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2236A -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62236A
CN117462236A CN202311538124.0A CN202311538124A CN117462236A CN 117462236 A CN117462236 A CN 117462236A CN 202311538124 A CN202311538124 A CN 202311538124A CN 117462236 A CN117462236 A CN 117462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array
steep pulse
rotating shaft
turn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381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青
陈强
蒋天安
郑书琪
邵文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urawa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urawa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urawa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urawa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381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622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62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22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206Generato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8Accessories or related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98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combined with or comprising means for visual or photographic inspections inside the body, e.g. end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05Electrodes having a specific shape
    • A61B2018/1425Needle
    • A61B2018/143Needle multiple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8Accessories or related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90/0801Prevention of accidental cutting or pricking
    • A61B2090/08021Prevention of accidental cutting or pricking of the patient or his org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操作方法,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一端通过延长杆与针杆尾部配合连接,所述针杆头部设有若干阵列针,所述阵列针头部置于保护套内;间距调节组件,所述间距调节组件用于调节若干所述阵列针之间的间距,以此来调整所述阵列针对应的消融面积;长度调节组件,所述长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保护套沿所述阵列针的轴向进行限位移动。本申请通过调节阵列针之间的间距,克服了目前陡脉冲无法在腔镜下进行手术的问题,使得治疗肿瘤的效果大大增强,同时保证了阵列针工作长度L的准确性,避免过度穿刺扎伤人体器官,同时阵列针的角度可调节,使得阵列针可以紧贴病灶区域,对病灶进行消融。

Description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腹腔镜的内径是固定的,在消融针入针后,消融区域固定,但是在入针后,往往会发现肿瘤面积与预想的存在区别,较大或者较小,需要调整消融针的间距,以此来调节消融针的覆盖面积,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消融针的间距以及工作长度是不可调的,不能满足现有的技术需要。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63233 U一种射频阵列针的保护装置公开了一种射频阵列针的保护装置,该射频阵列针包括针柄、与针柄相对固定的消融针固定座、以及四个呈两行和两列排布并与消融针固定座相对固定的消融针,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套设在四个消融针上且与各消融针滑动配合;复位弹簧,设置在四个消融针之间,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保护套和消融针固定座抵靠;拉线,一端与保护套固定,另外一端延伸至针柄这里,控制机构,设置在针柄上,与拉线伸入针柄的一端配合,控制拉线的收放。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套能够有效保护针头,防止针柄扎伤人体器官,且防止消融针头被污染;通过设置复位弹簧、拉线以及控制机构的相互配合,保护套能够在两种状态下轻松切换。
授权公告号为CN 204698678 U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纳秒脉冲肿瘤消融阵列电极,包括正极、负极、绝缘外壳、电极手柄,绝缘外壳的一端安装电极手柄,电极手柄的外壁覆盖绝缘层,电极手柄的另一端为电极手柄底座,电极手柄底座的朝外端面伸出数根由导电材料制作而成电极针,中心电极针为正极,周围电极针以中心电极针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周围电极针都为负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刺入式阵列电极,该阵列电极充分适应体表肿瘤的外凸式生长的解剖学特点,能够穿刺瘤体,将实体肿瘤固定在电极针阵列中间,释放均匀一致的电场,使得肿瘤获得充分电场覆盖。
授权公告为CN 205163234 U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开放式射频阵列针,包括针柄,以及四个呈两行和两列排布并固定在针柄上的消融针,针柄还包括用于固定消融针的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具有供消融针穿过的通孔,左壳和右壳均具有一相对设置的凹槽,两个凹槽构成用于安装第一固定块的安装腔。射频阵列针还包括套设在所有消融针上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各消融针相对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四个呈两行和两列排布的消融针设计,能够加大消融范围,使得消融时间较短,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通孔的第一固定块能够固定各消融针,且保证各消融针的相对距离;通过设置第二固定块能够较好的固定各消融针,防止消融针相对弯折或倾斜,从而保证消融针可靠并稳定工作。
上述专利均不能解决前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腔镜下穿入人体的陡脉冲阵列针,且间距和长度可调以此适应不同的肿瘤面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一端通过延长杆与针杆尾部配合连接,所述针杆头部设有若干阵列针,所述阵列针头部置于保护套内;
间距调节组件,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操作部、传动部和执行部,所述间距调节组件用于调节若干所述阵列针之间的间距,以此来调整所述阵列针对应的消融面积,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手柄内部,所述执行部设置于所述阵列针尾部,通过手动控制所述操作部,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执行部将所述阵列针从初始位置展开至预设阈值位置,逆向操作所述操作部,将所述阵列针从展开位置收拢到初始位置;
长度调节组件,所述长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保护套沿所述阵列针的轴向进行限位移动,通过控制所述长度调节组件移动所述保护套,从而调节所述阵列针的工作长度。
优选的:还包括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针杆与所述延长杆之间的夹角,使得所述针杆和所述阵列针面向病灶区域。
优选的:所述操作部包括间距转盘,所述间距转盘通过转盘槽固定于所述手柄内,所述间距转盘在所述转盘槽内限位转动;
所述传动部包括转盘转轴,所述转盘转轴同轴设置在所述延长杆内,所述转盘转轴一端与所述间距转盘固定,另外一端与万向接头固定,所述万向接头设置于所述延长杆与所述针杆的连接处,所述万向接头通过转接件与大齿轮转轴的一端配合连接,所述大齿轮转轴同轴设置于所述针杆的内部,所述大齿轮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执行部配合连接;
所述间距转盘转动时,能带动转盘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大齿轮转轴转动,所述万向接头用于所述延长杆和所述针杆具有夹角时,所述间距转盘的转动依然能同步传递给所述大齿轮转轴。
优选的:所述执行部包括大齿轮和若干小齿轮,所述小齿轮数量与所述阵列针数量对应,所述大齿轮固定在套设于所述大齿轮转轴上的齿轮固定座上,若干所述小齿轮通过小齿轮转轴固定在所述齿轮固定座上,且所述大齿轮与若干所述小齿轮同时啮合;
所述执行部还包括若干摆臂,所述摆臂与所述小齿轮转轴的一端配合连接,且所述阵列针套设有所述摆臂内,所述摆臂设置于摆臂固定座内,所述摆臂固定座开始有若干摆臂活动槽,所述摆臂活动槽用于所述摆臂展开,在所述小齿轮转动,带动所述小齿轮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摆臂在所述摆臂活动槽内展开,所述阵列针随所述摆臂展开。
优选的:所述摆臂固定座一端与所述齿轮固定座插接配合,所述摆臂固定座另一端与摆臂固定盖板插接配合,所述大齿轮转轴上还设有第一限位管和第二限位管,所述第一限位管设置于所述摆臂固定盖一侧,所述第二限位管设置于所述齿轮固定座一侧,所述第一限位管和第二限位管用于将所述齿轮固定座和摆臂固定盖板之间紧固,且相对所述大齿轮转轴无轴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操作部还包括推钮组件,所述推钮组件包括推钮和滑块,所述推钮和所述滑块配合连接,所述手柄包括左壳和右壳,所述手柄开设有滑槽,所述推钮组件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优选的:所述间距转盘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呈一定角度铰接,所述间距转盘转动时,所述第一限位板抵接所述右壳上的第一限位槽时触发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板抵接所述左壳上的第二限位槽时触发限位;
当触发限位时,所述滑块上的圆柱凸台与所述间距转盘上的定位孔正对,推动所述推钮,将所述间距转盘固定,同时锁定所述阵列针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长度调节组件包括保护轴、保护轴限位块和密封圈,所述保护轴设置于所述针杆一端,且所述保护轴与所述大齿轮转轴同轴设置,所述保护轴限位块设置于所述保护轴尾部,所述保护轴限位块与所述摆臂固定盖板前段插装固定,所述保护轴尾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固定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外壁与所述大齿轮转轴内壁紧密贴合形成密闭腔体,所述大齿轮转轴一侧开始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连接管路,所述管路尾部与陡脉冲发生器连通。
优选的:所述管路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
当阵列针处于保护状态时,出水管路关闭,进水管路与所述陡脉冲发生器连通,且通过进水管路向所述密闭腔体内泵水,使得所述保护轴带动所述保护套向远离所述针杆一端移动至左限位并保持,此时所述阵列针的头部完全处于所述保护套的针体活动槽内;
当阵列针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陡脉冲发生器从所述进水管路中抽水,使所述保护轴带动所述保护套向右运动至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所述保护套的行程为所述阵列针的实际工作长度;
当阵列针结束工作状态时,所述陡脉冲发生器从所述进水管路中抽水,使所述保护轴带动所述保护套向靠近所述针杆的一端移动至右限位,打开出水管路,朝所述进水管路中泵水直至有水从所述出水管路中流出,恢复初始状态。
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角度转盘、角度调节大齿轮、角度调节小齿轮和双联齿轮,
所述角度转盘设置于所述手柄右壳的固定槽内,且所述角度转盘与所述角度调节大齿轮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大齿轮与所述双联齿轮啮合,所述双联齿轮同时与所述角度调节小齿轮啮合;
还包括支撑座和蜗杆转轴,所述蜗杆转轴一端与所述角度调节小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蜗杆转轴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座与蜗杆配合,所述蜗杆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设有转动底座,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蜗轮中部套设有蜗轮转轴,所述蜗轮转轴穿过所述转动底座和转动支架压装固定,所述转动支架前段与所述针杆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底座和所述支撑座设置于延长管内侧,所述延长管同轴套设有所述延长杆内。
优选的:所述角度转盘转动时,带动所述角度调节大齿轮、所述双联齿轮和所述角度调节小齿轮转动,所述角度调节小齿轮带动所述蜗杆转轴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所述蜗杆,所述蜗杆带动所述蜗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支架转动,从而所述延长杆与所述针杆形成夹角,调节所述阵列针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小齿轮转轴贯穿所述齿轮固定座的第一转轴固定孔、所述摆臂固定座的第二转轴固定孔和所述摆臂固定盖板的第四转轴固定孔,且在孔内自由转动,所述小齿轮转轴与所述摆臂的第三转轴固定孔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阵列针的尾部焊接有功率线,所述功率线穿过所述摆臂固定座的第三过线孔、所述齿轮固定座的过线槽、所述转动底座的第二过线孔和所述支撑座的第一过线孔后进入手柄,功率线通过线缆与所述陡脉冲发生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穿过所述转动底座的第二过线孔、所述支撑座的第一过线孔进入并穿出所述手柄,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陡脉冲发生器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柄还包括按钮和按钮板,所述按钮板上连接有信号线,所述信号线通过线缆与陡脉冲发生器进行连接,所述按钮作用于所述按钮板,通过所述信号线经所述线缆所述陡脉冲发生器一个信号,所述陡脉冲发生器通过线缆经功率线输出功率给所述阵列针,对病灶进行消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陡脉冲阵列针的操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控制陡脉冲发生器,使保护套移动至最左端,向右移动推钮组件解锁间距转盘,逆时针转动手柄的间距转盘,使阵列针的各针体收缩至保护套的针体放置槽内,向左移动推钮锁定间距转盘;
S2:在医学影像下,向前递送手柄使延长杆穿过戳卡;
S3:根据病灶所在的位置,预调手柄的角度转盘,使针列针初步面向病灶;
S4:向右移动推钮解锁间距转盘,转动手柄的间距转盘,根据病灶的具体情况将阵列针的工作间距d1调整为适合值,向左移动推钮锁定间距转盘;
S5:根据病灶的具体情况通过陡脉冲发生器预设阵列针的工作长度L;
S6:在医学影像下将阵列针刺入病灶,刺入过程中可以通过角度转盘对阵列刺入的角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直至保护套与病灶紧贴,按下按钮,对病灶区域进行消融;
S7:消融结束后,在医学影像下,向后退回手柄,使阵列针完全退出病灶区域,控制陡脉冲发生器使保护套移动至左限位,向右移动推钮解锁间距转盘,转动手柄的间距转盘,使阵列针的各针体收缩至保护套的针体放置槽内,向左移动推钮锁定间距转盘,调整角度转盘使延长杆和针杆基本同轴后,继续向后退回手柄使器械完全退出戳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调节阵列针之间的间距,克服了目前陡脉冲无法在腔镜下进行手术的问题,通过调节阵列针之间的间距可以应对不同的肿瘤面积,使得治疗肿瘤的效果大大增强,同时预先设定了阵列针需求的工作长度L,再在医学影像下,将阵列针的针体刺入病灶,这种进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阵列针工作长度L的准确性,避免过度穿刺扎伤人体器官,提高了安全性,同时阵列针的角度可调节,使得阵列针可以紧贴病灶区域,对病灶进行消融。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陡脉冲阵列针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陡脉冲阵列针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陡脉冲阵列针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3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3的B-B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3的C-C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图7前段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图7后段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图8的D-D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手柄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图11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图11的第二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阵列针的间距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长度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陡脉冲阵列针的最大工作长度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手柄结构爆炸图;
图19为本发明延长杆结构爆炸图;
图20为本发明针杆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包括手柄,手柄一端通过延长杆与针杆尾部配合连接,针杆头部设有若干阵列针,所述阵列针头部置于保护套内;
还包括间距调节组件、长度调节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间距调节组件用于调节阵列针之间的间距,长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阵列针的实际工作长度,角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针杆与延长杆之间的夹角,从而调节针杆与目标区域的角度。
参见附图1-2所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包括手柄1,延长杆2、针杆3、阵列针4、保护套5、线缆6以及管路7。
参见图3至图14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组件结构如下:手柄1包括左壳12和右壳13,左壳12和右壳13通过螺钉固定,手柄1还包括角度转盘8、角度调节大齿轮40、双联齿轮41、角度调节小齿轮42,延长杆2包括支撑座38、延长管37、蜗杆转轴36、蜗杆35-1、蜗轮34-1、蜗轮转轴33、转动底座32、转动支架31、固定螺钉27,针杆3包括齿轮固定座24。
具体地,角度转盘8与角度调节大齿轮40的转轴固定后,放置在右壳13的第一固定槽133内,双联齿轮41放置在右壳13的第二固定槽134内,双联齿轮41的第二小齿轮411与角度调节大齿轮40啮合配合,双联齿轮的第二大齿轮412与角度调节小齿轮42啮合配合;延长管37的凸台371插装在右壳13的凹槽132内,延长管37内居中设置有转动底座32、支撑座38,转动底座32、支撑座38分别通过螺钉27与延长管37固定,延长管37内还偏心设置有蜗杆转轴36,蜗杆转轴36的右端固定有角度调节小齿轮42,左端穿过支撑座38、转动底座32后固定有蜗杆35-1,与蜗轮34-1啮合,蜗轮转轴33-1穿过转动底座32分别与蜗轮34-1、转动支架31压装固定,蜗轮转轴33-2穿过转动底座32和转动支架31压装固定,转动支架31左端固定有针杆3。
阵列针的工作角度调节:如图13和图14所示,进一步参见图19,自下向上转动角度转盘8,角度转盘8带动角度调节大齿轮40自下向上转动,角度调节大齿轮40带动双联齿轮41的第二小齿轮411自上向下转动,此时,双联齿轮41的第二大齿轮412随第二小齿轮411同步转动,双联齿轮的第二大齿轮412带动角度调节齿轮42自下向上转动,通过蜗杆转轴36将运动传递给蜗杆35-1,蜗杆35-1自下向上转动,与蜗杆35-1啮合的蜗轮34-1逆时针转动,与蜗轮34-1固定的转动支架31逆势针转动,与转动支架31固定的针杆3逆时针转动;自上向下转动角度转盘8,则针杆3顺时针转动。蜗杆35-1、蜗轮34-1的传动比与角度调节小齿轮42、双联齿轮41、角度调节大齿轮40总传动比相同,角度转盘8和针杆3的转动角度同步,蜗轮34-1和蜗杆35-1组成的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自锁性,即操作者只能通过调节角度转盘8,将转动传递到蜗杆35-1,再由蜗杆35-1带动蜗轮34-1转动,最终带动针杆3同步转动,但当针杆收到外力时,蜗轮35-1是不能带动蜗杆34-1转动的,从而达到角度调节定位后锁定的效果,便于医生精准地调整阵列针的工作角度并锁定。
参见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间距调节组件结构如下:操作部为设置在手柄1上的间距转盘9、推钮组件10,推钮组件10包括推钮101、滑块102,推钮101和滑块102通过打胶固定;左右壳体设置有转盘槽135,间距转盘9可以在转盘槽135内转动,左右壳还设置有滑槽137,推钮组件10可以在滑动槽137内滑动;传动部为延长杆2,延长杆2具体设有转盘转轴30、万向接头29、转接件28;针杆3还包括固定螺钉27、外套管26、大齿轮转轴25、第二限位管17-2和齿轮固定座24,执行部为第一大齿轮23、第一小齿轮22、小齿轮转轴20、摆臂固定座21、摆臂19、摆臂固定盖板18、第一限位管17-1。具体地,转盘转轴30同轴设置在延长管37内部,转盘转轴30的一端与间距转盘9固定,另外一端依次穿过支撑座38、转动底座32后与万向接头29固定,万向接头29的另外一端与转接件28固定,大齿轮转轴25同轴设置在外套管26的内部,大齿轮转轴25的一端与转接件28固定,另外一端穿出摆臂固定盖板18,万向接头29的作用为当延长杆2和针杆3具有一定夹角时,仍然可以将间距转盘9的转动同步的传递给大齿轮转轴25。
第一大齿轮23固定在大齿轮转轴25上并处于齿轮固定座24的大齿轮固定槽242内,第一小齿轮22固定在小齿轮转轴20上并处于齿轮固定座24的小齿轮固定槽241内,第一大齿轮23和第一小齿轮22为啮合配合。
小齿轮转轴20贯穿齿轮固定座24的第一转轴固定孔243、摆臂固定座21的第二转轴固定孔213和摆臂固定盖板18的第四转轴固定孔181,并可以在各转轴固定孔内自由转动。摆臂固定座21与齿轮固定座24为插接配合,即摆臂固定座21的立柱214和摆臂固定盖板18的第一凹槽182进行插装,保证两者之间无径向转动。小齿轮转轴20固定在摆臂19的第三转轴固定孔191上,摆臂19与小齿轮固定轴30无相对运动,组装件并处于摆臂固定座21的摆臂活动槽215内进行摆臂运动。摆臂固定座21与摆臂固定盖板18为插接配合,即摆臂固定座21的立柱214(与摆臂固定盖板18的第二凹槽182进行插接,两者之间无径向转动。大齿轮转轴25固定有第二限位管17-2和第一限位管17-1,分布于齿轮固定座24和摆臂固定盖板18的两端,其作用为将齿轮固定座24和摆臂固定盖板18之间的各零件紧密固定并相对大齿轮转轴25无轴向的运动。
阵列针4的针体分别固定在摆臂19的针体固定孔192内,尾端均焊接有功率线61,功率线61穿过摆臂固定座21的第三过线孔212、齿轮固定座24的过线槽244、转动底座32的第二过线孔321和支撑座38的第一过线孔381后进入手柄1,功率线61通过线缆6与陡脉冲发生器进行连接。
参见图15,阵列针的工作间距调节及锁定:
如图16-20所示,阵列针初始状态为所有针体紧贴保护套5的针体放置槽51内。
顺时针转动间距转盘9,间距转盘9带动转盘转轴30,通过万向接头29带动大齿轮转轴25转动,与大齿轮转轴25固定的第一大齿轮23带动第一小齿轮22转动,以控制小齿轮转轴20带动摆臂19的展开,阵列针的工作间距d增大,此时对应的消融面积增大;反之,逆时针转动间距转盘9,阵列针的工作间距d减小,此时对应的消融面积减小。
所述阵列针的工作间距d1为无级可调,可调范围为6~12mm,对应对角工作间距d2的可调范围为8.5~17mm,图10表示有工作间距d1、对角工作间距d2的最小和最大的状态,工作间距d1最小表示为d1min,最大表示为d1max,对应对角工作间距d2最小表示为d2min,最大表示为d2max。
图1-18所示,向右滑动推钮组件10解锁间距转盘9,逆时针转动间距转盘9,使间距转盘9的第一限位板91抵接右壳13的第一限位槽136,此时滑块102的圆柱凸台1021正对间距转盘9的第一定位孔93,向左滑动推钮组件10,使滑块102的圆柱凸台1021插入间距转盘9的第一定位孔93内即可锁定阵列针的最小工作间距d1min,对应最小对角工作间距d2min;向右滑动推钮组件10解锁间距转盘9,顺时针转动间距转盘9,使间距转盘9的第二限位板92抵接左壳12的第二限位槽121,此时滑块102的圆柱凸台1021正对间距转盘9的第二定位孔94,向左滑动推钮组件10,使滑块102的圆柱凸台1021插入间距转盘9的第二定位孔94内即可锁定阵列针的最大工作间距d1max,对应最大对角工作间距d2max;在间距转盘9的第一定位孔93和第二定位孔94之间新增定位孔,可以获得更多的调节档位、更小的档位跨度并且档位可锁定,使医生操作器械更加灵活方便。
参见图17和图20,针杆3还包括保护轴14、保护轴限位块15和密封圈16。具体的,保护轴限位块15的柱面152与摆臂固定盖板18的第三凹槽183插装后固定,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保护轴14为不锈钢六角轴,居中设置于大齿轮转轴25的通孔内,保护轴14左端穿过保护轴限位块15的限位孔151后与保护套5固定,保护轴14和保护轴限位块15的限位孔151的截面均为六边形,可以有效避免大齿轮转轴25转动时保护轴14跟随转动;保护轴14的右端设置有环形凹槽,用于固定密封圈16,密封圈16的外壁与大齿轮转轴25的通孔内壁紧密贴合;大齿轮转轴25的第一通孔251固定有进水管路71,第二通孔252固定有出水管路72,进水管路71和出水管路72穿过转动底座32的第二过线孔321、支撑座38的第一过线孔381进入并穿出手柄1,其中进水管路71最终与陡脉冲发生器进行连接。
阵列针的工作长度调节:
准备阶段:关闭出水管路72的罗伯特夹,将进水管路71连接至陡脉冲发生器,从进水管路71抽水,使保护轴14带动保护套5向右运动至右限位,打开出水管路72的罗伯特夹,往进水管路中泵水直至有水从出水管路72中流出。
保护状态:关闭出水管路72的罗伯特夹,向进水管路71内泵水,使保护轴14带动保护套5向左运动至左限位并保持,此时,阵列针4的针尖完全处于保护套5的针体活动槽51内,有效的避免针尖扎伤人体器官的同时避免针头被污染。
工作状态:根据需求在陡脉冲发生器上设置工作长度L,陡脉冲发生器从进水管路71中抽水,使保护轴14带动保护套5向右运动至指定位置,这样便预先设定了需求的工作长度L,再在医学影像下,将阵列针的针体刺入病灶,这种进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阵列针工作长度L的准确性,避免过度穿刺扎伤人体器官。
阵列针的工作长度调节可以通过往管路中泵水或抽水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往管路中泵气或抽气来实现,不过控制水来调节工作长度更为精确。
所述阵列针的工作长度L为无级可调,可调范围为0~40mm,图17表示有工作长度L最大的状态,工作长度最大表示为Lmax。
手柄1还包括按钮11和按钮板43,按钮板43上连有信号线62,信号线62通过线缆6与陡脉冲发生器进行连接。按钮11作用于按钮板43,通过信号线62经线缆6给陡脉冲发生器一个信号,陡脉冲发生器通过线缆6经功率线61输出功率给阵列针,对病灶进行消融。
腔镜陡脉冲的临床价值在于:陡脉冲需要平行布针,需要2根以上电极平行布针且电极之间的距离有基本要求,一般在1cm-2cm之间,过短容易短路,过长效果不好,按推荐值可以达到最佳消融效果,而腔镜的戳卡的临床常用规格为10mm和12mm,超过12mm距离的脉冲电极无法通过戳卡,所以目前陡脉冲无法在腔镜下进行手术,设计这款可调针间距的电极可以实现腔镜下进行陡脉冲治疗的目的,应该是一种术式创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控制陡脉冲发生器,使保护套5移动至最左端,向右移动推钮组件10解锁间距转盘9,逆时针转动手柄1的间距转盘9,使阵列针4的各针体收缩至保护套5的针体放置槽内,向左移动推钮锁定间距转盘9;
步骤二:在医学影像下,向前递送手柄1使延长杆2穿过戳卡;、
步骤三:根据病灶所在的位置,预调手柄1的角度转盘8,使针列针4初步面向病灶;
步骤四:向右移动推钮组件10解锁间距转盘9,转动手柄1的间距转盘9,根据病灶的具体情况将阵列针4的工作间距d1调整为适合值,向左移动推钮锁定间距转盘9;
步骤五:根据病灶的具体情况通过陡脉冲发生器预设阵列针的工作长度L;
步骤六:在医学影像下将阵列针4刺入病灶,刺入过程中可以通过角度转盘8对阵列刺入的角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直至保护套5与病灶紧贴,按下按钮11,对病灶区域进行消融;
步骤七:消融结束后,在医学影像下,向后退回手柄1,使阵列针4完全退出病灶区域,控制陡脉冲发生器使保护套5移动至左限位,向右移动推钮组件10解锁间距转盘9,转动手柄1的间距转盘9,使阵列针4的各针体收缩至保护套5的针体放置槽内,向左移动推钮锁定间距转盘9,调整角度转盘8使延长杆2和针杆3基本同轴后,继续向后退回手柄1使器械完全退出戳卡。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以及对于上述实施例一个或多个进行组合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或组合,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7)

1.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一端通过延长杆与针杆的尾部配合连接,所述针杆的头部设有若干阵列针,所述阵列针头部置于保护套内;
间距调节组件,所述间距调节组件用于调节若干所述阵列针之间的间距,以此来调整所述阵列针对应的消融面积;
长度调节组件,所述长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阵列针的工作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操作部、传动部和执行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手柄内部,所述执行部设置于所述阵列针尾部,通过手动控制所述操作部,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执行部将所述阵列针从初始位置展开至预设阈值位置,逆向操作所述操作部,将所述阵列针从展开位置收拢到初始位置;
所述长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保护套沿所述阵列针的轴向进行限位移动,通过控制所述长度调节组件移动所述保护套,从而调节所述阵列针的工作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针杆与所述延长杆之间的夹角,使得所述针杆和所述阵列针面向目标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间距转盘,所述间距转盘通过转盘槽固定于所述手柄内,所述间距转盘在所述转盘槽内限位转动;
所述传动部包括转盘转轴,所述转盘转轴同轴设置在所述延长杆内,所述转盘转轴一端与所述间距转盘固定,另外一端与万向接头固定,所述万向接头设置于所述延长杆与所述针杆的连接处,所述万向接头通过转接件与大齿轮转轴的一端配合连接,所述大齿轮转轴同轴设置于所述针杆的内部,所述大齿轮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执行部配合连接;
所述间距转盘转动时,能带动转盘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大齿轮转轴转动,所述万向接头用于所述延长杆和所述针杆具有夹角时,所述间距转盘的转动依然能同步传递给所述大齿轮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部包括大齿轮和若干小齿轮,所述小齿轮数量与所述阵列针数量对应,所述大齿轮固定在套设于所述大齿轮转轴上的齿轮固定座上,若干所述小齿轮通过小齿轮转轴固定在所述齿轮固定座上,且所述大齿轮与若干所述小齿轮同时啮合;
所述执行部还包括若干摆臂,所述摆臂与所述小齿轮转轴的一端配合连接,且所述阵列针套设于所述摆臂内,所述摆臂设置于摆臂固定座内,所述摆臂固定座开始有若干摆臂活动槽,所述摆臂活动槽用于所述摆臂展开,在所述小齿轮转动时,带动所述小齿轮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摆臂在所述摆臂活动槽内展开,所述阵列针随所述摆臂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固定座一端与所述齿轮固定座插接配合,所述摆臂固定座另一端与摆臂固定盖板插接配合,所述大齿轮转轴上还设有第一限位管和第二限位管,所述第一限位管设置于所述摆臂固定盖一侧,所述第二限位管设置于所述齿轮固定座一侧,所述第一限位管和第二限位管用于将所述齿轮固定座和摆臂固定盖板之间紧固,且相对所述大齿轮转轴无轴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还包括推钮组件,所述推钮组件包括推钮和滑块,所述推钮和所述滑块配合连接,所述手柄包括左壳和右壳,所述手柄开设有滑槽,所述推钮组件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转盘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呈一定角度铰接,所述间距转盘转动时,所述第一限位板抵接所述右壳上的第一限位槽时触发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板抵接所述左壳上的第二限位槽时触发限位;
当触发限位时,所述滑块上的圆柱凸台与所述间距转盘上的定位孔正对,推动所述推钮,将所述间距转盘固定,同时锁定所述阵列针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组件包括保护轴、保护轴限位块和密封圈,所述保护轴设置于所述针杆一端,且所述保护轴与所述大齿轮转轴同轴设置,所述保护轴限位块设置于所述保护轴尾部,所述保护轴限位块与所述摆臂固定盖板前段插装固定,所述保护轴尾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固定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外壁与所述大齿轮转轴内壁紧密贴合形成密闭腔体,所述大齿轮转轴一侧开始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连接管路,所述管路尾部与陡脉冲发生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
当阵列针处于保护状态时,出水管路关闭,进水管路与所述陡脉冲发生器连通,且通过进水管路向所述密闭腔体内泵水,使得所述保护轴带动所述保护套向远离所述针杆一端移动至左限位并保持,此时所述阵列针的头部完全处于所述保护套的针体活动槽内;
当阵列针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陡脉冲发生器从所述进水管路中抽水,使所述保护轴带动所述保护套向右运动至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所述保护套的行程为所述阵列针的实际工作长度;
当阵列针结束工作状态时,所述陡脉冲发生器从所述进水管路中抽水,使所述保护轴带动所述保护套向靠近所述针杆的一端移动至右限位,打开出水管路,朝所述进水管路中泵水直至有水从所述出水管路中流出,恢复初始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角度转盘、角度调节大齿轮、角度调节小齿轮和双联齿轮,
所述角度转盘设置于所述手柄右壳的固定槽内,且所述角度转盘与所述角度调节大齿轮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大齿轮与所述双联齿轮啮合,所述双联齿轮同时与所述角度调节小齿轮啮合;
还包括支撑座和蜗杆转轴,所述蜗杆转轴一端与所述角度调节小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蜗杆转轴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座与蜗杆配合,所述蜗杆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设有转动底座,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蜗轮中部套设有蜗轮转轴,所述蜗轮转轴穿过所述转动底座和转动支架压装固定,所述转动支架前段与所述针杆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底座和所述支撑座设置于延长管内侧,所述延长管同轴套设有所述延长杆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转盘转动时,带动所述角度调节大齿轮、所述双联齿轮和所述角度调节小齿轮转动,所述角度调节小齿轮带动所述蜗杆转轴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所述蜗杆,所述蜗杆带动所述蜗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支架转动,从而所述延长杆与所述针杆形成夹角,调节所述阵列针的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转轴贯穿所述齿轮固定座的第一转轴固定孔、所述摆臂固定座的第二转轴固定孔和所述摆臂固定盖板的第四转轴固定孔,且在孔内自由转动,所述小齿轮转轴与所述摆臂的第三转轴固定孔固定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针的尾部焊接有功率线,所述功率线穿过所述摆臂固定座的第三过线孔、所述齿轮固定座的过线槽、所述转动底座的第二过线孔和所述支撑座的第一过线孔后进入手柄,功率线通过线缆与所述陡脉冲发生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穿过所述转动底座的第二过线孔、所述支撑座的第一过线孔进入并穿出所述手柄,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陡脉冲发生器进行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按钮和按钮板,所述按钮板上连接有信号线,所述信号线通过线缆与陡脉冲发生器进行连接,所述按钮作用于所述按钮板,通过所述信号线经所述线缆所述陡脉冲发生器一个信号,所述陡脉冲发生器通过线缆经功率线输出功率给所述阵列针,对病灶进行消融。
17.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陡脉冲阵列针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S1:控制陡脉冲发生器,使保护套移动至初始位置,移动推钮解锁间距转盘,逆时针转动手柄的间距转盘,用于使阵列针的各针体收缩至保护套的针体放置槽内,移动推钮锁定间距转盘;
S2:在医学影像下,向前递送手柄使延长杆穿过戳卡;
S3:根据目标区域所在的位置,预调手柄的角度转盘,用于针列针初步面向目标区域;
S4:移动推钮解锁间距转盘,转动手柄的间距转盘,根据目标区域的具体情况将阵列针的工作间距d1调整为适合值,移动推钮锁定间距转盘;
S5:根据目标区域的具体情况通过陡脉冲发生器预设阵列针的工作长度L;
S6:在医学影像下将阵列针伸入目标区域,伸入过程中通过角度转盘对阵列伸入的角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用于保护套与目标区域紧贴,进而控制陡脉冲发生器对目标区域进行消融;
S7:消融结束后,在医学影像下,退回手柄,使阵列针完全退出目标区域,控制陡脉冲发生器使保护套移动至限位处,移动推钮解锁间距转盘,转动手柄的间距
转盘,使阵列针的各针体收缩至保护套的针体放置槽内,移动推钮锁定间距转盘,
调整角度转盘使延长杆和针杆基本同轴后,继续向后退回手柄使器械完全退出戳卡。
CN202311538124.0A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操作方法 Pending CN1174622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8124.0A CN117462236A (zh)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8124.0A CN117462236A (zh)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62236A true CN117462236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25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8124.0A Pending CN117462236A (zh)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622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6902A (zh) * 2024-03-01 2024-04-02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6902A (zh) * 2024-03-01 2024-04-02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
CN117796902B (zh) * 2024-03-01 2024-05-24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462236A (zh) 一种陡脉冲阵列针及其操作方法
US8608734B2 (en) RF ablation probe array advancing device
CN210301204U (zh) 消融针组件及消融系统
US8758339B2 (en) Angle indexer for medical devices
DE69924750T2 (de) Gerät zur thermischen behandlung von gewebe
CN201275144Y (zh) 电生理消融装置
DE602004005345T2 (de) Vorrichtung zum einbringen von energie in ein zielgebiet in knochen
DE69630602T2 (de) Elektrochirurgisches gerät mit einer auslösevorrichtung
JPH07507696A (ja) 間質治療装置及び方法
KR20010006266A (ko) 교환식 탐침 카트리지를 갖춘 경요도 바늘 적출장치
JP2004532668A (ja) 操縦可能な括約筋切開器具並びにカニューレ挿入、乳頭切開及び括約筋切開方法
DE102008039751A1 (de) Elektrochirurgischer Stift mit integrierter Rauchabsaugung und Verfahren dafür
CN115444551B (zh) 射频消融电极针
CN110292435A (zh) 用于将多个部件定位在身体内的用户接口和锁定特征结构
CN108056814B (zh) 分组可调的射频消融针
WO1994024934A1 (de) Vorrichtung zur endoskopischen exploration des körpers
CN113662652A (zh) 一种心房迷宫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及其设备
JP2014509204A (ja) カテーテル作動構造
CN219461370U (zh) 一种腹腔镜下负压吸引消融电极
CN112022338A (zh) 电穿孔消融电极针及使用其的治疗系统
CN110537977A (zh) 一种可弯曲双极射频刀头
CN209464085U (zh) 一种多头电凝针
CN114052894A (zh) 一种多极射频消融针
CN212755827U (zh) 同轴穿刺针套件
CN113729928B (zh) 消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Zhiqing

Inventor after: Huang Kaiwen

Inventor after: Chen Qiang

Inventor after: Zheng Shuqi

Inventor after: Shao Wenyu

Inventor before: Wang Zhiqing

Inventor before: Chen Qia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Tianan

Inventor before: Zheng Shuqi

Inventor before: Shao Wen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