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7096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7096A
CN117597096A CN202280047697.0A CN202280047697A CN117597096A CN 117597096 A CN117597096 A CN 117597096A CN 202280047697 A CN202280047697 A CN 202280047697A CN 117597096 A CN117597096 A CN 117597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s
absorbent article
absorbent
water
side 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76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藏前亮太
渡边久记
恩田蓝子
佐藤信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597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70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1),其具有:在穿戴状态下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外装体(4A);在穿戴状态下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外装体(4B);架设并固定在腹侧外装体(4A)与背侧外装体(4B)之间的吸收性主体(2),吸收性主体(2)具有:吸收体(23);配置在吸收体(23)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21);配置在吸收体(23)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22);和配置在背面片(2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裆部片(3),裆部片(3)含有吸水性纤维,构成裆部片(3)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高于构成形成腹侧外装体(4A)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和构成形成背侧外装体(4B)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在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中,通常,在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背面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包含第一纤维层、和位于该第一纤维层的一个主表面的第二纤维层的无纺布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背面片。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使用具有透湿性的不透液性片作为背面片。在该文献中还记载了在吸收性物品中,在作为背面片的不透液性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配置包含纤维素类纤维的外装片。在该文献的外装片中,纤维素类纤维形成了多个纤维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004554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US2019000692A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在穿戴状态下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外装体、在穿戴状态下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外装体、和架设并固定在该腹侧外装体与该背侧外装体之间的吸收性主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吸收性主体具有吸收体、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配置在该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该背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裆部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裆部片含有吸水性纤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构成上述裆部片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比构成形成上述腹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和构成形成上述背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使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在展开且最大伸长的状态下从肌肤相对面侧观察到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中所示的尿布的自然状态下的III-III线截面(沿着厚度方向且沿着横向的截面)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专利文献2所示,将具有透湿性的不透液性片作为背面片使用的情况下,由于湿气向吸收性物品外逸散,能够使该吸收性物品内的湿度降低。但是,在将具有透湿性的片作为背面片使用的情况下,存在由于通过背面片释放到外部的湿气,而位于吸收性物品的外侧的衣物被润湿,或者产生闷热感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2中尝试了通过在具有透湿性的片的外表面配置的纤维素类纤维的纤维块,对透过该片向吸收性物品的外侧放出的湿气进行吸收和保持的结构。但是,在通过配合有纤维素类纤维等吸水性纤维的片吸收了湿气的情况下,由于该纤维持续保持水分,存在使穿戴者感觉到潮湿感、或者产生肌肤问题的风险。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以形成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的整个区域的方式,配置有包含吸水性纤维的片,因此制造成本高涨,还存在不经济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能够消除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以下,也简称为“尿布”。)1。如图1所示,尿布1具有在其穿戴状态下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A和配置在背侧的背侧部B、和位于腹侧部A与背侧部B之间的裆部C。尿布1具有与从腹侧部A经由裆部C延伸到背侧部B的方向对应的纵向X和与该纵向X正交的横向Y。
尿布1具有吸收性主体2、和配置在该吸收性主体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外装体包括配置在腹侧部A的腹侧外装体4A、和配置在背侧部B的背侧外装体4B。腹侧外装体4A与背侧外装体4B是相互独立的单个的部件。腹侧外装体4A主要形成尿布1的前身部。背侧外装体4B主要形成尿布1的后身部。吸收性主体2架设并固定在腹侧外装体4A与背侧外装体4B之间。
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优选均由无纺布构成。通过将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由无纺布构成,能够对这些部件赋予透气性。由此,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能够顺利地进行来自与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相对的皮肤的汗的蒸发。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由无纺布构成的结构,与后述的裆部片3包含吸水性纤维的结构相结合,从使穿戴者不容易感受到潮湿感和闷热感这一方面是有利的。关于该有利点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尿布1中,腹侧外装体4A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4e、4e、与背侧外装体4B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4f、4f接合。通过该接合,在尿布1形成有一对侧封部(未图示)、腰部开口部(未图示)和一对腿部开口部(未图示)。
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外层片42、配置在该外层片42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内层片41、和配置在两片41、42之间的多个弹性部件43。为了说明的方便,图2中省略了弹性部件43的图示。弹性部件43为丝状的弹性部件,以沿着尿布1的横向Y延伸的方式配置。弹性部件43为多个,在尿布1的纵向X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与吸收性主体2重叠的位置的弹性部件43通过细碎地切断等的处理,以不体现弹性伸缩性的方式配置在与该吸收性主体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
吸收性主体2具有尿布1的纵向X上较长的形状。吸收性主体2如图2所示,具有吸收体23、配置在该吸收体23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21、配置在该吸收体23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22、和配置在该背面片2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裆部片3。
吸收体23与吸收性主体2同样地,具有在尿布1的纵向X上较长的形状。吸收体23配置在正面片21与背面片22之间。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纵向X上的吸收体23的两侧部各自配置有弹性部件(以下也称为“吸收体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24。吸收体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24沿着纵向X以伸长状态配置。吸收体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24固定在吸收体23与正面片21之间。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中省略了吸收体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24的图示。
正面片21具有液体透过性。正面片21通常由具有亲水性的无纺布构成。
背面片22是不透液性或者难透液性的片。背面片22具有透湿性。另外,背面片22是水分非吸收性的片。背面片22通常由多孔质膜、或将纺粘无纺布与熔喷无纺布层叠而成的疏水性的复合无纺布构成。疏水性是指对25℃的水的接触角为90°以上这样的、难以与水溶合的性质。
裆部片3与吸收性主体2同样地具有在尿布1的纵向X上较长的形状。裆部片3从腹侧外装体4A至背侧外装体4B在纵向X上连续地存在。换言之,裆部片3由从腹侧部A通过裆部C至背侧部B连续地存在的单一的片构成。
裆部片3的腹侧部A侧的端部区域,在俯视尿布1时与腹侧外装体4A重叠。另一方面,裆部片3的背侧部B侧的端部区域,在俯视尿布1时与背侧外装体4B重叠。
裆部片3的横向Y的长度与吸收性主体2的横向Y的长度一致,或者如图1所示,比吸收性主体2的横向Y的长度稍短。在图1中表示了吸收性主体2从裆部片3的各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出去的状态。
裆部片3中的腹侧部A侧的端部区域、与背侧部B侧的端部区域之间的区域3C,位于尿布1的裆部C。以下,将该区域3C也称为“裆部区域3C”。在裆部区域3C中,裆部片3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裆部片3具有包含吸水性纤维的纤维片。吸水性纤维存在于裆部片3的整个区域。裆部片3是透气性的片,具有透湿性。
裆部片3如上所述,配置在背面片2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在裆部区域3C中构成尿布1的外表面。另外,裆部片3如上所述含有吸水性纤维。通过裆部片3如此构成,尿布1不容易使该尿布1的穿戴者或者母亲等的该尿布1的穿戴护理人察觉到潮湿感和闷热感。以下,关于这一点进行详述。
背面片22如上所述具有透湿性。因此,因被吸收体23吸收的排泄物等引起的湿气,透过该背面片22向该背面片2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移动。在背面片2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含有吸水性纤维的裆部片3,从而能够由该吸水性纤维将透过该背面片22而来的湿气吸收并保持。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由透过背面片22而来的湿气润湿尿布1的穿戴者的衣物。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穿戴者察觉到潮湿感。另外,因为也能够防止该湿气滞留在尿布1的背面片22与该尿布1的穿戴者的衣物之间,所以穿戴护理人从穿戴者脱下尿布1时,也能够防止穿戴护理人察觉到闷热感。并且,即使在裆部片3的吸水性纤维吸收了湿气的情况下,因为在该裆部片3的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具有不透液性或者液体难透过性的背面片22,该吸水性纤维吸收保持的水分难以接触穿戴者的肌肤,所以穿戴者也不易察觉到潮湿感。
以上的优点,在裆部片3露出于外表面的区域即裆部区域3C、换言之在尿布1的裆部C变得显著。另外,通过对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的构成进行设计,在尿布1的腹侧部A和背侧部B中,以上的优点也变得显著。关于该设计在以下详述。
在尿布1中,如上所述,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由无纺布构成。并且,与构成形成腹侧外装体4A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和构成形成背侧外装体4B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相比,构成裆部片3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较高。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尿布1的穿戴者更加不易察觉到潮湿感。
详细而言,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与背面片22在俯视时重叠的区域中,从吸收体23产生的湿气的蒸发通过具有透湿性的背面片22进行。在该情况下,通过将腹侧外装体4A、背侧外装体4B和裆部片3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的关系按上述的方式设置,透过了背面片22的湿气,相比于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更多地保留在吸水性纤维的含有比率较高的裆部片3。其结果是,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难以被透过了背面片22而来的湿气润湿,能够防止尿布1的穿戴者察觉到潮湿感。
此外,在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中,在俯视尿布1时从背面片22延伸出来的区域中不存在该背面片22,因此不存在从吸收体23产生的湿气通过背面片22的流通。
另外,通过使腹侧外装体4A、背侧外装体4B和裆部片3中的吸水性纤维比率的关系按上述方式设置,能够降低尿布1的制造成本。透过背面片22的湿气主要是由被吸收体23吸收保持的排泄物等引起的,因此通过背面片22而透过来的湿气的量,在背面片22之中,相比位于腹侧部A和背侧部B的区域,位于裆部C的区域容易变得较多。因此,通过使位于透过背面片22的湿气的量相对较多的裆部C的、裆部片3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相对较多,使位于该湿气的量相对较少的腹侧部A和背侧部B的、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较少,在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的部件中能够减少吸水性纤维的量,所以能够降低尿布1的制造成本。
从使潮湿感和闷热感更不容易察觉、并且降低尿布1的制造成本的观点考虑,构成裆部片3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与构成形成腹侧外装体4A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之差,以及构成裆部片3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与构成形成背侧外装体4B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之差,分别独立地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并且,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构成腹侧外装体4A的无纺布具有多层构造的情况下,构成该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是指,该无纺布之中、位于最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层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关于背侧外装体4B也是同样,在构成背侧外装体4B的无纺布具有多层构造的情况下,构成该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是指,该无纺布之中、位于最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层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
裆部片3具有多层构造的情况下,构成该裆部片3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是指,该裆部片3之中、包含吸水性纤维且该吸水性纤维的比率最大的层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
吸水性纤维的比率按照以下的方法能够测量。
〔吸水性纤维的比率的测量方法〕
仅将测量对象的无纺布中存在的吸水性纤维染色。在染色时使用制备成0.5质量%水溶液的染料(爱染食用色素食用蓝色1号、Daiwa Kasei Corporation(大和化成株式会社)制)。将无纺布浸渍于制备成0.5质量%水溶液的染料,静置3分钟后取出,放置在纸(Kimtowel(擦拭纸)、NIPPON PAPER CRECIA Co.,Ltd制造)上,从无纺布的上方施加3kPa的负荷1分钟来脱水。由此构成纤维之中,仅吸水性纤维被染色。通过目测或者利用光学显微镜等确认被染色的吸水性纤维的位置,并且从不含吸水性纤维的区域采集非吸水性纤维,将其作为非吸水性试样。在吸水性纤维和非吸水性纤维整体上均匀地混合,找不到不含吸水性纤维的区域的情况下,利用镊子等仅取出非吸水性纤维。在该情况下,将所取出的非吸水性纤维在温度105±2℃的电干燥机(例如,株式会社五十铃制作所(ISUZU SEISAKUSHOCO.,Ltd)制造)内静置1小时后,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5±2%的标准状态的环境下,将试样包在旭化成株式会社制保鲜膜(注册商标(Saran wrap))中的状态下,放入添加有硅胶(例如丰田化工株式会社制)的玻璃制干燥器(例如JAM Technologies,Inc.制造)内,将纤维试样静置到温度20±2℃后的试样作为非吸水性试样。
将非吸水性试样细碎地裁断,利用高灵敏度差示扫描量热仪(DSC6200、SeikoInstruments Inc.制造)在升温速度1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分析,测量非吸水性试样的构成成分的熔融峰温度T1及其峰面积S1。峰为多个的情况下,选择峰面积最大的峰。
接着,将从测量对象的无纺布的任意10个部位取出的纤维试样集中成一个,通过上述的方法测量熔融峰温度和峰面积,根据在非吸水性试样的熔融峰温度T1附近(3℃以内)的峰的峰面积S2,利用下述式计算出吸水性纤维的比率C(质量%)。
C=(1-S2/S1)×100
其中,测量反复进行3次,将其平均值作为吸水性纤维的比率。
构成裆部片3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从不容易察觉到潮湿感和闷热感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并且,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裆部片3中的吸水性纤维的克重,从不容易察觉到潮湿感和闷热感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g/m2以上,更优选为0.2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g/m2以上,另外,优选为2.0g/m2以下,更优选为1.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g/m2以下,并且,优选为0.1g/m2以上且2.0g/m2以下,更优选为0.2g/m2以上且1.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g/m2以上且0.7g/m2以下。
构成形成腹侧外装体4A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和构成形成背侧外装体4B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从不容易察觉到潮湿感和闷热感的观点考虑,分别独立地优选为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并且,优选为0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
构成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的无纺布中的吸水性纤维的克重,从不容易察觉到潮湿感和闷热感的观点考虑,分别独立地优选为1.0g/m2以下,更优选为0.5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g/m2以下。上述无纺布中的吸水性纤维的克重也可以是零。腹侧外装体4A和/或者背侧外装体4B中含有吸水性纤维的情况下,该吸水性纤维的克重的下限值优选设为0.1g/m2
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也优选不含吸水性纤维。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尿布1的具有与穿戴者的肌肤直接接触的部分的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所吸收的湿气的量更少,因此通过该腹侧外装体4A和该背侧外装体4B能够更加有效防止尿布1的穿戴者察觉到潮湿感。另外,通过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不含吸水性纤维,在制造尿布1时,作为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的构成材料不需要使用吸水性纤维,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尿布1的制造成本。
本说明书中“吸水性纤维”是指,具有吸水性、即吸取水的能力的纤维,该吸水性纤维能够保持所吸取的水。具体而言是公称水分率(在温度20℃湿度65%RH的环境中纤维具有的水分率)为5质量%以上的纤维。吸水性纤维可以是本来具有吸水性的纤维,也可以是对本来不具有吸水性的纤维实施加工而赋予了吸水性的纤维。
裆部片3中的吸水性纤维的克重,可以是在该裆部片3的任一位置都大致相同。或者,也可以吸水性纤维偏倚于裆部片3的俯视时特定的区域中。
裆部片3可以具有单层构造,也可以具有2层以上的多层构造。裆部片3具有多层构造的情况下,吸水性纤维优选包含在裆部片3中的位于最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层以外的层中。关于这一点,参照图2进行说明。
图2所示的尿布1中,裆部片3具有3层构造。裆部片3具有的3层从肌肤相对面侧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去依次为第一层31、第二层32、第三层33。吸水性纤维优选包含在第三层33以外的层、即包含在第一层31和第二层32的至少1层中。也可以在第一层31和第二层32的两者中含有吸水性纤维。或者仅在第一层31中含有吸水性纤维。
吸水性纤维包含在位于最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三层33以外的层中,由此透过了背面片22的湿气,容易被裆部片3中的、相对靠肌肤相对面侧的层31、32吸收。因此,能够防止由吸收保持了湿气的裆部片3濡湿尿布1的穿戴者的衣物、以及湿气滞留在裆部片3与尿布1的穿戴者的衣物之间。
在尿布1的纵向X上,裆部片3的长度L1和背面片22的长度L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裆部片3的长度L1与背面片22的长度L2不同的情况下,优选裆部片3的长度L1如图2所示比背面片22的长度L2短。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因为能够使吸水性纤维在透过背面片22的湿气的量相对较多的裆部C相对较多地存在,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潮湿感和闷热感不容易被察觉到。
裆部片3的长度L1相对于背面片22的长度L2之比(L1/L2),从更加有效地使潮湿感和闷热感不容易被察觉到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2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上,另外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下,并且,优选为0.2以上且1.0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上且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上且0.6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主体2如图3所示,在尿布1的纵向X的两侧部分别具有第一防漏翻边5和第二防漏翻边6。此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在图1中省略了第一防漏翻边5和第二防漏翻边6的图示。
第一防漏翻边5如图3所示,横向Y的一端侧成为固定在其它部件的固定端部5a。另外第一防漏翻边5的横向Y的另一端侧成为相对于其它部件非固定的自由端部5b。第一防漏翻边5在靠第一防漏翻边5的自由端的位置具有多个弹性部件(以下也称为“第一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53。第一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53沿着纵向X以伸长状态配置。
第一防漏翻边5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通过第一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53的收缩力,至少在裆部C处,自由端部5b侧以固定端部5a为立起基端向穿戴者侧立起。由此能够阻止尿等的排泄物向横向Y的外侧的流出。
第一防漏翻边5的立起部如图3所示在弯曲部5c弯曲。弯曲部5c沿着纵向X延伸。第一防漏翻边5的立起部包括:从固定端部5a至弯曲部5c的第一立起部51;和从弯曲部5c至自由端部5b的、比第一立起部51靠穿戴者的肌肤侧的第二立起部52而构成。即,在立起部的立起状态下,第一立起部51位于固定端部5a侧,并且第二立起部52位于自由端部5b侧。第二立起部52是第一防漏翻边5的自由端侧的带状部分,第二立起部52的肌肤相对面在穿戴状态下能够与穿戴者的肌肤(腹股沟部)抵接。第一立起部51是经由弯曲部5c与第二立起部52连接的部分,并且是以固定端部5a为起点向肌肤相对面侧立起的立起部分。
第二防漏翻边6如图3所示,横向Y的一端侧成为固定于其它部件的固定端部6a。另外,第二防漏翻边6的横向Y的另一端侧成为相对于其它部件非固定的自由端部6b。第二防漏翻边6的自由端比第一防漏翻边5的自由端更靠尿布1的横向Y外侧。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尿布1的自然状态和最大伸长状态的两种状态下,第二防漏翻边6的自由端相比第一防漏翻边5的自由端都更靠尿布1的横向Y外侧。第二防漏翻边6在靠第二防漏翻边6的自由端的位置具有多个弹性部件(以下也称为“第二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3。第二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3沿着纵向X以伸长状态配置。第二防漏翻边6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通过第二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3的收缩力,至少在裆部C,自由端部6b侧以固定端部6a为立起基端向穿戴者侧立起。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阻止尿等的排泄物向横向Y的外侧流出。具体而言,能够有效地防止意外地移动到比立起的第一防漏翻边5靠横向Y的外侧的排泄物向横向Y外侧的泄漏。
在尿布1的纵向X上的、裆部片3的各侧缘3e、3e可以达到也可以不达到吸收性主体2的各侧缘2e、2e,优选的是不达到吸收性主体2的各侧缘2e、2e。通过裆部片3的各侧缘3e、3e不达到吸收性主体2的各侧缘2e、2e,能够防止裆部片3的侧缘3e与穿戴者的衣物等摩擦而该片3中的吸水性纤维的一部分脱落并附着于肌肤的情况。如上所述,因为裆部片3利用该片3具有的吸水性纤维能够保持湿气,所以在尿布1的穿戴中存在裆部片3润湿的情况。如果被润湿的裆部片3中的吸水性纤维的一部分脱落并附着于肌肤,则担心可能对肌肤产生不好的影响。通过裆部片3的各侧缘3e、3e不达到吸收性主体2的各侧缘2e、2e,能够防止裆部片3的侧缘3e与穿戴者的衣物等摩擦而该片3中的吸水性纤维的一部分脱落并附着于肌肤,因此能够防止上述不好的影响的产生。本实施方式中,纵向X上的吸收性主体2各侧缘2e、2e是第二防漏翻边6的侧缘。
优选至少在尿布1的自然状态下,裆部片3的各侧缘3e、3e没有达到吸收性主体2的各侧缘2e、2e。
另外,裆部片3的各侧缘3e、3e优选没有达到第二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3。换言之,优选在俯视尿布1时裆部片3与第二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3不重叠。因为第二防漏翻边6利用第二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3的收缩而向肌肤相对面侧立起,所以存在第二防漏翻边6中的配置有第二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3的部分与穿戴者的肌肤紧贴的情况。通过将裆部片3与第二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3的位置关系按上述的方式形成,能够使裆部片3与作为与穿戴者的肌肤紧贴的部分的、第二防漏翻边6中的配置有第二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3的部分远离。由此,能够防止裆部片3所吸收保持的湿气移动到第二防漏翻边6中的、与穿戴者的肌肤紧贴的部分,所以能够进一步防止穿戴者察觉到潮湿感。另外,通过将裆部片3和第二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3的位置关系按上述的方式形成,能够有效地防止裆部片3的侧缘3e与穿戴者的衣物等摩擦而该片3中的吸水性纤维脱落并附着于肌肤的情况。
优选至少在尿布1的自然状态下,裆部片3的各侧缘3e、3e没有达到第二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3。
在第二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3配置有多个的情况下,优选与多个弹性部件63之中,至少位于横向Y最外侧的弹性部件63不重叠,更优选与位于横向Y最内侧的弹性部件63不重叠。
裆部片3在尿布1的俯视图中,可以与第一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53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裆部片3在尿布1的俯视图中,可以与吸收体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24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尿布1的纵向上的、裆部片3的各侧缘3e、3e的位置,可以与吸收体23的各侧缘23e、23e的位置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在裆部片3的各侧缘3e的位置、与吸收体23的各侧缘23e的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裆部片3的侧缘3e和吸收体23的侧缘23e之中、任意一者位于横向Y外侧均可。
从裆部片3能够将由吸收体23产生的湿气不多不少地吸收的观点考虑,在尿布1的纵向X上的、裆部片3的各侧缘3e、3e的位置优选与吸收体23的各侧缘23e、23e的位置一致。
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如图1所示,具有与裆部片3重叠的区域(以下也称为“重合区域”。)。
在重合区域中优选配置有开孔。该开孔可以配置在腹侧外装体4A的重合区域Ra和背侧外装体4B的重合区域Rb的两者或者仅配置在任意一者。在腹侧外装体4A或者背侧外装体4B的重合区域Ra、Rb配置有开孔的情况下,该开孔可以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和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两者,也可以仅配置在一者。具体而言,可以在腹侧外装体4A或者背侧外装体4B中的外层片42和内层片41这两个片配置有开孔,也可以仅在其中任意一个片配置有开孔。该开孔优选配置有多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重合区域中配置有多个贯通腹侧外装体4A或者背侧外装体4B的开孔。具体而言,在腹侧外装体4A的重合区域Ra优选配置有多个贯通该腹侧外装体4A的开孔,该开孔贯通腹侧外装体4A。在背侧外装体4B的重合区域Rb配置有多个贯通该背侧外装体4B的开孔。
通过在重合区域Ra、Rb中配置有上述开孔,在裆部片3没有露出于外表面的该重合区域中,裆部片3中的吸水性纤维吸收保持的湿气容易适度地逸散到腹侧外装体4A或者背侧外装体4B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所以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不容易润湿。其结果是,尿布1的穿戴者更加不易察觉到潮湿感。从该观点考虑,优选上述开孔仅配置在腹侧外装体4A或者背侧外装体4B中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更优选配置在腹侧外装体4A或者背侧外装体4B中的肌肤相对面侧和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双方。
在腹侧外装体4A或者背侧外装体4B形成上述开孔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预先配置有开孔的片作为外层片42或者内层片41,形成在该外层片42与该内层片41之间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43的腹侧外装体4A或者背侧外装体4B,也可以使用不具有开孔的片作为外层片42或者内层片41,在形成了在该外层片42与该内层片41之间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43的腹侧外装体4A或背侧外装体4B之后,形成开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与吸收性主体2重叠的位置配置的弹性部件43以不体现弹性伸缩性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将该弹性部件43细碎地切断时,通过从腹侧外装体4A的外侧或者从背侧外装体4B的外侧按压切断刀具实施该切断,可以在腹侧外装体4A或者背侧外装体4B形成上述开孔。具体而言,可以在形成弹性部件43以伸长状态配置在外层片42与内层片41之间的腹侧外装体4A或背侧外装体4B之后,利用弹性部件切断单元,与配置吸收性主体2的位置对应地,从腹侧外装体4A的外侧或者从背侧外装体4B的外侧按压切断刀具,由此将弹性部件43进行按压以不体现收缩功能的方式独立地切断为多个,同时形成上述开孔。作为上述弹性部件切断单元,例如能够举例在日本特开2002-253605号公报中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弹性部件切断部等。
可以是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的两者具有重合区域,也可以仅任意一者具有重合区域。在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的两者具有重合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在腹侧外装体4A和背侧外装体4B各自的重合区域中配置有上述开孔,也可以仅在腹侧外装体4A的重合区域和背侧外装体4B的重合区域的任意一者配置有上述开孔。上述开孔优选配置有多个。
作为裆部片3,能够使用通过各种制法形成的无纺布,例如能够举例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作为裆部片3,能够单独使用这些无纺布之中的1种,或者能够将2种以上层叠地使用。裆部片3优选包含热风无纺布。裆部片3包含热风无纺布时,该裆部片3的体积容易变大,吸水后的吸水性纤维与尿布1的非肌肤相对面的距离容易变长,因此能够更加不易察觉到潮湿感和闷热感。例如优选能够由包括3层热风无纺布的单一无纺布构成裆部片3,使该无纺布中的位于最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层以外的层中含有吸水性纤维。
作为裆部片3、腹侧外装体4A或背侧外装体4B中含有的吸水性纤维,能够举例天然纤维、人造丝或莱赛尔(lyocell)等的再生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等的半合成纤维素纤维、聚乙烯醇纤维或聚丙烯腈纤维等的亲水性合成纤维等,这些之中优选使用天然纤维。
作为天然纤维,能够举例棉、针叶木浆或阔叶木浆等的木浆、麻纤维等,这些之中也优选使用棉。
作为正面片21,能够使用具有液体透过性的片,例如无纺布或穿孔膜等。正面片21的肌肤相对面侧也可以形成凹凸形状。例如在正面片21的肌肤相对面侧,能够呈散点状地形成多个凸部。或者,能够在正面片21的肌肤相对面侧交替地形成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垄部和槽部。为了这样的目的,能够使用2个以上的无纺布形成正面片21。
另一方面,作为背面片22例如能够使用不透液性或者难透液性的膜或者纺粘-熔喷-纺粘层叠无纺布等。也可以在不透液性或者难透液性的膜中设置多个微细孔,对该膜赋予水蒸气透过性。为了使吸收性物品的肌肤触感等更加良好,也可以在背面片22的外表面层叠无纺布等的手感良好的片。
吸收体23具有吸收性芯。吸收性芯例如由以纸浆为代表的纤维素等的亲水性纤维的积纤体、该亲水性纤维与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积纤体、吸收性聚合物的堆积体、在2个吸收性片之间载持有吸收性聚合物的层叠构造体等构成。吸收性芯可以至少其肌肤相对面由液体透过性的包芯片覆盖,也可以包括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在内的表面的整个区域由包芯片覆盖。作为包芯片,例如能够使用亲水性纤维构成的薄页纸、或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无纺布等。
以上,对本发明基于其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变更。
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裆部片3其尿布1的纵向X的长度比裆部C长,裆部片3的该纵向X的两端部在尿布1的俯视时与腹侧外装体4A或者背侧外装体4B重叠,但裆部片3得该纵向X的长度也可以比裆部C短。裆部片3的上述纵向X的长度L1比裆部C的上述纵向X的长度短的情况下,从不容易察觉到潮湿感和闷热感的观点考虑,优选裆部片3位于裆部C。
另外,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裆部片3从腹侧外装体4A至背侧外装体4B连续地形成,但也可以在尿布1的纵向X上分割为多个。另外,裆部片3也可以在尿布1的横向Y上分割为多个。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裆部片3由多层层叠片构成的情况为例关于图2所示的3层构造的层叠片进行了说明,但该裆部片3也可以是2层构造,或者还可以是4层以上的层叠构造。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适用于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例子,也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其他各种吸收性物品。例如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带固定的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月经片和失禁垫等的吸收性物品。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以下的吸收性物品。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在穿戴状态下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外装体、在穿戴状态下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外装体、和架设并固定在该腹侧外装体与该背侧外装体之间的吸收性主体,其中,
上述吸收性主体具有吸收体、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配置在该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该背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裆部片,
上述裆部片含有吸水性纤维,
构成上述裆部片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高于构成形成上述腹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和构成形成上述背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
<2>
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构成上述裆部片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与构成形成上述腹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之差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3>
如上述<1>或上述<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构成上述裆部片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与构成形成上述背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之差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4>
如上述<1>至上述<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裆部片具有2层以上的多层构造,
上述裆部片的位于最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层以外的层含有上述吸水性纤维。
<5>
如上述<1>至上述<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裆部片具有3层构造,将该裆部片所具有的3个层沿着从肌肤相对面侧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去的顺序依次设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时,第三层以外的层含有上述吸水性纤维。
<6>
如上述<1>至上述<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构成上述裆部片的纤维中的上述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为0.5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
<7>
如上述<1>至上述<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构成上述裆部片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8>
如上述<1>至上述<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裆部片中的吸水性纤维的克重优选为0.1g/m2以上且2.0g/m2以下,更优选为0.2g/m2以上且1.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g/m2以上且0.7g/m2以下。
<9>如上述<1>至上述<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裆部片包含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之中的1种,或者将其中2种以上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10>
如上述<1>至上述<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裆部片含有热风无纺布。
<11>
如上述<1>至上述<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上述裆部片的长度与上述背面片的长度相同。
<12>
如上述<1>至上述<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上述裆部片的长度与上述背面片的长度不同。
<13>
如上述<1>至上述<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裆部片从上述腹侧外装体至上述背侧外装体连续地形成,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上述裆部片的长度比上述背面片的长度短。
<14>
如上述<1>至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上述裆部片的长度L1相对于上述背面片的长度L2之比(L1/L2)优选为0.2以上1.0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上且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上且0.6以下。
<15>
如上述<1>至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构成形成上述腹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优选为0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
<16>
如上述<1>至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构成形成上述背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优选为0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
<17>
如上述<1>至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构成上述腹侧外装体的无纺布中的吸水性纤维的克重优选为0.1g/m2以上且1.0g/m2以下,更优选为0.1g/m2以上且0.5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g/m2以上且0.2g/m 2以下。
<18>
如上述<1>至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构成上述背侧外装体的无纺布中的吸水性纤维的克重优选为0.1g/m2以上且1.0g/m 2以下,更优选为0.1g/m2以上且0.5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g/m2以上且0.2g/m2以下。
<19>
如上述<1>至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腹侧外装体和上述背侧外装体不含上述吸水性纤维。
<20>
如上述<1>至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水性纤维为天然纤维、人造丝或莱赛尔等再生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素纤维、或者聚乙烯醇纤维或聚丙烯腈纤维等亲水性合成纤维。
<21>
如上述<1>至上述<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的、上述裆部片的各侧缘没有达到上述吸收性主体的各侧缘。
<22>
如上述<1>至上述<2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主体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的两侧部分别具有第一防漏翻边和第二防漏翻边,
第二防漏翻边的自由端位于比第一防漏翻边的自由端靠上述吸收性物品的横向外侧的位置,
第二防漏翻边在靠第二防漏翻边的上述自由端的位置具有沿着上述纵向延伸的弹性部件,
在俯视上述吸收性物品时,上述裆部片与第二防漏翻边的上述弹性部件不重叠。
<23>
如上述<1>至上述<2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的、上述裆部片的各侧缘的位置与上述吸收体的各侧缘的位置一致。
<24>
如上述<1>至上述<2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腹侧外装体或上述背侧外装体具有在俯视上述吸收性物品时与上述裆部片重叠的区域,
在上述区域配置有开孔。
<25>
如上述<2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开孔为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上述腹侧外装体或上述背侧外装体的开孔。
<26>
如上述<1>至上述<2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水性纤维为天然纤维。
<27>
如上述<2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天然纤维为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使穿戴者不易察觉到潮湿感和闷热感且能够经济地制造的吸收性物品。

Claims (25)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在穿戴状态下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外装体、在穿戴状态下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外装体、架设并固定在该腹侧外装体与该背侧外装体之间的吸收性主体,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主体具有吸收体、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配置在该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该背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裆部片,
上述裆部片含有吸水性纤维,
构成上述裆部片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高于构成形成上述腹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和构成形成上述背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裆部片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与构成形成上述腹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之差为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裆部片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与构成形成上述背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之差为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裆部片具有2层以上的多层构造,
上述裆部片的位于最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层以外的层含有上述吸水性纤维。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裆部片具有3层构造,将该裆部片所具有的3个层沿着从肌肤相对面侧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去的顺序依次设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时,第三层以外的层含有上述吸水性纤维。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裆部片的纤维中的上述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为0.5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裆部片中的吸水性纤维的克重为0.1g/m2以上且2.0g/m2以下。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裆部片包含热风无纺布。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上述裆部片的长度与上述背面片的长度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上述裆部片的长度与上述背面片的长度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裆部片从上述腹侧外装体至上述背侧外装体连续地形成,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上述裆部片的长度比上述背面片的长度短。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上述裆部片的长度L1相对于上述背面片的长度L2之比(L1/L2)为0.2以上且1.0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构成形成上述腹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为0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构成形成上述背侧外装体的无纺布的纤维中的吸水性纤维的比率为0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腹侧外装体的无纺布中的吸水性纤维的克重为0.1g/m2以上且1.0g/m2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背侧外装体的无纺布中的吸水性纤维的克重为0.1g/m2以上且1.0g/m2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腹侧外装体和上述背侧外装体不含上述吸水性纤维。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水性纤维为天然纤维、人造丝或莱赛尔等再生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素纤维、或者聚乙烯醇纤维或聚丙烯腈纤维等亲水性合成纤维。
19.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的、上述裆部片的各侧缘没有达到上述吸收性主体的各侧缘。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主体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的两侧部分别具有第一防漏翻边和第二防漏翻边,
第二防漏翻边的自由端位于比第一防漏翻边的自由端靠上述吸收性物品的横向外侧的位置,
第二防漏翻边在靠第二防漏翻边的上述自由端的位置具有沿着上述纵向延伸的弹性部件,
在俯视上述吸收性物品时,上述裆部片与第二防漏翻边的上述弹性部件不重叠。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的、上述裆部片的各侧缘的位置与上述吸收体的各侧缘的位置一致。
22.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腹侧外装体或上述背侧外装体具有在俯视上述吸收性物品时与上述裆部片重叠的区域,
在上述区域配置有开孔。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孔为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上述腹侧外装体或上述背侧外装体的开孔。
24.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水性纤维为天然纤维。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天然纤维为棉。
CN202280047697.0A 2021-07-08 2022-07-07 吸收性物品 Pending CN1175970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3687 2021-07-08
JP2021113687 2021-07-08
PCT/JP2022/026950 WO2023282320A1 (ja) 2021-07-08 2022-07-07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7096A true CN117597096A (zh) 2024-02-23

Family

ID=84800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7697.0A Pending CN117597096A (zh) 2021-07-08 2022-07-07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10668A (zh)
CN (1) CN117597096A (zh)
WO (1) WO202328232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3051B2 (ja) * 2014-11-10 2019-01-16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6966193B2 (ja) * 2016-11-15 2021-11-1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137465B2 (ja) * 2018-12-26 2022-09-1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82320A1 (ja) 2023-01-12
JP2023010668A (ja)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3953B1 (ko) 탈색 구조를 갖는 흡수성 용품
JP5679777B2 (ja) 吸収性物品
KR100240247B1 (ko) 기저귀와 생리대의 다리 커프스의 소수성을 최적화시키기 위한,미세 데니어 섬유의 방사결합된 웹으로의 국부적인 적용
KR101663848B1 (ko) 유체-활성화 배리어를 갖는 용품
JP562480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290392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627500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KR20100100864A (ko) 착용 흡수성 물품
WO2015002331A2 (ja) 吸収性物品
JP571149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H1128222A (ja) 使い捨ての体液吸収性着用物品
JP2004249079A (ja)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03190210A (ja) 吸収性物品
KR20130101024A (ko) 실금용 라이너
JP562480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0156754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08055004A5 (zh)
JP2011229866A (ja) 紙おむつ
JP5607417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7597096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03265529A (ja) 使い捨て紙おむつ
CN117597097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20081623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7209330A (ja) 吸収性物品
JP7046475B2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