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52136B - Psa制氧机 - Google Patents

Psa制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52136B
CN105152136B CN201510486377.7A CN201510486377A CN105152136B CN 105152136 B CN105152136 B CN 105152136B CN 201510486377 A CN201510486377 A CN 201510486377A CN 105152136 B CN105152136 B CN 105152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ir outlet
seat
outlet base
separ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63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52136A (zh
Inventor
叶钊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Tairu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TECHRAY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TECHRAY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TECHRAY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863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52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52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2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52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2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SA制氧机,包括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气座、集气管和气缸,所述气座包括上进气座、上出气座和下出气座,所述集气管包括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且安装后并列排布,上进气座和上出气座分别安装在两上集气管的两端,下出气座安装在两下集气管的一端,且与上进气座位于同一边,气缸分别安装在上进气座、上出气座和下出气座上。本发明的PSA制氧机具有整体体积小,管路简单,结构简单和稳定,外形美观,生产成本低等优势。

Description

PSA制氧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SA制氧机。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在严重缺氧高原地区执勤的官兵和其他工作人员,需要吸入高纯度氧气,基于不同情况下的需求,制氧设备应用而生。
目前,常见的制氧机为双吸附塔制氧机,其是以空气为原料,分子筛为吸附剂,采用PSA变压吸附远离制取氧气。原料空气首先经过预处理后由压缩机加压,压缩空气经过过滤、冷却、去除水分后由进气阀进入装有分子筛的吸附塔,空气中的氮气被吸附,流出的气体即为高纯度氧气。当分子筛氮气吸附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进气阀关闭排气阀打开,吸附塔进入解析再生阶段,分子筛微孔内的氮气在自身压力下被解析出来。同时,另一只吸附塔的再生回吹气体使分子筛内的氮气进一步析出,完成一个循环周期。但是,现有PSA制氧机体积大、管路布置和结构复杂,制造与生产成本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号为CN201410830680.X,PSA制氧机,其技术方案如下(见图5):一种PSA制氧机,与外部进气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吸附分离器,包括第一上气口及第一下气口;第二模块吸附分离器,包括第二上气口及第二下气口;模块吹洗分离器,包括第三上气口及第三下气口;通气管路,包括多根空气通气管路及多根氧气通气管路,所述空气通气管路包括第一空气通气管路、第二空气通气管路及第三空气通气管路,所述第一空气通气管路、第二空气通气管路及第三空气通气管路两端分别汇聚,并与所述第一上气口及所述第二上气口连接,所述进气阀与所述第一空气通气管路连接;所述氧气通气管路包括第一氧气通气管路、第二氧气通气管路及第三氧气通气管路,所述第一氧气通气管路、第二氧气通气管路及第三氧气通气管路两端分别汇聚,并与所述第一下气口及第二下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氧气通气管路与所述第三下气口连接,所述第三空气通气管路与所述第三氧气通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三下气口用于排出氧气;进气阀,一端与所述外部进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空气通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空气通气管路、第二空气通气管路及第三空气通气管路两端均设有第一气动控制阀。所述第一氧气通气管路、第二氧气通气管路及第三氧气通气管路两端均设有第二气动控制阀。上述技术方案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技术中PSA制氧机体积大、管路布置和结构复杂,制造与生产成本高的缺点,但其仍旧还是体积稍大,管路多且布置复杂,由于管路多致使管路焊接点多,焊接成本高,如焊接不良将造成焊接余应力大,结构不稳定,整体设备使用寿命短;另外由于焊接点多,焊疤多,焊疤打磨量多,生产成本高,且整体外形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PSA制氧机,该PSA制氧机不仅体积小,管路简单,结构简单和稳定,且外形美观,生产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SA制氧机,包括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气座、集气管和气缸,
所述气座包括上进气座、上出气座和下出气座,所述集气管包括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
所述上集气管的中间开有第一集气通孔,所述上集气管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安装口,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一气口,所述第一安装口和第一气口均与所述第一集气通孔相通;
所述下集气管的中间开有第二集气通孔,所述下集气管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安装口,侧面的一端开有第二气口,所述第二安装口和第二气口均与所述第二集气通孔相通;
所述上进气座的中间开有第一通气通孔,所述上进气座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进出气口,所述第一进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与所述上进气座的侧面相垂直的另一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使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相通,所述上进气座的另一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一气路孔,所述第一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上进气座的另一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
所述下出气座的中间开有第二通气通孔,所述下出气座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进出气口,所述第二进出气口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与所述下出气座的侧面相垂直的另一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使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进出气口相通,所述下出气座的另一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二气路孔,所述第二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下出气座的另一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
所述上出气座的中间开有第三通气通孔,所述上出气座的侧面的中间开有氮气出口,侧面的两端开有第三气路孔,所述第三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上出气座的另一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三通气通孔相通,
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的第一安装口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集气管的第二安装口处,所述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的第一安装口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集气管的第二安装口处,使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之间且并列排布;
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均与所述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连接好后,所述上进气座另一侧面的对立面和所述上出气座另一侧面的对立面分别垂直贴合于两所述上集气管的侧面的两端,贴合后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上进气座和上出气座分别与两所述上集气管相连接,连接后,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气路孔与两所述上集气管的一端的第一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所述上出气座的第三气路孔与两所述上集气管的另一端的第二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
所述上进气座的另一侧面的第一气路孔和所述上出气座的另一侧面的第三气路孔处均安装所述气缸,安装后,所述气缸的活塞均能在所述第一气路孔和第三气路孔内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下出气座的另一侧面的对立面垂直贴合于两所述下集气管的侧面的一端,贴合后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下出气座与两所述下集气管相连接,连接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气路孔与两所述下集气管的第二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
所述下出气座的另一侧面的第二气路孔处安装所述气缸,安装后,所述气缸的活塞能在所述第二气路孔内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上进气座与两所述上集气管连接后,且所述下出气座与两所述下集气管连接后,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位置相对,通过第二梭阀组件两端连接连接座,且两连接座对应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和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处,使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梭阀组件的气流流向为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流向至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
所述上出气座的氮气出口通过消音器连接座与所述消音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进出气口通过进气盖板与第一梭阀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进出气口通过出氧盖板与第三梭阀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集气管的两端通过挡板一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下集气管开有第二气口的一端通过挡板二封闭,另一端通过挡板一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下端均连接的所述下集气管,两所述下集气管连接的两所述挡板二开有螺纹孔,两所述挡板二的螺纹孔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管路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上进气座、下出气座和上出气座的两端均通过侧密封盖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上端均连接的所述上集气管,通过两上固定板将两所述上集气管的两端卡住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下端均连接的所述下集气管,通过两下固定板将两所述下集气管的两端卡住并固定。
进一步的,有气体通过的两零件相连接的贴合面通过密封圈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与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交替制氧和解析吹洗,整体体积小,占用空间小,运输和搬运方便等优势。
2、本发明中只有一条管路,即是将进入的空气与制出的氧气相通,以保证制氧机均压的管路,管路极其简单,焊接点极少,焊接余应力少,结构稳定;且管路焊接后焊疤少,焊后整体外形美观。
3、本发明采用气缸控制各气路的通断,气缸均布的设置在上进气座、上出气座和下出气座的两端,整体结构紧凑,可控性高,各气路将的切换迅速方便,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在各管路之间设置气动控制阀或电磁阀来控制气路的通断,造成管路体积庞大,生产成本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标记:
1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2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3上进气座,4气缸,5下出气座,6.1挡板一,6.2挡板二,7上固定板,8下固定板,9第二梭阀组件,10连接座,11进气盖板,12侧密封盖,13出氧盖板,14消音器,15第一梭阀组件,16第三梭阀组件,17上集气管,18下集气管,19消音器连接座,20上出气座。
12A第一模块吸附分离器;14A第二模块吸附分离器,16A模块吹洗分离器,122第一上气口,124第一下气口,142第二上气口,144第二下气口,162第三上气口,164第三下气口,182空气通气管路,1822第一空气通气管路,1824第二空气通气管路,1826第三空气通气管路,184氧气通气管路,1842第一氧气通气管路,1844第二氧气通气管路,1846第三氧气通气管路,186第一气动控制阀,188第二气动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PSA制氧机,包括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气座、集气管和气缸4。
所述气座包括上进气座3、上出气座20和下出气座5,所述集气管包括上集气管17和下集气管18。
所述上集气管17的中间开有第一集气通孔,所述上集气管17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安装口,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一气口,所述第一安装口和第一气口均与所述第一集气通孔相通。
所述下集气管18的中间开有第二集气通孔,所述下集气管18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安装口,侧面的一端开有第二气口,所述第二安装口和第二气口均与所述第二集气通孔相通。
所述上进气座3的中间开有第一通气通孔,所述上进气座3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进出气口,所述第一进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与所述上进气座3的侧面相垂直的另一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使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相通,所述上进气座3的另一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一气路孔,所述第一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上进气座3的另一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
所述下出气座5的中间开有第二通气通孔,所述下出气座5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进出气口,所述第二进出气口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与所述下出气座5的侧面相垂直的另一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使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进出气口相通,所述下出气座5的另一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二气路孔,所述第二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下出气座5的另一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
所述上出气座20的中间开有第三通气通孔,所述上出气座20的侧面的中间开有氮气出口,侧面的两端开有第三气路孔,所述第三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上出气座20的另一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三通气通孔相通。
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17的第一安装口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集气管18的第二安装口处,所述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17的第一安装口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集气管18的第二安装口处,使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17和下集气管18之间且并列排布。
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均与所述上集气管17和下集气管18连接好后,所述上进气座3另一侧面的对立面和所述上出气座20另一侧面的对立面分别垂直贴合于两所述上集气管17的侧面的两端,贴合后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上进气座3和上出气座20分别与两所述上集气管17相连接,连接后,所述上进气座3的第一气路孔与两所述上集气管17的一端的第一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所述上出气座20的第三气路孔与两所述上集气管17的另一端的第二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
所述上进气座3的另一侧面的第一气路孔和所述上出气座20的另一侧面的第三气路孔处均安装所述气缸4,安装后,所述气缸4的活塞均能在所述第一气路孔和第三气路孔内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下出气座5的另一侧面的对立面垂直贴合于两所述下集气管18的侧面的一端,贴合后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下出气座5与两所述下集气管18相连接,连接后,所述下出气座5的第二气路孔与两所述下集气管18的第二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
所述下出气座5的另一侧面的第二气路孔处安装所述气缸4,安装后,所述气缸4的活塞能在所述第二气路孔内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上进气座5与两所述上集气管17连接后,且所述下出气座5与两所述下集气管18连接后,所述上进气座3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下出气座5的第二连接口位置相对,通过第二梭阀组件9将所述上进气座5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下出气座5的第二连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梭阀组件9的气流流向为从所述下出气座5的第二连接口流向至所述上进气座3的第一连接口。
所述上出气座20的氮气出口通过消音器连接座19与所述消音器14相连接。通过控制安装在上出气座20两端的气缸4活塞的上下移动,来关闭或打开上出气座20两端的第三气路孔。经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或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解析后排出的氮气,从上集气管17的第一集气通孔依次流经上出气座20的第三气路孔、第三通气通孔,再从氮气出口流至消音器14后排出。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上进气座3的第一进出气口通过进气盖板11与第一梭阀组件15相连接。通过第一梭阀组件15与压缩机的高压出口相连接。经压缩机、空气预处理设备处理的原料空气经第一梭阀组件15流向至第一进出气口,从而流至上进气座3,通过控制安装在上进气座3两端的气缸4活塞的上下移动,来关闭或打开上进气座3两端的第一气路孔,来控制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交替制氧和解析吹洗。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下出气座5的第二进出气口通过出氧盖板13与第三梭阀组件16相连接。通过第三梭阀组件16将制得的氧气存储至氧气罐或直接输送至病房。通过控制安装在下出气座5两端的气缸4活塞的上下移动,来关闭或打开下出气座5两端的第二气路孔,经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或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制得的氧气,从下集气管18的第二集气通孔依次流经下出气座5的第二气路孔、第二通气通孔,再从第二进出气口流出,后流至氧气罐存储或直接输送至病房。
本发明各气缸4的气源来自于空气管路(图中未画出),各气缸4从空气管路中取气,利用气体来驱动气缸4活塞的上下运动,从而来打开或关闭上进气座3的第一气路孔或下出气座5的第二气路孔或上出气座20的第三气路孔,进而实现第一吸咐分离器模块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交替制氧和解析吹洗。
本发明的进气盖板11、出氧盖板13、消音器连接座19和连接座10,上述零件均起承接的作用,保证了零件与零件的连接与气路的连通,使得结构紧凑且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上集气管17的两端通过挡板一6.1封闭,上集气管17的两端封闭后,使得第一集气通孔形成一封闭的空间。上集气管17中间的第一集气通孔用于集结进入的空气或排出的氮气。与第一集气通孔相通的第一气口,实现了上集气管17与上进气座3或上出气座20的各气路的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下集气管18开有第二气口的一端通过挡板二6.2封闭,另一端通过挡板一6.1封闭。下集气管18中间的第二集气通孔用于集结制得的氧气。与第二集气通孔相通的第二气口,实现了下集气管18与下出气座5的各气路的连通。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下端均连接的所述下集气管18,两所述下集气管18连接的两所述挡板二6.2开有螺纹孔,两所述挡板二6.2的螺纹孔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管路上设置有阀门。优选地,阀门采用针型阀或球阀。此技术方案实现了两下集气管18的连通,通过阀门控制其管路的开通或关闭,进而实现了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连通,通过此方案实现了本发明的吹洗过程。当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制氧,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解析时,通过打开两档板二6.2的螺纹孔处连接管路上的阀门,使得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连通,从而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制得的氧气吹入至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内,将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经解析后还存余的少量氮气完全吹洗出去。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上进气座3、下出气座5和上出气座20的两端均通过侧密封盖12封闭,封闭后,使得第一通气通孔和第二通气通孔和第三通气通孔均形成一封闭的空间,实现了气体进入第一通气通孔、第二通气通孔和第三通气通孔后能沿第一气路孔、第二气路孔和第三气路孔流动。
本发明进一步的,以上有气体通过的两零件相连接的贴合面,均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实现贴合面的密封,保证整体结构的密封性能,防止泄露,密封效果好。这里的气体包括氧气、氮气、空气。例如空气经过上进气座3后进入上集气管17,为防止气体通过上进气座3和上集气管17相连接的贴合面时出现泄漏,在上进气座3和上集气管17相连接的贴合面设置密封圈,用于贴合面密封,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上端均连接的所述上集气管17,通过两上固定板7将两所述上集气管17的两端卡住并固定。通过上固定板7将两上集气管17连接在一起,并卡住固定,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起保护两上集气管17不接触地面,防止两上集气管17被碰坏或变形的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下端均安装的所述下集气管18,通过两下固定板8将两所述下集气管18的两端卡住并固定。通过下固定板8将两下集气管18连接在一起,并卡住固定,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起保护两下集气管18不接触地面,防止两下集气管18被碰坏或变形的作用。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其中在制氧前或制氧完毕后,在气缸4的作用下,上进气座3的第一气路孔、下出气座5的第二气路孔、上出气座20的第三气路孔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梭阀组件15、第二梭阀组件9、第三梭阀组件16均处于关闭状态。
在制氧过程中,打开第一梭阀组件15,经压缩机、空气预处理设备处理的原料空气通过第一梭阀组件15后从上进气座3的第一进出气口进入至第一通气通孔,同时打开靠近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的第一气路孔,在此状态下,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制氧。空气从第一气路孔依次流经上集气管17的第一气口、第一集气通孔后进入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开始制氧。打开第三梭阀组件16,同时打开靠近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的第二气路孔,此时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制得的氧气依次从下集气管18的第二集气通孔、第二气口流至下出气座5的第二气路孔、第二通气通孔,再从第二进出气口流出,经第三梭阀组件16后流至氧气罐存储或输送至病房。
与此同时,打开靠近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的第三气路孔,在此状态下,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解析,即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制氧,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解析,实现制氧与解析同时进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解析出来的氮气依次从上集气管17的第一集气通孔、第一气口流至上出气座20的第三气路孔、第三通气通孔,再从氮气出口流出,经消音器14消音后排出。
由于经解析后,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内还存余少量的氮气,为将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内的氮气完全清除,打开两档板二6.2的螺纹孔处连接管路上的阀门。打开阀门后,使得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下端连接的下集气管18的第二集气通孔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下端连接的下集气管18的第二集气通孔相连通,即使得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与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连通。此时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制得的氧气吹入至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内。通过将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内的氧气吹入至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内,从而将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经解析后还存余的少量氮气完全吹洗出去。经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吹洗出来的氮气依次从上集气管17的第一集气通孔、第一气口流至上出气座20的第三气路孔、第三通气通孔,再从氮气出口流出,经消音器14消音后排出。
以上过程完成了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制氧、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解析吹洗,实现制氧和解析吹洗同时进行。其中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制氧和解析吹洗交替进行。
制氧完毕后,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制氧机管路的均压过程,以提高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内2的压力:
1、制氧完毕后,此时第一梭阀组件15和第三梭阀组件16处于关闭状态,打开第二梭阀组件9,其中第二梭阀组件9的气流流向为从下出气座5的第二连接口流向至上进气座3的第一连接口,实现制氧机管路的均压,提高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内2的压力。
2、制氧完毕后,在气缸4的作用下,打开上进气座3两端的第一气路孔,使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相通,实现制氧机管路的均压,提高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内2的压力。
3、制氧完毕后,在气缸4的作用下,打开下出气座5两端的第二气路孔,使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相通,实现制氧机管路的均压,提高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内2的压力。
以上的整个过程中,上进气座3的第一进出气口进空气,下出气座5的第二进出气口流出制得的氧气,实现了制氧机上端进空气下端出氧气的第一种生产方式。
本发明进一步的,本发明的PSA制氧机还适用于第二种生产方式,即下端进空气,上端出氧气,即经压缩机、空气预处理设备处理的原料空气通过第三梭阀组件16后从下出气座5的第二进出气口进入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1或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2,制得的氧气从上进气座3的第一进出气口流经第一梭阀组件15后流至氧气罐存储或直接输送至病房。第二种生产方式与第一种生产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进出气的方式不一样,工作原理相同。
本发明的PSA制氧机实现了制氧和解析吹洗同时进行,且整个制氧机中只有一条管路,管路极其简单,整体体积小,减小了制造和生产成本,外形美观,运输方便等优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PSA制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气座、集气管和气缸;
所述气座包括上进气座、上出气座和下出气座,所述集气管包括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
所述上集气管的中间开有第一集气通孔,所述上集气管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安装口,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一气口,所述第一安装口和第一气口均与所述第一集气通孔相通;
所述下集气管的中间开有第二集气通孔,所述下集气管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安装口,侧面的一端开有第二气口,所述第二安装口和第二气口均与所述第二集气通孔相通;
所述上进气座的中间开有第一通气通孔,所述上进气座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进出气口,所述第一进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与所述上进气座的侧面相垂直的另一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使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相通,所述上进气座的另一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一气路孔,所述第一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上进气座的另一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一通气通孔相通;
所述下出气座的中间开有第二通气通孔,所述下出气座的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进出气口,所述第二进出气口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与所述下出气座的侧面相垂直的另一侧面的中间开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使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进出气口相通,所述下出气座的另一侧面的两端均开有第二气路孔,所述第二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下出气座的另一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二通气通孔相通;
所述上出气座的中间开有第三通气通孔,所述上出气座的侧面的中间开有氮气出口,侧面的两端开有第三气路孔,所述第三气路孔贯通至所述上出气座的另一侧面的对立面,且与所述第三通气通孔相通;
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的第一安装口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集气管的第二安装口处,所述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的第一安装口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集气管的第二安装口处,使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连接于所述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之间且并列排布;
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均与所述上集气管和下集气管连接好后,所述上进气座另一侧面的对立面和所述上出气座另一侧面的对立面分别垂直贴合于两所述上集气管的侧面的两端,贴合后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上进气座和上出气座分别与两所述上集气管相连接,连接后,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气路孔与两所述上集气管的一端的第一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所述上出气座的第三气路孔与两所述上集气管的另一端的第二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
所述上进气座的另一侧面的第一气路孔和所述上出气座的另一侧面的第三气路孔处均安装所述气缸,安装后,所述气缸的活塞均能在所述第一气路孔和第三气路孔内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下出气座的另一侧面的对立面垂直贴合于两所述下集气管的侧面的一端,贴合后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下出气座与两所述下集气管相连接,连接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气路孔与两所述下集气管的第二气口位置相对且相通;
所述下出气座的另一侧面的第二气路孔处安装所述气缸,安装后,所述气缸的活塞能在所述第二气路孔内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上进气座与两所述上集气管连接后,且所述下出气座与两所述下集气管连接后,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位置相对,通过第二梭阀组件两端连接连接座,且两连接座对应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和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处,使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梭阀组件的气流流向为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连接口流向至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连接口;
所述上出气座的氮气出口通过消音器连接座与所述消音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SA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气座的第一进出气口通过进气盖板与第一梭阀组件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SA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气座的第二进出气口通过出氧盖板与第三梭阀组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SA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气管的两端通过挡板一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SA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集气管开有第二气口的一端通过挡板二封闭,另一端通过挡板一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SA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下端均连接的所述下集气管,两所述下集气管连接的两所述挡板二开有螺纹孔,两所述挡板二的螺纹孔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管路上设置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SA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气座、下出气座和上出气座的两端均通过侧密封盖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SA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上端均连接的所述上集气管,通过两上固定板将两所述上集气管的两端卡住并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SA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分离器模块和第二吸附分离器模块下端均连接的所述下集气管,通过两下固定板将两所述下集气管的两端卡住并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SA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有气体通过的两零件相连接的贴合面设置有密封圈,实现贴合面的密封。
CN201510486377.7A 2015-08-10 2015-08-10 Psa制氧机 Active CN105152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6377.7A CN105152136B (zh) 2015-08-10 2015-08-10 Psa制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6377.7A CN105152136B (zh) 2015-08-10 2015-08-10 Psa制氧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2136A CN105152136A (zh) 2015-12-16
CN105152136B true CN105152136B (zh) 2017-06-27

Family

ID=54793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6377.7A Active CN105152136B (zh) 2015-08-10 2015-08-10 Psa制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521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2560B (zh) * 2016-03-23 2018-01-12 湖南泰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集成制氧系统
CN108525465B (zh) * 2017-03-01 2021-03-26 韩国奥科有限公司 气体浓缩装置
CN113321189B (zh) * 2021-05-27 2022-04-29 永康市优哈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无声负压循环制氧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5246B (zh) * 2010-02-08 2016-05-04 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 制氧机
JP2014000241A (ja) * 2012-06-19 2014-01-09 Daikin Ind Ltd 酸素濃縮装置
CN104591094B (zh) * 2014-12-26 2016-11-23 湖南泰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Psa制氧机
CN204474323U (zh) * 2014-12-31 2015-07-15 江苏江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筛变压吸附法制氧机集成分子筛筒
CN204938976U (zh) * 2015-08-10 2016-01-06 湖南泰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psa制氧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2136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2136B (zh) Psa制氧机
CN201899965U (zh) 一体化吸附塔
CN211733852U (zh) 一种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CN208340443U (zh) 一种互动切换型压缩空气净化装置
CN206126841U (zh) 一种制氧机集成分子筛塔
CN218421884U (zh) 一种制氮系统及小型制氮设备
CN211366956U (zh) 一种分子筛吸附器及含有该分子筛吸附器的微型制氧机
CN204938976U (zh) 新型psa制氧机
CN104591094B (zh) Psa制氧机
CN111847388A (zh) 一种变压吸附制氧机
CN107469564A (zh) 一种循环利用尾气的两级变压吸附制高纯氧系统和方法
CN212893911U (zh) 一种变压吸附制氧机
CN103112827B (zh) 高集成度制氧机吸附塔上盖进气及排氮系统
CN209865695U (zh) 气流分布器和制氮设备
CN2835212Y (zh) 一种吸附器进气端均压的小型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CN220939876U (zh) 一种制氧主机
CN204490497U (zh) Psa制氧机
CN208561685U (zh) 两吸附床工艺变压吸附的制氧设备
CN115784166B (zh) 一种模块化制氧主机
CN215974958U (zh) 一种氧氮分离装置及制氧机
CN203582471U (zh) 集成化的制氧机分子筛装置
CN218741141U (zh) 一种模块化制氧机分子筛吸附塔装置
CN2470339Y (zh) 利用变压吸附原理来制取高纯度氮气的装置
CN215610386U (zh) 小型双分子筛塔制氧设备
CN215742756U (zh) 一种可视化变压吸附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SA oxygen generato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7

Pledgee: BANK OF CHANGSHA Co.,Ltd.

Pledgor: HUNAN TECHRAY MEDIC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1883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loor 1-3, building A1, Hunan Lugu international medical device Industrial Park, 229 Guyuan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after: Hunan Tairu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Floor 1-3, building A1, Hunan Lugu international medical device Industrial Park, 229 Guyuan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before: HUNAN TECHRAY MED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