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2391B - 一种自适应辊分纠偏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辊分纠偏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2391B
CN117742391B CN202410186748.9A CN202410186748A CN117742391B CN 117742391 B CN117742391 B CN 117742391B CN 202410186748 A CN202410186748 A CN 202410186748A CN 117742391 B CN117742391 B CN 1177423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ed material
reference roll
roll segment
model
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867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42391A (zh
Inventor
杨牧
侯庆亮
梁恒嵩
马利伟
和建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ma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chma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mach Corp filed Critical Techmach Corp
Priority to CN2024101867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23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2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2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42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2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设计辊分机控制技术领域,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生成若干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的辊体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并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实验参照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基于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生成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将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将纠偏控制过程的数据变化通过三维模型表现,并通过三维模型的比对分析,确定出对辊分控制参数的调整策略,提升辊分控制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辊分纠偏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辊分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适应辊分纠偏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辊分机纠偏控制是为了确保卷材在加工过程中保持整齐度和一致性;现有技术中,由于卷材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偏移,纠偏控制器通过检测并及时调整卷材的位置,从而避免卷材边缘偏移、皱褶等问题,但由于纠偏控制器的调整方式大多源自辊分机设计时的预先设定,精准度相对较低,所以需要一种能够逐步自适应调整的辊分机控制方法,以提升纠偏卷材的精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种一种能够逐步自适应调整的辊分机控制方法,以提升纠偏卷材的精准度。
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包括:
针对辊分机和卷材构建三维辊分模型,所述三维辊分模型包括辊体三维模块和卷材三维模块;
针对卷材的预设表现特征,对三维辊分模型中的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生成若干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针对每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均设定有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的辊体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并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实验参照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在辊分机运行过程中,基于卷材的表现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吻合关系确定应用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第一次驱动辊分机;
获取辊分机经第一次驱动后的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并基于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生成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将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替换掉原有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还包括:
对所有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相互进行接近程度分析,对接近程度大于预设值的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组合,生成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
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中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各自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融合计算,得到第二参考辊分控制参数;
若卷材的表现符合某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的表现因子区间,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对应的第二参考辊分控制参数驱动辊分机。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融合计算的方法包括:
将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中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的相对应的第一控制因子参数分别计算平均值,得到若干第二控制因子参数,并将若干第二控制因子参数的组合认定为第二参考辊分控制参数。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卷材的表现符合某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的表现因子区间的方法包括:
对卷材的表现状态进行采集,并基于采集的偏移特征和褶皱特征,对三维辊分模型中的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得到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将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不同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分别进行比对,筛选出与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等同卷材偏移方向和褶皱位置的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
对筛选出的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中的每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卷材偏移尺度和卷材褶皱程度进行定义,得到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卷材偏移尺度区间和卷材褶皱程度区间;
对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的卷材偏移尺度和卷材褶皱程度进行定义,得到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卷材偏移尺度和卷材褶皱程度,并基于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卷材偏移尺度和卷材褶皱程度各自所属的卷材偏移尺度区间和卷材褶皱程度区间。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实验参照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对辊分机进行驱动,并依次介入不同的卷材异常状态,并记录每一次介入卷材异常状态时的动态卷材表现;
将动态卷材表现从异常逐渐过度到正常的动态卷材表现的初始卷材表现筛选出来,并将筛选出来的初始卷材表现作为参考卷材表现特征,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卷材的表现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吻合关系的方法包括:
对卷材的表现进行分析,确定出卷材在未被调整时的未调整偏移特征和未调整褶皱特征;
将卷材的表现的未调整偏移特征和未调整褶皱特征和不同的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吻合度计算,若存在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吻合度大于预设值,则认定所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卷材的表现符合吻合关系。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吻合度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吻合度,/>为偏移特征吻合度转换系数,/>为卷材未调整偏移特征的卷材偏移尺度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表现的卷材偏移尺度的差异量,/>为卷材偏移尺度调整常数,/>为褶皱特征吻合度转换系数,/>为褶皱面积调整系数,/>为卷材的未调整褶皱特征的卷材褶皱面积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表现的卷材褶皱面积的差异量,/>为褶皱位置调整系数,/>为卷材的未调整褶皱特征的卷材褶皱位置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表现的卷材褶皱位置的差异量,/>为卷材褶皱调整常数。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的方法包括:
确定出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偏移偏差量和褶皱偏差量;
基于偏移偏差量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中控制因子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出若干第一需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并按照偏移偏差量与预设单位偏移偏差量的第一比例,确定对第一需调整控制因子参数的第一变化参量;
基于褶皱偏差量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中控制因子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出若干第二需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并按照褶皱偏差量与预设单位褶皱偏差量的第二比例,确定对第二需调整控制因子参数的第二变化参量;
若存在第一需求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和第二需求控制因子参数属于重复需求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则根据重复需求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对应的第一变化参量和第二变化参量,确定出重复需求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实际应用的第三变化参量。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第三变化参量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第三变化参量,/>为第一变化参量和第二变化参量中最大的变化参量,/>为第一变化参量和第二变化参量中最小的变化参量,/>为第一倍率调整系数,/>为比例调整常数,/>为第二倍率调整系数。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针对辊分机和卷材构建三维辊分模型,所述三维辊分模型包括辊体三维模块和卷材三维模块,针对卷材的预设表现特征,对三维辊分模型中的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生成若干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第二模块,用于针对每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均设定有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的辊体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并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实验参照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第三模块,用于在辊分机运行过程中,基于卷材的表现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吻合关系确定应用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第一次驱动辊分机,获取辊分机经第一次驱动后的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并基于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生成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第四模块,用于将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替换掉原有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设计辊分机控制技术领域,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生成若干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的辊体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并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实验参照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基于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生成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将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将纠偏控制过程的数据变化通过三维模型表现,并通过三维模型的比对分析,确定出对辊分控制参数的调整策略,提升辊分控制的精度。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的方法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下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述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参阅图1,包括:
步骤S100,针对辊分机和卷材构建三维辊分模型,所述三维辊分模型包括辊体三维模块和卷材三维模块。
在这一步中,通过建立辊体三维模块和卷材三维模块的整体三维辊分模型,为后续的映射调整和控制参数设定提供了基础;使得系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辊分机和卷材的运行情况。
步骤S200,针对卷材的预设表现特征,对三维辊分模型中的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生成若干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在这一步中,针对卷材的预设表现特征,通过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生成多个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使得模型可以在预设条件下模拟卷材的不同表现,为后续的控制参数设定提供多样性。
步骤S300,针对每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均设定有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的辊体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并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实验参照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在这一步中,对每个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设定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生成相应的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这一步为后续实际运行中的参数调整提供了参考模型。
步骤S400,在辊分机运行过程中,基于卷材的表现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吻合关系确定应用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第一次驱动辊分机。
在这一步中,通过比对卷材的表现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吻合关系,确定应用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使用这些参数首次驱动辊分机,这一步骤将虚拟模型的参数应用于实际设备。
步骤S500,获取辊分机经第一次驱动后的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并基于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生成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在这一步中,在辊分机经过首次驱动后,获取卷材的实际偏移和褶皱特征,并基于这些实际数据生成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这为后续的比对分析提供了实际运行中的数据。
步骤S600,将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替换掉原有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
在这一步中,将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与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参数替换原有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这一步骤通过比对实际运行和虚拟模拟的数据,动态地调整参数,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控制精度。
上述方法步骤通过虚拟模拟和实际运行数据的比对与分析,实现了纠偏控制参数的动态调整,使得系统能够更准确地适应卷材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提高了纠偏控制的效果和鲁棒性。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700,对所有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相互进行接近程度分析,对接近程度大于预设值的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组合,生成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
在这一步中,对所有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相互接近程度分析,筛选出接近程度大于预设值的模型,并将它们组合成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这一步骤旨在找到在不同情况下表现相似的模型,为后续融合计算提供基础。
步骤S800,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中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各自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融合计算,得到第二参考辊分控制参数。
在这一步中,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中每个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融合计算,得到综合的第二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这一步骤旨在综合考虑不同情况下的控制参数,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步骤S900,若卷材的表现符合某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的表现因子区间,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对应的第二参考辊分控制参数驱动辊分机。
在这一步中,若卷材的表现符合某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的表现因子区间,根据该组对应的第二参考辊分控制参数驱动辊分机,这一步骤将动态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使系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适应地调整辊分机的运行,以更好地纠偏卷材。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融合计算的方法包括:
S801,将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中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的相对应的第一控制因子参数分别计算平均值,得到若干第二控制因子参数,并将若干第二控制因子参数的组合认定为第二参考辊分控制参数。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卷材的表现符合某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的表现因子区间的方法包括:
步骤S901,对卷材的表现状态进行采集,并基于采集的偏移特征和褶皱特征,对三维辊分模型中的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得到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步骤S902,将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不同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分别进行比对,筛选出与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等同卷材偏移方向和褶皱位置的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
步骤S903,对筛选出的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中的每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卷材偏移尺度和卷材褶皱程度进行定义,得到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卷材偏移尺度区间和卷材褶皱程度区间。
步骤S904,对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的卷材偏移尺度和卷材褶皱程度进行定义,得到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卷材偏移尺度和卷材褶皱程度,并基于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卷材偏移尺度和卷材褶皱程度各自所属的卷材偏移尺度区间和卷材褶皱程度区间。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实验参照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方法包括:
步骤S301,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对辊分机进行驱动,并依次介入不同的卷材异常状态,并记录每一次介入卷材异常状态时的动态卷材表现。
步骤302,将动态卷材表现从异常逐渐过度到正常的动态卷材表现的初始卷材表现筛选出来,并将筛选出来的初始卷材表现作为参考卷材表现特征,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卷材的表现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吻合关系的方法包括:
步骤S401,对卷材的表现进行分析,确定出卷材在未被调整时的未调整偏移特征和未调整褶皱特征。
步骤S402,将卷材的表现的未调整偏移特征和未调整褶皱特征和不同的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吻合度计算,若存在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吻合度大于预设值,则认定所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卷材的表现符合吻合关系。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吻合度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吻合度,/>为偏移特征吻合度转换系数,/>为卷材未调整偏移特征的卷材偏移尺度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表现的卷材偏移尺度的差异量,/>为卷材偏移尺度调整常数,/>为褶皱特征吻合度转换系数,/>为褶皱面积调整系数,/>为卷材的未调整褶皱特征的卷材褶皱面积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表现的卷材褶皱面积的差异量,/>为褶皱位置调整系数,/>为卷材的未调整褶皱特征的卷材褶皱位置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表现的卷材褶皱位置的差异量,/>为卷材褶皱调整常数。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的方法包括:
步骤S601,确定出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偏移偏差量和褶皱偏差量。
步骤S602,基于偏移偏差量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中控制因子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出若干第一需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并按照偏移偏差量与预设单位偏移偏差量的第一比例,确定对第一需调整控制因子参数的第一变化参量。
步骤S603,基于褶皱偏差量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中控制因子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出若干第二需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并按照褶皱偏差量与预设单位褶皱偏差量的第二比例,确定对第二需调整控制因子参数的第二变化参量。
步骤S604,若存在第一需求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和第二需求控制因子参数属于重复需求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则根据重复需求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对应的第一变化参量和第二变化参量,确定出重复需求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实际应用的第三变化参量。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第三变化参量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第三变化参量,/>为第一变化参量和第二变化参量中最大的变化参量,/>为第一变化参量和第二变化参量中最小的变化参量,/>为第一倍率调整系数,/>为比例调整常数,/>为第二倍率调整系数。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
所述第一模块,用于针对辊分机和卷材构建三维辊分模型,所述三维辊分模型包括辊体三维模块和卷材三维模块,针对卷材的预设表现特征,对三维辊分模型中的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生成若干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所述第二模块,用于针对每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均设定有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的辊体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并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实验参照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所述第三模块,用于在辊分机运行过程中,基于卷材的表现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吻合关系确定应用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第一次驱动辊分机,获取辊分机经第一次驱动后的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并基于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生成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所述第四模块,用于将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替换掉原有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设计辊分机控制技术领域,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生成若干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的辊体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并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实验参照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基于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生成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将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将纠偏控制过程的数据变化通过三维模型表现,并通过三维模型的比对分析,确定出对辊分控制参数的调整策略,提升辊分控制的精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辊分机和卷材构建三维辊分模型,所述三维辊分模型包括辊体三维模块和卷材三维模块;
针对卷材的预设表现特征,对三维辊分模型中的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生成若干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针对每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均设定有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的辊体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并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实验参照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在辊分机运行过程中,基于卷材的表现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吻合关系确定应用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第一次驱动辊分机;
获取辊分机经第一次驱动后的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并基于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生成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将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替换掉原有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有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相互进行接近程度分析,对接近程度大于预设值的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组合,生成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
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中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各自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融合计算,得到第二参考辊分控制参数;
若卷材的表现符合某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的表现因子区间,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对应的第二参考辊分控制参数驱动辊分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融合计算的方法包括:
将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中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的相对应的第一控制因子参数分别计算平均值,得到若干第二控制因子参数,并将若干第二控制因子参数的组合认定为第二参考辊分控制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卷材的表现符合某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的表现因子区间的方法包括:
对卷材的表现状态进行采集,并基于采集的偏移特征和褶皱特征,对三维辊分模型中的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得到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将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不同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分别进行比对,筛选出与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等同卷材偏移方向和褶皱位置的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
对筛选出的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组中的每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卷材偏移尺度和卷材褶皱程度进行定义,得到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卷材偏移尺度区间和卷材褶皱程度区间;
对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的卷材偏移尺度和卷材褶皱程度进行定义,得到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卷材偏移尺度和卷材褶皱程度,并基于未纠偏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卷材偏移尺度和卷材褶皱程度各自所属的卷材偏移尺度区间和卷材褶皱程度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实验参照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对辊分机进行驱动,并依次介入不同的卷材异常状态,并记录每一次介入卷材异常状态时的动态卷材表现;
将动态卷材表现从异常逐渐过度到正常的动态卷材表现的初始卷材表现筛选出来,并将筛选出来的初始卷材表现作为参考卷材表现特征,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卷材的表现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吻合关系的方法包括:
对卷材的表现进行分析,确定出卷材在未被调整时的未调整偏移特征和未调整褶皱特征;
将卷材的表现的未调整偏移特征和未调整褶皱特征和不同的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吻合度计算,若存在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吻合度大于预设值,则认定所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卷材的表现符合吻合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吻合度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吻合度,/>为偏移特征吻合度转换系数,/>为卷材未调整偏移特征的卷材偏移尺度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表现的卷材偏移尺度的差异量,/>为卷材偏移尺度调整常数,/>为褶皱特征吻合度转换系数,/>为褶皱面积调整系数,/>为卷材的未调整褶皱特征的卷材褶皱面积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表现的卷材褶皱面积的差异量,/>为褶皱位置调整系数,/>为卷材的未调整褶皱特征的卷材褶皱位置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表现的卷材褶皱位置的差异量,/>为卷材褶皱调整常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的方法包括:
确定出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偏移偏差量和褶皱偏差量;
基于偏移偏差量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中控制因子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出若干第一需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并按照偏移偏差量与预设单位偏移偏差量的第一比例,确定对第一需调整控制因子参数的第一变化参量;
基于褶皱偏差量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中控制因子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出若干第二需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并按照褶皱偏差量与预设单位褶皱偏差量的第二比例,确定对第二需调整控制因子参数的第二变化参量;
若存在第一需求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和第二需求控制因子参数属于重复需求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则根据重复需求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对应的第一变化参量和第二变化参量,确定出重复需求调整控制因子参数实际应用的第三变化参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第三变化参量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第三变化参量,/>为第一变化参量和第二变化参量中最大的变化参量,/>为第一变化参量和第二变化参量中最小的变化参量,/>为第一倍率调整系数,/>为比例调整常数,/>为第二倍率调整系数。
10.一种自适应辊分机纠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针对辊分机和卷材构建三维辊分模型,所述三维辊分模型包括辊体三维模块和卷材三维模块,针对卷材的预设表现特征,对三维辊分模型中的卷材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生成若干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第二模块,用于针对每一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均设定有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对第一参考辊分表现模型中的辊体三维模块进行映射调整,并对卷材三维模块进行实验参照调整,得到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第三模块,用于在辊分机运行过程中,基于卷材的表现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的吻合关系确定应用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并基于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第一次驱动辊分机,获取辊分机经第一次驱动后的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并基于卷材的实际偏移特征和实际褶皱特征,生成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
第四模块,用于将实际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和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第二参考辊分表现模型对应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替换掉原有的第一参考辊分控制参数。
CN202410186748.9A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自适应辊分纠偏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7423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6748.9A CN117742391B (zh)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自适应辊分纠偏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6748.9A CN117742391B (zh)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自适应辊分纠偏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2391A CN117742391A (zh) 2024-03-22
CN117742391B true CN117742391B (zh) 2024-04-26

Family

ID=90251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6748.9A Active CN117742391B (zh)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自适应辊分纠偏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4239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4052A (zh) * 2011-03-10 2012-09-19 富士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卷绕装置及卷绕控制方法
JP2013180879A (ja) * 2012-03-02 2013-09-12 Fujifilm Corp ウエブロール製造方法およびウエブロール巻き取り方法および内部応力計算方法
JP2016108075A (ja) * 2014-12-04 2016-06-20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シート巻取装置及びシート巻取方法
CN108946282A (zh) * 2018-09-03 2018-12-07 重庆东登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纠偏装置的精度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2093544A (zh) * 2020-08-15 2020-12-18 洛阳生波尔真空装备有限公司 基于高真空环境下卷绕镀膜机工艺过程张力控制方法
CN115849113A (zh) * 2022-11-23 2023-03-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辊、点检方法及装置、卷材传送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CN116443636A (zh) * 2023-03-28 2023-07-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模糊pid锂离子电池高速卷绕机卷前纠偏控制方法
CN116736774A (zh) * 2023-06-30 2023-09-12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纠偏辊设备状态监控系统
CN116873631A (zh) * 2023-08-22 2023-10-13 湖南隆深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dl卷材涂布生产线的自动纠偏系统及方法
CN117429929A (zh) * 2023-11-30 2024-01-23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卷筒料印刷机收卷机构张力参数自整定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03262A1 (en) * 2004-07-01 2006-01-12 Metso Paper, Inc. A reeling method and system as well as an measur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4052A (zh) * 2011-03-10 2012-09-19 富士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卷绕装置及卷绕控制方法
JP2012188221A (ja) * 2011-03-10 2012-10-04 Fuji Kikai Kogyo Kk 巻取装置および巻取制御方法
JP2013180879A (ja) * 2012-03-02 2013-09-12 Fujifilm Corp ウエブロール製造方法およびウエブロール巻き取り方法および内部応力計算方法
JP2016108075A (ja) * 2014-12-04 2016-06-20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シート巻取装置及びシート巻取方法
CN108946282A (zh) * 2018-09-03 2018-12-07 重庆东登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纠偏装置的精度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2093544A (zh) * 2020-08-15 2020-12-18 洛阳生波尔真空装备有限公司 基于高真空环境下卷绕镀膜机工艺过程张力控制方法
CN115849113A (zh) * 2022-11-23 2023-03-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辊、点检方法及装置、卷材传送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CN116443636A (zh) * 2023-03-28 2023-07-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模糊pid锂离子电池高速卷绕机卷前纠偏控制方法
CN116736774A (zh) * 2023-06-30 2023-09-12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纠偏辊设备状态监控系统
CN116873631A (zh) * 2023-08-22 2023-10-13 湖南隆深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dl卷材涂布生产线的自动纠偏系统及方法
CN117429929A (zh) * 2023-11-30 2024-01-23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卷筒料印刷机收卷机构张力参数自整定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2391A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27051A1 (en) Robust modeling
US7162085B2 (en)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637270A (zh) 基于集散控制的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及控制方法
CN113411466B (zh) 基于彩色印刷生产系统的多色彩色差智能校正方法及系统
WO2021213177A1 (zh) 一种船舶分段建造曲面变形动态补偿方法
CN1902464A (zh) 用于测量、确定和控制金属带材平直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17742391B (zh) 一种自适应辊分纠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132302B (zh) 一种pvc改性聚合物的研发配方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10766190A (zh) 一种配电网负荷预测方法
CN115203839A (zh) 一种高铁填料振动压实的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4548311B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液压设备智能控制系统
CN115544815A (zh) 一种风扇模型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5573937B (zh) 一种基于电流预判的充电桩风机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160336B (zh) 基于Sigmoid函数的人脸识别方法
JPH0756608A (ja) 信号処理方法
CN117572760B (zh) 一种基于pid控制的涂布纠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550365A (zh) 离线语音识别的阈值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14546073A (zh) 服务器的风扇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温控系统
CN116984421B (zh) 一种矫平机的滚筒控制方法及系统
JP3681283B2 (ja) 圧延機のセットアップ装置
CN110778447A (zh) 一种混流式水轮发电机调速器空载pid参数优化方法
CN117906070B (zh) 一种供水管网的调压方法及调压系统
CN112508324B (zh) 一种基于复平面区域化的电力系统特征值评估方法
CN114851569B (zh) 离子交换膜焊接成型的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266953B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流程自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