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5637A - 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5637A
CN117645637A CN202311362872.8A CN202311362872A CN117645637A CN 117645637 A CN117645637 A CN 117645637A CN 202311362872 A CN202311362872 A CN 202311362872A CN 117645637 A CN117645637 A CN 117645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etaxel
galactosamine
preparation
conjugate
docetaxel conju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628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德锋
申永鹏
胡航
程奕霖
李语婕
刘宇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3628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56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5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56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首先以多西他赛和3,3'‑二硒二丙酸为原料,加热反应后得到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再以获得的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和半乳糖胺为原料,加热反应后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所得偶联物可以被肝癌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内源性凝集素受体(例如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特异性识别,从而通过受体介导的途径被肝癌细胞摄取,在肝癌靶向治疗方向具有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多西他赛是一种半合成化疗药物,常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胃癌、头颈癌,在治疗癌症方向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但由于游离多西他赛的水溶性低、非选择性生物分布、全身毒性和严重过敏反应等缺点,其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受到限制,造成了严重的毒副作用。
通过共轭靶向偶联药物递送系统提高多西他赛的肿瘤靶向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仍面临载药量不高、载药步骤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化学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方法:
(1)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的制备
以多西他赛和3,3'-二硒二丙酸(3,3′-Diselenodipropionic acid)为原料,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为缩合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于溶剂中加热反应后,冷却至常温,将所得的反应体系旋干后,加入DMSO溶解,然后转移至超纯水中透析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
(2)以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和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 hydrochloride)为原料、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为缩合剂、以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于溶剂中加热反应后,冷却至常温,将所得的反应体系转移至超纯水中透析后,进行冷冻干燥,冻干产物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
作为优选:步骤(1)中,多西他赛、3,3'-二硒二丙酸、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8:10:1.5。
作为优选:步骤(1)中,溶剂为二氯甲烷。
作为优选:步骤(1)中,加热反应为40℃下回流反应24小时。
作为优选:步骤(2)中,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半乳糖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8:10:2。
作为优选:步骤(2)中,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
作为优选:步骤(2)中,加热反应为50℃下回流反应24小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在靶向治疗肝癌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制备的二硒键偶联物具有氧化和还原双响应性药物释放特性,由于肿瘤细胞代谢旺盛,导致肿瘤细胞内氧化和还原水平均高于正常细胞,因此,该二硒键偶联物的氧化和还原双响应性药物释放特性,更有利于其在肿瘤细胞中选择性释放药物,具有更高的杀伤肿瘤细胞的疗效;同时,本发明所制备的二硒键偶联物的半乳糖配体可以被肝癌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内源性凝集素受体(例如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特异性识别,从而通过受体介导的途径被肝癌细胞特异性摄取,达到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步骤(1)制备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2为实施例1步骤(2)制备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3为实施例2步骤(1)制备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4为实施例2步骤(2)制备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5为实施例3步骤(1)制备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6为实施例3步骤(2)制备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7为实施例1、2、3各自制备产物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
(1)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的制备
在25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6mL二氯甲烷,加入磁子持续磁力搅拌状态下,向其中加入多西他赛(200mg,0.248mmol)和3,3'-二硒二丙酸(603mg,1.984mmol),待常温(25℃,下同)下搅拌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75.42mg,2.48mmol)和4-二甲氨基吡啶(45.5mg,0.372mmol),然后加热至40℃下回流搅拌反应24小时后,随烧瓶自然冷却至常温,离心取上清旋干(二硒键在反应过程中出现少量黑色固体副产物,离心取上清可将固体副产物分离除去),然后加入DMSO溶解后,转移至透析袋(截留分子量800Da)中并于足量的超纯水中透析三天后,对透析袋内的保留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282.37mg,产率82.5%(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摩尔数÷多西他赛摩尔数×100%)。制备反应式如下: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步骤(1)合成的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进行表征。如图所示,与游离多西他赛相比,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了3,3'-二硒二丙酸基中的特征峰(1-8),表明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的成功合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乙腈/水=60:40,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7nm)测得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的出峰时间为19.490min,纯度为84%;
(2)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
在1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磁子持续磁力搅拌状态下,向其中加入半乳糖胺(250mg,1.16mmol)、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278mg,1.45mmol)、4-二甲氨基吡啶(35mg,0.29mmol)以及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200mg,0.145mmol),待常温下搅拌溶解后,加热至50℃下回流搅拌反应48小时后,随烧瓶自然冷却至常温,离心得上清,将该上清转移至透析袋中(截留分子量800Da)并于足量的超纯水中透析三天后,对透析袋内的保留液进行冷冻干燥,冻干产物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198mg(纯度87%),产率80%(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摩尔数÷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摩尔数×100%)。制备反应式如下: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对所合成的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进行了表征。如图所示,与步骤(1)制得的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相比,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了半乳糖胺的特征峰(1-22),表明式成功合成;如图所示,与游离多西他赛相比,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红外光谱中1657cm-1处增强的峰归属于半乳糖胺与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反应生成的酰胺键中C=O伸缩振动,1154cm-1处增强的峰归属于3,3'-二硒二丙酸与多西他赛反应生成的酯键中C-O-C伸缩振动,1115cm-1处增强的峰归属于半乳糖胺中C-O伸缩振动。
实施例2半乳糖胺-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
(1)丁二酸化多西他赛的制备
在25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6mL二氯甲烷,加入磁子持续磁力搅拌状态下,向其中加入多西他赛(200mg,0.248mmol)和丁二酸酐(372.3mg,3.72mmol),待常温下搅拌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75.42mg,2.48mmol)和4-二甲氨基吡啶(45.5mg,0.372mmol),然后加热至40℃下回流搅拌反应24小时后,随烧瓶自然冷却至常温,旋干后加入DMSO,然后转移至透析袋(截留分子量800Da)中并于足量的超纯水中透析三天后,对透析袋内的保留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丁二酸化多西他赛237.8mg,产率95.3%(丁二酸化多西他赛摩尔数÷多西他赛摩尔数×100%),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所合成丁二酸化多西他赛进行了表征:如图所示,与游离多西他赛相比,丁二酸化多西他赛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了丁二酸酐的特征峰(1-4和5-6),表明丁二酸化多西他赛的成功合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乙腈/水=60:40,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7nm)测得丁二酸化多西他赛的出峰时间为7.405min,纯度为87%;
(2)半乳糖胺-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
在1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磁子持续磁力搅拌状态下,向其中加入半乳糖胺(342mg,1.584mmol)、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380mg,1.98mmol)、4-二甲氨基吡啶(48mg,0.396mmol)以及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丁二酸化多西他赛(200mg,0.198mmol),待常温下搅拌溶解后,加热至50℃下回流搅拌反应48小时后,随烧瓶自然冷却至常温,然后转移至透析袋中(截留分子量800Da)并于足量的超纯水中透析三天后,对透析袋内的保留液进行冷冻干燥,冻干产物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半乳糖胺-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224mg(纯度91%),产率85%(半乳糖胺-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摩尔数÷丁二酸化多西他赛摩尔数×100%),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对所合成的半乳糖胺-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进行了表征:如图所示,与步骤(1)制备的丁二酸化多西他赛相比,半乳糖胺-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了半乳糖胺的特征峰(1-22),表明半乳糖胺-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成功合成;如图所示,与游离多西他赛相比,半乳糖胺-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红外光谱中1657cm-1处增强的峰归属于半乳糖胺与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反应生成的酰胺键中C=O伸缩振动,1154cm-1处增强的峰归属于丁二酸酐与多西他赛反应形成的酯键中C-O-C伸缩振动,1115cm-1处增强的峰归属于半乳糖胺中C-O伸缩振动。
实施例2的制备反应式如下:
实施例3半乳糖胺-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
(1)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的制备
在25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6mL二氯甲烷,加入磁子持续磁力搅拌状态下,向其中加入多西他赛(200mg,0.248mmol)和3,3'-二硫代二丙酸(416mg,1.984mmol),待常温下搅拌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75.42mg,2.48mmol)和4-二甲氨基吡啶(45.5mg,0.372mmol),然后加热至40℃下回流搅拌反应24小时后,随烧瓶自然冷却至常温,旋干加入DMSO,然后转移至透析袋(截留分子量800Da)中并于足量的超纯水中透析三天后,对透析袋内的保留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263.48mg,产率89.1%(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摩尔数÷多西他赛摩尔数×100%)。
制备反应式如下: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所合成的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进行表征:如图所示,与游离多西他赛相比,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了3,3'-二硫代二丙酸中的特征峰(1-8和9-10),表明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成功合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乙腈/水=60:40,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7nm)测得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的出峰时间为24.629min,纯度为93%;
(2)半乳糖胺-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
在1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磁子持续磁力搅拌状态下,向其中加入半乳糖胺(290mg,1.344mmol)、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322mg,1.68mmol)、4-二甲氨基吡啶(41mg,0.336mmol)以及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200mg,0.168mmol),待常温下搅拌溶解后,加热至50℃下回流搅拌反应48小时后,随烧瓶自然冷却至常温,然后转移至透析袋中(截留分子量800Da)并于足量的超纯水中透析三天后,对透析袋内的保留液进行冷冻干燥,冻干产物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半乳糖胺-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254mg(纯度93%),产率86%(半乳糖胺-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摩尔数÷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摩尔数×100%)。制备反应式如下: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对所合成的半乳糖胺-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进行了表征:如图所示,与步骤(1)制备的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相比,半乳糖胺-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了半乳糖胺的特征峰(1-22),表明半乳糖胺-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成功合成;如图所示,与游离多西他赛相比,半乳糖胺-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红外光谱中1657cm-1处增强的峰归属于半乳糖胺与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反应生成的酰胺键中C=O伸缩振动,1154cm-1处增强的峰归属于3,3'-二硫代二丙酸与多西他赛反应形成的酯键中C-O-C伸缩振动,1115cm-1处增强的峰归属于半乳糖胺中C-O伸缩振动。
体外药物释放实验:
将上述实施例1~3制备的各偶联物按0.1mM的浓度分别依次分散于释放液Ⅰ(浓度为10mM、含1%(质量百分比,下同)吐温80、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释放液Ⅱ(浓度为10mM、含1%吐温80、含10mM谷胱甘肽、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释放液Ⅲ(浓度为10mM、含1%吐温80、含0.1%过氧化氢、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再置于37℃的摇床中并于持续震荡(转速150rpm)状态下,分别在1、2、4、8、12、24小时的时间点取1mL释放液,并与1mL乙腈充分混合后,通过HPLC测定其中被释放的多西他赛及其衍生物的浓度,并以此计算累积释放量,每个时间节点上平行做3个测定实验,累积释放量取平均值,如表1(1)所示:
表1(1):实施例1~3制备的偶联物的累积释放量(%)
由表1(1)可知,实施例1制备的二硒键偶联物具有氧化和还原双响应性药物释放特性,实施例3制备的二硫键偶联物只具有还原响应性药物释放特性,实施例2制备的偶联物对氧化和还原环境均不敏感。其中,在还原响应性上,实施例1制备的二硒键偶联物还高于实施例3制备的二硫键偶联物。由于肿瘤细胞代谢旺盛,导致肿瘤细胞内氧化和还原水平均高于正常细胞,因此,实施例1制备的二硒键偶联物的氧化和还原双响应性药物释放特性,更有利于其在肿瘤细胞中选择性释放药物,具有更高的杀伤肿瘤细胞的疗效。
体外药物释放对比实验:
将上述实施例1步骤(1)制备的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实施例2步骤(1)制备的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实施例3步骤(1)制备的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分别依次分散于释放液Ⅰ(浓度为10mM、含1%吐温80、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释放液Ⅱ(浓度为10mM、含1%吐温80、含10mM谷胱甘肽、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释放液Ⅲ(浓度为10mM、含1%吐温80、含0.1%过氧化氢、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再置于37℃的摇床中并于持续震荡(转速150rpm)状态下,分别在1、2、4、8、12、24小时的时间点取1mL释放液,并与1mL乙腈充分混合后,通过HPLC测定其中被释放的多西他赛及其衍生物的浓度,并以此计算累积释放量,每个时间节点上平行做3个测定实验,累积释放量取平均值,如表1(2)所示:
表1(2):实施例1~3步骤(1)制备的偶联物的累积释放量(%)
由表1(2)可知,相比之下,实施例1步骤(1)制备的二硒键偶联物依然具有氧化和还原双响应性药物释放特性,实施例3步骤(1)制备的二硫键偶联物也依然只具有还原响应性药物释放特性,但是在还原响应性上,实施例1步骤(1)制备的二硒键偶联物已经明显不如实施例3步骤(1)制备的二硫键偶联物了。
这是因为实施例1步骤(1)和实施例3步骤(1)所制备的偶联物分子结构上均不含半乳糖配体封端,导致制备产物分子在结构上对其中的二硒键、二硫键的影响变小了,而由于硫接受电子的能力本身强于硒,因此二硫键对还原条件更为敏感的优势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反观实施例1步骤(2)中的最终产物分子结构中,应该是半乳糖配体和多西他赛共同影响二硒键,使其氧化相应性和还原响应性能同时优于二硫键,使其用于肿瘤细胞杀伤时更具有优势。
小鼠成纤维细胞毒性评价和肝癌细胞杀伤作用评价:
(1)试验溶液配制
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分别配制浓度均为5mM的游离多西他赛基础溶液、实施例1制备的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基础溶液、实施例2制备的半乳糖胺-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基础溶液、实施例3制备的半乳糖胺-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基础溶液,再将上述各基础溶液以DMEM完全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为稀释剂,分别依次配制成3.125μM、6.25μM、12.5μM、25μM、50μM、100μM、150μM、200μM的试验液,
配置5mg/mL的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磷酸盐缓冲水溶液(pH7.4),过0.22μm滤膜,作为MTT溶液;
(2)小鼠成纤维细胞毒性评价
将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以每孔5000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培养过夜贴壁,然后将其中的培养基分别换成上述步骤(1)配制的各不同浓度的试验液(n=5),于细胞培养箱中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培养周期完成后加入20μL上述步骤(1)配制的MTT溶液,于细胞培养箱中37℃条件下培养4小时,吸去培养基,加入200μL二甲基亚砜,溶解产生紫色结晶,然后通过酶标仪测量各孔在492处吸光度,以空白培养基(仅未含多西他赛或其偶联物)培养的细胞为100%生存率,计算各试验组的细胞平均存活率,以此得到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半抑制浓度;
(3)肝癌细胞杀伤作用评价
将HepG2肝癌细胞以每孔5000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培养过夜贴壁,然后将其中的培养基分别换成上述步骤(1)配制的各不同浓度的试验液(n=5),于细胞培养箱中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培养周期完成后加入20μL上述步骤(1)配制的MTT溶液,于细胞培养箱中37℃条件下培养4小时,吸去培养基,加入200μL二甲基亚砜,溶解产生紫色结晶,然后通过酶标仪测量各孔在492处吸光度,以空白培养基(仅未含多西他赛或其偶联物)培养的细胞为100%生存率,计算各试验组细胞平均存活率,以此得到HepG2肝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
表2:各化合物对NIH3T3细胞的半抑制浓度
表3:各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半抑制浓度
表4:各化合物对NIH3T3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与对HepG2细胞的半抑制浓度的比值
如表2和表3所示,实施例1制备的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实施例2制备的半乳糖胺-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实施例3制备的半乳糖胺-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游离多西他赛的肝癌细胞杀伤作用和细胞毒性,均有时间浓度依赖性。孵育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均为: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2,均弱于游离多西他赛,同样,对NIH3T3细胞毒性均为: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2,均弱于游离多西他赛;
为了比较所制备偶联物和游离多西他赛对HepG2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计算了各化合物对NIH3T3细胞半抑制浓度与对HepG2细胞半抑制浓度的比值,该比值越大,说明对HepG2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越好。如表4所示,实施例1~3制备的偶联物对NIH3T3细胞半抑制浓度与对HepG2细胞半抑制浓度比值均高于游离多西他赛,因此均体现出对HepG2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其中,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2>游离多西他赛。
以上结果表明,实施例1制备的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的HepG2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最高,可能是由于二硒键的氧化和还原双响应性药物释放特性(肿瘤细胞的高氧化和还原环境能够使二硒键更为快速地断裂释放药物)和半乳糖的肝癌细胞靶向作用所导致;二硫键具有一定的还原响应性,因此实施例3制备的半乳糖胺-3,3'-二硫代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次之;丁二酸没有响应性,因此实施例2制备的半乳糖胺-丁二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对HepG2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低于前两者。
虽然实施例1、2、3制备的三种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均低于游离多西他赛,但是这三种化合物均可以通过偶联的半乳糖配体靶向肝癌细胞,即偶联物的半乳糖配体可以被肝癌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内源性凝集素受体(例如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特异性识别,从而通过受体介导的途径被肝癌细胞特异性摄取,达到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导致实施例1~3制备的偶联物对HepG2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均高于游多西他赛。

Claims (9)

1.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2.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
(1)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的制备
以多西他赛和3,3'-二硒二丙酸为原料,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为缩合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于溶剂中加热反应后,冷却至常温,将所得的反应体系旋干后,加入DMSO溶解,然后转移至超纯水中透析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所述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
(2)以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和半乳糖胺为原料、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为缩合剂、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于溶剂中加热反应后,冷却至常温,将所得的反应体系转移至超纯水中透析后,进行冷冻干燥,冻干产物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半乳糖胺-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偶联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多西他赛、所述3,3'-二硒二丙酸、所述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所述4-二甲氨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8:10:1.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二氯甲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加热反应为40℃下回流反应24小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3,3'-二硒二丙酸化多西他赛、所述半乳糖胺、所述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所述4-二甲氨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8:10:2。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加热反应为50℃下回流反应24小时。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在靶向治疗肝癌方面的应用。
CN202311362872.8A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76456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2872.8A CN117645637A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2872.8A CN117645637A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5637A true CN117645637A (zh) 2024-03-05

Family

ID=90045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62872.8A Pending CN117645637A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56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1795B (zh) 透明质酸‑抗肿瘤药偶联物及复合纳米粒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CN108066770B (zh) 还原响应释放原药的两亲性聚合物药物前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7752B (zh) 一类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89845B (zh) 紫杉烷类药物-阿霉素前药自组装纳米粒及其应用
CN111298132B (zh) 一种树状分子吉西他滨自组装纳米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u et al. A novel host-guest complex based on biotin functionalized polyamine-β-cyclodextrin for tumor targeted delivery of luteolin
CN109303780B (zh) 一种还原响应型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两亲性聚合物药物前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16362B (zh) 一种阿糖胞苷两亲性小分子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16236B (zh) 一种环糊精-喜树碱类超分子化疗药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7537039B (zh) 靶向木质素基纳米载药粒子
CN110604820B (zh) 一种双重敏感型聚合物-药物连接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91076B (zh) 一种低氧靶向性agt抑制剂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35590B (zh) 一种pH响应的多糖–硼替佐米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ang et al. Amino acid-PEGylated resveratrol and its influence on solubility and the controlled release behavior
CN117645637A (zh) 一种半乳糖胺-多西他赛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3524276B1 (en) Biocompatible magnetic materials
CN113603806B (zh) 一种基于右旋糖酐修饰的胱氨酰胺衍生物、其制备及应用
CN114146188B (zh) 一种修饰型LMSNs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Qin et al. Scutellarin-graft cationic β-cyclodextrin-polyrotaxane: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DNA condensation
CN113461754B (zh) 一种碱基修饰的阿霉素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72302A (zh) 鬼臼毒素修饰的多金属氧酸盐杂化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68500B (zh) 一种两亲性共聚物药物前体、制备方法以及包载钙泊三醇的纳米颗粒
WO2011044824A1 (zh) 一种去氧鬼臼毒素环糊精包合物、其制法及抗癌用途
CN112138001A (zh) 一种槲皮素-低分子肝素-紫杉醇结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002942B (zh) 一种peg化脂质体纳米颗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