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6248A - 拍摄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拍摄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66248A
CN117666248A CN202311129887.XA CN202311129887A CN117666248A CN 117666248 A CN117666248 A CN 117666248A CN 202311129887 A CN202311129887 A CN 202311129887A CN 117666248 A CN117666248 A CN 117666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imaging device
common
present
front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298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才木淳
谷口卓生
工藤嘉晃
和田伦太郎
玉置亮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66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62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不同种类的多个拍摄装置的制作时将它们的设计合理化并且将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的拍摄装置系统。在拍摄装置系统中,第一拍摄装置具有第一前壳、共通后壳(32)、安装于第一前壳的第一镜头支座(14)以及安装于共通后壳(32)的共通监视器。第二拍摄装置具有第二前壳、共通后壳(232)、安装于第二前壳且与第一镜头支座(14)不同的第二镜头支座(214)以及共通监视器。在共通后壳(32、232)分别安装有第一前壳以及第二前壳时,就相对于共通后壳(32、232)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第一镜头支座(14)的中心(C1)与第二镜头支座(214)的中心(C2)相同。

Description

拍摄装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不同种类的多个拍摄装置的拍摄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相机的外观设计无论有无反射镜盒,都大致分为单镜头反光类型与测距仪类型这两种。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壳体前表面具备镜头支座(mount)且在主视时在镜头支座的左侧的壳体部分一体(无法装卸)设置有抓握(grip)部的具备所谓的单镜头反光类型的外观设计的拍摄装置。另外,在数码式的具备单镜头反光类型的外观设计的拍摄装置的情况下,在壳体内部设置有图像传感器,在壳体后表面设置有监视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957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具备单镜头反光类型的外观设计的拍摄装置即使种类不同,就外观而言,也具备大致共通的外观设计性。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对类似的构成要素、部件进行设计、制造等开发周期、开发费用重复的浪费。因此,在不同种类的多个拍摄装置的制作时,无法合理地进行它们的设计,制造成本变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不同种类的多个拍摄装置的制作时,将它们的设计合理化,将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提供一种拍摄装置系统,其中,所述拍摄装置系统包括第一拍摄装置以及第二拍摄装置,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具有包括壳体前表面的第一前壳、包括壳体后表面的共通后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前壳的第一镜头支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共通后壳的共通监视器,
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具有包括壳体前表面的第二前壳、所述共通后壳、安装于所述第二前壳且与所述第一镜头支座不同的第二镜头支座以及所述共通监视器,
在所述共通后壳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前壳以及所述第二前壳时,就相对于所述共通后壳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所述第一镜头支座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镜头支座的中心相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不同种类的多个拍摄装置的制作时,能够将它们的设计合理化,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系统中的第一拍摄装置的右前方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的左前方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的后方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前单元的前方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前单元的后方分解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传感器模块的前方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传感器模块的后方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顶单元的下方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冷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上方突出部内的空气的流动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上方突出部内的空气的流动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散热器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空气相对于散热器的流动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散热器与冷却对象的连接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散热器与冷却对象的连接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热传导片的展开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散热器与热传导片的连接的下方立体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热传导片与第一冷却对象的连接的后方立体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热传导片与第一冷却对象的连接的后视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热传导片与第一冷却对象的连接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散热器与第二冷却对象的连接的后方立体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散热器与第二冷却对象的连接的后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系统中的第二拍摄装置的右前方立体图。
图2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的左前方立体图。
图2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的后方立体图。
图3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的主视图。
图3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的仰视图。
图3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前单元的前方分解立体图。
图3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前单元的后方分解立体图。
图3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传感器模块的前方分解立体图。
图3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传感器模块的后方分解立体图。
图3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上方突出部内的冷却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3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冷却模块与冷却对象的连接的后方立体图。
图4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系统的概念图。
图4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顶壳的立体图。
图4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顶壳的立体图。
图4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顶壳的通气孔的形成方法的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4 第一镜头支座
32 第一后壳
214 第二镜头支座
232 第二后壳
C1 中心(光轴)
C2 中心(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来对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其中,有时省略所需以上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知事项的详细说明、针对实质上相同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变得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们)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发明而提供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并不意图通过这些来限定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主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系统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系统包括不同种类的第一拍摄装置以及第二拍摄装置。因而,首先,对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分别进行说明。
图1~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系统中的第一拍摄装置的右前方立体图、左前方立体图、后方立体图、主视图以及仰视图。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拍摄装置的一部分被概要性地图示。
这里,附图所示的X-Y-Z正交坐标系用于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理解容易,并非限定本发明的实施方式。X轴方向是拍摄装置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是左右方向,Z方轴向是高度方向。另外,将在拍摄时被拍摄体所存在的一侧设为拍摄装置的前侧。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10具有与具备五面镜的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类似的外观设计性。第一拍摄装置10具备壳体12。在该壳体12设置有镜头支座14(第一镜头支座)以及电子取景器(EVF)16(第一电子取景器)。具体而言,镜头支座14设置于壳体12的前表面12a。电子取景器16设置于壳体12的从顶面12b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突出的上方突出部12c内。另外,电子取景器16经由设置于上方突出部12c的后表面的取景窗12k输出图像。以与包括镜头支座14的光轴C1(即安装于镜头支座14的镜头的光轴)并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Z-X平面)交叉的方式设置有镜头支座14以及电子取景器16。另外,以与该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式在壳体12的底面12e设置有云台安装用的内螺纹孔12d(第一内螺纹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壳体12的后表面12f设置有可变角度式的监视器18。如图3所示,可变角度式的监视器18能够以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中心线R1以及沿相对于第一旋转中心线R1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旋转中心线R2为中心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2。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10由前单元20、后单元22以及顶单元24构成。
前单元20包括构成壳体12的一部分并至少具备壳体12的前表面12a的前壳30(第一前壳)。需要说明的是,前壳30可以包括前表面12a整体,另外也可以包括前表面12a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在前壳30的外侧表面的一部分贴附用于防滑的橡胶片。
后单元22包括构成壳体12的一部分并至少具备壳体12的后表面12f的后壳32。后壳32包括上方突出部12c的后侧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后壳32可以包括后表面12f整体,另外也可以包括后表面12f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在后壳32的外侧表面的一部分贴附用于防滑的橡胶片。
顶单元24包括构成壳体12的一部分并至少具备壳体12的顶面12b的顶壳34(第一顶壳)。顶壳34包括上方突出部12c的前侧部分。需要说明的是,顶壳34可以包括顶面12b整体,另外也可以包括顶面12b的一部分。
前壳30、后壳32以及顶壳34例如借助螺钉等来相互固定,从而形成第一拍摄装置10的壳体12。
图7以及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前单元的前方分解立体图以及后方分解立体图。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前单元20除了前壳30以外,还包括拍摄模块40、镜头支座模块42、主电路基板44(第一电路基板)、电池46以及导热板48。另外,拍摄模块40包括传感器模块50以及快门模块52。
图9以及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传感器模块的前方分解立体图以及后方分解立体图。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拍摄模块40的传感器模块50包括图像传感器54(第一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54是利用受光面54a接受在安装于镜头支座14的镜头中透过了的图像光并将接受到的图像光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图像传感器54安装于电路基板5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拍摄装置10构成为能够执行手抖补正。即,传感器模块50构成为能够以不会由于持有第一拍摄装置10的用户的手的振动而产生图像模糊的方式使图像传感器54沿与光轴C1正交的方向位移。具体而言,传感器模块50包括:可动框架58,其支承图像传感器54;以及前框架60和后框架62,它们将可动框架58支承为能够沿左右方向(Y轴方向)以及高度方向(Z轴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模块50借助前框架60固定于前壳30。
前框架60与后框架62相互固定并以使可动框架58在它们之间位移的方式支承可动框架58。用于使可动框架58位移的多个线圈64以及多个磁铁66设置于可动框架58、前框架60以及后框架62。在前框架60上的磁铁66与后框架62上的磁铁66之间配置有可动框架58上的线圈64。通过在线圈64流动电流,从而线圈64在形成于磁铁66之间的磁场之中位移。其结果是,可动框架58位移,借助电路基板56支承于可动框架58的图像传感器54位移。
需要说明的是,线圈64经由柔性线缆68而与电路基板56电连接。该电路基板56经由柔性线缆70而与主电路基板44电连接。
另外,在可动框架58以位于图像传感器54的前方的方式设置有包括保护玻璃72、红外线截止玻璃等多个光学滤波器的滤波器模块74。
而且,图像传感器54以能够进行热量移动的方式与可动框架58连接(接触)。具体而言,设置于可动框架58的凸部58a经由形成于电路基板56的贯通孔56a而与图像传感器54接触,从而图像传感器54与可动框架58以能够进行热量移动的方式连接。由此,在拍摄中发热的图像传感器54的热量被可动框架58吸收。需要说明的是,可动框架58由铝等具备高热传导率的材料制作,以便吸收图像传感器54的热量。另外,关于来自可动框架58的热量的移动,之后进行叙述。
如图7以及图8所示,拍摄模块40的快门模块52配置于传感器模块50的前方。快门模块52包括用于调节曝光时间的快门。快门模块52经由柔性线缆76而与主电路基板44电连接。
镜头支座模块42包括与镜头支座14以及安装于镜头支座14的镜头电连接的电子接点78。电子接点78经由柔性线缆80而与主电路基板44电连接。
主电路基板44配置于拍摄模块40的后方。在该主电路基板44经由柔性线缆82电连接有电池46。主电路基板44对传感器模块50的图像传感器54、快门模块52的快门、安装于镜头支座14的镜头等进行控制。
导热板48是主要用于对安装于主电路基板44的多个IC芯片84进行冷却的构件,例如经由导热片(未图示)而与IC芯片84接触。即,导热板48与IC芯片84以能够进行热量移动的方式连接。IC芯片84例如是基于来自图像传感器54的电信号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用的芯片、存储图像数据等的存储器等。在动作中发热的IC芯片84的热量被该导热板48吸收。需要说明的是,导热板48由铝等具备高热传导率的材料制作,以便吸收IC芯片84的热量。另外,关于来自导热板48的热量的移动,之后进行叙述。
如图3以及图6所示,后单元22除了后壳32以外,还包括电子取景器16、监视器18以及多个操作按钮86。这些构件经由柔性线缆87而与主电路基板44电连接。由此,电子取景器16与监视器18被主电路基板44控制。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顶单元的下方立体图。另外,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顶单元24除了顶壳34以外,还包括快门按钮88等多个操作按钮以及冷却模块90。操作按钮以及冷却模块90经由柔性线缆92以及引线94而与主电路基板44电连接。
冷却模块90是对拍摄模块40的传感器模块50上的图像传感器54与主电路基板44上的IC芯片84进行强制冷却的模块,且保存于壳体12的上方突出部12c内。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模块90与电子取景器16一起保存于上方突出部12c,且配置于电子取景器16的前方。
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冷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上方突出部内的空气的流动的局部剖视图。而且,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中的上方突出部内的空气的流动的俯视图。除此之外,图16是散热器的剖视图。并且,图17是示出空气相对于散热器的流动的立体图。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冷却模块90包括散热器96(散热构件)以及产生对散热器96进行冷却的空气的流动F的风扇98。另外,冷却模块90包括用于将风扇98安装于散热器96的减振器100。减振器100吸收风扇98的振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风扇98是轴流风扇,且以从斜上前方朝向斜下后方吹出空气的方式安装于散热器96。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供空气流动的流路P(产生空气的流动F的流路)被顶壳34的上方突出部12c以及冷却模块90划分出。作为流路P的一端的吸气口12g以及作为另一端的排气口12h、12i形成于顶壳34的上方突出部12c。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5以及图5所示,吸气口12g形成于壳体12的从前表面12a朝向前方突出的上方突出部12c的突出部分中的下表面。另外,如图15所示,排气口12h、12i形成于上方突出部12c的左侧侧面以及右侧侧面。排气口12h、12i在左右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在该排气口12h、12i之间配置有冷却模块90的散热器96。
散热器96具备配置于流路P内的第一翅片96a、第二翅片96b以及第三翅片96c。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散热器96是在上侧部分具备被风扇98覆盖的开口的箱状,且由具备高热传导率的材料、例如铝制作。
具体而言,如图13、图14、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散热器96包括矩形形状的底板部96d以及从底板部96d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向风扇98立起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立起设置)的一对左侧壁部96e及右侧壁部96f。在左侧壁部96e以及右侧壁部96f分别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通并供空气通过的通气孔96g、96h。
另外,如图14所示,散热器96包括从底板部96d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的两端分别朝向风扇98立起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立起设置)的前侧壁部96i以及后侧壁部96j。而且,如图14所示,散热器96包括从底板部96d的前后方向的一端(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后端)向与风扇98分离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下方向)延伸的舌片部96k。
如图14所示,多个第一翅片96a从与风扇98对置的散热器96的底板部96d的第一表面96m朝向风扇98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立起设置。第一翅片96a为销状的翅片,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具备圆形截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多个第一翅片96a在第一表面96m上呈交错状配置。
如图13、图16以及图17所示,多个第二翅片96b在散热器96的左侧壁部96e的通气孔96g内与右侧壁部96f的通气孔96h内分别隔开间隔地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排列设置。第二翅片96b是沿左右方向(Y轴方向)以及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翅片。
如图13、图14所示,多个第三翅片96c从散热器96的前侧壁部96i向前方突出,并隔开间隔地沿左右方向(Y轴方向)排列设置。第三翅片96c是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以及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翅片。如图14以及图5所示,第三翅片96c配置于吸气口12g内。
如图17所示,在空气的流动F中,第三翅片96c位于最上游侧,第二翅片96b位于最下游侧。即,通过风扇98的旋转而进入到吸气口12g内的空气首先在多个第三翅片96c之间通过。接下来,空气在多个第一翅片96a之间通过,并且被底板部96d的第一表面96m引导,向分别朝向两个通气孔96g、96h的方向分支。然后,如图15所示,空气在分别设置于通气孔96g、96h的第二翅片96b之间通过了之后,经由设置于壳体12的上方突出部12c的排气口12h、12i向外部流出。
如图13所示,将上方突出部12c与散热器96的间隙堵塞的密封环102、104以使分别通过了散热器96的通气孔96g、96h的空气没有泄漏地通过排气口12h、12i的方式设置于散热器96。另外,防止用户的手指向排气口12h、12i侵入的指防护件106、108设置于散热器96。
需要说明的是,有可能雨等液体经由这种排气口12h、12i向上方突出部12c内侵入,并在散热器96的底板部96d上积存。作为其应对,如图16所示,散热器96的通气孔96g的底面96n与底板部96d的第一表面96m相比位于低水平。通过这种通气孔96g,散热器96的底板部96d上的液体容易向上方突出部12c的外部排出。
图18以及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散热器与冷却对象的连接的立体图以及剖视图。
如上述那样,冷却模块90用于对拍摄模块40的传感器模块50上的图像传感器54以及主电路基板44上的IC芯片84进行强制冷却。因此,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冷却模块90的散热器96与支承作为热源的图像传感器54的可动框架58以及和作为热源的IC芯片84接触的导热板48连接。即,可动框架58与导热板48是冷却模块90的冷却对象。
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冷却对象的可动框架58经由热传导片110而与冷却模块90的散热器96接触(连接)。
图2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热传导片的展开图。另外,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散热器与热传导片的连接的下方立体图。而且,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热传导片与第一冷却对象的连接的后方立体图。而且,另外,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热传导片与第一冷却对象的连接的局部后视图。并且,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热传导片与第一冷却对象的连接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0所示,热传导片110例如由具备高热传导率且具备挠性的材料制作。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热传导片110是由具备高热传导率的石墨制作出的石墨片。
如图20~图23所示,热传导片110具备:散热部110a,其与散热器96连接(接触);以及第一及第二吸热部110b、110c,它们与冷却对象的可动框架58连接(接触)。第一及第二吸热部110b、110c设置于彼此向相反方向延伸的一对带状部110d、110e。
如图21所示,热传导片110的散热部110a与散热器96的底板部96d的第二表面96p(第一连接部)连接(接触)。第二表面96p是设置有第一翅片96a的第一表面96m的相反侧的表面。热量经由该散热部110a从热传导片110向散热器96释放。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9所示,热传导片110的散热部110a与散热器96的底板部96d的第二表面96p的接触被片按压构件112维持。片按压构件112经由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等的弹性构件114而与热传导片110接触,由此维持热传导片110与散热器96的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片按压构件112安装于传感器模块50的前框架60。
如图23所示,热传导片110的第一及第二吸热部110b、110c与可动框架58连接。具体而言,第一吸热部110b与第二吸热部110c在彼此重合的状态下与可动框架58的顶面58b连接。严格来说,第一吸热部110b直接与顶面58b连接,第二吸热部110c间接与顶面58b接触。即,一对带状部110d、110e形成环,从而第一吸热部110b与第二吸热部110c彼此重合。
另外,在第一吸热部110b与第二吸热部110c之间配置有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等的弹性构件116。第一吸热部110b、弹性构件116以及第二吸热部110c的层叠体被固定于可动框架58的片按压构件118的底面118a与可动框架58的顶面58b夹持。在弹性构件116的作用下,第一吸热部110b被朝向可动框架58的顶面58b施力并持续接触,第二吸热部110c被朝向片按压构件118的底面118a施力并持续接触。在这种弹性构件116的作用下,维持第一吸热部110b与可动框架58的连接以及第二吸热部110c经由片按压构件118的与可动框架58的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片按压构件118与可动框架58相同地由铝等具备高热传导率的材料制作。由此,可动框架58的热量直接向第一吸热部110b移动,并经由片按压构件118向第二吸热部110c移动。在该情况下,弹性构件116也可以由热传导率低的材料制作。
需要说明的是,可动框架58与片按压构件118也可以作为一个部件而一体化。
可动框架58与散热器96经由热传导片110连接的理由是因为可动框架58相对于散热器96位移。当可动框架58位移时,热传导片110变形。为了使该变形容易,如图23所示那样热传导片110以其厚度方向与可动框架58的位移方向(左右方向(Y轴方向)以及高度方向(Z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于可动框架58与散热器96之间。
作为第二冷却对象的导热板48与可动框架58不同,直接与散热器96连接(接触)。
图25以及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散热器与第二冷却对象的连接的后方立体图以及后视图。
如图25以及图26所示,散热器96在其舌片部96k具备用于与导热板48接触的接触面96q(第二连接部)。导热板48例如通过螺钉等而固定于舌片部96k,由此与接触面96q持续接触。
到此为止,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系统的第一拍摄装置进行了说明。接下来,对与第一拍摄装置不同的拍摄装置系统的第二拍摄装置进行说明。
图27~图3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中的第二拍摄装置的右前方立体图、左前方立体图、后方立体图、主视图以及仰视图。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拍摄装置的一部分被概要性地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210是与第一拍摄装置10不同种类的拍摄装置。
如图27~图3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210与第一拍摄装置10相同地具有与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类似的外观设计性。第二拍摄装置210具备壳体212。在该壳体212设置有镜头支座214(第二镜头支座)以及电子取景器(EVF)216(第二电子取景器)。具体而言,镜头支座214设置于壳体212的前表面212a。电子取景器216设置于壳体212的从顶面212b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突出的上方突出部212c内。另外,电子取景器216经由设置于上方突出部212c的后表面的取景窗212k输出图像。以与包括镜头支座214的光轴C2(安装于镜头支座214的镜头的光轴)并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Z-X平面)交叉的方式设置有镜头支座214以及电子取景器216。另外,以与该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式在壳体212的底面212e设置有云台安装用的内螺纹孔212d(第二内螺纹孔)。
另外,在第二拍摄装置210的情况下,在壳体212的后表面212f设置有可变角度式的监视器218。可变角度式的监视器218能够以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中心线R3以及沿相对于第一旋转中心线R3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旋转中心线R4为中心转动地设置于壳体212。
图3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2所示,第二拍摄装置210也与第一拍摄装置10相同地由前单元220、后单元222以及顶单元224构成。
前单元220包括构成壳体212的一部分并至少具备壳体212的前表面212a的前壳230(第二前壳)。需要说明的是,前壳230可以包括前表面212a整体,另外也可以包括前表面212a的一部分。
后单元222包括构成壳体212的一部分并至少具备壳体212的后表面212f的后壳232。后壳232包括上方突出部212c的后侧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后壳232可以包括后表面212f整体,另外也可以包括后表面212f的一部分。
顶单元224包括构成壳体212的一部分并至少具备壳体212的顶面212b的顶壳234(第二顶壳)。顶壳234包括上方突出部212c的前侧部分。需要说明的是,顶壳234可以包括顶面212b整体,另外也可以包括顶面212b的一部分。
前壳230、后壳232以及顶壳234例如借助螺钉等来相互固定,从而形成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壳体212。
图33以及图3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前单元的前方分解立体图以及后方分解立体图。
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前单元220除了前壳230以外,还包括拍摄模块240、镜头支座模块242、主电路基板244(第二电路基板)、电池246以及导热板248。另外,拍摄模块240包括传感器模块250以及快门模块252。
图35以及图3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传感器模块的前方分解立体图以及后方立体图。
如图35以及图26所示,拍摄模块240的传感器模块250包括图像传感器254(第二图像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图像传感器254与第一拍摄装置10的图像传感器54不同。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图像传感器254是利用受光面254a接受在安装于镜头支座214的镜头中透过了的图像光并将接受到的图像光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图像传感器254安装于电路基板256。电路基板256与主电路基板244电连接。
另外,第二拍摄装置210也与第一拍摄装置10同样地构成为能够执行手抖补正。为此,第二拍摄装置210的传感器模块250包括:可动框架258,其支承图像传感器254;以及前框架260和后框架262,它们将可动框架258支承为能够沿左右方向(Y轴方向)以及高度方向(Z轴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模块250借助前框架260固定于前壳230。需要说明的是,使可动框架258位移、即使图像传感器254位移的方法与使第一拍摄装置10中的图像传感器54位移的方法实质上相同。
另外,在可动框架258以位于图像传感器254的前方的方式设置有包括保护玻璃272、红外线截止玻璃等多个光学滤波器的滤波器模块274。
而且,图像传感器254以能够进行热量移动的方式与可动框架258连接(接触)。具体而言,设置于可动框架258的凸部258a经由形成于电路基板256的贯通孔256a而与图像传感器254接触,从而图像传感器254与可动框架258以能够进行热量移动的方式连接。由此,在拍摄中发热的图像传感器254的热量被可动框架258吸收。需要说明的是,可动框架258由铝等具备高热传导率的材料制作,以便吸收图像传感器254的热量。另外,关于来自可动框架258的热量的移动,之后进行叙述。
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拍摄模块240的快门模块252配置于传感器模块250的前方。快门模块252包括用于调节曝光时间的快门。快门模块252与主电路基板244电连接。
镜头支座模块242包括与镜头支座214以及安装于镜头支座214的镜头电连接的电子接点278。电子接点278与主电路基板244电连接。
主电路基板244配置于拍摄模块240的后方。在该主电路基板244电连接有电池246。主电路基板244对传感器模块250的图像传感器254、快门模块252的快门、安装于镜头支座214的镜头等进行控制。
导热板248是主要用于对安装于主电路基板244的多个IC芯片284进行冷却的构件,例如经由导热片(未图示)而与IC芯片284接触。即,导热板248与IC芯片284以能够进行热量移动的方式连接。IC芯片284例如是基于来自图像传感器254的电信号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用的芯片、存储图像数据等的存储器等。在动作中发热的IC芯片284的热量被该导热板248吸收。需要说明的是,导热板248由铝等具备高热传导率的材料制作,以便吸收IC芯片284的热量。另外,关于来自导热板248的热量的移动,之后进行叙述。
如图29以及图32所示,后单元222除了后壳232以外,还包括电子取景器216、监视器218以及多个操作按钮286。这些构件与主电路基板244电连接。由此,电子取景器216与监视器218被主电路基板244控制。
图3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7所示,顶单元224除了顶壳234以外,还包括快门按钮288等多个操作按钮以及冷却模块290。操作按钮与主电路基板244电连接。
冷却模块290是对主电路基板244上的IC芯片284进行强制冷却的模块,且保存于壳体212的上方突出部212c内。即,与第一拍摄装置10的冷却模块90不同,不对图像传感器254进行强制冷却。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模块290与电子取景器216一起保存于上方突出部212c,且配置于电子取景器216的前方。
图3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上方突出部内的冷却模块的局部剖视图。另外,图3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冷却模块与冷却对象的连接的后方立体图。
如图37、图38以及图39所示,第二拍摄装置210中的冷却模块290与图12、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第一拍摄装置10的冷却模块90大不相同。
具体而言,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冷却模块290具备与导热板248连接的第一导热构件292、将第一导热构件292与顶壳234连接的第二导热构件294以及配置于第二导热构件294与顶壳234之间并从第二导热构件294向顶壳234导热的导热片296。具体而言,第二导热构件294隔着导热片296而与上方突出部212c的内侧表面接触。因而,导热板248的热量经由第一导热构件292、第二导热构件294以及导热片296而向顶壳234移动。然后,该热量从顶壳234向外部释放。因而,顶壳234作为散热器而发挥功能。为此,顶壳234由热传导性优异的材料、例如镁合金制作。同样,第一以及第二导热构件292、204也由热传导性优异的材料、例如铝制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热构件292与第二导热构件294也可以作为一个部件而一体化。
吸收图像传感器254的热量的可动框架258未与该冷却模块290直接连接。可动框架258经由图35所示的热传导片298而以能够进行热量移动的方式与后框架26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框架262经由热传导片300而以能够进行热量移动的方式也连接有电路基板256。如图34所示,后框架262的热量朝向位于其后方的导热板248辐射。即,后框架262的热量经由导热板248而向冷却模块290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将后框架262与导热板248经由热传导片而热连接,经由该热传导片而将后框架262的热量向导热板248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8所示,冷却模块290在上方突出部212c内不需要较大的配置空间。因此,如图37所示,其他模块302、例如对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加速度、角速度进行检测的陀螺仪传感器模块等配置于上方突出部212c内的空的空间。
到此为止,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系统中的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各自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接下来,对包括这些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的拍摄装置系统的特征进行说明。
第一拍摄装置10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种类不同,由此镜头支座以及图像传感器不同。具体而言,第一拍摄装置10的镜头支座14(第一镜头支座)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镜头支座214(第二镜头支座)的大小不同,因此能够安装的镜头的规格不同。例如,第一拍摄装置10的镜头支座14能够安装被称作“全尺寸”的规格的镜头,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镜头支座214能够安装被称作“微型4/3系统”的规格的镜头。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拍摄装置10的镜头支座14的支座直径比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镜头支座214的支座直径大。
另外,如图9以及图35所示,第一拍摄装置10的图像传感器54(第一图像传感器)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图像传感器254(第二图像传感器)就能够接受光的受光面54a、254a的尺寸而言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拍摄装置10的图像传感器54的受光面54a的尺寸比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图像传感器254的受光面254a的尺寸大。需要说明的是,受光面54a、254a为矩形形状,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与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尺寸的纵横比大致相同。
第一拍摄装置10与第二拍摄装置210如上述那样就镜头支座与图像传感器而言不同。另一方面,如图1~图5以及图27~图31所示,第一拍摄装置10与第二拍摄装置210在外观方面具有与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类似的外观设计性。即,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具备与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的外观设计特征类似的外观设计特征,因此就外观而言彼此相似。
具体而言,作为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的外观设计特征,如图4以及图30所示,在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中,在主视时在镜头支座14、214的左侧的壳体12、212的部分一体地设置有抓握部12j、212j。抓握部12j、212j被用户的右手把持。在位于该抓握部12j、212j的上方的顶面12b、212b的部分配置有快门按钮88、288。即,用户能够在利用右手把持着抓握部的状态下利用其右手按下快门按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抓握部12j、212j分别设置于前壳30、230,实质上为相同形状,即共通。与此不同,抓握部12j、212j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另外,作为与一部分种类的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所具备的外观设计特征类似的外观设计特征,如图4以及图30所示,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具备从其顶面12b、212b朝向上方突出的上方突出部12c、212c。该上方突出部12c、212c是具备五面镜的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的特征。在具备五面镜的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的情况下,在上方突出部内收容五面镜,在上方突出部的后表面设置有取景窗。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如上述那样不具备五面镜。
而且,作为与为数码式且具备上方突出部的相机的特征类似的特征,如图3以及图29所示,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在其后表面12f、212f具备监视器18、218。
较多种类的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观察时取景窗位于镜头支座的中心(即安装于镜头支座的镜头的光轴)的上方。另外,镜头支座的中心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位置与取景窗的中心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相同。如图4以及图30所示,在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中,取景窗12k、212k的中心Cw就左右方向的位置而言与镜头支座14、214的中心(即光轴C1、C2)相同,就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位置而言不同,并位于镜头支座14、214的中心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具备与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的外观设计特征类似的外观设计特征,取景窗12k、212k设置于后壳32、232中的上方突出部12c、212c的后表面。然而,也存在取景窗未设置于上方突出部的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设置取景窗的部分。
作为进一步的特征,较多种类的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在其壳体底面具备云台安装用的内螺纹孔。内螺纹孔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是供1/4英寸尺寸的外螺纹卡合的内螺纹孔。具体而言,镜头支座的中心(即安装于镜头支座的镜头的光轴)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与内螺纹孔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相同。如图5以及图31所示,在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中,在仰视时内螺纹孔12d、212d位于安装于镜头支座14、214的镜头的光轴C1、C2上。换言之,镜头支座14、214的中心(即光轴C1、C2)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位置与内螺纹孔12d、212d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相同。
如此,即使镜头支座、图像传感器等不同,由于具备与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类似的外观设计性,因此发明人发现关于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能够将较多的部分共通化。因此,在镜头支座、图像传感器等不同的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的制作时,考虑用于将一部分共通化的拍摄装置系统。
图4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系统的概念图。
如图40所示,发明人考虑进行后壳以及顶壳的共通化来作为第一拍摄装置10、第二拍摄装置210的一部分共通化。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共通化是形状的共通化,且有时颜色、材料、涂装、印刷等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关于后壳为整体共通化,关于顶壳为局部共通化。因而,图6所示的第一拍摄装置10的后壳32与图32所示的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后壳232相同。另外,图6所示的第一拍摄装置10的顶壳34与图32所示的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顶壳234除了排气口12h、12i的有无以外,均共通化。
伴随着后壳的共通化,将需要设置于后壳的构成要素以及能够设置于后壳的构成要素共通化。首先,如图3以及图29所示,设置于后壳32、232的后表面12f、212f的监视器18、218以及操作按钮86、286被共通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6以及图32所示,在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中,电子取景器16、216被共通化,并设置于被共通化的后壳32、232。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后壳32、232包括上方突出部12c、212c的后侧部分,在其内部设置有被共通化的电子取景器16、216。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的后单元22、222整体被共通化。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如此将后单元22、222在整体的范围内共通化,也可以将后单元22、222所包括的后壳32、232、监视器18、218等一部分的构成要素共通化。在不将电子取景器共通化的情况下,这些构件可以设置于后壳,或者也可以设置于后壳以外的外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拍摄装置10的顶单元24与第二拍摄装置110的顶单元224除了顶壳34、234中的排气口12h、12i的有无以及冷却模块90、290的差异以外都被共通化。即,设置于顶壳34、234的快门按钮288等多个操作按钮被共通化。
通过第一拍摄装置10的后壳32、顶壳34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后壳232、顶壳234的共通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后单元22、222的共通化与顶单元24、224的局部共通化),从而能够将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的设计以及部件的开发费用合理化。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仅需相对于共通化的后单元以及局部共通化的顶单元的前单元的开发(部件设计等)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为能够在后壳32、232以及顶壳34、234安装饰品类的规格的情况下,能够将该饰品类共通用于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例如,拥有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的用户不需要针对拍摄装置分别准备饰品类。
当然,在共通的后壳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彼此不同的镜头支座14、214。
首先,在第一拍摄装置10中,镜头支座14的中心与图像传感器54的受光面54a的中心位于光轴C1上,即就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位置与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位置而言相同。另外,在第二拍摄装置210中,镜头支座214的中心与图像传感器254的受光面254a的中心位于光轴C2上,即就左右方向的位置与高度方向的位置而言相同。
因此,如图40所示,以就相对于被共通化的后壳32、232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第一拍摄装置10的光轴C1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光轴C2实质上相同的方式设计(制作)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即,在共通化的后壳分别安装有前壳30、230时,就相对于该被共通化的后壳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前壳30的镜头支座14的中心与前壳230的镜头支座214的中心实质上相同。通过该限制,能够将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各自的设计合理化。
具体地进行说明的话,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被共通化的后壳32、232包括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的壳体12、212的后表面12f、212f的大部分。因此,被共通化的后壳32、232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与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实质上一致。其结果是,如图40所示,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观察时,第一拍摄装置10的拍摄模块40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拍摄模块240存在于被共通化的后壳32、232的轮廓形状内的大致相同的位置。
这里,就相对于被共通化的后壳32、232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当前壳30的镜头支座14的中心(即光轴C1)与前壳230的镜头支座214的中心(即光轴C2)大不相同时,其结果是,需要增加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
具体地进行说明的话,就相对于被共通化的后壳32、232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当前壳30的镜头支座14的中心(即光轴C1)与前壳230的镜头支座214的中心(即光轴C2)大不相同时,图像传感器54、254的受光面54a、254a各自的中心相对于共通化的前壳32、232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也大不相同。另外,因此,包括图像传感器54、254的拍摄模块40、240各自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也大不相同。
为了该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相对位置大不相同的拍摄模块40、240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观察时存在于共通化的后壳32、232的轮廓形状内,需要增加该共通化的后壳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其结果是,需要增加采用共通的后壳的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
然而,为了确保与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类似的拍摄装置的外观设计性,在增加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上存在限制。其结果是,尽管将后壳共通化,但可能导致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的设计变得困难。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设计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在共通化的后壳32、232分别安装有前壳30、230时,就相对于该被共通化的后壳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前壳30的镜头支座14的中心与前壳230的镜头支座214的中心实质上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40所示,就相对于被共通化的后壳32、232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第一拍摄装置10的光轴C1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光轴C2不同。即,在共通化的后壳分别安装有前壳30、230时,就相对于该被共通化的后壳的高度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前壳30的镜头支座14的中心(即光轴C1)与前壳230的镜头支座214的中心(即光轴C2)不同。
在分别单独观察拍摄装置10、210的情况下,镜头支座14、214、内螺纹孔12d、212d以及取景窗12k、212k相对于上方突出部12c、212c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相对位置相比于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相对位置不会对外观设计造成较大影响。因而,就相对于被共通化的后壳32、232的高度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前壳30的镜头支座14的中心与前壳230的镜头支座214的中心可以某种程度地自由设定,但期望为尽量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40所示,在共通化的后壳32、232分别安装有前壳30、230时,如图40所示那样,就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位置而言,被共通化的后壳32、232的取景窗12k、212k的中心Cw与镜头支座14、214的中心(即光轴C1、C2)相同。由此,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与较多种类的单镜头反光相机类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云台安装用的内螺纹孔12d、212d设置于前单元20、220的前壳30、230。也可以代替于此,在被共通化的后单元22、222的共通化的后壳32、232设置内螺纹孔12d、212d。在该情况下,后壳32、232包括壳体12、212的底面12e、212e的至少一部分。另外,期望的是,在共通化的后壳32、232分别安装有前壳30、230时,如图40所示那样,就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位置而言,共通化的后壳32、232的内螺纹孔12d、212d与镜头支座14、214的中心(即光轴C1、C2)尽量相同。由此,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与较多种类的单镜头反光相机类似。
相对于第一拍摄装置10的后壳32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后壳232被共通化,第一拍摄装置10的前壳30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前壳230未被共通化。这是因为在这些构件分别安装不同的镜头支座14、21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拍摄装置10的图像传感器54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图像传感器254不同,因此拍摄模块40、240也不同。并且,该拍摄模块40、240设置于前壳30、230。代替于此,第一拍摄装置10的图像传感器54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图像传感器254也可以相同,由此拍摄模块40、240也可以相同。
拍摄模块40、240在相同、即共通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于共通化的后壳32、232,即可以组装于共通化的后单元22、222。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镜头支座14、214的中心与图像传感器54、254的中心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镜头支座14、214与图像传感器54、254设置于前壳30、230。因此,不需要将前壳30、230与共通化的后壳32、232以高定位精度相互安装。其结果是,不需要将后壳32、232、即后单元22、222以高精度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10、210的后单元22、222被共通化,前单元20、220未被共通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剩余的顶单元24、224除一部分以外都被共通化。
如图12以及图37所示,设置于第一拍摄装置10的顶单元24的冷却模块90与设置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顶单元224的冷却模块290完全不同。但是,顶壳34、234的较多部分被共通化。
图4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顶壳的立体图。另外,图4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拍摄装置中的顶壳的立体图。
如图41以及图42所示,第一拍摄装置10的顶壳34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顶壳234除了前者具备通气孔12h、12i这点以外,其他相同。即,第一拍摄装置10的顶壳34具备在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顶壳234形成有通气孔12h、12i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参考,在图38中由双点划线示出形成通气孔12h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气孔12h、12i分别形成于上方突出部12c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两侧。另外,如上述以及如图15所示,通气孔12h、12i是供由冷却模块90的风扇98产生的空气的流动F通过的排气口。
这种第一拍摄装置10的顶壳34通过利用模具制作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顶壳234且在该制作出的顶壳234形成通气孔12h、12i从而制作。即,顶壳34、234除了通气孔12h、12i的有无以外,其他共通。
图4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拍摄装置中的顶壳的通气孔的形成方法的一例的图。
如图43所示,顶壳34的通气孔12h、12i通过切削加工来制作。例如,通过立铣刀等切削工具T来形成通气孔12h、12i。需要说明的是,通气孔12h、12i以保持切削工具T的加工中心的头M不与顶壳34干扰的方式相对于上方突出部12c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两侧的侧面分别倾斜地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述那样,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顶壳234作为散热器而发挥功能,因此由热传导性优异的例如镁合金制作。镁合金容易进行切削加工,因此能够通过切削加工从没有通气孔的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顶壳234制作具备通气孔12h、12i的第一拍摄装置10的顶壳34。
另外,也能够通过堵塞第一拍摄装置10的顶壳34的通气孔12h、12i来制作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顶壳234。即,顶壳234具备将顶壳34的通气孔堵塞的形状。在该情况下,例如,首先,通过利用模具制作顶壳34,并使盖构件堵住该通气孔12h、12i从而制作顶壳234。
而且,除了通气孔12h、12i的有无以外,第一拍摄装置10的顶壳34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顶壳234相同。因此,由图14所示的第一拍摄装置10的顶壳34与前壳30形成的通气孔12g(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吸气口)那样的通气孔也形成于第二拍摄装置210。为了堵塞该通气孔,如图38所示那样在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前壳230设置有作为盖而发挥功能的突出部230a。
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在不同种类的多个拍摄装置的制作时,能够将它们的设计合理化,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
具体而言,通过利用多个拍摄装置具有与单镜头反光类型的相机类似的外观设计性这点将一部分共通化,从而能够将该多个拍摄装置的设计合理化,能够将该多个拍摄装置的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
另外,在根据被拍摄体、拍摄条件等而区别使用镜头支座、即区别使用多个拍摄装置的用户中也能够使用共通的操作系统,因此可用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为能够在后壳以及顶壳安装饰品类的规格的情况下,能够将该饰品类共通用于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例如,拥有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的用户不需要针对拍摄装置分别准备饰品类。
以上,举出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拍摄装置10的冷却模块90与第二拍摄装置210的冷却模块290由于冷却对象不同,因此不同。其结果是,如图41以及图42所示,第一拍摄装置10的顶壳34具备通气孔12h、12i,第二拍摄装置210的顶壳234不具备通气孔。然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第一拍摄装置的冷却模块与第二拍摄装置的冷却模块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拍摄装置的顶壳与第二拍摄装置的顶壳也可以相同(也可以被共通化)。
即,在广义上讲,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系统包括第一拍摄装置以及第二拍摄装置,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具有包括壳体前表面的第一前壳、包括壳体后表面的共通后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前壳的第一镜头支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共通后壳的共通监视器,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具有包括壳体前表面的第二前壳、所述共通后壳、安装于所述第二前壳且与所述第一镜头支座不同的第二镜头支座以及所述共通监视器,在所述共通后壳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前壳以及所述第二前壳时,就相对于所述共通后壳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所述第一镜头支座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镜头支座的中心相同。
如以上那样,作为本发明的技术的例示,说明了上述的实施方式。为此,提供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因而,在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所记载的构成要素之中不仅包括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构成要素,而且还可能包括为了例示上述技术而不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构成要素。因此,不应当以在附图和详细的说明中记载了这些非必需的构成要素而立即认定这些非必需的构成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例示本发明中的技术,因此能够在专利技术方案或者其均等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类似的外观设计性的不同的多个拍摄装置。

Claims (8)

1.一种拍摄装置系统,其中,
所述拍摄装置系统包括第一拍摄装置以及第二拍摄装置,
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具有包括壳体前表面的第一前壳、包括壳体后表面的共通后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前壳的第一镜头支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共通后壳的共通监视器,
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具有包括壳体前表面的第二前壳、所述共通后壳、安装于所述第二前壳且与所述第一镜头支座不同的第二镜头支座以及所述共通监视器,
在所述共通后壳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前壳以及所述第二前壳时,就相对于所述共通后壳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所述第一镜头支座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镜头支座的中心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系统,其中,
在所述共通后壳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前壳以及所述第二前壳时,就相对于所述共通后壳的高度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所述第一镜头支座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镜头支座的中心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分别具有第一电子取景器以及第二电子取景器,
所述共通后壳具备所述第一电子取景器以及所述第二电子取景器的取景窗,
在所述共通后壳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前壳以及所述第二前壳时,就所述左右方向的位置而言,所述取景窗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镜头支座以及所述第二镜头支座的中心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系统,其中,
所述共通后壳或者所述第一前壳以及所述第二前壳具备云台安装用的内螺纹孔,
在所述共通后壳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前壳以及所述第二前壳时,就所述左右方向的位置而言,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第一镜头支座以及所述第二镜头支座的中心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具备安装于所述第一前壳并至少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的第一拍摄模块,
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具备安装于所述第二前壳并包括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不同的第二图像传感器的第二拍摄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一前壳以及所述第二前壳分别设置有共通的抓握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具有包括壳体顶面的第一顶壳,
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具有包括壳体顶面的第二顶壳,
所述第一顶壳以及所述第二顶壳具备共通形状,
在所述第一顶壳以及所述第二顶壳设置有共通的操作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具有包括壳体顶面的第一顶壳,
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具有包括壳体顶面的第二顶壳,
所述第一顶壳具备在所述第二顶壳形成有通气孔的形状。
CN202311129887.XA 2022-09-07 2023-09-04 拍摄装置系统 Pending CN1176662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42480 2022-09-07
JP2022142480A JP7249547B1 (ja) 2022-09-07 2022-09-07 撮像装置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6248A true CN117666248A (zh) 2024-03-08

Family

ID=85772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29887.XA Pending CN117666248A (zh) 2022-09-07 2023-09-04 拍摄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7788A1 (zh)
JP (1) JP7249547B1 (zh)
CN (1) CN11766624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30721B2 (en) * 2001-03-15 2005-08-16 Panavision Inc. Lens mount apparatus for a high definition video camera
US20080159732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Stuart Young Positioning device
JP6068944B2 (ja) * 2012-11-19 2017-01-25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監視カメ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監視カメラ
WO2015089651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Back-Bone Gear Inc. Lens and sensor attachment for a digital camera and related retrofit kit and retrofit method
JP7130438B2 (ja) * 2018-05-30 202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90343B2 (ja) * 2019-08-20 2024-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ランジバック調整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49547B1 (ja) 2023-03-31
JP2024037555A (ja) 2024-03-19
US20240077788A1 (en)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165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proved i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JP6727889B2 (ja) デジタル・ビデオ・カメラ
JP2009229582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5898117B (zh) 能够有效率且均匀散热的电子设备
JP7210166B2 (ja) 撮像システム
US11696006B2 (en) Imaging device
JP6646720B1 (ja) カメラアッセンブリ
JP5649369B2 (ja) 電子機器
JP7246034B1 (ja) 撮像装置システム
JP2019219493A (ja) 電子機器
CN117666248A (zh) 拍摄装置系统
JP2008261974A (ja) 撮像システム
CN220232215U (zh) 拍摄装置
CN220473846U (zh) 拍摄装置
US11240409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ion terminal section on rear side
JP2019008053A (ja) 撮像装置
JP2022139640A (ja) 撮像装置
JP2019009552A (ja) 電子機器
JP6995506B2 (ja) 撮像装置
US20240214655A1 (en) Imaging device
US20230239555A1 (en) Imaging device
CN21369388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设备
WO2020213902A1 (ko) 웨어러블 카메라
JP2018067901A (ja) 電子機器
US20230280639A1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