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7340A -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7340A
CN117887340A CN202410119468.6A CN202410119468A CN117887340A CN 117887340 A CN117887340 A CN 117887340A CN 202410119468 A CN202410119468 A CN 202410119468A CN 117887340 A CN117887340 A CN 117887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stirring
polyester resin
hardness
powder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194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东升
赵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asource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asourc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asource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asourc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194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7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7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7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酯树脂的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加入乙醇溶液后,加入含氟混合单体和盐酸溶液,加热并进行搅拌,保温反应,分离脱出溶剂后,得到氟硅中间体;2)将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及催化剂搅拌混合后,加热反应,调压后继续反应,得到预制体;3)向预制体加入山梨醇搅拌反应,降温后加入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填料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得到聚酯树脂。空心玻璃微珠用于聚酯材料的填充,硬度增强;氟硅树脂是含有大量羟基的交联网状结构树脂,硅羟基与聚酯羟基反应后,能进一步交联,硬度增强。

Description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酯树脂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树脂的各链节之间都是以酯基相连,其具有光亮、丰满、硬度高、对金属底材的附着力、抗冲击性及耐化学腐蚀性能好等优点。但聚酯树脂也存在耐热性、耐水性、施工性较差等缺陷。有机硅树脂和聚酯树脂的性能刚好互补,通过有机硅树脂和聚酯树脂改性,能够结合两者优良的性能,改性后的树脂既具有优异的耐热、耐候、低表面能性能,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固化、施工性能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空心玻璃微珠用于聚酯材料的填充,硬度增强;氟硅树脂是含有大量羟基的交联网状结构树脂,硅羟基与聚酯羟基反应后,能进一步交联,使其硬度增强,并且增加体系与空心玻璃微珠的相容性;新戊二醇的溴基团的引入,增加聚酯体系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釜加入乙醇溶液后,加入含氟混合单体和盐酸溶液,加热并进行搅拌,保温反应,分离脱出溶剂后,得到氟硅中间体;
2)将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及催化剂搅拌混合后,加热反应,调压后继续反应,得到预制体;所述改性剂为空心玻璃微珠;所述二元醇由二溴新戊二醇、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按质量比12-15:4.2-4.3:1.0-1.2混合而成;
3)向预制体加入山梨醇搅拌反应,降温后加入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得到聚酯树脂;所述填料为空心玻璃微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所述含氟混合单体由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7-1.9:10.5-11.0:13-14:3.0-3.2:5.5-6.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所述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8%;所述含氟混合单体、乙醇溶液和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0-1.3:0.6-0.8:0.015;所述加热的温度为65-70℃;所述搅拌的条件为在300-40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5h;所述保温反应的条件为在120-130℃温度下、反应30-45min。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2)中,所述加热反应的条件为在氮气氛围、230-240℃温度下、反应4.0-4.5h。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2)中,所述继续反应的条件为在0.08-0.1MPa下、230-240℃温度下、反应1.2-1.5h。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2)中,所述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和催化剂的质量比为34-36:1.0-1.3:58-60:5.0-5.5:3-5:0.10-0.12;所述催化剂为单丁基氧化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3)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条件为在210-230℃温度下、搅拌1.5-2.0h;所述搅拌均匀的条件为在150-155℃温度下、反应至无水蒸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3)中,所述预制体、山梨醇、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和抗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2-1.3:60-65:70-80:1.8-2.0:2.4-2.8:0.50-0.5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3)中,所述溶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所述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和抗氧化剂1076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空心玻璃微珠用于超高分子量材料的填充,可以充当了改善加工流动性的润滑剂,填充不饱和聚酯材料,增加其体系流动性,并且可使材料抗磨性提高,且在层压和涂覆时空穴少,起到很好的填充效果,进而提高材料致密性。
(2)在本发明中,聚酯树脂含有酯基和羟基等极性基团,含溴基团的新戊二醇的溴会和体系中酯基形成溴络合聚合物,溴络合物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刚性和强度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3)本发明通过含氟混合单体等水解缩合而成,合成的氟硅树脂是含有大量羟基的交联网状结构树脂,树脂的交联密度大,硅羟基与聚酯羟基反应后,能与聚酯进一步交联,并且氟硅树脂的引入增加有机体系与空心玻璃微珠之间的相容性,协同固化后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富含氟硅树脂的高交联密度的膜,使得改性聚酯树脂的硬度增强,力学性能得以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釜加入乙醇溶液后,加入含氟混合单体和盐酸溶液,加热并进行搅拌,保温反应,分离脱出溶剂后,得到氟硅中间体,其中,所述含氟混合单体由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7:10.5:13:3.0:5.5;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所述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所述含氟混合单体、乙醇溶液和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0:0.6:0.015;所述加热的温度为65℃;所述搅拌的条件为在30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h;所述保温反应的条件为在120℃温度下、反应30min;
2)将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及催化剂搅拌混合后,加热反应,调压后继续反应,得到预制体;所述改性剂为空心玻璃微珠;其中,所述加热反应的条件为在氮气氛围、230℃温度下、反应4.0h;所述继续反应的条件为在0.08MPa下、230℃温度下、反应1.2h;所述二元醇由二溴新戊二醇、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按质量比12:4.2:1.0混合而成;所述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和单丁基氧化锡的质量比为34:1.0:58:5.0:3:0.10;
3)向预制体加入山梨醇搅拌反应,降温后加入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填料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得到聚酯树脂;其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条件为在210℃温度下、搅拌1.5h;所述搅拌均匀的条件为在150℃温度下、反应至无水蒸出;所述预制体、山梨醇、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和抗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2:60:70:1.8:2.4:0.50;所述溶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所述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实施例2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釜加入乙醇溶液后,加入含氟混合单体和盐酸溶液,加热并进行搅拌,保温反应,分离脱出溶剂后,得到氟硅中间体,其中,所述含氟混合单体由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74:10.6:13.2:3.04:5.6;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所述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6%;所述含氟混合单体、乙醇溶液和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06:0.64:0.015;所述加热的温度为66℃;所述搅拌的条件为在320r/min的转速下、搅拌3.1h;所述保温反应的条件为在122℃温度下、反应33min;
2)将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及催化剂搅拌混合后,加热反应,调压后继续反应,得到预制体;所述改性剂为空心玻璃微珠;其中,所述加热反应的条件为在氮气氛围、232℃温度下、反应4.1h;所述继续反应的条件为在0.084MPa下、232℃温度下、反应1.26h;所述二元醇由二溴新戊二醇、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按质量比12.6:4.22:1.04混合而成;所述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和单丁基氧化锡的质量比为34.4:1.06:58.4:5.1:3.3:0.104;
3)向预制体加入山梨醇搅拌反应,降温后加入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填料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得到聚酯树脂;其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条件为在214℃温度下、搅拌1.6h;所述搅拌均匀的条件为在152℃温度下、反应至无水蒸出;所述预制体、山梨醇、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填料和抗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22:61:72:1.84:2.5:0.51;所述溶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所述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实施例3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釜加入乙醇溶液后,加入含氟混合单体和盐酸溶液,加热并进行搅拌,保温反应,分离脱出溶剂后,得到氟硅中间体,其中,所述含氟混合单体由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78:10.7:13.4:3.08:5.7;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所述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2%;所述含氟混合单体、乙醇溶液和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12:0.68:0.015;所述加热的温度为67℃;所述搅拌的条件为在340r/min的转速下、搅拌3.2h;所述保温反应的条件为在124℃温度下、反应36min;
2)将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及催化剂搅拌混合后,加热反应,调压后继续反应,得到预制体;所述改性剂为空心玻璃微珠;其中,所述加热反应的条件为在氮气氛围、234℃温度下、反应4.2h;所述继续反应的条件为在0.088MPa下、234℃温度下、反应1.32h;所述二元醇由二溴新戊二醇、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按质量比13.2:4.24:1.08混合而成;所述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和单丁基氧化锡的质量比为34.8:1.12:58.8:5.2:3.7:0.108;
3)向预制体加入山梨醇搅拌反应,降温后加入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填料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得到聚酯树脂;其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条件为在218℃温度下、搅拌1.7h;所述搅拌均匀的条件为在153℃温度下、反应至无水蒸出;所述预制体、山梨醇、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和抗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24:62:74:1.88:2.56:0.52;所述溶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所述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实施例4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釜加入乙醇溶液后,加入含氟混合单体和盐酸溶液,加热并进行搅拌,保温反应,分离脱出溶剂后,得到氟硅中间体,其中,所述含氟混合单体由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82:10.8:13.6:3.12:5.8;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所述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8%;所述含氟混合单体、乙醇溶液和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18:0.72:0.015;所述加热的温度为68℃;所述搅拌的条件为在360r/min的转速下、搅拌3.3h;所述保温反应的条件为在126℃温度下、反应39min;
2)将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及催化剂搅拌混合后,加热反应,调压后继续反应,得到预制体;所述改性剂为空心玻璃微珠;其中,所述加热反应的条件为在氮气氛围、236℃温度下、反应4.3h;所述继续反应的条件为在0.092MPa下、236℃温度下、反应1.38h;所述二元醇由二溴新戊二醇、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按质量比13.8:4.26:1.12混合而成;所述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和单丁基氧化锡的质量比为35.2:1.18:59.2:5.3:4.2:0.112;
3)向预制体加入山梨醇搅拌反应,降温后加入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填料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得到聚酯树脂;其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条件为在222℃温度下、搅拌1.8h;所述搅拌均匀的条件为在154℃温度下、反应至无水蒸出;所述预制体、山梨醇、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和抗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26:63:76:1.92:2.64:0.53;所述溶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所述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实施例5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釜加入乙醇溶液后,加入含氟混合单体和盐酸溶液,加热并进行搅拌,保温反应,分离脱出溶剂后,得到氟硅中间体,其中,所述含氟混合单体由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86:10.9:13.8:3.16:5.9;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所述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7.4%;所述含氟混合单体、乙醇溶液和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24:0.76:0.015;所述加热的温度为69℃;所述搅拌的条件为在3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4h;所述保温反应的条件为在128℃温度下、反应42min;
2)将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及催化剂搅拌混合后,加热反应,调压后继续反应,得到预制体;所述改性剂为空心玻璃微珠;其中,所述加热反应的条件为在氮气氛围、238℃温度下、反应4.4h;所述继续反应的条件为在0.096MPa下、238℃温度下、反应1.44h;所述二元醇由二溴新戊二醇、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按质量比14.4:4.28:1.16混合而成;所述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和单丁基氧化锡的质量比为35.6:1.24:59.6:5.4:4.6:0.116;
3)向预制体加入山梨醇搅拌反应,降温后加入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填料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得到聚酯树脂;其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条件为在226℃温度下、搅拌1.9h;所述搅拌均匀的条件为在155℃温度下、反应至无水蒸出;所述预制体、山梨醇、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和抗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28:64:78:1.96:2.7:0.54;所述溶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所述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实施例6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釜加入乙醇溶液后,加入含氟混合单体和盐酸溶液,加热并进行搅拌,保温反应,分离脱出溶剂后,得到氟硅中间体,其中,所述含氟混合单体由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9:11.0:14:3.2:6.0;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所述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所述含氟混合单体、乙醇溶液和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3:0.8:0.015;所述加热的温度为70℃;所述搅拌的条件为在400r/min的转速下、搅拌3.5h;所述保温反应的条件为在130℃温度下、反应45min;
2)将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及催化剂搅拌混合后,加热反应,调压后继续反应,得到预制体;所述改性剂为空心玻璃微珠;其中,所述加热反应的条件为在氮气氛围、240℃温度下、反应4.5h;所述继续反应的条件为在0.1MPa下、240℃温度下、反应1.5h;所述二元醇由二溴新戊二醇、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按质量比15:4.3:1.2混合而成;所述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和单丁基氧化锡的质量比为36:1.3:60:5.5:5:0.12;
3)向预制体加入山梨醇搅拌反应,降温后加入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填料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得到聚酯树脂;其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条件为在230℃温度下、搅拌2.0h;所述搅拌均匀的条件为在155℃温度下、反应至无水蒸出;所述预制体、山梨醇、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和抗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3:65:80:2.0:2.8:0.55;所述溶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所述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对比例1
与实施例4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不使用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其余组分、制备步骤和参数均一致。
对比例2
与实施例4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2使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代替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其余组分、制备步骤和参数均一致。
对比例3
与实施例4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3使用新戊二醇代替二溴新戊二醇,其余组分、制备步骤和参数均一致。
对比例4
与实施例4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4不使用空心玻璃微珠,其余组分、制备步骤和参数均一致。
用喷笔将合成的树脂喷涂于载玻片和铝片上(分别用丙酮和水清洗,烘干),在150℃烘箱中3h固化成膜,测试其性能。
硬度测试:铅笔硬度测试依据GB/T6739.2006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的标准进行。
附着力测试:根据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测试标准进行。
耐热性测试:参照GB/T1735-1979《漆膜耐热性测定法》测定。将待测样罐(上完光油并烘干后的)至于恒温的水浴锅内,在65±5℃下水煮30min,检查涂膜是否起皱脱落,并计算漆膜的脱落率(百分比)来表征漆膜的耐热性能的优异程度。
表1
硬度 附着力 脱落率
实施例1 4H 1级 1.6%
实施例2 4H 1级 1.4%
实施例3 4H 1级 1.5%
实施例4 4H 1级 1.3%
实施例5 4H 1级 1.4%
实施例6 4H 1级 1.6%
对比例1 2H 3级 5.8%
对比例2 2H 2级 4.8%
对比例3 3H 2级 4.4%
对比例4 3H 3级 6.1%
从表1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1-6与对比例1-4相比,本发明制得的聚酯树脂的硬度和耐热性能显著优于对比例1-4,并且其具备良好的附着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釜加入乙醇溶液后,加入含氟混合单体和盐酸溶液,加热并进行搅拌,保温反应,分离脱出溶剂后,得到氟硅中间体;所述含氟混合单体至少含有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2)将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及催化剂搅拌混合后,加热反应,调压后继续反应,得到预制体;所述改性剂为空心玻璃微珠;所述二元醇由二溴新戊二醇、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按质量比12-15:4.2-4.3:1.0-1.2混合而成;
3)向预制体加入山梨醇搅拌反应,降温后加入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冷却后,得到聚酯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含氟混合单体由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7-1.9:10.5-11.0:13-14:3.0-3.2:5.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所述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8%;所述含氟混合单体、乙醇溶液和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0-1.3:0.6-0.8:0.015;所述加热的温度为65-70℃;所述搅拌的条件为在300-40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5h;所述保温反应的条件为在120-130℃温度下、反应30-4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加热反应的条件为在氮气氛围、230-240℃温度下、反应4.0-4.5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继续反应的条件为在0.08-0.1MPa下、230-240℃温度下、反应1.2-1.5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二元醇、叔碳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酸、改性剂和催化剂的质量比为34-36:1.0-1.3:58-60:5.0-5.5:3-5:0.10-0.12;所述催化剂为单丁基氧化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条件为在210-230℃温度下、搅拌1.5-2.0h;所述搅拌均匀的条件为在150-155℃温度下、反应至无水蒸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预制体、山梨醇、氟硅中间体、溶剂、稳定剂、催化剂和抗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2-1.3:60-65:70-80:1.8-2.0:2.4-2.8:0.50-0.5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溶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所述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和抗氧化剂1076中的一种或两种。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
CN202410119468.6A 2024-01-29 2024-01-29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887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19468.6A CN117887340A (zh) 2024-01-29 2024-01-29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19468.6A CN117887340A (zh) 2024-01-29 2024-01-29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7340A true CN117887340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40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19468.6A Pending CN117887340A (zh) 2024-01-29 2024-01-29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7340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4294A (zh) * 2015-09-22 2016-04-20 浙江大学 一种氟硅改性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1365A (zh) * 2019-11-18 2020-04-03 黄山市源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耐候聚酯树脂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11257A (zh) * 2020-07-31 2020-12-01 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专用车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4294A (zh) * 2015-09-22 2016-04-20 浙江大学 一种氟硅改性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1365A (zh) * 2019-11-18 2020-04-03 黄山市源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耐候聚酯树脂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11257A (zh) * 2020-07-31 2020-12-01 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专用车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丽丽;曾敬荣;江俊鸿;杨雁;俞金柱;: "水性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与应用", 化学工程师, no. 01, 25 January 2013 (2013-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3724B2 (en) Silicone-polyester-polysilicate hybrid compositions for thermal resistance coating
US4091049A (en) Powder coat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glycidyl ester copolymers and carboxyl terminated crosslinking agent
US5609918A (en) Method of forming a top coat
CN106634476B (zh) 一种环氧固化高柔韧性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95743B (zh) 一种倍半硅氧烷改性双官能团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25224A (zh) 散热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8204B (zh) 一种彩板卷材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89436B (zh) 一种水性聚酯改性有机硅树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533892A (zh) 一种高耐候低温tgic固化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57616B (zh) 一种含氟羟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062941A (zh) 一种6040型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21591B (zh) 一种持久耐高温及硬度优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制备方法
CN113429550A (zh) 一种耐洗涤剂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887340A (zh) 一种高硬度、高附着力的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83122B1 (ko) 카르복실 폴리에스터 수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분체도료 조성물
CN112029382A (zh) 一种长效防腐无溶剂通用环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35622A (zh) 一种可自干/可烘烤两用型耐水解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63934A (zh) 一种耐手印型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62151B1 (ko) 초저온경화형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분체도료 조성물
CN112724803A (zh) 一种平面粉末涂料组合物及其涂层
CN114085363B (zh) 一种高填充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高填充粉末涂料
CN116535941B (zh) 一种耐候防腐蚀粉末涂料及其制备工艺
KR20000071507A (ko)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CN111518460B (zh) 具有良好柔韧性的低光泽粉末涂层
KR100231456B1 (ko) 변성 에폭시 수지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