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8810A - 轮胎和轮胎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轮胎和轮胎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58810A
CN117858810A CN202280054799.5A CN202280054799A CN117858810A CN 117858810 A CN117858810 A CN 117858810A CN 202280054799 A CN202280054799 A CN 202280054799A CN 117858810 A CN117858810 A CN 117858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belt
carcass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carcass 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47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野裕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858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58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30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本轮胎中,以如下方式获得胎体帘布层:将带状构件在轮胎周向上排列,在带状构件中,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胎体帘线覆盖有橡胶;带状构件的带宽度为1mm至10mm;在轮胎中心面上,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具有彼此抵接的轮胎周向端;并且在胎体帘布层的端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仅在其橡胶部分处重叠。在用于制造轮胎的本方法中,胎体帘布层形成步骤包括用于附接的附接步骤,沿着轮胎周向顺次附接带状构件,在带状构件中,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胎体帘线覆盖有橡胶并且带状构件均具有1mm至10mm的带宽度,从而形成其中在轮胎周向上排列带状构件的胎体帘布层。在附接步骤中,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在轮胎中心面上被构造成使得其轮胎周向端彼此抵接,并且在胎体帘布层的端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仅在其橡胶部分处重叠。

Description

轮胎和轮胎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轮胎和轮胎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改善轮胎的尺寸精度,已经提出了一种用于充气轮胎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涉及生轮胎形成工艺,在该工艺中,通过使用外形与硫化后的轮胎胎腔的外形相似的刚性芯以及将未硫化的轮胎组成部分(例如胎体帘布层和带束帘布层)顺次地附接在刚性芯的外表面上来形成生轮胎。
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通过在轮胎周向上顺次地附接宽度为10至50mm的带来形成胎体帘布层。由于通过附接的方法易于作为生产工艺,因此可以根据专利文献1以高生产率生产具有高尺寸精度的轮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430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方法中,上述带被附接成使得它们在轮胎赤道面处不重叠,而是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重叠。因此,由于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的重叠,可能在轮胎表面上存在外观缺陷(表面上的凹凸)和振动。此外,由于使用宽度为10mm至50mm的相对宽的带并且各带的刚性高,因此难以追随由轮胎的胎冠曲率引起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角度变化来附接带。因此,即使期望改变胎体帘布层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角度,也难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以及一种轮胎生产方法,所述轮胎在轮胎表面上的外观缺陷和振动减少,所述方法能够生产轮胎表面上的外观缺陷和振动减少的轮胎,并且能够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变化的倾斜角度的胎体帘布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要点结构如下。
(1)一种轮胎,包括:
一对胎圈部;以及
一个或多个胎体帘布层,其以环形形状跨设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其中,
所述胎体帘布层由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带状构件构成,在所述带状构件中,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胎体帘线涂覆有橡胶,
所述带状构件具有1mm至10mm的带宽度,
在轮胎赤道面上,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带状构件在其轮胎周向端处彼此抵接,并且
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带状构件仅在其橡胶部分处彼此重叠。
(2)一种用于轮胎的轮胎生产方法,所述轮胎包括一对胎圈部以及由以环形形状跨设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胎体帘布层构成的胎体,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生轮胎形成工艺:使用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形成所述轮胎的胎腔面的轮胎形成面的环形形状的刚性芯,并将包括胎体帘布层的未硫化的轮胎组成部分顺次地附接在所述刚性芯的所述轮胎形成面上以形成生轮胎,
所述生轮胎形成工艺包括胎体帘布层形成工艺:在所述刚性芯的所述轮胎形成面上形成所述胎体帘布层,
所述胎体帘布层形成工艺包括附接工艺:将带宽度为1mm至10mm的带状构件在轮胎周向上顺次地附接以形成由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所述带状构件构成的胎体帘布层,在所述带状构件中,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胎体帘线涂覆有橡胶,并且
在所述附接工艺中,在轮胎赤道面上,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带状构件以在其轮胎周向端处彼此抵接的方式附接,并且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带状构件以仅在其橡胶部分处彼此重叠的方式附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轮胎以及一种轮胎生产方法,所述轮胎在轮胎表面上的外观缺陷和振动减少,所述方法能够生产轮胎表面上的外观缺陷和振动减少的轮胎,并且能够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变化的倾斜角度的胎体帘布层。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图2是轮胎的胎体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图3示出了带状构件的尺寸。
[图4A]图4A示出了与轮胎赤道面上的涂覆橡胶相关的尺寸。
[图4B]图4B示出了与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的涂覆橡胶相关的尺寸。
[图5]图5示出了轮胎和刚性芯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图6是用于说明胎体帘布层的角度的示意图。
[图7]图7是用于说明胎体帘布层的宽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参考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
<轮胎>
以下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描述。在该实施方式中,轮胎可以是充气轮胎。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1所示,轮胎1包括一对胎圈部2、由以环形形状跨设在一对胎圈部2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胎体帘布层构成的胎体3、布置在胎体3的胎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4、以及布置在带束4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5。
在所示示例中,胎圈芯2a埋设在胎圈部2中。在该示例中,胎圈芯2a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割成两个小的胎圈芯,但不限于该示例。
在所示示例中,胎体3由一个或多个胎体帘布层构成。胎体3以环形形状跨设在一对胎圈部2之间。在该示例中,胎体3的端部被夹在两个小的胎圈芯之间,但这不是唯一的情况。胎体帘布层的帘线可以是有机纤维帘线,尽管其不限于任何特定类型。胎体帘布层的数量也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是一个或多个即可。
在所示示例中,带束4是倾斜带束,由两个带束层4a和4b构成,其中带束帘线在层之间彼此交叉地延伸。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不受限制,例如可以为20°至75°。带束层的数量不受限制,只要存在至少一层即可。带束帘线的材料不受限制,但可以是钢帘线。
在所示示例中,胎面5包括一层胎面橡胶,但是它也可以形成为在轮胎径向或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多层橡胶的胎面。同样在所示示例中,在胎面5中配置有三个周向主槽6,但是周向主槽的数量、槽宽度、槽深度和槽形状不受限制。
在所示示例中,内衬层8布置在轮胎内表面7上。这防止了空气和气体渗入。
图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体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帘布层3a由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带状构件31构成,在带状构件中,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带束帘线(例如,一个至三个)涂覆有橡胶。
图3示出了带状构件的尺寸。参见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状构件31的带宽度w为1mm至10mm(优选为2mm至8mm)。带状构件31在纵向上的长度l可以根据胎体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适当地确定。
如图2中的放大图示意性所示,在轮胎赤道面CL上,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31在其轮胎周向端处彼此抵接(例如,当带状构件在它们之间敞开最大时(由于附接变化))。此外,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仅在其橡胶部分处彼此重叠。换言之,胎体帘线不彼此重叠。
以下是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效果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在轮胎赤道面CL上,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31在其轮胎周向端处彼此抵接,使得它们之间在轮胎周向上不形成间隙或凸起。因此,可以抑制由这些间隙和凸起引起的轮胎表面上的外观缺陷。此外,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31仅在其橡胶部分处彼此重叠,使得不存在由使胎体帘线重叠引起的凸起。同样,由于橡胶部分之间的重叠被压溃并减小,可以抑制由大凸起引起的轮胎表面上的外观缺陷和振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可以抑制轮胎表面上的外观缺陷和振动。
图4A示出了与轮胎赤道面上的涂覆橡胶相关的尺寸。图4B示出了与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的涂覆橡胶相关的尺寸。如图4A所示,胎体帘布层的涂覆橡胶的厚度t1不受限制,例如可以为0.1至0.2mm。同样,从带状构件的多个胎体帘线中的最外侧胎体帘线的端部到带状构件的端部的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边缘橡胶部分的宽度)t2可以根据轮胎的胎冠部的曲率来确定。也就是说,轮胎通常具有周向长度的差异,其中由于胎冠部的曲率,轮胎赤道面处的周长长于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的周长。因此,如图2所示,当带状构件在轮胎赤道面上彼此抵接时,由于周向长度的差异,带状构件将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彼此重叠,然而,期望胎体帘线不彼此重叠。为此目的,优选确保一定的宽度t2,并且周向长度的差异越大,优选地确保t2越大。由于取决于周向长度的差异,因此t2可以被设定为例如0.3至2.0mm,尽管没有特别限制。帘线之间的距离(最短距离)t3不受限制,例如可以是0.3至2.0mm。此外,如图4B所示,优选地,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的胎体帘线之间的最短距离t4为0mm以上且2mm以下。通过将t4设定为0mm以上,可以防止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的胎体帘线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重叠。同样,通过将t4设定为2mm以下,可以确保在轮胎周向上观察时不存在胎体帘线稀少的区域。
在此,如图6所示,当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线用作基准线时,胎体帘布层可以以相对于基准线的-75°至75°的可变角度被附接。同样,如图7所示,在无负荷条件下,胎体帘布层的端到端长度(沿途距离)优选至少为270mm。除此之外,带束的最大宽度在无负荷条件下优选地至少为100mm。
对于诸如上述那些的相对大的轮胎,当试图使用带状构件制造帘布层时,周向长度的差异是明显的。因此,在如上所述的大轮胎的情况下,根据本公开,消除了带状构件之间的间隙,这对于上述问题是有效的。
<轮胎生产方法>
以下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生产方法的描述。在一个示例中,该轮胎生产方法是用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轮胎生产方法。如上所述,该轮胎包括一对胎圈部和由以环形形状跨设在该一对胎圈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胎体帘布层构成的胎体。已经描述了其它组成部分及其细节,因此将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
图5示出了轮胎和刚性芯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生产方法使用环形形状的刚性芯10,该环形形状的刚性芯10在其表面上具有形成轮胎的胎腔面的轮胎形成面10a。于是,通过将包括胎体帘布层和带束帘布层的未硫化的轮胎组成部分顺次地附接在刚性芯10的轮胎形成面10a上来形成生轮胎(生轮胎形成工艺)。
上述生轮胎形成工艺包括用于在刚性芯10的轮胎形成面10a上形成胎体帘布层的胎体帘布层形成工艺、以及用于经由胎体帘布层形成带束帘布层的带束帘布层形成工艺。
在上述胎体帘布层形成工艺中,带宽度为1mm至10mm(优选地为2mm至8mm)的带状构件31在轮胎周向上顺次地附接在轮胎形成面10a上,在带状构件中,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胎体帘线涂覆有橡胶。这形成了由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带状部件31构成的胎体帘布层(附接工艺)。
在附接工艺中,如图2所示,在轮胎赤道面CL上,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31被附接成使得它们在其轮胎周向端处彼此抵接(例如,当带状构件在它们之间敞开最大时(由于附接变化))。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附接工艺中,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被附接成使得它们仅在其橡胶部分处彼此重叠(即,防止胎体帘线彼此重叠)。
如上所述,轮胎通常在轮胎赤道面处和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之间具有周向长度的差异。因此,如果使在轮胎赤道面上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31在其轮胎周向端处彼此抵接,则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重叠。在此,通过确保边缘橡胶部分的宽度t2,只有橡胶部分可以彼此重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生产方法,首先,由于带状构件在生产工艺中易于被附接,所以可以实现高生产率。此外,由于带宽度为1mm至10mm的带状构件用于对带进行附接,所以带状构件的刚性相对低,并且可以追随由轮胎的胎冠曲率引起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角度变化对带进行附接,并且可以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变化的倾斜角度的胎体帘布层。此外,在附接工艺中,在轮胎赤道面上,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31被附接成使得它们在其轮胎周向端处彼此抵接,从而消除了它们之间在轮胎周向上的间隙或凸起。这防止了由间隙和凸起引起的轮胎表面上的外观缺陷和振动。此外,在附接工艺中,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也被附接成使得它们仅在其橡胶部分处彼此重叠(即,防止胎体帘线彼此重叠),从而不存在由使胎体帘线重叠而引起的凸起。同样,由于橡胶部分之间的重叠被压溃并减小,因此可以抑制由大凸起引起的轮胎表面上的外观缺陷和振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生产方法能够在实现高生产率的情况下获得轮胎表面上的外观缺陷和振动减少的轮胎,并且能够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变化的倾斜角度的胎体帘布层。
在此,与轮胎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相同,带状构件可以具有例如0.1mm至0.2mm的t1和例如0.3mm至2.0mm的t3。同样,如上所述,由于取决于周向长度的差异,所以宽度t2没有特别限制,而是可以例如是0.3mm至2.0mm。此外,带状构件优选地被附接成使得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带状构件的胎体帘线之间的最短距离t4为0mm以上且2mm以下。
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不以任何方式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尤其地,除了胎体之外的结构可以是任何已知的构造。对于胎体,胎体帘布层的数量只需为一个或多个,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胎体帘布层的材料。胎体折返部在轮胎径向上的位置也可以相应地调节。胎体不限于具有胎体折返部的构造,而是也可以构造成其他构造,例如,在胎圈芯中卷绕并终止。
附图标记说明
1:轮胎、2:胎圈部、3:胎体、4:带束、5:胎面、6:周向主槽、7:轮胎内表面、8:内衬层、10:刚性芯。

Claims (4)

1.一种轮胎,包括:
一对胎圈部;以及
一个或多个胎体帘布层,其以环形形状跨设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其中,
所述胎体帘布层由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带状构件构成,在所述带状构件中,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胎体帘线涂覆有橡胶,
所述带状构件具有1mm至10mm的带宽度,
在轮胎赤道面上,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带状构件在其轮胎周向端处彼此抵接,并且
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带状构件仅在其橡胶部分处彼此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带状构件的胎体帘线不彼此重叠。
3.一种用于轮胎的轮胎生产方法,所述轮胎包括一对胎圈部以及由以环形形状跨设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胎体帘布层构成的胎体,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生轮胎形成工艺:使用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形成所述轮胎的胎腔面的轮胎形成面的环形形状的刚性芯,并将包括胎体帘布层的未硫化的轮胎组成部分顺次地附接在所述刚性芯的所述轮胎形成面上以形成生轮胎,
所述生轮胎形成工艺包括胎体帘布层形成工艺:在所述刚性芯的所述轮胎形成面上形成所述胎体帘布层,
所述胎体帘布层形成工艺包括附接工艺:将带宽度为1mm至10mm的带状构件在轮胎周向上顺次地附接以形成由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所述带状构件构成的胎体帘布层,在所述带状构件中,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胎体帘线涂覆有橡胶,并且
在所述附接工艺中,在轮胎赤道面上,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带状构件以在其轮胎周向端处彼此抵接的方式附接,并且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带状构件以仅在其橡胶部分处彼此重叠的方式附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生产方法,其中,在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所述端部处,防止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带状构件的胎体帘线彼此重叠。
CN202280054799.5A 2021-09-06 2022-07-28 轮胎和轮胎生产方法 Pending CN1178588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5048A JP2023038117A (ja) 2021-09-06 2021-09-06 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21-145048 2021-09-06
PCT/JP2022/029196 WO2023032541A1 (ja) 2021-09-06 2022-07-28 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58810A true CN117858810A (zh) 2024-04-09

Family

ID=85411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4799.5A Pending CN117858810A (zh) 2021-09-06 2022-07-28 轮胎和轮胎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400329A1 (zh)
JP (1) JP2023038117A (zh)
CN (1) CN117858810A (zh)
WO (1) WO202303254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1441A (en) * 1978-11-01 1980-05-0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Joining method for cord-reinforced tire material
JPS6398424A (ja) * 1986-10-15 1988-04-28 Bridgestone Corp コ−ド入りシ−ト材料の接合方法
JPH05154938A (ja) * 1991-12-03 1993-06-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US6280556B1 (en) * 1997-11-10 2001-08-28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and splicing strip members
JP2013075505A (ja) * 2011-09-13 2013-04-2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071368A (ja) * 2011-09-28 2013-04-2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77384B2 (ja) * 2012-08-24 2015-02-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BR102016017671A2 (pt) * 2015-08-31 2017-03-07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nfiguração de junção de lona de pneu
JP2018118605A (ja) * 2017-01-25 2018-08-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短冊プライ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400329A1 (en) 2024-07-17
JP2023038117A (ja) 2023-03-16
WO2023032541A1 (ja)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2169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US20210197510A1 (en) Method of forming a belt structure for a pneumatic tire
CN110014789B (zh) 具有结实的胎圈区域结构的充气轮胎
JP2007283827A (ja) 航空機用タイヤおよびそれの製造方法
US7857025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belt laye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strip piec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118608B2 (ja) 航空機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80006360A1 (en) Pneumatic vehicle tire with bead reinforcer
CN1990217B (zh) 充气轮胎以及用于制造生橡胶轮胎部件的方法
US7250089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gmented belt tires
CN117858810A (zh) 轮胎和轮胎生产方法
CN117794749A (zh) 轮胎和轮胎生产方法
JP200816880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371352B2 (en) Radial tire for use in aircraf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EP3081395A1 (en) A continuous crown reinforcement for a pneumatic tire
US20110146887A1 (en) Tire p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5331564B2 (ja) 航空機用タイヤ
WO2023008265A1 (ja) 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13226797B (zh) 航空器用充气轮胎
KR100916756B1 (ko) 차량용 공기입 타이어
US10328651B2 (en) Rigid core mol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using the same
KR102132255B1 (ko) 라운드 타입의 벨트 드럼
JP200322595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KR100913914B1 (ko) 카카스 레이어 성형방법
JP200917890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US20060070692A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with reinforced bead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