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75574A - 堆垛设备 - Google Patents

堆垛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75574A
CN117775574A CN202410076237.1A CN202410076237A CN117775574A CN 117775574 A CN117775574 A CN 117775574A CN 202410076237 A CN202410076237 A CN 202410076237A CN 117775574 A CN117775574 A CN 117775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go
carrying mechanism
guide rail
cargo carrying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762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文豪
卢艳
梁建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uishi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uish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uishi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uish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762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755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75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75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堆垛设备,涉及堆垛设备技术领域。堆垛设备包括:基座;第一载货机构,设于基座,第一载货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升降或沿第二方向滑动,第一载货机构沿第二方向滑动的轨迹为第一轨迹;输送组件,输送组件包括:轨道机构;第二载货机构,与轨道机构连接,第二载货机构能够沿第三方向滑动,第二载货机构沿第三方向滑动的轨迹为第二轨迹;其中,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相交,第一载货机构和第二载货机构之间能够传递货物。

Description

堆垛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堆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堆垛设备。
背景技术
堆垛机是一种用于货物储存和搬运的机械设备,通常用于仓库、物流中心、生产线等场合,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效率和节省人力成本。
相关技术中,常采用货叉作为取放货的装置,但由于结构的原因,使其伸长长度受到限制,限制了其存储密度,不适用于大面积、高密度的仓储场景。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堆垛设备。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堆垛设备包括:基座;第一载货机构,设于基座,第一载货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升降或沿第二方向滑动,第一载货机构沿第二方向滑动的轨迹为第一轨迹;输送组件,输送组件包括:轨道机构;第二载货机构,与轨道机构连接,第二载货机构能够沿第三方向滑动,第二载货机构沿第三方向滑动的轨迹为第二轨迹;其中,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相交,第一载货机构和第二载货机构之间能够传递货物。
本申请限定了一种堆垛设备,用户可通过堆垛设备存取货物,具体堆垛设备可通过带动货物移动来码货,以满足仓储需求。
堆垛设备包括基座和第一载货机构,基座放置在设备安装面上,设备安装面可以是地面,还可以是甲板、货舱底板等。第一载货机构设置在基座上,基座用于对第一载货机构提供定位和支撑。其中,第一载货机构能够在基座上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具体第一载货机构可通过沿第一方向运动来调节自身的高度,可以通过沿第二方向运动来调整第一载货机构的平面位置。第一载货机构能够装载货物,第一载货机构可以带动货物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同步运动。
在此基础上,堆垛设备还包括输送组件,输送组件与基座以及第一载货机构分体,基座无需承担输送组件的重量。具体地,输送组件包括轨道机构和第二载货机构,轨道机构放置在设备安装面上,第二载货机构安装在轨道机构上,第二载货机构能够在轨道机构的引导下沿第三方向滑动,第三方向区别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体可通过带动第二载货机构沿第三方向滑动来调整第二载货机构的平面位置。其中,第二载货机构上同样能够装载货物,第二载货机构可以带动货物沿第三方向同步运动。
具体地,第一载货机构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轨迹为第一轨迹,第二载货机构沿第三方向运动的轨迹为第二轨迹,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存在交汇点。第一载货机构和第二载货机构之间能够传递货物,以使货物由第一轨迹向第二轨迹迁移,或使货物由第二轨迹向第一轨迹迁移。
工作过程中,在需要由输送组件上取出货物时,先通过控制第一载货机构运动至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交汇点,其后控制第二载货机构带动货物移动至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交汇点,并将货物由第二载货机构迁移至第一载货机构,以完成获取的取出。同理,在需要通过输送组件码放货物时,先控制第二载货机构运动至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交汇点,其后控制第一载货机构带动货物移动至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交汇点,并将货物由第一载货机构迁移至第二载货机构,随后即可通过第二载货机构执行货物码放动作。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分体式的第一载货机构和第二载货机构,使货物在平面上沿不同方向运动的需求能够分别通过第一载货机构和第二载货机构实现。与相关技术中的货叉相比,本申请所提出的第二载货机构单独通过轨道机构支撑,不存在较长的力臂,因此可以延长货物在第三方向上的输送距离,解除了货叉无法伸长的限制,使货物可以长距离运输和码放,以适用于大面积、高密度的仓储场景,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而实现了优化堆垛设备结构,提升堆垛设备实用性和可靠性,提升仓储密度,降低仓促成本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堆垛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共同构成立体坐标系。
其中,第一方向对应于立体坐标系中的Z轴,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载货机构沿第一方向运动来升降货物。
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配合,可以通过协同控制第一载货机构和第二载货机构来调整货物的平面位置,以确保货物能够放置在指定高度下的指定位上。
通过限定上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可以提升堆垛设备在仓储空间中的堆垛覆盖率,以提升堆垛密度,进而实现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降低货物存储成本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轨道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载货机构包括:第二导轨,与基座连接,第二导轨能够与第一导轨对接,第二载货机构能够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滑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轨道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导轨放置在设备安装面上,在完成安装后第一导轨的位置固定。第二导轨设置在基座上,第二导轨能够相对于基座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
其中,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适配,且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在第三方向上延伸。当第二导轨移动至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交汇点时,第二导轨能够与第一导轨拼接在一起,第一载货机构便可以由第一导轨滑动至第二导轨,或第一载货机构由第二导轨返回第一导轨。
通过设置能够对接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使第二载货机构能够由第二轨迹运动至第一轨迹上,以便于将货物由输送组件传递至第一载货机构,或将货物由第一载货机构传递至输送组件。从而满足货物在不同方向对应的路径上的传递需求,进而实现提升货物码放纵深,提升仓储密度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开设有凹槽,第二载货机构上设置有滚轮,滚轮卡装在凹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轨道机构还包括:传动部,与第二载货机构连接;第一载货机构还包括:驱动部,与第二导轨连接,在第二导轨和第一导轨对接的情况下,驱动部与传动部对接,驱动部能够通过传动部带动第二载货机构滑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轨道机构还包括传动部,传动部可以与第一导轨连接,还可以放置在设备安装面上,完成安装后传动部与第一导轨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同时传动部与第二载货机构连接。
第一载货机构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与第二导轨连接,驱动部随同第二导轨同步运动,当驱动部和第二导轨运动至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交汇点时,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对接,同时驱动部能够与传动部对接。其后驱动部开始工作后,动力可通过传动部传递至第二载货机构上,以带动第二载货机构沿第三方向移动。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将驱动部和传动部分别设置在输送组件和第二载货机构上,使单个第二载货机构可通过调整位置来选择性的驱动多个输送组件中的其中一个输送组件工作,免去为每个输送组件配置一个单独的驱动部。进而实现了降低堆垛设备结构复杂度,减小堆垛设备成本,减小堆垛设备占用空间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载货机构还包括:框架,与基座连接,第二导轨和驱动部设于框架,驱动部能够在框架上移动;驱动部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驱动部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驱动部与传动部对接;驱动部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驱动部与传动部分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载货机构包括框架,框架设置在基座上,第二导轨和驱动部设置在框架上,框架能够带动第二导轨和驱动部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同步运动。
在此基础上,驱动部可移动地安装在框架上,可以通过移动驱动部来将驱动部调整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完成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对接后,可通过将驱动部移动至第一位置,来使驱动部和传动部对接,随即便可以通过控制驱动部工作来带动第二载货机构沿第三方向运动。对应地,当驱动部处于第二位置时,即便完成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对接,驱动部和传动部依旧分离,动力无法传递至传动部。
通过在框架上设置可移动的驱动部,一方面使驱动部可以主动对接在传动部上,确保动力能够有效传递至第二载货机构。另一方面使驱动部可在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避让开传动部,避免驱动部在运动过程中碰撞传动部,进而实现了提升堆垛设备可靠性,降低堆垛设备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传动部包括:第一滑轮,设于第一导轨;第二滑轮,设于第一导轨,在第三方向上,第二滑轮位于第一滑轮和第一载货机构之间;卷筒,与第一导轨相对设置;线绳,缠绕于卷筒,线绳的第一端绕过第一滑轮后连接第二载货机构,线绳的第二端绕过第二滑轮后连接第二载货机构;第一锥齿轮,与卷筒的端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传动部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卷筒、线绳和第一锥齿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均设置在第一导轨上,具体第一滑轮设置在第一导轨远离第一载货机构的一侧,第二滑轮设置在第一导轨靠近第一载货机构的一侧,同时第一导轨包括两条并排的轨道,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分别设置在两条轨道上。
卷筒与第一导轨连接,或卷筒设置在设备安装面上,完成安装后卷筒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轮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
线绳缠绕在卷筒上,其中线绳的第一端在绕过第一滑块后与第二载货机构连接,线绳的第二端在绕过第二滑轮后与第二载货机构连接。
第一锥齿轮安装在卷筒的端部,第一锥齿轮与驱动部啮合,驱动部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卷筒随同第一锥齿轮同步转动。
工作过程中,驱动部带动卷筒沿第一旋向转动时,在卷筒、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传输的线绳能够拖拽第二载货机构沿第三方向靠近第一载货机构。对应地,驱动部带动卷筒沿第二旋向转动时,线绳在卷筒、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以相反的方向传输,线绳能够拖拽第二载货机构沿第三方向远离第一载货机构。
具体地,第一旋向和第二旋向相反。
滑轮、卷筒和线绳组合成的传动部与第二载货机构的长距离运动需求适配,能够在保证第二载货机构长距离滑动的基础上降低传动部的成本。同时,滑轮、卷筒和线绳组合成的传动部适用于重载场景,可以拖拽较重的货物运动,可靠性和安全性较强。
具体地,线绳为钢丝绳。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二载货机构包括:托盘,线绳的第一端与托盘连接;杆件,杆件的第一端与托盘连接,杆件的第二端位于托盘背离第一载货机构的一侧,线绳的第二端与杆件的第二端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载货机构包括托盘和杆件,托盘用于支撑上方的货物,杆件与托盘连接,且杆件相对于托盘朝远离第一载货机构的方向延伸。
在此基础上,线绳的第一端与靠近第一载货机构的托盘连接,线绳的第二端与远离第一载货机构的杆件连接。
卷筒沿第一旋向转动时,线绳的第二端拖拽杆件,直至杆件与第二滑轮齐平,在此情况下,因为托盘相对于杆件靠近第一载货机构,因此托盘可以移动至第一载货机构上。对应地,卷筒沿第二旋向转动时,线绳的第一端拖拽托盘,直至托盘与第一滑轮齐平。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杆件,可以使托盘能够伸出至第一导轨外侧的第二导轨上,从而使托盘可以带动货物由第一载货机构移动至第二载货机构,同理还可以通过托盘接取第一载货机构上的货物,从而满足第一载货机构和第二载货机构之间的货物传递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轨道机构还包括:第一货架,与第一导轨相对设置,第一货架用于将货物盛放在第一导轨上方;第一载货机构还包括:第二货架,与基座连接,第二货架用于将货物盛放在第二导轨上方;第二载货机构还包括:升降器,设于托盘,升降器用于带动货物升降。
在该技术方案中,轨道机构包括第一货架,第一货架设置在第一导轨的两侧,且第一货架的货物放置面高于第一导轨,第一货架中部镂空,第一载货机构在镂空区域滑动。
对应地,第一载货机构上还包括第二货架,第二货架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货架适配。同样地,第二货架设置在第二导轨的两侧,且第二货架的货物放置面高于第二导轨,第二货架中部镂空,第二载货机构在镂空区域滑动。
在此基础上,托盘上还设置有升降器,升降器能够通过伸缩动作来带动货架上方的货物升降。
在需要由输送组件上取走货物时,先带动托盘移动至货物的下方,其后通过控制升降器伸长来抬高货物,直至货物与第一货架分离。其后托盘和升降器带动货物移动至第二货架上方,随后升降器通过缩短动作来下方货物,直至货物放置在第二导轨上方的第二货架上即可完成货物传递。第二载货机构向输送组件传递货物的方式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驱动部包括:支架,与第二导轨连接;电机,设于支架;第二锥齿轮,与电机连接;转轴,设于支架;第三锥齿轮,套设于转轴,且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四锥齿轮,与转轴的端部连接,第四锥齿轮能够与第一锥齿轮啮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包括支架、电机、第二锥齿轮、转轴、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支架与框架滑动连接,具体可以通过框架上的滑块连接支架。电机固定在支架上,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锥齿轮,电机用于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
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架上,转轴上安装有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转轴为台阶轴,转轴通过台阶将第三锥齿轮固定在转轴的中段,第四锥齿轮与转轴朝向传动部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啮合,在驱动部处于第一位置时,第四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
电机开启后,电机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三锥齿轮、转轴和第四锥齿轮转动,第四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和卷筒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输送组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输送组件并排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堆垛设备包括多个输送组件,多个输送组件并排设置,以便于在平面上形成货物码放阵列。
在此基础上,第一载货机构可通过沿第二方向滑动来选择性的对接多个输送组件中的其中一个输送组件,以便于向指定的输送组件码放货物,或由指定的输送组件取出货物。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多个输送组件,使堆垛设备可以适用于大面积、高密度的仓促环境中,进而实现提升堆垛设备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垛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垛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垛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载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载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堆垛设备,110基座,120第一载货机构,122第二导轨,124驱动部,1242支架,1243轴承,1244电机,1246第二锥齿轮,1247转轴,1248第三锥齿轮,1249第四锥齿轮,126框架,128第二货架,129滑块,200输送组件,210轨道机构,212第一导轨,214传动部,2142第一滑轮,2144第二滑轮,2146卷筒,2148线绳,2149第一锥齿轮,216第一货架,220第二载货机构,222托盘,224杆件,226升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堆垛设备。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堆垛设备100,堆垛设备100包括:基座110;第一载货机构120,设于基座110,第一载货机构120能够沿第一方向升降或沿第二方向滑动,第一载货机构120沿第二方向滑动的轨迹为第一轨迹;输送组件200,输送组件200包括:轨道机构210;第二载货机构220,与轨道机构210连接,第二载货机构220能够沿第三方向滑动,第二载货机构220沿第三方向滑动的轨迹为第二轨迹;其中,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相交,第一载货机构120和第二载货机构220之间能够传递货物。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垛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箭头a示出了第一方向,箭头b示出了第二方向,箭头c示出了第三方向。
本申请限定了一种堆垛设备100,用户可通过堆垛设备100存取货物,具体堆垛设备100可通过带动货物移动来码货,以满足仓储需求。
堆垛设备100包括基座110和第一载货机构120,基座110放置在设备安装面上,设备安装面可以是地面,还可以是甲板、货舱底板等。第一载货机构120设置在基座110上,基座110用于对第一载货机构120提供定位和支撑。其中,第一载货机构120能够在基座110上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具体第一载货机构120可通过沿第一方向运动来调节自身的高度,可以通过沿第二方向运动来调整第一载货机构120的平面位置。第一载货机构120能够装载货物,第一载货机构120可以带动货物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同步运动。
在此基础上,堆垛设备100还包括输送组件200,输送组件200与基座110以及第一载货机构120分体,基座110无需承担输送组件200的重量。具体地,输送组件200包括轨道机构210和第二载货机构220,轨道机构210放置在设备安装面上,第二载货机构220安装在轨道机构210上,第二载货机构220能够在轨道机构210的引导下沿第三方向滑动,第三方向区别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体可通过带动第二载货机构220沿第三方向滑动来调整第二载货机构220的平面位置。其中,第二载货机构220上同样能够装载货物,第二载货机构220可以带动货物沿第三方向同步运动。
具体地,第一载货机构120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轨迹为第一轨迹,第二载货机构220沿第三方向运动的轨迹为第二轨迹,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存在交汇点。第一载货机构120和第二载货机构220之间能够传递货物,以使货物由第一轨迹向第二轨迹迁移,或使货物由第二轨迹向第一轨迹迁移。
工作过程中,在需要由输送组件200上取出货物时,先通过控制第一载货机构120运动至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交汇点,其后控制第二载货机构220带动货物移动至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交汇点,并将货物由第二载货机构220迁移至第一载货机构120,以完成获取的取出。同理,在需要通过输送组件200码放货物时,先控制第二载货机构220运动至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交汇点,其后控制第一载货机构120带动货物移动至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交汇点,并将货物由第一载货机构120迁移至第二载货机构220,随后即可通过第二载货机构220执行货物码放动作。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分体式的第一载货机构120和第二载货机构220,使货物在平面上沿不同方向运动的需求能够分别通过第一载货机构120和第二载货机构220实现。与相关技术中的货叉相比,本申请所提出的第二载货机构220单独通过轨道机构210支撑,不存在较长的力臂,因此可以延长货物在第三方向上的输送距离,解除了货叉无法伸长的限制,使货物可以长距离运输和码放,以适用于大面积、高密度的仓储场景,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而实现了优化堆垛设备100结构,提升堆垛设备100实用性和可靠性,提升仓储密度,降低仓促成本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共同构成立体坐标系。
其中,第一方向对应于立体坐标系中的Z轴,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载货机构120沿第一方向运动来升降货物。
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配合,可以通过协同控制第一载货机构120和第二载货机构220来调整货物的平面位置,以确保货物能够放置在指定高度下的指定位上。
通过限定上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可以提升堆垛设备100在仓储空间中的堆垛覆盖率,以提升堆垛密度,进而实现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降低货物存储成本的技术效果。
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轨道机构210包括:第一导轨212;第一载货机构120包括:第二导轨122,与基座110连接,第二导轨122能够与第一导轨212对接,第二载货机构220能够在第一导轨212和第二导轨122上滑动。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垛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垛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输送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载货机构120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轨道机构210包括第一导轨212,第一导轨212放置在设备安装面上,在完成安装后第一导轨212的位置固定。第二导轨122设置在基座110上,第二导轨122能够相对于基座11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
其中,第一导轨212和第二导轨122适配,且第一导轨212和第二导轨122均在第三方向上延伸。当第二导轨122移动至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交汇点时,第二导轨122能够与第一导轨212拼接在一起,第一载货机构120便可以由第一导轨212滑动至第二导轨122,或第一载货机构120由第二导轨122返回第一导轨212。
通过设置能够对接的第一导轨212和第二导轨122,使第二载货机构220能够由第二轨迹运动至第一轨迹上,以便于将货物由输送组件200传递至第一载货机构120,或将货物由第一载货机构120传递至输送组件200。从而满足货物在不同方向对应的路径上的传递需求,进而实现提升货物码放纵深,提升仓储密度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第一导轨212和第二导轨122上开设有凹槽,第二载货机构220上设置有滚轮,滚轮卡装在凹槽中。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轨道机构210还包括:传动部214,与第二载货机构220连接;第一载货机构120还包括:驱动部124,与第二导轨122连接,在第二导轨122和第一导轨212对接的情况下,驱动部124与传动部214对接,驱动部124能够通过传动部214带动第二载货机构220滑动。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输送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轨道机构210还包括传动部214,传动部214可以与第一导轨212连接,还可以放置在设备安装面上,完成安装后传动部214与第一导轨212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同时传动部214与第二载货机构220连接。
第一载货机构120还包括驱动部124,驱动部124与第二导轨122连接,驱动部124随同第二导轨122同步运动,当驱动部124和第二导轨122运动至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的交汇点时,第二导轨122与第一导轨212对接,同时驱动部124能够与传动部214对接。其后驱动部124开始工作后,动力可通过传动部214传递至第二载货机构220上,以带动第二载货机构220沿第三方向移动。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将驱动部124和传动部214分别设置在输送组件200和第二载货机构220上,使单个第二载货机构220可通过调整位置来选择性的驱动多个输送组件200中的其中一个输送组件200工作,免去为每个输送组件200配置一个单独的驱动部124。进而实现了降低堆垛设备100结构复杂度,减小堆垛设备100成本,减小堆垛设备100占用空间的技术效果。
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载货机构120还包括:框架126,与基座110连接,第二导轨122和驱动部124设于框架126,驱动部124能够在框架126上移动;驱动部124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驱动部124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驱动部124与传动部214对接;驱动部124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驱动部124与传动部214分离。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载货机构120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载货机构120包括框架126,框架126设置在基座110上,第二导轨122和驱动部124设置在框架126上,框架126能够带动第二导轨122和驱动部124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同步运动。
在此基础上,驱动部124可移动地安装在框架126上,可以通过移动驱动部124来将驱动部124调整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完成第一导轨212和第二导轨122的对接后,可通过将驱动部124移动至第一位置,来使驱动部124和传动部214对接,随即便可以通过控制驱动部124工作来带动第二载货机构220沿第三方向运动。对应地,当驱动部124处于第二位置时,即便完成第一导轨212和第二导轨122的对接,驱动部124和传动部214依旧分离,动力无法传递至传动部214。
通过在框架126上设置可移动的驱动部124,一方面使驱动部124可以主动对接在传动部214上,确保动力能够有效传递至第二载货机构220。另一方面使驱动部124可在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避让开传动部214,避免驱动部124在运动过程中碰撞传动部214,进而实现了提升堆垛设备100可靠性,降低堆垛设备1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传动部214包括:第一滑轮2142,设于第一导轨212;第二滑轮2144,设于第一导轨212,在第三方向上,第二滑轮2144位于第一滑轮2142和第一载货机构120之间;卷筒2146,与第一导轨212相对设置;线绳2148,缠绕于卷筒2146,线绳2148的第一端绕过第一滑轮2142后连接第二载货机构220,线绳2148的第二端绕过第二滑轮2144后连接第二载货机构220;第一锥齿轮2149,与卷筒2146的端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传动部214包括第一滑轮2142、第二滑轮2144、卷筒2146、线绳2148和第一锥齿轮2149。第一滑轮2142和第二滑轮2144均设置在第一导轨212上,具体第一滑轮2142设置在第一导轨212远离第一载货机构120的一侧,第二滑轮2144设置在第一导轨212靠近第一载货机构120的一侧,同时第一导轨212包括两条并排的轨道,第一滑轮2142和第二滑轮2144分别设置在两条轨道上。
卷筒2146与第一导轨212连接,或卷筒2146设置在设备安装面上,完成安装后卷筒2146与第一滑块129和第二滑轮2144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
线绳2148缠绕在卷筒2146上,其中线绳2148的第一端在绕过第一滑块129后与第二载货机构220连接,线绳2148的第二端在绕过第二滑轮2144后与第二载货机构220连接。
第一锥齿轮2149安装在卷筒2146的端部,第一锥齿轮2149与驱动部124啮合,驱动部124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2149转动,卷筒2146随同第一锥齿轮2149同步转动。
工作过程中,驱动部124带动卷筒2146沿第一旋向转动时,在卷筒2146、第一滑轮2142和第二滑轮2144上传输的线绳2148能够拖拽第二载货机构220沿第三方向靠近第一载货机构120。对应地,驱动部124带动卷筒2146沿第二旋向转动时,线绳2148在卷筒2146、第一滑轮2142和第二滑轮2144以相反的方向传输,线绳2148能够拖拽第二载货机构220沿第三方向远离第一载货机构120。
具体地,第一旋向和第二旋向相反。
滑轮、卷筒2146和线绳2148组合成的传动部214与第二载货机构220的长距离运动需求适配,能够在保证第二载货机构220长距离滑动的基础上降低传动部214的成本。同时,滑轮、卷筒2146和线绳2148组合成的传动部214适用于重载场景,可以拖拽较重的货物运动,可靠性和安全性较强。
具体地,线绳2148为钢丝绳。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载货机构220包括:托盘222,线绳2148的第一端与托盘222连接;杆件224,杆件224的第一端与托盘222连接,杆件224的第二端位于托盘222背离第一载货机构120的一侧,线绳2148的第二端与杆件224的第二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载货机构220包括托盘222和杆件224,托盘222用于支撑上方的货物,杆件224与托盘222连接,且杆件224相对于托盘222朝远离第一载货机构120的方向延伸。
在此基础上,线绳2148的第一端与靠近第一载货机构120的托盘222连接,线绳2148的第二端与远离第一载货机构120的杆件224连接。
卷筒2146沿第一旋向转动时,线绳2148的第二端拖拽杆件224,直至杆件224与第二滑轮2144齐平,在此情况下,因为托盘222相对于杆件224靠近第一载货机构120,因此托盘222可以移动至第一载货机构120上。对应地,卷筒2146沿第二旋向转动时,线绳2148的第一端拖拽托盘222,直至托盘222与第一滑轮2142齐平。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杆件224,可以使托盘222能够伸出至第一导轨212外侧的第二导轨122上,从而使托盘222可以带动货物由第一载货机构120移动至第二载货机构220,同理还可以通过托盘222接取第一载货机构120上的货物,从而满足第一载货机构120和第二载货机构220之间的货物传递需求。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轨道机构210还包括:第一货架216,与第一导轨212相对设置,第一货架216用于将货物盛放在第一导轨212上方;第一载货机构120还包括:第二货架128,与基座110连接,第二货架128用于将货物盛放在第二导轨122上方;第二载货机构220还包括:升降器226,设于托盘222,升降器226用于带动货物升降。
在该实施例中,轨道机构210包括第一货架216,第一货架216设置在第一导轨212的两侧,且第一货架216的货物放置面高于第一导轨212,第一货架216中部镂空,第一载货机构120在镂空区域滑动。
对应地,第一载货机构120上还包括第二货架128,第二货架128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货架216适配。同样地,第二货架128设置在第二导轨122的两侧,且第二货架128的货物放置面高于第二导轨122,第二货架128中部镂空,第二载货机构220在镂空区域滑动。
在此基础上,托盘222上还设置有升降器226,升降器226能够通过伸缩动作来带动货架上方的货物升降。
在需要由输送组件200上取走货物时,先带动托盘222移动至货物的下方,其后通过控制升降器226伸长来抬高货物,直至货物与第一货架216分离。其后托盘222和升降器226带动货物移动至第二货架128上方,随后升降器226通过缩短动作来下方货物,直至货物放置在第二导轨122上方的第二货架128上即可完成货物传递。第二载货机构220向输送组件200传递货物的方式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驱动部124包括:支架1242,与第二导轨122连接;电机1244,设于支架1242;第二锥齿轮1246,与电机1244连接;转轴1247,设于支架1242;第三锥齿轮1248,套设于转轴1247,且与第二锥齿轮1246啮合;第四锥齿轮1249,与转轴1247的端部连接,第四锥齿轮1249能够与第一锥齿轮2149啮合。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部124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轴1247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1242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部124包括支架1242、电机1244、第二锥齿轮1246、转轴1247、第三锥齿轮1248和第四锥齿轮1249。支架1242与框架126滑动连接,具体可以通过框架126上的滑块129连接支架1242。电机1244固定在支架1242上,电机124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246,电机1244用于带动第二锥齿轮1246转动。
转轴1247通过轴承1243固定在支架1242上,转轴1247上安装有第三锥齿轮1248和第四锥齿轮1249,转轴1247为台阶轴,转轴1247通过台阶将第三锥齿轮1248固定在转轴1247的中段,第四锥齿轮1249与转轴1247朝向传动部214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二锥齿轮1246和第三锥齿轮1248啮合,在驱动部124处于第一位置时,第四锥齿轮1249与第一锥齿轮2149啮合。
电机1244开启后,电机1244带动第二锥齿轮1246转动,第二锥齿轮1246带动第三锥齿轮1248、转轴1247和第四锥齿轮1249转动,第四锥齿轮1249带动第一锥齿轮2149和卷筒2146转动。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输送组件200的数目为多个,多个输送组件200并排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堆垛设备100包括多个输送组件200,多个输送组件200并排设置,以便于在平面上形成货物码放阵列。
在此基础上,第一载货机构120可通过沿第二方向滑动来选择性的对接多个输送组件200中的其中一个输送组件200,以便于向指定的输送组件200码放货物,或由指定的输送组件200取出货物。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多个输送组件200,使堆垛设备100可以适用于大面积、高密度的仓促环境中,进而实现提升堆垛设备100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需要明确的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发明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堆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第一载货机构,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载货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升降或沿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一载货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的轨迹为第一轨迹;
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
轨道机构;
第二载货机构,与所述轨道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载货机构能够沿第三方向滑动,所述第二载货机构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的轨迹为第二轨迹;
其中,所述第一轨迹和所述第二轨迹相交,所述第一载货机构和所述第二载货机构之间能够传递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垛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垛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机构包括:
第一导轨;
所述第一载货机构包括:
第二导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二导轨能够与所述第一导轨对接,所述第二载货机构能够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垛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机构还包括:
传动部,与所述第二载货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载货机构还包括:
驱动部,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一导轨对接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传动部对接,所述驱动部能够通过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第二载货机构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货机构还包括:
框架,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框架,所述驱动部能够在所述框架上移动;
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传动部对接;
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传动部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
第一滑轮,设于所述第一导轨;
第二滑轮,设于所述第一导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一载货机构之间;
卷筒,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对设置;
线绳,缠绕于所述卷筒,所述线绳的第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连接所述第二载货机构,所述线绳的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后连接所述第二载货机构;
第一锥齿轮,与所述卷筒的端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货机构包括:
托盘,所述线绳的第一端与所述托盘连接;
杆件,所述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托盘连接,所述杆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托盘背离所述第一载货机构的一侧,所述线绳的第二端与所述杆件的第二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堆垛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机构还包括:
第一货架,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货架用于将所述货物盛放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方;
所述第一载货机构还包括:
第二货架,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二货架用于将所述货物盛放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方;
所述第二载货机构还包括:
升降器,设于所述托盘,所述升降器用于带动所述货物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
支架,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
电机,设于所述支架;
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电机连接;
转轴,设于所述支架;
第三锥齿轮,套设于所述转轴,且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
第四锥齿轮,与所述转轴的端部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能够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堆垛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组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输送组件并排设置。
CN202410076237.1A 2024-01-18 2024-01-18 堆垛设备 Pending CN1177755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6237.1A CN117775574A (zh) 2024-01-18 2024-01-18 堆垛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6237.1A CN117775574A (zh) 2024-01-18 2024-01-18 堆垛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75574A true CN117775574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9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76237.1A Pending CN117775574A (zh) 2024-01-18 2024-01-18 堆垛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755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88984B2 (ja) 立体自動倉庫
WO2020057571A1 (zh) 可移动式密集存拣装置、组合式仓储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CN105705441A (zh) 自动存储和取回系统
CN110683269A (zh) 仓储系统
JP2019530626A (ja) 多層物品保管設備、かかる設備を作動させる方法、および、その設備内で作動させるためのピッカー移送カート
CN101734460A (zh) 自动管理货架及传动方法
CN112520593B (zh) 一种全向移动吊卸双向储运车
JP7465364B2 (ja) 積み卸し装置、積み卸しシステム及び積み卸し方法
TWM618837U (zh) 搬運機器人及具有該搬運機器人的搬運系統
CN210392409U (zh) 一种智能堆垛立体仓库
WO2022170924A1 (zh) 一种物流系统及物流运输方法
WO2022151698A1 (zh) 一种新型主动伸缩系统及自动搬运设备
WO2022041682A1 (zh) 运输系统和应用于运输系统的方法
CN211768039U (zh) 仓储系统
CN117775574A (zh) 堆垛设备
JP2023129565A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EP3872004A1 (en) A mini load crane for use in an automated warehouse and a method for storing and picking goods in the automated warehouse
KR20190123958A (ko) 케이블 견인 도르래를 갖는 물류이송 케이블 로봇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물류 관리 방법
JP6639721B1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自動倉庫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
JPH03152007A (ja) 走行型入出庫クレーン
CN208666158U (zh) 一种升降式agv小车
CN218113859U (zh) 立体仓库系统
CN216613894U (zh) 配送柜
KR100661098B1 (ko) 스태커 크레인 및 스태커 크레인 시스템
CN212449158U (zh) 一种箱式复合提升机运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