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6895A - 分火器组件和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分火器组件和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6895A
CN117646895A CN202311722197.5A CN202311722197A CN117646895A CN 117646895 A CN117646895 A CN 117646895A CN 202311722197 A CN202311722197 A CN 202311722197A CN 117646895 A CN117646895 A CN 117646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or
ignition
wall
flam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221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欢乐
黄泽民
叶巧明
吴亭
邓飞忠
欧伟成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221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68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6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6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火器组件和燃烧器。分火器组件包括分火器主体和稳焰圈,所述分火器主体具有环形的分火器混气腔且包括设置于所述分火器混气腔的内侧的分火器内壁,所述分火器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一点火孔;所述稳焰圈连接于所述分火器内壁,且与所述分火器内壁具有重叠部分,所述稳焰圈对应于所述重叠部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点火孔一一连通的第二点火孔。本发明的分火器组件通过分火器主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点火孔,并在稳焰圈对应于第一点火孔的位置设置第二点火孔,并通过稳焰圈增加分火器主体在第一点火孔处的深度,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使得第一点火孔处的气流更加平稳,火焰更蓝且均匀。

Description

分火器组件和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火器组件和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的炉头通常形成有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外环混气腔和内环混气腔的相对位置和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环混气腔环绕在内环混气腔的周围,这样的结构因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较低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该结构存在引射不够,火焰不够蓝,火焰不够均匀的缺陷。另一种是至少一个外环混气腔设置在内环混气腔的一侧,其与内环混气腔为非同心设计,尤其是多个外环混气腔沿内环混气腔的周向等间隔环设时,其形成的外环火较前者的火焰蓝且均匀,但是这种结构通常采用重力铸造或压铸的方式,工艺难度高,制造效率低,并且仍然存在燃烧效率低,火焰不够均匀的缺陷。
因此,需要对该炉头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并且对燃烧器的其他部分例如火盖组件、引射管组件和分火器组件等部分做出相应的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和/或其他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火器组件,所述分火器组件包括分火器主体和稳焰圈,所述分火器主体具有环形的分火器混气腔且包括设置于所述分火器混气腔的内侧的分火器内壁,所述分火器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一点火孔;所述稳焰圈连接于所述分火器内壁,且与所述分火器内壁具有重叠部分,所述稳焰圈对应于所述重叠部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点火孔一一连通的第二点火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分火器内壁包括沿其周向延伸至少一部分的点火孔部,所述多个第一点火孔沿所述分火器内壁的周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点火孔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稳焰圈包括稳焰圈主体,所述稳焰圈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外周壁与所述点火孔部贴合,所述多个第二点火孔排列于该部分外周壁上并与所述多个第一点火孔一一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稳焰圈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稳焰圈主体的顶部的稳焰圈连接部,所述稳焰圈连接部沿所述稳焰圈的径向向外延伸以抵接于所述分火器内壁的顶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稳焰圈连接部的顶部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被配置成与外火盖的内周表面齐平,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外火盖的内端底面相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分火器主体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点火孔部的点火延伸部,所述点火延伸部沿所述分火器主体的径向向所述分火器混气腔内延伸,所述点火延伸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点火孔贯穿的第三点火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稳焰圈主体和所述分火器内壁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第一点火孔、所述第二点火孔和所述第三点火孔通过铆接后钻孔的方式一体形成于所述点火孔部、所述稳焰圈主体和所述点火延伸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三点火孔、所述第一点火孔和所述第二点火孔依次连通且沿气体流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前述的分火器组件、底座组件以及引射管组件。所述分火器混气腔的底部形成有第一分火器进口和第二分火器进口;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形成有第一底座出口和第二底座出口的底座主体,所述第一底座出口与所述第一分火器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底座出口和所述第二分火器进口连通,所述底座主体还向外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管;所述引射管组件包括与所述进气管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引射管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外环点火针,所述外环点火针的针尖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点火孔处。
本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分火器组件通过分火器主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点火孔,并在稳焰圈对应于第一点火孔的位置设置第二点火孔,并通过稳焰圈增加分火器主体在第一点火孔处的深度,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使得第一点火孔处的气流更加平稳,火焰更蓝且均匀。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燃烧器的立体图。
图2示出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分解图。
图3示出图1所示的燃烧器沿穿过内环进气管的竖直平面的的剖视图。
图4示出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内火盖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引射管组件;11、引射管主体;111、直管段;112、扩压段;113、喷嘴;114、外环引射管;115、内环引射管;12、第二连接部;121、第二连接孔;13、密封圈;2、底座组件;21、底座主体;211、内环混气腔;2111、第一内环腔;21111、第一内环内壁;21112、第一内环外壁;21113、第一内环底壁;21114、第一内环侧壁;2112、第二内环腔;21121、第二内环外壁;21122、第二内环内壁;21123、第二内环底壁;212、二次空气入口;213、内环隔板;214、内环支撑柱;215、第一外环混气腔;2151、第一外环底壁;2152、第一外环侧壁;2153、第一外环内壁;2154、第一外环外壁;216、第二外环混气腔;2161、第二外环侧壁;2162、第二外环内壁;2163、第二外环外壁;22、进气管;221、外环进气管;222、内环进气管;23、第一连接部;231、第一连接孔;3、分火器组件;31、分火器主体;311、分火器混气腔;312、分火器底壁;3121、第一分火器进口;3122、第二分火器进口;313、分火器内壁;3131、点火孔部;31311、第一点火孔;314、分火器外壁;315、点火延伸部;3151、第三点火孔;32、稳焰圈;321、第二点火孔;322、稳焰圈主体;323、稳焰圈连接部;3231、第一斜面;3232、第二斜面;33、分火器挡板;4、内环点火针;5、外环点火针;6、火盖组件;61、内火盖;611、内火盖主体;6111、内火盖内壁;61111、辅助火孔;61112、第一区域;6112、内火盖顶壁;61121、火槽组;611211、主火槽;611212、稳焰槽;6113、内火盖外壁;6114、内火盖腔;612、遮挡部;613、第一挡板;6131、第一通孔;6132、第二通孔;62、外火盖。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如图2和图3所示,该燃烧器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射管组件1、底座组件2、分火器组件3、内环点火针4、外环点火针5和火盖组件6。引射管组件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引射管主体11,底座组件2可以包括底座主体21和由底座主体21向外延伸设置的至少一个进气管22,至少一个引射管主体11与至少一个进气管22主体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引射管主体11可以包括直管段111和连接于直管段111的扩压段112,扩压段11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进气管22内,并且进气管22的直径较较直管段111的直径更大,扩压段112的直径沿气体的流动方向由直管段111的直径逐渐扩大到进气管22的直径,从而可以减少气体冲击进气管22产生的紊流。并且进气管22进一步延长了引射管主体11的长度,充分混合了进入引射管主体11的气体(例如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可以理解的是,引射管的远离扩压段112的一端设置有喷嘴113,在市政管路的燃气通过喷嘴113进入引射管主体11时因为负压作用而由喷嘴113处进入的一次空气,从而在引射管主体11内即可形成由空气和燃气混合而成的混合气体。
现有技术的引射管组件1和底座组件2通常包括上下两部分的分体式设计,通过打胶和螺钉固定,从而带来加工的工艺难度高带来的问题。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燃烧器的连接结构通过底座组件2的进气管22和引射管主体11的扩压段112对接的方式,在保证引射管主体11的完整性的同时,还能保证引射管主体11的引射及混合能力,降低其工艺难度,较现有技术而言,将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合并零件的方式,减少零件数并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该扩压段112的扩压角是6°至8°,有效提升扩压段112的扩压效果,从而燃气和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也就能混合得越充分。该进气管22的直径是直管段111的1倍至2倍,可使引射管主体11在保证沿扩压角进行延伸时,保证有足够强度的壁厚,引射管可延长足够长,引射能力强,也使得混合气体能得到充分混合,性能更好。可以理解的是,经过扩压段112的中心线的平面将扩压段112剖开,形成扩压段112的剖面,在该剖面上,扩压段112的内壁(在该剖面上显示为两条直线)所限定出的夹角为扩压段112的扩压角。
根据底座组件2与引射管组件1的连接方式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进气管22的远离底座主体21的一端(图1至图3所示的进气管22的右端或沿气体流动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3,扩压段112与直管段111的连接处的外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从而扩压段112插入进气管22时,第二连接部12密封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3。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12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31和第二连接孔121,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231和第二连接孔121后通过第一螺母进行紧固。通过将底座组件2和引射管组件1采用对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并在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设置密封圈13,工艺简单,密封性良好。
根据进气管22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所示,至少一个进气管22可以包括外环进气管221,至少一个引射管主体11包括至少一部分伸入外环进气管221的外环引射管114。至少一个进气管22还可以包括内环进气管222,至少一个引射管主体11还可以包括至少一部分伸入内环进气管222的内环引射管115。可以理解的是,外环引射管114和内环引射管115并排设置且同时穿过第二连接部12。外环引射管114和内环引射管115都包括扩压段112和直管段111,参照前述的连接方式,外环引射管114的扩压段112插入外环进气管221,并且内环引射管115的扩压段112插入内环进气管222时,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12固定连接。
根据底座主体21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底座主体21围设形成有内环混气腔211。内环混气腔211包括由下至上层叠设置且连通的第一内环腔2111和第二内环腔2112。第一内环腔2111的横截面呈扇形,第二内环腔2112的横截面呈环形且与第一内环腔2111同轴设置。底座主体21设置有二次空气入口212,二次空气入口212的横截面呈扇形且与第一内环腔2111相对设置,通过二次空气入口212进入内环混气腔211的中间的二次空气为内环火焰的燃烧提供二次空气补入,从而使得内环混气腔211内的混合气体能够充分燃烧,减少黄色的不完全燃烧火焰,使内环火焰更蓝。第二内环腔2112的顶部开口且与火盖组件6的内火盖61(下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说明)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内环腔2111和二次空气入口212分别沿底座主体21的周向延伸180°,使得二次空气入口212和第一内环腔2111可以接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为内环火焰提供更多的二次空气补入。
为了构成第一内环腔2111,如图3所示,底座主体21还可以包括第一内环内壁21111、第一内环外壁21112、第一内环底壁21113和设置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两个第一内环侧壁21114。两个第一内环侧壁21114分别由第一内环内壁21111沿底座主体21的径向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至第一内环外壁21112,以构成横截面是圆心角为180°扇形的筒状结构,并通过第一内环底壁21113对该筒状结构的底壁进行封堵。内环进气管222连通于第一内环腔2111的外周(第一内环外壁21112的周向中间的底部)且沿第一内环腔2111的径向向外(远离底座主体21的一侧)延伸。
继续参考图3,底座主体21还包括第二内环外壁21121、第二内环内壁21122和第二内环底壁21123。其中,第二内环底壁21123与第一内环内壁21111的顶部连接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内环内壁21122和第二内环外壁21121分别在第一内环内壁21111和第一内环外壁21112对应位置处继续向上延伸,且分别沿底座主体21的周向延伸,从而在第一内环腔2111的顶部构成环形且与第一内环腔2111连通的第二内环腔2112。
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示,底座主体2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内环内壁21111且在第一内环腔2111外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内环隔板213。且内环隔板213与第二内环底壁2112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通过内环隔板213、第二内环底壁21123和两个第一内环侧壁21114共同限定出二次空气入口212。可以理解的是,二次空气入口212的高度可以由内环混气腔211内的混合气体的燃气比例决定,当需要二次空气的量补入较多时,则可以适当增加内环隔板213与第二内环底壁21123之间的间距。
由于围设形成第二内环腔2112的构成部件仅有一半支承于第一内环腔2111的构成部件上,为了提高底座主体21的连接强度,如图3所示,该底座主体21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二次空气入口212的中间的内环支撑柱214。该内环支撑柱214由第二内环底壁21123向下延伸至内环支撑柱214,从而与第一内环腔2111的构成部件共同支撑第二内环腔2112的构成部件以及连接于底座主体21上的分火器组件3和火盖组件6。
继续参考图3,底座主体21还围设形成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且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外环混气腔215和第二外环混气腔216,外环进气管221分别连通第一外环混气腔215和第二外环混气腔216,从而依次为第二外环混气腔216和第一外环混气腔215提供混合气体。沿图3所示的竖直方向进行观看时,外环进气管221呈直管状,第一外环混气腔215位于外环进气管221的远端,且第一外环混气腔215和第二外环混气腔216的夹角呈锐角,第一外环混气腔215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二外环混气腔216的流通面积,从而可以在进气管22的远端进入更多的混合气体,从而可以在底座主体21与分火器组件3连接时,由第一外环混气腔215流进分火器组件3后能沿顺时针方向向第二外环混气腔216的对应位置处流动,从而使得整个燃烧器的混气更均匀,从而出火更均匀。
根据第一外环混气腔215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外环混气腔215具有第一外环底壁2151,该第一外环底壁2151的起始端连接于进气管22的末端底壁,并沿气体在底座主体21的周向的流动方向上逐渐升高,从而形成逐渐抬高气体的流动高度,防止气体直接撞击第一外环混气腔215的内壁所产生的紊流。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外环混气腔215还可以包括间隔设置于底座主体21的径向上的两个第一外环侧壁2152以及沿底座主体21的径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外环内壁2153和第一外环外壁2154,两个第一外环侧壁2152分别沿第一外环底壁2151向上延伸,其中一个第一外环侧壁2152由外环进气管221的末端向上延伸,另一个第一外环侧壁2152沿顺时针方向设置于第一外环混气腔215的远离外环进气管221的一侧。由两个第一外环侧壁2152、第一外环外壁2154、第一外环内壁2153和第一外环底壁2151共同限定出第一外环混气腔215的流通面积。
根据第二外环混气腔216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所示,该第二外环混气腔216包括分别由外环进气管221向上延伸设置的两个第二外环侧壁2161,并且包括沿底座主体21的径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外环内壁2162和第二外环外壁2163。两个第二外环侧壁2161均沿底座主体21的径向设置,位于外环进气管221中的气体流动的方向的下游的第二外环侧壁2161(图2所示的左侧的第二外环侧壁2161)与由外环进气管221的末端向上延伸的第一外环侧壁2152(图2所示的右侧的第一外环侧壁2152)间隔设置且两者的夹角呈锐角,便于外环进气管221在与第二外环混气腔216连通后再与第一外环混气腔215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位于气体在外环进气管221中的流动方向的上游的第二外环侧壁2161(图2所述的右侧的第二外环侧壁2161)与沿顺时针方向远离外环进气管221的一侧的第一外环侧壁2152(图2所示的右侧的第二外环侧壁2161)之间设置有底座支架,通过底座支架可以加强第一外环混气腔215的壁和第二外环混气腔216的壁的支撑强度。底座支架上间隔设置有空气通道,能便于空气由下向上或由外向内进入底座主体21的内部。
根据分火器组件3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所示,该分火器组件3包括分火器主体31、稳焰圈32和分火器挡板33。分火器主体31具有环形的分火器混气腔311且包括分别设置于分火器混气腔311的底侧、内侧和外侧的分火器底壁312、分火器内壁313和分火器外壁314。分火器内壁313包括沿其周向延伸至少一部分的点火孔部3131,分火器主体31还包括一体形成于点火孔部3131的点火延伸部315,点火延伸部315沿分火器主体31的径向向分火器混气腔311内延伸。分火器内壁313对应于点火孔部3131间隔设置有贯穿的多个第一点火孔31311,点火延伸部315设置有与第一点火孔31311贯穿的第三点火孔3151。通过点火延伸部315有利于增加第一点火孔31311设置于分火器内壁313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一点火孔31311的出气更加均匀。分火器底壁312上间隔设置有对应于第一外环混气腔215的第一分火器进口3121和对应于第二外环混气腔216的第二分火器进口3122,使得第一外环混气腔215和第二外环混气腔216的气体能够分别通过第一分火器进口3121和第二分火器进口3122进入分火器混气腔311内。第一点火孔31311和第三点火孔3151都设置在第一分火器进口3121的对应位置处,使得气体能够通过第一分火器进口3121经由分火器混气腔311进入多个第一点火孔31311。第二分火器进口3122与第一分火器进口3121沿分火器主体31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且分别由分火器内壁313延伸至分火器外壁314。
根据稳焰圈32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3所示,该稳焰圈32连接于分火器内壁313,且与分火器内壁313具有重叠部分,稳焰圈32对应于该重叠部分开设有与第一点火孔31311一一连通的第二点火孔321,外环点火针5的针尖部对应设置于第二点火孔321处。第三点火孔3151、第一点火孔31311和第二点火孔321依次连通且沿气体流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从而当稳焰圈32连接于分火器主体31时,分火器混气腔311内的气体能够依次经由第三点火孔3151、第一点火孔31311和第二点火孔321。具体地,稳焰圈32可以包括稳焰圈主体322,该稳焰圈主体322的至少一部分外周壁与点火孔部3131贴合,多个第二点火孔321排列于该部分外周壁上并与多个第一点火孔31311一一连通,从而便于将外环点火针5设置在该区域进行点火。并且,稳焰圈32还可以包括连接于稳焰圈主体322顶部的稳焰圈连接部323,该稳焰圈连接部323沿稳焰圈32的径向向外延伸以抵接于分火器内壁313的顶部。该稳焰圈连接部323的顶部具有第一斜面3231和第二斜面3232,第一斜面3231被配置成与火盖组件6的外火盖62(下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说明)的内周表面齐平,第二斜面3232与外火盖62的内端底面相匹配,从而使得稳焰圈连接部323能够与外火盖62的内周缘完全接合。更优地,稳焰圈主体322和分火器内壁313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第一点火孔31311、第二点火孔321和第三点火孔3151通过铆接后钻孔的方式一体形成于点火孔部3131、稳焰圈主体322和点火延伸部315。稳焰圈主体322由铜制成,分火器主体31由铝制成,这样可使稳焰圈主体322的铜使用量降低,加工难度小,还可以利用铝制分火器主体31的壁厚,使得火孔长度足够长,不会产生离焰,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流经点火孔处的燃气量。
根据分火器挡板33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分火器挡板33设置于第一分火器进口3121和第一点火孔31311之间,从而可以在气体经由第一分火器进口3121经由分火器混气腔311进入第一点火孔31311的过程中降低其流速,使第二点火孔321处的火焰更均匀。具体地,该分火器挡板33连接于分火器内壁313并由分火器内壁313沿水平方向在分火器混气腔311内延伸,分火器挡板33还与分火器底壁312在竖直方向上错开设置,从而可以使分火器底壁312和分火器挡板33产生竖直方向上的间隙供气体流过。进一步地,分火器挡板33和分火器底壁31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间隙,也就是沿分火器主体31的轴向向下观看时,分火器挡板33与分火器底壁31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可以稍稍增加气体在分火器挡板33和分火器底壁312之间的流通面积,从而进一步减缓气体的流速。优选地,该间隙是2mm至5mm。优选地,该分火器挡板33一体形成于该分火器主体31上。
根据火盖组件6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火盖组件6可以包括盖设于第二内环腔2112的顶部开口处的内火盖61和盖设于分火器混气腔311的顶部开口处的外火盖62。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内火盖61。结合图3和图4所示,该内火盖61可以包括内火盖主体611和遮挡部612。内火盖主体611包括内火盖内壁6111、内火盖顶壁6112和内火盖外壁6113,三者围设形成底部开口的环形或近似环形的内火盖腔6114且分别位于该内火盖腔6114的内侧、顶侧和外侧。内火盖顶壁6112间隔设置有多个火槽组61121,内火盖内壁6111靠近内火盖顶壁611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辅助火孔61111,通过辅助火孔61111可以在油污将全部火槽组61121堵住后对内火盖腔6114内的燃气进行卸压,在火槽组61121处的气体正常燃烧时辅助火孔61111处的气体也可以正常燃烧。遮挡部612设置于多个辅助火孔61111的靠近内火盖顶壁6112的一侧(图3所示的内火盖内壁6111的位于多个辅助火孔61111的上方)且与内火盖内壁6111连接,可以通过遮挡部612遮挡来自内火盖顶壁6112上方的油污堵住辅助火孔61111。内火盖外壁6113连接于内火盖顶壁6112的外周缘,并且对应于内火盖内壁6111设置,内火盖顶壁6112的火槽组61121沿内火盖顶壁6112由内火盖内壁6111延伸至内火盖外壁6113。
根据内火盖内壁6111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4所示,该内火盖内壁6111包括沿其周向延伸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区域61112,多个辅助火孔61111沿第一区域61112的周向等间隔排列,从而可以将多个辅助火孔61111集中在内火盖内壁6111的第一区域61112的部分,便于通过较小长度的遮挡部612对辅助火孔61111进行保护。从而遮挡部612可以设置于第一区域61112,并由内火盖内壁6111沿内火盖内壁6111的径向向内延伸。进一步地,遮挡部612可以包括沿内火盖主体611的径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靠近内火盖主体611的中心,且其长度小于第二端部的长度,从而使得遮挡部612被配置成扇形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流经内火盖主体611的中心的气体的阻挡作用,同时还能对多个辅助火孔61111起到保护作用。
根据内火盖61的进一步示例性实施例,如图4所示,该内火盖61还可以包括由内火盖内壁6111的底部向内延伸的第一挡板613,第一挡板613设置有供空气通过的第一通孔6131。并且,第一挡板613上还设置有供内环点火针4穿过的第二通孔6132。通过第二通孔6132、第一通孔6131和遮挡部612分别在第一挡板613上的投影错开布置,从而避免内环点火针4与遮挡部612发生干涉,并且给空气的流通预留足够的流通面积。在该燃烧器适用于具有较尖的锅底的锅具时,能够通过第一挡板613抵挡并避免锅底将内环火焰压向底座组件2而烧坏底座主体21等部件。
根据该火槽组61121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4所示,该火槽组61121包括平行且分别由内火盖内壁6111延伸至内火盖外壁6113的主火槽611211和稳焰槽611212,其中主火槽611211的宽度大于稳焰槽611212的宽度,从而可以解决内环火焰的离焰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优选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组件包括:
分火器主体(31),所述分火器主体(31)具有环形的分火器混气腔(311)且包括设置于所述分火器混气腔(311)的内侧的分火器内壁(313),所述分火器内壁(313)开设有多个第一点火孔(31311);以及
稳焰圈(32),所述稳焰圈(32)连接于所述分火器内壁(313),且与所述分火器内壁(313)具有重叠部分,所述稳焰圈(32)对应于所述重叠部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点火孔(31311)一一连通的第二点火孔(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内壁(313)包括沿其周向延伸至少一部分的点火孔部(3131),所述多个第一点火孔(31311)沿所述分火器内壁(313)的周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点火孔部(3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圈(32)包括稳焰圈主体(322),所述稳焰圈主体(322)的至少一部分外周壁与所述点火孔部(3131)贴合,所述多个第二点火孔(321)排列于该部分外周壁上并与所述多个第一点火孔(31311)一一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圈(3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稳焰圈主体(322)的顶部的稳焰圈连接部(323),所述稳焰圈连接部(323)沿所述稳焰圈(32)的径向向外延伸以抵接于所述分火器内壁(313)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圈连接部(323)的顶部具有第一斜面(3231)和第二斜面(3232),所述第一斜面(3231)被配置成与外火盖的内周表面齐平,所述第二斜面(3232)与所述外火盖的内端底面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主体(31)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点火孔部(3131)的点火延伸部(315),所述点火延伸部(315)沿所述分火器主体(31)的径向向所述分火器混气腔(311)内延伸,所述点火延伸部(315)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点火孔(31311)贯穿的第三点火孔(31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圈主体(322)和所述分火器内壁(313)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第一点火孔(31311)、所述第二点火孔(321)和所述第三点火孔(3151)通过铆接后钻孔的方式一体形成于所述点火孔部(3131)、所述稳焰圈主体(322)和所述点火延伸部(3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火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点火孔(3151)、所述第一点火孔(31311)和所述第二点火孔(321)依次连通且沿气体流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9.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火器组件,所述分火器主体的分火器底壁(312)形成有第一分火器进口(3121)和第二分火器进口(3122);
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形成有第一底座出口和第二底座出口的底座主体,所述第一底座出口与所述第一分火器进口(3121)连通,所述第二底座出口和所述第二分火器进口(3122)连通,所述底座主体还向外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管;以及
引射管组件,所述引射管组件包括与所述进气管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引射管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外环点火针(5),所述外环点火针(5)的针尖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点火孔(321)处。
CN202311722197.5A 2023-12-14 2023-12-14 分火器组件和燃烧器 Pending CN1176468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2197.5A CN117646895A (zh) 2023-12-14 2023-12-14 分火器组件和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2197.5A CN117646895A (zh) 2023-12-14 2023-12-14 分火器组件和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6895A true CN117646895A (zh) 2024-03-05

Family

ID=90047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22197.5A Pending CN117646895A (zh) 2023-12-14 2023-12-14 分火器组件和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68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95275B2 (ja) 改良されたガスバーナ
MX2012014726A (es) Quemador de gas con flama orientada hacia dentro.
WO2016145746A1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113108315B (zh) 燃烧室用喷嘴和燃气轮机
CN106016265A (zh) 一种防水双环火燃烧器
CN105444169A (zh) 一种改进二次空气流动的灶具燃烧器
RU2015156419A (ru) Узел топливной форсунки, выполненный со стабилизатором пламени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перемешанной смеси
JP5319616B2 (ja) コンロ用バーナ
CN206669736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117646895A (zh) 分火器组件和燃烧器
CN117646893A (zh) 底座组件和燃烧器
CN117704376A (zh) 分火器组件和燃烧器
CN117646894A (zh) 底座组件和燃烧器
CN205481160U (zh) 一种燃气灶具
CN211822372U (zh) 一种灶具炉头
CN113819462A (zh) 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0861204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及应用该燃烧器的集成灶
CN108224474B (zh) 一种燃气轮机的后火焰燃料喷射装置
CN109000245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07620984B (zh) 燃气轮机的燃料喷嘴
CN217004461U (zh) 一种大气红外混合式灶具燃烧器
CN21845522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9656074U (zh) 燃烧器
CN215723202U (zh)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8954873U (zh) 一种三环火灶具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