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6392A - 一种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6392A
CN117796392A CN202311435155.3A CN202311435155A CN117796392A CN 117796392 A CN117796392 A CN 117796392A CN 202311435155 A CN202311435155 A CN 202311435155A CN 117796392 A CN117796392 A CN 117796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ding agent
solvent
phase
pesticide
noni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351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慕卫
张大侠
李北兴
孙宏震
丁绍武
张鹏
赵怀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4351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63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6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63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悬浮剂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将一定质量的原药溶解于溶剂中,再加入表面活性剂A混合均匀,得到溶剂相;将晶体控制调节剂B以及晶体控制聚合物C溶解于水中,得到反溶剂相;在15‑50°C的温度环境下,选择一定的搅拌功率或者剪切功率下进行两相混合,最后向得到的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得到目标悬浮剂产品。本发明工艺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控制原药晶体大小,避免了常规悬浮剂生产过程中采用的高能耗的研磨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与常规研磨方法相比生产每吨产品,耗时可缩短1/3‑1/2,能耗下降30‑50%,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大幅度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悬浮剂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晶体析出法实现自下而上加工农药悬浮剂的工艺。
背景技术
悬浮剂是一种水基化农药剂型,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等优势,在市场中占据相当高的份额。常规农药悬浮剂的生产方法,是以水为介质,利用机械研磨的方法对原药进行粉碎。为获得微纳米级别且均一的颗粒悬浮剂,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研磨,该过程耗时长,耗能大。提高水悬浮剂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晶体析出法是一种应用于精细化工产品和医药产品领域的固液分离方法,用结晶的方法进行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然后进行各种产品加工。具体来说,该方法是将溶质先溶解于溶剂中,再通过添加反溶剂实现溶质过饱和而析出目标晶体的过程。该过程并非形成制剂产品,因此未对晶体的粒径大小和形貌提出要求。目前,尚未见采用该方法制备农药水悬浮剂的报道,而控制晶体的析出速度和大小是关键和难点,以满足农药制剂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农药悬浮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利用晶体析出法实现自下而上加工农药悬浮剂的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晶体析出法实现自下而上加工农药悬浮剂的工艺,步骤如下。
将一定质量的原药溶解于溶剂中,再加入表面活性剂A混合均匀,得到溶剂相;将晶体控制调节剂B以及晶体控制聚合物C溶解于水中,得到反溶剂相;在15-50°C的温度环境下,选择一定的搅拌功率或者剪切功率下进行两相混合,最后向得到的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得到目标悬浮剂产品。
本发明所提出的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技术,通过改变溶剂因素调控晶体的析出;该工艺适合固体形态的原药。首先,溶剂需能够溶解农药,且能够成功利用该工艺析出晶体、完成包覆,最终形成固体颗粒。该溶剂具有以下特点:(1)溶剂对原药具有良好的溶解度;(2)溶剂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能够使原药较快地过饱和析出;(3)可以混合不同极性的溶剂以调控原药析出速度,更好地控制颗粒的形貌和粒径。有机溶剂包括亲水性溶剂:甲醇、乙醇、丙酮、异丁醇、正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甲醚、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环己酮、乙腈等;疏水性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二甲苯、甲苯、苯、溶剂油、正己烷、油酸甲酯。通过对单一溶剂的筛选以及不同溶剂之间的混配,控制晶体析出速度,从而得到目标粒径和形貌的颗粒。
如上所述的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技术,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A对溶剂相的乳化能力,将溶剂相充分乳化成乳滴,从而调控悬浮剂中颗粒的形貌、大小及晶体析出。表面活性剂A的使用是关键的:表面活性剂能够使农药微粒分散均匀,并形成稳定的乳液,避免发生破乳等不良现象,并且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可以改善农药的分散性、悬浮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农药的有效性和使用效果。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种类繁多,包括非离子型脂肪醇嵌段聚醚类乳化剂、非离子型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类乳化、非离子型羟基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类乳化剂、非离子型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非离子型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缩合物类乳化剂、非离子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类乳化剂、非离子型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乳化剂、非离子型山梨醇酐脂肪酸类乳化剂、非离子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等,本发明优选非离子型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控制在1-20%之间,具备很好的乳化效果。表面活性剂A对颗粒的形貌大小发挥调控作用,从而得到目标粒径和形貌的悬浮剂颗粒;表面活性剂A可选择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的组合。
如上所述的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技术,固体物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溶解度后会发生析出现象,该过程是物质分子由自由移动状态变为有序排列状态,本技术通过添加晶体控制调节剂B与晶体控制聚合物C控制晶体大小。其中晶体控制调节剂B为阴离子型木质素磺酸盐,是一种天然的多酚类两亲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经过筛选适合本技术的木质素磺酸盐应符合以下参数,磺酸基位置在苯环上,磺化度0.8-1.5,分子量8000-12000。晶体控制共聚物C为羧酸盐三元共聚物,应当同时具有羧酸基、磺酸基、羟基三种亲水基团及聚苯乙烯基疏水性基团,要求分子量的范围在2000-4000。本方法控制晶体大小的原理为:溶剂相和水相混合形成了水包油乳液,溶剂由于水溶性扩散到水相的过程中导致原药过饱和析出;两种晶体控制物质由于两亲性自动沉积在油水界面上,同时由于疏水键、π-π共轭、氢键等非共价键的凝聚作用发生构象改变及交联作用并形成疏水空间,牢固地吸附在晶体表面,控制晶体长大;同时,两种晶体控制剂在发生凝聚作用时其含有的磺酸基、羧基、羟基等带负电荷的基团朝向水相中,形成扩散双电层阻止各颗粒之间的聚并,实现控制晶体大小。试验证明晶体控制调节剂B的磺化度和分子量与晶体控制聚合物C的结构和分子量对颗粒的粒径以及稳定性存在关键影响作用,且二者存在协同作用。
如上所述的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技术,通过调控混合时的搅拌功率或者剪切功率来调控悬浮剂中颗粒的粒径大小以及解决悬浮剂稳定性问题,在溶剂相和反溶剂相进行混合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首先,将油相加入水相称之为反加法;将水相加入到油相称之为正加法,加入方式的不同会严重影响悬浮剂的均一稳定性以及粒径均一性问题,反加时,析出颗粒过快而很难控制,相反正加法的析出颗粒速度慢于反加法,析出颗粒会更好控制且粒径更均匀,为了更好控制析出颗粒效果,此方法均选取正加法。选择反加法时,为了获得微米级悬浮剂,可以选择搅拌混合的工艺,搅拌功率控制在400-1000rpm;为了获得纳米级颗粒可以选择剪切的混合工艺,剪切功率控制在5000-15000rpm。选择正加法时,为了获得微米级悬浮剂,可以选择搅拌的混合工艺,搅拌功率控制在600-1000rpm;为了获得纳米级悬浮剂,可以选择剪切工艺,剪切功率控制在10000-15000rpm。
如上所述的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技术,通过控制混合时反溶剂相或溶剂相加入的速率来调控悬浮剂中颗粒的形貌大小以及颗粒的均匀程度,加入速率的快慢,对应用此工艺加工悬浮剂的粒径均匀性以及析出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加入的速率应该控制在60-120份/分钟(一份为体系的1%),总加入时间控制在50-100秒,可使得颗粒更均匀,同时温度需控制在15-50°C之间。
如上所述的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增稠体系这一因素来制得稳定的悬浮剂产品,适合的增稠剂包括硅酸镁铝、有机膨润土、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工艺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控制原药晶体大小,避免了常规悬浮剂生产过程中采用的高能耗的研磨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是一种溶解-乳化-析晶为核心过程的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技术。
本发明与常规研磨方法相比生产每吨产品,耗时可缩短1/3-1/2,能耗下降30-50%,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大幅度降低能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物料百分数,未特殊说明之处,均为质量百分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各物料质量分数如下:9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TC:2.42%;溶剂:10%,其中无水乙醇6%,二甲苯为4%;脂肪醇嵌段聚醚:3%;木质素磺酸盐(分子量10000,磺化度0.8):3%;苯乙烯丙烯酸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分子量3000):2%;乙二醇:2%;黄原胶:0.2%;水:77.38%,其中69.38%用于第二步制备反溶剂相,预留8%水用于第四步中溶胀增稠体系。
制备过程如下:
第一步称取甲维盐原药,向其中添加二甲苯溶剂和无水乙醇溶剂进行溶解后,再添加脂肪醇嵌段聚醚得到溶剂相。
第二步称取水,加入木质素磺酸盐(分子量10000,磺化度0.8),再加入苯乙烯丙烯酸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分子量3000)溶解得到反溶剂相。
第三步在搅拌功率600rpm的基础上,向溶剂相中以90份/分钟的速度(一份为体系的1%)添加反溶剂相,混合后维持相同搅拌速率下继续搅拌15分钟,得到悬浮剂体系。
第四步用黄原胶、乙二醇、预留的水配制增稠体系,并以10000rpm剪切悬浮剂体系的同时缓慢加入溶胀好的增稠剂体系,加毕相同功率下继续剪切5分钟,得到D50和D90分别为1.12um和2.34um的悬浮剂。
对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悬浮剂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悬浮剂表征结果
经检测,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悬浮剂54°C贮存14d后粒径指标D50和D90仍然为1.31μm和2.42μm,0°C贮存7d后粒径指标D50和D90仍然为1.12μm和2.13μm,符合农药悬浮剂的指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配方用量比例与实施例1一致。称取甲维盐原药2.42%,向其中添加二甲苯溶剂和无水乙醇溶剂进行溶解后,向其中添加脂肪醇嵌段聚醚得到溶剂相;称取水,加入木质素磺酸盐(分子量10000,磺化度0.8),再加入苯乙烯丙烯酸聚氧乙烯醚聚合物,溶解得到反溶剂相;在剪切功率10000rpm的基础上,向溶剂相中以90份/分钟的速度(一份为体系的1%)添加反溶剂相,混合后继续搅拌15分钟,得到悬浮剂体系;用黄原胶、乙二醇、预留的水配制增稠体系,并以10000rpm剪切悬浮剂体系的同时缓慢加入溶胀好的增稠剂体系,加毕继续剪切5分钟,得到D50和D90分别为0.22μm和0.91μm的悬浮剂。
本实施例表征结果如表2。
表2 实施例2悬浮剂表征结果
经检测发现,本实施例得到的悬浮剂54°C贮存14d后粒径指标D50和D90仍然为0.31μm和0.94μm,0°C贮存7d后粒径指标D50和D90仍然为0.25μm和0.84μm,其他检测项目符合农药悬浮剂的指标。
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以发现通过改变溶剂相和反溶剂相混合时的工艺,可以制备出微米或者纳米级的悬浮剂,在合适的功率范围下,搅拌工艺条件下获得稳定的微米悬浮剂,剪切的工艺条件下,获得稳定的纳米级悬浮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各物料质量分数如下:94%阿维菌素TC:3.19%;溶剂:10%具体含量如表3;脂肪醇嵌段聚醚:3%;木质素磺酸盐(分子量10000,磺化度0.8):3%;苯乙烯丙烯酸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分子量3000):2%;乙二醇:2%;黄原胶:0.2%,水:76.61%。
称取阿维菌素原药,向其中添加溶剂溶解原药后,再向其中添加脂肪醇嵌段聚醚得到溶剂相;称取水,加入木质素磺酸盐(分子量10000,磺化度0.8),再加入苯乙烯丙烯酸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分子量3000),解得到反溶剂相;在搅拌功率600rpm的基础上,向溶剂相中以90份/分钟的速度(一份为体系的1%)添加反溶剂相,混合后继续搅拌15分钟,得到悬浮剂体系;用黄原胶、乙二醇、预留的水配制增稠体系,并以10000rpm剪切悬浮剂体系的同时缓慢加入溶胀好的增稠剂体系,加毕继续剪切5分钟,得到目标悬浮剂。
表3 实施例3悬浮剂检测结果
从表3可知,通过对甲醇和环己酮溶剂进行复配,得知在甲醇:环己酮为4:6时,可以得到D50和D90分别为1.12μm和2.32μm的悬浮剂,其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储存稳定性好。经检测发现,该悬浮剂热贮14d后粒径指标D50和D90为1.21μm和2.52μm,0°C储存7d后粒径指标D50和D90仍然为1.12μm和2.24μm,符合农药悬浮剂的标准。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各物料质量分数如下:94%阿维菌素原药:3.19%;溶剂:10%,其中甲醇4%,环己酮6%;脂肪醇嵌段聚醚:3%;木质素磺酸盐(分子量10000,磺化度0.8):3%;苯乙烯丙烯酸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分子量3000):2%;乙二醇:2%;黄原胶:0.2%,水:76.61%。
称取阿维菌素原药,向其中添加甲醇溶剂和环己酮溶剂溶解原药后,再向其中添加脂肪醇嵌段聚醚得到溶剂相;称取水,加入木质素磺酸盐(分子量10000,磺化度0.8),再加入苯乙烯丙烯酸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分子量3000),解得到反溶剂相;在剪切功率10000rpm的基础上,向溶剂相中以90份/分钟的速度(一份为体系的1%)添加反溶剂相,混合后继续搅拌15分钟,得到悬浮剂体系;用黄原胶、乙二醇、预留的水配制增稠体系,并以10000rpm剪切悬浮剂体系的同时缓慢加入溶胀好的增稠剂体系,加毕继续剪切5分钟,得到D50和D90分别为0.52μm和0.71μm的目标悬浮剂。
经检测发现,该悬浮剂54°C储存14d后粒径指标D50和D90为0.43μm和0.73μm,0°C储存7d后粒径指标D50和D90仍然为0.47μm和0.81μm,符合农药悬浮剂的标准。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各物料质量分数如下:97%高效氯氟氰菊酯:2.58%;溶剂:10%,其中环己酮:二甲苯质量比为8:2;脂肪醇嵌段聚醚:3%;木质素磺酸盐(分子量10000,磺化度0.8):3%;苯乙烯丙烯酸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分子量3000):2%;乙二醇:2%;黄原胶:0.2%,水:77.22%。
称取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向其中添加溶剂溶解原药后,再向其中添加脂肪醇嵌段聚醚得到溶剂相;称取水,加入木质素磺酸盐(分子量10000,磺化度0.8),再加入苯乙烯丙烯酸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分子量3000),解得到反溶剂相;在搅拌功率600rpm的基础上,向溶剂相中以90份/分钟的速度(一份为体系的1%)添加反溶剂相,混合后继续搅拌15分钟,得到悬浮剂体系;用黄原胶、乙二醇、预留的水配制增稠体系,并以10000rpm剪切悬浮剂体系的同时缓慢加入溶胀好的增稠剂体系,加毕继续剪切5分钟,得到目标悬浮剂D50和D90分别为1.13μm和3.22μm,其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储存稳定性好,该悬浮剂54°C贮存14d后粒径指标D50和D90仍然为1.23μm和3.24μm,0°贮存存7d后粒径指标D50和D90仍然为1.21μm和3.13μm,符合农药悬浮剂的标准。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各物料质量分数如下:高效氯氟氰菊酯:2.58%;溶剂:10%,其中环己酮:二甲苯质量比为8:2;脂肪醇嵌段聚醚:3%;木质素磺酸盐(分子量10000,磺化度0.8):3%;苯乙烯丙烯酸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分子量3000):2%;乙二醇:2%;黄原胶:0.2%,水:77.22%。
称取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向其中添加环己酮溶剂和二甲苯溶剂进行溶解后,向其中添加脂肪醇嵌段聚醚得到溶剂相;称取水,加入木质素磺酸盐,再加入苯乙烯丙烯酸聚氧乙烯醚聚合物,溶解得到反溶剂相;为体系的1%)添加反溶剂相,混合后继续搅拌15分钟,得到悬浮剂体系;用黄原胶、乙二醇、预留的水配制增稠体系,并以10000rpm剪切悬浮剂体系的同时缓慢加入溶胀好的增稠剂体系,加毕继续剪切5分钟,得到D50和D90分别为0.45μm和0.67μm粒的目标悬浮剂。
经检测发现,该悬浮剂54°C贮存14d后粒径指标D50和D90仍然为0.47μm和0.70μm,0°C贮存7d后粒径指标D50和D90仍然为0.46μm和0.68μm,符合农药悬浮剂的标准。
对比例1
本对比例采用木质素磺酸盐的分子量为4300,磺化度0.8,加入量占物料总质量的3%,其余物质组成和含量以及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一致,得到的悬浮剂产品D50和D90分别为5.21μm和32.53μm。
对比例2
本对比例采用木质素磺酸盐的分子量为16000,磺化度0.8,加入量占物料总质量的3%,其余物质组成和含量以及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一致,得到的悬浮剂产品D50和D90分别为3.23μm和25.54μm。
从对比例1和对比例2可以发现添加分子量过低(小于8000)或者过高(大于12000)的木质素磺酸盐,制备出的悬浮剂粒径分布不均匀,造成制剂分层,药物析出的现象。
对比例3
本对比例采用木质素磺酸盐的分子量为11000,磺化度1.8,加入量占物料总质量的3%,其余物质组成和含量以及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一致,得到的悬浮剂产品D50和D90分别为2.55μm和17.59μm。
对比例4
本对比例采用木质素磺酸盐的分子量为10000,磺化度0.7,加入量占物料总质量的3%,其余物质组成和含量以及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一致,得到的悬浮剂产品D50和D90分别为6.81μm和27.82μm。
通过对比例3和对比例4可以发现添加磺化度过高(大于1.5)或者过低(小于0.8)的木质素磺酸盐,制备出的悬浮剂粒径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分层,药物晶体长大的现象。
对比例5
本对比例采用木质素磺酸盐的分子量为10000,磺化度0.8,加入量占物料总质量的3%,羧酸盐共聚物分子量1500,加入量占物料总质量的2%。其余物料组成和制备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一致,得到的悬浮剂产品D50和D90分别为4.81μm和15.85μm。
对比例6
本对比例采用木质素磺酸盐的分子量为10000,磺化度0.8,加入量占物料总质量的3%,羧酸盐共聚物分子量5000,加入量占物料总质量的2%。其余物料组成和制备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一致,得到的悬浮剂产品D50和D90分别为5.63μm和23.24μm。
根据对比例5和对比例6可知,添加分子量过高(大于4000)或者过低(小于2000)的羧酸盐共聚物,制备出的悬浮剂粒径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分层,药物晶体长大的现象。
对比例7
本对比例改变无水乙醇和二甲苯用量,并且不添加羧酸盐共聚物,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得到的悬浮剂颗粒粒径检测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悬浮剂颗粒检测结果
通过对无水乙醇和二甲苯进行复配,得知在无水乙醇:二甲苯为6:4时,可以得到D50和D90分别为1.51μm和3.23μm的悬浮剂,粒径分布范围较窄,效果较好,同时,在不添加羧酸盐共聚物的情况下,悬浮剂54°C贮存14d后粒径最优指标D50和D90仍分别增加到6.43um和19.63um,不符合农药悬浮剂的应用需求;其储存稳定性较差,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粒径出现了明显的长大现象。
对比例8
本对比例改变晶体控制调节剂B(木质素磺酸盐)和晶体控制聚合物C(羧酸盐共聚物)的在制剂中的用量比例,并将两者总用量比例控制在5%,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下表5为检测数据。
表5 对比例8检测结果
通过添加晶体控制聚合物C以及筛选晶体控制调节剂B和晶体控制聚合物C之间的添加比例得到了以上结论,发现当晶体控制调节剂B以及晶体控制聚合物C的比例为8:2和6:4时效果好,其中比例为6:4时粒径分布范围更窄。
效果验证案例。
效果验证案例1
防治对象:小菜蛾。
作物:甘蓝。
供试药剂及使用方法:2.3% 甲维盐SC(实施例1和实施例2),10ml/亩,喷雾。
对照药剂及使用方法:2.3% 甲维盐SC(研磨法制备),10ml/亩,喷雾。
其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效果验证结果。
效果验证案例2
防治对象:根结线虫。
作物:黄瓜。
试验地点:山东农业大学植保试验站。
供试药剂及使用方法:3%阿维菌素SC(实施例),1000ml/亩,混土施药。
对照药剂及使用方法:3%阿维菌素SC研磨法制备,1000ml/亩,混土施药。
其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效果验证结果。
效果验证案例3
防治对象:菜青虫。
作物:甘蓝。
试验地点:山东农业大学植保试验站。
施药方法及使用方法:2.5%高效氯氟氰菊酯SC(实施例),35ml/亩,喷雾。
对照药剂及使用方法:2.5%高效氯氟氰菊酯SC(研磨法制备),35ml/亩,喷雾。
其结果如表8所示。
表8效果验证结果。
本发明专利是为解决常规悬浮剂加工过程中的低效率、高能耗问题,开发出一种通过添加合适的溶剂、表面活性剂、晶体调控物质等,在析出药物晶体后,晶体调控物质会牢牢吸附在析出晶体的表面,控制晶体长大,得到稳定的目标粒径的悬浮剂。研究发现,配方各组分与加工工艺存在协同作用,需要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找到各因素的最佳配伍方式。通过效果验证,发现该工艺制备的微米级悬浮剂与常规研磨方法制备的悬浮剂防效相当,而该工艺制备的纳米级悬浮剂要比研磨方法制备的悬浮剂防效略高。
总之,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生产农药悬浮剂的方法,工艺简单,粒径可调控,与常规研磨方法相比生产每吨产品,耗时可缩短1/3-1/2,能耗下降30-50%,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大幅度降低能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原料药溶解到溶剂中,再加入表面活性剂A混匀,得到溶剂相;将高分子量的晶体控制调节剂B以及低分子量的晶体控制聚合物C溶解于水中得到反溶剂相;搅拌或者剪切条件下将溶剂相和反溶剂相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相,最后向混合相中加入增稠体系,得到目标粒径的稳定农药悬浮剂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混合相采用如下方式中任意一项获得:
方式一:
搅拌状态下将溶剂相加入反溶剂相,搅拌速率为400-1000rpm,得到微米级颗粒悬浮剂;
方式二:
剪切状态下将溶剂相加入反溶剂相,剪切速率为5000-15000rpm,得到纳米级颗粒悬浮剂;
方式三:
搅拌状态下将反溶剂相加入溶剂相,搅拌速率为600-1000rpm,得到微米级颗粒悬浮剂;
方式四:
剪切状态下将反溶剂相加入溶剂相,剪切速率为10000-15000rpm,得到纳米级颗粒悬浮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异丁醇、正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甲醚、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环己酮、乙腈、石油醚、二氯甲烷、二甲苯、甲苯、苯、溶剂油、正己烷、油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A为非离子型脂肪醇嵌段聚醚类乳化剂、非离子型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类乳化剂、非离子型羟基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类乳化剂、非离子型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非离子型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缩合物类乳化剂、非离子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类乳化剂、非离子型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乳化剂、非离子型山梨醇酐脂肪酸类乳化剂、非离子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晶体控制调节剂B为阴离子型木质素磺酸盐类分散剂,其含有的磺酸基位置在苯环上,磺化度0.8-1.5,分子量为8000-12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晶体控制共聚物C为羧酸盐三元共聚物,且同时具有羧酸基、磺酸基、羟基亲水基团以及聚苯乙烯基疏水性基团,分子量为2000-400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混合时间为50-100s,混合温度为15-50℃。
CN202311435155.3A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 Pending CN1177963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5155.3A CN117796392A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5155.3A CN117796392A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6392A true CN117796392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2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35155.3A Pending CN117796392A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63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8429B (zh) 一种控制ε-HNIW晶形和窄粒度分布的重结晶方法
Zhou et al. High-performance dispersant of coal–water slurry synthesized from wheat straw alkali lignin
US9982090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ydioxanone particles for filler
CN101849910B (zh) 一种二丙酸倍他米松微粒的制备方法
CN109221226B (zh) 一种用于飞防的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94574A (zh) 一种邻香草醛球形晶体的制备方法
CN102875531B (zh) 一种(r)-兰索拉唑无水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96392A (zh) 一种农药悬浮剂逆向加工工艺
Qi et al. Synthesis of large-sized monodisperse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by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with dropwise monomer feeding procedure
Guo et al. Agitating transformation during vinyl chlorid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aggregation morphology and PVC properties
CN109169646B (zh) 一种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73963A1 (ko) 망상구조를 갖는 고분자 미세입자의 제조방법
CN109180844B (zh) 一种表面粗糙的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eng et al. One‐step Preparation of Monodisperse Multifunctional Macroporous Particles through a Spontaneous Physical Process
CN112618543B (zh) 含依维莫司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54255B (zh) 一种小粒度阿齐沙坦的制备方法
CN109792996B (zh) 一种阿维菌素类纳米粉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8031142A (zh) 一种简化的利用湿磨来制备大量微晶种的装置及方法
CN114195608B (zh) 一种Suzuki反应单体的纯化方法
WO2011003240A1 (en) Formulation comprising terpolymer and active substance,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CN115956561B (zh) 一种甲维盐纳米干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NL2029690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lignosulfonate (ls) nanospheres and nanorods
CN118063712A (zh) 一种农用水悬浮剂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农用水悬浮剂
CN115778899B (zh) 丹皮酚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12593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large, porous drug-silk materials using cryogran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