能够充分地对低浓度部赋予期望的透明性。例如,在使低浓度部与图像显示装置的摄像机部对应的情况下,从亮度和色调这两者的观点出发,能够实现非常优异的摄影性能。另一方面,低浓度部的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的下限值通常为检测极限值以下。此外,在将碘用作二色性物质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利用预先使用标准试样而制作出的标准曲线,基于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而测定出的X射线强度来求出含碘量。
其它部位处的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与低浓度部处的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之差优选为0.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重量%以上。只要含有量之差处于这种范围,就能够形成具有期望的透明性的低浓度部。
上述低浓度部的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的含有量优选为3.6重量%以下,更优选为2.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5重量%以下。只要低浓度部处的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的含有量处于这种范围,就能够良好地维持通过后述的与碱性溶液的接触而形成的低浓度部的形状(即,能够实现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的低浓度部)。例如能够利用预先使用标准试样而制作出的标准曲线,基于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而测定出的X射线强度来求出该含有量。这种含有量能够通过在后述的与碱性溶液的接触中使接触部处的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减少来实现。
作为形成上述PVA系树脂薄膜的PVA系树脂,能够使用任意适当的树脂。例如能够列举出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能够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皂化来得到聚乙烯醇。能够通过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来得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VA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摩尔%~100摩尔%,优选为95.0摩尔%~99.9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99.0摩尔%~99.93摩尔%。皂化度能够依据JIS K 6726-1994来求出。通过使用这种皂化度的PVA系树脂,能够得到耐久性优异的偏振片。在皂化度过高的情况下,存在胶化的担忧。
能够根据目的来适当选择PVA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平均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优选为1200~4500,进一步优选为1500~4300。此外,平均聚合度能够依据JIS K6726-1994来求出。
偏振片(不包括非偏振部)优选在波长380nm~780nm中的某一个波长处呈现吸收二色性。偏振片(不包括非偏振部)的单体透射率(Ts)优选为39%以上,更优选为3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特别优选为40.5%以上。此外,单体透射率的逻辑上限为50%,实用上限为46%。另外,单体透射率(Ts)是利用JIS Z 8701的2度视场(C光源)测定出后进行可见度校正而得到的Y值,例如,能够使用显微分光系统(LambdaVision制造、LVmicro)来测定。偏振片的偏光度(不包括非偏振部)优选为99.9%以上,更优选为99.9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95%以上。
偏振片(树脂薄膜)的厚度能够设定为任意适当的值。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下。另一方面,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μm以上。只要是这种厚度,就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光学特性的偏振片。偏振片(树脂薄膜)的厚度越薄,则能够越良好地形成非偏振部。例如,在通过利用化学处理的脱色(详情在B项中记述)来形成非偏振部的情况下,能够缩短脱色液与树脂薄膜(偏振片)的接触时间。具体地说,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形成透射率更高的非偏振部。
与上述脱色液(例如,碱性溶液)进行了接触的部分的厚度会比其它部位的厚度薄。这种趋势会随着使通过脱色而得到的非偏振部的透射率变高而变强。通过使树脂薄膜变薄,能够在实现非偏振部的高透射率(优选为90%以上)的同时减小上述非偏振部与其它部位的厚度差。这样,能够防止恐怕会因厚度差而产生的不良状况。作为不良状况,例如能够想到以下状况等:在将长条状的偏振片卷绕成卷状时,非偏振部与其它部位的厚度差在叠加的部分处被转印为卷绕痕迹;在与保护薄膜等其它结构构件粘接时,由于非偏振部与其它部位的厚度差而产生气泡;在最终产品中视觉识别出该厚度差。认为防止这种不良状况也会有助于抑制对长条状的偏振片进行裁切而得到的最终使用的偏振片的质量的偏差。认为这种效果例如在非偏振部的透射率为90%以上的情况和/或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为0.2重量%以下的情况下会变得显著。此外,非偏振部的透射率高至90%以上也会有助于抑制最终使用的偏振片的质量的偏差。具体地说,在通过接触脱色液来形成非偏振部的情况下,当脱色度弱时,所得到的非偏振部的透射率容易产生偏差,但是通过使透射率为90%以上和/或使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为0.2重量%以下(通过使脱色度强),能够稳定地控制脱色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非偏振部被设为比其它部位薄的薄壁部。例如,形成偏振片的一面侧的表面凹陷而成的凹部,来设为薄壁部。在该情况下,非偏振部与其它部位的厚度差(凹部的深度)例如为0.02μm以上。另一方面,厚度差优选为2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μm以下。在通过后述的脱色来形成非偏振部的情况下(例如,在非偏振部的透射率为90%以上的情况和/或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为0.2重量%以下的情况下)有时会形成这种厚度差,认为只要厚度差的上限处于这种范围,就能够良好地抑制因形成卷而产生的卷绕痕迹等由厚度差引起的不良状况。其结果,能够显著抑制对长条状的偏振片进行裁切而得到的最终使用的偏振片的质量的偏差。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厚度差(凹部的深度)”是指凹部的最深部分的深度。
上述一面侧的表面凹陷而成的凹部例如是通过使脱色液仅从偏振片的一面侧进行作用而形成的。通过使脱色处理后形成的凹部的深度为上述范围,能够均匀地实施后述的脱色后的处理。另外,认为能够仅在一面侧形成凹部,由此能够防止发生因形成卷而产生的卷绕痕迹等由厚度差引起的不良状况,从而抑制最终使用的偏振片的质量的偏差。
在长条状的偏振片中,能够根据目的将其吸收轴设定为任意适当的方向。吸收轴的方向例如既可以是长度方向也可以是宽度方向。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偏振片具有制造效率优异的优点。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偏振片具有能够以所谓的卷对卷(rollto roll)方式与例如在长度方向上具有慢轴的相位差薄膜层叠的优点。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吸收轴实质上与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平行,且,以与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对偏振片的两端部进行狭缝加工。如果是这种结构,则能够通过以偏振片的端面为基准进行裁切作业来容易地制造出具有非偏振部且在适当的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多个偏振片。
供于摄像步骤的偏振片也可以至少在其一侧形成有保护层。具体地说,也可以在该偏振片的一侧或两侧层叠任意适当的保护层(树脂薄膜)。作为该树脂薄膜的具体例,能够列举出:在B项中说明的偏振片的制作、非偏振部的形成中使用的树脂基材、表面保护薄膜;保护偏振片并一起构成偏光板的保护薄膜、相位差薄膜、隔离件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关于供于摄像步骤的偏振片,也可以至少在其一侧层叠保护薄膜来设为偏光板。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仅称为保护薄膜时表示偏振片保护薄膜,与B项中说明的表面保护薄膜(在作业时暂时保护偏振片的薄膜)不同。
A-2.摄像
在摄像步骤中,从具有上述非偏振部的偏振片(在层叠有树脂薄膜的情况下,为偏振片与树脂薄膜的层叠体)的一侧照射光,从另一侧拍摄透过了该偏振片的光。通过拍摄透过光,能够以高对比度得到非偏振部的像。另外,能够降低非偏振部的轮廓处的细微凹凸的影响来得到鲜明的非偏振部的像,作为结果,能够以高精度对非偏振部的形状和/或特性进行评价。
图2A和2B各自是说明本发明的检查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图。如图所示,检查装置400具备:隔着偏振片100(偏光板300)相向地配置的光源部410和摄像部420;任意的偏振滤波器430;以及与摄像部420连接、用于对通过摄像部420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的图像处理部440。在图示例中,偏振片100与在其一侧层叠的保护薄膜110以及在另一侧层叠的保护薄膜120一起构成偏光板300。
能够使用任意适当的光源来构成光源部410。光源既可以是白色光源也可以是单色光源。光源能够设为任意适当的形状,例如能够为面光源、线光源、点光源或环型光源。作为光源的具体例,能够列举出荧光灯、卤素灯、金属卤化物灯、LED等。光源部410向偏振片100(偏光板300)的一侧(在图示例中为保护薄膜120侧)射出光。此外,也可以与图示例不同,在偏振片的两侧分别层叠有不同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光源部向偏振片任一个面射出光。
光源部410优选从与偏振片大致垂直的方向对偏振片照射光。光对偏振片的照射角度(光对偏振片主面的照射角度)优选为89°~91°,更优选为89.5°~90.5°。通过设为这种照射角度,能够高精度地检查偏振片的厚度方向上的非偏振部的轮廓的粗细。
代表性地说,摄像部420是使用透镜和图像传感器构成的摄像机。可以将CCD型图像传感器和CMOS型图像传感器中的任一个用作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的像素数优选为2000dpi以上,更优选为4000dpi~6000dpi。通过使用具有这种像素数的图像传感器,能够拍摄高画质的像,因此能够以优异的精度检查非偏振部的形状和/或特性。
摄像部420从偏振片100(偏光板300)的另一侧(在图示例中为保护薄膜110侧)拍摄透过了偏振片100(偏光板300)的光。所得到的图像作为电信号被发送到图像处理部440。摄像部优选配置成其光轴与偏振片的主面大致垂直。摄像光轴相对于偏振片主面的角度优选为89°~91°,更优选为89.5°~90.5°。
在图2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偏振滤波器430以其吸收轴方向与偏振片100的吸收轴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于摄像部420与偏振片100(偏光板300)之间。根据该实施方式,透过了偏振片100的非偏振部以外的部分的光(直线偏振光)被偏振滤波器430所吸收,另一方面,透过了非偏振部的光的一部分能够透过偏振滤波器430,因此能够将透过了偏振滤波器430的光实质上拍摄为非偏振部的像。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正交”也包括实质上正交的情况。在此,“实质上正交”包括90°±3.0°的情况,优选为90°±1.0°,进一步优选为90°±0.5°。
在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偏振滤波器430以其吸收轴方向与偏振片100的吸收轴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于光源部410与偏振片100(偏光板300)之间。根据该实施方式,从光源部410射出后透过偏振滤波器430的光(直线偏振光)在偏振片100的非偏振部以外的部分处被吸收,另一方面,能够透过非偏振部,因此能够将透过了偏振片100的光实质上拍摄为非偏振部的像。
此外,偏振滤波器430的使用是任意的,在即使不使用偏振滤波器430也能够得到能够在检查步骤中实施非偏振部的检查的图像的情况下,能够省略偏振滤波器43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边沿长度方向输送长条状的偏振片一边进行拍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边利用输送线输送裁切后得到的单片的偏振光片一边进行拍摄。通过一边输送一边进行拍摄,能够避免制造线的停止来维持制造效率。此时,既可以将摄像部固定来进行拍摄,也可以一边配合偏振片的输送速度地沿长度方向移动一边进行拍摄。另外,也能够一边使摄像部沿宽度方向移动一边进行拍摄。
在偏振片为长条状、且具有在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的非偏振部的情况下,既可以得到全部非偏振部的图像,也可以仅得到一部分非偏振部的图像。例如,也可以仅得到任意地选择或按照特定的规则性选择的非偏振部的图像。
A-3.检查
在检查步骤中,基于通过摄像步骤得到的图像来检查非偏振部。具体地说,使用图像处理部440来分析作为电信号而从摄像部420发送的图像数据,对非偏振部的形状、特性等进行检查。作为检查项目的具体例,能够列举出非偏振部的形状精度(在圆形的情况下,正圆度等)、轮廓的粗细、轮廓的陡度、透射率等。图像处理部440优选能够将不满足规定的基准的非偏振部检测为形成不良。
例如能够基于亮度信息来进行上述图像数据的分析。具体地说,在所得到的图像数据(透过光像数据)中,非偏振部的亮度相对高,其它部分的亮度低,因此能够对所得到的图像数据中的对比度设置阈值,将具有比该阈值高的对比度的高亮度部确定为非偏振部。另外,能够对所确定的非偏振部的轮廓进行180等分来求出中心到各轮廓部的距离,将使所得到的180个距离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而得到的值作为正圆度的评价基准。例如,在所得到的值为规定的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将该非偏振部的正圆度评价为良。并且,还能够对非偏振部的轮廓进行180等分来求出作为基准的近似椭圆,在进行180等分后得到的各区域中将近似椭圆到实际的轮廓的距离的最大值作为轮廓的粗细的评价基准。例如,在所得到的最大值为规定的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将该非偏振部的轮廓的粗细评价为良。并且,还能够求出非偏振部和其它部分(非偏振部的周边部分)的平均亮度,将非偏振部的平均亮度设为100%,将其它部分的平均亮度设为0%,将以10%和20%的亮度来二值化为黑和白时的非偏振部中心到进行180等分后得到的各轮廓的距离的最大值作为轮廓的陡度的评价基准。例如,在所得到的最大值为规定的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将该非偏振部的轮廓的陡度评价为良。
关于非偏振部的透射率,例如能够求出非偏振部的平均亮度值、最大亮度值以及最小亮度值,基于使最大亮度值除以平均亮度值而得到的数值或使最小亮度值除以平均亮度值而得到的数值来评价非偏振部的透射率。具体地说,在非偏振部残留有偏振功能、透射率低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值也变低。
检查装置400(实质上,图像处理部440)能够根据需要来与标记装置500连接。当检查装置400(实质上,图像处理部440)检测出非偏振部的形成不良时,向标记装置500发送不良检测信号。在对长条状的偏振片进行检查的情况下,标记装置500基于该信号,对被裁切为包括形成不良的非偏振部的偏振光片的区域进行标记。能够在裁切后将所标记的区域作为不良偏振光片来容易地排除。另一方面,在对裁切后的单片的偏振光片(单片偏光板)进行检查的情况下,标记装置500基于该信号,对包括形成不良的非偏振部的偏振光片进行标记。作为标记,能够列举出使用马克笔进行的标记、激光标记。
[B.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偏振片中形成非偏振部;以及通过上述检查方法对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进行检查。
B-1.非偏振部的形成步骤
代表性地说,偏振片是通过对上述树脂薄膜(代表性地说,PVA系树脂薄膜)实施溶胀处理、拉伸处理、利用上述二色性物质进行的染色处理、交联处理、清洗处理、干燥处理等各种处理而得到的。在实施各种处理时,树脂薄膜也可以是形成于基材上的树脂层。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制作偏振片:将PVA系树脂溶液涂敷在树脂基材上、使其干燥来在树脂基材上形成PVA系树脂层,从而得到树脂基材与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对该层叠体进行拉伸和染色后将PVA系树脂层作为偏振片。可以直接使用所得到的树脂基材/偏振片的层叠体(即,可以将树脂基材作为偏振片的保护层),也可以在树脂基材/偏振片的层叠体的偏振片表面粘接保护薄膜、接着剥离树脂基材来形成偏振片/保护薄膜的层叠体。
非偏振部形成于偏振片的规定的位置。在偏振片由形成于基材上的树脂层形成的情况下,代表性地说,树脂基材/偏振片的层叠体或偏振片/保护薄膜的层叠体被供于非偏振部的形成。在偏振片是单一的树脂薄膜的情况下,代表性地说,保护薄膜/偏振片的层叠体或偏振片单独被供于非偏振部的形成。下面,具体说明非偏振部的形成。作为代表例,说明以下情况的一例:在保护薄膜/偏振片的层叠体中,通过利用化学处理的脱色(以下也称为化学脱色处理)来在偏振片中形成非偏振部。对于其它结构的偏振片(例如,作为单一的树脂薄膜的偏振片)也能够应用同样的过程,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此外,通过化学脱色处理形成非偏振部未必是在偏振片的制作完成后进行。具体地说,也可以将树脂薄膜(例如,在波长380nm~780nm中的某一个波长处呈现吸收二色性、具有A项所记载的单体透射率和/或偏光度的树脂薄膜)供于通过利用化学处理的脱色来形成非偏振部,之后根据需要进行剩余的处理,其中,从用于形成偏振片的各种处理(溶胀处理、拉伸处理、染色处理、交联处理、清洗处理、干燥处理等)中至少对该树脂薄膜实施拉伸处理和染色处理,使该树脂薄膜为能够作为偏振片来使用的状态。
在化学脱色处理中,如图3所示,通过卷对卷方式将具有以规定的图案配置的贯通孔的表面保护薄膜粘接在上述层叠体的偏振片侧的面上。在本说明书中“卷对卷”是指一边输送卷状的薄膜一边使彼此的长度方向对齐来进行粘接。具有贯通孔的表面保护薄膜通过任意适当的粘合剂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于偏振片。通过使用具有贯通孔的表面保护薄膜,能够通过浸渍于脱色液来进行脱色处理,因此能够以非常高的制造效率形成非偏振部。此外,为了方便,有时将具有贯通孔的表面保护薄膜称为第一表面保护薄膜。
如上所述,第一表面保护薄膜具有以规定的图案配置的贯通孔。设置贯通孔的位置与形成偏振片的非偏振部的位置对应。贯通孔能够具有任意适当的形状。贯通孔的形状与要形成的非偏振部的俯视形状对应。例如能够通过机械冲切(例如,冲孔、汤姆逊刀冲切、标绘器、水射流)或去除薄膜的规定部分(例如,激光烧蚀或化学溶解)来形成贯通孔。
作为上述第一表面保护薄膜的形成材料,能够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等酯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环烯烃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它们的共聚物树脂等。优选酯系树脂(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这是由于,弹性率足够高,例如,即使在输送和/或粘接时施加张力也不容易发生贯通孔的变形。代表性地说,第一表面保护薄膜的厚度为20μm~250μm,优选为30μm~150μm。
优选的是,通过卷对卷方式将第二表面保护薄膜粘接在上述层叠体的保护薄膜侧的面上。第二表面保护薄膜通过任意适当的粘合剂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于保护薄膜。通过使用第二表面保护薄膜,能够在利用浸渍的脱色处理中适当地保护上述层叠体(偏振片/保护薄膜)。第二表面保护薄膜能够使用除了未设置贯通孔以外其余与第一表面保护薄膜同样的薄膜。
接着,如图4A和4B所示,将具有贯通孔152的第一表面保护薄膜150/偏振片100/保护薄膜120/第二表面保护薄膜160的层叠体200供于化学脱色处理。代表性地说,化学脱色处理包括:使层叠体200与作为脱色液的碱性溶液接触。在将碘用作二色性物质的情况下,通过使树脂薄膜的期望的部位与碱性溶液接触,能够容易地降低接触部的含碘量。
层叠体与碱性溶液的接触能够通过任意适当的手段来进行。作为代表例,能够列举出将层叠体浸渍于碱性溶液、或者向层叠体涂敷或喷射碱性溶液。优选浸渍。这是由于,能够如图4B所示那样一边输送层叠体200一边进行脱色处理,因此制造效率明显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碱性溶液与偏振片接触之后,通过任意适当的手段从偏振片被去除。根据这种实施方式,例如,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与偏振片的使用相伴的非偏振部的透射率的降低。作为碱性溶液的去除方法的具体例,能够列举出清洗、利用破布等的擦除、抽吸去除、自然干燥、加热干燥、送风干燥、减压干燥等。优选清洗碱性溶液。作为清洗中使用的清洗液,例如能够列举出,水(纯水)、甲醇、乙醇等醇以及它们的混合溶剂等。优选使用水。清洗次数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进行多次。在通过干燥来去除碱性溶液的情况下,其干燥温度例如为20℃~100℃。
优选的是,与上述碱性溶液接触之后,在接触了碱性溶液的接触部处使树脂薄膜所含有的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减少。通过使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减少,能够得到尺寸稳定性优异的非偏振部。具体地说,在加湿环境下,也能够原样维持通过与碱性溶液接触而形成的非偏振部的形状。
作为上述减少的方法,优选使用以下方法:使与碱性溶液接触的接触部接触酸性溶液。根据这种方法,能够高效地使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转移到酸性溶液,来减少其含有量。与酸性溶液的接触既可以在去除上述碱性溶液后进行,也可以不去除碱性溶液就进行。
能够将任意适当的酸性化合物用作上述酸性溶液所包含的酸性化合物。作为酸性化合物,例如能够列举出,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等无机酸、甲酸、草酸、柠檬酸、乙酸、苯甲酸等有机酸等。酸性溶液所包含的酸性化合物在它们中优选为无机酸,进一步优选为盐酸、硫酸、硝酸。这些酸性化合物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作为酸性溶液的溶剂,优选使用水、乙醇。酸性溶液的浓度例如为0.01N~5N,优选为0.05N~3N,进一步优选为0.1N~2.5N。酸性溶液的液温例如为20℃~50℃。酸性溶液的接触时间例如为5秒~5分。此外,酸性溶液的接触方法能够采用与上述碱性溶液的接触方法同样的方法。另外,能够将酸性溶液从偏振片去除。酸性溶液的去除方法能够采用与上述碱性溶液的去除方法同样的方法。
此外,表面保护薄膜例如在与碱性溶液接触之后,在任意适当的定时被剥离去除。
此前说明了化学脱色处理,但是如上所述,通过激光照射或机械冲切等也能够形成非偏振部。
B-2.偏光板的制作步骤
代表性地说,本发明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使用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来制作具有作为最终产品的结构的偏光板。如上所述,在偏振片由形成于基材上的树脂层形成的情况下,代表性地说,形成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在其单侧层叠有树脂基材或保护薄膜。这些层叠体能够直接用作偏光板。另一方面,能够将这些层叠体进一步供于本步骤,通过剥离树脂基材、层叠保护薄膜等其它结构构件等,来制作具有作为最终产品的任意适当的结构的偏光板。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由单一的树脂薄膜构成的情况也同样地,通过根据用途等在其单侧或两侧依次层叠保护薄膜等其它结构构件,能够得到具有作为最终产品的任意适当的结构的偏光板。
图5是能够通过本步骤优选制作出的偏光板的概要截面图。偏光板与偏振片同样地能够为长条状。偏光板300具有偏振片100以及配置于偏振片100的两侧的保护薄膜110、120。在图示例中,在偏振片的两侧配置有保护薄膜,但是也可以仅在单侧配置保护薄膜。作为保护薄膜的形成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等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它们的共聚物树脂等。根据目的、期望的结构,也可以省略保护薄膜110、120中的一方。
代表性地说,保护薄膜的厚度为10μm~100μm。代表性地说,保护薄膜借助粘接层(具体地说,粘接剂层、粘合剂层)层叠于偏振片。代表性地说,粘接剂层由PVA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形成。代表性地说,粘合剂层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护薄膜的厚度为80μm以下。通过使用这种厚度的保护薄膜,能够有助于所得到的偏光板的薄型化。另一方面,认为在将使这种厚度的保护薄膜配置于在一面侧形成有凹部的偏振片的另一面侧而得到的长条状的偏光板卷绕成卷状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上述凹部在保护薄膜被转印为卷绕痕迹等因厚度差引起的不良状况。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能够显著地得到减小凹部的厚度差的好处。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偏光板300具有粘合剂层130作为最外层。代表性地说,粘合剂层130为图像显示装置侧的最外层。粘合剂层130上临时装有能够剥离的隔离件132,用于在实际使用之前保护粘合剂层,并且使得能够形成卷。
根据目的,偏光板300也可以还具有任意适当的光学功能层。作为光学功能层的代表例,能够列举出相位差薄膜(光学补偿薄膜)、表面处理层。例如,能够在保护薄膜120与粘合剂层130之间配置相位差薄膜(未图示)。能够根据目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特性等来适当地设定相位差薄膜的光学特性(例如,折射率椭圆体、面内相位差、厚度方向相位差)。相位差薄膜也可以兼为保护薄膜。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保护薄膜120。反之,保护薄膜120也可以具有光学补偿功能(即,也可以具有与目的相应的适当的折射率椭圆体、面内相位差以及厚度方向相位差)。
表面处理层能够配置于保护薄膜110的外侧(未图示)。作为表面处理层的代表例,能够列举出硬涂层、防反射层、防眩光层。也可以对保护薄膜110的表面实施同样的表面处理来代替设置表面处理层。
代表性地说,具有经过上述非偏振部的形成步骤而得到的非偏振部的偏振片为长条状,因此能够通过所谓的卷对卷方式来进行上述保护薄膜、相位差薄膜等的层叠。
B-3.偏光板的裁切步骤
本发明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能够还包括:将长条状的偏光板裁切为期望的尺寸。能够通过切断、冲切等来进行裁切。优选的是,长条状的偏光板被裁切成具有与要安装的图像显示装置对应的尺寸,并且在安装到图像显示装置时在与其摄像机部对应的位置具有非偏振部。
B-4.偏振片的检查步骤
通过A项所记载的检查方法来检测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的步骤能够在形成非偏振部之后的任意适当的阶段进行。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全部步骤中,既可以仅进行一次该偏振片的检查步骤,也可以进行多次该偏振片的检查步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偏振片的检查步骤能够在B-2项所记载的偏光板的制作步骤中的任意适当的阶段或完成该步骤后进行。例如,也可以制作具有作为最终产品的结构的偏光板,接着进行偏振片的检查。另外,例如也可以在保护薄膜/偏振片的层叠体的偏振片侧层叠相位差薄膜和/或保护薄膜之后进行偏振片的检查,接着层叠表面处理层、粘合剂层等。通过在这种阶段进行偏振片的检查,能够得到如下的长条状的偏光板:具有作为最终产品的结构,并且能够通过标记等识别其被裁切为具有形成不良的非偏振部的偏振光片(单片的偏光板)的区域。该偏光板在之后的裁切步骤中被裁切,能够容易地排除具有形成不良的非偏振部的偏振光片(单片的偏光板)。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偏振片的检查步骤能够在B-3项所记载的偏光板的裁切步骤之后进行。通过将利用裁切而得到的偏振光片供于检查,能够容易地排除具有形成不良的非偏振部的偏振光片(单片的偏光板)。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该偏振片的检查步骤能够在B-1项所记载的非偏振部的形成步骤中的任意适当的阶段或完成该步骤后进行。参照图4B来说明通过化学脱色处理形成非偏振部的情况的具体例,该检查步骤能够在以下阶段进行:与碱性溶液的接触处理完成的阶段(a);与碱性溶液接触之后的清洗完成的阶段(b);与用于减少碱金属和/或碱金属盐的含有量的处理液(在图4B中,酸性溶液)的接触完成的阶段(c);和/或与该处理液接触之后的清洗完成的阶段(d)。当在这种阶段进行检查步骤、且形状和/或特性被判断为不良的非偏振部的比例超过容许范围的情况下,怀疑此前的处理发生了不良状况。因此,通过对碱性溶液、酸性溶液等的浓度、浸渍时间等各种处理条件进行确认、调整等,能够尽早发现不良状况并将其解除。其结果,能够适当地控制非偏振部的形成步骤,因此能够有助于提高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的制造效率。
在如B-1项所记载的那样通过化学脱色处理形成非偏振部的情况下,代表性地说,偏振片是以在其一侧粘接有具有贯通孔的表面保护薄膜(也称为第一表面保护薄膜)的状态被实施化学脱色处理的,在形成非偏振部之后(例如,图4B的阶段(d))第一表面保护薄膜被剥离。因此,供于该偏振片的检查步骤的偏振片既可以是在一侧层叠有第一表面保护薄膜150的状态(图4A),也可以是该第一表面保护薄膜150被剥离去除的状态(未图示)。关于第二表面保护薄膜也同样地,供于偏振片的检查步骤的偏振片既可以是在另一侧层叠有第二表面保护薄膜160的状态(图4A),也可以是该第二表面保护薄膜160被剥离去除的状态(未图示)。
[C.偏光板的用途]
通过B项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偏光板能够适当地用于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具备被裁切为规定的尺寸的上述偏光板。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例如能够列举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设备。具体地说,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包括液晶晶元以及配置于该液晶晶元的单侧或两侧的上述偏光板的液晶面板。有机EL设备具备在可视侧配置有上述偏光板的有机EL面板。偏光板被配置成偏振片的非偏振部与图像显示装置的摄像机部对应。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例如能够在制造智能电话等便携式电话、笔记本型PC、平板PC等带摄像机的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设备)所具备的偏振片时适当地使用本发明的检查方法。

Claims (6)

1.一种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偏振片中形成圆形的非偏振部;以及对具有该非偏振部的偏振片进行检查,其中,
作为该检查的对象的偏振片由包含二色性物质的树脂薄膜构成,
该树脂薄膜内的、该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相对低的二色性物质低浓度部被设为所述非偏振部,
所述检查通过以下的检查方法进行,即,所述检查方法包括:
摄像步骤,从该偏振片的一侧照射光,从另一侧拍摄透过了该偏振片的光;以及
检查步骤,基于所得到的图像来检查该偏振片的非偏振部,将在正圆度上不满足规定的基准的非偏振部检测为形成不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振片为长条状,具有在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非偏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边沿长度方向输送所述偏振片一边进行所述摄像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供于所述摄像步骤的偏振片的至少一侧形成有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步骤中的光对所述偏振片的照射角度为89°~91°。
6.一种偏振片的非偏振部的检查装置,具备:
光源部,其向具有圆形的非偏振部的偏振片的一侧照射光;
摄像部,其拍摄从该光源部射出的、透过了该偏振片的光;以及
图像处理部,其与该摄像部连接,对通过该摄像部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将在正圆度上不满足规定的基准的非偏振部检测为形成不良,
其中,所述偏振片由包含二色性物质的树脂薄膜构成,该树脂薄膜内的、该二色性物质的含有量相对低的二色性物质低浓度部被设为所述非偏振部。
CN202311787608.9A 2015-09-30 2016-09-29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和偏振片的非偏振部的检查装置 Pending CN1179294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5108A JP6807637B2 (ja) 2015-09-30 2015-09-30 偏光子の検査方法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5-195108 2015-09-30
CN201610867936.3A CN106990117A (zh) 2015-09-30 2016-09-29 偏振片的检查方法和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7936.3A Division CN106990117A (zh) 2015-09-30 2016-09-29 偏振片的检查方法和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29404A true CN117929404A (zh) 2024-04-26

Family

ID=584923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87608.9A Pending CN117929404A (zh) 2015-09-30 2016-09-29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和偏振片的非偏振部的检查装置
CN201610867936.3A Pending CN106990117A (zh) 2015-09-30 2016-09-29 偏振片的检查方法和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7936.3A Pending CN106990117A (zh) 2015-09-30 2016-09-29 偏振片的检查方法和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07637B2 (zh)
KR (1) KR20170038688A (zh)
CN (2) CN11792940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5623B (zh) * 2018-08-22 2022-02-2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遮罩膜、影像顯示裝置、偏光片及其製備方法
CN109817092A (zh) * 2019-03-21 2019-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对位装置及对位方法
CN111054639B (zh) * 2019-12-18 2021-04-13 南京冠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板在线检测装置
CN112718028B (zh) * 2020-12-24 2022-11-01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操控液滴运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2555A1 (en) 2003-04-23 2004-10-28 Falco Mark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tegrated display and camera and method therefore
JP2005037690A (ja) * 2003-07-15 2005-02-10 Yokogawa Electric Corp 3次元共焦点レーザ顕微鏡システム
US20080231793A1 (en) * 2004-03-08 2008-09-2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ers, Polarizing Plates and Laminated Optical Films, and Polarizers, Polarizing Plates, Laminated Optical Films, and Image Displays
KR100830392B1 (ko) * 2004-03-25 2008-05-20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화상 표시장치
JP2007079278A (ja) * 2005-09-15 2007-03-29 Univ Of Tokyo 物質状態測定装置
JP4869053B2 (ja) * 2006-01-11 2012-02-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フィルムの欠陥検出方法、積層フィルムの欠陥検出装置、積層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051874B2 (ja) * 2006-01-11 2012-10-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フィルムの欠陥検出方法、積層フィルムの欠陥検出装置
JP5248052B2 (ja) * 2006-10-11 2013-07-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を有するシート状製品の欠点検査装置、その検査データ処理装置、その切断装置及びその製造システム
JP4646951B2 (ja) 2007-06-06 2011-03-0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JP2009115759A (ja) * 2007-11-09 2009-05-28 Nitto Denko Corp 欠点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112268B2 (ja) * 2007-12-06 2013-01-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00087837A (ko) * 2009-01-29 2010-08-06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편광격자 스크린,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것이 구비된 3차원 화상표시장치
JP5434457B2 (ja) 2009-10-09 2014-03-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519330B2 (ja) * 2010-02-26 2014-06-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切断情報決定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帯状偏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光学表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帯状偏光シート及び偏光シート原反
CN101975996B (zh) * 2010-08-26 2012-07-04 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局部偏振效果偏光膜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US8467177B2 (en) 2010-10-29 2013-06-18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polarizer windows and opaque masking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KR101293210B1 (ko) 2010-12-15 2013-08-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기기용 편광판의 구멍 형성 장치 및 방법
KR101495759B1 (ko) 2011-04-18 2015-02-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편광판,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075199B2 (en) 2012-10-30 2015-07-07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polarizer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KR20150007719A (ko) * 2013-07-12 2015-01-2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편광판의 검사 방법
JP6255186B2 (ja) * 2013-08-07 2017-12-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の検査方法、光学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部材の検査装置
WO2015108261A1 (ko) * 2014-01-17 2015-07-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국지적으로 편광 해소 영역을 갖는 편광자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편광자 및 편광판
KR20150086159A (ko) * 2014-01-17 2015-07-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국지적으로 편광 해소 영역을 갖는 편광자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편광자 및 편광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07637B2 (ja) 2021-01-06
KR20170038688A (ko) 2017-04-07
JP2017068121A (ja) 2017-04-06
CN106990117A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1494B (zh) 具有非偏振部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KR102017434B1 (ko) 편광자,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025068B1 (ko) 편광자,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1827074B1 (ko) 장척상의 편광 필름 적층체
CN117929404A (zh)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和偏振片的非偏振部的检查装置
JP6967131B2 (ja) 偏光板の検査方法および検査装置
TW201721197A (zh) 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JP6604805B2 (ja) 偏光子の検査方法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955075B2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JP6898492B2 (ja) 偏光子の検査方法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986614B2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JP2017068124A (ja) 長尺状偏光子の検査方法
JP6556008B2 (ja) 長尺状偏光子の検査方法
JP6706476B2 (ja) 長尺状偏光子の検査方法
JP6695670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