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6441A -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6441A
CN117676441A CN202211053374.0A CN202211053374A CN117676441A CN 117676441 A CN117676441 A CN 117676441A CN 202211053374 A CN202211053374 A CN 202211053374A CN 117676441 A CN117676441 A CN 117676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magnetic
speaker
yoke
voic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33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登成
刘金华
李运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33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644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0796 priority patent/WO202404566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6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64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扬声器及第二扬声器,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磁路组件、第一音圈及第一振膜组件,第一磁路组件包括第一导磁轭及第一磁体,第一音圈环绕设置于第一磁体的周围并连接第一振膜组件;第二扬声器与第一扬声器反向层叠设置,第二扬声器包括第二磁路组件、第二音圈及第二振膜组件,第二磁路组件包括第二导磁轭及第二磁体,第二音圈环绕设置于第二磁体的周围并连接第二振膜组件,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一致。该扬声器模组形成了一个磁流回路,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的磁场相互叠加,磁通密度增大,提升了扬声器模组的磁路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扬声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低音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低频频响,扬声器的振幅设计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扬声器的音圈和振膜的振动会激励键盘振动,不仅影响使用体验,严重时甚至能与整机结构共振而产生明显的杂音,该振动的存在也限制了低音的增强。为了降低扬声器振动力输出,同时提高低音能力,常常采用两个相同的扬声器背对连接的方式组成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由于两相同扬声器的振动方向相反而整体实现振动抵消。但是由于两扬声器中磁铁的相互影响,导致各扬声器的磁路效率相较于未组装为一体时有所降低,影响音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扬声器模组的磁路效率降低影响音效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扬声器及第二扬声器,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磁路组件、第一音圈及第一振膜组件,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包括第一导磁轭及第一磁体,所述第一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一导磁轭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一音圈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音圈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磁体的周围并连接所述第一振膜组件;第二扬声器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反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扬声器包括第二磁路组件、第二音圈及第二振膜组件,所述第二磁路组件包括第二导磁轭及第二磁体,所述第二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磁轭共同围设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磁体及所述第二音圈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音圈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磁体的周围并连接所述第二振膜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一致。这样,该扬声器模组的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便共同形成了一个磁流回路,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的磁场相互叠加,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的磁场强度相较于二者单独使用时增大,该扬声器模组于第一磁间隙及第二磁间隙的磁通密度增大,相较于当前扬声器模组中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的设置,本申请中的扬声器模组对第一振膜组件及第二振膜组件的驱动强度更大,提升了扬声器模组的磁路利用效率,在相同功率下,该扬声器模组驱动力更强,性能更佳。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扬声器还包括第一中心磁轭,所述第一中心磁轭与所述第一导磁轭共同夹持所述第一磁体,第一中心磁轭用于对由第一磁体的第一顶面发出的磁力线进行约束,并使得该磁力线由第一中心磁轭的边沿发出,从而增大了作用于第一音圈的磁通密度。所述第二扬声器还包括第二中心磁轭,所述第二中心磁轭与所述第二导磁轭共同夹持所述第二磁体,第二中心磁轭用于对由第二磁体的第二顶面发出的磁力线进行约束,并使得该磁力线由第二中心磁轭的边沿发出,从而增大了作用于第二音圈的磁通密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扬声器还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一导磁轭之间,该实施例中的第一扬声器增大了第一振膜组件与第一磁间隙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音圈的设置提供了较大空间,第一音圈可采用较长的线圈盘,以增大线圈的感应磁场,从而增大第一振膜组件的振幅。所述第二扬声器还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磁轭之间,该实施例中的第二扬声器增大了第二振膜组件与第二磁间隙的距离,为第二音圈的设置提供了较大空间,第二音圈可采用较长的线圈盘,以增大线圈的感应磁场,从而增大第二振膜组件的振幅。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轭、第一磁路组件、第一音圈、第一振膜组件、第二导磁轭、第二磁路组件、第二音圈及第二振膜组件同中心线设置,以使得第一音圈及第二音圈处的磁场强度更大。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轭包括第一支撑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边缘部环设于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一边缘部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一音圈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一磁间隙中,所述第二导磁轭包括第二支撑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二边缘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边缘部环设于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音圈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二磁间隙中。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用于约束第一磁体与第二磁铁之间的磁力线,第一边缘部与第二边缘部用于将磁力线约束在第一磁间隙及第二磁间隙中,并使得磁回路依次经过第一边缘部及第二边缘部,减少磁场损失。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间隙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磁间隙的宽度相同,以使得作用于第一音圈的驱动力及作用于第二音圈的驱动力相同。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具有四个第一侧面,四个所述第一侧面环绕所述第一磁体设置,所述第一边缘部包括四个第一分部,四个第一分部环设于所述第一磁体,且相间隔,各所述第一分部分别平行于一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分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此时第一分部可由十字状的平板边缘弯折而成,以便于加工。同时相间隔的第一分部增大了各第一分部所汇聚的磁力线密度,从而增大作用于第一音圈的局部区域的磁通密度。所述第二磁体具有四个第一侧面,四个所述第一侧面环绕所述第二磁体设置,所述第二边缘部包括四个第二分部,四个第二分部环设于所述第二磁体,且相间隔,各所述第二分部分别平行于二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分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此时第二分部可由十字状的平板边缘弯折而成,以便于加工。同时相间隔的第二分部增大了各第二分部所汇聚的磁力线密度,从而增大作用于第二音圈的磁通密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一边磁结构,所述第一边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并环绕所述第一磁体设置,所述第一边磁结构的磁路磁极方向与所述第一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边磁结构与所述第一磁体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二边磁结构,所述第二边磁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并环绕所述第二磁体设置,所述第二边磁结构的磁路磁极方向与所述第二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边磁结构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边磁结构与所述第二边磁结构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第一边磁结构及第二边磁结构能够为扬声器模组提供外加磁场,增强扬声器模组形成的磁回路中的磁场强度,以进一步提高对第一振膜组件及第二振膜组件振动的驱动力。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边磁体,多个所述第一边磁体均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并绕所述第一磁体周向布置;所述第二边磁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边磁体,多个所述第二边磁体均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并绕所述第二磁体周向布置。多个第一边磁体及多个第二边磁体的设置便于实现第一边磁结构及第二边磁结构的加工,数量选择也更加灵活。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相间隔,不需要把第一扬声器及第二扬声器进行连接,避免引入可靠性问题,如跌落、组装碰撞等,以减小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的安装精度的要求,从而减小了装配难度,实现扬声器模组的快速装配,同时避免带来新的工艺成本。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相抵接,以减小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磁场的叠加效应。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之间的第三磁体,所述第三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与所述第一磁体及所述第二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一致,第三磁体为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提供了外加磁场,第三磁体的磁力线与第一扬声器及第二扬声器中的磁回路叠加,相较于不设置第三磁体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扬声器模组增强了第一磁间隙及第二磁间隙中的磁通密度,从而增大了对第一音圈及第二音圈的驱动力,进而增大了第一振膜组件及第二振膜组件的振幅。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及所述第二扬声器中的至少一个相连。例如,第三磁体与第一扬声器相连而与第二扬声器相间隔,或,第三磁体与第二扬声器相连而与第一扬声器相间隔,这样,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之间不必设置连接,只需要在第一扬声器或第二扬声器上设置第三磁体即可,避免引入可靠性问题,减小了装配难度。第三磁体也可与第一扬声器及第二扬声器均连接,以减小第一磁体与第二磁铁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扬声器模组的磁场强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于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避让槽,第三磁体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内,以减小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前的距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槽为通槽,所述第三磁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磁体,以使得第三磁体的磁力线直接与第一磁体的磁力线相接,同时进一步减小了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前的距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于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避让槽,第三磁体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避让槽内,以减小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前的距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避让槽为通槽,所述第三磁体连接于所述第二磁体,以使得第三磁体的磁力线直接与第二磁体的磁力线相接,同时进一步减小了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前的距离。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扬声器模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上述扬声器模组,减小了键盘上杂音的产生,同时提升了电子设备的音效。
在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外壳、中板及键盘,所述中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键盘和所述扬声器模组固定连接于所述中板上,所述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分别向所述中板的正面和背面出声,以驱动第一振膜组件及第二振膜组件同步反向振动,从而使得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相互抵消至少部分反向作用力,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对中框的振动,进而减小对键盘上杂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当前扬声器单独使用时磁回路模拟图;
图2为当前扬声器模组的磁回路模拟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模组与中板组装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模组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3中的扬声器模组与中板的局部爆炸图;
图6为图4中的扬声器模组的剖视图;
图7为图4中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图;
图8、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为扬声器模组在不同实施例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图8中的扬声器模组的磁回路模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限位部,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随着扬声器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低音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低频频响,扬声器的振幅设计越来越大。当前的扬声器包括振膜组件、与振膜组件固定连接的音圈20’、设置于振膜组件的音圈20’一侧的磁路组件10’以及用于连接振膜组件和磁路组件10’的支架。磁路组件10’能够形成磁回路(如图1),音圈20’在通电后产生感应磁场,在受到磁路组件10’的磁力作用后发生位移,音圈20’的位移能够带动振膜组件产生振动,从而推动空气振动形成声波,扬声器得以发出声音。以笔记本电脑上的扬声器为例,其扬声器安装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侧壳体内的中板上,在该扬声器工作时,振膜组件的振动会通过中板激励键盘振动,容易引起键盘上的按键共振。当按键产生共振时,按键易与其所在的壳体上的其他结构发生碰撞,从而产生杂音,该杂音影响了扬声器的声音播放效果,也限制了低音的增强。为了降低扬声器振动力的输出,同时提高低音能力,常常将两个相同的成品扬声器直接相背对的安装于中板上,以组成一个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工作时,由于两成品扬声器的振膜组件的朝向相反,因此该两成品扬声器上的振膜组件的振动方向也相反,以使得两扬声器产生的振动相抵消,从而减弱对键盘的振动,减小杂音的产生。但是由于该扬声器模组中两磁铁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因此该扬声器模组会形成两个对称的磁力线回路,两磁路组件10”的磁场相互影响,导致部分磁力线被抵消,各成品扬声器作用于音圈20”处的磁通(如图2中的B区域)相较于该成品扬声器单独使用(如图1中的A区域)时减小,导致各成品扬声器的磁路效率相较于未组装为一体时有所降低,影响音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100及电子设备,该扬声器模组100相较于当前直接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扬声器反向对接形成的扬声器模组100,提升了磁间隙中的磁通密度,也就提高了作用于音圈的磁场强度,从而提高了磁路利用效率。该电子设备为具有该扬声器模组100的一类电子设备,其通过将当前单独使用的扬声器替换为本申请中的扬声器模组100来减小振动产生的杂音。
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notebook)、车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进行描述。
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主机。显示器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键盘主机与显示器可转动连接。键盘主机用于输入指令和数据,并根据输入的指令和数据,控制显示器显示图像、视频。同时,键盘主机还用于播放语音或者音乐。在本实施例中,键盘主机包括外壳、中板90、键盘和扬声器模组100。
外壳用于保护键盘主机的内部结构。中板90位于外壳的内部容纳空间,并用作键盘主机内电子元器件的支撑“骨架”。请参阅图3,键盘和扬声器模组100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固定于该中板90上。键盘用于输入指令和数据。扬声器模组100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键盘主机通过扬声器模组100实现语音和音乐的播放。
请结合图4,扬声器模组10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扬声器模组100设置于键盘主机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该两个扬声器模组100的结构相同且相对于键盘外壳对称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10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扬声器模组100在键盘主机内的位置可以灵活设置,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4,扬声器模组100包括第一扬声器10及第二扬声器20。中板90可开设有安装孔900,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均设置于安装孔900内,且朝向相反。例如,请结合图5,中板90包括第一板部91及第二板部92,中板90开设有贯通第一板部91及第二板部92的安装孔900,安装孔900包括位于第一板部91的第一孔段901及位于第二板部92的第二孔段902,第一扬声器10安装于第一孔段901内,第二扬声器20安装于第二孔段902内。其中,第一板部91与第二板部92可相间隔。
请参阅图6和图7,第一扬声器10包括第一磁路组件11、第一音圈13及第一振膜组件12。其中,第一磁路组件11包括第一导磁轭111及第一磁体112,第一振膜组件12与第一导磁轭111相连,并围设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01,第一磁体112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01内,并且可以连接于第一导磁轭111,第一音圈13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01内并连接于第一振膜组件12。
第一磁体112具有两个磁性相反的磁极。第一磁体112的其中一个磁极靠近第一振膜组件12,另一个磁极远离第一振膜组件12。第一磁体112的两个磁极分别为N极和S极,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12的N极靠近第一振膜组件12,第一磁体112的S极远离第一振膜组件12。第一磁体112向其自身周围散发磁场,第一磁体112外部磁场的磁力线由第一磁体112的N极发出,进入S极,并穿过音圈,第一磁体112内部磁场的磁力线由S极延伸到N极,第一磁体112内部及外部的磁力线共同形成磁回路。第一磁体112可以是铁氧体磁铁、铝镍钴磁铁或者钕铁硼磁铁等永磁体,也可以是电磁铁等能够产生磁场的装置。
其中,第一导磁轭111可形成槽状结构,第一磁体112设于槽状结构内,第一磁体112与槽状结构的槽壁相间隔,以在第一磁体112与槽状结构的槽壁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102,第一音圈13可以为由导线绕制而成的线圈盘,第一音圈13的远离第一振膜组件12的一端可伸入第一磁间隙102内。第一导磁轭111围设在第一磁体112的外周,以将第一磁体112所发散的磁力线聚集到第一导磁轭111内,以使更多的磁力线穿过第一音圈13。第一音圈13在通电后产生感应磁场,此时第一音圈13可在第一磁体112的磁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并带动第一振膜组件12产生振动,第一振膜组件12的振动推动空气振动,从而产生声波。第一导磁轭111可由能够被磁体吸引的金属材料例如铁、镍、钴或含有铁、镍、钴的金属合金一体成型加工而成。
第一振膜组件12包括第一振膜片121及第一球顶环122,第一球顶环122环设于第一振膜片121的边缘,第一球顶环122与第一导磁轭111相连。其中,第一球顶环122具有平坦部分,该平坦部分用于与第一振膜片121的朝向第一容纳空间101一侧相连,第一音圈13通过胶粘等方式连接于平坦部分的远离第一振膜片121的一侧。
请参阅图6和图7,第二扬声器20包括第二磁路组件21、第二音圈23及第二振膜组件22。其中,第二磁路组件21包括第二导磁轭211及第二磁体212,第二振膜组件22与第二导磁轭211相连,并围设形成第二容纳空间201,第二磁体212位于第二容纳空间201内,并且可以连接于第二导磁轭211,第二音圈23位于第二容纳空间201内并连接于第二振膜组件22。
第二磁体212具有两个磁性相反的磁极。第二磁体212的其中一个磁极靠近第二振膜组件22,另一个磁极远离第二振膜组件22。第二磁体212的两个磁极分别为N极和S极,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磁体212的N极远离第二振膜组件22,第二磁体212的S极靠近第二振膜组件22。第二磁体212向其自身周围散发磁场,第二磁体212外部磁场的磁力线由第二磁体212的N极发出,进入S极,并穿过音圈,第二磁体212内部磁场的磁力线由S极延伸到N极,第二磁体212内部及外部的磁力线共同形成磁回路。第二磁体212可以是铁氧体磁铁、铝镍钴磁铁或者钕铁硼磁铁等永磁体,也可以是电磁铁等能够产生磁场的装置。
其中,第二导磁轭211可形成槽状结构,第二磁体212设于槽状结构内,第二磁体212与槽状结构的槽壁相间隔,以在第二磁体212与槽状结构的槽壁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202,第二音圈23可以为由导线绕制而成的线圈盘,第二音圈23的远离第二振膜组件22的二端可伸入第二磁间隙202内。第二导磁轭211围设在第二磁体212的外周,以将第二磁体212所发散的磁力线聚集到第二导磁轭211内,以使更多的磁力线穿过第二音圈23。第二音圈23在通电后产生感应磁场,此时第二音圈23可在第二磁体212的磁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并带动第二振膜组件22产生振动,第二振膜组件22的振动推动空气振动,从而产生声波。第二导磁轭211可由能够被磁体吸引的金属材料例如铁、镍、钴或含有铁、镍、钴的金属合金一体成型加工而成。
第二振膜组件22包括第二振膜片221及第二球顶环222,第二球顶环222环设于第二振膜片221的边缘,第二球顶环222与第二导磁轭211相连。其中,第二球顶环222具有平坦部分,平坦部分用于与第二振膜片221的朝向第二容纳空间201一侧相连,第二音圈23通过胶粘等方式连接于平坦部分的远离第二振膜片221的一侧。
在扬声器模组100中,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反向层叠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二导磁轭211相互靠近,第一振膜组件12与第二振膜组件22相互远离,且第一振膜组件12的朝向与第二振膜组件22的朝向相反,此时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朝向相反方向出声。
其中,在扬声器模组100中,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的磁路磁极方向一致。也就是说,在扬声器模组100中,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的相同磁极朝向同一方向。这样,该扬声器模组100的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便共同形成了一个磁流回路,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的磁场相互叠加,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的磁场强度相较于二者单独使用时增大,该扬声器模组100于第一磁间隙102及第二磁间隙202的磁通密度增大,相较于当前扬声器模组100中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的设置,本申请中的扬声器模组100对第一振膜组件12及第二振膜组件22的驱动强度更大,提升了扬声器模组100的磁路利用效率,在相同功率下,该扬声器模组100驱动力更强,性能更佳。
要说明的是,上述磁路磁极方向是指磁体内部由N极到S极的方向。在该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100中第一磁体112及第二磁体212的磁路磁极方向均为由第一振膜组件12到第二振膜组件22的方向。此时扬声器模组100的第一磁体112及第二磁体212形成一个磁回路,该磁回路的路径为第一磁体112内S极-第一磁体112内N极-第一磁间隙102-第一导磁轭111的侧壁-第二导磁轭211的侧壁-第二磁间隙202-第二磁体212内S极-第二磁体212内N极-第二导磁轭211的底壁-第一导磁轭111的底壁-第一磁体112S极。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的磁路磁极方向也可均为由第二振膜组件22到第一振膜组件12的方向,此时扬声器模组100的磁回路的路径与本实施例中的磁回路的路径方向相反,此处不赘述。
使用时,可对第一音圈13及第二音圈23施加方向相反的电流,第一音圈13与第二音圈23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磁力方向相同,第一磁间隙102内的磁流方向与第二磁间隙202内的磁流方向相反,因此第一音圈13与第二音圈23便能够同步反向运动,以驱动第一振膜组件12及第二振膜组件22同步反向振动,从而使得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相互抵消至少部分反向作用力,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对中框的振动,进而减小对键盘上杂音的产生。
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可为两个结构相同且能够分别独立工作的成品扬声器,两成品扬声器中的磁体设置为磁路磁极方向相反,制作时可直接将该两个成品扬声器进行反向安装,以使得两成品扬声器的安装方向分别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扬声器模组100中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的安装方向相同,即可形成本申请中的扬声器模组100,此时该扬声器模组100由于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的反向安装而使得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的磁路磁极方向一致,以形成一个强度更大的磁流回路,两个成品扬声器可快速装配形成本申请中的扬声器模组100,节约成本,组装灵活性强,可根据需要调整第一扬声器10及第二扬声器20的位置和型号,省去了制备一体式扬声器模组100时对各扬声器结构的调整改进步骤。
当前扬声器通常设有中心磁体及边磁体,边磁体周向围设于中心磁体,以对磁力线进行约束,中心磁体与边磁体之间形成磁间隙。对于该扬声器,组装时,需要分别对中心磁体及边磁体进行定位,耗时费力,同时若使用两个该类型扬声器来反向组装扬声器模组,中心磁体及边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均需要进行对应设置,同时由于边磁体不仅能够约束磁力线,还能够产生磁力线和引导磁力线走向,因此需要对两扬声器的边磁体进行对位,若两扬声器的边磁体的对位误差较大则会影响磁回路的方向及强度,另外,两扬声器反向对接时,两中心磁体之间的磁力线容易受到边磁体的磁力影响改变方向,造成扬声器模组整体的磁场强度受到影响。
而在本扬声器模组100中,扬声器模组100通过第一导磁轭111及第二导磁轭211约束磁力线,以使得扬声器模组100形成的磁回路中的磁力线汇聚于第一导磁轭111及第二导磁轭211内,从而增加了第一磁间隙102与第二磁间隙202中的磁通密度,相较于设置边磁体进行约束的方式,设置第一导磁轭111及第二导磁轭211的成本更低,结构更加简单,省去了对边磁铁磁路磁极方向的设置步骤,减小了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的布置位置的误差对磁场的影响,以使得扬声器模组100的组装更加快捷方便。以第一扬声器10为例,请参阅图6,第一磁间隙102由第一导磁轭111的侧壁及第一磁体112围设形成,组装时只需要确定第一磁体112的安装位置即可,无需考虑边磁铁的位置,同时第一磁体112周向各处的第一磁间隙102宽度固定,便于第一扬声器10的快速组装,第一导磁轭111围设于第一磁体112周向,能够对第一磁体112进行保护,而不必单独设置防护壳体,节约成本。对于第二扬声器20,第二导磁轭211的功能作用相同,此处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磁间隙102的宽度指的是第一磁体112到第一导磁轭11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
在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进行反向组装形成扬声器模组100时,扬声器模组100中的磁场仅由第一磁体112及第二磁体212产生,相较于设置边磁体的扬声器模组,本扬声器模组100消除了边磁体的干扰。另外,扬声器模组100中第一导磁轭111及第二导磁轭211不仅实现了对磁力线的约束,还能够隔离第一磁间隙102及第二磁间隙202,避免第一磁间隙102与第二磁间隙202之间气流窜动对第一音圈13及第二音圈23造成影响。
具体地,请参阅图6和图7,第一导磁轭111包括第一支撑部1111及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111的第一边缘部1112,第一边缘部1112与第一支撑部1111呈夹角设置,以使得第一支撑部1111与第一边缘部1112共同形成槽状结构,第一支撑部1111形成槽状结构的底壁,第一边缘部1112形成槽状结构的侧壁。其中,第一边缘部1112与第一支撑部1111均为板状,第一边缘部1112可与第一支撑部1111垂直,第一磁体112安装于第一支撑部1111,第一边缘部1112周向围设于第一磁体112,第一边缘部1112与第一磁体112相间隔,并形成第一磁间隙102。
第二导磁轭211包括第二支撑部2111及连接于第二支撑部2111的第二边缘部2112,第二边缘部2112与第二支撑部2111呈夹角设置,以使得第二支撑部2111与第二边缘部2112共同形成槽状结构,第二支撑部2111形成槽状结构的底壁,第二边缘部2112形成槽状结构的侧壁。其中,第二边缘部2112与第二支撑部2111均为板状,第二边缘部2112可与第二支撑部2111垂直,第二磁体212安装于第二支撑部2111,第二边缘部2112周向围设于第二磁体212,第二边缘部2112与第二磁体212相间隔,并形成第二磁间隙202。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6和图7,第一磁体112为四方体,该第一磁体112具有第一顶面、第一底面及第一侧面,第一顶面与第一底面相背对,第一侧面具有四个,四个第一侧面的面积相等,且共同环设于第一顶面及第一底面,相邻两第一侧面之间的夹角为90°,第一支撑部1111的截面为四方形,如图6,第一边缘部1112包括四个第一分部1112a,四个第一分部1112a环设于第一支撑部1111的边沿,并均与第一支撑部1111相垂直。第一底面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111,各第一分部1112a分别平行于第一磁体112的一个第一侧面。其中,第一支撑部1111与第一边缘部1112一体成型。其中,第一磁体112的第一底面可以通过胶水粘连在第一支撑部1111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在第一磁体112和第一支撑部1111上加工出螺栓孔,通过螺栓插入到第一磁体112及第一支撑部1111的螺栓孔内来将第一磁体112固定在第一支撑部1111上。
第二磁体212为四方体,该第二磁体212具有第二顶面、第二底面及第一侧面,第二顶面与第二底面相背对,第一侧面具有四个,四个第一侧面的面积相等,且共同环设于第二顶面及第二底面,相邻两第一侧面之间的夹角为90°,第二支撑部2111的截面为四方形,如图7,第二边缘部2112包括四个第二分部2112a,四个第二分部2112a环设于第二支撑部2111的边沿,并均与第二支撑部2111相垂直。第二底面连接于第二支撑部2111,各第二分部2112a分别平行于第二磁体212的一个侧面。其中,第二支撑部2111与第二边缘部2112二体成型。其中,第二磁体212的第二底面可以通过胶水粘连在第二支撑部2111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在第二磁体212和第二支撑部2111上加工出螺栓孔,通过螺栓插入到第二磁体212及第二支撑部2111的螺栓孔内来将第二磁体212固定在第二支撑部2111上。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各第一分部1112a与其对应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一第一磁间隙102,四个第一分部1112a与其对应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的第一磁间隙102的宽度相等,以使得作用于第一音圈13的驱动力均匀,各第二分部2112a与其对应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二第二磁间隙202,四个第二分部2112a与其对应的第一侧面之间形成的第二磁间隙202的宽度相等,以使得作用于第二音圈23的驱动力均匀。
可选的,四个第一分部1112a相间隔,此时第一分部1112a可由十字状的平板边缘弯折而成,以便于加工。同时相间隔的第一分部1112a增大了各第一分部1112a所汇聚的磁力线密度,从而增大作用于第一音圈13的局部区域的磁通密度。其中,第一分部1112a所形成的槽状结构的侧壁面积与第一磁体112的第一侧面的面积相同,以使得第一磁间隙102中的磁力线分布均匀。
四个第二分部2112a相间隔,此时第二分部2112a可由十字状的平板边缘弯折而成,以便于加工。同时相间隔的第二分部2112a增大了各第二分部2112a所汇聚的磁力线密度,从而增大作用于第二音圈23的磁通密度。其中,第二分部2112a所形成的槽状结构的侧壁面积与第二磁体212的第一侧面的面积相同,以使得第二磁间隙202中的磁力线分布均匀。
为提高对磁力线的约束,请参阅图6和图7,第一磁路组件11还包括第一中心磁轭14,第一磁体112夹持于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一中心磁轭14之间,即第一中心磁轭14连接于第一磁体112的第一顶面,此时第一中心磁轭14与第一边缘部1112之间形成磁间隙。第一中心磁轭14用于对由第一磁体112的第一顶面发出的磁力线进行约束,并使得该磁力线由第一中心磁轭14的边沿发出,从而增大了作用于第一音圈13的磁通密度。其中,第一中心磁轭14可通过胶粘、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与第一磁体112固定连接,第一中心磁轭14可由能够被磁体吸引的金属材料例如铁、镍、钴或含有铁、镍、钴的金属合金一体成型加工而成。第一振膜组件12与第一中心磁轭14相间隔,以避免影响第一振膜组件12的振动。可选的,第一中心磁轭14的截面形状为与第一磁体112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四方形,且与第一中心磁轭14的边沿与第一磁体112的第一侧面相平齐,以便于约束第一磁体112由第一顶面发出的全部磁力线。
第二磁路组件21还包括第二中心磁轭24,第二磁体212夹持于第二导磁轭211与第二中心磁轭24之间,即第二中心磁轭24连接于第二磁体212的第二顶面,此时第二中心磁轭24与第二边缘部2112之间形成磁间隙。第二中心磁轭24用于对由第二磁体212的第二顶面发出的磁力线进行约束,并使得该磁力线由第二中心磁轭24的边沿发出,从而增大了作用于第二音圈23的磁通密度。其中,第二中心磁轭24可通过胶粘、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与第二磁体212固定连接,第二中心磁轭24可由能够被磁体吸引的金属材料例如铁、镍、钴或含有铁、镍、钴的金属合金二体成型加工而成。第二振膜组件22与第二中心磁轭24相间隔,以避免影响第二振膜组件22的振动。可选的,第二中心磁轭24的截面形状为与第二磁体212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四方形,且与第二中心磁轭24的边沿与第二磁体212的第一侧面相平齐,以便于约束第二磁体212由第二顶面发出的全部磁力线。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路组件11还可以包括第一导磁轭111、第一磁体112,第一中心磁轭14及第一边磁结构,第一边磁结构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并环绕第一磁体112设置,该第一边磁结构可与第一导磁轭111相连,具体为第一边磁结构抵接于第一边缘部1112,第一边磁结构与第一磁体112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102。第一边磁结构具有磁性,第一边磁结构的磁路磁极方向与第一磁体112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在第一磁体112的N极靠近第一振膜组件12,且S极远离第一振膜组件12的情况下,第一边磁结构的S极靠近第一振膜组件12,且N极远离第一振膜组件12。第一边磁结构能够提供外加磁场,增强扬声器模组100形成的磁回路中的磁场强度,以进一步提高对第一振膜组件12振动的驱动力。
具体地,第一边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边磁体,多个第一边磁体均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并绕第一磁体112周向布置,多个第一边磁体的设置便于实现第一边磁结构的加工,数量选择也更加灵活。多个第一边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均相同,均与第一磁体112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各第一边磁体的S极均靠近第一振膜组件12,且N极均远离第一振膜组件12。各第一边磁体可依次首尾抵接,并形成环绕第一磁体112的环状结构,以提供更大磁场强度。各第一边磁体也可绕第一磁体112周向间隔排布,以提高第一边磁体安装的灵活性。其中,第一边磁体的数量可与为两个,两第一边磁体分别设于第一磁体112的相对两侧,各第一边磁体与相对应的第一分部1112a相连。第一边磁体的数量也可为四个,四个第一边磁体分别连接一第一分部1112a,此时四个第一边磁体等间隔排布。
第二磁路组件21还可以包括第二导磁轭211、第二磁体212,第二中心磁轭24及第二边磁结构,第二边磁结构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并环绕第二磁体212设置,该第二边磁结构可与第二导磁轭211相连,具体为第二边磁结构抵接于第二边缘部2112,第二边磁结构与第二磁体212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202。第二边磁结构具有磁性,第二边磁结构的磁路磁极方向与第二磁体212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在第二磁体212的N极靠近第二振膜组件22,且S极远离第二振膜组件22的情况下,第二边磁结构的S极靠近第二振膜组件22,且N极远离第二振膜组件22。此时第二边磁结构与第一边磁结构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第二边磁结构能够提供外加磁场,增强扬声器模组100形成的磁回路中的磁场强度,以进二步提高对第二振膜组件22振动的驱动力。
具体地,第二边磁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边磁体,多个第二边磁体均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并绕第二磁体212周向布置,多个第二边磁体的设置便于实现第二边磁结构的加工,数量选择也更加灵活。多个第二边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均相同,均与第二磁体212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各第二边磁体的S极均靠近第二振膜组件22,且N极均远离第二振膜组件22。各第二边磁体可依次首尾抵接,并形成环绕第二磁体212的环状结构,以提供更大磁场强度。各第二边磁体也可绕第二磁体212周向间隔排布,以提高第二边磁体安装的灵活性。其中,第二边磁体的数量可与为两个,两第二边磁体分别设于第二磁体212的相对两侧,各第二边磁体与相对应的第二分部2112a相连。第二边磁体的数量也可为四个,四个第二边磁体分别连接一第二分部2112a,此时四个第二边磁体等间隔排布。
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一振膜组件12可直接相连,也可通过其他结构相连,例如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一振膜组件12可以直接通过中板90相连,此处不做限制。当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一振膜组件12直接相连时,第一导磁轭111起到了支撑及连接作用,省去了设置外壳的不便,相较于设置边磁体的扬声器,通过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一振膜组件12相连简化了扬声器的结构,节省了加工步骤,减小了扬声器的体积,因为边磁体一般无法直接与第一振膜组件12相连。
第二导磁轭211与第二振膜组件22可直接相连,也可通过其他结构相连,例如第二导磁轭211与第二振膜组件22可以直接通过中板90相连,此处不做限制。当第二导磁轭211与第二振膜组件22直接相连时,第二导磁轭211起到了支撑及连接作用,省去了设置外壳的不便,相较于设置边磁体的扬声器,通过第二导磁轭211与第二振膜组件22相连简化了扬声器的结构,节省了加工步骤,减小了扬声器的体积,因为边磁体一般无法直接与第一振膜组件22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第一扬声器10还包括第一支撑架15,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一振膜组件12通过第一支撑架15相连,第一支撑架15设于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一振膜组件12之间,相较于第一振膜组件12与第一导磁轭111直接相连的扬声器,该实施例中的第一扬声器10增大了第一振膜组件12与第一磁间隙10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音圈13的设置提供了较大空间,第一音圈13可采用较长的线圈盘,以增大线圈的感应磁场,从而增大第一振膜组件12的振幅。第一支撑架15便于第一扬声器10与其他部件相连。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第一扬声器10可通过第一支撑架15与中板90相连,具体为通过第一支撑架15安装于第一孔段901内。
第二扬声器20还包括第二支撑架25,第二导磁轭211与第二振膜组件22通过第二支撑架25相连,第二支撑架25设于第二导磁轭211与第二振膜组件22之间,相较于第二振膜组件22与第二导磁轭211直接相连的扬声器,该实施例中的第二扬声器20增大了第二振膜组件22与第二磁间隙202的距离,为第二音圈23的设置提供了较大空间,第二音圈23可采用较长的线圈盘,以增大线圈的感应磁场,从而增大第二振膜组件22的振幅。第二支撑架25便于第二扬声器20与其他部件相连。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第二扬声器20可通过第二支撑架25与中板90相连,具体为通过第二支撑架25安装于第二孔段902内。
其中,第一支撑架15与第二支撑架25可直接相连,以使得第一扬声器10及第二扬声器20连为一体,第一支撑架15与第二支撑架25也可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而是均安装于键盘的其他部件上,如通过中板90间接相连(如图3),以对第一扬声器10及第二扬声器20位置进行限定。具体为第一支撑架15连接于第一板部91,第二支撑架25连接于第二板部92,第一板部91与第二板部92相连形成中板90。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的大小型号均相同,且对齐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一振膜组件12、第一音圈13、第一磁路组件11、第二振膜组件22、第二音圈23及第二振膜组件22同中心线设置,以使得第一音圈13及第二音圈23处的磁场强度更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也可不完全对齐设置,或不完全平行设置,大致对齐且大致平行即可,以减小对安装精度的限制,便于实现快速安装。同时,第一磁间隙102与第二磁间隙202中的磁通密度相同,从而使得第一振膜组件12与第二振膜组件22的振动幅度相近,降低杂音的产生。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8和图9,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相抵接,即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二导磁轭211相抵接,以减小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之间的磁场的叠加效应(如图9中的C区域)。同时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之间的磁力线通过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二导磁轭211约束传导,减少漏磁。其中,第一支撑部1111与第二支撑部2111之间可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仅为相互抵触支撑,无固定连接,此处不做限制。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10,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相间隔,即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二导磁轭211相间隔,不需要把第一扬声器10及第二扬声器20进行连接,避免引入可靠性问题,如跌落、组装碰撞等,以减小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的安装精度的要求,从而减小了装配难度,实现扬声器模组100的快速装配,同时避免带来新的工艺成本。由于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时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之间的磁力线在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二导磁轭211之间的间隙中有所流失,相较于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相抵接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作用于第一音圈13及第二音圈23的磁通密度减小。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能够包容安装公差即可,对于笔记本电脑上的扬声器模组100,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之间的距离可控制在0.4-0.8mm以内。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11和图12,扬声器模组100还包括第三磁体30,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相间隔,且第三磁体30位于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扬声器10及第二扬声器20中的至少一个相连,例如,第三磁体30与第一扬声器10相连而与第二扬声器20相间隔,或,第三磁体30与第二扬声器20相连而与第一扬声器10相间隔,这样,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之间不必设置连接,只需要在第一扬声器10或第二扬声器20上设置第三磁体30即可,避免引入可靠性问题,减小了装配难度。第三磁体30也可与第一扬声器10及第二扬声器20均连接,以减小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铁212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扬声器模组100的磁场强度。在扬声器模组100中,第三磁体30的磁路磁极方向与第一磁体112的磁路磁极方向及第二磁体212的磁路磁极方向一致,即第一磁体112、第二磁体212及第三磁体30的同一磁极的朝向相同。第三磁体30为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提供了外加磁场,第三磁体30的磁力线与第一扬声器10及第二扬声器20中的磁回路叠加,相较于不设置第三磁体30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扬声器模组100增强了第一磁间隙102及第二磁间隙202中的磁通密度,从而增大了对第一音圈13及第二音圈23的驱动力,进而增大了第一振膜组件12及第二振膜组件22的振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磁体30也可位于第一扬声器10及第二扬声器20之间但与第一扬声器10及第二扬声器20均无连接关系,而是通过其他结构定位,此处不做限制。
可选的,第一支撑部1111与第二支撑部2111均为封闭的板状结构,也就是说,第一支撑部1111与第二支撑部2111上均未开设通孔。第三磁体30可安装于第一支撑部1111且与第二支撑部2111相间隔,或安装于第二支撑部2111且与第一支撑部1111相间隔,此时第一扬声器10与第二扬声器20仍可灵活安装,减小了装配难度。请参阅图13和图14,第三磁体30也可同时与第一支撑部1111及第二支撑部2111相连,此时第一磁体112与第三磁体30之间的磁力线通过第一支撑部1111约束,第二磁体212与第三磁体30之间的磁力线通过第二支撑部2111约束,以减少漏磁。第三磁体30可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与第一支撑部1111或/和第二支撑部2111固定连接,也可仅为被夹持于第一支撑部1111与第二支撑部2111之间,第三磁体30与第一支撑部1111和第二支撑部2111均无固定连接关系,此处不做限制。其中,第三磁体30的截面积可与第一磁体112及第二磁体212的截面积相同,以使得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之间的磁力线均匀分布,且减小对第一边缘部1112及第二边缘部2112中磁力线方向的影响。
可选的,请参阅图13,第一导磁轭111于朝向第二导磁轭21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避让槽103,具体地,第一支撑部1111于朝向第二支撑部211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避让槽103,第二支撑部2111为封闭的板状结构,第三磁体30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避让槽103内,以减小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之前的距离,相较于第一支撑部1111与第二支撑部2111均为封闭的板状结构的实施例,该设置增强第一磁体112、第二磁体212及第三磁体30之间的磁场的叠加效应,从而增大了第一磁间隙102及第二磁间隙202的磁场强度。其中,第一避让槽103可以为通槽,第三磁体30与第一磁体112相抵接,以使得第三磁体30的磁力线直接与第一磁体112的磁力线相接,同时进一步减小了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之前的距离。此时,第三磁体30可与第二支撑部2111相抵接,也可相间隔,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二导磁轭211可相抵接,也可相间隔。第三磁体30可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与第一避让槽103的底壁或第一磁体112固定连接,此处不做限制。
可选的,请参阅图14,第二导磁轭211于朝向第一导磁轭11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避让槽203,具体地,第二支撑部2111于朝向第一支撑部111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避让槽203,第一支撑部1111为封闭的板状结构,第三磁体30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避让槽203内,以减小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之前的距离,相较于第一支撑部1111与第二支撑部2111均为封闭的板状结构的实施例,该设置增强第一磁体112、第二磁体212及第三磁体30之间的磁场的叠加效应,从而增大了第一磁间隙102及第二磁间隙202的磁场强度。其中,第二避让槽203可以为通槽,第三磁体30与第二磁体212相抵接,以使得第三磁体30的磁力线直接与第二磁体212的磁力线相接,同时进一步减小了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之前的距离。此时,第三磁体30可与第一支撑部1111相抵接,也可相间隔,第一导磁轭111与第二导磁轭211可相抵接,也可相间隔。第三磁体30可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与第二避让槽203的底壁或第二磁体212固定连接,此处不做限制。
可选的,请参阅图15,第一支撑部1111开设有第一避让槽103,第二支撑部2111开设有第二避让槽203,第三磁体30部分收容于第一避让槽103内,部分收容于第二避让槽203内,相较于只开设第一避让槽103或只开设第二避让槽203的情况,该设置进一步减小了第一磁体112与第二磁体212之前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增强第一磁间隙102及第二磁间隙202的磁通密度。其中,第一避让槽103及第二避让槽203均可为通槽,第三磁体30与第一磁体112及第二磁体212均抵接,这样,第一磁体112、第二磁体212及第三磁体30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磁体,不仅增强第一磁间隙102及第二磁间隙202的磁通密度,并且进一步减少了磁力线损失。此时,第一支撑部1111与第二支撑部2111可相抵接,也可相间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磁路组件、第一音圈及第一振膜组件,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包括第一导磁轭及第一磁体,所述第一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一导磁轭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一音圈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音圈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磁体的周围并连接所述第一振膜组件;
第二扬声器,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反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扬声器包括第二磁路组件、第二音圈及第二振膜组件,所述第二磁路组件包括第二导磁轭及第二磁体,所述第二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磁轭共同围设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磁体及所述第二音圈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音圈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磁体的周围并连接所述第二振膜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还包括第一中心磁轭,所述第一中心磁轭与所述第一导磁轭共同夹持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扬声器还包括第二中心磁轭,所述第二中心磁轭与所述第二导磁轭共同夹持所述第二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还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一导磁轭之间;所述第二扬声器还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磁轭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轭、第一磁路组件、第一音圈、第一振膜组件、第二导磁轭、第二磁路组件、第二音圈及第二振膜组件同中心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轭包括第一支撑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边缘部环设于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一边缘部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一音圈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一磁间隙中;所述第二导磁轭包括第二支撑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二边缘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边缘部环设于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音圈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二磁间隙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间隙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磁间隙的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具有四个第一侧面,四个所述第一侧面环绕所述第一磁体设置,所述第一边缘部包括四个第一分部,四个第一分部环设于所述第一磁体,且相间隔,各所述第一分部分别平行于一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分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磁体具有四个第一侧面,四个所述第一侧面环绕所述第二磁体设置,所述第二边缘部包括四个第二分部,四个第二分部环设于所述第二磁体,且相间隔,各所述第二分部分别平行于二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分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一边磁结构,所述第一边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并环绕所述第一磁体设置,所述第一边磁结构的磁路磁极方向与所述第一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边磁结构与所述第一磁体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二边磁结构,所述第二边磁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并环绕所述第二磁体设置,所述第二边磁结构的磁路磁极方向与所述第二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边磁结构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边磁体,多个所述第一边磁体均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并绕所述第一磁体周向布置;所述第二边磁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边磁体,多个所述第二边磁体均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并绕所述第二磁体周向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相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相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之间的第三磁体,所述第三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与所述第一磁体及所述第二磁体的磁路磁极方向一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及所述第二扬声器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轭于朝向所述第二导磁轭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避让槽,第三磁体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为通槽,所述第三磁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磁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轭于朝向所述第一导磁轭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避让槽,第三磁体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避让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槽为通槽,所述第三磁体连接于所述第二磁体。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外壳、中板及键盘,所述中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键盘和所述扬声器模组固定连接于所述中板上,所述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分别向所述中板的正面和背面出声。
CN202211053374.0A 2022-08-31 2022-08-31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6764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3374.0A CN117676441A (zh) 2022-08-31 2022-08-31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090796 WO2024045660A1 (zh) 2022-08-31 2023-04-26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3374.0A CN117676441A (zh) 2022-08-31 2022-08-31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6441A true CN117676441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64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3374.0A Pending CN117676441A (zh) 2022-08-31 2022-08-31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6441A (zh)
WO (1) WO20240456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8070A (zh) * 2003-06-30 2005-01-19 王兴荣 平面串联磁路双面发声器
CN110418260B (zh) * 2018-04-27 2022-03-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208112935U (zh) * 2018-04-28 2018-11-1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212519411U (zh) * 2020-05-20 2021-02-09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114501245B (zh) * 2021-06-02 2023-06-09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501259B (zh) * 2021-06-29 2023-05-23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5660A1 (zh)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75010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US8027502B2 (en) Speaker device and mobile phone
EP2437518B1 (en) Electrodynamic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50220320A1 (en) Speaker for mobile terminal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8170938A1 (zh) 动磁式扬声器
US10993038B2 (en) Speaker
CN112929801B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WO2020215785A1 (zh) 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EP4044621A1 (en) Loudspeaker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4032659A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電子機器
CN114501245B (zh) 一种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US20120308070A1 (en) Slim type speaker and magnetic circuit therefor
US8345897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version unit
JP2000152379A (ja) スピーカー
CN117676441A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904647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327899U (zh) 一种声学器件及电子设备
CN110149575B (zh) 一种发声装置
US8705789B2 (en) Magnet-less loudspeaker
CN212850994U (zh) 电声转换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9395034U (zh) 一种多磁路微型喇叭
CN218514497U (zh) 扬声器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18850599U (zh) 一种振动激励器
CN220935315U (zh)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440304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