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8102A - 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 - Google Patents
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18102A CN117818102A CN202310673222.9A CN202310673222A CN117818102A CN 117818102 A CN117818102 A CN 117818102A CN 202310673222 A CN202310673222 A CN 202310673222A CN 117818102 A CN117818102 A CN 1178181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zipper
- cylinder
- pull head
- lower 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6 head m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5/00—Producing 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Combined making and attaching of 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9/00—Combinations of shap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C39/00 - B29C67/00, e.g. associations of mou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Apparatus therefore
- B29C69/02—Combinations of shap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C39/00 - B29C67/00, e.g. associations of mou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Apparatus therefore of moulding techniqu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所述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包括机体和安装在所述机体上的进料装置、切断装置、移带装置、穿头装置、熔上止装置和出料装置,用于对尼龙双开拉链的拉链带进行切断、穿头、熔上止的连续操作。本发明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实现了同一台设备中完成双开拉链的切断、穿头、上止三种功能集成。所述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通过三合一的一体化设计,节省空间,能够连续性完成切断、穿头、上止的工序,加工速度快,制造效率高。同时,各功能装置间的过渡无须人工参与,也无须重复装拉链、定位,节约人力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链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
【背景技术】
拉链包括两条拉链带、拉头以及拉链带上相对应的链牙,拉链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其链带的上下端可以分别设置上止、下止。拉链按材料分,分为金属拉链、尼龙拉链、树脂拉链等。
相关技术中,尼龙拉链在生产过程中包括切断工序,穿头工序、上止工序,现有设备中各个工序基本实现组合,但是越来越多的拉链设置成双开模式,普通拉链的下止为扣合型,方便切断,双开拉链带的下止为非扣合型,采用现有三合一机加工时,切断精度差。
【发明内容】
目前相关技术现有设备中难以满足双开拉链加工需求,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
一种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用于对拉链带进行切断、穿头、熔上止的连续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安装在所述机体上的进料装置、切断装置、移带装置、穿头装置、熔上止装置和出料装置,其中:
所述进料装置用于将拉链带送入所述切断装置进行切断操作;
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导板、定位组件、固定组件、超声波组件及切刀组件,所述导板的一端与所述进料装置的出料端对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带装置对接,沿所述导板延伸方向,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依序设置,所述超声波组件及所述切刀组件相互间隔设于所述导板的另一端,用于配合切断拉链带,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钩针,所述钩针用于勾住拉链带,所述钩针包括基体部及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呈三角柱体结构,朝向所述进料装置的出料端设置,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二侧压块、二侧压气缸、下压块及下压气缸,所述二侧压气缸与所述二侧压块一一对应,驱动述二侧压块水平方向相对移动,以在水平方向夹持固定拉链带,所述侧压块与所述导板间隙设置,以使拉链带的布带通过,所述下压气缸驱动所述下压块朝向所述导板方向移动,以与所述导板配合,在垂直方向固定拉链带;
所述移带装置用于将切断后的拉链带从所述导板输送到所述穿头装置;
所述穿头装置用于将拉头穿到拉链带上;
所述熔上止装置用于为拉链带打上止。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通过将所述切断装置、穿头装置和熔上止装置安装在同一机体上,实现了同一台设备中完成双开拉链的切断、穿头、上止三种功能集成。且,通过所述钩针及所述固定组件的配合设置,使得对双开尼龙拉链带切断时,切割口平整、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机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切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切刀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切刀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7为图6所示钩针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定位组件及固定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9为图1所示左右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导带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上下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穿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穿头下模的立体结构放大图;
图14为图1所示穿头夹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所示熔上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单丝切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所示分链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18为图14所示下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
图19图1所示出料夹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内部元件之间的连通。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18,所述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100包括控制装置20、进料装置30、移带装置50、切断装置60、穿头装置70、熔上止装置80和出料装置90,以及用于支撑或收容上述装置的机体10。所述控制装置20与所述进料装置30、移带装置50、切断装置60、穿头装置70、熔上止装置80和出料装置90电连接,控制上述机构各部件的运行。
请参阅图3,所述机体10包括基板11、与所述基板11围成收容空间的壳体13、位于所述基板11上的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7和第三通孔19。所述穿头装置70自所述第一通孔15及所述第三通孔19贯穿所述基板11,所述熔上止装置80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7贯穿所述基板11。
所述进料装置30固定于所述机体10并与所述切断装置60相连接。所述进料装置30包括支撑杆31和导向轮33。所述支撑杆31包括支撑横杆311和支撑立杆313。所述支撑横杆311固定于所述机体10上并与所述支撑立杆313相连。
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8,所述切断装置60用于将从所述进料装置30进入的拉链带切断。所述切断装置60包括超声波组件61、用于辅助固定切断的固定组件62、与所述超声波组件61相间隔设置的切刀组件63、定位组件65、位于所述超声波组件61与所述切刀组件63之间的导板67及固设于所述基板11上的支撑座69,所述超声波组件61、所述切刀组件63及所述支撑立杆313均固设于所述支撑座69,所述导板67的一端与所述进料装置30的出料端对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带装置50对接。
请参阅图6及图8,所述定位组件65用于定位拉链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自动化生产,通常将拉链带做成几十米甚至几百米长,根据实际需求的长度,间隔的去掉一部分链牙,形成空白无齿段,而所述定位组件65即以所述空白无齿段作为定位目标。所述定位组件65包括感应钩子片651、第一感应器652、钩针653、定位气缸654及第二感应器655。所述感应钩子片651及所述第一感应器652设于所述导板67上,当拉链经过所述导板67时,所述空白无齿段使得所述感应钩子片651下降插入所述导板67的凹槽,从而所述第一感应器652感应到所述感应钩子片651的位移,发出信号至所述控制装置20,拉链带继续前移时,所述空白无齿段也随之离开所述感应钩子片651,所述感应钩子片651上升复位;所述钩针653、所述定位气缸654及所述第二感应器655设于所述导板67下,所述控制装置20接到所述第一感应器652的信号后,控制所述定位气缸654驱动所述钩针653上升,勾住拉链带的待切断处完成定位,同时控制所述固定组件62固定拉链带;所述第二感应器655感应到所述钩针653的位移变化,发送信号至所述控制装置20,所述控制装置20控制所述超声波组件61及所述切刀组件63配合进行切断。
请参阅图7,所述钩针653包括基体部6531及凸起部6533,所述凸起部6533呈三角柱体结构,其角度与拉头内部夹设于所述拉链带之间的结构尺寸一致。当所述进料装置30将拉链带送入到所述切断装置60,所述凸起部6533夹设于拉链带之间,模拟拉链带安装好双拉头后的情形。拉链带在该情形下进行切断,可以确保所述拉链带在穿头、熔上止加工完成后,切割端部平整。
请参阅图4,所述超声波组件61位于所述切刀组件63的上方,所述超声波组件61包括驱动气缸611、超声波固定座613和固定于所述超声波固定座613的焊头615,所述驱动气缸611驱动所述超声波固定座613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所述焊头615上下运动,配合所述切刀组件63完成切断动作。
请参阅图8,所述固定组件62包括二侧压块621、推动所述二侧压块621沿侧向移动的二侧压气缸623、向下辅助固定的下压块625及带动所述下压块625上下移动的下压气缸627。所述二侧压块621设于所述导板67上,且保持间隙,所述侧压气缸623固设于所述切刀组件63,所述下压块625及所述下压气缸627设于所述支撑座69。在所述超声波组件61与所述切刀组件63配合完成切断前,所述固定组件62提前将拉链带固定住,便于切断的同时确保切割口平整、不易变形。所述固定组件62还包括二滑轨629,所述二滑轨629与所述二侧压块6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滑轨629固定于所述导板67,所述滑轨629具滑槽,所述二侧压块621沿所述滑轨629的滑槽滑动设置。所述导板67具二缺口671,所述二缺口671对应所述二侧压块621设置,以在所述二侧压块621与所述导板67之间形成间隙,方便拉链带的布带通过,所述滑轨629一端固定于所述导板67,一端悬空于所述缺口671处。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刀组件63包括推杆631、用于驱动所述推杆631沿水平方向左右运动的切断气缸632、具有滑槽6331的基座633、收容于所述滑槽6331并可沿所述滑槽6331滑动的切台635以及设置于所述切台635上的切刀637。所述切断气缸632水平设置,可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切刀组件63对拉链带进行切断操作。所述滑槽6331垂直设置且所述基座633对应所述推杆631位置开设有槽口6333,所述推杆631可通过所述槽口6333伸入所述滑槽6331内与所述切台635下端抵接并推动所述切台635沿所述滑槽6331滑动,所述切刀637固定于所述切台635的上端。所述切台635与所述焊头615间隔设置形成用于拉链带穿过的切刀空间639,所述焊头615包括与所述切刀637相匹配的凹槽(图未标示)。当所述推杆631伸入所述滑槽6331推动所述切刀637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时,所述焊头615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将位于所述切刀空间639内的拉链带切断。所述切台635位于所述滑槽6331内部和正对上方,并与所述推杆631能相交,即每当推杆631沿水平方向方向往所述滑槽6331方向运动,进入到所述槽口6333带动所述切台635和所述切刀637在所述滑槽6331内部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所述切刀637运动节点与所述焊头615运动节点一致,即每当所述推杆631带动所述切刀637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时,所述切台635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将位于所述切刀空间639内的拉链带切断,然后所述切刀637与所述焊头615复位,拉链带因重力影响与所述切台635一起向下运动并往所述移带装置50方向延伸出所述切台635。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切断气缸632水平设置有利于节省设备空间。所述切台635具让位槽,所述钩针653收容于所述让位槽。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断气缸垂直方向设置,直接与所述切台相连,驱动所述切台带动所述切刀沿竖直方向运动。当所述切断气缸驱动所述切台和所述切刀在所述滑槽内部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时,所述切刀运动节点与所述焊头运动节点一致,即每当所述切刀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时,所述切台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将位于所述切刀空间内的拉链带切断,然后所述切刀与所述焊头复位,拉链带因重力影响与所述切台一起向下运动并往所述移带装置方向延伸出所述切台。
请结合参阅图9至图11,所述移带装置50包括左右移动机构51、导带机构52和上下移动机构53。所述左右移动机构51可夹住经过切断工序的拉链带并将其水平移动到所述导带机构52并进行下一步操作。所述左右移动机构51包括左右移动夹子511、夹子气缸513、夹子支架515、导带517和导带气缸519。所述左右移动夹子511用于夹紧拉链带,将拉链带从所述切断装置60输送到所述导带机构52。所述夹子气缸513用于驱动所述左右移动夹子511的张合运动,所述夹子支架515一端与所述左右移动夹子5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带517连接。所述导带气缸519用于驱动所述导带517传动,进而带动位于所述导带517上的所述夹子支架515水平移动,从而实现所述左右移动夹子511夹住拉链带的左右移动。
请参阅图10,所述导带机构52包括第一气缸521、第二气缸523、第三气缸525、第一导轮527和第二导轮529。所述第一气缸521驱动所述第一导轮527转动,所述第二气缸523驱动所述第二导轮529转动,所述第三气缸525驱动所述第二导轮529上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导轮527和第二导轮529发生相对转动,且所述第一导轮527和所述第二导轮529的距离可以发生变化,当拉链带进入所述第一导轮527和所述第二导轮529之间时可发生相对运动,进而收卷所述拉链带,即实现拉链带在左右移动机构51和导带机构52-之间的传输作用。
请参阅图11,所述上下移动机构53包括上下移动第一气缸531、上下移动第二气缸533、上下移动夹子535、导柱537、上下滑动块538和上下移动第三气缸539。所述导柱537与所述上下移动第三气缸539固设于所述支撑座69,所述上下滑动块538活动设于所述导柱537,所述上下移动第一气缸531、所述上下移动第三气缸539分别与所述上下滑动块538相连,所述上下移动夹子535与所述上下移动第一气缸531及所述上下移动第二气缸533相连。
所述上下移动第一气缸531和所述上下移动第二气缸533驱动所述上下移动夹子535的张合运动,使得所述上下移动夹子535夹住从所述导带机构52输送过来的拉链带。所述上下移动第三气缸539驱动所述上下滑动块538沿所述导柱537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上下移动第一气缸531、所述上下移动第二气缸533及所述上下移动夹子535沿所述导柱537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拉链带的上下移动,将拉链带输送到所述穿头装置70。
所述上下移动机构53与所述切断装置60中的各组件均设于所述支撑座69;所述左右移动机构51、导带机构52和上下移动机构53实现拉链带从所述切断装置60至所述穿头装置70之间的输送,且所述移带装置50使得拉链带到达所述穿头装置70时和位于所述切断装置60时方向相反。上述结构节省了所述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100的空间。
请结合参阅图12至图14,所述穿头装置70包括推送拉头的推拉头组件71、与所述推拉头组件71对应设置的送拉头组件72、与所述送拉头组件72对应设置的下模组件73、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73上方的上模组件75和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73与所述上模组件75之间的穿头夹子77。所述推拉头组件71、所述送拉头组件72、所述下模组件73及所述上模组件75数量均为二。
所述推拉头组件71包括振动盘711、与所述振动盘711的出料口相连的料道712、设置于所述料道712下端的滑杆713及位于所述料道712上的用于调节所述料道712倾斜角度的斜度调节板714。所述振动盘711通过自身振动将收容于所述振动盘711的拉头一个接一个依次输送到所述料道712。所述料道712倾斜设置且内表面光滑,拉头进入所述料道712由于自身重力从上往下滑动,经过所述滑杆713被所述滑杆713推动到所述送拉头组件72。所述斜度调节板714通过调节所述料道712的斜度,从而使得所述料道712倾斜的角度可以让拉头顺利到达所述料道712的下端。拉头从所述推拉头组件71上进入所述送拉头组件72的收集槽(图未标示),所述送拉头组件72受气缸驱动将拉头平移至所述下模组件73。
所述料道712分体式设置,包括二料带7121。二所述料带7121之间有间隙7123,拉头与所述间隙7123相匹配,确保拉头能够顺利通过所述间隙7123沿所述料道712下滑。所述料道712分体式设置的方式不仅能确保单侧设有拉片的所述拉头顺利下滑,还能确保两侧均设有拉片的所述拉头下滑至所述料道712下端。所述料道712还包括多个U型固定块7122,所述U型固定块7122的两个固定脚分别固定于二所述料带7121,所述U型固定块7122的开口朝向二所述料带7121之间的间隙7123,以使拉头可沿所述料道712滑动。
所述下模组件73包括下模块731、用于驱动所述下模块731的第一下模气缸733、第二下模气缸735和收容所述下模块731的拉头收容槽737。所述第一下模气缸733用于驱动所述下模块731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接收经过所述送拉头组件72平移运动过来的拉头,所述拉头收容槽737接收到所述拉头后由所述第二下模气缸735继续驱动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直至将拉头顶到所述上模组件75。
所述穿头夹子77包括左夹771、右夹773和分别位于所述左夹771和所述右夹773之上的两个传送轴775。所述左夹771和所述右夹773能在所述传送轴775上沿所述传送轴775来回运动。所述穿头夹子77夹紧拉链带并移动到所述上模组件75的下方,所述送拉头组件72将拉头平移至所述下模组件73,所述下模组件73将拉头顶到所述上模组件75,配合所述穿头夹子77将拉头穿入拉链带。所述穿头夹子77的传送轴775延伸至所述熔上止装置80。
请结合参阅图15至图19,所述熔上止装置80包括固定座81、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座81的二尼龙丝固定组件82、二单丝切送组件83、焊头组件84、一分链组件85、一上止下模组件86以及将拉链带从所述穿头夹子77输送到所述分链组件85的承接桥(图未标示)。所述焊头组件84包括单焊头841。相关技术中,熔上止装置采用双焊头结构,使得相关部件易受损,减少设备使用寿命,实施例中采用单焊头结构,能够节约易损件。所述尼龙丝固定组件82用于固定尼龙丝,二所述尼龙丝固定组件82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81上方,所述尼龙丝固定组件82包括用于卷绕尼龙丝的单丝筒821、单丝转轴(图未标示)和两个限位挡环823。所述单丝转轴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81上,所述单丝筒821套设于所述单丝转轴外侧,两个所述限位挡环823对称设置于所述单丝转轴上并夹设于所述单丝筒821和所述固定座81之间。
请参阅图16,二所述单丝切送组件83分别与二所述尼龙丝固定组件82对应设置并位于所述固定座81下方,每一所述单丝切送组件83包括拉带单元831、切料推送单元833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拉带单元831和所述切料推送单元833的安装座837,所述拉带单元831用于夹持尼龙丝并将所述尼龙丝由所述固定座81上方往所述固定座81下方拉动,所述切料推送单元833用于将所述尼龙丝切断并弯折形成U型上止后送入所述分链组件85,所述安装座837与所述固定座81连接。
所述切料推送单元833包括固定板8331、与所述固定板8331连接且具有通道83331的模具8333、推料气缸8335、活动块8337和送料气缸8339,所述活动块8337正对所述通道83331设置,所述推料气缸8335的输出端与所述活动块8337连接,所述推料气缸8335驱动所述活动块8337冲压尼龙丝通过所述通道83331切断并弯折形成U型上止,所述固定板8331与所述安装座837连接,所述送料气缸8339与所述安装座837连接,所述送料气缸8339驱动所述安装座837旋转,从而移动所述单丝切送组件83将所述U型上止推送到所述分链组件85。
请参阅图17,所述分链组件85位于所述焊头组件84下方,所述分链组件85包括分链座851、具有卡口8531的分链夹头853、分链滑块854、第一气缸连接件855、第一气缸固定座856和分链第一气缸857,所述分链座851与所述分链夹头853连接,所述分链座851与所述模具8333配合设置,所述分链夹头853与所述分链滑块854连接,所述分链滑块854呈“7”字型,所述分链滑块854的钩部位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件855的上方,所述分链第一气缸857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座856上,所述分链第一气缸857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件855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座856与所述固定座81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座856设有滑槽8561,所述分链滑块854可上下运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座856的滑槽8561中,所述分链第一气缸857驱动所述第一气缸连接件855带动所述分链滑块854上下运动,控制所述分链座851与所述单焊头841分离结合,以便露出空隙容纳拉链带进行熔上止工作。
请参阅图18,所述上止下模组件86位于所述分链组件85下方,包括下模固定座861、上止第一下模气缸863、上止第二下模气缸865、下模滑盖板867和位于所述下模固定座861上的下模(图未标示)。所述下模滑盖板867和所述下模固定座861连接并形成间隙8611,所述上止第一下模气缸863与所述上止第二下模气缸865共同驱动所述下模上下运动,以便配合所述焊头组件84完成拉链带与U型上止的夹固工作。
请参阅图1和图19,所述出料装置90与所述机体10连接设置,其包括输送组件91、托盘组件93和出料夹子95。所述出料夹子95与所述分链组件85间隔时设置。所述出料夹子95包括出料第一气缸951、出料第二气缸953、出料夹头955、传输带957和出料第三气缸959。所述出料第一气缸951和所述出料第二气缸953共同驱动所述出料夹头955活动,使得所述出料夹头955夹住所述拉链带,同时所述出料第三气缸959驱动所述传输带957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出料夹头955运动,实现对所述拉链带的传输。所述输送组件91用于将完成切断、穿头和上止后的拉链带输送至所述托盘组件93,所述托盘组件93用以起到收集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100的工作过程为:拉链带从所述进料装置30进入所述切断装置60,所述切刀组件63在所述切断气缸632的驱动下对拉链带进行切断,在机器启动时所述左右移动夹子511与所述切刀637正对间隔设置,所述左右移动夹子511通过导带气缸519驱动夹紧拉链带移动到所述导带机构52,进而通过所述上下移动机构53将拉链带移动至所述穿头夹子77,所述穿头夹子77夹紧所述拉链带传送至所述上模组件75,二所述推拉头组件71分别推送拉头至所述送拉头组件72,所述送拉头组件72将所述拉头分别平移至对应的所述下模组件73,所述下模组件73将所述拉头竖直向上运动送至所述上模组件75与所述上模组件75配合完成穿双拉头,所述穿头夹子77在拉链带完成穿双拉头后继续夹送拉链带至所述分链组件85,所述单丝切送组件83将所述尼龙丝固定组件82内的尼龙丝切断并弯折形成U型上止送入所述分链组件85,所述上止下模组件86和所述焊头组件84配合完成对拉链带与U型上止的夹固工作,所述出料夹头955夹住所述拉链带,同时所述出料第三气缸959驱动所述传输带957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出料夹头955运动,实现对所述拉链带的传输。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元件的组件未详细一一写明,图中所示均为本实施例具备的组件。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100通过将所述切断装置60、穿头装置70和熔上止装置80安装在同一所述机体10上,实现了同一台设备中完成双开拉链的切断、穿头、上止三种功能集成。所述上下移动机构53与所述切断装置60中的各组件均设于所述支撑座69,大大节省了设备的安装空间。一体化设计使得各功能装置的自动机械化程度高,所述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100能够一次连续性完成切断、穿头、上止的工序,加工速度快,制造效率高。同时,各功能装置间的过渡无须人工参与,也无须重复装拉链、定位,节约人力资源。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用于对拉链带进行切断、穿头、熔上止的连续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安装在所述机体上的进料装置、切断装置、移带装置、穿头装置、熔上止装置和出料装置,其中:
所述进料装置用于将拉链带送入所述切断装置进行切断操作;
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导板、定位组件、固定组件、超声波组件及切刀组件,所述导板的一端与所述进料装置的出料端对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带装置对接,沿所述导板延伸方向,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依序设置,所述超声波组件及所述切刀组件相互间隔设于所述导板的另一端,用于配合切断拉链带,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钩针,所述钩针用于勾住拉链带,所述钩针包括基体部及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呈三角柱体结构,朝向所述进料装置的出料端设置,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二侧压块、二侧压气缸、下压块及下压气缸,所述二侧压气缸与所述二侧压块一一对应,驱动述二侧压块水平方向相对移动,以在水平方向夹持固定拉链带,所述侧压块与所述导板间隙设置,以使拉链带的布带通过,所述下压气缸驱动所述下压块朝向所述导板方向移动,以与所述导板配合,在垂直方向固定拉链带;
所述移带装置用于将切断后的拉链带从所述导板输送到所述穿头装置;
所述穿头装置用于将拉头穿到拉链带上;
所述熔上止装置用于为拉链带打上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装置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机体上的支撑座,所述超声波组件及所述切刀组件均固设于所述支撑座,所述定位组件固定于所述导板,所述固定组件固定于所述切刀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二滑轨,所述二滑轨与所述二侧压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滑轨固定于所述导板,所述滑轨具滑槽,所述侧压块沿所述滑轨的滑槽滑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具二缺口,所述二缺口对应所述二侧压块设置,以形成所述侧压块与所述导板之间的间隙,所述滑轨一端固定于所述导板,一端悬空于所述缺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头装置包括推送拉头的推拉头组件、与所述推拉头组件对应设置的送拉头组件、与所述送拉头组件对应设置的下模组件、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上方的上模组件和设置于所述上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之间的穿头夹子,所述推拉头组件、所述送拉头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及所述上模组件数量均为二;所述推拉头组件推送拉头至所述送拉头组件,所述送拉头组件将拉头移送至所述下模组件,同时所述穿头夹子从所述移带装置上夹取拉链带并输送至所述上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和所述上模组件相配合将拉头穿到拉链带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头组件包括振动盘、与所述振动盘的出料口相连的料道、设置于所述料道下端的滑杆、位于所述料道上的用于调节所述料道倾斜角度的斜度调节板和用于驱动所述滑杆沿水平方向往所述穿头装置方向往复运动的的气缸;所述料道分体式设置,包括二料带;二所述料带之间有间隙,拉头与二所述料带之间的间隙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道还包括多个U型固定块,所述U型固定块的两个固定脚分别固定于二所述料带,所述U型固定块的开口朝向二所述料带之间的间隙,以使拉头可沿所述料道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具有拉头收容槽的下模块、用于驱动所述下模块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的第一下模气缸和第二下模气缸,所述第一下模气缸驱动所述下模块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接收所述送拉头组件移送过来的拉头并将拉头收容于所述拉头收容槽内,所述下模块接收到所述拉头后由所述第二下模气缸继续驱动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直至将所述拉头顶到所述上模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带装置与所述切断装置间隔设置,其包括左右移动机构、导带机构和上下移动机构,所述左右移动机构通过夹子将切断后的拉链带从所述切断装置输送到所述导带机构,所述导带机构使得拉链带进入所述上下移动机构,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将拉链带输送到所述穿头装置,所述导带机构使得拉链带到达所述穿头装置时和位于所述切断装置时方向相反;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包括上下移动第一气缸、上下移动第二气缸、上下移动夹子、导柱、上下滑动块和上下移动第三气缸,所述导柱与所述上下移动第三气缸固设于所述支撑座,所述上下滑动块活动设于所述导柱,所述上下移动第一气缸、所述上下移动第三气缸分别与所述上下滑动块相连,所述上下移动夹子与所述上下移动第一气缸及所述上下移动第二气缸相连;所述上下移动第一气缸和所述上下移动第二气缸驱动所述上下移动夹子的张合运动,使得所述上下移动夹子夹住从所述导带机构输送过来的拉链带;所述上下移动第三气缸驱动所述上下滑动块沿所述导柱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上下移动第一气缸、所述上下移动第二气缸及所述上下移动夹子沿所述导柱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拉链带的上下移动,将拉链带输送到所述穿头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熔上止装置包括固定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用于固定尼龙丝的两个尼龙丝固定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尼龙丝固定组件对应设置并位于所述固定座下方的两个单丝切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下方并位于两个所述单丝切送组件之间的一焊头组件、位于所述焊头组件下方的分链组件、位于所述分链组件下方的一上止下模组件以及将拉链带从所述穿头夹子输送到所述分链组件的承接桥,所述单丝切送组件将所述尼龙丝固定组件上的尼龙丝切断并弯折形成U型上止后送入所述分链组件,所述上止下模组件和所述焊头组件配合完成对拉链带与U型上止的夹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673222.9A CN117818102A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673222.9A CN117818102A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18102A true CN117818102A (zh) | 2024-04-05 |
Family
ID=90514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673222.9A Pending CN117818102A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18102A (zh) |
-
2023
- 2023-06-07 CN CN202310673222.9A patent/CN11781810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31700B (zh) | 一种料带自动裁切机 | |
CN110623378B (zh) | 尼龙拉链三合一机 | |
CN111713791B (zh) | 口罩耳带打钉机 | |
CN117818102A (zh) | 尼龙双开拉链三合一机 | |
CN211186078U (zh) | 尼龙拉链三合一机 | |
JP2002306212A (ja)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仕上げ装置 | |
CN110604374B (zh) | 尼龙熔上止机构 | |
CN211186080U (zh) | 尼龙熔上止机构 | |
CN108789588B (zh) | 全自动机械手切断机 | |
CN111696782B (zh) | 钩针机下料理线机构 | |
CN214044295U (zh) | 接线端子加工组装设备 | |
CN208497067U (zh) | 一种新型塑料松枝自动剪切机 | |
CN113116028B (zh) | 金属拉链三合一机 | |
CN111227450A (zh) | 穿头切断注上止三合一机 | |
CN209547164U (zh) | 金属三合一拉链机 | |
CN116941865A (zh) | 转盘尼龙拉链三合一机及拉链带加工方法 | |
CN108497632B (zh) | U型颗粒上止机 | |
CN217284961U (zh) | 用于尼龙拉链的圆切装置 | |
CN210594152U (zh) | 一种刀片的送料机构 | |
CN219562143U (zh) | 一种极耳定长送片焊接装置 | |
CN111490431B (zh) | 一种金属丝全自动打端机 | |
CN215381886U (zh) | 拉链再加工拉头上止装置和拉链三合一机 | |
CN210336072U (zh) | 自动剪切机 | |
CN210616640U (zh) | 进切断装置 | |
CN214351555U (zh) | 用于破鳞辊刷盘的截断料丝承托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