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6105A - 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6105A
CN117836105A CN202180101568.0A CN202180101568A CN117836105A CN 117836105 A CN117836105 A CN 117836105A CN 202180101568 A CN202180101568 A CN 202180101568A CN 117836105 A CN117836105 A CN 117836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nd bar
metal round
counterweight
mortar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15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应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7836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61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002Auxiliary parts or elements of the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3/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36Linings or coatings, e.g. removable, absorbent linings, permanent anti-stick coatings; Linings becoming a non-permanent layer of the moulded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34Metals, e.g. ferro-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Abstract

本发明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步骤(a):准备由金属或树脂基材料制成并具有空内部的矩形壳体的步骤;步骤(b):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侧上形成一对用于固定手柄的通孔的步骤;步骤(c):将预定形状的金属圆棒的端部插入到所述步骤(b)中形成的一对通孔中预定的深度,然后将所述金属圆棒临时固定到壳体上的步骤;步骤(d):将配重填充到临时固定有所述金属圆棒的壳体的内部的步骤;步骤(e):所述步骤(d)后,将填充的砂浆在室外固化预定时间,使临时固定金属圆棒的端部整体嵌入砂浆内,此时,突出到砂浆外部的金属圆棒部分形成了手柄的步骤。

Description

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本发明将手柄一体地附接到作为平衡坠安装在电梯中的配重的两端,通过在作业人员搬运配重或安装电梯时使用所述手柄,与现有的不带手柄的配重相比,作业人员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安装在建筑物上运送乘客或货物的电梯都设有作为平衡坠的配重,以维持电梯升降体的重量和平衡。
这些配重主要由钢板、铸铁或水泥混合物制成,并多个堆叠安装在配重固定框架内中,该配重固定框架悬挂在升降电梯的绳索的提升体的另一端。此时,所述配重通过减轻挂在滑轮上的升降体的重量,对节省电梯的驱动能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现有电梯的配置固定框架及配重的结构的图,其中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
现有电梯的配重固定框架2及配重3的结构为,通过将多个配重3插入到具有匚形截面的配重固定框架2内来加载来固定,或如图1所示,将多个配重3插入具有匚形截面的配重固定框架2中来加载,然后用固定螺栓5固定。
更具体地,首先,通过将所述配重固定框架2的具有匚形截面的框架2内部的多个配重3的两端依次插入到框架2内来堆叠(参照图1a)。
然后,将具有预定长度的杆状固定螺栓5竖直地插入形成于所述配重3两侧中部的螺栓插入孔4中以进行固定,从而所述配重3被固定为不与配重固定框架2分离(参照图1b)。
同时,这种结构的配重通常可以通过堆叠几层铁板、用铸铁铸造或使用水泥混合物来制造,其中,使用水泥混合物的方法,多数情况是先制成一体形壳体,然后与混凝土、砂、具有比重的金属、金属氧化物混合注入到一体形壳体内。
然而,以这种方式制造的现有的电梯配重由于很重非常难以操作,因此,作业人员在电梯内运输和安装配重时,经常发生作业人员的手被配重夹住等安全事故,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手柄一体地附接到作为平衡坠安装在电梯中的配重的两端,通过在作业人员搬运配重或安装电梯时使用所述手柄,与现有的不带手柄的配重相比,作业人员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步骤a:准备由金属或树脂基材料制成并具有空内部的矩形壳体的步骤;步骤b: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侧上形成一对用于固定手柄的通孔的步骤;步骤c:将预定形状的金属圆棒的端部插入到所述步骤b中形成的一对通孔中预定的深度,然后将所述金属圆棒临时固定到壳体上的步骤;步骤d:将配重填充到临时固定有所述金属圆棒的壳体的内部的步骤;步骤e:所述步骤d后,将填充的砂浆在室外固化预定时间,使临时固定金属圆棒的端部整体嵌入砂浆内,此时,突出到砂浆外部的金属圆棒部分形成了手柄的步骤。
另外,根据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c中,金属圆棒整体形成为“U”形、“匚”形或“∥”形,使得将所述“U”形、“匚”形或“∥”形金属圆棒的两端插入到所述步骤b中形成的一对通孔中预定深度,然后将所述金属圆棒临时固定到壳体上。
另外,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步骤d包括:步骤d1:根据所需的目标重量,将水和铁粉以预定比例与水泥混合,混合重砂浆的步骤;步骤d2:将混合的所述重砂浆填充到临时固定有金属圆棒的端部的壳体的内部的步骤;步骤d3:将填充的砂浆在室外固化预定时间,使临时固定的金属圆棒的端部一体嵌入到砂浆的内部的步骤。
另外,根据一实施例,还包括:步骤f在所述步骤e之后,所述金属矩形壳体为,在填充在壳体内的重质材料或金属圆棒的表面涂有防锈漆的后处理步骤。
另外,根据一实施例,在所述“U”形、“匚”形或“∥”形金属圆棒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螺纹,在将形成有所述螺纹的金属圆棒的两端部插入到一对通孔中预定深度的状态下,将临时固定螺母拧到所述螺纹上,“U”形、“匚”形或“∥”形金属圆棒临时固定到壳体上。
另外,根据一实施例,形成有所述“U”形、“匚”形或“∥”形金属圆棒的两端插入到所述通孔预定深度,通过将通孔与插入到所述通孔的圆棒的周边彼此焊接,从而将所述金属圆棒临时固定到壳体上。
此外,本发明提供根据所述的任一方法制造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
另外,根据一实施例,在电梯分别还设有杆状的防脱离支撑构件,用作配重手柄的金属圆棒分别插入到所述防脱离支撑构件中,从而防止配重与所述防脱离支撑构件分离。
另外,根据一实施例,在所述杆状防脱离支撑构件的周围还设置有配重固定框架,用作配重的手柄的金属圆棒分别插入到所述防脱离支撑构件中来固定,从而防止配重与所述防脱离支撑构件及配重固定框架分离。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附在配重上的手柄来提升和运输配重,或者通过将所述手柄插入到配重固定框架来安装,这不仅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而且通过防止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作业人员的手指被夹在配重之间的事故,具有大大提高工作人员安全的效果。
另外,不仅可以通过将手柄插入现有的匚形截面的配重固定框架来固定配重,而且取代所述配重固定框架或添加到所述配重固定框架上,在电梯的配重固定框架上还设置呈竖直竖立且上端敞开的杆的形状的防脱离支撑构件,通过将配重的手柄垂直插入到所述防脱离支撑构件的上端,具有更稳定地固定所述配重以使其不会与所述配重固定框架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现有电梯的配重固定框架及配重的结构的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附有本发明的手柄的电梯配重的视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右侧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螺栓连接方法将成为手柄的“U”形金属圆棒临时固定到壳体的状态的照片图像。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附有手柄的电梯用配重安装在电梯的配重固定框架上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可以实践本发明的实施例并参考作为实施例的示例示出的附图。这些实施例被足够详细地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发明。应当理解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彼此不同,但不一定是相互排斥的。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针对一个实施例描述的具体形状、结构及特征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另外,应当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每个所描述的实施例内的各个部件的位置或布置。
因此,下面阐述的详细描述并不旨在被理解为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以及这些权利要求书所主张的正确描述的所有等同物来限制。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指代各个方面中相同或类似的功能。
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是在考虑本发明中的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广泛使用的通用术语,这可能会根据该领域技术人员的意图或惯例、新技术的出现等而有所不同。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申请人任意选择的术语,在这种情况下,其含义将在相关发明的说明书中详细描述。因此,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应当基于术语的含义和本发明的整体内容来定义,而不是简单地基于术语的名称。
当整个发明的某一部分“包括”某一部件时,这意味着除非明确相反地说明,否则其不排除其他部件,而是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如“……单元”和“……模块”等术语指的是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其可以被实现为硬件或软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下面,参照附图2至图4,对本发明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的结构及操作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的图,其中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右侧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螺栓连接方法将成为手柄的“U”形金属圆棒临时固定到壳体的状态的照片图像,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附有手柄的电梯用配重安装在电梯的配重固定框架上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首先,根据实施例,本发明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100的制造方法可以按以下步骤执行。
步骤a:准备由金属或树脂基材料制成并具有空内部的矩形壳体110。
所述矩形壳体110可以由如钢板的金属或树脂各种类型的材料制成。
此时,使用树脂时,其优点是比钢板便宜、不腐蚀,但除纤维增强塑料FRP等特种塑料外,由于耐久性较弱,容易断裂或撕裂,因此在耐久性和负载方面,钢板可能比树脂更有优势。
步骤b:在所述壳体110的两端侧111上形成一对用于固定手柄的通孔110a。
步骤c:将预定形状的金属圆棒130的两端插入到所述步骤b中形成的一对通孔110a中预定的深度,然后将所述金属圆棒130临时固定到壳体110。
此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圆棒130形成为“U”形,“匚”形,或两端被断开的“∥”形等多种形状。
另外,在临时固定所述金属圆棒130的过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所述“U”形金属圆棒130的端部131的外周面上形成螺纹,在将形成有所述螺纹的金属圆棒130的端部131插入到一对通孔110a中预定深度的状态下,将临时固定螺母140拧到所述端部131的螺纹上,“U”形金属圆棒130可以临时固定到壳体110上。
另外,根据另一实施例,形成有“U”形金属圆棒130的螺纹的端部131插入到所述一对通孔110a中预定深度,通过将通孔110a与相邻的圆棒130的周边彼此焊接,从而“U”形金属圆棒130可以临时固定到壳体110上。
步骤d:将配重填充到临时固定有所述金属圆棒130的壳体110中。
此时,填充在所述壳体110内部的空间中的重质材料是本发明的用于调整配重的负载的主要成分,并且根据各个实施例可以是如水泥的砂浆或混合复合重质材料。
其中,当使用砂浆作为重质材料时,所述步骤d可以在以下详细步骤(d1至d3)中进行。
步骤d1:根据所需的目标重量,将水和铁粉以预定比例与水泥混合,混合重砂浆120(参照图4)。
步骤d2:将混合的所述重砂浆120填充到临时固定有“U”形金属圆棒130的壳体110的内部。
步骤d3:将上述填充的砂浆120在室外固化预定时间,使“U”形金属圆棒130的端部131一体嵌入到砂浆120内,此时,突出于砂浆120的外部的金属圆棒130的弯曲的部分形成手柄。
所述固化时间可以根据砂浆120中混合的材料和比例而变化,但是对于具有最小强度的配重100的快速固化通常需要大约2天,对于具有正常强度的配重100的一般固化需要大约7天。
步骤f在所述步骤e之后,所述金属矩形壳体110,填充在壳体内的重质材料或金属圆棒130的表面涂有防锈漆(后处理步骤)。
即,通过在所述壳体110、含有铁粉的砂浆120或金属圆棒130的表面涂敷涂料,形成涂膜,从而,阻止空气接触以防止壳体110、砂浆120和金属圆棒130氧化(生锈)。
如上所述,所述砂浆120可以包含铁粉以增加配重100的重量,此时,如上所述,在砂浆表面涂敷涂料,形成涂膜,从而阻断空气接触,防止砂浆表面的铁粉氧化(生锈)。
因此,通过上述任一方法制造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100,由于作业人员可以使用附有所述配重的手柄来提升和搬运配重100,或者通过将所述手柄插入配重固定框架200来安装,因此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
另外,防止作业人员在运输或安装所述配重100时手指被配重100夹住的事故,从而显着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
另外,参照图4,可以通过将用作本发明的配重100的手柄的金属圆棒130插入到具有“匚”形的通常的结构的配重固定框架200来固定配重100。
另外,所述电梯的重量固定框架200还可以设置有防脱离支撑构件300,防脱离支撑构件300竖直地竖立且具有开放上端结构的杆的形状。
此时,只需将成为配重100的手柄的金属圆棒130分别垂直地插入到所述防脱离支撑构件300的上端,从而,所述配重100被更稳定地固定以防止其与配重固定框架200分离。
因此,如图1所示,现有的不带手柄的配重3是通过在所述配重的中部分别形成螺栓插入孔4而形成的,首先,将上述结构的配重3插入到配重固定框架2中并单独组装,通过将所述固定螺栓5插入到所述螺栓插入孔4并再次拧紧,最终将配重3固定至配重固定框架2。
然而,与现有构造相比,本发明的配重100需要简单地将用作手柄的金属圆棒130插入到配重固定框架200或/及简单插入到防脱离支撑构件300中,与现有方法相比,配重100的组装及防止分离的固定工作非常容易。
即,将成为手柄的金属圆棒130插入到具有“匚”形水平截面的一般结构的配重固定框架200中,或将所述金属圆棒130插入到防脱离支撑构件300进行固定,通过此方式可以固定本发明的配重100,因此,所述防脱离支撑构件300可以代替配重固定框架200或者可以添加到所述配重固定框架200的结构中。
因此,在电梯的配重固定框架200上还设置有防脱离支撑构件300,防脱离支撑构件300形成为竖直竖立且具有敞开的上端的杆的形状,通过将配重100的手柄分别从所述防脱离支撑构件300的上端垂直地插入,所述配重100具有更稳定地固定的效果,使得其不能与所述配重固定框架200或防脱离支撑构件300分离。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即,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并且可以做出所有这样的适当的改变和修改应当被认为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
步骤(a):准备由金属或树脂基材料制成并具有空内部的矩形壳体的步骤;
步骤(b):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侧上形成一对用于固定手柄的通孔的步骤;
步骤(c):将预定形状的金属圆棒的端部插入到所述步骤(b)中形成的一对通孔中预定的深度,然后将所述金属圆棒临时固定到壳体上的步骤;
步骤(d):将配重填充到临时固定有所述金属圆棒的壳体的内部的步骤;
步骤(e):所述步骤(d)后,将填充的砂浆在室外固化预定时间,使临时固定金属圆棒的端部整体嵌入砂浆内,此时,突出到砂浆外部的金属圆棒部分形成了手柄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金属圆棒整体形成为“U”形、“匚”形或“∥”形,使得将所述“U”形、“匚”形或“∥”形金属圆棒的两端插入到所述步骤(b)中形成的一对通孔中预定深度,然后将所述金属圆棒临时固定到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步骤(d)包括:
步骤(d1):根据所需的目标重量,将水和铁粉以预定比例与水泥混合,混合重砂浆的步骤;
步骤(d2):将混合的所述重砂浆填充到临时固定有金属圆棒的端部的壳体的内部的步骤;
步骤(d3):将填充的砂浆在室外固化预定时间,使临时固定的金属圆棒的端部一体嵌入到砂浆的内部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包括步骤(f)在所述步骤(e)之后,所述金属矩形壳体为,在填充在壳体内的重质材料或金属圆棒的表面涂有防锈漆的后处理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U”形、“匚”形或“∥”形金属圆棒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螺纹,在将形成有所述螺纹的金属圆棒的两端部插入到一对通孔中预定深度的状态下,将临时固定螺母拧到所述螺纹上,“U”形、“匚”形或“∥”形金属圆棒临时固定到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所述“U”形、“匚”形或“∥”形金属圆棒的两端插入到所述通孔预定深度,通过将通孔与插入到所述通孔的圆棒的周边彼此焊接,从而将所述金属圆棒临时固定到壳体上。
7.一种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制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其特征在于,
在电梯分别还设有杆状的防脱离支撑构件,用作配重手柄的金属圆棒分别插入到所述防脱离支撑构件中,从而防止配重与所述防脱离支撑构件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杆状防脱离支撑构件的周围还设置有配重固定框架,用作配重的手柄的金属圆棒分别插入到所述防脱离支撑构件中来固定,从而防止配重与所述防脱离支撑构件及配重固定框架分离。
CN202180101568.0A 2021-08-18 2021-08-18 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8361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KR2021/010978 WO2023022254A1 (ko) 2021-08-18 2021-08-18 손잡이가 부설된 엘리베이터용 웨이트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6105A true CN117836105A (zh) 2024-04-05

Family

ID=85239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1568.0A Pending CN117836105A (zh) 2021-08-18 2021-08-18 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009450A (zh)
CN (1) CN117836105A (zh)
WO (1) WO202302225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2179A (ja) * 1996-08-30 1998-03-17 Hitachi Building Syst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い錘
JP2011144006A (ja) * 2010-01-14 2011-07-2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釣合錘の錘体
CN202193512U (zh) * 2011-08-08 2012-04-18 嘉兴市华东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施工升降机平衡重装置
CN103482456A (zh) * 2013-09-26 2014-01-01 四川科莱电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梯配重块及其制作方法
JP2016210558A (ja) * 2015-05-08 2016-1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おもり装置及びその改修方法
CN206032962U (zh) * 2016-08-26 2017-03-22 天津利福特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调节配重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09450A (ko) 2024-01-22
WO2023022254A1 (ko) 2023-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2436B1 (en) Portable crane formed of composite members
US8375678B1 (en) Methods for construction of pre-fabricated modular reinforcement cages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US6073410A (en) Structure and formulation for manufacture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US634547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choring and erecting concrete or similar materials
SE0950105A1 (sv) Prefabricerat väggelement för tornkonstruktion, samt tornkonstruktion
US897834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a cast panel
CN117836105A (zh) 附有手柄的电梯配重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86697B (zh) 一种预埋件吊装精准定位装置及吊装精准定位方法
KR200191011Y1 (ko) 콘크리트구조물 인양용 삽입앵커
CN211624414U (zh) 一种工具式楼层底层泵管加固装置
CN21071343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楼板
US10738437B1 (en) Tank wall
AU2019211479B2 (en) Anchor systems for lifting an electrolytic vessel
CN113001749A (zh) 立柱预制施工工艺
KR200388764Y1 (ko) 타워크레인의 벽체고정용 연결대
WO2013117196A1 (en) Deck for scaffolding and method for its adaptation
CN213326321U (zh) 一种分体式砌块吊笼
CN215395875U (zh) 一种快速组装型预制梁钢筋骨架
CN211499830U (zh) 混凝土预制构件吊锚
CN220285363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安装装置
US20160208495A1 (en) Staircase Element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a Staircase
GB2436586A (en) Hollow, ballasted, prefabricated tank base
CN106049848A (zh) 一种可调式防晃移动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JP6429638B2 (ja) クライミングクレーンのマスト
CN110080456A (zh) 一种端部插筋连接的叠合板底板及其施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