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06133A - 定位模组及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位模组及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06133A
CN117706133A CN202311708252.5A CN202311708252A CN117706133A CN 117706133 A CN117706133 A CN 117706133A CN 202311708252 A CN202311708252 A CN 202311708252A CN 117706133 A CN117706133 A CN 117706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late
detection
supporting surfa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082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懿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atmeal Hangzho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atmeal Hangzho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atmeal Hangzho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atmeal Hangzho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082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061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06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061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模组及检测装置,用于对L形FPC进行定位,L形FPC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以及第三板,定位模组包括工作台、载具、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第二定位组件;载具上设有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以及第三支撑面;第一定位组件用于使第一板贴紧在第一支撑面上;第二定位组件用于使第二板贴紧在第二支撑面上;第三定位组件用于对第二板背离第三板的一端施力,以使第二板贴紧在第三支撑面上。这样即使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或者其在搬运过程中受到碰撞等影响而使自身形态在上下和前后两个自由度上产生变化,也可以得到本实施例的定位模组的合适定位,从而有利于后续对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定位模组及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路板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模组及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FPC(FPC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的简称,中文名称为柔性印刷电路板)是电子产品中的重要元件,FPC具有良好的可折弯性能,可以对电子产品的空间进行最大利用。
FPC折弯后通常需要进行检测,以确认FPC是否因为折弯而损坏,但是,对于折弯呈L形状态的FPC而言,其检测一直是行业的难题。其中,L形状态的FPC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以及第三板,其中,第一板与第三板相互垂直,比如第一板为水平板、第三板为竖直板,第二板主要是起过渡连接的作用。
L形状态的FPC在折弯后一段时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且后续搬运过程中也可能会对其形态产生不良影响,这会导致L形状态的FPC在检测时的形态各异,不利于产品的定位及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L形状态的FPC在折弯后一段时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且后续搬运过程中也可能会对其形态产生不良影响,这会导致L形状态的FPC在检测时的形态各异,不利于产品的定位及检测的问题,提供一种定位模组及测试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模组,用于对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进行定位,其中,所述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第三板,所述第三板将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连接在一起,以形成L形结构,所述定位模组包括工作台、载具、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第二定位组件;所述载具可取放地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载具上设有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以及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放置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板抵触,所述第三支撑面用于支撑放置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的第一板施力,使所述第一板贴紧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板贴紧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所述第三定位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二板背离所述第三板的一端施力,以使所述第二板贴紧在所述第三支撑面上。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载具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定所述载具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放置位置。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和所述载具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一磁性单元,使得所述载具能够磁吸在所述工作台上;其中,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所述第一磁性单元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为电磁单元。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二磁性单元,所述第二磁性单元设置在所述载具上,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的第一板进行磁性,以便使所述第一板贴紧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以限定所述第一板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的放置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驱动单元、定位连接单元以及推块;所述第一定位驱动单元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定位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定位驱动单元连接,所述推块连接在所述定位连接单元上;所述第一定位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定位连接单元运动,以带动所述推块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面,使得所述推块能够将所述第二板压紧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
可选的,所述推块上设有第一抵挡结构,所述载具上设有第二抵挡结构,所述推块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面时,所述第一抵挡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抵挡结构抵触;所述推块和所述载具中的一个设有第一定位导向柱,另一个设有第一定位导向孔,所述第一定位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定位导向孔配合,以限定所述推块与所述载具的相对位置;所述推块与所述定位连接单元活动连接,使得所述推块能够在所述第一定位导向孔的径向上摆动。
可选的,所述定位连接单元包括定位连接板和定位连接块;所述定位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定位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定位连接块与所述定位连接板连接,以围合形成限位空间,所述推块安装在所述限位空间内,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定位导向孔的径向摆动;所述限位空间的侧壁用于对所述推块限位,以免所述推块移出所述限位空间。
可选的,所述推块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定位导向孔的轴向相对所述定位连接单元运动,以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面;且所述推块沿着所述第一定位导向孔的轴向相对所述定位连接单元往复运动时,均能够与所述限位空间的侧壁抵触;所述推块和所述限位空间的侧壁中的一个设有定位限位孔,另一个设有定位限位柱,所述定位限位柱位于所述定位限位孔内;所述定位限位孔和所述定位限位柱均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所述定位连接单元还包括定位弹性件,所述定位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定位限位柱和所述定位限位孔的孔壁之间;所述推块沿着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面的方向相对所述定位连接单元运动时,能够对所述定位弹性件施力,以使所述定位弹性件形变。
可选的,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驱动单元和压块,所述第二定位驱动单元与所述压块连接,所述压块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相对,所述第二定位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压块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面;所述压块靠近所述第三支撑面的表面上设有按压槽,所述按压槽能够使所述第二板背离所述第三板的一端置入,所述按压槽的侧面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的方向上对置入所述按压槽的第二板进行限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包括机座、检测模组以及上任意一项所述定位模组;所述检测模组和所述定位模组均连接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定位模组用于对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进行定位,所述检测模组用于对被所述定位模组定位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检测。
可选的,所述载具包括载板、底座以及挡板;所述载板可取放的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底座连接在所述载板上,所述挡板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挡板上;所述检测模组包括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挡板的相背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挡板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一侧;所述挡板上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沿着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排布方向贯穿所述挡板,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能够从所述避让缺口处对贴紧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的第二板进行检测。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驱动单元、第一检测连接单元以及第一探针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驱动单元与所述工作台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探针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检测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探针检测单元沿着所述避让缺口的轴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挡板;其中,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沿着所述载具至所述工作台的方向贯穿所述工作台;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单元位于所述工作台背离所述载具的一侧,所述第一探针检测单元从所述避让空间处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单元。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组还包括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板进行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检测驱动单元、安装板、背板、第二探针、第二连接模块以及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二检测驱动单元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槽和第一窗口;所述背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并封闭所述安装槽,以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窗口由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贯穿至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模块具有限位部和连接部,所述限位部设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并从所述第一窗口处伸出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二探针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模块上,并从所述第一窗口处伸出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外侧,用于与第一支撑面上的第二导向结构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模块可以沿着所述第一窗口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晃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导向结构晃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三检测驱动单元、第三探针以及第三连接模块;所述第三检测驱动单元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并与所述第三连接模块连,所述第三探针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模块上;所述第三检测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连接模块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三探针能够抵触在柔性电路板的第四板上;其中,柔性电路板的第四板与所述第一板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板背离所述第二板的一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模组及检测装置中,可以通过第一定位组件使第一板与第一支撑面贴合,通过第二定位组件使第二板与第二支撑面贴合,且通过第三定位组件使第二板与第三支撑面抵触,此时,每一个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便得到合适的定位,即使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或者其在搬运过程中受到碰撞等影响而使自身形态在上下和前后两个自由度上产生变化,也可以得到本实施例的定位模组的合适定位,从而有利于后续对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弯折后的FPC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模组与检测模组配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模组爆炸视图;
图5是图4中M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推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推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探针检测单元的爆炸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推块、底座以及第一探针检测单元配合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是图15中N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检测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检测装置;10a、机座;10b、定位模组;10c、检测模组;
1、工作台;11、第一限位结构;12、第一磁性单元;13、避让空间;14、第一承载面板;15、第二承载面板;
2、载具;21、第一支撑面;22、第二支撑面;23、载板;24、底座;25、挡板;251、避让缺口;26、第二限位结构;27、缺口;28、第一定位结构;
3、第一定位组件;
4、第二定位组件;41、第一定位驱动单元;42、定位连接单元;421、定位连接板;422、定位连接块;423、竖板;424、横板;425、定位限位柱;426、定位弹性件;43、推块;431、第一抵挡结构;432、第一定位导向柱;433、第一定位导向孔;434、凸台结构;435、定位限位孔;44、定位导向单元;
5、第一检测组件;51、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2、第一检测连接单元;53、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1、第一针模;532、第二针模;533、第一检测连接件;534、第一检测弹性件;535、第一探针;536、第一连接模块;537、第一电路板、538、第二电路板;539、连接针;53a、第一凹槽;53b、第二凹槽;53c、第三针模;53d、封板;53e、检测支撑座;53f、第二检测连接件;53g、第二检测弹性件;53h、连接轴;53i、挡块;53j、下沉槽;
6、第二检测组件;61、第二检测驱动单元;62、安装板;621、安装槽;622、第一窗口;623、第三窗口;63、背板;631、镂空结构;64、第二探针;65、第二连接模块;651、限位部;652、连接部;66、第一导向结构;67、限位块;68、第三检测驱动单元;681、动力源;682、支撑板;683、第二窗口;684、检测导向模块;685、抵挡件;69、第三探针;70、第三连接模块;701、第一段结构;702、第二段结构;703、第三段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测试装置100用于对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200(即待测产品)进行检测,其中,测试装置100包括机座10a、定位模组10b以及检测模组10c;定位模组10b和检测模组10c均连接在机座10a上,定位模组10b用于对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200进行定位,检测模组10c用于对被定位模组10b定位的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检测。另外,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200包括第一板201、第二板202以及第三板,第三板将第一板201和第二板20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L形结构,检测时,定位模组10b可以分别对第一板201和第二板202进行定位。
如图2所示,在该图示出的方位中,第一板201为水平板,第二板202为竖直板,且第二板202位于第一板201的上方,第三板203为倾斜板,第三板203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板201和第二板202。在该图示出的方向中,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通常会在上下和前后两个自由度上发生形态变化,其中,图2中,上下方向平行于Z轴,前后方向平行X轴。在该图中,假设第一板201水平,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在上下自由度上发生形态变化主要是:相比于预定要求,第二板202相对第一板201的位置向上或者向下偏移。在该图中,假设第一板201水平,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在前后自由度上发生形态变化主要是:相比于预定要求,第二板202相对第一板201的位置向前或者向后偏移。另外,通常情况下,第三板203的宽度小于第二板202的宽度,其中在图2示出的方向中,第三板203的宽度方和第二板202的宽度是指二者在Y轴方向(Y轴平行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应当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实际使用场景的方位变化时,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各部件的之间相对位置的是不变的。
如图3至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模组10b包括工作台1、载具2、第一定位组件3、第二定位组件4以及第三定位组件7。载具2用于放置柔性电路板200,且载具2可取放地连接在工作台1上;其中,载具2上设有第一支撑面21、第二支撑面22以及第三支撑面2a。第一定位组件3用于对将第一板201施力,以使第一板201贴紧在第一支撑面21上;第二定位组件4用于对将第二板202施力,以使第二板202贴紧在第二支撑面22上,第三定位组件7用于对第二板202背离第三板203的一端施力,以使第二板202贴紧在第三支撑面2a上。
在一实际场景中,工作台1水平放置,载具2放置在工作台1的上方,具体的,载具2可以是放置在工作台1的上表面上,其中,工作台1的上表面平行于水平面。另外,第一支撑面21可以是平行于水平面,第二支撑面位于第一支撑面的上侧,且第二支撑面22可以是垂直于第一支撑面21,第三支撑面位于第一支撑面21的上方,且第三支撑面2a可以是平行于第一支撑面21。
当待测产品刚放置在载具2上时,第一板201位于第一支撑面21上,此时第一支撑面21可以对整个待测产品进行支撑,另外,第二板用于与第三支撑面抵触的区域位于第三支撑面的上方。为了对待测产品进行定位,第一支撑面21和第二支撑面22的夹角与第一板201和第二板202的预定夹角匹配,第一支撑面21和第三支撑面2a之间在Z轴上的间距与第一板201和第二板202在Z轴上的预定间距匹配。
假设第一支撑面21和第二支撑面22的预定夹角为a,第一板201和第二板202的夹角为b,a与b匹配可以是指a=b。假设第一支撑面21和第三支撑面在Z轴上的预定间距为c,第一板201和第二板202在Z轴上的间距为d,c与d匹配可以是指c=d。当第一板201与第一支撑面21贴合,第二板202与第二支撑面22贴合,且第二板202与第三支撑面抵触,则此状态下的柔性电路板便为预定柔性电路板的形态。
检测时,本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定位组件3使第一板201与第一支撑面21贴合,通过第二定位组件4使第二板202与第二支撑面22贴合,且通过第三定位组件使第二板202与第三支撑面抵触,此时,每一个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便得到合适的定位,即使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或者其在搬运过程中受到碰撞等影响而使自身形态在上下和前后两个自由度上产生变化,也可以得到本实施例的定位模组的合适定位,从而有利于后续对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检测。
另外,为了降低测试装置100的体积,测试装置100的各部件之间的间距通常设置的较小,这样用户向载具2上放置折弯后的FPC时,操作较为困难,且容易在放置过程中,造成FPC与相应的零部件碰撞,这容易造成FPC的损坏或者导致第一板201和第二板202的夹角发生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将载具2设置成可取放地,当需要向载具2上放置FPC时,可以先将载具2从工作台1上取下,然后再将FPC放置到载具2上,然后再将放有FPC的载具2重新安放在工作台1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板202主要包括板体204和连接器205,板体204与第三板203连接,连接器205电性连接的板体204上,第二板204上的检测点位于连接器205上,连接器205凸出板体204设置,在检测时,第三定位组件7主要是对板体204施加向下的压力,进而实现对连接器205施加向下的压力,以将连接器205压紧在第三支撑面2a上。当然,在一些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直接将板体204的下端压紧在第三支撑面2a上。另外,板体204主要包括柔性板电路板和补强板,第三定位组件主要是对补强板施加压力。此外,如图2所示,连接器205通常位于板体204背离第一板201的一侧。
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载具2包括载板23、底座24以及挡板25;底座24连接在载板23上,挡板25连接在底座24上(挡板25通常是位于底座24的上方);第一支撑面21位于底座24上,第二支撑面22位于挡板25上;另外,载板23可取放地连接在工作台1上,进而实现载具2在工作台1上的可取放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24与载板23之间可拆卸连接,这样当底座24和载板23中的一个损坏时,只需要更换损坏的一个即可,从而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另外,挡板25和底座24可以是一体结构,二者可以组成一个定位座。
如图7和图8所示,挡板25上设有避让缺口251,避让缺口251沿着第二定位组件2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支撑面22的方向(也即X轴方向)贯穿挡板25,且避让缺口251沿着背离第三支撑面2a的方向向上贯穿至挡板25的上表面,此时,第三支撑面为避让缺口的底面,检测时,连接器205位于避让缺口251内,且连接器能够向下运动以便与避让缺口的底面抵触。另外,避让缺口的Y轴方向的两侧面可以分别与连接器接触,以实现对连接器在Y轴方向的限位。
在一实施例中,挡板25可以进行加厚处理(主要是增大其在X轴方向上的厚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长期使用而产生形变导致挡板对连接器的定位不准确。另外,定位座(包括底座24和挡板25等部件)采用Torlon材质制备而成,这样可以使定位座更加耐磨耐用。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底座24和挡板25均设有多个,各底座24间隔设置,一个底座24上连接一个挡板25,这样载具2上一次可以放置多个折弯后的FPC。同样的,第一定位组件3和第二定位组件4也均可以是设置多个,一个第一定位组件3和一个第二定位组件4用于对一个底座24上的FPC进行施力。另外,“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
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工作台1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11,载具2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26,第一限位结构11和第二限位结构26配合,以限定载具2在工作台1上的放置位置,这一更方便将载具2放置在工作台1的合适位置。另外,通过第一限位结构11和第二限位结构26的配合,还可以避免载具2沿工作台1的上表面上运动,也即,当载具2放置在工作台1上以后只能向上运动,不能水平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1为限位柱,第二限位结构26为限位孔,其中,第一限位结构11的轴线垂直于工作台1,第二限位结构26可以是贯穿载具2,这样更方便将限位柱和限位孔对准,从而方便将载具2放置在工作台1上。另外,第二限位结构26实际上是设置在载板23上。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工作台1和载具2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一磁性单元12,使得载具2能够磁吸在工作台1上,这样可以对载具2施加向下的力,使载具2在工作台1上放置的更稳定。当工作台1和载具2均为钢、铁等磁性材料时,二者可以只有一个上设置第一磁性单元12,便可以实现载具2磁性在工作台1上;当工作台1和载具2均为非磁性材料时,二者上均设有第一磁性单元12,且载具2放置在工作台1上时,二者上的第一磁性单元12可以相互吸引。另外,第一磁性单元12可以是磁铁,也可以是通电后能够产生磁场的电磁单元。
在一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当工作台1上设置有第一磁性单元12时,该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磁性单元12可以是电磁单元,当载具2放置在工作台1上时,该电磁单元可以通电,以吸引载具2;当需要取走载具2时,可以控制该电磁单元断电,这样更方便取走载具2。另外,当载具2上设置有第一磁性单元12时,该第一磁性单元12可以是设置在载板23上。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载具2上设有缺口27,用户可以在该缺口27处持握载具2,以方便对载具2施力,进而方便从工作台1上取走载具2。具体的,缺口27可以是设置在载板23上,并可以是由上而下贯穿载板23。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21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28,以限定第一板201在第一支撑面21上的放置位置,这样更方便将柔性电路板200放置在第一支撑面21的合适位置。其中,第一定位结构28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支撑面21上的定位块,定位块可以围绕形成一放置区,第一板201放置在该放置区内。第一板201放置在该放置区内以后,第一板201的侧面可以是与定位块抵触。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面22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29,第二定位结构29用于限定第二板202在第二支撑面22上的抵触位置。比如,如图2所示,第二板22的板体为钩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206、第二部207、以及第三部208,其中,第一部206与第三板203连接,第一部206与第三部208间隔设置;在图2中,第一部206位于第三板203的上方,并由上而下延伸;第二部207位于第一部206的上方,并左右延伸;第三部208位于第二部207的下方,并上下延伸;另外,连接器205设置在第三部208上。此时,第二定位结构29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凸块,第一部206可以放置在两个凸块之间,以便通过这两个凸块对第一部206进行左右限位。同时,通过避让缺口251对连接器205的左右限位,便可以实现对第三部208的限位。
如图8所示,载具2上还设有第四支撑面2b,第四支撑面2b用于与第三板203接触,以便对第三板203进行支撑。也即当待测产品放置在载具2上以后,待测产品的第三板203与第四支撑面2b接触贴合。其中,第四支撑面2b是位于第一支撑面21和第二支撑面22之间的斜面,当第二定位组件4将第二板压在第二支撑面22上时,也可以同时将第三板203压在第四支撑面2b上。当然,在其他一些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单独设置一个定位组件以对第三板203进行施力,使第三板203能够贴紧在第四支撑面2b上,比如,该定位组件也可以是磁铁等,该磁铁嵌设在第四支撑面2b上,并可以磁性第三板20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3包括第二磁性单元,第二磁性单元设置在载具2上,用于对放置在第一支撑面21上的第一板201进行磁性,以便使第一板201贴紧在第一支撑面21上。这样不仅可以使结构更加简单、方便生产,还可以在手动向载具2上放置柔性电路板200以后,直接对柔性电路板200进行施力,从而可以使柔性电路板200在载具2上放置的更稳定,有效避免载具2移动过程中,柔性电路板200晃动错位。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磁性单元直接设置在底座24上。具体的,第一支撑面21设有容纳孔,第二磁性单元安装在容纳孔内,且不凸出第一支撑面21,此时第二磁性单元完全设置在容纳孔内。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组件4包括第一定位驱动单元41、定位连接单元42以及推块43;第一定位驱动单元41连接在工作台1上,定位连接单元42与第一定位驱动单元41连接,推块43连接在定位连接单元42上;第一定位驱动单元41用于驱动定位连接单元42运动,以带动推块43运动,使推块43能够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支撑面22。当推块43靠近第二支撑面22时,推块43能够将第二板202压紧在第二支撑面22上。推块43采用Torlon材质制备而成,这样可以使推块43更加耐磨耐用。
如图3所示,第二定位检测组件4位于挡板25的后侧,第一定位驱动单元41可以驱动推块43前后运动,其中,推块43向前运动可以靠近挡板,以便将第二板202压紧在第二支撑面22上。另外,第一定位驱动单元41可以是气缸等能够驱动物体做直线运动装置。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推块43上设有第一抵挡结构431,载具2上设有第二抵挡结构,推块43靠近第二支撑面22时,第一抵挡结构431能够与第二抵挡结构抵触,这样可以避免推块43对第二板202的施力过大。其中,第二抵挡结构可以是上述的第一定位结构28。
如图5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推块43和载具2中的一个设有第一定位导向柱432,另一个设有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第一定位导向柱432与第一定位导向孔433配合,以限定推块43与载具2的相对位置。当推块43朝向第一支撑面21运动时,第一定位导向柱432和第一定位导向孔433之间的间距也逐渐减小,直至第一定位导向柱432伸入到第一定位导向孔433内。另外,推块43与定位连接单元42活动连接,使得推块43能够在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径向上摆动,这样更利于第一定位导向柱432进入第一定位导向孔433。
其中,推块43能够在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径向上摆动可以是指推块43能够沿着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径向在各个方向上相对定位连接单元42运动。另外,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轴向平行于前后方向,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轴线垂直于竖直面(定义为第一竖直面),该第一竖直面与左右方向平行,并与上下方向平行,推块43沿着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径向运动是包括推块43在上下方向运动、推块43在左右方向运动以及推块43沿着第一竖直面倾斜运动。
沿着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轴向,第一定位导向孔433包括邻接的第一段孔和第二段孔,其中第一段孔位于第二段孔和第一定位导向柱432之间,这样第一定位导向柱432先伸入第一段孔,然后再伸入第二段孔。其中,第一段孔和第二段孔同轴,沿着第一段孔至第二段孔的方向,第一段孔的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减小,第二段孔的横截面的直径处处相等,且第一段孔的最小直径等于第二段孔的直径。通过第一段孔可以对第一定位导向柱432进行引导,使其能够顺利进入第二段孔,通过第二段孔与第一定位导向柱432的配合,可以限定推块43与载具2的相对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导向柱432设置在推块43上,第一定位导向孔433设置在载具2上,且第一定位导向孔433可以是设置在底座24上。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位连接单元42包括定位连接板421和定位连接块422;定位连接板421与第一定位驱动单元41连接;定位连接块422与定位连接板421连接,以围合形成限位空间,推块43安装在限位空间内,并能够沿着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径向摆动;限位空间的侧壁用于对推块43限位,以免推块43移出限位空间。也即推块43被限位在限位空间内,且推块43能够在限位空间内摆动。限位空间的侧壁包括定位连接板421的相应部分和定位连接块422的相应部分。另外,推块43除了能够沿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径向移动之外,还能够沿着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轴向相对定位连接单元42往复运动,以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支撑面22。且推块43沿着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轴向往复运动时,均能够与限位空间的侧壁抵触。
具体的,如图5、图9以及图10所示,定位连接块422为龙门架状结构,包括两个竖板423和一个横板424,两个竖板423的下端均与定位连接板421连接,两个竖板423的上端均与横板424连接,推块43位于两个竖板423之间,并位于横板424和定位连接板421之间。另外,推块43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凸台结构434,两个凸台结构均434位于限位空间外侧,且两个凸台结构434分别位于横板424的前后两侧,且两个凸台结构434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横板424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当推块43沿着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径向相对定位连接单元42运动时,推块43会与两个竖板423、横板424以及定位连接板421中的若干个抵触;当推块43沿着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轴向相对定位连接单元42运动时,两个凸台结构434能够分别与横板424抵触。
如图9和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推块43上设有定位限位孔435,限位空间的侧壁上设有定位限位柱425,定位限位柱425位于定位限位孔435内;定位限位孔435和定位限位柱425均位于限位空间内。其中,定位限位孔435的尺寸大于定位限位柱425的尺寸,以免对推块43沿第一定位导向孔433的轴向和径向的运动产生干涉。
如图5所示,定位连接单元42还包括定位弹性件426,定位弹性件426设置在定位限位柱425和定位限位孔435的孔壁之间;推块43沿着远离第二支撑面22的方向相对定位连接单元42运动时,能够对定位弹性件426施力,以使定位弹性件426形变。也即当推块43受到由前到后的方向的施力时,推块43可以向后运动,并对定位弹性件426施力,此时定位弹性件426可以对推块43向后的运动起到缓冲作用。使用时,在推块43朝向第二支撑面22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推块43与第二板202刚性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限位柱425设置在横板424的下方、并位于两个立板423之间,且定位限位柱425分别与两个立板423间隔设置;定位限位孔435设置在推块43的上表面,并可以是由上而下贯穿推块43;定位弹性件426可以是压缩在定位限位柱425和定位限位孔435的侧壁之间,且定位弹性件426位于定位限位柱425的前侧。另外,定位弹性件426可以是弹簧等,定位限位柱425的前表面设有弹簧孔,弹簧孔为盲孔,定位弹性件426的后端安装在弹簧孔内,并与弹性孔的底面抵触,定位弹性件426的前端位于弹簧孔外,并与定位限位孔435的侧壁抵触。
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限位孔435也可以是设置在限位空间的侧壁上,定位限位柱425设置在推块43上。
另外,当第二定位组件4设置多个时,各第二定位组件4的定位连接板421可以是同一个板,此时,相当于是一个定位连接板421上设置了多个定位连接块422和多个推块43。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组件4还包括定位导向单元44,定位导向单元44分别连工作台1和定位连接单元42,以便对定位连接单元42的运动进行导向,其中,定位导向单元44可以是导轨和滑块所组成的机构。另外,定位导向单元44实际上是分别连接定位连接板421和工作台1。
如图1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定位组件7包括第二定位驱动单元和压块7a,第二定位驱动单元与压块7a连接,压块7a与第三支撑面2b相对,第二定位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压块7a靠近或者远离第三支撑面2b;其中,第二驱动单元可以是通过相应的龙门架等支撑组件连接在机座上,第二驱动单元可以是包括气缸等可以驱动物体直线运动装置,第二驱动单元主要是驱动压块上下运动,当压块7a向下运动时可以靠近第三支撑面2b进而将位于二者之间的第二板压紧在第三支撑面2b上。
在一实施例中,压块7a靠近第三支撑面的表面(即压块7a的下表面)上设有按压槽,按压槽能够使第二板背离第三板的一端置入,按压槽的侧面用于在垂直于第二支撑面的方向上(也即在X轴方向上)对置入按压槽的第二板进行限位,防止第二板前后晃动(该前后方向是指图2示出的前后方向)。另外,当压块7a向下运动时,按压槽的底面可以对第二板的上端施加压力。此外,按压槽可以是直接开设在压块7a的下表面的内凹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在压块7a的下表面上设置两个凸起结构,两个凸起结构前后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按压槽。
在一实施例中,按压槽的下端开口处设有相应的导向结构,以方便第二板进入按压槽,比如在按压槽的内侧面的下端设置斜面,使按压槽的下端开口的横截面呈“八”字形,且沿着由上而下的方向,该“八”字形开口的宽度逐渐增大。
此时,第三定位组件7的压块7a上设有第一限位导向单元,定位座上设有第二限位导向单元(比如是设置在底座24上),第一限位导向单元和第二限位导向单元可以相互配合,以限定压块和定位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压块可以更精准地压紧在待测产品的合适位置。其中,第一限位导向单元可以是限位柱,第二限位导向单元可以是限位孔,且,初始时,第一限位导向单元和第二限位导向单元可以是不配合(即限位柱未伸入限位孔),当压块向下运动过程中,可以是第一限位导向单元逐渐靠近第二限位导向单元,并最终使二者配合在一起。
如图4所示,工作台1包括第一承载面板14和第二承载面板15,第一承载面板14设置在基座上,第二承载面板15设置在第一承载面板14的上方,载具2以及定位连接单元42可以是设置在第二承载面板15上。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组10c包括第一检测组件5,第一检测组件5和第二定位组件4分别位于挡板25的相背的两侧,且第一检测组件5位于挡板25背离第二支撑面22的一侧,即第一检测组件5位于挡板25的前方。第一检测组件5能够从避让缺口251处对贴紧在第二支撑面22上的第二板202进行检测。也即第二板202的检测点位于第二板202的前方,且这些检测点从避让缺口251处暴露,使得第一检测组件5可以与这些检测点电性接触。另外,当第二板202被压紧在第二支撑面22上时,第二支撑面22位于避让缺口251的周围区域也与第二板202接触。
如图4、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组件5包括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1、第一检测连接单元52以及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1与工作台1连接,第一检测连接单元52与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1连接,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与第一检测连接单元52连接;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1通过第一检测连接单元52驱动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沿着避让缺口的轴向靠近或者远离挡板25。也即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1可以驱动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前后运动,使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可以靠近或者远离挡板25。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工作台1上设有避让空间13,避让空间13沿着载具2至工作台1的方向贯穿工作台1,也即避让空间13由上而下贯穿工作台1。第一检测连接单元52位于工作台1背离载具2的一侧,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从避让空间13处连接第一检测连接单元52,也即第一检测连接单元52位于工作台1的下方,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从避让空间13处伸到工作台1的上方,以便对位于工作台1上方的载具2上的第二板202进行检测。同时,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1驱动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运动时,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可以在避让空间13内运动。
另外,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1可以是连接在第一承载面板14上,避让空间13可以是同时贯穿第一承载面板14和第二承载面板15。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连接单元52可以是一板材,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1也可以是连接的工作台1的下方,且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1可以是气缸等能够驱动物体直线运动的装置。
如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包括第一针模531、第二针模532、第一检测连接件533、第一检测弹性件534、第一探针535以及第一连接模块536;第一针模531通过第一检测连接件533活动连接于第二针模532,第一针模531能够从远离第二针模532的第一位置移动至靠近第二针模532的第二位置;第一针模531位于第二针模532和挡板25之间,第一针模531上设有第一针孔,第一针孔沿第一针模531和第二针模532的排布方向贯穿第一针模531;第一连接模块536与第二针模532连接,第一探针535安装在第一连接模块536上,第一针模531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探针535不凸出第一针模531背离第二针模532的表面;第一针模531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探针535从第一针孔处凸出第一针模531背离第二针模532的表面;第一检测弹性件534连接在第一针模531和第二针模532之间;第一针模53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能够对第一检测弹性件534施力,使得第一针模531能够在第一检测弹性件534的作用下复位至第一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初始时,第一针模531位于第一位置(第一针模531相对于第二针模532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探针535不凸出至第一针模531的后表面,这样可以第一探针535得到第一针模531的保护,有效避免第一探针535受到外物碰撞损坏。当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靠近挡块时,第一针模531能够抵触在挡块(或者载具2的其他位置上),此时,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1继续驱动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靠近挡块时,第二针模532带动第一探针535继续靠近挡块,使第二针模532和第一针模531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并最终使第一针模531相对于第二针模532处于第二位置,这样第一探针535便从第一针孔处伸出,并在避让缺口处与第二板202上的检测点抵触电连接。
其中,第二板202上的检测点具有多个,第一探针535也具有多个,一个探针可以与一个检测点抵触实现电连接。另外,避让缺口可以是一个,各检测点均从该避让缺口处露出,或者避让缺口也可以是多个,一个检测点从一个避让缺口处露出。在一些场景中,第二板202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器,各检测点均位于该连接器上,此时,避让缺口可以是一个,且该连接器可以是伸入到避让缺口内。此外,第一针孔也可以是多个,一个第一探针可以从一个第一针孔穿孔;或者第一针孔可以是一个,各第一探针均可以从该第一针孔处穿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连接件533可以是等高螺栓,等高螺栓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部、导向部以及抵挡部,其中,第一针模531上设有通孔,该通孔的轴线平行于前后方向,第二针模532上设有螺纹孔,等高螺栓的螺纹部从通孔处穿过第一针模531,并与第二针模532上的螺纹孔配合。组装后,等高螺栓的导向部位于穿设于第一针模531的通孔内,抵挡部位于第一针模531背离第二针模532的一侧。当第一针模53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针模531在第一检测弹性件534的作用下抵触在抵挡部上,当第一针模531和第二针模532相对运动时,导向部可以与通孔配合,以对第一针模531和第二针模532的相对运动进行导向。
等高螺栓可以是设有多个,各等高螺栓分别连接第一针模531和第二针模532。另外,第一检测弹性件534可以是套设在导向部上,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针模531和第二针模532抵触。
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该包括第一检测器,第一检测器与第一探针535电连接,用于检测柔性电路板200是否因为折弯而损坏。其中,检测柔性电路板200是否因为折弯而损坏,主要是检测相应检测点之间是否电性导通,当各探针分别与相应的检测点电接触后,第一检测器便与这些检测点电接触,这样第一检测器便可以检测相应检测点之间是否电性导通。另外,第一检测器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电路板200的两个检测点之间是否电性导通的装置,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过多说明。
如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还包括第一电路板537,第一电路板537连接在第二针模532和第一连接模块536之间;第一探针535靠近第二针模532的一端与第一电路板537连接。其中,第一电路板537用于将各探针引出,第一检测器通过第一电路板537与各探针电性连接。
如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还包括第二电路板538和连接针539,第二电路板538设置在第二针模532背离第一针模531的一侧;第二针模532上设有第二针孔,第二针孔沿第一针模531和第二针模532的排布方向贯穿第二针模532;连接针539从第二针孔处穿过第二针模532,连接针539的两端分并与第一电路板537和第二电路板538电连接。其中,第二电路板538也与第一检测器连接,此时,相当于是通过两个电路板200将各探针引出。
如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针模531靠近第二针模532的表面设有第一凹槽53a,第一连接模块536位于第一凹槽53a内,第一针孔也设置在第一凹槽53a内,这样可以缩短第一针孔的长度,方便第一针孔的加工。同时,通过第一凹槽53a的设置还可以在保证第一针模531的强度的情况下,减小整个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的尺寸,并使第一探针535更容易伸出第一针模531。另外,第二针模532靠近第一针模531的表面设有第二凹槽53b,第一连接模块536位于第二凹槽53b内,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整个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的尺寸。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只有第一针模531上设有第一凹槽53a,第二针模532上不设置第二凹槽53b;或者只有第二针模532上设置第二凹槽53b,第一针模531上不设有第一凹槽53a。
另外,第一凹槽53a贯穿至第一针模531的侧面,这样方便第一电路板537从第一针模531和第二针模532之间伸出。同时,第二凹槽53b贯穿至第二针模532的侧面,且,第一凹槽53a在第一针模531的侧面上所形成的开口与第二凹槽53b在第二针模532的侧面上所形成的开口连通。
如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模块536包括第三针模53c和封板53d;第三针模53c上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底面设有第一探针535过孔,封板53d上设有第二探针64过孔;封板53d与第三针模53c连接,并封闭容纳槽的开口,以形成容纳腔;第一探针535安装在容纳腔内,沿着第一探针535的轴向,第一探针535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第二段位于容纳腔内,且第二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针模53c以及封板53d抵触;第一段从第一探针535过孔处穿出容纳腔,并可以在第一针模531位于第二位置时,凸出第一针模531背离第二针模532的表面;第三段从第二探针64过孔处穿出容纳腔,以便与第一电路板537电连接。其中,第一探针535为双头探针,其设计可以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过多说明。另外,组装后,第一针模531可以是通过螺栓等连接在第二针模532上,进而实现第一连接模块536与第二针模532的连接。此外,封板53d与第三针模53c之间也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针模532上设有第一检测限位结构,第一连接模块536上设有第二检测限位结构,第一检测限位结构和第二检测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定第一连接模块536在第二针模532上的连接位置,这样更方便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的组装。具体的,第一检测限位结构可以是限位柱,第二检测限位结构可以是限位孔。另外,第一检测限位结构可以是设置在第二凹槽53b内,第二检测限位结构可以是设置在第三针模53c上。
如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探针检测单元53还包括检测支撑座53e、第二检测连接件53f以及第二检测弹性件53g;其中,检测支撑座53e与第一检测连接单元52连接;第二针模532通过第二检测连接件53f与检测支撑座53e活动连接,使得第二针模532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检测支撑座53e;第二检测弹性件53g连接在第二针模532和检测支撑座53e之间;第二针模532靠近检测支撑座53e时,能够对第二检测弹性件53g施力,以使第二检测弹性件53g形变;第一针模531受力靠近第二针模532时,能够对第二针模532施力,以使第二针模532靠近检测支撑座53e。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支撑座53e位于第二针模532背离第一针模531的一侧,当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1可以对检测支撑座53e施力进而带动检测支撑座53e、第一针模531以及第二针模532同步向后运动以靠近挡块,当第一针模531与挡块(或者载具2的其他部位)抵触以后,第一针模531会对第二针模532施加向前的力,当第一探针535抵触在第二板202上以后,第二针模532不在运动;第一检测驱动单元51继续向后驱动检测支撑座53e时,检测支撑座53e便会靠近第二针模532(相当于是第二针模532靠近了检测支撑座53e),此时第二检测弹性件便会产生形变,起到缓冲作用,减小第一探针535对第二板202的冲击力。其中,第二检测弹性件53g可以是弹簧等。
如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检测连接件53f包括连接轴53h和挡块53i,挡块53i连接在连接轴53h上;检测支撑座53e上设有第一检测导向孔,连接轴从第一检测导向孔处穿过检测支撑座53e并与第二针模532连接;连接轴53h与第二针模532同步运动,第二针模532远离检测支撑座53e时,挡块能够抵触在检测支撑座53e上。其中,连接轴53h可以是嵌设在第二针模532上,也可以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二针模532上。另外,第二检测弹性件53g可以是套设在连接轴53h上,且第二检测弹性件53g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针模532和检测支撑座53e抵触。
如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针模531背离第二针模532的表面上设有下沉槽53j,第一针孔设置在下沉槽53j的底面上;第一针模531靠近挡块时,第一针模531背离第二针模532的表面能够与载具2抵触。这样可以避免下沉槽53j的底面受到碰撞,进而可以避免第一针孔在下沉槽53j的底面上所形成的开口受到破坏,保证第一探针535可以顺利的从第一针孔处伸出。
如图1以及图14至图1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组10c还包括第二检测组件6,第二检测组件6用于对第一板201进行检测。其中,第二检测组件6包括第二检测驱动单元61、安装板62、背板63、第二探针64、第二连接模块65以及第一导向结构66;第二检测驱动单元61连接在所述工作台1上,并与安装板62连接,用于驱动安装板62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支撑面21;安装板62上设有安装槽621,背板63与安装板62连接,并封闭安装槽621,以围合形成安装腔;安装板62上设有第一窗口622,第一窗口622由安装板62的外表面贯穿至与安装腔连通。
如图16和图18所示,第二连接模块65具有限位部651和连接部652,限位部651设于安装腔内;连接部652与限位部651连接,并从第一窗口622处伸出安装腔;第二探针64连接在第二连接模块65上,并从第一窗口622处伸出安装腔;第一导向结构66连接在连接部652上,并位于安装腔的外侧,用于与第一支撑面21上的第二导向结构配合;第二连接模块65可以沿着第一窗口622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晃动,进而带动第一导向结构66晃动,以方便第一导向结构66与第二导向结构对准配合。
其中,限位部651设于安装腔内,并被限定于安装腔内,即限位部651不会从第一窗口622处掉落。
另外,第一导向结构66可以是导向柱,第二导向结构可以是导向孔,沿着第二导向结构的轴向,第二导向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其中,第一孔位于第二孔和安装板62之间(即第一孔位于第二孔的上方),沿着第一孔至第二孔的方向,第一孔的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第二孔的横截面直径可以保持不变,且第一孔的最小横截面直径可以是等于第二孔的横截面直径。工作时,第一孔可以对第一导向结构66进行引导,有利于第一导向结构66进入第二导向结构,同时,当第一导向结构66进入第二孔后,通过第二孔和第一导向结构66的配合,便可以限定第二连接模块65和第一支撑面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应当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导向结构66为导向孔,第二导向结构为导向柱。
在一些场景中,压块7a可以是连接在安装板62上。另外,第二连接模块65和压块7a二者可以间隔设置,或者,第二连接模块65和压块7a二者也可以是一体结构,或者,第二连接模块65和压块7a二者也可以是同一物体。
在实际场景中,第一板201上的检测点通常位于第一板201背离第一支撑面21的一侧,故检测时,通常是驱动第二探针64向下运动,进而使第二探针64抵触在第一板201的检测点上。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板62位于第一支撑面21的上方,背板63位于安装板62的上方,安装凹槽设置在安装板62的上表面;第一窗口622设置在安装槽621的底面,并贯穿至安装板62的下表面;限位部651与安装板62抵触,这样限位部651便被限定的安装腔内,避免限位部651从第一窗口622处掉落。另外,第一窗口622可以方形窗口,或者第一窗口622也可以是圆形窗口,此时第一窗口622的宽度和长度方向均是指第一窗口622的径向。
如图1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背板63上设有镂空结构631,镂空结构631由背板63的外表面贯穿至与安装腔连通,第二连接模块65上设有探针安装孔,探针安装孔由第二连接模块65的上表面贯穿至第二连接模块65的下表面,第二探针64安装在该探针安装孔内,并从探针安装孔的下端伸出探针安装孔。另外,第二检测组件6还包括引线和第二检测器,其中,引线的一端与第二探针64的上端电连接,引线的另一端与第二检测器电连接,当第二探针64的下端与第一板201上的检测点电性抵触时,第二检测器便与该检测点电连接。
另外,第二探针64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一个第二探针64与第一板201上的一个检测点电性抵触,同时,各第二探针64均可以通过引线与第二检测器电连接。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一板201上的各检测点之间是否电性导通,其中第二检测器的设置可以是与第一检测器相同。此外,在一些场景中,检测时需要检测第一板201上的相应检测点是否与第二板202上的检测点电性导通,此时,第二检测器与第一检测器可以是同一检测器。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部651能够沿着第一窗口622的深度方向往复运动,以靠近或者远离背板63,也即限位部651能够在安装腔内上下运动。另外,第二检测组件6包括第三检测弹性件,第三检测弹性件与限位部651连接,限位部651靠近背板63时,能够对第三检测弹性件施力,以使第三检测弹性件形变。也即当连接部652受到向上的施力时,第三检测弹性件能够形变,以对连接部652的运动进行缓冲,避免连接部652与第二板202或者其他物体刚性碰撞。此外,第三弹性检测键可以是弹簧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弹性检测件压缩在背板63和限位部651之间,其中,限位部651的上表面设有相应的容置孔,第三弹性检测件安装在容置孔内,并向上伸出容置孔,以便与背板63抵触。
在一实施例中,对第一板201进行检测时,推块43依旧保持将第二板202压紧在第二支撑面22上。为了避免推块43对第二连接部652的运动产生干涉,,推块43上设有避让槽,避让槽设置在推块43的侧面(比如设置在推块43的左侧面)上,且避让槽由推块43的上表面贯穿至推块43的下表面,第二连接模块65向下运动时,连接部652能够在避让槽内向下运动。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组件6还包括限位块67,限位块67连接在安装板62上,当安装板62靠近第一支撑面21时,限位块67能够与工作台1抵触,这样便可以限定第二探针64向下运动的最大距离。其中,限位块67与工作台1抵触时,第二探针64已经与第一支撑面21上的第一板201的检测点抵触。
另外,第二连接模块65具有弹性,其可以在检测时与定位座抵触,并产生一定的形变,进而可以保证第二探针64的压缩量。其中,第二连接模块65可以是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备而成。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组件6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连接在工作台1上,第二检测驱动单元61可以是连接在支撑架上,且第二检测驱动单元61位于载具2的上方。其中,支撑架可以是龙门架。
如图2所示,在一些场景中,柔性电路板200除了具有第一板201和第二板202之外,还具有第四板203,第四板203与第一板201连接,并位于第一板201背离第二板202的一侧。其中,第四板203与第一板201之间也连接形成L型结构。检测时,还需要对第四板203上的相应检测件进行检测。此时,载具2上还具有第五支撑面,第五支撑面与第一支撑面21的夹角与第四板203和第一板201的预定夹角匹配,其中,二者可以是相等的。当第一板201放置在第一支撑上以后,第四板203与第五支撑面贴合,第四板203上的检测点位于第四板203背离第五支撑面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检测驱动单元61可以是气缸等能够驱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装置。
如图14和图1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组件6包括第三检测驱动单元68、第三探针69以及第三连接模块70;第三检测驱动单元68连接在安装板62上,并与第三连接模块70连,第三探针69连接在第三连接模块70上;第三检测驱动单元68用于驱动第三连接模块70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第三探针69能够抵触在柔性电路板200的第四板203上;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第四板203和第五支撑面的排布方向。具体的,第一方向可以是平行于左右方向。另外,第三探针69的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
如图14和图1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检测驱动单元68包括动力源681和支撑板682;动力源681连接在安装板62上,并与支撑板682连接,动力源681用于驱动支撑板682沿第一方向运动;支撑板682上设有第二窗口683,背板63位于第二窗口683内,第二窗口683的设置主要为了避免背板63对支撑板682沿第一方向的运动产生干涉;安装板62上设有第三窗口623,第三连接模块70从第三窗口623处连接支撑板682,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二检测组件6更加集成。另外,第三连接模块70凸出安装板62背离支撑板682的表面,第三探针69连接在第三连接模块70上,并位于安装板62背离支撑板682的一侧。具体的,支撑板682位于安装板62的上方,第三探针69位于安装板62的下方。当支撑板682沿第一方向运动时,便可以带动第三连接模块70和第三探针69沿第一方向运动。
如图17所示,第三检测驱动单元68还包括检测导向模块684,检测导向模块684连接安装板62和支撑板682,用于对支撑板682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进行导向。其中,检测导向模块684可以是导轨滑块组成的机构。
如图1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检测驱动单元68还包括抵挡件685,抵挡件685连接在安装板62上,当动力源681驱动支撑板682沿第一方向运动,使第三探针69靠近第五支撑面时,支撑板682能够与抵挡件抵触,以限定第三探针69朝向第五支撑面运动的最大距离。
如图1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模块7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结构701、第二段结构702以及第三段结构703,其中,第一段结构701、第二段结构702以及第三段结构703连接形成Z形结构,第一段结构701背离第二段结构702的一侧与支撑板682连接,第三段结构703位于第二段结构702背离支撑板682的一侧,第三探针69连接在第三段结构703上。
同时,第二检测组件6还包括第三检测器,第三检测器用过导电线与第三探针69电连接,当第三探针69与第四板203上的检测点电性抵触时,第三检测器便与第四板203上的检测点电连接。其中,第三探针69设有多个,一个第三探针69可以与第四板203上的一个检测点抵触,各第三探针69均通过相应的导电线与第三检测器电连接。另外,第三检测器的设置与第一检测器可以是相同的。在一些场景中,第三检测器和第一检测器也可以是同一个件器。
如图14和图1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组件6还包括连接柱71和防护板72,连接柱71连接在安装板62上,防护板72连接在连接柱71背离安装板62的一端,动力源681和支撑板682位于防护板72和安装板62之间,通过防护板72和安装板62可以对二者之间的零件进行保护,有效避免其与其他零部件产生碰撞。另外,第二检测驱动单元61可以是连接的防护板背离安装板62的一侧。
另外,检测装置还设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定位模组10b以及检测模组10c中相关零部件的工作,其中,控制器可以是PLC或者单片机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定位模组,用于对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进行定位,其中,所述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第三板,所述第三板将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连接在一起,以形成L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组包括工作台、载具、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第二定位组件;
所述载具可取放地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载具上设有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以及第三支撑面;
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放置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板抵触,所述第三支撑面用于支撑放置所述第二板;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的第一板施力,使所述第一板贴紧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板贴紧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
所述第三定位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二板背离所述第三板的一端施力,以使所述第二板贴紧在所述第三支撑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载具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定所述载具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放置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和所述载具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一磁性单元,使得所述载具能够磁吸在所述工作台上;
其中,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所述第一磁性单元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为电磁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二磁性单元,所述第二磁性单元设置在所述载具上,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的第一板进行磁性,以便使所述第一板贴紧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
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以限定所述第一板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的放置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驱动单元、定位连接单元以及推块;
所述第一定位驱动单元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定位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定位驱动单元连接,所述推块连接在所述定位连接单元上;
所述第一定位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定位连接单元运动,以带动所述推块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面,使得所述推块能够将所述第二板压紧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上设有第一抵挡结构,所述载具上设有第二抵挡结构,所述推块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面时,所述第一抵挡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抵挡结构抵触;
所述推块和所述载具中的一个设有第一定位导向柱,另一个设有第一定位导向孔,所述第一定位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定位导向孔配合,以限定所述推块与所述载具的相对位置;所述推块与所述定位连接单元活动连接,使得所述推块能够在所述第一定位导向孔的径向上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连接单元包括定位连接板和定位连接块;
所述定位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定位驱动单元连接;
所述定位连接块与所述定位连接板连接,以围合形成限位空间,所述推块安装在所述限位空间内,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定位导向孔的径向摆动;
所述限位空间的侧壁用于对所述推块限位,以免所述推块移出所述限位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定位导向孔的轴向相对所述定位连接单元运动,以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面;且所述推块沿着所述第一定位导向孔的轴向相对所述定位连接单元往复运动时,均能够与所述限位空间的侧壁抵触;
所述推块和所述限位空间的侧壁中的一个设有定位限位孔,另一个设有定位限位柱,所述定位限位柱位于所述定位限位孔内;所述定位限位孔和所述定位限位柱均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所述定位连接单元还包括定位弹性件,所述定位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定位限位柱和所述定位限位孔的孔壁之间;
所述推块沿着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面的方向相对所述定位连接单元运动时,能够对所述定位弹性件施力,以使所述定位弹性件形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驱动单元和压块,所述第二定位驱动单元与所述压块连接,所述压块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相对,所述第二定位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压块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面;
所述压块靠近所述第三支撑面的表面上设有按压槽,所述按压槽能够使所述第二板背离所述第三板的一端置入,所述按压槽的侧面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的方向上对置入所述按压槽的第二板进行限位。
10.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检测模组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定位模组;
所述检测模组和所述定位模组均连接在所述机座上;
所述定位模组用于对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进行定位,所述检测模组用于对被所述定位模组定位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检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包括载板、底座以及挡板;所述载板可取放的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底座连接在所述载板上,所述挡板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挡板上;
所述检测模组包括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挡板的相背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挡板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一侧;
所述挡板上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沿着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排布方向贯穿所述挡板,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能够从所述避让缺口处对贴紧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的第二板进行检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驱动单元、第一检测连接单元以及第一探针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驱动单元与所述工作台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探针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检测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探针检测单元沿着所述避让缺口的轴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挡板;
其中,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沿着所述载具至所述工作台的方向贯穿所述工作台;
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单元位于所述工作台背离所述载具的一侧,所述第一探针检测单元从所述避让空间处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连接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组还包括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板进行检测;
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检测驱动单元、安装板、背板、第二探针、第二连接模块以及第一导向结构;
所述第二检测驱动单元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面;
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槽和第一窗口;
所述背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并封闭所述安装槽,以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窗口由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贯穿至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模块具有限位部和连接部,所述限位部设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并从所述第一窗口处伸出所述安装腔;
所述第二探针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模块上,并从所述第一窗口处伸出所述安装腔;
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外侧,用于与第一支撑面上的第二导向结构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模块可以沿着所述第一窗口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晃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导向结构晃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三检测驱动单元、第三探针以及第三连接模块;
所述第三检测驱动单元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并与所述第三连接模块连,所述第三探针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模块上;
所述第三检测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连接模块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三探针能够抵触在柔性电路板的第四板上;其中,柔性电路板的第四板与所述第一板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板背离所述第二板的一侧。
CN202311708252.5A 2023-12-12 2023-12-12 定位模组及测试装置 Pending CN1177061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08252.5A CN117706133A (zh) 2023-12-12 2023-12-12 定位模组及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08252.5A CN117706133A (zh) 2023-12-12 2023-12-12 定位模组及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06133A true CN117706133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56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08252.5A Pending CN117706133A (zh) 2023-12-12 2023-12-12 定位模组及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06133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89032A1 (en) * 2004-03-12 2005-09-22 Bioptro Co., Ltd Apparatus for testing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EP2075877A2 (de) * 2007-12-31 2009-07-01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Steckverbinder für flexible Leiterplatten
KR101388925B1 (ko) * 2012-11-20 2014-04-24 주식회사 아이비기술 연성회로기판 테스트용 지그
CN111039011A (zh) * 2019-12-10 2020-04-21 珠海博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柔性电路板测试机
CN111638443A (zh) * 2020-07-03 2020-09-08 淮安杰鼎唐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测试设备及其测试方法
CN112816849A (zh) * 2020-12-28 2021-05-18 杜微微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柔性性能检测设备
CN114814549A (zh) * 2022-04-28 2022-07-29 珠海市精实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线路板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8658542U (zh) * 2022-08-31 2023-03-21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夹紧组件及气夹
CN218866042U (zh) * 2022-11-18 2023-04-14 燕麦(杭州)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定位结构及测试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89032A1 (en) * 2004-03-12 2005-09-22 Bioptro Co., Ltd Apparatus for testing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EP2075877A2 (de) * 2007-12-31 2009-07-01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Steckverbinder für flexible Leiterplatten
KR101388925B1 (ko) * 2012-11-20 2014-04-24 주식회사 아이비기술 연성회로기판 테스트용 지그
CN111039011A (zh) * 2019-12-10 2020-04-21 珠海博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柔性电路板测试机
CN111638443A (zh) * 2020-07-03 2020-09-08 淮安杰鼎唐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测试设备及其测试方法
CN112816849A (zh) * 2020-12-28 2021-05-18 杜微微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柔性性能检测设备
CN114814549A (zh) * 2022-04-28 2022-07-29 珠海市精实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线路板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8658542U (zh) * 2022-08-31 2023-03-21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夹紧组件及气夹
CN218866042U (zh) * 2022-11-18 2023-04-14 燕麦(杭州)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定位结构及测试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苑玮琦等: "基于骨架特征的柔性电路板缺陷检测方法", 《计算机应用》, vol. 36, no. 1, 10 June 2016 (2016-06-10), pages 169 - 17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8729B (zh) 用來檢測主機板之自動化檢測系統
CN201110879Y (zh) 一种连接器测试装置
KR20060088162A (ko) 인쇄회로기판 검사용 유니버설 픽스쳐
US6091253A (en) Jig for electrically bridging between a circuit board and a tester during testing of the circuit board
JP4570930B2 (ja) パネルの検査装置に用いられる電気的接続装置
KR101346952B1 (ko) Amoled 패널 검사를 위한 표시 패널 검사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843872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omponent attachment
CN216646712U (zh) 变压器自动测试装置
CN117706133A (zh) 定位模组及测试装置
JPH04233248A (ja) ボード上の電気回路テスト装置
CN219695219U (zh) 一种smt加工成形电路板的测试治具
CN113654785B (zh) 一种衬套安装检测装置
CN116345266A (zh) 一种翻转定位自动化pin针组装机构
CN214817892U (zh) 一种简易多模穴压合传输机构
KR101124512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검사장치
KR20160078061A (ko) 커넥터 검사장치
CN209085897U (zh) 一种显示面板测试用承载装置
TW201500719A (zh) 平面度測試機
CN216956188U (zh) 检测设备
CN220691054U (zh) 一种芯片按压通电测试装置及芯片检测设备
CN215339254U (zh) 产品质量检测装置
CN218726239U (zh) 推力测试装置
CN219319227U (zh) 检测装置及其工件压紧机构
KR101316785B1 (ko) 수직식 실린더를 이용한 소켓보드 교체장치
CN219180933U (zh) 一种翻转定位自动化pin针组装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