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6503A - 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16503A
CN117916503A CN202280061283.3A CN202280061283A CN117916503A CN 117916503 A CN117916503 A CN 117916503A CN 202280061283 A CN202280061283 A CN 202280061283A CN 117916503 A CN117916503 A CN 117916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supply port
supply
spool
main s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12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田俊介
福岛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B Corp filed Critical KYB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16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65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阀装置(100)具备:主滑阀(170),其具有供给通路(195、196、197)和供给侧台肩部(171);阀框体(10),其具有导出通路(123),供给通路(195)在主滑阀(170)从中立位置朝向轴向上的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供给通路(196)在主滑阀(170)从中立位置朝向轴向上的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供给通路(197)在主滑阀(170)朝向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并在主滑阀(170)朝向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

Description

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特开JP2008-8386A中,公开了一种多连形切换阀,其具备:阀本体;滑阀,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被组装于阀本体;导入端口,其被形成于一对供给端口间,并根据滑阀的移动位置而与任意的供给端口连通;致动器端口,其与致动器连通;桥式通路,其被供给被引导至导入端口的流体,并且,根据滑阀的移动位置而与致动器端口连通。在滑阀的大致中央设置有第一环状槽,在第一环状槽的两侧形成有凹口。
日本专利特开JP2008-8386A所记载的多连形切换阀在滑阀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切断导入端口与供给端口的连通。当滑阀向右方向移动时,一方的供给端口经由第一环状槽以及凹口而与导入端口连通。
发明内容
在日本专利特开JP2008-8386A所记载的多连形切换阀中,从一方的供给端口流入至导入端口的工作流体的流量由凹口的开口面积控制。然而,凹口被设置于滑阀的外周面,由滑阀的外径决定凹口的开口面积的上限,因此,在这种多连形切换阀中,即便增大凹口的开口面积,也存在上限。由此,在日本专利特开JP2008-8386A所记载的多连形切换阀中,难以使从供给端经由导入端口而被引导至致动器的工作流体的流量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在阀装置中从供给端口被引导至致动器的工作流体的流量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方式,阀装置对从流体压力泵向致动器被供给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其中,阀装置具备:滑阀,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阀体,其滑动自如地收容所述滑阀,所述阀体具有:第一供给端口以及第二供给端口,其分别被供给从所述流体压力泵被喷出的工作流体;第一致动器通路以及第二致动器通路,其与所述致动器连通;排出通路,其与流体箱连通;导出通路,其将来自所述第一供给端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给端口的工作流体引导至所述第一致动器通路以及所述第二致动器通路,所述滑阀具有:第一供给通路,其伴随着所述滑阀的移动将来自所述第一供给端口的工作流体引导至所述导出通路,并且对所通过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施加阻力;第二供给通路,其伴随着所述滑阀的移动将来自所述第二供给端口的工作流体引导至所述导出通路,并且对所通过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施加阻力;第三供给通路,其能够将所述第一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以及所述第二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分别连通,并对所通过的工作流体施加阻力;台肩部,其能够切断所述第一供给通路、所述第二供给通路、以及第三供给通路和所述导出通路的连通,所述台肩部在所述滑阀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切断所述第一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以及所述第二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的连通,所述第一供给通路在所述滑阀从所述中立位置朝向轴向上的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连通,所述第二供给通路在所述滑阀从所述中立位置朝向轴向上的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二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连通,所述第三供给通路在所述滑阀朝向所述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二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连通,并在所述滑阀朝向所述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装置的剖视图,示出了主滑阀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装置的剖视图,示出了主滑阀移动至前进位置的状态。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装置的剖视图,示出了主滑阀移动至后退位置的状态。
图4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阀装置的主滑阀的供给侧台肩部放大地表示的放大剖视图,示出了主滑阀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
图5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阀装置的主滑阀的供给侧台肩部放大地表示的放大剖视图,与图4对应都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装置进行说明。阀装置被搭载于具备行驶装置的建设机械、农业机械、工业机械等作业机械。以下,以被搭载于作为作业机械的履带式的液压挖掘机的阀装置为一示例进行说明。虽然为了液压挖掘机的致动器的驱动,对使用工作油以作为工作流体的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在工作流体中使用工作水等其他流体。
虽然未图示,但是,液压挖掘机具备:行驶部;回旋部,其以能够回旋的方式而被设置于行驶部的上部;挖掘部,其被设置于回旋部。行驶部具有履带。履带通过由后述的作为致动器的行驶马达111驱动从而使液压挖掘机行驶。挖掘部具备:动臂(boom),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回旋部;斗杆(arm),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动臂;铲斗(bucket),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斗杆。
液压挖掘机具备:发动机(未图示);作为流体压力泵的泵110,其由发动机驱动,并喷出工作油;阀装置100,其对从由泵11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用于驱动行驶部、回旋部、挖掘部等的致动器被供给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控制;流体箱119,其供工作油从阀装置100回流。在本实施方式中,液压挖掘机具备多个阀装置100和多个致动器,并通过各阀装置100对各致动器的动作进行控制。
参照图1~图3,对阀装置100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致动器,以对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马达、即行驶马达11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阀装置100为示例进行说明。图1~图3为表示阀装置100的剖视图,图1表示主滑阀17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图2表示主滑阀170移动至前进位置(从中立位置起向图1~图3中的左侧)的状态。图3表示主滑阀170移动至后退位置(从中立位置起向图1~图3中的右侧)的状态。另外,在图2、图3中,省略了泵110、行驶马达111、流体箱119、以及后述的第一先导压力室135a、第二先导压力室135b等的记载。
如图1所示,阀装置100具备:作为滑阀的主滑阀170,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补偿滑阀(compensate spool)180,其在与主滑阀17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作为阀体(valvebody)的阀框体10,其滑动自如地收容主滑阀170以及补偿滑阀180。
主滑阀170根据行驶操作指令而在轴向上移动。行驶操作指令相当于,根据行驶操作柄(未图示)的操作量从先导压力输出部(未图示)被输出至后述的第一先导压力室135a或者第二先导压力室135b的先导压力。
在阀框体10中,设置有滑动自如地收容主滑阀170的作为收容孔的主收容孔150、和滑动自如地收容补偿滑阀180的副收容孔160。阀框体10以及主滑阀170的结构为大致左右对称形状。
另外,阀装置100具备:第一先导压力室135a以及第二先导压力室135b,其对主滑阀170的驱动进行控制;定心弹簧(centering spring)137,其被设置于第一先导压力室135a,并沿着其轴向对主滑阀170进行施力;位置规定部138,其对主滑阀170的后述的另一方的行程端的位置进行规定。
在第一先导压力室135a以及第二先导压力室135b与流体箱119连接,并且在先导压力未作用于第一先导压力室135a以及第二先导压力室135b的情况下,主滑阀170通过定心弹簧137的作用力而被保持于中立位置。当先导压力作用于第一先导压力室135a时,主滑阀170从中立位置移动至图1的左侧,并被切换至前进位置。当主滑阀170被切换至前进位置时,以液压挖掘机前进的方式向行驶马达111供给工作油。当先导压力作用于第而先导压力室135b时,主滑阀170从中立位置移动至图1的右侧,并被切换至后退位置。当主滑阀170被切换至后退位置时,以液压挖掘机后退的方式向行驶马达111供给工作油。
阀框体10具有:第一供给端口121a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其分别被供给从泵110被喷出的工作油;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以及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其与行驶马达111连通;排出通路129,其与流体箱119连通;导出通路123,其将来自第一供给端口121a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的工作油引导至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以及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第一供给端口121a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以及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排出通路129、导出通路123分别在主收容孔150中开口。
行驶马达111通过阀装置100从泵110经由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以及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被供给工作油而进行驱动。
从泵110被供给至第一供给端口121a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的工作油经由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或者、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而被引导至行驶马达111。另外,行驶马达111的工作油从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以及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经由排出通路129而被排出至流体箱119。
导出通路123具有:第一通路123a,其从主收容孔150在径向上延伸;第二通路123b以及第三通路123c,其从第一通路123a起向两个方向延伸。导出通路123由第二通路123b以及第三通路123c构成呈桥状的所谓桥式通路。
在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形成副收容孔160的一部分。第一通路123a与主收容孔150以及副收容孔160连通。在第二通路123b以及第三通路123c之间夹装有补偿滑阀180。第二通路123b以及第三通路123c的各自的一端与主收容孔150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通路123a以及副收容孔160连通。
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与在阀框体10的外周面开口的第一致动器端口126a以及主收容孔150连通,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与在阀框体10的外周面开口的第二致动器端口126b以及主收容孔150连通。另外,排出通路129与轴向上的主收容孔150的两端部附近以及流体箱119连通。
这样,主收容孔150从图1中的右侧朝向左侧按照排出通路129、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导出通路123的第二通路123b、第一供给端口121a、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第二供给端口121b、导出通路123的第三通路123c、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以及排出通路129的顺序而与各通路以及各端口连通。即,在主收容孔150中,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的开口在轴向上被设置于第一供给端口121a的开口于第二供给端口121b的开口之间。另外,技术方案中的“导出通路的开口”是指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的开口的意思。
主滑阀170具有与主收容孔150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圆柱状的多个台肩部。具体而言,主滑阀170具有:供给侧台肩部171,其被设置于主滑阀170的轴向的中心部;第一导出侧台肩部172a以及第二导出侧台肩部172b,其以供给侧台肩部171位于之间的方式而被设置;第一排出侧台肩部173a以及第二排出侧台肩部173b,其以第一导出侧台肩部172a以及第二导出侧台肩部172b位于之间的方式而被设置。供给侧台肩部171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台肩部”。
各台肩部从轴向一端(图1中的右侧)起朝向轴向另一端(图1中的左侧)按照第一排出侧台肩部173a、第一导出侧台肩部172a、供给侧台肩部171、第二导出侧台肩部172b、以及第二排出侧台肩部173b的顺序而被设置。
供给侧台肩部171能够通过外周面而切断第一供给端口121a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与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的连通。第一导出侧台肩部172a能够通过外周面而切断导出通路123的第二通路123b与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的连通,第二导出侧台肩部172b能够通过外周面而切断导出通路123的第三通路123c与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的连通。第一排出侧台肩部173a能够通过外周面而切断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与排出通路129的连通,第二排出侧台肩部173b能够通过外周面而切断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与排出通路129的连通。
第二排出侧台肩部173b与第二先导压力室135b的内壁接触而规定主滑阀170的一方的行程端。另外,在第一排出侧台肩部173a上设置有在轴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74。突出部174与位置规定部138接触而规定主滑阀170的另一方的行程端。
在各台肩部间设置有环状槽。在供给侧台肩部171与第一导出侧台肩部172a之间设置有面向供给侧台肩部171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一环状槽175。在供给侧台肩部171与第二导出侧台肩部172b之间设置有面向供给侧台肩部171的另一方的端部的第二环状槽176。在第一导出侧台肩部172a与第一排出侧台肩部173a之间设置有第三环状槽177。在第二导出侧台肩部172b与第二排出侧台肩部173b之间设置有第四环状槽178。
在供给侧台肩部171上设置有在第一环状槽175上开口的第一凹口191、在第二环状槽176上开口的第二凹口192、和在供给侧台肩部171的外周面开口的连通凹口193。
第一凹口191被设置于供给侧台肩部171的外周面,从供给侧台肩部171的一方的端部起在主滑阀170的轴向上延伸,并且在周向上隔着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凹口191的主滑阀170的轴向上的长度并非全部相同,一部分的第一凹口191的主滑阀170的轴向上的长度被设置成与其他的第一凹口191不同。由第一凹口191以及第一环状槽175形成第一供给通路195,所述第一供给通路195伴随着主滑阀170的移动将来自第一供给端口121a的工作油引导至导出通路123,并且对所通过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
第一凹口191在主滑阀17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面向第一供给端口121a,而不面向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由此,第一供给通路195在主滑阀17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未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如图2所示,当主滑阀170移动至前进位置(图1~图3中的左侧)、即、从中立位置移动至轴向上的一方的行程端时,第一环状槽175面向第一供给端口121a,第一凹口191面向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并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即,第一供给通路195在主滑阀170从中立位置朝向轴向上的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一方的行程端是指,具体而言,主滑阀170的第二排出侧台肩部173b与第二先导压力室135b的内壁接触的状态。另外,第一凹口191可以仅设置有一个,也可以在周向上隔着不同的间隔而设置有多个。另外,第一凹口191也可以全部以相同的形状而设置有多个。
第二凹口192被设置于供给侧台肩部171的外周面,从供给侧台肩部171的另一方的端部起在主滑阀170的轴向上延伸,并且在周向上隔着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二凹口192的主滑阀170的轴向上的长度并非全部相同,一部分的第二凹口192的主滑阀170的轴向上的长度被设置成与其他的第二凹口192不同。由第二凹口192以及第二环状槽176形成第二供给通路196,所述第二供给通路196伴随着主滑阀170的移动将来自第二供给端口121b的工作油引导至导出通路123,并且对所通过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
如图1所示,第二凹口192在主滑阀17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面向第二供给端口121b,而不面向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由此,第二供给通路196在主滑阀17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未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如图3所示,当主滑阀170移动至后退位置(图1~图3中的右侧)、即、从中立位置移动至轴向上的另一方的行程端时,第二环状槽176面向第二供给端口121b,第二凹口192面向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并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即,第二供给通路196在主滑阀170从中立位置朝向轴向上的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另一方的行程端是指,具体而言,主滑阀170的突出部174与位置规定部138接触的状态。另外,第二凹口192可以仅设置有一个,也可以在周向上隔着不同的间隔而设置有多个。另外,第二凹口192也可以全部以相同的形状而设置有多个。
连通凹口193在主滑阀170的轴向上以在轴向上延伸的方式被设置于第一凹口191与第二凹口192之间,并且能够分别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由连通凹口193形成第三供给通路197,所述第三供给通路197能够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分别连通,并对所通过的工作油施加阻力。连通凹口193未在第一环状槽175以及第二环状槽176开口。
如图1所示,连通凹口193在主滑阀17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面向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而不面向第一供给端口121a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由此,第三供给通路197在主滑阀17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未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
如图2所示,当主滑阀170移动至前进位置时,连通凹口193面向第二供给端口121b以及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第三供给通路197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即,第三供给通路197在主滑阀170从中立位置朝向轴向上的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经由主收容孔150的内部而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如图3所示,当主滑阀170移动至后退位置时,连通凹口193面向第一供给端口121a以及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第三供给通路197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即,第三供给通路197在主滑阀170从中立位置朝向轴向上的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经由主收容孔150的内部而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另外,连通凹口193可以仅设置有一个,也可以在周向上等间隔或者隔着不同的间隔而设置有多个。
这样,在主滑阀17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的连通被切断。如图2所示,当主滑阀170移动至前进位置时,第一供给通路195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第三供给通路197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如图3所示,当主滑阀170移动至后退位置时,第三供给通路197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第二供给通路196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00中,当主滑阀170从中立位置起移动至两方的行程端时,第一供给端口121a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的两方和导出通路123连通。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阀装置100在主滑阀170朝向前进位置(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和朝向后退位置(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这两方中,经由主收容孔150的内部从第一供给端口121a的开口朝向导出通路123的开口引导工作油,并且经由主收容孔150的内部从第二供给端口121b的开口朝向导出通路123的开口引导工作油。即,主收容孔150的内部的从第一供给端口121a向导出通路123的工作油的流动和从第二供给端口121b向导出通路123的工作油的流动在主滑阀170的轴向上彼此相反朝向。借此,能够相互抵消从由第一供给端口121a被引导至导出通路123的工作油作用于主滑阀170的流体力、和从由第二供给端口121b被引导至导出通路123的工作油作用于主滑阀170的流体力。由此,能够改善主滑阀170的迟滞,改善了阀装置100的动作。
另外,第一凹口191、第二凹口192、以及连通凹口193相对于主滑阀170的轴向而垂直的截面积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在主滑阀170朝向前进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第三供给通路197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的定时与第一供给通路195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的定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在主滑阀170朝向后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第三供给通路197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的定时与第二供给通路196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的定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这样,在供给侧台肩部171上,设置有第一凹口191、第二凹口192、以及连通凹口193。供给侧台肩部171通过外周面中的未设置有第一凹口191、第二凹口192、以及连通凹口193的区域而切断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的连通。换言之,供给侧台肩部171能够切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供给通路195、196、197与导出通路123的连通,并在主滑阀17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切断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的连通。
补偿滑阀180在同时操作由多个阀装置100控制的多个致动器时,调节各致动器间的负载。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所具备的多个阀装置100中,采用了使用补偿滑阀180的负载传感系统(load sensing system)。
补偿滑阀180被配置成,一端(图1~图3中的下端)被设置成面向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另一端(图1~图3中的上端)面向引导最高负载压力(由多个阀装置100控制的致动器的负载压力中的最高的负载压力)的最高负载压力室185。补偿滑阀180以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的压力比最高负载压力高预定值的方式进行补偿。借此,当由多个阀装置100同时驱动致动器时,无论致动器的负载压力的大小如何,都能够供给与阀装置100的主滑阀170的移动量相应的流量的工作油。
在补偿滑阀180上,设置有在补偿滑阀180移动至最高负载压力室185侧的初期阶段中、对从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通过至第二通路123b以及第三通路123c的工作油施加阻力的调节部181。调节部181相对于第二通路123b以及第三通路123c的开度随着补偿滑阀180移动至最高负载压力室185侧而变大。
在补偿滑阀180上,设置有根据其移动位置而将相对于第二通路123b以及第三通路123c的开度设为可变的压力导入部182。压力导入部182相对于第二通路123b以及第三通路123c的开度随着补偿滑阀180移动至最高负载压力室185侧而变小。
另外,在补偿滑阀180上组装有高压选择阀183。高压选择阀183被配置成,一端(图1~图3中的下端)面向压力导入室184,另一端(图1~图3中的上端)面向最高负载压力室185。当最高负载压力室185的压力高于压力导入室184的压力时,高压选择阀183维持闭阀状态。另一方面,高压选择阀183在压力导入室184的压力高于最高负载压力室185的压力时开阀,将压力导入室184的压力引导至其他阀装置100的最高负载压力室185。
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液压挖掘机的操作员操作被设置于驾驶室内的行驶操作柄(未图示)时,作为行驶操作指令的先导压力作用于阀装置100的第一先导压力室135a或者第二先导压力室135b。在实施直线前进行驶的情况下,操作员使左行驶操作柄向前进侧倾斜,并且使右行驶操作柄向前进侧倾斜。以下,作为将左右的行驶操作柄(未图示)同时向前进侧进行操作、而使液压挖掘机直线前进行驶的情况下的阀装置100的动作,对主滑阀170以及补偿滑阀180的动作、以及阀装置100内的工作油的流动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当行驶操作柄被保持于中立位置时,主滑阀170被保持于中立位置。在主滑阀17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供给侧台肩部171的外周面切断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的连通。另外,通过第一排出侧台肩部173a的外周面而切断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与排出通路129的连通,通过第二排出侧台肩部173b的外周面而切断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与排出通路129的连通。
另外,在主滑阀17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导出侧台肩部172a的外周面而切断导出通路123的第二通路123b与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的连通,通过第二导出侧台肩部172b的外周面而切断导出通路123的第三通路123c与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的连通。
当行驶操作柄的向前进侧的操作开始时,先导压力作用于第一先导压力室135a,主滑阀170移动至前进位置。如图2所示,当主滑阀170移动至前进位置(从中立位置起向图1~图3中的左侧)时,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经由第一供给通路195(具体而言,第一环状槽175以及第一凹口191)而连通。此外,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经由第三供给通路197(具体而言,连通凹口193)而连通。这样,工作油从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的两方被引导至第一通路123a,因此,与从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的仅一方引导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较,从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被引导至第一通路123a的工作油的量增加。
另外,来自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的工作油被第一凹口191以及连通凹口193调节,并被引导至第一通路123a。假设,当工作油未经由凹口等调节件而从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被引导至第一通路123a时,在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第一通路123a、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第一通路123a连通的瞬间,较多的工作油被引导至第一通路123a,无法控制流入至第一通路123a中的工作油的流量。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00中,通过第一凹口191以及连通凹口193,一边控制流入至第一通路123a中的工作油的流量,一边使从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被引导至第一通路123a的工作油的量增加。
当工作油被引导至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时,通过第一通路123a的压力而使补偿滑阀180克服最高负载压力室185的压力并向图示上方移动。当补偿滑阀180向图示上方移动时,调节部181的开度变大。因此,随着调节部181的开度变大,从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被引导至第二通路123b的工作油的流量增加。
在主滑阀170位于前进位置的状态下,导出通路123的第二通路123b和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经由主滑阀170的第三环状槽177而连通。由此,被引导至第二通路123b的工作油经由第三环状槽177而被引导至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
被引导至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的工作油经由第一致动器端口126a而被供给至行驶马达111,行驶马达111旋转。从行驶马达111被排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二致动器端口126b而被引导至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在主滑阀170位于前进位置的状态下,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和排出通路129经由主滑阀170的第四环状槽178而连通。由此,被引导至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的工作油经由第四环状槽178而被引导至排出通路129,并被排出至流体箱119。
另外,当将左右的行驶操作柄向后退侧进行操作时,主滑阀170的动作与上述的动作相反。即,如图3所示,当主滑阀170移动至后退位置(从中立位置起向图1~图3中的右侧)时,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经由第三供给通路197(具体而言,连通凹口193)而连通。此外,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经由第二供给通路196(具体而言,第二环状槽176以及第二凹口192)而连通。此外,从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经由第三通路123c、以及主滑阀170的第四环状槽178而向第二致动器通路125b引导工作油。另一方面,从行驶马达111被排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一致动器端口126a、第一致动器通路125a、以及第三环状槽177而被引导至排出通路129,并被排出至流体箱119。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的阀装置100具有主滑阀170能够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分别连通的第三供给通路197。借此,当主滑阀170移动至两方的行程端时,并非从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中的任意一方,而是从两方向导出通路123引导工作流体。因此,从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经由导出通路123而被引导至行驶马达111的工作油的流量增加。由此,行驶马达111的输出增加。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阀装置100通过第一凹口191、第二凹口192、以及连通凹口193而使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分别连通。由此,来自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的工作油被第一凹口191、第二凹口192、以及连通凹口193调节而被引导,因此,通过第一凹口191、第二凹口192、以及连通凹口193,能够一边对流入至导出通路123的第一通路123a中的工作油的流量进行控制,一边对流入至第一通路123a中的工作油的流量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起到了以下的作用效果。
阀装置100具有第三供给通路197,所述第三供给通路197在主滑阀170朝向前进位置(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并在朝向后退位置(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借此,当主滑阀170移动至两方的行程端时,并非从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中的任意一方,而是从两方向导出通路123引导工作流体。因此,从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经由导出通路123而被引导至行驶马达111的工作油的流量增加。
在阀装置100中,在主滑阀170朝向前进位置移动的过程、和朝向后退位置移动的过程这两方中,经由主收容孔150的内部从第一供给端口121a的开口朝向导出通路123的开口引导工作油,并且经由主收容孔150的内部从第二供给端口121b的开口朝向导出通路123的开口引导工作油。即,主收容孔150的内部的从第一供给端口121a向导出通路123的工作油的流动和从第二供给端口121b向导出通路123的工作油的流动在主滑阀170的轴向上彼此相反朝向。借此,能够相互抵消从由第一供给端口121a被引导至导出通路123的工作油作用于主滑阀170的流体力、和从由第二供给端口121b被引导至导出通路123的工作油作用于主滑阀170的流体力,从而改善了主滑阀170的迟滞,改善了阀装置100的动作。
以下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能够将变形例所示的结构和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组合,或者,将在上述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彼此组合,或者,将在以下不同的变形例中说明的结构彼此组合。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三供给通路197具有在供给侧台肩部171的外周面所形成的连通凹口193。作为替代,如图4所示,第三供给通路197也可以具有:第一贯穿孔293a,其被设置成在主滑阀170内在轴向上贯穿;多个第二贯穿孔293b,其与第一贯穿孔293a连通,并且在径向上贯穿供给侧台肩部171。第二贯穿孔293b在主滑阀170的轴向上排列地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贯穿孔293b彼此经由第一贯穿孔293a而连通。当主滑阀170移动至前进位置(图4中的左侧)时,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经由图4中的最左侧的第二贯穿孔293b和最右侧的第二贯穿孔293b而连通。另外,当主滑阀170移动至后退位置(图4中的右侧)时,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经由图4中的最右侧的第二贯穿孔293b和最左侧的第二贯穿孔293b而连通。
另外,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主滑阀170的供给侧台肩部171上,设置有小径部171a、被设置于夹着小径部171a这样的位置的一对大径部171b、和被设置于小径部171a与一对大径部171b之间的一对锥形部171c。在该情况下,第三供给通路197除了具有连通凹口193之外,也可以还具有分别在径向上贯穿一对大径部171b的一对第一贯穿孔393a、和与一对第一贯穿孔393a分别连通并在锥形部171c上开口的第二贯穿孔393b。多个第二贯穿孔393b分别与一对第一贯穿孔393a的任意一个连通,并在锥形部171c上开口。当主滑阀170移动至前进位置时,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经由图5中的左侧的第一贯穿孔393a和与该第一贯穿孔393a连通的第二贯穿孔393b而连通。另外,当主滑阀170移动至后退位置时,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经由图5中的右侧的第一贯穿孔393a和与该第一贯穿孔393a连通的第二贯穿孔393b而连通。即便是这种结构,也起到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对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总结说明。
对从流体压力泵110向作为致动器的行驶马达111被供给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阀装置100具备:作为滑阀的主滑阀170,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作为阀体的阀框体10,其滑动自如地收容主滑阀170,阀框体10具有: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其分别被供给从流体压力泵110被喷出的工作流体;第一以及第二致动器通路125a、125b,其与行驶马达111连通;排出通路129,其与流体箱119连通;导出通路123,其将来自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的工作流体引导至第一以及第二致动器通路125a、125b,主滑阀170具有:第一供给通路195,其伴随着主滑阀170的移动将来自第一供给端口121a的工作流体引导至导出通路123,并且对所通过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施加阻力;第二供给通路196,其伴随着主滑阀170的移动将来自第二供给端口121b的工作流体引导至导出通路123,并且对所通过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施加阻力;第三供给通路197,其能够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分别连通,并对所通过的工作流体施加阻力;作为台肩部的供给侧台肩部171,其能够切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供给通路195、196、197和导出通路123的连通,供给侧台肩部171在主滑阀17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切断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的连通,第一供给通路195在主滑阀170从中立位置朝向轴向上的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第二供给通路196在主滑阀170从中立位置朝向轴向上的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第三供给通路197在主滑阀170朝向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并在主滑阀170朝向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
在该结构中,主滑阀170具有在一方的行程端将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并在另一方的行程端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连通的第三供给通路197。借此,当主滑阀170移动至两方的行程端时,并非从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中的任意一方,而是从两方向导出通路123引导工作流体。因此,增加了从供给端口121a、121b被引导至致动器的工作流体的流量。
在阀装置100中,在阀框体10上,设置有滑动自如地收容主滑阀170的作为收容孔的主收容孔150,在主收容孔150中,第一供给端口121a、第二供给端口121b、以及导出通路123分别开口,并且,导出通路123的开口在轴向上被设置于第一供给端口121a与第二供给端口121b之间,在主滑阀170朝向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和朝向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这两方中,经由主收容孔150的内部从第一供给端口121a的开口朝向导出通路123的开口引导工作油,并且,经由主收容孔150的内部从第二供给端口121b的开口朝向导出通路123的开口引导工作油。
在该结构中,能够彼此抵消从第一供给端口121a向导出通路123引导工作流体时所产生的流体力、和从第二供给端口121b向导出通路123引导工作流体时所产生的流体力。
在阀装置100中,第三供给通路197具有连通凹口193,所述连通凹口193在供给侧台肩部171的外周面开口,并能够分别将第一供给端口121a和导出通路123、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b和导出通路123连通。
在该结构中,通过第三供给通路197的连通凹口193、第一供给通路195、以及第三供给通路196,能够将第一以及第二供给端口121a、121b这两方与导出通路123连通。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的意思。
本申请要求基于在2021年12月1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特愿2021-200730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的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引入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Claims (3)

1.一种阀装置,对从流体压力泵向致动器供给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其中,具备:
滑阀,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
阀体,其滑动自如地收容所述滑阀,
所述阀体具有:
第一供给端口以及第二供给端口,其分别被供给从所述流体压力泵喷出的工作流体;
第一致动器通路以及第二致动器通路,其与所述致动器连通;
排出通路,其与流体箱连通;
导出通路,其将来自所述第一供给端口以及所述第二供给端口的工作流体引导至所述第一致动器通路以及所述第二致动器通路,
所述滑阀具有:
第一供给通路,其伴随着所述滑阀的移动将来自所述第一供给端口的工作流体引导至所述导出通路,并且对所通过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施加阻力;
第二供给通路,其伴随着所述滑阀的移动将来自所述第二供给端口的工作流体引导至所述导出通路,并且对所通过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施加阻力;
第三供给通路,其能够将所述第一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以及所述第二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分别连通,并对所通过的工作流体施加阻力;
台肩部,其能够切断所述第一供给通路、所述第二供给通路、以及第三供给通路与所述导出通路的连通,
所述台肩部在所述滑阀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切断所述第一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以及所述第二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的连通,
所述第一供给通路在所述滑阀从所述中立位置朝向轴向上的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连通,
所述第二供给通路在所述滑阀从所述中立位置朝向轴向上的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二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连通,
所述第三供给通路在所述滑阀朝向所述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二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连通,并在所述滑阀朝向所述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滑动自如地收容所述滑阀的收容孔,
在所述收容孔中,所述第一供给端口、所述第二供给端口、以及所述导出通路分别开口,并且,所述导出通路的开口在所述轴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的开口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的开口之间,
在所述滑阀朝向所述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和所述滑阀朝向所述另一方的行程端移动的过程这两方中,经由所述收容孔的内部从所述第一供给端口的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导出通路的所述开口引导工作流体,并且,经由所述收容孔的内部从所述第二供给端口的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导出通路的所述开口引导工作流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供给通路具有连通凹口,所述连通凹口在所述台肩部的外周面开口,并能够分别将所述第一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以及所述第二供给端口和所述导出通路连通。
CN202280061283.3A 2021-12-10 2022-09-13 阀装置 Pending CN1179165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00730 2021-12-10
JP2021200730A JP2023086306A (ja) 2021-12-10 2021-12-10 弁装置
PCT/JP2022/034265 WO2023105872A1 (ja) 2021-12-10 2022-09-13 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6503A true CN117916503A (zh) 2024-04-19

Family

ID=86730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1283.3A Pending CN117916503A (zh) 2021-12-10 2022-09-13 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86306A (zh)
CN (1) CN117916503A (zh)
WO (1) WO20231058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4457Y2 (zh) * 1985-09-12 1989-07-25
JPH10220409A (ja) * 1997-02-12 1998-08-21 Komatsu Ltd 方向制御弁装置
JP2008008386A (ja) 2006-06-28 2008-01-17 Kayaba Ind Co Ltd 多連形切換弁
JP5164631B2 (ja) * 2008-03-25 2013-03-21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建設車両用バルブ装置
KR102364133B1 (ko) * 2016-08-05 2022-02-18 나부테스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압 제어 밸브 및 유압 제어 회로
JP7001481B2 (ja) * 2018-01-12 2022-01-19 Kyb株式会社 制御弁
JP6600386B1 (ja) * 2018-07-06 2019-10-30 Kyb株式会社 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5872A1 (ja) 2023-06-15
JP2023086306A (ja)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4315B (zh) 阀装置
US20220170241A1 (en) Flow Control Valve
EP2444557A1 (en) Hydraulically-Powered Working Vehicle
CN107061404B (zh) 方向切换阀和液压系统
EP2444556A1 (en) Pump Unit
CN113056616B (zh) 油压驱动系统
JP6822930B2 (ja) 流量制御弁
EP0416130A1 (en) Hydraulic valve capable of pressure compensation
CN117916503A (zh) 阀装置
CN112555210A (zh) 流体控制装置、施工机械以及流体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933299B2 (ja) 建設機械の油圧制御装置
CN111692146A (zh) 控制阀和建设机械用液压系统
EP4379244A1 (en) Flow rate control valve
JP3980501B2 (ja) 建設機械の油圧駆動装置
JP7199312B2 (ja) 油圧サーボ装置
WO2020044701A1 (ja) 流体圧制御装置
JP7492815B2 (ja) 流体制御弁、流体システム、建設機械および制御方法
JPH109415A (ja) 流量制御弁付きコントロール弁及び圧力制御弁付きコントロール弁
JPH11311205A (ja) 再生機能を有する油圧制御装置
JP2022166300A (ja) 流量制御弁
JP2021110360A (ja) 油圧回路、油圧回路用の方向切換弁および建設機械
JP2013185365A (ja) ポンプユニットの斜板角制御システム
JPH0250323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