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9804A - 制氧装置和具有该制氧装置的制氧机 - Google Patents

制氧装置和具有该制氧装置的制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9804A
CN117759804A CN202311705815.5A CN202311705815A CN117759804A CN 117759804 A CN117759804 A CN 117759804A CN 202311705815 A CN202311705815 A CN 202311705815A CN 117759804 A CN117759804 A CN 117759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molecular sieve
port
air
siev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058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荣龙耀
张敏
张俊帆
贺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058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98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9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9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制氧装置。包括:第一分子筛筒包括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第二气口用于排出氧气。第二分子筛筒包括第三气口和第四气口,第四气口用于排出氧气。汇流板组件连接于第一分子筛筒和第二分子筛筒,汇流板组件内部具有气流通路以及与之连通的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阀门组件连接于汇流板组件且位于气流通路内,用于控制进气口与第一气口和/或第三气口连通,以向第一分子筛筒和/或第二分子筛筒内通入混合气体,或者控制第一出气口与第一气口和/或第三气口连通,以排出第一分子筛筒和/或第二分子筛筒内的氮气。以简化气路结构,减少连接点和泄漏点,提高制氧装置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气密性,进一步提高制氧效率和纯度。

Description

制氧装置和具有该制氧装置的制氧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制氧装置和具有该制氧装置的制氧机。
背景技术
制氧机在组装过程中,会采用大量独立的软管或尼龙管灯管路以及三通接头等管接头组装制氧分子筛筒组件,增加了组装难度,且大量管路和接头连接会出现老化松脱产生漏气的风险,降低制氧机的制氧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制氧机的制氧组件在组装过程中,会采用大量管路以及接头连接各个部件,增加了组装难度和漏气的风险,降低制氧机的制氧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制氧装置和具有该制氧装置的制氧机。
第一方面,一种制氧装置,包括:
第一分子筛筒,包括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第二气口用于排出氧气;
第二分子筛筒,包括第三气口和第四气口,所述第四气口用于排出氧气,
汇流板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分子筛筒和所述第二分子筛筒,所述汇流板组件内部具有气流通路以及与之连通的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
阀门组件,连接于所述汇流板组件且位于所述气流通路内,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口和/或所述第三气口连通,以向所述第一分子筛筒和/或所述第二分子筛筒内通入混合气体,或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口和/或所述第三气口连通,以排出所述第一分子筛筒和/或所述第二分子筛筒内的氮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板组件包括第一汇流结构和第二汇流结构,所述第一汇流结构包括所述进气口以及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汇流结构具有第一气流通路,所述第二汇流结构具有第二气流通路,所述第一气流通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口以及所述第三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流通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气口以及所述第四气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气流通路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第五开口以及第六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五开口连通,所述第六开口与所述第三气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汇流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气流通路连通的第七开口、第八开口、第九开口和第十开口,所述第七开口与所述第二气口连通,所述第八开口与所述第四气口连通,所述第九开口与所述第十开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氧装置还包括收集结构,所述第二汇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气流通路连通的第二出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以及所述收集结构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第四气口以及所述收集结构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组件,所述第一阀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结构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路中,所述第一阀门组件与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以及所述第三气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一切换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口连通,或控制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切换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三气口连通,或控制所述第三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第二阀门组件,所述第二阀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汇流结构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路中,所述第二阀门组件与所述第二气口和所述第四气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所述第二气口与所述第四气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一分子筛筒内的氧气排出所述第二分子筛筒内剩余的氮气,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二分子筛筒内的氧气排出所述第一分子筛筒内剩余的氮气。
第二方面,一种制氧机,所述制氧机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制氧装置。
上述制氧装置将阀门组件设置在汇流板组件的气流通路内,使阀门组件直接与汇流组件连接,能够减少设置独立管路和管接头,减少组装难度。汇流板组件能够稳定连接阀门组件和第一分子筛筒以及第二分子筛筒,减少漏气等现象,能够提高制氧机的制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氧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氧装置的一种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氧装置的另一种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氧装置的第一汇流结构的一种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氧装置的第一汇流结构的另一种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氧装置的第二汇流结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汇流结构的平面图。
图8为图7沿A-A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9为图7沿B-B方向上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制氧装置;1、第一分子筛筒;11、第一气口;12、第二气口;2、第二分子筛筒;21、第三气口;22、第四气口;31、第一汇流结构;311、进气口;312、第一出气口;313、第一开口;314、第二开口;315、第三开口;316、第四开口;317、第五开口;318、第六开口;301、第一底座;302、第一固定座;303、第二固定座;32、第二汇流结构;321、第七开口;322、第八开口;323、第九开口;324、第十开口;325、第二出气口;326、第三出气口;302、第二底座;303、第三固定座;304、第四固定座;4、收集结构;51、第一阀门组件;511、第一切换阀;512、第二切换阀;52、第二阀门组件;521、第一电磁阀;522、第二电磁阀;6、分子筛;7、调压阀;8、比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氧机,制氧机可用于心肺复苏领域。该制氧机包括制氧装置100,该制氧装置100包括第一分子筛筒1、第二分子筛筒2、汇流板组件、阀门组件以及收集结构4。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分子筛筒1包括第一气口11和第二气口12,第二气口12用于排出氧气。请参阅图3,第二分子筛筒2包括第三气口21和第四气口22,第四气口22用于排出氧气。请参阅图2,汇流板组件连接于第一分子筛筒1和第二分子筛筒2,汇流板组件内部具有气流通路以及与之连通的进气口311和第一出气口312。阀门组件连接于汇流板组件且位于气流通路内,用于控制进气口311与第一气口11和/或第三气口21连通,以向第一分子筛筒1和/或第二分子筛筒2内通入混合气体,或者用于控制第一出气口312与第一气口11和/或第三气口21连通,以排出第一分子筛筒1和/或第二分子筛筒2内的氮气。通过设置汇流板组件,使气流通路集成在汇流板组件内部,减少管路或接头等部件的数量,简化气路结构,减少连接点和泄漏点,提高制氧装置100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气密性,进一步提高制氧效率和制氧纯度。另外设置汇流板组件还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制氧装置100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降低成本。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分子筛筒1和第二分子筛筒2为间隔设置的中空筒状结构。第一分子筛筒1和第二分子筛筒2的内部分别设有分子筛6,分子筛6用于吸附混合气体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杂质气体以过滤出氧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混合气体可以为压缩空气或者其他具有氧气的混合气体。阀门组件用于控制进气口311与第一气口11连通,以向第一分子筛筒1内通入混合气体。或者用于控制进气口311与第三气口21连通,以向第二分子筛筒2内通入混合气体。阀门组件还用于控制第一出气口312与第一气口11连通,以排出第一分子筛筒1内的氮气,或者用于控制第一出气口312与第三气口21连通,以排出第二分子筛筒2内的氮气。
请参阅图2和图3,沿第一分子筛筒1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气口11和第二气口12可设置在其顶端、底端或周侧。沿第二分子筛筒2的高度方向上,第三气口21和第四气口22可设置在其顶端、底端或周侧。优选使第一气口11和第二气口12相对设置,分别设于第一分子筛筒1的顶端和底端,混合气体从顶端进入后,氧气从底端排出,使筒内的气流运动更加顺畅,减少气体阻力,避免气体聚集。同理,第三气口21和第四气口22分设于第二分子筛筒2的顶端和底端。
汇流板组件可随第一分子筛筒1以及第二分子筛筒2一体加工成型,或可拆卸连接于二者之上。当为后者时,汇流板组件可通过插接、套接或者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分子筛筒1以及第二分子筛筒2上。
汇流板组件的设置位置与第一气口11、第二气口12、第三气口21以及第四气口2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以使上述四者与汇流板组件内部的气流通路连通。优选将汇流板组件设置在第一分子筛筒1和第二分子筛筒2的顶端和底端。
请参阅图2和图3,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板组件包括第一汇流结构31和第二汇流结构32。第一汇流结构31包括进气口311以及第一出气口312,第一汇流结构31具有第一气流通路,第一气流通路分别与第一气口11以及第三气口21连通。第二汇流结构32具有第二气流通路,第二气流通路分别与第二气口12以及第四气口22连通。通过设置第一汇流结构31以及第二汇流结构32,使制氧装置100执行通入混合气体以及排出氮气的结构与执行排氧的结构相互间隔独立,避免相互影响。
进一步的,第一汇流结构31设于第一分子筛筒1和第二分子筛筒2的顶端,第二汇流结构32设于第一分子筛筒1和第二分子筛筒2的底端,使混合气体沿轴向均匀地流经第一分子筛筒1和第二分子筛筒2,能够使混合气体与分子筛6充分接触,减少死角和无效空间,减少局部高压或低压,优化气流分布,协助氧气更好的分离和流,确保压缩空气经第一分子筛筒1和第二分子筛筒2充分处理,提高制氧效果和纯度。
请参阅图2和图3,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组件51,第一阀门组件51连接于第一汇流结构31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气流通路中,第一阀门组件51与进气口311、第一出气口312、第一气口11以及第三气口21连接。第一阀门组件51至少位于第一汇流结构31的内部,以增加第一阀门组件51与第一汇流结构31的连接面积,进一步提高连接稳定性,防止松脱。第一阀门组件51用于控制向第一分子筛筒1以及第二分子筛筒2输送混合气体或停止输送混合气体,同时控制第一分子筛筒1以及第二分子筛筒2排出氮气或停止排出氮气。
可选地,第一阀门组件51可为两个三通切换阀,或者为四个两通切换阀。
请参阅图2和图3,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阀门组件51为两个三通切换阀时,即包括第一切换阀511和第二切换阀512。为了匹配第一切换阀511和第二切换阀512对气流流通路径的控制,请参阅图4和图5,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汇流结构31还包括与第一气流通路连通的第一开口313、第二开口314、第三开口315、第四开口316、第五开口317以及第六开口318。
请参阅图5和图2,其中,第一开口313与第一分子筛筒1的第一气口11连通,第六开口318与第二分子筛筒2的第三气口21连通。请参阅图4和图5,第二开口314与第四开口316连通以形成用于供混合气体流通的通道,第三开口315与第五开口317连通已形成用于供氮气流通的通道。由此,第一汇流结构21设置一个进气口311以及一个第一出气口312,配合其内部设置的开口能够实现同时控制向第一分子筛筒1以及第二分子筛筒2中通入混合气体以及排放二者内的氮气。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汇流结构31包括第一底座301,第一固定座302以及第二固定座303。请参阅图2,第一固定座302和第二固定座303连接于第一底座301的顶部。第一固定座302具有第一容纳腔以至少容纳部分第一切换阀511,第二固定座303具有第二容纳腔以容纳部分第二切换阀512。
请参阅图5,第一固定座302的腔壁设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进气口311、第一出气口312、第一开口313、第二开口314以及第三开口315。第一开口313位于腔壁朝向第一分子筛筒1的一侧且贯穿第一底座301与第一分子筛筒1的第一气口11连通。第二开口314和第三开口315位于朝向第二固定座303的一侧且贯穿第一固定座302的腔壁。请参阅图4和图5,沿第一容纳腔的径向方向上,进气口311在第二开口314所在腔壁上的投影与第二开口314重合。第一出气口312在第三开口315所在腔壁上的投影与第三开口315重合。沿第一容纳腔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开口313位于第二开口314和第三开口315之间,以匹配第一切换阀511的气路控制,避免第一切换阀511将混合气体或氮气导流错误。
请参阅图2和图4,第二固定座303的腔壁上设有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四开口316、第五开口317以及第六开口318。第六开口318位于腔壁朝向第二分子筛筒2的一侧且贯穿第一底座301与第二分子筛筒2的第三气口21连通。第四开口316和第五开口317位于朝向第一固定座302的一侧且贯穿第二固定座303的腔壁。沿第二容纳腔的径向方向上,第四开口316在第二开口314所在腔壁上的投影与第二开口314重合,第五开口317在第三开口315所在腔壁上的投影与第三开口315重合。沿第二容纳腔的轴向方向上,第六开口318位于第四开口316和第五开口317之间,以匹配第二切换阀512的气路控制,避免第二切换阀512将混合气体或氮气导流错误。
请参阅图2和图3,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还包括第二阀门组件52,第二阀门组件52连接于第二汇流结构32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气流通路中,第二阀门组件52与第二气口12和第四气口22连接。第二阀门组件52至少位于第二汇流结构32的内部,以增加第二阀门组件52与第二汇流结构32的连接面积,进一步提高连接稳定性,防止松脱。第二阀门组件52用于控制第一分子筛筒1以及第二分子筛筒2向收集结构4内排放氧气。或控制第一分子筛筒1向第二分子筛筒2内排放氧气以带出第二分子筛筒2内的残留氮气。或控制第二分子筛筒2向第一分子筛筒1内排放氧气以带出第一分子筛筒1内的残留氮气。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二阀门组件52为两个两通电磁阀,即包括第一电磁阀521和第二电磁阀522。为了匹配第一电磁阀521和第二电磁阀522对气流流通路径的控制,请参阅图6,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汇流结构32包括与第二气流通路连通的第七开口321、第八开口322、第九开口323和第十开口324。
请参阅图3和图6,其中,第七开口321与第一分子筛筒1的第二气口12连通,第八开口322与第二分子筛筒2的第四气口22连通,第九开口323与第十开口324连通以形成用于供氧气流通的通道。如此,第二汇流结构32内部设置的开口能够配合第二阀门组件52实现第一分子筛筒1和第二分子筛筒2相互通入氧气以排出彼此内部残留的氮气。
进一步地,第九开口323与第十开口324之间设有阻力阀,能够平衡第一分子筛筒1和第二分子筛筒2之间的氧气气压,防止氧气在二者之间流动出现阻塞。
请参阅图7、图8和图9,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汇流结构32还包括与第二气流通路连通的第二出气口325和第三出气口326。第二出气口325同时与第一分子筛筒1的第二气口12以及收集结构4连通,以使第一分子筛筒1内的氧气排放至收集结构4中。第三出气口326同时与第二分子筛筒2的第四气口22以及收集结构4连通,以使第二分子筛筒2内的氧气排放至收集结构4中。
进一步的,第二出气口325、第三出气口326与收集结构4之间还设有单向阀,能够防止氧气进入收集结构4后倒流回入至第一分子筛筒1或第二分子筛筒2中。
请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的,制氧装置100还包括调压阀7,调压阀7与收集结构4连接,能够调节收集结构4内部的氧气气压。
请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的,制氧装置100还包括比例阀8,比例阀8与第二出气口325以及第三出气口326连接,能够调节从第二出气口325以及第三出气口326进入收集结构4的氧气流量和氧气压力。
请参阅图6,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汇流结构32包括第二底座302,第三固定座303以及第四固定座304,第三固定座303和第四固定座304连接于第二底座302的顶部。第三固定座303具有第三容纳腔以至少容纳部分第一电磁阀521,第四固定座304具有第四容纳腔以容纳部分第二电磁阀522。
请参阅图6、图7和图8,第三固定座303的腔壁设有与第三容纳腔连通的第七开口321、第九开口323和第二出气口325。请参阅图8,第七开口321和第二出气口325被腔壁分隔,且二者均位于腔壁朝向第一分子筛筒1的一侧且贯穿第二底座302与第一分子筛筒1的第二气口12连通。请参阅图6,沿第三容纳腔的轴向方向上,第九开口323位于第七开口321和第二出气口325之间。由此能够匹配第一电磁阀521的气路控制,避免第一电磁阀521将氧气导流错误。
请参阅图6、图7和图9,第四固定座304的腔壁上设有与第四容纳腔连通的第八开口322、第十开口324以及第三出气口326。请参阅图9,第八开口322和第三出气口326被腔壁分隔,且均位于腔壁朝向第二分子筛筒2的一侧并贯穿第二底座302与第二分子筛筒2的第四气口22连通。请参阅图6,沿第四容纳腔的轴向方向上,第十开口324位于第八开口322和第三出气口326之间。由此能够匹配第二电磁阀522的气路控制,避免第二电磁阀522将氧气导流错误。
下面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制氧装置100的具体工作原理:请参阅图4,第一切换阀511开启,使第一汇流结构31的进气口311与第一开口313连通,第二切换阀512关闭。进气口311经第一开口313向第一分子筛筒1的第一气口11通入压缩空气,第一分子筛筒1内的分子筛6开始吸附压缩空气中的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杂质气体,释放出氧气。请参阅图3,一部分氧气经第二气口12以及第二出气口325,在单向阀的控制下排放至收集结构4中存储。请参阅图6,另一部分氧气在第一电磁阀521和第二电磁阀522同时开启的情况下,依次流经第二汇流结构32的第七开口321、第九开口323、第十开口324以及第八开口322进入第二分子筛筒2的第四气口22中,请参阅图4和图5,该部分氧气携带残留氮气经第二分子筛筒2的第三气口21通出,依次经第一汇流结构31上的第六开口318、第五开口317、第三开口315从第一出气口312中排出制氧装置100外。
请参阅图4和图5,第二分子筛筒2冲洗完成后,第二切换阀512开启,第一切换阀511关闭,使第四开口316、第二开口314与第三气口21连通。压缩气体依次经进气口311、第二开口314、第四开口316进入第二分子筛筒2的第三气口21中,第二分子筛筒2内的分子筛6开始吸附杂质气体释放氧气。请参阅图2和图9,一部分氧气从第二分子筛筒2的第四气口22通出后,在单向阀的控制下,从第三出气口326排放至收集结构4中存储。请参阅图6,另一部分氧气在第一电磁阀521和第二电磁阀522同时开启的情况下,依次流经第二汇流结构32的第八开口322、第十开口324、第九开口323以及第七开口321进入第一分子筛筒1的第二气口12中。请参阅图2、图4和图5,该部分氧气携带残留氮气经第二气口12向上流动,依次经第一汇流结构31上的第一开口313、第一出气口312排出制氧装置100外。由此,实现第一分子筛筒1和第二分子筛筒2的循环制氧以及循环排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分子筛筒,包括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第二气口用于排出氧气;
第二分子筛筒,包括第三气口和第四气口,所述第四气口用于排出氧气,
汇流板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分子筛筒和所述第二分子筛筒,所述汇流板组件内部具有气流通路以及与之连通的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
阀门组件,连接于所述汇流板组件且位于所述气流通路内,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口和/或所述第三气口连通,以向所述第一分子筛筒和/或所述第二分子筛筒内通入混合气体,或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口和/或所述第三气口连通,以排出所述第一分子筛筒和/或所述第二分子筛筒内的氮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板组件包括第一汇流结构和第二汇流结构,所述第一汇流结构包括所述进气口以及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汇流结构具有第一气流通路,所述第二汇流结构具有第二气流通路,所述第一气流通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口以及所述第三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流通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气口以及所述第四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气流通路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第五开口以及第六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五开口连通,所述第六开口与所述第三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气流通路连通的第七开口、第八开口、第九开口和第十开口,所述第七开口与所述第二气口连通,所述第八开口与所述第四气口连通,所述第九开口与所述第十开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还包括收集结构,所述第二汇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气流通路连通的第二出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以及所述收集结构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第四气口以及所述收集结构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组件,所述第一阀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结构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路中,所述第一阀门组件与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以及所述第三气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一切换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口连通,或控制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切换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三气口连通,或控制所述第三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第二阀门组件,所述第二阀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汇流结构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路中,所述第二阀门组件与所述第二气口和所述第四气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所述第二气口与所述第四气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一分子筛筒内的氧气排出所述第二分子筛筒内剩余的氮气,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二分子筛筒内的氧气排出所述第一分子筛筒内剩余的氮气。
10.一种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制氧装置。
CN202311705815.5A 2023-12-12 2023-12-12 制氧装置和具有该制氧装置的制氧机 Pending CN1177598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05815.5A CN117759804A (zh) 2023-12-12 2023-12-12 制氧装置和具有该制氧装置的制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05815.5A CN117759804A (zh) 2023-12-12 2023-12-12 制氧装置和具有该制氧装置的制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9804A true CN117759804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09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05815.5A Pending CN117759804A (zh) 2023-12-12 2023-12-12 制氧装置和具有该制氧装置的制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980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91629A1 (zh) 一种制氧机
CA2678228C (en) Manifold assembly
CN117759804A (zh) 制氧装置和具有该制氧装置的制氧机
CN111992065A (zh) 气体混合装置
CN105152136B (zh) Psa制氧机
CN114562586B (zh) 一种气体切换用集控模块
CN116123458A (zh) 一种制氧机管路集成阀组及其使用方法
CN108644427B (zh) 一种一体式双阀模块及其净水器
CN208587542U (zh) 串联双阀模块及其净水器
CN103112827B (zh) 高集成度制氧机吸附塔上盖进气及排氮系统
CN213272053U (zh) 一种集成式汇流装置
CN219022163U (zh) 一种适用于气压治疗仪的气管接头
CN206799185U (zh) 水路连接器组件及净水设备
CN208587543U (zh) 一体式双阀模块及其净水器
CN221121102U (zh) 一种气体进出阀及制氧机
CN216054826U (zh) 一种燃料电池组合式节气门装置
CN205217187U (zh) 内置式射流器
CN216256711U (zh) 滤芯连接件及包含其的净水器
CN213375820U (zh) 一种制氧机用六通气路结构
CN209968030U (zh) 一种分子筛塔
CN116045032B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制备的气体切换装置
CN115574259B (zh) 一种固态储氢瓶集成瓶组系统
TWI788904B (zh) 氣體濃縮裝置
CN209020035U (zh) 一种紧凑型滤芯接座
CN219744385U (zh) 一种制氧机板式集成吸附塔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