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3092A - 一种合金齿磨轮及其制造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金齿磨轮及其制造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63092A
CN117863092A CN202410140799.8A CN202410140799A CN117863092A CN 117863092 A CN117863092 A CN 117863092A CN 202410140799 A CN202410140799 A CN 202410140799A CN 117863092 A CN117863092 A CN 1178630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isc
station
disc
wheel
bra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407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闻立昌
沈聪杰
胡龙辉
朱伟华
童明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aoshan Changyu Met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aoshan Changyu Met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aoshan Changyu Met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aoshan Changyu Met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407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630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63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630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金齿磨轮及其制造工艺,其中合金齿磨轮包括:第一轮盘,其呈圆环状,第一轮盘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齿槽,各齿槽绕第一轮盘的中轴线呈圆环状错位排布,齿槽内固定有合金齿;第二轮盘,其呈圆环状,第二轮盘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轮盘进行固定的凹槽,第二轮盘的边沿上开设有锯齿,各锯齿绕第二轮盘的中轴线呈圆环状首尾相邻排布于第二轮盘上。本发明能够减少制造损耗,缩短了制造的总时长,从而保障了制造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合金齿磨轮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金齿磨轮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磨轮作为一种磨具,仅能够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边角、焊点、毛刺、毛边的清除,表面凹凸不平修理,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不利于保障磨轮的利用率。
磨轮通常采用一体式加工成型的方式进行制造,在成品存在制造瑕疵时,为保障磨轮的使用质量,就需要报废处理,制造损耗较大。由于磨轮需要进行机械加工头操作(如车削、铣削、磨削等)以获得所需的磨轮形状和尺寸,且磨轮上的磨料也需要以镶嵌的方式焊接安装,加工制造操作的衔接性和连续性大大影响了磨轮的制造时长,使得磨轮的制造效率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磨轮的大批量生产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金齿磨轮及其制造工艺,该合金齿磨轮及其制造工艺能够减少制造损耗,缩短了制造的总时长,从而保障了制造效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合金齿磨轮,包括:
第一轮盘,其呈圆环状,第一轮盘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齿槽,各齿槽绕第一轮盘的中轴线呈圆环状错位排布,齿槽内固定有合金齿;
第二轮盘,其呈圆环状,第二轮盘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轮盘进行固定的凹槽,第二轮盘的边沿上开设有锯齿,各锯齿绕第二轮盘的中轴线呈圆环状首尾相邻排布于第二轮盘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合金齿磨轮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分别输送至钻槽工位和切割工位,通过钻槽机构在第一轮盘的顶面上钻出若干齿槽,同时通过切割机构在第二轮盘的边沿上切割出若干锯齿;
步骤S2,将步骤S1中加工完成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呈上下排布并同步输送至位于上料工位的转运盘上;
步骤S3,通过转运盘转动将位于上料工位上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依次转运至第一加料工位、第二加料工位以及下料工位,通过第一加料工位上的落粉机构将钎焊粉自上而下落至第一轮盘的齿槽内以及第二轮盘的凹槽内,通过第二加料工位上的落料机构将合金齿自上而下落至第一轮盘的齿槽内;
步骤S4,将步骤S3中位于下料工位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从转运盘上呈上下排布并同步输送至组装工位,随后通过移动机构将第一轮盘输送至第二轮盘的凹槽内并将组装完成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从组装工位输送至钎焊工位;
步骤S5,通过加热机构对位于钎焊工位上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进行加热钎焊,待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冷却后从钎焊工位输送至回收工位,收取制造完成的磨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通过呈上下平行设置的两个板式输送带分别对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进行输送且两者的输送方向相同,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均以套设于板式输送带上链板的定位柱上的方式分别放置于两个板式输送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钻槽机构对第一轮盘以及切割机构对第二轮盘进行加工处理时,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均处于限位状态且能够进行间歇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钻槽机构沿垂直第一轮盘的方向移动进行钻槽,且在第一轮盘进行间歇转动后,先沿第一轮盘的径向水平移动一定距离来调整钻槽位置,再进行钻槽;
切割机构沿垂直第二轮盘的方向移动进行切割,且在第一轮盘进行间歇转动后,先沿平行第一轮盘的方向水平转动一定角度来调整切割角度,再进行切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通过清理工位上的吹扫机构对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进行吹扫除屑,随后通过位于上料工位的转运盘上的转运单元将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从清理工位上转运至转运盘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落粉机构将钎焊粉呈圆环状间歇输出至第一轮盘的顶面上,然后将位于第一轮盘的顶面上的钎焊粉进行推离,推离的钎焊粉自上而下落至位于第一轮盘正下方的第二轮盘的凹槽内,随后将位于第二轮盘的顶面上的钎焊粉进行推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落料机构将合金齿输送至第一轮盘的正上方,使得合金齿能够在位于齿槽的正上方时落入齿槽内,且在此过程中,通过拨动合金齿使得合金齿能够在位置发生改变后落入齿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4中,在转运单元将位于下料工位的转运盘上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从转运盘转运至组装工位后,移动机构将位于组装工位上的第一轮盘进行夹持以及第二轮盘进行支撑,使得转运单元能够复位至转运盘上,随后将第一轮盘自上而下放于第二轮盘的凹槽内后再一同自上而下输送至钎焊工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5中,所述加热机构通过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实现对组装完成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进行加热钎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中磨轮能够通过第一轮盘上的合金齿以及第二轮盘上的锯齿分别进行磨削、切削使用,提高了磨轮的使用方式,保障了末轮的利用率。同时,由于磨轮为组合式结构,使得磨轮的各个组成部件能够采用不同的材质并单独进行制造,减少制造损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本发明通过同时对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分别进行钻槽和切割加工,再结合依次在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上钎焊粉的铺设以及第一轮盘上合金齿的添加操作,从而使得合金齿、第一轮盘以及第二轮盘依次之间能够钎焊固定,实现磨轮的制造,在保障磨轮的制造质量的同时也使得第一轮盘第二轮盘的加工操作能够重叠进行,保障了磨轮的制造效率。
(3)本发明通过转动的方式实现成对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依次进行两次加料操作(即钎焊粉的添加以及合金齿的添加),从而能够实现多组成对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在两次加料操作时能够重叠进行,缩短了进行多个磨轮制造的总时长,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一种合金齿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一种合金齿磨轮局部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一种合金齿磨轮制造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一种合金齿磨轮制造工艺的制造流水线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一种合金齿磨轮制造工艺的制造流水线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述钻槽工位局部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所述钻槽工位局部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所述钻槽工位局部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所述切割工位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二一种合金齿磨轮制造工艺中步骤S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5中所示钻槽工位和上料工位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转运盘正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转运盘内部视角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所示转运盘内部视角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第二滑动座和第三升降座之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二一种合金齿磨轮制造工艺中步骤S3局部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5中所述第一加料工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3中所示转运盘内部局部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19是图17中所示粉筒局部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7中所示粉筒局部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二一种合金齿磨轮制造工艺中步骤S3局部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5中所述第二加料工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所示落料盒的结构示意剖面俯视图。
图24是图22中所示落料盒的结构示意剖面仰视图。
图25是图24中所示进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实施例二一种合金齿磨轮制造工艺中步骤S4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所示组装工位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一种合金齿磨轮制造流水线局部视角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一种合金齿磨轮制造流水线局部视角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轮盘100,第二轮盘101,齿槽102,合金齿103,凹槽104,锯齿105,机体1,回收工位11,板式输送带12,链板121,定位柱122,夹持单元13,第一夹持座131,驱动轮132,第一驱动电机133,拨动机构14,拨动单元141,拨动杆142,清理工位15,吹扫机构151,风扇152,回收筒16,钻槽工位2,钻槽机构21,第一升降座22,第一滑动座23,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4,第二直线驱动装置25,钻头26,第二驱动电机27,切割工位3,切割机构31,第二升降座32,转动座33,第三直线驱动装置34,第三驱动电机35,切割片36,第四驱动电机37,上料工位4,转运盘41,转运单元42,转运腔43,落粉口431,第二滑动座44,第四直线驱动装置45,第三升降座46,第五直线驱动装置47,延伸臂48,凸柱49,第一加料工位5,落粉机构51,粉筒52,第六直线驱动装置53,转动套54,第五驱动电机55,齿轮传动机构56,出粉口541,封闭件57,拨动块58,推粉单元59,推粉座591,第七直线驱动装置592,第二加料工位6,落料机构61,第三滑动座62,落料盒63,出料口631,通孔632,进料口633,第八直线驱动装置64,第九直线驱动装置65,拨动轮66,第六驱动电机67,振动筛68,翻板69,下料工位7,组装工位8,移动机构81,第四升降座82,第五升降座83,第十直线驱动装置84,第二夹持座85,第二驱动装置86,第十一直线驱动装置87,支撑柱88,容纳空间89,钎焊工位9,加热机构91,加热线圈92,推出座93,第十二直线驱动装置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一种合金齿磨轮,包括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所述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均呈圆环状,第一轮盘100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齿槽102,各齿槽102绕第一轮盘100的中轴线呈圆环状错位排布,齿槽102内固定有合金齿103,第二轮盘101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轮盘100进行固定的凹槽104,第二轮盘101的边沿上开设有锯齿105,各锯齿105绕第二轮盘101的中轴线呈圆环状首尾相邻排布于第二轮盘10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合金齿103、第一轮盘100以及第二轮盘101依次之间均以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图29,本实施例一种基于实施例一所述合金齿磨轮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分别输送至钻槽工位2和切割工位3,通过钻槽机构21在第一轮盘100的顶面上钻出若干齿槽102,同时通过切割机构31在第二轮盘101的边沿上切割出若干锯齿105;
步骤S2,将步骤S1中加工完成的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呈上下排布并同步输送至位于上料工位4的转运盘41上;
步骤S3,通过转运盘41转动将位于上料工位4上的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依次转运至第一加料工位5、第二加料工位6以及下料工位7,通过第一加料工位5上的落粉机构51将钎焊粉自上而下落至第一轮盘100的齿槽102内以及第二轮盘101的凹槽104内,通过第二加料工位6上的落料机构61将合金齿103自上而下落至第一轮盘100的齿槽102内;
步骤S4,将步骤S3中位于下料工位7的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从转运盘41上呈上下排布并同步输送至组装工位8,随后通过移动机构81将第一轮盘100输送至第二轮盘101的凹槽104内并将组装完成的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从组装工位8输送至钎焊工位9;
步骤S5,通过加热机构91对位于钎焊工位9上的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进行加热钎焊,待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冷却后从钎焊工位9输送至回收工位11,收取制造完成的磨轮。
参见图4-图6,所述步骤S1中,通过呈上下平行设置的两个板式输送带12分别对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进行输送且两者的输送方向相同,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均以套设于板式输送带12上链板121的定位柱122上的方式分别放置于两个板式输送带12,保障了两个板式输送带12对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输送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后续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成对进行加工,保障了磨轮制造的流畅性。
参见图6、图7,所述步骤S1中,钻槽机构21对第一轮盘100以及切割机构31对第二轮盘101进行加工处理时,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均处于限位状态且能够进行间歇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钻槽工位2和切割工位3均通过夹持单元13分别实现对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的限位,夹持单元13包括两个第一夹持座131,两个夹持单元13中的两个第一夹持座131分别相对第一轮盘100、第二轮盘101的输送方向呈左右对称设置,第一夹持座131水平滑动设置于机体1上,两个第一夹持座131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实现同步反向滑动,两个第一夹持座131相对的侧面上均转动设置有两个驱动轮132且驱动轮132外露于两个第一夹持座131之间,两个驱动轮132相对第一夹持座131呈左右对称设置,第一夹持座13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驱动轮132中任意一个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13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双出轴电机,两个第一夹持座131均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分别套设于双出轴电机的两端的输出轴上。
使用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对两个第一夹持座131的驱动效果,使得两个夹持单元13中的两个第一夹持座131分别夹持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实现对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的限位,同时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33对驱动轮132的驱动效果,使得驱动轮132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轮盘100、第二轮盘10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上加工位置的调整。其中,为保障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转动的稳定性,两个第一夹持座131之间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33进行转动的两个驱动轮132呈对角设置。
为保障两个板式输送带12将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分别输送至钻槽工位2和切割工位3上的准确性,所述钻槽工位2和切割工位3上均设有拨动机构14,拨动机构14包括两个相对板式输送带12的输送方向呈左右对称设置的拨动单元141,拨动单元141包括拨动杆142,拨动杆142转动设置于机体1上,机体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拨动杆142相对机体1进行转动的第一电机,同一拨动机构14中的两根拨动杆142的转动方向相反。
参见图8、图9,所述步骤S1中,钻槽机构21沿垂直第一轮盘100的方向移动进行钻槽,且在第一轮盘100进行间歇转动后,先沿第一轮盘100的径向水平移动一定距离来调整钻槽位置,再进行钻槽;
切割机构31沿垂直第二轮盘101的方向移动进行切割,且在第一轮盘100进行间歇转动后,先沿平行第一轮盘100的方向水平转动一定角度来调整切割角度,再进行切割。
本实施例中,所述钻槽机构21位于两个第一夹持座131之间,钻槽机构21包括第一升降座22和第一滑动座23,第一升降座22竖直滑动设置于机体1上,机体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升降座22相对机体1滑动的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4,第一滑动座23水平滑动设置于第一升降座22上,第一升降座22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滑动座23相对第一升降座22滑动的第二直线驱动装置25,第一滑动座23上转动设置有钻头26并安装有用于驱动钻头26相对第一滑动座23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27。
使用时,通过第一直线驱动装置24对第一升降座22的驱动效果,实现了钻头26和第一轮盘100之间接触和分离的控制,结合第二驱动电机27对钻头26的驱动效果,从而实现钻头26在第一轮盘100的顶面上进行钻槽操作的效果。同时,通过第二直线驱动装置25对第一滑动座23的驱动效果,实现了钻头26在第一轮盘100的同一径向上不同接触位置的调整,结合第一轮盘100的转动效果,从而实现钻头26能够在第一轮盘100的顶面上形成错落排布的齿槽102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割机构31位于两个第一夹持座131之间,切割机构31包括第二升降座32和转动座33,第二升降座32竖直滑动设置于机体1上,机体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二升降座32相对机体1滑动的第三直线驱动装置34,转动座33水平转动设置于第二升降座32上,第二升降座32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座33相对第二升降座32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35,转动座33上竖直转动设置有切割片36并安装有用于驱动切割片36相对转动座33转动的第四驱动电机37。
使用时,通过第三直线驱动装置34对第二升降座32的驱动效果,实现了切割片36和第二轮盘101之间接触和分离的控制,结合第四驱动电机37对切割片36的驱动效果,从而实现切割片36在第二轮盘101的边沿上进行切割操作的效果。同时,通过第三驱动电机35对转动座33的驱动效果,实现了切割片36切割角度的调整,使得切割片36能够在第二轮盘101的边沿上切割形成锯齿105,结合第二轮盘101的转动效果,从而实现切割片36能够在第二轮盘101的边沿上形成圆环状首尾相连排布的锯齿105的效果。
参见图10-图15,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通过清理工位15上的吹扫机构151对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进行吹扫除屑,随后通过位于上料工位4的转运盘41上的转运单元42将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从清理工位15上转运至转运盘4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吹扫机构151包括两个风扇152,风扇152沿水平方向进行吹风,位于清理工位15的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分别位于两个风扇152的吹风轨迹上,从而使得第一轮盘100上进行钻槽以及第二轮盘101上进行切割而残留的金属屑能够被风吹掉,降低了金属屑残留对磨轮制造质量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运盘41转动设置于机体1上,机体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转运盘41转动的第二电机,转运盘41上沿其径向开设有转运腔43,转运单元42位于转运腔43内,转运单元42包括第二滑动座44,第二滑动座44沿转运盘41的径向水平滑动设置于转运盘41上,转运盘4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二滑动座44相对转运盘41滑动的第四直线驱动装置45,第二滑动座44上竖直滑动设置有第三升降座46并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三升降座46相对第二滑动座44滑动的第五直线驱动装置47,第三升降座46上设有两根呈上下平行设置的延伸臂48,延伸臂48上设有用于插设于第一轮盘100或第二轮盘101上的凸柱49。
使用时,通过第四直线驱动装置45对第二滑动座44的驱动效果,使得第二滑动座44带动第三升降座46一同水平移动并使得两个延伸臂48上的凸柱49分别位于需要输送至转运盘41上的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的正下方,然后通过第五直线驱动装置47对第三升降座46的驱动效果,使得两个延伸臂48上的凸柱49能够分别插设于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上,随后通过第四直线驱动装置45驱动第二滑动座44复位,使得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在延伸臂48的拉动下进行滑动,直至移动至转运盘41上。
为提高磨轮制造流程的连续性,实现各工位加工处理操作的重叠进行,所述转运盘41上开设有与上料工位4、第一加料工位5、第二加料工位6以及下料工位7一一对应的四个转运腔43,四个转运腔43绕转运盘41的中轴线呈圆环状等角度排布。
参见图16-图20,所述步骤S3中,落粉机构51将钎焊粉呈圆环状间歇输出至第一轮盘100的顶面上,然后将位于第一轮盘100的顶面上的钎焊粉进行推离,推离的钎焊粉自上而下落至位于第一轮盘100正下方的第二轮盘101的凹槽104内,随后将位于第二轮盘101的顶面上的钎焊粉进行推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落粉机构51包括用于存放钎焊粉的粉筒52,粉筒52竖直滑动设置于机体1上,机体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粉筒52相对机体1滑动的第六直线驱动装置53,粉筒52为顶端封闭底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粉筒52的底端上水平转动设置有转动套54并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套54相对粉筒52转动的第五驱动电机55,第五驱动电机55和转动套54之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56实现传动连接,转动套54的底面上设有出粉口541,出粉口541上设有封闭件57,封闭件57水平转动设置于转动套54上且两者之间设有扭簧,粉筒52上设有若干用于拨动封闭件57相对转动套54转动的拨动块58,各拨动块58绕粉筒52的中轴线等角度排布于粉筒52上,转运腔43内设有两个推粉单元59,推粉单元59包括推粉座591,推粉座591呈T形,防止了对第二滑动座44相对机体1进行滑动造成影响,推粉座591水平滑动设置于转运盘41上,转运盘4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推粉座591相对转运盘41滑动的第七直线驱动装置592,两个推粉座591的底面分别与第一轮盘100、第二轮盘101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使用时,通过第六直线驱动装置53对粉筒52的驱动效果,使得出粉口541靠近第一轮盘100的顶面,接着通过第五驱动电机55对转动套54的驱动效果,使得转动套54进行转动,且在此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拨动块58对封闭件57的拨动效果以及扭簧对封闭件57的复位效果,使得出粉口541间歇开启,从而实现在第一轮盘100的顶面上形成呈圆环状轨迹间歇落粉的效果,然后通过与第一轮盘100相对应的推粉单元59中的第七直线驱动装置592对推粉座591的驱动效果,使得第一轮盘100的顶面上的钎焊粉在推粉座591的推动下落入齿槽102内或经转运腔43落入位于第一轮盘100正下方的第二轮盘101的凹槽104内,随后通过与第二轮盘101相对应的推粉单元59中的第七直线驱动装置592对推粉座591的驱动效果,使得第二轮盘101的顶面上的钎焊粉在推粉座591的推动下落入凹槽104内或转运腔43的底部,从而完成第一轮盘100上齿槽102内以及第二轮盘101内凹槽104内钎焊粉的添加操作。
为减少落粉操作过程中钎焊粉的浪费,所述转运腔43的底面上开设有落粉口431,机体1上设有回收筒16,回收筒16的顶端的开口位于落粉口431的正下方,使得位于转运腔43的底部的钎焊粉能够经由落粉口431进入回收筒16内并能够后续再次使用。
参见图21-图25,所述步骤S3中,落料机构61将合金齿103输送至第一轮盘100的正上方,使得合金齿103能够在位于齿槽102的正上方时落入齿槽102内,且在此过程中,通过拨动合金齿103使得合金齿103能够在位置发生改变后落入齿槽10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落料机构61包括第三滑动座62以及用于合金齿103水平存放的落料盒63,第三滑动座62水平滑动设置于机体1上,机体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三滑动座62相对机体1滑动的第八直线驱动装置64,第三滑动座62的顶面与第一轮盘100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者能够相拼合,落料盒63水平滑动设置于第三滑动座62上,第三滑动座62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落料盒63相对第三滑动座62滑动的第九直线驱动装置65,落料盒63的底面与第一轮盘100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落料盒63的底面上沿其轴向开设有出料口631,第一轮盘100位于出料口631的移动轨迹上,落料盒63上位于其向第一轮盘100移动方向的前端的侧面上开设有通孔632,通孔632与出料口631相连通,落料盒63内水平转动设置有用于拨动合金齿103的拨动轮66并安装有用于驱动拨动轮66转动的第六驱动电机67。
使用时,通过第八直线驱动装置64对第三滑动座62的驱动效果,使得第三滑动座62移动至转运腔43内并与第一轮盘100相拼合,接着通过第九直线驱动装置65对落料盒63的驱动效果,使得落料盒63的出料口631移动至第一轮盘100的正上方,在此过程中,当落料盒63内的合金齿103移动至齿槽102的正上方时会落入齿槽102内,实现齿槽102内合金齿103的安装,然后通过第六驱动电机67对拨动轮66的驱动效果,使得拨动轮66转动并拨动合金齿103,使得合金齿103移动并落入齿槽102内,随后通过第九直线驱动装置65驱动落料盒63复位,由于合金齿103落入齿槽102内,使得其位于落料盒63内的长度缩短,从而能够经由通孔632从落料盒63内移出,完成第一轮盘100上齿槽102内合金齿103的添加。
其中,由于落料盒63内合金齿103数量过少会造成合金齿103之间空间过大而发生合金齿103翻倒的情况,为保障了落料盒63的落料效果,所述落料机构61在进行第一轮盘100上合金齿103的添加后落料盒63内减少的合金齿103能够进行补充。本实施例中,所述落料机构61还包括用于输送合金齿103的振动筛68,落料盒63上开设有进料口633,进料口633上设有翻板69,翻板69转动设置于落料盒63上且两者之间设有用于驱动翻板69封闭进料口633的扭簧,振动筛68的送料口位于进料口633的移动轨迹上,使得落料盒63内合金齿103减少后能够通过振动筛68对其内合金齿103进行补充。
参见图26-图29,所述步骤S4中,在转运单元42将位于下料工位7的转运盘41上的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从转运盘41转运至组装工位8后,移动机构81将位于组装工位8上的第一轮盘100进行夹持以及第二轮盘101进行支撑,使得转运单元42能够复位至转运盘41上,随后将第一轮盘100自上而下放于第二轮盘101的凹槽104内后再一同自上而下输送至钎焊工位9。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81包括第四升降座82和第五升降座83,第四升降座82竖直滑动设置于机体1上,机体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四升降座82相对机体1滑动的第十直线驱动装置84,第四升降座82上水平滑动设置有两个用于夹持第一轮盘100的第二夹持座85并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第二夹持座85同步反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86,两个第二夹持座85相对第一轮盘100呈左右对称设置,第五升降座83竖直滑动设置于机体1上,机体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五升降座83相对机体1滑动的第十一直线驱动装置87,第二轮盘101位于组装工位8上时,第五升降座83位于第二轮盘101的正下方,第五升降座83的底面上设有两根用于支撑第二轮盘101的支撑柱88,两根支撑柱88相对第五升降座83呈左右对称设置且两者之间存在用于容纳延伸臂48的容纳空间89。
使用时,通过第四直线驱动装置45对第二滑动座44的驱动效果,将位于下料工位7的转运盘41上的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输送至组装工位8上,接着通过第二驱动装置86对两个第二夹持座85的驱动效果,使得两个第二夹持座85夹持住位于组装工位8上的第一轮盘100,并通过第十一直线驱动装置87对第五升降座83的驱动效果,使得第五升降座83支撑住位于组装工位8上的第二轮盘101,然后依次通过第五直线驱动装置47驱动第三升降座46复位以及通过第四直线驱动装置45驱动第二滑动座44复位,第三升降座46和第二滑动座44移回转运腔43内,随后通过第十直线驱动装置84对第四升降座82的驱动效果,使得第一轮盘100移动至第二轮盘101的凹槽104内,并在第二夹持座85解除对第一轮盘100的夹持后完成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的组装,最后通过第十一直线驱动装置87对第五升降座83的驱动效果,将组装完成的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输送至位于组装工位8正下方的钎焊工位9。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86为双出轴电机,两个第二夹持座85均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分别套设于双出轴电机的两端的输出轴上。
参见图29,所述步骤S5中,所述加热机构91通过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实现对组装完成的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进行加热钎焊。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91包括加热线圈92,第五升降座83能够穿设于加热线圈92上,加热线圈92的直径大于第二轮盘101的直径,机体1上水平滑动设置有两个用于将钎焊完成的磨轮从钎焊工位9推至回收工位11的推出座93并安装有用于驱动推出座93相对机体1滑动的第十二直线驱动装置94,推出座93位于加热线圈92的下方且两个推出座93相对第五升降座83呈左右对称设置。
使用时,通过第十一直线驱动装置87对第五升降座83的驱动效果,使得位于第五升降座83上组装完成的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输送至加热线圈92的加热空间内,从而在加热线圈92的加热效果下,使得位于齿槽102和凹槽104内的钎焊粉熔化并填充于合金齿103和第一轮盘100之间以及第一轮盘100和第二轮盘101之间的间隙内,待停止加热并冷却后,实现将合金齿103、第一轮盘100以及第二轮盘101依次焊接在一起的效果,随后通过第十一直线驱动装置87驱动第五升降座83移动,将焊接完成的磨轮输送至推出座93的移动轨迹上,通过第十二直线驱动装置94对推出座93的驱动效果,将磨轮从钎焊工位9推送至回收工位11上。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合金齿磨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轮盘,其呈圆环状,第一轮盘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齿槽,各齿槽绕第一轮盘的中轴线呈圆环状错位排布,齿槽内固定有合金齿;
第二轮盘,其呈圆环状,第二轮盘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轮盘进行固定的凹槽,第二轮盘的边沿上开设有锯齿,各锯齿绕第二轮盘的中轴线呈圆环状首尾相邻排布于第二轮盘上。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合金齿磨轮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分别输送至钻槽工位和切割工位,通过钻槽机构在第一轮盘的顶面上钻出若干齿槽,同时通过切割机构在第二轮盘的边沿上切割出若干锯齿;
步骤S2,将步骤S1中加工完成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呈上下排布并同步输送至位于上料工位的转运盘上;
步骤S3,通过转运盘转动将位于上料工位上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依次转运至第一加料工位、第二加料工位以及下料工位,通过第一加料工位上的落粉机构将钎焊粉自上而下落至第一轮盘的齿槽内以及第二轮盘的凹槽内,通过第二加料工位上的落料机构将合金齿自上而下落至第一轮盘的齿槽内;
步骤S4,将步骤S3中位于下料工位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从转运盘上呈上下排布并同步输送至组装工位,随后通过移动机构将第一轮盘输送至第二轮盘的凹槽内并将组装完成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从组装工位输送至钎焊工位;
步骤S5,通过加热机构对位于钎焊工位上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进行加热钎焊,待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冷却后从钎焊工位输送至回收工位,收取制造完成的磨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通过呈上下平行设置的两个板式输送带分别对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进行输送且两者的输送方向相同,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均以套设于板式输送带上链板的定位柱上的方式分别放置于两个板式输送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钻槽机构对第一轮盘以及切割机构对第二轮盘进行加工处理时,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均处于限位状态且能够进行间歇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钻槽机构沿垂直第一轮盘的方向移动进行钻槽,且在第一轮盘进行间歇转动后,先沿第一轮盘的径向水平移动一定距离来调整钻槽位置,再进行钻槽;
切割机构沿垂直第二轮盘的方向移动进行切割,且在第一轮盘进行间歇转动后,先沿平行第一轮盘的方向水平转动一定角度来调整切割角度,再进行切割。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通过清理工位上的吹扫机构对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进行吹扫除屑,随后通过位于上料工位的转运盘上的转运单元将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从清理工位上转运至转运盘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落粉机构将钎焊粉呈圆环状间歇输出至第一轮盘的顶面上,然后将位于第一轮盘的顶面上的钎焊粉进行推离,推离的钎焊粉自上而下落至位于第一轮盘正下方的第二轮盘的凹槽内,随后将位于第二轮盘的顶面上的钎焊粉进行推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落料机构将合金齿输送至第一轮盘的正上方,使得合金齿能够在位于齿槽的正上方时落入齿槽内,且在此过程中,通过拨动合金齿使得合金齿能够在位置发生改变后落入齿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转运单元将位于下料工位的转运盘上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从转运盘转运至组装工位后,移动机构将位于组装工位上的第一轮盘进行夹持以及第二轮盘进行支撑,使得转运单元能够复位至转运盘上,随后将第一轮盘自上而下放于第二轮盘的凹槽内后再一同自上而下输送至钎焊工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所述加热机构通过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实现对组装完成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进行加热钎焊。
CN202410140799.8A 2024-02-01 2024-02-01 一种合金齿磨轮及其制造工艺 Pending CN1178630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0799.8A CN117863092A (zh) 2024-02-01 2024-02-01 一种合金齿磨轮及其制造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0799.8A CN117863092A (zh) 2024-02-01 2024-02-01 一种合金齿磨轮及其制造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63092A true CN117863092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96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40799.8A Pending CN117863092A (zh) 2024-02-01 2024-02-01 一种合金齿磨轮及其制造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630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42207B1 (ko) 회전 가공기 및 회전 가공 방법
CN111687642B (zh) 一种用于多批量同步带轮钻孔及多槽加工设备
JP5673622B2 (ja) 回転加工機
KR102316166B1 (ko) 세퍼레이팅 웨이브 스프링 자동생산 시스템
JP2000225502A (ja) 数値制御による旋盤と旋盤加工プロセス
CN113443415B (zh) 一种板材裁切输送装置
KR101704463B1 (ko) 컷팅된 유리관의 절단면 가공장치
CN113042965A (zh) 一种污水泵旋转焊接设备及其方法
CN114505666B (zh) 一种用于pcb产品的自动组装设备
JP2000024819A (ja) ワ―クピ―ス用機械加工装置
KR20030093321A (ko) 톱날 연마기
JPH11156576A (ja) レーザ加工機におけるパイプ切断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7863092A (zh) 一种合金齿磨轮及其制造工艺
KR100741822B1 (ko) 밀링커터 연마가공기
JP6754496B2 (ja) 成形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6218601A (ja) フルフェイスホイールの溶接部ブラシ掛け方法とその装置
JPH07314225A (ja) リム加工装置
CN117862828A (zh) 一种合金齿磨轮制造流水线
KR101071238B1 (ko) 인풋샤프트의 가공방법
CN113118844B (zh) 一种阀体翻转机构、送料装置、输送方法和生产设备
CN210848406U (zh) 一种轴类工件端部自动钻孔装置
KR100317925B1 (ko) 쇼 블레이드 자동 용접장치
JPH0780895A (ja) 成型部材のゲートカット装置
JP7233154B2 (ja) ワイヤソー
CN108284166A (zh) 一种全自动铜衬套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