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04100A - 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4100A
CN117804100A CN202410225017.0A CN202410225017A CN117804100A CN 117804100 A CN117804100 A CN 117804100A CN 202410225017 A CN202410225017 A CN 202410225017A CN 117804100 A CN117804100 A CN 117804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ixedly connected
communicated
plate
distribu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250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04100B (zh
Inventor
邢志勇
杨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ji Jiangsu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ji Jiangsu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ji Jiangsu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ji Jiangsu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250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04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04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4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04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4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对称分布的蒸发板,所述外壳内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热感叶扇,所述热感叶扇内设置有空心腔体,所述空心腔体内固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块,所述热感叶扇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空心转动环,所述热感叶扇的空心转动环设置有等距且对称分布的流通孔洞,所述外壳上安装有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固接并连通有第一冷管。本发明通过第一冷凝器向第一冷管内提供冷却介质,在低温环境下对蒸发板进行降温,使蒸发板的温度降低至低于外部环境温度,降低装置使用的温度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空气中的热量进行加热和制冷的装置,其原理是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将热量传递至蒸发板,对蒸发板进行降温,使外部空气温度高于蒸发板的温度,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热量自高温处向低温处流动的原理,使外部空气中的热量传递至蒸发板上,制冷剂循环对流动至蒸发板上的热量进行吸收,热量通过制冷剂传递至换热器内后,水流管道与换热器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使循环水携带所需热量进入需要进行热量交换的位置,利用循环水传递热量,但当外部环境处于低温环境下时,若外部环境温度低于蒸发板的温度后,热量从高温处向外部环境的低温处流动,使外部空气热量无法向蒸发板处流动,导致热量传导的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使热泵无法正常使用,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设计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外部环境温度低于蒸发板的温度后,热量从高温处向外部环境的低温处流动,使热泵无法正常使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矩形阵列分布的进气口,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对称分布的蒸发板,所述外壳内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热感叶扇,所述热感叶扇内设置有空心腔体,所述空心腔体内固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块,所述热感叶扇的端头滑动连接有周向均匀分布的滑块,所述滑块与相邻所述弹性块之间固接有柔性绳,所述热感叶扇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空心转动环,所述热感叶扇的空心转动环设置有等距且对称分布的流通孔洞,所述弹性块与相邻所述流通孔洞间歇封堵配合,所述外壳上安装有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固接并连通有第一冷管,所述第一冷管与所述热感叶扇上相邻的空心转动环固接,所述空心腔体通过相邻空心转动环与所述第一冷管连通,所述第一冷管与相邻所述蒸发板热传导配合,所述外壳设置有用于换热的水流管道,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循环供热的循环组件。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所述外壳内安装有直线阵列分布的压缩机,所述外壳内安装有换热器,所述水流管道与所述换热器固接并连通,所述外壳内安装有直线阵列分布的第二冷凝器,所述外壳内靠近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的位置固接有支撑板,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均通过第一管道同时与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二管道与相邻所述第二冷凝器连通,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第二冷凝器均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支撑板连通,所述蒸发板与所述支撑板热传导配合,所述换热器固接并连通有导热管道,所述压缩机、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内部均设置有制冷剂,所述水流管道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换热器固接并连通。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冷管固接并连通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冷管,所述第二冷管的作用范围自靠近所述第一冷凝器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冷凝器的一侧逐渐变大,所述第二冷管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压力阀,所述第二冷管与相邻所述蒸发板热传导配合。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均为倾斜布置,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之间的距离自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逐渐减小,用于对凝结水进行导流,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之间固接并连通有导管,所述蒸发板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换热器连通。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固接于所述支撑板靠近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的一侧,所述隔热板位于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之间,所述隔热板用于降低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所述换热器的导热管道固接并连通有第一回流管道,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与所述支撑板固接并连通,所述支撑板靠近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的一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感应灯,所述支撑板靠近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的一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感应板,所述感应灯与相邻所述感应板感应配合,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第一回流管道的一侧安装有电控电机,所述电控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回流管道固接有球阀,所述球阀位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内。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板内设置有对称分布的气流腔体,所述气流腔体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连通,所述支撑板靠近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的一侧设置有直线阵列且对称分布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相邻所述气流腔体连通,所述支撑板靠近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的一侧固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导流板和对称分布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均用于对相邻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排气口进行导流。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电控电机的一侧固接有收集箱,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自靠近所述电控电机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电控电机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气流腔体与所述收集箱连通用于收集凝结水。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直线阵列分布的隔温筒,所述隔温筒固接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冷凝器位于相邻所述隔温筒的内部,所述换热器的导热管道固接并连通有第二回流管道,所述第二回流管道靠近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隔温筒的位置均安装有电控阀,所述第二回流管道靠近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隔温筒的位置均安装有气流壳体,所述气流壳体位于相邻所述第二冷凝器内,所述气流壳体上安装有温度感应器。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回流管道固接并连通有分支管道,所述外壳靠近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压缩机的位置固接有直线阵列分布的弧形壳体,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弧形壳体均与所述分支管道连通用于对所述压缩机进行保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第一冷凝器向第一冷管内提供冷却介质,在低温环境下对蒸发板进行降温,使蒸发板的温度降低至低于外部环境温度,降低装置使用的温度要求;通过设置第一冷管的冷凝面积自下而上逐渐变小,在正常情况下蒸发板的结霜量自下而上逐渐变多时,避免蒸发板的上下两处产生温差使热量传导的效率受到影响;通过弹性块与相邻流通孔洞的配合,调节进入第二冷管内的冷却介质量,使外部环境温度越低时,第二冷管内的冷却介质量越多,蒸发板的温度下降越快,实现蒸发板温度的自适应的调节,使蒸发板适用于较低温的环境;通过设置对称分布的蒸发板,并利用气流腔体内的热空气对两个蒸发板进行交替化霜,实现不停止供热的情况下对蒸发板的化霜,避免在化霜过程中无法使用本装置进行供热,导致室内温度下降,影响使用人员的舒适性;通过气流壳体内的热空气对相邻第二冷凝器进行加热,当外部环境温度较低,导致第二冷凝器内部的制冷剂流动速度降低甚至产生冻结现象时,提高第二冷凝器的温度,使制冷剂的流动速度加快,避免低温环境下第二冷凝器内的制冷剂冻结,进而提高本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蒸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冷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热感叶扇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循环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回流管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回流管道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支撑板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隔温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气流壳体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外壳,102-进气口,103-蒸发板,104-热感叶扇,105-空心腔体,106-分隔板,107-弹性块,108-滑块,109-柔性绳,110-流通孔洞,111-第一冷凝器,112-第一冷管,113-水流管道,2-循环组件,201-压缩机,202-换热器,203-第二冷凝器,204-支撑板,301-第二冷管,302-压力阀,4-导管,5-隔热板,601-第一回流管道,602-感应灯,603-感应板,604-电控电机,605-球阀,701-气流腔体,702-排气口,703-第一导流板,704-第二导流板,8-收集箱,901-隔温筒,902-第二回流管道,903-电控阀,904-气流壳体,905-温度感应器,1001-分支管道,1002-弧形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中制冷剂携带外部空气中的热量依次通过蒸发板、压缩机、冷凝器与换热器后,制冷剂将热量传递至换热器并与水流管道进行热量交换,水流管道中的循环水携带热量进入室内,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实施例1: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如图1-图5所示,包括有外壳101,外壳101安装有控制面板,外壳10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对称分布的两个进气口102,外壳101内安装有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蒸发板103,蒸发板103与控制面板电连接,外壳101内转动连接有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热感叶扇104,热感叶扇104与控制面板电连接,当外部温度低于蒸发板103的温度时,热感叶扇104停止转动,热感叶扇104的转速随着外部温度降低而减慢,热感叶扇104内设置有空心腔体105,空心腔体105内固接有分隔板106,分隔板106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块107,其中弹性块107由拉簧与圆柱块组成,热感叶扇104的左右两个端头均滑动连接有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滑块108,滑块108与相邻弹性块107的圆柱块之间固接有柔性绳109,热感叶扇104转动连接有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空心转动环,热感叶扇104的空心转动环设置有等距且前后对称分布的四个流通孔洞110,弹性块107与相邻流通孔洞110间歇封堵配合,当热感叶扇104转速增快时,滑块108所受离心力增大,滑块108通过相邻柔性绳109带动相邻弹性块107移动,使流通孔洞110与相邻弹性块107错位流通,冷却介质循环对蒸发板103进行降温,使外部热量向蒸发板103处流动,外壳101的上侧安装有第一冷凝器111,第一冷凝器111与控制面板电连接,第一冷凝器111固接并连通有第一冷管112,第一冷管112固接并连通有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二冷管301,蒸发板103的结霜量一般自下而上逐渐变多,而第二冷管301的作用范围自上向下逐渐变大,使第二冷管301的冷凝面积自下而上逐渐变小使其温度自上而下逐渐降低,避免蒸发板103的上下两处产生温差使热量传导的效率受到影响,第二冷管301上侧安装有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压力阀302,液体压力增大时压力阀302流通量增大,第二冷管301与相邻蒸发板103热传导配合,在弹性块107的圆柱块移动逐渐与相邻流通孔洞110对其封堵的过程中,第一冷管112内的冷却介质进入第二冷管301内,压力阀302的所受的压力越大,进入第二冷管301内的冷却介质量越多,蒸发板103的温度下降越快,实现蒸发板103温度的自适应的调节,使蒸发板103适用于低温的环境,第一冷管112与热感叶扇104上相邻的空心转动环固接,空心腔体105通过相邻空心转动环与第一冷管112连通,第一冷管112与相邻蒸发板103热传导配合,外壳101设置有用于换热的水流管道113,水流管道113用于将热量传递至室内,外壳101内设置有循环组件2,循环组件2用于循环供热。
如图2、图6与图7所示,外壳101内安装有直线阵列分布的三个压缩机201,外壳101内安装有换热器202,水流管道113与换热器202固接并连通,换热器202内的制冷剂与水流管道113内的循环水进行换热,外壳101内安装有直线阵列分布的三个第二冷凝器203,压缩机201、换热器202与第二冷凝器203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外壳101内靠近前后对称分布的蒸发板103的位置固接有支撑板204,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蒸发板103均通过第一管道同时与直线阵列分布的三个压缩机201连通,压缩机201通过第二管道与相邻第二冷凝器203连通,直线阵列分布的三个第二冷凝器203均通过第三管道与换热器202连通,换热器202通过第四管道与支撑板204连通,蒸发板103与支撑板204热传导配合,换热器202固接并连通有导热管道,压缩机201、换热器202与第二冷凝器203的内部均设置有制冷剂,压缩机201用于压缩制冷剂使制冷剂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随后气态制冷剂进入第二冷凝器203并被冷却还原为液态,在气态向液态转化的过程中,制冷剂释放热量至换热器202内,热量与水流管道113内的循环水进行热量交换,实现供温,水流管道113穿过外壳101与换热器202固接并连通。
如图6所示,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蒸发板103均为倾斜布置,前后对称分布的蒸发板103之间的距离自上向下逐渐减小,用于对凝结水进行导流,当蒸发板103表面出现凝结水时,凝结水沿着蒸发板103的倾斜面向下流动,避免低温环境下凝结水长时间停留在蒸发板103表面造成冻结,影响蒸发板103的正常使用,前后对称分布的蒸发板103之间固接并连通有导管4,蒸发板103通过导管4与换热器202连通,换热器202内的制冷剂通过导管4回流至蒸发板103内。
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本装置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开启蒸发板103、压缩机201、换热器202与第二冷凝器203,蒸发板103内的制冷剂通过其第一管道进入直线阵列分布的压缩机201内,压缩机201对制冷剂进行压缩,随后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201的第二管道进入相邻第二冷凝器203内,第二冷凝器203对进入其内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随后冷却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冷凝器203的第三管道进入换热器202,外部空气与换热器202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若此时需要进行供热,则水流管道113内部的水流进入换热器202内进行热量交换,热量通过水流管道113内的循环水排出并被操作人员使用,换热器202内的一部分制冷剂通过导管4回流至蒸发板103内,另一部分交换后的制冷剂通过支撑板204导流至对称分布的两个蒸发板103内,使蒸发板103的温度下降至低于外部温度,由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是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因此外部空气中的热量传递至蒸发板103,重复上述步骤,水流管道113内部的水流进入换热器202内进行热量交换,随后水流管道113内的循环水被操作人员通过外部设备导流至室内,如此循环往复使热量不断循环,实现供热。
在热量循环的过程中,若外部环境温度低于蒸发板103的温度时,导致热量传递效率降低,此时前侧的热感叶扇104感应到前侧外部温度低于后侧蒸发板103处的温度,后侧的热感叶扇104感应到后侧外部温度低于前侧蒸发板103处的温度,使热感叶扇104停止转动(热感叶扇104的初始状态为转动,在热感叶扇104转动的过程中,滑块108受离心力作用带动相邻柔性绳109拉伸,弹性块107的拉簧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弹性块107的圆柱块与相邻流通孔洞110错位流通),周向均匀分布的滑块108失去转动离心力的作用,弹性块107的拉簧压缩带动相邻柔性绳109移动,柔性绳109向相邻分隔板106的方向移动,柔性绳109带动相邻滑块108移动,弹性块107的圆柱块移动逐渐与相邻流通孔洞110对其封堵(弹性块107的圆柱块初始位置与流通孔洞110错位,使制冷剂通过前后两侧的弹性块107的圆柱块之间流通),控制面板开启第一冷凝器111,第一冷凝器111向第一冷管112内提供冷却介质,第一冷管112通过其空心转动环将冷却介质供给至流通孔洞110,对蒸发板103进行降温,使蒸发板103的温度降低至低于外部环境温度,降低装置使用的温度要求,此时弹性块107的圆柱块对相邻流通孔洞110进行封堵,使冷却介质失去循环(弹性块107的圆柱块与相邻流通孔洞110的初始状态为错位流通,当外部环境温度降低后,热感叶扇104的转动速度逐渐减慢,滑块108的移动距离减小,进而使弹性块107的圆柱块与相邻流通孔洞110之间的缝隙逐渐变小)。
在弹性块107的圆柱块移动逐渐与相邻流通孔洞110对齐封堵的过程中,第一冷管112内的冷却介质进入第二冷管301内,第一冷管112内的冷却介质挤压压力阀302,此时压力阀302受挤压使相邻第二冷管301与第一冷管112流通,冷却介质进入前后两侧的第二冷管301,对蒸发板103进行降温,使蒸发板103的温度降低至低于外部环境温度,降低装置使用的温度要求,提高蒸发板103对外部热量的吸收效率。
在弹性块107的圆柱块移动逐渐与相邻流通孔洞110对其封堵的过程中,外部环境温度越低,热感叶扇104的转动速度越慢,滑块108的移动距离越小,进而使弹性块107的圆柱块与相邻流通孔洞110之间的缝隙越小,挤压压力阀302的冷却介质越多,压力阀302所受的压力越大,第二冷管301内的冷却介质量越多,蒸发板103的温度下降越快,实现蒸发板103温度的自适应的调节,使蒸发板103适用于较低温的环境。
当使用完毕本装置后,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关闭本装置电源,并对本装置进行除霜,随后操作人员对本装置进行清洁,以便于下一次的使用。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6所示,还包括有隔热板5,隔热板5固接于支撑板204的上侧,隔热板5位于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蒸发板103之间,隔热板5用于降低对称分布的蒸发板103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如图1与图7-图10所示,换热器202的导热管道固接并连通有第一回流管道601,第一回流管道601与支撑板204固接并连通,支撑板204的上侧安装有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感应灯602,感应灯602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支撑板204的上侧安装有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感应板603,感应板603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感应灯602与相邻感应板603感应配合,外壳101靠近第一回流管道601的一侧安装有电控电机604,若蒸发板103产生结霜时,感应灯602照射的光线被相邻蒸发板103的霜阻隔,光线无法穿透霜照射至相邻感应板603上,使控制面板发出指令控制电控电机604的输出轴转动,电控电机604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回流管道601固接有球阀605,球阀605位于第一回流管道601三通处的内部,第一回流管道601的上部分为U形管道,当前侧的蒸发板103结霜时,电控电机604的输出轴带动球阀605转动,使第一回流管道601与其U形管道的前半部分连通,当后侧的蒸发板103结霜时,电控电机604的输出轴带动球阀605反向转动,使第一回流管道601与其U形管道的后半部分连通,当同时需要对前后两侧的蒸发板103进行化霜时,控制面板优先控制球阀605转动使其前侧连通。
如图6与图9所示,支撑板204内设置有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气流腔体701,气流腔体701与第一回流管道601连通,第一回流管道601将热空气传导至气流腔体701内,支撑板204的上侧设置有直线阵列且对称分布的若干个排气口702,热空气通过排气口702排出并对相邻蒸发板103进行化霜,排气口702与相邻气流腔体701连通,支撑板204的上侧固接有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导流板703和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导流板704,第一导流板703和第二导流板704用于对相邻直线阵列分布的若干个排气口702进行导流,第一导流板703和第二导流板704的上侧均设置有用于导流凝结水的斜面,热空气沿相邻第一导流板703与相邻第二导流板704之间流通至前侧的蒸发板103上。
如图1与图7所示,支撑板204的左侧固接有收集箱8,支撑板204的底面自右向左逐渐向下倾斜,气流腔体701与收集箱8连通用于收集凝结水,当化霜产生的凝结水流动至支撑板204的内部后,支撑板204内部的凝结水流动至收集箱8内,以便于对凝结水进行收集。
当外部环境温度较低导致蒸发板103结霜后,若前侧的蒸发板103结霜时,前侧的感应灯602照射的光线被前侧蒸发板103的霜阻隔,光线无法穿透霜照射至感应板603上,使控制面板发出指令控制电控电机604的输出轴转动,电控电机604的输出轴带动球阀605转动,使第一回流管道601与前侧的气流腔体701连通,换热器202的导热管道将部分携带有热量的热空气传递至前侧的气流腔体701,前侧的气流腔体701通过相邻直线阵列分布的排气口702排出热空气,热空气沿相邻第一导流板703与相邻第二导流板704之间流通至前侧的蒸发板103上,对前侧蒸发板103进行化霜,并且在前侧蒸发板103的化霜过程中,后侧的蒸发板103保持工作,当后侧的蒸发板103需要化霜时,后侧的感应灯602与后侧的感应板603重复上述前侧蒸发板103化霜的操作,使控制面板控制电控电机604的输出轴带动球阀605转动,使第一回流管道601与后侧的气流腔体701连通,如此循环往复交替对蒸发板103进行化霜(当同时需要对前后两侧的蒸发板103进行化霜时,通过控制面板设置化霜的优先顺序即可),并且隔热板5阻隔对称分布的蒸发板103之间的温度,实现不停止供热的情况下对蒸发板103的化霜,避免在化霜过程中无法使用本装置进行供热,导致室内温度下降,影响使用人员的舒适性。
在对蒸发板103进行化霜的过程中,化霜产生的凝结水沿着蒸发板103向下流动至支撑板204的内部,在对蒸发板103进行化霜的过程中,若凝结水滴落至第一导流板703与相邻第二导流板704上,凝结水沿着第一导流板703与相邻第二导流板704的上侧斜面流动至支撑板204的内部,随后支撑板204内部的凝结水流动至收集箱8内,操作人员对凝结水进行收集。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0与图11所示,还包括有直线阵列分布的三个隔温筒901,隔温筒901固接于外壳101内部的下侧,第二冷凝器203位于相邻隔温筒901的内部,换热器202的导热管道固接并连通有第二回流管道902,第二回流管道902靠近三个隔温筒901的位置均安装有电控阀903,第二回流管道902靠近三个隔温筒901的位置均安装有气流壳体904,气流壳体904位于相邻第二冷凝器203内,气流壳体904设置有矩形阵列分布的排气孔洞,气流壳体904的上侧安装有温度感应器905,温度感应器905与控制面板电连接,当温度感应器905感应到相邻第二冷凝器203的温度过低时,温度感应器905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相邻电控阀903开启流通。
如图11所示,第二回流管道902固接并连通有分支管道1001,外壳101内部的下侧固接有直线阵列分布的三个弧形壳体1002,直线阵列分布的弧形壳体1002均与分支管道1001连通用于对压缩机201进行保温,第二回流管道902通过分支管道1001将热空气传递至相邻弧形壳体1002内,对弧形壳体1002内相邻的压缩机201进行保温,避免低温环境下压缩机201的效率降低导致能耗提升。
在操作人员使用本装置的过程中,若外部环境温度较低,导致第二冷凝器203内部的制冷剂流动速度降低甚至产生冻结现象时,温度感应器905感应到相邻第二冷凝器203的温度过低,温度感应器905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相邻电控阀903开启流通,使换热器202的导热管道将部分热空气流通至第二回流管道902内,第二回流管道902的电控阀903开启流通后,以其中一个电控阀903为例,第二回流管道902与前侧的气流壳体904连通后,热空气进入气流壳体904内,随后热空气通过气流壳体904的排气孔洞流出至相邻第二冷凝器203,提高前侧第二冷凝器203的温度,使制冷剂的流动速度加快,避免低温环境下第二冷凝器203内的制冷剂冻结,进而提高本装置的工作效率,并通过隔温筒901隔绝相邻第二冷凝器203,避免提高第二冷凝器203温度时,影响其它第二冷凝器203的温度,当前侧第二冷凝器203的温度提高到最佳工作温度后,前侧的温度感应器905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相邻电控阀903关闭。
当操作人员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本装置时,第二回流管道902通过分支管道1001将热空气传递至相邻弧形壳体1002内,对弧形壳体1002内相邻的压缩机201进行保温,避免低温环境下压缩机201的效率降低导致能耗提升。
当使用完毕本装置后,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关闭本装置电源,并对本装置进行除霜,随后操作人员对本装置进行清洁,以便于下一次的使用。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101),所述外壳(101)设置有矩形阵列分布的进气口(102),所述外壳(101)内安装有对称分布的蒸发板(103),所述外壳(101)内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热感叶扇(104),所述热感叶扇(104)内设置有空心腔体(105),所述空心腔体(105)内固接有分隔板(106),所述分隔板(106)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块(107),所述热感叶扇(104)的端头滑动连接有周向均匀分布的滑块(108),所述滑块(108)与相邻所述弹性块(107)之间固接有柔性绳(109),所述热感叶扇(104)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空心转动环,所述热感叶扇(104)的空心转动环设置有等距且对称分布的流通孔洞(110),所述弹性块(107)与相邻所述流通孔洞(110)间歇封堵配合,所述外壳(101)上安装有第一冷凝器(111),所述第一冷凝器(111)固接并连通有第一冷管(112),所述第一冷管(112)与所述热感叶扇(104)上相邻的空心转动环固接,所述空心腔体(105)通过相邻空心转动环与所述第一冷管(112)连通,所述第一冷管(112)与相邻所述蒸发板(103)热传导配合,所述外壳(101)设置有用于换热的水流管道(113),所述外壳(101)内设置有用于循环供热的循环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1)内安装有直线阵列分布的压缩机(201),所述外壳(101)内安装有换热器(202),所述水流管道(113)与所述换热器(202)固接并连通,所述外壳(101)内安装有直线阵列分布的第二冷凝器(203),所述外壳(101)内靠近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103)的位置固接有支撑板(204),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103)均通过第一管道同时与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压缩机(201)连通,所述压缩机(201)通过第二管道与相邻所述第二冷凝器(203)连通,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第二冷凝器(203)均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换热器(202)连通,所述换热器(202)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支撑板(204)连通,所述蒸发板(103)与所述支撑板(204)热传导配合,所述换热器(202)固接并连通有导热管道,所述压缩机(201)、所述换热器(202)与所述第二冷凝器(203)的内部均设置有制冷剂,所述水流管道(113)穿过所述外壳(101)与所述换热器(202)固接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管(112)固接并连通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冷管(301),所述第二冷管(301)的作用范围自靠近所述第一冷凝器(111)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冷凝器(111)的一侧逐渐变大,所述第二冷管(301)靠近所述外壳(101)的一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压力阀(302),所述第二冷管(301)与相邻所述蒸发板(103)热传导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103)均为倾斜布置,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103)之间的距离自靠近所述外壳(101)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外壳(101)的一侧逐渐减小,用于对凝结水进行导流,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103)之间固接并连通有导管(4),所述蒸发板(103)通过所述导管(4)与所述换热器(20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隔热板(5),所述隔热板(5)固接于所述支撑板(204)靠近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103)的一侧,所述隔热板(5)位于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103)之间,所述隔热板(5)用于降低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103)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2)的导热管道固接并连通有第一回流管道(601),所述第一回流管道(601)与所述支撑板(204)固接并连通,所述支撑板(204)靠近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103)的一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感应灯(602),所述支撑板(204)靠近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103)的一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感应板(603),所述感应灯(602)与相邻所述感应板(603)感应配合,所述外壳(101)靠近所述第一回流管道(601)的一侧安装有电控电机(604),所述电控电机(604)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回流管道(601)固接有球阀(605),所述球阀(605)位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60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4)内设置有对称分布的气流腔体(701),所述气流腔体(701)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601)连通,所述支撑板(204)靠近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103)的一侧设置有直线阵列且对称分布的排气口(702),所述排气口(702)与相邻所述气流腔体(701)连通,所述支撑板(204)靠近对称分布的所述蒸发板(103)的一侧固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导流板(703)和对称分布的第二导流板(704),所述第一导流板(703)和所述第二导流板(704)均用于对相邻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排气口(702)进行导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4)远离所述电控电机(604)的一侧固接有收集箱(8),所述支撑板(204)的底面自靠近所述电控电机(604)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电控电机(604)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气流腔体(701)与所述收集箱(8)连通用于收集凝结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直线阵列分布的隔温筒(901),所述隔温筒(901)固接于所述外壳(101)内,所述第二冷凝器(203)位于相邻所述隔温筒(901)的内部,所述换热器(202)的导热管道固接并连通有第二回流管道(902),所述第二回流管道(902)靠近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隔温筒(901)的位置均安装有电控阀(903),所述第二回流管道(902)靠近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隔温筒(901)的位置均安装有气流壳体(904),所述气流壳体(904)位于相邻所述第二冷凝器(203)内,所述气流壳体(904)上安装有温度感应器(90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流管道(902)固接并连通有分支管道(1001),所述外壳(101)靠近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压缩机(201)的位置固接有直线阵列分布的弧形壳体(1002),直线阵列分布的所述弧形壳体(1002)均与所述分支管道(1001)连通用于对所述压缩机(201)进行保温。
CN202410225017.0A 2024-02-29 2024-02-29 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 Active CN117804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25017.0A CN117804100B (zh) 2024-02-29 2024-02-29 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25017.0A CN117804100B (zh) 2024-02-29 2024-02-29 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4100A true CN117804100A (zh) 2024-04-02
CN117804100B CN117804100B (zh) 2024-05-03

Family

ID=90431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25017.0A Active CN117804100B (zh) 2024-02-29 2024-02-29 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04100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25335A1 (en) * 1982-04-15 1983-10-21 Novelerg Vertical shaft evaporator fan - is fitted below evaporators and draws ambient air horizontally across them
US20140075970A1 (en) * 2010-06-02 2014-03-20 Dwayne M. Benson Integrated Power, Cooling, and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KR101419827B1 (ko) * 2013-02-25 2014-07-15 주식회사 신성엔지니어링 실내외 일체형 수열원 히트펌프
JP2014190557A (ja) * 2013-03-26 2014-10-06 Corona Corp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17015284A (ja) * 2015-06-29 2017-01-19 株式会社東芝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および熱供給設備
CN107024035A (zh) * 2017-05-23 2017-08-08 许媛怡 一种超低温空气能热泵
CN110332731A (zh) * 2019-08-07 2019-10-15 山东三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气液二相辅助除霜功能的空气源热泵
CN112944000A (zh) * 2021-02-01 2021-06-11 马鞍山圣德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混水阀
US20210341181A1 (en) * 2020-04-30 2021-11-04 Robert G. Wajda HVAC On Demand Via High And Low Pressure Vortex Separation Apparatus With Rotating Spin Chamber
CN113701402A (zh) * 2021-09-15 2021-11-26 河北纳森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操控的低温空气热泵机组
CN215113333U (zh) * 2021-03-03 2021-12-10 青岛海岸万方新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用防结霜装置
CN215260636U (zh) * 2021-06-01 2021-12-21 吉林省印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空气源热泵
CN114857806A (zh) * 2022-05-05 2022-08-05 山东和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多能互补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19868599U (zh) * 2023-04-28 2023-10-20 任丘市汇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空气源热泵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25335A1 (en) * 1982-04-15 1983-10-21 Novelerg Vertical shaft evaporator fan - is fitted below evaporators and draws ambient air horizontally across them
US20140075970A1 (en) * 2010-06-02 2014-03-20 Dwayne M. Benson Integrated Power, Cooling, and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KR101419827B1 (ko) * 2013-02-25 2014-07-15 주식회사 신성엔지니어링 실내외 일체형 수열원 히트펌프
JP2014190557A (ja) * 2013-03-26 2014-10-06 Corona Corp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17015284A (ja) * 2015-06-29 2017-01-19 株式会社東芝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および熱供給設備
CN107024035A (zh) * 2017-05-23 2017-08-08 许媛怡 一种超低温空气能热泵
CN110332731A (zh) * 2019-08-07 2019-10-15 山东三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气液二相辅助除霜功能的空气源热泵
US20210341181A1 (en) * 2020-04-30 2021-11-04 Robert G. Wajda HVAC On Demand Via High And Low Pressure Vortex Separation Apparatus With Rotating Spin Chamber
CN112944000A (zh) * 2021-02-01 2021-06-11 马鞍山圣德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混水阀
CN215113333U (zh) * 2021-03-03 2021-12-10 青岛海岸万方新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用防结霜装置
CN215260636U (zh) * 2021-06-01 2021-12-21 吉林省印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空气源热泵
CN113701402A (zh) * 2021-09-15 2021-11-26 河北纳森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操控的低温空气热泵机组
CN114857806A (zh) * 2022-05-05 2022-08-05 山东和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多能互补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19868599U (zh) * 2023-04-28 2023-10-20 任丘市汇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空气源热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4100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20320A (en) Engine driven heat pump system
CN101520219A (zh) 带自然冷却功能的全年供冷冷水机组
CN102401519A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
CN102901156A (zh) 热管型空调器防、除霜系统及其防、除霜方法
CN105091410A (zh) 热泵
WO2017129109A1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1135476B (zh) 水冷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7804100B (zh) 一种低温环境用空气源热泵
CN101806478A (zh) 交叉风道半导体热电制冷空调器
CN212362559U (zh) 多元化制冷设备
CN117594913A (zh) 一种储能系统电池组的冷却装置
WO2016010181A1 (ko) 냉동기용 제상 시스템 장치
CN115046310A (zh) 一种分体式高效除霜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4665559U (zh) 一体式冷冻机
CN205119315U (zh) 蒸发冷却型直膨式空气处理器
CN114046624A (zh) 一种冷库用的库外安装型的空气冷却器
CN111578741A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及中央空调
RU2069827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сушки материалов
CN205227904U (zh) 集空气源热泵和新风处理于一体且无需除霜的装置
CN116907003B (zh) 一种天棚冷暖辐射生态空调系统
CN217685703U (zh) 用于空调器的除霜装置及空调器
CN218469209U (zh) 一种内循环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模块化内循环空调
CN212902751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及中央空调
CN217763917U (zh) 一种分体式高效除霜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20689222U (zh) 一种可实现过冷/除霜的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