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5270A - 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5270A
CN117745270A CN202410003568.2A CN202410003568A CN117745270A CN 117745270 A CN117745270 A CN 117745270A CN 202410003568 A CN202410003568 A CN 202410003568A CN 117745270 A CN117745270 A CN 117745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recovery container
container
pressure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035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45270B (zh
Inventor
姚学恒
范磊
张建华
沈晓扬
郎建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aid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Kaid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Kaid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Kaid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035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527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41000356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745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5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5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45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5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旧物资智能回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包括: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目标数据的采集模块,判断目标回收容器是否满溢的分析模块,对目标回收容器进行调整的调整模块,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回收的报警模块,该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位置情况调整回收容器的的位置,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重量判断是否可以对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进行压缩,使回收容器利用最大化,根据每个回收容器内的装载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响应情况,确定是否调用无废旧物资的回收容器,从而不影响投放人群的正常投放使用,使投放人群便于投放废旧物资。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物资智能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包括收集、分类、处理、再生、智能管理和教育宣传等环节,通过高效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实现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需要借助多种前沿技术和工具,包括机器学习、自动化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数据分析、RFID技术、社交媒体和宣传广告等,帮助回收系统实现高效、智能化的废物管理,促进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有的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无法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位置情况调整回收容器的的位置,使回收容器利用最大化,无法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重量判断是否可以对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进行压缩,使回收容器利用最大化,无法根据每个回收容器内的装载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响应情况,确定是否能够调用无废旧物资的回收容器,从而不影响投放人群的正常投放使用,其实用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具备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位置情况调整回收容器的的位置,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重量判断是否可以对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进行压缩,使回收容器利用最大化,根据每个回收容器内的装载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响应情况,确定是否调用无废旧物资的回收容器,从而不影响投放人群的正常投放使用,使投放人群便于投放废旧物资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废旧物资智能回收的过程中,无法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位置情况调整回收容器的的位置,使回收容器利用最大化,无法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重量判断是否可以对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进行压缩,使回收容器利用最大化,无法根据每个回收容器内的装载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响应情况,确定是否能够调用无废旧物资的回收容器,从而不影响投放人群的正常投放使用,其实用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目标数据;
分析模块:根据目标数据,形成分析数据,判断目标回收容器是否满溢;
调整模块:根据分析数据,对目标回收容器进行调整;
报警模块:对超出最大容量的目标回收容器进行报警,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回收。
作为本发明所述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目标数据,具体包括:
所述目标回收容器设置有废旧物资投放口;
所述废旧物资投放口设置有用于检测目标回收容器是否满溢的第一检测模块;
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初始信号值,记为A;
若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物品,则初始信号值A改变,将改变后的初始信号值定为变化信号值,记为B。
作为本发明所述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根据目标数据,形成分析数据,判断目标回收容器是否满溢,具体包括:
S10、设定检测时间阈值;
S11、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变化信号值B的采集时间,记为T1;
S12、获取当前时间,记为T2;
S13、若第一检测模块为变化信号值B、且当前时间T2-采集时间T1>检测时间阈值,则执行目标回收容器判定策略。
作为本发明所述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执行目标回收容器判定策略,具体包括:
所述目标回收容器上方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目标回收容器内是否均匀装满废旧物资的第二检测模块;
将目标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定为目标检测物;
以第二检测模块为原点,向地面作向量方向,将该向量方向定为目标方向;
获取第二检测模块以目标方向对目标检测物的检测距离,将该距离定为目标距离,记为C;
依次提取任意两个目标距离C进行比较,并分别记为C1和C2;
若目标距离C1-目标距离C2>0,则将目标距离C1定为第一目标距离,将目标距离C2定为第二目标距离;
将最终确定的第一目标距离为最远目标距离;
将最终确定的第二目标距离为最近目标距离;
设定比较阈值;
若最远目标距离-最近目标距离>比较阈值,则执行调整策略;
若最远目标距离-最近目标距离≤比较阈值,则执行压力判定策略。
作为本发明所述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执行调整策略,具体为:
所述目标回收容器下方设置有第一调整模块;
以目标方向为视角方向,获取废旧物资投放口的中点;
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中心点的坐标,记为(X1,Y1);
获取废旧物资投放口的中点的坐标,记为(X2,Y2);
以目标回收容器的中心点为原点,向废旧物资投放口的中点作向量方向,将该向量方向定为第一目标调整方向;
提取最远目标距离对应的第二检测模块定为目标第二检测模块;
以目标第二检测模块为原点、以目标方向为向量方向作射线,将射线与目标检测物的交点定为目标点;
以目标方向为视角方向、以目标点为原点,向目标回收容器的每个边缘线作垂线;
获取每个垂线的垂线长度,记为D;
依次提取任意两个垂线长度D进行比较,并分别记为D1和D2;
若垂线长度D1-垂线长度D2>0,则将垂线长度D2定为第一垂线长度;
将最终确定的第一垂线长度定为目标垂线长度;
获取目标点的坐标,记为(X3,Y3);
获取目标垂线长度对应的目标回收容器的边缘线;
获取目标垂线长度与目标回收容器的边缘线的交点的坐标,记为(X4,Y4);
以目标点为原点,向目标垂线长度与目标回收容器的边缘线的交点作向量方向,将该向量方向定为第二目标调整方向;
控制第一调整模块旋转;
若(Y2-Y1)÷(X2-X1)≠(Y4-Y3)÷(X4-X3),则继续控制第一调整模块旋转,直至(Y2-Y1)÷(X2-X1)=(Y4-Y3)÷(X4-X3);
若(Y2-Y1)÷(X2-X1)=(Y4-Y3)÷(X4-X3),则获取第一目标调整方向和第二目标调整方向;
若第一目标调整方向与第二目标调整方向相同,则控制第一调整模块继续旋转;
若第一目标调整方向与第二目标调整方向相同,则控制第一调整模块停止旋转;
执行S10-S13。
作为本发明所述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执行压力判定策略,具体为:
获取目标回收容器在最大容量时的重量,定为第一重量,记为G1;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中设置有重量检测装置;
通过重量检测装置,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净重,定为第二重量,记为G2;
获取最远目标距离-最近目标距离≤比较阈值时的目标回收容器的重量,定为第三重量,记为G3;
若G1-G2>G3-G2,则执行压缩调整策略;
若G1-G2≤G3-G2,则执行报警调整策略。
作为本发明所述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执行压缩调整策略,具体为: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包括用于放置目标回收容器的第一托盘;
所述第一托盘下方中心点位置连接有第一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托盘连接处还设置有一圈用于检测第一托盘上目标回收容器的重力是否平衡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球形端口;
所述第一转轴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球形卡槽;
所述球形端口与球形卡槽卡合连接;
当G1-G2>G3-G2,通过各压力检测装置获取目标回收容器各处的压力值,记为E;
设定压缩值;
依次提取任意两个压力值E计算压力比值,并分别记为E1和E2,则压力比值=E1÷E2;
分别计算岁目标回收容器内不同位置的压缩操作值,压缩操作值=压力值E×(1÷压力比值);
根据各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压缩操作值,对目标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进行压缩;
执行S10-S13;
依次提取任意两个压力值E1和E2进行比较;
若压力值E1-压力值E2>0,则将压力值E1定为第一目标压力,将压力值E2定为第二目标压力;
将最终确定的第一目标压力为最大目标压力;
将最终确定的第二目标距离为最小目标压力;
设定压力阈值;
若最大目标压力-最小目标压力>压力阈值,则提取最小目标压力对应的压力检测装置,将该压力检测装置定为目标压力检测装置;
获取目标压力检测装置的位置,定为目标位置;
获取目标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压缩操作值,定为目标压缩操作值;
对目标回收容器内的目标位置,以目标压缩操作值继续压缩,直至最大目标压力-最小目标压力≤压力阈值;
若最大目标压力-最小目标压力≤压力阈值,则执行报警调整策略。
作为本发明所述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执行报警调整策略,具体包括:
所述目标回收容器上设置有第一报警装置;
所述第一报警装置通讯连接有工作人员处的第二报警装置;
所述第一报警装置进行报警,并关闭废旧物资投放口,将该第一报警装置所对应的目标回收容器定为目标清理容器;
所述第一报警装置向第二报警装置发送满溢信号,以及目标清理容器的定位;
所述第二报警装置收取满溢信号,并进行报警,同时显示目标清理容器的定位,将目标清理容器的定位定为第一位置;
获取工作人员的定位,将工作人员的定位定为第二位置;
设定等待时间,记为H1;
获取当前时间,记为H2;
获取第二报警装置收取满溢信号时的时间,记为H3;
若H2-H3<H1,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则工作人员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并更换为无废旧物资的目标回收容器;
若H2-H3=H1,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则工作人员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并更换为无废旧物资的目标回收容器;
若H2-H3>H1,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则执行备选调整策略。
作为本发明所述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执行备选调整策略,还包括: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下方安装有第二调整模块;
设定目标回收容器的数量,定为目标数量,记为F;
所述第二调整模块包括用于安装目标数量的目标回收容器的第二托盘;
所述第二托盘下方安装有第二转轴;
获取第二托盘上每个目标回收容器的当前重量,记为G4;
若G4-G2≠0,则关闭废旧物资投放口,并向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推送最近的目标回收容器的位置;
若G4-G2=0,则将该目标回收容器定为备用目标回收容器;
将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更改为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
获取第一位置的坐标和所有的第二位置的坐标;
计算所有工作人员与目标清理容器的距离,定为目标判定距离,目标判定距离=第二位置的坐标-第一位置的坐标;
调选数值最小的目标判定距离对应的工作人员到达第一位置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
设定替代时间,记为H4;
获取当前时间H2;
获取确定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时间,记为H5
若H2-H5>H4,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关闭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并向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推送最近的目标回收容器的位置;
若H2-H5≤H4,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则工作人员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并更换为无废旧物资的目标回收容器,并将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更改为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
当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投放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时,将备用目标回收容器旋转至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处;
当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投放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的废旧物资结束时,将备用目标回收容器旋转至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处;
当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投放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时,将更换后的目标清理容器旋转至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处;
当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投放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的废旧物资结束时,将更换后的目标清理容器旋转至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处。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废旧物资投放口是否长时间有物品存在,若长时间有物品存在,则通过超声波传感器监测目标回收容器内各废旧物品的位置,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位置情况判断目标回收容器内是否装满废旧物资,若未装满废旧物资,则调整目标回收容器的的位置,使回收容器利用最大化。
2、该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通过重量检测装置和压力检测装置获取目标回收容器内不同区域的重量和压力,从而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重量判断是否可以对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进行压缩,若存在压缩空间,则根据不同区域的压力获取不同的压缩空间,从而采用不同的压缩量对废旧物资进行压缩,使回收容器利用最大化。
3、该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根据每个回收容器内的装载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响应情况,确定工作人员是否能够及时对装满的目标回收容器进行清理回收,若不能够及时清理回收,则调用无废旧物资的回收容器,从而不影响投放人群的正常投放使用,使投放人群便于投放废旧物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废旧物资投放处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目标回收容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目标调整方向和第二目标调整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托盘和第二转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参阅图1,包括:
采集模块: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目标数据;
分析模块:根据目标数据,形成分析数据,判断目标回收容器是否满溢;
调整模块:根据分析数据,对目标回收容器进行调整;
报警模块:对超出最大容量的目标回收容器进行报警,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回收。
通过上述模块,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位置情况调整回收容器的的位置,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重量判断是否可以对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进行压缩,使回收容器利用最大化,根据每个回收容器内的装载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响应情况,确定是否调用无废旧物资的回收容器,从而不影响投放人群的正常投放使用,使投放人群便于投放废旧物资。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参阅图2-4,该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所述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目标数据,具体包括:
所述目标回收容器设置有废旧物资投放口,如图2-图4废弃物资投放口所示;
所述废旧物资投放口设置有用于检测目标回收容器是否满溢的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通过红外传感器进行检测,如图3中第一检测模块所示;
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初始信号值,记为A;
若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物品,则初始信号值A改变,将改变后的初始信号值定为变化信号值,记为B。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数据,形成分析数据,判断目标回收容器是否满溢,具体包括:
S10、设定检测时间阈值,所述检测时间阈值为根据人群投放垃圾时的平均时间所设定的检测时间,若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物品,且超过检测时间,则说明该目标回收容器满溢,需要进一步判定是否进行报警;
S11、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变化信号值B的采集时间,记为T1;
S12、获取当前时间,记为T2;
S13、若第一检测模块为变化信号值B、且当前时间T2-采集时间T1>检测时间阈值,则执行目标回收容器判定策略。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参阅图3-4,本实施例中,所述执行目标回收容器判定策略,具体包括:
所述目标回收容器上方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目标回收容器内是否均匀装满废旧物资的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通过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检测,如图3中第二检测模块所示;
将目标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定为目标检测物,如图3中目标检测物所示;
以第二检测模块为原点,向地面作向量方向,将该向量方向定为目标方向,如图3中目标方向所示;
获取第二检测模块以目标方向对目标检测物的检测距离,将该距离定为目标距离,记为C;
依次提取任意两个目标距离C进行比较,并分别记为C1和C2;
若目标距离C1-目标距离C2>0,则将目标距离C1定为第一目标距离,将目标距离C2定为第二目标距离;
将最终确定的第一目标距离为最远目标距离,如图3中最远目标距离所示;
将最终确定的第二目标距离为最近目标距离,如图3中最近目标距离所示;
设定比较阈值,所述比较阈值为根据废旧物资的具体类型所设定的判定值;
若最远目标距离-最近目标距离>比较阈值,则执行调整策略;
若最远目标距离-最近目标距离≤比较阈值,则执行压力判定策略。
本实施例还提供,所述执行调整策略,具体为:
所述目标回收容器下方设置有第一调整模块;
以目标方向为视角方向,获取废旧物资投放口的中点;
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中心点的坐标,记为(X1,Y1);
获取废旧物资投放口的中点的坐标,记为(X2,Y2);
以目标回收容器的中心点为原点,向废旧物资投放口的中点作向量方向,将该向量方向定为第一目标调整方向,如图4中第一目标调整方向所示;
提取最远目标距离对应的第二检测模块定为目标第二检测模块;
以目标第二检测模块为原点、以目标方向为向量方向作射线,将射线与目标检测物的交点定为目标点;
以目标方向为视角方向、以目标点为原点,向目标回收容器的每个边缘线作垂线;
获取每个垂线的垂线长度,记为D;
依次提取任意两个垂线长度D进行比较,并分别记为D1和D2;
若垂线长度D1-垂线长度D2>0,则将垂线长度D2定为第一垂线长度;
将最终确定的第一垂线长度定为目标垂线长度;
获取目标点的坐标,记为(X3,Y3);
获取目标垂线长度对应的目标回收容器的边缘线;
获取目标垂线长度与目标回收容器的边缘线的交点的坐标,记为(X4,Y4);
以目标点为原点,向目标垂线长度与目标回收容器的边缘线的交点作向量方向,将该向量方向定为第二目标调整方向,如图4中第二目标调整方向所示;
控制第一调整模块旋转;
若(Y2-Y1)÷(X2-X1)≠(Y4-Y3)÷(X4-X3),则继续控制第一调整模块旋转,直至(Y2-Y1)÷(X2-X1)=(Y4-Y3)÷(X4-X3);
若(Y2-Y1)÷(X2-X1)=(Y4-Y3)÷(X4-X3),则获取第一目标调整方向和第二目标调整方向;
若第一目标调整方向与第二目标调整方向相同,则控制第一调整模块继续旋转;
若第一目标调整方向与第二目标调整方向相同,则控制第一调整模块停止旋转;
执行S10-S13。
本实施例还提供,所述执行压力判定策略,具体为:
获取目标回收容器在最大容量时的重量,定为第一重量,记为G1,所述目标回收容器的最大容量为根据所有的历史重量记录中数值最大的重量所确定的容量,即第一重量为历史重量记录中数值最大的重量;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中设置有重量检测装置;
通过重量检测装置,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净重,定为第二重量,记为G2;
获取最远目标距离-最近目标距离≤比较阈值时的目标回收容器的重量,定为第三重量,记为G3;
若G1-G2>G3-G2,则执行压缩调整策略;
若G1-G2≤G3-G2,则执行报警调整策略。
其中,所述执行压缩调整策略,具体为: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包括用于放置目标回收容器的第一托盘,如图3中第一托盘所示;
所述第一托盘下方中心点位置连接有第一转轴,如图3中第一转轴所示;
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托盘连接处还设置有一圈用于检测第一托盘上目标回收容器的重力是否平衡的压力检测装置,如图3中压力检测装置所示,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球形端口;
所述第一转轴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球形卡槽,如图3中支架所示;
所述球形端口与球形卡槽卡合连接;
当G1-G2>G3-G2,通过各压力检测装置获取目标回收容器各处的压力值,记为E,以用于确定目标回收容器内部各处的可压缩空间,并根据可压缩空间的不同在压缩过程中适应性调整压缩的压力;
设定压缩值,所述压缩值为根据废旧物资类型的不同所设定的压缩操作的压力值;
依次提取任意两个压力值E计算压力比值,并分别记为E1和E2,则压力比值=E1÷E2;
分别计算岁目标回收容器内不同位置的压缩操作值,压缩操作值=压力值E×(1÷压力比值);
根据各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压缩操作值,对目标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进行压缩,以用于获取更多的空间使人群继续投放废旧物资,从而使资源能够使用最大化;
执行S10-S13;
依次提取任意两个压力值E1和E2进行比较;
若压力值E1-压力值E2>0,则将压力值E1定为第一目标压力,将压力值E2定为第二目标压力;
将最终确定的第一目标压力为最大目标压力;
将最终确定的第二目标距离为最小目标压力;
设定压力阈值,所述压力阈值为判定目标回收容器内是否均匀装满废旧物资所设定的浮动误差阈值;
若最大目标压力-最小目标压力>压力阈值,则提取最小目标压力对应的压力检测装置,将该压力检测装置定为目标压力检测装置;
获取目标压力检测装置的位置,定为目标位置;
获取目标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压缩操作值,定为目标压缩操作值;
对目标回收容器内的目标位置,以目标压缩操作值继续压缩,直至最大目标压力-最小目标压力≤压力阈值;
若最大目标压力-最小目标压力≤压力阈值,则执行报警调整策略。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报警调整策略,具体包括:
所述目标回收容器上设置有第一报警装置,以用于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回收清理;
所述第一报警装置通讯连接有工作人员处的第二报警装置;
所述第一报警装置进行报警,并关闭废旧物资投放口,将该第一报警装置所对应的目标回收容器定为目标清理容器;
所述第一报警装置向第二报警装置发送满溢信号,以及目标清理容器的定位;
所述第二报警装置收取满溢信号,并进行报警,同时显示目标清理容器的定位,将目标清理容器的定位定为第一位置;
获取工作人员的定位,将工作人员的定位定为第二位置;
设定等待时间,记为H1,所述等待时间为根据历史清理情况所设定的工作人员到达各目标清理容器处的时间,该等待时间为留有浮动空间的时间,该浮动空间为根据目标清理容器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工作人员的响应速度所设定的浮动时间,如历史清理情况中工作人员最慢到达目标清理容器的时间的30分钟,则等待时间为40分钟;
获取当前时间,记为H2;
获取第二报警装置收取满溢信号时的时间,记为H3;
若H2-H3<H1,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则工作人员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并更换为无废旧物资的目标回收容器;
若H2-H3=H1,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则工作人员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并更换为无废旧物资的目标回收容器;
若H2-H3>H1,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则执行备选调整策略。
其中,所述执行备选调整策略,还包括: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下方安装有第二调整模块;
设定目标回收容器的数量,定为目标数量,记为F,所述目标数量为根据废旧物资的分类的数量所设定的投放的目标回收容器的数量;
所述第二调整模块包括用于安装目标数量的目标回收容器的第二托盘,如图5中第二托盘所示;
所述第二托盘下方安装有第二转轴,如图5中第二转轴所示;
获取第二托盘上每个目标回收容器的当前重量,记为G4;
若G4-G2≠0,则关闭废旧物资投放口,并向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推送最近的目标回收容器的位置;
若G4-G2=0,则将该目标回收容器定为备用目标回收容器;
将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更改为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
获取第一位置的坐标和所有的第二位置的坐标;
计算所有工作人员与目标清理容器的距离,定为目标判定距离,目标判定距离=第二位置的坐标-第一位置的坐标;
调选数值最小的目标判定距离对应的工作人员到达第一位置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
设定替代时间,记为H4,所述替代时间为根据历史该时间节点的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的投放情况所设定的时间,在达到该时间前工作人员需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使投放人群能够投放该类型的废旧物资;
获取当前时间H2;
获取确定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时间,记为H5
若H2-H5>H4,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关闭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并向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推送最近的目标回收容器的位置,所述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为备用目标回收容器在更改回收类型前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
若H2-H5≤H4,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则工作人员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并更换为无废旧物资的目标回收容器,并将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更改为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
当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投放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时,将备用目标回收容器旋转至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处;
当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投放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的废旧物资结束时,将备用目标回收容器旋转至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处;
当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投放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时,将更换后的目标清理容器旋转至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处;
当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投放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的废旧物资结束时,将更换后的目标清理容器旋转至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处。
本实施例,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位置情况调整回收容器的的位置,根据回收容器内具体的废旧物资的重量判断是否可以对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进行压缩,使回收容器利用最大化,根据每个回收容器内的装载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响应情况,确定是否调用无废旧物资的回收容器,从而不影响投放人群的正常投放使用,使投放人群便于投放废旧物资。

Claims (9)

1.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目标数据;
分析模块:根据目标数据,形成分析数据,判断目标回收容器是否满溢;
调整模块:根据分析数据,对目标回收容器进行调整;
报警模块:对超出最大容量的目标回收容器进行报警,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目标数据,具体包括:
所述目标回收容器设置有废旧物资投放口;
所述废旧物资投放口设置有用于检测目标回收容器是否满溢的第一检测模块;
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初始信号值,记为A;
若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物品,则初始信号值A改变,将改变后的初始信号值定为变化信号值,记为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数据,形成分析数据,判断目标回收容器是否满溢,具体包括:
S10、设定检测时间阈值;
S11、获取第一检测模块的变化信号值B的采集时间,记为T1;
S12、获取当前时间,记为T2;
S13、若第一检测模块为变化信号值B、且当前时间T2-采集时间T1>检测时间阈值,则执行目标回收容器判定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目标回收容器判定策略,具体包括:
所述目标回收容器上方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目标回收容器内是否均匀装满废旧物资的第二检测模块;
将目标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定为目标检测物;
以第二检测模块为原点,向地面作向量方向,将该向量方向定为目标方向;
获取第二检测模块以目标方向对目标检测物的检测距离,将该距离定为目标距离,记为C;
依次提取任意两个目标距离C进行比较,并分别记为C1和C2;
若目标距离C1-目标距离C2>0,则将目标距离C1定为第一目标距离,将目标距离C2定为第二目标距离;
将最终确定的第一目标距离为最远目标距离;
将最终确定的第二目标距离为最近目标距离;
设定比较阈值;
若最远目标距离-最近目标距离>比较阈值,则执行调整策略;
若最远目标距离-最近目标距离≤比较阈值,则执行压力判定策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调整策略,具体为:
所述目标回收容器下方设置有第一调整模块;
以目标方向为视角方向,获取废旧物资投放口的中点;
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中心点的坐标,记为(X1,Y1);
获取废旧物资投放口的中点的坐标,记为(X2,Y2);
以目标回收容器的中心点为原点,向废旧物资投放口的中点作向量方向,将该向量方向定为第一目标调整方向;
提取最远目标距离对应的第二检测模块定为目标第二检测模块;
以目标第二检测模块为原点、以目标方向为向量方向作射线,将射线与目标检测物的交点定为目标点;
以目标方向为视角方向、以目标点为原点,向目标回收容器的每个边缘线作垂线;
获取每个垂线的垂线长度,记为D;
依次提取任意两个垂线长度D进行比较,并分别记为D1和D2;
若垂线长度D1-垂线长度D2>0,则将垂线长度D2定为第一垂线长度;
将最终确定的第一垂线长度定为目标垂线长度;
获取目标点的坐标,记为(X3,Y3);
获取目标垂线长度对应的目标回收容器的边缘线;
获取目标垂线长度与目标回收容器的边缘线的交点的坐标,记为(X4,Y4);
以目标点为原点,向目标垂线长度与目标回收容器的边缘线的交点作向量方向,将该向量方向定为第二目标调整方向;
控制第一调整模块旋转;
若(Y2-Y1)÷(X2-X1)≠(Y4-Y3)÷(X4-X3),则继续控制第一调整模块旋转,直至(Y2-Y1)÷(X2-X1)=(Y4-Y3)÷(X4-X3);
若(Y2-Y1)÷(X2-X1)=(Y4-Y3)÷(X4-X3),则获取第一目标调整方向和第二目标调整方向;
若第一目标调整方向与第二目标调整方向相同,则控制第一调整模块继续旋转;
若第一目标调整方向与第二目标调整方向相同,则控制第一调整模块停止旋转;
执行S10-S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压力判定策略,具体为:
获取目标回收容器在最大容量时的重量,定为第一重量,记为G1;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中设置有重量检测装置;
通过重量检测装置,获取目标回收容器的净重,定为第二重量,记为G2;
获取最远目标距离-最近目标距离≤比较阈值时的目标回收容器的重量,定为第三重量,记为G3;
若G1-G2>G3-G2,则执行压缩调整策略;
若G1-G2≤G3-G2,则执行报警调整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压缩调整策略,具体为: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包括用于放置目标回收容器的第一托盘;
所述第一托盘下方中心点位置连接有第一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托盘连接处还设置有一圈用于检测第一托盘上目标回收容器的重力是否平衡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球形端口;
所述第一转轴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球形卡槽;
所述球形端口与球形卡槽卡合连接;
当G1-G2>G3-G2,通过各压力检测装置获取目标回收容器各处的压力值,记为E;
设定压缩值;
依次提取任意两个压力值E计算压力比值,并分别记为E1和E2,则压力比值=E1÷E2;
分别计算岁目标回收容器内不同位置的压缩操作值,压缩操作值=压力值E×(1÷压力比值);
根据各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压缩操作值,对目标回收容器内的废旧物资进行压缩;
执行S10-S13;
依次提取任意两个压力值E1和E2进行比较;
若压力值E1-压力值E2>0,则将压力值E1定为第一目标压力,将压力值E2定为第二目标压力;
将最终确定的第一目标压力为最大目标压力;
将最终确定的第二目标距离为最小目标压力;
设定压力阈值;
若最大目标压力-最小目标压力>压力阈值,则提取最小目标压力对应的压力检测装置,将该压力检测装置定为目标压力检测装置;
获取目标压力检测装置的位置,定为目标位置;
获取目标压力检测装置对应的压缩操作值,定为目标压缩操作值;
对目标回收容器内的目标位置,以目标压缩操作值继续压缩,直至最大目标压力-最小目标压力≤压力阈值;
若最大目标压力-最小目标压力≤压力阈值,则执行报警调整策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报警调整策略,具体包括:
所述目标回收容器上设置有第一报警装置;
所述第一报警装置通讯连接有工作人员处的第二报警装置;
所述第一报警装置进行报警,并关闭废旧物资投放口,将该第一报警装置所对应的目标回收容器定为目标清理容器;
所述第一报警装置向第二报警装置发送满溢信号,以及目标清理容器的定位;
所述第二报警装置收取满溢信号,并进行报警,同时显示目标清理容器的定位,将目标清理容器的定位定为第一位置;
获取工作人员的定位,将工作人员的定位定为第二位置;
设定等待时间,记为H1;
获取当前时间,记为H2;
获取第二报警装置收取满溢信号时的时间,记为H3;
若H2-H3<H1,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则工作人员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并更换为无废旧物资的目标回收容器;
若H2-H3=H1,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则工作人员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并更换为无废旧物资的目标回收容器;
若H2-H3>H1,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则执行备选调整策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备选调整策略,还包括: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下方安装有第二调整模块;
设定目标回收容器的数量,定为目标数量,记为F;
所述第二调整模块包括用于安装目标数量的目标回收容器的第二托盘;
所述第二托盘下方安装有第二转轴;
获取第二托盘上每个目标回收容器的当前重量,记为G4;
若G4-G2≠0,则关闭废旧物资投放口,并向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推送最近的目标回收容器的位置;
若G4-G2=0,则将该目标回收容器定为备用目标回收容器;
将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更改为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
获取第一位置的坐标和所有的第二位置的坐标;
计算所有工作人员与目标清理容器的距离,定为目标判定距离,目标判定距离=第二位置的坐标-第一位置的坐标;
调选数值最小的目标判定距离对应的工作人员到达第一位置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
设定替代时间,记为H4;
获取当前时间H2;
获取确定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时间,记为H5
若H2-H5>H4,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关闭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并向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推送最近的目标回收容器的位置;
若H2-H5≤H4,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则工作人员对目标清理容器进行清理并更换为无废旧物资的目标回收容器,并将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更改为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
当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投放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时,将备用目标回收容器旋转至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处;
当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投放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回收类型的废旧物资结束时,将备用目标回收容器旋转至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处;
当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投放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时,将更换后的目标清理容器旋转至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处;
当投放废旧物资的人群投放备用目标回收容器的原废旧物资回收类型的废旧物资结束时,将更换后的目标清理容器旋转至目标清理容器的废旧物资投放口处。
CN202410003568.2A 2024-01-02 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 Active CN117745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3568.2A CN117745270B (zh) 2024-01-02 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3568.2A CN117745270B (zh) 2024-01-02 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5270A true CN117745270A (zh) 2024-03-22
CN117745270B CN117745270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3653A (ja) * 1992-11-24 1994-06-03 Honda Motor Co Ltd 作業機の回収容器満杯検出装置
CN106444531A (zh) * 2016-11-16 2017-02-22 江苏智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废旧物资回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CN107697879A (zh) * 2017-09-27 2018-02-16 北京恒合信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
CN108263777A (zh) * 2018-01-29 2018-07-10 青岛陶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10322022A (zh) * 2018-03-27 2019-10-11 刘子龙 基于物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废旧物资自动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11056171A (zh) * 2019-12-11 2020-04-24 苏州纳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可满溢报警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及其满溢报警方法
CN112742596A (zh) * 2019-10-30 2021-05-04 湖北至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厂用有警示作用的磁性垃圾回收机器人
CN112995240A (zh) * 2019-12-02 2021-06-18 天津市兴旺友利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位的废旧物资回收的控制系统
CN114633965A (zh) * 2022-03-21 2022-06-17 宿迁东之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垃圾分类回收箱的一体化满溢检测装置
CN114955289A (zh) * 2022-03-24 2022-08-3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及管理方法和智能分类垃圾桶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3653A (ja) * 1992-11-24 1994-06-03 Honda Motor Co Ltd 作業機の回収容器満杯検出装置
CN106444531A (zh) * 2016-11-16 2017-02-22 江苏智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废旧物资回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CN107697879A (zh) * 2017-09-27 2018-02-16 北京恒合信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
CN108263777A (zh) * 2018-01-29 2018-07-10 青岛陶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10322022A (zh) * 2018-03-27 2019-10-11 刘子龙 基于物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废旧物资自动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12742596A (zh) * 2019-10-30 2021-05-04 湖北至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厂用有警示作用的磁性垃圾回收机器人
CN112995240A (zh) * 2019-12-02 2021-06-18 天津市兴旺友利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位的废旧物资回收的控制系统
CN111056171A (zh) * 2019-12-11 2020-04-24 苏州纳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可满溢报警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及其满溢报警方法
CN114633965A (zh) * 2022-03-21 2022-06-17 宿迁东之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垃圾分类回收箱的一体化满溢检测装置
CN114955289A (zh) * 2022-03-24 2022-08-3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及管理方法和智能分类垃圾桶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润叶: "北京市社区垃圾分类回收服务系统设计研究——以华纺易城为例",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2, 15 February 2023 (2023-02-15), pages 027 - 3401 *
陈冬君: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设计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3, 15 March 2022 (2022-03-15), pages 027 - 136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4901B (zh) 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交通异常点检测方法
CN100568315C (zh) 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的多传感器接入装置及其数据融合方法
CN110087193A (zh) 垃圾桶的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1110155A (zh) 基于数据融合模式识别的嵌入式故障智能诊断装置及方法
CN101211496A (zh) 用于监视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CN112830129A (zh) 一种景区垃圾智能分类系统
EP2721377A1 (en) Measuring device, container means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container means
CN117745270B (zh) 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
CN105564870A (zh) 一种具有垃圾数据收集功能的垃圾箱/垃圾桶
CN106303960A (zh) 管控渣土车非法倾倒作业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745270A (zh) 一种用于废旧物资的资源智能回收系统
CN102393751A (zh) 臂架回转位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工程机械
CN111380693A (zh) 挂车状态检测方法及挂车状态检测装置
CN108089560A (zh) 一种闸门和启闭机实时在线监测及运行安全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3320852B (zh) 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垃圾容量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1897572U (zh) 一种玻璃破边检测系统
CN108722908A (zh) 一种物体分拣系统
CN11296484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污水监控系统
CN105836419A (zh) 斗轮机取料回转边界判断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809453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08585335U (zh) 一种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
CN113609181B (zh) 智能垃圾站监控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543845A (zh) 单量子比特逻辑门的转化方法及装置
CN114118615A (zh) 智能垃圾清运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570291B (zh) 一种交叉带分拣系统及其格口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