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06278A - 分流机构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分流机构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06278A
CN117606278A CN202311736970.3A CN202311736970A CN117606278A CN 117606278 A CN117606278 A CN 117606278A CN 202311736970 A CN202311736970 A CN 202311736970A CN 117606278 A CN117606278 A CN 117606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low channel
diversion
chann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369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广
张欣旸
迟浩淼
陈未来
付永泉
沈佳铭
栾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711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711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711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369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062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06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062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4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 F28F9/06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dismountable joints
    • F28F9/12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dismountable joints by flange-type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F28F2009/222Particular guide plates, baffles or deflectors, e.g. having particular orientation relative to an elongated casing or conduit
    • F28F2009/224Longitudinal part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流机构及换热器,包括:分流罩,分流罩具有导流腔,分流罩包括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相互连通;引流管,引流管连接于第一连接口,引流管具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与导流腔连通,引流通道中设有分流板,分流板连接引流管;其中,分流板将引流通道分隔成多个分流通道。本申请提供的分流机构通过设置的引流管能够在第一连接口处对流体进行分流,从而确保流体能够顺利从第一连接口流出,避免出现阻塞。

Description

分流机构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流机构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可拆箱板型焊接板式热交换器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便于检维修等特点。可拆箱板型焊接板式热交换器的换热板片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焊接后的板片组所形成的板芯被放置在四根靠螺栓固定的立柱之间,上下部分别有维持压力的顶板和底板,四周有四块面板用以维持压力和密封流体。当可拆箱板型焊接板式热交换器的板片数达到一定数量或进口接管流体流速过大时,流体介质从进口接管流入换热器板芯时,流动阻力过大导致流体阻塞,从而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流机构及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流体介质在经过接口时容易阻塞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流机构,包括:
分流罩,所述分流罩具有导流腔,所述分流罩包括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相互连通;
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引流管具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导流腔连通,所述引流通道中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连接所述引流管;
其中,所述分流板将所述引流通道分隔成多个分流通道。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分流板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流板沿所述引流管的轴向延伸,并沿所述引流管的径向间隔排列;
其中,所述分流通道由所述分流板和所述引流管围合而成,且各所述分流通道的导通量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分流板沿所述引流管径向延伸,所述分流通道贯穿所述分流板,且各所述分流通道的导通量不同。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分流通道包括多个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靠近所述分流板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流道围绕于所述第三流道的外围,所述第一流道围绕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外围;
其中,所述第二流道的导通量大于所述第三流道的导通量而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导通量。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分流通道包括第四流道、第五流道和第六流道,所述第四流道靠近所述分流板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五流道位于所述第四流道的两侧,所述第六流道远离所述中心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五流道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五流道的导通量大于所述第六流道的导通量而小于所述第四流道的导通量。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分流通道还包括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和第三导流孔,所述第三导流孔位于所述分流板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一导流孔围绕于所述第四流道的周侧,所述第二导流孔位于所述第五流道和所述第六流道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导流孔导通量大于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导通量而小于所述第一导流孔的导通量。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第四流道、所述第五流道和所述第六流道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结合第一方面,还包括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位于所述导流腔中,且与所述导流腔的内壁连接,所述引流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口;
所述第二端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引流板的一侧设有凹槽。
结合第一方面,分流罩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和所述第四导流板依次围合连接成导流腔。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和所述第四导流板的一端围合成所述第一连接口,另一端围合成所述第二连接口;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口的口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
法兰口;以及,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机构;
所述法兰口连接于所述分流机构中的引流管远离分流罩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一种分流机构,包括:分流罩,分流罩具有导流腔,分流罩包括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相互连通;引流管,引流管连接于第一连接口,引流管具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与导流腔连通,引流通道中设有分流板,分流板连接引流管;其中,分流板将引流通道分隔成多个分流通道。本申请提供的分流机构通过设置的引流管能够在第一连接口处对流体进行分流,从而确保流体能够顺利从第一连接口流出,避免出现阻塞。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流机构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流机构的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沿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引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引流管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引流管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引流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引流管、110-分流板、120-引流通道、121-第一导流孔、122-第二导流孔、123-第三导流孔、124-第六流道、125-第一流道、126-第二流道、127-第三流道、128-第四流道、129-第五流道、200-分流罩、210-第一导流板、220-第二导流板、230-第三导流板、240-第四导流板、250-第一连接口、260-第二连接口、300-引流板、400-限位板、410-凹槽、500-换热器、510-法兰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阐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流机构,包括:分流罩200,分流罩200具有导流腔,分流罩200包括第一连接口250和第二连接口260,第一连接口250和第二连接口260相互连通;引流管100,引流管100连接于第一连接口250,引流管100具有引流通道120,引流通道120与导流腔连通,引流通道120中设有分流板110,分流板110连接引流管100;其中,分流板110将引流通道120分隔成多个分流通道。具体的,分流罩200用于避免流体在分流时流到外界,起到限定和连接的作用。导流腔用于引导流体从第一连接口250流向第二连接口260。在引流管100的引流通道120中设置分流板110可以实现对流经引流通道120的流体进行分散,同时引流管100也可以为连接外部设备提高连接基础。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分流板110具有多个,多个分流板110沿引流管100的轴向延伸,并沿引流管100的径向间隔排列;其中,分流通道由分流板110和引流管100围合而成,且各分流通道的导通量相同。具体的,多个分流板110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在引流管100中,同时将引流管100分隔成多个分流通道,为了满足流体在流经引流通道120时能够被均匀分散至各分流通道中,因此需要确保分流板110分隔后的分流通道的导通量相同。也就是说,分流板110分隔后的分流通道的占空面积或者体积都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分流板110也可以采用互相交错的方式与引流管100连接,并将引流通道120进行均匀分隔成多个分流通道,从而确保个分流通道的导通量相同。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分流板110沿引流管100径向延伸,分流通道贯穿分流板110,且各分流通道的导通量不同。分流通道包括多个第一流道125、第二流道126和第三流道127,第三流道127靠近分流板110的中心区域,第二流道126围绕于第三流道127的外围,第一流道125围绕于第二流道126的外围;其中,第二流道126的导通量大于第三流道127的导通量而小于第一流道125的导通量。具体的,介质在流道中的流动速度与流道的位置分布存在一定关系,越靠近中心处的流速越快,越靠近流道边缘的流速越慢。分流板110为圆盘结构,分流板110的侧面与引流管100的内壁固定且密封连接。第三流道127设置在分流板110的中心位置,多个第三流道127以一定的形状排列,如圆形或多边形等。第二流道126以圆形或多边形等形状围绕于第三流道127外围;同样,第一流道125以圆形或多边形等围绕于第二流道126外围。也就是说,第三流道127、第二流道126和第一流道125从分流板110的圆心沿半径方向向外依次排列。并且第一流道125的口径大于第二流道126的口径,同时第二流道126的口径大于第一流道125的口径。为了使的不同流道的流过的流体尽可能的均匀,对第三流道127、第二流道126和第一流道125的导通面积进行了限定,第三流道127、第二流道126和第一流道125的导通面积投影比例为1:4:16,其中,导通面积为沿第三流道127、第二流道126和第一流道125的直径所在平面截取获得的截面与流通内壁所限定的面积。除了能够控制流体的流速外,通过设置不同口径的排布可以提高引流管100导通黏性流体或含杂质流体的能力。如果分流板110均采用第三流道127的口径,当黏性或含杂质流体流经分流板110时,若其无法通过第三流道127则会堵住第三流道127,进行使得流体在引流管100中堆积而造成阻塞。而采用不同尺寸的流道可以增加分流板110的导通能力,从而避免黏性或含杂质流体在分流板110上堆积而造成阻塞。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25、第二流道126和第三流道127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具体的,为了提高黏性或含杂质流体的通过性,将第一流道125、第二流道126和第三流道127的形状设置为圆形,可以避免黏性流体粘连或者含杂质流体残留在第一流道125、第二流道126和第三流道127的流道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25、第二流道126和第三流道127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矩形、多边形等。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分流板110沿引流管100径向延伸,分流通道贯穿分流板110,且各分流通道的导通量不同。分流通道包括第四流道128、第五流道129和第六流道124,第四流道128靠近分流板110的中心区域,第五流道129位于第四流道128的两侧,第六流道124远离中心区域且位于第五流道129的两侧;其中,第五流道129的导通量大于第六流道124的导通量而小于第四流道128的导通量。具体的,分流板110为圆盘结构,分流板110的侧面与引流管100的内壁固定且密封连接。第六流道124设置在分流板110的中心位置,多个第六流道124按行或列方向排列,第五流道129也按行或列方向排列在第六流道124的两侧,同样,第四流道128按行或列排列在第五流道129的两侧。每行每列排列的数量不等,在本申请图7中第六流道124排列成两行两列,第五流道129总共两行两列,第四流道128总共一行两列。也就是说,第六流道124、第五流道129和第四流道128从分流板110的圆心沿直径的两个方向向外依次排列。并且第一流道125的导通面积大于第二流道126的导通面积,同时第二流道126的导通面积大于第一流道125的导通面积。为了使的不同流道的流过的流体尽可能的均匀,对第四流道128、第五流道129和第六流道124的导通面积进行了限定,第四流道128、第五流道129和第六流道124的导通面积投影比例为3:2:1,其中,导通面积为沿第四流道128、第五流道129和第六流道124的直径所在平面截取获得的截面与流通内壁所限定的面积。通过设置不同导通面积的排布可以提高引流管100导通黏性流体或含杂质流体的能力。如果分流板110均采用第六流道124的口径,当黏性或含杂质流体流经分流板110时,若其无法通过第六流道124则会堵住第六流道124,进行使得流体在引流管100中堆积而造成阻塞。而采用不同尺寸的流道可以增加分流板110的导通能力,从而避免黏性或含杂质流体在分流板110上堆积而造成阻塞。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流道128、第五流道129和第六流道124的形状均为矩形。可以想到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四流道128、第五流道129和第六流道124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或三角形等。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分流通道还包括第一导流孔121、第二导流孔122和第三导流孔123,第三导流孔123位于分流板110的中心区域,第一导流孔121围绕于第四流道128的周侧,第二导流孔122位于第五流道129和第六流道124之间;其中,第二导流孔122导通量大于第三导流孔123的导通量而小于第一导流孔121的导通量。具体的,为了使的不同导流孔的流过的流体尽可能的均匀,对第一导流孔121、第二导流孔122和第三导流孔123的导通面积进行了限定,第一导流孔121、第二导流孔122和第三导流孔123的导通面积投影比例为3:2:1,其中,导通面积为沿第一导流孔121、第二导流孔122和第三导流孔123的直径所在平面截取获得的截面与导流孔的内壁所限定的面积。并且,为了便于第一导流孔121、第二导流孔122和第三导流孔123进行开孔,第四流道128、第五流道129和第六流道124之间需要预留足够的距离来提高分流板110的强度。如图7所示,第六流道124具有第一宽度D1,第五流道129具有第二宽度D2,第四流道128具有第三宽度D3,第六流道124和第五流道129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第五流道129和第四流道128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其中,满足,D2>L2>D1,同时,如果预留的距离过大会导致黏性流体或含杂质流体始终附着在分流板110上。因此在第四流道128、第五流道129和第六流道124之间设置多种形状的导流孔可以提高流体的流通性,从而减少黏性流体或含杂质流体附着在第四流道128、第五流道129和第六流道124之间的区域。因此在第四流道128、第五流道129和第六流道124之间设置第一导流孔121、第二导流孔122和第三导流孔123可以起到疏导作用。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引流板300,引流板300位于导流腔中,且与导流腔的内壁连接,引流板3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口250,第二端延伸至第二连接口260;第二端连接有限位板400,限位板400远离引流板300的一侧设有凹槽410。具体的,当引流管100通过分流板110将流体进行分流之后,流体进入到导流腔中,通过引流板300对导流腔进行分隔,使得分流后的流体通过引流板300引导至第二连接口260,避免分流后的流体在导流腔中混合。可以理解的是,当分流板110对流体进行均匀分流时,为了避免分流后的流体混合,可以将引流板300的第一端与分流板110连接,从而起到了均分分流和引流的作用。或者,引流板300与分流板110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起到引流流体的作用。限位板400通过凹槽410可以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从而避免分流后的流体互相串流。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流罩200包括第一导流板210、第二导流板220、第三导流板230和第四导流板240,第一导流板210、第二导流板220、第三导流板230和第四导流板240依次围合连接成导流腔。具体的,本申请的分流罩200由4个限位板组成,4个限位板依次围合连接形成导流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分流罩200也可以采用2块、3块、5块或更多块限位板组成,或者分流罩200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压合而成,具体成型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制作工艺等进行选择。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210、第二导流板220、第三导流板230和第四导流板240的一端围合成第一连接口250,另一端围合成第二连接口260;其中,第二连接口260的口径大于第一连接口250的口径。具体的,第一导流板210、第二导流板220、第三导流板230和第四导流板240均为梯形结构,将第一导流板210、第二导流板220、第三导流板230和第四导流板240围合之后,其中的一端就可以围合成第一连接口250,另一端围合成第二连接口260。同时,由于第一连接口250起到的是集中分流的作用,因此口径不能过大,而第二连接口260起到引流和连接的作用,口径不能过小。因此通过将第一导流板210、第二导流板220、第三导流板230和第四导流板240设置成梯形结构可以满足围合成的第一连接口250和第二连接口260分别起到集中分流和分散、引流和连接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般情况下,分流结构的第一连接口250作为流体的输入端,第二连接口260作为流体的输出端,采用该种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对流体的分流作用;而分流机构也可以将第二连接口260作为流体的输入端,将第一连接口250作为流体的输出端,从而起到对流体进行汇流的作用。并且分流机构可以应用于竖直布置进行分流使用,也可以水平布置使用;具体如何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图8所示,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法兰口510;以及,如上述中任一项提供的分流机构;法兰口510连接于分流机构中的引流管100远离分流罩200的一侧。具体的,通过将分流机构与换热器的法兰口510连接,可以将换热器换热后的流体进行分流,从而提高换热效率,避免流体堵塞。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分流机构及换热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罩(200),所述分流罩(200)具有导流腔,所述分流罩(200)包括第一连接口(250)和第二连接口(260),所述第一连接口(250)和所述第二连接口(260)相互连通;
引流管(100),所述引流管(100)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口(250),所述引流管(100)具有引流通道(120),所述引流通道(120)与所述导流腔连通,所述引流通道(120)中设有分流板(110),所述分流板(110)连接所述引流管(100);
其中,所述分流板(110)将所述引流通道(120)分隔成多个分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10)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流板(110)沿所述引流管(100)的轴向延伸,并沿所述引流管(100)的径向间隔排列;
其中,所述分流通道由所述分流板(110)和所述引流管(100)围合而成,且各所述分流通道的导通量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10)沿所述引流管(100)径向延伸,所述分流通道贯穿所述分流板(110),且各所述分流通道的导通量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包括多个第一流道(125)、第二流道(126)和第三流道(127),所述第三流道(127)靠近所述分流板(110)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流道(126)围绕于所述第三流道(127)的外围,所述第一流道(125)围绕于所述第二流道(126)的外围;
其中,所述第二流道(126)的导通量大于所述第三流道(127)的导通量,且所述第二流道(126)的导通量小于所述第一流道(125)的导通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包括第四流道(128)、第五流道(129)和第六流道(124),所述第四流道(128)靠近所述分流板(110)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五流道(129)位于所述第四流道(128)的两侧,所述第六流道(124)远离所述中心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五流道(129)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五流道(129)的导通量大于所述第六流道(124)的导通量,且所述第五流道(129)的导通量小于所述第四流道(128)的导通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还包括第一导流孔(121)、第二导流孔(122)和第三导流孔(123),所述第三导流孔(123)位于所述分流板(110)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一导流孔(121)围绕于所述第四流道(128)的周侧,所述第二导流孔(122)位于所述第五流道(129)和所述第六流道(124)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导流孔(122)导通量大于所述第三导流孔(123)的导通量,且所述第二导流孔(122)导通量小于所述第一导流孔(121)的导通量。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25)、所述第二流道(126)和所述第三流道(127)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流道(128)、所述第五流道(129)和所述第六流道(124)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板(300),所述引流板(300)位于所述导流腔中,且与所述导流腔的内壁连接,所述引流板(3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口(250),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口(260);
所述第二端连接有限位板(400),所述限位板(400)远离所述引流板(300)的一侧设有凹槽(41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罩(200)包括第一导流板(210)、第二导流板(220)、第三导流板(230)和第四导流板(240),所述第一导流板(210)、所述第二导流板(220)、所述第三导流板(230)和所述第四导流板(240)依次围合连接成导流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10)、所述第二导流板(220)、所述第三导流板(230)和所述第四导流板(240)的一端围合成所述第一连接口(250),另一端围合成所述第二连接口(260);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口(260)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口(250)的口径。
12.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法兰口(510);以及,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机构;
所述法兰口(510)连接于所述分流机构中的引流管(100)远离分流罩(200)的一侧。
CN202311736970.3A 2023-12-15 2023-12-15 分流机构及换热器 Pending CN1176062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6970.3A CN117606278A (zh) 2023-12-15 2023-12-15 分流机构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6970.3A CN117606278A (zh) 2023-12-15 2023-12-15 分流机构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06278A true CN117606278A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53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36970.3A Pending CN117606278A (zh) 2023-12-15 2023-12-15 分流机构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062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46991B2 (ja) 分配管
US9080815B2 (en) Conversion set for a tube bundle heat exchanger
JP6349465B2 (ja) 円弧状板型熱交換器
CN101858698A (zh) 微通道热交换器
EP1559981B1 (de) Wärmeübertrager aus runden profilierten Wärmeübertragunsplatten
GB1558575A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CN110690525B (zh) 一种斜槽交互式缩口通道液冷板
CN117606278A (zh) 分流机构及换热器
CN112923608B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用冷媒均流装置
US20070261834A1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uneven flowing paths
CN210128640U (zh)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
CN100523701C (zh) 多螺旋通道螺旋板换热器
CN112789474A (zh) 板式热交换器布置
WO2009050065A1 (de) Batteriemodul
CN213455064U (zh) 一种均热冷板换热器
CN108955319B (zh) 一种箱式换热器
CN113175832A (zh) 板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112902713A (zh) 一种螺旋板换热器
CN220818694U (zh) 换热板对、换热板束及热交换器
KR20160104276A (ko) 대향유동 형식의 열교환기 코어 및 그 열교환기 코어를 갖는 수랭식 열교환기 및 열교환방법
CN220472396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
CN115302167B (zh) 不锈钢管内多层环形微流道的焊接结构
CN213515235U (zh) 一种导流结构及具有其的翅片和换热器
CN212390654U (zh) 换热器
CN215766637U (zh) 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