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08251A - 显示装置和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08251A
CN117908251A CN202211243236.9A CN202211243236A CN117908251A CN 117908251 A CN117908251 A CN 117908251A CN 202211243236 A CN202211243236 A CN 202211243236A CN 117908251 A CN117908251 A CN 117908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partition
display device
curved mirror
cavity
parti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432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渊
胡豪亮
贾利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432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0825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7654 priority patent/WO20240779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08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082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下壳体和遮光材质的中隔板。下壳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固定设置有光机组件、反射组件和电路板组件。中隔板位于容纳腔内且将容纳腔分隔成上腔部和下腔部。光机组件、反射组件和电路板组件均位于下壳体与中隔板之间且位于下腔部。中隔板设置有透光部。第一曲面镜位于下壳体上,通过透光部接收来自反射组件的光。本申请还提供包括该显示装置的交通工具。将显示装置的核心组件安置于一体化的下壳体上,各组件安装方向基本相同,满足自下向上的安装顺序,提高了定位精度;并采用薄板状的中隔板与下壳体的组合方案,以较低的重量实现了对杂散光的抑制,并保证了外观面整洁。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包括该显示装置的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平视显示器(Augmented Reality Head-Up Display,AR-HUD)一般安装于汽车的挡风玻璃下方。一种已知的AR-HUD的工作原理是光机将信息经过几次曲面镜的反射后,投影到汽车的挡风玻璃上并形成虚像,从而显示用于辅助驾驶的导航、行车信息。随着智能汽车概念的盛行,作为整合行车信息、车辆状态甚至传感系统的AR-HUD,具备更好的安全性与科技感。结构方面,HUD通常由光源、镜面组合以及光学防尘膜等部件组成。对HUD而言,设计一种较为简化的壳体,减少零件数量,提高定位精度,并减少杂散光的影响成为实现HUD整机轻薄、外观简洁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固定设置有光机组件、反射组件和电路板组件,所述反射组件用于反射所述光机组件产生的显示光;
遮光材质的中隔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上腔部和下腔部,所述光机组件、所述反射组件和所述电路板组件均位于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中隔板之间且位于所述下腔部,所述中隔板设置有透光部;
第一曲面镜,位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第一曲面镜通过所述透光部接收来自所述反射组件的光。
本申请通过将显示装置的核心组件安置于一体化的下壳体上,减少壳体的零件数量,各组件安装方向基本相同,满足自下向上的安装顺序,提高了定位精度;并采用薄板状的中隔板与下壳体的组合方案,以较低的重量实现了对杂散光的抑制;并遮盖了下腔部中的光机组件、反射组件和电路板组件,保证了平视显示器的外观面整洁。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腔具有开口,所述上腔部位于接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下腔部位于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曲面镜,所述第二曲面镜位于所述上腔部中。
第二曲面镜可转动地设置在下壳体中,从而可以调整第二曲面镜相对下壳体的角度;而调整第二曲面镜的角度,既可以调整显示图像的虚像的高度,也可以使外部环境光(阳光)经第二曲面镜反射后照射到中隔板上,避免下腔部的光学组件受到外部环境光的照射。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曲面镜连接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所述下壳体。
所述第二曲面镜的背面(曲面镜的非工作面)的中间位置连接有转轴,转轴转动实现第二曲面镜可转动设置在下壳体中,以此调整第二曲面镜相对下壳体的角度。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曲面镜用于接收并反射来自所述第一曲面镜的光。
第二曲面镜与第一曲面镜二者的反射工作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曲面镜用以接收并反射来自所述反射组件的光以转折光路,所述第二曲面镜用于接收并反射来自所述第一曲面镜反射的光。所述第一曲面镜和所述第二曲面镜均能起到放大图像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下腔部的电机组件;所述中隔板包括传动开口,所述电机组件连接推杆,所述推杆穿过所述传动开口连接所述第二曲面镜。
电机组件为第二曲面镜的转动提供驱动力,所述推杆大致连接第二曲面镜靠近所述中隔板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对应的,电机组件靠近第二曲面镜(大曲面镜)的中侧布局,使电机组件能以较小的扭矩驱动第二曲面镜的角度调整,提升了大曲面镜组件的抗冲击振动效果的模态。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位置对应所述光机组件和所述电路板组件。
电路板组件和光机组件本身为产生热量的元件,且对散热要求较高,通过散热片提升散热效果。散热片可沿行车方向顺应气流呈竖直排布。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下壳体配合连接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腔体以及下开口,所述腔体通过所述下开口与所述下壳体的容纳腔连通。
所述上壳体的腔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容纳腔相互连通,从而构成所述平视显示器的内部空间。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曲面镜和所述第一曲面镜位于所述下壳体的上腔部和所述上壳体的腔体中。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还包括上开口,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相对,所述上开口处覆盖设置有透明的光学防尘膜。
光学防尘膜不仅具有隔离特定光线的作用,还可避免外界的脏污或杂质通过上开口进入到上壳体的内部,同时由于光学防尘膜是透明的不会影响平视显示器的光学系统产生的光穿过所述光学防尘膜;中隔板和第二曲面镜均能透过光学防尘膜被观察到。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隔板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隔板的一边缘部上开设有贯穿所述中隔板厚度方向的多个通孔,所述下壳体对应设置多个螺钉孔,中隔板的多个通孔与下壳体的多个螺钉孔一一对应设置,螺钉从所述中隔板的通孔插入并锁紧在所述下壳体的螺钉孔中。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隔板的其他的边缘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下壳体对应开设多个通孔,所述中隔板的多个螺纹孔与所述下壳体的通孔一一对应设置,螺钉从所述下壳体的通孔插入并锁紧在所述中隔板的螺纹孔中。
从两个相对方向将中隔板锁紧在下壳体上,增加了结构的稳固性和刚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交通工具还包括前挡风玻璃,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前挡风玻璃下方,所述前挡风玻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显示装置的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平视显示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平视显示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平视显示器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平视显示器的下壳体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平视显示器的下壳体空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平视显示器的下壳体的外观面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平视显示器的中隔板的示意图。
图8是图2的平视显示器的中隔板的侧面示意图。
图9是图2的平视显示器的上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2的平视显示器的上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1是平视显示器的第一曲面镜、第二曲面镜与中隔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平视显示器的光学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平视显示器 100
下壳体 10
容纳腔 11
中隔板 30
光机组件 21
反射组件 22
第一曲面镜 23
第二曲面镜 24
光学防尘膜 53
电路板组件 25
电机组件 26
透光部 31
传动开口 33
延伸部 35
转轴 41
推杆 43
上壳体 50
腔体 52
上开口 54
下开口 56
结构加强筋 51
散热片 13
挂耳结构 15
通孔 301
螺钉柱 303
前挡风玻璃 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现有的AR-HUD结构,零件数量较多,结构复杂,不便于提升安装效率,且不能较好地实现了对杂散光的抑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平视显示器,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提升生产效率,且可轻松实现对杂散光的抑制。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为平视显示器100,包括中空的下壳体10,所述下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内固定设置有中隔板30。所述下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设置有平视显示器100的核心元件,例如平视显示器100的光学系统的大部分元件。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光机组件21、反射组件22、第一曲面镜23、第二曲面镜24等,且光机组件21、反射组件22、第一曲面镜23、第二曲面镜24均设置在容纳腔11中。光机组件21可包括产生光的光源以及调制器,光机组件21用于产生显示光。可以理解的,所述显示装置不限于平视显示器,还可为具有投影功能的其他显示装置。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中隔板30大致为一薄板结构,位于所述下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并将容纳腔11分隔成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分别命名为下腔部(图未示)和上腔部(图未示),容纳腔11具有开口(图未示),邻近开口的一侧的为上腔部,相对远离开口的的是下腔部,上腔部位于开口与下腔部之间。其中,光机组件21和反射组件22位于下壳体10与中隔板30之间且均位于下腔部,即光机组件21和反射组件22均被中隔板30所遮盖且位于中隔板30的同一侧。第二曲面镜24和第一曲面镜23均位于上腔部。中隔板30的材料为遮光的材质,可遮挡外部的杂散光,避免外部的杂散光进入下壳体10的下腔部影响下腔部内部的光学系统。如此,通过设置薄板状的中隔板30,以较低的重量实现了对杂散光的抑制。同时,平视显示器100的一些主要核心元件,例如光机组件21和反射组件22,设置在容纳腔11的下腔部且被中隔板30遮盖,使用者无法透过中隔板30看到这些核心元件,保证了平视显示器100的外观面整洁。
请参阅图4,所述光机组件21和所述反射组件22相互独立地固定在下腔部内。所述反射组件22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光机组件21的显示光并对显示光进行反射。一实施例中,反射组件22可包括多个反射镜(图未示)和至少一个透射镜(图未示),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3所示,第一曲面镜23固定设置在下壳体10上且位于上腔部,即第一曲面镜23位于所述中隔板30背离所述光机组件21的一侧。第二曲面镜2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0中且设置在上腔部,即第二曲面镜24位于所述中隔板30背离所述光机组件2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第一曲面镜23可转动地设置在下壳体10上,第二曲面镜24固定设置在下壳体10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曲面镜23为小曲面镜,第二曲面镜24为大曲面镜,但不以此为限。可以理解的,虽然本实施例中,第一曲面镜23位于上腔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曲面镜23并不一定要求位于上腔部,例如第一曲面镜23也可设置在下腔部,或者部分位于下腔部且部分位于上腔部。所述第二曲面镜24与所述第一曲面镜23相对设置且相互间隔,具体为第二曲面镜24与第一曲面镜23二者的反射工作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曲面镜23用于接收并反射来自所述反射组件22的光以转折光路,所述第二曲面镜24用于接收并反射来自所述第一曲面镜23反射的光。第一曲面镜23和第二曲面镜24均能起到放大图像的作用。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曲面镜24的背面(曲面镜的非工作面)的中间位置连接有一转轴41,所述转轴41可转动的设置在下壳体10上,转轴4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曲面镜24转动,以此调整第二曲面镜24相对下壳体10的角度。
如图4所示,平视显示器100还包括固定设置于下壳体10上且位于所述下腔部的电路板组件25和电机组件26。电路板组件25设置在下腔部,电路板组件25与所述光机组件21设置在中隔板30的同一侧且被中隔板30所遮盖。电路板组件25为光机组件21输入电力并对光机组件21进行控制。电机组件26也设置在下腔部,电机组件26与所述光机组件21位于所述中隔板30的同一侧且被中隔板30所遮盖。电路板组件25还可为电机组件26输入电力并对电机组件26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机组件26位于光机组件21和电路板组件25之间,光机组件21和电路板组件25分布在电机组件26的相对两侧;反射组件22位于下壳体10的中部位置;但不以此为限,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光机组件21也可位于电机组件26和电路板组件25之间。光机组件21的线缆(图未示)经过反射组件22与电路板组件25相连接。电机组件26、光机组件21、电路板组件25、反射组件22均独立地定位与固定在下壳体10上,且均被中隔板30遮盖。
结合参阅图7,所述中隔板30设置有透光部31,所述透光部31用于供来自所述反射组件22的光穿过达到所述第一曲面镜23。本实施例中,透光部31为根据平视显示器100的光学系统的光路设置,而在中隔板30中开设的光路开口,以供光学系统的光从下腔部通过此光路开口到达上腔部,即由反射组件22的透射镜到达第一曲面镜23。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光路开口中也可以填充透光材料。所述中隔板30在透光部31处还设置有一对相对且间隔的延伸部35,所述延伸部35伸入在下腔部中。所述延伸部35可与中隔板30一体成型,以更好的限位光学系统的光路的走向。
如图7和图11所示,所述中隔板30还开设有传动开口33,所述电机组件26固定连接一推杆43以驱动所述推杆43转动,所述推杆43穿过所述传动开口33连接所述第二曲面镜24。电机组件26为第二曲面镜24的转动提供推力/驱动力。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推杆43大致连接第二曲面镜24靠近所述中隔板30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对应的,电机组件26靠近第二曲面镜24(大曲面镜)的中侧的布局,使电机组件26能以较小的扭矩驱动第二曲面镜24的角度调整,提升了大曲面镜组件的抗冲击振动效果的模态。
电路板组件25和光机组件21本身为产生热量的元件,且对散热要求较高,如图6所示,所述下壳体10的外表面在对应设置电路板组件25和光机组件21的区域设置有凸起的散热片13,即散热片13的位置对应光机组件21和电路板组件25,以提升散热效果。散热片13可沿行车方向顺应气流呈竖直排布。
由于平视显示器100的主要核心元件均设置在下壳体10上,下壳体10为所述平视显示器的主要承重部件。下壳体10可采用金属或合金材质,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下壳体10采用铝合金压铸配合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机加的工艺,整体压铸厚度在2.5mm-3mm之间,在压铸得到初始壳体外形后通过机加,保证关键定位结构,即各个组件与下壳体10的安装与定位面的尺寸精度要求。压铸模具顶针柱位于下壳体10内部,用于压铸制造时的下壳体10脱模,从而不影响下壳体10的外观面。
本实施例中,中隔板30整体采用冲压的铝钣金件,但不以此为限。中隔板30的材料还可为其他的金属、合金、耐高温塑胶等。中隔板30的厚度可为1mm-2mm。
所述中隔板30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实现与下壳体10的固定连接。中隔板30的形状与所述容纳腔11相配合。本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7和图8,中隔板30的一边缘部开设有贯穿中隔板30厚度方向的多个通孔301,该边缘部为开设有所述传动开口33的边缘部。中隔板30的其他的边缘部焊接有多个螺钉柱303,每一个螺钉柱303中形成有螺纹孔(图未示),且螺钉柱303位于下腔部。下壳体10对应设置多个螺钉孔(图未示),中隔板30的多个通孔301与下壳体10的多个螺钉孔一一对应设置,可通过螺钉(图未示)从中隔板30的通孔301插入并锁紧在下壳体10的螺钉孔中,从而实现从上至下的方向使中隔板30的一边缘部锁紧在下壳体10上。下壳体10还对应开设多个通孔(图未示),中隔板30的多个螺钉柱303与下壳体10的通孔301一一对应设置,可通过螺钉(图未示)从下壳体10的通孔301插入并锁紧在中隔板30的螺纹孔中,从而实现从下至上的方向使中隔板30的其他边缘部锁紧在下壳体10上。如此,从两个相对方向将中隔板30锁紧在下壳体10上,增加了结构的稳固性和刚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平视显示器100还包括与所述下壳体10配合连接的上壳体50,所述上壳体50为中空的,包括腔体52以及连通所述腔体52的上开口54和下开口56,所述上开口54与所述下开口56相对,上壳体50的腔体52通过下开口56与下壳体10的容纳腔11连通,构成所述平视显示器100的内部空间。设置在下壳体10上的第二曲面镜24和第一曲面镜23通过下开口56,部分伸入所述腔体52中,即第一曲面镜23和第二曲面镜24位于容纳腔11和腔体52中。所述上开口54处覆盖设置有透明的光学防尘膜53,光学防尘膜53不仅具有隔离特定光线的作用,还可以避免外界的脏污或杂质通过上开口54进入到上壳体50的内部,同时由于光学防尘膜53是透明的不会影响平视显示器的光学系统产生的光穿过所述光学防尘膜53。所述中隔板30、第二曲面镜24均能透过所述光学防尘膜53被观察到。而由于遮光的中隔板30的设置,设置在下壳体10的下腔部的元件不会被观察到,也不会被外部的环境光等杂散光所影响。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平视显示器100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光机组件21、反射组件22、第一曲面镜23、第二曲面镜24以及光学防尘膜53。下面以所述平视显示器安装到车辆上为例进行说明。光机组件21产生并发射显示光至反射组件22,反射组件22接收显示光并经过反射,使光穿过中隔板30的透光部31(光路开口)入射到第一曲面镜23,第一曲面镜23反射入射到其表面的光至第二曲面镜24,第二曲面镜24反射入射到其表面的光,并穿过光学防尘膜53照射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60上,作为透射反射镜的前挡风玻璃60最后将光反射到辨认者(主要为驾驶员)的眼睛,最终辨认者看到显示图像的虚像V。
由于不同的辨认者的身高可能存在差异,实际使用平视显示器100时需要根据辨认者的需求调整显示图像的虚像V的高度,此时可以通过电机组件26驱动第二曲面镜24转动调整第二曲面镜24的角度,从而调整显示图像的虚像V的高度。
另外,当所述平视显示器处于关机状态,外部的环境光(例如阳光)可能会穿过光学防尘膜53入射到第二曲面镜24。本申请中,通过电机组件26驱动第二曲面镜24转动调整第二曲面镜24的角度,可使阳光经第二曲面镜24反射后照射到中隔板30上,避免关机状态下下壳体10内部(尤其下腔部)的光学组件受到外部太阳光的照射而损坏。
如图1所示,从所述平视显示器100的外观来看,观察者能看到上壳体50和下壳体10,透过透明的光学防尘膜53还能看到中隔板30和第二曲面镜24。而上壳体50的上开口54处设置有挡板(图未示),挡板遮盖了第一曲面镜23,而从外观面无法看到第一曲面镜23。
如图3所示,按照装配方向,所述平视显示器100的装配先后顺序可为:在下壳体10上依次安装反射组件22、光机组件21、电路板组件25、电机组件26、第一曲面镜23、中隔板30、第二曲面镜24,各组件在安装方向上,安装路径各不干涉;然后将上壳体50安装在下壳体10上。装配后的平视显示器100的成品后外观面整洁美观。
所述下壳体10的顶部的周缘一圈与上壳体50的底部的周缘一圈配合连接,以使上壳体50和下壳体10二者结合。本实施例中,下壳体10与上壳体50配合连接处设置有凸起的防水沿结构(图未示),而上壳体50的底部的周缘一圈的形状与该防水沿结构卡持配合,从而使上壳体50和下壳体10紧密连接,外界的水汽杂质等不容易通过二者的连接处进入。
如图2所示,所述下壳体10的外观面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挂耳结构15,用以将所述下壳体10连接例如车架。
上壳体50的材料采用塑胶材料,例如复合塑胶材料,可采用注塑工艺成型。相较于金属或合金材质的下壳体10,上壳体50采用密度较小的塑胶材料,因此,上壳体50边缘延平视显示器的整机结构非承力位置方向尽量延伸,如图9所示,即尽量增加上壳体50在非承力位置处的占比,以增加塑胶材料在平视显示器整机中的占比,例如上壳体50重量比达到20%及以上,以达到减重与降低成本的目的。
如图10所示,上壳体50的腔体的内壁上还设置结构加强筋51,以增强上壳体50的强度,同时由于结构加强筋51未设置在上壳体50的外观面上,保证了外观面的整洁。
本申请将平视显示器100的核心组件安置于一体化的下壳体10上的同时,实现较好的散热性能,无盲装,各组件安装方向基本相同,满足自下向上的安装顺序,提高了定位精度;并采用薄板状的中隔板30与下壳体10的组合方案,以较低的重量实现了对杂散光的抑制;并保证了平视显示器100外观面的整洁。
另外,采用电机组件26靠近第二曲面镜24(大曲面镜)的中侧的布局方式,使电机组件26能以较小的扭矩驱动第二曲面镜24,提升了大曲面镜组件的抗冲击振动效果的模态,解决车类长期异响问题。
此外,下壳体10的外观面上在对应设置光机组件21与电路板组件25的位置处设置有散热片13,下壳体10的顶部直接与上壳体50相连,将下壳体10、散热片13、上壳体50一体化为平视显示器100的壳体,降低零件数量的同时,大幅提升了装配与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当平视显示器100处于开机工作状态时,由于遮光的中隔板30的设置,外部的杂散光不会射入光学系统的光路中,进而不会对虚像的生成产生干扰。当平视显示器100不管是处于开机状态或是关机状态下,通过第二曲面镜24与中隔板30的配合设置,也可有效避免外部环境光(例如阳光)倒灌进入平视显示器100的内部损坏平视显示器100内部的光学元件。
本申请还提供包括上述平视显示器100的交通工具,上述平视显示器100安装于交通工具的前挡风玻璃的下方。前挡风玻璃用于接收来自平视显示器100的光进行成像。所述交通工具可为车辆、飞机等常规交通工具。
本申请的平视显示器能够在不明显增加整体厚度、不改变现有交通工具架构基础上,减轻平视显示器的重量,提高平视显示器的精度,可以用于各种具有显示器的交通工具中。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固定设置有光机组件、反射组件和电路板组件,所述反射组件用于反射所述光机组件产生的显示光;
遮光材质的中隔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上腔部和下腔部,所述光机组件、所述反射组件和所述电路板组件均位于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中隔板之间且位于所述下腔部,所述中隔板设置有透光部;
第一曲面镜,位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第一曲面镜通过所述透光部接收来自所述反射组件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具有开口,所述上腔部位于接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下腔部位于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曲面镜,所述第二曲面镜位于所述上腔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面镜连接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所述下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面镜用于接收并反射来自所述第一曲面镜的光。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下腔部的电机组件;所述中隔板包括传动开口,所述电机组件连接推杆,所述推杆穿过所述传动开口连接所述第二曲面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位置对应所述光机组件和所述电路板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下壳体配合连接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腔体和下开口,所述腔体通过所述下开口与所述下壳体的容纳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面镜和所述第一曲面镜位于所述下壳体的上腔部和所述上壳体的腔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还包括上开口,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相对,所述上开口处覆盖设置有透明的光学防尘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的一边缘部上开设有贯穿所述中隔板厚度方向的多个通孔,所述下壳体对应设置多个螺钉孔,所述中隔板的多个通孔与所述下壳体的多个螺钉孔一一对应设置,螺钉从所述中隔板的通孔插入并锁紧在所述下壳体的螺钉孔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的其他的边缘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下壳体对应开设多个通孔,所述中隔板的多个螺纹孔与所述下壳体的通孔一一对应设置,螺钉从所述下壳体的通孔插入并锁紧在所述中隔板的螺纹孔中。
14.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还包括前挡风玻璃,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前挡风玻璃下方,所述前挡风玻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显示装置的光。
CN202211243236.9A 2022-10-11 2022-10-11 显示装置和交通工具 Pending CN1179082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3236.9A CN117908251A (zh) 2022-10-11 2022-10-11 显示装置和交通工具
PCT/CN2023/097654 WO2024077972A1 (zh) 2022-10-11 2023-05-31 显示装置和交通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3236.9A CN117908251A (zh) 2022-10-11 2022-10-11 显示装置和交通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08251A true CN117908251A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68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3236.9A Pending CN117908251A (zh) 2022-10-11 2022-10-11 显示装置和交通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08251A (zh)
WO (1) WO20240779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31624A (ja) * 2004-05-19 2005-12-02 Nippo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0134058A (ja) * 2008-12-03 2010-06-17 Nippon Seiki Co Ltd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579319B2 (ja) * 2014-11-12 2019-09-25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5301776A (zh) * 2015-11-10 2016-02-03 杭州炽云科技有限公司 三次反射的虚像成像系统
WO2017126457A1 (ja) * 2016-01-21 2017-07-27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9070747B (zh) * 2016-05-10 2021-09-14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平视显示装置
JP2018205334A (ja) * 2017-05-30 2018-12-27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虚像表示装置
CN109581661A (zh) * 2018-10-16 2019-04-0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汽车ar-hud光机装置
CN213957750U (zh) * 2020-10-29 2021-08-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汽车ar-hud模块化光机装置
CN215986737U (zh) * 2021-10-26 2022-03-08 深圳市锐思华创技术有限公司 提升pgu与抬头显示光学系统光效率匹配性的光学模块
CN218728364U (zh) * 2022-10-11 2023-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交通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77972A1 (zh) 2024-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97536B2 (ja) 空中表示装置
CN218728364U (zh) 显示装置和交通工具
JP7100818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13129041A1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5331534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3163354B1 (en) Head-up display device
JP2013177092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4130850A1 (en) Image generating device, reflecting mirror, and head-up display
CN218602006U (zh) 光学显示器、光学显示器组件及交通工具
CN217767726U (zh) 光学显示器、座椅及交通工具
CN218159459U (zh) 光学显示器、座椅及交通工具
CN112882239A (zh) 一种车用抬头显示器
CN117908251A (zh) 显示装置和交通工具
JP2018118669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18158572U (zh) 光学显示器及交通工具
CN212341610U (zh) 一种抬头显示器及汽车
CN114415377A (zh) 平视显示器
JP2019105716A (ja) 車両用機器
JP5776157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873130B2 (ja) 表示装置
CN115520094B (zh) 一种中控台内饰总成
CN219065891U (zh) 光机、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
WO2023207559A1 (zh) 光学显示器、座椅及交通工具
WO2024001659A1 (zh) 光学显示器、光学显示器组件及交通工具
JP7367765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