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22130A - 耐冲击聚丙烯膜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耐冲击聚丙烯膜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22130A
CN117922130A CN202211501904.3A CN202211501904A CN117922130A CN 117922130 A CN117922130 A CN 117922130A CN 202211501904 A CN202211501904 A CN 202211501904A CN 117922130 A CN117922130 A CN 117922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ylene
ethylene
impact
polypropylene film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19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德超
袁敬尧
王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 Ya Plast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n Ya Plast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111401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202417256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 Ya Plast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an Ya Plast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22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221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B29C48/08Flat, e.g. panels flexible, e.g.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2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0Symmetrical or sandwich layers, e.g. ABA, ABCBA, ABCCB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1Heat seal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58Impact strength, toughnes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耐冲击聚丙烯膜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包括两个外层及一中间层。各个所述外层包含有丙烯嵌段聚合物。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所述中间层包含丙烯嵌段聚合物及乙烯系弹性体。基于所述中间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60wt%至80wt%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是介于20wt%至40wt%之间。

Description

耐冲击聚丙烯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膜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冲击聚丙烯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聚丙烯膜常应用于食品包装袋(如蒸煮袋)中。然而,现有的聚丙烯膜一般不具有足够的耐冲击强度,因此现有的聚丙烯薄膜通常需搭配于尼龙膜使用,才能使得食品包装袋能具有足够的耐冲击强度。
换句话说,由于现有的聚丙烯膜本身无法提供足够的耐冲击强度,从而造成了食品包装袋的材料及结构无法被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冲击聚丙烯膜及其制造方法,其能有效改善现有的聚丙烯膜本身无法提供足够的耐冲击强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冲击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为一三层结构,并且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包括:两个外层,各个所述外层包含有丙烯嵌段聚合物;其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其中,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以及一中间层,位于两个所述外层之间且所述中间层包含丙烯嵌段聚合物及乙烯系弹性体;其中,基于所述中间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60wt%至80wt%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是介于20wt%至40wt%之间;其中,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在温度为135℃的环境下经过30分钟后的耐冲击强度是介于80J/cm至120J/cm之间。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耐冲击聚丙烯膜,其能通过“各个所述外层包含有丙烯嵌段聚合物,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以及“所述中间层包含丙烯嵌段聚合物及乙烯系弹性体,基于所述中间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60wt%至80wt%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是介于20wt%至40wt%之间”的技术方案,以有效改善现有的聚丙烯膜本身无法提供足够的耐冲击强度的问题。
优选地,各个所述外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
优选地,于各个所述外层中,基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介于78wt%至83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17wt%至22wt%。
优选地,于所述中间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
优选地,所述乙烯系弹性体是选自由乙丙烯弹性体及乙辛烯弹性体所组成的材料群组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优选地,于所述中间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其中,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
优选地,于所述中间层中,基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介于78wt%至83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17wt%至22wt%。
优选地,各个所述外层的厚度占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厚度的20%至40%,并且所述中间层的厚度占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厚度的60%至80%。
优选地,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的热封强度是介于55N/15mm至79N/15mm之间。
优选地,各个所述外层不包含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以外的其他成分。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一准备步骤:准备丙烯嵌段聚合物及乙烯系弹性体,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其中,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以及一共挤步骤:将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及所述乙烯系弹性体以共挤方式形成一耐冲击聚丙烯膜,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为一三层结构,并且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包含两个外层及位于两个所述外层之间的一中间层;其中,各个所述外层包含有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并且所述中间层包含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及所述乙烯系弹性体;其中,基于所述中间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60wt%至80wt%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是介于20wt%至40wt%之间;其中,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在温度为135℃的环境下经过30分钟后的耐冲击强度是介于80J/cm至120J/cm之间。
优选地,各个所述外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其中,于所述中间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
优选地,于各个所述外层中,基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介于78wt%至83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17wt%至22wt%。
优选地,所述乙烯系弹性体是选自由乙丙烯弹性体及乙辛烯弹性体所组成的材料群组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优选地,于所述中间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其中,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其中,于所述中间层中,基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介于78wt%至83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17wt%至22wt%。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耐冲击聚丙烯膜及其制造方法,其能通过“各个所述外层包含有丙烯嵌段聚合物,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以及“所述中间层包含丙烯嵌段聚合物及乙烯系弹性体,基于所述中间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60wt%至80wt%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是介于20wt%至40wt%之间”的技术方案,以有效改善现有的聚丙烯膜本身无法提供足够的耐冲击强度的问题。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图式,然而所提供的图式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耐冲击聚丙烯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耐冲击聚丙烯膜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耐冲击聚丙烯膜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耐冲击聚丙烯膜100。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可以应用于食品包装,例如,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可以用于蒸煮袋用薄膜,并且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能在不与尼龙膜共同使用的情况下提供优异的耐冲击强度。
此外,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能在经过高温灭菌后还能提供优异的耐冲击强度,举例来说,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在温度为135℃的环境下经过30分钟后的耐冲击强度是介于80J/cm至120J/cm之间。
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可以是经过共挤押出(co-extrusion)而形成为一三层结构。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包含有两个外层1及一个中间层2,并且所述中间层2是位于两个所述外层1之间。此外,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可为一体成型,并且所述中间层2及任一个所述外层1之间可以是不具有任何溶剂或黏着剂。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的厚度是介于60微米至100微米之间,各个所述外层1的厚度是介于12微米至40微米之间,并且所述中间层2的厚度是介于40微米至80微米之间。或者,各个所述外层的厚度占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厚度的20%至40%,并且所述中间层的厚度占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厚度的60%至80%。此外,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的热封强度是介于55至79N/15mm之间。
各个所述外层1包含有丙烯嵌段聚合物。于各个所述外层1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
各个所述外层1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较佳地,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1.5至4之间,更佳地,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2至3.5之间。
此外,于各个所述外层1中,基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介于78wt%至83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17wt%至22wt%。较佳地,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82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18wt%。值得一提的是,各个所是外层1中的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主要用以使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耐热性及热封强度,因此若各个所述外层1的丙烯嵌段聚合物中,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过低,则可能使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无法具有足够的耐热性及热封强度。此外,各个所述外层1可以是不包含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以外的其他成分,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
于所述外层1的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中,乙烯和丙烯的含量比例为10~45:55~90,较佳为30:70。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极限黏度为1~5dl/g,较佳为3dl/g。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中形成所述海岛结构的聚合方法如下:首先用单一丙烯进行聚合,然后进行乙烯和丙烯的分批聚合而成,因后段的乙烯和丙烯共聚物和纯丙烯聚合的高分子会产生不相容介面而产生海岛结构。
所述中间层2包含丙烯嵌段聚合物及乙烯系弹性体。基于所述中间层2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60wt%至80wt%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是介于20wt%至40wt%之间。
于所述中间层2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较佳地,于所述中间层2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1.5至4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1.5至4之间,更佳地,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2至3.5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2至3.5之间。
于所述中间层2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中间层2的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可以是相同于或不同于各个所述外层1的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而本发明于此不加以限制。
于所述中间层2中,基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介于78wt%至83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17wt%至22wt%。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中间层2中的所述乙烯系弹性体主要赋予所述柔软性及耐冲击性。若是所述中间层2仅包含丙烯嵌段聚合物而没有包含乙烯系弹性体,则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在摔落至地面或受到撞击时可能会有裂袋的情形。
此外,所述乙烯系弹性体是选自由乙丙烯弹性体及乙辛烯弹性体所组成的材料群组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值得一提的是,若所述乙烯系弹性体是选自乙丙烯弹性体及乙辛烯弹性体以外的其他材料(如乙丁烯弹性体),则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会有耐冲击性不够好的问题,换句话说,所述乙烯系弹性体较佳可以是限制为选自由乙丙烯弹性体及乙辛烯弹性体所组成的材料群组中的至少其中一种,而本发明的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中,是通过特定成分的乙烯系弹性体,才能使得所述中间层2能提供足够的耐冲击强度。
[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制造方法。上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可以是通过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制造方法所制得,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制造方法包含一准备步骤及一共挤步骤。
于所述准备步骤中,准备丙烯嵌段聚合物及乙烯系弹性体,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较佳地,所述乙烯系弹性体是选自由乙丙烯弹性体及乙辛烯弹性体所组成的材料群组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于所述共挤步骤中,将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及所述乙烯系弹性体以共挤方式形成一耐冲击聚丙烯膜,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为一三层结构,并且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包含两个外层及位于两个所述外层之间的一中间层。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在温度为135℃的环境下经过30分钟后的耐冲击强度是介于800J/cm至120J/cm之间。更具体地,于所述共挤步骤中,是以押出机共挤方式加工,经押出膜头复合层为三层结构,其中各层押出温度为220~260℃,经20~50℃冷却后定型成膜。
各个所述外层包含有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并且所述中间层包含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及所述乙烯系弹性体。基于所述中间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60wt%至80wt%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是介于20wt%至40wt%之间。
各个所述外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于所述中间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
于各个所述外层中,基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介于78wt%至83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17wt%至22wt%。
于所述中间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于所述中间层中,基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介于78wt%至83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17wt%至22wt%。
[实验数据测试]
以下,参照示范例1至5与比较例1至3详细说明本发明之内容。然而,以下示范例仅作为帮助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这些示范例。
示范例1:各个外层为100%丙烯嵌段聚合物,占整体厚度比例30%,中间层为80%丙烯嵌段聚合物和20%乙烯系弹性体,占整体厚度比例70%,经三层共挤成70um薄膜。
示范例2:各个外层为100%丙烯嵌段聚合物,占整体厚度比例30%,中间层为70%丙烯嵌段聚合物和30%乙烯系弹性体,占整体厚度比例70%,经三层共挤成70um薄膜。
示范例3:各个外层为100%丙烯嵌段聚合物,占整体厚度比例30%,中间层为60%丙烯嵌段聚合物和40%乙烯系弹性体,占整体厚度比例70%,经三层共挤成70um薄膜。
示范例4:各个外层为100%丙烯嵌段聚合物,占整体厚度比例30%,中间层为70%丙烯嵌段聚合物和30%乙烯系弹性体,占整体厚度比例70%,经三层共挤成60um薄膜。
示范例5:各个外层为100%丙烯嵌段聚合物,占整体厚度比例30%,中间层为70%丙烯嵌段聚合物和30%乙烯系弹性体,占整体厚度比例70%,经三层共挤成100um薄膜。
比较例1:各个外层为100%丙烯均聚物,占整体厚度比例30%,中间层为70%丙烯嵌段聚合物和30%乙烯系弹性体,占整体厚度比例70%,经三层共挤成70um薄膜。
比较例2:各个外层为50%丙烯均聚物和50%丙烯嵌段聚合物,占整体厚度比例30%,中间层为70%丙烯嵌段聚合物和30%乙烯系弹性体,占整体厚度比例70%,经三层共挤成70um薄膜。
比较例3:各个外层为100%丙烯嵌段聚合物,占整体厚度比例30%,中间层为100%丙烯嵌段聚合物占整体厚度比例70%,经三层共挤成70um薄膜
示范例1至5及比较例1至3的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100的各成分比例配方、熔融指数、热封强度、及耐冲击强度如下表1,并且相关测试方法说明如下。
熔融指数测试:根据ASTM D1238所规范的方法测得。
热封强度测试:以温度200℃、压力0.2MPa、时间1Sec,双面加热热封,以拉伸速度300mm/min进行分析热封强度。
耐冲击强度测试:于-5℃环境下,以1.5J荷重,冲击头尺寸为1/2inch进行测试5次平均。
[表1示范例与比较例的各成分比例配方与物化特性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讨论]
由示范例1中和比较例1和2比对,当表层非全量100%丙烯嵌段聚合物时,虽然具有良好热封强度,但薄膜的耐冲性低于80J/cm,耐冲性不足。
由示范例1中和比较例3比对,中间层未添加乙烯性弹性体的耐冲性不佳。由示范例1~3可知,乙烯性弹性体添加量于20~40%之间,会同是兼具良好的耐冲击强度和热封强度。由示范例1、4和5可知,当厚度提高时耐冲击强度和热封强度均有明显提升。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耐冲击聚丙烯膜,其能通过“各个所述外层包含有丙烯嵌段聚合物,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以及“所述中间层包含丙烯嵌段聚合物及乙烯系弹性体,基于所述中间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60wt%至80wt%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是介于20wt%至40wt%之间”的技术方案,以有效改善现有的聚丙烯膜本身无法提供足够的耐冲击强度的问题。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耐冲击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为一三层结构,并且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包括:
一三层结构,并且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包括:
两个外层,各个所述外层包含有丙烯嵌段聚合物;其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其中,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以及
一中间层,位于两个所述外层之间且所述中间层包含丙烯嵌段聚合物及乙烯系弹性体;其中,基于所述中间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60wt%至80wt%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是介于20wt%至40wt%之间;
其中,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在温度为135℃的环境下经过30分钟后的耐冲击强度是介于80J/cm至120J/cm之间。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外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于各个所述外层中,基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介于78wt%至83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17wt%至22wt%。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中间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系弹性体是选自由乙丙烯弹性体及乙辛烯弹性体所组成的材料群组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中间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其中,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中间层中,基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介于78wt%至83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17wt%至22wt%。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外层的厚度占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厚度的20%至40%,并且所述中间层的厚度占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厚度的60%至80%。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的热封强度是介于55至79N/15mm之间。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外层不包含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以外的其他成分。
11.一种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一准备步骤:准备丙烯嵌段聚合物及乙烯系弹性体,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其中,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以及
一共挤步骤:将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及所述乙烯系弹性体以共挤方式形成一耐冲击聚丙烯膜,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为一三层结构,并且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包含两个外层及位于两个所述外层之间的一中间层;其中,各个所述外层包含有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并且所述中间层包含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及所述乙烯系弹性体;其中,基于所述中间层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60wt%至80wt%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是介于20wt%至40wt%之间;
其中,所述耐冲击聚丙烯膜在温度为135℃的环境下经过30分钟后的耐冲击强度是介于80J/cm至120J/cm之间。
12.依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外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其中,于所述中间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并且所述乙烯系弹性体的熔融指数(MI)是介于0.5至5之间。
13.依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各个所述外层中,基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介于78wt%至83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17wt%至22wt%。
14.依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系弹性体是选自由乙丙烯弹性体及乙辛烯弹性体所组成的材料群组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15.依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耐冲击聚丙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中间层中,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包含有丙烯单体及乙烯-丙烯聚合物,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分散于所述丙烯单体而形成为一海岛结构;其中,所述海岛结构包含有一海相及一岛相,所述丙烯单体定义为所述海相,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定义为所述岛相;其中,于所述中间层中,基于所述丙烯嵌段聚合物的总重为100wt%,所述丙烯单体的含量是介于78wt%至83wt%,并且所述乙烯-丙烯聚合物的含量是介于17wt%至22wt%。
CN202211501904.3A 2022-10-24 2022-11-28 耐冲击聚丙烯膜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9221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0182 2022-10-24
TW111140182A TW202417256A (zh) 2022-10-24 耐衝擊聚丙烯膜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22130A true CN117922130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58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1904.3A Pending CN117922130A (zh) 2022-10-24 2022-11-28 耐冲击聚丙烯膜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221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16961B1 (en) High performance sealable coextruded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EP1849819B1 (en) Polypropylene film and layered product thereof
JP5276323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またはシート、該フィルムまたはシートから得られる延伸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該積層体から得られる延伸フィルム
RU2475362C2 (ru) Биаксиально 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ая пленка
US7488777B2 (en) Resin composition and film obtained therefrom
JP5755240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複合フィルム
KR20030074375A (ko) 실런트용 수지 조성물, 실런트 필름 및 그의 용도
EP3558675A1 (en) Multilayer cast films with reduced blocking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EP0345031A2 (en) Laminated film
EP0659551B1 (en) Composite polyolefin films suitable for packaging
JP4498913B2 (ja) 二軸延伸エチレン重合体多層フィルム
JP5766206B2 (ja) 二軸延伸エチレン系重合体多層フィルム
KR20080089611A (ko) 폴리프로필렌계 단층 필름 및 그 용도
CN117922130A (zh) 耐冲击聚丙烯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04051675A (ja)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から得られるフィルム
JPH09150491A (ja) レトルト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
CN117183515A (zh) 蒸煮袋用聚丙烯薄膜
JP3900688B2 (ja) 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のシーラント層用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
TW202417256A (zh) 耐衝擊聚丙烯膜及其製造方法
WO2004056567A2 (en) High oyxgen transmission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JPH03182348A (ja) 共押出積層水冷インフレーションフィルム
JPH09327889A (ja) 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
JP3722656B2 (ja) 積層フイルム
JPH07156353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複合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