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9655A - 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9655A
CN117739655A CN202311830089.XA CN202311830089A CN117739655A CN 117739655 A CN117739655 A CN 117739655A CN 202311830089 A CN202311830089 A CN 202311830089A CN 117739655 A CN117739655 A CN 117739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tton
air supply
drying
conveyo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300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保新
李翠芳
袁松波
刘淑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d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Hand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d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Hand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118300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96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9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96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包括:烘干仓;传送带,传送带经过烘干仓,且传送带与烘干仓的顶部和底部均留有间距;风机系统,包括送风管路,送风管路包括连通烘干仓的侧壁的第一送风道,并在烘干仓内形成送风口,且第一送风道包括倾斜设置的扩风壁,使送风口朝向传送带设置。一方面第一送风道的送风口位于烘干仓的侧壁,以气流的流动路径算,气流作用在传送带上需要流动的路线长度变短,热气可以更快的作用在棉花上。另一方面,由风机系统输送的热风,在倾斜的扩风壁引流作用下,直接朝向传送带吹出,热风在惯性作用下直接冲向传送带,作用在传送带上的棉花上,提高了热风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棉花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棉花的加工工艺中,在准备阶段,需要对清洗后的棉花进行烘干,热风循环棉花烘干机是常用的棉花烘干设备。现有的热风循环棉花烘干机的结构参考图1,包括烘干仓1、以及经过烘干仓1的传送带,烘干仓两侧有进出门以供面花通过传送带进入和离开,棉花的烘干工艺就在烘干仓1内进行,在烘干仓1的底部设置风机系统,风机系统的送风管路3由烘干仓的右侧的底端接入烘干仓1,风机系统的回风管路4由烘干仓左侧的顶端接入烘干仓1,在送风管路3与回风管路4之间形成流经烘干仓1的热风循环回路。
但是现有技术方案中,在图14视角下,经气体动力仿真,热风大部分并未作用在传送带的棉花上,结合实际设备测温,以图1视角为例,温度相对较高的区域位于烘干仓1的右上侧,即送风管路3与回风管路4连线的右侧区域。经过与仿真图像的对比分析,因送风管路3吹出的气流具有一定惯性,气流向烘干仓顶部吹出,再加上气流本身温度相对较高,进一步促进热气流上浮,导致送风管路3吹出的热风只有少部分作用在棉花上,进一步的,回风管路4的回吸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热气流上浮,使热风并没有直接作用在棉花上,对于烘干棉花这一目的而言,热风利用效率低,有效的能量转化效率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热风循环棉花烘干机热风的利用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包括:
烘干仓;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经过所述烘干仓,且所述传送带与所述烘干仓的顶部和底部均留有间距;
风机系统,包括送风管路,所述送风管路包括第一送风道所述第一送风道连通所述烘干仓的侧壁,所述第一送风道在所述烘干仓内形成送风口,且所述第一送风道包括扩风壁,所述扩风壁倾斜设置,使所述送风口朝向所述传送带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第一送风道的送风口位于烘干仓的侧壁,以气流的流动路径算,气流作用在传送带上需要流动的路线长度变短,热气可以更快的作用在棉花上。另一方面,由风机系统输送的热风,在倾斜的扩风壁引流作用下,直接朝向传送带吹出,热风在惯性作用下直接冲向传送带,作用在传送带上的棉花上,提高了热风的利用效率。进一步的,传送带的顶部和底部均与烘干仓内壁留有间距,使部分热气流能够从传送带底部流动,促进烘干仓内部的气流循环。同时传送带本身是具有透气性的,使位于传送带上的棉花,上下两侧均能收到热风烘干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热风的利用效率。
所述风机系统还包括:
回风管路,所述回风管路连通所述烘干仓的侧壁,所述回风管路在所述烘干仓内形成回风口,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送风口之间,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使所述传送带朝向所述送风口。
所述送风管路还包括:
第二送风道,所述第二送风道连通所述烘干仓底部,所述第二送风道在所述烘干仓内形成喷气口,所述喷气口位于所述传送带下方,所述喷气口适于间歇性朝所述传送带喷气,所述传送带为镂空结构。
所述第二送风道包括:
送风段;
静压室,通过所述送风段连接风机系统,所述送风段与所述静压室之间通过单向阀分隔,所述喷气口连通所述静压室的出气端。
所述第二送风道还包括:
冲风筒,所述冲风筒连通所述静压室的出气端,所述喷气口设于所述冲风筒上;
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冲风筒上,所述隔板具有封闭所述喷气口的第一位置,以及打开所述喷气口的第二位置。
所述隔板上设有限位孔;
所述喷气口上设有橡胶帽,所述橡胶帽向外凸起并嵌入所述限位孔,所述橡胶帽上设有透气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工方法,其特在于:
在棉花烘干过程中,对平铺的棉花的上下两侧进行热风烘干,上方为热风直吹,下方为间歇性喷气,直吹的热风接触棉花时的风速为0.4-0.6米/秒,下方间歇性喷气喷出的气流接触棉花时的风速为不低于0.6米/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花在烘干过程中,通过对平铺的棉花上下两侧均进行热风烘干,一方面能提高热风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棉花的烘干速度。并且,底部间歇性喷气的气流接触棉花时的风速相对较大,能够防止棉花与传送带粘结,并且在烘干过程中的持续喷气作用下,能够更好的保护棉花纤维的天然转曲结构,在显微镜观察下不但棉花纤维保持更好的天然转曲结构,其横截面的中空腔更均匀饱满、形状更规则,显著的提高了棉花纤维的品质。
在棉花烘干过程中,棉花下方喷气的频率为0.5-1.2次/秒。
在棉花烘干步骤中,在开启热风烘干前:获取棉花的重量G、喷漆覆盖范围的面积S,计算单位冲击面积内棉花的重量g,g具有分别对应第一阈值、第二阈值、以及第三阈值的g1、g2、g3,其中g1>g2>g3,相应的棉花下方喷气的频率分别对应上述阈值的为f1、f2、f3,其中f1>f2>f3。
当g=g3时,烘干步骤结束,先关闭下方喷气的喷气口,再关闭上方的送风口。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包括:烘干仓;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经过所述烘干仓,且所述传送带与所述烘干仓的顶部和底部均留有间距;风机系统,包括送风管路,所述送风管路包括第一送风道所述第一送风道连通所述烘干仓的侧壁,所述第一送风道在所述烘干仓内形成送风口,且所述第一送风道包括扩风壁,所述扩风壁倾斜设置,使所述送风口朝向所述传送带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第一送风道的送风口位于烘干仓的侧壁,以气流的流动路径算,气流作用在传送带上需要流动的路线长度变短,热气可以更快的作用在棉花上。另一方面,由风机系统输送的热风,在倾斜的扩风壁引流作用下,直接朝向传送带吹出,热风在惯性作用下直接冲向传送带,作用在传送带上的棉花上,提高了热风的利用效率。进一步的,传送带的顶部和底部均与烘干仓内壁留有间距,使部分热气流能够从传送带底部流动,促进烘干仓内部的气流循环。同时传送带本身是具有透气性的,使位于传送带上的棉花,上下两侧均能收到热风烘干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热风的利用效率。
2.倾斜设置的传送带在烘干仓内形成了朝向吹风口的迎风面,由吹风口吹出的热风,接触平铺在传送带表面的棉花时形成一个小于90°的受风角,热气流在进一步流动时,具有向烘干仓顶部上浮,以及受右侧回风口吸气的牵引作用,导致热风能够进一步贴合传送带表面的棉花延传送带的倾斜方向运动。
3.当上下两侧均有热风烘干作用时,棉花的上下表面均能收到热风直吹,进一步提高了棉花的烘干效率。在上下两侧热风烘干的基础上,位于下方的喷气口,间歇性喷气烘干,除了对棉花有烘干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冲击松懈作用,能够使棉花在烘干过程中,棉花纤维更多的保留自然弯曲形态,并且能够使热风进一步向棉花内部传导,有助于提高棉花的烘干效率,并且有助于提高棉花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棉花加工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朝向回风管路侧时棉花加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截面示意图,其中虚线部位为未在该截面的回风管路,用于展示回风管路、传送带、送风管路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冲风筒端部与隔板配合实现间歇性喷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表示隔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烘干风机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移动蜗壳相对图6移动后处于向第一送风道送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表示移动蜗壳相对图6移动后处于向第二送风道送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表示移动蜗壳实现位置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表示传送带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限位针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表示加热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I处表示回风管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14为背景技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烘干仓;2、传送带;21、限位针;3、送风管路;31、第一送风道;311、扩风壁;312、导流板;32、第二送风道;321、送风段;322、单向阀;323、静压室;324、冲风筒;3241、冲风端面;3242、喷气口;3243、橡胶帽、3244、透气孔;325、隔板;3251、限位孔;3252、橡胶圈;326、加热板;3261、热电阻丝;3262、通气孔;4、回风管路;41、回风口;42、回流罩;43、补风孔;5、烘干风机;51、风机蜗壳;52、风轮;53、移动蜗壳;54、第一蜗舌;55、第二蜗舌;56、风门电机;57、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烘干仓1;传送带2,所述传送带2经过所述烘干仓1,且所述传送带2与所述烘干仓1的顶部和底部均留有间距;风机系统,包括送风管路3,所述送风管路3包括第一送风道31所述第一送风道31连通所述烘干仓1的侧壁,所述第一送风道31在所述烘干仓1内形成送风口,且所述第一送风道31包括扩风壁311,所述扩风壁311倾斜设置,使所述送风口朝向所述传送带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第一送风道31的送风口位于烘干仓1的侧壁,以气流的流动路径算,气流作用在传送带2上需要流动的路线长度相对于现有技术变短,具体理解为,现有技术中,参考图14,热风送管路吹出后,先直线向上运动,并在热气流本身上浮过程中不易下沉,导致热风需要通过转弯、七六循环等方式作用在棉花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热气从送风口吹出后,直接接触棉花,热气流不用经转弯循环等步骤,使热气可以更快的作用在棉花上。另一方面,由风机系统输送的热风,在倾斜的扩风壁引流作用下,直接朝向传送带吹出,热风在惯性作用下直接冲向传送带,作用在传送带上的棉花上,提高了热风的利用效率。进一步的,传送带的顶部和底部均与烘干仓内壁留有间距,使部分热气流能够从传送带底部流动,促进烘干仓内部的气流循环。同时传送带本身是具有透气性的,使位于传送带上的棉花,上下两侧均能收到热风烘干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热风的利用效率。
对于扩风壁311的倾斜角度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扩风壁311的倾斜,使得第一送风道31的横截面积由烘干风机5至烘干仓1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吹风口的位置优选于传送带2的上方,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吹风口可以位于传送带的左侧,与传送带等高。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吹风口可以位于传送带的下方。
对于烘干风机5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烘干风机5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更容易满足棉花烘干时的风压以及接触棉花时的风速要求。进一步的,对于第一送风道3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送风道31内设有导流板312。因离心风机经蜗壳对气流进行增压增速后,气流附壁作用使大部分气流贴附扩风壁311的另一侧内壁流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在第一送风道31内设置导流板312,导流板312靠近烘干风机5的一端靠近扩风壁311的对侧内壁设置,另一端在延伸向吹风口的方向上,逐渐靠近扩风壁311设置,以助于扩风壁311进一步的发挥阔风作用,使吹风口吹出的气流更均匀,作用在棉花上的烘干气流更均匀。为了清楚的展示第一送风道31的结构,在说明书附图上省略加热组件,本实施例中,由第一送风道31内吹出的为参考棉花烘干温度标准,进行预设温度的热风。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风机系统还包括:回风管路4,所述回风管路4连通所述烘干仓1的侧壁,所述回风管路4在所述烘干仓1内形成回风口,所述传送带2位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送风口之间,所述传送带2倾斜设置,使所述传送带朝向所述送风口。
倾斜设置的传送带2在烘干仓1内形成了朝向吹风口的迎风面,由吹风口吹出的热风,接触平铺在传送带2表面的棉花时形成一个小于90°的受风角,热气流在进一步流动时,具有向烘干仓1顶部上浮,以及受图3视角下右侧回风口吸气的牵引作用,导致热风能够进一步贴合传送带2表面的棉花延传送带2的倾斜方向运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传送带的倾斜角为10°-20°。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传送带可以为水平设置的,也可以与水平面呈小于90°的其他锐角。
进一步的,当传送带2处于倾斜状态时,为了使棉花能够贴合固定在传送带2上,如图3、图11所示,传送带表面设置多个限位针21,限位针21能够增大棉花的阻力,以辅助棉花固定在传送带2表面,即使传送带2倾斜也不会使棉花掉落。
对于送风管路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3、图6-图8所示,所述送风管路3还包括:第二送风道32,所述第二送风道32连通所述烘干仓1的底部,所述第二送风道32在所述烘干仓1内形成喷气口,所述喷气口位于所述传送带2下方,所述喷气口适于间歇性朝所述传送带2喷气,所述传送带2为镂空结构。
传送带2为镂空结构,具体含义为传送带上形成能够贯穿传送带2的通气口。当上下两侧均有热风烘干作用时,棉花的上下表面均能收到热风直吹,进一步提高了棉花的烘干效率。在上下两侧热风烘干的基础上,位于下方的喷气口,间歇性喷气烘干,除了对棉花有烘干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冲击松懈作用,能够使棉花在烘干过程中,棉花纤维更多的保留自然弯曲形态,并且能够使热风进一步向棉花内部传导,有助于提高棉花的烘干效率,并且有助于提高棉花品质。
对于传送带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0,传送带为多层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可以是弯曲的金属编制的金属网、也可以使直线型金属交叉形成的金属网。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参考图11,传送带也可以是表面开孔的多孔材料。传送带2优选用金属材料,也可以用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以助于在烘干过程中向棉花均传导热量,提高棉花的烘干效率。
进一步的,上下两侧均又热风直吹,上下两侧的气流接触棉花后,部分气流贴合棉花沿棉花表面向传送带2左右两侧移动,在传送带2左右两侧容易形成湍流,进一步带动烘干仓1内的空气流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棉花的烘干效率,另一部分能够使更多湿气通过循环的气流被带离烘干仓,保持烘干仓1内的湿度处于适宜的平衡状态,有助于棉花内多余的水分进一步析出。
本实施例中,送风管路3能够实现向第一送风道31、以及第二送风道32两条风路送风。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两条风道均由同一烘干风机5实现送风。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送风道31和第二送风道32分别对接不同的风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送风道32包括:送风段321;静压室323,通过所述送风段321连接风机系统,所述送风段321与所述静压室323之间通过单向阀322分隔,所述喷气口连通所述静压室323的出气端。风机系统向静压室323输送气流,气流经单向阀322后暂存于静压室323内,使静压室323内保持一定的压强。当喷气口3242打开时,因相对较高的气压,使热气流通过喷气口3242喷出,作用在棉花上,起到进一步烘干以及松懈棉花的作用。
对于喷气口3242实现间歇性喷气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图5所示,所述第二送风道32还包括:冲风筒324,所述冲风筒324连通所述静压室323的出气端,所述喷气口3242设于所述冲风筒324上;隔板325,所述隔板325设于所述冲风筒324上,所述隔板325具有封闭所述喷气口3242的第一位置,以及打开所述喷气口3242的第二位置。本实施例利用间歇移动的隔板325实现喷气口3242的开闭。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利用阀结构实现喷气口3242的喷气与关闭。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静压室323朝向隔板325的一侧形成冲风筒324,冲风筒324的冲风端面3241上分布多个喷气口3242。在图5视角下,隔板325顶部设有齿条,步进电机通过与齿条配合,以带动隔板325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实现喷气口3242的开闭。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4、图5所示,所述隔板325上设有限位孔3251;所述喷气口3242上设有橡胶帽3243,所述橡胶帽3243向外凸起并嵌入所述限位孔3251,所述橡胶帽3243上设有透气孔3244。当隔板325处于第一位置时,隔板325上的限位孔与冲风筒324上的喷气口3242相互错开,使嵌入限位孔3251的橡胶帽3243被限位孔3251与喷气口3242的内壁夹紧关闭。当隔板325处于第二位置时,隔板325上的限位孔与冲风筒324上的喷气口3242正对,此时橡胶帽3243受静压室323内的气压作用被撑起,静压室323内的气流由橡胶帽3243的透气孔3244喷出。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选用橡胶帽3243作为喷气部件。因橡胶帽本身材质原因,开设的透气孔3244具有形变能里。因此,在静压室323的相对高的压强作用下,橡胶帽的透气孔3244被撑大,实现迅速喷气,并在泄压后能够配合收缩。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橡胶帽3243被夹紧时的气密性,在限位孔3251内设置橡胶圈3252,3252本身具备一定弹性,在夹紧时可以促使橡胶帽3243内的气道在喷气方向上形成较长的密实线。密实线为橡胶帽3243被夹紧时内壁贴合密封形成。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橡胶帽3243虽密封性能好,但是实际产品应用时,橡胶圈3252与橡胶帽3243配合阻力较大,通常在橡胶圈3252表面贴敷光滑的膜结构,或在其表面涂敷图层,并在初次使用时涂润滑油以帮助橡胶帽3243嵌入橡胶圈3252。
为了保持静压室323输出的气流温度满足棉花的烘干需求,如图3、图12所示,静压室323内设有加热板326,加热板326能够对静压室323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加热板326倾斜设置,并朝向静压室323的进气口处,经过单向阀322进入静压室323的气流能够直接接触静压室323进行热交换,使气流温度升高。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加热板326为内部具有热电阻丝3261、外部包裹导热材料构成,在加热板326表面分布多个气孔,使部分气流接触加热板326后通过气孔,一方面提高对气流的加热效果,另一方削减新进入静压室323的气流的动能,以保持静压室323在补入空气后内部压强快速均衡平稳。
对于烘干风机5如何实现向静压室323补气,参考图3、图6-图8,烘干风机5包括蜗壳51、设于蜗壳51内的风轮52。蜗壳51具有第一蜗舌54、和第二蜗舌55,两蜗舌分别对应向第一送风道31方向输送空气,以及向第二送风道32方向输送空气两种状态。对于蜗壳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通过正向、或反向转动风轮来配合两蜗舌实现两种输送空气的形态。
实际烘干工艺中,通过喷气口3242向棉花喷气的同时,第一送风道的送风口需处于持续送风状态。当需要向静压仓323补气时,送风口停止工作,旋转移动蜗壳53至图8状态,以向静压仓323补气,待补气完成后再将移动蜗壳53旋转至图7状态继续向送风口送风。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可以为静压仓323单独配置补气风机,以解决烘干过程中,需暂停吹风口进行补气工作的问题。但考虑实际应用成本,用一个风机实现上述功能可以降低设备成本。并且一次补气可以支持多次喷气。在补气过程中,吹风口暂停热风直吹的过程中,有助于棉花整体均匀散热,反而促使棉花内部的水气向外表层析出。当吹风口再次工作时,处于直面热风的表层棉花,又有一定的水分包覆,防止已经烘干的棉花,过度直吹热风使棉花纤维受损。
对于实现移动蜗壳53移动的结构,参考图9,烘干风机5的蜗壳内设有圆弧形滑轨,移动蜗壳滑动连接在烘干风机5的蜗壳上,通过风门电机56、以及筋57带动移动蜗壳53在烘干风机5的蜗壳内滑移,以切换送风形态。
为了保持喷气作用的均匀性,需要时刻采集静压室323的压强。并预设补气压强P0,当静压室323的实际压强小于等于P0时,控制风机向静压323仓补气。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3、图13所示,回风管路4连接烘干风机5的进风口,由回风口41回收的热风,重新进入风机并再次送入烘干仓,进一步的回风管路4内设置干燥、除尘部件。由于回风管路4内部风阻较大,共给烘干风机5的风量不够,在回风管路4靠近烘干风机5进风口的管壁上设置多个补风孔43,以保证烘干风机5的风量足够设备使用,并且保证能够输出符合要求的风压。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工方法,其特在于:在棉花烘干过程中,对平铺的棉花的上下两侧进行热风烘干,上方为热风直吹,下方为间歇性喷气,直吹的热风接触棉花时的风速为0.4-0.6米/秒,下方间歇性喷气喷出的气流接触棉花时的风速为不低于0.6米/秒。
进一步的,直吹的热风为非持续性的,有中断时间的直吹,下方间歇性喷气为在有热风直吹的基础上,再进行间歇性喷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花在烘干过程中,通过对平铺的棉花上下两侧均进行热风烘干,一方面能提高热风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棉花的烘干速度。并且,底部间歇性喷气的气流接触棉花时的风速相对较大,能够防止棉花与传送带粘结,并且在烘干过程中的持续喷气作用下,能够更好的保护棉花纤维的天然转曲结构,在显微镜观察下不但棉花纤维保持更好的天然转曲结构,其横截面的中空腔更均匀饱满、形状更规则,显著的提高了棉花纤维的品质。
在棉花烘干过程中,棉花下方喷气的频率为0.5-1.2次/秒。
在棉花烘干步骤中,在开启热风烘干前:获取棉花的重量G、喷漆覆盖范围的面积S,计算单位冲击面积内棉花的重量g,g具有分别对应第一阈值、第二阈值、以及第三阈值的g1、g2、g3,其中g1>g2>g3,相应的棉花下方喷气的频率分别对应上述阈值的为f1、f2、f3,其中f1>f2>f3。
当g值变小,说明棉花的含水量降低,适当降低喷气频率,保持烘干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还防止棉花纤维受损。
当g=g3时,说明棉花已经达到烘干工艺的要求,此时烘干步骤结束,先关闭下方喷气的喷气口,此时f3=0,再关闭上方的送风口。防止单独喷气冲击使棉花脱离传送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烘干仓(1);
传送带(2),所述传送带(2)经过所述烘干仓(1),且所述传送带(2)与所述烘干仓(1)的顶部和底部均留有间距;
风机系统,包括送风管路(3),所述送风管路(3)包括第一送风道(31)所述第一送风道(31)连通所述烘干仓(1)的侧壁,所述第一送风道(31)在所述烘干仓(1)内形成送风口,且所述第一送风道(31)包括扩风壁,所述扩风壁倾斜设置,使所述送风口朝向所述传送带(2)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系统还包括:
回风管路(4),所述回风管路(4)连通所述烘干仓(1)的侧壁,所述回风管路(4)在所述烘干仓(1)内形成回风口(41),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回风口(41)与所述送风口之间,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使所述传送带朝向所述送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路(3)还包括:
第二送风道(32),所述第二送风道(32)连通所述烘干仓(1)底部,所述第二送风道(32)在所述烘干仓(1)内形成喷气口(3242),所述喷气口(3242)位于所述传送带(2)下方,所述喷气口(3242)适于间歇性朝所述传送带(2)喷气,所述传送带(2)为镂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道(32)包括:
送风段(321);
静压室(323),通过所述送风段(321)连接风机系统,所述送风段(321)与所述静压室(323)之间通过单向阀分隔,所述喷气口(3242)连通所述静压室(323)的出气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道(32)还包括:
冲风筒(324),所述冲风筒(324)连通所述静压室(323)的出气端,所述喷气口(3242)设于所述冲风筒(324)上;
隔板(325),所述隔板(325)设于所述冲风筒(324)上,所述隔板(325)具有封闭所述喷气口(3242)的第一位置,以及打开所述喷气口(3242)的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325)上设有限位孔(3251);
所述喷气口(3242)上设有橡胶帽(3243),所述橡胶帽(3242)向外凸起并嵌入所述限位孔(3251),所述橡胶帽(3243)上设有透气孔(3244)。
7.一种加工方法,其特在于:
在棉花烘干过程中,对平铺的棉花的上下两侧进行热风烘干,上方为热风直吹,下方为间歇性喷气,直吹的热风接触棉花时的风速为0.4-0.6米/秒,下方间歇性喷气喷出的气流接触棉花时的风速为不低于0.6米/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棉花烘干过程中,棉花下方喷气的频率为0.5-1.2次/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棉花烘干步骤中,在开启热风烘干前:获取棉花的重量G、喷漆覆盖范围的面积S,计算单位冲击面积内棉花的重量g,g具有分别对应第一阈值、第二阈值、以及第三阈值的g1、g2、g3,其中g1>g2>g3,相应的棉花下方喷气的频率分别对应上述阈值的为f1、f2、f3,其中f1>f2>f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g=g3时,烘干步骤结束,先关闭下方喷气的喷气口,再关闭上方的送风口。
CN202311830089.XA 2023-12-27 2023-12-27 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Pending CN1177396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0089.XA CN117739655A (zh) 2023-12-27 2023-12-27 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0089.XA CN117739655A (zh) 2023-12-27 2023-12-27 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9655A true CN117739655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56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30089.XA Pending CN117739655A (zh) 2023-12-27 2023-12-27 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96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1764B (zh) 带可移动送风系统的烘干房
JP4857835B2 (ja) 浴室サウナ装置
US2010013579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having active flow control
CN106196847A (zh) 一种冰箱
KR102073310B1 (ko) 서버실 냉각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데이터 센터의 공조 시스템의 제조 방법
CN218048800U (zh) 涂布烘箱及包括该涂布烘箱的涂布设备
CN205014724U (zh) 除霜装置和空调器
CN109506443A (zh) 生物质发电燃料颗粒烘干装置
CN117739655A (zh) 一种棉花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CN209689342U (zh) 一种薄膜烘箱
JP4953787B2 (ja) 加湿装置
CN105032734B (zh) 涂布机及其烘箱单元
CN208736122U (zh) 一种热风回收利用多层烘干线
CN113883623B (zh) 一种空调
KR101368551B1 (ko) 원 스팬용 바닥 설치 공조기
CN108759219A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12440085U (zh) 喷雾干燥尾气节能防冻除湿系统
CN214620007U (zh) 一种新风的全热换热器
CN208042720U (zh) 玻璃烘干机
CN208186952U (zh) 饼类食品的通道型速冻装置
CN220946606U (zh) 一种封边条挤出机的高效冷却装置
KR20050065265A (ko) 가습장치 및 공기조화기
CN211256342U (zh) 一种浆丝机烘干房
CN104729267B (zh) 滑道式膜烘干装置
CN217399196U (zh) 一种布料的柔软整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