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6213A - 一种吊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吊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6213A
CN117886213A CN202410151205.3A CN202410151205A CN117886213A CN 117886213 A CN117886213 A CN 117886213A CN 202410151205 A CN202410151205 A CN 202410151205A CN 117886213 A CN117886213 A CN 117886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rm
clamping
lifting
workpiece
lif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512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家亮
宋香薇
徐杰
张尊
杨天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512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62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6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62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装装置。该吊装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夹持组件和驱动部,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交叉铰接;驱动部与升降组件连接,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与驱动部活动连接;驱动部用于随升降组件的上升或下落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相向或相背运动,以改变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本发明能够实现在待吊装工件未开设吊装孔的情况下完成对其的吊装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吊装装置对待吊装工件的吊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吊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无吊装孔的待吊装工件的实际吊装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待吊装工件上开设新的吊装孔,以使吊装装置通过新开设的吊装孔对待吊装工件进行吊装。这种吊装方式不但破坏了待吊装工件的结构,还不便将待吊装工件从吊装装置上卸载,因此,该吊装方式对待吊装工件的吊装效率无法提供保障。
因此,一种能够提高对无吊装孔的待吊装工件吊装效率的吊装装置亟待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吊装装置,能够实现在待吊装工件未开设吊装孔的情况下完成对其的吊装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吊装装置对待吊装工件的吊装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吊装装置,包括:
升降组件;
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交叉铰接;
驱动部,与升降组件连接,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与驱动部活动连接;驱动部用于随升降组件的上升或下落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相向或相背运动,以改变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
可选地,驱动部包括:
连接件,用于与升降组件连接;
第一连接板,其第一端与连接件铰接,第二端与第一夹持臂铰接;
第二连接板,其第一端与连接件铰接,第二端与第二夹持臂铰接。
可选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通过第一转轴与连接件铰接。
可选地,连接件包括:
吊环,用于与升降组件连接;
连接座,其第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吊环活动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铰接。
可选地,升降组件包括至少两根吊链,每一吊链与驱动部连接。
可选地,升降组件还包括支撑板,至少两个驱动部在支撑板上分布设置,其中,支撑板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待吊装工件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可选地,支撑板包括与吊链数量相同的拼接板,拼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一驱动部连接,以使至少两个驱动部在支撑板上分布设置。
可选地,待吊装工件的开口的内侧或外侧设有凸部;第一夹持臂的夹持面的长度大于凸部的高度,并在驱动部随吊链上升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相向运动时,第一夹持臂的底部与凸部的底部相抵。
可选地,第一夹持臂的夹持面的弧度大于凸部表面的弧度。
可选地,第二夹持臂的夹持面的弧度小于第一夹持臂的夹持面的弧度,且在夹持组件对待吊装工件夹持时,第二夹持臂的夹持面与待吊装工件远离凸部的一侧贴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吊装装置,通过将交叉铰接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分别与驱动部活动连接,在将待吊装工件进行吊装时,通过驱动部随升降组件的上升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相向运动,以减少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使夹持组件能够对待吊装工件的开口进行夹持,进而使吊装装置能够将待吊装工件进行吊装;在将待吊装工件下落至预设位置时,通过驱动部随升降组件的下落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相背运动,以增大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使夹持组件能够解除对待吊装工件的开口的夹持,进而使待吊装工件能够从吊装装置上自动卸载。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吊装装置能够在待吊装工件未开设吊装孔的情况下完成对其的吊装的同时,还因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提高吊装装置对待吊装工件的吊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吊装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驱动部和夹持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升降组件,101、吊链,102、支撑板,1021、拼接板;
2、夹持组件,201、第一夹持臂,202、第二夹持臂;
3、驱动部,301、第一连接板,302、第二连接板,303、第一转轴,304、吊环,305、连接座,306、第二转轴;
4、待吊装工件,401、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目前,在对无吊装孔的待吊装工件的实际吊装过程中,若没有合适的吊装装置,则需要在待吊装工件上开设新的吊装孔,以使吊装装置通过新开设的吊装孔对待吊装工件进行吊装。但是,这种吊装方式在待吊装工件从吊装装置上拆卸的时候,很不方便,因此,对待吊装工件的吊装效率无法提供保障。
为了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吊装装置,通过将交叉铰接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分别与驱动部活动连接,在将待吊装工件进行吊装时,通过驱动部随升降组件的上升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相向运动,以减少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使夹持组件能够对待吊装工件的开口进行夹持,进而使吊装装置将待吊装工件进行吊装;在将待吊装工件下落至预设位置时,通过驱动部随升降组件的下落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相背运动,以增大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使夹持组件能够对待吊装工件的开口解除夹持,以使待吊装工件能够从吊装装置上自动卸载。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吊装装置。
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吊装装置,该吊装装置包括升降组件1、夹持组件2和驱动部3,夹持组件2包括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交叉铰接;驱动部3与升降组件1连接,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均与驱动部3活动连接;驱动部3用于随升降组件1的上升或下落带动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相向或相背运动,以改变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之间的夹持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装置是针对具有开口的待吊装工件4的吊装,在该吊装装置对待吊装工件4进行吊装之前,将夹持组件2放置在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上,并使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分别位于开口的内侧和外侧,以使在驱动部3随升降组件1上升时,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相向运动以将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进行夹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交叉铰接的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分别与驱动部3活动连接,在将待吊装工件4进行吊装时,通过驱动部3随升降组件1的上升带动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相向运动,以减少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之间的夹持距离,使夹持组件2能够对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进行夹持,进而使吊装装置将待吊装工件4进行吊装;在将待吊装工件4下落至预设位置时,通过驱动部3随升降组件1的下落带动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相背运动,以增大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之间的夹持距离,使夹持组件能够对待吊装工件的开口解除夹持,进而使待吊装工件4能够从吊装装置上自动卸载。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吊装装置能够在待吊装工件4未改变其结构(未开设吊装孔)的情况下完成对其的吊装的同时,还因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提高吊装装置对待吊装工件4的吊装效率。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驱动部3包括连接件、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连接件用于与升降组件1连接;第一连接板301的第一端与连接件铰接,第一连接板301的第二端与第一夹持臂201铰接;第二连接板302的第一端与连接件铰接,第二连接板302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臂202铰接。
这里,第一夹持臂20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01的第二端铰接,第二夹持臂202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板302的第二端铰接,其中,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之间的夹持距离可以为第一夹持臂201的第二端和第二夹持臂202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由于,这里第一连接板301的第一端、以及第二连接板302的第一端均与连接件铰接,同时,第一连接板301的第二端与第一夹持臂201的第一端铰接、以及第二连接板302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臂202的第一端铰接,以使第一连接板301、第二连接板302、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之间形成四杆联动机构,进而在升降组件1上升时,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在重力的作用下均相对连接件转动,使第一连接板30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板302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减小,进而使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在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的分别带动下相向移动,以减小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之间的夹持距离,以保证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对待吊装工件4的夹起同时,还能够因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在自身重力的控制下,使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对待吊装工件4保持夹持的稳定性;而在升降组件1下落时,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可随升级组件的下落作用下均相对连接件转动,使第一连接板30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板302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增加,进而使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在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的分别带动下相背移动,以增大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之间的夹持距离,以使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对待吊装工件4解除夹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分别与连接件铰接,并使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一连接板301铰接、以及使第二夹持臂202和第二连接板302铰接,使第一连接板301、第二连接板302、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之间形成四杆联动机构,即可在升降组件1在上升时,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控制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对待吊装工件4直接锁紧夹起,并在升降组件1带动待吊装工件4下落时,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在升降组件1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相背运动,以实现夹持组件2对待吊装工件4的瞬间自动卸载。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部3能够便于夹持组件2对待吊装工作的吊装或卸载,提高整个吊装装置对待吊装工件4的搬运效率。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均通过第一转轴303与连接件铰接。
这里,通过将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均通过一第一转轴303与连接件铰接,能够减少驱动部3上的零件的同时,还能便于将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安装到连接件上,提高驱动部3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吊环304和连接座305,吊环304用于与升降组件1连接;连接座305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06与吊环304活动连接,连接座305的第二端与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铰接。
这里,吊环304与升降组件1之间的连接可以为铰接,以使吊环304和升降组件1之间形成软连接,同时,通过连接座305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06与吊环304活动连接的配合,提高整个连接件的灵活性,并大大减缓因升降组件1的震动,而导致的连接座305上的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二连接板302发生转动偏移的问题,进而保证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对待吊装工件4的夹持稳定性。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包括至少两根吊链101,每一吊链101与驱动部3连接。
这里,至少两根吊链101的第一端均与一驱动部3连接;至少两根吊链101的第二端可以相互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吊装组件对待吊装工件4吊装之前,将与位于每一吊链101的第一端的驱动部3连接的夹持组件2在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处分布设置,以使待吊装工件4在至少两个夹持组件2的夹持下被稳定的吊起。这里,吊链101的根数优选为三根。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还包括支撑板102,至少两个驱动部3在支撑板102上分布设置,其中,支撑板102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板102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并将至少两个驱动部3在支撑板102上分布设置,能够使与至少两个驱动部3对应连接的夹持组件2在支撑板102的支撑作用下分布设置在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处,以使各个夹持组件2能够快速安装在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处,以提高整个吊装装置的吊装效率。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支撑板102包括与吊链101数量相同的拼接板1021,拼接板1021的两端分别与一驱动部3连接,以使至少两个驱动部3在支撑板102上分布设置。
这里,驱动部3的第一连接板301或第二连接板30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拼接板1021靠近驱动部3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在连接杆穿过第一通孔后,连接杆的两端可分别插入至一拼接板1021的第二通孔内,再利用螺栓将连接杆的杆身固定在与其插接的拼接板1021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确定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形状和尺寸后,确定与该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对应的拼接板1021,再将拼接板1021的两端分别与一驱动部3连接,即可使至少两个驱动部3在与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形状和尺寸相同的支撑板102上分布设置,进而便于将通过支撑板102固定后的夹持组件2对待吊装工件4的夹持。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的内侧或外侧设有凸部401;第一夹持臂201的夹持面的长度大于凸部401的高度,并在驱动部3随吊链101上升带动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相向运动时,第一夹持臂201的底部与凸部401的底部相抵。
这里,若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为环形,则位于开口的内侧或外侧的凸部401可以为沿开口的内侧或外侧设置的环形凸部401,如图1所示,凸部设置在开口的内侧,且其该环形凸部401靠近开口的顶部设置,且该环形凸部401的中心轴线和待吊装工件4的开口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第一夹持臂201的底部可以为第一夹持臂201的第二端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夹持臂201的夹持面的长度大于凸部401的高度,并在并在驱动部3随吊链101上升带动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相向运动时,通过使第一夹持臂201的底部与凸部401的底部相抵,能够使夹持组件2在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的配合下将凸部401夹紧,进而使该吊装装置能够将该待吊装工件4进行稳定的吊装。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201的夹持面的弧度大于凸部401表面的弧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夹持臂201的夹持面的弧度大于凸部401表面的弧度,能够使在驱动部3随吊链101上升带动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相向运动时,第一夹持臂201的夹持面完成包裹在与凸部401对应的表面上,进而使第一夹持臂201的夹持面的底部能够顺利的与凸部401的底部相抵。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二夹持臂202的夹持面的弧度小于第一夹持臂201的夹持面的弧度,且在夹持组件2对待吊装工件4夹持时,第二夹持臂202的夹持面与待吊装工件4远离凸部401的一侧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夹持臂202的夹持面的弧度小于第一夹持臂201的夹持面的弧度,能够区分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进而能够便于将第一夹持臂201放置在开口设有凸部401的一侧,以便夹持组件2能够将待吊装工件4顺利夹持;同时,通过在夹持组件2对待吊装工件4夹持时,第二夹持臂202的夹持面与待吊装工件4远离凸部401的一侧贴合,能够增加第二夹持臂202的夹持面与待吊装工件4的接触面,以使凸部401在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的配合下被稳定的夹持,进而使整个吊装装置能够顺利的完成对待吊装工件4的吊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组件;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交叉铰接;
驱动部,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均与所述驱动部活动连接;所述驱动部用于随所述升降组件的上升或下落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相向或相背运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
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
第一连接板,其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臂铰接;
第二连接板,其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接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吊环,用于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
连接座,其第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吊环活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至少两根吊链,每一所述吊链与所述驱动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支撑板,至少两个所述驱动部在所述支撑板上分布设置,其中,所述支撑板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待吊装工件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与所述吊链数量相同的拼接板,所述拼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驱动部连接,以使至少两个所述驱动部在所述支撑板上分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待吊装工件的开口的内侧或外侧设有凸部;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夹持面的长度大于所述凸部的高度,并在所述驱动部随所述吊链上升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相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底部与所述凸部的底部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夹持面的弧度大于所述凸部表面的弧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夹持面的弧度小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夹持面的弧度,且在所述夹持组件对所述待吊装工件夹持时,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夹持面与所述待吊装工件远离所述凸部的一侧贴合。
CN202410151205.3A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吊装装置 Pending CN1178862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1205.3A CN117886213A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吊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1205.3A CN117886213A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吊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6213A true CN117886213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44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51205.3A Pending CN117886213A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吊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62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24947B1 (en) Lifting tool
EP2189575A1 (en) Jack-up offshore platform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d servicing a wind turbine
CN117886213A (zh) 一种吊装装置
CN204917652U (zh) 预制楼板吊具
CN2466123Y (zh) 卷钢吊具
CN110950235A (zh) 一种自动平衡的吊具
US2923569A (en) Pipe lifting tool
KR102506331B1 (ko) 호이스트용 행거
CN214403482U (zh) 抓杆装置及水平定向钻机
JPS60178192A (ja) カウンタウエイト着脱装置
CN213112234U (zh) 一种轮毂本体上料吊具
CN217867635U (zh) 一种超长管桩吊具
CN220578694U (zh) 一种巡线机器人使用的吊装装置
JP2553412B2 (ja) 堅型射出成形機の可塑化ユニット着脱装置
CN113401818A (zh) 一种超起滑轮托架装置、臂架及起重机
CN211337894U (zh) 一种芯片测试机的上料装置
CN118004887B (zh) 一种锥形管件吊具
CN216105593U (zh) 一种适用于具有凸缘或内凹结构柱形工件的吊具
CN219792196U (zh) 一种炭块夹具
CN115009980B (zh) 一种矿山井下专用悬臂式起重机吊具及起重方法
CN216512421U (zh) 差壳总成吊具
KR102497626B1 (ko) 판넬소재 이송용 흡착행거
CN219314354U (zh) 一种适用于带安装边的机匣零件的吊装夹具
CN216891155U (zh) 一种钛合金中厚板退火用均匀冷却装置
CN113415716B (zh) 一种适用于具有凸缘或内凹结构的柱形工件的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