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5161A - 运载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运载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5161A
CN117795161A CN202280053783.2A CN202280053783A CN117795161A CN 117795161 A CN117795161 A CN 117795161A CN 202280053783 A CN202280053783 A CN 202280053783A CN 117795161 A CN117795161 A CN 117795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prinkler
vehicle
carrier vehicle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37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夏树
星野佑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95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51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04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with a tipping movement of load-transporting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3/00Applying liquids to roads or like surfaces, e.g. for dust control; Stationary flushing devices
    • E01H3/02Mobile apparatus, e.g. watering-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运载车辆具备:车斗;车身,其支承车斗;行驶装置,其支承车身;动力装置,其使氢与氧发生反应,产生用于驱动行驶装置的动力;贮水箱,其用于贮存动力装置中生成的水;以及洒水装置,其喷射贮水箱内贮存的水,以向车身周围的至少一部分洒水。

Description

运载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运载车辆。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燃料电池车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0436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燃料电池中,通过氢与氧的电化学反应,作为主产物会产生驱动车辆用电力,作为副产物会生成水。业界期待出现一种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活用通过氢与氧的电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水。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活用通过氢与氧的反应而生成的水。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运载车辆,其具备:车斗;车身,其支承车斗;行驶装置,其支承车身;动力装置,其使氢与氧发生反应,产生用于驱动行驶装置的动力;贮水箱,其用于贮存动力装置中生成的水;以及洒水装置,其喷射贮水箱内贮存的水,以向车身周围的至少一部分洒水。
根据本公开,通过氢与氧的反应而生成的水被活用于作业现场的洒水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的运载车辆的作业现场的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的作业现场的管理系统的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的运载车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运载车辆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洒水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的洒水区域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洒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洒水系统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系统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运载车辆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运载车辆的结构图。
图12是示意性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运载车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可以适当地组合。另外,也有不使用部分构成要素的情况。
作业现场
图1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的运载车辆2的作业现场1的图。作为作业现场1,例示矿山或采石场。矿山是指开采矿物的场所或厂区。采石场是指开采石材的场所或工作区。作业现场1中有多个运载车辆2在工作。
运载车辆2是在作业现场1中行驶并运载货物的自卸车。作为由运载车辆2运载的货物,例示在作业现场1挖掘出的挖掘物。
运载车辆2既可以是不依赖于驾驶员的驾驶操作,以无人驾驶的方式运转的无人驾驶自卸车,也可以是基于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而运转的有人驾驶自卸车。实施方式中,设运载车辆2为有人驾驶自卸车。
实施方式中,作业现场1是矿山。作为矿山,例示开采金属的金属矿山、开采石灰石的非金属矿山、或开采煤的煤矿山。
作业现场1中设定有行驶区域4。行驶区域4是指运载车辆2能够行驶的区域。行驶区域4包括装载场5、卸土场6、停车场7、加油站8、行驶路径9及交叉口10。
装载场5是指用于执行向运载车辆2装载货物的装载作业的区域。装载机11在装载场5中工作。作为装载机11,例示有液压挖掘机。
卸土场6是指用于执行从运载车辆2上卸下货物的卸土作业的区域。卸土场6中设置有破碎机12。
停车场7是指供运载车辆2停泊的区域。
加油站8是指为运载车辆2加油的区域。
行驶路径9是指供前往装载场5、卸土场6、停车场7及加油站8中的至少一处的运载车辆2行驶的区域。行驶路径9被设置为至少将装载场5与卸土场6相连。实施方式中,行驶路径9分别连接着装载场5、卸土场6、停车场7及加油站8。
交叉口10是指多条行驶路径9相交的区域,或一条行驶路径9分支成多条行驶路径9的区域。
管理系统
图2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的作业现场1的管理系统13的图。
管理系统13具备管理装置14及通信系统15。管理装置14设置在作业现场1的管制设施16中。管理装置14包含计算机系统。运载车辆2具有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包含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15包含与管理装置14连接的无线通信器15A、及与控制装置3连接的无线通信器15B。管理装置14与运载车辆2的控制装置3经由通信系统15进行无线通信。
运载车辆
图3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的运载车辆2的立体图。如图2及图3所示,运载车辆2具备箱斗21、车身22、行驶装置23、动力装置24、贮水箱25、洒水喷头26、无线通信器15B及控制装置3。
箱斗(车斗)21是用于装载货物的部件。箱斗2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车身22靠上方的位置。箱斗21执行倾卸动作及下降动作。通过执行倾卸动作及下降动作,箱斗21被调整成倾卸姿态及装载姿态。倾卸姿态是指箱斗21上升的姿态。装载姿态是指箱斗21下降的姿态。
倾卸动作是指使箱斗21远离车身22,向倾卸方向倾斜的动作。倾卸方向是车身22的后方。实施方式中,倾卸动作包括使箱斗21的前端部上升,并使箱斗21向后方倾斜的动作。通过执行倾卸动作,箱斗21的装载面朝向后方而向下倾斜。
下降动作是指使箱斗21靠近车身22的动作。实施方式中,下降动作包括使箱斗21的前端部下降的动作。
在执行卸土作业的情况下,箱斗21以从装载姿态变成倾卸姿态的方式,执行倾卸动作。当箱斗21中装载有货物时,货物通过倾卸动作而从箱斗21的后端部向后方排出。在执行装载作业的情况下,箱斗21被调整为装载姿态。
车身22包含车身框架。车身22对箱斗21进行支承。车身22支承于行驶装置23。动力装置24、贮水箱25、洒水喷头26、无线通信器15B及控制装置3分别搭载在车身22上。
行驶装置23对车身22进行支承。行驶装置23用于使运载车辆2行驶。行驶装置23用于使运载车辆2前进或后退。行驶装置23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车身22靠下方的位置。行驶装置23具有车轮27及轮胎28。
轮胎28安装在车轮27上。车轮27包含前轮27F及后轮27R。轮胎28包含安装在前轮27F的前轮胎28F、及安装在后轮27R的后轮胎28R。前轮27F是转向轮。后轮27R是驱动轮。
动力装置24使氢与氧发生反应,产生用于驱动行驶装置23的动力。所谓驱动行驶装置23,包括使驱动轮即后轮27R旋转。
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24具有:燃料电池29,其使氢与氧发生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力;凝汽器30,其使在燃料电池29中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及行驶驱动马达31,其基于燃料电池29所产生的电力,产生用于驱动行驶装置23的动力。在车身22的前部设置有外部气体导入口32。动力装置24的燃料电池29利用从外部气体导入口32导入的空气中包含的氧来产生电力。
贮水箱25用于贮存动力装置24中生成的水。在燃料电池29中,通过氢与氧的电化学反应而生成水蒸气,在凝汽器30中,燃料电池29中生成的水蒸气被冷凝而生成水。在凝汽器30中生成的水被贮存在贮水箱25内。
洒水喷头26是用于喷射贮水箱25内贮存的水,以向车身22周围的至少一部分洒水的洒水装置。洒水喷头26配置在车身22的前部。洒水喷头26向车身22的行进方向的前方洒水。
实施方式中,至少设置有三个洒水喷头26。三个洒水喷头26包括在车身22的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洒水喷头26C、洒水喷头26L及洒水喷头26R。洒水喷头26C配置在车身22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洒水喷头26L配置在比洒水喷头26C靠左侧的位置。洒水喷头26R配置在比洒水喷头26C靠右侧的位置。此外,洒水喷头26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三个。洒水喷头26也可以有一个或两个,还可以有四个以上。另外,配置洒水喷头26的位置也不特别限定,所述洒水喷头26可以设置在车身22的各个位置。
在车身22的车宽方向上,洒水喷头26C与外部气体导入口32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同。洒水喷头26C向外部气体导入口32的前方洒水。
在车身22的车宽方向上,洒水喷头26L与左侧的前轮27F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同。洒水喷头26L向左侧的前轮27F的前方洒水。
在车身22的车宽方向上,洒水喷头26R与右侧的前轮27F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同。洒水喷头26R向右侧的前轮27F的前方洒水。
洒水喷头26在运载车辆2前进时,向行驶装置23的前方洒水。洒水喷头26L向左侧的前轮27F的前方洒水,洒水喷头26R向右侧的前轮27F的前方洒水。由此,行驶装置23前方的路面被淋湿,所以在运载车辆2行驶时,粉尘或沙土扩散的情况得到抑制。
另外,燃料电池29具有供氢与氧传导离子的电解质膜。据称,电解质膜需要具有适度的湿度。洒水喷头26C向外部气体导入口32的前方洒水。因此,高湿度的空气被从外部气体导入口32供给至燃料电池29。另外,能够使燃料电池29中简化或省去加湿器。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运载车辆2的结构图。运载车辆2具备监视器54、输入部55、加速制动踏板56、换档杆57、升降杆58、能源供给体系17、车辆驱动体系18、洒水体系19及控制装置3。
监视器54、输入部55、加速制动踏板56、换档杆57及升降杆58分别配置在运载车辆2的驾驶室内。监视器54用于显示出显示数据。输入部55被驾驶员操作而生成输入信号。基于驾驶员对加速制动踏板56的操作,行驶装置23加速或减速。基于驾驶员对换档杆57的操作,行驶装置23的速度档位变更,或行驶装置23的前进与后退被切换。基于驾驶员对升降杆58的操作,箱斗21执行倾卸动作或下降动作。
能源供给体系17具有氢箱33、氢供给装置34、燃料电池29、蓄电池35、电压转换装置36及凝汽器30。氢供给装置34用于将氢箱33的氢供给至燃料电池29。空气从外部气体导入口32供给至燃料电池29。燃料电池29使氢与氧发生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力。蓄电池35储蓄燃料电池29中产生的电力。电压转换装置36用于升高燃料电池29或蓄电池35的电压。凝汽器30用于将燃料电池29中生成的水蒸气冷凝来生成水。
车辆驱动体系18具有逆变器37、泵驱动马达38、液压泵39、控制阀40、举升缸41、逆变器42、行驶驱动马达31、减速机构43及车轮27。逆变器37用于将来自电压转换装置36的直流电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并供给至泵驱动马达38。泵驱动马达38用于驱动液压泵39。从液压泵39排出的液压油经由控制阀40供给至举升缸41。液压油被供给至举升缸41,从而使举升缸41工作。举升缸41使箱斗21执行倾卸动作或下降动作。逆变器42用于将来自电压转换装置36的直流电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并供给至行驶驱动马达31。行驶驱动马达31产生的旋转力经由减速机构43而传递至车轮27。行驶装置23基于车轮27的旋转而行驶。
洒水体系19具备:贮水箱25;洒水喷头26;洒水泵44,其用于将贮水箱25内贮存的水供给至洒水喷头26;管子45,其连接贮水箱25与洒水泵44;以及管子46,其连接洒水泵44与洒水喷头26。在凝汽器30中生成的水被贮存在贮水箱25内。通过洒水泵44的驱动,贮水箱25内贮存的水经由管子45、洒水泵44及管子46而被供给至洒水喷头26。洒水喷头26喷射从贮水箱25供给来的水。
控制装置3具有能源控制部47、车辆运行控制部48、洒水控制部49、本车信息存储部50、地形信息存储部51、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及监视器控制部53。能源控制部47用于控制能源供给体系17。车辆运行控制部48用于控制车辆驱动体系18。洒水控制部49用于控制洒水体系19。实施方式中,驾驶员操作输入部55后,输入部55生成洒水指令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在手动模式下,洒水控制部49基于来自输入部55的洒水指令信号,输出控制指令,以使水从洒水喷头26喷射出来。本车信息存储部50用于存储与搭载有本车信息存储部50的己方的运载车辆2(本车)相关的信息。地形信息存储部51用于存储作业现场的地形信息。作业现场的地形信息例如包含行驶路径9的路面的倾斜角(坡度)。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用于存储从管理装置14发送来的信息。另外,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存储从其他的运载车辆2(他车)发送来的信息。监视器控制部53用于控制监视器54。
洒水系统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洒水系统59的功能框图。洒水系统59具有管理装置14、能源控制部47、车辆运行控制部48、洒水控制部49、本车信息存储部50、地形信息存储部51、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监视器控制部53及洒水判断用传感器60。
洒水判断用传感器60包含位置传感器61、水量传感器62、灰尘传感器63、倾斜角传感器64、打滑传感器65、天气传感器66、温度传感器67及湿度传感器68。洒水判断用传感器60的检测信号(洒水判断用检测信号)被存储在本车信息存储部50内。洒水判断用传感器60的检测信号(洒水判断用检测信号)用于判断是否需要从洒水喷头26洒水、以及控制来自洒水喷头26的洒水量。此外,洒水判断用传感器60无需将位置传感器61、水量传感器62、灰尘传感器63、倾斜角传感器64、打滑传感器65、天气传感器66、温度传感器67及湿度传感器68全部具备,而只要具备洒水系统59执行控制所需的传感器即可。
位置传感器61用于检测搭载有位置传感器61的运载车辆2的位置。实施方式中,位置传感器61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来检测运载车辆2的位置。位置传感器61包含GNSS接收器。
水量传感器62用于检测贮水箱25的水量。作为水量传感器62,例示有水位传感器或重量传感器。
灰尘传感器63用于检测作业现场1的灰尘。作业现场1的灰尘包括沙尘。作为灰尘传感器63,例示有激光传感器(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光探测及测距)或雷达传感器(RADAR: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无线电探测及测距)。此外,灰尘传感器63也可以包含相机。
倾斜角传感器64用于检测作业现场1的路面的倾斜角。倾斜角传感器64通过检测运载车辆2的倾斜角来检测作业现场1的路面的倾斜角。作为倾斜角传感器64,例示有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或惯性测量装置(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打滑传感器65用于检测行驶装置23的驱动轮即后轮27R上安装的后轮胎28R的打滑量。作为打滑传感器65,例示有编码器或旋转变压器。此外,打滑传感器65也可以配置在车辆驱动体系18中,通过车辆运行控制部48的运算处理来计算打滑量。
天气传感器66用于检测作业现场1的天气。作为天气传感器66,例示有雨量计。
温度传感器67用于检测作业现场1的温度。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67对作业现场1的路面的温度进行检测。此外,温度传感器67也可以配置在能源供给体系17中,通过能源控制部47的运算处理来计算作业现场1的温度。
湿度传感器68用于检测作业现场1的湿度。此外,湿度传感器68也可以配置在能源供给体系17中,通过能源控制部47的运算处理来计算作业现场1的温度。
洒水控制部49向洒水体系19输出控制指令,以使洒水喷头26向作业现场1中设定的洒水区域洒水。洒水区域是将作业现场1的全部区域细分成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正六边形而得到的划分区域。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洒水区域,但也可以不包含范围信息。即,洒水区域也可以设定为包含洒水目标位置信息的洒水位置。与洒水区域相关的信息被从管理装置14发送到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存储从管理装置14发送来的与作业现场1的洒水区域相关的信息。
洒水控制部49基于位置传感器61的检测信号、及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内存储的洒水区域的位置,输出控制指令,以使洒水喷头26向洒水区域洒水。
图6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的洒水区域的图。为多个洒水区域分别设定了洒水允许等级。“洒水允许等级1”的洒水区域是始终准许洒水的洒水区域。作为“洒水允许等级1”的洒水区域,例示有设有排水沟的场所或停车场7。“洒水允许等级2”的洒水区域是设定了允许洒水量的洒水区域。作为“洒水允许等级2”的洒水区域,例示有规定倾斜角以下的路面、一般的行驶路径9的路面、及希望抑制产生灰尘(沙尘)的场所。实施方式中,对于“洒水允许等级2”的洒水区域,遵循作业现场1的管理运用方针,分区设定了不同的允许洒水量。允许洒水量例如根据作业现场1中存在的搭载有燃料电池的运载车辆2的辆数及运转率、季节、或天气信息等来设计。“洒水允许等级3”的洒水区域是不允许洒水的洒水区域。作为“洒水允许等级3”的洒水区域,例示有倾斜角陡峭的路面、一旦有水便会变得泥泞的路面、由于铺设了铁板等原因而容易打滑的路面、装载场5、卸土场6、以及被严格限制了由洒水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场所。洒水允许等级是根据作业现场1的状况而预先设定的。洒水控制部49基于洒水允许等级,控制来自洒水喷头26的洒水量。
以下说明中,可将为多个洒水区域分别设定的洒水允许等级称为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
实施方式中,洒水控制部49不仅基于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还基于表示已被洒水的洒水区域及洒水量的洒水成果信息、以及洒水判断用传感器60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来自洒水喷头26的洒水量。
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被从管理装置14发送至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不仅存储从管理装置14发送来的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还存储表示已被其他的运载车辆2洒水的洒水区域及洒水量的洒水成果信息。洒水成果信息既可以从其他的运载车辆2发送到己方的运载车辆2,也可以经由管理装置14从其他的运载车辆2发送到己方的运载车辆2。
如图5所示,洒水控制部49具有信息整合部71、贡献度应用部72、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修正部73、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及洒水装置驱动指令部75。
信息整合部71使用地形信息存储部51内存储的作业现场1的地形信息、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内存储的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内存储的其他的运载车辆2的洒水成果信息、及本车信息存储部50内存储的洒水判断用传感器60的检测信号,基于事先设定的运算规则,计算出要求洒水量,并将其整合成能够进行比较判断的信息。作为运算规则的例子,基于地形信息存储部51内存储的作业现场1的地形信息、或倾斜角传感器64的检测信号,在判断出路面的倾斜角较大时,减少洒水量,在判断出路面的倾斜角较小时,增加洒水量。另外,基于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内存储的其他的运载车辆2的洒水成果信息,在判断出其他的运载车辆2已经执行了大量洒水时,减少洒水量,在判断出其他的运载车辆2未执行洒水时,增加洒水量。另外,基于水量传感器62的检测信号,在判断出贮水箱25的水量较少时,减少洒水量,在判断出贮水箱25的水量较多时,增加洒水量。另外,基于灰尘传感器63的检测信号,在判断出作业现场1的灰尘较少时,减少洒水量,在判断出作业现场1的灰尘较多时,增加洒水量。另外,基于打滑传感器65的检测信号,在判断出后轮胎28R的打滑量较大时,减少洒水量,在判断出后轮胎28R的打滑量较小时,增加洒水量。另外,基于天气传感器66的检测信号,在判断出是雨天时,减少洒水量,在判断出是晴天时,增加洒水量。另外,基于温度传感器67的检测信号,在判断出路面的温度较低时,减少洒水量,在判断出路面的温度较高时,增加洒水量。另外,基于湿度传感器68的检测信号,在判断出湿度较高时,减少洒水量,在判断出湿度较低时,增加洒水量。
贡献度应用部72对由信息整合部71整合得出的要求洒水量应用:与是否需要从洒水喷头26洒水以及来自洒水喷头26的洒水量相关的贡献度。作为贡献度的例子,基于与作业现场1的安全有关的信息,例如倾斜角传感器64的检测信号或打滑传感器65的要求洒水量的贡献度被设定得较高。另外,从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内存储的其他的运载车辆2的洒水成果信息的数据获取时刻起算,经过时间较长时,贡献度被设定得较低,经过时间较短时,贡献度被设定得较高。在贡献度较低的情况下,减弱允许洒水量与由信息整合部71算出的要求洒水量的关联性。在贡献度较高的情况下,增强允许洒水量与由信息整合部71算出的要求洒水量的关联性。
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修正部73基于由贡献度应用部72应用的贡献度,对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进行修正。例如,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修正部73使需要大量洒水的“洒水允许等级2”的洒水区域的允许洒水量增加,或者使无需洒水的“洒水允许等级2”的洒水区域的允许洒水量减少或降为零。
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根据地形信息存储部51的地形信息、位置传感器61及车辆运行控制部48的车速信息,来推定车辆预测通过位置,并基于修正后的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或来自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的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生成给洒水装置驱动指令部75的准许洒水信号。
修正后的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及累计洒水量被存储在本车信息存储部50内。监视器控制部53使监视器54显示修正后的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本车信息存储部50将修正后的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及累计洒水量发送给管理装置14。
洒水系统的控制方法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洒水系统59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根据地形信息存储部51的信息、位置传感器61及运载车辆2的车速信息,计算洒水位置即车辆预测通过位置(步骤SA1)。
根据车辆预测通过位置来确定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上的参照位置。由于行驶原因,运载车辆2的位置与洒出的水洒落的位置有可能存在差异。根据地形信息存储部51的信息、位置传感器61及运载车辆2的车速信息,能够精确地计算出洒水位置。此外,也可以根据地形信息存储部51的信息及位置传感器61来计算车辆预测通过位置。
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从管理装置14接收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步骤SA2)。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接收来自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修正部73的修正后的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及来自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的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
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利用来自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修正部73的修正后的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或来自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2的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对车辆预测通过位置是否处于“洒水允许等级1”的洒水区域内进行判定(步骤SA3)。
当步骤SA3中判定为车辆预测通过位置处于“洒水允许等级1”的洒水区域内时(步骤SA3:是),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基于水量传感器62的检测信号,计算表示贮水箱25内贮存的水量的贮水箱容量(步骤SA4)。
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对贮水箱容量是否为阈值以上进行判定(步骤SA5)。
当步骤SA5中判定为贮水箱容量为阈值以上时(步骤SA5:是),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发送准许洒水信号。另外,监视器控制部53使监视器54显示表示准许洒水的显示数据(步骤SA6)。
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计算累计洒水量(步骤SA7)。
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基于来自本车信息存储部50的信息、及来自车辆运行控制部48的车速信息,计算当前的车辆位置(步骤SA8)。
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根据地形信息存储部51的地形信息及位置传感器61,确认洒水区域有无变更(步骤SA9)。
当步骤SA9中判定为洒水区域无变更时(步骤SA9:是),返回步骤SA4的处理。
当步骤SA3中判定为车辆预测通过位置不处于“洒水允许等级1”的洒水区域内时(步骤SA3:否),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对车辆预测通过位置是否处于“洒水允许等级2”的洒水区域内进行判定(步骤SA10)。
当步骤SA10中判定为车辆预测通过位置处于“洒水允许等级2”的洒水区域内时(步骤SA10:是),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基于水量传感器62的检测信号,计算贮水箱容量。为计算累计洒水量,将贮水箱容量的初始值锁存(步骤SA11)。
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对贮水箱容量是否为阈值以上进行判定(步骤SA12)。
当步骤SA12中判定为贮水箱容量为阈值以上时(步骤SA12:是),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对累计洒水量是否为允许洒水量以下进行判定(步骤SA13)。
当步骤SA13中判定为累计洒水量为允许洒水量以下时(步骤SA13:是),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发送准许洒水信号。另外,监视器控制部53使监视器54显示表示准许洒水的显示数据(步骤SA14)。
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计算累计洒水量(步骤SA15)。
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基于来自本车信息存储部50的信息、及来自车辆运行控制部48的车速信息,计算当前的车辆位置(步骤SA16)。
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根据地形信息存储部51的地形信息及位置传感器61,确认洒水区域有无变更(步骤SA17)。
当步骤SA17中判定为洒水区域无变更时(步骤SA17:是),返回步骤SA11的处理。
当步骤SA5中判定为贮水箱容量不为阈值以上时(步骤SA5:否)、当步骤SA10中判定为车辆预测通过位置不处于“洒水允许等级2”的洒水区域内时(步骤SA10:否)、当步骤SA12中判定为贮水箱容量不为阈值以上时(步骤SA12:否)、以及当步骤SA13中判定为累计洒水量不为允许洒水量以下时(步骤S13:否),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中止准许洒水信号。另外,监视器控制部53使监视器54显示表示不准许洒水的显示数据(步骤SA18)。
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将洒水区域的累计洒水量发送给本车信息存储部50(步骤SA19)。
洒水系统的驱动方法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的洒水系统59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洒水装置驱动指令部75对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是否发送了准许洒水信号进行判定(步骤SB1)。
当步骤SB1中判定为发送了准许洒水信号时(步骤SB1:是),洒水装置驱动指令部75对洒水指令模式是否为自动进行判定(步骤SB2)。
当步骤SB2中判定为洒水指令模式不为自动时(步骤SB2:否),洒水装置驱动指令部75对输入部55的洒水指令开关是否已打开进行判定(步骤SB3)。
当步骤SB2中判定为洒水指令模式为自动时(步骤SB2:是)、或当步骤SB3中判定为洒水指令开关已打开时(步骤SB3:是),洒水装置驱动指令部75执行洒水喷头26的阀门的开关调节(步骤SB4)。
另外,洒水装置驱动指令部75驱动洒水泵44,并调节洒水泵44的容量(步骤SB5),然后返回步骤SB1的处理。
当步骤SB1中判定为未发送准许洒水信号时(步骤SB1:否)、或当步骤SB3中判定为洒水指令开关未打开时(步骤SB3:否),洒水装置驱动指令部75使洒水泵44停止(步骤SB6)。
另外,洒水装置驱动指令部75关闭洒水喷头26的阀门(步骤SB7)。
洒水喷头26基于洒水装置驱动指令部75的控制,向洒水区域洒水。
此外,洒水喷头26既可以基于来自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的准许洒水信号,以自动模式洒水。洒水喷头26也可以基于来自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4的准许洒水信号、及来自输入部55的输入信号,以手动模式洒水。
计算机系统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系统1000的框图。上述管理装置14及控制装置3分别包含计算机系统1000。计算机系统1000具有诸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处理器1001、主内存1002、存储装置1003及包含输入输出电路的接口1004,其中主内存1002包含诸如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及诸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的易失性存储器。上述管理装置14及控制装置3各自的功能作为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存储装置1003内。处理器1001将计算机程序从存储装置1003读取并加载至主内存1002,按照计算机程序来执行上述处理。此外,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经由网络传送至计算机系统1000。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系统1000能够执行如下操作:使氢与氧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用于驱动运载车辆2的行驶装置23的动力;设定作业现场1的洒水区域;以及从洒水喷头26喷射在氢与氧的电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水,以向洒水区域洒水。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系统1000能够执行如下操作:检测运载车辆2的位置;以及基于运载车辆2的位置与洒水区域的位置,从洒水喷头26喷射水。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系统1000能够执行如下操作:为多个洒水区域分别设定洒水量的允许等级;以及基于允许等级,控制来自洒水喷头26的洒水量。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系统1000能够执行如下操作:基于表示已被洒水的洒水区域与洒水量中的至少一者的洒水成果信息、及洒水判断用传感器60的检测信号,控制来自洒水喷头26的洒水量。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系统1000能够执行如下操作:在搭载于运载车辆2的监视器54上显示洒水区域。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系统1000能够执行如下操作:基于来自搭载于运载车辆2的输入部55的输入信号,从洒水喷头26喷射水。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运载车辆2具备:箱斗21;车身22,其支承箱斗21;行驶装置23,其支承车身22;动力装置24,其使氢与氧发生反应,产生用于驱动行驶装置23的动力;贮水箱25,其用于贮存动力装置24中生成的水;以及洒水喷头26,其喷射贮水箱25内贮存的水,以向车身22周围的至少一部分洒水。
由此,通过氢与氧的电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水被活用于作业现场1的洒水中。另外,通过向预先设定的作业现场1的洒水区域洒水,作业现场1中粉尘或沙土扩散的情况得到抑制。
洒水喷头26配置在车身22的前部。洒水喷头26向车身22的前方洒水。
在车身22的前部设置有外部气体导入口32,动力装置24利用从外部气体导入口32导入的氧来产生动力。通过向外部气体导入口32的前方洒水,高湿度的空气被从外部气体导入口32供给至燃料电池29。燃料电池29具有供氢与氧传导离子的电解质膜。据称,电解质膜需要具有适度的湿度。由于从外部气体导入口32向燃料电池29供给高湿度的空气,因此燃料电池29的发电效率的降低得以被抑制。另外,能够在燃料电池29中简化或省去加湿器。
洒水喷头26向行驶装置23的行进方向的前方洒水。洒水喷头26L向左侧的前轮27F的前方洒水,洒水喷头26R向右侧的前轮27F的前方洒水。由此,行驶装置23前方的路面被淋湿,所以在行驶装置23行驶时,粉尘或沙土扩散的情况得到抑制。
其他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运载车辆2的结构图。上述实施方式中,运载车辆2的动力装置24包含燃料电池29。但如图10所示,运载车辆2的动力装置24(能源供给体系17B)也可以包含氢发动机81。氢发动机81使氢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而产生动力。
氢发动机81具有缸体及活塞。由缸体与活塞划定的燃烧室内被供给含有氢与氧的空气。氢收容在氢箱33内,并由氢供给装置34供给至氢发动机81。空气从外部气体导入口32供给至氢发动机81。
在氢发动机81中生成的水蒸气被凝汽器30冷凝。在凝汽器30中生成的水被贮存在贮水箱25内。
图10所示的能源供给体系17B具有基于氢发动机81所产生的动力来产生电力的发电机83。发电机83与磁场调节装置82连接。发电机83所产生的电力经由整流器84供给至车辆驱动体系18B。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车辆驱动体系18B具有逆变器42、行驶驱动马达31、减速机构43及车轮27。行驶驱动马达31基于发电机83所产生的电力来产生动力。
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运载车辆2的结构图。与图10所示的例子一样,能源供给体系17C包含氢发动机81。车辆驱动体系18C具有动力分配机构85及动力传递机构86。动力分配机构85与氢发动机81连接。氢发动机81所产生的动力被分配给液压泵39与动力传递机构86。被分配给动力传递机构86的动力经由减速机构43而传递至车轮27。如图11所示,能源供给体系17C也可以不具有发电机。
图12是示意性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运载车辆2的图。如图12所示,洒水喷头26也可以设置在车身22的后部。在动力装置24及贮水箱25配置于车身22的前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不同于贮水箱25的位置处配置洒水箱87。洒水箱87被配置在车身22的比贮水箱25靠后方的位置。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运载车辆2具备:将贮水箱25内贮存的水供给至洒水箱87的第一洒水泵88、以及将洒水箱87内贮存的水供给至洒水喷头26的第二洒水泵89。贮水箱25与第一洒水泵88经由管子90A而连接。第一洒水泵88与洒水箱87经由管子90B而连接。洒水箱87与第二洒水泵89经由管子91A而连接。第二洒水泵89与洒水喷头26经由管子91B而连接。洒水喷头26喷洒从贮水箱25供给到洒水箱87中的水。
另外,洒水箱87上也可以连接有接水口87A。从车身22的外部向接水口87A供给水。在洒水箱87的水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经由接水口87A向洒水箱87内补充水。同样地,从车身22的外部供给水的接水口25A也可以被连接于贮水箱25。
另外,在车身22的车宽方向上,洒水喷头26L与驱动轮即后轮27R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同。洒水喷头26L也可以向左侧的后轮27R的前方洒水。另外,在车身22的车宽方向上,洒水喷头26R与驱动轮即后轮27R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同。洒水喷头26L也可以向右侧的后轮27R的前方洒水。
另外,洒水喷头26也可以在车身22转向时,根据转向输入装置或行驶装置23的左右轮转速信息,适时改变洒水喷头26的洒水方向与运载车辆2的前方方向所成的角度。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洒水装置是洒水喷头26。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洒水装置也可以是具备洒水功能的其他装置。
符号说明
1…作业现场;2…运载车辆;3…控制装置;4…行驶区域;5…装载场;6…卸土场;7…停车场;8…加油站;9…行驶路径;10…交叉口;11…装载机;12…破碎机;13…管理系统;14…管理装置;15…通信系统;15A…无线通信器;15B…无线通信器;16…管制设施;17…能源供给体系;17B…能源供给体系;17C…能源供给体系;18…车辆驱动体系;18B…车辆驱动体系;18C…车辆驱动体系;19…洒水体系;21…箱斗;22…车身;23…行驶装置;24…动力装置;25…贮水箱;25A…接水口;26…洒水喷头;26C…洒水喷头;26L…洒水喷头;26R…洒水喷头;27…车轮;27F…前轮;27R…后轮;28…轮胎;28F…前轮胎;28R…后轮胎;29…燃料电池;30…凝汽器;31…行驶驱动马达;32…外部气体导入口;33…氢箱;34…氢供给装置;35…蓄电池;36…电压转换装置;37…逆变器;38…泵驱动马达;39…液压泵;40…控制阀;41…举升缸;42…逆变器;43…减速机构;44…洒水泵;45…管子;46…管子;47…能源控制部;48…车辆运行控制部;49…洒水控制部;50…本车信息存储部;51…地形信息存储部;52…管制他车信息存储部;53…监视器控制部;54…监视器;55…输入部;56…加速制动踏板;57…换档杆;58…升降杆;59…洒水系统;60…洒水判断用传感器;61…位置传感器;62…水量传感器;63…灰尘传感器;64…倾斜角传感器;65…打滑传感器;66…天气传感器;67…温度传感器;68…湿度传感器;71…信息整合部;72…贡献度应用部;73…洒水量允许等级地图修正部;74…准许洒水信号生成部;75…洒水装置驱动指令部;81…氢发动机;82…磁场调节装置;83…发电机;84…整流器;85…动力分配机构;86…动力传递机构;87…洒水箱;87A…接水口;88…第一洒水泵;89…第二洒水泵;90A…管子;90B…管子;91A…管子;91B…管子;1000…计算机系统;1001…处理器;1002…主内存;1003…存储装置;1004…接口。

Claims (18)

1.一种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车斗;
车身,其支承所述车斗;
行驶装置,其支承所述车身;
动力装置,其使氢与氧发生反应,产生用于驱动所述行驶装置的动力;
贮水箱,其用于贮存所述动力装置中生成的水;以及
洒水装置,其喷射所述贮水箱内贮存的水,以向所述车身周围的至少一部分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洒水装置向所述车身的行进方向的前方洒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洒水装置向所述行驶装置的行进方向的前方洒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装置具有驱动轮,
所述洒水装置向所述驱动轮的前方洒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洒水装置配置在所述车身的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身的前部设置有外部气体导入口,
所述动力装置利用从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导入的氧来产生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身的车宽方向上,所述洒水装置与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洒水装置在所述行驶装置前进时,向所述行驶装置的前方洒水。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装置具有前轮及后轮,
所述洒水装置向所述前轮的前方洒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身的车宽方向上,所述洒水装置与所述前轮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斗以向后方倾斜的方式执行倾卸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装置具有:
燃料电池,其使氢与氧发生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力;
凝汽器,其用于冷凝所述燃料电池中生成的水蒸气;以及
行驶驱动马达,其基于所述燃料电池所产生的电力来产生所述动力,
所述凝汽器中生成的水被贮存在所述贮水箱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装置具备:
氢发动机,其使氢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而产生所述动力;以及
凝汽器,其用于冷凝所述氢发动机中生成的水蒸气,
所述凝汽器中生成的水被贮存在所述贮水箱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装置具备:
氢发动机,其使氢与氧发生燃烧反应;
发电机,其基于所述氢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来产生电力;
行驶驱动马达,其基于所述发电机所产生的电力来产生所述动力;以及
凝汽器,其用于冷凝所述氢发动机中生成的水蒸气,
所述凝汽器中生成的水被贮存在所述贮水箱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洒水泵,其用于将所述贮水箱内贮存的水供给至所述洒水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管子,其用于将所述洒水泵与所述洒水装置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洒水箱,其配置在与所述贮水箱不同的位置;
第一洒水泵,其用于将所述贮水箱内贮存的水供给至所述洒水箱;以及
第二洒水泵,其用于将所述洒水箱内贮存的水供给至所述洒水装置,
所述洒水装置喷洒从所述贮水箱供给至所述洒水箱中的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运载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水口,其连接于所述贮水箱或所述洒水箱,被从所述车身的外部供给水。
CN202280053783.2A 2021-09-29 2022-09-28 运载车辆 Pending CN1177951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9062 2021-09-29
JP2021159062A JP2023049367A (ja) 2021-09-29 2021-09-29 運搬車両
PCT/JP2022/036144 WO2023054462A1 (ja) 2021-09-29 2022-09-28 運搬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5161A true CN117795161A (zh) 2024-03-29

Family

ID=85782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3783.2A Pending CN117795161A (zh) 2021-09-29 2022-09-28 运载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49367A (zh)
CN (1) CN117795161A (zh)
AU (1) AU2022355172A1 (zh)
CA (1) CA3227535A1 (zh)
WO (1) WO202305446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6543U (zh) * 1990-11-01 1992-07-28
JP2009135006A (ja) * 2007-11-30 2009-06-18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0263737A (ja) * 2009-05-11 2010-11-1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生成水霧化装置付き燃料電池車両
JP5814087B2 (ja) * 2011-11-14 2015-11-17 株式会社奥村組 散水装置
JP6257931B2 (ja) * 2013-06-19 2018-0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気駆動車両、電気駆動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電気駆動車両の制御方法
JP6498554B2 (ja) * 2015-07-22 2019-04-10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散水車
CN108791030B (zh) * 2018-07-23 2023-10-20 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路面抑尘系统及氢燃料电池汽车
JP2020036403A (ja) * 2018-08-28 2020-03-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を搭載した移動体
JP7287340B2 (ja) * 2020-04-30 2023-06-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装置、車両、及び散水方法
JP6770662B1 (ja) * 2020-05-07 2020-10-14 柴山 尚士 燃料電池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49367A (ja) 2023-04-10
AU2022355172A1 (en) 2024-02-08
WO2023054462A1 (ja) 2023-04-06
CA3227535A1 (en)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61157B2 (ja) 鉱山機械の運行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鉱山機械の運行管理方法
JP6416238B2 (ja) 鉱山機械の制御システム、鉱山機械、鉱山機械の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鉱山機械の管理方法
JP6162892B2 (ja) 作業機械の制御システム、作業機械、作業機械の管理システム及び作業機械の制御方法
CN117795161A (zh) 运载车辆
JP7103834B2 (ja) 作業機械の制御システム、作業機械、及び作業機械の制御方法
CN117795162A (zh) 作业现场的洒水系统及作业现场的洒水方法
JP7436718B2 (ja) 無人車両の制御システム
EP4224269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JP7325984B2 (ja) 無人車両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無人車両の制御方法
WO2023085422A1 (ja) 制御システム、作業車両管理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作業車両の制御方法
WO2022024522A1 (ja) 無人車両の制御システム、無人車両、及び無人車両の制御方法
WO2022181058A1 (ja) 散水車両の管理システム、散水車両、及び散水車両の管理方法
US20230205230A1 (en) Unmanne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unmanned vehicle, and unmanned vehicle control method
US20230229169A1 (en) Unmanne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unmanned vehicle, and unmanned vehicle control method
WO2022209192A1 (ja) 作業現場の管理システム及び作業現場の管理方法
CN116940912A (zh) 无人车辆的管理系统以及无人车辆的管理方法
JP2023110969A (ja) 制御システム、作業車両および作業車両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