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1409A - 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1409A
CN117641409A CN202410112875.4A CN202410112875A CN117641409A CN 117641409 A CN117641409 A CN 117641409A CN 202410112875 A CN202410112875 A CN 202410112875A CN 117641409 A CN117641409 A CN 117641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ifi6 router
signal
wifi6
r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128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41409B (zh
Inventor
何伟
林伟建
赖奋洋
彭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T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T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T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T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128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14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1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1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41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1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6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用以当用户处于低信号区域时,WiFi6路由器也能够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该方法包括: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测量,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目标服务区域为WiFi6路由器需要提供网络服务的区域,M为大于1的整数;WiFi6路由器将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输入AI模型,得到AI模型输出的分析结果,其中,分析结果用于指示目标服务区域内的低信号区域;在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时,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WiFi6路由器是支持WiFi6(第六代无限网络)技术的路由器。WiFi 6是下一代802.11ax标准的简称,相比上一代WiFi5(802.11ac),它具有更高带宽、更高并发、更低时延和更低功耗四大优势,并且还新增了许多针对高密部署场景的新特性。其中,正交频分多址技术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是WiFi6路由器相较传统路由器较为明显的区别之一,是将无线信道划分为多个子信道(子载波),形成一个个频率资源块,用户数据承载在每个资源块上,而不是占用整个信道,实现在每个时间段内多个用户同时并行传输。白话来说,就像是将多个订单聚合起来,尽量让“卡车”满载上路,使得运输效率大大提升,大大降低延迟。WiFi6路由器还引入了多用户多入多出(Multi-User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即允许路由器同时与多个设备通信,而不是依次进行通信。Wi-Fi 5的MU-MIMO允许路由器一次与四个设备通信,而Wi-Fi 6将允许路由器一次与多达8个设备同时通信,且同时支持上下行MU-MIMO。此外,WiFi 6还引入了其他的关键技术,如TWT(Target Wakeup Time)目标唤醒时间,允许WiFi6路由器规划与设备的通信,减少了保持天线通电以传输和搜索信号所需的时间。
然而,当用户处于低信号区域,也即,信号质量不好时,WiFi6路由器并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手段,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用以当用户处于低信号区域时,WiFi6路由器也能够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应用于WiFi6路由器,该方法包括: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测量,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目标服务区域为WiFi6路由器需要提供网络服务的区域,M为大于1的整数;WiFi6路由器将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输入AI模型,得到AI模型输出的分析结果,其中,分析结果用于指示目标服务区域内的低信号区域;在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时,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
可选地,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测量,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包括;当终端接入WiFi6路由器时,WiFi6路由器告知终端将启动信号测量;在终端返回启动信号测量的确认时,WiFi6路由器通过发送不同的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WiFi6路由器告知终端将启动信号测量,包括:
WiFi6路由器向终端广播测量帧,其中,测量帧用于指示WiFi6路由器将在预设时间段内开启对目标服务区域的信号测量,且需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能够覆盖目标服务区域的移动;相应的,终端返回启动信号测量的确认,包括:WiFi6路由器接收终端根据测量帧返回的响应帧,其中,响应帧用于指示终端确认配合WiFi6路由器执行对目标服务区域的信号测量。
可选地,WiFi6路由器通过发送不同的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包括;WiFi6路由器通过在预设时间段内周期性地发送M个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M个波束是覆盖区域各不相同的波束,且M个波束无法完全覆盖目标服务区域;M个位置中每个位置的信号强度是终端根据M个波束中对应接收到的一个波束确定。
可选地,方法还包括:在获取到目标服务区域的信息的情况下,WiFi6路由器根据WiFi6路由器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部署位置,确定目标服务区域能够被WiFi6路由器发送的N个波束完全覆盖,其中,N为大于M的整数;WiFi6路由器根据预设波束选择比例,且按波束索引从小到大的顺序,从N个波束均匀选择出M个波束。
可选地,方法还包括:若WiFi6路由器在不同时刻分别接收到终端针对M个波束中同一波束返回的终端在不同位置处的信号强度,则WiFi6路由器只将不同位置处的信号强度中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保存;或者;若WiFi6路由器已接收到终端针对M个波束中的一个波束返回的终端在对应一个位置处的信号强度,则当WiFi6路由器再次接收到终端针对该波束返回的终端在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时,WiFi6路由器丢弃终端在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WiFi6路由器设置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包括:
WiFi6路由器通过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同时向终端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其中,数据由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承载,第一波束是第一天线面板发送的波束,第二波束是第二天线面板发送的波束,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指向终端,且在终端所在的位置重叠。
可选地,在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时,且在WiFi6路由器通过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同时向终端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之前,方法还包括:若信号测量使用的是第一波束,则WiFi6路由器向终端指示下行传输将使用第一波束;或者,若信号测量使用的是第二波束,则WiFi6路由器向终端指示下行传输将使用第二波束;相应的,在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指向终端,且在终端所在的位置重叠的情况下,终端使用第一波束或第二波束对应的一个接收波束,也能够完成对数据的接收。
可选地,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包括:WiFi6路由器采用冗余传输的方式,向终端发送数据,其中,冗余传输是指示数据的同一数据包被WiFi6路由器重复发送多次。
可选地,方法还包括:WiFi6路由器根据终端周期性上报终端位置,确定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装置,装置应用于WiFi6路由器,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测量,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目标服务区域为WiFi6路由器需要提供网络服务的区域,M为大于1的整数;WiFi6路由器将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输入AI模型,得到AI模型输出的分析结果,其中,分析结果用于指示目标服务区域内的低信号区域;在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时,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测量,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包括;当终端接入WiFi6路由器时,WiFi6路由器告知终端将启动信号测量;在终端返回启动信号测量的确认时,WiFi6路由器通过发送不同的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告知终端将启动信号测量,包括:WiFi6路由器向终端广播测量帧,其中,测量帧用于指示WiFi6路由器将在预设时间段内开启对目标服务区域的信号测量,且需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能够覆盖目标服务区域的移动;相应的,终端返回启动信号测量的确认,包括:WiFi6路由器接收终端根据测量帧返回的响应帧,其中,响应帧用于指示终端确认配合WiFi6路由器执行对目标服务区域的信号测量。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通过发送不同的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包括;WiFi6路由器通过在预设时间段内周期性地发送M个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M个波束是覆盖区域各不相同的波束,且M个波束无法完全覆盖目标服务区域;M个位置中每个位置的信号强度是终端根据M个波束中对应接收到的一个波束确定。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在获取到目标服务区域的信息的情况下,WiFi6路由器根据WiFi6路由器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部署位置,确定目标服务区域能够被WiFi6路由器发送的N个波束完全覆盖,其中,N为大于M的整数;WiFi6路由器根据预设波束选择比例,且按波束索引从小到大的顺序,从N个波束均匀选择出M个波束。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若WiFi6路由器在不同时刻分别接收到终端针对M个波束中同一波束返回的终端在不同位置处的信号强度,则WiFi6路由器只将不同位置处的信号强度中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保存;或者;若WiFi6路由器已接收到终端针对M个波束中的一个波束返回的终端在对应一个位置处的信号强度,则当WiFi6路由器再次接收到终端针对该波束返回的终端在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时,WiFi6路由器丢弃终端在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设置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包括:WiFi6路由器通过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同时向终端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其中,数据由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承载,第一波束是第一天线面板发送的波束,第二波束是第二天线面板发送的波束,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指向终端,且在终端所在的位置重叠。
可选地,在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时,且在WiFi6路由器通过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同时向终端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之前,该装置被配置为:若信号测量使用的是第一波束,则WiFi6路由器向终端指示下行传输将使用第一波束;或者,若信号测量使用的是第二波束,则WiFi6路由器向终端指示下行传输将使用第二波束;相应的,在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指向终端,且在终端所在的位置重叠的情况下,终端使用第一波束或第二波束对应的一个接收波束,也能够完成对数据的接收。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包括:WiFi6路由器采用冗余传输的方式,向终端发送数据,其中,冗余传输是指示数据的同一数据包被WiFi6路由器重复发送多次。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根据终端周期性上报终端位置,确定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计算机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综上,上述方法及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WiFi6路由器可以信号测量,并结合AI模型,确定WiFi6路由器需要提供服务的目标服务区域内的低信号区域。如此,在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时,WiFi6路由器就可以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以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波束:
波束是指网络设备或终端的发射机或接收机通过天线阵列形成的具有指向性的特殊的发送或接收效果,类似于手电筒将光收敛到一个方向形成的光束。通过波束的形式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可以有效提升信号的传输据距离。
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赋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具体可以为数字波束赋形技术、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或者混合数字/模拟波束赋形技术等。
波束一般和资源对应。例如,进行波束测量时,网络设备通过不同的资源来测量不同的波束,终端反馈测得的资源质量,网络设备可以知道对应的波束的质量。在数据传输时,波束也可以通过其对应的资源指示。例如,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的传输配置编号(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ex,TCI)字段指示一个传输配置指示-状态(state),终端根据该TCI-状态中包含的参考资源来确定该参考资源对应的波束。
在通信协议中,波束可以具体表征为数字波束,模拟波束,空域滤波器(spatialdomain filter),空间滤波器(spatial filter),空间参数(spatial parameter),TCI,TCI-状态等。用于发送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发送波束(transmission beam,或Tx beam),空域发送滤波器(spatial domain transmission filter),空间发送滤波器(spatialtransmission filter),空域发送参数(spatial domain transmission parameter),空间发射参数(spatial transmission parameter)等。用于接收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接收波束(reception beam,或Rx beam),空域接收滤波器(spatial domain reception filter),空间接收滤波器(spatial reception filter),空域接收参数(spatial domain receptionparameter),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reception parameter)等。
2、天线面板:
天线面板可以指网络设备的天线面板,也可以指终端的天线面板。一个天线面板上一般有一个或多个天线,这些天线排列成天线阵列,进行波束赋形,从而形成模拟波束。天线阵列可以生成指向不同方向的模拟波束。也就是说,每个天线面板上都可以形成多个模拟波束,可以通过波束测量来确定该天线面板采用哪个模拟波束是最好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未做出特别说明,天线面板均指终端的天线面板。
在通信协议中,天线面板可以用面板(panel)、或者面板标识(panel index)等来表示,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隐含表示天线面板。例如,天线面板也可以通过天线端口(如CSI-RS端口、相位追踪参考信号(phase-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端口、小区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端口、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reference signal,TRS)端口、或SSB端口等)或天线端口组等来表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示”可以包括直接指示和间接指示,也可以包括显式指示和隐式指示。将某一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同时,还可以识别各个信息的通用部分并统一指示,以降低单独指示同样的信息而带来的指示开销。
此外,具体的指示方式还可以是现有各种指示方式,例如但不限于,上述指示方式及其各种组合等。各种指示方式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由上文所述可知,举例来说,当需要指示相同类型的多个信息时,可能会出现不同信息的指示方式不相同的情形。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所需的指示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选择的指示方式不做限定,如此一来,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指示方式应理解为涵盖可以使得待指示方获知待指示信息的各种方法。
应理解,待指示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也可以分成多个子信息分开发送,而且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发送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不进行限定。其中,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例如根据协议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发送端设备通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来配置的。
“预先定义”或“预先配置”可以通过在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其中,“保存”可以是指,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可以是单独的设置,也可以是集成在编码器或者译码器,处理器、或电子设备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也可以是一部分单独设置,一部分集成在译码器、处理器、或电子设备中。存储器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中协议族、类似协议族帧结构的标准协议、或者应用于未来的物联网设备的可靠接入方法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时”、“在……的情况下”、“若”以及“如果”等描述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设备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设备在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终端和WiFi6路由器。
其中,终端可以是具有收发功能的终端,或也可以是设置于该终端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终端也可以称为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用户站、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平板电脑(Pad)、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set)、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冰箱、电视、空调、电表等)、智能机器人、机械臂、车间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具有终端功能的路边单元(road sideunit,RSU)等、飞行设备(例如,智能机器人、热气球、无人机、飞机)等。本申请的终端还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终端功能的设备,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是D2D通信中担任终端功能的设备。
WiFi6路由器可以设置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在该通信系统中,由于WiFi6路由器可以信号测量,并结合AI模型,确定WiFi6路由器需要提供服务的目标服务区域内的低信号区域。如此,在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时,WiFi6路由器就可以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以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将结合方法,对上述通信系统中终端与WiFi6路由器的交互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终端与WiFi6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该方法的流程包括:
S201,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测量,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
其中,目标服务区域为WiFi6路由器需要提供网络服务的区域,可以是预先配置给WiFi6路由器,如配置能够指示目标服务区域的范围的信息,具体如经纬度信息,或者是以某一位置为参考的相对位置信息。M为大于1的整数。
当终端接入WiFi6路由器时,WiFi6路由器告知终端将启动信号测量。例如,WiFi6路由器可以向终端广播测量帧。其中,测量帧用于指示WiFi6路由器将在预设时间段内开启对目标服务区域的信号测量,且需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能够覆盖目标服务区域的移动。具体的,测量帧可以包括WiFi6路由器的标识,终端的标识,目标服务区域的标识,用于指示预设时间段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信号测量的指示信元,这些信息联合起来可以指示WiFi6路由器将在预设时间段内开启对目标服务区域的信号测量,且需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能够覆盖目标服务区域的移动。在终端返回启动信号测量的确认时,例如,WiFi6路由器接收终端根据测量帧返回的响应帧。其中,响应帧可以包括确认信元,用以指示终端确认配合WiFi6路由器执行对目标服务区域的信号测量。如此,WiFi6路由器可通过发送不同的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例如,WiFi6路由器通过在预设时间段内周期性地发送M个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M个波束是覆盖区域各不相同的波束,且M个波束无法完全覆盖目标服务区域。M个位置中每个位置的信号强度是终端根据M个波束中对应接收到的一个波束确定。其中,终端上报的信息包括终端的一个位置,如该位置的坐标,具体如经纬度信息,以及该位置处的信号强度,如RSRP。
可选地,若WiFi6路由器在不同时刻分别接收到终端针对M个波束中同一波束返回的终端在不同位置处的信号强度,则WiFi6路由器只将不同位置处的信号强度中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保存。或者;若WiFi6路由器已接收到终端针对M个波束中的一个波束返回的终端在对应一个位置处的信号强度,则当WiFi6路由器再次接收到终端针对该波束返回的终端在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时,WiFi6路由器丢弃终端在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
换言之,WiFi6路由器针对M个波束中的一个波束,WiFi6路由器仅保存终端移动到在该波束覆盖范围内的一个位置(如第一个位置或者最新的位置)处的信号强度,以避免冗余。例如,对于波束#1,WiFi6路由器第一次发送波束#1后,终端反馈在位置#1处于接收到波束#1的信号质量为RSRP#1。之后,WiFi6路由器第二次发送波束#2,终端再次反馈在位置#2处于接收到波束#1的信号质量为RSRP#2。此时,WiFi6路由器可以丢弃RSRP#2,或者也可以将位置#1更新为位置#2,并同时将RSRP#1也能更新为RSRP#2。
可选地,在获取到目标服务区域的信息的情况下,WiFi6路由器根据WiFi6路由器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部署位置,确定目标服务区域能够被WiFi6路由器发送的N个波束完全覆盖,其中,N为大于M的整数。WiFi6路由器根据预设波束选择比例,且按波束索引从小到大的顺序,从N个波束均匀选择出M个波束。例如,N个波束为波束#1至波束#10,共10个波束,若预设波束选择比例为0.5,则M个波束为5个波束,如为波束#1、波束#3、波束#5、波束#7、波束#9。又例如,N个波束为波束#1至波束#9,共9个波束,若预设波束选择比例为0.3,则M个波束为3个波束,如为波束#1、波束#4、波束#7。
S202,WiFi6路由器将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输入AI模型,得到AI模型输出的分析结果。
其中,分析结果用于指示目标服务区域内的低信号区域,如可以是指示低信号区域的信息,如经纬度信息,或者是以某一位置为参考的相对位置信息。AI模型可以是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或者也可以已有的任何可能类型的模型。
S203,在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时,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
其中,WiFi6路由器可以设置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WiFi6路由器可以根据终端周期性上报终端位置,确定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
WiFi6路由器可以通过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同时向终端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其中,数据由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承载,第一波束是第一天线面板发送的波束,第二波束是第二天线面板发送的波束,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指向终端,且在终端所在的位置重叠。其中,在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时,且在WiFi6路由器通过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同时向终端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之前,方法还包括:若信号测量使用的是第一波束,则WiFi6路由器向终端指示下行传输将使用第一波束;或者,若信号测量使用的是第二波束,则WiFi6路由器向终端指示下行传输将使用第二波束;相应的,在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指向终端,且在终端所在的位置重叠的情况下,终端使用第一波束或第二波束对应的一个接收波束,也能够完成对数据的接收。
WiFi6路由器还可以采用冗余传输的方式,向终端发送数据。其中,冗余传输是指示数据的同一数据包被WiFi6路由器重复发送多次。
综上:由于WiFi6路由器可以信号测量,并结合AI模型,确定WiFi6路由器需要提供服务的目标服务区域内的低信号区域。如此,在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时,WiFi6路由器就可以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以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结合图2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介绍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装置。
该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装置应用于WiFi6路由器,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测量,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目标服务区域为WiFi6路由器需要提供网络服务的区域,M为大于1的整数;WiFi6路由器将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输入AI模型,得到AI模型输出的分析结果,其中,分析结果用于指示目标服务区域内的低信号区域;在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时,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测量,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包括;当终端接入WiFi6路由器时,WiFi6路由器告知终端将启动信号测量;在终端返回启动信号测量的确认时,WiFi6路由器通过发送不同的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告知终端将启动信号测量,包括:WiFi6路由器向终端广播测量帧,其中,测量帧用于指示WiFi6路由器将在预设时间段内开启对目标服务区域的信号测量,且需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能够覆盖目标服务区域的移动;相应的,终端返回启动信号测量的确认,包括:WiFi6路由器接收终端根据测量帧返回的响应帧,其中,响应帧用于指示终端确认配合WiFi6路由器执行对目标服务区域的信号测量。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通过发送不同的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包括;WiFi6路由器通过在预设时间段内周期性地发送M个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M个波束是覆盖区域各不相同的波束,且M个波束无法完全覆盖目标服务区域;M个位置中每个位置的信号强度是终端根据M个波束中对应接收到的一个波束确定。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在获取到目标服务区域的信息的情况下,WiFi6路由器根据WiFi6路由器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部署位置,确定目标服务区域能够被WiFi6路由器发送的N个波束完全覆盖,其中,N为大于M的整数;WiFi6路由器根据预设波束选择比例,且按波束索引从小到大的顺序,从N个波束均匀选择出M个波束。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若WiFi6路由器在不同时刻分别接收到终端针对M个波束中同一波束返回的终端在不同位置处的信号强度,则WiFi6路由器只将不同位置处的信号强度中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保存;或者;若WiFi6路由器已接收到终端针对M个波束中的一个波束返回的终端在对应一个位置处的信号强度,则当WiFi6路由器再次接收到终端针对该波束返回的终端在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时,WiFi6路由器丢弃终端在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设置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包括:WiFi6路由器通过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同时向终端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其中,数据由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承载,第一波束是第一天线面板发送的波束,第二波束是第二天线面板发送的波束,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指向终端,且在终端所在的位置重叠。
可选地,在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时,且在WiFi6路由器通过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同时向终端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之前,该装置被配置为:若信号测量使用的是第一波束,则WiFi6路由器向终端指示下行传输将使用第一波束;或者,若信号测量使用的是第二波束,则WiFi6路由器向终端指示下行传输将使用第二波束;相应的,在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指向终端,且在终端所在的位置重叠的情况下,终端使用第一波束或第二波束对应的一个接收波束,也能够完成对数据的接收。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终端发送数据,包括:WiFi6路由器采用冗余传输的方式,向终端发送数据,其中,冗余传输是指示数据的同一数据包被WiFi6路由器重复发送多次。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WiFi6路由器根据终端周期性上报终端位置,确定终端移动到低信号区域。
下面结合图3对电子设备5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处理器501是电子设备5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501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可选地,处理器5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500的各种功能,如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中的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5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所示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电子设备50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其中,存储器5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501来控制执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存储器5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
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502可以和处理器5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电子设备500
的接口电路(图3中未示出)与处理器5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收发器503,用于与其他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基于多波束的定位装置为终端,收发器503可以用于与网络设备通信,或者与另一个终端通信。
可选地,收发器50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图3中未单独示出)。其中,接收器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可选地,收发器503可以和处理器5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电子设备500的接口电路(图3中未示出)与处理器5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电子设备5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装置的限定,实际的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此外,基于电子设备5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 b, c, a-b, a-c, b-c, 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字段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WiFi6路由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测量,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目标服务区域为所述WiFi6路由器需要提供网络服务的区域,M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WiFi6路由器将所述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输入AI模型,得到所述AI模型输出的分析结果,其中,所述分析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服务区域内的低信号区域;
在所述终端移动到所述低信号区域时,所述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测量,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包括;
当所述终端接入所述WiFi6路由器时,所述WiFi6路由器告知所述终端将启动信号测量;
在所述终端返回启动信号测量的确认时,所述WiFi6路由器通过发送不同的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所述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6路由器告知所述终端将启动信号测量,包括:
所述WiFi6路由器向所述终端广播测量帧,其中,所述测量帧用于指示所述WiFi6路由器将在预设时间段内开启对所述目标服务区域的信号测量,且需要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进行能够覆盖所述目标服务区域的移动;
相应的,所述终端返回启动信号测量的确认,包括:
所述WiFi6路由器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测量帧返回的响应帧,其中,所述响应帧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确认配合所述WiFi6路由器执行对所述目标服务区域的信号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6路由器通过发送不同的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所述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包括;
所述WiFi6路由器通过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周期性地发送M个波束,获得终端在目标服务区域内的所述M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M个波束是覆盖区域各不相同的波束,且所述M个波束无法完全覆盖所述目标服务区域;所述M个位置中每个位置的信号强度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M个波束中对应接收到的一个波束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到所述目标服务区域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WiFi6路由器根据所述WiFi6路由器在所述目标服务区域内的部署位置,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区域能够被所述WiFi6路由器发送的N个波束完全覆盖,其中,N为大于M的整数;
所述WiFi6路由器根据预设波束选择比例,且按波束索引从小到大的顺序,从所述N个波束均匀选择出所述M个波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WiFi6路由器在不同时刻分别接收到所述终端针对所述M个波束中同一波束返回的所述终端在不同位置处的信号强度,则所述WiFi6路由器只将所述不同位置处的信号强度中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保存;
或者;
若所述WiFi6路由器已接收到所述终端针对所述M个波束中的一个波束返回的所述终端在对应一个位置处的信号强度,则当所述WiFi6路由器再次接收到所述终端针对该波束返回的所述终端在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时,所述WiFi6路由器丢弃所述终端在最新位置处的信号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6路由器设置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所述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包括:
所述WiFi6路由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和所述第二天线面板,同时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其中,所述数据由所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承载,所述第一波束是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发送的波束,所述第二波束是所述第二天线面板发送的波束,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指向所述终端,且在所述终端所在的位置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移动到所述低信号区域时,且在所述WiFi6路由器通过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和所述第二天线面板,同时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信号测量使用的是所述第一波束,则所述WiFi6路由器向所述终端指示下行传输将使用所述第一波束;或者,若所述信号测量使用的是所述第二波束,则所述WiFi6路由器向所述终端指示下行传输将使用所述第二波束;相应的,在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指向所述终端,且在所述终端所在的位置重叠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使用所述第一波束或所述第二波束对应的一个接收波束,也能够完成对所述数据的接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6路由器通过信号增强,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包括:
所述WiFi6路由器采用冗余传输的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其中,所述冗余传输是指示所述数据的同一数据包被所述WiFi6路由器重复发送多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WiFi6路由器根据所述终端周期性上报所述终端位置,确定所述终端移动到所述低信号区域。
CN202410112875.4A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Active CN117641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12875.4A CN117641409B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12875.4A CN117641409B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1409A true CN117641409A (zh) 2024-03-01
CN117641409B CN117641409B (zh) 2024-04-12

Family

ID=90025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12875.4A Active CN117641409B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140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90126A1 (en) * 2011-10-06 2013-04-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Beam Shaping in a 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CN107197468A (zh) * 2017-06-21 2017-09-22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信号强度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7453940A (zh) * 2017-06-19 2017-12-08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接入节点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260133A (zh) * 2016-12-28 2018-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测量上报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9041069A (zh) * 2018-07-02 2018-12-18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路由器信号覆盖范围的方法及系统
CN109963291A (zh) * 2017-12-26 2019-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覆盖范围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和基站
CN114126054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波束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449535A (zh) * 2021-12-21 2022-05-06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90126A1 (en) * 2011-10-06 2013-04-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Beam Shaping in a 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CN108260133A (zh) * 2016-12-28 2018-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测量上报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7453940A (zh) * 2017-06-19 2017-12-08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接入节点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7197468A (zh) * 2017-06-21 2017-09-22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信号强度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963291A (zh) * 2017-12-26 2019-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覆盖范围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和基站
CN109041069A (zh) * 2018-07-02 2018-12-18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路由器信号覆盖范围的方法及系统
CN114126054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波束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449535A (zh) * 2021-12-21 2022-05-06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1409B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49742B1 (en) Beamforming enhancement via strategic resource utilization
CN111526565B (zh) 一种参考信号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306830A1 (en) Paging with Enhanced Beamforming
US2022035295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424591B (zh) 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进行被动资产追踪
US20210007173A1 (en) Low latency beam alignment
US9161330B2 (en) Method of enabling single chain ranging operations
CN117527113B (zh) 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
CN118075785B (zh) 基于5g通信的智能键合金丝设备控制系统及方法
US20240048187A1 (en) Beam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8019112A (zh) 一种键合银丝设备的物联网节点的自组织与协同方法
EP35223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17311296B (zh) 基于工业模型的高强度生产线协同优化与能效管理方法
CN117499979B (zh) 一种相控阵天线的目标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16468256B (zh) 多生产线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7641409B (zh) 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CN116567559A (zh) 基于物联网的固废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333581B (zh) 终端天线面板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6489773B (zh) 一种基于波束的跨网络电商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4140129A1 (zh) 波束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687348B (zh) 基于物联网的高可靠度的废气处理设备集群的控制方法
WO202420811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8102274B (zh) 键合金丝设备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
WO2024092797A1 (en) Method for signaling between network and user equipment for beam-codebook based beam prediction
WO2024012237A1 (zh) 感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data transmissio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WiFi6 router based on AI model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40412

Pledgee: Shenzhe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Fuyong Sub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MTN ELECTRONIC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3269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