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9951A - 安全针组件 - Google Patents

安全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29951A
CN117729951A CN202280041950.1A CN202280041950A CN117729951A CN 117729951 A CN117729951 A CN 117729951A CN 202280041950 A CN202280041950 A CN 202280041950A CN 117729951 A CN117729951 A CN 117729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hub
needle assembly
starting position
m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19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多·威利·P·丹尼尔斯
彼得·尼科·扬·卡斯特林
汉斯·瓦肯纳尔斯
克里斯蒂安·罗兰·P·P·弗里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mo Europe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mo Europ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mo Europe Ltd filed Critical Telmo Europ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29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9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16Caps placed transversally onto the needle, e.g. pivotally attached to the needle b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002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yringes or needles, kits for diab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16Caps placed transversally onto the needle, e.g. pivotally attached to the needle base
    • A61M2005/3217Means to impede repositioning of protection cap from needle covering to needle uncovering position, e.g. catch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2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the needle before use, e.g. ca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iabete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安全针组件,该安全针组件包括:毂部,该毂部具有用于与在毂部的近端区域中延伸的注射器连接的近端端部;针,该针从毂部的远端端部在毂部的远端区域中纵向地延伸;护套,该护套被枢转地连接到毂部,该护套具有通过后壁连接的两个侧壁,两个侧壁和后壁在两个侧壁和后壁之间限定用于容纳针的容纳空间;其中,该护套能够在护套大致位于毂部的远端区域中的起始位置、护套大致位于毂部的近端区域中的使用位置、以及护套被锁定以将针固定到容纳空间中的锁定位置之间调节。

Description

安全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针组件。
背景技术
安全针组件是众所周知和广泛使用的。通常,安全针组件包括毂部,该毂部具有用于与注射器连接的近端端部。此外,存在从毂部的远端端部纵向延伸的针。当毂部连接到注射器时,在针和注射器之间建立流体连接,使得来自注射器的流体可以经由针进行注射。通常,安全针组件包括枢转连接到毂部的护套。护套通常具有通过后壁连接的两个侧壁,两个侧壁和后壁在两个侧壁和后壁之间限定了用于容纳针的容纳空间。护套可以在护套脱离针的起始位置、护套远离针枢转且使针暴露的使用位置、以及护套被锁定以将针固定到容纳空间中的锁定位置之间枢转。在锁定位置,护套保护针在使用后免受意外接触、污染、针刺伤害等。在锁定位置,针被容纳在护套的容纳空间中以被护套包围,因此护套覆盖针。
在使用之前,用户(例如护理人员)将泡罩包装件部分地打开以使毂部自由,然后将组件保持在包装件处以将毂部连接到注射器,以避免针组件的污染或可能的无菌性破坏。然后,用户进一步移除包装件以使安全针组件自由。然后,用户将护套从其起始位置朝向使用位置枢转,并从针上移除保护器以使针暴露,从而可以使用针。在注射之后,使针缩回,护套从使用位置朝向锁定位置枢转,以将针锁定到护套。泡罩包装件的处理应当小心,以避免安全针组件的无菌性的污染。
在护套的起始位置,安全针组件被包装和运输。通常,具有处于起始位置的护套的安全针组件被包装在泡罩包装件中。在起始位置,护套脱离针,则护套在起始位置没有覆盖针,因此,为了保护针,设置了附加保护器。安全针组件被无菌包装。由于护套在起始位置处于特定角度,则安全针组件的体积相对较大,从而导致相当大的占用空间。护套在起始位置的特定角度通常相对于针相对较大,通常约为30度。起始位置、使用位置和锁定位置的特定角度有时固定在铰链处或通过卡扣固定。护套在起始位置的相对大的角度是由于将护套锁定在锁定位置所需的以及护套在起始位置的牢固定位所需的动量和角度而产生的。由于起始位置也是在针组件的包装和运输期间护套所处的位置,则该位置优选地保持相对牢固,以避免护套无意中进一步关闭或打开。因此,在该位置设置一些保持元件,以将护套保持在起始位置和/或使用位置。使护套锁定所需的动量由锁定连接件(通常是钩状连接件)确定。当将护套从使用位置经由起始位置朝向锁定位置枢转时,需要经过起始位置并且需要将护套推动经过起始位置。从枢转开始,需要足够大的角位移,以能够将护套钩住在针的后方或毂部的后方或者其他位置,从而至少部分地覆盖针以保护针和/或用户免受针刺伤害、污染等。
本安全针组件的至少一个缺点是安全针组件的体积相对较大并且安全针组件具有相对大的占用空间,这对于运输和包装是不利的。此外,由于各个针组件的占用空间大的包装件是在泡罩包装件中完成的,这可能使各个针组件难以处理。
需要解决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安全针组件。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针组件。
通过设置安全针组件,其中,护套的起始位置从毂部纵向地延伸,则护套被定位成大致平行于针,从而可以在起始位置将针全部或部分地包围。在起始位置,当针延伸时,护套大致位于毂部的同一侧,从而护套位于相对于毂部的远端区域。在使用位置,护套远离针朝向大致在毂部的另一侧(在毂部的近端区域)延伸的位置枢转,在使用中,注射器被连接到该毂部的近端区域。用户需要主动地将护套从起始位置移动到使用位置和/或锁定位置的安全针被称为主动安全针。这样,用户通过将护套远离起始位置枢转并使得针能够暴露来致动护套。
通过将从毂部纵向延伸的护套设置在起始位置,因此为了包装目的,安全针组件在起始位置的占用空间变得小得多,从而使得具有不同类型的包装和/或更有效的包装和/或运输和/或储存。例如,可以考虑这种减小的占用空间(硬盒包装件),从而使得包装的安全针组件能够自动处理。然而,泡罩包装组件的自动处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导致泡罩包装组件需要被手动收集在用于运输和储存的箱中。这限制了组装线的速度。通过在起始位置将护套设置在毂部的纵向延伸位置,可以获得安全针组件的更紧凑的布置,从而使得具有硬盒包装件。这种硬盒包装件可以自动处理,从而使得提高组装线的速度,从而使得对安全针组件进行更有效地生产、包装、运输和/或储存。此外,通过使用硬盖,准备使用针组件的工作方式保持不变。这对用户是有利的,因为他可以遵循他习惯的过程。当将硬盒的盖移除时,针组件的毂部变得暴露并且可以连接到注射器,而不会损害无菌性并避免可能的污染。当针组件的毂部连接到注射器时,硬盒可以从针组件上移除,并且护套可以枢转到使用位置,以使带有注射器的针做好使用准备。
此外,当护套在起始位置处于纵向延伸位置时,由护套形成的容纳空间可以包围针。护套可以处于大致平行于针的位置,因此针可以相对容易地容纳在容纳空间中。因此,护套可以在起始位置形成对针的保护。因此,在现有技术的安全针装置中,当护套处于起始位置时,保护针所必需的针保护器可以被认为是省略的。
附加地和/或替代地,毂部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配合元件,护套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配合元件,其中,在护套的锁定位置,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彼此接合以对护套进行锁定。有利地,通过将锁定元件分别设置在毂部和护套上,可以在护套的锁定位置获得更牢固的锁定,以在针的使用后提供对针的保护。与现有技术的针组件(其中护套可以围绕针本身锁定)相反,将锁定元件设置在护套和毂部上可以使得将护套更稳定和可靠地固定在锁定位置。
有利地,在起始位置,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彼此接触,以限定护套的起始位置。然后,护套的第二配合元件可以靠置在毂部的第一配合元件上,从而可以限定约束件或止动件,从而防止护套的第二配合元件经过毂部的第一配合元件。这样,护套的起始位置可以由配合元件本身限定,从而可以获得护套在起始位置的可靠定位。此外,当将护套从使用位置枢转到锁定位置时,锁定元件经过起始位置并且必须推动经过起始位置的触点,从而向用户提供到达锁定位置的触觉指示。
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一配合元件从毂部的远端端部纵向地延伸。这样,至少一个第一配合元件可以从毂部沿着针沿大致平行于针的方向纵向地延伸。至少一个第一配合元件可以是钩状件、或指状件、或任何其它突出元件,钩状件、或指状件、或任何其它突出元件可以与另一元件配合以将护套固定在锁定位置。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配合元件,一个或多个第一配合元件可以与护套的一个或多个相关的第二配合元件配合。
至少一个第二配合元件可以被布置在护套的容纳空间中,被布置在与该第二配合元件相关的第一配合元件对应的位置处,使得在锁定位置,相关的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接合以对护套进行固定。有利地,至少一个第二配合元件可以从护套的后壁突出到容纳空间中。例如,钩状件或指状件可以从后壁或侧壁突出,以与相关的第一配合元件(例如纵向延伸的指状件或钩状件)接合。替代地或附加地,至少一个第二配合元件可以被设置为位于护套中的开口。然后,相关的第一配合元件可以穿过该开口接合,以将护套固定在锁定位置。在起始位置,第一配合元件可以靠置在护套的开口上或位于护套的开口中,以限定起始位置。在起始位置,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例如通过彼此抵靠而彼此接合,以限定起始位置。当第二配合元件在起始位置靠置在第一配合元件上时,即当第二配合元件和第一配合元件彼此接触时,这以稳定的方式限定了起始位置,而不具有意外接合到锁定位置的可能性。
例如,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为卡扣配合元件,该卡扣配合元件在护套的锁定位置接合在卡扣配合连接件中。例如,第一配合元件可以是卡扣指状件,该卡扣指状件卡合在作为第二配合元件的开口中,以将护套固定在锁定位置。附加地或者替代地,第二配合元件可以是卡扣钩状件,该卡扣钩状件卡合在作为第一配合元件的纵向突出指状件的后方,或者可以卡合在毂部上的一些侧向突出部的后方。当然,配合元件的各种实施例的组合也是可能的,例如,可以在护套的后壁上设置开口,该开口与从毂部纵向突出的卡扣钩状件接合。该开口可以与护套的侧壁上的卡扣指状件组合,或用护套的侧壁上的卡扣指状件替代,该卡扣指状件与从毂部侧向延伸的突出部接合。许多组合也是可能的。
有利地,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可以各自设置有倾斜接触表面,倾斜接触表面被构造成用于在护套的起始位置彼此接触,接触表面具有相同的倾斜角。通过向相关的配合元件设置相关的接触表面,接触表面在起始位置彼此靠置或彼此抵靠,从而可以获得配合元件在起始位置的可靠定位。由于表面的倾斜度,当将护套进一步推向锁定位置时,表面可以沿着彼此滑动以使得配合元件能够锁定。有利地,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各自还设置有与倾斜接触表面处于不同角度的另一接触表面,其中另一接触表面被构造为在护套的锁定位置彼此接触。然后,倾斜接触表面和另一接触表面可以提供最佳地提供卡扣配合连接件的钩状形状。在护套的起始位置,第一配合元件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配合元件的第二接触表面可以彼此抵靠。有利地,接触表面的倾斜度使得在起始位置获得了护套相对于毂部的稳定布置,使得例如在运输期间不存在配合元件的意外接合。此外,接触表面的倾斜度优选地使得为了使护套朝向锁定位置移动,用户可能必须施加一些力,以将护套推到锁定位置,但是该力对于用户而言应该是可接受的。使护套处于锁定位置所需的力应明显大于使护套移动到其他位置所需的力,例如是5倍到10倍大。使护套处于锁定位置的力可以例如在1N至10N的范围内,优选地在2N至7N的范围内,更优选地为3N。
有利地,安装到毂部的第一配合元件在远离毂部的平行于从毂部延伸的套管的方向上突出。有利地,第一配合元件的为第一接触表面的远端表面是倾斜或倒角的,优选地,该远端表面相对于第一配合元件的纵向方向成约45度的角度。有利地,第二配合元件是钩状件,该钩状件包括纵向主体和钩状端部,该钩状件从护套(特别是从护套的后壁)沿大致平行于侧壁的方向突出到容纳空间中。优选地,第二配合元件的外端部被设置为钩状端部,该钩状端部相对于纵向主体成约90度的角度。钩状端部的为第二接触表面的端部表面是倾斜或倒角的,该端部表面相对于钩状端部的纵向方向成约45度。在任何情况下,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的角度是相同的,使得在起始位置的接触表面彼此抵靠,从而限定起始位置。在锁定位置,第二配合元件的钩状端部与第一配合元件接合,特别是钩状端部的上表面与纵向的第一配合元件的底表面接合,使得钩状端部卡合在第一配合元件的后方。用于使钩状端部与第一配合元件上分离的分离力大于由例如意外操作或运输或进一步处理引起的力,并且还为用户提供足够的阻力以进行脱离。然后,第一配合元件的外端部实际上被捕获在第二配合元件的由该第二配合元件的钩状端部和纵向主体形成的内角部中。
有利地,第一配合元件的长度短于毂部的长度。由于第二配合元件被构造成与第一配合元件接合,所以第二配合元件也被定位成相对短于毂部,因此相对短于护套相对于毂部的旋转轴线。这给定了相对较短的力臂,因为不可能由于例如处理或运输而意外接合,从而使得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能够在起始位置具有足够稳定的构型。此外,短的力臂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力来将护套推到锁定位置,因为用户确实感觉到他必须推动经过的阻力,从而给予用户使护套处于锁定位置的信心。可以通过该阻力向用户提供反馈以知道护套处于锁定位置,并且还可以通过在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的接合期间产生的声音向用户提供反馈。此外,在护套材料布置为透明材料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对针组件进行目视检查来更确定地假定护套处于锁定位置。
优选地,护套在护套的起始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角移位小于20度,优选地小于15度,更优选地小于8度。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护套的起始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角移位约为6度。通过提供这种有限的角移位,针组件特别在处于起始位置以及锁定位置的占用空间可以相对较小。
有利地,护套在起始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的角移位大于90度,优选地大于110度,更优选地大于120度。通过在起始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具有大的角移位,护套远离针,并且针变得完全暴露以用于注射。此外,通过提供如此大的角移位,用户需要主动地将护套枢转,并且针不会意外地暴露。
此外,安全针组件可以包括保护器,该保护器可移除地接合到毂部的远端端部,以用于在护套处于起始位置时保护针。尽管在一些实施例中,因为认为当针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护套的容纳空间中时,处于起始位置的护套为针提供了足够的保护,则可以省略保护器。保护器可以被设置为提供附加的保护。此外,当用户通过将护套远离起始位置枢转到使用位置来打开护套时,保护器围绕针保持,以保护用户免受意外的针伤害。此外,保护器还可以防止护套在包装、运输和/或处理期间的致动。限定了起始位置的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的接触可以通过在运输和/或处理期间施加在组件上的力而解除,从而解除了护套对针的保护,或者使锁定位置意外地致动。围绕针设置与毂部接合的保护器可以防止护套的这种意外致动。保护器还可以在该保护器的内侧设置有与毂部紧密接合的纵向延伸的肋部。因此,可以减小保护器和毂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获得了保护器与毂部的牢固连接,并且还能够相对容易地移除该保护器。优选地,保护器与毂部的紧密装配可以通过比毂部的外径稍微向外突出的肋部来获得,从而可以获得夹紧接合。当然,代替保护器中的肋部,毂部可以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纵向肋部。优选地,这些肋部的外径稍微大于保护器的内径,以提供紧密装配接合。
此外,护套可以包括被布置在容纳空间中的桥接元件,桥接元件在护套的起始位置支撑在保护器上。通过设置这些桥接元件,不仅可以通过彼此靠置的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而且还可以通过抵靠保护器的桥接元件来将护套保持在起始位置。当组件可能受到力时,这为组件在包装、运输和/或处理期间提供了附加的安全性。桥接元件可以防止护套在起始位置的意外致动。
护套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在护套的锁定位置与针的远端端部接合的附加配合元件。特别是对于相对较长的针,可以预见到附加连接点,以将相对较长的针牢固地保持在容纳空间中。附加配合元件可以被设置为在容纳空间中延伸的卡扣钩状件,当护套被固定在锁定位置时,针的远端端部可以卡扣装配在该卡扣钩状件的后方。
护套可以包括与用户的手指(例如食指或拇指)接合的凹部区域,使得用户可以将护套在起始位置、使用位置和/或锁定位置之间枢转。通过设置这种凹部区域,用户可以更容易地操纵护套。替代地,护套的枢转(特别是护套的打开或致动)可以通过在硬表面(例如桌面)上推动护套的尖端、远端端部来完成。凹部区域可以例如设置在护套的后壁上,使得护套可以仅通过单个手指的操纵来致动。替代地,一个或多个凹部区域可以被设置在护套的一个或两个侧壁中。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安全针组件和储存有该组件的硬盒的套组,以及可以插入护套处于起始位置的安全针组件的硬盒,以及硬盒和安全针组件的套件。
其它的有利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示出。
附图说明
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将参照包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的附图进一步阐明。附图示出了:
图1是安全针组件的分解视图;
图2a是处于起始位置的安全针组件的透视图;
图2b是处于使用位置的安全针组件的透视图,其中保护器覆盖针;
图2c是处于使用位置的安全针组件的透视图,其中没有保护器;
图2d是处于锁定位置的安全针组件的透视图;
图3a是处于起始位置的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的详细图;
图3b是处于使用位置的护套的详细图;
图3c是处于锁定位置的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的详细图;
图4是组件的侧视图,其中护套处于指示护套的角移位的不同位置;
图5a是具有护套的处于起始位置的安全针组件的纵向横截面图;
图5b是护套的支撑在保护器上的桥接元件的详细图;
图5c是处于起始位置的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的详细图;
图6是具有长针的处于锁定位置的透明护套的侧视图;
图7是具有长针的处于锁定位置的透明护套的纵向横截面图;
图8a是硬壳体盒中的组件的透视图;
图8b是用盖封闭的壳体包装件的透视图;
图9a是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的替代实施例的纵向横截面图,其中护套处于起始位置;
图9b是图9a的实施例的纵向横截面图,其中护套处于锁定位置;
图10a是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的替代实施例的纵向横截面图,其中护套处于起始位置;
图10b是图10a的实施例的横向横截面图,其中护套处于起始位置;
图10c是图10a的实施例的横向横截面图,其中护套处于锁定位置;
图11a是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的替代实施例的纵向横截面图,其中护套处于起始位置;
图11b是图11a的实施例的横向横截面图,其中护套处于起始位置;
图11c是图11a的实施例的横向横截面图,其中护套处于锁定位置;
图12a是组件的替代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具有护套和毂部的纵向横截面图,其中护套处于起始位置;
图12b是图12a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护套处于使用位置;
图12c是图12a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具有护套和毂部的纵向横截面图,其中护套处于锁定位置;
图12d是图12a的实施例的横向横截面图,其中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处于锁定位置;
图13a是针组件的毂部的详细图;
图13b是图13a的毂部的正视图;
图14是针组件的毂部的示意性视图;
图15是图14的毂部的示意性视图;
图16是图14的毂部的横截面图。
应当注意,这些图是作为示例性示例给出的,并且不限于本公开。这些附图可能不是按比例绘制的。对应的元件用对应的附图标记指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安全针组件1的分解视图。安全针组件1包括毂部2,该毂部具有用于与毂部2的近端区域中的注射器连接的近端端部3。图中未示出注射器。毂部2还具有远端端部4,针5可以连接到该远端端部。针5沿着纵向方向L从毂部2的远端端部4纵向地延伸。毂部2的远端端部4为此可以设置有突出部17,针5可以容纳在该突出部中。因此,毂部2的要连接注射器的一侧可以被认为是毂部的近侧或近端区域,并且毂部2的连接针5的一侧可以被认为是毂部的远侧或远端区域。进一步参见图3a,例如根据用于具有7.5mm的长度的针组件的适当ISO标准(例如,关于毂部2的近侧的ISO 80369-7:2021),毂部2可以包括朝向毂部2的远侧逐渐变窄的内表面。为了将注射器连接到毂部2的近端端部3,近端3可以例如设置有螺纹21。与注射器的连接可以是螺钉连接,但也可以是鲁尔锁定连接或滑动尖端连接。螺纹21可以仅包括沿着毂部2的圆周表面保持在预定部段内的螺纹段21a、21b。参见图13a,预定部段可以例如包括两个半圆柱状外表面。这样,在使用包括两件式模具的模塑加工技术来制造毂部2的情况下,螺纹可以在螺纹段21a、21b内没有间隙地生产。此外,螺纹的端部可以包括与毂部2的横截面平行的平坦表面21c,使得例如在制造进给工艺期间,毂部2可以通过在表面21c上正交地施加力来移动。这在图13b中示出,其中以灰色标记的区域2-1d表示在制造工艺期间,装置可以在毂部2上施加力以供给毂部2的位置。螺纹21可以被布置成使得设置与注射器的最大接触表面,以防止注射器变松。关于模塑制造工艺,护套6可以设置有适当的模塑孔,以阻止模具中的可移动部件。
此外,安全针组件1设置有枢转连接到毂部2的护套6。枢转连接件7(例如铰链)在此实施为相对于纵向方向L横向定向的轴8。轴8具有从安装到毂部2的肋部10延伸的暴露端部9。护套6设置有两个纵向定向的凸缘11,每个凸缘在该凸缘中具有开口或孔12,这些开口12围绕轴的暴露端部9接合以形成枢转连接件7。枢转连接件的其他实施例也是可能的。暴露端部9可以被构造为横向倒角,这可以简化护套6的安装。护套6的对应开口12可以相应地被构造为横向倒角。
护套6具有在护套6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的两个侧壁13。侧壁13通过后壁14连接。侧壁13和后壁14在侧壁和后壁之间限定了用于容纳针5的容纳空间15。
可选地,安全针组件1可以设置有保护器16。保护器16通常被实施为纵向延伸的套筒,例如通过设置保护器16的具有波纹状横截面的内表面,该套筒可以接合在针5上,并且该套筒在套筒的端部处可以接合到毂部2的远端端部4。毂部2的远端端部4的突出部17为此可以设置有接合元件17a(例如肋部或凹槽),以夹紧地容纳保护器16。肋部或凹槽17a可以横向地和/或纵向地布置。通过如此减小保护器16与毂部2之间的接触面积,施加在保护器16上(例如用于拉出保护器16)的力可以由安全针组件1的用户更好地控制。保护器16的外表面也可以设置有用于改变保护器16与毂部2或护套6的另一部分之间的接触面积的肋部、凹槽等。毂部2的远端端部4还可以包括用于将保护器16更容易地安装到毂部2的止动表面34,使得保护器16的端部可以抵靠止动表面34,从而为安全针组件1提供额外的稳定性。止动表面34可以例如被构造为沿着突出部17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布置的表面,例如被构造为从突出部17的外表面延伸到毂部2的一部分(例如配合元件23)的表面。保护器16可移除地连接到毂部2。在此,保护器在该保护器的内侧设置有纵向延伸的肋部16a。纵向延伸的肋部16a以有效的方式提供与突出部17的接触。通过设置肋部,可以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同时仍然可以获得足够的夹紧。优选地,肋部16a具有高度使得突出部17的外径稍微大于保护器16的由肋部16a形成的内径,以确保可靠的夹紧,同时还使得能够相对容易的移除。肋部16a可以被布置为在保护器16的内部形成花状结构,但是其他布置也是可以的。替代地,肋部可以设置到与保护器16的光滑内表面接合的突出部17上。此外,在该示例中,保护器16还在该保护器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延伸的肋部16b。这些纵向延伸的肋部16b可以使得例如在移除之后将保护器16布置在诸如桌面的硬表面上而不翻滚。对于物理学家或用户而言,使用针组件1时,重要的是将所有部件保持在一起,而不是在部件已经滚走或已经从桌子上滚下后寻找部件。肋部16b可以防止这种滚走。当然,可以想到可以防止滚走的其他构型,例如翼型件或其他突出部。保护器16防止在移动期间(例如在运输期间或在注射器附接到针组件1期间)锁定位置的错误致动。在使用中,为了不阻碍针组件1的位置之间的切换,保护器16优选地从针组件1上移除。为了将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保护器16上,保护器16可以包括在外观布置(例如通过不同的颜色、材料或纹理进行的外观布置)上与针组件的其他部件不同的外表面。这样,保护器16的不同外观可以是用户在使用之前记得移除保护器16的视觉提示。替代地,保护器16可以被布置成使得该保护器在使用期间不需要被移除,但是例如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或材料厚度而仍然可以提供该保护器的阻挡功能,以防止针组件意外地到达锁定位置。
护套6可以在护套6大致位于毂部2的远端区域中的起始位置、护套大致位于毂部2的近端区域中的使用位置、以及护套6被锁定以将针固定到护套6的容纳空间15中的锁定位置之间调节。在图1和图13中,可以看到,在枢转连接件7上设置了调节结构27。调节结构27在此包括凹部和肋部的图案。在凹部中装配护套6的相关元件(例如肋部),使得护套6可以保持在所述凹部中的角位置。通过将护套6进一步推过肋部到下一个凹部,护套6的角位置可以调节以及护套6可以保持在下一个角位置。通过设置这种凹部和肋部的图案,护套6的角位置可以调节,同时每当护套6被推过调节结构27的这种肋部时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此外,除了起始位置、使用位置和锁定位置之外,护套6还能够以稳定且可靠的方式保持在许多角位置。
在图1的示例中,护套6的后壁14设置有与用户的手指(例如食指)接合的区域18。区域18可以是粗糙区域(例如设置有波纹、肋部或其他粗糙元件19),或者如图1的实施例所示,区域18可以被设置为位于护套的后壁14中的凹部区域20。区域18可以被构造为防滑材料。替代地,区域18可以被设置在护套6的侧壁13上。如图1所示,凹部20与粗糙元件19的组合也是可能的。还可以沿着护套6的外表面布置多个区域18,多个区域18可以包括或不包括粗糙区域/粗糙元件19。
图2a至图2d示出了将护套6在起始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进行调节的顺序。图2a示出了连接到毂部2的护套6,其中护套6位于起始位置。在起始位置,护套6位于毂部2的远端区域,即位于毂部2的还布置有针5的区域。在护套6的该实施例中,该护套的两个侧壁13和后壁14形成U形容纳空间15,针可以容纳在护套6中。护套6还在起始位置覆盖针5。这与现有技术的安全针组件相反,在现有技术的安全针组件中,处于起始位置的护套完全没有针。在此,侧壁13的形状使得能够包围针5,但是对于侧壁的替代形状,侧壁13可以使针5部分地暴露。在起始位置,护套6从毂部2纵向地延伸。因此,护套6优选地沿与针5相同的方向L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说护套6平行于针5定向。通过将护套6设置在从毂部2纵向延伸的位置中的起始位置,安全针组件的占用空间变得相当有限,从而使得安全针组件1能够包装在具有有限容积的包装件中。这提供了体积较小的包装件,从而降低了运输和储存成本。在有益的实施例中,包装件可以是硬盒包装件,从而使得在制造和组装期间对包装件进行自动处理,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在将安全针组件1从该安全针组件的包装件中移除之后,通常注射器连接到毂部,然后用户可以打开护套6,并且可以将护套6枢转到使用位置,如图2b和图2c所示。安全针组件1通常是主动安全针组件1,在该主动安全针组件中,用户需要主动地将护套6枢转远离该护套的起始位置,以使得针5能够暴露。在使用位置或工作位置,护套6枢转远离针5并且大致位于毂部2的近端区域。当将护套6远离针5枢转到使用位置时,针5变得暴露并且可以用于注射。如果安全针组件1设置有围绕针5接合的保护器16,则可以在针5的使用之前移除保护器16。
在针5的使用之后,在注射之后,针5被再次保护,例如以防止意外接触或其他误用。为了在使用之后保护针5,护套6再次朝向针5枢转到锁定位置,如图2d所示。在锁定位置,针5被固定到护套中。护套6能够以固定方式连接到毂部2和/或能够以固定方式连接到针5。例如,从护套6的后壁14或侧壁13延伸到护套6的容纳空间15中的第二钩状件可以在锁定位置围绕针卡合。第二钩状件在护套6内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取决于针的直径和针的斜面。此外,第二钩状件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在起始位置和/或使用位置,第二钩状件不触及针。第二钩状件也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在任何位置,针不与护套6进行接触。如图2d所示,护套6的锁定位置比护套6的起始位置更朝向针5枢转。因此,希望将针5固定到护套6的用户可以将护套6从如图2c所示的工作位置经过起始位置朝向如图2d所示的锁定位置枢转。
通过将护套6从起始位置枢转到使用位置和锁定位置,可以调节护套6相对于针5的角位置。护套6相对于针5的角位置可以由角度阿尔法来表示,如图3a至图3c所示。角度阿尔法可以被认为是针5的纵向轴线A和护套6的纵向轴线B之间的角度,通常,护套6的纵向轴线B穿过枢转连接件7的枢转轴线P。
如图3a所示,纵向轴线B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纵向轴线A。通常,角度阿尔法在起始位置介于约0度至约20度之间,从而允许组件1在起始位置的小的占用空间。当将护套6枢转到使用位置时,如图3b所示,纵向轴线B与纵向轴线A之间的角度阿尔法变大,该角度阿尔法通常约为160度,优选地介于约120度至约170度之间。在这种大的角度阿尔法的情况下,针5变得完全暴露以用于注射。
当将护套6从图3b的使用位置枢转到图3c的锁定位置时,因为锁定位置比起始位置更朝向针5枢转,则纵向轴线B与纵向轴线A之间的角度阿尔法变为零直到负数。通常,角度阿尔法在锁定位置介于约零度至约负15度之间,优选地介于约零度至约负10度之间,更优选地,角度阿尔法在锁定位置约为负6度。应当理解,当在锁定位置的角度阿尔法小于在起始位置的角度阿尔法时,在锁定位置的角度阿尔法不能等于在起始位置的角度阿尔法。例如,如果在起始位置的角度阿尔法为零度,则在锁定位置的角度阿尔法小于零度。
当将护套6在起始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枢转时,角移位贝塔大于90度,如图4所示。角移位贝塔是护套6的纵向轴线B在起始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的角移位。优选地,角移位贝塔大于90度,更优选地大于100度,更优选地大于110度。
护套6在起始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的角移位由伽马表示。如图4所示,角移位伽马有利地小于20度,优选地小于15度,更优选地小于8度。角移位伽马作为护套6的纵向轴线B在起始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的角移位而获得。有利地,护套6的纵向轴线B被布置成穿过枢转连接件7的枢转轴线P。
此外,如图3a、图3b和图3c所示,毂部2和护套6设置有在起始位置和锁定位置彼此配合的配合元件。毂部2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配合元件23,护套6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配合元件24。至少一个第一配合元件23和至少一个第二配合元件24彼此相关,并且在起始位置和锁定位置彼此配合。在起始位置,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彼此接合以限定起始位置。在锁定位置,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彼此配合以锁定护套。
毂部2还可以包括延伸部分36,该延伸部分36从毂部2至少部分地沿朝向护套6并且大致平行于突出部17的方向延伸,该延伸部分36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护套6和突出部17之间。延伸部分36可以包括战斧状形状的加强部分,参见图14至图16。考虑到施加在形状上的力,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来设计该形状。延伸部分36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另一第一配合元件37,至少一个另一第一配合元件在锁定位置与被布置在护套6上的对应的至少一个另一第二配合元件配合。至少一个另一第一配合元件37可以被布置为从延伸部分36延伸的突出边缘,例如被布置为用于吸收大的力的倒钩形状,并且对应的至少一个另一第二配合元件可以被布置为从护套6延伸的钩状件。当锁定位置被致动时,毂部2的延伸部分36的倒钩状边缘与护套6的钩状件接合,使得钩状件围绕边缘卡合。
在图3a、图3b、图3c的实施例中,第一配合元件23被实施为从毂部2的远端端部4纵向突出的突出的指状件。在图3a、图3b、图3c的实施例中,第二配合元件24被设置为在容纳空间的15内部从后壁14向下延伸的钩状件24。在锁定位置,钩状件24钩住指状件23的后方,以锁定护套并将针5固定在护套6的容纳空间15中。在此,在起始位置,钩状件24靠置到指状件23上。钩状件24和指状件23在钩状件和指状件的相应的端部处具有可以彼此接触的倾斜或倒角接触表面24a、23a。倒角表面23a、24a的倾斜度相同,使得表面23a、24a可以最佳地彼此接触。有利地,表面23a、24a的倾斜角为45度。钩状件24还在该钩状件的端部处设置有另一接触表面24b,接触表面24a和24b一起限定了钩状形状。在锁定位置,接触表面24b钩住指状件23的后方以与指状件23的下侧23b接触,从而锁定。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在锁定位置通过第二配合元件24卡扣配合在第一配合元件23的后方而以卡扣配合连接的方式接合。
图5a、图5b、图5c示出了安全针组件1的示例,其中护套6处于起始位置。与图3a至3c的实施例类似,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在此被实施为突出的指状件23和向下延伸的钩状件24。安全针组件1还包括保护器16。在图5a中以及在图5b所示的图5a的详细视图中,可以看到,护套6还包括被布置在护套6的容纳空间15中的桥接元件25。如图5a和图5b所示,桥接元件25在护套6的起始位置支撑在保护器16上。桥接元件25可以成形为适配保护器16的外表面。通过设置在起始位置支撑在保护器16上的桥接元件25,这些桥接元件25在起始位置提供护套的止动。然后,护套6的起始位置不仅由彼此抵靠的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限定,而且由支撑在保护器上的桥接元件25限定。桥接元件25可以防止护套6的意外致动,例如可以防止护套6例如在运输和/或处理期间由于力的意外作用而移出起始位置。通过设置保护器16,当从开始位置向使用位置打开护套时,可以防止意外的针刺。此外,通过支撑在保护器16上的桥接元件25的组合,可以避免护套在运输和操纵期间脱离起始位置。靠近毂部2的桥接元件25也可以防止注射器连接到毂部2期间的相对移动。在护套6的容纳空间15中,可以设置分布在护套6的长度上的多个桥接元件25。
图6示出了处于锁定位置的护套6,其中角度阿尔法由可能在安全针组件中的最长针与可用的护套6相结合来确定。由于在锁定位置,针5的远端端部5a抵靠护套6,因此在最长针连接到毂部的情况下,护套6不能进一步向下枢转。因此,护套6的角移位受到限制。通常,角度阿尔法在锁定位置约为负10度,优选地约为负8度,更优选地约为负6度。
通过将护套6的起始位置设置在毂部2的纵向延伸位置,并且在护套的起始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具有受限制的角移位,则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有利地是坚固的并提供可靠的锁定。通过设置卡扣钩状件24与卡扣指状件23的卡扣配合接合,可以获得这种坚固和可靠的连接。由于护套6在起始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角移位较小,钩状件24相对于指状件23的实际移位相对较小,对于约为6度的角度,这是约为1mm的移位。考虑到这种注射成型物体的一般材料厚度约为0.8mm,约为1mm的移位刚好足以克服卡扣钩状件24的厚度。此外,为了提供坚固的卡扣配合连接,使卡扣指状件23尽可能地短是有利的,然而,在给定小的角移位和的最小的高度移位以克服材料厚度的情况下,也需要给定卡扣指状件23一定的长度以从毂部2突出。当卡扣指状件23尽可能地短以进行坚固的卡合时,卡扣指状件是更刚性的,在这种短的指状件中可能具有更小的材料弹性。此外,在锁定之后,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之间的连接需要是可靠的,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之间的连接可能不会由于例如操作力而意外地松动。但是为了在锁定位置提供可靠的连接,具有尽可能地远离枢转轴线的卡扣配合连接是有益的。该要求至少与优选地短的指状件的坚固的卡合的要求相矛盾。结合这些矛盾要求提供了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以卡扣配合连接的方式接合以对护套进行锁定,并且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在起始位置彼此抵靠以限定了护套的起始位置。
在图7中可以看到,护套6还设置有用于在护套6的锁定位置与针5的远端端部5a接合的附加配合元件26。通过设置这种附加配合元件26(该附加配合元件在此被实施为远端端部5a在锁定位置所靠置的座部),在锁定位置给定对针5的附加支撑,从而避免了例如由于相当长的针的相对弹性而导致的针的弯曲而导致的针的意外解锁。座部26位于设置有倒角或倾斜的表面的下侧,使得针端部5a可以在锁定移动期间容易地沿着该座部被引导,但是同时座部可以防止针端部5a再次向下移动,或者反之亦然,可以防止护套移出锁定位置。
图8a和图8b示出了处于起始位置的组件1,在该起始位置,该组件可以被具有硬盖31的硬盒30包装。由于组件1在起始位置的紧凑体积,由于护套6在起始位置的纵向延伸位置,组件1可以装配在体积相对较小的硬盒中。与传统包装件(通常是泡罩包装件)相反,硬盒可以在制造和组装期间自动的处理,以及在运输和/或处理期间提供更高的空间效率。硬盒30可以具有柱状主体32。在图8a、图8b所示的实施例中,主体是更矩形形状的主体。这种形状可以在处理硬盒30期间增加用户的抓握,以及可以当将硬盒30放置在表面上时(例如在准备注射针之前)防止该硬盒的翻滚。此外,矩形形状可以便于自动处理,因为该矩形形状可以更容易地被机器人抓握。
组件1装配在硬盒30的内部,硬盒30在该硬盒的内部设置有保持元件,例如当在硬盒被倒置地保持时防止组件1的意外掉出。毂部2可以设置有用于与盒30连接的装置,例如图14所示的肋部35,该肋部从毂部2的外表面延伸并且径向地远离毂部2,其中,该肋部可以装配到被布置在盒30的内表面上的对应凹槽中。这对于防止在将注射器安装到毂部2上期间毂部2相对于盒30的相对移动是特别有利的。此外,护套6可以在护套6的外表面上(例如在远端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与盒30连接的装置(例如凹痕或凹槽)。在盒30的内表面上,可以布置对应的连接装置。通过设置这种附加连接件,针组件1进一步稳定在盒30内,从而进一步确保了产品的无菌性。盖31可以例如通过插接(clicking)、拧紧、夹紧等装配到盒30上。组件1无菌地包装在盒30和盖31中。在组件1的使用之前,用户从盒30上移除盖31。盖31上的肋部33可以便于移除。在组件1保持在盒30中的情况下,注射器被连接到毂部2的近端端部3。然后,当注射器被连接到毂部2时,组件1从盒30中移除。然后,护套6可以从起始位置朝向使用位置枢转,以用于使针5暴露。并且,在注射之后,护套6可以朝向锁定位置枢转,以用于对护套进行锁定。通过设置能够对组件1进行保持的这种硬盒,组件的处理可以在组件仍在盒30中的情况下进行相对较长的时间,从而最佳地保持组件1的无菌性。
图9a和图9b示出了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的替代实施例。在此,第一配合元件23是从毂部以L形延伸的卡扣钩状件23。第二配合元件24是位于护套6的后壁14中的开口24。开口24和卡扣钩状件23具有对应的倒角表面23a、24a,倒角表面在护套6的起始位置彼此抵靠以限定护套6的起始位置。在锁定位置,卡扣钩状件23穿过开口24卡合,以夹紧在后壁14的后方。卡扣钩状件23的表面23b在锁定位置与后壁14的外表面接合,以提供牢固、坚固和可靠的卡扣配合连接。在此,表面23b和23a可以提供钩状件23的钩状形状。倾斜接触表面23a、24a在护套的起始位置彼此接触,以限定起始位置。然而,另一接触表面23b、24b在锁定位置彼此接合。接触表面23a、24a和另一接触表面23b、24b的构型提供了在护套的锁定位置的卡扣配合连接。
图10a、图10b和图10c示出了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的替代实施例。在图10a中,示出了处于起始位置的护套6的透视图。护套6具有支撑在保护器16上的桥接元件25。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在处于起始位置的图10b和处于锁定位置的图10c中详细地示出。第一配合元件23在此被实施为从毂部2纵向延伸的指状件23。第二配合元件24被实施为从护套6的后壁14向下延伸的两个钩状元件24,每个钩状元件24位于护套6的侧壁13处。钩状件24仅在一个端部处连接到后壁14或侧壁13,但在其他端部处相对于护套6自由,从而提供了一定的弹性。因此,钩状件24可以相对于钩状件的连接端部是柔性的或可移动的。如图10b所示,在起始位置,钩状件24靠置在指状件23上。钩状件24的表面24a和指状件23的表面23a彼此接触。钩状件24具有倒角或倾斜表面24a,倒角或倾斜表面被构造成抵靠在指状件23的对应的倒角表面23a上。指状件23设置有两个倒角表面23a,在指状件23的每一侧有一个表面23a,使得对应的相关表面24a可以与相应的表面23a接触。为了在护套6的起始位置进行有利的接触,表面23a、24a的倒角或倾斜度优选地是相同或相似的。表面23a、24a的倾斜角有利地使得在起始位置,表面23a、24a可以容易地彼此靠置,而当施加附加力以将护套6朝向锁定位置推动时,然后表面23a、24a可以沿着彼此朝向锁定位置滑动。在锁定位置,钩状件24的另一表面24b与指状件23的下侧23b接触,以形成安全的卡扣配合连接件。在该实施例中,指状件23设置有在指状件23的上侧纵向延伸的附加肋部23c,以向指状件23提供附加刚度。
在图10b、图10c中,可以看到,容纳有针5的突出部17设置有肋部22,保护器16可以夹紧地接合到该肋部。在突出部17上设置肋部22可以被认为是如图1所示的位于保护器16的内侧的纵向肋部16a的替代。在该示例中,可以考虑使用具有光滑内表面的保护器16。
图11a、图11b和图11c的实施例示出了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的替代实施例。在图11a的透视图中可以看到,在此,护套6也设置有桥接元件25,桥接元件在起始位置支撑到保护器16上。在起始位置,护套6从毂部沿与针5和保护器16相同的方向纵向延伸。图11b示出了处于起始位置的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的详细图。图11c示出了处于锁定位置的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的详细图。在此,第一配合元件23被实施为从毂部2以L形延伸的两个钩状件。钩状件23具有从毂部2纵向延伸的公共基部(指状件)23l,钩状件23从基部23l向上突出。如图11b所示,钩状件23设置有抵靠在第二配合元件24的相关的倾斜接触表面24a上的倾斜接触表面23a。第二配合元件24在此被实施为位于护套6的后壁14中的开口。开口24的侧表面24a是倾斜的,使得开口的侧表面可以在起始位置与钩状件23的倾斜表面23a接触。如图11c所示,当护套6被进一步推向锁定位置时,设置在钩状件23处的另一接触表面23b与后壁14的上表面接合。因此,后壁14的上表面用作用于在锁定位置与第二配合元件23的表面23b接合的接触表面24b。
图12a至图12d示出了第一配合元件23和第二配合元件24的另一实施例。在此,第一配合元件23被实施为突出部17上的肋部23,针5可以被连接到该突出部17中。第二配合元件24在此被实施为可枢转地连接到护套6的侧壁13上的翼型件24。翼型件24可以通过活动铰链而连接到侧壁13。如图12a所示,在起始位置,翼型件24朝向彼此定向,使得翼型件24彼此面对。因此,翼型件24在与护套6的侧壁13横向的方向上定向,以用翼型件24闭合容纳空间15。有利地,翼型件24朝向该闭合位置被偏置。因此,在起始位置,由于翼型件24在针5的下方闭合,则护套6包围针5。当将护套6从起始位置朝向使用位置枢转时,翼型件24沿着突出部17穿过并且当穿过突出部17时被向外推,但是在穿过突出部17之后,翼型件24朝向翼型件被偏置到的闭合位置枢转回来。图12b示出了护套6的使用位置。在注射针5的使用之后,安全护套6朝向锁定位置枢转,以将针5固定在护套6的容纳空间15中。如图12c所示,当将护套6朝向锁定位置枢转时,翼型件24再次沿着具有肋部23的突出部17穿过,从而现在被迫处于朝向护套6的侧壁13枢转的向内位置。当将护套6进一步向下朝向锁定位置推动时,翼型件24在某一时刻与肋部23的端部接合。肋部23设置有端部表面23a(如肋部23中的切口),翼型件24的边缘表面24a可以接合在该切口23a中。如图12d所示,由于翼型件24朝向闭合位置的偏置,翼型件24与切口表面23a夹紧地接合,从而获得了翼型件24与肋部23的牢固锁定。
应当理解,第一配合元件和第二配合元件的许多变型也是可能的。以上描述了这些变型中的一些变型。
为了清楚和简明的描述,本文将特征描述为相同或单独实施例的一部分,然而,应当理解,权利要求和本公开的范围可以包括具有所描述的特征中的所有或一些特征的组合的实施例。应当理解,除了部件被描述为不同的地方,所示出的实施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权利要求中,任何置于括号之间的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权利要求进行限制。词“包括”并不排除权利要求中所列出的特征或步骤以外的其他特征或步骤的存在。此外,词‘一’和‘一个’不应被解释限制为‘仅一个’,而是用来表示‘至少一个’,并且不排除多个。事实是,某些措施被列举在相互不同的权利要求中不代表这些措施的组合不可以被使用以得益。多种变型对领域内的技术人员都是清楚的。所有这些变型都被理解为包含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7)

1.安全针组件,包括:
-毂部,所述毂部具有用于与在所述毂部的近端区域中延伸的注射器连接的近端端部;
-针,所述针从所述毂部的远端端部在所述毂部的远端区域中纵向地延伸;
-护套,所述护套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毂部,
-所述护套具有通过后壁连接的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和所述后壁在所述两个侧壁和所述后壁之间限定用于容纳所述针的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护套能够在所述护套大致位于所述毂部的所述远端区域中的起始位置、所述护套大致位于所述毂部的所述近端区域中的使用位置、以及所述护套被锁定以将所述针固定到所述容纳空间中的锁定位置之间调节;
其中,在所述起始位置,所述护套从所述毂部纵向地延伸,其中,所述毂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配合元件,所述护套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配合元件,其中,在所述护套的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配合元件和所述第二配合元件彼此接合以对所述护套进行锁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起始位置,所述第一配合元件和所述第二配合元件彼此接触以限定所述护套的所述起始位置。
2.安全针组件,包括:
-毂部,所述毂部具有用于与在所述毂部的近端区域中延伸的注射器连接的近端端部;
-针,所述针从所述毂部的远端端部在所述毂部的远端区域中纵向地延伸;
-护套,所述护套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毂部,
-所述护套具有通过后壁连接的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和所述后壁在所述两个侧壁和所述后壁之间限定用于容纳所述针的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护套能够在所述护套大致位于所述毂部的所述远端区域中的起始位置、所述护套大致位于所述毂部的所述近端区域中的使用位置、以及所述护套被锁定以将所述针固定到所述容纳空间中的锁定位置之间调节;
其中,在所述起始位置,所述护套从所述毂部纵向地延伸,其中,所述毂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配合元件,所述护套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配合元件,其中,在所述护套的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配合元件和所述第二配合元件彼此接合以对所述护套进行锁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元件在远离所述毂部的平行于从所述毂部延伸的套管的方向上突出,所述第二配合元件在大致平行于所述侧壁的方向上从所述护套的所述后壁突出到所述容纳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配合元件从所述毂部的所述远端端部纵向地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元件和所述第二配合元件在所述起始位置彼此接合,从而通过彼此抵靠来限定所述起始位置。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配合元件从所述护套的所述后壁突出到所述容纳空间中,和/或,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配合元件是所述护套中的至少一个开口。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元件和所述第二配合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为卡扣配合元件,所述卡扣配合元件在所述护套的所述锁定位置接合在卡扣配合连接件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元件和所述第二配合元件各自设置有倾斜接触表面,所述倾斜接触表面被构造成用于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起始位置彼此接触,所述接触表面具有相同的倾斜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元件和所述第二配合元件各自还设置有与所述倾斜接触表面处于不同角度的另一接触表面,其中,所述另一接触表面被构造为在所述护套的所述锁定位置彼此接触。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中,所述护套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起始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之间的角移位小于20度,优选地小于15度,更优选地小于8度。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中,所述护套在所述起始位置和所述使用位置之间的角移位大于90度。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针组件,还包括保护器,所述保护器可移除地接合到所述毂部的所述远端端部,以用于在所述护套处于所述起始位置时保护所述针。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中,所述护套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的桥接元件,所述桥接元件在所述护套的所述起始位置支撑在所述保护器上。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中,所述护套还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护套的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针的远端端部接合的附加配合元件。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中,所述护套包括与用户的手指接合的凹部区域,使得所述用户能够将所述护套在所述起始位置、所述使用位置和/或所述锁定位置之间枢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和硬盒的套组,所述硬盒包括盖和盒,当所述护套处于所述起始位置时,所述安全针组件插入所述盒中。
16.硬盒包装件,所述硬盒包装件包括盒,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针组件能够插入所述盒中,其中,所述硬盒包装件能够通过硬盖闭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针组件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硬盒包装件的套件。
CN202280041950.1A 2021-05-18 2022-05-18 安全针组件 Pending CN1177299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21/063205 WO2022242838A1 (en) 2021-05-18 2021-05-18 Safety needle assembly
EPPCT/EP2021/063205 2021-05-18
PCT/EP2022/063474 WO2022243387A1 (en) 2021-05-18 2022-05-18 Safety needle assembl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9951A true CN117729951A (zh) 2024-03-19

Family

ID=76181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1950.1A Pending CN117729951A (zh) 2021-05-18 2022-05-18 安全针组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4340912A1 (zh)
JP (1) JP2024518134A (zh)
KR (1) KR20240021778A (zh)
CN (1) CN117729951A (zh)
BR (1) BR112023024025A2 (zh)
IL (1) IL308592A (zh)
WO (2) WO202224283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61336A1 (en) * 1999-08-23 2002-10-31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Needle shield assembly
EP2878320A1 (en) * 2013-11-28 2015-06-03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Boot remover
EP3165249A4 (en) * 2014-07-02 2018-03-07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Safety needle assembly
US10029049B2 (en) * 2015-03-19 2018-07-24 B. Braun Melsungen Ag Hinged shield assembli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6730172B (zh) * 2016-11-11 2023-05-23 贝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注射针
EP3628014B1 (en) * 2017-03-24 2022-07-06 Tobias Wilke Multi-component safety needle cover
ES2831362T3 (es) * 2018-02-07 2021-06-08 Becton Dickinson France Embalaje para un dispositivo de administración de fármaco prellenado
US10765814B2 (en) * 2018-09-05 2020-09-08 Ty L. Prince Safety syringe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21778A (ko) 2024-02-19
JP2024518134A (ja) 2024-04-24
WO2022243387A1 (en) 2022-11-24
IL308592A (en) 2024-01-01
WO2022242838A1 (en) 2022-11-24
EP4340912A1 (en) 2024-03-27
BR112023024025A2 (pt)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7630B2 (en) Cutting implement with cartridge
US7600640B2 (en) Multi-configured tool bit box
US8985327B2 (en) Packaging case with clamp-type holder for oblong objects
JP4874267B2 (ja) 注射針アセンブリ
US6341710B1 (en) Sheathed receptacle with locking means
EP2707061B1 (en) Adapter for a syringe
US9829261B2 (en) Magazine carrier
US10792143B2 (en) Snap lock packaging
JP2013099584A (ja) 注射針装置
JP2007534409A (ja) 針アセンブリを取外すための機器
JP2017094088A (ja) 針チップの格納除去デバイス
JPWO2011096257A1 (ja) たばこ用容器
KR20110025624A (ko) 긴 물체 수납용 패키지 하우징
WO2018050260A1 (en) A casing
CN117729951A (zh) 安全针组件
JP5444332B2 (ja) 注射針廃棄用容器
US10064647B2 (en) Scalpel blade remover
JP6215499B1 (ja) 注射針用廃棄箱
WO1995021110A1 (fr) Contenant
JP2005235994A (ja) ウエハトレイ
JP3189857U (ja) 医療用トレー
JP2022541023A (ja) 注射器の針管用の保護デバイス
CN209378203U (zh) 笔针组装设备
CN110898291B (zh) 笔针设备
KR102255669B1 (ko) 주사기 바늘 수납용 케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