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6902A -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6902A
CN117796902A CN202410233633.0A CN202410233633A CN117796902A CN 117796902 A CN117796902 A CN 117796902A CN 202410233633 A CN202410233633 A CN 202410233633A CN 117796902 A CN117796902 A CN 117796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ositioning
electrode
sliding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336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96902B (zh
Inventor
章尧
王志青
陈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urawa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urawa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urawa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urawa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336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69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6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6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96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6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结构简单,可以同时稳定控制电极之间工作间距以及电极尖端暴露长度,以确保稳定的消融面积,本发明通过握柄、第一定位盘、转盘组件、第二定位盘和锁紧旋钮的联动,转动转盘组件使第一定位盘和第二定位盘内的滑块延滑槽同步运动,即消融针和绝缘膜同步运动从而调整电极之间的工作间距,调节第一转盘组件和第二转盘组件轴向相对位置,可以调整电极相对绝缘膜的暴露长度并可用锁紧锁钮进行锁定,达到了同时稳定控制电极之间工作间距以及电极尖端暴露长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中晚期的癌症患者,治疗重要目标是进行联合治疗,以激发患者免疫力为重要目标,而陡脉冲治疗能够改变肿瘤位置微环境,激发激活人体免疫力,关于陡脉冲激活免疫力的证据已经得到确认。陡脉冲治疗已经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多针陡脉冲消融电极装置、射频消融装置、方法及系统,将多个能量施加单元配置为插入并沿预设轨迹滑动连接于手持壳体的远端面,手持壳体内则是设置驱动部,由驱动部分别带动各个能量施加单元沿预设轨迹滑动于手持壳体的远端面,从而调整各个能量施加单元之间的间距以及各个能量施加单元的执行端所配合形成的能量施加执行区域的面积,以适配目标肿瘤所需施加能量的预设能量施加区域,解决了现有陡脉冲消融电极存在的难以精确控制各针之间间距以及消融面积的问题。在调整至适配目标肿瘤后,即可通过输送或刺入的方式使能量施加单元的执行端抵达目标肿瘤处进行能量施加,以对能量施加执行区域内的目标肿瘤进行陡脉冲消融。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固定块能够起到固定各消融针的目的,但是,多级阵列针无法进行移动,驱动部无法分别带动各个电极沿预设轨迹相对手持壳体运动,从而调整电极之间的工作间距以及电极尖端暴露长度所配合形成的能量施加执行区域的面积,以适配目标肿瘤所需电极所预设消融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现有陡脉冲消融电极存在的难以同时稳定控制电极之间工作间距以及电极尖端暴露长度问题的陡脉冲阵列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包括
若干个能量施加单元,所述能量施加单元包括电极针,所述电极针包括执行端和连接端,所述电极针的执行端具有对目标组织以施加能量的尖端,若干所述电极针的执行端位于同一平面,并配合形成一能量施加执行区域,所述电极针的外表面套设有绝缘膜;
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电极针在轴向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动部带动所述电极针径向运动;
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通过转盘组件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绝缘膜在轴向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动部带动所述绝缘膜径向移动;
所述转盘组件包括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沿轴向限位滑动,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操作部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固定连接;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在轴向固定时,调节所述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二操作部带动所述第一操作部运动,即所述第二调节部和所述第一调节部同步转动,所述电极针和所述绝缘膜在径向同步转动,以此来调节所述能量施加执行区域的面积;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在轴向相对滑动时,所述绝缘膜在所述电极针的表面轴向滑动,以此来调节所述电极针的暴露长度,即调节所述能量施加单元的工作长度。
优选的:所述调节手柄还包括握柄,所述握柄顶部依次连接有所述第一调节部、所述转盘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部,所述电极针的连接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调节部、所述转盘组件和所述第一调节部;
所述握柄为顶部开口的壳体,所述握柄底面中心位置设有立柱,所述立柱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握柄底面还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和所述第一调节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为第一定位盘,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若干第一定位盘滑块,所述第一定位盘包括第一限位环、第一定位盘底座和第一定位盘盖板,
所述第一定位盘底座的中心开设有第一销轴孔,所述第一销轴孔用于固定贯穿的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用于所述固定轴穿过并限制所述固定轴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一定位盘底座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螺丝柱,所述第一螺丝柱与所述固定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盘底座的表面对称设有若干第一扇形凸台,所述第一扇形凸台沿所述第一定位盘底座的径向均匀分布,相邻所述第一扇形凸台之间形成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部开设有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用于避空所述电极针的连接端,所述第一扇形凸台的表面还开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定位盘滑块包括第一滑块方底部和第一滑块圆柱部,所述第一滑块圆柱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方底部表面,所述第一滑块圆柱部表面开设有贯穿的电极固定孔,所述电极固定孔用于所述电极针穿过并限制所述电极针的径向移动;
所述第一定位盖板设有若干第二腰型孔和第二销轴孔,所述第二销轴孔用于避空所述第一滑块圆柱部,所述第一定位盖板表面还设有若干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盖板螺钉孔;
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凸台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定位盖板螺钉孔有螺钉穿过,并将第一定位盘底座和第一定位盘盖板进行固定,此时,所述第一滑块方底部沿所述第一滑槽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一滑块圆柱部处于第二腰型孔内同步做直线运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为第二定位盘,所述第二滑动部为若干第二定位盘滑块,所述第二定位盘包括第二定位盘盖板、六角轴和第二定位盘底座;
所述第二定位盘底座设置有第二圆柱平台,所述第二圆柱平台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扇形凸台,相邻所述第二扇形凸台之间形成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部设有第四腰形孔,中心设有第二内六角孔,所述第二扇形凸台还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定位盘滑块包括第二滑块方底部和第二滑块圆柱部,所述第二定位盘滑块设有绝缘膜固定孔,所述绝缘膜固定孔与所述第二滑块圆柱部同轴设置并贯穿所述第二定位盘滑块;
所述第二定位盘盖板设置有第三腰形孔和第二六角轴孔,所述第二定位盘盖板还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表面还设有第二定位盖板螺钉孔,所述第二定位盘底座表面还设有间距刻度标识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操作部为第一转盘,所述第二操作部为第二转盘,所述转盘组件还包括销轴和第二限位环,
所述第一转盘设置有若干旋风腰型孔和若干第三销轴孔,所述第一滑块圆柱部凸出所述第二腰型孔的部分位于所述旋风腰型孔内,所述旋风腰型孔与所述第二腰型孔和所述第一定位盘滑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转盘内壁还设有若干滑动扣位;
所述销轴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销轴孔、所述第二销轴孔和所述第一销轴孔,且与所述第一限位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盘和所述第一转盘绕所述销轴相对转动;
所述第二转盘设有若干第二旋风腰型孔和第一六角轴孔,所述第二旋风腰型孔和所述第一六角轴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旋风腰型孔和所述第三销轴孔位置上下对应,所述第二转盘内壁还设置有竖向的滑槽,所述滑槽用于和所述滑动扣位配合,此时,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沿轴向进行相对滑动。
优选的:还包括锁紧旋钮,所述锁紧旋钮与所述第二转盘配合连接,当所述锁紧旋钮锁紧时,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在轴向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底部穿过所述握柄的一侧与所述电极针的连接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线缆组件包括若干功率线,所述功率线的数量与所述能量施加单元的数量对应,所述功率线焊接于所述电极针的连接端。
优选的:还包括刻度盘,所述刻度盘套设在若干所述能量施加单元外侧,所述刻度盘用于控制所述电极针之间的工作间距。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陡脉冲阵列针的使用方法,方法如下:
在调节能量施加单元之间的工作间距时,转动第二转盘,第二定位盘滑块和绝缘膜沿第二滑槽向轴心靠近,此时,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均相同,则第一定位盘滑块、电极针和所述绝缘膜同步向轴心靠近,即相邻所述能量施加单元的工作间距减小,对应的所述能量施加单元的对角工作间距减小;反之,相邻所述能量施加单元的工作间距增大,对应的所述能量施加单元的对角工作间距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结构简单,可以同时稳定控制电极之间工作间距以及电极尖端暴露长度,以确保稳定的消融面积,本发明通过握柄、第一定位盘、转盘组件、第二定位盘和锁紧旋钮的联动,转动转盘组件使第一定位盘和第二定位盘内的滑块延滑槽同步运动,即消融针和绝缘膜同步运动从而调整电极之间的工作间距,调节第一转盘组件和第二转盘组件轴向相对位置,可以调整电极相对绝缘膜的暴露长度并可用锁紧锁钮进行锁定,达到了同时稳定控制电极之间工作间距以及电极尖端暴露长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陡脉冲阵列针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陡脉冲阵列针的工作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调节手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握柄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调节部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转盘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调节部的结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陡脉冲阵列针的正面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陡脉冲阵列针的工作间距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陡脉冲阵列针的第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手柄;2、绝缘膜;3、电极针;4、线缆组件;5、握柄;6、第一定位盘;7、转盘组件;8、第二定位盘;9、锁紧旋钮;10、刻度盘;
51、立柱;52、第一内六角孔;53、线缆固定孔;54、握柄螺钉孔;
61、第一限位环;62、第一定位盘底座;63、第一定位盘滑块;64、第一定位盘盖板;
621、第一螺丝柱;622、第一滑槽;623、第一扇形凸台;625、第一腰形孔;626、第一销轴孔;627、第一凹槽;628、圆柱平台;
631、第一滑块方底部;632、第一滑块圆柱部;633、电极固定孔;
641、第二腰形孔;642、第二销轴孔;643、第一定位盖板螺钉孔;644、第一凸台;
71、第一转盘;72、销轴;73、第二限位环;74、螺母;75、第二转盘;
711、第三销轴孔;712、旋风腰形孔;713、滑动扣位;714、长度刻度标识;
751、第二旋风腰形孔;752、第一六角轴孔;753、内圆柱面;754、滑槽;755、螺母固定孔;
81、第二定位盘盖板;82、第二定位盘滑块;83、六角轴;84、第二定位盘底座;
811、第二六角轴孔;812、第三腰形孔;813、外圆柱面;814、第二定位盖板螺钉孔;
821、第二滑块圆柱部;822、第二滑块方底部;823、绝缘膜固定孔;
841、第二扇形凸台;842、第二滑槽;843、第四腰形孔;844、第二凹槽;845、第二圆柱平台;846、第二内六角孔;847、间距刻度标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包括:若干个能量施加单元,能量施加单元包括电极针3,电极针3包括执行端和连接端,电极针3的执行端具有对目标组织以施加能量的尖端,若干电极针3的执行端位于同一平面,并配合形成一能量施加执行区域,电极针3的外表面套设有绝缘膜2;
调节手柄1,调节手柄1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与电极针3在轴向固定连接,且第一滑动部带动电极针3径向运动;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通过转盘组件7配合连接,第二滑动部与绝缘膜2在轴向固定连接,且第二滑动部带动绝缘膜2径向移动;转盘组件7包括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配合连接,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沿轴向限位滑动,第一操作部和第一调节组件固定连接,第二操作部和第二调节组件固定连接。
当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在轴向固定时,调节第二操作部,第二操作部带动第一操作部运动,即第二调节部和第一调节部同步转动,电极针3和绝缘膜2在径向同步转动,以此来调节能量施加执行区域的面积;当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在轴向相对滑动时,绝缘膜2在电极针3的表面轴向滑动,以此来调节电极针3的暴露长度,即调节能量施加单元的工作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组件为第一定位盘6,第二调节组件为第二定位盘8,第一滑动部为第一定位盘滑块63,第二滑动部为第二定位盘滑块82,第一操作部为第一转盘71,第二操作部为第二转盘75。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一个调节手柄1、绝缘膜2、电极针3和线缆组件4,其中调节手柄1还包括握柄5、第一定位盘6、转盘组件7、第二定位盘8和锁紧旋钮9。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握柄5是一个具有开口空腔的壳体,壳体侧面设置有线缆固定孔53,用于固定线缆组件4,壳体内部设置有立柱51和握柄螺钉孔54,立柱51的第一内六角孔52内套装有六角轴83,两者之间只能发生延轴向的相对滑动而不能发生绕轴向的相对转动,握柄螺钉孔54与第一定位盘底座62的第一螺丝柱621相互配合,并用螺钉进行固定。
如图3、图5所示,第一定位盘6包含第一限位环61、第一定位盘底座62、第一定位盘滑块63和第一定位盘盖板64。第一定位盘底座62设置有圆柱平台628,圆柱平台628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扇形凸台623,相邻第一扇形凸台623之间形成第一滑槽622,第一滑槽62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腰形孔625,中心设置第一销轴孔626,其中第一腰形孔625用于避空电极针的一端,中心设置第一销轴孔626,用于固定第一限位环61配合的销轴72,第一扇形凸台623还设置有第一凹槽627;第一定位盘滑块63由第一滑块方底部631和第一滑块圆柱部632组成,第一定位盘滑块63设有电极固定孔633,电极固定孔633与第一滑块圆柱部632同轴设置并贯穿第一定位盘滑块63,电极固定孔633用于固定电极针3;第一定位盘盖板64设置有第二腰形孔641和第二销轴孔642,其中第二腰形孔641用于避空第一滑块圆柱部632,第一定位盘盖板64还设置有第一凸台644和第一定位盖板螺钉孔643;
第一凹槽627和第一凸台644相互配合后,螺钉通过第一定位盖板螺钉孔643对第一定位盘底座62和第一定位盘盖板64进行固定,此时,第一滑块方底部631仅可延第一滑槽622做直线滑动,第一滑块圆柱部632处于第二腰形孔641内跟着做直线运动。
如图3、图6所示,转盘组件7包含第一转盘71、销轴72、第二限位环73、螺母74和第二转盘75,第一转盘71和第二转盘75为一端开口的壳体,且第一转盘71套设在第二转盘75内,第一转盘71和第二转盘75能沿轴向进行相对滑动。
第一转盘71设置有旋风腰形孔712和第三销轴孔711,第一定位盘滑块63的第一滑块圆柱部632突出第一定位盘盖板64的第二腰形孔641内并处于旋风腰形孔712内,每个旋风腰形孔712仅对应一个第二腰形孔641和一个第一定位盘滑块63,
销轴72依次穿过第三销轴孔711、第二销轴孔642和第一销轴孔626后与第一限位环61进行激光焊接固定,使得第一定位盘6和第一转盘71只能发生绕销轴72的相对转动而不能发生延销轴72的相对滑动;第一转盘71还设置有滑动扣位713和长度刻度标识714;第二转盘75设置有和第一转盘71相同的第二旋风腰形孔751和第一六角轴孔752,内侧设置有滑槽754,用于和第一转盘71的滑动扣位713进行配合,此时,第一转盘71和第二转盘75只能发生延轴向的相对滑动而不能发生绕轴向的相对转动,外侧设置有螺母固定孔755,用于固定螺母74,螺母74与锁紧旋钮9的螺柱91为螺纹配合。
如图3、图7所示,第二定位盘8与第一定位盘6结构以及和转盘组件7的配合关系基本一致,第二定位盘8包括包含第二定位盘盖板81、第二定位盘滑块82、六角轴83和第二定位盘底座84。第二定位盘底座84设置有第二圆柱平台845,第二圆柱平台845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扇形凸台841,相邻第二扇形凸台841之间形成第二滑槽842,第二滑槽842的底部设置有第四腰形孔843,中心设置有第二内六角孔846,其中第四腰形孔843用于避空绝缘膜的一端,中心设置第二内六角孔846,用于固定六角轴83的一端,第二扇形凸台841还设置有第二凹槽844;第二定位盘滑块82由第二滑块方底部822和第二滑块圆柱部821组成,第二定位盘滑块82设有绝缘膜固定孔823,绝缘膜固定孔823与第二滑块圆柱部821同轴设置并贯穿第二定位盘滑块82,绝缘膜固定孔823用于固定绝缘膜2;第二定位盘盖板81设置有第三腰形孔812和第二六角轴孔811,其中第三腰形孔812用于避空第二滑块圆柱部821,第二定位盘盖板81还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表面还设有第二定位盖板螺钉孔814;
第二凹槽844和第二凸台相互配合后,螺钉通过第二定位盖板螺钉孔814对第二定位盘底座84和第二定位盘盖板81进行固定,此时,第二滑块方底部822仅可延第二滑槽842做直线滑动,第二滑块圆柱部821处于第三腰形孔812内跟着做直线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定位盘滑块82固定的是绝缘膜2;六角轴83右端固定与第二内六角孔846内且端面齐平,六角轴83依次穿过第二六角轴孔811、第一六角轴孔752与第二限位环73进行固定,同时,第二定位盘盖板81的外圆柱面813和第二转盘75的内圆柱面753同轴贴合配合,使得第二定位盘8和第二转盘75之间只能发生绕轴向的相对转动而不能发生延轴向的相对移动,之后六角轴83依次穿过销轴72的内孔、第三销轴孔711、第二销轴孔642和第一销轴孔626与第一内六角孔52进行配合;每个第二定位盘滑块82仅对应一个第一定位盘滑块63;第二定位盘底座84还设置有间距刻度标识线847。
如图8所示,线缆组件4包含4根功率线41,每根功率线对应1个电极针3,并焊接在电极针3的尾部。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为了更加精确以及稳定控制消融针的工作间距,还可以增加设置刻度盘10,以保证在消融过程中保持消融范围的稳定。其余组件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陡脉冲阵列针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电极针之间的工作间距调节和电极尖端暴露长度调节两部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L表示电极针3的尖端暴露长度;图9中,d1表示相邻电极针3之间的工作间距,d2表示对角电极针3之间的工作间距。
电极工作间距调节:
如图8、图9所示,固定握柄5,则第一定位盘6、六角轴83和第二定位盘8固定,顺时针(视角:自上向下)转动第二转盘75,第二旋风腰形孔751与第二滑槽842的交点向轴心靠近,第二定位盘滑块82和绝缘膜2延第二滑槽842向轴心靠近,因为第二转盘75和第一转盘71之间不可能发生绕轴向的相对转动,所以两者之间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均相同,第一定位盘滑块63、电极针3与第二定位盘滑块82、绝缘膜2延滑槽754同步向轴心靠近,即电极相邻工作间距d1减小,对应的电极对角工作间距d2也相应减小;反之,固定握柄5,逆时针转动第二转盘75,电极相邻工作间距d1增大,对应的电极对角工作间距增大。
如图8所示,固定握柄5,此时第一定位盘6、电极针3和第一转盘71固定,向上推动第二转盘75,带动第二定位盘8和绝缘膜2向上移动,绝缘膜2相对电极针3向上移动,电极尖端暴露长度L减小;反之,固定握柄5,向下拉回第二转盘75,则电极尖端暴露长度L增大。
电极尖端暴露长度调节到位后,顺时针旋转锁紧旋钮9,电极的尖端暴露长度处于锁定状态;逆时针旋转锁紧旋钮9,则电极的尖端暴露长度处于可调状态。
该方法可以精确稳定控制各电极之间工作间距以及控制电极的尖端暴露长度,以确保稳定的消融面积。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以及对于上述实施例一个或多个进行组合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或组合,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能量施加单元,所述能量施加单元包括电极针,所述电极针包括执行端和连接端,所述电极针的执行端具有对目标组织以施加能量的尖端,若干所述电极针的执行端位于同一平面,并配合形成一能量施加执行区域,所述电极针的外表面套设有绝缘膜;
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电极针在轴向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动部带动所述电极针径向运动;
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通过转盘组件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绝缘膜在轴向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动部带动所述绝缘膜径向移动;
所述转盘组件包括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沿轴向限位滑动,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操作部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固定连接;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在轴向固定时,调节所述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二操作部带动所述第一操作部运动,即所述第二调节部和所述第一调节部同步转动,所述电极针和所述绝缘膜在径向同步转动,以此来调节所述能量施加执行区域的面积;
当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在轴向相对滑动时,所述绝缘膜在所述电极针的表面轴向滑动,以此来调节所述电极针的暴露长度,即调节所述能量施加单元的工作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手柄还包括握柄,所述握柄顶部依次连接有所述第一调节部、所述转盘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部,所述电极针的连接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调节部、所述转盘组件和所述第一调节部;
所述握柄为顶部开口的壳体,所述握柄底面中心位置设有立柱,所述立柱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握柄底面还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和所述第一调节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为第一定位盘,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若干第一定位盘滑块,所述第一定位盘包括第一限位环、第一定位盘底座和第一定位盘盖板,
所述第一定位盘底座的中心开设有第一销轴孔,所述第一销轴孔用于固定贯穿的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用于所述固定轴穿过并限制所述固定轴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一定位盘底座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螺丝柱,所述第一螺丝柱与所述固定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盘底座的表面对称设有若干第一扇形凸台,所述第一扇形凸台沿所述第一定位盘底座的径向均匀分布,相邻所述第一扇形凸台之间形成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部开设有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用于避空所述电极针的连接端,所述第一扇形凸台的表面还开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定位盘滑块包括第一滑块方底部和第一滑块圆柱部,所述第一滑块圆柱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方底部表面,所述第一滑块圆柱部表面开设有贯穿的电极固定孔,所述电极固定孔用于所述电极针穿过并限制所述电极针的径向移动;
所述第一定位盖板设有若干第二腰型孔和第二销轴孔,所述第二销轴孔用于避空所述第一滑块圆柱部,所述第一定位盖板表面还设有若干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盖板螺钉孔;
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凸台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定位盖板螺钉孔有螺钉穿过,并将第一定位盘底座和第一定位盘盖板进行固定,此时,所述第一滑块方底部沿所述第一滑槽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一滑块圆柱部处于第二腰型孔内同步做直线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为第二定位盘,所述第二滑动部为若干第二定位盘滑块,所述第二定位盘包括第二定位盘盖板、六角轴和第二定位盘底座;
所述第二定位盘底座设置有第二圆柱平台,所述第二圆柱平台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扇形凸台,相邻所述第二扇形凸台之间形成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部设有第四腰形孔,中心设有第二内六角孔,所述第二扇形凸台还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定位盘滑块包括第二滑块方底部和第二滑块圆柱部,所述第二定位盘滑块设有绝缘膜固定孔,所述绝缘膜固定孔与所述第二滑块圆柱部同轴设置并贯穿所述第二定位盘滑块;
所述第二定位盘盖板设置有第三腰形孔和第二六角轴孔,所述第二定位盘盖板还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表面还设有第二定位盖板螺钉孔,所述第二定位盘底座表面还设有间距刻度标识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部为第一转盘,所述第二操作部为第二转盘,所述转盘组件还包括销轴和第二限位环,
所述第一转盘设置有若干旋风腰型孔和若干第三销轴孔,所述第一滑块圆柱部凸出所述第二腰型孔的部分位于所述旋风腰型孔内,所述旋风腰型孔与所述第二腰型孔和所述第一定位盘滑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转盘内壁还设有若干滑动扣位;
所述销轴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销轴孔、所述第二销轴孔和所述第一销轴孔,且与所述第一限位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盘和所述第一转盘绕所述销轴相对转动;
所述第二转盘设有若干第二旋风腰型孔和第一六角轴孔,所述第二旋风腰型孔和所述第一六角轴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旋风腰型孔和所述第三销轴孔位置上下对应,所述第二转盘内壁还设置有竖向的滑槽,所述滑槽用于和所述滑动扣位配合,此时,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沿轴向进行相对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旋钮,所述锁紧旋钮与所述第二转盘配合连接,当所述锁紧旋钮锁紧时,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在轴向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底部穿过所述握柄的一侧与所述电极针的连接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组件包括若干功率线,所述功率线的数量与所述能量施加单元的数量对应,所述功率线焊接于所述电极针的连接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刻度盘,所述刻度盘套设在若干所述能量施加单元外侧,所述刻度盘用于控制所述电极针之间的工作间距。
10.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陡脉冲阵列针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
在调节能量施加单元之间的工作间距时,转动第二转盘,第二定位盘滑块和绝缘膜沿第二滑槽向轴心靠近,此时,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均相同,则第一定位盘滑块、电极针和所述绝缘膜同步向轴心靠近,即相邻所述能量施加单元的工作间距减小,对应的所述能量施加单元的对角工作间距减小;反之,相邻所述能量施加单元的工作间距增大,对应的所述能量施加单元的对角工作间距增大。
CN202410233633.0A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7796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3633.0A CN117796902B (zh)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3633.0A CN117796902B (zh)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6902A true CN117796902A (zh) 2024-04-02
CN117796902B CN117796902B (zh) 2024-05-24

Family

ID=90434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33633.0A Active CN117796902B (zh)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690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8207A2 (en) * 2004-01-15 2006-11-08 Home Diagnostics, Inc. Lancing device
US20120041374A1 (en) * 2009-04-14 2012-02-16 Bomtech Electronics Co., Ltd. Needle unit and dermatological liquid injection apparatus using same
CN205163234U (zh) * 2015-10-22 2016-04-20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开放式射频阵列针
JP6788766B1 (ja) * 2020-04-22 2020-11-25 旭サナック株式会社 塗布ノズル
CN214318086U (zh) * 2020-12-02 2021-10-01 遂宁市中心医院 一种电钻钢针导向装置
CN114082044A (zh) * 2020-12-21 2022-02-25 艾诺克医美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控制出针长度的多针注射针头
CN115363711A (zh) * 2022-08-22 2022-11-22 上海玮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可调节针尖伸出长度的房间隔穿刺针
CN115399870A (zh) * 2022-09-19 2022-11-29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融装置
JP2022180321A (ja) * 2021-05-24 2022-12-06 曾少宏 釣り糸整線器
CN218220300U (zh) * 2022-07-27 2023-01-06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针
CN116327350A (zh) * 2023-05-24 2023-06-27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融针组件及消融系统
CN117462236A (zh) * 2023-11-17 2024-01-30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操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8207A2 (en) * 2004-01-15 2006-11-08 Home Diagnostics, Inc. Lancing device
US20120041374A1 (en) * 2009-04-14 2012-02-16 Bomtech Electronics Co., Ltd. Needle unit and dermatological liquid injection apparatus using same
CN205163234U (zh) * 2015-10-22 2016-04-20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开放式射频阵列针
JP6788766B1 (ja) * 2020-04-22 2020-11-25 旭サナック株式会社 塗布ノズル
CN214318086U (zh) * 2020-12-02 2021-10-01 遂宁市中心医院 一种电钻钢针导向装置
CN114082044A (zh) * 2020-12-21 2022-02-25 艾诺克医美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控制出针长度的多针注射针头
JP2022180321A (ja) * 2021-05-24 2022-12-06 曾少宏 釣り糸整線器
CN218220300U (zh) * 2022-07-27 2023-01-06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针
CN115363711A (zh) * 2022-08-22 2022-11-22 上海玮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可调节针尖伸出长度的房间隔穿刺针
CN115399870A (zh) * 2022-09-19 2022-11-29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融装置
CN116327350A (zh) * 2023-05-24 2023-06-27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融针组件及消融系统
CN117462236A (zh) * 2023-11-17 2024-01-30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操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尚继良;陈强;: "微细电火花加工脉冲电源及智能控制器设计", 机械与电子, no. 04, 24 April 2015 (2015-04-24), pages 67 - 7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6902B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55283A (en) Computer-controlled miniature multileaf collimator
US5879281A (en)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CN106267587B (zh) 准直器定位组件
CN117796902B (zh)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52549B (zh) 一种可实现自动快速切换的准直系统
CN108553768A (zh) 前列腺粒子植入机器人
CN106267588B (zh) 准直器定位组件以及其定位方法
CN102657548A (zh) 可换向核磁兼容穿刺针夹具
CN111658097B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穿刺模板
CN117017536A (zh) 植牙定位组件及其定位方法
CN211433207U (zh) 一种移动式三维空间定点穿刺定位设备
CN209574906U (zh) 一种脑立体定位仪电动操控装置
CN106707204A (zh) 一种旋转阴极磁棒磁场自动标定装置
JP2002360715A (ja) 線量分布測定装置および線量分布測定システム
CN211187303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x射线机旋转定位机构
CN211674612U (zh) 穿刺导向装置
CN218636021U (zh) 一种自动骨组织活检机器人装置
CN208975009U (zh) 前列腺粒子植入机器人
WO1992004862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ortsrichtigen anatomischen zuordnung der erregungszentren von biomagnetischen signalen
CN108186105B (zh) 一种移动调节式骨科克氏针定位导向器
CN2213545Y (zh) 可变换射线束径的准直器
CN210186257U (zh) 放疗系统
CN210612207U (zh) 穿刺角度定位装置以及穿刺定位系统
CN115024851B (zh) 自动化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装置
CN116392730B (zh) 一种用于直线加速器的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