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7113B - 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7113B
CN117527113B CN202410021354.8A CN202410021354A CN117527113B CN 117527113 B CN117527113 B CN 117527113B CN 202410021354 A CN202410021354 A CN 202410021354A CN 117527113 B CN117527113 B CN 1175271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th
csi
antenna panel
probability
r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213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27113A (zh
Inventor
罗江君
林伟建
张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T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T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T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T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213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271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27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7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27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7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04B17/3911Fading models or fading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73Predicting channel quality or other radio frequency [RF]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用以实现通过测量能够预估无线信道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段出现衰落的概率,以降低信道衰落对数据传输的影响。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时间段内,RAN设备对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M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M个CSI集合,其中,M个CSI集合中各个CSI之间的信息相关联,M为大于1的整数;RAN设备通过AI模型处理M个CSI集合,得到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其中,第二时间段在第一时间段之后。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
背景技术
新空口(new radio,NR)包括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和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对于FDD而言,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之间不完全互易,因此,基站需要独立地对下行信道进行测量。例如,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CSI-RS,向终端返回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基站可以根据CSI完成对下行信道的测量,如确定预编码信息。
然而,这种信道测量方式无法确定无线信道在什么时间会出现衰落,因此无法避免信道衰落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用以实现通过测量能够预估无线信道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段出现衰落的概率,以降低信道衰落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应用于RAN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时间段内,RAN设备对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M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M个CSI集合,其中,M个CSI集合中各个CSI之间的信息相关联,M为大于1的整数;RAN设备通过AI模型处理M个CSI集合,得到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其中,第二时间段在第一时间段之后。
可选地,终端设置有用于上行/下行同传的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M个CSI集合中第i个CSI集合包括第i个第一CSI和第i个第二CSI,第i个第一CSI是根据对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第i个第二CSI是根据对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i遍历1至M。
可选地,M个CSI集合中各个CSI之间的信息相关联是指第i个第一CSI包括第i个第一原生CSI和第i个第一信道特征映信息,以及第i个第二CSI包括第i个第二原生CSI和第i个第二信道特征映信息;
其中,第i个第一原生CSI是RAN设备通过对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的CSI,第i个第二原生CSI是RAN设备通过对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的CSI;第i个第一信道特征映信息是将第i个第一原生CSI映射到第i个第二原生CSI得到的信息,第i个第二信道特征映信息是将第i个第二原生CSI映射到第i个第一原生CSI得到的信息。
可选地,第i个第一原生CSI包括: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以及第i个第三组合系数;第i个第二原生CSI包括: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以及第i个第四组合系数;
其中,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是通过对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空频基底;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是通过对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空频基底;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投影到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T大的组合系数,S为大于1的整数,T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第i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是通过对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预编码矩阵;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二预编码矩阵投影到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T大的组合系数,第i个第二预编码矩阵是通过对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预编码矩阵;第i个第三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二预编码矩阵投影到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S-T小的组合系数;第i个第四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投影到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S-T小的组合系数。
可选地,M次无线信道测量中的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包括;RAN设备向终端发送CSI-RS#i;RAN设备接收终端根据接收到的CSI-RS#i返回的第i个第一CSI和第i个第二CSI。
可选地,终端能根据第一天线面板接收到的CSI-RS#i,确定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和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以及,终端还能根据第二天线面板接收到的CSI-RS#i,确定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和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
可选地,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包括第一概率和第二概率,其中,第一概率为RAN设备与第一天线面板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第二概率为RAN设备与第二天线面板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第一概率大于概率阈值,且第二概率小于或等于概率阈值,则RAN设备指示终端增大第一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且降低第二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若第一概率小于或等于概率阈值,且第二概率大于概率阈值,则RAN设备指示终端降低第一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且增大第二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若第一概率大于概率阈值,且第二概率大于概率阈值,则RAN设备指示终端降低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
可选地,若AI模型的网络规模越大,则M的取值越大,第二时间段是与第一时间段相邻的时间段。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装置,应用于RAN设备,该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间段内,RAN设备对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M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M个CSI集合,其中,M个CSI集合中各个CSI之间的信息相关联,M为大于1的整数;RAN设备通过AI模型处理M个CSI集合,得到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其中,第二时间段在第一时间段之后。
可选地,终端设置有用于上行/下行同传的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M个CSI集合中第i个CSI集合包括第i个第一CSI和第i个第二CSI,第i个第一CSI是根据对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第i个第二CSI是根据对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i遍历1至M。
可选地,M个CSI集合中各个CSI之间的信息相关联是指第i个第一CSI包括第i个第一原生CSI和第i个第一信道特征映信息,以及第i个第二CSI包括第i个第二原生CSI和第i个第二信道特征映信息;
其中,第i个第一原生CSI是RAN设备通过对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的CSI,第i个第二原生CSI是RAN设备通过对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的CSI;第i个第一信道特征映信息是将第i个第一原生CSI映射到第i个第二原生CSI得到的信息,第i个第二信道特征映信息是将第i个第二原生CSI映射到第i个第一原生CSI得到的信息。
可选地,第i个第一原生CSI包括: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以及第i个第三组合系数;第i个第二原生CSI包括: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以及第i个第四组合系数;
其中,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是通过对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空频基底;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是通过对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空频基底;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投影到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T大的组合系数,S为大于1的整数,T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第i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是通过对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预编码矩阵;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二预编码矩阵投影到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T大的组合系数,第i个第二预编码矩阵是通过对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预编码矩阵;第i个第三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二预编码矩阵投影到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S-T小的组合系数;第i个第四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投影到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S-T小的组合系数。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RAN设备向终端发送CSI-RS#i;RAN设备接收终端根据接收到的CSI-RS#i返回的第i个第一CSI和第i个第二CSI。
可选地,终端能根据第一天线面板接收到的CSI-RS#i,确定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和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以及,终端还能根据第二天线面板接收到的CSI-RS#i,确定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和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
可选地,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包括第一概率和第二概率,其中,第一概率为RAN设备与第一天线面板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第二概率为RAN设备与第二天线面板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若第一概率大于概率阈值,且第二概率小于或等于概率阈值,则RAN设备指示终端增大第一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且降低第二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若第一概率小于或等于概率阈值,且第二概率大于概率阈值,则RAN设备指示终端降低第一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且增大第二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若第一概率大于概率阈值,且第二概率大于概率阈值,则RAN设备指示终端降低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
可选地,若AI模型的网络规模越大,则M的取值越大,第二时间段是与第一时间段相邻的时间段。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计算机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综上,上述方法及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RAN设备通过在指定时间段,如第一时间段内,连续执行多次无线信道测量,如M次无线信道测量,可以得到终端对应返回的M个CSI集合。如此,RAN设备通过AI模型处理M个CSI集合,就可以得到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在将来的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从而能够提前调整,以降低信道衰落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波束:
波束是指网络设备或终端的发射机或接收机通过天线阵列形成的具有指向性的特殊的发送或接收效果,类似于手电筒将光收敛到一个方向形成的光束。通过波束的形式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可以有效提升信号的传输据距离。
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赋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具体可以为数字波束赋形技术、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或者混合数字/模拟波束赋形技术等。
波束一般和资源对应。例如,进行波束测量时,网络设备通过不同的资源来测量不同的波束,终端反馈测得的资源质量,网络设备可以知道对应的波束的质量。在数据传输时,波束也可以通过其对应的资源指示。例如,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的传输配置编号(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ex,TCI)字段指示一个传输配置指示-状态(state),终端根据该TCI-状态中包含的参考资源来确定该参考资源对应的波束。
在通信协议中,波束可以具体表征为数字波束,模拟波束,空域滤波器(spatialdomain filter),空间滤波器(spatial filter),空间参数(spatial parameter),TCI,TCI-状态等。用于发送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发送波束(transmission beam,或Tx beam),空域发送滤波器(spatial domain transmission filter),空间发送滤波器(spatialtransmission filter),空域发送参数(spatial domain transmission parameter),空间发射参数(spatial transmission parameter)等。用于接收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接收波束(reception beam,或Rx beam),空域接收滤波器(spatial domain reception filter),空间接收滤波器(spatial reception filter),空域接收参数(spatial domain receptionparameter),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reception parameter)等。
2、天线面板:
天线面板可以指网络设备的天线面板,也可以指终端的天线面板。一个天线面板上一般有一个或多个天线,这些天线排列成天线阵列,进行波束赋形,从而形成模拟波束。天线阵列可以生成指向不同方向的模拟波束。也就是说,每个天线面板上都可以形成多个模拟波束,可以通过波束测量来确定该天线面板采用哪个模拟波束是最好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未做出特别说明,天线面板均指终端的天线面板。
在通信协议中,天线面板可以用面板(panel)、或者面板标识(panel index)等来表示,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隐含表示天线面板。例如,天线面板也可以通过天线端口(如CSI-RS端口、相位追踪参考信号(phase-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端口、小区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端口、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reference signal,TRS)端口、或SSB端口等)或天线端口组等来表征。
终端可以配备多个天线面板。这些天线面板可以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朝向不同的方向,这可以保证不论终端朝向哪个方向,都至少有一个天线面板是朝向网络设备的,可以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例如,终端配备了2个天线面板,如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每个天线面板朝向不同的方向,每个天线面板可以生成多个不同方向的波束,从而构成较为全面的波束覆盖,并实现上行/下行的同传。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示”可以包括直接指示和间接指示,也可以包括显式指示和隐式指示。将某一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同时,还可以识别各个信息的通用部分并统一指示,以降低单独指示同样的信息而带来的指示开销。
此外,具体的指示方式还可以是现有各种指示方式,例如但不限于,上述指示方式及其各种组合等。各种指示方式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由上文所述可知,举例来说,当需要指示相同类型的多个信息时,可能会出现不同信息的指示方式不相同的情形。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所需的指示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选择的指示方式不做限定,如此一来,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指示方式应理解为涵盖可以使得待指示方获知待指示信息的各种方法。
应理解,待指示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也可以分成多个子信息分开发送,而且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发送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不进行限定。其中,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例如根据协议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发送端设备通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来配置的。
“预先定义”或“预先配置”可以通过在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其中,“保存”可以是指,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可以是单独的设置,也可以是集成在编码器或者译码器,处理器、或电子设备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也可以是一部分单独设置,一部分集成在译码器、处理器、或电子设备中。存储器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中协议族、类似协议族帧结构的标准协议、或者应用于未来的物联网设备的可靠接入方法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时”、“在……的情况下”、“若”以及“如果”等描述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设备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设备在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终端和无线接入网(RAN)设备。其中,如上述所述,终端可以设置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用以实现多波束的上行/下行的同传。在该通信系统中,RAN设备通过在指定时间段,如第一时间段内,连续执行多次无线信道测量,如M次无线信道测量,可以得到终端对应返回的M个CSI集合。如此,RAN设备通过AI模型处理M个CSI集合,就可以得到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在将来的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从而能够提前调整,以降低信道衰落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下面将结合方法,对上述生产系统中管理设备和运营商网络的交互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终端和RAN设备之间的通信。该方法的流程包括:
S201,在第一时间段内,RAN设备对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M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M个CSI集合。
第一时间段可以是预设的周期性时间段,如周期为5秒,相邻两个周期的间隔为10秒。M个CSI集合中各个CSI之间的信息相关联,M为大于1的整数。
终端可以设置有用于上行/下行同传的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如此,M个CSI集合中的第i个CSI集合可以包括第i个第一CSI和第i个第二CSI,第i个第一CSI可以是根据对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第i个第二CSI可以是根据对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i遍历1至M。
M个CSI集合中各个CSI之间的信息相关联可以是指:第i个第一CSI包括第i个第一原生CSI和第i个第一信道特征映信息,以及第i个第二CSI包括第i个第二原生CSI和第i个第二信道特征映信息。其中,第i个第一原生CSI是RAN设备通过对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的CSI,第i个第二原生CSI是RAN设备通过对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的CSI;第i个第一信道特征映信息是将第i个第一原生CSI映射到第i个第二原生CSI得到的信息,第i个第二信道特征映信息是将第i个第二原生CSI映射到第i个第一原生CSI得到的信息。
具体的,第i个第一原生CSI可以包括: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以及第i个第三组合系数;第i个第二原生CSI可以包括: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以及第i个第四组合系数。
其中,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可以是3GPP的R18定义的两级码本中的空频联合特征基底,具体可以参考标准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可以是通过对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空频基底。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也可以是3GPP的R18定义的两级码本中的空频联合特征基底,具体也可以参考标准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可以是通过对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空频基底。
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投影到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T大的组合系数,也可以称为信道长周期组合系数。其中,S为大于1的整数,T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此外,第i个第一预编码矩阵可以是通过对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预编码矩阵。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可以是第i个第二预编码矩阵投影到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T大的组合系数,也可以称为信道长周期组合系数。同理,第i个第二预编码矩阵也可以是通过对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预编码矩阵。第i个第三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二预编码矩阵投影到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S-T小的组合系数。第i个第四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投影到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S-T小的组合系数。也就是说,与现有的两级码本不同,由于多个天线面板之间的信道具有耦合特性,因此可以将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与第i个第三组合系数联合上报,以表征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耦合到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中的特征,以便后续的信道衰落分析能够更准确。同理,也可以将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与第i个第四组合系数联合上报,以表征第一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耦合到第二天线面板与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中的特征,以便后续的信道衰落分析能够更准确。
本申请实施例中,M次无线信道测量中的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包括;RAN设备向终端发送CSI-RS#i。其中,终端能根据第一天线面板接收到的CSI-RS#i,确定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和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以及,终端还能根据第二天线面板接收到的CSI-RS#i,确定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和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如此,RAN设备可以接收终端根据接收到的CSI-RS#i返回的第i个第一CSI和第i个第二CSI。
S202,RAN设备通过AI模型处理M个CSI集合,得到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
其中,第二时间段在第一时间段之后,如第二时间段是与第一时间段相邻的时间段,如第一时间段在本周期结束后的10秒。
具体的,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包括第一概率和第二概率。其中,第一概率为RAN设备与第一天线面板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第二概率为RAN设备与第二天线面板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在此基础上,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第一概率大于概率阈值,如0.9,或者任何可能的取值,且第二概率小于或等于概率阈值,则RAN设备指示终端增大第一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且降低第二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若第一概率小于或等于概率阈值,且第二概率大于概率阈值,则RAN设备指示终端降低第一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且增大第二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若第一概率大于概率阈值,且第二概率大于概率阈值,则RAN设备指示终端降低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可选地,若AI模型的网络规模越大,则M的取值越大,也即,网络规模越大使得AI模型的能力越强,算力越大,那么处理的数据量也可以越大,预估效果也可以越准确。此外,AI模型可以采用已有的深度神经网络(DNN)实现,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类型的模型,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RAN设备通过在指定时间段,如第一时间段内,连续执行多次无线信道测量,如M次无线信道测量,可以得到终端对应返回的M个CSI集合。如此,RAN设备通过AI模型处理M个CSI集合,就可以得到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在将来的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从而能够提前调整,以降低信道衰落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以上结合图2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介绍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装置。
该装置应用于服务于私网NPN的无线接入网RAN设备,该装置被配置为:RAN设备确定键合银丝设备集群中有N个键合银丝设备需要切换网络;其中,键合银丝设备集群是部署在NPN且与NPN签约的终端设备的集群,键合银丝设备集群当前接入NPN,N为大于1的整数;RAN设备向N个键合银丝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键合银丝设备中的目标键合银丝设备需要从NPN切换到接入第一PLMN,以及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N个键合银丝设备中除目标键合银丝设备以外的其他键合银丝设备需要与目标键合银丝设备建立PC5连接,第一PLMN是公网。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RAN设备根据RAN设备的资源使用情况,确定不能为键合银丝设备集群分配满足键合银丝设备集群需求的资源;RAN设备根据RAN设备不能为键合银丝设备集群分配满足键合银丝设备集群需求的资源,确定键合银丝设备集群中有N个键合银丝设备需要切换网络。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RAN设备根据当前接入RAN设备的终端的数目,以及当前接入RAN设备的每个终端的业务优先级,预估RAN设备将要为当前接入RAN设备的每个终端分配的资源,其中,当前接入RAN设备的终端包括键合银丝设备集群,RAN设备为当前接入RAN设备的每个终端分配的资源即为RAN设备的资源使用情况;RAN设备根据RAN设备将要为当前接入RAN设备的每个终端分配的资源,确定RAN设备将要为键合银丝设备集群分配的资源;RAN设备确定RAN设备将要为键合银丝设备集群分配的资源小于键合银丝设备集群需求的资源,其中,键合银丝设备集群需求的资源保存在RAN设备本地的键合银丝设备集群的上下文中;RAN设备将要为键合银丝设备集群分配的资源小于键合银丝设备集群需求的资源表示:RAN设备不能为键合银丝设备集群分配满足键合银丝设备集群需求的资源。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RAN设备在当前周期的预设判断时机,确定当前接入RAN设备的终端的数目;或者;RAN设备在接入RAN设备的终端的数目有变化时,确定当前接入RAN设备的终端的数目;或者;RAN设备通过服务于NPN的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网元,接收来自AF的业务请求,其中,AF用于为键合银丝设备集群提供控制服务,业务请求用于请求RAN设备评估RAN设备服务键合银丝设备集群的服务质量;响应于请求RAN设备评估RAN设备服务键合银丝设备集群的服务质量,RAN设备确定当前接入RAN设备的终端的数目。
可选地,若当前接入RAN设备的每个终端的业务优先级越高,则预估的RAN设备将要为该终端分配的资源越多。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RAN设备根据RAN设备将要为键合银丝设备集群分配的资源与键合银丝设备集群需求的资源的差值,确定键合银丝设备集群中需要切换网络的键合银丝设备的数目为N个;RAN设备根据键合银丝设备集群中需要切换网络的键合银丝设备的数目为N个,从N个键合银丝设备选择一个目标键合银丝设备,以及N-1个其他键合银丝设备,其中,目标键合银丝设备是设置有至少两个天线面板的键合银丝设备中与RAN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最差的键合银丝设备,目标键合银丝设备能通过目标键合银丝设备的至少两个天线面板执行上行或下行的多波束同传,N-1个其他键合银丝设备设置有一个天线面板的键合银丝设备中与RAN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前N-1差的键合银丝设备。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在RAN设备不能为键合银丝设备集群分配满足键合银丝设备集群需求的资源的情况下,RAN设备向服务于NPN的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订阅请求,其中,订阅请求用于请求订阅键合银丝设备集群的群组签约数据中的网络能力信息;RAN设备接收AMF网元针对订阅请求返回的订阅接受,其中,订阅接受携带有网络能力信息,网络能力信息用于指示键合银丝设备集群支持从NPN切换到公网;RAN设备根据网络能力信息,确定键合银丝设备集群有从NPN切换到公网的能力。
可选地,在键合银丝设备集群有从NPN切换到公网的能力的情况下,该装置被配置为:RAN设备触发SOR流程,从服务于NPN的数据管理功能UDM网元获取键合银丝设备集群能切换的网络列表,网络列表包括至少一个PLMN,第一PLMN是至少一个PLMN中优先级最高的PLMN。
可选地,该装置被配置为:RAN设备向N个键合银丝设备中的目标键合银丝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携带第一PLMN的标识来指示目标键合银丝设备需要从NPN切换到接入第一PLMN,其中,第一PLMN事先保存有目标键合银丝设备在第一PLMN的签约数据,用以支持目标键合银丝设备能从NPN切换到接入第一PLMN;RAN设备向N个键合银丝设备中的N-1个其他键合银丝设备分别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通过携带目标键合银丝设备的标识来指示N-1个其他键合银丝设备需要与目标键合银丝设备建立PC5连接。
下面结合图3对电子设备5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处理器501是电子设备5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501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可选地,处理器5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500的各种功能,如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中的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5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所示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电子设备50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其中,存储器5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501来控制执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存储器5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
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502可以和处理器5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电子设备500
的接口电路(图3中未示出)与处理器5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收发器503,用于与其他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基于多波束的定位装置为终端,收发器503可以用于与网络设备通信,或者与另一个终端通信。
可选地,收发器50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图3中未单独示出)。其中,接收器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可选地,收发器503可以和处理器5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电子设备500的接口电路(图3中未示出)与处理器5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电子设备5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装置的限定,实际的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此外,基于电子设备5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 b, c, a-b, a-c, b-c, 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字段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

1.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RAN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RAN设备对所述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M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M个CSI集合,其中,所述M个CSI集合中各个CSI之间的信息相关联,M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RAN设备通过AI模型处理所述M个CSI集合,得到所述RAN设备与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后;
所述终端设置有用于上行/下行同传的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所述M个CSI集合中第i个CSI集合包括第i个第一CSI和第i个第二CSI,所述第i个第一CSI是根据对所述第一天线面板与所述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所述第i个第二CSI是根据对所述第二天线面板与所述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i遍历1至M;
所述M个CSI集合中各个CSI之间的信息相关联是指所述第i个第一CSI包括第i个第一原生CSI和第i个第一信道特征映信息,以及所述第i个第二CSI包括第i个第二原生CSI和第i个第二信道特征映信息;
其中,所述第i个第一原生CSI是所述RAN设备通过对所述第一天线面板与所述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的CSI,所述第i个第二原生CSI是所述RAN设备通过对所述第二天线面板与所述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确定的CSI;所述第i个第一信道特征映信息是将所述第i个第一原生CSI映射到所述第i个第二原生CSI得到的信息,所述第i个第二信道特征映信息是将所述第i个第二原生CSI映射到所述第i个第一原生CSI得到的信息;
所述第i个第一原生CSI包括: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以及第i个第三组合系数;所述第i个第二原生CSI包括: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以及第i个第四组合系数;
其中,所述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是通过对所述第一天线面板与所述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空频基底;所述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是通过对所述第二天线面板与所述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空频基底;所述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投影到所述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T大的组合系数,S为大于1的整数,T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所述第i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是通过对所述第一天线面板与所述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是第i个第二预编码矩阵投影到所述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T大的组合系数,所述第i个第二预编码矩阵是通过对所述第二天线面板与所述RAN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执行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得到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第i个第三组合系数是所述第i个第二预编码矩阵投影到所述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S-T小的组合系数;所述第i个第四组合系数是所述第i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投影到所述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得到的S个组合系数中前S-T小的组合系数;
所述M次无线信道测量中的第i次无线信道测量,包括;
所述RAN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CSI-RS#i;
所述RAN设备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CSI-RS#i返回的所述第i个第一CSI和所述第i个第二CSI;
所述终端能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面板接收到的CSI-RS#i,确定所述第i个第一空频基底和所述第i个第一组合系数;以及,所述终端还能根据所述第二天线面板接收到的CSI-RS#i,确定所述第i个第二空频基底和所述第i个第二组合系数;
所述RAN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在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包括第一概率和第二概率,其中,所述第一概率为所述RAN设备与所述第一天线面板之间的无线信道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所述第二概率为所述RAN设备与所述第二天线面板之间的无线信道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出现衰落的概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概率大于概率阈值,且所述第二概率小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阈值,则所述RAN设备指示所述终端增大所述第一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且降低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
若所述第一概率小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阈值,且所述第二概率大于所述概率阈值,则所述RAN设备指示所述终端降低所述第一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且增大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
若所述第一概率大于所述概率阈值,且所述第二概率大于所述概率阈值,则所述RAN设备指示所述终端降低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和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的收发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AI模型的网络规模越大,则M的取值越大,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相邻的时间段。
CN202410021354.8A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 Active CN117527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1354.8A CN117527113B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1354.8A CN117527113B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7113A CN117527113A (zh) 2024-02-06
CN117527113B true CN117527113B (zh) 2024-04-12

Family

ID=89764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21354.8A Active CN117527113B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711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7315A (zh) * 2016-09-23 2017-01-25 燕山大学 一种具有不完全csi的大型多天线网络能效资源分配方法
CN110504999A (zh) * 2018-05-17 2019-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221844A (zh) * 2023-09-25 2023-12-12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ris辅助的通信网络csi估计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17318774A (zh) * 2022-06-22 2023-12-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矩阵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7315A (zh) * 2016-09-23 2017-01-25 燕山大学 一种具有不完全csi的大型多天线网络能效资源分配方法
CN110504999A (zh) * 2018-05-17 2019-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318774A (zh) * 2022-06-22 2023-12-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矩阵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7221844A (zh) * 2023-09-25 2023-12-12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ris辅助的通信网络csi估计预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7113A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4406B2 (en)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012948B2 (en) Uplink measurement reference signal power control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JP7321707B2 (ja) 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US1115298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terminal side device
US9706415B2 (en) Method for RF management, frequency reuse and increasing overall system capacity using network-device-to-network-device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tandard beamforming techniques
AU201638495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136995B2 (en) Codebook partitioning for enabling elevation-eICIC
CN109586778B (zh) 允许接入点在无线通信信道上同时传输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4641940A (zh) 毫米波频段中多模式装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17289669B (zh) 一种基于工业大模型的自动调整式生产线控制系统及方法
US11444677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efficient beam management
WO2021022479A1 (zh) 波束赋形方法、装置、无线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119526A1 (zh) 小区测量方法及终端
CN117527113B (zh) 一种基于ai模型的无线信道衰落的预估方法
CN115053585A (zh) 定位方法及装置
US20230162006A1 (en) Server and agent for reporting of computational results during an iterative learning process
CN117641409B (zh) 一种WiFi6路由器基于AI模型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CN116489773B (zh) 一种基于波束的跨网络电商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4027538A1 (zh) 感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92797A1 (en) Method for signaling between network and user equipment for beam-codebook based beam prediction
WO2024065810A1 (en) Method for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precoder selection f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WO2024027536A1 (zh) 感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92729A1 (en) Beam measurement and report accuracy enhancement
WO2023104106A1 (zh) 检测及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8075785A (zh) 基于5g通信的智能键合金丝设备控制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